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空保专业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5: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空保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空保专业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students;graduation paper;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59-02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办学规模急剧膨胀。学生人数激增,教师教学任务加重,科研工作量化,浮躁作风抬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泡沫和危机现象显现。“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弃之争”此起彼落。[1-2]放眼我国高教界,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这一主题,各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大学依托师资、设备、生源等优势“顺势而为”,新高校凭借贴近应用、跟紧潮流和敢想敢干等特色“乘势而上”。[3-7]

在众多医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危机的药方中,“真题真做”乃一剂良方。如何做好“两真”呢?我认为应把好“四关”──选题、实验、撰写和评审,突出“四性”──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兹以湖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为例,简介“真题真做”,抛砖引玉。

1精心设计,把好选题关,突出“应用性”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我们为,地方普通高校特别是坐落于地级市的应用型高校,选题质量应着重体现应用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具体而言需要遵循“四项原则”,做到“四个结合”。

1.1 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四项原则”

1.1.1 应用性原则这是由地方普通高校尤其是地级市普通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的,因为这类高校一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学校应积极鼓励师生走出校门,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选课题。假如将选题定位于学术性太强、太深或太偏,既与学校定位不相应,也与教师、学生和设备条件不相应,就很可能出现“假、大、空”现象,助长学生脱离实际的“书呆子”气息。

1.1.2 可行性原则各校办学历史、设备条件、师资水平、学生生源和地域文化、产业结构均有较大差异,毕业论文选题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所有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以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和相关合作单位现有师资、学生、设备、经费等实际条件作依托,难易适中,反对脱离实际的大题、偏题、空题。

1.1.3 创新性原则本科生毕业论文虽然不易做到原始创新,但可尽量体现消化吸收再创新或知识集成创新。如配方调整、方法改进、工艺革新等。坚决反对抄袭、拼凑、杜撰等投机行为。

1.1.4 个性化原则毕业论文既有学科、专业的特点,又有导师、学生的差异,还有地域、行业的不同。学校和学院管理部门只制定宏观建议,具体选题交给专业导师和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协商敲定。

1.2 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四个结合”

1.2.1 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结合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力求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选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深广度,又要符合学生实际,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按时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1.2.2 与导师科研项目相结合从导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论文题目是一项师生双赢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尚未设立硕士学位点的普通高校来说,尽早地从低年级学生中选拔一些优秀生提前进入科研训练,既使导师获得了科研助手,又使学生得到了毕业论文选题。选题应经导师申报、教研室讨论、系院初审、督导组复审、导师修改、题目公布、学生选择等步骤确定。例如,近3年中我从自己主持的省、市科研项目中抽取《纳米TiO2复合丙烯酯乳液的制备》、《纳米SiO2复合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金属表面TEOS复合涂层的制备与防腐性能》、《金属表面GPTMS复合涂层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纳米氧化锆涂料的制备及性能》、《PC表面仿生耐刮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等作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都取得较好效果。

1.2.3 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应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主线,坚持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挖掘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课题。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训练学到实际本领,避免纸上谈兵。再如,近3年中我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选取《密封型电动助力车铅晶蓄电池的性能研究》、《太阳能储能铅晶蓄电池的开发研究》、《高效长寿环保型铁路客车照明用铅晶蓄电池研制》、《速干强粘环保型纸包装粘合剂的研制》、《湖州工业企业中典型危险废物的理化特性研究》、《Ni/Fe3O4复合电磁波屏蔽涂料的研制》等题目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既完成了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又帮助相关企业开发了新产品或解决了技术难题,还为学生专业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机会。

1.2.4 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新时期的大学生张扬个性,敢想敢干。张三喜欢“高分子”,李四偏爱“硅酸盐”。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一是由学生自己主持或参与的开放实验、科学研究项目中衍生而来,二是让学生自行选择导师和课题,三是从生活和实践单位生产实际中自行选题。千万不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将管理部门确定的课题硬压给学生去做。

遵循上述“四项原则”和“四个结合”,湖师院化学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基本上做到了“真题真做” (表1),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2010 届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 (设计) 起初公布了近185个选题,最后经师生双向选择等环节确定了153 个选题。按难度分为较难25个、适中113个、较易15个。实验型和理论型题目为30∶1,突出了理工科专业重视实践的特点。

2周密安排,把好实验关,突出“实践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实验阶段,要求学生既弄清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更好学会怎样做好这项研究?为此,学院应在时间、场地、导师、设备和经费等教学资源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2.1 在时间安排上适当错开,体现灵活性因各专业的培养规格不同,就业行业和岗位相异,故毕业论文时间也应有所不同。在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时,就对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适当地错开安排。如制药工程、材料化学专业安排在第七学期,化学专业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样既可缓解学校毕业论文教学资源的紧张程度,又能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招工要求。

2.2 在场地分配上适当分散,体现立体性随着办学规模急剧膨胀,“学生多场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真题真做,在场地安排上应体现校内与校外、专业与学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立体化格局。挖掘资源,统筹安排。如教师科研用房、市材料行业技术中心研究室、市先进陶瓷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市环保局检测中心、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都在导师指导下安排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

2.3 在导师配备上全员发动,体现专业性针对“学生多导师少”矛盾日益加剧的现实,如何科学合理地配备导师成为能否“真题真做”的关键环节。①全员发动,无论是教师、科研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只要是相近专业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讲师、实验师及以上职称者,都应适当承担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任务;②适当聘请校外实践基地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毕业论文导师;③对毕业论文指导计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纳入年终统一考核;④对导师和学生实行“双向考核制”(分别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审阅表》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对导师评价表》)。

2.4 在训练模式上重在实践,体现多样性在毕业论文训练模式上,我们不搞“大呼隆”和“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模式,强化“实践”。

①在培养方案中设置贯穿四年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专题论文和毕业论文训练计划,基本做到从大一至大四 “论文训练不断线”;②从大一(下)开始就鼓励、指导学生申报开放型实验和大学生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训练科研工作;③从大二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适当分流。选拔、招收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以“科研助手”的身份和老师对接,学习科学研究;允许志在尽快就业的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配备两位导师(“技能导师”和“理论导师”);④将有些专业的毕业论文提前到第三学年初开始,早选题、早思考、早实验、早完成;五是在指导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地让学生自己构思、自己确定研究目标、搭建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指导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要做好毕业论文工作,除了把好“选题关”和“实验关”外,还必须把好“撰写关”和“评审关”。也许是受到新时期一些快餐文化、网络语言等冲击,时下许多理工科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普遍出现重点不显、层次不明、句子不通、文字错误和标点混乱等现象。此外,假如对论文评审和答辩不重视、不科学,搞形式化、走过场,其质量也将难以保证。因此,我们还强调细心修改,把好撰写关,突出“规范性”;严格评审,把好答辩关,突出“科学性”。限于篇幅暂不展开。

参考文献:

[1]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2]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1):40-43.

[3]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10-111.

[4]杨庆云,周梅村,纳海莺,李燕.化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4):57-59.

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创新;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计量

accountancy and its innovation in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abstract: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developed with the informatization,will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 of accountancy is adapted to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for the sake of the request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we should investigate accountancytheory by using comletely newthought.this anticle introduces usnew concepts and thoughts in accountancy and its innovation.

key words:knowledge-based economy; accountancy innovation; accountancy assumption; accountancy principle; ac-countancy calculation

现代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1)知识成为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来装备。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的力量与知识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已密不可分,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产业,芯片技术及微型电子产品等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为第1要素,以人才资源为第1资源,知识经济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生产中主导着经济发展。(2)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型资本经济。过去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的是农业的土地,工业社会的金融资本,而今主要是知识资本。(3)知识经济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为基础。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是高科技企业,它们生产销售知识并提供知识服务,高新技术的投入使科学研究为转化生产力提供了保证,也为创新提供了条件。

2 现代知识经济中企业的特点

(1)企业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知识型企业以科技开发为基础,科技开发费用占其总支出的大部分,科技开发研究的成果以无形资产的形态存在。(2)职工的劳动以复杂劳动为主 知识经济的实现使得所有的经济部门都以知识为基础,都以知识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力群体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生产要素。复杂劳动是知识型企业的主要劳动形式。(3)科技开发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知识型企业生产销售知识,知识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知识、信息是科学研究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4)高风险、高收益是知识型企业的另一重要特征 高科技企业的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5)网络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 信息化在企业内的使用,缩小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管理者随时可以了解最新的情况,管理决策效率极大地提高。经济组织内网络化涉及生产部门、科研开发部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它提供给决策者各种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实现分支组织的信息互享。

3 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3.1 知识经济对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1)会计主体 在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是指拥有一定经济资源并对这部分资源负责,具有经济业务的独立主体。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界限将会变得模糊,尤其是在按不同交易事项自由组合经营主体的情况下,一个主体在完成某项经济效果之后,很可能在下一交易事项中按照其资金、技术和知识的要求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主体进行经济活动,这就使得会计主体的认定产生困难。(2)持续经营 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除非有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地经营下去,即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由于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多变性,使得人们对一个主体是否在持续经营的辨别上难以分清,再加上企业跨生产、销售、科技的广泛联合(有的是短暂的联合),并随市场要求不断变换联合的对象和范围,“借壳经营”的现象大量出现,因而企业持续经营的假定变得有名无实。(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是指人为地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充分及时供应成为决策致胜的关键。有人提出,将企业各种原始数据直接在网络上提供,由使用者各取所需,即时利用。如果这样,会计分期的假设将毫无意义。(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假设包括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和记帐本位币(唯一性)假设2个附带假设。一方面,“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从而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冲击了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产品知识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价值变动的频率和幅度极大,一种商品会很快被另一种性能更佳、质量良好的商品所替代,而且贸易壁垒进一步打破,国际金融一体化,这些都会对币值变化产生影响。

3.2 知识经济主要对权责发生制原则和相关性原则提出了挑战(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因为权责发生制的弊端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即不适时。而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如不能及时反映就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就由于不适时导致不准确,不快捷;同时虚拟企业的收支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收入与费用的确定用收付实现制要合理于权责发生制。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不应是惟一的会计核算原则。(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必须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风险的加剧以及投资者的日渐成熟,充分披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各会计报表要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许多非货币性计量的、无形的,但又对企业生存发展和投资者决策意义重大的信息,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及其相关的如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都要有充分的披露。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传统的会计披露有待完善,和会计相关的信息有待扩充,这就是知识经济对相关性原则的影响。

3.3 知

--> 识经济对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1)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无形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上升,甚至在某些高科技企业中占绝大多数资产是无形资产,所以这就对有形资产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产生挑战,如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2)对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 ①知识经济对收入确认原则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收入确认不仅包括营业收入的确认,还应包括资产置存收益的确认。②知识经济对会计确认的影响。会计确认是确定一个项能否进入会计系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财富的最大驱动力,因而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确认提上了议事日程。③知识经济对费用配比原则的影响。在配比原则下,费用是在其支出的效用真正发挥作用时而非相关现金的支出时予以确认的,这样,在费用的确认中就存在着不适时的问题。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及时、准确的信息就是财富,因此现有的费用确认方法将受到冲击。

4 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创新

4•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之所以重要在于不仅仅反映经济现实,描述经济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反馈经济信息,作为经济发展的助力器,推动经济发展。知识经济重智力、重知识,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化的新的经济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成为企业核心资源,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后,会计将以多种属性计量计价和多元记账为主要特征。会计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使企业能够适时作出决策,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因此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包括融资战略、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在内的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同时也应有助于加强财务、成本、资金、人才、质量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做好参谋,当好助手。其次,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外科技领先企业的管理上所需信息有70%来自会计部门。这足以说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

4•2 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创新途径知识经济替代工业经济是一次跨时代的革命,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形成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工作,在许多方面将逐渐显示他的不适应性。面对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唯一的选择就是迎接挑战,认真研究它的科学框架,进行会计创新,以满足经济时代对会计的新要求。

(1)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而在新的形势下,它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会计目标、会计观念、会计管理体制、会计规范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知识经济格格不入的倾向。会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涵义。

(2)研究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已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重计量手段,因不同会计事项性质而选择不同计量手段,否则只能使会计陷入困境。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经由于知识经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能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信息,而必须是几种计量模式并存,择优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3)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形成,人力资本即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必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货币而成为经济主体。因此会计工作必须确立新的观念,同时拓宽理财的范围。人力资源的构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无形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的拥有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劳动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必然要寻求最能发挥作用的空间,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重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经济时代遵循“人本管理”规律和客观要求。人本财务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管理相对应的。它的核心是要理解、尊重,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资本的时间、空间范围将比财务资本要宽广得多,财务人员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的范围(如环境报告等),这样才能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

篇(3)

一、引言

死喻与死喻复活,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进入了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国外学者(Mooij,1976;Ricoeur,1987;Goatly,1997;Le Guern,2000;Young,2008)对死喻及死喻复活作了深入研究,为我们拓展了隐喻研究的新视野。近十年来,我国学者(束定芳,2005;王寅,2007;孟宏党,2009;杨雯、张明林,2010)分别从认知理论角度论述了隐喻的回复性、转换性和死喻复活条件,对促进国内英汉死喻对比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目前,英汉死喻复活对比研究受到了更多关注,国内部分高校甚至将死喻复活列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之一。但是,近年来国内虽有不少隐喻研究论文见诸各类期刊,不过死喻复活工作机制及激活方法研究鲜有专文论及。笔者在借鉴映射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的基础上,对死喻喻义复活的运作机制作了初步探讨,供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学者参考。

二、死喻与死喻复活的特点与鉴别

死喻最初都是具有鲜明隐喻意象特征的活隐喻,只是在长期频繁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其隐喻特征,最终才成为词汇化隐喻(lexicalized metaphor)。隐喻从活隐喻演变为死喻历经了隐喻意象的消解及隐喻意义词汇化过程。隐喻神经理论对死喻的产生作了这样的诠释:

两个不同的概念(本体和喻体)第一次链接时,其隐喻连通权值很低,但是反复的使用会提高其连通权值,并有了记忆,当这种连接和表达被固定下来甚至融合到它自己的网络中时,隐喻义被“绑定”在该语言表达式上,这使隐喻表达与常规语言表达无异,隐喻就成了死喻(王寅,2006)。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死喻和使用的时间长短并没有直接关系,使用频率高应该是死喻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是隐喻习语music as the food of love 虽然使用了300多年,其隐喻色彩却依然存在。汉语“狗”喻指“卑鄙小人”至少有数百年历史,且使用频率极高,但时至今日,其隐喻义仍未作为独立义项被收入汉语词典,这些特殊的语义现象值得研究。

人们对死喻的认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或文化差异性,因而对死喻程度的判断亦不尽相同。束定芳(2001:73)指出,隐喻性有程度之分。隐喻性是一个连续体,一端是隐喻性极强的新鲜隐喻,另一端是已经失去隐喻性的死喻。但隐喻性程度的判断是主观的,而且没有完全“死去”的隐喻,即使是死喻,在适当的语境下还可以复活。笔者注意到,国外学者对死喻程度的判断与表达也不尽相同,类似于死喻含义的概念有:lexicalized metaphor(词汇化隐喻),frozen metaphor(冷冻隐喻), extinct metaphor(消亡隐喻), stone metaphor(石喻), worn out metaphor(磨蚀隐喻),conventionalized metaphor(规约化隐喻),Fossil metaphor(化石隐喻)和extinguished metaphor(消亡隐喻)等等。其实这些概念的含义并无明显差别。Philip Eubanks(2000:67)甚至主张把weak metaphor, tired metaphor, sleeping metaphor等都当作死喻(dead metaphor)。为简便计,我们不妨将它们都称为“死喻”(dead metaphor)。

死喻的鉴别也是死喻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Goatly(1997:3)认为,如果某一词汇的隐喻意义与该词的原意之间已经失去了联系,或已经成为该词的常用意义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词就可以被称为“死喻”。黑格尔从美学的角度阐释这种语言现象。他说引申义变成了本义,意义与意象在娴熟运用之中就不再划分开来,意象就不再使人想起具体感性关照对象,而直接想到它的抽象意义。(李国南,2002:50)隐喻由原义演变为抽象义本质上是一种非范畴(decategoratizaion)和再范畴化的过程。死喻概念普遍地存在于语言系统中。它们是人类隐喻认知与隐喻概念研究的活化石,探讨死喻的语义演变特点和规律,对了解人类语言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死喻复活的工作机制

死喻复活(reanimated dead metaphor,revived dead metaphor,resurrection of dead metaphor, rejuvenation of dead metaphor)这一认知现象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Le Guern指出,“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词汇化才能导致(隐喻)意象的全部消失,但是在其他情况下,虽然其意象有所减弱,但仍然可以感觉到其意象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词汇化隐喻都能重现昔日的光彩。”(转引自Ricoeur,1987:291)这句话的含义是只要没有完全丧失其意象特征,几乎所用的死喻都可以再度复活。Jean Ladriere(1987:292)在论及死喻复活时也指出:“复活死喻超越了仅有命名功能的局限,再度发挥其活隐喻的虚构功能和二度描述功能。”所谓“虚构和二度描述功能”是指复活死喻再度成为具有文学描写功能的活隐喻。国内学者束定芳(2001:85)在论述隐喻的回复性时指出,“所谓隐喻回复性指的是死喻在特定的语境中恢复其字面意义。”该学者提出的“隐喻回复性”,阐释了隐喻喻复活的形式特征,本质上和死喻复活并无二致。王寅(2007:466~467)在论述隐喻的转换性时也指出:“有时隐喻意义可能转回到字面意义上来,反而可能成为一种十分有趣的新奇用法,这实际上又产生了一个隐喻性地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对隐喻作了一次隐喻性‘还原’或‘回归’用法。” 该学者从认知语义角度阐述了隐喻语义的转换性特点,对死喻复活工作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根据莱考夫的映射理论(Mapping Theory),我们认为死喻复活是死喻本义的二度隐喻现象,它关涉到死喻的源概念向死喻概念域(目标概念)的二次跨范畴、跨义域映射。这种映射基于身体和社会文化经验,具有普遍性、单向性、系统性、不变性特点。莱氏认为,固定的对应映射过程受到了不变原则(Invariance Principle)制约(constrain)。所谓不变原则指的是映射保留了始源域的认知拓扑结构(topology),在一定的程度上和目标语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即目标域结构不会受到破坏,因而限制了可能的映射数量。但是莱考夫的映射模式只是强调始源域向目标域的单向投射,最终在目标域中形成的结构、特性和知识是始源域原有结构、特性和知识的继承,而目标域本身的结构、特性和知识在映射过程中的运作并不清楚。Ungerer& Schmid(2009:143)指出,“隐喻映射域最好理解为一套限制,这套限制规定哪些对应有资格从源概念映射到选定的目标概念上,这些限制不仅有助于避免将任意一种特征从源概念转移到目标域概念上,而且有助于激发可能的对应范围。”但是两位学者对映射限制是来自源域还是目标域语焉不详。我们认为,始源概念投射并不能将自身特征全面转移到目标概念,其原因在于始源概念特征映射要受到目标概念特征的制约。比如,约翰不讲个人卫生,有人会说“约翰是猪”(John is a pig),那么源概念只是将猪肮脏的对应特征转移到目标约翰身上,源概念不能将其它特征,如“愚蠢、贪吃、贪睡、肥胖”等特征投射到目标域,原因是目标概念本身没有对应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源概念映射限制主要来自目标域。莱氏的映射理论对死喻复活跨域映射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目标概念和始源概念隐喻特征融合和隐喻义合成过程似乎都是在目标域内完成的,这种模糊的处理方式让人不得要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对死喻复活的二度隐喻意义生成机制,我们参照Faucornnier& Turner(2002:312)概念合成理论模型,在始源域和目标域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隐喻义合成空间。下面以死喻复活句At the port stand some cranes with long necks(繁忙的港口耸立着几只长颈鹤。)为例,分析该死喻的喻义复活过程。见下图:

死喻crane(塔吊)和字面义crane(鹤) 分属目标域和始源域概念。“With long necks”为死喻的源概念特征,也是死喻的激活要素之一。死喻通过“long necks”的隐喻激活作用,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再度产生跨范畴、跨义域映射,与此同时,源概念和目标概念内容也再次融入隐喻义合成空间、经过隐喻要素匹配与整合,重建隐喻概念结构:A crane is a crane with a long neck(塔吊是长颈鹤)。“塔吊”再度成为具有“鹤”意象特征的活隐喻。死喻复活并不意味死喻的意象特征完全为源概念意象特征所取代。死喻概念crane通过源概念特征long neck激活不仅让我们想到了塔吊和鹤的意象,而且在我们的脑海中产生了塔吊和鹤的外形结构和运动状态部分叠合的隐喻意象,“正因为隐喻的这种双重意象,隐喻才具有一般语言使用所不具备的、将本来属于某一领域的事物特征转移到另一领域,所引起的相关意象从‘不和谐’到‘和谐’的动态互动过程。”(束定芳,2001:191)死喻复活具有相同的语义条件——语义冲突,但是不同类型死喻需要采用不同的激活方向。

四、死喻复活的条件与激活方式

语义冲突是死喻复活的必要条件。所谓语义冲突是指死喻的本义和语境存在语义逻辑矛盾。人们需要从死喻的字面解读其含义才能消除这种语义冲突。死喻复活是基于对特定语境条件的洞察而被建立起来的语义现象,其建构过程是一个重新认知和使用死喻的过程。就死喻激活的方式而言,主要有直接激活和间接激活两种方式。

直接激活方式

所谓直接激活指采用和死喻建立偏正、主谓、动宾隐喻搭配关系,创造死喻与搭配词义之间的语义矛盾,从而将死喻的原始喻义及意象再度激活。

1.偏正搭配。

我们可以用采用和死喻构成偏正语义搭配关系,使死喻和修饰语之间发生语义,促使死喻回归到字面隐喻义。

(1)The children were attracted by the smiling face of the big clock.(孩子们被大钟的笑脸所吸引。)

Face(钟面)是由人脸派生而来的死隐喻。它和smiling构成了拟人偏正搭配。死喻在

smiling的诱发作用下,从本义度回到字面义“人脸”。采用偏正搭配将死喻概念激活的例子还有:the unshaven the leg of the table(未剃光腿毛的桌脚),blind eyes of the needle(失明的针眼),the foaming mouth of the brook(吐着白沫的溪口),the fat body of the essay(肥胖身躯的文章)等。

(2)城市环卫工对这些久治不愈的“牛皮癣”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死喻“牛皮癣”由皮肤病概念引申而来,喻指城市张贴的非法广告。该死喻通过前置修饰语“久治不愈”的隐喻诱发效应,使人再度联想到皮肤病概念“牛皮癣”。该死喻复活的理据在于:牛皮癣经久不愈、难以根治的特征和令人目不忍睹、无法彻底清除的垃圾广告之间具有相似性特征。类似的例子还有:瘸腿木椅、溃烂的山脚、倒塌的精神支柱、失声的新闻喉舌、刺耳的政治高调等。

2.主谓搭配

我们还可以采取和死喻建立主谓搭配关系的方式,创造主谓语义冲突的语境,促使死喻由本义向字面作二度隐喻回归。例如:

(3)The tongue of flames was licking greedily the logs in the fire.(炉内的火舌贪婪地舔舐着木柴。)

死喻tongue(火苗)和动词lick(舔舐)搭配,导致了的语义的不协调。死喻“火苗”只有作字面义“舌头”理解,才能消除其语义冲突,使人产生“火苗像人舌一样贪婪舔舐”的心理意象。比喻情景交融,极富动感。我们还可以列举一些类似的例子,例如:A)More branches of Midland Bank will be lopped off.(米兰银行更多的分支将被砍伐掉)B)The heart of the city began to beat again after the workers on strike left the streets.(罢工的工人离开街市之后,城市的心脏又开始跳动起来。)

(4)小河得了严重的“肠梗阻”,河口吐着白沫,几乎奄奄一息。

“河口”是基于人“口”概念构建的死隐喻,它几乎和人体概念“口”失去了隐喻联系,但是和“吐着白沫” 搭配在一起,死喻人“口”隐喻意象被再度激活,使人产生集聚污水泡沫的河口就像病人口吐白沫”的隐喻联想,隐喻形象贴切,发人深思。该死喻和源域之间的隐喻映射被限制在一个单一的对应集上,而其他特征则处于次要的补充作用。汉语中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如:山头谢顶、外墙掉面子、“红眼病”流行、怒火熄灭等。

3.动宾搭配

有些死喻和某些动词建立动宾搭配关系,死喻的本义在隐喻动词触发作用下再度还原到字面义。例如:

(5)The police had decided to eat the bad apples in the small town.(警察决定吃掉小镇上的几个“坏苹果”。)

死喻“bad apples”是“坏家伙、坏蛋(美俚)”的意思,但是和动词“eat”构成动宾搭配关系后,语义产生了隐喻性变化:本义“抓住这几个坏家伙”再度隐喻为“吃掉几个坏苹果”,比喻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再如,动词“feed”和死喻“the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pick”和死喻“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构成动宾搭配,可以使让死喻恢复到其原始隐喻义。

(6)几位好心的村民冒着危险在奔腾的洪水中救起了这些“落水狗”。

“落水狗”喻指失势的坏人,其本义成为该死喻的“显义”。在汉文化语境中,凡“落水狗”须痛打之,不可姑息。但在本句中,和动词“救起”构成动宾搭配关系,死喻由“失势的坏人”恢复到字面义“落入水中的狗”。这是一种滑稽俏皮的隐喻方式,能体现言者的睿智与幽默。汉语中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如关上话匣子、打破“醋坛子”、掉进火坑、收拾烂摊子、唱旧调等等。

(二)间接激活方式

所谓间接激活方式指死喻的本义和外部句子存在语义歧义现象,死喻需要作字面义解读时才能消除这种歧义。这样死喻由本义向字面义作了一次隐喻性回归。请看下例:

(7)I think Mr.Smith was a good carpetor becaue he hit the right nail on the head in dealing with the dispute.(我认为史密斯先生是个不错的木匠,因为他处理这个争议,锤锤都“敲在钉头上。)

分句中的死喻hit the right nail on the head(一针见血、正中要害)和主句中的“不错的木匠”似乎毫无关联,但是如果按照死喻的字面义“正好敲在钉头上”解读,就会消除这种语义歧义现象。再比如:A)Well,as these banknotes are tainted with blood,I don’t want the blood money(呃,这些钞票上有血迹,我不想要这些带血的钱。)B)He can swim like a fish while you can do nothing but feed the fishes in water.(他非常擅长游泳,而你只会给水中的鱼喂食。)死喻“blood money”的意思是“付给杀死手的钱”,想“blood money”的含义是“溺死”。这两个死喻在外部句子语境激活作用下,重新回到字面隐喻义。再如:

(8)王二楞要帮刚认识的女朋友修鞋,希望他修的不是“破鞋”。

死喻“破鞋”的本义是“乱搞男女关系的女人”。由于分句提供了为女朋友修鞋的语境信息,因此“破鞋”回复到字面义“破烂鞋子”。死喻“生活作风不正的女人”再度回到最初的隐喻义“破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类似的例证。如“媳妇说婆婆是个药罐子,经常在外边倒苦水。”“他可能在假肢厂工作过,办事很会做手脚。”“你是开醋店的吧,怎么那么爱吃醋呢?”等等。

(9)A:Are you a man or a mouse?(你是男子汉还是胆小鬼?)

B:Throw me a piece of cheese,and you’ll find out.(扔给我一块奶酪,你就知道了。)

死喻“mouse”的本义是“胆小鬼”,字面义是“老鼠”。 受话人对发话人的提问未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要求发话人给自己奶酪,喻指自己是饥饿的老鼠。这样死喻“胆小鬼”向字面义“老鼠”作了二度隐喻回归。如果我们把死喻“胆小鬼(mouse)”和“鼠标(mouse)”复活映射特点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源概念“老鼠”向目标概念“胆小鬼”的隐喻投射是一种单一的隐喻隐射。源概念只是将老鼠“胆小”的特征转移到目标域,其它特征映射则受到了限制,无法转移到目标域。但是,就死喻“鼠标”复活而言,源概念“老鼠”的鼠身、鼠尾和鼠标的“圆形外壳、接线”等形成了对应的映射关系。源概念投射的是一组和目标概念对应的映射集。

(10)A:他的肠胃功能不好,刚吃完饭就去上厕所。

B:嘿嘿,这小伙子真是个“直肠子”。(王寅,2007:467)

在对话中,上句“吃饭就上厕所”为下句中的死喻复活埋下了伏笔。死喻“直肠子”的本义是“性情耿直”和“吃饭上厕所”视乎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其字面意义和上厕所显然存在隐喻关联:小伙子的肠子是直的,吃了食物得立马上厕所排出去。这和性情直爽、直言不讳具有某种隐喻相似性。从社会语用学角度看,“直肠子”“拖后腿”“落水狗”“破鞋”等都是具有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隐喻概念,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隐喻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这类隐喻认知模型根植于民族文化沃土,传承着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基因。

五、结语

死喻复活是主体对死喻本义的隐喻再认与隐喻义重构过程。死喻概念及其源概念以经验和意象图示并存。虽然死喻概念和源概念已经部分或完全失去隐喻联系,但是死喻一旦为源概念对应的突显特征所触发,源概念会再度向目标域作跨范畴、跨义域隐喻投射,将死喻相关隐喻特征转移到目标概念,死喻再度成为具有源概念隐喻特征的活隐喻。语义冲突是死喻复活的基本条件,只有创造和死喻产生语义冲突的语境条件才能再度将死喻激活,使其向字面意义作隐喻性回归。死喻激活的方式包括直接激活和间接激活。直接激活方式主要通过和死喻组合成偏正、主谓、动宾隐喻搭配关系将其激活;间接激活方式主要通过创造和死喻句子产生语义冲突的外部语境条件将死喻再度激活。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illes and Mark Turner,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il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New York:Basic Books,2002:312.

[2]Lac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Lackoff,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In A.

Ortony(ed.).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02-251.

[4]Langlotz,A.Idiomatic Creativity[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6.

[5]Goatly,A.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London:Routledge,

1997:3.

[6]Mooij,J.A. A Study of metaphor.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76.

[7]Philip Eubanks. A War of Words in the Discourse of Trade:

The Rhetorical Constitution of Metaphor[M]. 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2000:67.

[8]Ricoeur,Paul. The Rule of Metaphor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f the creation of meaning in language.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7:289~294.

[9]Young,Elizabeth Black Frankenstein:The Making of

American Metaphor[M].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8

[10]单满菊.英语Parody和汉语仿拟格修辞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

语大学学报,2009,(2).

[11]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3]刘景霞.仿拟话语生成的认知理据[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0,(4).

[14]鲁晓娜,杨真洪.概念理论整合视角下的仿拟构建与仿拟解读

[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2).

[15]马明.语言哲学视野中的隐喻指示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

报,2012,(1).

[16]孟宏党.论死隐喻的形成、特征与复活[J].山东外语教学,

2009,(4).

[17]牛保义,席刘生.仿拟构式生成的认知语用学解释[J].现代外

语,2009,(2).

[18]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9]王寅.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

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

[20]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1]王寅.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J].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