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的设置往往是以学生操作为主体,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聊天,在机房内走动、喧哗等现象。即使是教师在授课时也有些学生容易开小差、讲话,教师需要不停的维持课堂纪律,这样会给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带来困难与不便。要使课堂管理得到有效实施,就应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那么该如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让5个“细节”(即分层教学、具体活动、有效提问、真心交流、赞美与表扬)充满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1.让“分层教学”充满课堂管理
学生是课堂授课的对象主体,是教学的目标。但是当前的学生本身的信息技术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入校新生中有对基础的电脑知识不甚了解,不懂CPU、网上漫游、电子邮箱使用等;而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所配置的电脑较为高级,对各种电脑软件、网上活动娴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刀切”、单一的教学与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出现差异时,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课堂管理随之出现问题。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关心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教学目标、课堂提问、作业与练习等方面实施“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平时实际表现,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准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围绕不同层次目标进行相关的学习。在准备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班学生都能学的积极与主动。在课堂练习与作业的设计上,应分别设计以巩固、熟练应用与灵活应用为题目的项目,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让“具体活动”充满课堂管理
大量的观察和操作练习活动会经常出现于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往往这时会随之冒出。仔细探究形成的原因是与信息技术教师对“细节”的安排不合理有关。在课堂上学生不清楚具体观察或者操作什么内容,对于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活动步骤也没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行为的松懈。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之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具体观察或练习哪些内容,从而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更应该在具体练习之前,教师明确向学生说明怎样进行练习,练习所需要的素材与资料、操作过程和主要细节是什么。在这里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技能性很强的操作练习,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明确分解其步骤,否则学生会成为“无头苍蝇”,不但失去操作练习的“意义”,更会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带来诸多“烦恼”。
3.让“有效提问”充满课堂管理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思维,还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则毫无反应。由此我们发现课堂管理中的“有效提问”才能使学生保持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了不让学生“开小差”,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学生沉浸于解决问题的思考中。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也是调控学生心理活动、维持良好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在学生“开小差”的情况下,用有效提问激发学生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思维活动,重新“抢回”学生的注意力。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必须与教学活动相关,也就是有效提问,谨慎使用“你为什么又开小差”之类的问题。二是在讲解某一具体内容之前,明确说明讲解结束之后将请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评价或惩罚方法是什么,以引起学生的广泛注意。
4.让“真心交流”充满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高考”学科,由此学生通常会将信息技术教师当做“副科”教师,这不仅表现在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上,还表现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熟悉与信任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自己也往往认为与学生的交流是班主任与“主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于是我们就把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统统交给班主任去“解决”。其实,与学生的真心交流会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心,能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认识错误,改正问题,从而避免了教师与学生的“两败俱伤”。
5.让“赞美与鼓励”充满课堂管理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卡内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与鼓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赞美与鼓励”的言语,这样教师的教学不再一成不变了,而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也变得丰富多彩。教师用自己适时的“表扬”,换来学生积极热情的回馈,教师的工作也变得生动了,教学的兴趣也明显增加了。而那些一个个有着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生成为教师活生生的“工作对象”,学生在学习中把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教师更有效的因人施教,做到人性化的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交流与健康发展。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想要学习的。即使那些对学习玩世不恭的学生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学习愿望。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恰当把握、合理安排课堂中的各个“细节”,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完全可以减少或消除各种不良影响,提高学生接受管理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信息技术课上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较大联系,加之没有中考、高考压力,学生感觉学会学不会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2.计算机软件、硬件故障问题: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运行通常是不稳定的,几乎每次上课都会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出现。3.教学方法不当:技术科类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科目,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至于怎样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通常每位教师根据经验安排教学,难免会出现不妥之处。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比较熟练的学生做完后无事可做;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做不出来。5.课程地位问题: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来放松的,作业完全凭兴趣来做。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
二、信息技术课堂难管理的原因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原因很多,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考指挥棒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处于次要地位
国家近年来很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陕西省将信息技术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但由于高考等评价机制的影响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该学科依然被认为是小科目,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里处于次要地位,用一些学生的话来说,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用来放松的。同时,在一些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成绩不参与总分的计算,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2.信息技术课程授课环境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作为“技术课”,其授课多在计算机房进行。机房学习环境不同于教室,机房里的各种设备,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等因素使学生易于联想到网吧、互联网。另外,信息技术课一般是一周一节课,学生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教材内容设置问题
新课改后,高一的信息技术重点是强调基础,但不再罗列软件的操作和功能的介绍,而是要求学生综合利用软件工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这里的“实际”问题往往因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过时了。这样的教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4.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相比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教学以外的工作占了很大比例,有的甚至以教学以外的工作为主,这样造成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以及教学管理能力不足。面对自身教学管理能力的不足,教师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不能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和总结。长此下去,也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的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现有的软件、硬件环境,尽最大可能发挥机器的作用。上课前及时维护计算机,确保软件、硬件环境的正常、稳定运行。如果确实因为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上机,建议采用轮流上机的制度。安装电子教学软件,以方便学生广播、监控及发送文件等。
2.精心设计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内容相对固定,往往能适合较多地区的教学情况,又往往不能适合一些地区的教学情况。如何把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三是评价制度有待完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而久之打击学生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现在等级考试取消了,中考也不加分了,也没有什么阶段性考评,老师们顿时感觉负担减轻了,对学生不会有如中考科目那样苛刻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不容易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常常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一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二是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三是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措施之一是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当在上课前向所有学生公布机房的纪律和规则,再就是和学生讨论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和程序的后果。此外,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于微笑、表扬或者奖励等。对于规则的破坏,可以使用一些惩罚,如打扫机房等。
1.课堂管理是信息技术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就指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意味着课堂中的大多数学生都不清楚教师的要求,无法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教学设计都无法按计划实施,课堂效果也无从谈起。有力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课堂管理同样是课堂顺利进行以及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2.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给课堂管理带来困难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低学段的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而且没有形成必要的课堂行为习惯。如果课堂管理不善,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形成“一锅粥”的局面,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增加了课堂管理难度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活动大多数在机房进行。机房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鲜度较高,机房里的各种设备尤其是每人面前的计算机及安装的各种软件等与普通教室差异较大的因素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刺激,较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课时安排来看,信息技术课一般是一周一节,这更增加了学生对机房环境的“新奇”程度,延长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熟悉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同时,新的环境可能会对学生在传统教室环境中已经形成的行为规范造成冲击,对于还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低学段小学生来说,机房学习环境更纵容了他们的不良行为,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更是难上加难。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的策略
理想的信息技术课课堂不是全体学生鸦雀无声,但应该是井然有序、和谐向上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帮互助,课堂气氛热烈、激动人心,学生积极地探索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已有课堂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特征,本文着重从规范学生的行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创设合理学习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的策略。
1.规范学生的行为
规范的学生行为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体现。根据行为主义学习论的观点,行为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而且是可以塑造的。对于缺乏课堂经验的小学生来说,提高课堂的有序性应该从规范其行为开始。规范学生的行为可以采取告知行为规范、示范动作和强化行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告知行为规范。有研究表明,教师明确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并阐明要求的目的,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遵守纪律。许多情况下,小学生课堂行为不规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在学期之初,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表达在机房中的行为期望,为规范行为打下基础。比如,可以把一些重要的行为规范进行板书,引导学生齐声朗读并解释原因,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深印象。
第二步,示范动作。新的行为一般是从模仿开始的,对于课堂上的某些关键行为教师可以进行示范,给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语言描述远远不如形象示范来得更直接,更具体。因此,正确动作的示范对规范学生的行为是有效的。比如,教师把有秩序、安静地进入机房或者轻拿轻放板凳的行为进行示范,能够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并自觉遵守。
第三步,强化行为。在告知行为规范和示范动作之后,还需要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可以分为对正确行为的奖励和对错误行为的惩罚。“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我们应该注重运用奖励从正面引导学生的积极行为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五分钟游戏时间;对于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给予关闭显示器十分钟的惩罚,严重时可剥夺其操作计算机的权利。强化时应该把奖励和惩罚的原因与学生的行为密切联系。
2.吸引学生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学习内容所吸引时,课堂秩序势必会好许多。吸引学生注意力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事情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另一方面,保护学生现有学习注意力不被分散。
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应用型学科,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布置有趣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学习任务来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真实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或者采用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
其次,小学生发育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其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注意层次性,兼顾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被学习任务所吸引,有事情可做,不规范行为发生的几率自然会小许多。
再次,教师要把握讲课的时机,以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机会。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一般不要试图上课之初讲授新知。因为学生刚刚从传统教室进入机房,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如果利用有趣的教学课件或者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会免受其他无关刺激的影响,进入一种学习状态或者准备学习的状态。等学生比较安静时,教师再强调一些知识点。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则要抓住课堂的前5分钟和最后5分钟,一般要争取在上课初向学生清晰地布置明确的任务,尽量避免在上课过程中打扰学生进行讲解,因为这样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使学生停下手中的操作来听讲。充分利用课堂的最后5分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和印证所学到的新知识,加深印象。
最后,教师最好规定一些特定的课堂纪律信号,通过特定信号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平时训练学生收到信号时迅速做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比如,当听到教师拍手三下时,学生跟着拍三下手,同时保持安静,眼睛看老师。特定信号的使用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学科特殊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房)给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取措施预防不规范的课堂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安排男女间隔式座位。因为性别不同,同等条件下男女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存在差异。一般地,男生对操作技能接受的速度较快。根据经验,如果三个以上男生邻座,课堂不规范行为发生的几率会高出许多。男女间隔式座位不但会减少课堂不规范行为,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弥补男女生之间的差异。
第二,课前确保计算机运行良好。信息技术课课堂计算机是学生的主要操作对象,如果上课过程中过多的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会打乱学生的基本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因此,上课前应调试好每一台计算机,为学生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组织合作学习,使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机房内过多的无关刺激,在教师讲完新的知识后部分学生不知所云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了给予一定的“惩罚”外还要及时进行帮助,使其不断体验成功,否则他们会越落越远,最终成为课堂秩序的“破坏者”。
第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质量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某些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的,比如指法练习、某个软件的使用等,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师生关系过于紧张,那么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经常受挫,久而久之便会放弃学习。反之,如果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那么他在课堂上会越来越关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策略是笔者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课堂的具体特征提出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无疑会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学生因素
(1)学科偏见,认识不足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中高考科目,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重要,因而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他们放松减压的兴趣课程,思想和行为散漫,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课堂纪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生理特质,好奇好动
学生面对跟传统教室完全不同的机房,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冲动,喜欢摆弄设备,甚至不乏恶作剧者,故意损坏或拔掉计算机连接设备;还有些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等,正是学生这些生理、心理上的特质给课堂的管理带来困难。
(3)成长环境,基础差异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计算机操作基础差异很大,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便会出现“会的学生不想听,不会的学生听不懂”的情况,导致学生厌学,不仅会影响课堂纪律,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2.教师因素
(1)管理能力与职业道德
大多信息技术教师都较年轻,没有班主任工作经验,对学生和课堂的管理掌控能力不足,缺少有效的管理办法、奖罚制度;另外,信息技术课时少,教师和学生了解、认识沟通的时间有限;此外,有些教师认为这是非中高考科目,学生学不学无所谓,课堂上纪律松散。这种不会管和不想管的情况也是课堂的“乱”因之一。
(2)专业水平与创新进取
有些教师满足现状,不进则退,知识面窄,甚至很多知识还没有学生了解得多,这样的教师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如果授课水平差,照本宣科,平乏无趣,学生就更不想听了,课堂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教师要时刻关注学习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灵活运用,为教学和管理服务。
(3)养成教育与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信息技术课上一定要有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要让学生遵行,养成习惯,这样课堂才不会“乱”。否则,学生一进机房便摆弄设备,或躲在显示器后吃零食,或随意更换位置等乱象丛生,高效教学自然无从谈起。
3.环境因素
(1)课室特殊
机房和教室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环境,舒适的环境、显示器的遮挡、网络的诱惑,学生的心理一下就松懈了,兴奋、不由自主地讲话、喧哗、摆弄设备,学生的生理特性难以让他们很快适应环境的变换,导致学生潜意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不重视和不遵守。
(2)人机管理
在机房中对学生和设备的管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好的监控管理设备、措施可以为课堂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例如,学生使用自带U盘玩游戏、看视频,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任意下载,恶意删除、修改复制他人作业等行为,只有通过设备、技术手段严格控制,杜绝学生的这种“非分之想”,才能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策略探究
教师和学生等人为因素影响了课堂效率,环境等方面的硬件因素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而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让课堂教学实施得更顺利。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做法,在此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做好课前教育
课前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和机房制度,民主讨论制定奖罚标准,规范行为,严格执行,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最后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要性与实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备好每一节课
熟悉教材、课标,每节课都要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课堂任务,绝不能走过场,流于表象。结合生活,发掘课程资源,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用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点。
3.分层教学
按照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分组排座,任务层次化,达到以强带弱,分层教学,各有所得的效果,还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4.了解学生
要尽快熟悉和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性格、知识能力、喜好等各方面,教师对学生越了解,学生往往能够更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固定学生位置,便于考勤和准确及时叫出学生姓名,也有利于设备使用责任到人,也能有效约束学生不会随意更换位置。
5.维护好课堂秩序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教学。当课内出现学生设备故障时,应引导学生先与同组人员共用,等讲完课后再处理。对课堂上出现的违纪行为,一旦发现,要即时依章处理,不能让违纪现象蔓延,最好与班干部、班主任联手治理效果更好。要学会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来管理课堂,为教学服务。
6.及时评价、反馈
设计一份成绩考核表,详细记录每位学生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应尽量多激励赞扬学生。
课堂管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维持着全体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同时防范、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最高程度地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如果课堂时间被管理问题扰乱,学习时间和效率必然会消耗。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其操作性强的特征,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网聊天、打游戏、肆意喧哗等破坏课堂秩序的现象。由此可见,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积极、高效开展,必须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并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行为及时干预、处理。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1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易使课堂纪律谈化:信息技术课多数是在机房进行操作,教师一般在讲台上进行板书、演示,对每一个学生的举动不能及时注意到。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不是老师,因此许多学生抱着来玩的心态,他们根本不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在教室里面上网聊天、打游戏、相互走动、吵闹等现象屡见不鲜。1.2学生基础不同导致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家庭环境、经济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两极分化严重,这种差异在农村更加突出。在实际操作时,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接触比较早,书本上的内容不用教就已经会了。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显得穷极无聊,经不住诱惑就会被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所吸引。有些学生没接触过电脑,刚升中学时甚至连单双击鼠标都不会,上课时跟不上老师授课的进度,需要教师专门辅导。1.3评价制度缺乏弱化重视程度:自从取消了信息技术学科中考等级考试加分后,信息技术老师顿觉轻松,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那么苛刻了。信息技术本作为一门辅课,缺少有效的评价制度后,学校、学生对其更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现在一般每星期每个班级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们大都悠闲地进机房,而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评价或全部评价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每况愈下。
2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策略
2.1制订有效课堂规则,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学之初,在学生未进入机房前,应当向所有学生说明机房的纪律和规定,让他们清楚在课堂中可以做的事情和禁止做的事情,如果违反规则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师生可以一起商订课堂管理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拟定相应惩处措施。规则一经确定下来,就要保证严格实施和执行。要确保所有同学都清楚规则的内容,并能理解和配合,在规则实施的过程中能做到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破环规则的同学给予相应的惩罚。课堂规则严格执行,课堂纪律便得到加强,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保证。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深受大部分同学的喜欢。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前,应提前调查一下学生既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所学的素材。在上课时,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要学习的知识、操作能让学生以自主探索的形式掌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合理采用小组合作、组间评比的教学方式。建立小组长负责制,合理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只有小组内成员都完成了任务,小组才有资格参加评比。这种形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好胜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力,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可谓一举两得。2.3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统一要求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统一要求的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视同仁”,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规定水平。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基础学习之外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巩固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做提升题。根据学生既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制定恰当的学习任务,学生就更容易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变得越学越扎实,越学越乐学。
3运用多种评价形式,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评价形式要多样,除了把传统的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作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应将学生课堂纪律的遵守、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依据。除了对学生的成绩作量性评价外,还应注重质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及情感体验等人文素养。为此可以进行描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多种方式。这样评价既重视了结果,又关注了过程;既考察了共性,又发扬了个性。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课堂管理、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评价机制等多方面举措,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永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误区及优化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8.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并且不断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投入,信息技术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遇到了种种困难。
农村中学计算机配备不足 国家和地方虽然对农村中学加大了资金投入,使农村中学也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机房,但是计算机的数量依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往往两三个学生一台计算机,上课时显得非常拥挤。学生为了争机器常常闹矛盾,致使计算机课堂显得非常乱,让教师非常被动。
计算机配置低,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大多数农村机房内机器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又加之计算机软硬件运行通常是不稳定的,几乎每次上课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些问题出现,妨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效率较低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技术类课程,实践性特别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当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不去钻研教法,根据个人经验想当然地安排课堂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非常困难,课堂效率低下。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差异 有些学生平时听课比较认真,而且接受能力比较强,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容易就能接受,并且能够很快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而有部分学生平时听课不认真,加之接受能力有限,他们学习起来就非常费劲,教师讲的内容很多就做不出来。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偏见 在农村中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对教师讲的内容根本不听,教师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打纸牌、画画等。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竟然不知道这节课学的什么内容。
2 信息技术课堂难管理初探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原因有很多,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信息技术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总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导致师生重视不够 近年来,国家虽然很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可是却将信息技术考试的成绩采取A、B、C、D四个等级评价,只是作为升学的一个参考,因此造成在一些学校、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处于次要地位。用一些学生的话说,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来放松的,这种现象使得信息技术课堂非常难管理,学生学习时很不用心。
机房内机器陈旧,影响课堂教学 农村中学的计算机配置低,机器陈旧,运行速度慢,容易出现故障,这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遇到故障,有的不向教师报告,而是自己去解决,这使得机器更容易出现故障。有时一节课出现故障达五六次,教师忙于修理这些机器,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时间去讲课,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在机房内上课不同于教室 信息技术课作为“技术课”,上课多在计算机房内进行,机房内的学习环境不同于教室,机房里有许多机器,比教室显得开阔,学生注意力多集中在机器上,教师一不注意,学生就开始操作计算机,所以比在教室内难于管理。另外,信息技术课一般一周一节课,学生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强 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半路出家”,专业技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而且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又身兼数职,教学以外的工作占了很大一部分,有的甚至以教学以外的工作为主。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不能静下心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长此下去,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也达不到要求。
3 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的方法
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上课环境 首先,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软硬件的更新维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机器的作用,为教学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上课前及时维护计算机,确保机器能正常稳定地运行,可以安装一些还原软件,减少机器故障的发生。如果确实因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上机,可以采用轮流上机的方法,在机房内安装电子教学软件,以方便给学生授课,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操作,使之更容易掌握。
精心设计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一直以为信息技术课很好上,打开电脑让学生玩就可以了。这说明他不懂信息技术课。既然是门课,就有它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它的教学设计思路。信息技术课让学生玩就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信息技术课跟其他课一样,应该有详细的教案设计。如何把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调整,要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
加大机房上课检查力度与上课制度规范化 针对机房上课难于教室上课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健全机房制度。制定详细的机房上课制度,专门抽时间给学生进行解读并加以强调。如规定上课前和下课后学生应做哪些事;机器出现故障应如何处理;上机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上下课时队列的规范化;等等。并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严格按此规章制度执行,避免制度成为摆设,造成机房上课混乱的局面。
2)班长检查制度。上课前给学生定好机位,大多数是两个学生一台机器,极个别的是一个学生一台机器,机器出现问题或者机器附近有卫生问题,可以直接找到是哪个学生。这个检查任务由班长完成,在每次上课前及下课后进行卫生检查,如有问题及时落实到相关学生,进行处理,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3)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上课时以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如采用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小组比赛法等方式,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及比赛获胜的成功,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课的乐趣。
一、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有“教”的任务,另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高中信息技术课自然也不例外。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文献诸多,因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课堂管理的概念界定也颇多,我国学者李如密和田慧生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两位学者还进一步指出,课堂管理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①课堂教学管理,如课堂教学节奏、段落的管理和学生学习的指导与管理等。②课堂纪律管理,如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维护,人际交往的调控,群体心理氛围的营造等。
一般认为课堂管理即调控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使之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体系,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环境管理等方面,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管理,课堂纪律管理主要是指课堂行为规范、相关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课堂环境管理主要是指对课堂中教学环境的管理。
二、信息技术课堂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五年有余,在工作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困惑,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方面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笔者所在地区属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很多学生家里并没有计算机,在高一初始年级,还有很多学生是零起点,鼠标操作都有问题。而在新课改中,教材的设计并不是零起点开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明显,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在学校无关升学,学业水平测试无关紧要,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上可不上,就是一门玩游戏上网的课,有学生甚至称信息技术教室为网吧,信息技术教师为网管。在课堂中,学生们或是聊天玩游戏,或是拿着语数习题埋头演练,这种思想认识的不重视,导致课堂纪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学习自控能力薄弱。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很大一个特点是对于其喜好的事物会表现出兴奋和难以控制的自我情绪。信息技术课前,学生往往会很兴奋,到达上课地点也很早,与其说喜欢信息技术课,不如说是想玩电脑。课间的这几分钟,学生是最期待的,因为可以自由的游戏娱乐,但一旦上课铃声一响,老师或控制学生机器,或说声停止任何操作开始上课时,学生情绪的变化显而易见的。课堂需要学生积极兴奋的状态,但在信息技术课上,这种状态出现在课堂之外,这不能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不利于课堂管理的进行。
(4)教学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心理转变。信息技术课程有自己的教学场所,不同于学生天天待的教室,教室里有规章制度,有班主任的随时“查岗”,有严肃紧张的学习氛围,而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相比之下无疑是轻松无压力的,从教室到信息技术教室,学生的自我约束似乎一下子就没了,开始自由、大胆的讲话喧哗,却忘记了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这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影响。
(二)教师方面
(1)对新课标的理解还需深入。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计算机课,它的目标在于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改变教师心中固有的“技术本位”观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新课改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教学环境、教师专业知识、课时安排、合理的评价等,这些变化不论是对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都带来一些挑战,对课堂管理也觉得不知从何抓起。
(2)教师专业仍需发展。信息技术本身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对教师就是一项挑战,而在信息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或是教学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整体而讲,在新课改中,教学内容增多,难度加大,特别是选修课程的内容,一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好的驾驭。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专业知识的欠缺往往不能使学生信服,也为课堂管理留下了不和谐音符。
(3)教学评价单一。目前高中信息技术的最终评价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评价一般是上机操作,对理论知识的评价有时候也采用纸质答卷的方式。这些评价形式单一,不利于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也使得学生的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课堂管理难度加大。
(4)信息技术教师地位。因信息技术课程所处的尴尬地位,信息技术教师也普遍认为地远不如语数英等参加高考科目的教师,这就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性不高。
(5)对学生了解不够。信息技术因为一周课时数少,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带很多个班,教师与学生见面,互动的机会很少,师生间相互了解不够,一个学期下来,教师往往不能将学生与其姓名对上号,在课堂互动中,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使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太多的紧张,从而影响了课堂管理的效果。
(三)其他原因
信息技术课教学工具首先离不开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而学生在操作中难免出现一些计算机故障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学生要么把注意力放在鼓捣电脑上,无瑕顾及教学内容,要么举手汇报要求教师解决,也给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三、策略与思考
(1)努力加深与学生的了解。将学生座位号固定,不但是计算机设施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教师了解学生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按照名单方便叫出学生名字。在课前课后,有意识的与学生多接触,利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了解学生,总之,信息技术教师无疑要更加用心寻找自己认为适当的方法去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教师。
(2)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信息技术不论地位如何,教师都应端正自己的心态,转变观念,要想让学生喜欢这门课,首先教师自己不能有厌烦的情绪。有了工作的热情,教师便会在教学中更加用心,分析学生现有水平和兴趣点,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如声、影等,把学生真正吸引到课堂里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9-1
〖FL(K2〗 〖HJ3.9p〗
信息技术与其他的课程不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机操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部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很多不正常情况,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课堂纪律的淡化。学生比较喜欢的信息技术课,只要下课铃声一响,便一个个快速冲到机房。很多学生一到机房第一件事情就是问能不能上网,听说能上网就无比高兴。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涉及到网络,需要学生上网查资料,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听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有个别学生偷偷下载游戏到电脑里面玩或者玩在线小游戏,此种现象很多很多。再次,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很多初中都不把信息技术课作为考试的科目,中考等级考试也不加分,这样缺少了有效的评价制度,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学生们大都以一种玩的心态来机房,而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此外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家上机操作时间很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教学环境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大多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电脑,教师在讲台上操作演示、讲解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很多干扰因素,环境也更为复杂,如电源安全,机器保修等,由此纪律问题也更多。
二是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等不同,造成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也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可能学得更快,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来设计教学。
三是评价制度有待完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而久之打击学生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现在等级考试取消了,中考也不加分了,也没有什么阶段性考评,老师们顿时感觉负担减轻了,对学生不会有如中考科目那样苛刻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不容易管理。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常常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一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二是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三是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措施之一是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当在上课前向所有学生公布机房的纪律和规则,再就是和学生讨论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和程序的后果。此外,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于微笑、表扬或者奖励等。对于规则的破坏,可以使用一些惩罚,如打扫机房等。
措施之二是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以及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
措施之三是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有“全程的评价观”,即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际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只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操作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
现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不能搞“一刀切”、“大锅饭”。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常常是教师最关心的领域之一。即使是学生,也比较关心课堂管理问题,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如果课堂时间被管理问题耗掉了,真正的学习也就相对减少了,学生也是不舒服的。由此可见,课堂管理也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其它的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是我所关注的问题。
一、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课堂纪律的谈化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箭步如飞,冲到机房。上课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学习态度十分不好的,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学生之间相互走动、讲话等情况十分普遍。
(2)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句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如果可以上网他们比考试得了一百分还高兴。像有些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网络,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有个别学生偷偷的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等现象层出不穷。
(3)对课程的不重视
在职业中学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遗忘的学科,自从取消了中考等级考试加分后,就缺少了有效的评价制度,来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足够的重视。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2)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的是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初一进来时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在教学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的介绍某一个知识点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它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出成绩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三、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我们常常以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如果只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安静和驯服而进行课堂,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课堂纪律的管理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每一学期上课前向所有学生申明机房的纪律和规则,进一步就是和学生讨论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和程序的后果。如果等到规则被破坏之后才作决定,就为时已晚了。如果有言在先,学生就能事先知道,破坏规则、违反程序对他们来说意识着什么。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随之以积极强化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地出现,适当地强化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于微笑、表扬或者奖励等。对于规则的破坏,可以使用一些惩罚,如打扫机房等。
(2)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
首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仍然以生动活泼的例子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3)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只有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设计、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版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常常是教师最关心的领域之一。即使是学生,也比较关心课堂管理问题,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如果课堂时间被管理问题耗掉了,真正的学习也就相对减少了,学生也是不舒服的。由此可见,课堂管理也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其它的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是我所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课堂纪律的谈化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上课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学习态度不是很好的,学生总会在下面叽叽喳喳,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所有的这些不良习惯,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更会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像有些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网络,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对课程的不重视
虽然信息技术课地位相教以往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依然是被大部分学校所遗忘的学科,加上非中考科目,就缺少了有效的评价制度,很难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足够的重视。现在通常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处于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们大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机房,并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
(4)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对较好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够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他们所剩余时间就会显得无所事是,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它无关教学的内容的事去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会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学环境与常规课堂有异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2)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的是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相对薄弱。
(3)教学方法和手段偏差,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前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缺少考核与评价,教师没压力、学生没动力,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出现随意性,不规范性。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单一,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停留在知识、教学技能目标,淡化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而久之给学生积极性有所打击。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1)从常规教育入手,加强机房课堂管理
课堂常规教育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演示操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对待新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最好在教室讲授,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课堂要求、学习方法,注意事项,定好座位表,以便对号入座。开学一个月内的课应由老师亲自带队有组织的进入机房学习。期间视学习情况合理调整座位,以便同学之间更好地协作和维持课堂纪律。通过这些常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就可以让学生渐渐地养成遵守纪律,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从规则教育入手,加强上机习惯培养
在机房上课时,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要制订若干让大部分学生认同并切实可行的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因人而异,不能牵就,要严格要求,奖惩相结合。对于违反规则的人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如,下课后再次整理机房。
(3)从兴趣动机入手,加强学习兴趣养成
对于学生来讲,刚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又是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运用形象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作品、成果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地喜悦,而成功的体验又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4)从应用操作入手,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从常用实用、通俗易懂且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出发,选择不同学习的形式和方法,通过设置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化难为易,扫除认知障碍;采用游戏引路,提高学习乐趣;推行任务驱动,实施因材施教;开展协作学习,鼓励团队合作;开展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比如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水平和能力,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不同的学生来完成,适时地组织实践操作、成果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地喜悦,而成功的体验又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其创新能力。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除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之外,也要注意和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老师也不例外。也许一次小小的问候就能拉近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你,佩服你,对于课堂管理也会锦上添花。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氛围,要靠信息技术教师自己去营造。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监督管理和督促,并不断完善教学常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并培养出他们的信息素养。以上是本人的一些见解,当然针对不同的年级段,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还应该随机应变,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