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35-02
1 前言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化转变,这一极大改革领导并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转变。高校体育教育在西方和教育发达国家已经施行了较长的时间,其实践充分证明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实施俱乐部化教学制度完全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于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学习能力和在教学环境里面学习人际交往等极为有效。对于中国高校体育及俱乐部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的小学、初中、高中等体育教育偏向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而少于学生的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培养和运动习惯养成,高校体育俱乐部化教学模式是以俱乐部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即学生选定所学的项目和教师,教师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在不受班级或年级限制的条件下,利用特定教学时间或课余时间,在各俱乐部进行学习和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正好弥补长期以来接受传统体育教育所带来的弊病。高校俱乐部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兴趣、个性和运动能力上的需要,为学生自学、自练和参与竞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培养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于所提出的“健康第一”“成功体育”“终身体育”有深远的意义及影响。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论文资料22篇以及专业著作,并同时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以求了解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当前高校体育俱乐部化现状,以及对于高校俱乐部化未来发展趋势等。
3 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3.1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学大纲、教师为中心,由此产生了许多不良问题,严重影响了当代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和个人运动项目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体育教材内容中,主要以教学大纲中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课程,很多学生既不感兴趣,又不容易掌握,很被动地学习这些运动技术项目,从而造成了一切为了应付考试这一错误思想。由于传统体育教材中很少有当前较为流行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使得学生从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惯的传统体育课感到厌倦,没有新奇感,也就造成了在课堂上教师不好上,学生学不会、不想学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竞技化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很多学生想从休闲体育类进行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体育兴趣和身体运动锻炼意识这方面的培养。
在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体育成绩主要表现在“达标”上,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也表现在学生的“达标”合格百分比上。学生也会因“达标”为目标,很被动地接受体育课上课内容和单一的目标,对学生以后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也造成了很大的阴影。
3.2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特点
自我的兴趣爱好是进行运动锻炼的根本条件,而以高校体育俱乐部形成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爱好和自身所具备的运动特长来决定自己所想要加入的俱乐部来进行运动项目学习和体育运动锻炼。大多高校俱乐部的教学特点表现在以某一项运动项目学习训练为主,再扩展到传统体育项目上的跑、跳、头等一系列身体素质训练,而又不会使学生感觉到单一的跑、跳、投等一系列传统体育课的乏味,真正做到了突出了某一项运动项目而又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课堂上教师以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为主,和学生在教学中学生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因学生中有个别的个体差异,教师也可以针对这一些学生先进行运动技能评估,和这些同学共探讨因运动技术掌握的差距来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式及进度,这样不仅充分展现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一中华民族教育的精髓,还能避免学生对这项运动技术项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跟不上而失去信心和产生厌学感,同时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俱乐部教学模式所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也能得到自己探索学习的机会,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3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
学生在学完新课之后,我们要给他们挑选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如果太难,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抑制,使得他们不愿意完成练习;如果太简单,又激不起他们的兴趣,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在选择练习时,我们要用心,不能随意瞎挑。书店里有形形的练习和试题集,但我们不鼓励学生购买。买多了,他们也不一定会做,而且如果买错了,就更麻烦。我们可以辛苦一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筛选题目,选择一些贴近课本的练习,印发给他们。
当然,在布置练习时,我们还要注意层次性,因为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且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做力所能及的题目。可以给他们留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针对基础知识,选做题要具有综合性,让学生在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需要进行选择。
如果是学生自己挑选练习,我们则需要提醒他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尊重老师的推荐。(2)要挑难易适中的题目,要与自己的水平相接近。(3)多选一些基础性练习。(4)练习要具有一定的拓展性,让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二、引导专心做练习
专心地做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新旧知识进行链接,让他们更快地吸收和消化英语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利用练习进行自觉、及时的当堂强化,能加强已经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而专心做练习是快速、高效掌握知识的重要保证。但是部分学生做练习时不专注,不进行深入的思考,要么在练习上随便写个答案,要么抄袭别人的练习,应付教师检查,草草了事。这样的练习结果对所学知识毫无帮助,最后自己做错或是做对,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了。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坚决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鼓励他们课后专心完成练习,要独立思考,认真地运用教师课上所教授的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迅速地提高学习能力并高效地掌握英语知识。
三、仔细地思考练习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需要思考的,当学生做完练习,知道正确答案之后,我们要引导他们仔细思考错题,想想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错误。英语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思考过程的检验,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让他们知道:做题需要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或向同学寻求帮助,如果同学解决不了,再去询问老师。只有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才能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老师进行分析时,也才能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如果错误原因难以搞清楚,或者是没经过思考的错题,那么,在以后再做时,很可能会再次犯错。因此,仔细地思考练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如果一遇到疑难问题,不经历思考的过程,就去问别人,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在日后的练习或者考试中再次遇到,就有可能再次出错。
四、阶段性总结练习
阶段性总结就是指导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内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归类,这也是让练习更加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初期很容易遗忘。如果不进行定期总结,学生就很难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只有通过总结,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也可以通过总结,给学生一些加强型的练习,加深他们的记忆,避免一错再错。阶段性总结的时间相隔不能太久,最好是两周左右,如果间隔时间太长,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就会越来越淡,甚至会消失,再想恢复又要从头开始。具体做法:首先带领学生认真综合分析一下这一段时间内的错题,然后対它们进行归类总结。下面以一个初二学生两个星期的英语练习定期总结为例。这位学生两周的错题是30题,时态错误是18题,代词错误是3题,其他错误是9题。通过这样的归类分析,这个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能够明确今后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合理地调整练习
在学生完成自我总结之后,我们要指导他们对练习内容做适当调整。如果学生在使用老师的练习之后,错误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就说明这样的练习太难,不利于学生使用,对于他们巩固知识没什么用处,必须更换练习。反之,如果错误率很低,每次都只有百分之五左右,则说明该练习太简单,对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这样的练习也需要更换,要换稍微难一点的练习,便于学生水平的提升。
1.问题驱动概念界定
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把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解决的思考状态,利用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了解其与特定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维持“有效学习”的积极心态,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2.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特点
(1)问题的设计是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关键
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问题设计是重中之重。首先,问题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目标。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应该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通过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其次,问题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每一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和接受程度都不尽相同,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再次,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可娱乐性。一个问题的出现,首先应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
(2)解决问题是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归宿
通过问题的设置,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因此是有意义的建构式学习,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问题驱动学习的最终落脚点。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灵魂
教育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因为探究性学习更有益于学生的有意义建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生,学生一旦有了兴趣,那么所进行的学习也就更有效果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只起辅作用,而非主体,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绝对性地位,转而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辅角色。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宗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题是创新的火花。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采用问题驱动学习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养成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创新品格。
3.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
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流程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学生主动探究交流探究体验深化探究结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素材和资料,必要时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评价,加以提升。整个探究过程是主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学习,交流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认识科学知识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特点
所谓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驱动学习模式,就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前提,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环境下所进行的问题驱动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具有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特点,而且具有自己的特点。
1.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支点
由于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视频、音频、动画等直观而又形象的情境,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创设出传统教学环境下难以创设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因此更体现其优越性。
2.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更系统
由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驱动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在信息环境下进行,形成诸如问题驱动、学习、解析、再练习、拓展的学习系统,学生可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学习过程一一进行学习。
3.学生的学习可以是自主的
由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驱动学习模式可以形成很系统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步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过程,对于没有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因此学习是完全自主的。这样,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学习步调。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能会成为一种时尚。
基于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化学学习实例
本文以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初中化学学习软件为依据,探讨基于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化学学习。初中化学学习软件是基于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构建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通过此软件自主探究学习。初中化学学习软件涵盖了九年级上册和下册的所有题目,每一个题目的学习过程为:问题学习解析再练习拓展。
图2所示的学习过程,正符合了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如图1),其中“问题”对应创设问题情境,“学习”对应提出探究问题,“解析”对应学生主动探究,“再练习”对应交流探究体验,“拓展”对应深化探究结论。此软件的整体页面如图1所示。
下面以“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来说明整个学习过程。
1.问题
“问题”中创设了学生学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图2)。
2.学习
“学习”中给出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自主控制探究学习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探究的步骤,形成自己对本题目的个人理解,这样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开动了大脑,培养了探究意识(如图3)。
3.解析
“解析”中给出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的科学实践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如图4)。
4.再练习
“再练习”中给出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的强化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成果,最终达到掌握这一学习内容(如图5)。
5.拓展
“拓展”中给出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的一些拓展训练和注意事项等,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如图6)。
体育系学生会
XX年---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系学生会在院党委、系党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会的职能作用,配合学院中心工作,迎接本科评估,立足于我系实际,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教育管理为手段,以学生成才为目标。在XX年年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各项活动,坚持“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为学生工作的稳定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将本学期的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 深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系学生会将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工作,增强团的凝聚力。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更好的带动同学们的政治学习热情,做好“学生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发挥党支部和团总支的政治优势,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做好入团、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推优”入党的任务。
二、学生会各部门加强配合,认真负责的完成好日常工作。各部门紧扣本年度工作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同时浓厚我系的学习风气,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
1.办公室做好例会会议记录,认真评估、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完成好上传下达的任务。对各部门工作情况的反馈,下阶段工作的开展计划及遇到的困难记录在案,使活动能更好的开展,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
2.学习部狠抓学风建设,加强同各班级学习委员的交流,经常性的联系讲座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风气,严格管理使同学们的纪律得到加强。
3.公关策划部加强同校团委、各系学生会的联系,促进我系学生会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不断吸取进步经验。扩大我系知名度。
4.社会实践部要以“创新、开拓”的实干精神,配合校学生会实践部实施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尽心尽力的为同学们迫切渴望实践机会的希望得以实现。
5.宣教部组织好各班级出好班级版报,开展版报评比活动,对外宣传我系的活动成果,并注意加强宣传的规范性。以积极、热情的完成好任务。
6.体育部应组织同学们进行经常性的锻炼,组织开展各项比赛,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
7.文艺部与校、各系的文娱团体加强联系,培养我系文艺骨干,以便开展工作,让活动的丰富多彩,开创我系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8. 女生部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女生特点的各项活动,丰富女生生活,深入关心女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向系院有关部门和老师反映女同学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做好本系礼仪队的组织和建设,加强本系对外形象宣传工作。
9.科创部做好例行每月一次的宿舍卫生检查,并监督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做好记录评比结果,强化与校宿管科,自律会的联系,争创更多的“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10.编辑部和记者团负责系报和信息的对外,并且进行一期积极向上的征文。
11.青年志愿者部将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日”、“便民服务”和“市区交通执勤”等活动。
三、强化学生会管理工作
1.调整和完善学生会原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学生会成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
2.严格执行《体育系学生会成员行为准则及赏罚制度》和《体育系学生会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权责分明,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落实学生会每周一次的主席团例会,两周一次的学生会全体例会制度.
4.各部在举办活动时应做好工作计划及总结,并上报存档.
四、加强工作交流
1.积极配合院团委、院学生会、院社团联合会及各兄弟学生会的各项工作.
2.切实加强与院学生会和兄弟学生会的联系和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身建设.
上所述本学期活动当中,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任务繁重,不仅在各阶段的工作中要认真负责,而且要紧记“团队合作”这个学生会工作的法宝,这样才能完成好任务,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我们在艰苦的工作任务和困难面前要集思广益,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实干精神,把我系学生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英语初学者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学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一方面,有些学生一开始在学法上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能比较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而且敢于大胆地用英语来说,很容易形成语感,越学越容易,因而越来越有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并且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天长日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一、两极分化的成因探析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三大因素起决定作用:一是学习情感和态度,二是学习策略和方法,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情感态度。这三大因素又与学生、教师、家庭三个方面息息相关。学生方面主要是:学习动机、情感和态度与成功相关;学习策略和考试心理。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师的职业热爱度、情感态度;教师的性格和能力;教师的教法和策略。家庭方面主要是:家庭文化氛围和情感态度;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和家庭教育的策略;家庭物质条件和辅导条件。
(一)优秀学生成功的分析
1.初中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成就和学习兴趣影响很大。在这个时期,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得当的学习策略、高效的学习行为和自觉的学习习惯都是学习主动性的表现。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圆满的成功。我们不否认某些学生的智力水平,但正是对英语执著的热爱,辅之以得当的学习方法和超凡的自我控制能力才使得许多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使他们后来居上。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便不会在英语方面从落后到赶上并超过众多与具有同样智力水平的同龄人。
3.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者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运用学习策略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学习者完全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负起更多的责任,改掉以往依赖教师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4.英语学习者不应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要主动创造学习英语的交际环境,注重交际性学习。如果英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并积极思考为了最有效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这一共同的目的,我们各自都能做些什么,那么教与学定会取得更佳的效果,外语教学将会更加生机勃勃和令人鼓舞。
(二)后进生掉队原因探析
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母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相当熟悉。当他们接触一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生一些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表现在语言转换过程的不适应:汉语为方块字,英语为拼音文字;汉语的字有四声,英语每个词有重音,且有连读、失去爆破、辅音同化等方面的问题;汉语的词基本上是双音节,而英语每个词的音节不一。所以,初学者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克服这种旧的认知习惯,建立新的认知习惯,克服母语的干扰,不断扫除心理障碍的过程。这个过程过渡得越快,外语学习效果就越好;难以克服,则掉队。
2.教师对如何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研究不够,指导跟不上去。由于教师不掌握学生心理障碍,单从技术(知识和技能)上指导,是不中的,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方法的不力,使这些本来可以争取过来的“同盟军”,没有争取过来。掉队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使掉队生在心理上也得到“安慰”。这种情绪一旦在班里蔓延开来,则愈加不可收拾,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中等学生。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对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既是沟通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纽带,也是对体育教学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和艺术化的构建。因此,教师一定要对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此外,由于我国目前体育资源相对有限,为了充分将其利用起来,实现信息化共享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主要是以教育学科、教育心理学、体育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运用己知的体育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体育教学设计在整个体育教学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切行为的主导,也是确保教学目标充分实现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确定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任务分析,并且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价机制。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而体育教学设计的信息化共享为这种选择提供了最佳途径。其次,教师在对体育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经验与智慧的交流、学校与学校的交流、科研与教学的交流等等,这样,体育教学设计就不仅是一种存在于书面的桥梁学科。而成为一种信息资源,通过不断的交流,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此外,由于信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丰富,不断的发展和与时俱进。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体育教学设计的适用范围,并且在纵横比较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信息化共享分析
信息化共享是目前体育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够将信息化共享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实现,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一)建立信息中心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程中所涉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比较封闭,教师之间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比较少,即使有交流,交流的效率也不理想。然而,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共享也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建立信息中心是最有效的一个手段,对于信息的,可以利用现在高校的官方网站来实现。使用这种形式可以新闻、体育通知、公告、体育公开课教案以及体育课件等等。对于专业的体育院校可以使用专业的在线Web页面工具进行信息的。使用专业的信息工具的好处是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对过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建立媒体信息中心
建立媒体信息中心也是学校实现信息化共享的一个重要工作。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教学手段进行选择的时候也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安排来具体设定。比如说羽毛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教学,教师所采取的手段大多都是示范教学。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先进设备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逐渐成为了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观看录像来对基本动作要领进行掌握,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体育教学来说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体育设施使用情况的网络化
从我国目前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来看,普遍都存在着较为繁重的现象,不仅要进行教学准备工作,而且还有科研项目。因此,教师之间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沟通,从而无法交流相互的经验,导致自身的教学水平仍然只停留在一个阶段。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交流中心来实现。一方面,可以将交流的内容可以保留下来;另一方面,交流的信息可以实现充分的共享。除此之外,交流中心给教师提供了利用业余的时间实现交流手段。对于交流中心的建立可以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电子公告牌(BBS)来实现,现在有很多比较成熟的BBS产品,比如动网先锋等,在建立交流中心时,可以直接使用这些产品加以定制,就建立了一个功能比较完备的交流中心。
三.结语
综所述,随着体育教学在学校中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的整合对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促进也会越来越明显,不仅能够提高学校体育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同时还能够为相关的领导部门进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由此可见,信息化共享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必要的强化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学校的领导一定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83-0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化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化学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分,并对于学生生活具有很重的帮助作用,如何学好化学,提高化学考试成绩,则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与经验,谈几点化学学习策略,以便为化学学习提供参考。
一、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自觉性
对于化学课程学习,有人认为只需要背背就能学好;有人认为化学专门和有毒的物质打交道而退避三舍;有人认化学背的东西太多而厌恶……而这些认识都是对化学学科本身及化学学习的误解。其实,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科技、生产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学好化学,才能知道哪些物质对身体有害,我们该如何规避和化解,才能知道哪些物质是有益的,我们该如何合成它。因此,化学是门很实用的基础学科,学好化学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为人类造福,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利于我们为将来的科技进步作出有益的贡献,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更应该好好学习化学课程,掌握基本知识及其理论,指导自己生活实践,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课程学习中去。
二、注重兴趣,鼓励学生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化学课程感兴趣,才会自觉的参与课程学习中来。在这些学习之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为什么钢铁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锈?燃料燃烧时为什么鼓入空气,火焰会更旺?潮湿的煤炭为什么会比干燥的煤炭燃烧的更旺?在面粉中加人发酵粉(小苏打),蒸出来的馒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孔?如果我们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就注意结合这些实际现象,那么,学化学就变得生动而有趣。另外,在学习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积极探索新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它拥有最丰富的化学课程信息资源,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化学学习,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发烟硫酸的“烟”是SO3,而这就需要探究解决。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网络上搜索和下载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拓展学生化学学习知识面,在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到网络上搜索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和素材。这样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大了知识领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积淀,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四、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高中化学复习时,应该注意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利用编写提纲、列图表等方式把知识加以系统化。同时,在记忆中尽量采用多次记忆法,一般两次记住的知识,我再多记两次,这样可以使记忆得到巩固。同学可以采用分时记忆的方法来加强记忆,早上与晚上比较清静,大脑受到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在这时间记忆东西相对比较好些。记忆方式很多,关键是要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会巧记、妙记,即要了解记忆过程中的动机作用、组块作用、复习作用。实际在化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都需要记忆完成,例如显色反应、硅的反常性质、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匀速周期表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记忆来完成知识的巩固,所以,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有效的记忆方式强化化学学习。
五、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都很繁重,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高中在为分科之前,没各学科都很重要,只有在分科之后,文科学生减低对理科的学习,理科降低对文科的学习,但是学习的任务依然很重,尤其是化学作为最实用、重要的科目之一,只有我们同学转变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适当地多花些时间,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离子方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内容做到课课清、天天清,经常复习巩固,做到融会贯通,坚持学习,合理利用时间,切实做好自己的学习安排,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步骤,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总之 学好化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自身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中学化学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机电一体化 教学 改革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发展直接推动了产品的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实现机电一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家、企业关心的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其一,要实现传统工业技术的高效性,持续发展;其二,研制人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生产升级,产品换代,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的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人企业不但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更渴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技工学校有必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改革调整,建立一个科学而完善的、具有高级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针对上述状况,本文分析了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阐明了以岗位工作技能为知识目标、职业道德素养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部分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目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课时主要分配于“电”与“机”,在仅有两年的课时时间内,还以机械类课程设置为重点,导致电类方面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够,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培养标准。这与目前“机电一体”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不能有效地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与设备操作的教学需求。
其次,机电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且贯穿教学全过程。但部分技工学校却因设备或师资等方面不足而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没能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睁眼瞎”,学过却不知其用途。大多数技校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是安装、调试机床设备、电气线路等,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检修等工作。学习期间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将非常明显。
2.专业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第一,教学课程的整体设置远远滞后于当前机电技术的发展: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等。部分技工学校仍然在用陈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学不到前沿知识。而与目前技术脱节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了解它的用途和学习的好处,感觉枯燥无味,难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会导致课程教学陷入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的怪圈。
其次,教师讲授时仅停留于课本,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项目教学的涉入,学生不知如何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贯穿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如实践教学电力拖动中多以电路工作原理、快速准确接线为主,忽视了按图施工前元件的选择、检修及故障排除的学习,未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未按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来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直接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毕业后达不到用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3.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落后、匮乏
部分技工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落后,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设备,仅有少数条件相对好的学校配备有车、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种类齐全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柜,PLC实训一体化等。
设备不足会影响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与进步,就必须拥有优良先进的教学设施。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会进一步推动机电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技校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高校—技校”模式,没有在用工企业工作过,没有深入市场了解过,不清楚机电一体化在实操过程中的规范、标准,专业教学经验相当缺乏。
二、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应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标准出发,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作为载体,重新构建出合理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兼顾其可持续学习,因而课程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技工学校是用人企业技能操作岗位的大型人才储备单位,技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用人企业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到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坚持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同时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2.完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
教学场所、设备与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校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教学场地一体化设施的建设。技工学校应努力建设模拟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逐渐完善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另外,有些学校受场地、资金等影响,无法构建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则可以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第一,聘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实习教师;第二,安排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技校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竞争力。
3.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课程具有信息量大、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课程教学很有必要实现从板书、挂图、模型教学向实训室、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电力拖动其中一个课题“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直尺在黑板画出该电路原理图需要3~5分钟,这段时间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聊天等违纪问题。但若将该原理图采用动画演示,结合教师对该电路图设计思路的讲解,并将电动机正反转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视频播放,对教师而言,不仅能节省画图的时间,而且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地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各知识点)讲解清楚,还能更好地掌控课堂的情况;对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会更强,更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加强重点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必须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将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实践项目。比如根据西门子公司机电一体化课程特点和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创建西门子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设计开发机器自动化实训室、典型工作区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项目教学方案,学习常用的PLC S7-200、S7-300、S7-1200等系列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与维护、软件编程、网络通讯与诊断等内容,并根据实际生产线的工作要求进行程序编写和组态,培养学生专业岗位的应用能力。
(3)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带电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二是实际技能的规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讲解,强调安全性问题。教师通过行为引导,辅助于教学讲解,督促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完成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骨干教师,技工学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薪聘用拥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定期对任教教师进行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的考核;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进行技术钻研;定期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教学方式、专业技能等;要求教师下厂实习,了解市场的需求、技术的更新。
总的来说,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习新技术,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深入探究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如此,才能培养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启升.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
运用优化学习笔记,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触类旁通,顾此及彼;提升感悟的层次,把握要点,掌握精神实质,促进方法的形成,提高思维能力;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实效性。
技工院校开展体育教学目标是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传授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学生积极的学习体育,并让学生认识到健康是进行体育的关键。但由于当前的教育一体化集中在课程理论模式上,很多教学观念虽然被教师接受,但在教学进程中,局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技工学校主要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而要结合学校、社会和构建要素,对其开展系统化分析,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
一、体育教学一体化的意义
第一,体育教学一体化是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而存在的教学新尝试,技工院校教师在教学时会有如此体会,单独的一堂课不能让学生的身体和体育素养得到深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为让学生得到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教师需要推行一体化教学理念,虽然,在一体化教学理念中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形式无太多变化,但是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固定给体育课堂提供更多实践和发展空间。第二,体育课程的一体化模式让教师给学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由于体育课程开展目标是将体育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全部应用到生活中,并且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不是要将学生局限在课堂范围内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是要在一体化教学实施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借助于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将课堂中的各类知识广泛的应用在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而帮助学生自身发展。对于喜爱体育的学生而言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通过体育锻炼后,提升学生的整体体育意识。最后,体育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中,为帮助学生提升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多参与其他的课外体育课程实践活动,但是在活动中必然会碰见各类问题,并需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反馈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学生自己将问题带回课堂,其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给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能推进体育教学质量,带动教学效率。
二、体育一体化的实践方略
(一)创新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传统的体育观将体育的生物价值属性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而关于体育的解释更关注于生物学科知识,人们将关注点都集中在运动员的体能、技术等方面,因而当前体育培养更重物轻人,异化倾向变得日益严重,由此技工院校就要树立更为全面的价值观,要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增设人文社会学科。比如,现在开设的《艺术修养》等相关人文类的课程,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给学生贯彻相关的人文理念,这也契合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形成,让学生不仅能完成体育训练要求,更能了解体育文化和体育知识,对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有积极推动意义。
很多教师将体育看成是单纯的体力运动,其实体育在发展进程中更涉及到脑力训练,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反应和应变能力都比较强,但是由于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课外,所以性格比较活泼,不愿意按部就班的学习知识内容,导致技工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尤其在开设体育理论课程时,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状况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对于大篇幅的体育理论知识兴趣不大,甚至感觉学习这些书本内容对于实际的体育运动帮助不大,因而理论课程成为学生看小说或者睡觉的课程,由此引发出学习动力缺失、学习方法单一等状况。出现这些状况的真正原因是理论教师在选取体育理论课程内容时,以教学大纲为主,虽然这样做“中规中矩”能够适应教学需求,但是却受其限制,不能契合学生的运动特点,因而教学内容很单调。教师在选取运动训练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契合学生的体育学习特点,并契合大纲的规定要求,遵循“从简求实”、“深入浅出”的学习原则。例如,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去运动会所工作的经验,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该实习工作,学校要结合市场需要增设社区健身指导,运动评定或者运动保健等相关课程。
(二)通过体育社团提升学生兴趣
部分技工院校都有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这是契合学校体育开放理念设定的一个组织活动团体,体育社团的组建主要是让部分喜欢体育的学生有交流互动的平台。体育社团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且为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师的指引下,社团可以每周都组织相关活动,让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在社团活动中让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并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利,这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堂学习以外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更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进而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要求。另外,由于体育社团具有群体性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团的观念和理念,现今很多学校为便于管理设置小型的体育社团,如篮球社团,且要定期举办比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公告体育课堂上的相关体育知识,让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学生也能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使学生从疲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推动意义。
(三)讨论研究教学方法的开设
讨论研究教学法的开设则将关注点集中在“论”字上面,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体育课堂教学方面的论点或者难点,并结合实践开展讨论教学活动,讨论的目的一方面是大家交流看法,另一方面是通过讨论寻求到解决办法。
例如,学生在练习羽毛球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好落球的位置,初期接球的时候,直接让膝盖垂直落地,这样不仅不利于方位的调整,而且还能因为地面的震动,让膝盖受伤,但是借助于讨论学生了解到,如若在运动时脚掌倾斜落地,那么膝盖不垂直下落就能有效的规避这一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不但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有所收获。由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选择学生继续要结合的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的准备和思考空间,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所想畅所欲言,在学习完成讨论以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状况做总结,并且教师详细的阐明观点,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把握知识,并且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分析、理解和逻辑能力等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更能借助讨论培养学生的领导、协调能力。
结语: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可以发挥出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势性,在弥补体育课程活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体育运动空间和运动时间,让学生有良好的体育意识。从另外一个角度探寻问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此也会得到更新,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会受到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到学校以后开始进行督促,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换而言之,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可以为技工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活力,所以是值得重视和推广的。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往往少不了“习题教学”这个环节,而迫于目前的应试压力,尤其在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更加频繁。据观察,在“习题教学”环节中,许多教师仍在扮演“教学保姆”角色,为了让学生得到答案,教师仍比较喜欢滔滔不决地讲解这题如何如何解,并在黑板上挥汗淋漓地认真板演解题步骤。
其实,“习题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更要多问学生“为什么”;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做”,而且更要多问学生“怎么想”。新课程改革呼唤“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是最主要的,为走出“习题教学”低效的困境,笔者大胆尝试让学生“说题”,并得到不小收获。
二、“说题”的实践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如果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习题教学”时,总是把解题过程和方法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听起来感觉良好,貌似天衣无缝,教学经验十足,但长此以往,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关注,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动”,会严重遏制学生的思考,也就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不利,“习题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在“习题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说题”,那就能“以题引路”让课堂动起来,即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化学习题的认识和理解;说出题目的条件、结论和涉及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概念、物质性质、反应原理、相关实验等);说出跟之前学过的哪一类问题相似和区别之处;说出涉及的化学观念(如,物质分类观、物质转化观、元素守恒观等);说出自己解题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说出自己解题后的体会和收获等等。
下面举例阐述“习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说题”的活动过程。
例: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接下来是学生“说题”的情景再现:
学生甲:从图中很容易看出,甲乙组成的是含盐桥的原电池,Zn比较活泼是负极,Cu比较不活泼是正极,因此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认为B选项是正确的。持这种观点的同学还不少,其实B选项貌似正确,部分学生忽视了a,b之间不是导线而是电解质溶液,由此被迷惑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
学生乙:因为Zn片作负极,表面带正电荷,所以SO42-流向甲池,该部分学生说对一些但不全面,忽视了盐桥的作用。氢离子放电,溶液中氢氧根暂时剩余,显碱性变红色。
学生丙:因为Cu片表面带负电荷,所以b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溶液中氢氧根暂时剩余,显碱性变红色。该部分学生未真正弄清电解池的阴阳极,导致错误判断。
总结起来,学生“说题”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无序“说题”或自由“说题”;二是有序“说题”;三是整合“说题”。
一开始让学生自由“说题”,当然也允许先以写的形式,此时许多学生往往感觉无从说起,或者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到点上,或者三言两语又不知所云,或者只是读了一遍题目而已,或者在观望等待等等,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说题”上路。
第二是有序“说题”阶段,首先要剖析全题,说清关键要素,理清题中的内在联系(原电池和电解池),说出题干和选项的关系,特别是要找到题眼;然后可让一个一个学生分别说,或者先有几个同学说,后面说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或者说出不同观点,进行争辩。图中关键要分清哪个是原电池和哪个是电解池,确定原电池甲乙的正负极,才能判断出a、b哪个是阴阳极,然后才能顺藤摸瓜。
第三是整合“说题”阶段,根据一些同学的“说题”情况,把有序“说题”有效整合,理出解题思路,即图中分两种装置,上半部分是电解池,下半部分是原电池,甲池中Zn片是负极,乙池中Cu片是正极,因此a、b分别是阴阳极,此时的整合,还需深入每个考查的要点上,才能正确解题。纵观本题,该题是考查学生的电化学知识,装置图设计有些复杂,B选项干扰作用明显,设问巧妙。
由此看到,“习题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一定要分析答案是“怎么来的”,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思路,而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路是“怎样形成的”,要把提升学生能力作为“习题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说题”无疑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因为若干年后,学生当年所学的知识可能大部分会忘记,留下来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而这要比那些空洞的知识有用得多。
三、“说题”的体会
1.让学生“说题”,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习题教学”中解题思路的形成,归根到底还要通过学生本人的思维活动,而非外界强加给予。学生要说,势必要先思考分析,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起传统“习题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这种“填鸭式”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2.让学生“说题”方式应灵活多样
“习题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题”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课内说题”,也可以是“课外说题”;可以是“个人说题”,也可以是“小组说题”;可以是“即兴说题”,也可以是“有充分准备的说题”。关键是通过引导学生“说题”,促进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思维活动”,营造学习化学的良好氛围。
3.让学生“说题”坚持不懈,由浅入深,激发乐趣
“习题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老师拼命地讲解解题技巧”,而应该大力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说题”的初始阶段,允许其“结巴”,不流畅。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小题”让学生“说题”,慢慢上路了,大一点“小综合题”,最后到“大题”(综合题),如化学工艺流程图题、有机推断题等。课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聆听、切磋“说题”技法,坚持练习,由浅入深,体会“说题”、解题的乐趣。
总之,在“习题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和点拨是“必须的”,更多的是应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哪一点没讲到而搞“一言堂”,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习题教学”形式,尝试让学生“说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习题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