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5: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1)

根据关爱留守儿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实际工作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关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感受到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朋友。

2.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其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4、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5、关爱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主要队伍成员:XXX

四、主要措施

(一)做好基础工程

一部温情电话、建立一个活动场所、指导留守儿童写一封家书、督促留守儿童读一本好书、发动室生给留守儿童送一次爱心温暖。

(二)发挥班级主阵地作用

1、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关爱主题

(1)学习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留意多问,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与进步。

(三)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

1、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四)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

2、开展体验活动课。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附:

(五)工作安排:

2月份:

1、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2、讨论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成立关爱小组队伍.

3、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摸底更新.

3月份:

1、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2、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对留守儿童进行各项相关安全教育.

4、参加全县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

4月份;

1、对留守儿童进行健康、安全、学习、德育等教育.

2、组织留守儿童参加艺术体操展演活动.

3、组织学生、教师帮扶留守儿童活动.

4、开展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特困生帮扶活动.

5月份:

1、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

2、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周”.

3、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4、开展留守儿童文体活动.

6月份:

1、继续开展关爱活动.

2、迎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中期督查考核.

7月份:

1、开展我与父母有话说视频活动.

2、开展素质测试活动.

8月份:

1、暑期大家访活动,开展“读好书”活动.

2、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继续开展健康安全教育活动.

3、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九月份:

1、新学期欢迎留守儿童“回家”活动.

2.成立留守儿童兴趣小组.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基本资料.

4、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

5、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十月份:

1、组织留守儿童参与“给国旗敬礼”活动.

2、逐步充实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3、组织留守儿童观看感恩电影.

4、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师生结对和班级结对活动.

2、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开展学校留守儿童自理生活能力比赛.

4、督促留守儿童读一本好书.

5、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十二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代表座谈会.

2.开展师生给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

3、组织留守儿童向父母写信,汇报本学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元月份:

篇(2)

3、认真落实“贫困学生助学金发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等政策,支持留守困境特殊儿童和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篇(3)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西南缘,面积555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09个行政村,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总人口7.3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山区县。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务外出工人员数量的激增,留守儿童、妇女和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突出。其中,留守儿童因父母亲情缺失、隔代教育局限等问题备受关注。我委也在团州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情况,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情况

为切实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我委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在团县委牵头,会同关工委、少工委、未保委等部门成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组”的基础上,下一步拟会同教育局、文体局、财政局等部门,成立“***县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广泛争取各方支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同时,我委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通知》等文件指导乡镇团委、企事业单位团支部等开展工作,并将建立农村留守学生之家列入2011年重点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为确保建好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目前我委正在部分乡镇开展调研和摸底工作,选择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学生数量多、分布集中、需求迫切的乡镇优先建设,并为其他乡镇的后续建设工作积累经验。

三、开展摸底及结对情况

据统计摸底,全县共有中、小学38所,均属教育部门备案。在已进行摸底的30所中、小学中,乡镇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为9所,在全县所有11所乡镇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中占82%;已与志愿者组织结对的学校25所,其中乡镇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11所;已摸底的30所学校中有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学生486人,在已结对工作的25所学校中有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学生459人,工作力度比较集中。

四、关爱工作开展情况

我委一方面依托各中、小学校的团委、少先队组织,充分发动教师的力量,一方面积极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服务队,采取定期到留守学生之家开展集体关爱活动和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关爱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爱心捐赠等5项服务内容开展工作:留守学生之家的学业辅导以学校教师志愿者为主,入户学业辅导则以西部计划志愿者为主;亲情陪伴以西部计划志愿者为骨干,以各乡镇本地青年志愿者为主力;拟在今年7月依托夏令营组织农村留守学生感受城市,并邀请公安干警、武警消防中队战士和医护工作中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今年已开展3次针对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爱心捐赠活动,并正在积极通过志愿者争取东部发达地区力量,资助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五、阵地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已依托庆宁乡中心校建成“***县庆宁乡留守学生之家”1个,运行情况良好,面积20平方米,总投资2万元,其中硬件设施价值2元,其他设施由乡政府和学校负责解决;该阵地每周集中开放一次,年运行维护费用约为5千元,目前暂由团县委、乡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

除团县委定期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和学校教师志愿者去开展工作外,各乡镇党委也越来越重视留守学生之家在青少年教育、引导和服务方面的作用,依托各乡镇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站),积极配合团县委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争取当地致富能手的赞助投资,努力将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得更好。

志愿者队伍方面,目前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活动的志愿者队伍约24个,人数约420人,其中,大学生80人,企业人员30人,机关事业人员90人,民间组织220人。

我委高度重视对志愿者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严格考勤考核,对注册志愿者实行准入制度和末位淘汰,确保服务质量。拟于今年8月集中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预计今后每年进行大规模培训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近2年来,因志愿服务事迹突出,已被团州委授予先进集体2个,团省委、团州委表彰先进个人3名。

篇(4)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营生外出打工,挣取家庭收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这些儿童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我是从事农村中学教育的,居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老师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班主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就慢慢地的提高了。把他的一点一滴都向他的父母转达,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这样你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学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顾,在“联亲”活动中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星期六、星期天到他家去,帮他奶奶做事,并故意把老人力不从心的时候指给他看,并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这位同学看着我每次都来帮忙,想到自己的责任,也逐渐地变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动的事,他都主动给奶奶帮忙,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平凡的工作,平静的心。多年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使他们走出阴霾,见到了阳光,找到了方向,得到了宁静。回顾这些留守儿童的进步历程,我认为做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虽然政府已经提出:“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教育好留守儿童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教育的热点,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篇(5)

我们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按上级要求,做到“四纳入”、“四统一”,即:将关工工作纳入党政领导议事日程。将关工工作纳入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将关工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之中,将关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中,与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总结、统一考核。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活动上参与。同时,积极开展“五好”基层关工组织创建活动,全乡关工组织健全了班子、完善了制度、组建了“五老”骨干队伍,做到办公有地点、办事有人员、活动有经费。

二、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关工工作的落脚点是学校。近年来,乡、村关工组织依托学校主阵地,运用多种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初中及时调整成立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制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更新留守儿童之家布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2020-2021学年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组织党员干部联系学生谈心谈话,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部分老师参与暑期大家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谈心谈话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在中、小学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举办模拟法庭,切实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遵守校规的自觉性;通过开展“一日常规”等行为规范教育,使青少年明礼诚信,增强了青少年文明道德素质。每年组织学生聆听派出所警官的安全讲课、法制副校长讲课,使校园长期安全稳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学雷锋”活动开展和爱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助人为乐、服务和奉献精神。通过开展黄梅戏、书法、武术进校园活动,增强少年儿童的文艺素养。

三、搭建平台,关爱留守儿童

乡总人口1.9万,外出务工人员有9000余人,300余名孩子成了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无人监护、教育脱节等,造成学习成绩较差、心理问题较多等。为此,乡关工委在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上做出一些探索和尝试,达到了一定社会效果。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动态管理体系。对全乡留守儿童基本信息、监护人、联系方式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做到动态跟踪。

二是丰富留守儿童文化生活。利用假期举办两邓故居“小小讲解员”选拔赛活动、留守儿童免费书法培训班、国学班公益课堂等丰富多彩的节庆及文体活动,曰公社区添置了儿童游乐设施、体育器材和图书,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乡文化站还提供了网络交流场所,通过视频互动增加亲情交流。配置了不定期开展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暑假读书等活动。

四、扶贫济困,关注弱势群体

乡关工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力所能及地做好帮困助学工作。在“六一”儿童节、春节等节日,都争取资金对贫困学生进行慰问和帮扶。尤其是对全乡孤儿,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摸底登记,确定一名村干和老师作为其结对帮扶联系人,进行“二对一”帮扶,时刻关注孤儿的学习、生活和情感需要。为切实保障孤儿最基本的生活和受教育权利,我乡将4名孤儿全部纳入民政低保和孤儿定期救助。取得良好的效果。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每逢节日也对孤儿进行走访慰问,了解其生活成长状况,让孤儿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实现孤儿不孤。

篇(6)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组),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监护电话”。“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篇(7)

按照XX办发【2011】15号文件的相关要求,现对全区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梳理和自查,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各级联动,大力推进行动实施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 是新格局下提升青年志愿者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是活跃团的基层组织、扩大共青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十分重视此项行动的开展,特别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各县区团委书记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及时下发《***地区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方案》,将志愿者来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工作目标等基础信息具体化,明确领导责任、落实工作任务,要求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活动,做到活动前有方案、有计划,活动后有信息、有小结、有佐证材料,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区共青团组织年终考核项目之一,使各级团干部在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同时,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在2012年全区共青团工作上,地委副书记XX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区共青团组织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在全区共青团干部座谈会上,再次突出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带领全区各级团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志愿者爱心结对、走访慰问、手拉手共度六一儿童节等方式,广泛开展了以“心手相牵,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二、突出特色,积极行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在此项行动中,我区各级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和农民工子女的确实需求,以“一助一”、“多助一”为主要形式,围绕学业辅导、感受城市、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5项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六一节前夕,***全体党员干部,走进加北乡中心校,作为爱心家长,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了节日礼物和学习用品,与他们共度六一儿童节,并深入到留守儿童家中慰问,在节日来临之际,送上共青团组织的温暖和祝福。几年来,***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全区弱势青少年群体资料库,为有效服务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完善了基础信息。同时依托信息库,以加强亲子沟通,强化监护职责为重点,组织全区广大团干部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联系配备一名爱心家长,通过开展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感恩父母”主题队会、“鸿雁传情”少儿书信大赛等活动,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此次活动也是***机关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举措。此外,在结对帮扶活动中,***、***等地的志愿者们分别深入到了周边村镇小学校,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了关爱和温暖,漠河县组织基层团委深入学校与农民工子女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与他们共同做游戏,帮他们辅导功课,丰富他们业余文化生活。

2、开展爱心捐助活动。5月28日是全区各级团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统一行动日,***联合地区教育局、少工委联合举办了红领巾爱心大集活动,地区育才小学、加格达奇区一小等八所小学的3500多名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募集爱心基金8005元。为确保红领巾爱心基金的规范使用,***特别出台了《***地区红领巾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各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用来捐助或奖励本校的留守儿童,此项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关爱农民工子女提供了可靠保证和有力支持。***、***等地也通过组织志愿者捐赠学习、生活用品等方式为当地的农民工子女献上一份爱心。

3、开展健康自护帮扶活动。***组织地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在新世纪文化广场集中开展了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的12355维权宣传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儿童发放自护宣传材料共6000多份,自护手册3500余份,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就青少年具体个案进行了面对面咨询,帮助家长及青少年解答了青少年法律、维权、心理、成长指导等相关问题。地区医院志愿者小分队还来到了XX乡希望小学,为那里的农民工子女做了健康体检。

4、开展感受城市活动。6月1日,***组织农民工子女参观了地区资源观,充分发挥青少年宫的阵地作用,利用青少年影院这一平台,为农民工子女播放了迎庆“六一”儿童节专场电影,让农村儿童切身感受城市,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各地结对的志愿者也分别带领农民工子女到展馆、儿童公园等进行参观、游乐活动,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

三、创建阵地,建立档案,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此项行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组织化动员、社会化运作、项目化实施的方式,动员全区各级志愿服务力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和谐兴安建设。全区各级团组织按照“青年志愿者小分队+农民工子女”的模式,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宫等现有阵地开展活动,面向社会多渠道募集资金,尝试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志愿服务基金。2011年3月1日——15日,***各地团组织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属地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重新进行摸底调查,分别通过学校、社区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登记,对学生家庭状况、需要帮扶的项目进行深入了解,建立全区各地农民工子女信息档案,以此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覆盖更加广泛和深入。截止到目前,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营造关爱行动的良好氛围

为扩大此项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在行动开展过程中,全区各级团组织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团属网站等媒体报道各地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开展情况,与地区广播电视台《关注》栏目联合制作了以关爱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节目,呼吁全区广大群众都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还通过《团的情况》、及时介绍全区各地团组织开展此项活动的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同时,在***网站中集中刊登了各地活动信息。整个活动过程中,全区共在地级媒体播发稿件7篇,制作专题节目1期,全区共有45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结成帮扶对子340多个,帮扶农民工子女420多人,共募集爱心基金 元,在全区掀起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共建和谐美好兴安的良好氛围。

篇(8)

现将XX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七五”普法规划及重点普法目录。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展进步。发挥校园阵地作用,不断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同时强化检察、审判、司法职能,创造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治环境。

(二)强化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公共场所和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营造浓厚普法氛围,市级媒体机构播发相关稿件、公益广告16000多次。二是加强队伍培训。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普法、执法队伍开展专项培训,市检察院、市法院组建专班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进课堂教师团队培训。三是加强课堂教育。全力推进法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将法治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聘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顾问,开辟法治教育第二课堂,专题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1000多次。四是加强实践指导。开展“法治文化校园行”、“法治进校园”、“检察院开放日”等行动,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参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护能力。

(三)推进社会治理,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一是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推进“四馆一中心”、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面向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近年来取缔经营性娱乐场所147家,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1100余件,查处网吧相关违法行为186起,删除、封控涉“黄赌毒”类有害网络信息6万余条。二是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开展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1000余次,妥善化解涉校纠纷133起,整改安全隐患323处。持续开展“护蕾行动”,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立“护学岗“,增设交通警示牌,扣留、责令整改非法改装、改型接送学生车辆。三是优化校园内部环境。进行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00多处。积极开展市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四是优化社会用工环境。持续开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执法监察工作,未发现使用童工及侵害未成年工合法权益情况。积极开展“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

(四)落实关爱帮扶,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一是完善“控辍保学”机制。采取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贫困生资助等多种措施,保障未成年人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近三年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以上。经常性开展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二是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全市各乡镇积极选配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探索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基地,目前依托枝江市挂牌了2个留守儿童活动基地。积极开展建档立卡留守儿童“双结双促”关爱帮扶工作,组织师生与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扶关爱10918人次;团市委开展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希望家园”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超万人人次;市民政局定期为全市孤儿发放生活保障金及慰问金。三是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建立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和青少年维权观测站,打造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及服务团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967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心理辅导。每学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节次,实现有条件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全覆盖,为15350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四是提供司法援助和救护。市司法局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青少年维权岗,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及时、便捷、精准的法律援助。五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团市委通过“希望工程”系列助学济困活动,争取助学资金500余万元;市妇联组织女企业家协会、关爱单亲家庭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爱心助学、公益朗读等活动,先后为困难儿童及家庭捐款捐物40余万元。

(五)提升教育质效,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一是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启动研学旅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考试以及新高考等教学改革;出台义务教育学校“赋能提质”新八条,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完成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及选科走班工作;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改革,与企业合建实训基地9个,联合冠名办班培训学生460余人;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开办高中班,实现12年免费教育。二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推动生态小公民向生态好市民的转变。夷陵区、枝江市“生态小公民”活动获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高度肯定。三是抓好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世界卫生日等各类宣传日活动,开展结核病、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等重点传染病专题健康教育。每年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体检健康档案。每年秋季学期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2019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补证111人,补证率100%;补种275针次,补种率98.21%。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动机制。目前我市未保工作各部门职责相对分散,工作衔接困难。例如家庭教育,教育、妇联、村(社区)等单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时,普遍反映缺乏专业力量;而我市家庭教育专家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公益讲座,却难以组织家长参加。这就需要我们将碎片化的未保职责和资源整合成自上而下、系统化的机制体制,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反应堆”。

二是未成年人“四道防线”存在漏洞。近三年来,我市均审理过被告人为未成年人、被害人为未成年人的案件,反映出我市未成年人“四道防线”存在漏洞,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层面更加重视。主要表现为监护人缺失、缺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安全,社会网络不良文化冲击大,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三是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有待加强。由于监护人监管不力、关爱缺失,留守儿童易出现感情失落、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健康失保、安全失防、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等情况。我市虽然已建立“三留守”群体关爱联席会议机制,开展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行动,但物质层面资助偏多,精神层面关爱不足,还需在满足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学业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精耕细作、落细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责任机制,协调各部门将问题、信息、经验链接共享,增强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力。

篇(9)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每每提起这些孩子,都会觉得格外酸楚。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如果不能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家庭的幸福,甚至社会的和谐。所以,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学校管理的首要工作,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学校而言,唯有真正从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一点一滴抓起,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他们感到爱的温暖,才能够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罗甸四小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在学校营造“像家庭一样的学校,像父母一样的教师,像兄弟一样的同学”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住址、家庭电话、是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记录外出家长的联系方式,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根据调查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具体情况,落实扶贫助学及帮扶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册,客观、公正地记录留守儿童的各项成长情况,做好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档案。

其次,为留守儿童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留守儿童管理制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办公室,有行动方案、有制度、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有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学校实行问题留守儿童“家长”制。发动全校教职工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建立教师联系留守儿童制度,鼓励各教师争当留守儿童特别是问题留守儿童的“家长”,各“家长”担起责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从经济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同时,学校还将留守儿童的管理纳入教师考核,与教师的晋级、评先评优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多多关爱学校的留守儿童。

除了规章制度的保障,学校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也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学校和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受家庭的影响,学生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不讲卫生、言语粗鲁、厌学、邋遢等。针对此情况,每新学期一开学,学校会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养成教育,通过教师的关爱和同伴的帮助,规范学生的谈吐、穿着、卫生、就餐、仪容仪表、住宿、学习等行为习惯,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许多留守儿童内心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对自己缺乏自信。为此,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对结帮扶,倡导每一名教师都与几名留守儿童“结对子”,对其心理、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帮扶。建立起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教师针对心中有疑虑、行为有偏颇的学生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其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纠正行为。有时,教师也会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学生心里的问题,消除负面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五六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有一些女学生因为羞怯,所以总是把自己裹起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是两三件衣服不离身,结果不仅自己汗流浃背,教室里也有一股汗味。于是,一天下午,我把高年级的三百多名女生集中起来,跟她们谈心、聊家常,给她们讲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心理特征,告诉她们发育是正常的现象,无须害羞,说明她们正在成长。也教她们进入青春期,穿衣时应该在里面穿一件合适的内衣,外面再穿单衣,这样一来,不仅不用夏天捂好几层衣服,而且更显得阳光有气质。见到她们微微点头的样子,我很高兴,现在五六年级的女学生改变了这种怕羞心理,又变得阳光开朗了。

每年新生入学,最让我揪心的就是他们的生活问题,低年级学生普遍生活不能自理。通常开学的前一两个星期,我都住在学校,晚上去学生宿舍里,手把手地教学生摆放洗漱用品、叠放衣物和床上用品、使用卫生间、清洗衣物,等等。夜里还要巡寝两次,以防学生踢被子而感冒,特别是对有尿床现象的学生要提醒他起夜。有5个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时经常尿床,经过半个多月的巡寝提醒和指导后,他们基本形成了良好的生理习惯,不再尿床。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通过校讯通平台、电话、网络、家访、家长会等途径,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建立完善的家校联系网络,帮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遇到重大问题则请家长回家亲自参与解决。在春节农忙时,组织召开返乡劳务输出人员子女情况通报会、座谈会,以此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制定关爱留守儿童相关管理制度,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补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精准

帮扶。

曾有个一年级的住宿学生因为想家,下午放学以后偷偷从学校跑了出去,但是也并没有回家。得到消息后,学校迅速召开全体教师紧急会议,制订寻找学生的预案,布置了寻找学生的任务。会议一结束,教师们兵分几路,拿着学生的照片,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学生可能去的地方。游戏室、街道、广场、亲戚家,我们找遍了每一个角落。从下午一直找到晚上9点,教师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更顾不上休息。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把学生找到。

夜更深了,学生的安危时刻牵挂着我的心,我在心里呼唤着:孩子,你现在究竟在哪里?山里的夜晚格外黑,也格外危险。如果一直找不到他……我真的不敢想,也不愿意往下想。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终于,有消息传来,教师在学校附近的大口径排污水管里找到了他!所有人高高悬起的心终于放下了。家长从另一路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过来,拉住双手我的手,激动地说:“娃娃不听话,老师,让你们受累了……孩子在四小读书,我们家长是一千个放心、一万个放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已是凌晨1点钟,但回想起家长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工作的价值,守护这群孩子的幸福。

篇(10)

我区不断探索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逐步形成了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健全领导机制。我区于1998年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并在区妇儿工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20*年又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以妇联、教育、宣传、卫生、司法等部门为成员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同时,各镇(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也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小组9个,咨询服务点16个。200*年11月,召开了全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新阶段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完善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下发了《××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区“家庭育人”工程实施计划》、《××区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计划》、《××区家长学校行为规程》、《××区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区合格家长学校达标条件》等文件。同时区家教协会建立了例会、考核、评估和表彰四项制度,对“家庭教育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及时考核、评估和表彰。区政府分管区长、区妇联主席与各镇(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分管领导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家庭教育目标管理责任状,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政府统筹、部门负责的系统工程来把握和运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壮大教育队伍。积极依托有关部门力量,建立了由妇幼医生、优秀教师、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理论研究、教育宣讲、教育督导和教育志愿者四支队伍,在全区开展巡回宣讲、理论研讨、爱心援助、论文征集等活动。

二、创新活动载体,营造未成年人成才的外部环境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打造家庭教育活动品牌。一是围绕和谐家庭目标,打造家庭文化建设品牌。坚持一年一主题、一年一亮点的原则,开展各类家庭文化主题活动。先后开展了“家家新,家家美,家家乐”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举办了家庭才艺大赛、手工制作展评、书画大赛、趣味运动会,开展了“家家有藏书,人人读好书”的读书进家庭活动和“千家万户治家格言、座右铭”签字仪式,建立了一批巾帼读书站和亲子读书屋,开展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家”字这个中心,突出“教育”这个主题,做好“和谐”这篇文章,在全社会形成了互帮互学,争当“五好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

二是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打造儿童成长教育品牌。先后与区教育局、计生局、团区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以“塑造未来,关注成长”为主题的“阳光情”暑期特别行动、少儿艺术节、独生子女才艺大赛、“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争创等活动。2004年7月20日,围绕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如何对孩子进行“养”和“育”的问题,举办了“我们共同走过”--××区首届“尧舜杯”家教电视对话活动,特邀徐州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梅老师作现场点评。专题片在区电视台连续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

三、发挥家长学校主阵地作用,创建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平台

家长学校是开展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水平,树立正确育人观、人才观的主要阵地。我们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家庭教育的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并切实加强管理,家长学校工作呈现出“五有”(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督查、有总结)、“三性”(现实性、系列性、创造性)的特色。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建好校。区文教体局承担起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责任,兴办本系统各类家长学校,健全沟通机制。区民政局把指导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倡导社区共建意识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先后在广场社区、民乐苑社区等社区开办0-3岁和3-6岁幼儿园,同时开办幼儿家长学校4所。区卫生、计生、司法等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创造性举办本系统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其中区计生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办了11所新婚夫妇和孕妇学校,及时向新婚夫妇传授“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区文化部门积极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清除各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垃圾文化。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家庭教育、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创新办学理念,办好学。随着家长学校的不断成长,拓宽教学领域,创新办学方式是新形式下办好家长学校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即引进外地及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和成功家长到各校开设讲座,进行经验交流;“走出去”即走出校门创办家长学校。首先选择××中学作为试点,协调老矿、夏桥两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在夏桥园东社区、校东社区和老矿徐耐宿舍等社区开办了社区家长学校,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区推开,把家长学校工作的着眼点从为“升学”服务转变到既“成人”,又“成材”上来。在教学中,坚持“四尽”原则,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即尽可能围绕向广大学生家长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的理论知识;尽可能介绍一些国内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科学方法与进展信息;尽可能系统反映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研究的一些成果;尽可能服务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与家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实施双向交流,上好课。为鼓励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家长学校活动,坚持到社区召开居民、家长教育调研会,让家长们放开思想谈意见,真心实意提建议,同时,也深入了解学生家长的思想态度、家庭育人的环境、经济生活等状况。每次上课前提前下发邀请书,确保各家长有足够时间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等,按时参加校内活动;在课堂上,巧妙安排家长代表发言,增强研讨氛围;学年结束,表彰一批优秀学员,树典型,促提高,真正实现了“推倒院墙办教育”、齐心协力育英才的目标。

四、拓展教育领域,推进特殊家庭子女思想道德建设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大量过剩,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理出现了一个空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家庭教育领域积极向这部分人群重点拓展。于2005年2月25日在汴塘茸山小学召开了建立“留守儿童”指导服务站现场推动会,下发了活动的具体通知、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各项具体措施。目前,全区各镇全部建立了“留守儿童”指导站,“留守儿童”达到一定人数的村全部建立了服务站。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省电视台和市、区新闻媒体等分别以不同形式和方法介绍了我区这一做法,并积极向社会广泛宣传呼吁,切实呵护“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

篇(11)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也是亮点不断,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各校纷纷成立,但是客观的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家长委员会只是形式,委员们无须有真正的“话语权”,否则学校置于家长的监督之下,“很不自在”,甚至会给学校的工作“添乱”。其实这很片面,甚至说是走入了误区。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与学校目标一致,利益相关,责任相同,能同心同力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周边农村和矿区,大多数家长也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学生的成长,他们认为教育学生就应该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不会教育学生,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和家长之间在生活和学习上交流的时间也比较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社会实践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没有得到和谐的发展。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关心和理解,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交流的纽带。它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网络化教育体系。

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不仅没给学校“添乱”,反而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健全体系,完善制度保障

学校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临城实验小学关于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方案》,并依据《方案》,通过聘请不同职业、关心教育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且在家长中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充实部分新生家长。经过不断调整、充实,学校成立了三级家长委员会,即:学校家长委员会、级部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少先队、级部主任、班主任分别负责本级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协调。

经过层层推荐,学校聘请了58名家长代表成立了校级家长委员会,并于2010年12月30日召开了第一届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实行定期议事制度,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工作规程,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听取学校工作通报,研家校合作事宜,制订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等。通过交流,委员们与学校在工作目标上达成了共识,站在为学校发展负责,为孩子成长负责的高度,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及时收集反馈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真心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尽自己所能调动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发展助力。

三、多措并举,丰富活动载体

(一)开展家长培训。“推动民族发展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学校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家长的素质和水平:2008年5月,邀请教育部“智慧家庭”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家仝慧琪教授来校与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让家长与专家对话;由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成功育子经验交流,让广大家长向身边的优秀家长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每学年开展“教子经验论文”评比活动,全校家长们积极参与活动……一系列做法给家长们带来深深思考,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一次次聆听与交流中得以更新。

(二)组织家长评教。学校定期向家长发放《家长问卷反馈表》,了解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学校整理后的家长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指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把每周三定为学校开放日,家长可以到校了解学校的管理、就餐、住宿、活动、教学等各项工作,在开放日里,家长可以随班听课并在课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启发家长委员会成员发现学校工作的优点和不足,如在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建议和帮助下,学校先后整治了校门口摊点、双休日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在餐厅洗手处配备洗手液……这些问题,无不体现出家委会成员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学校,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打造学校品牌。

(三)参与校园活动。参与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是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沟通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积极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在学校举行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中,有家委会委员担任评委,共同感受学生的飒爽英姿;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组织家长前来观摩,为学生加油助威,积极参与亲子项目比赛并一显身手;学校的《太极功夫扇》就是在家长委员们的热情指导下,排练成功的,2010年10月,在全区第五届校园体育艺术节大赛中,我校的《太极功夫扇》获得特等奖;在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一起编排情景剧,制作手工艺品;安全教育讲座、新生入队仪式、经典诵读比赛……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中,都能看到家长参与的身影,在亲子的互动中,增进了父母与学生的感情,营造了家校共育的和谐氛围。

(四)深化感恩教育。结合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开展了“我为父母端杯水”、“我与父母一起做饭”、“帮父母洗衣服”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缩小代沟,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活动中,家长享受到孩子的孝心和爱心,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五)请家长进课堂。家长群体中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学校充分挖掘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请在医院做医生的家长委员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结合“安全教育日”,请交警队的家长委员进行“安全教育伴我行”的主题教育……六年级八班学生王鹤翔的家长王晓香做的冬季预防流感讲座,四年级四班学生单子丞的家长单峰做的安全自护知识讲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受到了教育,家长得到启发,学校拓展了教育内容,丰富了课程资源,有利于构建家校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一举多得,效果显著。

(六)邀家长做顾问。为了解决农村小学艺体教师数量少的困难,同时为了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聘请了一批有艺体特长的家长,担任学校的兼职顾问。学校的剪纸指导、太极功夫扇的孟庆荣、郑曦兰教练、器乐演奏的顾问……家长的特艺得到了发挥,学生们也学到了一技之长,同时解决了学校艺体教师短缺的问题。

(七)参与社会实践。由家长委员会发起“家长义工行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响应,大家本着自发自愿与量力而行的原则,或主动帮助联系有技艺的人担任学校艺术指导,或带领学生进工厂、进社区、进乡村,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家长义工们与学生一起开展环保宣传、维护学校路通秩序、到敬老院“送温暖”、组织图书义卖等,在共同参与中全面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去年,在家长委员会的协助下,学校开辟了机械加工厂、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等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学校师生体验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感受电影拍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带领学生走进张范汽车4s店,体验家乡汽车文化,活动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家乡汽车文化的氛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有力的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八)评选书香家庭。学校自2004年就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近年来,在家长委员会的帮助下,我们组织开展了创建“书香家庭”活动,通过举办“经典诵读”、“亲子共读”以及家庭读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家长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目前,“书香家庭”活动已经评选了三届,共有30个家庭获得这一殊荣。通过评选活动,家长和学生们拓展了知识视野、增强了自身素质、也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九)关爱留守儿童。“打工”与“留守”是农村社会的一大现象。这种普遍而特殊的家庭环境,对一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深远影响。作为寄宿制学校,全校2173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347名,这些孩子,他们比别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关爱留守儿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和家委会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留守儿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要求外出务工的父母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开展“代管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等系列活动。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和亲情聊天室,由家长委员会的义工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我校马立老师因配合家委会成员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于今年2月被评选为首届十大“感动枣庄教育人物”。

芝兰得气一庭秀。几年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队伍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机制不断完善。从家长委员会成员的鼎力支持,到普通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再到一些非学生家长的社会人士的热情相助,学校家长委员会在开门办学、参与督导、沟通体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学校教育的强大合力,促进了学校的飞速发展。学校也先后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枣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辅导员》杂志、《语言文字报》、《山东教育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工作经验给予报道。2008年4月,学校孝德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2008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