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分析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Inspection department to blood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time of report clinical diagnosis
Duan Yunzhi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ood the basic unit hospital blood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report sends out time. Methods:Designs a repayment time (TAT) data sheet,uses a working week to spot-check my courtyard outpatient service and in-patient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from draws blood the time which the report sends out needs. Results:Total TAT most is short is 70min,the most length is 220min.The conventional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may in front of 12:00 complete and send out the report generally in the morning. Conclusion:Compares with the large-scale hospital,basic unit hospital blood biochemistry TAT quite is quick.
Keywords:Inspection department Blood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Time of report Clinical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19-01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某些就诊病人甚至临床医生在病人抽血后10~30min左右就来检验科询问生化结果。这种情况既干扰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又使病人因此时拿不到检验报告而对我们产生意见。为了解基层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回报时间(TAT)及影响TAT的环节和原因,我们在这方面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标本来源于2006年6月我院就诊的遵医嘱做生化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260例,其中门诊118例、病房142例,均空腹在我院门诊抽血室或病房抽取静脉血。
1.2 调查方法。设计一张TAT时间记录表,其中包括抽血时间、接收标本时间、血液水浴凝固时间、离心分离时间、上机时间、审核打印报告时间、校对时间、报告发出时间。要求在该项调研工作中的当班人员按此表记录各工作点时间,共调查5天(选择常规工作周的周一~周五作为该项调查的时间段)。
1.3 检测仪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仪。
1.4 检验项目。我科所开展的生化全套共40多项,这些项目根据病情的需要或病人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下列组合:生化常规10项[钾(K)、钠(Na)、氯(Cl)、钙(Ca)、磷(P)、二氧化碳(CO2)、尿酸(UA)、尿素(Urea)、肌酐(Cr)、葡萄糖(Glu)];肝功能13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r-谷氨酰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酶5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AS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风湿5项[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UA、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6项[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 3 (C 3)、补体C 4 (C 4)、CRP];肾功能2项(Urea、Cr)。除这40项常规生化外,还开展了淀粉酶(AMS)、胆碱酯酶CHE)、镁(Mg)等的检测。
1.5 工作流程。从标本收集到结果报告的工作流程大致为:①收集标本。门诊病人一般于上午7:30~10:30在门诊抽血室抽血,我科大约每小时派人拿回标本一次。10:30后尚有个别病人抽血,则由护士负责送至我科,但不纳入本次调查。住院病人一般于上午8:00前由该科护士将大部分检验标本送到我科,小部分标本在10:30前送到我科的也纳入本次调查。②预备阶段(检验单分类与标本预处理)。生化室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一边按处方的组合进行分类、编号,一边离心分离血清并对号入座将血清吸入检测杯。③血清标本上机分析。一般于每日上午8:30开机,开机后先用省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物做室内质控,再行病人标本的检测,单个项目和小组合先安排,大组合和生化全套后安排,如有急查项目则于急诊程序优先检测。④结果报告与审核校对。生化仪每完成一个组合的测定即给出结果,其结果实时传送到南方医学检验信息系统,通过在电脑屏幕上审核后打印出检验报告,再将此报告单与原检验单进行校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出生化室。
2 结果
生化检验TAT调查结果,这260例标本的生化组合分布情况为:生化全套64例,占24.62%;生化常规加肝功能48例,占18.46%;生化常规44例,占16.92%;肝功能38例,占14.62%;血脂(或加Glu)29例,占11.15%;其他组合共37例,占14.23%。
3 讨论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多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涵盖普通的滴定化学分析和高级的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相辅相成,成为分析化学课程的必要补充,但是也具有相对的对立性。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牢固掌握基本操作,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实践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现代分析化学教育的任务已经不是单纯地传授基础理论分析化学知识,而是更加注意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素质,即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及其实际应用能力等,由简单的应试教育向适应教学、社会及实践应用于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化。特别是由于在现代分析化学及其现代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涵盖较多的综合性实际试验,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基础的理论知识体系模块下能够灵活地实际应用,并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其创新能力;非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是依据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开展对基础理论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目前对于非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没有特殊的要求,只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一种实践,实验课程考核没有操作考试,只做平时测评和实验报告,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比如说实验内容和原理包括实验目的等在实验报告撰写时只是对课本的抄写,没有独立去思考和领会,体现不出对本次实验的认识;教师授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实际实验过程中问题百出,且存在安全隐患;实验报告主要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和测定结果,而忽略了对实验数据和测定结果的分析,以及为什么会得到这些结果而做的必要分析,等等。笔者依据目前所担任的非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对其教学和学生的培养环节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思考。
一、如何教非专业学生做实验
开展实验课程教学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教会学生去做实验,这就对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非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一部分实验技能及领会实验现象与分析基础理论的实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要让学生更好地把实验课程学好、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领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前要求写好预习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通过领会实验内容,列好相应的表格,查好有关数据,以便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处理数据。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仔细观察试验现象,并及时记录。另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说在讲授时,要抓住学生缺乏自控性的特点,对他们严格要求,每一次讲课都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和纪律,使学生在每一次的试验中都有所提高,逐步使实验操作规范化,过程合理化,并强调注意事项。讲授式要简单易懂,并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要善于和基础理论知识点结合,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研究实验中的问题。
二、怎样增强非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
采用示范直观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一边引导学生正确地操作,一边进行示范性讲解,特别要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这也是实验过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实验,对本次实验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学生往往容易忽略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变化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解决枯燥、乏味的口述讲解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这样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特别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对增强实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耐心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规范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的时候往往存在胆怯的心理或者急躁的行为,这些都会为实验整个过程的操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应该注意在适当的时候来引导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其按部就班,按实验的操作开展实验,避免意外发生。这里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细致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和规律,掌握实验的正确操作。
三、对非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
非专业的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从实验的听课到做实验再到实验结束,要保持试验台和实验室的整洁,以及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及其规范性等都需要一一叮嘱,通过多次的强化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非专业学生中学阶段对化学相关安全知识的欠缺,因此更应该把实验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时刻把安全注意事项和每一个实验环节都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中安全的重要性。多次强调、强化识记,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验过程的认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学会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应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晓霞.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7):92-93.
[2]高俊,徐建强,郭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探索.广东化工,2012(9):199-200.
[3]姚卫峰,邓海山,池玉梅,张丽,丁安伟.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交互性教学.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6):75-76.
[4]郝玉翠,艾智,孟丽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化学,2012(4):20-22.
生物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现代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建立的生物学,而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大化学革命是生命科学革命的重要基础[1]。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对于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内外农学、生物、环境等一些近化学专业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系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2]。由于这些基础课程大部分是由化学学院讲授这门课程,所以在课时、实验内容和衔接方面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时少,目前只有24个学时实验,同类院校最少也是32学时,这样短的实验安排并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考核方法有待探讨;针对性不强,目前无法做到实验操作与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对接[3]。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讲授经验,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探索。
1注重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
任何一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本身,更关键的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渐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这些非智力性的科学实验思维对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大有裨益[4]。但大一新生刚刚告别中学学习阶段,"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根深蒂固,笔者为新生讲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课:预习报告按部就班的抄袭实验教材,实验过程中追求实验速度不注重实验细节,实验报告数据涂改和杂乱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端正他们的实验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素养,这对于大一新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尤为关键。在学期开始前,开设的每个实验项目以书面形式传达到每个实验小组,上课前,每位学生要按照要求写好预习报告,实验原始数据要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验完成后老师签字确认后才能离开。有些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操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实验细节的操作需要注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要亲自示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讲解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个别实验的操作在实验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而对实验成败非常关键的地方,我们在化学实验的教育理念中,更注重从细节处入手。如预习报告,数据处理时要养成正确的“有效数字”概念;在化学试验中,不但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实验操作,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对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2整合实验内容,注重与专业方向有所衔接
目前我校针对生命科学系学生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沿袭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目的是使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化学实验内容与生物专业的衔接还显得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填鸭式实验课,整个实验课程结束了,前面的实验内容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问"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实验能够解决什么生物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开设的实验课原先是针对化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并没有很好地考虑专业衔接和融合。笔者认为加大化学实验项目与生物专业融合的方法是开设一些化学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性的实验项目。如根据课时和教学计划可以选择性开设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银量法),禾本植物叶子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缓冲溶液的配置等这些既有化学应用又有生物因素的实验项目。
3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建立具体可行的成绩评定规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既要关注对基础实验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体现出对于日常实验过程的重视。所以,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有两个方面的加权:所学实验基础知识笔试占4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占6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操作、实验态度等因素。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更加看重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心得和感受总结实验过程,如果只是参考学习资料的答案而没有结合自身实验去写讨论部分将影响实验报告最终成绩。另外,特别注重平时的实验过程也是非常必要的,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求真实;实验完成以后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并签字后才能离开实验室。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态度有很大程度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新生的第一门实验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有示范作用。通过端正学生实验态度,整合实验内容以及建立激励性考核办法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光宪.大化学与技术革命是第六次科技革命最主要的核心内容[J].科技导报.2013,31(25),3.
[2]谢建平,陈春华,谢东坡,等.化学生物农学类院系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管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44-944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40-01
本文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为例,浅谈化工专业学好该实验的重要性及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基础实验训练除加强物理实验、电子实验、计算机、金工实习等基础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专业实验是重点[1]。其中,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由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统合而成的一门基础化学课程,也是化工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误差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第一门化学基础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所以这门课程以对后续基础化学和专业化学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所以与之相应的实验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加强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一些典型的化学分析法实验的基础上,正确地、熟练地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认真观察现象进而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作出结论的能力;初步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及正确表达分析结果的方法;正确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仪器和试剂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它信息源获得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作风,认真、细致、整洁的科学习惯,并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科学实验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对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应始终贯穿整个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
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实验预习报告,用于实验课前预习。预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记录。让学生在实验课前对实验做到胸有成竹,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理解相应的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知道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不至于在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预习报告本子上,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报告本子拿给实验老师看。实验老师主要看实验结果记录的是否正确,误差大小,并签字。要求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将预习报告本上的实验数据记录贴到实验报告册上,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以达到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第一次实验课上,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节约用水,节约试剂。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微型实验,除了勤俭节约、降低实验成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微型化学实验是指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白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学信息的一种新型实验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将实验工具书上的试剂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或者更少,以达到节约试剂的目的。将一些价格昂贵的试剂,在实验准备过程中配制成溶度较稀的溶液,如在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中,将AgNO3的浓度配制为0.05mol/L。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润洗滴定管时,润洗液的量为5mL。在一些制备和提纯实验中,要求学生将产品称量完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有些药品可以重复利用,如氯化钠的提纯实验。
化学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允许有不同的观点、方法、手段,甚至有不同的结论,应提倡创新,鼓励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3]。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后,要求学生认真写实验报告册,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要求他们通过查阅工具书、文献资料等手段按时完成思考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开放实验室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延伸到课后。课堂内已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日趋成熟。开放实验室,主要是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准备毕业论文。学生可以自己想课堂,自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老师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他们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指出他们实验方案的可行部分,鼓励他们要有勇气面对失败,锻炼学生的意志,训练其缜密的思维能力。
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对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在教学中得到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调查内容的具体特点,工作室选取了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以及教育专家、教授作为调查对象,并在不同的职称、教龄、地区等方面都有取样,在教师群体中具有代表性,因而调查获取的数据信度较强,获取的信息对工作室工作开展的启发和借鉴的意义较大。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名师研究,研究什么
1. 研究哪些名师?
名师是精于研究和实践的“艺术家”,名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艺术的“前沿”。哪些名师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哪些课例给一线教师留下深刻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项目“您知道哪些数学名师及其经典课例?”进行调查,位列前三位的名师分别是华应龙、吴正宪、黄爱华,分别有73人、67人、52人提及。
名师为何成为名师,其被认可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对调查资料的归纳整理,我们发现名师被一线教师认可、欣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居高临下驾驭教材,教学设计精巧;二是热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三是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沟通能力,个人魅力彰显。走进名师的课堂,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尝试与思考的状态。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生思维予以积极关注,并进行有目的地训练,让我们感受到名师的魅力。名师在课堂中每一分钟都在实践,他们之所以能做到不断实践,是因为中小学名师特别是小学名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显著高于普通教师。
2.名师研究的主要内容。
名师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基于这个现象,有必要对名师的课堂实践进行研究,了解其教学行为中哪些方面最具有研究的价值。对此,我们设计了“您认为名师的哪些方面最有研究的价值?”这一调查项目。
从附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84?郾2%的教师认为提问和追问优化策略是名师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70?郾5%的教师认为名师教学语言优化策略是名师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这些是一般教师与名师存在差距的地方,这些方面也正是名师个人魅力彰显所在。其中“提问”涉及预设,“追问”则指向生成,名师在预设和生成的处理上,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教师。他们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注意激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因素,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问的语言组织、时机的把握,追问的信息及时处理,教学资源的重组利用,特别需要引起一般教师的关注。
(二)名师研究,怎样研究
1.名师研究的主要途径。
名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研究,除了内容研究,还应有途径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扩大一线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渠道。对此,我们设计了“您是从哪些途径了解这些数学名师的?”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从附表2可以看出,观摩课、讲座、文集、著作是广大教师接触名师的主要途径。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到,网络的应用比较少,有组织的培训活动是主要途径。在信息时代,我们有待扩大其他了解途径。
2.名师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研究名师?“名师研究”不是“名师模仿”。名师研究贵在长久,贵在深入,贵在品位,贵在提炼。
从附表3可以看出个案研究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其次是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用以上方法研究名师,有助于我们对名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行为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工作室将在研究中,注重以上方法的应用。名师研究将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进展过程既是理论研究过程,又是数学教学的推进过程和重建过程。
3.名师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从附表4可以看出,公开课教学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欢迎,被89?郾9%的教师认为是最好的成果呈现的形式,也是名师研究成果辐射最快捷的形式,因此工作室要竭尽所能为工作室成员搭设平台,使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呈现名师研究成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案例分析、专业论文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
(三)名师研究,如何凸显团队作用
1.名师研究,有哪些有效的团队活动形式?
从附表5可以看出,有88?郾5%的教师认为课例观摩是名师研究的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形式也是最常用的,但最常用的不代表是最有效的,应该更多地尝试应用和推广其他的活动形式,让名师的魅力与经验更大程度地被一线教师所习得。
2.名师研究,如何开展主题活动?
名师发展工作室,其定位是“发展名师”,即在工作室的研修活动中,通过团队的力量,将工作室伙伴发展为名师。基于这样的定位,一些受调查者提及的以下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就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研究内容的建议: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扎根一线教学,做“真实”课堂的研究。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
关于研究活动组织的建议:分学期或分学年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有效的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教师的关注,创建科研沙龙和网络教研,以便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提高。要有高层次的专业人士指导,或跟随他们一起活动。加强各地名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多送教、送培给基层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让同一个教学方法在不同的课堂得到更多的验证。根据主题,着实架好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教师应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晓理论将比单纯学会经验更有后劲。参与研究的人员本身要拓宽理论学习领域,并把适用于自己、适用于本班的某一理念进行具体实践。怎样把理念变为教学行为的具体做法,教师应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学习实践,不断经验交流,资源共享。让工作室成员既“教”又“研”,拟定适合的计划和目标,追踪落实。
关于工作室伙伴培养的建议:要注意培养工作室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注意营造和谐奋进的研究氛围,要想尽办法让工作室成员感到温馨、自信、自豪,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感受自身的成长喜悦。要十分明确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成果展示形式,要充分估计课题研究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思考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策略,要充分了解每一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要充分理解每一个成员的实际困难,要科学拟定研究计划和具体任务,要注重活动的成效和实效,杜绝流于形式。要注重扩大工作室成员的辐射和影响圈,要通过工作室平台推动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和发展,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培养一批教学新秀,提高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问卷调查的启示
1.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深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数量壮观的“一线名师”。他们在情境创设、教学预设与生成处理、学生心理沟通、教学语言艺术研究等领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百家争鸣,各具特色,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工作室成员在围绕子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名师”这一概念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让更多的名师走进视野,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又要注意根据成员各自特点,在广泛研究的同时,确定几个重点研究的名师,进行个案研究,深入研究这些名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特色,及其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凝练出优化的策略,为我所有,形成个人风格。
名师研究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回归整体,要明晰名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整流程,从整体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剖析其精妙设计,深入局部进行分析;继而顺势而下,考量名师环节设计之后的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在局部的改进或重建中,凝练其理念与行为优化的策略。工作室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地实践、交流、学习、思考,立足于课堂教学一线,深入研究学生,深入研究教材;既关注教学的各个流程和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又善于捕捉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生成新的研究课题,在名师研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名师研究走向深入。
2.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创新。
要使研究进行得科学、规范、有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讲究研究方法。工作室开展项目和课题研究,务必要加强学习,仔细分析,听取专家、名师和其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工作室正式运作之前,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专家对《行动计划》进行几轮的打磨,其目的就是使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实现研究成果。名师发展工作室开展研究前期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报告,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以调查报告为依据修订《行动计划》和《课题实施方案》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态度。
名师发展工作室要边实践边摸索,在信息化社会里,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名师研究的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网络的运用,更方便、更快捷、更大容量地获取名师研究的宝贵资料,并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的共享。研究的方法要进一步创新,工作室要在遵循传统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不断地探索适合“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研究“小学数学一线名师”的方法,力争以创新性的方法实现创新性的成果。
3.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团队建设与成员能力的提升。
1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资源的问题,分析化学实验需要涉及到众多的设备仪器才能顺利的完成。然而我国的众多高校设备仪器不够完善,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资较少,导致许多高校资金短缺,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仪器的购买,实验环境的建设等。许多学校分析化学实验器材简陋,实验室不达标,使得很多的实验无法进行。加之教师的资源有限,学生数目众多,班级规模较大,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的分析化学教学流程主要以教材为模版,学生课前完成实验预习,教师在课堂讲解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等。由学生完成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过程即可,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没有什么益处。加之学生做实验完全是参照教材步骤进行,实验过程没有融入自身的思考,对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真正的分析化学实验不应当仅仅是一个验证实验理论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高动手能力的过程。
2当前中职学校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脱离
在中职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度不符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职院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生源质量也较低造成的。由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跟不上实验课内容的教学进度,尽管教师在做实验之前会在向学生简单的介绍实验原理,但是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往往比较粗略,这导致了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尽管参与了实验,但是并没有通过实验过程使理论知识更加巩固,这就使得实验教学丧失了意义。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离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教学方式不当使得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做的不够到位。
2.2中职院校实验条件落后
由于中职院校的教育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中职院校不够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导致各项实验条件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相关的实验设施不够完善,中职院校的实验设施大都比较陈旧,甚至都到了被淘汰的地步,实验设备不够完善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其次,实验室的建设不够完善,实验室缺乏配套的保障系统,实验室没有良好的通风以及消防系统,这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中职学校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探讨
3.1改善实验条件,充分发挥实验课程作用
只有良好的实验条件才能发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应有的作用。中职院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保障实验室器材的完备,及时更换不合格以及老旧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室的条件能够满足实验的需求;其次,加大在实验室安全措施方面的投资,为实验室配备合理的消防系统以及通风、用电系统,生命安全无小事,安全有了保障,师生才能在安全的条件下完成教学活动;最后,加大对设备仪器的保养力度,实验器材的保养工作往往被忽视,加强对设备仪器的保养力度有助于延长实验器材的使用寿命,避免发生由于保养措施不到位而造成器材无法使用。
3.2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方式被固定在教师讲课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没有益处。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从改变教学方式开始。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例如实验录像放映以及幻灯片放映等方式,将实验中应注意的重点全面的展示给学生。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力度,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之处及时指正,除此以外,做好实验报告的批改工作,指导学生规范的完成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反思、数据的处理以及文字描述等方面的能力。
3.3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在中职院校,很多学生都忽视了实验的内容,更加重视实验的成绩,这种思想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通过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请款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公平的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实验过程中去。总的来说,合理的考评制度应当包括实际操作、出勤率、实验报告以及原理掌握等几个方面,教师不能单纯的以学生最后的实验结果作为评判依据,将多个环节加以考虑。
4小结
分析化学作为前沿性的学科,在医学、药学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中职院校应当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医药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中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通讯,2013(33):71-73.
分析化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化学分支学科之一,是科学技术的眼睛,贯穿于生活的各个领域[1]。分析化学做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和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做为诣在:一,为化工企业培养中、高级检验工人才;二,为环境监测培养专业人才的高职高专,分析化学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依据学科特点,通过对以往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实施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将课程内容和专业需要有效衔接,增加学生对专业的重视,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在毕业离校前使95%的学生取得“双证书”―毕业证和“化学检验工(中级)”职业资格证,满足了企业对分析检验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培养出合格技术人才。
传统的课程体系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总课时60课时,理论课占52课时,而实验课仅占8课时,课程分配不合理,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处理应用问题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实验内容安排上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实验较少,应用性实验更少;且教学方法上更是程序化,教师将实验项目、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写好,给学生讲解后,学生按老师写的步骤机械操作,有时由于仪器数量所限,分组进行,有些同学干脆就看别的同学做,自己不动手,一站就是一节课,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实验课上学生多老师少,老师只是巡视,不可能一个一个学生的看,监督少,有些同学基本操作还不过关;考核方法也不合理,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方法是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出勤率,期末考试成绩采用笔试方法。所以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的缺陷性[3]。
本文结合本校学科建设特色,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尝试性教学改革。
1. 根据培养计划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理论基础,包括酸碱、络合、氧化还原和沉淀这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和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是以测定物质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是实践应用基础。对于中、高级检验工,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同样重要,两类分析方法都应作为新时代工科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往课本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达80%,实验内容偏少,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简单且缺乏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故而优选教材,选取了苗凤琴、于世林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分析化学(第三版)及 配套分析化学实验教材,该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更合理,规范,内容安排上先是基本知识技能,然后是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的实验,接着是综合性实验,实验后设有思考题、实验考核内容等。实验项目编排上也更实用,难度上也有大幅度提高,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2.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仪器分析的学习,宜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课时的限制,像有些容量器皿的基本操作、滴定管的使用、分析天平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重量分析讲解内容多, 知识容量大[4] , 只讲不演示,直观性差,学生没感觉,若采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边播放边讲解, 还可反复播放。实验时还可采用转换角色教学,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将实验分成两组,一组操作,另一组观看,当小老师,评价;然后交换位置,另一组做,先前的组观看评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会被调动起来,认真执行自己的角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很快便掌握方法要领。
3.做好实验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要求学生实验课前自己预习,自己设想实验。比如实验十八混合碱的测定,它是化学分析法在常量分析中的应用,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实用价值较大,测定原理在讲解酸碱滴定理论时做为计算例题已讲过,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酸碱分析法的理解,要求学生不看书,自己设想如何做这个实验,如何选择指示剂,如何判断化学计量点,如何判断出混合碱的成分,如何处理数据得到组分含量,写出预习实验报告,然后再打开书看书上是怎么设计的,两者差别在哪,自己的好在哪,不足在哪,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变消极为积极。
4. 检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设置
鉴于现有分析化学理论课时所占比重大、实验课时少、实验项目简单、缺乏实用性、综合性实验的现象,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综合要求,为此在不减少现有分析化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系里又单独增设了化学检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3周集中实训课。在此期间由老师精心辅导,严格要求,单独检查,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为考取“分析检验工”职业证书、扩大就业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5. 全面而科学的考核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考核主要以学生实验报告、出勤率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和考核的标准[5]。该考核方法最大的弊端是过于主观,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未能进行量化考核,不能确定学生操作技能培训效果,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对实验、实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全面而科学的考核办法就成为了必然, 将考核分为两项(各占50%),一是实验成绩,又将实验成绩一分为三:平时成绩(40分)、实验技能考核(30分)、知识点综合考察(30分)三大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报告(20分)、实验报告(10分)、实验操作(10分),重点突出实验预习报告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学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综合考察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二是举办专业技能比赛,为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每次实验课结束时举办一次专业技能大赛,大赛可分为两部分(各占50%),一是基本技能,由老师、学生当评委,考查学生对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如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的使用等。二是综合实验考察,由老师给出一个综合实验题,学生自己写出实验可行报告,老师先审查学生写的实验报告,然后课上让学生陈述自己的实验方法,大家来评判,发现问题,最后定出最佳方案。评出优秀、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增加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效果显著。
总之,在分析实验课改革中我们力求优化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以满足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分析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李英敏,刘艳,黄慧,等.关于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0-31.
[3] 萨仁图雅,宝贵荣.高职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238-239.
[4] 赵桂欣.浅谈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0):98-99.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21-02
目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模式,各高校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工作习惯比较随意地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因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制订并实施较为科学、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对于形成师生相互制约、良性互动的实验氛围,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参考相关资料,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并从有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以下环节进行了探讨。
一、基本教育
为使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确保学生实验万无一失,在实验之前,要对学生进行:(1)实验规章制度(安全、卫生、纪律及学生实验守则等)的教育;(2)实验室基本情况(组成、结构与功能、安全通道与消防措施等)的介绍;(3)实验基本知识(实验用水的要求及来源;玻璃仪器与化学试剂的规格、型号、性能及用途等)的培训。同时,要将实验人员及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具体职责,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实验教学计划及具体授课安排等相关内容向学生进行说明并张榜公示。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事先明确的实验事项也要提前由实验教师进行口头通知。所有这些工作环节可使学生在实验之前能够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并初步树立正确而明确的实验导向,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畅通、相互约束机制。
二、实验备课
对实验课要精心备课,写出备课笔记。根据实验教材、实验资料、实验条件等情况对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备课,写出具体可行的实验备课笔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验条件和自己成功的实验经验去对实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防止照本宣科、死搬硬套,使实验内丰富多彩,实验过程生动有趣。对实验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及实验操作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顺利准备和指导学生实验做好准备。
三、实验准备与预作
在学生实验之前,对学生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试剂(包括公用与自用)及其他实验辅助材料等实验条件、实验通风(包括室内通风与通风橱通风)、照明(包括室内照明、实验台照明、通风照明等)等实验环境的每一细节进行充分准备,为学生实验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做到万无一失。例如,为便于学生有效而正确地判断终点,可制备多套标准色阶供学生参照,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在实验过程中,要使学生不因找仪器、试剂或因缺少有效的实验方法而耽误过多时间,从而影响实验的进度与效果。每次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所作的实验及相关的实验内容按照实验步骤及实验要求进行预作,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仪器、试剂是否正常,实验条件和环境对实验有何影响等)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效地的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合理而圆满的解答,避免出现被动局面。
四、实验考勤
为加强学生实验的出勤管理,实行“开始点名-中间抽查-结束检查并签名”的管理方法。即学生到实验室后,教师要根据学生选课名单点名并清点人数(防止冒名答到);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人数的变化并随时核查人数(防止中间溜号);最后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检查合格并在实验名单上亲自签名(防止他人代签)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对实验操作或实验数据不符合要求要求的学生必须重做实验。为便于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每次实验要求学生的实验位置序号必须与实验名单上的序号顺序一致。这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名单的序号与实验位置序号对应入座,并在点名时逐一核实。
五、学生预习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地完成实验,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被动应付,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进行预习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在进实验室时检查并上交(作为评定实验成绩时参考),对没有预习报告的学生实行缓做实验。为便于查阅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格式要统一。其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为避免学生简单抄袭应付且简化书写,要求学生用框图或流程图等形式表达实验步骤。
六、实验讲解
根据实验的基本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具体讲解。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如玻璃仪器(烧杯、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的名称、规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的基本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要使学生明确,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规范操作,减少误差,逐步建立起“定量”的概念;除了要认真规范的做好每一步实验外,还要处理好每步操作之间的衔接关系。讲解时,要以演示为主,讲解为辅。讲解力求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为提高演示效果,可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与演示。
七、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指导实验的基本原则是热情辅导,严格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基本操作一定要规范、正确,对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及时加以指导纠正;对违反实验纪律的学生坚决处理,不留情面;要始终在实验现场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以不断提高实验指导的感召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实验。同时,为有效把握学生的整体实验情况,避免顾此失彼,尽量增加巡视频率。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态度等)及存在的问题,要用专用的学生实验指导记录单(在实验之前根据实验名单顺序制出)进行记录,为评定实验成绩提供依据,也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验积累经验。
八、检查验收
学生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仪器试剂、环境卫生等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并经指导老师在学生原始实验记录上签名确认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否则,需要学生重做实验直至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善始善终的良好实验习惯。
九、实验报告
为使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并锻炼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学生必须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并及时上交。其中实验报告必须附有指导教师签名的实验原始数据。教师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并做好批改记录。对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向学生反馈。一般情况下,要在下次实验之前,向学生反馈上次实验报告的批改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并加以解决和改正。实验报告成绩在整个实验成绩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批改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报告成绩一定要公平合理。严禁抄袭或他人实验报告现象发生。一旦发现此类现象,该门实验课按零分计。
十、实验考试
实验考试既是对学生实验情况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又是促使学生平时做好实验的动力。要合理确定考试内容,要使考试内容具有系统性和代表性。参考理论考试,将考试内容以试卷的形式发给每一个学生。试卷要明确实验内容和具体要求,可以采用多种试卷或同种试卷进行考试。实验考试时,要尽可能多配备监考教师,做到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超过10名,以便教师全面把握每个学生的实验信息。与实验指导记录一样,要有相应的实验考核记录,以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依据。
十一、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包括单一实验成绩和实验总成绩。影响单一实验成绩的基本因素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其各种影响因素影始终贯穿在每个实验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因此,教师只有平时尽量把握每个学生实验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才能使实验成绩全面、客观,防止仅据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成绩的错误做法。单一实验成绩为综合考虑了影响实验成绩的各种因素后的综合得分,即:单一实验成绩=预习(5%)+操作(50%)+态度(5%)+纪律(10%)+报告(30%)平时实验成绩为所有单一实验成绩的总和(∑单一实验成绩)除以实验个数(n),即所有实验成绩的平均值:平时实验成绩=∑单一实验成绩÷实验个数n实验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成绩确定方法同单一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即:实验总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确定后,要及时向学生公示,接受查询。
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都是化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两者虽然各有侧重却相辅相成。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上学习到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其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为其将来的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达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已成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分析化学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所以,以往的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多地方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对象:一方面传统教学形式与教课手段渐渐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以往老师通常在实验课前预先将实验所需要的化学试剂准备好,课堂中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具体实验操作的步骤等内容板书好,并且多数采取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有效调动其做实验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另一方面,与理论课相比,一些学生并不重视实验课,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品,易产生单调乏味的心理,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差。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具有独立创新的意识,其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我们对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做实验的主观能动到学生的手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掘其自主创新意识。在此,我们就如何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化学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以往的实验课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通常由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只需按照讲述的内容来进行实验,这使得实验课的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分析化学理论有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会以PPT、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来对这些难理解的内容进行展现,利用生动画面形象直观地解释化学理论中抽象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当中,体会到了运用现代化教育方式的益处。例如在讲到酸碱滴定基本操作时,我们做了动态的PPT,非常生动地展示了选用不同指示剂时的滴定终点及对应的滴定曲线。目前,我们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讲述实验的原理、提出实验成败的关键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要点。同时适时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回答这些问题,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另外,实验中出现实验现象与预期不一致的问题,老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取启发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分析,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加强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课中,老师要求每位同学都独立完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又增强了其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结果的记录,避免学生在课后抄袭实验报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也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例如,将天平的称量练习、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滴定操作、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玻璃器皿的洗涤等基本操作内容通过录像及动画形式直观演示出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满足于验证分析化学相关理论这个层面上,要改变一些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只是单纯验证理论知识的印象。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虑到多数学生动手能力不高,实验技能掌握不熟练,缺乏创新意识,我们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实验内容安排由基础到应用,再到设计和创新。在完成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和验证性实验之后,适当增加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基础实验包括电子天平的称量练习、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自来水硬度的测定、硫酸铜盐中铜含量的测定和重量分析操作等。这些实验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强化学生的实验技术。学生经过实验课上的锻炼后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的教学效果。对于设计实验,老师给出具体的题目,学生课后进行资料搜集,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然后独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后得出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因材施教,为本科生开设了两门不同的实验课程,如为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64学时,4学分,30名学生/班),为制药工程及环境工程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36学时,2学分,30名学生/班)。这两门课程在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方面是一样的,但为工科学生增加了仪器分析实验,比如,白酒中醇系物分析和啤酒总酸度的测定。实验课程的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分析化学相关工作和研究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三、改革考核方式
如何客观地考核实验课成绩同样是实验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在过去考核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往的实验考核通常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来评价的,这种考核方式不易调动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对实验课成绩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实验课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实验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60%,制定评定标准并对各项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是否完成、是否遵守实验纪律、实验操作是否标准、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是否准确、实验过程中自己实验台面的清洁、考勤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评定。期末考试期末实验考试成绩占40%,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题目由老师给出,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并于课堂上提交实验报告,这种考查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过往很多学生不重视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时比较马虎,应付对待。目前学生在实验中开始注重自己动手操作,书写实验报告更加认真细致。其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考核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整体化学实验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总之,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才能形成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同时改进后的教学模式也会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完善。因此,我们将继续通过不断的实践,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2对实验课程教学中新方法的探索
以往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分析化学实验课传统教学手法,采用的多是教师一人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前面教书实验原理、所用的仪器、实验的根本目的,以及实验所需要进行的基本步骤,学生只追随教师的脚步,一项一项逐一的完成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起不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氛围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师生互动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对于实验的原理和具体的思路,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的情况,适当的在旁边辅助指导,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构建实验设计,培养独自完成实验的能力。其次,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环节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逐步演示模式,将实验的详细情况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互动交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达到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充分掌握的目的,采用录像或者PPT演示的模式,巩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牢记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对实验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分析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注重网络平台的应用。教师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设属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用教学区域。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实验预习和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相关素材和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分析化学校园网模块的建设中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或者文档的模式将自己的实验构思,实验步骤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校园网站还可以组织各类实验相关的竞赛和开放性实验科目来鼓舞学生去积极参加,并将取得的优异成绩记录到最终实验课教学总分里,有利于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紧密相连。分析化学实验的实践性很强,在整个分析化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正如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地学好分析化学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验不断加深和拓展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定性部分的实验学习,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提高认识事物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化学定量部分的实验学习,可以逐渐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和训练,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分析现状
目前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更多的是教师把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多时候连预习报告都不写,就算写也是照抄教科书,根本不经大脑思考,完全依赖老师和教材。如果教师不讲操作步骤和实验流程的话,很多学生既不愿看教科书,又不查相关资料,就完全不知道实验该从何入手。很多学生做完实验不愿结合理论,学着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等。有时候实验失败了,也不主动找原因,不分析问题所在,纯粹走走过程而已。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分析的基本手段,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分析化学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提升实验教学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磨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出建议
由于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基本理论由老师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课程考核以书面成绩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结合自身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谈几点建议。
2.1优化实验条件及内容
学校应重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给予支持。对硬件方面而言,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设施,如分析天平的购买应适应科学的发展,从半自动机械加码过渡到全自动机械加码,进而引进电子天平。增加实验室,改善和提高实验条件,如改进通风橱条件。软件而言,增加和优化实训教师,如给教师提供进修或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实验教材即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选择针对性强的实验参考书,甚至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验指导书。
选择的实验内容应涵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的基本内容;同时删除原教材中陈旧的、重复的实验内容,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增加贴近生活的项目,如水中需氧量的测定、乳粉滴定酸度的测定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设微型实验,既可以节约药品,又能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2.2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过程
2.2.1实验前充分准备
实验前,应结合理论课认真地讲解相关知识点,重点分析实验原理和方法,让学生领会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在熟悉原理的基础上做实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实验接触的是化学药品,开展实验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好报告册上的部分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列好记录表格以便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列出计算公式,以便于及时处理数据。
2.2.2实验中规范操作
实验时,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如试剂的配制,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配制,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实验仪器的调节,也尽量让学生结合仪器的原理和构造,自行学着调节。如分析天平水平气泡的调节,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分析天平理论,充分开动大脑,轻而缓地旋转天平板下的两个升降螺丝,调节天平两侧的高度,直到水平气泡移到圆圈的中央为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操作时,要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如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酸式滴定管的排气,等等。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不规范、不熟练的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多练习,进而达到“熟能生巧”。学生要善于思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拓宽知识面。如称量氢氧化钠固体(NaOH)时,用的是小烧杯而不是硫酸纸,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要用新煮沸而冷却的蒸馏水,是为了赶走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CO2)。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配制其溶液要用冷却的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实验数据应正确而及时地进行记录,如分析天平称量的数据应保留四位小数,滴定管的读数为两位小数。
2.2.3实验后认真总结
实验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过程,侧重于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和问题的讨论。通过具体的分析化学实验,能巩固和深化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下次实验加以改进,提高其实践技能。鼓励学生多用Word、Excel等工具处理数据,为后续的仪器分析奠定相应的基础。学生结合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锻炼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其创新能力。
2.3加强实验考核
教师要合理而科学地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考核,除卷面成绩,还应包括平时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同时增加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平时的实验操作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的规范,现场做的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预习,实验报告的书写,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规定实验的内容,让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合理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做完实验并当场交实验数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督促学生更为规范地进行操作,考查其综合能力。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还可以开展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竞赛,如分析天平的称量,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培训,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计入实验考核中。通过竞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鼓舞了学生的实验热情。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实验教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应优化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所做的实验改进是否合理进行分析,才能对学生的创新和不足加以评定。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刻苦地钻研教材,充分地准备实验教学,认真地对待教学,耐心地指导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教师还应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搜集与分析化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实验中基本的操作技能,如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瓶的操作,等等,教师除让学生观看视频课程外,还应亲自进行演示。只有严格要求,才能督促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
优化实验条件及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过程,加强实验考核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能较好地开发学生的实验潜力,提高其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