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习经验小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5: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习经验小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习经验小结

篇(1)

11月24日,我校在接到教育局该通知后,杨校长迅速责成教务处将《农村中学的高品位与高质量》一文在网上下载下来,经整理后,打印成册,教师人手一份。

二、积极学习

11月25日,杨校长召开了班子成员会,在班子成员内组织学习了该文。11月27日,在教职工例会上,杨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该文,并要求每个教师下去后认真阅读该文,写一份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三、认真讨论。

11月27日下午,在杨校长的倡导下,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就该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情况(摘录)如下:

杨春雨:营造书香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必行之事。教师一旦喜欢上读书,就会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生命必需的精神营养,从而丰盈自己的思想与智慧。这样,在其教书育人的时候,就会因为拥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与文化品位而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高度认可,又会使教师生成继续努力读书的内在动力。这样,就进入到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之中。而教师的发展,带来的必然是学校的发展。

胡小聪:厉山三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给中国中小学教育带来了一股特别新奇之风,他们教育改革中所呈示出来的一往无前的精神,给当今教育一个巨大的思想撞击。

郑清红:厉山三中学习外面的经验,不是纯然地“拿来”,即使借鉴,也是敢于批判与舍弃,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从而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立体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这值得所有学校学习。

王云力:厉山三中的马校长真正地爱上了教育,他的心境变了,他的思想境界超过了一般的校长。

王海艳:马校长经常走出去学习,他看到的、听到的,远远多于其他老师。作为我们教师,也应该经常走出去,多学习人家的好的经验,多学习人家好的做法,因为,老师们在这样的场合,可以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即使到外地看看人文景观和自然,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学习,它可能让教师从学习中感受到别样的幸福,收获另样的文化。

张艳:厉山三中通过“立体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打造,让他们的课堂回归到原本状态,通过课堂模式的变革将课堂还给学生,诠释了“让每个孩子成功”的办学思想。

篇(2)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英语情境教学被广泛英语到英语实践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教师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利用英语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交流中,能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高了英语水平。

一、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依据

1.结合教材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掌握英语教材的内容,结合小学英语的教材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避免过分依赖教材。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苏教版英语第一册Module 9 Birthday 中,让学生进行相互年龄的询问,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了解英美儿童庆祝生日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掌握How old are you?I’m...结构,How old are you?I’m...Happy birthday!A pen for you.学会询问年龄的交流用语和祝贺生日的祝福语。语言技能方面需要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子,词汇需要掌握how old,you’re=you are,happy birthday,thank for。句子需要掌握How old are you?I’m six.Happy birthday!

2.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特点,例如,他们在学习中善于模仿,富有想象力,行为活跃等,教师需要在设计情景教学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情况,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情境之中。

二、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误区

1.教学情境的堆积。实施英语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盲目的模仿优秀的教学案例,将情境教学当作指令,教师应该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情景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来达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的目的,避免教学情境的不恰当使用。

2.教学情境设计缺乏创意。由于教师没有重视拓展教学内容的意识,只是将书本的知识在课堂上讲诉出来,没有将英语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整合,导致学生缺乏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无法正确认识英语对于沟通交流的重要意义。

3.缺乏创设情境的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情景教学的设计枯燥乏味,缺乏设计的创意和灵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教学软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进行情景教学的设计。

三、英语情境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教具进行情境教学。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英语教学情境中图片、简画笔、实物等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图片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图片的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于英语单词或句子的印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图片,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简笔画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能够帮助教师节约课堂时间,还能调动课堂气氛,增添学习乐趣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实物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教师随手能拿到的铅笔、橡皮、格尺等。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具有更立体直观的感受。

2.将课堂活动融入教学情境。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包括生活情境、角色扮演和游戏等,让学生在交流、模仿、玩的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活动的创新,让学生始终充满好奇和乐趣,有利于情境教学的长久发展。

(1)生活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具有很好的带入性,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学习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mean of transport to school?学生通过相互的沟通交流,掌握了使用交通工具的句型和词汇。

(2)角色扮演。教师让学生通过熟记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将文章中的大概意思运用英语表达出来即可,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英语句子的运用,还锻炼了英语的口语。

(3)游戏。合理的运用游戏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情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还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篇(3)

整个培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中升华教育实践经验,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晓庄学院教学理念是注重于做,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符合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实践,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育人的目标。学生要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有助于自身知识的汲取。

同时本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思想,认识到所有的学习活动都与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即学习活动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以致用。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学习,同时让学习者拥有过程的主动权,教师不是控制学习过程,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有效环境,为他们遇到问题给予有效的帮助。

本次培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讲座是7月5日下午关于作文写作的讲座,在分享中老师重点分析了4M写作训练系统,提出了三到六年级分别是自由写、生长写、细腻写、完善写。并且仔细分析了各阶段的方法,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不要让结果来的太快,要让意外不断发生”的一波三折法。过去我们写作文,尤其写记叙文老师就讲要“生动”,就强调学习好词好句。通过今天下午的学习让我明白了“生动”不是言辞方面的问题,生动的核心是具体,只有具体才能写“生动”。总得来说写作训练应充分彰显年龄特征,儿童特征,阶梯特征。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167-01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怎么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水平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单调的数学教学融入到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来,真正体现数学源于、寓于、用于以及高于生活的理念呢?以下是本文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数学教学

一般来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自己已经熟悉的事物,对陌生事物则比较排斥。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入生活元素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引入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或生活情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能够自主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形象的认识,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生活用品来进行教学,如文具盒、粉笔盒、魔方、牙膏盒等,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这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通过仔细观察、比较来认识这两种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容易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相同个数的面、定点和棱,只是正方体有着长度完全相同的面和棱。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长方体,哪些物体属于正方体。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会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具体特征形成深刻的认识,还能够认识到这两种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利用动手实践,探究知识规律

实践是学习的目的,学得好不好,最终都要体现在实践上面,所以,动手操作对数学学习很重要。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感悟,我们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记忆和理解建立在直观操作上面,揭示知识的规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现象,掌握数学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个结论,笔者并没有直接将这个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首先设计冲突,让学生讨论任意三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则不能围成三角形,于是笔者让学生讨论三根小棒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并且给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有3厘米的小棒,有5厘米的小棒,有6厘米的小棒,有8厘米的小棒,让学生用所给的小棒摆一摆,看一看,哪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发现想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进而得出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个结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结论无论在记忆上还是理解上都远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来的深刻,另外,动手操作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引导走进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无效的。在数学教材中,存在很多典型化与规范化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加强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即使学生学好课本内容,考出了较好的分数,也不能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从而成为名符其实的"高分低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知识点之后,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对于学校里的工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前去了解一下其中的数学知识,经过学生了解之后,他们兴奋的说:"原来建造一座大楼需要用到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不但要预算,还要计算1平方米需要用到的水泥、钢筋、沙石等,还要计算用到多少块砖、多少电缆、多少水龙头等。"通过学生的自主调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优越性,并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教学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戈卫明.数学,取之于生活 用之于生活[J].网络科技时代,2007,(16)

[2]王晓丹,徐勤华.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J].辽宁教育,2009,(09)

篇(5)

■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

小学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属于过程性认识,主要是小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感性认识和体验,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个体性

对于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来说,主要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受与体验.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原有知识的认知和经验背景都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经验之所以具有个体性,主要是由于学习主体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方式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则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提升,以让不同的个体获取不同的经验感受.

2. 情景性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来自于感性方面的认识,是根据特定的活动进行的,被打上了环境的烙印. 教学活动经验在教学活动背景中镶嵌,具备强烈的情景相依性.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景性特点要求我们不断地丰富教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有效性.

■ 促进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

策略

1. 思维经验积累的策略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数学教师会给学生留下一些独立思考的问题. 有时还会让学生展开实际操作,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经过实际操作和实际探究之后,小学生能获取相对比较直接的教学经验,学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班级的男女生人数,也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之后统计家里这周的消费状况等,并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制作成相应的统计图表,然后进行分析. 再比如,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课时,通过课前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们知道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两种教学方式,即对于那些知道公式的学生,可积极引导他们了解公式的来源;对于不知道公式的学生,则可以逐步引导他们去探索,发现公式的计算方式. 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同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公式的推导和验证就会出现多种方式. 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将其转化成三角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变得活泼,还能加深其对圆相关知识的理解,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事实上,教学活动经验积累本身就具备很好的指导作用,而要把教学活动经验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展示出来,就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形式化的操作.

2. 感官经验积累的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进行实际操作以获取直观感受,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通过实际操纵,获取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比如,学习“统计与可能性”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摸球实验,在盒子里放置4个黑球和3个白球,让学生自己操作,从而感受自己摸到球的可能性. 为了探究结果,需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对于试验的结果比较期待,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就会专心地进行探究活动. 再比如,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纸片制作一个三角形,之后把三个内角撕下,再把三个内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 学生的操作能深化知识,形成感官经验的积累.

3. 学习方式积累的策略

站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问题,经过长时间思维的积累,能够得到思考方面的经验. 假如一个学生比较善于积累数学学习经验,还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伴随着学习经验的不断增加,其思维能力必然能加强. 事实上,这些经验既可以是以前生活中的经验,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 比如,学习“循环小数”时,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段我国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然风光的录像,让学生从四个季节周而复始的变化来理解“循环”这个词语的含义,之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引导,让学生一起思考生活经验中有哪些类似于四季循环的例子. 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每周七天是循环的,有的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是循环的等,接着再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具体含义. 再比如,学习比值的性质时,教学中会给出几瓶不同的液体以进行测量,并记录关于质量和体积的状况,然后填写体积跟质量的比.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关于比值的知识,比较直观,而且能通过图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 但是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于这些液体的质量以及体积的比值概念了解得不是特别到位,但之前已学习了一些相关知识,像商不变规律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他们会凭借直觉认为在比值的知识中也可能存在相似的性质. 也就是说,比的前项以及后项同时跟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进行乘法或者除法运算时,比值可能保持不变. 这样的学习经验就建立在了以前的经验基础之上. 所以,学习小学数学相关知识时,要重视数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要及时地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4.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策略

篇(6)

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点滴的细微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敏锐的发现、捕捉和挖掘,常常成为教学的细节。细节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等,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细节,才能演绎课堂中的那份精彩。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演绎高效的英语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预设精彩,成就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精彩高效课堂的起步环节,英语课堂若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精彩的导入大有必要。在我的课堂中,“导入”这一环节令我费尽了心思,同时也是我英语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导入”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精致的导入不仅用于课堂开始,还可以用于课堂中各个环节的衔接,所以在上课开始时,我改变了传统复习旧知识的方法,即把由教师问学生答,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课堂的教学模式,改为由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尝试,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且学生为了在课堂上能顺利的进行问答、对话讨论,课前就要自觉地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使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捕捉精彩,让课堂充满智慧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的伙伴和朋友,并要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发挥“教育智慧”,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偶然”成为能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资源,让“教育智慧”成为提高英语课堂生成效率的有效策略。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旅程,好教师善于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生动的学习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这种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生命的“共享”。

三、留意精彩,让课堂充满灵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提炼生活、展示风采、追求成功、感受欢愉是一个学习、发展的过程。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因此,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和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放飞学生的个性,并使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要培育课堂教学的灵性,必须培育教师自身的智慧,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培育课堂教学的灵性。作为教师,就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一定要从学生的情感、兴趣出发,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已的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7)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2009年国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战略调整,确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学术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战略转变,首次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短短几年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4月,全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已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规模的近30%。由于是新生的学位类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受到社会的质疑,专业实践作为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其顺利进展关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1-2]。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现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以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2-3]。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尤其如此。目前各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大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培养方案中有明确的实践要求。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1.1 实践方式缺少灵活性、管理制度滞后

 

目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高校都制定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研究环节考核管理办法”,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专业,全校基本上所有的专业都采用同样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实践环节组织实施、管理、考核等整齐划一的规定。这样的制度,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少的开始阶段,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教学培养作用,但是随着招生专业不断增加,招生人数的井喷式增长,一成不变的实践环节组织、管理、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成为阻碍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瓶颈。

 

1.2 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效果差强人意

 

部分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保障、专业实践时间、专业实践内容、专业实践方式、专业实践考核5个方面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导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产生的结果是一方面研究生抱着为了实习而实习,走一圈看一遍的消极态度,使实践没有真正实现教学重要环节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研究生想在实践环节好好地实习锻炼,但是个别企业将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未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研究生提出相应的培养思路,研究生在实习单位并不能真正地学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背离了实践环节培养的初衷,造成实践效果不明显。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效实践环节探索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实践环节执行管理和考核管理两部分做起,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和考核制度,使实践落到实处,真正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2.1 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管理、考核方式

 

目前每个高校都有一个以上的专业,而每个专业有自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因此高校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依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各专业切实可行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研究环节考核管理办法”,规范实践研究环节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实践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使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使实践环节组织实施、管理、考核等环节切实可行。

 

2.2 专业实践方式灵活,不拘一格

 

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要灵活、有序、有效地开展,可以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 “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有效有序进行,考核环节有理有据。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实际需求,结合导师指导意见,灵活选择校内和校外、集中和分段等形式灵活的实习模式[4]。校内实习由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企事业单位科研课题,安排研究生结合学位论文工作到现场进行专业实践。校外实习必须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锻炼,并与学位论文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做到实践研究工作有针对性,确保实践环节有效性和学位论文的质量。

 

2.3 以各种竞赛促进实践动手能力

 

借助省部级及以上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等活动机会,鼓励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通过参加竞赛,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实践技能锻炼。学校、学院在考核管理中,可尝试将研究生参赛经历作为实践环节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比如凡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并获奖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和学科点批准,参加科技竞赛的层次和获取的成绩可作为专业实践考核的依据。

 

2.4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实习企业基地

 

学院和各学科点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与校友、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着力建设好一批高水平,与学院紧密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培养新机制[5]。这些实习基地,确保能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长期、稳定的专业实践机会,发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2.5 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力度

 

学校、学院以文件的形式不断规范实践研究环节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比如要求研究生在进行实践环节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研究计划,在实践期结束时要进行全面总结。同时要求各学科点成立由学科点负责人任组长,3~5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全面负责本学科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管理和考核。组织召开实践环节考核评审会,参照实践单位考核结果,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通过专业实践考核,考核通过者,获得学分;考核不通过者,须重修专业实践。学院根据各学科点的考核结果,整理实践环节所有资料,上报研究生院,并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设置考核成绩。以严格的考核要求,确保专业实践落到实处,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3 结语

 

篇(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739-01

【关键词】 饮水;微生物组;学生保健服务

桶装饮用纯净水是通过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直接饮用水,由于直接饮用,其卫生质量十分重要。中小学生群体对纯净水需求量较大,桶装饮用纯净水的卫生质量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解句容市各中小学桶装饮用纯净水的卫生状况,笔者于2009年3月2-6日对市内各中小学在用桶装水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样品来源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集中采集句容市各中小学在用的该市厂家生产的各种品牌、不同批号且在保质期内桶装饮用纯净水(18.5L)67份,其中18份临近保质期。

1.2 方法 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T4789.21-2003)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进行检验;按照《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进行评价。以菌落总数≤20cfu/mL为合格,大肠菌群≤3MPN/100mL为合格,霉菌和酵母菌不得检出。

2 结果

被检测的67份桶装饮用水中,合格51份,合格率为76.12%,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合格率分别为80.6%(54/67),100.0%(67/67),88.1%(59/67);其中18份临近保质期桶装饮用纯净水以上3项合格率分别为61.1%(11/18),100.0%(18/18),77.8%(14/18),总共合格率为55.6%(10/18)。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句容市学校桶装饮用纯净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卫生状况堪忧,检测结果合格率与有关报道结果[1-3]存在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1)部分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制水设备陈旧、质量差或技术力量有限,生产流水线设计不合理,影响产品质量。(2)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对回收循环使用的空桶清洗和消毒不彻底,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桶盖[3],甚至重复使用瓶盖,偷工减料,在生产过程中擅自减少饮用水桶消毒反冲等环节。(3)由于缺少专业的运输人员和储存地点,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同时饮水机不能定期有效清洗、消毒,均对桶装饮用纯净水的卫生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调查结果,笔者建议:(1)加强对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从企业管理、生产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桶装饮用纯净水的生产企业进行监督,严防生产企业偷工减料,确保桶装饮用水的产品质量。(2)加强学校采购管理制度。学校要严格执行索证、登记和备案制度。桶装饮用纯净水厂家必须持有《卫生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照,销售的桶装饮用纯净水标识上标注 QS标志。除索取上述证明材料外,对每批供应产品须索取该批次的出厂检验报告。(3)加强学校对桶装饮用纯净水的管理,提高卫生安全意识。饮水机必须由企业专业人员每周进行定期清洗、消毒,确保饮水机的清洁。从事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健康证,并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4)学校要有独立的桶装水存放间,环境要符合卫生要求,同时安排专职人员管理和运送,确保桶装水在运送过程的安全。教室要做好通风、防尘、环境整洁,桶装水启封后,应在1周内饮用完,不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容易造成细菌滋生。

4 参考文献

[1] 李勤,季丁,何玉馨,等.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结果分析.职业与健康,2003,19(9): 67.

篇(9)

一、明确育人的目的:培养正直、善良、积极、智慧、友爱、懂得感恩、身心健康的人才

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所以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正直、善良、积极、智慧、友爱、懂得感恩、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用真诚的师爱感化学生,唤醒学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老师个人的榜样,乃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所以真诚的师爱是可以感化学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培养班级领导干部,培养小助手

一个班集体的建立,一种良好班风的形成,仅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有效地将小助手利用起来,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因此,我们班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的口号,就是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自主管理,在自主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于集体创造条件。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具体做法是:增设管理岗位、减少个人兼职、角色动态分配。

(一)我班除了通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增设了若干个管理岗位

(1)门长

开学初,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挑选了4个每天来的比较早,而且责任心比较强的孩子做“门长”,每个孩子身边放一把钥匙,这样就避免了钥匙只放在一个孩子身边,开门不够及时的现象发生。

(2)值日班长

值日班长,我想每个班级都有,就是负责做好一天值日工作的人。早读课上,他负责组织孩子们读书、背书和听写。从早读一直到晚上放学,才算是完成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在他值日的这一天里,事无巨细,他都得过问。

(3)小组长

小组长是我班的核心人物,他们肩头的担子最重。以座位为准,每3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个学习小组中有一个小组长。6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学组,一个学组配一个大组长。大组长只要负责作业的收发,记录下没交作业的同学名单即可。小组长必须每天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各项作业进行检查,协助值日班长管好小组纪律,配合红领巾监督员监督自己小组成员的礼仪常规,带领小组成员做好值日工作。对作业不认真的同学,小组长有权要求他将作业重做,对于作业中有错误的,小组长有责任和权力要求他及时改正。对于违反纪律或礼仪常规的,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他改正。

(二)实行岗位责任制

我班实行“岗位负责制”,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和其他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例如,负责电灯的同学,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讲台的同学,要保证讲桌的清洁、老师上课时有粉笔可写,同时负责对不爱护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者进行教育和处罚;负责窗户的同学,要保持窗户洁净。

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学生人人有管理服务的岗位,让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突出了学生群体参与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指导意识,淡化了教师管理职能,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时,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形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相互牵制,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

四、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1)尖子生的培养;(2)中等生的促进;(3)后进生的转化;(4)珍爱贫困生。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差的学生也有长处,班主任要注意观察、了解,及时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抹掉心中自卑的阴影。我首先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而贫困生常常有自卑的心理,他们物质和精神上都贫乏,常以胆怯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自尊心很刚强也很脆弱。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细心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也可以昂起头走路。

五、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事不对人

班主任必须要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求自己做到不以家庭出身高低、智力好坏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谈话时机,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六、给每个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个人认为,一个思想与行为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需要教师给他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系统由以下子目标组成:

1.班集体远期、近期目标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与动力。

篇(10)

作者单位:473058 河南省南阳医专附属医院内四病区

为了探讨更好地控制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不再反复发作的有效方法,我们自2000年5月至2010年10月以自拟血栓通方为主,配合西药溶栓、抗凝等综合疗法治疗血栓性静脉炎36例,获得明显疗效,随访5年未再复发。

1 临床资料

观察2000年5月至2010年10月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72例 ,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按照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 ,男28例,女8例,年龄58.81岁,疗程1~4.5年,平均1.2年,其中血栓性静脉炎25例、深静脉血栓11例 ;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 ,年龄62.8岁,病程1~3.5年,平均1.2年,其中血栓性静脉炎18例 、深静脉血栓18例 。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自拟血栓通方为主。方有金银花、土茯苓各30 g;黄芪20 g;赤芍、水蛭、川芎、泽泻、猪苓、茯苓、车前子、牡丹皮各15 g;川牛膝10 g;焦枝子12 g,每天1剂,水煎服。急性发作者(发病1周以内)可溶栓治疗,溶栓方法是:根据年龄选用尿激酶量,60岁下以,每天用尿激酶70万U,从患肢静脉滴入,连滴3 d;60岁以上、70岁以下,每天用尿激酶50万U,从患肢静脉滴入,连滴3 d。对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采用华法林口服,每天2.5 mg~5 mg,根据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调节用量。

2.2 对照组 静脉输入血栓通针750 mg/d,患肢输入尿激酶量同治疗组,服华法林量同治疗组。

两组均以2周~4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连续用尿激酶3 d中,每天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要求凝血时间达正常1.5倍,大于1.5倍时停用尿激酶和华法林。

2.3 观察方法 每3天记录1次病情变化(包括体温、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后,复查彩色多普勒下肢血管超声。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3.1.1 症状和体征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患肢血管超声血栓消退为临床治愈。

3.1.2 下肢肿胀疼痛、体温减退、患肢血管超声血栓部分消退为显效。

3.1.3 症状、体征无改善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7.22%;对照组分别为41.67%、77.78%,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分别随访,均无复发;2年后随访,治疗组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10例复发。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两组临床指标观察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血栓性静脉炎,又称静脉血栓形成,包括浅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1]。临床症状是以发热、患肢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浅静脉炎时皮下可触到条索样肿块,且有压痛,此病多发于下肢,上肢也有发作。患者可见于长期卧床、长期站立者,如汽车售票员和静脉瓣发育不好的静脉曲张患者,属于慢性病,反复发作性病,如果长期用西药抗凝治疗,容易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本方中药主要药性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为主,有较强的抗凝血、抗栓和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尤其是水蛭,有研究证明水蛭是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进一步血瘀反应,还能抑制凝血酶对血小板的作用[2]。另外,方药中的牡丹皮、金银花、土茯苓、焦枝子清热解毒,可消除瘀血导致的炎症反应。泽泻、猪苓、茯苓、车前子、川牛膝健脾利湿,消肿止痛,促进炎症消散与水肿消退,患肢循环改善[3]。本观察表明,中药内服结合短疗程的西药抗凝溶栓治疗,大大减少了华法林、尿激酶使用量,避免了足量或过量造成的出血副作用,另外中药治疗追本溯源,疗效巩固,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 R52;R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136-02

情景教学法是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根据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临床情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环境中,加深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1]。情景教学法被证明能较好地激发学习动力,提高临床能力[2,3],此方法在医学领域里多用在护理教学当中。本实验在借鉴护理教学当中的情景教学法基础上稍加改动,在基础学科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中应用,得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中,选取3、5、7、9、13、17班为情景教学法教学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选取3、5、7 班每班25人。对照组选取9、13、17班每班25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在19~21岁之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 1 资料准备 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7版系统解剖学教科书。所选视频资料为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教学视频。所选的知识点为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所规定的教学大纲的内容。

1.2 2 模拟现场 选择现场(实验室),按照选择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布置,现场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景体验。准备完毕后运用多媒体教学、塑化标本识别、标准实物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准备工作结束后带教教师首先表示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的信任,以创造良好的情感情景,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深刻的体会。

1.2.3角色体验 一般以6~8个人为一个小组,指定1名学生负责组织工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一个小组中一个人是患者,其他人都是医生,按照教学视频所示医生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并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模拟医生在模拟患者的身体上进行查体,边查体边叙述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如心脏的体表投影)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4]。

1.2.4 效果评价 由带教教师进行最后总结,探讨每个学生在整个体格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提高对课本知识的客观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解剖学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医学的兴趣。

1.2.5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课后调查,评价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系统解剖学教学的效果。共发放问卷75份,收回有效问卷75份,有效回收率100%。

1.2.6评价标准 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对此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打分,很满意为91~100分,满意为81~90分,不确定为71~80分、不满意为0~70分。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数据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收集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实验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x±s,分)

2.2 实验组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度

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到92.0%(69/75),见表 2。

表2 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n(%)]

2.3 实验组学生对情景教学法满意度评价

实验组学生对各项目的评价顺位第一为非常同意,第二为同意,并且两者合计的满意度较高;而反对和强烈反对的比例极少。见表3。

表3 实验组学生对情景教学法满意度评价[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