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工厂品质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1: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厂品质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厂品质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08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是世界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我国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全民族的健康营养和素质发展。我国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食品质量控制与检验、食品新产品开发、食品工厂设计、食品中高层管理、食品设备操作、销售人员等岗位。对食品专业的高级专门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食品加工度较低;(2)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效益欠佳;(3)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不足;(4)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治理监管缺乏长效机制等。这些薄弱环节反映了一个大问题:产品技术含量和水平不高、食品的生产缺乏系统的监管,归根结底,是食品专业优秀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缺乏,使食品产业的发展长期在低水平层面徘徊。因此,为了促进食品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食品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其根本是食品专业优秀应用型人才队伍的扩充和壮大。

为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行动,本文主要论述教学过程构建培养方案。

1 基本原则

着眼于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的需求,结合校情,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管理机制的改革,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深加工方向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通过3+1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在现代食品深加工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与设备操作管理、品质控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和食品科学基础与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理论和技术;(3)有针对性地掌握若干类食品深加工的技术,并且具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4)具有食品加工设备的配套选型及工厂设计的实践能力;(5)具有食品质量分析的能力,能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实现产品的安全质量控制;(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产品研发所有环节所必备的理论和实践能力;(7)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3 教学培养模式

采用“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用3年的时间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强化基础、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大实验和食品加工工艺大实验等,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并初步形成新产品和新技术设计的能力。再用1年的时间将学生分散到企业,在企业接受教学和实践活动,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联合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在一年级,主要使学生初步了解食品工厂的基本情况,产生感性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或设计(均在第四年全年进行,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毕业论文必须在企业完成,根据企业急需解决的个别难题或新产品开发的需求等,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联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4 课程体系构建

篇(2)

论文摘要姜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芽苗不污染,也无需条件,克服了用琼脂等固体培养基生根易污染烂苗的难题;方法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为工厂化生产优质姜种源、种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具芳香和辛辣气味。姜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蔬菜及调味品,还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发表、出汗、消痰、止呕、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解毒等功效[1]。近年研究表明,姜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作用[2]。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易感染多种病毒,致使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影响姜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本试验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姜进行脱病毒和复壮,探索了工厂化生产优质姜种源、种苗的可能性。

1材料

姜(ZingiberoffcindelRoscoe)的茎尖、幼芽。

2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

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培养基:①MS+NAA0.03mg/L+IAA0.03mg/L+KT0.2mg/L。

芽苗增殖培养基:②MS+NAA0.03mg/L+IAA0.03mg/L+KT0.2mg/L+6-BA0.05mg/L+2,4-D0.025mg/L;③MS+NAA0.03mg/L+IAA0.03mg/L+KT0.2mg/L+6-BA0.2mg/L;④MS+NAA0.03mg/L+IAA0.03mg/L+KT0.5mg/L。

生根培养液:⑤为自来水或干净河水(均不用灭菌处理)。

上述培养基均加入0.8%~0.9%琼脂、3%蔗糖,pH值为5.8~6.0。培养温度23±2℃,光照时间14~15h/d,光强30μmol/m2·s。生根培养也可以室内自然温度、自然光照下培养。

3.1无菌材料的获得

2008年3月上旬从农户发酵厩肥堆中取出经高温发酵热处理(可杀灭部分姜病毒)催芽的姜块,掰取生有健壮芽的姜块,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去泥砂,小心剥去芽外层叶鞘,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将姜块表面、芽周围用75%酒精棉球擦拭2遍,1%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灭菌30min,0.1%HgCl2浸泡灭菌10min,无菌水洗涤5~6次,无菌吸水纸吸干芽块表面水分,再次剥去外层芽鞘,切取0.5~1.0cm长的茎尖或幼芽,作为外植体。

3.2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

将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①上,30d后可见到白色、绿色愈伤组织及小芽,50d后见到多个胚状体及芽苗,芽苗高3~5cm,培养80d后芽苗高可达9.0cm。

3.3丛生芽的增殖

将上述芽苗从基部切取或分离(掰取),高于3cm的芽苗均截去上部叶及叶鞘,然后将芽苗接种到丛生芽增殖培养基②~④上,培养40d,可见到丛生的胚状体及芽苗。培养70~80d,形成多丛胚状体及芽苗3~7株,芽苗高3~9cm。这时,胚状体可一丛一丛地切取或分离,芽苗也可一株一株的切取或分离,繁殖系数为5~12。

增殖培养基②~④作用效果相差不大,只是培养基②芽苗叶色较绿,培养基④形成的胚状体及芽苗数稍多。

3.4生根与移栽

将5~9cm高的芽苗从基部分离或切取,转入盛生根培养液⑤的器皿中并固定,然后将器皿口用透明塑料膜或玻璃板盖上封闭,防芽苗因水分蒸发而萎蔫,每10~15d换液1次。培养20d后长出白色根突,30d后长出2~3条1~2cm白色幼根,这时可将塑料膜或玻璃板去掉,敞开器皿培养生根。培养40~50d后长出3~6条根,根长3~7cm,并明显见到密集白色根毛,生根率达99.5%以上。这时将生根苗取出直接移植于大棚的土壤中,成活率达99%以上。该生根方法的优点:①芽苗不污染,也无需无菌条件,克服了用琼脂等固体培养基生根易污染烂苗的难题;②方法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

4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对姜进行脱毒和复壮,可以克服无性繁殖易使姜感染病毒、致使产量和品质降低的缺点,为工厂化生产优质姜种源、种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姜芽苗增殖至5~9cm高生根,芽苗不污染,无需无菌条件,可直接于自来水或干净河水(不用灭菌处理)的生根培养液中生根,方法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且克服了用琼脂等固体培养基生根易污染烂苗的难题,移栽成活率达99%以上。

篇(3)

 

众所周知,化验室也就是理化分析实验室,在学校、工厂、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商品质量与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等各有其不同的性质。一般工矿企业单位只设简单的化验室,而大型的工矿企业单位则设有较为正规的大型化验室。电厂化验室主要担负生产过程中水汽品质的监督、煤质的监督分析、运行中各种油质的分析监督、进厂物资的验收、化学环保方面的各种监督等任务,使用的分析方法大多为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分析数据具有较为准确的参考价值,在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建设和管理好化验室是化验室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化验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人身的健康与安全,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做好化验室管理,首先要建立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一个高效的化验室一定是一个制度健全的化验室,这样才能保证实施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化验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遵守化验室技术规程和有关的消防、安全、保卫制度,了解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原因,并掌握预防和处理这些事故的方法。

1.健全化验室环境以及制度,实行安全化管理

化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干净。严禁在化验室内吸烟、喧哗、打闹、吃零食、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下班前由安全卫生值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进行值班登记;禁止使用化验用的器皿盛装食物或当茶具,一切化学药品严禁入口;严禁非试验使用化验室内的电炉等设备烧水、煮饭、取暖;一切与化验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化验室;化验中使用的仪器、试剂、用品,用完后要及时清理,并放回原处,保持化验室的整洁。

不得在化验室外的任何区域进行检验。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长发要束起,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化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化验室的安全。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确因工作需要时,应与有关人员联系,由电工予以解决。化验室工作人员应随时留意周围的环境因素变化,如灰尘、电磁干扰、湿度、温度、电压、噪声、微生物菌种的变化,以免影响化验工作的质量,一旦发现周围有影响化验工作质量的因素存在,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2.健全化验室物品、仪器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

做好低值易耗品、设备仪器的管理工作。低值易耗品使用频率高、流通性大,管理上要以心中有数、方便使用为原则,建立必要的账目。物品要分类存放、固定位置、用完后放回原处。腐蚀性的试剂和物品要密封保存,与精密仪器分开存放,保持室内的通风。两用物资需特别注意保管。仪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要单独建立卡片管理制度,记录仪器有关的详细数据,建立专人管理责任制,建立使用、事故、检修记录制度,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禁止轻易操作。

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工作。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除了遵守上述物品、仪器的管理一般要求外,还要有特殊的管理要求。1、对仪器进行系统管理。管好、用好、维护好仪器,确保仪器数量上的完整性和质量上的完好性;不断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2、仪器的采购各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和审查。仪器的选购应遵循实用性、可靠性、节约性、环保性、耐用性、可修性、配套性等原则。论文参考网。3、正确使用仪器,责任到人。加强对仪器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仪器使用人员一定要了解仪器的原理、性能和特点,熟练操作使用技术,仪器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中操作规程进行。如果仪器出现故障在关键部位时,必须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不得私自进行维修。

3.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行信息化管理

化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化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化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化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节省时间,还可大大减轻化验室人员的工作量。实行信息化管理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一是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减少了化验室管理的工作量,从前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很少的几个人就能完成。二是对化验室的各项资源(如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各种财产、文件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易于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信息集中,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如仪器设备的查询等。四是信息的综合加上计算机完善的功能,使数据的统计、修改即时、迅速,可以为各级部门、相关人员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因此,加强信息的使用与流通是建设与管理好化验室的当务之急。论文参考网。

4.全面推行绿色化学、清洁实验,实行环保化管理

化学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化验室中的有机试剂并不直接参与发生反应,仅仅起溶剂作用,因此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排放总量大致就相当于试剂的消耗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排放量十分可观。有机样品污染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α)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氰化物污染等。其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的毒性不仅强,,且有在人体中有蓄积性。论文参考网。

篇(4)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将沥青层和部分基层材料同时进行就地冷再生,形成路面基层的一种技术。全深式再生实际上是就地冷再生的一种,只不过是再生厚度范围内包含了部分基层。国内全深式再生工程的再生结合料绝大部分采用水泥,个别采用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路面再生专用设备的翻挖、回收、加热、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重新铺筑于路面的一整套工艺。

二.对冷再生技术的认识。

1.冷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类技术的总称。各国的分类方式不尽相同。中国《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分为4类,分别是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就地冷再生是指采用专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等材料后,进行现场铣刨、破碎、拌和、整形、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它包括沥青层就地冷再生和全深式就地冷再生2种方式。仅对沥青材料层进行的就地再生称为沥青层就地冷再生:再生层既包括沥青材料层又包括非沥青材料层的称为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将已经破损的沥青路面重新恢复到完好的原始状态,而是将旧面层和部分基层就地改建成新的基层或底基层。此技术使旧沥青路面材料得到充分再利用。

从目前的工程实践来看,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道路再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节省材料和运输成本,与其他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总投资可节省20%~50%。

(2)不中断交通。由于就地冷再生工序简单,对交通干扰反应不敏感,故在交通量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半幅通车、半幅施工。

(3)由于无需对旧料实施运输、破碎工艺,因此工期大幅缩短。

(4)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也不存在旧料运输和废料处理的问题,不但节省了投资,还具有环保意义。

2.就地冷再生机。

就地冷再生机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中的主要设备,冷再生机的核心是装有大量专用刀头的铣刨和拌和转子。冷再生机向前行进时,转子向上旋转铣刨原路面材料,同时,水通过软管从就地冷再生机连接的水车中输送过来,并在再生机的拌和仓中喷洒。水的输送量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的泵送系统精确控制,以达到需要的最佳含水量。铣刨转子将水与铣刨料充分拌和。液体稳定剂例如热沥青(冷再生机自带泡沫沥青发泡装置,可将热沥青加热到160℃~180℃,与少量水混合发泡)可通过专门设计的喷洒嘴被喷洒到拌和腔;粉状稳定剂如水泥需按设计添加量事先洒布在再生机前的路面上,再生机将粉状稳定剂与再生料和水一次性拌和。如遇再生层原级配不良的情况,可在再生前将所缺少的部分集料洒布在路面上,通过与旧料拌和来改善原路面材料的级配。

3.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分类。

(1)再生技术按温度要求可分为冷再生和热再生。

(2)热再生又可分为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

(3)冷再生又可分为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全深式再生。

三.沥青路面再生施工方法。

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按温度可分为热法施工和冷法施工。热法施工按施工工艺又可分为现场热再生法和厂拌热再生法

1.现场冷再生法。

现场冷再生法是用大功率路面铣刨拌和机将路面混合料在原路面上就地铣刨、翻挖、破碎,再加入稳定剂、水泥、水(或加入乳化沥青)和骨料同时就地拌和,用路拌机原地拌和,最后碾压成型。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冷法施工中,且新添加的结合料是乳化沥青,这种方法对设施要求较低,生产成本不高,但同时再生路面的品质不是很好,目前该方法使用较少,主要是用于等级低的道路或铺筑基层使用,国外多用于乡村道路的翻修。

2.现场热再生法。

现场热再生是一种就地修复破损路面的过程,它通过加热软化路面,铲起路面废料,再和沥青粘合剂混合,有时可能还需要添加一些新的骨料。然后将再生料重新铺在原来的路面上。一般用一台大型“沥青路面热再生联合机组”,先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再将旧沥青层收集起来输送到该机组中的双卧轴连续搅拌机上,添加新骨料、补充新沥青,搅拌后排到机组的摊铺器上,摊铺、捣实、熨平,再用压路机碾压,铺成一条新路。现场热再生可以通过单次操作完成,把原材料和需修的路面重新结合。或者是通过两阶段完成,即先将再生料重新压实,然后在上面再铺一层磨耗层。这种方法施工简单方便,多用于基层承载能力良好、面层因疲劳而龟裂的路段,特别适用于老化不太严重,但平整度较差的路面。

3.工厂热再生法。

工厂热再生法在工厂中对回收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集中处理,是一种实用、灵活、简便而又能保证质量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工厂热再生法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后运回拌和厂,再集中破碎,根据路面不同层次的质量要求,进行配比设计,确定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在拌和机中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新的混合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铺筑成再生沥青路面。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对已被翻挖的基层甚至路基的一些地段进行有效的补强,沥青层的重铺则可以象新路施工一样,分别按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磨耗层)的不同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旧沥青回收料的添加比例。

四.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方法的主要特点。

1. 任何直接重铺或铣刨后再填补的工程都可以用热再生的方法,旧路面混合料就地再生利用,不需要搬运废料过程及废弃物堆放场地。

2. 能保存骨料的的完好,保留沥青的组成及性能,100%地利用旧料。而传统的工厂再生法只能利用40—50%旧料,新的设备能够产生更高质量的沥青,它和新的沥青混和料具有一样的生命周期。

3. 不受大的交通流量的限制,与以前的维修方法相比,影响交通及沿途居民的程度小,施工结束就可以开放交通。

4. 施工产生的振动、噪音比其他施工方法小,有利于环保。

5. 现场热再生不能修复位于沥青层以下较深位置的伸缩裂纹,可以达到最大深度为50mm的位置,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达到更深的再生深度。

五.结束语

采用沥青再生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旧料,通过选择适当的配比及新旧料掺和比例,可以再生得到质量相当不错的再生混和料。初步的研究和实践均表明,这种再生混合料可以使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同时,利用沥青再生技术可以取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白旭升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 [期刊论文]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0年8期

[2]欧阳旭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高等级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四川建材》 -2009年1期

[3]赵永波 冷再生技术在陕西高速公路路面大修中的应用[学位论文] 2010 - 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4]厉兰伯 孟广文 石桥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交通科技》 -2004年3期

篇(5)

Abstract: as the bedroom environment quality request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ve design concept bedroom to mature, house decoration industry vetera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strength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residence decora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trend is clear. Residence decorate the fact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integrated home outfit, is the core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brings the industry revolu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ke the housing decoration system changes.

Keywords: factory house decorate; High-te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住宅工厂化装修是家庭信息化发展的必然: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已开始进入社会和家庭。目前,世界上一些大公司正竞相开发功能各异的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因此,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在21世纪将成为现代社会和家庭的新宠。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庭就可通过一个网络技术平台与信息海洋相连。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主要包括:⑴智能控制;⑵家庭紧急求助;⑶家庭资源的优化;⑷家电功能网上升级;⑸集中控制与管理;⑹集中控制与管理;⑺故障信息自诊断、自反馈并可以享受远程维护;⑻可视对讲门铃;⑼远程抄表;⑽家庭卫士等。

显然,家庭要使用智能化、信息化产品。要实现如上的这些功能,必须解决四大基本问题:①公共信息(电话、电视、全球互联网)的合理布局和方便使用;②家庭安全防范设备的配置,家用电器的遥控;③家庭内的水、电、气、暖的收费计量表数据传输;④物业管理信息传递。解决了电话、电视、互联网以及家庭安全控制/数据信号从户外到室内的连接,以及楼宇内部各种信息的管理问题,还具备多种功能模块,以支持家庭内部电话小程控通讯;支持家庭小型局域网;支持家庭安全防范(进行红外、门磁防盗、燃气泄漏监测、紧急求助启动,报警信息通过电话传到110、住户手机、物管中心);支持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多种家庭信息的科学化、方便化地接入、管理和享受。这些依靠传统的住宅装修方法和技术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通过工厂化生产才能完成。

2、住宅工厂化装修能广泛应用其他行业的技术

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工业控制等行业,有大量的成熟技术可以应用到住宅装修中。如: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内饰技术是通过多种材料和多种生产工艺而达到不同的效果,一般内饰的材料多用塑料ABS和改性PP等,还有其他的如皮革、植绒布、泡沫、玻璃钢等多种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更是多样化,除了一般的注塑以外,还有如吸塑、吹塑、挤出、PU发泡、等几乎所有的塑料加工工艺,还有如仪表板先进的搪塑工艺等。。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内饰技术生产工艺水平高,配套技术强,可在住宅工厂化装修广泛应用,能使住宅装修效果多样化。

同样,电子信息技术、航空工业灯饰、汽车工业的车窗、工业控制的感应与控制等技术,通过住宅工厂化装修也可很好地应用。

2、 住宅工厂化装修是品质的保证

怎么把装修质量问题减少到最低,应该是我们广大装修业主很关心的问题。目前装修工程质量集中反映在以下五大问题:

①室内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设计、工艺和材料问题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

②油漆涂料工程质量问题,主要是墙面漏刷、墙面裂缝和木器及木门顶漏涂;

③木地板工程方面问题,地板表面平整度超标和板面接缝缝隙宽度超标的问题;

④墙地砖工程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墙面边角空鼓,同时还存在表面平整度和墙地砖铺装缝隙超标,严重的出现墙砖大面积脱落;

⑤水电工程的安全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水电工程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为了保证家庭装修的全面工程质量,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必须从预评价、现场监督和检测验收三个环节进行,但由于我国的装修业至今仍停留在手工装修的落后状况下,装修质量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住宅工厂化装修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工厂化装修最大的优势是以标准化、系列化的生产工艺,从根本上杜绝手工制作可能出现的差错,保证质量;由于减少了大量的现场油漆、粘合等工作,大大减少了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基本上闻不到油漆气味,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噪声少、建筑垃圾少。按《家庭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方标准验收时,业主和家装公司的责任界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由于工厂化生产采用了机械化施工,准确度高,施工没有钉眼,色差小(一般工厂化制作为模压或贴皮),油漆在无尘空间(烤漆房有双道防尘措施)施工,避免了粉尘交叉污染,油漆表面细腻光滑,同时工厂制作有质量标准可寻,质量有保证,并且可以按照装修业主的要求定做。

4、住宅工厂化装修有利于环保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伴随着城市住宅装修的汹涌热潮,我国大中城市的装修垃圾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被扔掉的装修垃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如今,因包括装修垃圾在内的城市垃圾所引发的环保、土地危机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传统手工装修作业施工特别是油漆工序,现场操作不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还会留下很多的有害气体,又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现场操作所产生的噪音对周边环境和邻里也有很多影响。

工厂化变革了传统装修模式,是针对传统装修的一些弊端出现的革新。住宅工厂化生产是全部在厂里完成的,并采用了绝对环保的材料,能有效地提高住宅及其他室内的空气质量,且工厂化生产比现场操作减少了工作量,更降低了现场操作所产生的噪音和装修垃圾,从而减轻了对周边环境和邻里的影响。

5、住宅工厂化装修能节约成本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曾披露,中国家庭装饰装修的浪费十分惊人,每年由于装修造成的浪费就达300多亿元,被扔掉的装修垃圾造成资源的浪费。

住宅工厂化至少能降低35%的生产成本,这种低成本结构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工厂化生产减少了人工的投入,原有装修中手工费是大头,每个工人每天得支出50~70元的费用;

②规模生产的最佳剪裁能实现原材料的最大化利用,使原材料至少减少10%的耗费,而这在手工现场作业情况下是无法达到的;

③规模生产的批量采购,能得到原材料购价的最大优惠,批零差价降低了费用;

④装修木工的连接件、合页、拉手、门锁等五金件造价减少了5%;

篇(6)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高[1998]2号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提出: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联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就实践教学的内容而言,实习是其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笔者多年来一直参与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因此,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在此谈谈淮海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加强实习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一、实习的现状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目前淮海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安排了一系列的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就实习而言,本专业开设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实习,这三次实习安排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形式均有所不同。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进行的,是使学生建立专业思想、了解专业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对食品机械和食品生产过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食品企业的生产实际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信心,为今后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要求学生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食品工厂生产的基本过程、食品工厂生产过程中基本的管理程序和模式、食品工厂生产设备和检测分析方法。组织实习的手段主要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的有关录像,以及到水产品加工厂、肉制品厂、果蔬制品厂、面制品厂、乳制品厂、饮料厂等企业进行参观性质的实习,时间为2周,其中给学生1周查阅资料、加深实习效果和完成实习材料的时间。

(二)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完专业基础理论课、食品机械与设备以及食品工艺学之后安排的一次专业性的生产实践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习全面了解食品工厂的组成,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的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工厂平面布置的基本情况,熟悉食品工厂生产的基本流程和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基本操作要点,了解各工序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品控方法,学习食品工厂工作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组织实习的手段主要是组织学生到水产品加工厂、肉制品厂、果蔬制品厂、面制品厂、乳制品厂、饮料厂等企业进行生产性质的实习,时间为三周,其中集中实习2周,分散实习1周。分散实习要求每个学生利用暑假,结合社会调查,自己联系相关的食品工厂实习一周。

(三)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准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之前进行的,是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这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原则上要求实习单位的性质应和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工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随后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工作奠定基础。实习内容是对实习单位的全面性了解以及下车间跟班劳动。毕业实习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4周。

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根据本专业这几年的实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习联系难度大,实习基地不够稳定。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更多注重的是经济效率和安全生产,学生的实习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为其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另外,许多国有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生产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实习,而一些合资和独资企业由于担心技术和管理方法被泄露以及实习本身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不便,或其它种种原因而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也有一些企业出于礼貌不便于当面拒绝而暂时答应下来,但在即将成行之时又会以种种借口而加以推辞,这就使得教师在联系实习单位以及在实习计划的组织安排上感到非常困难。

针对问题,我们的解决措施是:(1)通过校企合作,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组织学有专长教师主动到相应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方面的沟通,培养企业对学校科技资源的认知,建立感情和联系,并进一步到企业挂牌。(2)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到对食品企业具有执法权利的部门兼职,例如到市质监局兼职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这样教师在和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一方面丰富了教师指导实习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的关系,使得在这些教师的联系下,一些企业会爽快答应学生去企业实习,并会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3)多种渠道,通过教师的私人关系联系个别的实习企业。

(二)实习组织难度大,效果不理想。

目前,一般是一个班安排两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以前一个班最多只有30个学生,而现在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个班的人数能够达到40人甚至更多,这么多的学生要统一安排实习其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另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听取现场技术人员介绍有关情况及现场参观以外,有些厂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很少给机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学生无法真正了解生产技术、企业管理方面的第一手材料,更谈不上提高生产技能,这样的实习方式实际上仍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水平,实习效果打上折扣。

针对问题,我们的解决措施是:(1)尽量和企业进行沟通,聘请企业负责人作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企业放心让学生上岗进行操作。(2)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重视实习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根本,在每次实习之前,专业教研室和指导老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实动员,强调实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详细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实习的安排、考核的办法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为使学生在实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进厂实习前指导老师还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实习厂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一些代表性的产品、设备及其产品加工工艺和方法等。此外,结合实习点的生产情况,拟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实习,从而使学生对实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一到实习场所就知道该重点观察和了解什么内容,避免实习中的盲目性和走过场。

(三)指导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

教师是学生实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指导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尤其是针对所去的某具体企业,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高校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较欠缺,指导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实习企业的情况,因而也难以指导好学生。

针对问题,我们的解决措施是:(1)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工厂或固定的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获得利益。(2)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到对食品企业具有执法权利的部门兼职,这样教师在经常和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其指导实习的实践经验。(3)针对经常去的实习企业,固定指导教师,使其能够轻车熟路地指导学生实习。

三、关于实习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增加实习经费的投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以生产实习为例,目前学校下拨的实习经费按人头计算为80元/人。以目前的消费和支出情况,实习期间的车费、住宿费、讲课费、教师的出差补贴全部包括在内,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在企业实习两周的需要。这样在安排实习时往往凭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就近安排实习地点,或者减少外出实习时间以减少开支,这势必达不到实习的要求,影响实习效果。另外,目前,接受实习的单位一般都会收取适当的费用作为对实习生的管理费用,只是这几年本专业的实习单位大多是关系企业,因而这一项的开支目前还不明显,我们只是象征性地给相关人员一定的讲课费作为报酬。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企业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实习管理费用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果实习经费仍然维持现在的水平,必将无法满足实习的需要,也必将影响到今后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适当调整实习模式。

目前本专业的认识实习是采用统一行动,统一管理的模式;生产实习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但分散实习只是流于表面;而毕业实习是采用导师负责制的模式。现在高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实习模式的改变势必会节省实习成本,提高实习效果,可以考虑分时、分批、分散实习单位、分散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制等模式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实习。另外,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带上有关证件主动找自己感兴趣的单位实习,或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到感兴趣的单位实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是带着兴趣去学习,有了动力;另一方面,有些食品企业在寒暑假往往是生产旺季,这时如果学生能够进厂实习或以打工的名义进行实习,企业一般都会接受,不仅企业解决用工之需,有可能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且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生甚至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可谓一举多得。

(三)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除了本专业固定的实习基地之外,有些实习单位是个别教师出于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无偿依靠自己的关系联系的,长此以往,必然会打消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考虑对学生实习工作做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奖励,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学生的实习活动。因此,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办法,对工作较为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工作量的合理分配或实行必要的津贴补助等。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构建科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专业的实习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以上是加强食品专业实习教学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篇(7)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现代纺织技术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智能化生产为主要特征,进入90年代以来,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控制系统在国内外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综合运用了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微处理器置入现场自控设备,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机器设备或生产治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定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治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和确保安全等目的。论文参考网。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在纺织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纺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日益改变着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面貌。

一、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纺织生产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是当今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发展的结合点,也是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交汇点,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控制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延伸到现场的必然结果。纺织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几年纺织工厂的追求和建设重点,而数字化的纺织生产体系正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它将全面提升纺织工厂的管理水平,对工厂的技术、质量、经济和服务推动的进步都将产生直接的明显的推进作用。

数字化的纺织机械采用现代先进的控制技术:以CPU为核心的控制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驱动技术,以现场总线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及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和高速传输,实现分布式、现场化和抗干扰性能的提高,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完成纺织机械与现代先进控制技术的结合,为纺织企业的信息化从设备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场总线控制层是各种生产信息的来源。各种棉纺、织造、印染机械的控制器只要具有现场总线通讯接口,通过适当的编程,就可以将机械的运行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系统。现场总线监控层完成车间级设备检测和控制。应用组态软件编程和现场总线网络,整合车间内各个单台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以清晰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全车间设备的生产状态、产量、效率的监视,同时还可以对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统一设置,故障报警、参数记录、显示历史趋势和实时曲线,生成和打印各种生产报表。管理层是工厂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多种总线、工业网络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送到各个管理部门,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数据报表。现场总线信息层将控制过程、信息管理、通信网络融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有关人员登陆到Web服务器,就可根据各自的权限监控到生产现场的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自动化产品大量应用

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主要自动化产品的应用面已经覆盖到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纺纱设备、织造设备、非织造布设备、染整设备、化纤设备等绝大多数设备领域,用于构成纺织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近年来纺织机械每年新机配套用的三大自动化产品需求量均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变频器的主机配套用量约为15万台以上,如果再加上纺织企业的老机改造和公用工程的需求,整个纺织机械行业变频器的年需求量约为20万台以上;PLC的主机配套用量约在7万套以上,整个纺织机械行业的年需求量在10万套以上;人机界面是PLC的“姊妹产品”,一般情况下,采用PLC的设备必用人机界面,因此其年需求量接近于PLC,目前纺织机械正在逐步以触摸屏人机界面替代文本式人机界面。

三、单轴驱动、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纺织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单轴驱动和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纺机的整个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结构简化、工艺调整方便,可以充分满足工艺对设备的要求,同时适应高品质、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机械如粗纱机,国内各纺织机械厂均推出四轴单独驱动的新型粗纱机,已成为粗纱机竞争的技术标志;又如国内各纺织机械厂推出了七轴单独驱动的浆纱机,该机实现了对纱线伸长率、卷绕张力等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为后道工序提高无梭织机织造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过程控制技术应用逐步深入

4.1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清梳联设备,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国产清梳联设备配用的高产梳棉机采用混合环控制,对喂入棉层的厚度进行检测,控制短片段不匀;采用喇叭口压力检测或采用凹凸罗拉、阶梯罗拉检测输出棉条的粗细,控制长片段不匀。论文参考网。两处检测到的信号,送入控制器经计算机运算,控制给棉罗拉的速度,达到自调匀整的目的。清梳联单机和全流程采用的光电检测、压力传感、位移传感、信号转换、伺服系统控制、计算机处理、变频凋速、自调匀整、计算机综合监控等技术提高了全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全流程连续、同步、平稳运行,使输出棉条长片段、超长片段、甚至短片段的均匀度都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4.2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并条工序,稳定了棉条支数

国外产的RSB-D30型并条机及HSR-1000机,除配有开环或闭环自调匀整装置以外,还配有质量监控系统,发生质量超限故障立即停车报警,自调匀整装置很灵敏,传感器对棉条发生的探测信号可保持每1.5~4mm匀整一次,这相对于高速并条机,单位时间里控制频率很高,匀整频率达毫秒级,因此棉条均匀质量高,可将土25%的棉条均整到土1%以内。这种并条机生产的棉条不必再由试验室控制支数偏差,因此在组成新的转杯纺工艺过程中可不再考虑棉条重量偏差的离线检测试验。

4.3自动化技术应用粗纱机,改善粗纱条干水平

新型的粗纱机均由计算机控制多台变频器,交流伺服驱动器,再分别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同步传动系统,从而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取消了锥轮变速装置、三自动成形机构、计长装置等。利用计算机储存多品种的最佳工艺,更换品种十分方便;采用传感技术,检测纱线张力,通过计算机实现张力控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粗纱的卷绕成形功能和实现经轴、织轴的理想卷绕,使机构简化,操作方便,性能改善,质量提高,提升了设备的档次和水平。

4.4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环锭纺纱系统,使之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使环锭纺纱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些机型将检测结果通过变频调速直接改变工艺参数,简化了机械结构,有的机型通过检测、显示还能直接匀整输出纱条的质量。操作自动化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自动清洁、自动调速、定位停车、自动落卷、自动落纱、自动换筒、自动接头、自动排除落棉等等,凡是需要人工操作的部位和动作,都尽可能地实现机器自动操作。不仅减少了操作治理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为重要的是,由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消除了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而保证了产品质量。论文参考网。在大幅度提高单机生产水平和操作自动化的基础上,环锭纺纱正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4.5新型气流纺纱机已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微机控制的纺纱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显示各种生产参数并自动打印。可以自动检测和记录纱线条干,并能超限自停,能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纺纱长度。还设有接头质量自动检测装置,号称无疵点接头。此外,如纺杯自动清洁、自动落筒、防叠装置、上腊装置、机台自动启动装置等都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方便操作治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4.6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无梭织机,实现织造生产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品种适应性不断创造新水平,使织机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如开关车的程序控制,定期自动加油,利用微机自动收集、显示织机的各种生产参数和运行情况,包括速度、产量、效率、停台及原因分析、织轴经纱存量、在机织物卷装等等,因而提高了治理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组成了经纱张力的自动控制,基本上消除了纬向疵点;电子选色,微机自动变换织纹组织,集中改变织物图形,通过单机和中心控制台的双向通讯还能实现群控;有些机型还能自动排除纬向疵点。

篇(8)

以五大家企业为主体的日本铜箔业,逐渐替代美国的地位,一举成为十分强盛的新霸主。

第二部分 日本企业:迅速发展成霸主

20世纪60年代初,当美国企业已将连续化生产的电解铜箔月产规模推向上百吨规模之时,日本的电解铜箔生产却还停留在效率低、生产方式较落后、全日本每月只产几千米薄铜片的落后境地。当时,日本国内PCB业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对铜箔需求迅速地增大,它驱动着日本铜箔企业快速变革,发展这一产业。自60年代末起到90年代初,仅用了二十几年,日本铜箔企业的“变革”卓有成效,以五大家企业为主体构成的日本铜箔业,在世界铜箔业界中替代美国的地位,一举成为十分强盛的新霸主。是什么主因使日本铜箔业迅速地变得如此强大?向当时的强者(美国)引进技术,并在之后不长的时间内兼并其强者,是其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 企业创建与技术引进

1.1 日本最早研发、生产电解铜箔的企业

1956年古河电气工业公司在下属的日光电气精铜所开始研究电解铜箔制造技术。1958年,古河电气工业公司的中央研究所开始研发用于纸基覆铜板的铜箔胶粘剂及其在铜箔上的涂布工艺方法。同年,该公司还完成了电解辊式连续法生产铜箔的设备设计,并在1959年使用新制的电解辊式电解铜箔设备及连续涂布设备,当时月生产能力达到2万张。同年,该公司所生产的这种涂胶电解铜箔开始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这一电解铜箔工业化的成果,为日本纸基覆铜板制造业早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70年间,古河电气工业公司与美国Yates公司合资在日本建立了古河电路箔公司(古河サキットフォイル株式会社)。古河电路箔公司日本枥木县今市市的铜箔生产厂于1972年(简称“今市工厂”)完成建设,并开始生产电解铜箔。从四十年后的今天来看,当时与Yates公司建立古河电气工业公司的这一重大举措,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思考:古河电气工业公司在电解铜箔的生产设备、工艺方面的研发在日本为最早,并率先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但是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毅然放弃了自己企业用了十几年时间独立研究工艺技术的成果,改走从美国引进之路。一项新兴工业技术的创建与发展,与它的技术沉积(生产经验、研发历史、人才培养等都需要有沉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古河电气工业公司效仿、借鉴三井金属公司的模式(三井金属公司于1968年与美国企业合资在日建立生产铜箔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在日本国内建立新的合资厂,加快了它原有的铜箔事业的发展步伐。

之后,古河电气工业公司在铜箔事业发展上,还有几件大事件:1975年,在今市工厂内建成铜箔涂布胶粘剂生产线;1980年,今市工厂内第二个电解铜箔生产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1985年,古河电气工业公司铜箔研发中心建立;1986年,古河电气工业公司在枥木县今市市的针贝镇又新建一座电解铜箔生产新厂。古河电气工业公司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在发展铜箔事业上,曾与古河电气工业公司“联姻”的美国Yates公司,于1990年被古河电气工业公司与ARBED(著名的欧洲钢铁制造商,总部设在卢森堡,为卢森堡铜箔公司的母公司)合资收购(双方各持50%的股份)。

1.2 通过自有技术发展起来的两家日本企业

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最初期日本覆铜板业创建与发展的驱动,由当时在日本覆铜板业中两家骨干企业――日立化成工业公司与住友电木公司合资建立了日本第一家用于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的电解铜箔生产企业。这家铜箔企业叫日本电解公司(Nippon Denkai, Ltd.,公司网址nippon-denkai.co.jp), 它建立于1958年10月1日,所属的第一家生产厂设在日本茨城县筑西市(现此工厂存留于现在)。该企业建立初期只间歇式生产电解薄铜片,成为当时日本覆铜板生产的国内主要铜箔供应厂商。 这种间歇式生产铜箔方式延续到1968年开始转为连续式电解铜箔工业化生产。此企业尽管目前在日本五大企业中生产规模排行最末,但它在日本铜箔发展初期曾做出了贡献:它是在日本首先创立铜箔生产的企业之一;它在日本本土较早地自主开发出连续式电解铜箔生产技术,并坚持走运用自主技术之路。日本电解铜箔公司的铜箔制造技术表现着它“本土”的风格与特点。三十几年后,日本电解公司将它原在日本静岗县藤枝市设立的藤枝工厂设备卖给我国一家公司,在我国苏州镇江大港新区建立一个铜箔厂(镇江藤枝铜箔有限公司),并传授了工艺技术。我国国内有关的铜箔专家对此国内铜箔企业进行考察后,曾感慨地对笔者讲:“日本电解铜箔公司的设备、技术独有其特点,其水平之高值得佩服”。

日本福田金属箔粉工业公司(Fukuda Metal Foil & Powder Co., Ltd.)在1958年就有了少量卷状电解铜箔的生产制造,但规模一直很小。它真正有一定规模的铜箔生产厂是在70年代建立。靠自己企业多年的研发工作,自主创造了电解铜箔的生产技术及电解铜箔的表面处理技术。该公司的电解铜箔工厂设立在京都市。

1.3 首家从国外引进技术及生产基地进军海外的电解铜箔企业

三井金属公司(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LTD., 简称:三井金属/MITSUI KINZOKU) 于1967年与世界首家生产电解铜箔的企业美国Anaconda Company公司的子公司International Smelting & Refining公司共同创建了专门生产、研发电解铜箔的分公司。它称为“三井Anaconda铜箔株式会社”,在1979年更名为三井金属箔制造株式会社。1968年,它的第一家生产电解铜箔工厂在日本琦玉县上尾市的上尾工厂建成,并投入正式生产。该工厂所采用的技术,是它于1968年在日本率先从美国Anaconda制铜公司首次引进的连续电解制造铜箔工艺。三井金属公司在日本铜箔业率先开创了一条通过“招商引资”,在日本国内建立新的合资厂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之后曾被日本,甚至欧洲、亚洲其它铜箔企业所效仿、借鉴。

1974年,美国Anaconda制铜公司停产,该工厂又由三井金属公司购买了它的部分股份。1976年,三井金属公司与美国OAK Industries公司(当时为美国的覆铜板生产公司)、Anaconda公司(出了少部分股份)共同在美国纽约州组建了OAK-三井公司(OAK-Mitsui公司)。OAK-三井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生产电解铜箔,当时也少量生产特殊性的覆铜板产品。OAK-三井公司(该公司现仍有独立的网站:http:// )与铜箔相关生产、研制业务一直延续至今。该公司生产铜箔的技术,是日本国内的三井金属的上尾工厂采取的工艺技术。这是日本铜箔业首例向国外输出的铜箔制造技术。

1.4 通过直接从国外引进技术得到快发展的后起之秀

1968年,JX日矿日石金属株式会社(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以下简称为日矿金属公司)的前身公司日本矿业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开创了立铜箔事业,设立了日矿グルド?フォイル株式会社(1999年该会社更名为日矿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在1968年至1978年的10年间,它的铜箔事业部并未在连续式生产电解铜箔方面,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技术上都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直到1978年,日矿金属公司与美国Gould公司的亚利桑那州铜箔厂合资,在茨城县日立市白银街投资兴建了铜箔生产厂(常称为“白银工厂”)。该工厂在1982年正式投入电解铜箔生产。这家白银工厂之后多次进行扩产建设,成为日矿金属公司在日本国内的一家大型电解铜箔生产基地。

与日本其它几家铜箔企业相比,日矿金属公司实现铜箔的规模化生产略偏晚些,当时(70年代末期)日矿金属公司是利用与美国铜箔企业合资方式,获取了它的铜箔制造技术,使得它的铜箔业发展有了一个现成的、较高水平的技术基础。由此也拥有了赶超日本其它铜箔企业的资本。

1990年10月,资本雄厚的日矿公司将美国Gould公司收购,使Gould公司成为它在美国的子公司(后在90年代末美国Gould公司又收回了部分股权)。日矿公司对已经营四十多年的美国Gould公司铜箔生产工艺技术,也实现了最直接、无保留的索取与借鉴,它在欧美铜箔市场上也得到了扩大。

二、日本在欧洲的海外铜箔企业建立与发展

2.1 总述

美国的Gould公司与Yates公司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先后在德国、英国、法国、卢森堡等国家建起了铜箔生产厂。后来这些铜箔企业都遇更换控股方(有的几易其主),均落入日本企业旗下。

1982年日本三井金属公司与法国Dives公司合作,建立了“欧洲铜箔公司”(EVRO)。该法国铜箔生产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已关闭。1988年日本JX日矿金属公司收购了Gould公司,其中Gould公司德国工厂也归属于日矿金属的旗下。这家德国铜箔企业(GOULD Eichstetten GmbH)的经营一直坚持到今天。1989年日本福田金属箔粉公司兼并了在海外的英国纽卡斯尔的电解铜箔工厂(称为Cookson Fukuda Ltd)。该企业在90年代末的铜箔产能达到了300吨/月,其铜箔产品主要市场在欧美地区。21世纪,福田金属公司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对英国纽卡斯尔工厂一部分铜箔生产设备停止了使用,并对人员进行削减(由原有的130人减少到90人),产能缩小到200吨 /月。这家英国铜箔工厂在2004年被关闭。

2.2 日矿金属公司在德国的铜箔企业――古尔德-艾希施泰滕公司

1961年,美国Anaconda制铜公司派出人员,在美国成立了一家新的铜箔生产企业。它称为Gould Inaugerated Elektrometall有限公司(古尔德电子有限公司)。Gould公司分别先是在美国两地(美国的俄亥俄州和亚利桑那州)建起电解铜箔生产厂,后又在德国[当时“西德”的Eichstetten(艾希施泰滕)]、英国建立了电解铜箔厂。1963年Gould公司德国生产厂首批生产出电解铜箔产品。1988年Gould公司被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包括Gould公司在美国的两家铜箔生产工厂)被日本能源公司(Japan Energy,为JX日矿金属公司的前身)所收购,另一部分(包括Gould公司德国铜箔工厂及在欧洲其它几国的销售部门)被独立地“继承” Gould公司的铜箔事业。但Gould公司德国铜箔厂维持到2004年时也被日矿金属公司买下。

现属JX日矿金属公司旗下的Gould公司德国电解铜箔生产企业,位于德国西南部城市弗赖堡的艾希施泰滕镇(Eichstetten)。尽管这个德国小镇不很知名,但在此地的这家铜箔生产厂,却在世界铜箔业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家被称为GOULD Eichstetten GmbH公司(古尔德 -艾希施泰滕公司,工厂见图9、10)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有五十多年工业生产历史的最老铜箔生产企业之一。它也是世界上过去很知名的Gould公司仅存的唯一生产厂(Gould公司在经营事业昌盛时有四五个铜箔生产厂,分别分布在欧美)。

GOULD Eichstetten GmbH公司的铜箔强项产品,还包括厚铜箔。它的厚电解铜箔(100μm~400μm) 主要在汽车电子用PCB上使用,现在欧洲有着一定规模的应用市场。

作为老牌铜箔“旗帜性”企业Gould公司从业人员现仍为辉煌的历史而骄傲。它在自己的网站(http://)宣称:在电子信息领域,作为产品制造中的重要原材料,电解铜箔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应用历史。在这段发展历程中GOULD公司坚持生产的电解铜箔,获得了在PCB行业中的战略投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GOULD公司始终努力地发展自己,以生产出高品质的铜箔产品而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供应厂商之一。有一大批世界顶尖的覆铜板及印刷电路板制造厂商构成的GOULD客户群。由于他们的技术能力、质量及高度的客户定位,使公司成为跻身国际前列的电解铜箔供应商。创立于1961年GOULD Eichstetten公司已经从一个地方的小企业发展到一个全球性的电解铜箔生产厂家。产品范围包括各种IPC等级的品种,厚度规格从7微米到400微米。令这家GOULD公司的德国工厂自豪的是,它在2000年开辟了新的CAC?/ CSC生产线,开发、生产出至今仍沿用的一种生产多层PCB制造使用的特殊铜箔-铜载体(或钢载体)复合材料。在GOULD公司网站上称“我们的铜-铝-铜和铜-钢-铜载体产品,始终使用在市场不断增长的高端多层PCB。由这类电解铜箔制成的多层PCB像电子产品心脏一样,在音乐播放器、导航系统、移动电话、电脑、家庭娱乐系统、卫星接收机、飞机控制和许多其它产品中得到应用。”

我们打开Gould公司的网站,可看到一份Gould公司(包括Gould公司的美国分公司)众多工艺技术人员在1993年~2004年撰写的研究论文目录表。目录表的上方写有这样一段文字:“以下是Gould公司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发表的技术论文。这些文章总结汇集了铜箔业技术进步的引领者们几十年间对铜箔技术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目录表中列有37篇论文题目,大部分论文涉及铜箔的制造工艺、环境变化下的性能改变、铜箔性能测试、铜箔在高性能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中应用等内容。所列的论文目录,可打开全文,阅读或下载。这一份留给世界铜箔业很有保留、研究、学习价值的文献,是那些为铜箔事业为之奋斗的欧美老前辈留给下几代世界同行的宝贵遗产。为此笔者将此目录编译成表(见表1 ),提供给读者,以作参考。

2.3 三井金属公司在美国的铜箔企业―― OAK-Mitsui 公司

三井金属公司于1976年与美国OAK公司(CCL生产公司) 共同合资,在美国纽约州组建了生产电解铜箔的企业――OAK-Mitsui公司(一般在中国内地称“橡树-三井公司” )。 这座铜箔工厂位于纽约州的Hoosick Falls镇,因此一般称为Hoosick Falls工厂。到1977年,这家工厂的铜箔生产能力又增加两倍,年产能达到3240吨。1988年,三井金属公司又一次对OAK-Mitsui公司进行投资扩产,在南卡罗来纳州卡姆登市(Camden)新建了电解铜箔生产企业( 简称为“CEL公司” ),它于1992年建成投产。1994年,OAK-Mitsui公司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建增设销售点及仓库,以及时将铜箔产品供应给美国西海岸的客户。

1999年OAK-Mitsui公司在世界最早开发出“采用超声波粘接铜箔片薄铝箔的复合材料(即附铝箔载体的极薄铜箔)”,它一部分用于OAK-Mitsui公司下属分公司ABC公司的覆铜板产品生产中。另外一部分也广泛地应用在美国、亚洲一些企业的PCB制造中。

自90年代末起,OAK-Mitsui公司常规型电解铜箔生产处于半停产的状态,工厂经营艰难。2001年6月,OAK-Mitsui公司Hoosick Falls工厂全面停产。2003年,三井金属公司对OAK-Mitsui公司经营业务开始做调整:在已停产的OAK-Mitsui公司Hoosick Falls工厂内建立了OAK-Mitsui技术开发中心,使它成为三井金属公司有铜箔相关技术、产品研发的部门之一。2005年4月,公司又重新启动、调试在Hoosick Falls工厂闲置几年的设施,恢复特殊铜箔产品的生产,并确定了重点发展成三井金属公司的生产多层板用内埋电容材料(aradflex?)生产基地的经营方针。在2006年, Hoosick Falls工厂部分设备搬到OAK-Mitsui公司南卡罗来纳州卡姆登工厂内。实施在一个工厂内发展电解铜箔产品(Hoosick Falls工厂只做faradflex?)集中经营生产铜箔的方针。OAK-Mitsui公司总部也随即由原在Hoosick Falls工厂内也迁入到卡姆登工厂内。

目前OAK-Mitsui公司卡姆登工厂具有生产电解铜箔9000吨/年的产能。但是近几年实际产量估计在4000~5700吨/年。这家工厂的所在地南卡罗来纳州(South Carolina)位于美国东南部,它是外商投资较多的地区。到2012年统计共有200多家跨国公司选择在南卡投资设厂。南卡人均吸收外资额在美国一直遥遥领先,近年来年均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主要投资国与地区有德国、日本、法国、瑞士、中国台湾、英国、瑞典、比利时。主要投资项目有日本普利斯通轮胎厂、富士公司软片厂、法国米其林轮胎厂、德国宝马汽车制造厂等。我国内资企业海尔集团1999年在南卡的卡姆登市建立了电冰箱工厂,投资3千万美元,雇佣300名当地工人,后又在该州设立配售中心,雇佣工人30名,成为中国大陆企业在该州成功投资的楷模。

篇(9)

 

1. 引言目前,全连续冷轧是目前主流的钢铁冷轧加工工艺。通常,连轧机组的带钢入口速度在100米/分~250米/分的水平,出口速度为700米/分~1800米/分,所以在对过程自动化在整个冷连轧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分工,分析过程自动化系统特点和应具有的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效的过程自动化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冷连轧工艺过程和控制过程典型的酸洗冷连轧工艺过程如图2.1所示,并给出了轧机组的完整控制流程。论文大全。 机组设备主要由开卷机、焊机、入套、酸洗槽,矫直机,出套,张力棍、五机架、和卷取机组成。

。论文大全。

图2.1冷连轧工艺控制流程图

冷连轧的最大特点是省却了频繁的穿带和甩尾操作,因此大大地增加了纯轧制时间和生产能力。连轧机组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控制和调节是人力所不能及,必须依赖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才能实现全连轧生产。而实现连续轧制生产必须构建一个能够精确的设定,材料跟踪和实时控制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3. 连轧机的过程自动化系统的任务和结构3.1任务从图2.1可以看出,过程自动化系统(二级)的功能分为两大部分: 1. 数据交换和数据管理和2. 工厂控制以及工厂监控操作的人机界面.系统任务是:1.可重复生产的设定点预测;2.生产支持;3.质量保证;4.用户参数确定;5.所有工艺参数归档,为工艺人员提供工艺支持。

3.2 配置方案图 3.1:多辊连轧机的过程自动化系统

如图3.1所示,操作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2000 Server,中心数据库是ORACLE WIN2003, 网络采用了快速以太网, 骨干网的拓普结构,server-client架构. 数据存储采用了磁盘阵列. RAID1 管理模式 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兼顾经济性,采用了冷备服务器的方案.开发语言为C++.net.

3.3 软件方案 根据过程控制系统的功能,可以得到其软件控制系统由各个功能模块有序地彼此协调地构成。见图3.2.其中最主要的模块是: 材料跟踪,轧制道次计算和动态变规格, 这三者起到了协调和核心的作用。论文大全。各个模块的功能解释如下:

1. 材料跟踪模块:精确地感知带钢在轧机中的瞬时位置与适时地启动相应的程序工作,如设定值计算,收集生产数据,显示材料流动和输出生产记录,协调每个钢卷的生产流程。材料跟踪从钢卷应答开始,至钢卷离开出口段称重结束。

2. 道次计算模块:根据钢卷数据选择标准轧制规范,准备模型参数和进行工艺控制参数的设定计算,并适时地把设定值传送到基础自动化系统。这些参数的预测是连轧机过程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任务,通常实现参数预测必须建立准确的轧钢参数预测智能模型基础上。道次计算模块由轧制指导,设定值计算,设定值输出,测量值收集,测量值处理,自学习和自适应7个子模块组成。

3. 动态变规格模块: 作用是带钢还在以一定速度运行时规格变换的轧制过程。工艺要求轧机在极短时间内平稳连续地实行两种不同轧制规程的过渡,使过渡段厚度不合格长度减到最小,同时在规格变化前后轧制正常。动态变规格模块必须在轧制力变化不超出范围的情况下,计算出变规格焊缝在过渡段上的最佳位置和过渡段的特征参数,使轧制动态切换的过程和过渡段的位移成比例地完成。

4. 结束语

结合连续冷轧工艺对过程控制系统提出了控制要求,具体分析了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材料跟踪,道次计算和动态变规格,并给出了过程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由于轧钢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强耦合的过程,尤其是在连轧机组的运行中,必须依赖计算机控制系统, 按照功能和需求构建的过程控制系统可靠性高、易维护、操作灵活、控制精度高、软件系统完善, 在全球多条连轧机组的实际应用效果证明控制指标是世界一流的,达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高水平,保证机组发挥最大的能效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孙一康,带钢冷连轧计算机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2] 张大志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冷连轧参数优化设计系统. 上海金属[J]2000(11):25-30

篇(10)

2007年,中国银行与战略投资者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合作,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研究开发出“中银信贷工厂”服务模式。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信贷工厂”模式是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划分为若干流程,集中在同一个部门,信贷作业如同在“一个工厂”一样进行批量操作和风险管理,采取流水线作业的形式,以求在效率、质量、规模、服务、成本等关键指标实现最优,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

“十一五”期间,广西中小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现有中小企业户数(含个体工商户)128.7万户,比05年增加30.6万户,从业人员384.8万人,比05年增加159.3万人。广西中小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9%,涉及33个行业大类,多数以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制造业行业占全区中小企业的大多数。广西中小企业呈“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极点,主要交通干道为轴”分布状态。以工业为例,广西的中小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宁市、桂林市和柳州市,这三个城市的中小企业数量为803个、672个、610个,三者占全广西的51.06%;其次是玉林市、梧州市,分别为417个、345个,三者占全广西的20.47%。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广西区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也是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效益日益突出。

一、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的特点

在中小企业授信新模式开展以前,所有的公司业务,无论授信规模,全部按照一种模式来进行,同样的客户经理,同样的审批流程,同样的风险防控管理思路。与原来的传统授信方式相比,更精细化了授信全流程管理的实施细则,设计各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关键的风险管控点,权责更加明确。

1.授信流程优化

新模式下中小企业授信审批垂直集中管理机制,打破分项上报、逐项审批的繁琐环节。通过审批层级的扁平化,整个环节都在中小企业业务中心即可完成,包括市场营销、客户开发、授信审批、审核放款、售后管理、预警等多个子项流程,每个程序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流水线批量操作设计和限时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时效。

2.贯穿全流程的风险防控体系

(1)风险窗口前置化:新模式更强调做好业务开发前期的国家政策研究、行业分析,纳税情况等情景分析。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目标行业和目标客户的筛选,重视批量化的客户对接,增强对客户端的营销导向,减少后期评审环节的分歧,提高审批效率。(2)设定风险容忍度:根据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的理念,把握好授信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以资产组合管理的思想,考虑批量中小企业业务的综合资产质量和回报,而非对单一资产的问责。推进信用等级、担保条件及结构、目标行业信贷余额结构、产品风险限额结构等组合管理,从而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3)在授后主动实施风险防控:进行风险预警,主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使用状况进行追踪是管理,并加强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的分析和预警,同时增加软回收模式。

3.标准化的产品开发和灵活的担保形式

针对中小企业的新模式,是在对目标市场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基于客户不同行业,区域,集群性以及客户不同成长阶段进行标准化的开发,进行同质化产品的设计。比如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企保通”、“快易贷”、“货押通”等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特色产品,然后进行营销。由原来面对大型企业的以“销”定“产”转变成批量化的以“产”定“销”。同时还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担保方式,如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存贷融资、机器设备按揭贷款、供应链融资等。

4.主动营销和“宽渠道”营销

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客户市场的议价能力提升。“信贷工厂”模式下,银行不是被动等待中小企业上门,而是主动向企业营销,提前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传统营销方式的盲目性。同时,采用依靠网点发掘客户的 “下沉式”营销,拓展了网点服务的触点,发挥了网点渠道更易于掌握小企业信息的优势,完善中小企业的授信业务发起功能。此外,还通过与担保公司、税务部门、工信委以及存量大客户的合作,开发其推荐的资信情况较好,发展潜力较强的中小客户。

5.信用管理机制的转变

新模式注重客户品质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管理,在客户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也再信用机制上有所创新,对客户接触的节点进行详细规范,建立了“忠诚度”机制,培育客户忠诚度,巩固良好的客户关系。与此同时,对遇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建立“信用恢复”机制,对基本没有出现恶化的中小企业不予收贷、追加贷款,全力帮助其缓解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恢复生产经营,重新走向正轨。

6.注重全面服务和长久合作

中小企业新模式意在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品质管理和客户满意度,以“小企业全面金融服务”理念和“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中小企业客户标准化的服务和高品质的体验,比如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及政府部门的合作,扩充客户来源,充分挖掘暂无融资需求的客户,为其提供结算、理财、咨询、电子商务等全面的服务。同时,可以捆绑销售,建立中小企业员工个人工资账户,家庭成员账户,信用卡账户等综合性的银行服务,巩固与客户的关系的同时提升综合效益。

7.专业化的授信队伍

新模式下的中小企业授信设立了专业化的队伍,成立中小企业业务中心。设置审批人员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业务授信,对授信业务的决策质量负责并保证授信审批的效率。同时对中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相关从业人员设计了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我行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特点,运用平衡积分卡等方法进行考核指标设计,每个岗位设计了关键绩效指标,比如对客户经理设定了客户拜访数量、客户业务量、有效信贷提案数量等指标。同时,为了提升一线客户经理业务拓展的积极性,建立了免责制度。强调“尽职责免责,失职者问责”的责任理念。

8.细化专项统计制度

从月报统计上更加重视了中小企业的划分,之前只有《小企业金融服务情况月度统计表》,在新模式实施以后,增加了《渠道拓展带动批量化营销统计表》、《中小企业新模式存款(含核心客户及关联客户)统计表》、《新模式全产品销售情况统计表》、《中小企业新模式中介业务收入统计表》、《节点情况反馈表》等,更好的反馈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

二、中行广西分行实施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后的授信情况

1.中小企业业务完成情况

截至到2012年4月末,广西区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共收集客户名单1650个,筛选优质客户1050个,上门拜访客户810个,叙做提案379个,共批复授信252笔209,224万元,其中:贷款205,239万元,承兑汇票4005万元。已批复并放款客户存款18548万元,承兑汇票保证金924.41万元。已经放款客户平均利率定价水平为基准利率上浮37.46%。中小企业授信模式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580万元,贷款合同利率为记住利率上浮17.5%,已放款客户中小企业综合收益率水平为基准利率上浮37.27%,综合收益良好。

2.新模式中小企业信贷资产组合和质量情况

截止2011年末,我行新模式授信下完成授信项目进行客户分类和占比统计如下,其中I类和II类客户占比93%,客户质量较好,新模式下正常类贷款余额99,831万元,占比98.32%;关注类贷款余额1700万元,占比1.67%;没有逾期和不良贷款。

三类客户授信情况统计(单位:万元、%)

客户类别 信用评级 客户数量 客户占比 授信余额 授信占比

I类客户 AAA /AA/A/B 95 45% 60220 50

II类客户 BB(含BB+/BB-)/B+ 113 48% 54198 45

III类客户 B-/CCC 17 7% 6022 5

其他

新模式下客户结构与总行要求的对比表可以看出,我行中小企业客户分类占比符合总行的相关要求,客户质量良好:

项目 I类客户 II类客户 III类客户

广西实际值 45% 48% 7%

总行标准值 ≧25% ≦50% ≦25%

三、广西区分行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机制

新的中小企业授信流程下,有严格的准入规则和明确的授信条件,广西分行所属地区经济总量低,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数总量小,信用等级与资产实力无法满足授信条件,实际上能通过新模式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仍较小。尽管战略层面要大力支持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但是在执行层面的付出与预想的授信模式仍存在差距。

内部的层级制度也制约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变革,信贷审批权限向上集中,信贷办理程序繁琐,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机构的自主能力,使得其在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中机动性和灵活性不足,无法满足小企业融资频率高、金额小、期限短、时效快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2.人员

人力投入还不够多,缺乏行业分析专业人员。目前广西区分行中小管理团队只有7个客户经理,二级分行一般只有三、四个客户经理,而且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偏低,从业时间均不足一年,缺乏经验,业务还不够熟练,客户资源较为狭窄。网点的综合客户经理在业务知识、客户拓展能力及客户资源方面都处于学习阶段,原有的工作经验在新模式下有不相匹配的地方。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信贷考评机制,信贷人员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和责任,却未得到相应的收益和报酬,权责利不匹配,影响了发展的积极性。

3.方法

虽然效率有了提升,在授信发起的动作环节,任然是以手工或半手工的状态。并且报送区分行进行审批,这些人员远离企业,很难完成现场调研的动作,在制定出利率政策后,小企业逆向选择了别的商业银行,给银行造成一些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新模式运行开展以来,使用“联保通”、“企保通”、“货押通”的信贷品种贷到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并不多,没有形成批量化,和原来的大型客户的授信模式没有显著的区别。与此同时,诸多中小企业没有在银行发生过贷款行为,信贷需求缺乏计划性,通常要求低利率和高速度,现行产品的设计速度还是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需求。

4.资源

与当地同业竞争中缺乏优势。主要反映在:1)授信额度及期限的严格限制。2)对项目的审查条件统一,无差异化,业务提案所需上报的材料仍较为繁琐,部分优质客户出于自身考虑不愿提供;同时要求综合收益率不低于40%,对优质客户没有议价空间。3)我行中小企业业务开展时间晚,而审查及批复条件与其他行相比并无优势甚至更加严格,企业有可能对比各行授信条件,选择与他行合作。

5.技术

全新的风险识别技术还需适应性。新模式存在本地化的适应过程,中国各地区生态环境差异性大,在销售人员人均拜访客户数量、提案上报率、授信审批率、授信审批时间等指标看还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新模式也会造成潜在的风险,每个企业的资产规模、信贷需求都不尽相同,而信贷工厂模式下则要求是批量化管理,追求专业化、标准化和高效率。用统一的标准去对待一类企业,对批量化的风险管理也存在巨大的挑战。

6.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也离不开其他机构的合作与支持。虽然我行加强了与税务局、工信委等机构的联动,但行政部门的有效信息未能实现联网共享,如水费、电费、缴税行为、环保情况、工商年检等。此外社会征信体系、社会担保体系上不健全等因素,部分中小企业会存在一定的投机心理导致资金存在较大挪用风险,也会影响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四、信贷工厂模式推进的思考

目前中银信贷工厂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操作规程,逐步扩大“信贷工厂”的辐射面。在中银信贷工厂复制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授信全流程,按照企业需求设计特色产品,细化业务各环节流程,建立对中小企业风险防控的有效平台,才能助推大型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上的发展。

在短期推进思路上,(1)加强对宏观经济趋势的预测,应对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经营不善所导致的风险。(2) 制定配套的中小企业业务团队绩效考核机制。信贷工厂模式是基于组织事业部制基础的中小企业授信思路改进,其良性的发展运作需要坚持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独立的信贷管理、独立的人员配套设置与绩效考核。(3)加大中小企业业务中心的人才投入,借助网点改革的机遇,游侠利用网点营销渠道,挖掘中小企业优质客户。(4)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授信效率,可借鉴国际先进银行借鉴零售产品申请评分卡和行为评分卡,采用评分卡为基础(scorecard-based)的人工审批和自动审批相结合的模式,根据中小企业在提交授信申请时获取的信息,对其违约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价。(5)加强信息支持,目前征信系统中“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执行内容是授权查询制度,没有企业书面授权,商业银行无法看到企业的信用档案。建议对信用档案中的信息实施分级管理,部分非私密信息对金融机构开放,以便于银行主动筛选和考察中小企业客户。(6)精细化贷前贷后的风险控制,根据客户特点改进贷前调查指标和贷后预警指标,在批量化和规模化的同时,要降低违约风险的概率。

从长远思路考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紧靠银行的力量肯定不能实现。必须形成自政府、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的共同努力,形成多方面的合力,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比如(1)要建立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体系。在企业信息数据库基础上融入法人信息数据库,从多种渠道扩大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共享的平台。(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创新担保模式和反担保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搭建银企担保合作桥梁;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税政策,加大风险补偿力度。(3)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顾问制度。中小企业对金融业务方面的需求不明确,需要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设计经济有效的融资计划以及投资理财、兼并收购等金融业务。

参考文献:

[1]林春山.“信贷工厂”模式的运作机理研究.新金融,2009(10).

[2]广西中小企业网:http://.

篇(11)

2004年吴忠市地方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4亿元,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区前列。仔细分析全市工业产值构成,就会发现各类工业园区正成为吴忠市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如何发挥好工园区的集聚效应,以此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一、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模式

循环经济则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循环经济中得到合理和永续的利用,实现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综合考虑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公共关系,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依照经济规律运转,循环经济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一并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框架中。循环经济是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国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用新的思路去调整旧的产业结构,用新的机制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二、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园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的网络,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最终减少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生产的废弃物或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2.1能源工业园区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采掘企业、洗煤厂、火电厂、煤化工企业、金属镁及镁合金厂等,对该工业园区的发展主要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回收率为主。对采掘业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从而完善采掘业的采、选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产资源寿命。大力推进尾煤,废石的综合利用。对资源消耗型的生产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能源消耗低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加强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建立以采掘业产出为基础、资源生产、加工为主动脉的产业链,即采掘业产出的煤炭就近供应给洗煤厂、电厂,产出的白云石供给金属镁及镁合金厂作生产原材料,产出的白云石供给电石厂生产电石,进而生产PVC树脂及其它产品;洗煤厂生产的优质煤供给煤化工企业作原材料;电厂生产的电力供给园区企业作为生产动力。同时对以上几家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通过贸易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静脉产业”,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

2.2新材料工业园区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铁合金厂、镁及镁合金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对这类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在进入园区时要严把“环保关”。坚决杜绝采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企业入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2.3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的循环模式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乳品加工厂、淀粉加工厂、羊绒加工厂和其它辅助企业。对这类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园区要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特点,积极扩大种、养规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拉长加工企业的下游产业链条。围绕“生态农业”这个主题,通过“农户+基地+企业”的农、工模式,以“生态农业促进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某公司为例,在围绕玉米淀粉加工生产上,积极构建起六个系统即:高品质玉米种植系统,玉米产品加工系统,有机复合肥、优质饲料生产系统,奶牛养殖系统,畜产品加工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

三、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工业园区的加速发展若干对策

要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以此带动工业园区的加速发展,就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3.1工业园区要科学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工业园区布局进行同一规划,对各园区的全局发展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的协同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和最终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支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加速发展;鼓励各园区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不断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把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予以大力支持。

3.2进行制度框架设计。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要上新的台阶,就必须要有制度创新,要有政策引导。因此,首先要设计一种制度框架,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明确规定其交易机制,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提升环保作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3积极搭建产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要通过对园区企业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有选择性的引进关键链接项目落户园区,关键性的链接企业不在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示范性与凝聚力,一旦形成规模,形成生态产业链优势,就会对外部投资构成较大的吸引力。

3.4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