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旅行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85-02
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考取导游证是重要的学习任务,也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导游证的获取,一方面在于考核学生对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汉语言文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验学生的现场讲解、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对于还没有拿到导游证的在校“准导游员”,各校在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都会安排导游实训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造就服务于旅游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考证通过率。校外实训是导游实训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战场,也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飞跃所在。优化校外实训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导游实训主要内容
我国导游翻译界著名人士王连义认为,当今导游员要真正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真正成为旅游者和自身工作单位所喜欢的导游人员,必须当好“员”,即国情讲解员、导游翻译员、旅游协调员、生活服务员、安全保卫员、情况调查员、座谈报告员和经济统计员。要当好这“员”,导游需对其服务工作做到细致周到、无微不至。一般而言,导游服务大体分为导游讲解服务(沿途讲解、参观游览现场的实地讲解及座谈、访问和某些参观游览地的口译服务)、旅行生活服务(旅游者出入境迎送、旅途生活照料、交通安排、安全防范、购物与娱乐引导及上下站联络等)、短途交通服务(兼任驾驶员,为旅游者在市内或市郊旅行游览时提供交通、讲解服务)。
导游实训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导游员真实带团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一般采取“任务导向、情境教学”的教学活动模式。受教学时间、场地、资源配置等条件限制,教学一般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方式。在课堂实训中,教师一般安排的内容有行程计划表分析、团队分析、导游词创作、导游词讲解、沿途导游设计、行程单设计、讲故事与做游戏、歌曲与诗词表演等。有的内容在课堂实训中无法实现,或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就需要借助课外实训,火车站/机场接团、办理酒店入住手续、核对商定旅游日程、旅游产品促销、购物退换货的处理、游客就餐服务等。此外,校内的情境模拟缺乏真实性,要增强实地带团气氛,让学生了解导游带团的全过程,提高实际带团技能,校外实训的方式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校外跟团学习的流程
增加导游业务课程的实习实训机会,一般而言,班级组织出游活动,学生跟随专业导游学习带团服务流程、操作技能,以及节假日到旅行社、景区景点兼职锻炼,都是不错的方式。在每次带团实践中,学生按照“接受导游任务、制订行程计划、组织实施旅游团队活动、处理团队的各类事件、顺利送团、回社总结”等导游员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具体而言,以资深导游带队、班级出游跟团学习为例,对于一次完整的校外郊游,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环节的工作:①出游前,教师要求学生以跟团准导游的身份熟记沿途景点、旅游目的地的景点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形象准备,备好相关的物品;②到指定地点集合后,练习集中清点人数、行李。在随后的行车途中,可考核学生对于漏接、错接、空接旅行团及误机(车、船)的处理,并请资深导游当场点评;③去往景点途中,让学生轮流致欢迎词、做沿途导游讲解。依次组织途中游戏,表演节目。到达目的地后,分组引导下车;④分组分配好入住房间、掌握住房分配名单,协助导游办理住店手续,照顾行李进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酌情安排要求调换房间等“事件”,锻炼学生的应变处理能力。离店时,协助导游集中交运行李、办理退房手续、集合上车;⑤到达景区景点,学生依次轮流充当实习导游,给大家介绍游览景点。讲、导、游相结合,观摩学习资深导游的现场讲解。在游览过程中,还提醒学生做好监督协助、联络协调等工作,注意保护旅游者安全;⑥到达饭店,向导游学习如何做好餐饮服务。此时,教师可酌情安排要求换餐、单独用餐、提供客房用餐、增加菜肴饮料、自费品尝风味等“事件”,现场教导学生对个别要求的处理方法;⑦返程途中,学生再次轮流做返程导游讲解。回顾当天活动,宣布当晚或次日的日程安排,提醒注意事项,安排叫早服务。若是行程结束,学生还需练习致欢送词、发放“游客意见表”、引导下车、移交行李、办理离站手续。
三、注意事项
除了班级组织出游进行现场模拟导游外,校外实训通常还有定期组织学生到旅行社参观、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方式。在学生正式进入社会走向导游工作岗位之前,班级出游模拟带团实践无疑是最好的学习体验方式。要想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旅行之前做好调研。为了让大家有一次愉快的旅行,教师要多比较几家旅行社,挑选几个旅游目的地,询问学生的旅游意向。一方面尊重学生的意愿能得到最大范围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顾及学生的经济能力,让大家体验性价比最高的旅行。除此之外,教师要先自行考查景区,了解实训路线,做到心中有数。还应与旅行社协商,请求派遣该社最优秀的导游带队前往,以便学生效仿学习。
2.旅行前制定计划、布置作业。出行前,教师应制定导游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并为学生做实训教学的专题讲座,校外实训不是纯玩,而是带着实训目的。因此,学生也要制定任务计划书,包括每位同学扮演的角色、具体的任务分配情况及承担的职责等。例如,准备好导游词讲解、游戏活动、节目表演等。上交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审核,由指导教师提供指导意见。
3.全程有效控制引导。在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都由学生来操作完成,教师负责指导监督。保证学生充分体验导游服务的全过程,掌握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及环节之间的衔接。学生完成任务后,导游、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水平做现场点评。鉴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教师还需合理引导审美,全程可利用相机、摄像机把典型的实训教学过程场景记录下来。
4.全程关注学生的安全。外出旅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人身安全,校领导也会千叮咛万嘱咐,带队教师应深知责任重大。因此,每逢旅行车中途停车、到达一个景点、住宿、自由活动时,都要反复清点人数,交代注意事项。
5.做好总结评估。回校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分析实训情况,教师对照教学目标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经验和措施等几个方面撰写实训教学总结,学生写出实训小结,分析利弊得失。
通过校外实地实训,学生对导游的实际工作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掌握了必备的带队技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应对策略。只有具备这些旅游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旅游局.导游实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江波.模拟导游[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在中职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只有将学生放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仿真实训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如何提高仿真实训教学效果也成为了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仿真实训教学前奏构成的探讨,旨在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定义
仿真实训就是将学生放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运用虚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近几年来,旅游职业教育界开始关注仿真实训教学,并对其实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如陈建平在2011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设计思考》中,进行了旅游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了设计的基本思路。首都师范大学的王琳琳在2009年的硕士论文《虚拟旅游教学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对建立虚拟的旅游教学实训系统从而实现交互漫游效果进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对仿真实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但这些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旅游专业教学软件的研究,对仿真实训教学的实施,特别是对仿真实训教学的前奏鲜有关注。笔者在此创新性地提出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概念。前奏是指在一个主要或更重要的事情之前介绍性的表演、行动、事件或其他事情,比喻事情的先声。仿真实训教学前奏即在教学正式实施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由于一些教师缺少在旅行社一线实操的工作经验,在仿真实训教学实施之前的准备工作中,难免会有所疏忽,因此研讨仿真实训教学前奏尤其必要。基于此,笔者对中职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课程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二、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构建
中职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课程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构建,一般由以下九个部分组成。
1.营造仿真职业环境
旅行社的职业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硬环境和软环境。旅行社工作的仿真硬环境,要求模拟旅行社办公室的设计、装潢、陈列等,包括旅行社LOGO、办公桌椅、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都一应俱全(现在多用传真、复印、打印一体机),并且摆放也符合工作的需要。软环境主要是指工作氛围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硬件的支撑。如旅行社的工作氛围可以通过一些上墙的资料来营造,上墙的资料包括公司章程、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图以及一些旅游服务的宣传画、旅游线路推荐海报等。
2.熟悉职业设备
在旅行社业务仿真实训过程中,必须运用一系列的设备,其中电脑、电话、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是实训中必须使用的设备。因此学生在仿真实训开始前,必须学会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对电脑、电话平时多有接触,所以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熟悉传真机、复印机和打印机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在计调仿真实训之前,学生必须熟悉传真机等硬件的使用方法,否则计调实训将成为纸上谈兵。
3.解读职业流程图
在实际操作中,门市、导游、外联、计调都有自己的业务流程要求,可以用流程图来进行展示。如计调的业务分为地接计调、组团计调、出入境计调,工作流程图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教师在选用工作流程图时,可模仿或借鉴旅行社的流程图,也可指导学生自己绘制流程图。教师应引导学生熟识流程图,并对流程图进行详细的解读。解读流程图有助于学生尽快了解和熟悉旅行社各业务的流程。
4.演习职业合同及表单
旅行社的工作涉及到几十种文本资料。学生若不预先了解相关协议、合同及表单的种类以及使用情况,在仿真实训中就会束手无策。教师应对旅行社业务相关的协议及表单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习其使用方法。
(1)与游客及合作单位协议时用的相关协议及合同。与游客及合作单位协议时用的相关协议及合同主要包括旅行社与客人或合作单位签订的一系列合同,以及合同中应该夹带的一些告知书。与客人签订的合同主要包括:单项委托旅游合同、国内游合同、出境游合同、旅行社授权委托书,以及国内游安全须知、老年旅游者补充协议、未成年人补充协议。与协作单位签订的协议包括:与旅游餐厅签订的协议,与旅游景点景区签订的优惠价格协议,与酒店、宾馆签订的用房协议等。对上述合同及协议,教师应将样本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的指导应具体到合同怎么签、应注意哪些事项,甚至需要关注的一些细节等。
(2)计调业务操作时使用的表单。旅行社计调业务操作所使用的表单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如果学生在计调仿真实训前没有操作演习,则计调实训无法展开。计调业务使用的表单主要包括地接业务联系单、询价单、团队报价单、团队接待计划确认书、团队用车确认单、业务联系更改单、业务联系确认单、组团派团单、组团社出团任务单参考、组团行程单、客人名单。教师应对各类表单予以介绍,并让学生对表单的使用进行演习。
(3)导游业务操作时所需的表单。很多职业学校在开展导游仿真实训时,在认识上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带学生到景点进行讲解,就是所谓的导游实训了。其实这不过是让学生对景点讲解员的工作进行了仿真实训而已。导游的仿真实训不仅是景点讲解,还包括对地接和全陪导游工作的一个全景模拟。要完成全景的导游业务实训,导游业务表单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相比计调而言,导游业务所涉及的表单较少,但同样要求教师向学生进行介绍。
导游业务操作时所需的表单,主要包括带团时所携带的表单和带团结束后所使用的表单。导游带团时必须携带旅游行程安排表、派团单、团队质量反馈表、导游带团日志等。导游带团结束后使用的表单主要包括导游带团补添清单、导游实际报销单、旅行社团款结算单、团队财务核算单等。学生在正式开始导游仿真实训前,了解相关表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
5.认识职业印章
一些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进入旅行社工作后,才有机会见识到与旅行社业务相关的印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旅游职业教育存在的欠缺。旅行社印章一般包括旅行社公章、旅行社业务专用章、计调专用章等。为了提高学生在仿真实训中业务操作的完整性,教师应预先准备好印章,让学生进行认知,并了解其使用方法。特别是在计调整个业务操作中,经常要使用到各类印章,所以学生在计调仿真实训前更应认识各类职业印章,并学会使用方法。
6.补充职业术语
旅行社业务都有专用的术语,涉及到交通、用房、用餐等各个方面。如交通方面经常出现“双飞”“双卧”“一飞一卧”“一卧一飞”等术语。“双飞”指的是往返交通都是飞机,“双卧”指的是往返交通都是火车,“一飞一卧”指的是飞机去、火车回来,而“一卧一飞”则刚好相反。在住宿安排时会出现“单房差”的专业术语,因旅游过程中的住宿一般是标间,即两个床位,如果出游人数为奇数时,有可能需要补足另外一个床位的费用。还有“导游房”和“司机房”的专业术语,所谓的“导游房”“司机房”一般都是由酒店提供的免费房,但是必须由计调和对方旅行社进行确认,才能保证上述两类房的供应。对旅行社专用职业术语,教师应用心地从书本中、网络上或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处收集,分类整理后,向学生进行介绍。
7.熟悉行业网站
新版教材上介绍了计调必须熟悉的常见的旅游网站,但如果教师就书本对这些网站进行介绍,学生留下的印象必定不够深刻。教师应用多媒体对相关网站的使用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在电脑房里对网站进行点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使用行业网站,完成实训内容。
8.使用旅游业务软件
现在,旅行社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使用软件系统对业务进行监控及管理,一些品牌旅行社更是研发了自己的业务软件。所以学生在仿真实训前,应对旅行社的业务员软件进行学习。学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软件,由老师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若教师缺乏旅行社业务一线操作经验,特别是计调实操经验,则可以请旅行社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9.评析职业案例
案例对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犹如旅行社业务的一部百宝书,学生可以从中吸取到不少的经验和教训。教材中虽然也有一些案例,但是案例数量过少,而且缺乏典型性。教师可以到企业收集一线实操中真实、典型的工作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点评和分析,强化学生对相关原理与方法的认知和理解。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课程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构建,不仅能有效地保证对旅行社业务的仿真程度,提高仿真实训教学效果,而且可以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从而使旅游职业教学更好地对接旅行社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建平.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设计思考[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50-02
1 导游专业建立良好专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生产或管理第一线的岗位或岗位群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它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要求较高。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首次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的五大措施指明了旅游产业升级方向。这将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高素质导游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既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满足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
按照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三结合”。要坚持“三结合”,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条件。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2 目前我院导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导游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院导游专业成立至今已有15年,是北京市乃至全国较早成立导游专业的学校。在这十五年来,我们不断摸索和努力,逐渐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我专业的实训主要分为三个内容:景点认识和讲解实训、旅行社认识实训、导游带团技能实训。《景点认识和讲解实训》主要是在校内的导游实训室以及景点实地进行。而《旅行社认识实训》和《导游带团技能实训》是在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旅行社,也即我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2.1 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建有校内宽带网和配有可上网的多媒体教室和导游实训教室,为师生开设网络课程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
导游模拟实训室是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投资100万元建成,面积为100 m2,容量为40人次,教室内配备了120°环行屏幕,偏震光立体投影模拟场景系统,数字化3D景点软件,40台高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先进的操纵系统,实现了教师的总台控制与学生分离操作的多种可能。以游览颐和园为例,操作者可通过操纵杆、方向盘或键盘自由选择游览线路,既可从空中俯瞰颐和园全景,又可进入宫殿内部近距离观察其中细节。强大的网络支持,使学生可自由选择导游课程内容。同时,老师自主研发的精品课件针对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将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有机结合,达到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为了更加完善实训条件,导游实训教室配备了北京六大景点的模拟导游软件和网络学习课件。
目前无论在设施的配备上,还是在软件技术平台的建设上,我专业实训室均为国内领先。
2.2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学院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着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实现学生就业“零接口”。
在13年中我们始终坚持与社会的联系,依托行业办专业,因此与北京市旅游局、各区县旅游局和各大、中小旅行社、景点管理处建立了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创建校内导游项目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社会与学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已形成本课程示范性建设的一大亮点。与用人单位有密切的联系,有一张较大的校企互训关系网络,
目前,和我专业签订了正式实习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有18家,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有近百家。这些实训单位可以有力的保证我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同时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是我们的财富。
目前,本课程所有校外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校外实训教学的需要。且能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能满足学生了解旅行社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基地提供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工作场景中,完成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
3 我院导游专业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校内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导游专业实训室建立多年来,使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导游实训室设备的按键复杂、操控不易掌握。此外,实训室的设备昂贵,实训室的维护责任给任课教师的压力比较大,教师更愿意选择在普通教室上课,这样更省心。
3.2 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7个方面存在问题
3.2.1 景点门票和交通费用
我专业在前几年带领学生去景点实地的门票和长途交通费用都由学校统一支付。后来发现,有很多学生把外出实训当作学校花钱请他们春游,部分同学实习态度不端正,并不十分珍惜学校努力创造和提供的学习机会。后来,我专业开展的实训采取学生提前垫付景点门票费用,实训结束、成绩合格后才给予报销景点门票的方式。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
3.2.2 实习报酬的分配
学生到旅行社进行跟团、带团任务的实训,通常会从旅行社获得一些报酬。这些报酬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不同、完成任务的质量及表现不同,所获得的报酬不同。此外,不同的旅行社所给的酬劳的标准也不一样。通过这么多年来开展的旅行社实训教学来看,在实习报酬的分配上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由于完成不同旅行社的不同任务所获得的酬劳不同,有的学生会怀疑是否实训指导教师从中获得回扣。这通常会严重伤害到实训教师的尊严以及联系实训的积极性。
其次,随着带团实训经验增加,学生的“身价”也会上涨,或者是学生在某合作旅行社拿到的酬劳更多,就不愿再去酬劳低一些的合作旅行社带团。当遇到非实训学期,合作的旅行社有临时紧急的用人需求,学生挑肥拣瘦,就不利于维护与旅行社的长期合作关系。
3.2.3 实训师生的人身安全
在实训工作的实际安排中,弹性顶岗实习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弹性顶岗实习并没有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所以,每次合作旅行社临时用人,学校每次都要求学生填写《弹性顶岗实习申请表》,并且找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副院长逐级签字。由于学生外出实习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也不如学生在学校时便于管理,而且学生缺勤比较多,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任课老师的教学进度和效果,所以各级领导在执行签字过程中,会考虑的非常全面,非常谨慎。所以,有的时候领导没有批准,有的时候批准的人数比较少,不能够帮助合作旅行社解燃眉之急,使得跟旅行社联系的专业教师或教研室主任非常尴尬,也不利于维护与实训基地的长期合作关系。有时候学生很想去,在没有得到学校批准的情况下,就请病假或请事假去,这也是不利于学生管理,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
由于导游工作的特点,发生各种意外的风险相对较高。师生的安全保障是开展专业实训的最基本保障。所以,选择正规旅行社合作并且购买意外保险是将风险规避的根本手段。
3.2.4 实训学生的管理
离开学校,学生以职业人的形象参与到旅行社的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训,部分学生不能尽快的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
由于旅行社和学校双方都在摸索着合作,没有形成长效的机制,所以在旅行社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还停留在很浅层,双方的合作还没有真正融合在一起,管理也非常的松散,管理上基本还是两张皮现象。学校和旅行社双方通常都没有专人来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工作,所以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的细节问题得不到沟通,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被发现和处理,有时候学生就会处于一个校企双方管理的盲区,这将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出现安全上的隐患。
3.2.5 常规教学与企业用人在时间上的冲突
我专业的实训除毕业班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全下到旅行社以外,其他年级的实训都是安排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段。由于旅行社的工作具有明显的淡旺季的特点,为满足旅行社在旅游旺季的用人需求,保证学校教学管理的连续性,尽量避免常规教学与企业用人在时间上的冲突,我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会邀请合作的旅行社共同参与修订实训安排,从而使得我专业的实训与旅行社的员工培训时间一致;与旅行社用人高峰期一致,以达到互惠互利。
为了解决旅行社临时用人的需求,我们与合作的旅行社专门签订了《弹性顶岗实习协议》,每次派出不超过班级人数的10%的学生参加旅行社的临时带团任务,既保证不使正常的教学受到太大影响,又能够为合作旅行社解决用人的需求,以利于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2.6 实训旅行社的选择
在实训旅行社的选择上,曾经出现过学生自主联系的旅行社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拖欠团款,或者旅游车套团等等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经济利益以及专业热情,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选择合作的旅行社并且与之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来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显得非常重要。
在合作旅行社的选择上,我们会通过旅游管理部门的推荐、或者根据旅行社的口碑、规模及经营性质来进行选择。
3.2.7 实训教师队伍的经验不足
我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以外,没有太多的精力来进行实训管理。由于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尽管每隔三年可能有机会到企业脱产实习一个学期,但是由于间隔时间长,一方面不利于教师本人及时把握行业动态,掌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不能深入了解企业对学生的用人需求、反馈以及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 导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的建立
尽管我专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机制,以致出现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本文作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就是要建立以下三个机制。
4.1 利益分配机制
学校和旅行社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互相体贴,互相配合,通过优势互补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企业依靠学校的人才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解决企业短期内人力的不足,并培养、储备、优先挑选留用优秀人才。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平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培养更加贴合旅行社需要的导游人才。对于在校生而言,他们不仅从企业获得报酬,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他们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的实习期,真正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软着陆。
4.2 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是导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首要机制,它为导游专业的师生参加专业实训保驾护航。
就近选择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行社作为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要求旅行社为每位上团的学生购买意外保险。学校组织学生去景点实训,也尽量安排校车接送,并为实训的师生购买意外保险,以最大可能的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即便在发生意外的情况时,也能得到保险的理赔,最大可能的降低损失。有了安全的保障,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且也明确了理赔的责任,这样就不会将可能的风险集中在安排、参加实训的个人身上。免除后顾之忧以后,师生组织和参加实训的积极性都会增加。
将弹性顶岗实习纳入专业实训计划,根据与合作旅行社签订的合作协议安排学生参加。
4.3 约束机制
通过跟实训基地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来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来确保双方的利益以及合作的长期稳定进行。
将实训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通过学分制或者企业考核表来约束学生参加实训活动。以避免学生在实训基地表现出的缺勤、挑活或者其他不良表现。同时,学生在实习企业的表现也纳入到他们的德育评分,表现好的同学推荐评优、优先推荐工作或者专升本。
建议教师下企业实践与学生实训在同一个实训基地进行,这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互相监督,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及时协调,并协助实训基地完善对学生的管理。
5 结论
旅游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构建与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实训运行管理模式成为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导游专业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其运行水平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构建与迅速发展教育相适应的实训管理休系。
参考文献
[1] 罗清德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学刊,2003(S1):146-149.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三大主张之一。陶先生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这种思想正切中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当下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建设的步伐却明显滞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使得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缺乏适用的教材,以至严重掣肘了高职教育科学、协调地向前发展。因此,积极推进教材建设,研究、探索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在此,笔者结合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建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内容,总结和提炼“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研究、探索、编写的思路及实践。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及特点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探索思路及创新
为了体现和配套“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人带领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在我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中,专项研究并编写了2本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教材,以实施工学结合,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经过三、四年的使用,师生反响良好,并被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教指委及出版社的评为优秀教材。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以下思路和创新点:
1、校企合作,共编共建
在教材编写前,编写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谈、问卷等形式与游客、导游、计调及管理人员就导游、计调、咨询、销售等旅游企业急需的一线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及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同时邀请与我校旅游系深度合作的企业专家指导或参编并实用本教材教学或培训。受邀参加教材编写团队的企业专家,一般要求既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又与高职院校有合作交流并就职于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老总或副总。这样就有效保证教材内容与旅游企业的紧密联系,体现出实用性。
2、创新体例,基于工作过程
该教材是长期工作在教学和旅游管理一线上的教师们,总结多年的教学和旅游企业工作经验大胆地改革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方式,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依据,从旅游职业(岗位)入手,找出知识点、技能点,划分模块,优化重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如笔者主编的《导游业务及实训教程》(书号:ISBN 978-7-5605-3706-1F・241),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依据,针对导游工作岗位,优化重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导游基础理论、导游程序与规范、导游服务技能、导游应变能力四个模块,设计了认知导游人员、认知导游服务、旅游团体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规范、散客旅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规范、导游服务技能、旅游接待中一些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认知导游常识等项目,从导游员的服务意识、职业素质、导游服务规程、导游服务技能、导游人员的应变能力方面等,淡化理论体系,突出实用性,以实用的知识结构为支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并采用以图代文、以表代文的编写形式,如:
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具体的服务程序如下图:
服务准备迎接服务入店服务核对、商定日程参观游览服务其他服务送站服务后续工作
程序一:服务准备
导游员从接到旅行社下发的接待计划书开始,进入服务准备,到前往接站地点之前,均为准备阶段。准备环节如下图示:
从而,化繁为简,直观简洁,最大程度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3、创新思路和模式、体现教学做一体。
该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编写模式:即在确定【工作目标】的前提下,从工作【理论认知】开始,带着【工作任务】,按照【工作程序】,在【知识点】和【细节】的指引下,在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的规范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服务程序和标准,最后在【实训项目】再巩固和提升,如此在“教学做”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旅游岗位服务技能。
如《导游业务及实训教程》(书号:ISBN 978-7-5605-3706-1F・241)项目三:旅游团体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规范
【情景再现】
某旅行社导游人员张晶,王强,李统同一天接到接待部经理的电话,通知张晶准备接待一个本地三日游30人团;王强负责接待一个从北京入境的国内七日游18团;李统准备带领一个欧洲七国十二日游的出境游20人团;并特别要求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务必保证出色完成任务。
任务:
请思考张晶,王强,李统三人应从哪些方面做准备,以保证出色的完成各自的任务?
【知识目标】
解释地陪、全陪、领队、景点景区导游程序的概念;了解地陪、全陪、领队、景点景区导游的职责;理解地陪、全陪、领队、景点景区导游提供优质规范服务的重要性;掌握地陪、全陪、领队、景点景区导游服务的程序。
【工作任务】
导游张晶代表旅行社按照地陪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完成地接任务;王强按照全陪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及旅游合同完成境内旅游服务任务;李统代表旅行社按照境外领队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完成旅游团在境外的旅游服务任务。
【工作方法】
程序一:服务准备;程序二:导游服务;程序三:后续工作。
任务一:地方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规范
地方陪同导游人员,是“受接待旅行社委派,代表接待社实施接待计划,为旅游团(者)提供当地旅游活动安排、讲解、翻译等服务的导游人员。”地方陪同导游服务程序是指地陪接受旅行社下达的旅游团接待任务起,至旅游团离开本地并做好后续工作为止的工作程序。
环节一:熟悉旅游接待计划
旅游接待计划(itinerary)是组团旅行社委托各地方接待旅行社组织落实旅游团活动的契约性安排,是导游人员了解该旅游团基本情况和安排活动日程的主要依据。导游人员在接受接待任务后,应在旅游团抵达之前,认真阅读接待计划和有关资料,详细、准确地了解该旅游团的服务项目和要求,对重要事宜做好记地陪应从旅游接待计划熟悉以下细节:
细节1计划签发单位(即本国组团社)名称、组团社联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全陪姓名及联系方式。
地陪导游服务实训
【实训目的】
(1)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地陪导游服务的具体工作程序;(2)通过本模块的实训,使学生基本达到地陪导游服务所需的技能要求;(3)通过本模块的实训,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更好的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
【实训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2)分组讨论;(3)学生示范讲解;(4)课外活动。
【实训项目】
(1)地陪服务准备;(2)地陪迎接服务;(3)地陪入住饭店服务;(4)核对、商定日程服务;(5)参观游览服务;(6)导购服务;(7)导餐服务;(8)送站服务。
实训项目一:地陪服务准备
实训目的:
服务准备是地陪在旅游者未到达当地之前的一系列准备性工作,是地陪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旅游团尚未抵达当地时,地陪应与旅行社联系,充分做好接团前的各种工作。通过本实训项目,着重培养实训者作为地陪导游的提前服务意识、认真的工作态度。
3、内容创新,融合职业标准。
教材在正文中既有设定的【情景再现】,又有教师的【指导点评】;既有【导游示范】,又有【温馨提示】,既有穿插在教学中的【实训项目】,又有课后的【思考与练习】,能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4、方法创新,引入项目教学。
教材引入项目教学如《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书号:ISBN 978-7-5605-5983-4F・398)教材内容划分为筹建旅行社、开展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综合管理三大模块,以储备基础知识、熟悉操作流程、开展业务、实施管理等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了认知旅行社、设立旅行社、开发与设计旅行社产品、销售旅行社产品、服务与管理旅行社门市、开展旅行社外联业务、开展旅行社计调业务、开展旅行社接待业务、开展旅行社出、入境业务、实施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旅行社质量管理、实施旅行社财务及风险管理、实施旅行社电子商务管理共十三个项目,既有设定的【情景再现】,又有供参考的的【指导点评】还附有拓宽加深课本内容的【相关链接】,再附之角色扮演,操作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做、实操、实训”方式培训导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技能。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实践效果及社会评价
该系列教材从2010年出版起已在全国多所院校、旅游企业及培训机构教学培训使用,各相关院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赠阅,教学培训效果显著,受到学生、出版社好评。在我校已连续使用三年,2014年2月已再版现。
在我院教学成果筛选调研中认为,本教材自使用以来,得到广大师生和出版社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1)同行认为该教材编写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依据,从导游职业(岗位)要求入手,划分模块,采用“任务驱动,以基于工作工程为导向”的理念,有助于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从“以教师为主体”传播知识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互动教学模式的转变,能有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学生普遍认为该教材内容和形式新颖,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明晰,学习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学习变得有趣了,轻松了,更喜欢上这门课了。
(3)旅行社、景点景区等旅游企业认为,该教材内容实用,能体现导游人员工作岗位的要求和规范,岗位针对性强;编写理念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缩短了校企之间的距离,有助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4)出版社认为该教材编写理念创新,思路和模式独特,内容丰富实用,突出实战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发行和推广工作容易了,顺利了,发行量上去了。
(5)对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教材建设及旅游专业建设已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011年《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第一届教学成果(教材专著类)三等奖,当年申报单位评审意见: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书号:ISBN 978-7-5605-3833-4F・264)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该教材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基于工作工程为思路”的编写模式和体例,以实用的知识结构为支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该教材因理念创新,体例新颖,思路和模式独特,内容丰富实用,方法灵活,突出实战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教学效果明显,而受到出版社、使用院校师生的好评。本教材曾获我院2011年度优秀教材奖,我们认为该教材是一部水平高,实用性非常好的优秀教材,特别推荐参评2011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教学成果奖。
《导游业务及实训教程》(书号:ISBN 978-7-5605-3706-1F・241)评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度优秀教材,同时改版的《导游实务》(书号:ISBN 978-7-5605-5972-8F・395)与《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书号:ISBN 978-7-5605-5983-4F・398)双双被评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参考文献:
[1]黄明亮.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董正秀,朱晔.旅行社管理实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晔.导游业务及实训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朱晔.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5]朱晔.导游实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6]朱晔.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一、教学常规有序进行
教研室17位老师,1位老师援疆,完成旅游管理专业X门课程,共计X课时。教研室对本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对教师的教案、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实验实训计划、作业批改、制卷、阅卷等各项检查认真做好记载,对存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二、专业建设齐心协力
组织教研室老师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注、技能抽考标准、技能抽考题库,迎接学校和省教育厅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合格性评审和优秀性评审。
与铜官窑、开慧小镇等企业合作,就产业研学建设开展前期调研与交流;与湖南海外旅行社、湖南华天旅行社、湖南新康辉旅行社、湖南宝中国际旅行社、湖南省中青旅国际旅行社开展交流,研讨后疫情时代旅游新业态以及对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株洲方特、迪斯尼、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黄龙洞、长隆集团等旅游景区合作,探讨校企融合、双元育人的新模式。
收集教研室教师意见,对实训室改造提出专业教学要求。契合课程教学需要,对旅游智慧文旅综合实训室的建设、导游微格实训室和多通道环幕实训室的提质改造提出相关建议。
三、学生培养多方并进
组织教研室开展了专业咨询和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湖湘工匠校园行、金牌导游进课堂”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指导学生导游技能大赛备赛,选拔了红色讲解服务队成员。
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节大赛,为省技能竞赛选拔储备人才,提升学生参赛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组织教师积极联系企业,召开了双选会,开展了毕业实习动员,给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实习机会。
四、项目参与积极热情
伴随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急需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不少职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旅游行业要求并不匹配,学生技能不高、理论知识薄弱等问题满足不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等旅游行业的需求,因此,笔者从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三明治”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基本内涵
“三明治”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又称“夹心饼干”人才培养方式,是“工学结合”教学的一种形象比喻。它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满足就业创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方式,其精髓在于教、学、做合一,遵循“学习―实践―学习”螺旋上升路线,以学年或学期为节点,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三个阶段。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磨练,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融合,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致脱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三明治”教学实践
1.实施步骤
以学校旅游管理专业10级学生为例,“三明治”教学以职业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为导向理念,坚持一条培养主线(服务操作型人才)、两种资质证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与三大实践训练(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每个学期实施工学交替,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
(1)基础理论学习+入门见习。第一学期,行业入门教育,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基本情况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每月安排一次旅游管理专业认识课程,带领学生到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景区、饭店酒店、旅行社、会展中心、购物商场等地进行参观与体验,增加感性认识,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动向。
(2)专业理论教育+社会体验。第二学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理论课程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相应的社会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班会活动期间到饭店、景区进行顶岗跟班或志愿服务,以保证学生及时掌握旅游行业市场信息。
(3)操作技能传授+校内实训。第三学期,在总结第二学期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信息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与工作流程。比如,掌握餐饮管理中的菜单制定;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餐饮促销等方面的运作流程。同时,通过校内实训工场进行模拟导游、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演练。
(4)考证辅导+专项实习。第四学期,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专题辅导学生进行报考旅游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景区景点讲解员证、餐厅服务员中级工证等,并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分类进行专项实习,深入掌握旅游业某一工种技能,比如全面研习中餐服务整个操作流程:餐前准备、迎宾领位、入座服务、点菜开单、席间服务、结账收银、送客收台等每个环节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要求,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岗位经验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5)深化学习+综合实习。第五学期,教师及时总结专项实习,并将信息反馈融合到专业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查漏补缺。学校安排学生轮流到旅行社、景区、酒店、会展中心等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全面体验旅游业共同特点及岗位差异性,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
(6)毕业总结+毕业实习。第六个学期: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对口实习,并在岗位上完成实习鉴定。学校适时组织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岗位适应性测试,并向有关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促使学生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
2.课堂教学
在课堂学习层中,课程体系主要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四大模块,见表1。
表1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课
堂
教
学 课程体系 具体科目
通识课程 英语、数学、政治、计算机、法律基础等
专业基础课 旅游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理学、服务礼仪、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饭店服务与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等
专业技能课 模拟导游、旅游基础英语、前台服务与管理、中餐服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等
选修课 演讲与口才、普通话、音乐与舞蹈、美术、健美操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演示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案例教学为例,在“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教学中,设计一个旅游团到海宁观八月十八钱江潮,在沪杭高速上遭遇长时间堵车,游客诸多抱怨,面对这种情景,导游该做些什么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实行互动性教学,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六步法”见表2。其中,入门见习实质是长见识,提高学生对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感性认知。校内实训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酒店操作技能、导游技能等。
表2 实践教学“六步法”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平台
入门见习 现场感受工作氛围、了解操作流程等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会展中心、购物商场等
社会体验 社会服务与适应能力、掌握旅游行业市场信息等 旅游景区、饭店酒店、购物商场
以及节庆活动、导游大赛等
校内实训 专业理论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管理能力训练等 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导游实验室等
专项实习 专业理论知识拓展、专业技能训练、岗位综合素质等 旅游景区、饭店酒店、旅行社等
实习基地
综合实习 整体认知水平、综合素养、行业探究与诊断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等
毕业实习 毕业总结、就业指导、岗位测试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等就业意向单位
三、“三明治”教学的运行保障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操作技术专业、教学理念先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进“三明治”教学的关键。一是走出去,选派教师到实习基地企业兼职。二是请进来,聘请既懂理论,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旅游企业骨干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并及时提供旅游产业最新发展和需求信息。
2.建立实训实习“双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应设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导游等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又可分为景区景点、旅行社、饭店宾馆等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加以建设。
3.建立课外活动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双通道”
坚持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餐饮服务技能大赛、模拟导游比赛、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同时,联合旅游局、景区、企业举办一些有关旅游主题的社会活动,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以自愿者身份参加社会实践。
4.建立“三明治”教学考评“双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考评体系和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检验“三明治”教学实效。考评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测评和中级工鉴定通过率。实践教学考评体系需按照两个方面来构建,一是参照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制定实践教学考评制度。二是开展三个层面的评估,即指导老师评估、学生自我评估、实习单位评估。
四、“三明治”教学效果
1.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在实践 “三明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培育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持有率达到100%,并全员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35周岁以下教师均参加市级职业技能比赛,4名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嘉兴市、浙江省级旅游服务类技能比赛,成绩优异。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带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法务实有效,学生课堂参与度高
“三明治”教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互动的学习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并用实践去检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比如,在“在课堂教学中哪类方式能让你参与其中”的调查中显示,95%的学生选择了小组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式,比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学得更轻松、更有趣有效。
3.学以致用获“双赢”,学生毕业就业率高
学生通过在不同学期、不同形式的见习实习,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学以致用,实现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同时,在毕业实习即将结束时,校招生就业处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率高达98.5%,学生还没有正式毕业就已经被“抢购一空”。
参考文献:
[1]余芝轩.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探讨与借鉴[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124-02
1 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1.1 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挖掘开发不足
首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条件支撑,还体现在其在生产经营中创造经营效益。其功能应该包含创收、教育、创造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如果只看到其中一个或少数方面的功能无疑是对其极大的资源浪费。
其次,校企合作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企业而言是实现经济效益的载体,企业更希望能够开发其创收的功能;然而作为学校而言,由于其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的角度和目标差异导致学校和企业在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上侧重点也不同。这也可能使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和挖掘。
1.2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和激励举措企业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市场运营的实体,必然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然而学校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的教师却因为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使其难以认同企业管理模式,校方也因为其教育学生的角度在参与管理中往往难以达到企业管理实施的程度,学生也因为其角色问题而难以接受企业的管理考核。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双方必然存在矛盾,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举措建设困难重重。
2 高职旅行社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享模式实践为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模式,克服上述问题,力求在合作中寻找校企双方的合作平衡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10月与杭州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中国旅行社下沙营业部(以下简称下沙营业部),在近两年的磨合探索中,建立了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实行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战略合作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2.1 旅行社管理专业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模式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杭州中旅下沙营业部于2011年6月1日正式营业,营业部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照齐全,面向社会经营国内及出入境旅游招徕业务及旅游信息咨询等业务。在合作中,该院以场地和基础设施的配备为出资形式与杭州中旅合作,在基地运行期间,企业无须支付任何场地租赁费用,且该院不参与实训基地利润分配,实训基地运营所需的资金则由杭州中旅自行承担。而该营业部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即实体制企业,其组织构架、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业务经营等一切企业活动均由杭州中旅按照其企业规律自行组织实施。该院教师和学生只能以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经营运作中,服从企业的管理。
2.2 基于校企共建共享模式的实训基地功能开发
在合作中,为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经过实践,该院探索了一系列既能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势,又不影响企业利益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
(1)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首先,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旅行社管理专业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其实体化的市场运作是学校了解、调研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的一个良好窗口。我院旅行社管理专业在实践中反复论证已有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确立了计调、外联、海外领队、门市接待、导游等学习领域体系,同时开发了《华东地区导游业务训练》等结合地方行业发展的特色课程。
其次,形成了养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岗位体验式实训体系。下沙营业部以下沙地区14所高校近17万大学生为主要客源市场。根据这一特性及其业务流程,经过校企双方反复论证和实践探索,最终形成了以参与“门市接待、外联、计调、华东线路地接、全陪导游”等7个主要岗位工作为主要内容,包含认知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岗位工作过程体验、假期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式综合职业能力养成实训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形成了“培训、上岗、就业”三位一体。在岗位体验式实训方案实施中,学生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通过循环式岗位体验,学生基本熟悉并掌握了旅行社主要业务的操作,并能够娴熟地为旅游者提供各项旅游服务,毕业后学生可以无须经过试用期直接就业上岗。
(2)在经营中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下沙营业部作为该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旅行社管理专业教师的中长期挂职锻炼提供了优越条件,教学团队每一位教师在不断体验导游、计调、外联、门市接待等多项岗位工作中,不仅对旅行社业务有了进一步深刻体验,更能从教学、教育的角度去思考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其双师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杭州中旅专家能手由于业务需要自发地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培训中,成为该院教学团队的一员。在合作中,他们不仅是培训“师傅”,由于他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和体验不断加深,其也能更多地从“师傅”和教师双重角度去教育学生,并参与技术攻关和教学研究工作。
因此在经营中该院打造了一支具备较高双师素质水平和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校企合作激励保障机制的建立。由于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下沙营业部的建设中,在寻求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的探索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
首先,为引进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除了为其提供免费的场地和设施外,还为其运行与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如网络服务、为其争取税收优惠等,一方面让企业看到学校方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坚定企业合作的信心,为学校开发实训基地育人功能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其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服务面。学院由于专业和规模优势,使得其成为企业良好的合作伙伴。而以往阻碍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学校没有重视为企业提供这些方面的支持与服务。该院在与企业合作中形成了规范的实习实训制度,使学生成为合作企业稳定的人力资源;把技术成果服务于企业经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甚至鼓励教师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出谋划策或提供社会资源支持,使合作企业能够在更优势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3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享合作展望
作为探索中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无疑具有更广阔的空间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建设。目前该院在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合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未来实践中我们将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寻求建立长期可持续的校企战略性校内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合作模式。
3.1 需要进一步取得政府的支持
校企共享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涉及企业的引进与投资,欲构建长效稳定的校企共建共享合作,绝非学校一家的努力可以达成。因为企业的经营涉及许多社会因素,政府的政策优惠和其他保障举措也可能决定企业的去留。因此在接下来的合作中,该院将进一步取得政府的支持,为该院引进新的企业建立校企共建合作和已有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3.2 进一步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
在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过程中,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其在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技术攻关项目研究等功能,今后将在进一步挖掘以上领域的纵深价值基础上,拓展其社会服务等更多的功能,建立科学有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开发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3.3 进一步完善校企共享机制
充分挖掘学校的专业、规模优势和其他资源,建立更为完善的共享机制:一方面稳定现有合作企业,激励更多合作企业来我院寻求项目合作;另一方面促进我院更多专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例如,不仅为企业提供合作专业的资源共享,还为企业提供该院其他如信息类专业的资源共享,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支持;而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企业,其自身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合作专业的业务范围,它同时也可以为相关专业提供教育服务,就以该院下沙营业部为例,除旅行社业务外,其还涉及营销、财务、管理等更多领域的业务,因而它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3.4 尝试更多的合作模式
目前我们只探索了以企业出资和管理为主导的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合作模式。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尝试校方出资和以管理为主及学校独资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比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劣,从中寻求更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一、“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的含义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多样形式,才能使得我们的教有创新,学有意新,研有革新。
(一)企业进校园
“企业进校园”主要是针对原来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而提出了的概念,高职院校原来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只引进和购买一些设备,建设一个简单的模拟场景供学生实训,而企业进校园指的是引企入校,c相关企业合作,引进项目,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企业校区”,将简单的模拟实习进化为真实的生产性实习。
(二)课堂进企业
“课堂进企业”主要是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而提出了的改革,对应的实习是专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传统的“2+1”的办学模式将专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放在最后一年,在运行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企业也指定了指导老师,但是企业师资对教学的规范性要求掌握不够。没有经过教师必须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规范的培训,对教学的规范性要求了解和掌握不够,使得教学效果可能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没有办法学理论了。而“课堂进企业”就是把教室搬进企业,教师进企业授课。
二、“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目的意义
(一)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校内实训,引进企业后,变模拟实训为项目实战实训,学生学完理论后马上投入工作,学生能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而对于校外实训,学生在工作之余教师马上其顶岗实习的企业进行授课,学生工作后联系及时学到的理论,学会总结归纳,同样会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师资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
每年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按要求分批分段到有关企业基层参加挂职锻炼,轮流到导游、景区管理、计调等岗位进行工作。而与企业进行合作后,校内实训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任务中去,校外学生顶岗实习教师白天可以在企业挂职锻炼,夜晚给学生授课。这种方式对理论水平高、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的年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特别有效,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第一课堂,参与到企业项目任务的内容中去,这样专业教师在课堂授课内容针对性更强,给学生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入企业授课的教师结合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授课,从而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结合更密切。
(三)能有效的调节企业阶段性用人和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相冲突的问题
企业因生产任务和接待服务等问题,往往出现阶段性用工荒,而通常学校有严谨的教学计划,在某个阶段学生必须留在学校里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不能将学生派往企业。时间上的冲突,往往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但“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有些生产项目,可以在校园内完成的,可以通过“企业进校园”,将项目放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室(企业校区)完成。而有些项目必须到企业完成,可以通过“课堂进企业”,将课题搬入企业,在企业完成课堂教学。
(四)是校企合作从浅层次的流于形式到深层次的参与实质项目生产的探索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基于真实的产品生产为载体,按生产过程提炼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项目运作要求制定课程设置与标准,结合项目实施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合作,教师和学生在实训的同时完成了两件事,一是帮企业真实的工作了,帮企业完成了生产项目,产生了效益。二是在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同时,融入了理论学习,做到了理论的学以致用。这种方式,对学生、教师和企业方式三赢,所以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进入了实质的生产,进入了真实的工作任务。
三、“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策略与效果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年制学生“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总体安排
1.认知实习
时间:第一学期(时长1-2天)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 《酒店概论》。
地点: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
模式:课堂进企业。
2.课程综合实训
时间: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 主要课程:《旅行社经营管理》、《计调部操作实务》、《导游实务》。
地点: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引进的旅行社)。
模式:企业进校园 学生承接企业的生产项目,直接操作团队。
3.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时间:第五学期、第六学期 主要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地点: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
模式:课堂进企业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将课堂搬入企业授课。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企业进校园”具体做法
2012年,与企业合作,自己融资成立天悦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学校内部,承接各种旅游业务,提供真实团体给学生操作,完成相关课程的实训任务。
(三)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堂进企业”具体做法
2011,与广东新银盏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合作,第六学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派驻教师利用学生工作之余进行授课,2014年,第五学期,与隆回友谊宾馆合作,学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时,将课堂搬入企业,利用学生工作之余进行授课。
(四)“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企业进校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实训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真实项目生产,刚学来的理论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还可以产生经效益,自己可以领一部分工资,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课堂进企业”,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学生更重视理论学习
专业教师一同深入到企业相关岗位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工作之余进行课堂学习,逐步意识到理论对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更加重视理论学习。
3.与企业的合作由浅层次的形式合作转向深层次的实质合作
真实的项目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课堂进企业大大提升了顶岗实习学生和其他员工的工作能力,大大缩减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现象有所转变。
四、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企业进校园”中碰到的问题
在“企业进校园”活动中,主要碰到的问题一是引进的天悦旅行社在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训时业务量不够集中,项目不够,而学生人数较多,不能每个学生都在这一时段参与团队的操作。二是天悦旅行社有限公司没有设立专职的公司员工进行管理,只在学生实训时分配部分项目过来。
(二)“课堂进企业”中碰到的问题
在“课堂进企业”活动中,学生白天在企业安排的岗位上工作、见习,晚上由学校和企业的专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因为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对于长时间的上班不能很快适应,依然把自己做学生而不是员工看待;再者,学生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懒散,夜晚授课时经常抱怨白天上班辛苦,晚上还得上课;另外,学生对企业实践期望值过高,认为是旅游玩耍,没有重视。
校企合作可以给企业和学校带来双方丰厚的利益,对于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来说,可以解决导游人员理论知识贫乏的现状,可以通过学校输送的学生建立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管理的智囊团,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引企业进行相关业务的管理工作。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所需专业人才的要求及标准来训练学生,在实训课上度过试用期,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工作中,为企业的岗前培训节省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对于学校,“招得进来,分得出去”得到大力支持,可以解决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以及定岗带薪实习的挑选企业的问题,在实训课堂上,针对旅游相关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进行专项模块训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及服务意识,因“企”育“人”,实现订单教学,进行设身处地的职业指导,增强教师教学时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并且能够扩大企业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成为企业的客源,企业成为学校的生源。
1.2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我认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应培养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良好的与人合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较好的身心素质等,做好就业前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心理调整,才能更好的适应旅游市场的管理需要。
1.3导游服务实训课训练的方法
(1)示范法。
教师在示范前都要讲清训练的目标、要求和标准,并在黑板上标注出重点,在学生做好思想和物品准备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教师的示范一定是规范、符合行业标准,因为这是学生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训练。
(2)演示法。
进行小组划分,由小组组长带领学生练习,教师这时应该巡视这个课堂,认真观察学生的能变能力,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纠正错误,导游人员的服务具有范围广,内容多样性和不固定性的特点,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的评价学生训练结果的好与不好,应该注重过程,通过特殊事例分析学生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评比出对于突发事件处理最妥善的小组进行演示,即为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3)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可采用投影仪将所需训练的内容进行展示,音效视频教学,进行导游人员带团环境的切换,导游人员身份的转换,可以是旅行社内部员工也可以是旅游业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工作环境,给与身临其境的感受。
(4)参观法。
针对校企合作的情况,带领学生到旅行社去参观,了解自己今后的就业环境、同行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服务内容,整洁大方的着装、和蔼的微笑、标准的文明用语、规范的言谈举止,带给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教学效果。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使该专业毕业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实用型人才。同时,成为熟悉我国政府制定的旅游业方针政策,掌握旅游企业服务技能,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与社交能力,能胜任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工作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为:从专业设置入手,根据旅游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与技术领域的要求设置专业计划,明确专业目标。以服务能力和职业需求为培养主线,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强调满足职业需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训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双体系教学,加强“双证制”教学。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始创于2003年,是学院两个“2+1”工学结合试点专业之一。该模式以加强教育的实用性、能动性为原则,以培养知识水平高、操作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综合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学院与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合作为依托,实施“2+1”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两年在校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践、实训为辅;第二阶段,后一年在企业实习实训,以顶岗实习为主。学院先后与北京建国酒店集团、天津泰达国际酒店暨会馆(五星级)、天津天保国际酒店集团(五星级)、天津东港旅行社、天津铁通旅行社等十多家旅游企业建立了工学结合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2+1”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包括“2+1”工学结合教学计划的制定,“2+1”工学结合教育的实施与“2+1”工学结合教育的综合考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教师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和造就“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增加实践教学力度;加强校内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考核等;加强旅游企业实习体系建设,在企业期间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工作表现、实操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奖励优秀实习生、优秀指导教师。对未完成实习任务、完成任务不好或不称职的学生按学校和企业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进行责令改正或调离岗位、重新实习等处罚。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突出职业性“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与意志品质。同时,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旅游服务能力:掌握饭店前厅、客房、餐厅和康乐等部门的服务技能,掌握导游技能,胜任地陪、全陪、领队等职务,熟悉旅行社基本业务,毕业即能上岗,能适应旅游企业中的各种岗位。
突出操作性旅游管理专业强调工学结合,制定“2+1”工学结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提供工学结合教学的各种资源,制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各项制度,完善工学结合教学课程体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同时,建立起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主动适应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
突出实用性“2+1”工学结合模式以实用为中心,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满足旅游行业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服务型专业人才。教学计划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硬的实用型人才为核心,强调职业性,强调可操作性,使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突出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应广泛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完成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教育教学应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并且与旅游企业合作,将在校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加强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对学生实操技能的培训,逐步建设起一批成体系、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批长效、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并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校企合作教学:全日制教学加企业顶岗实习
为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旅游管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校内课程主要分为五大块,即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技能课、职业技能训练课、综合素质培养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职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旅游经济学等课程;职业核心技能课与职业技能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旅游业操作技能,开设导游业务、饭店前厅与客房实务、饭店餐厅实务等课程;综合素质培养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开设演讲训练、文书写作、法律与道德等课程。
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指学生到旅游企业参加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旅游企业进入校园选择学生,学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企业,企业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以自愿结合为原则。校企之间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学院与学生之间签订实习承诺书,企业与学生之间签订实习用工协议,企业、学院、学生三方共同遵守协议,完成顶岗实习实训。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自2003年起,先后与北京建国酒店集团、天津泰达国际酒店暨会馆、天津天保国际酒店、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等十多家酒店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同时向天津中国国际旅行社、天津中国青年旅行社、天津方舟国际旅行社、天津大亚国际旅行社等数十家旅行社推荐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截止到2006年,共安排了234人次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
(二)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
理论教学体系根据重基础、重素质、重应用的原则,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尤其是核心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心素质。形成由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综合知识课程群组成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课的设计坚持以旅游业技术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保证人才基本素质与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上,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式:(1)讲解、参观、比较的讲授三段式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参观相关的旅游企业或旅游景区,最后由学生通过比较印证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2)提问、探询、总结的讨论三段式方法。教师先根据教材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启发,然后鼓励学生探询答案(如网上查询、图书资料搜寻、相关知识整合等),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教师给予点评。
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为内容,注重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实践流程的掌握。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式:(1)观察、操作、熟练的模拟三段式方法(例如餐厅服务员培训)。先由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然后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学生熟练掌握操作过程。(2)实践、操作、提高的参与三段式方法(例如假期短期实践)。学生参与假期短期实践,进行实际岗位工作,提高实操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两个阶段,校内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完成,校外实践教学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完成。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证制”教学
旅游管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注重双证书即大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除了需要取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外,还要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书、饭店餐厅服务员中级证书等)。为了确保双证书的取得,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评模式都要围绕双证书的取得制定,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向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倾斜,组织学生参加行业机构与国家技能鉴定部门的证书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采取大专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制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除修满所有专业课程学分外,还要参加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餐厅服务员中级证书》考核,并鼓励参加旅游局组织的《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核,至少应取得一项职业技能证书方能毕业。截止到2006年7月,旅游管理专业取得《餐厅服务员中级证书》的学生达418人次,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学生达68人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为保障学生取得双证书,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应全面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状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并应具备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能力。其次,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是学生取得双证书的保障环节,没有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就不能培养出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运作机制
执行机制“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由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执行,具体工作是:制定“2+1”工学结合计划并负责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负责全面跟踪管理,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保障机制要加大对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从制度上保证“2+1”模式的实施,从观念上谋求发展、改革创新,从政策上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工学结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工学结合为中心展开。
监督机制建立“2+1”工学结合监督体系,由学校与企业相互监督各自职责,共同保障完成实习实训,同时,要确立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还要成立工学结合管理小组,对“2+1”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考评。
发展机制在具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主动与旅游业经营管理部门、人事劳动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服务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与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相适应的不断发展进步的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25-02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境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旅游成了人们身心保健、感受自然、享受美感的最佳选择,出境旅游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吸引了大批的国外游客,出入境旅游业发展较快。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本地区双语导游却捉襟见肘,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严重匮乏,而且在结构上也极端不合理。如长三角城市湖州截止到2011年底共有986名导游,其中仅有外语导游人员26名,而且均为初级导游员,远远不足满足需求。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地方涉外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双语导游人才队伍,就成为摆在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研究拟在对长三角地区旅行社双语导游岗位要求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以期培养出高层次的本土型双语导游人才。
一、长三角地区旅行社双语导游人才需求调研
(一)调研方法
地方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重任,培养能够胜任本地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二者最好的结合。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于2012年2~4月对长三角地区16家具有涉外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访谈内容在征得访谈对象的前提下,采用录音和现场笔记的方式进行记录。笔者在相关文献阅读的基础上,确定了4个访谈主题。
一是公司介绍:包括公司规模、营业项目、公司荣誉、公司成长状况。
二是求才项目:包括求才类别、求才职级、需求人数。
三是职位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
四是要求条件:包括学历、性别、专业、工作经验、语言能力、性格。
访谈旅行社基本情况如下,在公司规模方面以51~150人的旅行社为主,占访谈旅行社的50%。以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业务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占访谈旅行社的75%,约38%的旅行社曾获得过不同等级的荣誉。公司所在地以上海、杭州为主,分别占访谈旅行社的50%和25%。
(二)长三角地区旅行社双语导游人才要求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长三角旅行社要求双语导游人员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占75%,各旅行社对性别均无特别限制,要求是旅游相关专业毕业,要求具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69%,对英语交际能力要求达到熟练或精通的占68%,特别指出形象和健康要求的各占25%,均要求具有外语导游资格证,有19%的旅行社特别指出要求具有出境旅游领队资格证。在具体的职业能力方面,本研究对访谈记录通过词频分析软件ROST Contentmining内容挖掘系统软件提取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等16个有关职业能力要求的高频特征词汇。各特征词汇出现的频率和比率如下,在16家旅行社中有10家明确提出双语导游人员要具有组织能力,占63%,排在第一位,接下来依次为“责任心强”有9家旅行社提出明确要求,占56.3%;“吃苦耐劳”有8家旅行社提出要求,占50%;“服务意识”有6家旅行社提出要求,占38%;“善于沟通”有5家旅行社提出要求,占31%; “性格活泼开朗”有4家旅行社提出要求,占25%;“细心有条理”和“具有亲和力”各有3家旅行社提出要求,均占19%;“合作精神”有2家旅行社提出要求,占13%;“态度热情”、“工作认真”、“口齿伶俐”、“热爱工作”、“具有谈判能力”各有1家旅行社提出要求,各占6%。
二、基于旅行社岗位需求的本土型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全程职业化分段螺旋式”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经对长三角地区16家旅行社对双语导游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并在征求旅游教育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笔者把双语导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为地方涉外旅游业服务的高技能人才”。针对旅行社对双语导游人才的岗位要求,以及教学过程的特点,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构建了“全程职业化分段螺旋式”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第1~3学期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和单项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训,打好坚实基础;第4学期进入旅游企业开展综合顶岗实习,检验前期学习成果;第5学期返校总结顶岗实习经验,加强学习,弥补不足;第6学期,通过反思、学习后,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再次参加企业顶岗学习,获得职业能力的升华,并顺利就业。通过“专业认知—单项技能—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循序递进的能力模块,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旅游企业技术应用的对接,使学生能“零距离”上岗,达到专业、产业、学生三方共赢。
(二)“全程职业化分段螺旋式”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1.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结构和内容,优化课程组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课程模块和教学体系。本研究将访谈所得的16个有关职业能力要求的高频特征词汇,根据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归为6大综合能力,具体如下:一是组织管理能力,对应岗位要求为组织能力、细心有条理,对应课程为旅游管理学、旅行社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政策与法规。二是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对应岗位要求为口齿伶俐、善于沟通、性格活泼开朗、态度热情、亲和力,对应课程为演讲与口才、旅游公共关系学、涉外旅游礼仪。三是处理投诉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对应岗位要求为谈判能力、应变能力、责任心强,对应课程为旅游心理学、旅游服务案例分析。四是双语对客服务技能,对应岗位要求为导游大赛获奖、英语熟练或精通、1年以上涉外带团经验,对应课程为导游讲解艺术与技巧、导游业务、领队业务、导游英语、领队英语、目的地国家知识、导游基础知识。五是团队合作能力,对应岗位要求为合作精神,对应课程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心理学。六是爱岗敬业的能力,对应岗位要求为吃苦耐劳、工作认真、服务意识、热爱工作,对应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双语的比重,最终使学生达到无障碍交际。
2. 通过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教师的外语化,初步构建一支与地方涉外旅游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双语师资队伍,把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和岗位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恰当配备师资是取得良好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和专业课教师队伍的业务合作。为此笔者单位一方面组建了跨分院、跨专业的合作型教学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双语教师,对专业教师加大语言培训力度,对英语教师提供各种专业学习机会。
3.以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全真型”实习基地为依托,以双语导游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工学结合,研究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和实践的模式。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全真型”实习基地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平台,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的设施能满足实训与导游过程要求,校外“全真型”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中按照导游的接待流程来实习,真正体现了“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方式,而涉外旅游专业与知名旅游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又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师傅合一” 、“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 。 企业选派具有实践经验的资深员工在基地指导学生并开展部分专业课教学,效果良好。很多学生在第三年的实习期间,就与企业签订了劳动聘用协议书,学校就业率也得到了提高。在企业环境中,学生自觉以“企业人”身份要求自己,把自己融入企业,一方面受到企业精神教育,同时也提前体验到就业和择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