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畜牧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虚拟实验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具有安全且节省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实现实验智能化控制等优点,但也具有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协作精神等弊端。相关研究人员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要协调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具有的优势,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实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06.102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6-0-02
0引言
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和科研素养的重要手段。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都有重要影响。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教学技术应运而生。虚拟实验是将传统教学实验室虚拟化、数字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出来,应用于实验教学。虚拟实验使实验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融合了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仿真、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将实验室全部的仪器、试剂及环境呈现出来,形成完整的实验系统,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更具趣味性,学生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完成需要到传统实验室才能完成的实验内容,教师在设计实验时,也可以自由搭建实验案例。虚拟实验简便易行、实验结果直观,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完全可以模拟真实基础医学实验的全部流程,不受场地限制,不受实验操作技术的影响,展示真实的实验结果,能给学生带来置身真实实验环境的感受,实验者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实验物体,监控实验进度。虚拟实验呈现实验在理论上的标准结果,便于分析实验效果,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基础医学实验的积极性,提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1虛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1.1安全且节省资源
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常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有放射性甚至易燃易爆的试剂,这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安全和学生的健康、安全都构成威胁,师生们做实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采用虚拟实验就能够完全消除这些实验中的危险,使师生们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放心地进行安全的实验操作。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还有些实验的试剂贵、成本高、耗材大,难以常规开展。这类基础医学实验课程通过虚拟实验教学方式开展,能迎刃而解。虚拟实验教学不必考虑购买基础医学实验设备、仪器,不需要花费昂贵试剂的费用,只需要计算机和虚拟实验的软件系统就可以完成实验,极大地节约实验费用。
1.2可自由调节实验时间
由于课时限制和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传统基础医学有些实验无法通过一次实验连续完成。基础医学实验采用虚拟实验教学,就会摆脱时间限制。虚拟实验可以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调整实验时程,将一次实验放到一次课上完成;此外,虚拟实验室的开放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全天候开放,学生在任何地方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网站,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操作。虚拟实验可以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基础医学虚拟实验室可以给学生提供高度共享的实验教学资源、自由畅通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基础医学实验学习需求。
1.3丰富教学内容
有些基础医学实验操作环节复杂、要求精度高、实验难度大、实验条件限制多、结果成功率低,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很难操作完成。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操作实验,熟练掌握实验技巧,最终完美完成实验操作,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受物理条件限制一些实验在传统环境下难以开展,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完成相关实验。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技术教学,整合大量其他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生动的虚拟实验环境,丰富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基础医学实验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实验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4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虚拟实验由于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软件完成的,所以学生可以无限次地重复操作实验,直到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为止,保证了医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的实验结果比较难于观察到,但是虚拟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经典的实验效果,确保学生都能观察到应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保证实验实现既定目标。比如免疫荧光标实验,学生们就能通过电脑仔细观察荧光标记实验的结果,清楚地看到免疫荧光标记阳性细胞,了解实验的意义。医学基础实验有一些标准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流程,需要学生掌握。虚拟实验能整合多媒体技术,把实验教学中抽象的原理、过程、标准的实验操作方式和流程,通过逼真的动画、照片及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示出来,供学生学习模仿,教会学生标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1.5实现实验智能化控制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能够发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优势,实现智能化控制,避免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些错误或失误出现,比如一些手术过程中,在没有实施麻醉的情况下,就直接点击手术操作,那么系统就会给出错误提示,来引导、规范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具有很好的智能性与互动性。再比如,学生某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对时,再往下做,系统将会提示学生计算错误,请重新检查。如果错误后学生还能继续操作,那么最后得出的必然是错误的结果,这不但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还浪费了实验时间。虚拟实验的智能化控制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些环节也能激发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够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不爱动脑筋的毛病。
2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弊端
虽然虚拟实验具备很多优点,但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
2.1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虚拟实验主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实验。学生在虚拟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没有接触到具体的实物,没能进行真实的实验操作锻炼,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没有帮助。相比之下,传统实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实验技能的提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真实的基础医学实验操作中,经常会发生很多预想不到的超常问题和现象,甚至会有实验失败的风险,这些问题虚拟实验中一般不会出现。虚拟基础医学实验一般都是模拟经典的实验结果及标准化实验结果,不能替代真实实验,只能验证结果,不适合发现新的内容,不能进行创新,也不能用于验证创新性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不发生意外是虚拟基础医学实验最大的弊端,因为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但是,虚拟基础医学实验则未起到锻炼科学思维能力的作用,不适合用于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传统形式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各实验小组的成员协作完成,组内成员实验过程中分工明确,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实验,在這个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虚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每个人一台电脑,独立操作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分小组,实验过程中基本没有成员间的语言沟通交流,更不需要协作完成实验,所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在传统实验因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实施的内容上发挥优势虚拟实验只能作为真实实验的补充和延伸,作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虚拟实验可以用于基础医学实验的预实验,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或铺垫,以减少传统实验教学的失误,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用于巩固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所学的知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基础医学实验中要协调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具有的优势,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完美结合,使虚拟实验作为传统实验的有益补充,弥补真实实验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相关部门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将经典的基础医学虚拟实验教学内容纳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授课计划中,与传统真实实验教学的内容相互呼应,构建虚拟仿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推进“强实践、重创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基础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职基础医学教学中情景式模拟教学的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就临床医学而言,随着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临床上的疾病种类不断增离开,为了提升治疗的效果,不仅要不断完善治疗技术,也要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职业操守。由于传统的医学教学基础已经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较多的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且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导致临床服务质量得不到满足,加上临床任务的沉重,一老带一新的方式也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1],导致很多学生步入临床实践时能够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经验十分有限。为此,临床上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将情景式教学方法应用其中,改善现在窘迫的局面。
关键词:医学;教学;情景式教学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对于临床要求的逐渐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主要讲究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临床上,很多病情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理论知识并不能转变成临床经验,最终导致教学结果与临床操作呈现“脱节”的状态,同时,书本知识传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理论知识也掌握不到位,从而影响教学结果,为此,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主动性、接触实际的病例,使课堂变得开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需要以情景教学方式改善这一教学问题。
一、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巩固理论基础
就字面意思来讲,纯理论知识较为死板,不能展示内容,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做好知识的巩固,而情景教學模式的应用,可以通过生动的展示使学生了解临床流程,了解临床操作要点以及专业技能,再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临床实践感受,积累理论知识,还能了解操作流程以及专业技能,逐渐积累专业经验[2]。
二、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书本知识较为枯燥乏味,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情景教学模式是模拟真实的案例,进行生动展示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病情以及服务流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临床应变能力,并不断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将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整体性
在临床实践中,讲究的是将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结合在一起,提供良好的临床服务,提高临床服务质量,所以在教学当中,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培养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如果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则是无效的,所以将情景模式应用于教学当中,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则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现有的知识,还可以进行判断、理解和思考,使得知识不断提升和完善,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达不到的。
四、情景教学模式可以降低学生对临床的陌生感
1.项目导入以初中物理《电路基本连接》一节为例,可以将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成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同学们扮演电路工程人员的角色,“小刚的卧室里边,在书桌墙壁上有盏壁灯,屋顶上有盏吊灯,那么我们该如何连接呢?”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获取任务之后,便有了驱动力,开始自行设计猜想,并且动手实验来验证猜想,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项目,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主动探索学习,还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掌握串、并联两种基本电路的教学目标。
2.项目设计有了教师给出的情境,也就是给出了驱动型任务,那么接下来就是进行项目设计了。这里,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的启发,比如,如何让两个灯全部亮起来?又如何控制一个灯亮,另一个不亮?有几种接法?如何操作?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们则要自己动手画出电路图,构建串并联的基本理念,同时可以将同学们的电路图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评价。
3.项目实施经过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准备,就可以开始实施了。此时,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是:组织大家讨论和分析学生设计进行电路图,指导学生对电路图进行分类,启发学生们通过协作交流自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并且开展想象,设计出小刚房间的电路该如何布置。最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点评的电路图连接实验样板,分别尝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使学生掌握两种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完成项目并设计出房间的电路线路的布置,并让大家一起交流。
4.项目评价
项目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对项目的评价,可以师生评价,也可以让小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也就是采用多元激励评价。教师在给出标准的设计电路及实施方案之后,要结合演示结果来对学生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总结,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以达到同学们合作交流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在开展项目学习的同时,可通过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的课程整合,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通过项目学习,教师给出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任务,学生则在任务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项目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一项工作,这个难度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推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加以解决。例如在讲解摆动导杆机构这个知识点时,仅进行平面四杆机构的讲解是不够的,还要对运动学、静力学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分析间隙对运动精度的影响。其中,运动学和静力学的知识为工程力学在本课程中应用,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而最后的知识点的讲解则是为了给《数控机床维修》和数控加工精度这两方面的分析打基础,这样看起来虽然像增加了难度,事实上,这三个知识点是进行项目实施的必备知识,通过学习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而具体,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时,一个项目组学生的人数一般为5个人,教师在进行项目组成员的分组时,尽量使不同知识优势、个体知识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在给项目组安排任务时,可以让该项目组成员中,知识能力强的学生从事学生学习管理方面的任务,对组内的学习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更好的完成项目组的任务。
3项目计划的制定
在确立了项目的内容后,有各个项目小组的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本项目小组项目计划的制定工作,把工作的程序确定下来。项目计划的确定工作,教师不能替学生完成从,让学生自己完成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便于项目教学法后面内容的实施。
4项目计划的执行
各个项目小组在确立了本小组的项目计划以后,依照之前制定好的工作程序执行项目计划。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
5项目工作的总结
项目工作没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工作,都需要对该段工作进行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小组项目工作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教师再对其进行考核评定,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难题给予指导,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对小组内和小组间学生的工作成绩分别进行比较评价,分析优缺点,激发学生之间良好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在相互的学习和督促中,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项目的设置要合理
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项目教学法项目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和普通的机械生产实践不同,它与课程教学的目标联系非常的紧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铰链四杆机构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项目的设置可以采用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这样设置的项目由于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项目教学法要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
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法和普通的实验课不同,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机械基础原理的理解,还要和社会上一般工厂的实际生产技术联系起来。不能只让学生观看各种机械设备的车床、齿轮、轴承等,还应让学生对生产实践中常用到的机械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教师一边指导学生操作,一边对理论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6.009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6-0036-03
1 问题的提出
500年前,哥伦布通过航海旅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增加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往来。进入21世纪,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已经变平了!个人电脑、光缆和工作流程软件使个人和团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亲密无间地进行合作,地球上的各个知识中心都统一、整合到了一个单一的全球网络中。“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有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能够找到越来越多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会越来越平等。[1]”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表明“轴心时代”的文化演进模式已经发生彻底的变化: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发展,人们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彼此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在世界变平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使世界变平的诸因素中,上传、外包、内包、离岸经营、工作流软件、供应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人能够回避“平坦的世界”,如果我们不是主动地适应这种改变,我们就会被这种改变所淘汰。
“平坦的世界”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工作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无论是单位内部的合作还是单位之间的合作,无论是团体的合作还是个人的合作。本文拟就学位论文的社会化编目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已成为图书情报机构特别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位论文的数量与日俱增[2]。如何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更好地发挥这批宝贵文献资源的情报价值,借鉴普通图书等编目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社会化编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编目社会化的缘起和形式
笔者以为,在管理层面编目社会化起源于公共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英美等国政府开始推行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西方各国战后采用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全面干预,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政策失效,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给各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许多管理学者看到私营部门的管理精神、创新意识是卓有成效的,并将之引入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来,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节省成本[3]。
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领域和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社会化浪潮的前沿,图书馆业务外包应运而生。业务外包是源于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势的专业化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目的[4]。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业务外包被引入我国图书馆界,一开始主要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其中编目外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效较显著的一种。编目外包就是图书馆参照企业外包模式,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通过签约的方式,将编目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化的编目机构或服务公司代为处理,以克服人员不足、降低运营成本、强化核心业务。
而编目社会化的另一主要形式则是联合编目的出现。在卡片目录时代,图书馆通过集中编目或者合作编目实现批量的数据制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文献信息机构在技术上已由手工编目成功过渡到计算机编目。同时网络的发展又使得数据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分散式个体编目转变为集中式联合编目,各种书目数据中心蓬勃发展,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已成为明显之势,这种趋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系统内的重复劳动,使系统内书目数据能充分共享[5]。
3 学位论文编目的现状
为充分了解学位论文授予机构的编目现状,笔者相继对34家高校进行了调研。从结果来看,高校基本上是从1981-1985年开始系统收藏学位论文的。2000年以前,由于学位论文数量不多,只有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了系统编目,大多数高校未正式开展学位论文编目,只是按年代简单分学科上架排列,提供本校读者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00年后,这些高校陆续开始了对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收藏,并相继推出学位论文提交系统,进而建立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才开始采用计算机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
在调研的34家高校中,使用MARC格式进行编目的有15家,其余都是通过学位论文提交系统自动生成DC数据提供检索服务。使用MARC编目的高校虽然采用的是CNMARC格式,但是编目标准、详细格式、繁简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分类、主题标引大多由学生个人完成,由关键词替代主题标引,标准化、专指性、一致性尚需进一步完善。但因学位论文较普通图书在著录信息源的选取和著录信息的识别上有着较高的统一性和明确性,学位授予机构普遍规定了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对诸如题名、作者、导师、学院、专业、学位、研究方向、摘要等的文本皆有统一规定,编目员在著录时不会像面对五花八门的普通图书信息源那样出现因主观判断而导致的著录差异,故学位论文编目要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较图书资源容易,只要制定统一的编目细则即可。
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只是走走形式,坐在一起聊聊天,还有一些甚至只教不研。教师们对于教学大纲要求落实的基本知识点把握不清,没有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课堂教学处于“单打独斗”的无序状态。这使得刚入职的教师没能在教研活动中得到有效指导和培养,课堂教学水平难以提升;中老年教师不研究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完全凭经验教学。
(二)课堂教学存在空白,教学效益难以提升
理化生实验教学接近于零。由于学校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实验药品供应不全,以及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缺乏,学校的理化生实验课教学情况堪忧,初中学生既不能自己动手开展理化实验,也不能在多媒体视频环境下观察实验过程,很多理化生实验只能依靠教师口述。难以想象,学习实验室制氧气的一节中,学生既没有看到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和试管,也没有实践和检验氧气产生的过程,仅仅从教师口中听到了一个“无色无味”的化学方程式,如何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多媒体课堂教学严重缺失。由于课堂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支撑,教师未配备办公用电脑等原因,教师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贫乏,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不能使用多媒体课件备课、上课,课堂教学基本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以拉孜县中学为例,学校唯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一块电子白板,这对于42个教学班近2300名初中学生来说,只能当博物馆中展品,偶尔看上一眼。
二、几点建议
(一)落实艰苦偏远县(区)学校教师优惠政策,让教师愿意留下来
义务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教师配置的均衡是关键。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相关优惠政策,招录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偏远县(区)学校工作;要切实解决好农牧区学校教师的职称、待遇等问题,使得好教师愿意到农牧区学校工作,愿意留得时间更久,甚至愿意终身留下来,保持农牧区学校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改造,搭建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升的平台
义务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硬件配置的均衡是保障。日喀则地区各县中学硬件环境的缺失已经严重阻碍了学校师资水平、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县中学,应逐步建立学校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为老师们创造一个利用多媒体备课、上课的环境,促使其专业成长。据调查,各县中学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了80%左右,他们在大学里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经过一定培训,完全可以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善多媒体教学软硬件环境,是当前各县中学一件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这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
(三)规范学校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要切实开展好常规性的教研活动。从制度保障和业务指导两个方面确保教研活动既有形式,又有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些教师一到教研活动就抱怨“初中学生有多差,基础多薄弱”,这些往往是不肯好好研究课堂教学和初中学生的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我蹲点在拉孜县中学某班听课一周,也在这个班亲自上了一节公开课,发现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到班级人数50%以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在60%以上,这两个数字与我所在的上海市共康中学班学生相比,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距,至少在学习态度和精神上是相当的。因此,抱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应成为教研活动的唯一话题。学校班子成员在教学中的要起到表率和指导作用。校级班子成员既要潜心研究教学,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又要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从集体备课开始,有效指导相关学科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另外,要坚决摈弃“抓到篮子都是菜”的观念,个别教师也存在“缺教师,可以浑水摸鱼”的错误想法,对那些不好好上课、混工资的教师应该坚决予以换岗或辞退。
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
3.如何提高本科生基础医学课程的课堂注意力
4.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 促进基础医学实验设计课程建设
5.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6.基础医学师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7.长学制医学生基础医学教育PBL教学体会与实践
8.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
9.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
10.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初探
11.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12.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3.实习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设置评价的分析
14.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5.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基础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体会与反思 优先出
17.网络环境下PBL模式在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18.用创新思维引领基础医学课程的系统整合——以循环、消化系统整合课程为例
19.以问题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探讨
20.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考试试题分析
21.高校扩招对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
22.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
23.改革与构建基础医学实验课体系的思考
24.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建议
25.创新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优
26.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7.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28.PBL教学在基础医学免疫与感染模块教学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优
29.编写基础医学PBL案例的体会
30.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3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初探
32.八年制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现状调查与分析 优
33.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34.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优
35.我国高等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的讨论
36.地方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37.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教学模式探讨
38.以“运动系统”为例探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39.临床实践渗透于基础医学教育与培养大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研究
40.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的探索与实践
41.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4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效果分析
43.基础医学实验的构建及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44.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综合考试的问题及对策
45.以终生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思考
46.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分析与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考核评价方法思考
47.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实践与体会
48.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整合与实践
49.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国际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50.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5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53.高等医学院校创建基础医学实验平台的探索
54.提高基础医学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探讨
55.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56.在医学院校非临床专业中实施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57.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58.基础医学与临床结合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59.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在非临床医学专业应用中的体会
60.提高基础医学英语阅读能力探讨
61.基础医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与价值
62.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63.在高校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探讨
64.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对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探讨
65.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66.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67.以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68.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69.PBL教学法在我国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70.数码互动系统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的应用
71.情景式模拟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72.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对接问题的研究
73.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的浅析与改革思考
74.构建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5.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76.“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77.培养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
78.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79.TBL模式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探讨
80.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优
81.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在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体会
82.基础医学教育中研究生自主实验设计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8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84.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
85.现代医学教学理念:比利时基础医学教学分析
86.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初探 优先出
87.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8.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模式的整合与教学设想
89.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90.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建设与效果评价
9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2.关于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93.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94.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
95.PBL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96.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97.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本杰明·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校教育方面,他倡导“掌握学习”教育思想,即强调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坚信只要时间充足和方法得当,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水平。这一观点否定了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只有大约10-15%的学生能正真成功的“天才教育”理论。因此,在当今中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掌握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先决认知行为,指学习者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二是取决于先决情感特点,指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三是教学质量,它是在学校和教师直接控制下发生变化的,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会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教育学论文,布卢姆“掌握教育”思想还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体制的形成,其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这些原则和方法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合理制定历史课教学的计划工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制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教学计划。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多注重历史基本概念的解释。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历史史实的教授过程中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让学生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讲解课文的重难点的过程应该力争深入浅出,还应体现出大历史观,培养学生把握宏观历史的能力,从而促进具体历史问题的学习。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要求同学在学习新课的同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再例如:在讲解《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课中,可以分析日本为何有三个月内的狂妄之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观的展现中日两国海、陆、空三军军事实力对比,并总结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济及军事实力由相当到相差悬殊的原因。最后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育学论文,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以及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日本的狂妄之言必将不攻自破。通过分析,让学生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在教学的同时,授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很重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杂。结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老师的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梳理,也是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因此记笔记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当然,不同学生记忆的特点和过程肯定有所差别,应该鼓励学生探索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
最后,注重教学评价。“掌握学习”最后就是要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检验掌握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群体教学进行反馈矫正,包括了课后测验,单元形成性测验、补救教学、再次形成性测验等过程,最后形成评价结果。这体现了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的全覆盖,其最终结果是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测验。其中教育学论文,开卷考试试题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符合课标中规定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闭卷考试应紧扣书本,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的重要知识点。经过反复训练,让同学们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把握住书本的重难点,最终能提高学习成绩。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任务。目前,中职文化基础课在生源素质、教学观念、师资力量、教材编写、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的专业活动体系。因此中职基础课教学必须满足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我们针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际,对进行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和建议。
一、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
中职开设的文化基础课课程主要是指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六门必修课和其他不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
(一)生源素质现状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因为升学无望才选择中职学校。由于初中的基础没有打好,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此外一些学生对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认识错误,觉得没必要学,反正以后用不上,因此学习没有热情甚至有逆反心理。
(二)教学观念现状
很多中职学校对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中职学校的工作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上,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可有可无,甚至一些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直接将语数外等基础课的课时减少乃至删除。
(三)教师现状
长期以来,不少中职学校,包括文化基础课教师自身都存在着忽视基础课建设的倾向,很多基础课教师都觉得自己所教的课程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因此毫无工作积极性,抱着“教好教不好都无所谓”的态度敷衍了事。
(四)教学条件现状
1.教材现状。现在市场上的中职文化基础课教材没有体现针对性与实用性,选材缺乏时代性、趣味性,教学内容编排上仍然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许多现有教材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教材应同步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如电子教案、光盘、课件等研发不足。
2.教学基础设施现状。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学设备陈旧、落后、老化,基础课受这些因素制约,局限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几把木尺、几个球、一个老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而无法与时俱进。
(五)教学情况现状
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方法为主,满堂灌。教法单一,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展。
另外,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现象,有着不同程度的挫败心理和自卑感。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将考试或是考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方式。这种传统的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永远找不到学生的闪光点,把基础教育的失败完全归咎于学生。
综上所述,在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今天,文化基础课教学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各种存在的问题都给中职基础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及其与基础文化课程之间的关系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所有职业和岗位,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劳动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深化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对于提高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有促进作用。
中职学生就业成功率低,源于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已成共识。在选择就业时,学校都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中职生就业并不能保证专业对口。很多单位在招聘中职生的时候往往不在乎他们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其根本原因就是无论招什么专业的学生,到企业以后都得进行重新培训。真正决定毕业生未来发展的是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它不仅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巩固的过程,而且是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更是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方面进行塑造的过程。由此可见,必须大力加强中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二)改革方向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核心能力新型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素质养成,为各专业教学提供服务,培养能胜任工作、适应社会、自我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教学宗旨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必须通过职业活动(或模拟职业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以任务驱动型的学习为主的实践过程,在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下,获得现实职业工作场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文化基础课也可以进行一体化教学。不再进行语数外等单科教学,基础课教师也可以组成教学团队进行教学,同时改传统的单一学习模式为小组学习。评价模式也可由传统的教师评价改为更加客观真实的第三方评价。
(三)改革方法探索
1.准备工作。在确定改革方向后,教师团队必须走出校门,到企业、工厂等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跟专家进行访谈,取得最新的资料。根据调研的结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模式。
2.改革措施初探。文化基础课改革要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就必须颠覆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新的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中职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以采取渗透性的教学方式,即在各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在第二课堂,在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把它作为隐性的课程,以实现其养成教育。
在教学模式上应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学,通过行动的导向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它的核心是把行动和学习统一起来。当然,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实际运用中仍然会面对很多难题,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完善。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基础本位思想,以求实现工学结合。实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采取专题性的培训,即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通过必修或选修,集中培训,系统点拨和启发;或者在学生就业前集中一段时间专题强化培训,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增强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具体实施方案。基础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协作来进行。
(1)教师方面:①应多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听课,认真评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让文化基础课教师了解专业,走进企业;要采用“教练法”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课程开发、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途径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学结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2)学生方面。①加强宣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参与完整的学习过程内化学生素质。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现阶段原有的试卷检测型考核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新型的评价体系,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兼顾策略、情感和学习态度等。教师应将考核与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使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收到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由此,第三方评价模式应运而生,即学期结束考核时,可请教师以外的学校工作人员或是企业代表对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在学习中收获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请第三方为其作出客观评价。
(3)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职校应加大对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加强校企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扶持,为改革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此外,对中职生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和认证,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平台和抓手,能使毕业生按照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能力的基本范围和能力点。在就业之前,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证,更好地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目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职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应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三、结语
在我国职业教育与我国经济社会同步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需求对中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专门人才,打好中职教学改革的攻坚战。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着力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方面的,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接受知识过程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传输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吸收。因此,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开始向成年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已经逐步得到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异常重要。简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观念,做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主人翁,过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然而,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现阶段在农牧及社会偏远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本人多年来在农牧地区基层任教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感受来看,农牧区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初中的教学质量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被拉大。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城乡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农牧地区远离城市,多处于偏远区域,由于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那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众多客观因素严重制约着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再加上过去国家一直将教育投入倾向于城镇,致使农牧地区及社会偏远地区学校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都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提并论,城镇化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逐步重视,使得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农牧区家庭,想方设法将子女转入条件相对优越的大城镇学校就读,致使农牧区初中学校中大量优秀生源流失,这样,在农牧区初中各年级班级中就失去了一批学习的领头羊,而转入学校则充实和扩大了优秀生队伍,城乡间学生成绩的差距从而进一步被拉大,造成城乡学校间教学质量的悬殊。
第二、重视力度不够,且专业教师匮乏。一些农牧区中学因为思想平的这门学科在整个中考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大,从而轻视思想品德教学,对于思想品德课程重视和投入力度不够,且目前部分农牧区中学,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思想品德课程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第三、题型与教学内容的差异。本世纪初,自国家对农牧地区实行中考制度改革以来,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题目的要求由对学生书本知识的考查转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题目的内容大部分试题源来自于城市生活或与城市生活建设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对于远离城市,地处农牧偏远地区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根据对年的教学与研究,我认为要提高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缩小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创新中求进步。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要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时展,与时代同步开拓进取的新观念,紧紧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用创新教育教学思路,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和领会科学发展观,探索打破传统常规的教育模式,走初一条适合农牧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要克服这门学科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融入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
农牧区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要做到“三不”既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模式,独到的见解,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摸索出一条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的应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第二.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要提高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教师首先必须克服懒惰习性,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创新,就要做到“三勤”即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教师要克服惰性,带领学生进行要进行学习,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拓宽知识层面,生动形象的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接受能力,积极参与有目的的社会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中,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实训法等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将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境模拟活动,教师根据教材中要完成的课堂任务,通过创设、模拟逼真的情景,安排学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将课堂任务中需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有机地融入其中,用对话和动作表达出来,最后由观察者(学生担任)和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定和反馈。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的实用语言,又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做中学,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职场能力。例如,在学习Unit5Let’sDoSomeShopping(基础模块第一册)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英文购物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常见商品的英文名称及购物过程中常用的重点句型,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熟记常见商品的英文名称及购物的重点句型,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明确角色分工(售货员、顾客、收银员、观察员),轮流到课前布置好的收银台、试衣室等购物场所(在教室的讲台上)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观看,记下参加表演的同学在扮演过程中的闪光点及语音、语调方面的不足之处。表演一结束,每组的观察员就汇总各组的记录,各抒己见,相互评价,教师与学生选出最佳扮演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教师点评。学生在逼真的购物情景活动中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口语交际得到真正有效实践,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多媒体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是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结合教学内容,真实立体地展示所学语言的背景,集形、声、色、光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是切实可行的激发学生思维和潜能的方法。多媒体情景教学中,除常见的视频、图片教学外,链接相关的英文歌曲和精彩的英美原声电影片段也能有效地渲染气氛,给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率,不断地保持教学的新鲜度,达到教有所乐、学有所趣的境界。例如,在学习Unit3RainyDays,SunnyDays(基础模块第一册)中,在完成一系列教学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以欣赏Weather英文歌的形式来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Howistheweather?Itissunny(rainy/cloudy/foggy/snowy/).Itiscold(hot/cool/warm/cold)。实践证明,这种独特的教学设计是抵御学生厌学情绪的良策,不仅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教师还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背熟规则然后做大量语法来巩固,这必然让不少学生知难而退。但是利用精彩的英美原声电影片段来学习操练,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祈使句时,教师精心挑选英文电影《冰雪奇缘》(FROZON)的精彩片段,影片中高频率出现了口语交际中常用的祈使句,如Comeon/Getfaster/Slowdown/Don’tworryaboutit等,而且其优美动听的主题曲LetItGo(随心而行)更使得学生对祈使句的巩固起到强化作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在充实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任务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特定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教学的成就是以展示成果的形式来体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切实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设定任务时,应将教材中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工作需求有机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尤其适合应用于以下教学内容:制作英文名片、贺卡、个人简历、求职信(个人表格填写)和中职生工作实践中常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业务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广告、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书、合同、进出口及保险的单证等。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培养自主探究互动合作能力和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4.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为学生今后继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课后复习和反思的习惯、做题后进行归纳的习惯等,还应重点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英语阅读技巧、英语听力技巧等。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笔者认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条不错的途径。2012年春夏学期,教学学校公开课(Unit9Reading&Grammar)时,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课堂的参与率。
5.情景模拟实训法。情景模拟实训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岗位角色,在教师创设的以接近现实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为场景的教学环境中,以相关道具为辅助,设计教学环节,有机地将教学内容和工作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现实的各种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淡水养殖专业对外贸易过程中,商务英语口语的实训主要体现在商务交际(机场迎接、带外宾参观公司、企业,介绍企业、描述产品等)。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学习专业词汇和商务英语口语常用句型,设置情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明确任务与岗位职责和要求,设置外宾(客户、合作伙伴)、各部门经理和商务助理等角色,在课堂上演示出来,学生成为模型训练的参与者、观摩者、学习者和评价者,最后从两大方面评价学生,即模拟实训结果与实训过程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使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逐步实现无缝隙接轨,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建立综合性考核模式,完善评价机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是很重要的环节,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教学改革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考核学生的基本内容是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即英语课程成绩总评=40%平时成绩+60%期考(笔试)成绩。期考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有不合理之处,不利于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实施教学改革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建立了综合性考核模式。即除笔试、口试外,还增加课堂评价(出勤情况、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改变了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考试和教学评价上细化内容,将终结性评价变为动态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对考核成绩进行了以下调整:学习过程综合考核占4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完成作业情况,)口试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包括听力、单项选择、补全对话、选词填空、阅读理解题)。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课程成绩评价模式使考核更加合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发挥英语口语方面的潜力,进一步实现了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促进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改革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坚持教学为生产服务原则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的原则,以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与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资源优势,促进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在发展自身专业的同时保证教学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了教育科研的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课程改革主持人发表了论文《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简介】 占取胜,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总务主任,国家级示范专业畜牧组组长;张征,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副校长;王丛军,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副校长。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8-0052-03
我校(特指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下文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开办多年,是学校骨干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现被纳入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示范校建设的实际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农村中职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按照重点专业建设计划,要保证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1,实施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是重要保证,也是“理实一体化”、“做中学,学中做”的必然要求。为此,学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建立并推行工学结合“三段递进式”(文化素养及专业基础学习、专业主干课及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职业方向选择的专业技术模块学习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尝试“课堂―养殖场”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实训实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畜禽饲养管理、动物疾病防治等专业技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把本专业建成产学结合、特色鲜明、对口就业率高的示范专业。
一、校内实习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训实习条件,认真组织实训实习教学活动。通过校内实训实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的社会(顶岗)实习、农村庭院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1. 利用学校实训室组织教学实习
自本专业开办以来,学校就建立起了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农牧实训室,并逐年投入大量资金配备农牧实训室硬件设施,学校教务处把各学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训列入教学计划,规定各学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训开出率必须达到80%以上,督促各科教师努力按要求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保证了校内教学实训的落实。
2. 利用实习实验动物,组织各科教学实训
畜牧兽医专业各学科的许多实训实习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如果每学科的实训都配齐教学大纲规定要求的实习实验动物,显然是学校的财力所不允许的。对此,我们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各学科之间的教师相互配合,努力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例如把一头猪作为实验动物,在确定一个实训活动周或实训活动月中,可以综合作为以下多门课程的多个教学实训:①《家畜饲养学》的饲养实训;②《畜牧学》的家畜品质外貌鉴定实训;③《兽医诊疗学》的基本检查方法、操作技能训练;④《家畜外科学》的常见手术操作技能训练;⑤《兽医药理学》给药途径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药理实验;⑥《家畜病理学》的病理解剖和《家畜解剖学》的大体解剖实训等。
3. 利用实训实习教学实习
学校共建的养鸡场、养猪场等既是勤工俭学的基地,同时也是畜牧专业的生产实习基地。学生在这里参加生产实习劳动既可以掌握家畜家禽饲养的全过程,又可以掌握畜禽的疫病防治技术,还可以了解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学生进行社会实习以及以后进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二、社会(顶岗)实习
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为此学校与县畜牧局及其下设的各乡镇兽医站、养殖场以及专业户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县内外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服务于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尽快步入社会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的社会(顶岗)实习包括:
1. 根据畜禽生产的需要,合理安排季节性实习
根据畜牧业生产和畜禽疾病防治的季节性特点,突击性地进行参观实习和短期实地实习。由于此类实习具有一定的知识超前性,在实习前,教师可突击性地、有针对性地提前介绍有关专业知识。例如,突击性地参加乡、镇各基层兽医站的春季或秋季畜禽疾病预防工作,时间一般为1―2周,此项实习活动是在兽医站最繁忙之际插入,很受他们欢迎。同时,由于工作范围广,还可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又如在畜牧学养禽的教学过程中,春季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各家禽孵化厂(室)参观或联系生产实习点参加禽蛋的孵化生产值班,了解禽蛋孵化的过程,直至出雏后的幼雏雌雄鉴别、销售等一系列生产活动。
2. 校企合作,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我们与正邦集团、畜牧局红彤物业公司、湖北闽湖畜牧公司、武汉华龙饲料公司、红安利达畜牧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办企业“冠名班”“订单班”,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要求达到1:1.1,部分专业课教学中尝试构建“课堂―养殖场”教学模式。如针对猪生产等养殖专业课程的教学。把课堂设在现场,把现场搬进课堂。随着办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定,进一步改变观念,把教室搬到养殖场、实训室,采用“工学交替”“轮流顶岗”的现场教学模式。专业理论知识部分每周安排1-2天集中讲授,其余时间均为实践技能的训练,由基地的实践指导教师、任课教师、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在校内实训室、校办实训养殖场以及县域内校企合作的养殖企业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一定时间后再轮换,使每个学生对猪生产、家禽生产等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学生通过参与猪场的生产过程,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打破以往传统的黑板上养猪的抽象的、脱离实际的、教学与生产脱节、能力培养不到位、空洞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技能。岗位培养目的明确、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学生融入企业环境、兼有双重身份、校企合作、互利共盈。密切课堂与企业的联系,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
3. 落实教学计划,组织好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本专业学生实习的重点,对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组织生产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起主要作用。我们的毕业实习具有明确的任务,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求实效。为此,我们首先取得县畜牧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由县畜牧局统一开出介绍信,介绍实习生到各乡、镇兽医站或养殖场等基层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另外,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组织部分学生到养猪场、养鸡场、饲料厂等规模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为九个月至一年,具体实习场所可由学生根据各自的意愿结合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到兽医站主要进行兽医实习,到养殖场主要进行畜牧生产实习,甚至还可到畜禽养殖专业户进行生产实习,规定1―2个实习生认定一个畜牧兽医技术员为自己的辅导师傅,在其安排下进行实习。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进行轮岗实习。要求实习生边实习、边看书、边完成实习任务,在专、兼职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实习日记、专业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等。学校领导及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巡回检查、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每个阶段的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所在单位、辅导师傅、带队教师写出实习鉴定,存入学生档案。返校后,检查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认真作实结。把实习成绩列入学生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农村、庭院实习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村组农户庭院养殖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庭院的动物饲养及疫病防治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畜牧生产劳动,既是学校实训、社会(顶岗)实习的补充,又能直接服务于农村、家庭,解决当地农村、家庭在畜牧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发挥学员农村家庭的示范作用,扩大了职业中专的影响,增强了学校办学吸引力。农村、庭院实习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实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还可以进行畜牧良种引进推广、新技术应用、科学饲养、兽医疫病防治等一系列的生产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