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5: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75-02

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就业岗位群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汽车系,在进行汽车职业能力分析时首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维修公司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分别对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辽宁汇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4S店、福特4S店、一汽奥迪4S店等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论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以下任务内容完成:①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②拆装更换发动机正时带或正时链条;③清洁发动机压力油道;④拆装检测发动机汽缸盖及更换发动机缸垫;⑤拆装检测发动机凸轮轴及轴承;⑥z测发动机汽缸体;⑦拆装检测汽车发动机曲轴及轴承;⑧拆装检测发动机机油泵;⑨拆装检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⑩拆装检测发动机气门组;拆装检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的拆装。

(3)该课程是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大纲开发而成。以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和原理为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各个总成的构造。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知识由课堂上课老师讲授,发动机各个总成结构及各个零部件结构和装配关系由实训教师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与做”的教学模式。

(4)在实训操作中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任务,将每个实训任务分成若干个操作步骤,实训教师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要求逐步操作演练。依照4S店维修实际操作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中按照每个实训任务的实训步骤来规范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开发探索

(1)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各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来设计的,学生以学习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为基础,完成发动机总成拆装为目的。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汽发动机结构,独立或协作完成不同类型发动机拆装能力。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②学习目标;③任务描述;④任务分析;⑤任务准备;⑥学、教、做、评、练等6个环节。学生通过“学”:学习本任务的基本知识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教”:实训老师首先在实训场地现场操作,按照实训步骤细致规范拆装,学生见习;“做”学生首先填写实训老师的拆装操作步骤记录卡,然后模仿实训老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做;“评”实训老师根据拆装过程评分卡的评分标准给做的学生评分;“练”为了巩固掌握学习的知识,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供学生练习。例如:对任务一――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课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①认识发动机外部附件。

②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

③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装配。

④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⑤掌握发动机各部件拆装工艺流程。

任务描述:发动机外部附件主要由发电机、起动机、节气门组件、进气歧管、氧传感器、排气歧管、机油滤清器、空调泵、碳罐电磁阀、PCV阀等组成。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进行。

任务分析:发动机附件都是结构复杂的零件或总成。附件通常都采用螺栓、螺母,螺钉与发动机的机体是连接的,拆卸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防止零件和工具掉下,把拆卸的部件及螺栓摆放整齐。

任务准备:直列四缸4A13VVT型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拆装工具一套,零件摆放案台两台,发动机维修手册一本。

学生首先学习发动机外部附件基本结构、作用、材质、安装位置。

教学生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过程,技能训练由实训老师首先现场操作,学生见习,基本训练如下:(1)发动机拆卸部件的选择;(2)发动机拆卸工具的选择;(3)发动机拆卸过程及部件的摆放。

学生做:模仿实训老师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以直列四缸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工艺流程为例,一切过程要严格遵循维修手册进行。按照表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记录卡的相关要求,进行部件的拆卸。(1)学生首先填写拆卸发动机附件的顺序;(2)拆卸附件和工具的选择;(3)拆卸附件及螺钉螺母的摆放;(4)工具的清洁;(5)实训场地的清洁。

实训老师评:给学生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过程进行评分,主要考察操作关键步骤、拆卸注意事项、零件和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工具的清洁和实训场地的清洁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正确的拆装方法、拆装工具的选用和使用、零件和工具的摆放,会查阅相关发动机维修手册,了解拆装过程注意事项。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设计特点

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探索出学习任务,更加接近生产厂或4S店实际工作要求,体现了“学”“工”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实施的载体,这些载体就体现实训活动内容,这些实训活动内容是对生产厂或4S店维修工作过程的模拟体现。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在辽宁沈阳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就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和课程设计内容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的人群特点: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发掘他们活波好动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

篇(2)

一、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基本技能教学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检测与排除复杂得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得多,很多新的技术手段被用在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上,因此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

一是让学生掌握各类型汽车故障诊断仪(解码器)的使用方法。汽车故障诊断仪有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类,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技术升级、故障码的读取应该作为一个基础项目。通过汽车故障诊断仪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或原因,为进一步进行故障排除提供快速的技术支持。

二是让学生懂得分析发动机数据流。发动机数据流是指电子控制单元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交流的数据,数据通过诊断接口由专用诊断仪读取,数据随时间和工况而变化,具有动态同步、多参数同时显示的特点。读取发动机数据流可以检测发动机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数据流还可以设定汽车的运行数据。由于部分发动机故障没有故障码显示,利用发动机故障码来判断故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若能善用数据流分析,则能准确找到故障的根源。

三是让学生懂得利用汽车示波器进行信号图形分析。用汽车示波器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传感器本身性能的好坏。现动机的工作转速高、传感器的信号变化速率快,变化周期达千分之一秒,还有相当一部分信号故障是间歇发生,时有时无,这就给故障的检测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汽车示波器可以快速捕捉电信号,还可用较慢的速度来显示这些波形,以便让维修人员一面观察、一面分析,为分析故障部位提供了快速途径。

四是除了懂得利用这些新型设备和手段进行检查排除故障以外,对于一些常规的机械方面的故障也应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根据工作原理分析故障的原因和确定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课题分解

电喷发动机的故障的类型主要包括有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怠速不良、发动机动力不足和发动机水温高等。在实训教学当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型故障设置了几个课题,每个课题在教学中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设备(或实训用车)上选取常见故障的发生部位设置故障,把设置故障后的实训设备的故障排除作为工作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由学生根据故障特征和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检测和排除故障,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和提示。通过完成这些课题的实训练习,学生基本上能把电控发动机常见的故障通过规范的操作完成检测和故障排除,并加深了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1.课题一:发动机启动困难

本课题知识点:电控发动机启动困难的现象比较常见,表现为不能启动、启动后熄火、反复操作多次才能启动,故障排除是从油路和电路入手。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1。

表1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启动时启动机不工作 启动电路故障 熔丝、空挡开关、蓄电池电压、启动继电器 空挡开关断路、启动继电器线圈断路、蓄电池电压极桩接触不良

启动机正常工作但发动机无启动征兆 1.油箱无油

2.点火电路故障

3.配气正时不正确 油箱油量、喷油器、火花塞火花、点火信号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碰撞开关(惯性开关)检测汽缸压力 曲轴位置传感器断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断路、惯性开关断路、喷油器熔断丝断路

有启动征兆,但瞬间停止 点火电路故障 检测点火电路的IGF(反馈)信号 IGF信号线断路

2.课题二:发动机怠速不良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怠速不良包括怠速太低、太高、怠速不稳等现象。发动机怠速不良的原因相对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在可设置故障点较多。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2。

表2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

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

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怠速不稳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检测节气门是否脏污、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歧管是否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进气歧管漏气、空气流量计信号线断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废气再循环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燃油回收系统故障 活性炭罐堵塞或电磁阀损坏 电磁阀故障

曲轴箱通风故障 曲轴通风阀(PCV)有故障或堵塞 PCV阀故障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怠速触点 怠速卡滞、怠速触动信号线断路

油路故障 喷油器滴漏或堵塞 喷油器堵塞、喷油器卡滞

点火电路 火花塞、点火线圈、高压线 火花塞积碳、高压线漏电

汽缸缸压不平衡 汽缸缸压 让学生测量缸压

配气相位不准确 配气相位检查 正时皮带不正时

怠速太高或太低 水温传感器故障 水温传感器及电路 水温传感器电路断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 进气温度传感器及电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断路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 怠速阀卡滞

3.课题三:发动机动力性不足

本课题知识点:在发动机运行中,由于技术状况的改变会引起动力性不足,也就是指它的动力性差,表现为发动机无负荷运转时基本正常,但带负荷运转时加速缓慢,上坡无力,加速踏板踩到底时仍感到动力不足,提速慢,达不到最高车速。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3。

表3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空气滤清器堵塞、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故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空气流量计断路、进气压力传感器真空管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断路

燃油供给系统故障 检查燃油压力、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检查喷油器是否漏油或堵塞 燃油滤清器堵塞、燃油压力调节器真空管漏气、喷油器堵塞

点火系统故障 检查是否有汽缸缺火、火花塞是否火弱 火花塞故障

EGR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机械故障 节气门不能全开、汽缸压力不足、配气不正时 正时皮带安装错位

4.课题四:发动机水温高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水温高也是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除了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外,还会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水温高表现为水温表指示值高或水温度灯亮,但是也必须注意的是水温传感器故障也会引起水温灯亮,这并不是发动机真的水温高,引起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4。

表4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机械故障 检测冷却水的液面与冷却水的质量、检测冷却系统水垢的情况、检查节温器与水泵与传动皮带、检测发动机机油液面 传动皮带松动、节温器故障

散热电路故障 检查水温传感器、水温开关故障、检查散热风扇与电路 水温传感器故障、水温开关故障

汽车空调

散热电路故障 检测汽车空调的散热电路 空调散热风扇继电器故障

三、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的开展

首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数据流的分析、示波器的使用是电喷发动机故障排除手段的基础,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

在故障排除项目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等集中讲授电喷发动机故障的类型、特点和诊断流程。根据电控发动机故障的性质,可以把电控喷射发动机的故障分为两类:有代码故障和无代码故障。实际上在电控发动机出现的故障中,大部分故障都会有故障码产生,故障诊断的第一步是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常规的检查,然后利用汽车故障诊断仪对故障码进行读取,根据故障诊断仪的提示找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对于没有故障码的故障,我们可以先观察故障现象特征,然后根据工作原理分析原因,再从相关的传感器、零部件检查入手找出原因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相关的数据流进行原因分析,也可以利用汽车示波器检查相应的传感器的工作波形图,对传感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别相应传感器的好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故障诊断时编写故障诊断流程图,养成良好、规范的故障诊断方式和工作习惯。

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练习的开展形式采用小组教学法,选择学习能力、协调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把设置好故障的设备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交给组长,并分发工作任务书。由组长按照教师的意图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工作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讨论,写好故障诊断流程图交教师审阅后开展故障排除工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和开展协调实训,规范操作的技巧和流程,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在操作过程当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把故障现象、检查判断方向、检查步骤、检查结果和找到的故障原因等记录在实训报告书上,然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点评。

四、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电控发动机的控制过程是由电控单元(ECU)根据各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发出指令让执行器进行工作,若操作不慎,容易引起电控单元的损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不能鲁莽操作,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是发动机运转的时候严禁断开各电子元件或元件的插接器,以免引起电脉冲损坏ECU。

二是要焊接的时候必须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

三是电路的检测必须使用高阻抗的数字万用表或二极管试灯。

四是避免人体的带静电接触电控单元。

五是汽车维修不仅仅是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维修经验积累和总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各种常规的检查排除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这一点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地方。

五、结语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的实训教学是汽车运用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对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都要有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教导学生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原理知识,开拓思维,多种手段多角度分析问题,还要善于积累经验,加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技术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学习在汽修专业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连接和支撑作用,学生必须对这门课有了熟悉的了解,打好坚固的基础,才能对以后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汽车故障分析与诊断等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有更好的体会。并且《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学习与岗位实际环境、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学生成才志向相互呼应。同时,该课程开设较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树立操作规范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汽车运行与维修专业中专的教学中,之前都是通过《汽车构造》和《汽车维修》两门课程分别进行发动机的构造知识和维修知识的学习。后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的要求,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整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的找到工作岗位,如果学校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汽车发动机维修任务”为前提,以“汽车发动机系统、机构或维修”为线索,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分析

1.改进教学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汽车维修与一般的机械操作工不同,汽车维修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对典型的故障判断排除方法进行学习,但是实际上碰到的更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在汽修专业起着很重要的连接作用,因此不能因为理论枯燥而荒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学习。在课堂上对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讲解时,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失去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应当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训练,以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抽象理论变得直接和生动,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感触,也提供了学生进行理性分析的机会。(2)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各种动画演示材料的使用,活泼生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为认识运动和变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增加了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的学习热情。(3)采用汽修专业教室。既是理论课的讲台,又是学生的实训场所。实训和理论的教学和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相辅相成,边听边看,边看边做。这样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巩固。(4)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依托各种教学手段,比如对外的技术服务和网络课程平台,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通过市场和网络,不断更新和改进所学的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把汽车发展前沿的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把切身的修车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2.实例讲解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能的机器,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在对发动机理论知识教学讲解时,如果直接按照课本内容的安排,单纯的对发动机进行介绍认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教师要想学生好好听讲,认真学习发动机的理论知识,吊住学生的胃口是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能事先了解到学生感兴趣的车型,从学生的喜好入手进行教学,从学生喜爱车型发动机的系统和原理具体讲解到整个发动机的知识和操作。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知识。

3.加强实训

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与未来将要工作的地方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应当建立相互依托、共建双赢的的校外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每学期有计划有组织的将学生送到相关企业去进行参观实践,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明白未来将要从事职业具体的工作模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外聘教师,在现场为学生进行讲解,同时拉拢企业为学校专门提供实训工作台,实训教室和实训设备,课程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培训。这样,学校培养的学生将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减少学生角色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和不适应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与社会接洽。

篇(4)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97-02

随着现代汽车行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遇到维修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用人的需求,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成为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下结合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中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维修》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结合课程改革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进行分析。推行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 《汽车发动机维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校是2010年秋季学期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把汽车维修所有的课程分成了8个模块,《汽车发动机维修》是其中的一个模块,把发动机的机械维修和电路维修分成两个模块,分别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一个学期学习四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一个月,每周的课程达22节,《汽车发动机维修》这门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下学期,“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以实训操作为主,理论为辅,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实训室进行动手操作。发动机机械维修的主要项目有:曲轴测量、汽缸盖平面度测量、汽缸测量、磨气门、铰气门座、活塞环三隙测量、活塞连杆的校正、铰连杆铜套、冷却水泵以及水路的检修、机油泵和机油滤清器的检测与更换、发动机总的拆装与启动。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投影设备进行课件教学或教师现场操作进行演示教学,然后根据实训车间的安排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操作训练。然而学校的发动机设备相对学生人数和班数而言,总是表现得数量不足,不能及时安排学生实训,以至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上课的时间集中在一个月上完,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很容易忘记,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2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主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以这一原则为指导思想,并将其贯彻到教学中去。“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训车间。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逐渐弱化了教师的的角色,强化了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调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和答疑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活动设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中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技能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我们概括为“做中学”。逐渐在教学中为“做中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师编写的工作页做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科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通过下发任务书,把学生的学习策划为一个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工作任务”中,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做到了什么程度,在每个工作任务中通过小提示,小词典,拓展只等小栏目,介绍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勘查现场,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中模拟训练,专业技能掌握得更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工作的需求,企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学生,学生的就业率也就随之提高。

3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见图1)

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展示、评定反馈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始终围绕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重点实施。

3.1 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气缸压力检测、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系的检修、冷却系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燃油供给机构的检修、发动机水温过高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油灯亮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灯亮诊断与排除和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也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创设了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按照维修企业的工作工位来设计,使教学过程变为工作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3.2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过程: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展示、评定反馈。在模拟工作环境建立的基础上,课程的实施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2.1 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

按照维修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班组工作,通过学生的竞聘和选拨,建立学生自己的领导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操作,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完整的维修工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3.2.2 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的原理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

3.2.3 工作过程

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仓库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通过维修过程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3.2.4 项目验收及评价

学生维修好以后,由教师和各组检验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项目验收,相当维修企业修理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例如:发动机总成分解检测后总装后后要进行装车进行发动机试验,检查是否修理完好。

3.3 教学指导过程

(1)设计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把整个发动机所有的知识分成:气缸压力检测、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系的检修、冷却系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燃油供给机构的检修、发动机水温过高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油灯亮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灯亮诊断与排除和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等12个任务,根据任务的内容编写工作页,每一个任务上课时先把工作页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发动机课本、电脑网络、手机网络和备用书籍先查找资料填写工作页及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再制定工作计划,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实践操作过程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习,每个小组一台发动机,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操作的规范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这样小组指导学生认真专心听讲,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效率较高。

(3)采用企业的6S管理,把企业中的6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来管理实训车间及一体化教室。上课前排队讲实训车间安全和要求统一穿工作服,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工位上的干净,对所有发动机零件的摆放整齐,操作过程中更要注意安全和操作的规范。下课后要打扫工作场地和把一体化教室的书籍椅子等摆放整齐。

3.4 课程考核

3.4.1 考核内容

“工学”一体化主要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的认同感相结合,训练学生的能力目标,所以考核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发动机一体化教学过程是实操和理论相结合,考核的内容出来这两个方面外还得把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综合素质考核列入在内。不同的项目任务考核的内容是有区别的,但是都脱离不了能力目标、发动机的相关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

3.4.2 考核方法

工学一体化的考核方法不能按照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需要随学习任务进行考核,考核分三种形式进行。

(1)学习小组考核是是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指导教师和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或学生在实践中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主要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同学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同学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这样必然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防止个别人拖后退。

(3)期末闭卷考核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而不是学完一个项目就丢掉一个项目。

3.5 教学方法

工学一体化课程中强调“思维“和“行动”的统一,强调“情景”和“发现”,以及学生自我建构和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是学习者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适应外界要求相结合。

3.5.1 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四个阶段的程序化技能培训方法。列如:

准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维修的情境描述:一辆五菱荣光B12发动机在冷车起动或怠速运转时,可听到“铛铛铛的连续不断的金属敲击声;温度升高后,声音减少或消失,发动机处于怠速或中速运转时,声响明显、清晰。中高速时金属敲击声减弱或消失;且加机油口处冒烟,排气管冒蓝烟。经维修人员提取数据后分析,诊断为活塞敲缸响故障。需要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检修,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以便维修或更换。”情境的设置主要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示范:在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过程中老师先示范对曲轴、气缸体、活塞等零部件的检修,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怎么操作,操作的顺序。

学生模仿:每个组派出两个代表按照老师示范的动作进行模仿,教师需要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

练结:老师布置任务到每个同学,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老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训练学生的操作规范性。

3.5.2 头脑风暴法

教师把任务下发到小组以后,小组成员根据情景描述进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制定的计划,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3.5.3 项目教学法

使用目的:发动机构造这门课程以现实的维修过程为载体开发教学项目,整个教学围绕12项目的解决而展开,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出计划,并进行实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施过程:课程内容以教学项目为引导,让学生从现象找本质,从感知了解必然。例如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明确任务是曲轴的测量、气缸体的测量、活塞环的更换等,制定计划,进行分工实施,最后总结评价,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实施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修理的基本操作方法,不仅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3.5.4 多媒体教学

篇(5)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87-01

1.课程来源于企业调研

作为全国一体化教学牵头校,学院一直在对一体化教学深入研讨,并且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我们深知一体化教学的优点,它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永远是职业院校办学不可分离的伙伴。所以对于职业院校课程的架构和具体设计,我们一直坚持与实际生产环节需求的有机结合。首先对一类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在几年时间内,通过校企合作分别对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波士山4S店、燕盛隆店、波士瑞达奔驰4S店、北京燕宝宝马4S店等十几家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根据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员构成、岗位设定等信息,通过企业专家研讨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需求的知识技能,得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课程框架。中级工课程即最终确定于实践专家研讨会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当能够进行发动机简单维护、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1)更换发动机传动皮带;(2)更换发动机正时皮带/链条;(3)测试发动机系统正常参数;(4)检测和修理发动机气缸盖和配气机构;(5)检测与修理发动机气缸体;(6)检测和装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7)检测与修理发动机冷却系;(8)检测与修理发动机系;(9)更换发动机总成。在实际操作中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作业项目,将每个实训项目分为若干个作业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各作业内容的细分步骤)。依照实际生产维修的实际操作安排实训中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在实训中依照每个作业项目中作业步要求完成教学项目,使实训操作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中级工发动机一体化课程主要目标是:(1)掌握汽车日常维护,保养的标准化操作,熟练、规范、快速、准确完成汽车常见故障的中小修作业。满足各类汽车维修服务行业对汽车维修中级工的要求;(2)熟练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课程的设计应包括:教学大纲、发动机水温高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鱼骨图、教学策划表、工作页以及相应的教学文件、考核方案等几个方面。例如:发动机水温高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发动机水温高的拆检

学习活动一:认知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及功能

学习活动:能查阅维修手册等相关资料,对照发动机描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基本构造、部件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任务二:冷却系统各部件拆检

学习活动:(1)工具与仪器的正确选择与使用。(2)各零部件的正确拆卸及测量方法,并判断零部件工作状态。

任务三:冷却系统安装及检验

学习活动:按照维修手册要求,正确安装冷却系统各零部件,并通过验收。

3.教学过程关注点及课程设计原则

首先,制定、修订计划与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与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的关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以达到对学生培养的最佳效果。检验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体现以实际操作为主,把操作技能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适增加相关的操作技能训练。过程要统一与灵活相结合、引进与继承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关注的重点。

4.教学文件及教学过程总体思路

按照劳动部及学院总体教学思路和安排,在教学中需要准备文件教学大纲、课程进度计划、教案、课本、学生平时成绩表等文件。同时可以参考一些教材的项目要求来补充借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作必要的修改;项目任务书、实训指导书任课老师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实际应用校本教材《汽车发动机(中、高级)》。

教学文件应具有五个特征:(1)任务引领,即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结果驱动,即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之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3)突出能力,即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4)内容实用,即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5)学做一体,即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5.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

篇(6)

1.前言

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汽车发动机,它相当于汽车的心脏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对发动机新技术投入全部研发精力,促进了电控系统飞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就要求所有汽车生产必须全部进行电喷系统的安装,所以,电喷系统的维修技能提升是所有维修人员的技能必备。在我国,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应当紧跟社会要求与企业要求,开设满足需求的所有课程。其中,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为此,就需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排除能力、仪器检测能力、分析能力、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导致技能人员的好与坏,如果课程设计的内容脱离实践、方法轻实践重理论,会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始终在培养学生附近围绕,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文章通过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训进行分析。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主要有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培养关键能力。目前所有的课程开发都是通过实现工程来进行的过程向导,比如,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整合、归纳以及抽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情境、汽车应用类对应职业工作顺序。通过对一些汽车营销企业、汽车故障诊断岗位、汽车维修岗位、汽车专项技术服务岗位、汽车维修岗位以及汽车维护岗位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六种属于汽车机电维修领域的岗位,主要有整车性能检测的诊断、电气系统在汽车车身的检修、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汽车维护以及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器系统。我国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习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在汽车修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情境和行动现实化、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排除的培养、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诊断的培养、检测设备熟练使用的培养、维修工具熟练使用的培养、技术资料相关英文和中文查找的培养、数据分析技能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关键能力是通过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汽车维修来进行设计的,并且,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教学、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化设计都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强化的培养手段,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对具体问题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强调解决的培养手段,具体任务工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工作小组讨论合作是一种对学生团结问题、协作问题、社会能力进行解决的培养手段。

3.课程设计过程

3.1 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基本教育特点为,从学生体系转化为工作体系,而学习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一体化,并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具体工作、工作要求、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内容,所以,现行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课程普遍呈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汽修厂要求的工程过程可以知道,要想教学内容实现有形化和具体化就必须采取教学所对应的情境,并以理实一体化来进行实训室教学,以此表现出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设计课程的重点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性的培养,学校利用教学情境的不同来不断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及学习,以便让学生获得需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团队的协作合作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在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顶岗,同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去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课,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把学校学习过程导入企业最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并使两中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课程。

3.2 课程设计原理

通过多年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培训、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企业的用工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目前从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来进行从业人人员素质要求培训、能力要求培训、知识要求培训,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

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4.1 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总结职业技能、归类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最后剩下五个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都是从企业工作任务中产生出来的维修故障和实际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能够比较好的把技能、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且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设置任务。当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对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工单、教学设计、学生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和教学录像的拆分,并且,由教师把整个学习单元按照六步法来进行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包括组织教学过程、任务名称、学时、任务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客户任务描述等。

4.2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引入竞赛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学校老师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学校宣传的办学成果,还可以展示学校中学生的风采。根据各种技能大赛的数据可以知道,竞赛模式既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应对自如、心理素质好、配合明确、分工明确、逻辑思维清晰,也需要参赛选手具备仪器正确使用、记录完整、设备检测、分析准确、故障点确认。要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到技能竞赛中去,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般在竞赛中的故障点通常是由企业技术维修总监进行的,并且对分工协作、逻辑分析、规范操作以及安全生产都要求比较高,这一点也是现实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多缺少的一点。

4.3 理实一体化实训

理实一体化为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为学生打造了作为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现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注意现在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教导、指导学生,而现在则是由老师指引,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工作责任书以及技术手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采取的的生产性实训,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汽车维修团队进行教学模式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汽车维修包括,预约—接待—车辆诊断—制作工单—车间派工—车辆检修—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此外,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为车辆进行美容,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

5.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进行设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的五个原则进行设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从典型工作任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7-89.

[2]严景明,陈国庆,张新强,罗黎.汽车发动机组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170-173.

[3]孟国强,刘越琪,洪志杰,李军,王庆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6.

[4]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6):59-62.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41-0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程中,一般是第三阶段的教学任务,此时学生通过在第二阶段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和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等专业课的学习,己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由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自身特点,在实验教学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保证学生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时必须掌握的实践技能,使之符合企业的要求。是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实训时间偏少、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学生对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学生实践能力不高等。

(一)实训时间偏少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应实操时间偏少。从教师对相关实训课题进行形成性考核的结果看也证实了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未掌握或基本掌握教师针对相关实训课题所要求应掌握的基本慨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实训课为例,主要表现为:①对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测方案(工艺进程)制定不全;②检测时,对检测仪器的选择及检测方法存在不足;③对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在发动机电控系统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深等。造成学生实操时间偏少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学时(学分)的限制。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体系中,不论是通识课程、通用技术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是一定的,或者说这个学时在一定时间及较长一段时间是不变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训课时间进行优化。

2.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从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开设了的汽车相关专业在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的现状看,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相关专业在所属高职院校中是非重点专业或不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的,另一类是汽车相关专业在所属高职院校中是重点专业或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的,前一类的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较少,而后一类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较好,显然这种比较是相对的。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前一类还是后一类,都会面临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高职院校中每班学生人数与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设定之间所谓的最佳配置是不可能实现的。虽然,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根据本校的实际,为了让学生有较多的实训时间和参与时间,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改革和探索。例如:同时开出不同的实训课题,增加实训工位的数量;通过组织学生现场观摩、过程参与和本人实操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在课程规定的学时分配时间内掌握或基本掌握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即便如此,因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造成的学生实操时间偏少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二)学生对本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既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保证,也是学生未来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尤其在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的地位是区别与各中职技工学校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对本专业课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实验课的学习质量,特别在检测方案(工艺进程)制定及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在发动机电控系统所起的作用理解等方面显的尤为突出。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

近几年由于整体生源下降,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客观严肃的讲,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大学学习期间混时间的学生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针对这个问题,高职院校通过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困扰仍应是我们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认真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看,这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大学学习期间混时间的学生,也严重浪费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资源,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反应实操时间偏少的问题,学习态度端正,想学习的学生反应更加突出。

二、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对专业课实践教学补充作用

高职院校中,开放性实验应是一种新兴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开放性实验室应是学生在完成正常学分外的一个提高自己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平台;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补充。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验课题的主要特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例如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单件检测和在车检测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应是通过对相同或不同的实训课题进行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对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单件检测和在车检测的步骤与方法,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折,进而强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需要实训设备和时间作为保障的,通过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知,实训设备和时间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保证的。而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对上述的不足能够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实验课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以接受实操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打好专业课基础必需的。但对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高自己的上述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做实验练习,此时的主体是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开放性实验的具体做法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开放性实验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学生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学生填写实验申请单―开放性实验室管理部门认定―学生完成实验课题―撰写实验课题报告―专业任课教师评价。

1.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开放性实验内容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本次开放性实验中是否得到锻炼,是否有所收获。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验课题的主要特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综合性实验为拓展。所似拟定实验课题应验证性实验为主。专业实验课学生在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时应包括:实验课题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需的设备、实验的步聚与方法及撰写实验课题报告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学生拟定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专业任课教师应认真审核,这是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本次实验课题内容的重要保证,在审核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以讨论的形式来补充完善为宜。审核后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由专业任课教师签字,学生提交至开放性实验室管理部门。

3.填写实验申请单。实验申请单其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所需的设备、申请实验时间,承接实验室的确认时间、专业任课教师签名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签名等,并且还要留下申请者的联系方式。实验申请一式两份,实验室和申请人各执一份,实验时学生凭实验申请单进入实验室。学生需按确认的实验申请时间按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应有专职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

4.完成实验课题。学生在按要求完成上述工作后,应认真按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后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及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完成实训课题。

5.撰写实验课题报告。认真撰写实验课题报告,认知自己在动手能力、理解和分折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哪些提高或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6.教师评价。由于本文把开放性实验定义为新兴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把开放性实验室定义为学生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平台,所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口头或书面表达交流探究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可记入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综合成级部分。

四、目前高职院校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知的问题。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在高职院校中是把它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平台以及作为正常实验教学的补充的这个层面,还是把它定位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个层面,还是有很大讨论的空间。因为他与普通本科院在学生结构、所开设专业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好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享素质和基本符合企业用工要求的技术工人)及实验课题属性(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等方面都不同。本文认为第一种层面的定位较为合理。

2.实验室管理问题。与传统实验室相比,开放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实验对象的多层次和多专业等许多问题。开放实验是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对较为分散,这样给实验室的安全、有效管理带来了新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存在较大差异,而开放实验中指导教师直接参与指导或引导的力度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使得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任务重、难度加大,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消耗品领用办法、开放实验室安全使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3.实验过程中的指导问题。学生在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对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应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实验操作技能。基于此,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全面提高自身的实验技术水平。此外,还涉及到指导教师的酬金问题,由于实验过程的开放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应适当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报酬,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验室开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五、结论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的开放性实验是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教师所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到开放性实验室这个平台中运用和验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锻炼其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本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正常的实践教学中有作重要的补充作用。鉴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的难度,这项学习活动可以先从学习态度端正,想学习的学生开始,循序渐进,不断的总结经验,使这个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平台逐渐被广大学生接授和积极参于,这对营造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及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6

近些年来随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越来越富有,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得社会需要大量的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社会性是教育的本质,培养汽车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必然落到了学校身上,因此汽车类的专业从中职到研究生都有涵盖。中职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怎样结合并使用合适的模块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将学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

1 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汽车专业来说模块化教学是以任务为驱动,这里面的任务是在实际维修中遇到的一个个故障,除了学习理论之外,在实际操作的课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设置实际维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照搬别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遇到的一些问题

借鉴其他学校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将整个汽车课程基本分为了以下模块:

①发动机机械模块;②手动变速器模块;③自动变速器模块;

④转向与悬架模块;⑤制动系统模块;⑥电子电器模块;⑦空调与暖风模块;⑧发动机性能模块;⑨汽车机械基础模块;⑩汽车英语模块。

首先,如果直接按照这些模块教学,不难发现在现有的教材中很难找到配套的书籍,而没有配套的教材,对于中职学校的老师来讲可能是个棘手的问题。再一个,许多学校的汽车专业刚刚起步,硬件设备跟不上也很普遍,没有足够的硬件对于实操的实施还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这些模块在时间上该怎样安排。最后,学生在模块化教室中较分散,不利于教师维护课堂秩序。

3 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分析以及实施

3.1 教材方面

在我们看来其实这些模块是将汽车专业传统教学的每一门课程细化整合,比如发动机模块需要的教材也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类的传统教材,这类教材里面包含了全部的汽车发动机的机械构造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实训项目。由此不难看出,对于教材,专业课教师需要从传统教材中选出合适的模块。我们建议在教材最好使用同类教材的高职版本,因为高职版本教材涵盖的知识深度宽度都较好,通过专业教师选择性地讲解,更加适合模块化教学。

3.2 硬件设施方面

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的硬件设施也不太好,这样一来专业课老师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效果。一般来说笔者的课程是连续一上午,一半课程在传统教室进行,一半课程在实训室进行。比如某个部件教学前会给学生描述关于这个部件的故障导致的汽车整体故障现象,先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构造原理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个部件故障会导致汽车整体的故障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训室的实操学习中,课后作业让学生下来总结自己讨论的现象和实际出现的现象有何区别,下次课上课教师进行汇总,总结。这样一来一个实操教室一上午的时间可以安排两个班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可以利用的硬件设施。

3.3 教学时间安排方面

第一学期,学生刚进校基础课较多,专业课程尽量以兴趣课为主,比如《汽车文化》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发展、汽车的品牌,采用多媒体教学,看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汽车感兴趣。

第二学期,基础课减少,加入汽车专业的基础模块课程比如汽车整体构造模块,让学生大致对汽车有一个了解,以及汽车组成部分,每个部分的基本作用;发动机基础模块也是这个学期加入,这个模块需要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整体结构以及如何运转。

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因为学生之前有了汽车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对于汽车基本构造,发动机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开始加入各个专业模块的学习。需要提的是在汽车电器模块中会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电工电子知识,实用为主,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需要的电工电子的知识也很简单。

第五学期,基本上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这个学期学习基础但是很有用的模块课程,如:维修技能模块,一般维修模块,保养模块,汽车美容模块。这样,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出去实习以后也更加容易对工作上手。还可以开设一些兴趣课程,比如汽车保险,服务顾问,汽车销售一类的兴趣课程,让学生了解除了维修他们还能做的岗位,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六学期,还留在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希望通过单招考试或者对口高职考试进入大专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基础较好,学得扎实,他们可以一边复习单招、对口高职考试的课程,还可以让他们继续留在实训室。当专业教师不够的时候,可以维持课堂纪律、指导低年级学生,即使这些学生没有考上大专,他们也能够在毕业后进入汽车维修企业很快上手。

3.4 课堂秩序维护方面

学生进入了新的环境之后,先有新鲜感,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没有了,也不再认真听课了,而且实训室往往比传统教室大,纪律也不好维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把学生分为若干工作小组,完全参照4S店模式,每个组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纪律,清理使用的工具,安排打扫本组工位,相应的某组有问题,教师可以直接找组长询问情况。组长当选条件,应该是平时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号召力,组长也不是终身制,其他学生可以轮流竞选组长,这样一来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以上模块化课程,可以由浅入深,通过兴趣、任务来驱动学习。在学校可以学到汽车的构造原理知识,也能掌握我们维修企业需要的基础的维修、保养、美容技能,有着这样知识、技能的学生就业前景就会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张树臣.改革教学模式办出职教特色[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2]李琦.关于汽车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1).

篇(9)

引 言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是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类主干专业课程,涉及了汽车发动机所必备的多方面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脱节,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培养。所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按照“导入新课程、讲授新课程、练习新知识、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五个步骤依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练习;教学内容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动手活动,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无论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都不会很强,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俗地理解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新整合给类教学资源,体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的特点,从而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为中心,向学生主动学会知识为中心转变;从以课本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普通教室为中心向以专业教室、实训车间为中心转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调研确定教学中的工作任务,体现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多种方法,为学生创建最适宜的学习环境,把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各类相关知识得以掌握。

3、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实施

3.1课程内容的选择

结合汽车维修、制造、生产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和优化,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为核心、发动机装配工艺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工作任务中汽车发动机构造理论知识与装配工艺的有机结合。

3.2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具体实施将课程划分为8个教学做模块和一个集中理论与操作考核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采用启发、提示、讨论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模拟仿真、现场演练、边讲边做等教学手段;采用集中理论与操作考核并用的考核方式,采取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体见表1。

4、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强有力的教学措施做保证才能实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创建多功能实训车间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8个教学做模块均来自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汽车发动机各个系统的维修工艺和检测工艺,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才能实现。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使用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通过与现场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完成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原来单一实习车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教学及实践硬件设施,开发出具有集教学和工作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车间,满足了本课程和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

4.2要有良好的“双师型”队伍

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是“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熟悉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及维修检测装备,能胜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和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配合专职教师更好地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4.3合理整改课程内容,编制校本教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地、有机地组合和统筹安排,必须以所规划的8个教学做模块,以学生够用、能用为原则,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编制自己的校本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

5、结束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在保证理论基础知识学扎实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处于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能够结合企业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使教师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86-01

一 课题研究针对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来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复杂而系统,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实物就内容进行讲解。我校本专业整体的实训条件不是很好,校内的整车及发动机台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众所周知,汽车的硬件更新换代快,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新型的车,那么学生虽然经过实践学到了一定知识,但却不一定能够在真正的实践中得以应用。

从教学方式来看,在过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按照“导入新课程、讲授新课程、练习新知识、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五个步骤依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并加以练习。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实训基地是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 国内外可借鉴的先进做法

从国内研究来看,很多名校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同济大学于1997年底开始筹建具有实验、实习、模拟训练和岗位实践等多种功能的“上海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训中心”(简称实训中心),“山东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教学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学校建成较为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从国外研究来看,德国“双元制”是国外实践教学贯彻较好的国家。所谓的双元制是指受教育者要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简单来说,其本质就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

澳大利亚TAFE模式是国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中较好的一种模式。TAFE模式非常重视学院学习条件的改善和优化,他们投巨资建设实验室、实习工场,配备先进仪器设备。这种模式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

基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做法,结合我校和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做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三 研究方案和初步认为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1.研究方案

第一,系统总结当前我校实训条件。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程和当前我校的实训基地场所,就针对实训条件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第二,了解学生关于实训基地的意愿。在对客观条件做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调查。以汽车制造与装配1201班的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你心中理想的实训基地构建模式”为主要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内容的分析进一步为实训基地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采取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结合之前的实训课来看,部分学生将实训课当做是放松的课,脱离了课本,脱离了教材,脱离了教师管教,装模作样地学习,只有当老师过来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地看看车。这样对实训课的认知不利于实训基地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训基地重要性”“如何强化实训训练”等主题开展座谈会,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

第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使用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通过与现场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完成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

第三,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从校内实训基地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校内实训工作。(1)认识观察实训。认知观察实训主要采用开放式或解剖式的直观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设备、设施的各部件,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如汽车的构造都包括什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以汽车这一实物为观察对象,了解汽车构造。(2)演示操作实训。演示操作实训主要是通过有关硬件设备或者装置来演示某项技术的应用过程。如汽车检修,对如何检查汽车某个部件是否有问题,可以通过演示操作来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演示操作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

篇(11)

一、“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 “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程各知识点的特点,我们将“气环三隙检查”、“ 发动机油的更换”、“气门间隙的调整”、“供油时间的检查调整”、“发动机水温过高”等相对独立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实际的要求与规范来指导学生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进行分组,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会,将后续的发动机修理运用课程中的发动机拆装、运用、调整中的部分内容也自然插入,花的时间不多,却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同学从结构、原理角度进一步理解汽车的正确使用(大部分的同学取得汽车驾驶证),同时也巩固和深化了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的学习。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气氛活跃、生动,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五、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方法上将结构原理部分的内容重点讲解,结合实物现场分解,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实训,对故障分析等难点内容可让学生结合结构原理讨论,然后由老师引导总结分析,归纳出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按照各机构系统分类、分项、分步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技能的训练力度,加强技能的培训深度。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进行教学。专业课的教学应尽量进实验室,接近实物,课堂效果会更显著。将有关结构原理的内容重点讲解,先结合实物分步、分解讲述,结合实物让学生将原理吃透。对一些运动关联性较强的机构系统,如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尽量安排在实验室讲解,在老师讲完原理之后,针对实物分解,并演示其传动关系,然后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己观察实物和传动关系理解原理,再从每一小组中抽一两位同学讲述,最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使对结构原理看的比较清楚,容易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构件的传动关系可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对结构原理的掌握比较扎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故障分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故障分析与排除部分,尽量按排在现场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预先设置故障,让学生自己针对故障现象,结合所学结构原理进行故障原因的分析讨论,然后由老师总结。再引导学生按照由外到内,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除故障。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避免了由老师在黑板上分析故障原因,讲述故障排除的方法的枯燥乏味,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牢固地掌握了故障分析的方法。

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

汽车驾驶与维修的教学是以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所以上课中,我们让学生尽量联系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机械、电子等知识,进行发动机结构原理的学习,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同学进行自学提高,有意识留下问题,促进同学进行独立思考。

为了培养同学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一开始就要求每个同学结合课程,进行一个小制作或小发明创作。有的同学进行教具解剖,将一些难以看到内部结构的发动机零部件(如液压挺杆)进行解剖,促进了同学自学及动手能力,也方便了其他同学观察学习;有的同学根据拆装过程中专用工具缺少的问题,设计出发动机气门拆装工具和活塞环安装工具,既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又应用了学过的知识,发现了不足,得到老师的指导,还为解决实验室工具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