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于是,晚上差不多十点,爱分享办完讲座,我回到宿舍后,又重新反思我的讲课内容。我觉得讲课还是应该侧重思想的启发,而不是没有思想的展示和知识的灌输。
因此,有了一定的方向后,我又开始修改自己的讲稿,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收集相关的素材。因为第一次义教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发现同学们的注意还不能过长地集中到一个内容,否则他们就容易走神或是失去兴趣,因此我有意识地将PPT变换的节奏控制在2—3分钟内,并且基本每个PPT上都会有动态的效果和一定数量的图片,在视觉效果上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进而让他们跟着我的讲课思路走。
在凌晨1点断网前,我基本上完成了图片资料的收集工作,接着开始做PPT。在上次上课时,由于我没有排版好图片,一张照片出现后,另一张图片又出现在上面,最后的效果是两张不同的图片叠在一起,没想到竟然被一些顽皮的学生拿来开玩笑,其实小孩子有时候很敏感,他们注意到一些很细微的事物、动作,并且很直接地就指出来,这让我明白到需要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将每个细节都尽力做好。因此,这次的PPT做得更加地细致,制作起来也更复杂,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两点多。
最后,我需要从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剪出几十钟的片段,因为以前没有剪过影片,比较担心自己剪不出来,用电脑自备的一个影片编辑工具,一边摸索一边弄,终于在凌晨3点多将所有的东西准备好了。
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调闹钟,闹钟显示3小时几十分钟后会响起,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只能睡三个小时左右。
早上六点四十分闹钟响起,我一咕噜地起床,用最快的速度梳洗,装电脑。背上几公斤重的电脑,又踏上去义教的路上。
在公车上跟宝珊聊天,她说到上星期四,其他队员到学校义教,她颇有感悟地说:“有时候,我们太低估他们的思想,又太高估他们的学习能力。”我觉得这句话真是说到点上了!
由于我上午都没有课,所以就听其他队员讲课。
三四年级的学生上午分别上了交通安全课、语文课、古诗课,三四年级在上交通安全课和古诗课时表现得比较不能自制,有一些男生总是在队员讲课时插话,另一边,有一群女生总在做自己的事情,对课堂内容似乎不感兴趣。当他们上语文课时,由于课堂采取了分组比赛的形式,有了分数的比赛,男生就要自制,否则就会被扣分,而女生也由于这样的形式而开始注意上课的内容。在三四年级上课时,我注意到有四个男生特别喜欢说话,自制力弱,但是在思维和知识积累方面却比那些安静的学生要强。因此我想,喜欢插话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课堂的进度与秩序,但是他们却是溶入到课堂内容中的,并积极地与老师互动,并能够学习和吸收到的更多的知识,他们融入课堂的表现上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不过需要在以后的讲课中让他们学会自制与尊重他人。在古诗课上,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太对劲,可能是队员在上课时,一些语言表达使课堂气氛有些尴尬和敌意。
大二学习生活的结束,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进行了一半,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都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想起我大一的自我鉴定似乎还在眼前,但时间总是很快,现在我又将我的大二自我鉴定做一个好好的总结了。
光阴似箭!转瞬间我的大学生活已接近两年时间了。我们不能奢望留住时间,但我们却能够在时间的流逝中留下自己的脚印。
刚升上大二时,看着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却生生的稚嫰的表情,自己的脸上不自主的有了微笑。似乎看到了当初的自己。而今,我已是几千名学子的学姐了,不再对家充满眷恋,不再排斥这所“陌生”的学校了。
大二的课程不紧不慢,但多了许多专业课的学习。大一时的懵懂都变成了今日对“环境工程”四个字的了解。亲朋问及该专业学些什么时不再感到茫然,是有了所谓的方向感吧。
尽管课业不紧张,但学习上却不允许我有丝毫的松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C语言)、水环境监测高级工等等级考试,不仅充实了我的学习生活,也让我的学习充满了挑战性。
图书馆依旧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这里留下了我的足迹与汗水。这里让我知道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假期之说,更没有毕业之说。学习更是一个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因此它没有终止的一刻。
电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它是我的学习伴侣,生活伴侣。自带的电脑让我更好地进行学习,也增进我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之余也娱乐了我的生活。网上的博客生活里,倾诉了我的悲与喜,里面有我逐渐成长的点滴。
虽然我的大学自我鉴定相对简单,但简中有精。我的学习、生活永远是正在进行时。大二的学习生活又即将划上句号了。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验证学习成果的期末考试,我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努力。
【大学生个人自己我鉴定二】
步入大二的学习生活,回首大一走过的路,不管是感情、生活、工作和学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为走好大二的路,我将我的大学生大一自我鉴定详细的归结如下:
花开无声,岁月无痕,蓦然回首,大学生涯的五分之一已经离我而去...这一年算是不平凡的一年吧,接触了很多新事物,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经历了很多新挑战,明白了很多道理..感触自然不少了...所以又是时候自我慢慢反思一下咯...
感情方面:突然有一种兴幸能住在608,能认识到608的兄弟们,你们都很好,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快乐,虽然我们之间时不时都会有点小矛盾,有点不爽,也存在点***,不过,兄弟,没计啦~开心就好~~08心理3班,下学期给我的感觉一个字--散,不知怎的,给我的感觉好象分开了很多派别似的,班活动也少办了很多,办起来也不是那么的积极,这也是烦事。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朋友是很重要的,和朋友在一起聊天,打球,玩电脑,四处去玩是人生一大乐事,我害怕孤独感,所以我总是很乐意的去交朋友,很珍惜每一个朋友,特别是好朋友,感谢你们,感谢每一位朋友,有你们在,我很温暖很开心~至于爱情,比VB还要复杂,每一个女生都是一个版本,最糟糕就是没有通用的方法,所以要学的真是无穷无尽咯~
这次我错了,虽然比较离谱,但我也不想,这次的错是为下次的对作准备,至少不会重复犯错吧~~首先感谢她,抱歉~给不了你要的幸福,不是我的,我也不勉强。感谢她的错爱,所做的一切我真的很感动,但我给不起的,我不敢接受,对不起,谢谢你对我的好。感谢她,及时的鼓励与安慰,时时的支持与关怀。虽然她说事业退一步,海阔天空。爱情退一步,人去楼空。但我更相信爱情可遇不可求,不属于你的,任你傻傻等待,苦苦追求也只是徒劳,最惨的是随时可能错过属于你的幸福,相信属于我的真爱很快就向我走来~~
工作方面:在体育部工作了一年了,做得很开心,部长们很友好,干事相处很很亲切,整个部门很有人情味,有种温暖的感觉,所以师弟师妹们,要进学生会,体育部是不错的选择!!得到了锻炼之余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这是个挺严重的问题,可是我前段时间才意识到,我这一年都缺少反思,做完每一项工作,顺利完成就算了,很少去回忆当中的细节,整个过程中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都没去多想,所以我对一年来体育部举办过的活动的印象都模糊不清...不过也好,这至少也是另一种收获,以后我会多注意的啦~~~还有,也做了一年的体育委员了,感觉很是清闲,大学的体育委员也真是份优差哦,观察了一年,觉得最忙得不可开交的是班长,周文兄,我们的男班,辛苦了,你为我们08心理3劳心劳力,工作认真负责,真的很称职。其实我是种喜欢忙的人,不停的处理接踵而来的工作那种感觉很充实,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突然有种想做班长的念头,虽然我没什么经验,但我相信我有这样的能力,也会尽我的全力去为同学们服务,做好本分工作~~
学习方面: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感觉还不错,蛮有效率的,学得也挺轻松的,仿佛学习变了我的一种放松的项目!本来真的不怎么喜欢应用心理学这个专业,和朋友说起我读这个专业,他们都喜欢问我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泡到妞?要注意什么?怎么触摸他们的心理啊?晕~这我还没学到呢!不过说真的学起来感觉不错,可以说是来感觉了,老爸说了:干一行,爱一行。我就用心点,学精通点~~这个暑假也不闲着,复习人解,强攻VB...说真的,vb真的很博大精深,不过为了下一年不去白上那30块一小时的网~没办法,不过学着也听有趣的,再说家里拉了网线就是方便,教程垂手可得。上学期拿了个三等奖学金,有点意外也有点不甘,我还可以更好~~因为608的那个不文明规定,作为608舍员的你们就幸福咯~~为了608,为了***,我还会努力的~~冲击奖学金~~
生活方面:我过得很开心,每天都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篮球,我的最爱,每天下午和朋友们活跃在球场上,任汗水挥洒,用欢乐充满球场.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力量,尽早能够扣篮,通常打完球就去健身房,坚持完成每次规定的任务,虽然累,但很乐意,感觉到苦练出来的成果时很满足...
看书,慢慢的发觉自己喜欢它了,看书能带给我一种宁静,一种满足,还有一种充实的感觉...同时它能改变我头脑中错误的认识.的确,图书馆是个不错的地方...
打机,自少就是个游戏迷,电脑游戏自然深深的吸引住我,生化危机系列鬼泣系列都相当的不错,魔兽争霸是我们宿舍最热的游戏啦,我们完过的地图超过600M了,现在我比较喜欢玩守城图几个分工合作,挺能培养我们团队精神的,虽然大多数都因不团结,争装备而失败告终.通常晚上自习后回来就来一局,感觉特别爽的呢.
虽然生活也会遇到挫折失败,我认为大不必为此而失落伤心太长时间,现在我们遇到的和社会上真正的挫折失败顶都算是小挫小折,都是容易解决的,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在于你自己是怎么看待的罢了..就如当初真的对龙洞广医这地方很反感,但慢慢的发觉生活在这里其实也挺不错的.何况大二这里会更热闹师弟师妹来了,研究生也都来了,做师兄咯,生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真的很期待...
【大学生个人自己我鉴定三】
不知不觉中大专三年以后走到尾声,我们马上就要面临毕业了,带着教师的教诲,家长的期待,延续着学长们的脚步,从这里踏上社会的旅途。
蓦然回首,感慨万千,有得有失,做个阶段总结,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回首着校园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欢笑,有悲伤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更多的是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修养和能力,也使我的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大专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是相互映射,所以大专阶段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才是我们作为当代大专生的主题。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大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认识情况(以莆田学院为例)》的问卷调查,对莆田学院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18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调查医学生从事医学专业的原因、认识和就业观念等内容。
调查对象: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院大学生,年龄均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生58%,女生42%。大一40%,大二40%,大三20%。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100份问卷,实际收回100份,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和分析:
医学生就读医学类专业的原因:
90%的学生高考第一志愿的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生报考前对医学专业的了解:
75%大一大二和58%的大三学生认为不是很清楚。
医学生接触医学专业后的看法:
56.3%学生认为一般,而低于37%的学生认为很有趣。
医学生对从事医学认识:
80%的学生认为救死扶伤,是个高尚的职业。有趣的是,这项调查中有50%的大一学生认为薪水高,52.1%的大二学生认为是高危险行业,52.9%的大三学生则认为是很辛苦的工作;90%的学生医学专业的毕业出来的使用性很强;60%的学生对医学就业前景不是很清楚。
医学生的就业观念:
60%的学生愿意继续读研究生,30%的学生表示暂时不清楚;41%的大一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的不超过20%;80%的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都希望能先就业,有固定收入;就业首要考虑的因素,30%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50%的大一学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26%的大二大三选择专业知识的应用;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69%的大一学生认为是综合能力,而78.7%的大二大三学生则认为是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
一、医学生对从事医学的认识问题存在的不足
(一)报考医学专业的各方面准备不足。在收集和分析能力上表现较为欠缺; 在面临选择时表现成熟度不高, 将医学专业理想化, 缺乏自我认识能力、报考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医学生就读医学类专业的原因中,家里人要求的大一占96.4%,大二91.3%,大三97%。可见,医学生报考医学专业很大部分是遵从家里人的想法,医学生个人并没有强烈地渴望从事医疗事业。在人格上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和决策能力,这导致许多医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后出现消极情绪,可能会对医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功利思想。大多数医学生在报考医学专业时看重医生的薪水、社会地位以及工作条件等, 讲究实用和实惠, 却缺乏科学探究精神,较少考虑国家需要,功利思想较为明显。
(三)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超过一半的医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了解,而33.9%的大一学生认为容易就业,而50%的大二大三学生则认为不容易就业。可见医学生没有经常关注就业前景,这将会导致学习消极和缺少上进心,不利于医疗事业和个人的发展。
(四)医学生入学时,大多分数高,第一志愿入校;医学教育的学制长、成本较高,导致医学毕业生难以有好的心态正确就业定位,表现为医学生就业时,期望值较高,不能正确评判自我。每次招聘会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城市大医院招聘台前门庭若市;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态度热情,但门可罗雀,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 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确当的给自己评判,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1]。
二、对于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认识情况所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报考医学专业前做好充足准备。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报考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报考医学专业前,主动收集和分析有关医学专业的各方面信息,不应通过自身的想象给医学专业下定义。通过别人的建议自己进行抉择。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①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只死读书, 做书呆子, 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多掌握一些技能,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加强自我学习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 ②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要适应当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能触类旁通。这就需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善于在实践中向他人学习, 在理论中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 用人单位都希望来本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具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
(三)要抓住大学生个人在提升就业能力中的这一关键主体环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抛弃旧的就业观、读书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工作平等,工作光荣”的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广大农村基层、西部落后地区去。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医学生的职业方向有其自身的特性,医学生誓言中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生最好的职业标准。三是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意识与行为,并进行长期的投资积累,为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四是要有竞争意识和个性意识。竞争促使进步,大学生要直面社会的残酷,积极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技能。同时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参考文献: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大学生对其进行管理的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发展。为了解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我们对南宁市四所高校,即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问卷调查,以期为大学生改进时间管理现状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宁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见表1。在抽样框的设计上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调查共发放问卷344份,回收34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32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97.36%。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课内外时间分配状况,个人态度和基本资料三部分。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频数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相关分析、交叉分析。
2、调查结果
2.1 时间分配状况
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果。表2为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分配均值及检验概率p值。表2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上课时间会逐渐减少;并且理工农医类学生每周的上课时间要比文史经管类学生多。另外,在课余时间分配中,自习时间总体上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并且自主学习时间与成绩排名是成正比关系;参加活动时间在性别、年级、学校、专业、成绩排名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要比女生多,并且成绩排名越靠前,分配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越少;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用于休闲娱乐交往方面的时间越少;睡眠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多,并且女生较男生多。
表1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表2 各方面时间分配均值及检验概率p值
注: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图1为周末时间安排饼图。由图1可知,有54.52%的学生周末用于休闲娱乐活动,仅有15.96%的学生周末用于学习,还有均为14.76%的学生用于参加活动和其他方面。由此可以说明,大学生的周末时间安排为娱乐主导型。另外,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与学生的周末时间安排显著相关。
2.2 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状况
大学生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状况见表3。表3的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时间分配状况并不是很满意,有46.4%的学生认为上课时间偏多,有5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时间偏少,有51.5%的学生认为参加活动时间偏少,有69.3%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时间偏少。在问及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有必要对现在的时间分配状况进行调整”时,“很同意”和“比较同意”分别占了42.5%、46.1%。
表4三个说法分别代表时间的计划性、效率以及惜时程度。从统计结果看,80%以上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有时间观念。
综上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有时间观念的,但他们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满意度比较低,并且有88.6%的学生有调整当前不满意的时间分配状况的意愿,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状况并不乐观。
表3 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
表4 对各种说法的认同度(%)
2.3 相关认识的分析
本次调查还尝试分析大学生时间分配与他们对大学阶段主要任务的认识、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收获、毕业后的计划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前在校大学生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其次为提高实践能力;对大学主要任务的认识与休闲娱乐交往时间、周末时间安排相关;主要收获与参加活动时间相关;毕业计划中,“就业”比重最大,其次为“升学”;毕业计划与学校、成绩排名、周末时间安排相关。
2.4 总结
综合以上结果,当前在校大学生时间分配受性别、年级、专业因素影响,与成绩排名相关;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较低,且有调整当前不满意的时间分配状况的意愿,由此说明在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状况并不乐观;此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主要任务的认识、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收获、毕业计划与时间分配相关,进而说明时间管理与大学生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3、讨论
3.1 上课时间的年级、专业差异性
一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上课时间会逐渐减少。这顺应了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律。大一、大二是大学生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的过渡期,并且大三、大四面临的是毕业后就业、升学还是往其他方面发展的抉择。因而把大部分的课程放到大学前半段,而大学后半段则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升学备考等。
另一方面,理工农医类学生每周上课时间要比文史经管类学生多。由于理工农医类学生需要更多时间用于实验研究,并且在本科阶段实验研究多在老师的课堂指导下来完成;而文史经管类学生则更多的需要在课堂之外拓展视野,更强调课外的自主学习。因而在课时安排上也就出现专业差异。
3.2 自主学习时间的年级、学习成绩差异性
在课余时间安排上,自主学习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多。由于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较大三、大四学生多,因而所能支配的课余时间较大三、大四学生少;同时由于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较多,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而能把课余时间用于自主学习上的也就更少了。
学习成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自主学习是其影响因素之一,自主学习时间的多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习成绩。本调查验证了“自主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这一命题,但需要指出的是,时间是有限的,因而不仅要注重时间量,更要强调时间的效率。
3.3 体育锻炼时间的性别、学习成绩差异性
在课余时间安排上,男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显著比女生多。这主要受性别生理因素的影响。
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越少。大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将过多的时间用于其他方面而缺乏时间用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呼吁大学生注重身体素质,在课余时间安排上,分配适量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
3.4 休闲娱乐交往时间的学习成绩差异性
课余时间安排中,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用于休闲娱乐交往方面的时间越少。休闲娱乐交往包括多方面,例如上网(玩游戏、聊天、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页等)、出游、聚会、发展兴趣爱好等。将过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交往将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时间分配,但过少的休闲娱乐交往活动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5 睡眠时间的性别、年级差异性
女生的睡眠时间较男生多,这可能与自制力有关。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作息时间均由学校代为安排,且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到了大学,除了上课时间,课余时间均由学生自主管理,作息时间更没有作硬性要求。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就需要个人自主做好安排,并且付诸行动。在自我管理方面,可能女生要比男生好一些。另外,女生更注重保养,而睡眠是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方式,这也可能是女生睡眠时间较多的原因之一。
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多。大一、大二是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而大三、大四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生活,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同时也较低年级学生知道如何管理各方面的时间。
特别指出的是,通过了解,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开始睡眠时间是在晚上十二点左右,男生普遍在一两点左右,而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左右,由此可以推测,大部分学生是晚睡晚起的,作息并不正常。
3.6 周末时间安排的娱乐主导型
较中学生而言,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周末时间是自由支配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周末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方面,而只有少部分用于学习或参加活动。由此可以说明,大学生的周末时间安排为娱乐主导型。
另外,此次调查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与学生周末时间安排。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权威性家庭环境中,学生易习得规则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对时间进行规划和控制;而在放任型家庭中,学生的规律性和计划性会相对较差,这不利于他们对时间进行很好的管理。
3.7 大学生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低
在课余时间安排中,有5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时间偏少,51.5%的学生认为自身参加活动时间偏少,其他方面,如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交往方面认为时间分配“适中”的学生所占比例也比较小,只有睡眠时间分配上认为“适中”的学生比重较大,达到63.9%。以上大学生在各方面时间分配的自我感知状况,反映了他们的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低,进而也可以推测出他们的时间管理一方面计划性比较弱,另一方面则是执行力偏低。另外,有88.6%的学生是有意愿对当前的时间分配状况的。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并不乐观。
3.8 个人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时间管理
通过对大学生对大学阶段主要任务的认识、毕业计划情况的了解,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大学阶段主要任务的认识(其中提高实践能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及拓展人际关系均占了较大比例)与毕业计划影响着他们在大学阶段的行为,如课余时间在各方面的分配,表现在他们的主要收获上,而这些收获又和他们在各方面的时间分配紧密相关。因此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个人发展。
4、结语
有效的时间管理对大学生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学生树立时间观念,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效率,促使个人发展,实现高效的自我管理,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调查结果说明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因而有必要进行科学引导,系统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142-05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Xingliang XU Xiaohong ZHANG Zhonglin ZHENG Xianghui SHENG Yanmei
Pharmacy Schoo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harmacy gradua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occupational area. How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conforming to industry need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ultivating model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wo goals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training. Furthermore, the thought on how to construct this cultivating mode is explored and though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大学教育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决定着我国各行业产业结构能否成功D型,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完成前一阶段的规模扩增后,已进入了提升教育质量内涵的新阶段,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2]。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加快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机制,以显著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近年来研讨最为集中的课题[3-4],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5],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该工程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支撑[7]。课题组基于历年指导药学类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践体会[8-11],在分析当前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创新性实验为平台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核心思想、学生选拔、团队组建、培养环节与内容设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以丰富和创新现有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构建背景
1.1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医药产业界的努力下[12-13],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药品研发、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均显著提升,行业监管日益专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14-15]。这些新形势对于医药从业人员,尤其是药学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药学职业领域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关注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沟通能力[16-17]。然而,传统培养模式受培养定位、教学方式、内容及资源等方面限制,在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个性化培养方面着力较少,难以满足医药行业对药学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8]。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创新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成为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平台
自2007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资助力度和实施范围越来越大,为广大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计划实施至今,有关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各种成果屡见报道[19],相关研究已从最初的具体操作、经验介绍,逐步深入到探讨该类计划在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辐射与平台作用,甚至将其视作本科教学观念与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20],如任良玉等[7]提出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构建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董健等[21]提出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推动建立以实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新模式,颇具示范意义,也为本文提出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实施平台。
2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为针对当前传统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不足的两大问题,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参考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模式,并结合药学类本科生学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实验课题、学生个体两个关注目标,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以下两大核心任务。
2.1 显著提升药学类本科生以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该培养模式是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依托,在指导教师的带I下,进行科研团队构建、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选择与申报、实验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研讨交流、研究报告与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力,显著提高其科研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解决药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项目各环节的工作任务,提高其团队协作、沟通组织以及项目管理能力。
2.2 引导药学类本科生实现学业与职业方向的个性化发展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围绕项目课题展开工作,而且需要密切关注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鼓励并帮助其克服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创新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师生间、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发现自己的个性特质,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其构建适宜其个性特点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案,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征,扬长补短,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学业、职业方向发展,实现药学类本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3 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
3.1 学生选拔
受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和老师时间精力所限,同时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预期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从药学类本科生中选择部分学有余力、乐于参与的学生,具体选拔策略如下所述。
3.1.1 选拔时间与对象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在从药学、药物制剂等药学类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中公开招募。大二年级学生已能较好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模式有了较多体会,对药学专业领域也有初步了解,为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根据创新性实验和人才培养周期需要,从大二开始实施亦可保证尚有充足时间完成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内容。
3.1.2 选拔过程及考察因素 选拔过程分为交流考察和实验室考察两个环节。交流考察主要通过与学生直接交流,初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参与项目的原因和目的;②学习情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③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例如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个人职业偏向;④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评价和认识;⑤沟通表达能力。实验室考察是根据初期交流情况,选择6~8名学生分配到课题小组,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科研实践体验(主要为文献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研讨、实验操作等模块),深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做事态度,是否主动积极、认真细致、敢于吃苦;②学习兴趣,是否对科研实验感兴趣,乐于思考、勤于动手;③科研潜力,是否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潜心研究精神;④做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较好完成分配任务,能否与其他成员配合做事;⑤文字表达能力,能否准确、有条理的用文字表达。
3.1.3 选拔数量 通过前期考察和师生双向选择,结合课题组导师带教实践体会,考虑到导师时间精力、实验室容纳量等方面限制,原则上要求每名导师每年招募不超过5名大二学生,三个年级学生组成的整体学习培养团队的人数以不超过15名为宜。
3.2 科研学习团队的组建
一、调查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父母抱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与此同时,大学生大多数没有正确消费观。他们消费观复杂,感性消费以绝对性的优势压倒理性;攀比、随大流引起的消费比例不少,热衷于品牌的他们会不惜花上半个月的生活费买上心仪的包包、电子产品等。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因而,大学生理财行为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调查背景
“90后”的大学生与“80后”迥异,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想法新颖、充满激情,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他们是被打上时代烙印的特殊消费群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21世纪的中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中国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完善。尤其是作为中国经济之都的上海,上交所每天的操盘,证券期货每天的买进卖出无一不证明中国金融时代的来临与崛起,一个交易更趋活跃、体系更趋完善的金融市场框架已在上海展现。随之而来的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在经济形势发展的大环境下,上海高校的大学生究竟对于投资理财作何想法?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理财?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上海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一)调查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就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特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辅以实地调研、文献调查、网上调查和面谈调查等形式。第一,问卷法:我们针对大学生设定了一套关于理财方面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重点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南汇大学城、临港大学城和松江大学城内大一至大三学生为主要问卷调查对象的大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以学科类型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展开此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大学生每月消费金额、每月消费构成、日常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特征等。同时发放网络问卷,增加样本容量。调查中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7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到95.33%。第二,我们采用文献调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及分析,我们大致概括出大学生理财状况及理财观近5年来的变化,为之后的总结分析打下基础。第三,我们采用了实地调研和面谈调查。跟踪调查了不同高校大学生一个月详细收支状况,在问卷数据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大学生理财状况,并通过面谈了解了不同大学生对理财的认知及理财方法的选择。
(二)数据分析
我们项目组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r=0.7623,表明问卷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被调查者分布的特征是:47.2%为男生,52.8%为女生。且抽样样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比例分别为30.8%、37.1%、23.6%和8.5%。此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结果真实可信,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上海市的高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
上海大学生个人背景的统计资料
性别 年级
女 男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2手绘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
2.1手绘课程的重要性
(1)对设计过程本身来说,有助于设计师快速记录灵感和推敲设计思路。
“图画是设计师的语言”。掌握手绘技法,手、眼、脑并用,有助于设计师准确、迅速地捕捉灵感,将脑海中的构思过程以视觉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体现个人素养和审美追求。例如,在三维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草图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勾勒的过程中,更好地推敲和把握各部分的空间关系。
(2)对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来说,是表达、沟通和交流的手段。
手绘是设计师表达艺术构思和创意方案的重要手段。画面中的每根线条、每笔色彩,都是设计语言的展现。因此,手绘能力也成为衡量设计师专业度的重要标准。例如,在室内设计初级阶段,设计师常常利用手绘来展示方案,并以此作为与客户沟通的媒介;施工阶段,设计师也会利用手绘来传达施工意图。
(3)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毕业、升学、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手绘课程作为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美术课程的延续和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手绘课程相对应的是电脑绘图课程,但是电脑绘图注重复制和仿真的特点,造成了它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综合素养方面无法取代手绘课程。
2.2手绘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现状
纵观国内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绝大多数都把手绘课程设置为从基础绘画课程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一门必修课程,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如今手绘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发展状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笔者通过走访调研、资料搜集和自身教学经验积累,大致梳理和总结出现今国内手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缺乏条理性,教学目标不明确。
笔者选择了一些代表性院校的手绘相关课程进行调研,内容梳理如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景观和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在大二两个学期仅各开课4~5周,但是在大二和大三的夏季学期会进行1~5周的专业考察和实践课程。中国美术学院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风景建筑设计方向)的“专业绘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两个学期分别也是仅开课4~5周,但是在大一到大三的春季学期都会开设外出考察课程,包括民居考察、园林考察、民居测绘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有关手绘的内容会在大一下开课8周,然后进行两周的春季写生,同时会在大五上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室内环境表现”课程,在大三上开课34学时,同时会安排实践环节,如室内设计周(大三下,1周);建筑快题设计(大四下,3周)。华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分成建筑表现技法和室内表现技法两个部分,在大二下和大三上分别开设15周,同时在专业限选课中有开设60学时的快题设计课程。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表现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二两个学期分别开设48个学时,同时从大二开始每学期期末基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题设计周,并且在大四上会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手绘课程,仅仅在大一下、大二上(约占64个学时的三分之一)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间有涉及手绘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基础美术课程阶段安排过外出写生。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有的院校在手绘课程结束后,就不再开设相关课程,仅安排一些外出写生的拓展训练;有的院校手绘课时远远短于基础美术,严重忽视了其重要性;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开设手绘课,只在基础教学中对手绘的内容有所涉及。以上这些教学安排,基本上只能满足手绘课程中技法掌握和效果图训练一个方面。而教学效果较好的院校,会增加安排快题和专题设计等手绘相关课程,这样才能弥补手绘课程中的快速表现部分。
(2)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个人发展、市场实际需求和生产实践脱节。
许多院校手绘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只有技法培训。以室内专业为例,教师会要求学生从室内陈设单体开始慢慢临摹到整体空间,等画熟练了就对着照片绘制效果图,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为了完成效果图,不经过思考就拿着他人的作品东拼西凑;或者片面追求最终效果,渴望通过几节课就绘制出大师级别的作品,甚至画成精细的表现画。这些都与手绘课程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照本宣科。
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教师单凭经验口头传授,缺乏直观的示范,理论脱离实践。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师生缺乏互沟通。学生学完后只掌握了基础的技法,几乎没有独立创作的能力,面对大型项目的手绘设计更是无从下手。长此以往,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被培养成了“画匠”而非设计师。
3手绘课程的教学体系
设计类专业手绘课程包括设计方案构思和设计成果表达,两个方面都是手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设计专业手绘课程定位和教学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手绘课程教学体系不完整。很多院校基本上只做到了设计成果表达部分,为什么缺失了设计方案构思部分呢?
3.1从手绘本身来看
快速表现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息息相关,而完整表现是设计成果部分和手绘艺术的展示。手绘技巧可以通过短期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而设计思维能力需要厚积薄发,无法一蹴而就。在手绘课程短暂的几十个学时内,学生想要快速表达能力突飞猛进,相当于设计能力的速成,这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模仿和教师指导,完成几张优秀的效果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传统的手绘课程为了教学成果,往往把重点放在完整的效果图表现上。
3.2从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来看
快速表现在专门的手绘课程以外隐藏在许多课程中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例如室内空间设计课程,推敲思路和确定方案的过程就是快速表现的运用;又如快题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并用图纸表达出来。其实快速表现部分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其他表现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快速表现部分并不是简单缺失,而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将课程安排到位、重要性发挥到位。
3.3从手绘培训行业的状况来看
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急功近利、渴望速成的观念也在影响着手绘课程教学。放眼望去,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手绘教材基本都关于手绘技巧速成,例如教你如何快速掌握手绘技法,三十天成为手绘大师一类。更有甚者如庐山手绘营,据参加过的学生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完成超负荷的绘图任务,最后都变成了画图机器,根本没有设计能力的提升。手绘培训行业起步晚、专业性较强、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监管力度相对较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国内手绘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手绘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手绘课程的教学质量。
4手绘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从完善我国手绘教学体系、完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笔者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4.1手绘基础课程
在专门的手绘课程阶段,效果图和草图,我们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手绘技法:对完成优秀效果图能力的培养。
基础理论:全面了解手绘、工具、技巧、透视原理等。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当对手绘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在短期教学中由简到繁地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持之以恒地训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能提升手绘质量。运用多媒体介绍各种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审美品位。临摹思考:临摹是学习手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善以机械临摹为主的手绘教学模式,不代表完全摒弃临摹,而是在临摹时要明确原作的精髓,不一味照搬。临摹前多看、多揣摩,提高欣赏水平。临摹时要结合自己绘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分析能力、掌握规律和技法,积累素材。默写训练:默写是临摹的深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默写可以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消化吸收优秀作品并转化为自身优势,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作品不必和原画完全一样,但是形神和精髓要把握准确。个人创作:手绘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付诸实践,为设计方案服务。在临摹和默写的基础上,可以从图片写生入手,凭借积累的功底尝试独立完成效果图。先对图片主题进行分析,力求在构图、透视准确的基础上,表达出原图的审美效果。然后慢慢过渡到自己的设计和创作过程,达到“质变”的目标。
(2)思维能力方面:对绘制构思草图能力的培养。
改革方法:教师应根据草图训练的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精简繁冗的传统表现方法,如裱纸、水彩等。教学时注重锻炼学生目测能力,要求不借助工具将透视和比例表达准确。提倡使用钢笔线描、马克笔、彩铅、钢笔淡彩等快速表达工具,用色简练概括。课堂上多布置短期作业,限制完成时间。教师示范:教师多动手做示范,观摩和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手绘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草图表现能力,并结合课题熟练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和表达能力。外出写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安排外出写生课时。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4.2手绘综合课程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整个设计课程的中后期(大三下或大四上),增加一门有关快速表达的总结性课程,即综合表达能力考核。这门课程类似于手绘课程的毕业设计,代表整个手绘课程学习中收获经验的汇总、梳理及系统性提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科学合理,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手绘能力,达到展现设计构思、与客户交流的目的;同时考察出学生几年来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制图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的掌握情况。
4.3其他课程
(1)伴随专业设计课程,加强引导。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手绘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某快捷酒店室内设计课题,教师可以围绕手绘开展现场草图测绘、方案构思和效果图定稿三段式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对现场进行简单分析和高度概括的速写,作为现场状况记录和日常素材积累;中期,引导学生绘制大量的构思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作为思维过程的推敲和展示;后期,着重训练学生绘制较为清晰、准确的效果图定稿,作为对空间完整构想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手绘参与和感受整个设计流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手绘的运用能力。
(2)结合快题设计课程,提高能力。
东南大学建筑专业学生在大五的时候,会被安排有利于升学、就业的快图设计强化训练课程。各高校也可以借鉴经验,把手绘草图课程和快题设计课程相结合。通过严格限制绘图时间,学生会自觉对画面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锻炼观察和快速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组成创作团队进行快题竞赛。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客观认识自身缺点,汲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
(3)利用专题设计周,全面强化。
可以选择临近期末的一周作为专题设计周,集中利用时间,全面强化训练。以环艺专业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课题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空间型课题,强调对三维场景的观察、体验、表达和创造;材质型课题,强调体验不同材质组合的不同视觉效果;灯光型课题:通过照明把握空间层次和质感,强调营造与空间性质相协调的氛围,如卧室的宁静舒适,五星级酒店大堂的富丽堂皇。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符合“4A”模式的学习方式,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和4G网络的应用,智能手机越来越趋同掌上电脑,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获取纸质、电视和网络的各种信息,所以本文探讨的移动学习主要指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的移动学习。
在高职的传统的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中仍大多沿袭了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项目的结构及教学预期目标基本固定,教学手段及评价标准也较为单一,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同时辅以移动学习的手段,将学生从课堂教学机械的参与者转变为信息分析、问题评估的引领者,满足了会计实训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高职会计学生移动学习调查分析
本文针对移动学习对在校高职大二会计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持有智能手机的情况、移动学习的认知和使用程度、移动学习的效果和期望改善的部分。从调查结果显示,智能手机的持有比例高达99.7%;选择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获取学习资料的达到了52%,通过网站和论文获得移动学习的占25%,其余为通过在线音频视频、电子书、学习app等方式进行;从学习的效果来看,60%的学生会在遇到学习难题的时候使用智能手机搜索,40%的同学会在空闲时间用移动学习,40%的学生持续学习时间为20分钟之内,20分钟到30分钟的移动学习占比为30%,30分钟以上的学生仅占10%。
学生在移动学习时候遇到的主要困难如下:搜索到无关信息太多,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习时间短暂,缺乏有效的学习计划;3G、4G网络流量多,费用高。
三、基于PBL的移动学习课堂设计
1.课前设计
教师的准备工作,教师课前查阅课程资料,设计教学案例和撰写教案的时候采用知识点来组织学习内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知识点来提纲挈领,将这些知识点以不同的媒体形式呈现,可以是动画,也可以是文字等。
学生的课前预习,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基本上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之后,展开相应的实训教学时,学生一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了解了基本的会计技能,因此在会计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可以自己进行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
2.布置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针对课程的重难点,将问题在实训课程中提出,学生一边动手处理实训账务,一边解决案例问题,并将课前知识点网络资料发至每个学生的手机,便于学生在解决实际案例时进行学习。并布置少量难度较大的下发资料没有覆盖到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手机网络搜索来解读。
3.实训完成与讨论
章节课程结束时,由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针对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同学之间交叉提问和研讨,并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知识点的考核。
四、移动学习的完善建议
2015年第二学期在我校大二8个班的《模拟实训》教学中以PBL模式辅以移动学习,让学生将手机融入课堂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移动学习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案例背景
刘赛(化名),女,浙江绍兴人,自动化专业。出生于浙江绍兴普通农村,父亲的乙肝,母亲的糖尿病,弟弟的湿气和白癜风,使该家庭承受重大的压力。家中一场大火更是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一家人陷入困境。通过学院学校的相关资助,学费生活费已经能基本覆盖。在某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发现该生对其大学生活存在困惑。
二、问题本质
通过与其本人的多次聊天,以及深入寝室通过与其寝室成员的沟通交流,发现该生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产生了不自信的表现,希望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造成了学业上的压力。通过积极引导其走出自我认知的误区,找到其提升该生自信力从而促其成长成才是问题的关键。
三、解决思路
经过与刘赛的深入交流发现其上高中的时候,因为成绩突出,同时被好几所高中所提前录取,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有“全免学费”和“优秀奖学金”奖励的高中,该生平时努力刻苦,积极上进,因此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同时该生在高中期间就有志愿服务经历,懂得在被帮扶的过程中回馈社会。因此采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解决思路,转移注意力,提升自信,促进其成长成才。
(一)、一个中心即以分阶段引导为中心。
分阶段引导应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贫困生大学入学初期了解其初高中时期的大致情况,兴趣点所在,鼓励其在大一大二时期积极参加学生活动,丰富大学生活,发挥所长。大三大四时由于大学初期奠定的基础,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着重挑选一两个领域专长进行发挥。
(二)、两个基本点即为以感恩教育、助其心理脱贫为基本点。
以感恩教育为基本点促其成长成才。首先是加强思想引导,树立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在学生寝室――办公室两点之间,在辅导员与其谈心谈话的过程中传达这种感恩意识;其次是开展主题教育,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在各班级开展资助相关的主题教育,不但能够让贫困生了解资助信息,明确资助意义,而且有助于唤起贫困生的感恩之心,树立感恩意识;再次,依托校园文化,结合我院“冬季送温暖”活动、“勤工之星”评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蓄情、在生活中践行、在文化中熏陶。
帮助学生心理脱贫要依托于学院学校的各大平台,不仅在学业上督促其进步,更是要让其找到自我价值的支点,在热爱的学生工作或社团、社会实践中找到个人的价值,从而提升自信,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对待生活和学习。
四、实施办法
(一)注重分阶段引导,了解其兴趣所在。在大一、大二期间注重该生基础知识的稳固。定期了解学生学习和工作情况。
(二)、将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其积极参加志愿活动。
(三)、提前督促该生做好职业规划,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五、案例效果
通过分阶段引导帮助该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该生在大一大二期间稳固学业,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积极参加各类学生活动,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两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两次,陈冰心奖学金一次。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校舞蹈队负责人、13电气5班班助。最终选择读研,通过该生努力获得推免资格,保研至本校研究生。
通过感恩教育、助其心理脱贫,该生提高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踊跃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大学四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达180多小时,在学校红十字会流动车辆鲜血活动中,共献血三次。在大二暑假,该生组织了去贫困地区的支教活动。曾获“杭州市关爱农民工优秀志愿者”、“杭州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同时该生曾担任机械学院电气类学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召开党支部的各种会议,代表支部在学校党支部创新比赛中获得创新奖,并组织支部去金华参加“凝聚正能量,共圆中国梦”活动;组织支部成员去雷锋文化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被浙江省团委授予“浙江省青年文明号号手”称号。
六、相关启示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应帮助到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一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因此分阶段引导他们尤为重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促其成长成才。
从某种程度而言,贫困生经常被定位为被施恩的地位,在对他们进行帮扶的过程中,对这一群体进行感恩教育意义重大。被施恩者的角色是暂时的,在力所能及的领域,他们也能反馈社会,成为一个为社会服务的人。将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提高贫困生自信自强意识相结合,既能深化贫困生感恩意识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肯定自己,将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所产生的自卑情节有效转移,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对生活的热情,用更加饱满的姿态回馈生活和学习,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李小云,唐丽霞,许汉泽.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4)
[2] 方劲.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内卷化”困境及其治理[J].社会建设.2014(02)
[3] 张莲.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J].知识经济.2014(03)
课题基金:本课题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网络系统构建――以国贸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五项改革,把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排在第一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袁部长提出,整合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基于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实践教学理念的“工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将教育和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质量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密切校企关系,有利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5月首次在经贸学院05级学生实施“工学结合”以来,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二、当前工学结合考核方式的弊端
浙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浙江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承担着为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宗旨,真正将该理念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尤其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反思目前工学结合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真正突出能力训练
德国“双元制”下的工学结合模式,着重训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等四大能力,特别是面对未来复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目前实践教学却未明确实习前后及各环节的能力训练。
(二)实习目的较盲目
由于企业对机电类和经贸类学生的岗位需求量不同,学生找工作以分散为主,学生实习前普遍撒网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忙着完成订单、生产、质检等工作任务,但对于自己在实习前要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实习中如何提高、实习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未来职业前景却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锻炼。
(三)实习资料太粗糙
实习手册是学生记录学习历程、收集资料和考核的依据,目前仍以学生周记和总结、企业考核表、实习指导教师评价表等文字资料为主,学生周记是流水账,实结是阎王账,篇幅极长、内容苍白,甚至有的学生抄袭网上资料;企业考核表往往是企业盖章,让学生写鉴定;绝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这些伪造资料闭门造车。
(四)考核标准较模糊
考核项目一般区分为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工作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三项,各项目未明确考核标准,导致各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考核结束后只是给学生打分,不与学生沟通反馈,未肯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五)终结性考核为主
按照学校要求,学生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般每周沟通一次,少数指导教师实地检查也只是走形式,基本以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的实习手册、学习笔记、实习案例等纸质材料判定成绩。
(六)信息系统功能单一
2013年初,学校用浙江省较为先进的工学结合实习网络系统试运行,试运行期实施纸质和网络双线操作。单纯就该系统功能而言,仍沿袭传统学生周记、总结形式,教师考核仍是传统的评语加等级评定,未真正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并且该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未实现短信、在线讨论等功能,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借鉴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机电”)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2011年初至2013年暑期,尝试对大一2周认知实习(2个班)、大二18周顶岗实习(3个班)、大三15周(4个班)毕业综合实践共9个班级的工学结合实习各抽6人进行小组试点,进行对话式教学。考核方案力求学习视野长远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要求个性化、考核标准明晰化、评价主体立体化的科学考核体系。
(一)能力目标递进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原则,明确以培养浙江经济与贸易发展所需的“外语+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校企共建、情景模块、工学结合、交替深化”的思路设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完成专题任务:大一必须明确专业方向,在2周的认知实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点,访谈岗位成功人士和分析某一外贸岗位关键能力;大二必须熟悉专业岗位,14周的顶岗实习需结合本职工作分析如何胜任外贸岗位,为外贸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或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大三必须准备专业发展,针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研究成功外贸企业家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能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上要求必须体现在实训手册要求撰写的3篇专题文章中,提出自我改进方案。
(二)能力标准明晰化
在教改过程中,考核评分表的设计和分值比例进行6次大的改动,近期考核表设计16个考核点,考核方案重视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占比均为30%,社会能力和人格能力各占20%,合计10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五级评定。为使考核有据可依,对考核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进行说明,供学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参考。
以下为大二工学结合考核优秀的部分标准:
1.外贸磋商、签订合同、备货、制单、检验、保险、报关等进出口业务流程基础扎实,能选取合适的工作方法,优化流程和过程,主动监控工作成果(专业能力)。
2.业余时间自学至少一门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3.迅速融入团队,严于律已,宽容他人,为了工作大局和团队能牺牲个人利益(社会能力)。
4.富有工作热情,克服各种因素按时到岗,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各项任务,细心周到,灵活适应新情况(人格能力)。
(三)实习方案个性化
实训前在学院指导教师采用圆桌对话方式讲述职业核心能力后,进行小组讨论,首先进行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厘清当前社会各方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进行个人能力分析,逐项分析个人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人格能力的优劣势,再寻求个人实训过程中亟需完善之处,按周分阶段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完成后,选出小组长负责小组相互沟通和学习。实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自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可以请教企业教师,或每天晚上与学校教师通过实习网络联系,周记在每周日晚24点前提交系统,超时记为零分,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核心能力改善。
(四)考核体系立体化
职业人的特点是要为自己负责,要与他人竞争,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全方位需求,而不是仅对教师负责。为真实体现职业人的考核,考核设计个人自评与小组内互评占50%,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占50%。
学生实习结束后,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每位成员需要展示实训佐证资料,在5-8分钟内口头汇报实习过程,解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方式一是利于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二是利于学生横向比较,鼓励个人进步和发现不足;三是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真正利用工学结合时间在资料造假从事别的事情;四能使学生感知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汇总小组、个人、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后,与学生个别交流,明确指出每个学生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考核最终结果每组只能有1-2名优秀组员,即使碰到组员特别优秀也不能破例。
(五)优良学风传承化
新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案规定,每位考核等级优秀学生必须在学弟学妹实习动员前准备5分钟的发言,传授面试和实习心得,回答下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国贸0881、0832、0941班毕业综合实践的优秀学生为国贸0931班学生传授实习经验,当场解答如何解决找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无形中为下一届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增强了优秀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有助于优秀学习风气的养成,实现顶岗实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六)校企合作深层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与浙江新秀箱包营销有限公司、浙江中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万事利集团、绍兴轻纺城等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业务烦忙的季节请实习生任外贸助理,有意识地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储备人才。在此合作关系下,企业教师自愿到学校担任国贸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与学生有早期的熟悉过程。学生实习前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自我职业能力评价客观,实习目标明确。实习过程中校内外教师密切合作,每2周至少一次定期走访和电话沟通,以观察者、顾问的身份开展教学,观察学生实习过程,评估各方面的表现或哪些方面尚需完善等,与学生保持积极动态反馈。校外教师在学生实习后,需填写一张对学生按职业核心能力细化考核的表格,除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评定打分外,要在实习评语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明确指出改进的方向,避免以往考核走过场和写套话的弊病,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从业者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99(6).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3.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强调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及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1]。在肯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指出了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专业教育结合度弱、与实践脱节,教师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及能力欠缺、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实践训练的平台短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亟待健全和发展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本文就高等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积极有意义的创新实践,从原来“作品—产品—商品”的专业教学模式提升为“课上创意创新,课下创客创业”的创新模式,并融入了“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创新理念。
1基于双视角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改革设计
1.1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课上创意创新,课下创客创业”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对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在创新思维习惯形成及创新思维训练。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不受常规现成思路的约束,探索对问题创新独特的解答的思维过程。通过创新思维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能力,如勇于质疑,不盲目从众;善于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事物;越是神秘难解,越富有挑战性;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等。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对于服装设计(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意设计能力,是否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是决定其今后的职业生涯能否在持续成长和占领制高点的关键。
1.2创新创意课程体系构建
为适应国务院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形势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创意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开设创意设计基础、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活动实践等全新的课程。“课上创意创新,课下创客创业”的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创意课程体系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强调创意设计表达技能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构成等;第二阶段(二年级),强调创新创意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创意设计和创新思维的基础理论、创新思维方法等;第三阶段(三年级),强调创意设计综合表达能力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实践活动和创意设计成果应用(见表1)。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将创新意识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不主动到主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必将对学生毕业后的创业生涯起到关键作用。
1.3创新教学内容改革
创新教学内容是进行创客创业教育最好的载体,特别是大二后期和大三时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改革。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后期课程有男女装设计、童装设计、礼服设计、成衣设计和毕业综合设计等,由任课教师与相关的服装企业合作,将企业的新款服装设计研发项目对接到相应的课程中(设计类的专业都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将市场信息、流行趋势、款式设计、项目管理、营销策划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学习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可以进一步开拓思路,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创业实践。把学生自己创新设计的服装放到淘宝上销售,开设淘宝店;充分发挥高教园区众多大学生的优势,开展毕业学士服、演出服、主题文艺活动演出服等定制工作。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任课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人脉资源优势,创新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日常生活、市场变化紧密结合,将创业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2基于双视角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改革实践
2.1创新教学形态
为大学生课上课下开展交流互动、头脑风暴、“互联网+”等活动营造创客创业的氛围,提供活动空间,对教学环境和教学场所进行设计改造,将原来的排式电脑桌改造成圆形的空间(见图1),其中有资料柜、记事黑板、中间的圆形讨论桌等,十分方便学生的创业团队交流讨论。图1圆形电脑桌空间在这个创客空间里,除了有一般的办公场所和办公服务设备外,还要有创业指导、项目咨询、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介入和市场推广等创业项目最为关键的几个因素,利用各种平台和资源人脉,把创业项目产品推荐给大学生。平台可以是教师的各类科研机构,也可以是企业的研发中心;项目可以是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企业的研发项目,还可以是大学生自己寻求的项目。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温州高教园区有近七万名大学生,学校的班级主题活动、文艺活动、毕业活动等经常需要定制主题服装,如班服、毕业派对装、学士(硕士)服、演出服、教师服、学生个体定制服等。创业团队根据这些主题需求,进行服装定制。因此,创业项目就地取材、就近对接,可操作性强,技术要求不是太高,符合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开展网上定制业务,拓展项目种类,为希望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的学生提供条件和指导。
2.2创建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在完成如建立创业课程体系、改造创业实践环境、提供孵化项目等工作以后,最关键的是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师队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成败与否,创业教育能不能持续下去,是不是落到实处,就是看有没有专业教师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对教师创新创业的教育责任进行明确,建立起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同时要健全对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专门机构[1]。要将创业指导师的职称评定、工作任务、业绩考核等方面进行专门归类管理。这些创业指导师的工作内容除了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学外,还要担任创业实践的指导、孵化项目对接、各方面协调等工作,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业指导师在创业项目的选择、可行性分析、目标预测、风险分析、合作企业对接、投资方式和渠道选择和各方面协调等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2.3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实行“2+1”培养模式[2,3],选拔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成为创业精英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高度的创业激情,不消极不懒散;二是具有灵活清醒的头脑,不盲目不跟风;三是具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思路,分析判断能力较强,不迷糊不轻信;四是具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不浮夸不好高;五是具有坚韧不屈的性格,不退缩不气馁。Seakey服装定制的创业团队是一支设计和制作互补的梯队式团队,团队成员各有所长,由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组成。将班级的学生根据其专业特长优势进行分组,同时吸收了部分大二的学生共同参与。每个组6个人,由3个大三学生和3个大二学生组成。其中2个设计、2个制作、2个营销(见图2)。其目的是想通过大三带大二的办法进行创业项目的传帮带,大三学生毕业后,大二学生成为大三,再从下一级大二学生中增选成员,使创业项目可以持续轮回进行。同时团队配备一名校内任课老师和一名企业设计师担任指导老师。
2.4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实行课上和课下两步走:课上由任课教师负责服装款式的创意创新设计的指导,以6个人(创客)为一组,由教师在一个指定的地方(空间)就项目的确定、创意元素的选择和款式的设计等进行头脑风暴,最后在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效果图;课下“创客”就面料的选择、工艺技术应用、销售模式的确定等进行产品的研制和销售推广。项目的产品开发包括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制作以及市场销售四部分。根据实际设计项目工作落实每个模块的内容。设计部分通过画设计草图和设计效果图,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部分让学生结合设计,将设计图通过服装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等,将设计作品完成从设计图到服装成品的过程;市场销售是通过借助电商、个人定制实体店和服装企业专卖店等诸多平台,达到业务接洽和销售的目的。另外,项目的实施中还结合全国各级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和浙江省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5创新大学生创业评价方法
社会机构、媒体或学校都习惯以组成创业团队的学生数目、取得融资的数量、注册公司的数量等统计数据来评价大学生创业的成败。然而,创业教育的效果是不应该纯粹以有否创办了新企业来衡量,以公司盈利数字或融资来评价,不应该以创业者阶段性的成败来做定论[4]。大学生的创业效果应该包括参加创业教育学习或培训、企业(公司)实践锻炼、创业团队组建、创业模式、创业项目实施、创业成果、创业体会(总结)等多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创业的一种经历和经验。相比之下,对于创业成功的经验而言,能从创业失败中体会经验是大部分大学生更需要的,也更具有代表性。
2.6创新教育改革成效
Seakey服装定制的创业团队自2014年10月组建运营至今,已面向大学城的学生共开发50余款个性化服饰,共生产765件。与淘宝网店合作销售共开发11款个性化产品,共生产125件,如图3所示。创业团队自行开发设计服饰品,如图4所示。创业团队在参加2014年度“育才杯”全国校服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一枚金奖和两枚银奖的优异成绩。并有计划地将“校园服饰定制创业计划”项目与2015年浙江省第五届职业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要求紧密对接,并组织实施,使该项目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3基于双视角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3.1保证团队主要技术力量的稳定性
大一大二的学生平时学业繁重,没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做项目,大三学生在时间可用性以及专业水平上都优于大一、大二学生,因此大三学生是本项目开展的主要技术力量,团队内部大三学生的去留稳定性是项目实施的关键之一。若随着大三学生陆续离校,主干技术力量不断削弱,就会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在平时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导师的培养,对团队中个别学习主动、基础强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辅导,将其作为主要技术力量的储备,以保证项目团队能够不断补充技术主干,始终具备可用的技术主干。
3.2提供充分的时间条件
本项目通常是利用学生“二早一活动”时间进行,但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所承接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仅仅是晚自修时间已不能满足任务量的需求,很多业务难以完成。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承接的产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做出筛选,选出适合本项目代表性的产品。另外,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参加“二早一活动”,并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承接的项目任务,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建议本项目的实施采用学分制、课程替代、特长班等形式,与传统课程体系进行灵活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