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市道路驾驶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技术;研究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城市高架桥梁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维持正常交通和经济生活的必然选择。对于城市高架桥梁道路而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思想重视和施工技术创新,保证施工质量是关键。从实践来看,我认为,城市高架桥梁道路的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
一、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组织与安排
(一)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组织
1、施工队伍的选择与管理人员的配备。选择一支素质和技能过硬的专业施工队伍是发挥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要求这些施工人员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高技术水平,有爱岗敬业之精神。同时,项目经理应当由高素质管理人才来担当,他应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工程项目的领导班子必须由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的顺利完成靠的是领导的正确决策与整个项目部成员的集体智慧。
2、工程进度安排与施工材料保障。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的总体施工进度应当有三个侧重点,即桩基础施工、梁体的浇筑施工以及桥面系的施工。该工程项目施工主要采用的是桥面道路、排水以及地面桥梁与高架桥之间的搭接作业,施工顺序是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以及附属工程等。一般而言,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材料费用,保障施工材料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针对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项目的特点,其需要的主要建筑材料有钢材、水泥、木材以及支撑材料等,对于这些材料的采购和选取,我建议采取招投标制的方法。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材料供应商的法人资格以及他们的生产经营资质,材料设备要能完全符合城市高架桥梁道路建设的技术要求与质量要求,要有非常可靠的供货能力。
(二)施工工序的安排
对于那些施工工期非常紧迫的城市桥梁道路建设项目而言,每一道工序的安排都非常的关键;未开工序与已开工序之间的相互衔接应当安排的紧凑些,若一步不能到位(施工材料及机械设备等不能提前就位),将造成很大的时间浪费。基于此,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人员或者生产管理者,其思维应当比正常的施工项目超前,而且技术超前尤为重要;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经理或者项目总工,头脑应当时刻保持清醒, 坚持向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效益的思想观念。在工程的进度控制上,应当运用动态的控制原理, 当实际施工进度滞后于规划设计中要求的施工进度时, 该项目的领导班子要及时组织管理人员查找、分析造成滞后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
二、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
(一)材料控制
首先,施工原材料的采购应当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一般而言,采购计划主要是按照技术部门所提出工程总进度计划以及施工图纸、技术要求来制定。因此,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采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程项目的名称、使用位置、数量、规格、时间以及价格要求;合同中规定的质量保证和标准;工程项目的招标技术要求;材料质量鉴定、检查方法。其次,原材料的试验和检验。根据施工技术规范与试验标准的的要求进行试验检验,详细记录试验内容和过程,经监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未经试验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质量检查工序及隐蔽工程的施工结束之后,施工单位应当依据技术交底和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自检,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现场技术人员应当依据技术规范与施工图纸的要求,对其进行复检,认真做好检验记录;质检工程师要进行专业检查和质量评定,进一步完善工程检验记录。只有通过“三检” 合格后,方可通知相关部门检查验收。钻孔桩施工时, 应当有专人来负责桩基质量控制,具体是测量孔位是否有偏差、孔深、孔径以及清孔之后存留的泥浆指标是否超出了设计要求的范围。如果处理不好,将来可能造成严重的路面病害在进行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时,各施工队的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按照技术人员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城市高架桥的支架搭设之前,必须经过设计和计算, 施工时要提交施工指导意见书。施工队对支架的搭设,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指导意见书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三、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技术的控制
(一)道路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
在保证桥面道路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对施工成本、操作工序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制定出适合该工程项目的最佳方案。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方案的制定是可行,直接关系着该工程项目的成本与施工工期,该方案的实际可操作性对巨大的工程以及紧迫的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针对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项目自身的特点,做好施工方案优化、施工队伍选择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的配备,最终确定最佳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服务
对于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而言,技术人员应当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不能等到施工作业出现了事故后才去现场进行指导,而是要主动地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服务和质量管理,时刻在施工现场为施工人员做好一切技术服务工作,努力做到技术超前。施工现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出现了技术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就要主动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努力做到不靠、 不等、不推,直到该技术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止。
(三)技术人员的管理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人员而言,其任务、责任分工一定要明确,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抓技术管理,而且还有抓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除该工程建设项目的专职管理人员外,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兼质检员之职,对施工现场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好技术交底、技术指导、质量控制、 工序检测、指导改进以及报检验收等工作。同时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每天要坚持写工程施工日志,并且每周选择一天召开技术总结大会,与会技术人员对本周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总结,由项目总工主持并进行讲评。通过这一活动,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并研讨下一步的技术服务工作,使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能清楚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服务目的以及工程的质量控制状况,从而保证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质量极其行车安全舒适性。
结语:总而言之,城市高架桥梁道路施工技术是保证道路质量的关键所在,它具体隐含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加强对该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和细节的技术服务和质量控制,对保证城市高架桥梁道路的质量以及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军.刍议城市高架桥梁道路的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2010(20).
[2]俞敏.刍议大跨度桥梁施工及控制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3]韦邦美.浅谈高架桥架设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
我国有些城市高架桥是其交通道路的主体,而有些城市也正在全面展开高架桥的建设工作,以此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高架桥能够对大流量的车辆进行有效的分流,此外,城市用地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地面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的城市,再修建地面交通,有些不现实,因此建设高架桥意义重大,能够减少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更能够提升道路的服务水平。
1 城市道路高架桥建设设计的必要性
高架桥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标志。现代城市交通正在向着综合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而高架桥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城市道路高架桥建设设计的必要性,除了此点外,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能够有效的缓解交通,现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异常严重,地面道路已经无法满足其城市发展需求,因此现代城市都将交通发展重点放在高架桥上,高架桥的重要的特点在于疏散车流,减少道路拥堵时间,进而为城市居民上、下班的用时;其次,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与城市人口之间产生的激烈矛盾。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而城市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城市人口数的增加,虽然这为城市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城市土地资源却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而呈现出紧缺的趋势,而城市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这无疑加重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但是高架桥的建设设计却可以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因为高架桥所占用的城市土地比较少,同时也能够起到疏散交通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建设中重点建设高架桥很有必要;再次,高架桥的建设更利于规划交通,以使城市交通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因为高架桥一般都会横穿整个街道,甚至是整个城市,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完全可以以此为几点,向外扩散交通直线,以使地面交通以及地下交通能够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更可以减少信号灯的设置,对于中远距离的交通流发挥着更快速的功能;最后,更利于城市交通管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不够科学合理,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以及改进,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拥堵高峰期,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匝道的设计不是合理,使得发生“上桥的上不去,下桥的下不来”的现象。所以更深入,更完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道路高架桥的建设设计对策
2.1 做好规划工作
城市道路高架桥建设设计既需要考虑城市目前的交通情况,还需要考虑城市财政情况,同时还需要我国目前的高架桥设计水平,但是设计的前提,应该是城市道路交通部门已经做好了预先的规划,在规划方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才不会偏离设计的初衷。高架桥建设规划方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还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依据目前的城市交通发展现状,而能够预测到未来的城市交通的发展情况,从而为高架桥的长期使用打下基础。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高架桥不得不改造,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改造成本,有些高架桥甚至阻碍了城市交通的发展,这需要是因为在最初设计时,相关人员没有对未来进行预测。
2.2 城市高架桥方案设计
城市高架桥的设计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城市高架桥建设条件是不同的,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都需要与地面道路的形式相结合城市高架桥设计井没有统一的模式,方案的选择也没有任何规则。
因此,下面仅谈一下设计原则:首先,设计应方案设计前要详细了解道路的现状和平交口位置以及总体规划,要充分的考虑到地形地质、地下管线以及交通流量、道路等级等因素,在这些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之后,设计人员还要做到统筹兼顾、保证交通线路的顺畅、方便,满通功能需求;第三,设计人员需要保证采用先进的桥梁技术,施工时要尽量避兔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好桥下空间的设计,做到桥墩设计要合理,桥梁跨度要合适;最后,城市高架桥方案设计要尽量做到节约资金、减少投资,同时也要尽量少占土地,满足实际交通需求。
2.3 桥梁跨径与桥梁结构型式选择
常规情况下,较为经济合理的高架桥跨径应该在25-30m左右高架桥梁的梁高随跨径增大而增加,为了保证下穿车道的净空要求,势必要增加桥面的设计标高,这样就直接增加了高架桥的投资、扩大了立交的占地面积,而且立交造型较差。跨径过小的话,则会导致高架桥墩过多,使得高架桥景观显得极为不美观,而且还不利于高架桥的交通组织桥梁结构型式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耐久的前提下,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先进性,且易于施工,施工期间能够合理组织地面交通桥型设计应同时兼顾简洁、美观的外部造型目前,桥梁结构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该桥型技术成熟,跨越能力大,经济合理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通常采用满堂支架施工,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期间对交通的影响较大。对于跨越大平交口,在跨径35m-60m之间可以采用钢箱梁桥,但造价相对混凝土箱梁较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城市道路高架桥的建设设计进行简答的介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能够让城市居民认识到城市高架桥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能够让城市交通部门为城市道路规划提供参考,但是作为工程师,需要预先了解城市交通现有的情况,做好规划工作,还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这些都是高架桥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也是确保建设设计质量的前提。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1市政与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对比分析
我国市政路桥工程从属于建设工程之中,是建设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相应的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进行行业和造价管理工作,公路工程也属于大的建设工程的范畴,因此无论是市政路桥工程,还是公路路桥工程,其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和工程造价管理程序基本一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市政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置了标准定额司,各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设置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或定额站),各地级市设置了当地的造价管理站(或定额站),依据各自的管理权限和职责范围进行市政工程造价的管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和解释市政工程计价办法和计价定额。
而公路路桥工程由国家交通运输部进行行业管理,各省、市交通运输厅设置了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或公路定额站),各地级市设置了当地的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站(或公路定额站)。交通运输部负责和解释公路工程计价办法和计价定额。还担负公路工程行业大型或重点建设项目的概算审批、概算调整等。
2市政与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计价依据对比分析
市政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一般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并的;公路工程价计价依据一般是由交通运输部,各省市、自治区制定并适合本地区的补充计价办法。从项目建议书估算、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到施工图预算等造价编制的各个阶段,市政工程和公路工程各自都有一整套不同的造价管理计价依据,相互之间有比较大的区别,不能通用,但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市政工程项目建议书估算和可行性研究估算计价依据主要是建标[2007]164 号文《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建标[2007]240 号文《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部分省市则根据本地区市政工程预算定额,计算市政工程各分部分项项目的估算指标。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估算和可行性研究估算计价依据目前还在使用 1996 年公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配套的估算指标定额,已不能满足当前工程实际情况,需要尽快进行重新修订。
市政工程项目一般不编制概算定额,所以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大多以各省市的市政工程综合定额(或统一基价表),以及各省市的市政工程计价办法为计价依据,各省市执行的是不同的定额和计价依据。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设计预算执行的是统一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与初步设计概算阶段采用《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施工图预算结算采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在全国各省市范围内,公路工程均执行以上计价依据。同时各省市为适应本省交通建设工程实际情况,根据以上部颁公路工程造价计价依据,补充完善本省的公路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办法。各省市公路工程定额,计价程序基本相同,只是补充定额和各项取费费率会有所不同。
3市政与公路工程计价程序对比分析
市政与公路工程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同样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但具体差异如下:
1)市政工程措施费中的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夜间施工费、赶工措施费、临时设施费、交通干扰施工增加费等项目,以直接工程费为计算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计算费用。而公路工程其他工程费中对应的类似项目,分别以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之和为计算基数。
2)市政工程措施费中的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二次搬运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费;脚手架费用,在公路工程中包含在对应的直接工程费中,不另计费用。
3)市政工程措施费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支架;施工排水、降水;施工围堰;沟槽及基坑支护等项目,在公路工程中按相应定额和工程数量计算费用,计入直接工程费。
4)市政工程中,人工费是利润的计算基数,各个省市规定了不同的利润取费费率;公路工程中,利润的计算基数是(直接费+间接费-规费),取费费率为 7%。
5)市政工程中,企业管理费是定额基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费用计算时,企业管理费属于分部分项工程费用;在公路工程计价程序中,企业管理费不包含在定额基价之中,企业管理费属于间接费。
4道路桥梁工程市政与公路计价体系对比分析
1)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还包括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清单、矿山工程工程量清单等几个工程清单专业;而公路工程量清单自成一个清单体系,只包含公路工程专业及附属的专业内容。
2)市政工程量清单应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组成。而公路工程量清单不含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以上这些市政清单项目,其费用包含在公路工程量清单第 100 章‘总则’及各章工程量清单费用之中,不再单独开列清单项目。
3) 市政工程量清单中包含措施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措施清单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⑴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⑵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⑶脚手架费用;⑷施工排水、降水费;⑸施工围堰费用;⑹沟槽及基坑支护费用;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⑻交通干扰施工增加费用;⑼优质工程费用;⑽赶工措施费用。而在公路工程中,不包含措施清单项目。一部分措施清单项目,比如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交通干扰增加费;二次搬运费;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架费用;挡土板费用等措施项目包含在对应的实体项目定额之中,不另外套用定额计算费用。而另一部分措施项目,比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支架;施工排水、降水;施工围堰、沟槽及基坑支护等可计算工程量的措施项目,按规定的定额和工程数量计算费用,其费用摊入公路工程相应部位的实体项目清单单价之中。
公路工程量清单中由于不包含市政工程中的这些措施项目清单,所以比市政工程量清单简单、明了,便于工程项目计量与支付。但是应该注意的一点是,正式由于没有以上措施项目清单,公路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在技术规范及计量支付条款上,更应该清晰地注明该清单项目包含的实体及措施工作内容,以及计量支付方法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工程款计量支付及造价方面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杨忠良,杨学军.浅谈我国公路造价管理模式[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中图分类号: U44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公路工程中道路桥梁的施工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最终形成质量和使用性能。因此,必须将施工技术作为整个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技术出现问题。但是,由于行车荷载量和行车数量越来越大,加上自身结构自重、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道路桥梁承受的荷载量很容易超限,进而引起桥梁病害的出现,所以,必须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将桥梁病害最大限度的降低,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一、公路工程中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最主要的程序就是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振捣。道路桥梁混凝土需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应先投水泥,再投粗骨料,最后投钢纤维,先干拌再湿拌,采用强制式的搅拌机搅拌,确保搅拌的均匀,避免出现结团。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振捣,最好用平板型振动器,若用振捣棒振捣,钢纤维要纵向集束排列,从而抵抗板的各种应力与荷载之间的传递。
2、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一般来说,水对道路桥梁具有冲刷、侵蚀的作用,这样就使路基病害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必须做好道路桥梁路基排水工作。路基排水可分为地面排水、路面排水。地面排水可通过设排水沟、排水管、边沟、截水沟等方法进行,并采用浆砌片石的加固方法来铺砌防护。路面排水可分为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其主要作用是排除降水从而减少水渗入路面后对路
基边坡的冲刷;集中排水可在路肩的外侧设置混凝土预制板或者现浇拦水袋,分散排水可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的方法进行,需注意的是必须对路肩以及边坡进行硬化和加固处理。
3、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对于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必须做好路段施工填料的选择,对可能用于施工的填料进行实验比,对比后从优选择。对比试验方法为:对填料的液限性和塑性进行测定;用同一种压
实机具对不同的填料进行压实,分析填料压实变数和松铺厚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各种填料的技术指标,选择最为合适的填料作为桥梁过渡段的填料;考虑到经济因素,可选用本地填料,必须保证填料的渗水性能良好。确定调料后,按照设计填土,在分层填筑的时候,要对每一层填料进行压实,压实厚度不应大于15 厘米。由于土壤碾压用的是压路机,所以必须在保护台身的前提下使压实度达到标准。
4、道路桥梁施工的排水技术
针对排水管道渗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在进行排水管道渗水的处理方面,首先要做好的是排水管道管材材质的检验,须经过质检部门认证,并且能够提供出力学性能
试验报告单、产品质量合格单等合格证书,在进行安装之前还要对其进行逐一检查,如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或者是进行修复完,达到施工设计要求,才可重新投人使用,如果没有修复价值,可以进行报废处理;其次,接口填料也要认真挑选,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具体的施工环节中要采用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接口缝内部干净,针对水泥类接口填料。
5、路基填料施工技术
路基填料因为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其本身成分的差异性而造成不同生产批次和厂家的路基调料的性质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对路基填料进行选择时,首先应根据道路设计标准和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材料含水量的多少作为影响路基压实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对填料材料中的含水量进行最佳调整后,才能有效的保证路基压实达到最大的密实度,从而保证公路建设达到设计的标准要求。
二、公路工程中道路桥梁的加固措施
1、上部结构病害的加固
在上部结构病害中,对于T梁横隔板的干接头处病害的加固措施为:
1.1 对干接头进行改造
将干接头改造为湿接头,要将干接头一定范围内的混凝土凿除,然后将与原来横隔板规格相同的钢筋与断裂的钢筋焊接起来,增设横隔板下缘的钢筋,之后可浇灌水泥混凝土。
1.2 施加横向预应力
在T 梁横隔板的下缘打孔,穿过螺纹钢筋设置钢垫板,施加横隔板的横向预应力,然后用锚具进行加固,并做好外露钢筋的防腐保护措施,防腐保护材料可用环氧砂浆、聚合物砂浆等。如果上部结构中的板梁铰缝出现损坏或是出现单梁受力的情况,应剔除铰缝中的混凝土,并增设钢筋,在相邻的板梁处植筋,并将其与铰缝内的钢筋连接,最后浇筑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结构的安全性,在对T 梁横隔板进行加固前,必须清楚病害的严重程度,对其进行材料缺损状况、钢筋外露情况和锈蚀情况、混凝土强度等的检验,从而提高加固措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墩台裂缝的加固
如果墩台出现裂缝病害,首先,要将裂缝封闭。对于重力式墩台的裂缝病害,若造成这种病害的原因是后台土的压力过大,在桥下通道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增设钢筋,如果桥下通道不允许,则可采用钢板与打砂浆锚杆相夹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如果病害的原因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可在地基范围内灌注砂浆,并根据病害的具体情况增设钢板或钢筋砼套箍对墩台进行加固。对于薄壁钢筋砼墩台的竖向裂缝病害,如果砼的实测强度大于C25,可用黏贴钢板加固,当其强度小于C25 的时候,就要对基础做扩大处理,并增设钢筋,以分担墩台的总体荷载。
3、桥面铺装病害的加固
对于桥面铺装层局部的病害,可以采用局部挖补的维修措施;若铺装层损坏严重,必须对铺装层进行改造处理,将原铺装层剔除并清理干净,加厚防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可铺设双层桥面钢筋网,增设桥面防水层,在防水层施工前要进行凿毛处理,以水泥混凝土露出粗骨料为准,清理干净后可摊铺4-5cm 厚的改性沥青混凝土。
4、碳纤维加固
碳纤维加固法,全称为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它通过胶结材料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在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段,使它和被加固截面一同抗拉,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承载性能的要求。这种技术优点很多,比如说高强高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延性与承载性能,而且施工简捷,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及耐久性,加固前后对结构的尺寸和外观不构成影响,质量轻,自重少,因此适用范围非常之广。
5、粘钢加固
所谓的粘钢加固方法,就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力不足的区段表面粘贴一定数目的钢板。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保护原混凝土构件,施工工艺简单,现场工作量小,而且在方案设计及结构计算方面都非常之简单。但实施过程中,由于钢板重量过大,在操作上有所限制,固化剂在结硬以后,表现出很明显的脆性,粘结的耐久性难以保证,此外,钢板和胶体界面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锈蚀。
6、加大截面加固
也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是用增大混凝土结构物的截面面积和配筋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加大截面加固法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加厚桥面板;另一种是加大主梁梁肋的高度和宽度。该法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较小跨径的T 梁桥或板桥的加固。采用此法加固后桥梁刚度明显提高,承载能力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较长,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减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中的道路桥梁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工作,必须将施工技术作为道路桥梁施工的关键环节,在遵守建筑工程中规定的相应技术水平和工艺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并及时对桥梁病害采取维修加固措施,从而达到延长道路桥梁使用寿命、方便人们出行、确保公路网的畅通和安全、实现公路运输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5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桥梁是一项重要的交通运输载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公路桥梁工程规模的扩大,各类工程在施工中也展现出局限性,为了提高公路桥梁的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应该对公路桥梁隧道的加固技术进行研究。
1.公路桥梁隧道工程中的问题分析
公路桥梁工程使用时间比较长以后,很容易发生工程的裂缝等,而且钢筋材料使用的时间过长容易出现锈蚀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交通运输不能正常的进行,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且很多公路桥梁隧道是建立在丘陵地带,丘陵地带的地形起伏非常大,通过对丘陵地区的地质分析,可以看出其地质结构一般是砂岩和石英砂岩,而且岩体不是特别的完整,岩体的透水性不好。所以,公路桥梁隧道在这一类地形上修建,如果使用非常频繁,会产生很大的交通压力。隧道会出现裂缝的情况,而且隧道的砌石会出现松动的情况,在桥梁使用的过程中,桥台容易产生凹凸不平的情况,对公路的形势安全产生很大的隐患。
2.利用灌浆法对公路桥梁隧道进行加固的原理
在进行公路桥梁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常常要对各类病害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完善工程的质量,节省成本。在公路桥梁隧道完善的过程中,主要的方法有添加钢筋进行加固,或者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也能使道路拓宽或者延长,通过增加预应力的方法起到加固的效果,也可以采用灌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工程加固中非常的常见,但是这些方法会导致施工成本的上升,而且性能并不稳定,如果在交通压力比较大的公路上实施,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灌浆法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中最具有优势,而且具有经济性特征。
灌浆法是采用水泥、砂子和黏土等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然后通过压力的方式将浆液直接注入地基中,从而对断裂的部分起到修复的效果。通过灌浆的方式,可以对结构的性能进行改善,改变结构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浆液在隧道的裂缝中会发生凝固现象,从而使公路桥梁的强度提升,可以完善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防止桥梁发生不均匀的沉降问题。
3.利用灌浆法对公路桥梁隧道进行加固的技术
在进行公路桥梁隧道加固维修中采用灌浆法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完善施工的工序,就会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如果灌浆不均匀,就会导致地面发生抬动的问题,如果不能进行连续的灌浆,就会导致冒浆和串浆情况的产生。灌浆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
3.1 灌浆施工前的准备
在进行灌浆之前,首先要将材料调配好,灌浆的浆液中主要有水泥、黏土和混合的砂子构成,结合高分子化学溶液,在灌浆材料的配置中也可以选择水泥灰,因为水泥灰的成本比较低,可以使灌浆的成本降低,而且其可塑性比较好。水泥和煤灰的比例控制在4∶1,水泥的类型为硅酸盐水泥,水泥选择C32。
在灌浆的材料配置好以后,可以对施工的地段进行选择,在道路桥梁隧道进行灌浆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施工地段,按照地段发生沉降的问题,合理地选择灌浆的位置,在一些裂缝严重的地区,应该增加灌浆的用料。
最后要完善施工队伍的建立,并且确保材料已经准备齐全,组建一支专业能力比较强的施工队伍,确保工程可以顺利地完成,在施工中需要的设备要提前准备好,并且确保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在施工前,要对搅拌车和电机设备进行试验。在施工前,要准确的测量施工的半径,确定好半径,对灌浆的深度进行确定。
3.2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标准
在进行灌浆施工的过程中,要完善施工标准的执行,在对道路桥梁隧道进行灌浆技术中,要结合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在进行基础部分加固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工程要承受很大的车流量,那么应该进行科学地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
在进行道路桥梁隧道进行灌浆的过程中,应该确定好灌浆的压力,在工程进行加固之前,要先对工程的抗压能力进行模拟实验,确定好灌浆的压力。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的状况,应该通过对地质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从而可以从容地调整灌浆的压力。一般情况下,道路桥梁隧道的灌浆压力控制在0.3MPa~0.5MPa。
在灌浆技术采用的过程中,要根据道路桥梁隧道破损的程度,确定好灌浆的用量,而且还要分析工程量,在进行灌浆修复之前,应该准备好充足的配料,确保在灌浆的过程中,进入到空隙中的浆液是饱满和密实的,使浆液可以完全地填补缝隙。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将液量的准备中,要多准备20%。
在灌浆的过程中,要确保工程完成后,其承载力可以达到标准,在复合地基中,其承载力应该更大,在淤泥地段,地基的承载力一般在90kPa,在复合地基地段,承载力应该达到135kPa以上。
在工程实施的阶段,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好灌浆口的大小和深度,一般深度控制在3.5m~5.5m之间。
在灌浆工程完成后,再灌浆孔吸收完成后,结束灌浆。
3.3 灌浆法施工工艺分析
在灌浆的过程中,在工作人员都到场后,要对道路桥梁隧道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其一要完成钻孔工作,其二要将浆液注入缝隙中,并且封堵,其三是将灌浆进行搅拌,其四是灌浆,其五是等待浆液的凝固,最后将灌浆口封堵。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施工,而且要采取措施做好|量控制的措施,从而确保整个施工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钻孔的过程中,采用90mm的钻头进行,防止钻孔出现偏移的情况,在钻头进入到粉性土层后,应该先将导管导入,然后注意孔壁的保护工作,确保黏性土可以发挥作用。在浆管的安放和封堵孔口的过程中,在这个环节中,应该采用软橡皮质地的包裹,防止由于外力导致浆液出现外流的情况。在灌浆过程中,要实现充分的搅拌工作,确保搅拌的均匀和充分,而且在搅拌中要注意泥沙、煤灰和水的混合比例。在灌浆环节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而且把浆液从灌浆口缓慢的注入,直到浆液比较饱满,确保浆液可以完全地填充在浆口,停止灌浆的操作。然后在浆液完全的凝固后,将灌浆口封堵,一般在浆液灌注结束后的半个小时,浆液可以完全凝固。在封孔的过程中,要确定好密封性,确保整个施工流程的完成,这时在封孔一个小时后,要对封孔处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浆液出现下沉的情况,应该进行二次灌浆,这时要将封堵的孔打开重新灌浆。
结语
要完善对公路桥梁隧道的定期维护,通过灌浆操作,可以提高隧道的抗压能力,提高公路桥梁隧道的强度,解决各类工程缺陷,防止工程重新建设导致成本的提高,使工程的使用年限延长,在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节约了大量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本文对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略地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施工的前期应该提高施工的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质量,在后期要完善施工的保养工作,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0 引言
对墩台裂缝的预防和治理是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实际施工中,由于墩台的不均匀沉降或墩台自身裂缝等原因,桥台、桥墩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对桥梁隧道工程的安全性能和服务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桥梁隧道施工实例证明: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利用灌浆法对施工中出现的裂缝进行修补,能够达到加固桥梁基础的目的,使用效果较为理想,应得到广泛运用。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桥梁隧道,桥全长为42m,桥梁的跨径组合为3m×14m,桥宽组合为1.5m +12.0m +1.5m。该桥梁隧道的下部结构为柱式墩配扩大基础,桥台为U型桥台配扩大基础。该桥梁隧道施工中发现以下问题:a)桥墩、桥台存在裂缝,范围是台帽中间到台身,宽度约为2mm,长度约为3m;b)桥墩上游侧防震挡块开裂;c)桥台砌石出现松动现象。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裂缝的产生原因为墩台不均匀沉降,以及墩台开裂。为了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及时控制裂缝的范围和深度,保障公路桥梁隧道施工质量,本工程采用灌浆法对桥梁基础进行加固施工。
2 灌浆法加固的原理
利用灌浆法加固桥梁基础指的是运用液压、气压、电化学原理,在压力作用下将浆液注入桥梁基础的裂缝和空隙中,从而达到填补裂缝,加固基础的目的。灌浆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灌浆来改善基础的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在灌浆过程中,浆液渗透到裂缝和孔隙中,并形成浆脉,进而形成浆柱体,浆柱体与桥梁基础结合后形成符合基础,从而有效提高桥梁基础的承载能力,并减轻墩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3 灌浆法加固桥梁隧道基础方案设计
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是保障灌浆法加固桥梁隧道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灌浆法加固桥梁隧道基础的方案设计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3.1 灌浆施工控制标准
灌浆强度控制标准:灌浆后,要求杂填土的承载力标准值达到130kPa,淤泥或淤质泥的承载力标准值达到80kPa以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要达到130kPa以上。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灌浆施工的质量控制标准应视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和施工控制标准而定,对于桥梁基础的加固施工没有特定的施工质量衡量标准,由于不同工程桥梁基础的均一性、裂缝数量、裂缝程度和理论耗浆都不相同,因而对桥梁墩台灌浆施工效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从而保障灌浆加固施工的有效开展。
3.2 灌浆施工段的选择
结合桥梁隧道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程度、裂缝等病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选择灌浆加固施工段,本工程主要对墩台基础四周进行加固。
3.3 浆材配比
本工程以水泥粉煤灰浆液作为灌浆材料,这种浆材所用的材料包括粉煤灰、水泥等,本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水泥:粉煤灰比为4∶1;水灰比在0.5~0.55左右;水泥种类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是32.5。
3.4 扩散半径
由于实际施工中墩台基础的地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墩台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因而不能以公式计算得到的扩散半径作为实际施工中的灌浆扩散半径。本工程施工中首先通过大量经验将扩散半径确定为1.5m,实际施工中结合具体情况对扩散半径进行适当调整。
3.5 布孔
灌浆施工的布孔分布、布孔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灌浆施工对桥梁基础的加固效果,本工程的灌浆布孔采用梅花形分布,成孔直径为9cm,孔深为5cm。
3.6 灌浆施工操作
本工程灌浆施工操作方案设计如下:
a)灌浆孔深度 结合勘探资料将灌浆孔的深度范围确定为3.5~6.0m;
b)灌浆压力 在施工现场通过实验确定灌浆压力,一般来说桥梁基础灌浆加固的灌浆压力在0.3~0.5MPa左右,灌浆过程中如遇到特殊地质及其他特殊情况应进行合理分析再调整灌浆压力;
c)灌浆量 灌浆施工的最终要求是达到灌浆饱满,使浆液充满地基,因而无论是通过理论公式(即灌浆量为对象土量的20%)还是通过经验判断,灌浆量的计量都应以饱满、填满地基为准;
d)灌浆结束标准 规定灌浆压力下,当孔段吸浆量不大于0.6L/min 时,延续 30min 方可结束灌注。
4 灌浆施工
灌浆法加固桥梁隧道基础的具体施工对策如下。
4.1 施工准备
进行灌浆施工前首先要做好灌浆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以下内容:
a)准备好灌浆施工所用的机具设备;
b)准备好灌浆施工所需的各种浆材;
c)开展灌浆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灌浆扩散半径、灌浆孔距等;
d)施工现场组织到位,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就位,合理安排灌浆施工进度,组织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和监督人员。
4.2 施工流程及施工工艺
灌浆法加固公路桥梁隧道基础的施工流程如下:道基础灌浆施工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成孔安放浆管和封堵孔口搅浆灌浆待凝成孔安放灌浆管和封堵孔口搅浆灌浆封孔。
施工工艺:灌浆法加固桥梁墩台施工中应控制好以下几项施工工艺:
a)成孔 采用直径为89mm的钻头正对孔位钻进,当钻头钻进至粉性土中时,应先下入导管护壁,再通过捞砂筒取砂成孔钻至粘性土中;
b)安放灌浆管和封堵孔口 将软橡皮包裹在花管外壁来阻隔泥沙防止泥沙涌入花管;
c)搅拌 将一定量的水导入搅拌桨筒,再用搅拌机搅拌,再加入预定量的水泥,继续搅拌3~5min后过 滤 浆 液 备 用;
d)灌浆 灌浆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孔口封闭纯压式灌浆,直至浆液饱满,填满基础,达到设计深度为止;
e)封孔 当灌浆施工达到结束标准后,应及时进行封孔操作,封孔过后24h还需要对孔口进行检查,当浆液下沉后还需要进行补浆,直至浆液达到顶面。
5 结语
综上所述,灌浆法对于公路桥梁隧道基础的加固效果理想,且施工流程较为简单,施工操作难度较低,经济可行,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加固方法造成的浪费和质量隐患。今后的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如需对墩台基础进行加固,应首先考虑运用灌浆加固法。此外,应结合工程实际不断优化浆材配合比、优化布孔方案和改进灌注工艺,进而更好地解决墩台裂缝问题,显著提升桥梁基础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李从德.公路桥隧施工测量放样应用技术[J].科技博览,2009,(35):35.
[2]陈宏科.浅谈高压旋喷注浆方法在桥梁隧道基础加固中的运用 [J].科学与财富,2012,(3):177
[3]杜中秋.大桥乡大桥现浇筑连续T构0号块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08,28(1):110-113.
1 道路的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的性能以及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道路线形设计的影响。一般来说,优秀的道路线形设计,在确保城市交通通畅以及安全的同时也兼顾了道路两边的自然景观,使二者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司机和乘客在道路上能够保持心情愉悦,减少驾驶和乘车的疲劳和乏味。道路线形设计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交通的安全因素,其次就是道路景观,应该确保主干道尽量减少弯道,从而保证较好的通过性,而对于非主干道路可以使用比较舒缓的曲线,使道路两边的城市景观不断的发生变化,减少乘车过程当中由于单一的景观而造成的枯燥和疲劳,可以有效的防治司机因为长期驾驶而造成的疲劳,确保交通的安全。
2 道路特色设计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的考察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使道路在设计风格上能够融入当地的景观环境之中,而不会出现突兀和不协调的感觉,使城市道路能够反映城市的特色,突出城市的个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市道路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兼顾其原本的交通运输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生活性以及游览性。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3.1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
由于道路的功能不同,在规定的道路红线宽度下布置道路横断面,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一幅路是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可以采用划分中央车道线及快慢车道线、只划分中央车道线和不划线三种方式灵活组织交通,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还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由于其造价较低,组织方便,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两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它可以采用划分快慢车道线或不划线两种方式组织交通,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近年来随着自行车流量的逐年减少和机动车流量的迅速增加,机非混行的影响已很微弱,取消了自行车道(即不划线方式)的两幅路将逐渐成为城市采用最为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 (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随着自行车的减少与消亡,其原本机非互不影响的最大优势已成为过去,而且其利用分隔带单独建设的自行车道对道路用地的资源浪费和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方式也成为道路横断面改造的首要问题。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 分向行驶。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但与三幅路原因相同,四幅路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最终将被两幅路所取代。
3.2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
第一,充分坚持以为为本,在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当中本着对人的关注来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以及其它的城市景观进行考察,使设计能够融入到城市景观之中,使二者能够协调共存,防止出现不和谐的情况。
第二,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将交通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之上确保交通畅通。尽可能的将行人和车辆进行分离,保护行人的安全,防止行人对车辆的干扰,可以使车辆畅通无阻。
第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考虑路线的实际情况,了解各种管道、线缆的埋设情况,尽可能的避开地下有埋设物的路线,防止对各种管道合适和线缆造成破坏。
第四,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保证公交畅通,从而方便人们出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量,缓解交通压力。在此基础之上,为小汽车的畅通提供便利。在道路的重要设置隔离带,确保自行车过马路的安全。
第五,做好道路两边绿化带的绿化工作,尽可能的提高绿化率。通过绿化带的设立可以有效的减少噪音和灰尘,同时也可以缓解司机驾驶疲劳。
4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面
4.1 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主要是为了确保车行畅通无阻,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以简洁明快为主。在一些特殊的地段之前应该提前设置一定的交通标志,使司机能够及时的发现提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整个道路的设计应该充分的突出其使用性能,将行车安全放在首位。
4.2生活性街道
生活性道路中行人以及非机动车的数量比较多,为了确保其安全,可以将路线设计成多弯道,使进入的机动车需要降低速度,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机动车的数量,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同时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来说,弯曲的道路更适合欣赏两边的景观,更具情趣。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产生不应进入的氛围,以减少不必要车辆的驶入;同时,道路上种植的树木改善了道路景观,美化了居住区的环境。在道路交叉口处将道路设计成凹凸状,将路面部分地抬高或降低,使车辆驶过时产生振动感,给驾驶者以警示。在确保车辆可以通过的前提下,间断性地缩小车行道的宽度,造成不易通过的视觉效果。在道路铺设上采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印象驼峰、印象槽化岛,既为了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减速行驶,也使生活性的道路更富趣味。通过在交叉口设置斜路障,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在居住区入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等交通信息。
5 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出车前应做好充分地准备,把自己要行驶的路线提前了解清楚,并及时了解沿途的气象及路况信息。长途行车前检查:
1.带全证件:包括驾驶证、行驶证、车船使用税缴纳证明、养路费缴纳证明、车辆保险手续、车辆年审合格证及环保标志。
2.车辆检查:包括外部检查、车内检查和试车检查。
3.外部检查:
a,打开机器盖,检查发动机油的量,冷却液的液面高度,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b,检查汽车轮胎、备胎情况。
c,检查各种灯光是否正常。
4.车内检查:起动车辆,检查各仪表是否工作正常、燃油是否充足、雨刮器和喇叭是否工作正常。
5.试车检查:通过对车辆进行慢制动、点制动等测试,检查车辆制动器工作是否正常;左右轻打方向盘,方向盘应灵活轻便,且踩下制动时方向不能跑偏。
城市道路驾驶技巧:
城市道路交通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完善,但人多车多,情况复杂,驾驶员此时应集中精力,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况。
在划分车道的路面上行驶时,各种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严禁压线、跨线行驶。接近交叉路口时,注意观察车道上方指示牌,及早做好并线准备,按照车道指示方向行驶,进入导向车道的车辆不允许再换道。车辆并线时应提前打开转向灯,此时不要马上并线,一般在打灯3秒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并线。
遇环形交叉路口时,所有车辆应沿圆环右侧绕行,汽车进入路口时开左转向灯,离开时打右转向灯。
城市道路车流量大,遇上下班高峰时常会堵车,此时应有足够的耐心,熟练运用起步技术,并注意保持适当的跟车距离,一般为2m左右。遇人行横道时,要注意避让行人,行人有优先通过权,不能和行车抢道。
城市中还常有一些人车混行的车道,行经此处时一定要加倍小心,因为一些行人和骑车人往往只顾赶路,毫不在意车的存在。
立交桥在城市中也经常遇到。右转弯时,在第一个路口右转,左转弯时,则先直行,通过桥中心的第一个路口后右转驶入匝道,再右转便可实现左转弯。还可以观察标志,按标志行驶。
城市道路驾驶要领可归纳为:
标志标线要认清,路口判断信号灯。交警指挥看手势,精神时刻要集中。紧跟慢行常遇到,立交转弯靠右行。并线超车找机会,停放到位车场中。
高速公路驾驶注意事项:
刚进入高速公路的汽车要打开左转向灯,在加速道上加速到规定速度后,从左后视镜观察正常行驶的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再逐渐并入合适的车道。
正常行驶时,一般在行车道行驶,需要超车时要使用超车道,严禁在行车道上突然踩脚制动或停车,以防后车来不及减速而发生追尾事故。遇特殊情况时,应先开右转向灯,确认安全后再进入紧急停车带,逐渐制动停车。在高速路上不能随意停车,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在紧急停车带停车。停车后要记得打开警告灯。在行驶中,要随时留意各种路标,跟车行驶时,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距离应保持在车速的千分之一。
另外,在高速路上,转向灯的正确使用尤为重要,变换车道或超车时,一定要提前打方向灯,让其他车辆特别是后车明白自己的意图。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和车上的乘员都应特别注意系好安全带,以确保行车安全。
坡路及山路驾驶技巧:
汽车在上坡路行驶时,需要的驱动力比平时要大,驾驶员应依据坡路的陡缓与长短采取适当的操作方法。遇缓坡时,若交通条件允许,应不断加速并一气通过上坡路段。汽车在上坡过程中,若感觉车速渐慢、声音渐低,说明汽车动力不足,应及时减挡,若等到车无力行驶时再减挡,为时已晚。减挡的方法除了掌握平时的操作要领外,最重要的是掌握减挡时机,减挡过早,动力不能充分利用;过晚则会导致动力不足,甚至停车熄火。在上坡过程中,若感觉发动机动力有余,可进行加挡操作。此时应适当加长冲车时间,掌握“快-慢-快”的动作要领。“快”是指脱挡的速度要快;“慢”是指加挡动作要慢,挂挡的力度要适当,不能用力硬推变速杆;第二个“快”是指换入高挡位的同时抬离合器踏板和踏下加速踏板的速度要快。坡度很陡时,应在上坡前提前减挡,若途中减挡困难,可超级减挡,以保证发动机有足够的动力。当汽车接近破顶,出现盲区时,必须降低车速,并靠道路右侧谨慎行驶。
汽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应用制动减速的频率越来越高,驾驶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制动方法,安全顺利的驶离下坡路。
当汽车接近下坡时,应松开加速踏板,并将脚放在制动踏板上准备制动。下长坡时,制动器由于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温度过高而降低效能甚至失灵。
下坡行驶注意事项:
1.下坡不要空挡滑行。
2.当感觉制动效能发生变化时,应及早停车检查。若制动突然失灵,应沉着冷静,用“抢挡”的方法增强发动机的牵阻作用,同时使用手制动,尽快找安全地带停车。
3.制动要有预见性,使汽车减速平顺,避免紧急制动。
山路驾驶是坡路驾驶的综合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转弯和视线不良等许多难度。因此,在山路行驶时,驾驶员应格外小心,合理地控制车速、灵活地掌握方向、适时地使用制动,做到谨慎驾驶以确保安全。
夜间驾驶技巧:
灯光的使用方法:一挡为小灯,二挡为大灯,上、下为远近灯光转换,上拉为超车灯。
夜间行驶特点是能见度低,视线不好:由于灯光照射范围和亮度有限,驾驶员不易发现其他车辆和行人;由于视线不好,夜间长时间行车使驾驶员眼睛容易疲劳,精神过于紧张,时间一长便容易感到困倦;由于夜间交通情况少,使人容易麻痹,速度感觉迟钝,容易导致速度加快。有些驾驶员为了早点到达目的地,盲目加速行车。
夜间行车前,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同时做好车辆的检查,特别是照明设备的检查,以消除隐患,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在照明条件较好的城镇街道上行驶,应使用近光灯,行驶中注意控制好车速,不能太快,因为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中,景物不易分辨,交通情况很难及时发现,预见性处理情况的可能性减少。超车、会车时适当增大两车间横向距离。跟车时注意前车的制动灯信号,
不要与尾灯相混淆。在没有照明的道路上行驶,必须使用远光灯,会车时应在距离来车150 m左右改用近光灯,在关闭远光灯之前就要选择好会车地点并降低车速,因变为近光灯后照明距离缩短。可借对方车辆的灯光及路边的参照物对远处的路况进行观察,如果对前方情况还是无法看清时,可以闪一下超车灯。道路过窄、情况不明以及对方灯光眩目导致无法看清路面时,应及早停车,等会车过后再继续行驶,不可盲目行驶,更不能相互开远光灯刺照对方。超车时应变换远近光示意前车,待前车让路后,从其左侧超越。
雨、雪、雾天驾驶技巧:
雨天汽车轮胎的附着条件变差,易打滑。路上积水增多,相应的险情会大大增加。遇到大风天气,尘土飞扬,驾驶员的视线受到影响,行人披雨衣或撑雨伞埋头赶路,对车辆的注意力下降,因此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雨天驾驶,应控制好车速,并与前车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避免紧急制动。加强观察,遇有行人和非机动车时,应多鸣喇叭,并尽量增加与其的横向、纵向距离。会车时不要过于靠边,以防路肩塌陷。遇积水处有自行车和行人时,应放慢车速,以免把水溅到他们身上。当行径积水较深的路段,需要涉水时,发动机应保持较高的转速,并不得换挡,以防止积水进入消声器。车速不能过高,以免积水溅到电器元件上,造成短路。涉水后,用低速挡行驶,并连续轻踏制动踏板,使制动器摩擦发热,蒸发掉水份,待制动效能恢复后再正常行驶。
雨天行车技巧可概括为:
加大车距、注意观察、低速涉水、慎用制动。
雪天,路面的附着力比雨天还要小,汽车容易发生侧滑,给行车带来困难甚至危险。因此,驾驶员此时更应减速慢行,谨慎驾驶,以确保行车安全。起步时应少加油,慢抬离合器踏板,以降低驱动轮的扭距,适应道路较小的附着力,防止车轮滑转。在行驶中要降低车速,加大车距,在交通情况比较复杂的路段,车速不要超过20km/h,跟车距离一般为平时的3倍左右。雪天行驶不可加速过猛,或急转方向,更不可紧急制动,处理情况要有预见性,及早做好会车或超车准备。尽量少用或不用制动,最好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减速。必要时可采用点制动,一旦发生侧滑,应及时松开制动踏板,将转向盘朝着车尾侧滑的那边转动。转弯要慢且半径要大,以防侧滑。雪天驾驶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挡风玻璃上易出现霜雾,影响视线,此时应打开除霜开关即可解决。
雪天行车技巧可概括为:
起步注意防滑,行车降低速度,禁止紧急制动,加大跟车距离,提前处理情况,增大转弯半径。
雾天行驶能见度低,驾驶员对距离的判断误差较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雾天行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控制车速:驾驶员应谨慎慢速行驶,一般情况下,能见度不超过30m时,车速应控制在20km/h以内。在能见度范围内,保证随时都能安全停车。
2.正确使用灯光:雾天行车应打开防雾灯,以引起车辆和行人的注意。
3.应多使用喇叭: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增大处理情况的提前量,同时,听到对方车辆鸣喇叭,也应鸣喇叭回应。
关键词:公交车 驾驶员 安全行车 对策
1 影响公交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因素
1.1 服务纠纷因素
由于每天要服务成百上千的乘客,因此,公交车驾驶员比较容易发生服务矛盾,从而影响其安全驾车的心态。如,由于道路拥堵或上一班次公交车发生故障,造成大间隔,乘客候车时间较长,上车后对驾驶员发牢骚,与驾驶员发生口角;有的乘客挤在车门口,对驾驶员劝说往车厢里面走而又不想移动,与驾驶员发生争吵;公交车进站时在站头停车,未停在乘客跟前的,乘客误解为不想带客;个别乘客所带儿童身高超标被要求购票,感到很没有面子等等,都有可能引发服务纠纷。尽管发生服务纠纷的情况多种多样,但一般都有两方面因素,一是驾驶员因素,或者是服务态度不好,或者是不能冷静处理服务矛盾,缺乏化解矛盾纠纷的技巧,与乘客争吵;二是乘客因素,或者是乘客有轻微违反乘车规则的行为,或者是乘客错怪了当班驾驶员,或者是乘客占理说话偏激等等。而单一的乘客因素或单一的驾驶员因素造成的服务纠纷是很少的。无论是什么因素或哪一方的因素造成的车内服务纠纷,都会造成驾驶员的情绪波动,产生委屈心理、受气心态,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对此,公交车驾驶员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1.2 交通管理方面的因素
公交车驾驶员天天在城市道路上驾车行驶,每天车多人多路难行,有时交通拥堵,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发生轻微违规现象,加上交警严格管理,难免与交警发生矛盾,甚至面临交警的扣照、罚款等处罚。在与交警发生矛盾后,有些公交车驾驶员头脑不冷静,激化了矛盾。同时,公交车驾驶员因为扣照罚款的事情造成情绪激动,心态不平静,产生对立情绪和赌气心态,安全行车受到影响。因此,公交车驾驶员要善于协调与交警的矛盾,保持行车中良好、平静的心态。
1.3 道路环境因素
在当前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车多路堵、红灯多是城市通病,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更是容易堵车。公交车与其它的机动车相比,每一趟都有路准时间,交通拥堵造成公交班次延误,公交车驾驶员比其他人更着急。每每遇到堵车,时间耽误,驾驶员心烦急躁,就容易抢道、抢灯,结果又易引发小碰小擦或其它矛盾纠纷。对此,在道路拥堵情况下,公交车驾驶员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急躁心态,是其职业必备的素质要求。
1.4 交通参与者因素
城市交通参与者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机动车驾驶员相比,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较差,或与机动车抢道行走,或闯红灯,特别是电瓶车驾驶人,已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头号制造者,给公交车驾驶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此,公交车驾驶员要以高素养的“交通人”来辩证看待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的交通违规行为,认清公交车驾驶员与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的关系。
一是强者与弱者的关系。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的受伤害关系不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在事故处理中对待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按弱者予以照顾,在责任认定上往往倾向于保护弱者。既然交通安全法规已就此作了规定,公交车驾驶员就应当从思想上予以认同,不与弱者去计较,不与法律过不去。
二是高素养与低素养的关系。作为交通参与者的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在道路上行驶或行走,此时都是“交通人”。相对来讲,公交车驾驶员是职业“交通人”,而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则是业余“文通人”,两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素养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公交车驾驶员理应有较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素养,如果对待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的轻微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斤斤计较,无异于降低了自己的交通安全素养。
除了以上四种影响公交车驾驶员安全行车心态的因素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如车辆的技术状况、调度站的环境、前后班次的关系等等,也会影响到公交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心态。对公交企业来讲,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证公交车驾驶员有一个良好、健康、积极的心态,是公交安全生产的根本。
2 公交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对策措施
2.1 公交车驾驶员应避免开快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群出行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因长期受线路规范约束,乘客频繁上下车的工作环境以及车辆状况给公交车师傅思想上带来较大影响,自然而然产生的侥幸心理,容易放松安全警惕性,加上城市公交车线路又受路段时段和区域限制,虽然根据不同路段确定了30—50km限时控速标准,但依然存在个别驾驶员无视限速规定,无拘无束、自由散慢的意识,开飞车、快速行驶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部分城市多行业主或私营公交客车业主怀着争夺乘客,企图谋取企业利益而多拉快跑,却丝毫不顾安全事故隐患,常言道:“十次肇事九次快”,这样往往难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坚决遏制开快车行驶意识。
2.2 公交车驾驶员饮酒后严禁驾车
3、忌猛加油猛刹车。正确加油是“绿色”操作的关键。加油时要轻踏轻放,切忌猛踩猛踏,不要有事没事轰几脚油门,这种习惯最不好。在日常的城市道路行车时,一般来说速度都较慢,在跟车行进中常有停顿、等候,这时就常见一些人为防别人“插队”而猛加油猛刹车,这样其实很容易发生碰撞事故,更不利于环保。
4、高速行驶勿开车窗。长途高速行车时,因空气气流所造成的行车阻力已经很大了,此时若再打开车窗,则气流乱窜不但会造成车体不稳,也会更加费油,所以高速行驶时最好尽可能地关闭车窗,以减低行驶噪音及空气阻力,这样也就降低了油耗。
5、尽可能保持中速行驶。若以最高车速的3/4行驶,与最高车速相比,油耗可降低50%。每种车型都有其最佳的经济速度,即安全速度。大型车一般是每小时35~45公里,小型车则是每小时60公里左右,此时发动机工作最轻松、经济,燃烧最充分,污染最小。
6、定期保养车辆。一定要严格按《汽车保养手册》的规定,到广州本田特约销售服务店做定期保养。定期保养不仅能提高行驶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并且还能保证燃油经济性,减少环境污染。因为,技术状态不良的发动机,其油耗要比正常状况高10%。
7、减少短距离行驶。发动机及催化转换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燃油消耗才能达到正常状态,正常发挥净化作用。处于冷态的中型轿车发动机,起步行驶后的1公里内,其百公里油耗高达30~40升,行驶2公里后降至20升,约行驶4公里后油耗方能达到正常状态。因此,应尽可能减少短距离行驶。
8、保证轮胎正常气压。应经常检查轮胎气压,若胎压比规定值低0.5帕斯卡,油耗将增加5%。此外,轮胎气压偏低还将增加车轮滚动阻力,加剧轮胎磨损。检查气压时轮胎应处于冷态。此外,请勿全年都使用冬季轮胎,否则油耗将增加10%,应按实际需要使用冬季轮胎。
9、及时整理行李箱。轿车的每一公斤负载均将影响油耗,因此,应经常检查行李箱内是否装有不需要的物品。车顶行李架使用后应立即拆掉,否则,行驶时将提高风阻,导致油耗上升,例如,车速在100公里/小时~120公里/小时的时候,行李架将使油耗提高12%。
10、勿盲目使用耗电设备。请按实际需要使用耗电设备,切勿盲目使用以增加油耗。后风窗加热器、辅助前大灯、鼓风机及空调系统的耗电量均相当大,它们会增加发电机负荷,提高燃油消耗。例如,后风窗加热器使用10小时,整车油耗将增加1.0升。
由于工作原因,记者必须把中国驾照换成德国驾照,也从而有机会了解到德国从驾校报名到路考合格颁发驾照的整个流程,而德国人驾车的高速度与低事故率并存的秘密就在其中。
在德国,仅要求视力(或矫正视力)达标就可申请学车。但是在学车之前还必须通过长达6个小时的急救课程,接受心肺复苏、现场抢救和自救等培训,而且每个学员必须亲自模拟抢救重伤员的全过程才能“毕业”。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驾驶员们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最重要的交通事故救生技巧,而这些技巧在关键时刻往往可以争取宝贵时间,挽救伤员性命。根据德国刑法中的“救助失责”条款,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见死不救会被视为违法而受到惩罚。
通过视力检测和急救课程后,学员便可进入驾校开始进行艰苦的理论学习和驾驶训练。
艰苦首先体现在德国交通规则理论的烦琐上。作为一个办事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民族,德国人写出了洋洋洒洒几百页的交规教科书,内容涵盖了机械原理、行驶规则、交通标志和环境保护等关于汽车驾驶的方方面面,而通过理论考试则须熟练掌握题库中的近千道题目,其中包括:一滴汽油能够污染多少升饮用水?答案是600升。
德国的交通规则虽然烦琐,却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驾驶过程中有章可循,因为只要人人都遵守规则,而规则又细致具体、不易误解,就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德国交规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套清晰明确的优先权规则。在没有交通灯的情况下,如果谁先到路口谁有先行权,势必会造成司机互相抢道的现象,轻则造成交通混乱、降低出行效率,重则发生交通事故、威胁人身安全。德国交规有着严格的主道优先原则,主道上的车辆享有先行权,就算辅道上的车已经到了路口,也必须乖乖让行。在没有主辅路之分的区域里,车辆则严格按照右侧来车先行的原则。
规则之多,不胜枚举,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交通顺畅。从开始学车的第一天起,安全意识就牢牢地印在驾驶者的脑海里,并通过实践不断重复,通过细节不断强化。
经过严格的驾驶培训并达到规定课时之后,挡在学员和驾照之间的是长达45分钟的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