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施工管控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检验与试验工作
原材料试验与检验原材料试验是对材料或半成品进行预先鉴定,以决定是否可以用于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以下步骤进行:(1)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场后,设材部门负责将进场数量及时通知项目部质检部门,质检部按照规定的批量和频率委托试验室进行抽样试验,未报检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得用于本工程。(2)在施工过程中,质检部可以加大频率或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随机抽样,进行检验或委托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室向质检部出具试验报告等内业资料。标准试验标准试验是对各项工程的内在质量进行施工前的数据采集,它是控制施工和指导施工的科学依据,标准试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在各单项工程开工前,由试验室完成标准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2)标准试验完成后,试验室提交内业资料给质检部门,以便质检部门进行技术交底并控制、指导施工。(3)质检部门在施工过程控制中按照规定频率委托试验室进行平行复核检验或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平行试验。
工序质量检验
2有效的把握、管控工程进度,规避拖延施工进度问题
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对工程进度合理的调配和控制,才能规避在施工中出现进度拖延的问题,在管控中,应将被动(辅助的管控措施)与主动(主要的管控手段)的管控措施相结合,相辅相成,以便促进项目进度的顺利开展。建立一个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业主监理组成的讨论团队,并且每月定期集合针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核对是否与施工初期的安排有所偏差,如果出现偏差,找出主要原因,并及时给予解决方案,同时确定下一个阶段的施工计划。团队的主要成员应不定期的对施工中发生和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沟通、解决才能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的质量。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情况,将项目的总目标进行逐步分解,并详细的制定目标计划,针对具体的工作目标,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将施工目标逐步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日期上,这样的管控条件下,可以很好的保证施工的进度。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及项目管理人员应随时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施工的工序和施工所消耗的时间进行严格管控,从而达到对施工进度的管控,如果实际的施工进度和计划中的施工进度有着较大的偏差的时候,应及时联系监理工程师,讨论出相应的合理解决办法,及时的修改施工开展工作。
3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进度的有效执行度
电力工程施工时,要做好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实行安全责任制,并明确每一个环节,内容的安全责任。为了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责任更加明确、规范,在严格实行国家相关生产条例的同时,施工单位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酌情制定适合本施工单位的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由相关层面的负责人进行签字授权,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在施工开展前,应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知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知识,并起到一定的良性传播作用。通过安全管理人员的不断浸染,使施工人员都具备熟练的安全作业技能,有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确保施工人员认识到事故隐患危害的严重性,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知识,同时也是使施工人员掌握必需的安全生产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平行换乘站在安装装修中除了具有与普通站相一致的施工顺序外,还具有其独特的施工特点。独特的特点:平行换乘站因月台标高受两条线的影响,不要因片面追求施工进度而造成全面返工的现象。变压器母联、联络柜母线的安装需注意接头安装的螺母是否拧紧问题;硬件安装完成后,需经变压器测试、高压电缆测试、低压柜测试、电压冲击测试,满足条件后再下达通电通知。
加强地铁工程的施工管理
工程前期筹备及总工期的策划沈阳的地铁项目,对其前期筹备的管理及控制极为重要。首先要求各施工单位进行项目筹备,进行项目部班子建设,项目部班子包括不同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要求施工、管理人员持证上岗,这样起到了管理人员规范化、科学化的目的,确保履职人员的素质。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在本工程中设立了许多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施工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材料报审制度本工程对关系地铁施工的关键材料采用"甲供、甲控"方式,由专家评审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律不准向未经专家评审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材料。
(1)有效地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地贯彻好各指标要求。
(2)对于关键的部位以及重点的项目要认真落实质量情况。
(3)要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比如尺寸以及标高还有预埋件的规格以及数量等等。
(4)要严格的把好材料的质量关,特别注意品种以及等级等的方面的要求,除此还要注意混凝土以及砂浆等相关材料的配比。
(5)施工单位要认真地遵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施工,注意安全操作。
(6)要认真的落实好工程的技术要求等。
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努力建设优质工程
具体的工程施工指的不是一项单一工序,它是由很多相互联系以及制约的因素构成的。只有将每个工序的质量工作做好,才能确保这个单位的工程的质量水平。因为每一道工序都会对整个的工程质量有影响。只有做好了单项的工作,才能保证整体的工作。
1我们要不断的强化质量思想。工作中我们常会发现,因为施工人员没有很好的质量观念,导致了在施工中出现各种人为的误操作现象,而这些现象都影响到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工作中我们要严厉的禁止。对于那些工程精密度要求高的工序,我们应该尽量的指派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人员进行操作。
2加强技术复核。施工时,对于那些关键的或者是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核心工作,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审核,以免出现特别大的失误等。我们在复核时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得进行处理。特别是要注意像是钢筋以及模板等要进行严格的复核工作。要确保控制好主体的强度等问题,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施工中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复核工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施工的质量水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单位的效益问题。
3强化质量监管工作。要想有效的控制质量,还要做好检查工作,只有做好检查工作,我们才能最快速的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避免出现重大事故。
4做好质检的相关记录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个工作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工程的各项具体指标以及方法的完成情况是否合理有效。我们的记录工作要有计划不可盲目进行。
要全面的参考监理以及设计人员的相关建议
在具体的工程中,业主方主要负责的是决策以及宏观上的各种控制工作,并不对工程负责。然而业主方要想获得工程信息,可以参考监理以及设计方给出的各种意见。因为监理主要是作为业主的委托人员,在工作中全权代表业主,同时设计人员也是如此。施工方在具体施工时受监理管理,如果设计方面出现问题应该参考设计师给出的建议。工作中,施工方遇到各种问题时总是会想到业主,而不是去找相关的建立或者设计,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业主以及施工方之间产生矛盾情绪。为了有效地避免这种矛盾,工作中施工方应该认真地听取监理以及设计给出的各种建议,遇到问题要多和他们进行沟通。确确实实遇到监理或者设计解决不了的重大时再去请教业主方。
合理处理好索赔问题
工程概况
上海迎宾三路地下公路隧道全长为1862.7m,隧道主线最大纵坡为5%,最小平曲线半径为700m。隧道砌结构采用外径为195m、内径为12.75m、厚为0.6m的通用楔形管片,管片环宽为2m,共需940环管片。隧道采用直径为14.27m的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机从刀盘到盾尾总长为1585m,刀盘开口率为29%。如图1所示,土压平衡盾构土舱隔板上安装有6个土舱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最上面的1#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维持开挖面的稳定。同步注浆采用六点注浆方式,注浆点位布置如图2所示,六点沿圆周均匀分布。
试验段布置
为了研究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将H81~H105区域设定为盾构推进试验段,在试验段内对盾构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进行原位监测,并将记录的数据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1地质情况根据地勘报告,试验场地为古河道沉积区,地下水位埋深为地表以下约1m。图3为试验段土层分布情况,图中揭示了土体重度、孔隙比e、渗透系数k、直剪固快峰值试验强度c和以及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沿深度的变化。
2监测断面试验段内共布设4个地表沉降监测断面,如图4所示,监测断面分别位于H90、H93、H96和H99,监测断面间距为6m,横向长度为60m。图5为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布设情况,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布设于H90和H96监测断面上,两断面上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埋设位置相同,距离盾构轴线10m。
试验段盾构施工参数
为了研究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在盾构穿越试验段期间对土舱压力、同步注浆量等关键施工参数进行调整。图6为盾构掘进至不同推进环号对应的各测点土舱压力的变化情况,可见盾构掘进过程中相同深度土舱压力相差不大。根据总应力法反算得到1#土舱压力的侧压力系数k0,可以发现在切口到达H90前,侧压力系数k0在0.78~0.80之间小幅波动。切口通过H90后,侧压力系数k0基本为0.86。
原位试验监测结果和分析
1地表沉降的发展图8为4个监测断面上隧道轴线位置地表沉降的发展情况,图中竖向实线分别对应盾构切口到达和盾尾脱出监测断面的时刻,虚线表示盾构停推阶段。对切口到达前地表沉降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切口到达H90时土舱压力值设定偏小,H90断面在盾构切口到达前地表呈沉降趋势,切口到达时的地表沉降量为-8.1mm。其他断面在盾构切口达到前呈先上抬后下沉的趋势,H99断面地表最大上抬量最大,为4mm。盾构通过过程中各监测断面地表均呈持续下沉趋势。H96断面受盾构停推和前期同步注浆效果欠佳的双重影响,在盾构通过阶段沉降增量最大。在盾尾脱出监测断面后,受盾尾间隙和同步注浆的共同作用,地表沉降进一步发展。H90断面脱出盾尾前5环注浆总量较小,同步注浆的填充效果不佳,盾尾脱出H90断面后地表沉降急剧发展。受此影响,处于盾壳上方和盾构前方的H93、H96和H99断面的地表沉降也有所发展,由图8可以明显看出,在盾尾脱出H90后4个监测断面地表沉降曲线同时出现明显的拐点。在盾尾脱出H96和H99断面时,由于顶部6#注浆孔的注浆量有所提高,在注浆压力作用下地表均呈一定隆起,随后受土体固结、蠕变以及盾尾注浆自身的固结收缩的影响,地表沉降呈增大趋势。
2地表沉降的分布图9为4个监测断面盾尾脱出28环时的横向地表沉降槽形态以及运用Peck公式拟合的情况。由图可见,H90断面受土舱压力设定较小以及盾尾同步注浆效果不佳的影响,地表最大沉降达52.9mm。H93、H96和H99断面受H90处同步注浆效果不佳的影响,随其与H90距离的增大而减小,H93、H96和H99断面地表沉降分别为40、22.8、9.8mm。观察不同监测断面沉降槽形态可以发现,受施工参数的影响,不同断面沉降槽形态有所差异。H90和H93监测断面地表沉降槽曲线用Peck公式拟合效果很好,测定系数R2分别为0.95和0.97,H96断面沉降槽用Peck公式拟合效果一般,测定系数R2=0.84,H99断面沉降槽曲线用Peck公式拟合效果很差,测定系数R2仅为0.41,典型表现为实测的地表沉降槽从距离盾构轴线10m左右开始呈现明显的隆起趋势,而Peck公式无法反映这一趋势。
3盾构停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盾构试验段掘进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停推,分别为87环和96环,87环停推时间约19h,96环停推约32h,这为观察盾构停推阶段地表沉降发展规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两个盾构停推阶段各监测断面的沉降发展进行整理分析,如图10所示。在87环盾构停推时,H90位于盾壳顶部,距离盾构切口4m,H93、H96和H99位于切口前方,分别距离切口2、8、14m。停推过程中,H90地表沉降发展最为迅速,H93、H96和H99随与盾构切口距离的增大,停推阶段地表沉降增加量逐渐减小。在96环盾构停推时,H90和H93位于盾尾后方,分别距盾尾4、10m;H96和H99位于盾壳顶部,分别距盾尾2、8m。停推阶段H93沉降发展最快,H90沉降发展速率次之。图11为盾构掘进过程中监测的超孔隙水压力发展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盾构掘进过程中埋深13m的超孔隙水压力发展不明显,盾构腰部埋深29m的超孔隙水压力发展最大。受土层渗透系数的影响,④T层砂质粉土中的监测点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⑤1层粉质黏土中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在87环停推阶段,H90断面位于盾壳上方,监测的超孔隙水压力下降较为明显,H96断面位于盾构刀盘前方8m,监测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不明显。在96环停推阶段,H90断面位于盾尾后方10m,监测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明显,H96断面位于盾壳上方,监测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要小得多。可见,停推阶段监测的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与地表沉降的发展程度是相对应的,盾尾前方后方监测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要大于盾尾前方,且距离盾尾越远,监测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程度越小。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制胜法宝,也是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一般人看来,项目业力很大,其实不然,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服务,项目业主只有为施工单位、为项目做好服务,才能更好的推进项目进展、提高工程质量、强化安全管理、落实环保措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具体到项目建设管理实际中,就是要“公正、公开、公平、科学”,尊重广大参建者的劳动,平等共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荣辱与共。共和至玉树公路平均海拔高,自然气候条件恶劣,施工环境异常艰苦,高海拔地区严重缺氧,天寒地冷,对所有参建人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包括思想上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作为项目业主单位,更应该体现服务、关怀、同甘共苦的管理理念,才能给所有参建者一个信心、一种精神,使他(她)们安下心来,坚持到底,尽心尽力,攻坚克难,取得项目最后的胜利。本着这样的一个理念,我们在项目管理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共和至玉树公路建设是一个技术挑战性强、建设难度大的项目,尤其是隧道施工队伍基本都是外省市来的人员,面对严酷的环境和高难度的挑战,他们本身就面对巨大的压力,交流和沟通就显得较为重要。因此,我们从编制《标准化施工指南》开始,就广泛听取各施工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使他(她)们树立建设好共玉公路是全体参建人员的责任,也是一个光荣的任务,增强事业感和使命感。在创先争优评比活动中,从各单位抽调人员参与考核评比,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重大关键技术方案论证中,邀请他们当专家,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使得制定的方案具有更强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共玉公路沿线人烟稀少,业余生活匮乏,虽然指挥部在标准化工地建设中也规定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诸多要求,但来自省厅、指挥部的关心,特别是平等共处的关心,对参建人员的激励作用很大。在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它节日期间,指挥部除了组织慰问外,还组织了联欢篝火晚会等各种风格的联谊会,增强交流、增进感情、平等共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参建人员说:“项目建设业主在生活中能和大家增进交流,平等共处,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大家有决心、有信心要把项目建设好,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和责任”。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使所有参建人员真正从心里愿意为项目建设出力,极大地调动了他(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共和至玉树公路建设项目技术难度较大,好多问题也是首次遇到,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此,指挥部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攻坚克难、技术进步与创新给予充分地信任和鼓励,真正体现“创新从生产一线来”的理念,对有些因客观原因考虑不到的失误给予充分的理解,不因一些小的失误而打击他们钻研技术、艰苦奋斗的信心。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及时组织专家论证。
严格管理,树立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施工控制
1工程概述
一般的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控制理论往往存在下列问题:
传统的控制模型或方法舍弃了许多系统因子,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从子结构的范畴考虑问题,因此,它无法协调控制(计算)精度与系统复杂程序之间的矛盾。
,这是由于施工条件的局限性(工期短、现场人员理论水平不高以及造价限制等)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控制技术或理论的复杂性并不等于精确性。
由于灌浆系统的结构存在不确定性,导致系统分析成果可能失真。因此,要完善灌浆的施工控制,必须做好理论基础工作,建立合理的施工控制概念结构。
2施工控制概念结构
2.1将灌浆工程看成包含几个子结构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灌浆施工控制理论即是在某种“最优化”意义下求解该系统的方法和策略的统称。它除了包含浆液的灌浆载体中渗流和相互作用规律的数学表述、模型化和最优化技术外,还补充了公理化、因果反馈和工程分析等内容。
2.2整个灌浆系统的控制过程见图1。对整个系统的运筹采用最优性准则和工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而对各个子系统则主要采用一般的浆液渗流理论和最优化方法处理。各子系统之间用耦合变量连接,并利用先松弛一个或更多最优化的必要条件以使其独立。全系统的最优控制不一定要求各子系统的全部最优化,子系统的最优解必须满足耦合方程:
Xi=∑CijYi,i=1,2,3,n
Yi=Hi(Xi,Ui,Mi,ai),i=1,2,3,n
式中Xi为从其他子系统进入子系统Ri的输入向量;Yi为子系统Ri的输出向量;Cij为耦合矩阵;Ui为系统输入向量(非调控的)U的子向量;Mi为决策变量m的子向量;ai为模型参数向量a的子向量。
2.3在全系统运行最优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分析。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将由最优化分析获得的施工控制策略和决策变量用工程的观点检查分析,以验证其技术的可能性。②考虑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即在灌浆过程中,系统状态将发生变化,从而系统的输出亦将改变,为此,将新的状态变量输入灌浆控制数学模型进行反馈分析和灵敏度分析,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3灌浆质量子系统控制
灌浆质量子系统主要包括灌入能力、可塑性以及强度特性等。其控制目标因水利枢纽工程性质与设计施工要求而变。其控制方法:根据预定的控制目标进行浆材选择,并参照下述的10个灌浆定理预测和协调地质条件、浆材性质及施工技术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坝基或混凝土坝体中的渗流场、温度场诸反应,使其达到最优选择。其灌浆定理概括如下:
3.1尺寸效应定理。对于渗透灌浆,浆材颗粒尺寸d必须小于被灌介质缝隙Dp或孔隙的尺寸R,即必须满足浆材对孔(缝)隙的尺寸效应:
注意,若为粒状浆液,其渗流状态除受尺寸效应控制外,同时也受下述流变效应控制。
3.2劈裂定向定理。采用劈裂灌浆方式进行灌浆时,劈裂现象必然会首先发生在载体中垂直最小主应力的平面上。
3.3劈裂判别定理。劈裂灌浆可以采用数值法和Q=f(P)曲线法来表示灌浆载体中发生水力劈裂的条件并判别其性质。
数值法——对钻孔压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区分三类情况:当流量与水头呈线性关系时,水在裂隙中呈层流状态,灌浆载体中未发生水力劈裂;流量与水头呈平方根函数时,渗流呈紊流状态,可能裂隙中发生了阻塞或裂隙中的充填料被压密;当流量的增长高于水流的增长时,表明渗流断面已被扩大,这是由于载体劈裂、裂隙充填物冲走或裂隙变形等原因所致。
Q=f(P)曲线法--根据钻孔压水试验结果,按照图1中的曲线形式判别劈裂性质:P与Q呈直线关系,灌浆载体未发生水力劈裂,见图1(a);流量随压力不可逆地增大,载体裂隙发生了冲刷或塑性变形,见图1(b);流量的增大是可逆的,载体裂隙发生了弹性变形,见图1(c)。
3.4吸渗反应定理。化学浆液对低透介质的渗透主要不是压渗作用,而是由于浆液对载体的润湿能力和亲和力,即所谓吸渗作用。浆液对载体的润湿,以其接触角来表示,若接触角θ>90°,浆液是载体的润湿相,亲和力F>0,有吸渗作用;若θ<90°,则无吸渗作用,浆液必须藉外加压力才能迫其灌入。
4工程费用子系统控制
在这个系统中,用最优化分析解决问题,即在本系统的运筹中,施工控制策略要使灌浆的净效益最大,而灌浆和施工控制费用尽可能地小。笔者将后者视作是负效益。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负效益,必须在一定的自然规律和施工条件的约束下,按照最优化原则,结合工程分析考虑施工控制工艺和方法,对整个灌浆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注意,这里不提负效益最小,而只要求负效益尽可能减少。这是由于在灌浆工程情况下,最优解并不一定是理想的运用方法。
假定施工控制的目标为已知,那么,在最优运用的策略下满足施工控制要求,就会使负效益为最小。这个问题可具体表述为:
x∈x;i=1,2,……m
并满足:设-r(xi)=0(5)
Xil≤Xi≤Xiu
约束条件:P>P设
t>t设
非负条件:xi>0
式中M为灌浆工程费用,即负效益,元;X为决策变量;Ci(xi)为负效益费用函数,其类型中的主要内容列于表1;xi为决定负效益分量大小的决策变量;r设为浆液设计扩散半径,cm;r(xi)为浆液实际扩散半径cm;xi1,xiu为决策变量xi的上、下限;P,P设为施工实际灌浆压力及设计灌浆压力,MPa;t,设t为实际灌浆历时及设计灌浆历时,h。
5环境效应子系统控制
灌浆施工工程对环境效应的影响评价遵循国家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要求的长远的观点、时代的观点、生态学的观点、经济的观点和全流域的观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灌浆工程对其总体目标——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的需要以确立其价值,并以此为确定权值、评价值的重要依据。
为每m3浆液费用V为估计浆液漏失量
环境效应子系统的评价因子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雾、水质、水温、地下水、水化学、污染带(源)、施工中飘尘、有害气体、生活与生产污染物及水体污染、运输、爆破及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及弃液、弃渣对景观破坏及灌浆全过程和建成后长期对人员健康与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等。
5.1环境效应控制质量指标级别值的划分采用“质量指标级别值划分表”,见表2。
5.3质量指标与影响程度和时效的定量关系。设评价初始时间为0,评价的任一时间为t,灌浆工程给环境效应的质量状态评分为E(t),未灌浆时用E1(t)表示;灌浆时用E2(t)表示。于是,环境质量变化为:
E(t)=E(t)-E(0)(6)
在时间t内,灌浆与不灌浆的环境质量变化则为:
ER(t)=E2(t)-E1(t)(7)
现在讨论绝对影响程度I(t)。
从生态环境受影响的时间动态看,在时间[0,t]内,灌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最大影响程度是使其质量达到最理想或最恶劣,即E(t)=10或E(t)=0。因而D(t)=10-E(0)为有利(正面)影响的限度值;C(t)=0-E(0)=-E(0)为不利(负面)影响的限度值。也就是说,若E(t)=D(t),表明极端有利(正面)影响;若E(t)=D(t)表明极端不利(负面)影响若E(t)=0则无影响。据此分析,绝对影响程度I(t)表示为:
二、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
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应用与发展,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建设施工的效率,同时还极大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资料与信息交换所耗费的时间。例如现今使用频率颇高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一系统就是在计算机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还有招投标系统,该系统涉及到了多方面内容,如工程量计算以及标书制作等。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管理系统,包括项目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使用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也开始在施工管理中崭露头角。CAD技术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今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引入保证了基坑施工全程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保障。除此之外,凭借着信息技术,人们还顺利完成了建筑物沉降观测以及工程测量工作,同时还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材料检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存档,为之后的搜索与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业管理中
在处理建筑行业的管理问题中,现已进入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与网络建设的初步阶段,使各种资料的整理、存储以及使用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调查资料显示,国内将近有450个实体建筑市场已借助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把多个企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建筑施工相关规范等多种信息存储至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中。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区域性联网。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应用问题上,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自主对借助计算机控制与辅助管理技术来管理施工组织作深入的研究与尝试。他们试图以网络为重要载体把施工现场每一时刻的情况汇报至总部,从而使总部领导层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施工现场状况,进而及时下达指令。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能够实时收到上级下达的施工指令与任务。而技术专家坐镇总部,随时解答各个环节施工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保证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三、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用的不足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与施工技术。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还降低了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工作强度,而且项目质量也获得了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以计算机为重要载体的施工项目现代化管理,及时、全面地对施工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存储,方便了各个施工步骤的跟踪与管理工作。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小,现阶段仍以项目建设管理前期阶段为主,如招投标以及造价控制等。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则狭隘,例如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等,仍依赖于施工人员,需要人为完成;单机版应用软件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这一软件只发挥了计算机处理数据效率高的优点,并未构成网络,也未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如此,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别低;目前还没有将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包括网购以及信息交换等,也可以说建筑行业的电子商务还未得到实现;开发软件的过程中选题相似的情况十分普遍,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与规划,同时开发经费不足也是导致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
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一)从自身出发,制定战略计划
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对于各大建筑企业来说,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反映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建设项目规模往往比较大,员工人数也比较多,加之会有国际项目,项目资料种类多、数量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引入并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施工具有七大特征,即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管理系统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技术集成化、信息利用科学化。因此,各大建筑企业要从自身建设现状出发,以上述信息化的特征为参照,制定符合现状的战略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而加快我国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
上面已经讲到,新时期建设项目的工程文件种类多、数量大,如设计图纸、采购合同以及检测报告等。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项目信息管理都是以纸为重要媒介的,而且交流方式也常采用书面沟通方式。这一交流方式具有多层次、高成本以及低效率的特点,而且还特别容易受到信息交流失误的影响,最终为企业带来了损失。西方国家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由信息失误造成的项目成本偏差的比例在4%左右,而使用错误设计图纸引起的偏差则大约占三分之一。数据显示,英国平均每年为传递项目管理所需文件与图纸而花费的快递成本高达6亿美元,其中项目成本中的2.5%都会用在复印与传真方面。除此之外,研究还表明,所有的施工项目参与者在竣工阶段掌握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记录文件少之又少,仅占总文件的62%。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资源,企业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
(三)加大应用系统的开发力度
加大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等的开发力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提高升项目管理的水平。实际上建筑企业引入信息技术的关键就是要不断以互联网为重要载体对项目施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将建立数据库与网络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将网上采购以及网上会议等变为现实。除此之外,还要借助建立网上虚拟组织来将纵向信息交流方式改为平行交流方式,从而有效地增强信息交流准确度,并将信息共享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及时获得合理、有效的决策。
2关键环节之三,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对于混凝土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在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进行检查,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前要重点检查灌注桩桩底的大小及其厚度,针对灌注桩要进行清理。在混凝土进行第一浇筑前必须严格把控混凝土的含量,通常情况下,浇筑的含量是导管容量及漏斗含量的二倍,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可以顺利从导管中翻出,在完成浇筑初凝时期,要拆除钢筋笼对其加固措施,从而保证钢筋笼可以随着混凝土的凝固发生自身收缩现象,防止其粘接力过大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3关键环节之四,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
钢筋笼的制作不仅仅要对原材料钢材进行严格的审查,还要结合施工中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钢材材料的大小、长度、规格的选取,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钢筋笼的质量。与此同时,在进行检验过程中,要依据设计高度进行钢筋笼长度的吊放,注意它与底梁标高之间的变化,可以参照其他规范进行合理的选择,但是绝对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4关键环节之五,保证清孔质量
清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对灌注桩质量进行维护,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因其在进行钻孔技术的同时,泥浆会对桩底产生一定的冲击,施工中所产生的沉渣就会悬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而待施工作业完成后,沉渣下沉至灌注桩底部,并形成积压,进而影响了灌注桩的质量。清孔方法采用注浆漂浮法,在钻孔至设计高程后,进行孔深、孔径、钻孔倾斜度检查,符合要求后,用泥浆泵将泥浆送入孔底,泥浆在上浮过程中将钻渣带出。在达到规范要求的标准后,即可停止清孔。在第一次清孔达到要求后,由于安装钢筋笼及导管,这段时间内孔底又会产生沉渣,所以钢筋笼及导管就位后,若孔底沉渣超标,可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清孔的方法是在导管顶部安装一个弯头和皮笼,用泥浆泵将泥浆压入导管内,当泥浆由底部向上浮时,从孔底将换沉渣带出。清孔标准是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孔底泥浆密度≤1.15,复测沉渣厚度在300mm以内,清孔完成后,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
2成本控制与管理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生存的关键在与成本控制与管理,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由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共同围绕成本控制的工作。所以成本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各部门管理的协调性与配合性。通过计算机管理的应用,改变以往传统的数据传递方式,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信息反馈快。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提升,促进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对工程成本的节算有很大作用。
3市政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3.1节约成本控制原则
企业成本控制就是项目施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没有反面的监督和节制,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注重前期预算、工程阶段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对于项目进行检测和改进,使施工方案更新颖实用。以科学手段提高管理成本控制。使企业利益得到提升。
3.2全员控制与全过程控制原则
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是全面控制原则的两个方面。①全员控制原则是项目成本控制组织中包括项目部门、班组、员工的共同工作和全体利益相关,不单纯是醒目结算与项目财务的事情。因为和每个工作自身利益相贴切,所以要求我们共同努力遵循成本控制的原则,做到全员成本控制。②全过程控制原则是项目开始筹备阶段至项目竣工结束的整个周期进行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对于项目成本的预算,材料计时工人员的开销,施工阶段中设计方案的调整与规划都是对项目的负责表现,只有做到全过程规划才能确保项目质量,进而使最大节省成本。
4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4.1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与规划
项目施工过程中都要求一套合理的合理的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对项目阶段施工方法,选择施工器械等方面,方案中要充分体现技术人员的主观性,对每个环节作出技巧分析。做到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协调性。又能将项目工程科学合理达到施工要求。减少成本控制。
4.2对施工原料进行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前期原料的采集与挑选应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对于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及项目备用作出具体、科学的原料数据分析。明确施工过程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性能等标准。在选材上进行成本控制,是材料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应该做到不同阶段进行不同选材的准备。
4.3市政工程中加大施工成本核算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财务中成本核算在工作中是重要任务之一,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在不同阶段都需要我们做好成本清单的总结,做好项目并在资金使用情况中做到比对与分析,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做到加强管理。在成本管理中包含施工队的工人,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等所需要购置的设备所支出的费用。这样我们需要在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期间把这些指标全部包含到成本核算中。如达到成本控制标准要求的时候会进行一定的奖励。成本控制如要超出时让项目部内部解决及调整。在市政工程开展施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做好如下几点方面:人才成本的控制是首要的任务,这样可以导致人才流失及坏账等问题的出现,人才流失的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剩下的就是在专业设备控制中做到标准化及如何加大。
4.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施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全方面的提高施工负责人的工作内容,如:积极监理、监察业主等的责任督察意识,督察在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如果发现错误一定要及时做到相应的措施,杜绝在施工中变更返修带来巨大损失,加强对施工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教育与质量教育,在安全与质量的意识,在维护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上做到加强及开展施工,这样才可以在施工中才能确保高效开展同时达到成本控制中的目的。
4.5施工后期的成本控制应用
后期的工程施工中,在各种竣工的资料收集工作中一定要及时做好,在收集工程技术资料及安全文明施工中也要及时做好工作。设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做好收集和调整监理工程师等施工措施和方案的变更资料,以及一些自然灾害或者相关的竣工决算凭据等工作。收集好这些材料后,工程决算才能够得到实际的进行,不缺项、不漏项这些坚决避免。决算之后工程资金的周转才可以通过竣工验收,按照相关规定的合同条款,在收回工程款工作中要快,以免有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如果发生会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起到很大的影响。
5市政工程工程造价的控制策略
5.1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相关的编制工作
整个的建筑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的预算编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好坏。所以,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相关工作一定要做好,工作重点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①工作人员在预算编制中的每一项的工作都要做好,在收集和准备相关资料的方面上一定要认真对待,保证这些材料做到全面、细致,并且符合实际的情况,不能有半点虚假。在此之外,在进行编制的预算工作与建筑工程做到实际的状况相结合,建筑资金得到合理的运用,在建筑工程的认真考虑每一项影响因素;②工程相关预算与分配中编制预算过程是最重要的,施工中在进行工程计量时应提前对计算原理和编制体系作出合理的安排,并要求工作人员作出具体了解,利用计算原理及编制体系作出科学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做具体研究分析,最后根据结果做出工程的预算和编制来进行成本控制。
5.2市政工程中项目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
针对财务工作作出以下几点要求。①对采取要求工作中前期资金的预算,在预算范围内的成本进行限额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成本核算,加强资金的控制。并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测,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②要求财务在施工过程中对选材的了解,也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尤其在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针对以往工作中对项目选材不了解,造成工程成本核算高估算,选材报价高低不同的问题,导致后期成本亏损或浪费。为减低问题的出现,要求采取人员对项目选材全面了解,针对不同施工阶段选取不同材料作出相应成本核算,对材料价格选取质优价廉的材料,从而对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产生很大的利益。
5.3市政工程在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项目竣工阶段,前期财务成本核算及各类资料进行整理与归档。整理阶段项目经理组织安排各个部门进行资料整理与工作报告总结。在审核过程中对项目数量,单位,单价等方面做具体报告。各部门进行相互监督与检查。这样能够保证资料的正确与真实性。对市政工程竣工阶段的成本核算作出更好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一、概述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适用于旱地或少水且较密实的土质或岩石地层,因其占施工用场地少、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易于控制质量且施工时不易产生污染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桥梁桩基工程的施工中。
河南省道S226翟阳线马家庄至东岩段改建工程为河南省2004年路网建设重点项目,全长54.445公里。项目位于河南省北部林州境内,西倚太行山,地形多呈丘陵、盆地和河谷地形,起伏较大,基岩,有稀疏植被,土质多为黄褐色、棕褐色亚粘土和灰黄色黄土,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供给,水位较低。沿线桥梁设计均为灌注桩基础,桩径有120cm和140cm两种。在灌注桩的施工中全部采用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笔者结合本工程对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二、挖孔及护壁
人工挖孔灌注桩需要进行人工开挖、扩壁、土石方外运和护壁,是与其他灌注桩类型最大的区别之处。
(一)挖孔
挖孔前应按施工图纸准确放线,确定桩位中心位置,并向桩心位置四周引出四个控制点,以控制桩心。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每一层土方开挖区的形状呈上小下大圆台体形状,厚度为100cm,上底和下底的口径分别大于设计桩径20cm和40cm。自上而下分步进行开挖,开挖区的侧壁要求做到光滑平整,底面要水平,挖出的土方要及时运送到地面并外运,不得堆放在孔边。
在挖孔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所挖孔的地质情况,井上和井下之间应保持良好的联络信号。要勤检查,注意土层的变化,当遇到流沙、大量地下水等影响挖土安全时,要立即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人工挖孔比较容易组织,一般以三到四名工人为一组,井下工人使用短把铁锹、羊镐等工具开挖,井上工人使用辘轳将井下工人装到料斗中的土方绞上来,并用手推车推到指定的地方。如果井下没有岩层,人工开挖一个12m深的井筒大约需要6~8天。就单个井筒而言,人工挖孔的速度不如钻孔,但人工挖孔可以几个甚至十几个工作面同时开展施工作业,从而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二)护壁
为防止塌孔,每一层土方开挖后应进行护壁。
1.护壁钢筋笼。护壁钢筋笼的形状为一个圆台体的侧表面,由6道φ8环形钢筋及8道φ8母线钢筋焊接而成,环形钢筋间距为20cm,自上而下排列,其顶部和底部环向钢筋的直径分别大于设计桩径10cm和30cm,其余环向钢筋的直径按线性变化的规律自上而下递增。
第一层开挖位于地表,可将其开口适当加大,以使护壁钢筋笼在场地上制作好后直接放入其中,对于第二层及以下各层而言由于护壁钢筋笼底部直径大于顶部钢筋直径,所以护壁钢筋笼不能直接放入,只能在井下制作完成。
2.护壁模板。浇铸护壁的模板相应也呈圆台体形状,其上口的直径等于设计桩径,下口的直径大于设计桩径20cm,高100cm,由3块呈曲面扇形的薄钢板制作而成,背后焊接三角铁作为骨架起支撑作用,相邻两块模板拼缝要预留2cm间隙。拼接时用螺栓将相邻模板从拼缝处固定,并用木条填塞预留缝隙,以方便拆卸。拆模的方法是:卸掉拼缝处固定的螺栓,向内侧敲打填塞的木条,使各块模板松动、分离后逐一取下。
3.浇铸护壁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按C20设计,在混凝土内应掺一定数量速凝剂,以尽快达到强度要求。浇铸护壁时,为了防止模板产生偏移,应对称下料,用敲击模板或木棒插实的方法振捣,由于护壁混凝土在地面以下,湿度、温度对护壁混凝土强度的形成和增长非常有利,一般1天强度就能达到10Mpa左右,半天就可以拆模。如拆模后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要及时加以堵塞和导流,保证护壁混凝土强度及安全。
4.岩体中的开挖。当开挖的时候遇到岩体时,应采用爆破的方法进行。
本项目马家庄中桥共有18根挖孔灌注桩,这些挖孔灌注桩的直径为120cm,长度为12m,在挖至9~10m深度时遇到了石灰岩层,采取了爆破的方法进行施工。每一次爆破的厚度大约为60~80cm,以井筒的中轴线为圆心,分别以20cm和60cm为半径,各以相等的间距打两圈80cm深的垂直炮孔。其中里圈炮孔为4个,外圈炮孔为8个,每个炮孔装药约300g,里圈的装药先爆炸,300毫秒后,外圈的装药再爆炸。这样,里圈的四个药包将爆碎的岩体向上抛起,外圈的8个药包对爆破部位的残存岩体实施光面爆破,以形成垂直的井壁,效果十分理想。经过清孔后,再进行相同程序的爆破,直至桩底标高。爆破后形成的井壁不需要进行混凝土护壁,但爆破时的飞石有可能会使上面土体中护壁遭到破坏,所以每次爆破后,应逐一进行检查,将受到破坏的护壁进行加固处理,以免发生安全事故。(下转第40页)
(上接第32页)
三、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骨架在加工场地分段制作,分段长度视起吊设备的高度和钢筋主筋规格而定,一般为6m左右,如12m长的钢筋笼可分为两段。为使钢筋笼骨架有足够的刚度,每隔2.5m应在主筋外侧设置一道Φ18加强箍筋,以保证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将钢筋笼运至现场后,用吊车起吊,第一段放入孔内后用钢管或型钢临时搁支在护壁上,再起吊第二节钢筋笼,对正位置焊接,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法,要注意搭接应满足规范的要求,焊接后逐段放入孔内至设计标高。安放前需再检查孔内的情况,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对准孔位,扶稳、缓慢、顺直,避免碰撞孔壁,严禁墩笼、扭笼。放入后应反复校正设计标高并用工艺筋固定,防止钢筋笼下沉或上浮。
四、灌注混凝土
当钢筋笼在井筒中就位以后,便可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7~9cm,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秒。在井口的上方搭起支架,将溜槽和串筒接上,串筒宜距混凝土面2m以内为宜,随着混凝土表面不断上升逐步减少串筒数量。严禁在井口向井下抛铲或倾倒混凝土料,以免产生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整体强度。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大于60cm,由井下工人用插入式振动器捣振,插入形式为垂直式,插点间距约40~50cm,应做到“快插满拔”,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孔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连续灌注完成,不留施工缝。挖孔灌注桩的混凝土质量容易保证,在制作承台时,无需打掉桩头,只需将其顶面凿毛即可。
通过对本工程完成的挖孔灌注桩进行试块强度试验和桩身动检证明,I类桩达到95%以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五、注意事项
第一,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无松渣、淤泥等扰动软土层,使孔底情况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
第三,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且桩芯灌注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
第四,钻孔灌注桩人工劳动强度大,风险也较大,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各项安全措施,施工中应由专人负责安全问题,防止塌孔、有毒气体侵害等危及人员安全的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