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语文教师观课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4: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语文教师观课报告

篇(1)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实效低下、不受学生欢迎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过于强调初中语文的独立性。把初中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割裂开来,从而形成封闭化、程序化、死板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实际上.在初中各学科中,初中语文学科的感彩最强烈,教学的艺术因素最丰富,我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依赖特定的教学情景而形成,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要创设初中语文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1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因素,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和感染力。

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究教材本身的艺术因素。做到美文美教。传统的课文分析模式会把课文讲解得支离破碎,毫无乐趣可言,尽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激情四射,但学生的反映却极其冷淡。记得在讲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了一遍,结果学生一个个毫无反应。后来我深刻分析了讲课失败的原因,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优美,有动听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因此高质量的诵读至关重要。我按照这样的教学设想重新讲了一遍。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我满怀深情地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春》时,整个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学生都沉浸在我的朗读之中。我的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朱自清所描述的那个美丽的艺术世界,使他们真正品味到了散文的艺术之美。

要注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美态。课堂教学是一项示范性非常强的活动,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给初学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在一言一行之间自然流露出教师的优雅和情趣,流露出教师的慈爱和睿智,使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学会语文,学好语文。

1.2 营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有效地朝着课堂教学目标流动的。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营造使学生思维朝着这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以具有的特定的心理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表象。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一般都能反映社会生活。它们都有较强的思想性、生动性和情感性,对这些抽象内容的理解,最好的方式是多联想、多想象和多感悟。诸多教学实践证明: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等心理现象,是配合这一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因子。

一堂语文课能否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取决于教学方法。因为初中生学习的动机源于他们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自身内部的力量往往决定于需求的满足。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的需求有所了解。

2 让课堂综合化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9Y语文无处不在,元时不有。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以研究提升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做一些专项研究活动,如针对我们沈家门地处海岛的特点,我们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渔文化”的研究活动,走出家门,走上社会,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体察、了解。学生采访渔民,走访海鲜夜排档,收集跟“鱼”有关的资料、摄影、制作,撰写调查报告……汇报课上,有小组专门介绍鱼的外形,出示了各种鱼的照片;有的小组收集了很多跟鱼的形状有关的物品,如发卡、七巧板“鱼”、“鱼”书法作品,展示鱼的邮票;有的小组讲述了鱼的故事,演唱渔民谣;还有的小组介绍了鱼的价值,甚至还有小组写出了《东海海洋文化城》的投资方案……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是多方面的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此外,还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灌输所不能达到的。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保护母亲港”的系列专题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检验的机会。卢梭在《爱弥尔》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让语文课堂情境化、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和实践化以研究、提升并优化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用全人类文化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人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

在宏观上不局限于语文课的内容,而还从心理、品德、法律等方面进行扩展,注重相关学科的综合;在微观上就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还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如教学鲁迅先生的《风筝》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挖掘,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游戏的看法,对责任感的看法;教学黄蓓佳的《心声》时,引导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及整个教育现状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结语:

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它充满创造性。教学是一门艺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为有效,需要所有的语文老师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为培养学生不同的语文能力,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教法,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趣,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赵青关于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的一些思考[期刊论文]-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2(3)

[2 ]张玉梅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初探[期刊论文]-文理导航(下旬) 2010(9)

篇(2)

初中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人格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和优势。它可以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情操陶冶和道德培养于一体,采用相应的理论灌输、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和榜样树立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获取了相应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 在初中语文思想教育中鼓励学生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初中生的语文素质通常情况下包括三方面:即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这三个方面会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很多语文课文就具有比较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政治性,这些都是政治教材所无法替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语文教育独有的情感性、形象性、生动性等,在自然的状态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例如,在教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时候,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留取丹青照汗青”,并体会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又如,《冯婉贞》率领众人痛击法国联军的场面,可以有效激起学生们的民族豪情;再如,《最后一课》更能激励学生学好母语,文中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赞美党和革命事业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进而更加热爱党和革命事业。例如,学习《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为了保存火种而牺牲自己的时候,学生就会充分体会到在党和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二 在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中陶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动之以情”的审美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的审美陶冶能力主要体现在除了语文知识能力之外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力和个性心理等。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就为教师进行相应的审美教育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审美陶冶作用,有效引导学生体会相应作品的感情、语言、形象,进而培养学生辨别真伪、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为了有效发挥语文的审美陶冶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最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地描述相应的场景和情感,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体会文中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再现文中的美好意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笔者首先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父亲,以及同父亲之间的故事,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并受到感动,纷纷讲述自己的父亲是如何爱自己的故事,整个教室沉浸在一片温馨和感动之中,甚至有几个学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此时,笔者再仔细讲解《背影》,让同学们更加感受到不同父亲对孩子同样有深沉的父爱,孝心也自然而然地在同学们心中扎根。学生们对于美好的情感都有追求,教师则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天地间的人性之美。教材中很多叙事性的文章都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题材。

三 树立一种大语文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吸收的完善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一定的生活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一种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稳定的性格。在新的教学大纲中,相关内容也明确表示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为学生充分提供人格实践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在过教师节的时候,学校都会鼓励学生向教师献爱心,送一些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礼物。而 2011 年的教师节笔者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演讲比赛,为了写好演讲稿,就在课余时间对各位教师进行了细致的采访,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思维和写作能力,更增进了同各位教师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尊师重道的内涵。

结束语

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根本,而语文教育则除了教授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之外,更具有人格塑造的作用。初中生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追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做塑造学生人格的导师,通过讲解相应的课文,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增加与学生们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爱香.探讨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渗透[J].学园,2011(16)

[2]张保庆.初探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2(11)

篇(3)

一腔热情,一份执着,一路汗水,一路歌声!

这样总结她13年的教研历程最合适不过。**,在初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2006年调入教研室担任初中语文教研员,一干就是13年。离开学校前,老校长叮嘱她,“教研室并不轻松,去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走进教研室她带着一腔热情!

历练:打铁还需自身硬

进入角色后她才懂得,教研员是师之师,肩负的是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自己尽管有十来年的教学经验,但理论知识缺乏,教学指导中怎能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仅仅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不行,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她从深研教材入手,那时候语文教材正是新人教版和苏教版交替时期,为了搞清教材编写体例,领悟编写理念,她常常扎在两个版本12册教材整整一桌子书里,两套教材区别在哪里?教学重点怎么定位?为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她常常深入课堂听课、自己下手备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几年下来,光听课笔记就写了50多本,而且做到了即听即评。作为教研员,在渭南市举行的阳光师训送教活动中担任主持、评课,受到各级好评。2008年,她被评为渭南市优秀教研员。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她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011年,适逢陕西省教育厅庆祝建党90周年论文、作文大赛,她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认真准备,积极投稿,结果她的论文《取其精华 以小见大》成为省教育厅奖励的5名特等奖之一。这让她对自己平凡的教研工作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顺利通过了渭南市教学能手的评选。2012年,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角逐,对她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但困难是挡不住一路高歌的人,除了正常的教研活动外,她连业余时间都用来查找资料、深挖教材、钻研教法,争取把每节课都备成精品,指定参赛的几本教材都被她翻得吊页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研员的岗位上,她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此间,担任了6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渭南市阅卷组组长。近年来有近10篇文章获奖或发表。2016年被市局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引领:万紫千红胜独秀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排头兵,一个人走得再快不是目的,而是要带领整个队伍前行。让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这得从培养骨干入手。她是这样做的,一方面通过活动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举行语文教师朗诵赛、下水作文、同课异构、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形式以全员参与与以点带面相结合,既激发了教师竞技的兴趣,又实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使一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发现好的苗子重点培养。她大胆推荐教学新秀李侠、冯海燕等承担渭南市阳光师训、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增长见识,历练教学技艺,连续6年来共引领推荐出5名省级教学能手,使语文成为韩城市初中省级教学能手最多的学科。每次送教或者示范课前,她都要深入学校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帮他们深入解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准确把握学情、甚至推敲课堂语言,将教学设计精打细磨,通过试听、磨课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帮助教学新秀更快的成长。为了更精准的指导教学,近年来她运用考试系统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检测成绩,将各校本学科学情、教情了然于胸,同时深入学校教研组,与任课教师面对面分析得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措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既有一个全面宏观的了解,又在细节和薄弱处有清醒的认识,去年开学初,在芝川初中的教研会上听了她的详细分析,杜永军老师感激地说:“太好了,我正为不知道从何抓起发愁呢,现在方向明确了!”2017年我市作为实验区率先使用教育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面对全新的编写体例、先进的编写理念、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如何引领教师们转变观、快速成长成为当务之急,她深知肩负的重任,在参加国家级中,认真记写笔记,边听边全程录音,回来后结合教材反复学习、琢磨专家的报告内容,领会部编教材精髓,同时通过听课、走访,对我市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2018年暑期为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做了部编教材培训,其中有理论引领,又联系课例,教师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作为教研员还要有全局观,平时只要组织全市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她从不就课评课,而是要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介绍新的理念和做法,在点滴的渗透和交流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篇(4)

由于地域因素、城乡因素、发展因素,长期以来教育投入的不公平,使"城市教育像欧洲,农村教育像非洲"。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笔者结合黔北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学习现状及原因

1.初中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情不高,态度冷漠,不认真学习。部分学生因自己成绩差,感到升学无望,更是什么都不学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主管领导用经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学校、老师、班级定升学指标。这样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是:语文学习围绕"中考指挥棒",中考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的就不教,学生中考不考的就不学。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看不到语文的价值,看不到学好了语文是受用终生的事,却不知道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

2.学生片面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花工夫学,收效不大;不花工夫,也差不了多少。觉得学语文好比"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内容多,头绪繁杂。

3.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许多是由家长造成的。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出榜样。大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错误地认为孩子的学习是老师的事。加之,现在每个乡镇上都有五六家网吧,学生只要一有空,就溜进去,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可自拔。再一个,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快,各种工厂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只要能受累,一个月就能挣个三两千,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就持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学习不行就进厂打工,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不爱学习,抱定一种考不上就进厂干活,爱咋咋地的想法。

4.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大部分一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批改上,作前指导、批改后评讲花的功夫不深。教师苦于批改作文,以"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要求和衡量自己的工作。这样,语文教师往往下了很多无用功,教学中出现少,慢、差、废等现象。

二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用以下对策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管的同时一定要厚爱。

学生上语文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大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讲道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责任感,晓之以理也好,动之以情也好,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思想、情感、态度、行为等,时时处处观察学生,抓住时机及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学习态度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各方面关心他们。如家长在家,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并与家长探讨如何教育子女,协助老师教育好他们的子女。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学生孤僻、自卑、不合群、缺乏上进心。老师要关心他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关心。让他们体会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如了解他们生日的日期,到这一天送个贺卡什么的,或搞个活动,叫同学们个个拿出自己的绝活,能唱的,给他唱一首歌,祝贺他的生日,能画能写的就画写送给他,有钱的买个蛋糕将蜡烛点起来唱生日歌,我想会给他许多惊喜,他能激动得流下眼泪。

2.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学好语文主要在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所以老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的积极性最高,乐此不疲。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办墙报、手抄报、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主题班会,配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当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或者征文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促使其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不可放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发。

3 .开展分层次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来自全镇各村的小学,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方法和效果都不尽相同,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千差万别,自身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也参差不齐,由此势必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的"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差等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消极局面。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制定出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当我们进入了教学操作的更高境界时,将会发现自己操作的不是一堂课,完全是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的表达与诠释。只是每堂课都有一个新的角度而已。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级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是"无米之炊"的艺术,提高农村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不管现实如何,作为一线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坚持的方向不变,我们的信念不变,踏实勤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或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我们学校教学模式一直本着“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理念,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掌握娴熟的技巧,为学生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社会迫切需求人才的情况下,初中语文也就担起了重任,很多初中生在这门课程上不太下功夫,我们学校已经摸索出一套成形的教学模式,毕业的学生有出色的表现反馈回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思路。初中学校的教育就是以学生的中考为目标,向更高学府输送有用人才,以学习、研究、出成果为主要途径,打造一批进入高中就能独立学习、建设好团队、管理好班级、服务好学校的全能型人才。我们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学生入初中后就制定好学习方向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引进市场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应用过程中适应市场需求。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为人才培养做好铺垫,学生进入社会不能适应需要,企业还要浪费精力去培养他们,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教学理念制约学生成长

初中语文的实践环节长期以来和社会脱轨,教师引领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难度相当大,作为学校还要顾及学生的个人安全等原因,这就导致纯语文理论知识多于实践,好多事情都是纸上谈兵,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误区。很多教师抱怨以初中语文课本为主的课堂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做事情的主动性、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对待语文学习的自主发挥都是不利的。走进很多初中语文课堂,老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在下面该聊天聊天,该玩游戏玩游戏。出现这种状况的缘由就是语文课上没有吸引学生的兴奋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市场竞争激烈,教育事业发展制约了一些初中生的天性,学校的教学理念跟不上社会的变迁。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没有系统化、规范化,无章法可循。现在有的学校还做不到“能力为本,学生主体,实践导向”,在“做中教语文、做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彻底得到贯彻落实,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还停留在言谈说教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学生“动”不起来,“悦”不起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陈旧的灌输模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彻底摆脱,单一的教学方法还让学生困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下。这种长期的滞后教学模式限制了初中生的发展。我们学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中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摆脱了这种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和课件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彻底摆脱了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寻找到了一条利于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市场的环境下锻炼个性心智和思维模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用网络中的最新资讯辅助语文教学,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应用的兴趣。

二、 师生素质亟待提高

现在流行这样一种现象,有的语文教师喜欢纸上谈兵,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能力,在对待一些语文常识方面的知识停留在客观的认识上,讲课的时候缺少科学依据,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指导,职业能力也不强。随着信息化的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语文教师的相关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需要专业人才,学校需要培养合格学生,然而在市场催化下的教学中,很多方面都还存在欠缺和漏洞。学校要意识到这一点,不再让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要寻找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师大胆创新,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语文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综合能力的发挥,学生如果缺少全面认识社会的眼界,缺乏跟进时代步伐的指点,学习方式受到限制,对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知道掌握的程度,步入社会后没有做好准备,不会判断及分析当前遇到的棘手问题,就不能成为社会的需求者。我校注重培养 “双师型”语文教师,出台一些奖励机制鼓励语文教师把课堂搬进社会,免费为企业做业务咨询,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书本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工作。教师还要求学生把实践报告和实战案例带回课堂讨论,我校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还加强了学生对市场的认知。

总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初中生是一个接受与改变自我的过程,经济环境让他们对语文课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让他们走向社会后游刃有余,实用性语文人才的缺口也将被这些受过专业培训的初中生所占据,学校在打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初中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步入社会后得到赞扬和认可。

参考文献:

[1]陈雁.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文教资料,2012(21).

[2]俞建望.“美”的追寻与创造――试论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篇(6)

情境的创设对初中语文口语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演讲情境和交际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三分钟简短的演讲情境,在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具体的主题进行演讲,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进行情况进行突击式提问,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演讲情境设计中,教师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新闻报告法、格言阐述法、新闻采访法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表达方式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在新闻报告法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国内外、校园、生活中新闻向同学们一报告,报告的中心要明确,内容要简明扼要,要用几句话就突出文章中心。在新闻采访法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人进行模拟采访。让一位同学担任记者,另一位同学担任被采访的对象,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采访,最后由记者把采访的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简要综述,然后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在这种演讲情境中,学生可以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就把具体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方法打印成册,在班级传阅,然后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三分钟演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广泛性和系统性,有效地加强了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还需要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把提升口语能力的方法都运用到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在创设交际情境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较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心灵,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听众,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口语交际。

二、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口语训练

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初中语文口语教学需要有大量的课外实践,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日常的口语训练之外,还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暑期社会实践当中,例如,参观、访问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慰问老人,关爱孩童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这些,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跟家长沟通。因为,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教师就是家长,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同时,又因为想、初中生处在成熟与叛逆并存的时期,教师需要让学生和家长沟通,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口语能力能真正的落实到社会实践,从而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达到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目的。

同时,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同学的个性差异,在开展活动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询问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期待,在此基础上开展口语训练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在一种和谐平等的实践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内心,真正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初中生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既能把口语教学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又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推动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进程。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吧学生从繁重的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应对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挖掘语文教材,加强口语训练

篇(7)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课改之风,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下面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提升教育的品质,提高教育的质量,关键要看我们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精神,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的网络化,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学校与课堂已不再是他们接受知识的唯一渠道,有时自以为准备很充分、很精彩的课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出现冷落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自己的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参与者;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创新型、科研型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方式。

2.转变学生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信息交流的主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装”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他们,用同一个模式去规范他们。

3.转变教学观

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统治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而应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变为一个动态生成、多项体验的过程。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为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大脑处在高度兴奋状

态之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与理解力就会有明显提高。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1.精心设计导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目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让他们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收获。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运用有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论语》时用名言警句导入法;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用歌曲导入法;在学习《童趣》时用故事导入法;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用影视导入法等等。

2.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希望将自己优秀、擅长的一面展示出来,因此,我常常利用这一点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组织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辩论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新课改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1.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绿》时,有学生提出:“梅雨潭的绿有哪些奇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质疑,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组织学生讨论、查阅有关资料,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2.弘扬学生的个性

巴列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相互联系是教育的基本规律。”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敢于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

性,这样我们一定会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篇(8)

1.掌握课程目标

掌握课程目标,这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其中7~9年级的目标一共提出了四项:一是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二是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三是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四是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摘引资料的出处。

显而易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是十分明确、具体的。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首先,突出综合性,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同时也包括跨学科领域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等。其次,强调实践,因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再次,体现自主,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教师明确并掌握课文综合性学习的这些目标和特征,是指导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当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也只是提出一些列举性的建议,其阶段目标仍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语文教师留下很多的创新空间。

2.明确编者意图

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7~9年级的语文教材,目前有多种版本。但无论是哪种教材,都考虑到了这个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各种版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往往与各单元中的阅读课文相并列、照应,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编写的一个共同点,从总体上看,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循序渐进的规律排列。

编者有心,教者有意。语文教师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是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容忽视的方面。否则,在组织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可能随意、盲目,达不到编者所设定的预期目标,自然也就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3.综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3.1语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3.2语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审美的对象,课文本身就是自然美、人物美、艺术美的集萃。就其中包含着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文章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结构美、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美的统一。比如,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就反映了自然美、语言美、意境美。描写人物的,反映了形象美、语言美、思想美、艺术美、意境美的多重境界。

3.3语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可以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课堂教学可以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写"沉默真是金吗?",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3.4语文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会作品的美丽意境。首先审美对象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审美人的活动。不是靠逻辑思维,而是用形象思维,从对美的直接体会开始,感受其意境美,进而把握美,领悟美。语文教育如果注重了这种审美素质的培养,那么,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对美的发现、认识和感知,对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都是大有裨益的。使学生们在今后的成长中,对人生的理解和体会更加纯净和内在。

3.5语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积极的引导学生的思想,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教学,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用教材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来引导学生热爱人生,健康、积极、向上。中学生心理正处于半成熟阶段,会有很多困惑,需要教师的开解和指导。如何帮助学生走过这段矛盾的青春期,使其健康顺利地走向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写随笔的形式,来释放他们的情感,袒露他们的心声,使其不至于被压抑、被困惑捆绑了思想。对学生这一阶段出现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惑,通过笔谈的形式给予解决,使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乐观轻松的心情面对学习和未来。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只要我们充分明确这种学习活动的指导原则,掌握它的特征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术慧.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探[J]. 读写算:教师版, 2015, (26):137.

[2]张春丽. 谈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J]. 中国文房四宝, 2015, (1):53.

篇(9)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汲取有效信息。不少老师一看见学生看所谓与学习无关的书,好像遇到洪水猛兽,不能区别对待,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认识: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名家名作、时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带领学生健康有效地进行阅读。

二、掌握阅读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明确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学习《社戏》一文,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及文中景物、场景描写的作用,通过这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抓住文章中的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如教学《故乡》一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环境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变化的描写,对作者理想与现实差别的描写,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农村破产及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

第三,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如教学鲁迅的《雪》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时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就不难理解“江南柔雪表达的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朔方飞雪是斗士,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三、明确阅读计划,增强阅读的目标性

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阅读教学就不会有效果。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课文或练习中,临时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面的知识,而没有设立专门的阅读训练课。其实,这些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所在。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制定系统化的阅读教学计划。在接手新的班级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具体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四、教师作出表率,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环节。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意义之大。如今,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以及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因为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的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欲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现在初中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童心的纯洁无邪。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置疑。

然而,综观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以及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殊不知,学生缺少的不是技巧,而是内容,是表达的需要。一个人有了丰富的内容,有了表达的需要,即使他只字不识,也会讲精彩的故事。而众多学生的作文中没有新材料、新内容,取而代之的是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陈旧的题材。

(二)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当作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与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钝化他们独具个性的棱角,导致他们丢掉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过于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若罔闻。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从我们与学生每天的接触中不难发现,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四)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儿童,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滋润,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作文是思想感情的表达,作文课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和学习表达技巧的。我们可以这样比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木材,技巧是木工的手艺。我们拼命教授木工的手艺,可是没有好的木材,甚至没有像样的木材,传授的手艺只能玩一下花架子。技艺教授当然是教师的事情,但是生活积累呢?上述现象在现在的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初中作文教学策略试探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作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搜集处理信息与构思表达,使其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表白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求得纯真的思想,求得真实的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铭记在心。

(一)自编训练体系。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语文教师应该自编初中写作教材。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编写的教材要自成一个训练体系,即根据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其结构顺序为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把初中语文教材确立的几十个写作知识点,既按年级配置,又在各年级反复,体现作文教学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当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定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等。这些课文就是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更新教学内容

1.变单纯作文为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利用作文课,对学生进行理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

2.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通过大作文观来开发校园、家庭、社会环境资源,创造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材料,让作文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在作文课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鼓励学生“有所为而作”。我认为,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有老师、家长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的痛苦。

3.变传统作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为读写听说并重。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生活积累、材料积累和语言积累。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以及从书中读到的东西,无不可以构成写作的素材。提倡学生课外练笔、练口,利用小资料写或说一些生活片段或思想片段,等等。

4.把作文批改纳入作文教学的范畴,让学生走完写作的全过程。

(三)优化教学模式

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综合型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更应参与,而不可只做座上客,洗耳恭听。魏丰堂老师在《初中作文综合式教学实验研究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这种教学模式:“拟定文题――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生快速同题(同类)作文――‘下水文’示范――学生改文・教师面批――教师口头点评――师生共同小结。”

(四)改进批改模式

1.变教师批阅为师生共同批改,发挥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积极性。

2.变“全批全改”“详批细改”为“少批略改”。教师从每班分层次抽取10篇,运用“启发式批改法”进行批改。

3.扩充批改内容。教师批改10篇学生作文,既批阅“文”的水平,又批阅“批”的水平,将改文训练与写文训练统一起来。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文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让我感触颇多,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与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浩逊,翟振业主编.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华艺出版社.

篇(11)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的目标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等观点,这为语文教学找到了力量源泉,为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选择和运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根本在于明确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总则应是:教无定模,选有定则,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实践中教师应考虑下面几个基本要求:

1.要从整体上把握,做到形神兼备。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目标、程序、策略和评价等要素构成的。其本身各有一套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不仅要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还要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

2.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目的以及由此所确定的教学任务,决定了教学活动应采取的程序和模式。模式是专门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服务不同的教学目标。

3.要把握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教师的操作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概括学生的特点和接受水平,是选用教学模式妥当与否的关键。对于不同年龄年级,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性兴趣、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模式的选择和运用离不开教师的主观能动活动,教师自身的特点也是选用教学模式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不能永远停留在自己已有熟悉和掌握的模式上。

4.要力求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完美统一。成功的教学模式应当是模式与效果的统一。但是实践中,两者并非能够完全一致,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这要求语文教师全面考虑,细致入微地预测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找到适当的结合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还要形成及时评估的习惯,掌握科学全面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控,进而在教学中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5.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灵活掌握。语文教学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企图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全部语文教学活动是不可能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特定的目标、条件和范围,并不存在对任何具体教学过程都普遍有效的模式。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等都是影响和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因素。这要求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并注意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发展它们。教师的教学不是一次只能选择一种模式,而是可以用多种模式交替配合使用,以便发挥各自的最佳职能,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选择和运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于灵活变通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就曾经说过,“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学模式就会变成一堆公式”,这不正与我们叶老所说的“教学亦多乎术,运用在于人”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吗?由此,我们可以说如果在各种教学模式之上还有一个总的模式,那么这个模式就是“活”。语文教师要“从本课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1.要灵活地运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正确认识教学模式的特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由于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使用的条件与范围,并不存在适合一切教学情况的“最佳”模式。如果想找到一个对任何具体教学过程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无异于缘木求鱼。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和应用教学模式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其适用的范围与条件。我们提倡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教学模式,兼采百家之长而形成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个性的模式。

2.要灵活地运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只要我们深入观察和研究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较充分地发挥,那是因为他们都十分重视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新课标中也要求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认知活动中积极主体的主体”,这才有可能出现和谐的教学气氛。有了和谐氛围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思绪飞扬,神游万里,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3.要灵活地运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凸现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从名师们的课堂教学中见到,尽管他们的教学模式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情感的作用犹如不熄的火苗,跳荡于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效率很高,其原因就在这里。

4.要灵活地运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对训练有清醒的认识并使训练科学有效。首先,我们应该选择具有开放性的激活思维的精要有效的训练。其次,要认识到语文训练有“有形”的训练和“无形”的训练,并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们发现,名师们尽管教学模式不同,但都十分重视我们所说的“无形”的训练,因为他们认识到,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情操陶冶等大都得益于此。再次,基于上两点认识,那就是我们必须重视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选择和运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超越在于发展创新

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对教学模式提出了“语文教师应尊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发挥优势和条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要求语文教师对已掌握的教学模式的运用不再是简单的套用,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个人风格创造性地发挥,独创性并不排除对他人经验的吸收、模仿,相反,创造始于模仿,或者说以模仿为基础。模仿的最终目的在于超越,要超越就必须发展创新,我们也许无法超越大名家,但是我们树立了这个信念,超越自己是可能的。

二、面对新课标,语文教师要创设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主张: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所选的语文教材,所教学生的实际,自己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如:农村初中语文“三自一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根据模式构建的理论,“三自一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创境导标、自主读书――独立学习、自主质疑――多维互动、自主求索。“三自一互动”主要解决学生不会学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年级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不同,语文教学内容不同,其程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而灵活运用。例如在多媒体教室组织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紧扣“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学习方式而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和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分四步进行:首先,设置专题、自主读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呈现学习任务:收集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探究苏州园林的设计特色;了解苏州园林有多少风景名胜。其次,独立学习、自主质疑。教师作简短的导入后学生独立学习、自主质疑,总结出抓住探究主题选用相关文章,寻找关键的词句、段落等筛选信息的方法。同时教师提供苏州园林的网站。再次,多维互动、自主求索。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分成六小组(8人一组)共同研究课题,合作小组各位成员网上协作,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小组里的同学分工,从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从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将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下载到校园网素材库里备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资料更加丰富,也减少了同学的重复劳动。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专题,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同时派学生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反馈。各小组之间积极参与交流、评价,谈谈优点和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演示报告。教师对学生制作的交流报告作一个简短的即时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师生共同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样的“三自一互动”教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总之,许多先进、成熟、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推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我们语文教师在掌握众多的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做到在学习中提升、在反思中发现、在总结中炼就,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并创建自己的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2010(04).

[2]教学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孙春成.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