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供应室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与临床科室相邻,环境清洁,无污染,采光好,通风好,便于医疗用品的发放和回收。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和生活区。各区域之间要标志清楚。室内装修做到墙壁及顶部不落尘,无裂隙,墙壁上有开放的窗口,窗口高度大小设计 合理。地面不积垢,有充足的冷热水和新鲜过滤蒸馏水,便于清洗和消毒。人流物流严格区分,整个布局按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储存和发放,并有“污”到“洁”方式进行,不得逆行。各区拖布标示清楚,不能混用,悬挂晾干待用。保证医疗物品的质量,防止交叉感染。
2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及 工作流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根据供应室的性质,在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如:供应室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完善各类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规范操作,责任到人,量化考核,惩罚分明,确保各种物品达到消毒灭菌的标准要求,保证灭灭菌效果达到100%。
3 加强供应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供应室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性很强的科室,供应室的物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接触性广,灭菌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所以,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略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科室通过培训,学习,例会等方式,加强质量教育,强化风险意识,让员工明白自己工作性质和责任的重大。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无菌观念,保证工作质量。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一切为了临床,为了临床一切,方便临床工作”为宗旨的服务理念。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一次政治思想教育和护理操作考试,学习《消毒技术规范》,《院内感染知识》,《法律法规》等各种规章制度,每位人员都要持证上岗。
4 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把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的工作中,要科学分工,各个环节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掌握各个环节的标准要求,质量控制小组每天检查,定期检查,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案,责任到人,每月要组织全科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讨论分析后,提出整改措施实行量化考核,奖罚分明,真正达到全面质量控制的效果。
4.1 严把清洗洗涤关。高压灭菌不能代替洗涤,它不能去热源,血污和微粒。将回收的物品按要求分类,用侵泡消毒,洗涤,清洁,灭菌的流程,做到一用一洁。根据灭菌物品的种类,性质,污染程度,污染源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掌握消毒剂的浓度及浸泡的时间。质控人员对洗涤的物品严格进行监控,确保洗涤的质量。
4.2 严把包装质量关。各种包要包装规范,正确,标示清楚。包装前包装间紫外线照射半个小时。包装前仔细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光亮度,完好性和数量,合格后经两人核对方可进行包装。物品包装时做到各类包捆扎不致松动散开为度,不宜过紧。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3M胶带封口,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核对者。1-2小时进行灭菌,以免造成污染及热源产生。
4.3 严把灭菌质量关。灭菌前检查灭菌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包括水,电,汽及排气阀和进气阀是否灵活有效。要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应间隔一定距离,利于蒸汽的穿透。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金属小包放在下层,盘,碗等处于直立位置,不能紧贴门和四壁,以防吸入较多的冷凝水。同时要防止超容(>90%),及防止小容量(
4.4 严把灭菌质量的监测。在灭菌操作过程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的各项要求做好效果监测。每锅记录灭菌日期,灭菌器号,锅此,压力,温度,灭菌时间,饱和蒸汽,灭菌后物品干燥及操作者。每天每锅做化学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锅内的物品按规定放置。做到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三项合格后方可发到科室使用,保证合格率达100%。
4.5 把好无菌物品的存放关。无菌物品存放由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要求。进入无菌间要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鞋套。无菌物品要分类放置,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摆放,有效期一般5-7天,所有物品柜距地面≥20cm,天花>≥50cm,距墙≥5cm每日查对一次。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每日用含500mg/L氯消毒剂擦拭无菌物品存放柜,台面,门把手等,地面用消毒液湿托两次。每月做一次空气微生物监测,物表,台面,工作人员手及无菌物品监测。
4.6 做好下收下送的管理。坚持下收下送,保证临床需要是供应室的首要任务。下收下送采取洁污两条线的原则,洁污车辆分开。下送无菌车要密封好,每日送物完毕后用1000mg/L消毒液均匀喷洒车辆后,妥善放置。
5 加强供应室的各种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力保证
【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24-01
建立一个规范的消毒供应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而消毒供应室管好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灭菌、存放等规则,则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了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正常运行,确保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安全,防止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1合理布局、完善设施设备
供应室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是布局合理、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供应室应面积达标,布局合理。接近手术室与临床科室,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分工。工作区域基本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明确划分了污染区、清洁区。污染区为回收、分类、清洗区,清洁区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均有实际,清洁区为正压,污染区为负区。物品由污到洁、人流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行,保证洁污分开,避免了交叉感染。
2建立健全规章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我们建立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供应室保持制度,质量检测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评价指标的监测制度,消毒供应室技校考核制度,差错事故等级制度,防差错制度,临床科室联系制度,一次性物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消毒灭菌监测材料质量检查制度。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和各工作用之间的工作流程与质量等,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日常工作达到条理化、程序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以及消素毒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标准。这些是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法宝。
3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认识,消毒供应室不再是洗洗刷刷,而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的专业,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消毒供应人员除参加医院教科和护理部业务学习外,科内每月1次护理安全教育,内容为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流程,每月2次学习消毒供应室相关知识包括消毒灭菌规范、消毒供应室知识问答等,以清洗、包装、灭菌、质检等专业知识为主。
4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确保临床医疗护理安全
4.1清洗与消毒质量。在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中,消毒不能代替洗涤,消毒不能清除热源、血迹和微粒。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均收回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进行处理,回收污物分类清洗,严格遵守浸泡清洗时间,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多酶清洗剂作为洗涤剂,所用布类一用一洗,新布类洗涤后再使用,金属类器械去除血渍污渍,注意齿、关节的刷洗,验收合格后进行包装。
4.2物品包装。为确保包装质量,包装是由双人核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质量。清洗处理情况、选择蒸气压力能穿透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卡,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外封口处贴化学指示胶带,标明包的名称、科室、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和核对者工作号,以利于质量追溯。
4.3灭菌工作的质量。灭菌是消毒供应室的重点工作,灭菌的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管理,不仅要重视灭菌最终结果,更应有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以保证质量标准的实现、配备专职消毒员,对其进行压力容器操作及专业知识培训,持证上岗,建立灭菌过程的记录,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装载容量、摆放要求、灭菌包大小标准进行物品装载、灭菌器内按规定点放指示卡,保证灭菌合格率达100%。通过物理监测,观察仪表压力、温度、时间是否正常,再通过化学监测,灭菌过程中利用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用直观的监测方法,预真空灭菌器每日进行B-D试验,证明无空气团形成后,才开始进行常规灭菌工程。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指示卡,根据颜色改变评价灭菌质量。再通过生物监测,每月对预真空灭菌器嗜热脂肪肝菌芽胞检测,结果记录并存根。
4.4灭菌后的物品管理。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由专人管理,专人发放。严把物品存放关,灭菌后的物品进入灭菌时间首先检查包布有无破损、潮湿、筛孔是否已关闭及化学指示卡是否达到灭菌状态,保证只有合格的灭菌物品方可进入无菌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温度控制在
5加强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613-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医疗器材的供给中心,在医院担负着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中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及其他无菌物品的供给任务。为保证物品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现将供应室的工作总结如下。
1 供应室的建筑与布局要合理
供应室应设立在医院的中心位置,便于下收下送工作,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严格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地面和墙角要光滑,便于冲洗,有净化及污水排放设施,尽量达到消毒隔离要求。人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路线采取强制通过方式,不准逆行和穿梭,从布局上切断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严格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使工作条理化、制度化,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如物品洗涤、包装、灭菌、存放制度,质量检测制度,查对制度,环节质量监控制度,下收下送制度,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严格地执行消毒、清洗、灭菌、保养等规则,从根本上杜绝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重视洗涤、包装、灭菌的管理
洗涤、包装、灭菌这一流程的作业,要求非常严格。上岗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外,按要求衣帽整洁,工作作风严谨,精力集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操作期间工作人员不得外出、打电话、闲聊等。各种器械包要使用双层纯棉布或启闭式有孔容器(均一用一洗)或一次性无纺布或纸塑包装纸[“,且经两人核对,以免有误,包装后尽快(1~2h)灭菌,以防止再次污染。灭菌期间严格按照灭菌程序,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每锅记录锅的型号、锅次、物品种类、数量、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灭菌效果、操作者签名,以示负责。每天空锅做B-D试验(下排气锅除外)1次,每月做生物监测1次(如遇植入性物品则每锅进行生物监测)。坚持日常性灭菌质量检测,灭菌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责任人和校对人姓名或代号,包内放化学指示卡,通过观察化学指示卡的变化确定灭菌效果。压力灭菌器定期保养维修及效能测定,用时要防止装锅有超容现象(下排气锅不能超过80%,预真空锅不超过90%)和小装量效应(预真空锅不能小于10%,脉动真空锅不能小于5%),以确保灭菌效果,同时建立无菌物品追溯制度。
4 下收下送的管理
由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广泛应用,下收下送成为供应室的重要任务。回收再生器械物品时,统一回收到供应室进行清点,避免在科室清点交换,防止污染扩散。下收下送的车辆须“浩”、“污”分开,且密封加盖,收送完毕,分别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车辆的所有部位,并用紫外线照射30~60min。下送前护士用流动水及肥皂洗净双手,保持用清洁的手发放无菌物品,不能触碰任何污染物品,并定期监测工作人员的手及消毒液浓度是否达标。
5 重视环境卫生的管理
供应室的内外环境要求清洁,无污染源,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布局合理,符合污一净一无菌发放路线原则。坚持四分开,即回收物品窗口与发放无菌物品窗口分开;已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工作间与休息室分开。各工作间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台面2次,拖地1次,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每月空气培养1次,抽检物体表面细菌数控制在卫生学标准范围之内。
6 加强个人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各科室可重复使用的各种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和质量,因此,为杜绝医院感染,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管理,现将工作中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1科学合理的布局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具有足够的面积及良好的通风、采光。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划分为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标示明显,各区之间有实际屏障。设有洁--污物品传递通道、人员出入通道、无菌物品通道,采取制通过,工作流程从污到洁不得交叉、不得逆行,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感染。
2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全面系统的组织全科人员反复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如《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消毒隔离技术》等,加新技术、新业务,新技能训练。掌握各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各种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程序、压力容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熟练掌握低温灭菌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积极参加院外继续教育,对新进人员要进行专业岗位培训,以提高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定期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加强思想教育,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体力劳动强度大,所以要求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加强各流程的质量管理
3.1先进的装备 为确保灭菌质量,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快速全自动清洗机4台、脉动真空灭菌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
3.2彻底的清洗 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最基本的工作,它是消毒灭菌的前提,因为医疗器械使用后,只有彻底清除附着在器械表面的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才能确保灭菌成功[1]。因此,灭菌前的彻底清洗至关重要,清洗的质量监测采用目测或借助光源放大镜检查和定期抽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应光洁如新,无血渍、污渍、锈迹、水垢等,否则,应按规范重新清洗
3.3严格的包装 根据待消毒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棉织材料应清洁无破损一用一清洗、大小合适,用双层棉布包两层。新包装材料使用前应先用生物实验验证灭菌效果。纸塑、纸袋等包装时封装宽度≥0.6 cm,器械距封口处≥2.5 cm,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装体积不得超过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 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 Kg。包装必须牢固、美观,包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2]。包外贴3M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包名、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操作者签名,包装好后应在2 h内灭菌,防止影响灭菌效果。
3.4严把灭菌质量关 根据灭菌物品的材质选择灭菌方法,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和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灭菌器的操作应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员持双证上岗,并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专业知识,灭菌过程中应坚守岗位,严密观察各种参数,特别注意三大要素:无菌温度、时间、压力,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异常问题,按标准装载物品,尽量将同类物品一起消毒,若必须一起消毒时,敷料包应垂直放置于上层,器械包平放于下层,包与包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利于蒸汽穿透。装载量不得超过容积的90%,也不得
3.5储存发放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无菌间保存,无菌间应专人负责,室内温度在18℃~22℃、湿度在35%~60%,室内保持阴凉干燥,并保持清洁,10万级空气层流消毒,并定期对层流装置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新风输入,避免缺氧和空气污染。无菌物品离地面应>20 cm、离墙应>5 cm离天花板应>50 cm,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无菌物品一经发出,无论是否使用,都不得再回无菌间。
3.6加强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库使用前,要求厂家提供《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工业生产许可证》等,应记录入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区,并与其它灭菌物品分架摆放,并严格按照一次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发放时,注意有无破损、过期等现象。
3.7加强下收下送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下收下送制度,严格按规程操作,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下收车采取密闭式车辆,有明显"洁""污"标志,专车专用,一车发放无菌物品,一车回收污染物品。下送物品时应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回收物品时,应核对所收物品的名称及数量是否正确无误。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4加消毒灭菌质量监控
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科室成立质控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组成,对日常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4.1每月常规对各区域空气、操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符合规范要求,每周按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会议一次,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解决,以保证每个环节产出的产品合格。
4.2灭菌质量监测是确保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方法有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并记录,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进行B-D试验,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植入物则每锅监测,且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生物监测是最重要的监测手段,如果灭菌器出现故障修理后立即监测,新的灭菌器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灭菌后的物品每月细菌培养一次,无菌物品不得带有任何微生物。
4.3化学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配制后用试纸测有效浓度,保证消毒液的浓度准确。
4.4每日监测酸性氧化电位水的ORP、PH值、次氯酸浓度,制水过程中不超过额定出水量,保证质量合格。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慎独的工作精神、严格的无菌观念,并通过科学的管理,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17-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它承担全院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灭菌物品与一次性医用品的供应,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控制医院内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1 环境卫生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按照标准布局,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严格划分三区,标识明显,区域间以门或灭菌设备作为隔离屏障,各区之间开设传递窗口物品,做到物品由污到洁,灭菌空气流向从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对下收下送护士的要求:下送护士每日下送要衣帽整洁,穿白色护士服,带圆帽,穿护士鞋,下送前护士应按七步法洗净双手,烘干机烘干双手,再装运无菌物品,不接触污染物品,防止交叉感染.下收污染物品的护士要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衣帽手套穿戴整洁,及时认真进行手部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严格把好清洗,消毒与灭菌关:清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消毒和灭菌成功的关键.严格按照清洗流程对再生器械进行清洗,严把质量关.选择相匹配的用具、清洁剂对可见污染物进行刷洗,提高管腔、齿槽、缝隙等器械的清洗质量.消毒是进一步降低生物负荷,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杀死器械表面微生物的过程,保护检查包装区人员环境安全.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灭菌质量应合格,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3 强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感控意识,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管理法律知识及各项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操作规程和各班工作流程及各项质量标准,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使消毒供应中心内部管理更规范化,程序化.多渠道,多方式,教育引导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增强执行意识,用严格的无菌工作意识指导实际操作,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以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4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中心工作的根本保证.
4.1领导重视,严格要求,实施有力的组织和控制有关领导应充分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物质上为之创造有利的条件,充分支持,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并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监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4.2加强岗位培训,让每一个从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采用新技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现代化水平,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必然方向.
4.3搞好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员具有护师以上职称,并具有责任心且参加本专业及医院感染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灭菌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新进供应中心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 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质量管理.
设备科负责采购所有一次性医疗物品,“三证”备全及每批次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备案,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只由专人负责建立账册,每月清算,入库时详细记录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生产批号,失效期等,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墙面5―10cm,距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去,发放时检查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密封性能良好,不能将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使用科室,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超过有效期物品,即使在无菌也不能使用.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
6 讨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核心是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从去污区到检查包装,灭菌区再到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各环节要认真查对.严格管理,三个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并设人员出入缓冲间,保证每个区域相对独立,流程从污到洁.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中之重,自从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对供应中心的人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医院感染、消毒灭菌知识及清洗、包装的操作规程,还必须掌握各种器械包的用途及认识专科器械,确保医疗包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 目的 探讨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5月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情况,评估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调查医院管理感染满意度。结果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结论 建立ISO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反馈及持续改进的原则, 促进了各项感染工作严格执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ISO质量管理体系;院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065-02
如今,全世界对质量的认识逐渐增强,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标准组织(ISO)ISO9000系列标准,在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统一了质量原理、方法及各质量术语的概念,让其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1]。目前世界范围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已成热门课题,关系着医院感染的控制和医疗质量的发展。医院感染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个由全院共同管理、完善的体系[2]。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的感染管理,我院引进ISO9001:2000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建设有效的管理机构
1.1 感染管理委员会
我院成立以院长直接领导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全院感染管理规程、管理制度、感染管理规划,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实施;审定全院感染管理计划;根据相关卫生标准和医院感染的要求,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提出指导性意见;定期召开研讨会,协调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课题,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1.2医务管理部门
协助组织医技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出现医院感染时,在医院统筹安排下,对感染者采取有效地治疗,需隔离患者立即隔离;监督医技人员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药物使用原则、医疗用品管理办法的要求。
1.3 护理管理
协助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培训;出现医院感染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指导、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护理技术操作。
1.4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需要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监督和管理全院的感染防控环节。其职责包括:根据有关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拟定工作计划,并对各部门感染管理组织落实,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考核;对医院出现的感染,及时上报,查找源头,提出并实施控制措施;参与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器械的管理。
1.5 药剂科
对本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定期总结分析,并全院通报;监督临床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管理办法;出现医院感染后,对其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备案,保存完整采购信息、输送渠道及药品信息。
1.6 检验科
负责全院常规微生物的检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向全院公布;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供帮助。
2 过程管理
根据预先制定的院感控制计划,具体流程如下。①感染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目前的医院感染管理状况进行总结汇报,详细落实下一个月的医院感染计划和目标,重点讨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②医院感染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对各部门、各科室进行评分,作为工作质量考评的依据。③每月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部门、上报率及漏报率,进行发病率、感染部门、漏报率监测, 以及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④对每一项防控措施及实施情况做好文件记录,完善保存。⑤分析和持续改进医院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以减少医院感染对医疗质量的影响。⑥回顾2010年5月—2013年5月2010—2013年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情况,评估近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调查医院管理感染满意度。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医院感染管理满意度
如表1所示,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
4 讨论
4.1 临床效果评价
我院按照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为主,突出责任管理,细节探讨,持续改进,强调各科作用的管理原则[3]。以监测为基础,预防为目标,及时上报病治疗为手段,有目的的开展工作,切实有效的保证医院感染防控任务的完成。研究结果显示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的提升,体现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上的作用。当将医院感染任务落实到科室人员时,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手中的工作,提升感染防控的质量。切实降低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不满意后,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减轻医患双方的负担[4]。
4.2管理效用评价
4.2.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提高全院深入贯彻以患者、医护人员、职工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医院感染管理不仅需要关心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职工,还需要将其工作环境作为关注的对象[5]。本院通过职业安全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及关注病人,提供专业防护用品,遵循职业暴露的规程,患者、医护人员、职工在有效保护自己的同时,拉近相互的距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时刻记着医院感染的要求,从细节做起,封闭医院感染的途径,最大可能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4.2.2 医院环境改善,形象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在院内感染率的下降,更体现在医院整理管理水平的提高[6]。将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我院后,除了感染质量的提升,还体现在医院环境的改善。医院的病房得到改善和美化,医疗废物、废水排放更加规范、快捷,室内空气、物品的清洁及时守时,医院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4.3实现由经验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
经验管理往往会导致医院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出现用力过度或用力不足,医院领导不支持,员工不配合。依法管理后,我院感染管理的职责明确,操作技术规范,标准统一,管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院内各部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以各项法规实行管理。
4.4贯彻预防为主
医院感染管理环节众多,以往的管理以终末监测为目标,忽略了流程管理,无法突出感染管理的重点[7]。本院以预防为原则,分析医院诊疗过程的主线,确定医院感染的重点,并对可能的环节实施监控,专人管理,实现了事后管理变为事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
参考文献]
[1]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7-248.
[2]谢艳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79-2280.
[3]杨贤云,梅正平,郭延萍,等.精益管理在地市级医院手术室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26-27.
[4]吴安华.提高常规手段执行力应对超级细菌挑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1):1-3.
[5]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2-125.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抗菌素合理应用等诸多方面,大部分感染控制工作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密不可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护理人员良好的意识观念、行为习惯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促进作用。加强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沟通建立建全与医院感染相关的护理制度,通过教育培训、督导检查,定期例会等加强对护理人员行为的干预,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主动意识,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以提高。
1建立建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并落实
1.1组织建立 要适应医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感染管理组织[2]。建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感控护士、医师共同参与的临床感控小组,尤其要抓好护士长管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能否持续发展、提高,护理管理工作不可忽视。
1.2建立完善制度并落实 建立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卫生部颁布的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新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制度,要及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享。我院护理部与院感科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标准、制度,结合本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护理质量管理--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同时我们通过邀请医院感染管理科老师每月参与护士长例会,提出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护理要求,护理部再主动协调参与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布置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推动重点科室感控管理 品管圈(QCC)是一种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品管及持续改善最佳的管理活动[3]。推动重点科室品管圈管理,对于重点科室急需关注的医院感染控制问题,护理部在品管圈初期,通过指定项目,由科室建立品管小组,设定目标、制定标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感控问题的积极性及能力。如2013年院感科告之我部,发现在ICU的目标监测中病员下滑情况严重。护理部通过与ICU护士长、感控护士、护理组长沟通,召开分析会议。最终由护理部提出QCC项目,成立了防下滑的品管小组,制作了标识,建立了工作标准等使ICU病员下滑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适时培训与考核
虽然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占大部份的主导作用,但由于目前医院感染控制在我国的医科院校中没有开辟专门课程及专业,使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还存在欠缺,因此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必然要加强继续教育。
2.1新聘人员、实习生岗前培训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感控问题主要来源于低年资护理人员、实习生如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因此抓好新聘护理人员、实习生、进修生的培训工作,是院感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前提。
2.2在职人员培训 对于下科后的护理人员,①根据护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与其相关的学习计划,改变全院大课培训的方式,深入临床科室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人员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②针对新聘护理人员、实习生对感控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特点,加强了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感控知识掌握的反馈机制。进行2~3次/月知识点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本人和科室护士长,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知识点抽考的复查。通过反复的强化,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感控知识要点的掌握利于感控工作的落实。
2.3感控专职护士的培养 分步骤制定临床科室感控专职护士的培训计划。提供护士长、感控护士参与省、市感控中心的专业培训,让其开阔眼界,重新认识医院感染工作。
3重视监督机制
3.1护理部、院感科建立合作监督机制 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吸纳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与,由感控专职人员担任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组长,护理部挑选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科室护士长和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小组每月定期开展质量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要求。
3.2建立日常监督机制 日常工作反映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上的真实状态,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发现问题、改善问题。护理部将每月感控工作要求及安排以书面形式下发临床科室。小组成员按计划每月对各科室感控工作进行抽查,对3个月内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标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科室分析发生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3充分发挥感控护士作用 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感控护士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轮转表,由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轮转安排带领科室感控护士对全院各科进行日常交叉检查,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参与度,实现共同管理;②感控护士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管理经验。
医院感染管理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4],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护理工作相辅相成。综上所述,通过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的密切沟通合作,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参考文献:
[1]邢玉斌,季之欣,陈世平,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214-215.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院管理学的重要课题。作为普外科, 担负着为住院病人健康服务的重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促进病人康复, 降低患者费用的重要环节。大庆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
1 成立组织,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并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在院感染科的领导下, 普外科成立了以主任为总负责人, 护士长为主要监督执行人, 各岗位指定感染管理委员, 责任到人, 并制定考核评分标准与经济管理挂钩, 有效地把好了控制医院感染关。完善管理制度, 指导并督促落实要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必须做到有章可循, 因此,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等规章制度, 护士长2次/w对科室检查并指导落实, 每月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 及时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2 加强宣传教育及业务培训 医院感染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要抓好医院感染管理, 首先要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1];部分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针对以上原因, 本科每年分别举办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班, 分期分批给医务人员培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进修、实习及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1]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还与患者及陪护的行为密切相关, 患者及陪护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科手术病人比较多, 陪护的人员也较多, 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本科采取多种形式, 如:黑板报、口头宣教、发放宣传资料等进行健康行为及自我保护知识的宣教, 使患者了解、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 积极主动配合医疗及护理, 争取早日康复。
3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管理,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检测: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及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进行灭菌。各岗位的兼职感染控制的护士及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每月对各类物品、工作人员手表面、消毒剂、灭菌剂等及各环境区域的空气抽样进行生物检测, 对不合格的样本进行原因分析, 采取改进措施, 并进行追踪复查。院感染科还以《感控简报》的形式在全科进行通报, 并和科室经济效益挂钩。
4 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应用, 如处置不当, 将会对社会、对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巨大威胁[2]。医疗废物处置是否规范, 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他需要多部门的相互协作, 需要全员参与。因此, 我们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要求, 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 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及处置都做到了明确规定[3], 并指定专人负责一次性使用后的医疗用品的收集与处置工作, 使我科的医疗废物处置进入规范化管理,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患者数的逐年增多,各个医院的血透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而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性质直接影响到透析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感染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为使透析室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院制定了相关制度,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患者数的逐年增多,各个医院的血透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而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性质直接影响到透析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感染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为使透析室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院制定了相关制度,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必须具备以下6项制度:①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②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③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④设备实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⑤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⑥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必须具备以下6项制度:①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②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③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④设备实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⑤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⑥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医院建立了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院感专职人员不定期下科室进行督查,加强对科室感染管理的力度[1]。血液透析室也成立了3人的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监控护士组成。负责检查、指导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科室重点环节监管。每天由感染控制护士进行日常工作检查,工作人员自查。每周由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大检查,并记录各项检查情况。每个月召开1次全科感染工作会议,就当月检查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建立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医院建立了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院感专职人员不定期下科室进行督查,加强对科室感染管理的力度[1]。血液透析室也成立了3人的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监控护士组成。负责检查、指导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科室重点环节监管。每天由感染控制护士进行日常工作检查,工作人员自查。每周由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大检查,并记录各项检查情况。每个月召开1次全科感染工作会议,就当月检查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严格执行检测制度
严格执行检测制度
每个月对普通透析区、隔离透析区、水处理间、治疗室、配液间、库房空气,对医护人员手、透析室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反渗水、透析液进行细菌监测1次;透析液的溶质浓度测定每个月1次;反渗水、透析液(所有透析机)每3个月检测内毒素1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每年检测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每周检测1次,每天检查反渗水电导度。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要求才能正常工作。监测如不符合要求,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符合要求。所有监测资料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2]。
每个月对普通透析区、隔离透析区、水处理间、治疗室、配液间、库房空气,对医护人员手、透析室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反渗水、透析液进行细菌监测1次;透析液的溶质浓度测定每个月1次;反渗水、透析液(所有透析机)每3个月检测内毒素1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每年检测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每周检测1次,每天检查反渗水电导度。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要求才能正常工作。监测如不符合要求,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符合要求。所有监测资料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2]。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医护人员更衣、换鞋后进入治疗室和透析治疗区: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HBV、HCV、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
医护人员更衣、换鞋后进入治疗室和透析治疗区: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HBV、HCV、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
患者:进入透析治疗区前更衣、换鞋。对于第1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患者:进入透析治疗区前更衣、换鞋。对于第1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空气及物体表面: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空气及物体表面: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透析器的复用管理:复用的透析器和滤器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并明确标明为可复用的血液透析器和滤器。主管医师要告知患者复用可能产生的风险,患者签署“透析器(滤器)复用知情同意书”。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标志物阳性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用。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对复用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不能复用。所复用透析器只能同一患者使用,不得他人使用复用次数应根据透析器TCV、膜完整性、外观检查来确定,3项任何1项不符合要求即应丢弃。
透析器的复用管理:复用的透析器和滤器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并明确标明为可复用的血液透析器和滤器。主管医师要告知患者复用可能产生的风险,患者签署“透析器(滤器)复用知情同意书”。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标志物阳性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用。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对复用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不能复用。所复用透析器只能同一患者使用,不得他人使用复用次数应根据透析器TCV、膜完整性、外观检查来确定,3项任何1项不符合要求即应丢弃。
透析液的管理:血透科A液使用成品,浓缩B液每天现用现配。配制过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浓缩液配制桶每天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浓缩液配制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3]。
透析液的管理:血透科A液使用成品,浓缩B液每天现用现配。配制过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浓缩液配制桶每天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浓缩液配制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3]。
透析设备的消毒管理:①透析机器外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②机器内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透析设备的消毒管理:①透析机器外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②机器内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总之,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涉及到血透室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监控,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涉及到血透室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监控,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周晓平,罗腾达.加强血液透析室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4):322.
1 周晓平,罗腾达.加强血液透析室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4):322.
2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Used PDCA circulation to Management quality to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in community healthy center
ZHANG Hui-zhen,NING Hua-lang,FANG Jia-ying,et al.Bao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infection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henzhen,Guangdong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an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in the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s.Methods To search key factors to the quality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by the PDCA circulation with standard evaluation,Samplings monitor,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o on,the existenting key problems were solved by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circulate administration.Results The administer standard rate that correlates with administration,monitor,disinfects isolate and medical draff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rises from 61.8%to 97.1%after leading in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 0.01).The medical staff cognition rate correlateing with hospital infections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to hospital infectionsrises markedly.Conclusion Through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we can control and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and raise the quality level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control in the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s by the PCDA circulation.
【Key words】PDCA circulation;Community healthy center;Hospital infection;Controls quality
社区健康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是21世纪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担负着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因此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域[1]。为了更加规范和有效地管理社康中心医院感染工作,整体提高社康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监控质量,自2007年6月以来,本课题组对本院下设的9个社康中心通过引入PDCA循环法(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医院感染质量改进,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水平整体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1.2 评估方法 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标准结合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的要求,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消毒质量、监测质量、排污质量四个方面制订出质量评估标准,其中管理质量,主要评估感染管理小组活动情况,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及预防控制感染工作流程情况;消毒质量,主要评估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管理,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手卫生及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监测质量,主要评估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排污质量,主要评估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和存放。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开始前和研究周期结束后严格按标准项目对各相关质量做前后各2次全面质量调查,并得出质量管理的达标率,比较研究前后的效果。
1.3 PDCA实施 自2007年6月开始对社康中心的医院感染质量实行为期一年半的PDCA循环式管理。以0.5年为一个PDCA循环实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管理,一个循环结束后通过效果评价找寻出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作为改进依据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循环地对过程质量进行管理活动的运转。
1.4 监测方法 监测采样、结果分析和消毒卫生标准等均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1.5 问卷调查 对社康中心所有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
1.6 现场抽查 对标准预防执行情况、手卫生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措施的执行进行现场抽查,判断合格与否的标准依据《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评分,评定合格率,每项相关调查内容各社康中心均同。
1.7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应用软件,对引入PDCA循环前后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引入PDCA循环法对我院社康中心实行为期一年半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持续改进和管理,现我院社康中心在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等相关质量管理达标率从引入PDCA循环前的61.8%上升到引入PDCA循环后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P
3 讨论
3.1 引入PDCA循环法改进社康中心医院感染质量工作,搞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对社康中心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社康中心的医院感染工作是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社康中心偏离医院,医院对其检查和督导显得较不足,易导致社康中心管理者放松管理,质控流于形式,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上存在不少缺陷,有医疗安全隐患。引入PDCA循环强化管理后,提高了社康中心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对社康中心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3.2 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引入PDCA循环提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我们针对各类人员采取举办学习班、讲座、简讯、现场示范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多层次培训,不断强化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各类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增强责任心和共同参与意识。尤其是重点培训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要科学质控的意识和水平,掌握PDCA循环的方法和要点。调查显示,在未引入PDCA循环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消毒隔离意识不强,职业防护知识欠缺,各项措施执行不力,在引入PDCA循环后(见表1),全体医务人员对院感的防范知识、参与意识、管理水平都有了提升。可见加强知识的培训是成功引入PDCA循环改进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的重要一环。
3.3 制订科学、可行、规范并且有社康特点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评估标准是PDCA循环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内容。我们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消毒质量、监测质量、排污质量四个方面科学制订出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评估标准,各项质量标准再具体细化,有评估内容和评分标准,便于课题组和感染管理小组进行质量督查和进行效果评估,采用督查管理手段,实施过程管理,防患于未然[2]。由于质控标准可量化和可操作性强,评价有了依据,因而提高了质控的执行率和质控效果,现社康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质控执行率100%,质控水平明显提高。
3.4 用PDCA循环法管理质量的全过程,就是找寻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持续改进质量的过程。PDCA循环做法是:计划阶段:①制订社康中心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评估标准;②对照标准做充分调查评估;③收集调查评估的结果,找寻影响质量的不良项目(未落实项和存在的缺陷项);④针对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实施阶段:按制定的对策措施执行。持续改进影响质量的不良项和缺陷项,重点整改明显缺陷问题。检查阶段:加强监督监控,严格按评估标准要求检查,执行科级每月、院级每季度的双考核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处理阶段:分析评价实施结果,用质量工具-排列图法对比采取措施前后各个评估项目的变化,继续找寻存在的问题,作为改进依据再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我们以半年为一个PDCA循环实施一年半的循环式管理。研究前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手卫生不落实项居首位,次为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缺陷,存在的明显缺陷:无菌物品过期,消毒、灭菌物品管理不规范;换药时不戴帽子和口罩等。消毒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3],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十分重要的环节[4]。我们针对存在的关键问题实行为期一年半的PDCA循环改进,各社康中心出现医院感染缺陷不断下降,明显和有严重影响质量的缺陷未再发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消毒隔离正确执行率明显提高,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监测和使用中消毒液、灭菌剂生物监测合格率均100%。
医院感染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5]。研究表明,引入PDCA循环法对社康中心医院感染质量实行科学管理,可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全面提升社康中心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付朝云,王冬梅.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医院感染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63.
[2] 张文菊,徐丹.注重关键要素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16-1417.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就是指对医院内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根据不同造成感染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关的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2护理管理概念
护理管理就是对相关护理工作进行协调和管理,利用现代的先进管理手段以及科技技术,降低工作成本,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相关服务质量。现代的医院竞争中,护理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衡量目标,它不但影响着临床治疗的效果,也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医院的形象提升,增加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必须对护理质量进行相关的管理。而利用医院已有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对护理管理进行加强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2]。
2方法
2.1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式,分析以往的患者病历,在我院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之后,护理管理的变化情况,对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满意度变化进行调查。
2.2管理方法
2.2.1制定完善的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相关工作,就必须要先制定好管理的制度。护理科室在医院属于是一个特殊部门,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就是护理人员,因而,对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严格预防。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同时还要定期召开医院感染方面的相关会议,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2.2.2培养相关的认识
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后,就要对护理人员的自我素质进行调整。首先要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意识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就是针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常识,并且还要对其态度进行培养,使医护人员能够对医院感染提起足够的认识。并且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培训人员也要进行自我学习,将世界上最先进,最新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知识传授给相关的护理人员,保证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够对医院感染管理有一定的认知[3]。
2.2.3管理的具体工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管理。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不能佩戴任何的首饰,包括:戒指、手链等,也不可以涂抹指甲油等,一定要做到手部的清洁。其次还要对相关的医疗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一些盘和罐,这些器皿内很可能盛载过一些含有细菌和真菌的物质,因此,对于这些物品的消毒一定要做到彻底。还要一些需要进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例如:体温计、胃镜、食管等,对于这些物品的消毒更加要做到严格,避免细菌或真菌直接在人体内进行感染,一旦患者出现了内部感染,其感染的情况就是最严重的,很可能造成脏器的损伤,为此,在对这类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消毒方式以及消毒后的存放管理。最后还要对患者的床铺清洁进行管理,这也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对床铺以及病房内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同时也要更换床单被罩等,保证患者生活环境中有害细菌和真菌减少[4]。
3结果
从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以来,在护理管理方面也加入了相关的内容,相关的医院感染病例在患者中逐渐减少,而且加入了感染管理方面的内容后,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增进了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能够更加快速的完成,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受苦的时间,大大的增加了患者恢复的几率,增加了护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