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要有稳步推进教改实施的策略
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比较容易接受,但在现实中,只要涉及到课堂行为的改变,第一反应往往是拒绝,所以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能够成功的学校凤毛麟角,学校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
(一)整体策划,培训到位
加强机构建设。确保教学改革的强力推进,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并建立与改革目标相对应的若干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推进行事历、检查评价制度、问责制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学校层面强力推进,所有管理干部要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改革方案和重要的工作计划经教代会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案研制和编写的实施方案》、《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实施办法》等。加强培训。培训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培训,如我校分批次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学校学习,部分骨干教师到山东、北京、上海、香港学习。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研究员、北京十一学校张素兰老师、北师大教授安文铸、首都师大附中教师张文娣,佛山教研室各位教研员等。二是学生培训,引入引桥课程,培养小组长,制定了《学生学习十大能力培训方案》等,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规定和要求。
(二)低点起步,掌握节奏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不仅影响教学理念的理解,更决定着教学改革的结果。从近十多年的情况来看,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较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到位。如果在教学改革中起点太高,首先在专业素养上跟不上,势必造成更多的质疑与徘徊,弓没拉开就已回头。因此,必须找到容易突破的环节切入,同时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困惑,在一定阶段提供必要的帮助,有事要借助外力解决。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特性,要想改革走向成功,还要掌握一定的节奏,不然会陷入沼泽中。因此,我校提倡小步子、快节奏的策略,也就是在一定时间集中解决某一个问题,能感觉在改革路上前行,有愿景更有信心。
(三)定科定人,以点带面
实践中任何改革都会出现一部分人干、一部分人看、一部分在热潮冷讽的现象。改革需要的是带动,有时只有看到改革成绩时才学着做。这都要了解学校科组文化、学科内教师的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如何。我校的做法是,先全校总动员,按照改革整体策略全面铺开。在一个月后,教师的基本情况就已显现出来。当然,学校改革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课堂,全面了解,跟踪交流。改革小组要不定期地进行反馈,让校长或主管教学的校长有较真实的材料,以便在下一步推进改革中找到应对策略。特别是让一部分老师先做起来。要讲究艺术,找到愿意改革、有能力改革的教师进行先行先试。同时,要防止其他教师制造无端是非,形成改革的阻力。首先按照学科组分别进行再动员,说明先行先试的保障措施和培训福利,再深入动员有不同意见的教师,避免不愿意做的教师给予口实。同样更重要的是,在有了一定的阶段性改革成效时,不断鼓励其他教师参与,逐步扩大改革队伍。同时对改革中成功的案例和教师创造平台,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信心。如召开区级、市级、校际联盟展示活动,提供展示成绩的舞台,同时给予奖励。
(四)制度保障,福利跟上
改革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不可能全让改革者承担。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有共识,在制度上有一定的保障。改革过程中压力较大,在工作量上如何体现,在绩效考核上如何保障等问题要提前做好界定。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在目前办学体制情况下,不可能在工资、奖教奖学方案中有所体现,只能把培训、学习、考察作为最大的福利给先行改革者予以倾斜。这些都须经过学校改革小组讨论并报学校行政会议讨论方可实施。
三、要处理好几对关涉改革的主要矛盾关系
新一轮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仅从教育理念上更清晰,而且更需要制度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这势必会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同时延伸到不同层面的矛盾产生。对于影响改革的因素也要进行必要的预设与预防,以减少改革阻力。
(一)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学科的关系
学校顶层设计往往更多的是学校课堂教学文化整体价值取向,课堂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学科教学设计又有其个性特色,而且不同的课型也有自身的规律。所以,在学科教学改革中既要遵循学校整体改革的理念,也不局限于一定的范式教学。例如,语文教学中的展示课、阅读课、写作课要体现不同课型的教学特色,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既可以是小练笔,也可以是阅读训练。但必须清楚学校改革的总要求,应毫无折扣地去落实。如学生学习策略、教师问题导学策略、结构化预习策略、表达交流策略等,都应落实在平常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小学到初中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是学生可能产生厌学、畏惧心理的过程。如果出现不默契也可能出现“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学生的情绪反过来影响教师改革的热情。处理好这种关系,最好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引桥课程,指导学生适应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二是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多地是对教师进行学生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三)处理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也牵扯到家长的神经,家长关心的是改革会不会影响孩子将来中考的成绩。家长基本上是经过应试教育走过来的,不让孩子过度进行巩固性练习,转为自学为主的前置性预习,语文减少重复练习为海量阅读等,家长是否适应?有时会经常看到家长在网上评论。如果引起曲解,就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学校在改革初期,通过多次家长学校的方式进行沟通,了解当前教学改革的现状。另外,学校改革需要在资源配备方面要家长自行购置,又会引起误会,出现不符合事实的投诉。如学生需要海量阅读,自行购置书籍;学校进行“翻转课堂”实验,有愿意试验和不愿意试验的,家长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学校不得不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调节。
(四)处理好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关系
学校改革最大的支持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内部问题,但引发的效应又是社会问题。学校要稳步推进改革,必须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至少在出现问题时,他们的资源要比学校更为厚实,他们的声音比学校更为坚实。
二、营造轻松、真实的学习氛围
在口才课堂中,把课堂变成实践场地,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讲主持这一节时对班级进行布置,在黑板上写好主题,将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手拿麦克,教师准备好音乐随时进行切换,学生感到教室是联欢会的场地时,他们的角色也就能瞬间转换为主持人。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视频、录音、音乐等方式来营造学习环境。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练习口才的兴趣影响极大。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用亲身示范来带动学生,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吸引学生,用标准的语音为学生做标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课堂,主动与教师一起学习和练习口才。这就是“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三、重视学习的兴趣、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黑人教育家本杰明曾说:“生活悲剧不在于没有达到目的而在于没有想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当今的教育中,许多学生感受不到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何种联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就口才教学而言,课堂中要经常引导学生看到口才这门学科的价值,诱发学习动机。如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口才好的人,当今社会几乎各行各业均离不开口语表达,一个人的口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事业成败。学生了解到这些就会主动探究,积极思索,在明确目的后,就会积极学习。
四、注重语言的幽默性
调动积极性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基本的就是讲个笑话,学生们的注意力就都到你身上了,然后讲授重点知识。用一种幽默的姿态上课,才是引起学生注意的关键!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自己的话语才会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学生欢迎。
五、正确评价与鼓励学生
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积极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关爱他们。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没有信心,没有动力,不可过多地指责他们,要关注他们的进步。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肯定式的评价,使他们获得成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提问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让学生都能拾级而上。美国一个教师曾面对一个不太聪明的小孩子伸出五个手指问:“这是几?”孩子说:“三。”教师说:“太厉害了,还有两个就数对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对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让学生都获得成功感。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容易自暴自弃,所以要及时地对其进行鼓励、诱导,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在口才课里设置了课前表演环节,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鼓励,之后再指出一些不足。对口才差的学生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心、动力,遇到微小的进步及时鼓励,如果说“太差了,0分”等会挫败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使学生进入特定情绪、状态,才能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上,我经常留意一些纪念日,利用这个特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偶尔听到某位学生过生日的消息,就会利用课堂中的两分钟为他庆祝。在朗诵诗歌之前先让学生听听诗人的故事,听听和诗歌意境相同的歌曲,这些情境的设置都让学生学习口才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表演法
许多口才训练方式比较单调,如果能让学生上台表达,把讲台当成舞台,把一个饮料瓶当作麦克风,学生们就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
在许多表演中,我会把自己也编入孩子们的行列,这样我这个特殊成员的参与也会提高他们的兴趣。
首先,化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化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转变过去提倡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最后,我们应探索出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是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化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4.开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问题化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和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挫折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找出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体会到,在课程改革后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总之,教学课堂改革不仅仅在这几个方面,课堂教学的过程的不可预知性,要求我们还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来应付教学的多样性,以此来提高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培养学生应试教育化学知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美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对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提高人才全面素质非常重要。那么,肩负着美育任务的小学美术课堂,又应如何改革创新,实现高效呢?
一、借助“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此种教学模式建立在“同课”的基础之上,并通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的。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及想象力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在常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采取“同课异构”教学模式,进而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确保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呈现,使学生更为高效地领会和接受美术知识。同时,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亦能够达到小学美术课堂教改的目的,使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契机。
二、采取课上启发式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美术教师应意识到,美术课程是一门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课程,如若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将会让学生感到美术课堂同其他课程的授课方式区别不大,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认识到艺术之美。小学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平铺直叙式的授课方式,在美术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即美术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和介绍相关美术知识,而是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美术知识,如此,学生不但能更为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美术知识,亦能使学生自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获得宝贵的养成契机,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旨趣获得提升空间。小学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在想象力的驱使之下去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从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
三、结合游戏激活美术课堂,创新美术教育
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形式,参与性强,积极性高。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适当的游戏,能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为此,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入游戏环节,使其通过游戏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形成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如在《水墨游戏》课程教授中,小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融入游戏成分。如设计一个游戏场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随着线条翩翩起舞,自由地跳跃,进而趁热打铁,播放《赛马曲》,让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听着音乐画墨线,一边感受到骏马驰骋草原的景象,一边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在游戏中绘画,体验着不同墨色之间的转变,同时,一幅幅水墨画跃然纸上。在游戏氛围的衬托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无垠的时光中自由遨游。游戏创新了美术课堂,激活了美术课堂,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多组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必会对美术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广告策划》的授课内容更加贴近广告行业的实际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得《广告策划》的授课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机械化的纯理论知识灌输,而是以广告行业中广告策划的基本流程作为授课的主体内容,这样,使得授课内容更加贴近广告行业的实际,从而使学生今后进入广告策划岗位时能更快的进入自身的角色,适应岗位要求。
(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广告策划》的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被动听课的状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为了完成学业,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因为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
(三)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对《广告策划》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大提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广告策划各阶段的任务完成当中来,从而使得学生在熟悉广告策划流程的基础上,对广告知识的运用进一步加强,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以下能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
(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动态而全面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期末考试,或单纯的书面作业,而是通过学生参与广告策划流程中的具体表现来给予客观、动态而全面的评价。由于广告策划的流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其表现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紧跟广告策划流程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给予客观的评价,而且,教师的这个评价是全面的:涵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方面。
二、《广告策划》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在明确的《广告策划》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指引下,本次《广告策划》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围绕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而展开的。
(一)授课内容的改革:将教学内容由以往的纯理论性内容向策划过程性内容转变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除了讲解广告策划的方遵循的基本原理等理论性内容之外,更多的内容将向广告策划的过程性内容转变。也就是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广告策划的基本流程的详细讲解上:从基本的市场分析入手、到广告策略制定、广告媒介选择、广告预算以及广告效果评估、最终形成广告策划文本等直接呈现广告策划流程的内容上面。这样一方面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学生在后续的策划实践当中也因为拥有扎实的策划知识基础而能从容应对广告策划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情况。
(二)授课模式的改革:由以往单纯的教师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向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式转变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固然有其可取的地方,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广告策划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较抽象,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而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案例也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精选内容单一、策略简单的案例,来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掌握广告策划的某一个知识要点,然后再精选内容丰富、策略复杂的案例,来让学生全面掌握广告策划几乎所有的内容。现实的案例由于来自社会,会让在校学生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科竞赛中的历年获奖作品来补充案例教学,这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广告策划内容的理解,并在讲解这些获奖案例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对参赛规则等形成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项目教学法是分配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项目(该项目尽量是与现实挂钩的),然后让学生在该项目中担任各自的角色,承担各自的职责,这样,学生就带着自身的任务来学习,其学习主动性就能够充分调动起来。小组讨论法则是和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的,在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中,需要集中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这时就需要进行具体的小组讨论,以明确最后的策略。因为小组讨论需要小组成员一一发言,这样学生为了讨论时自身有话可说,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三)课堂教学的改革:由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传统的教学通常都是学生集中在教室,这种单纯的课堂教学有其长处,但也有其明显的不足。本项目力图改变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尝试向课内外结合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理论授课是在教室集中完成,而对学生《广告策划》动手能力的培养则不是在课堂,而是借助课堂外的形式,其地点是完全多样化的:图书馆、专业实验室,还有可能是校外的目标市场。当学生需要查找基本的资料时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时,往往需要借助图书馆,而要进行具体的广告创作时,则需要借助专业实验室,而当学生需要了解某品牌消费者的事情情况时,则需要到校外去针对目标市场进行一手调查。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评价采取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只能说明这个评价给了学生在《广告策划》学习上的一个交代,但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在《广告策划》学习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反应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若干薄弱点,更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能力。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运用于《广告策划》存在明显弊端。而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形式则贯穿《广告策划》课程的始终,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在《广告策划》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所做出的客观评价,这个客观评价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广告策划》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的、动态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完全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最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专业自信心。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有三种: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在《广告策划》的授课过程中都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自我评价在市场调查与分析、制定广告目标、确定广告活动、媒介策略制定、广告预算等阶段都可以使用,运用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任务完成阶段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自身的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形成初步的评价,并通过自我反思找到自身在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互相评价则主要是在广告策划案完成后,在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时(即提案演练),通过互相评价,能让同学们对其他小组的策划方案形成一个比较中肯而客观的评价:能看到该策划案中成功的地方,从而为自身所运用,也能看到该策划案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醒自身避免也犯类似的错误。而教师评价则会站在整个策划案完成的流程这一角度来进行系统的评价,就小组每一个成员在每一个任务中的参与度、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对广告策划流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对于学生后续的广告策划技能的强化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要通过后续的强化练习来强化自己的短板,同时突出自己的长项。
三、《广告策划》课堂教学改革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在对《广告策划》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基础上,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扭转学生对广告策划的畏难情绪与心理广告策划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很多学生对于广告策划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要对学生做好基本的交流工作,同时通过参与广告策划的项目,组建小组完成该项目,让学生在参与策划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尽管广告策划对策划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无所作为。只要全面掌握广告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并经过多次实践,学生就可以将策划做得很好。
2、我国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现状
(1)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从理论知识角度进行了改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不少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非常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出研究型与学习型的幼教人才,并能够引导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2)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从专业技能角度进行了改革。
这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进行了改革,这是从专业技能角度出发所做的改革。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调整为4:6,让学生可以在展示自己外在技能的过程中,反映出自己较高的专业素养;
(3)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改革。
这是一种强调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接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的现实做法,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因此,很多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中应该贯彻以实践作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出幼儿园教育实习的必要性与价值所在;
(4)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从学科课程角度进行了改革。
这主要就是说,学前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进,尤其是要突出教学中的学科课程与现实的针对性与指向性,比如说,要改革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强调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等,让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更具实用性。
3、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国当前不小高校都在积极努力的推行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做到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幼教人才。应该来说,我们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做的挺到位:
(1)引导学前教育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坚定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在当前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很多新的变化。学前教育专业如何能做到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又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老一辈的幼儿教师都已经退休,年轻的幼师教育人员是学前教育专业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这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尽快改革教师队伍结构,构建一个适合幼教师资年轻化发展的办学模式。尽管如此,学前教育专业仍然偏重于对个人专业发展,忽视了课堂教学。还有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从而在无形中给学生不良的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规划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国家幼儿教育课程实施要求,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当中去,主动适应社会对于幼教师资的人才需求,修订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努力开发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尤其是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前教育改革的新气象,并主动的意识到自己职业与工作岗位将来的要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幼教能力,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幼教老师。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起服务学生的教学理念。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其培养出合格甚至优秀的幼教师资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自己过去那种教育教学主体性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教育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这将为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与实现的可能。事实上,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学前教育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思维方式,找出导致学生课堂表现不佳的问题与原因所在,并给出教师应有的引导与培养方法。这就需要学前教育教师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蓝图,一旦发现课堂秩序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真正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榜样与有效的学习帮手。最后,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自我成长观念。学前教育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自己专业方面的发展,也需要重视学前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他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总结与不断的教学反思,顺应时展的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应该深入到各个幼儿园中去,对于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思路有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加深对学前教育的实践性体验。这就可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成长理念,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这样,学前教育教师才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并以自身的教学科研成果来感染学生,并加强与同行间的交流,不断获得更多新信息,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成为学前教育专家;
(2)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首先,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学前教育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变个体活动形式为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学前教育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精神,并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不可流于表面形式。其次,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应该重视采取合适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前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基本和常用的师生互动模式就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简单的双向互动教学方式看似直接简单,实际上缺乏了深层次的师生交流。因此,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应该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共同探讨的过程。那么,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课堂讲解、教学实验以及课堂评价等,让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教学方式都让师生之间有效互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到学习状态,并逐步建立起一种师生间持续的教学科研互动关系,提高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探索研究课程的改革问题,使得课程建设更趋合理化、科学化、系统化、实用化,并且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要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拓宽知识层面并向多元化发展,从而满足社会需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课程建设的内涵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使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不只是现成的教科书,而且是教育者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是课程的开发,而教师应是课程开发、研究、设计、实施的主体,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设计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同时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而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课程应提倡开发“校本”的理念,即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一理念从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其特征为:1)以学校为基地。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订、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发生并一步步展开的。2)以学校为基础。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幅度和范围,开发的方式和策略等都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的资源为依据。3)以学校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是学校根据自身学科的优势、条件和特点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主体,学校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人。4)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遵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课程对策。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了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了整合,有利于教育形成合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
民航学院的课程开发可借鉴“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充分发挥我校民航特色的优势,组织教师,结合学校特点开发适合学校发展,能够突出民航特色的课程。同时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合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另外,要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如增加选修课的比重,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组建知识的机会;让学生的自学时间,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的时间121。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运用在学校学习的课程,为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课堂教学改革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代替以往“我教你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讨论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要想营造这样一个学习氛围,实施恰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把多媒体技术引人课堂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补充。利用该教学平台,可实现师生互动,课上课下互补,课内课外教学相长,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另外,该平台的使用也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革过去“单边教学”的陈旧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效果。如外语教学,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按部就班、由浅入深,逐步对外语课进行有效的学习。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适合外语教学的网络教材,电子课件,使课程教材多元化、交互化、网络化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使学生直观地接触教材。
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惟妙惟肖的声音把死板的语言教学变成活灵活现的立体式教学,使学生像欣赏电视剧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全方位地调动眼、耳、口、手等器官,完成语言的学习。同时通过设计和配备大量的练习题和自测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变过去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的立体式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在以往的教学中很难同时兼顾得到。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还可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利用电子载体的可读写性、可存储性,教师和学生将成为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人。从以往的“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只有这样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学生为本,才能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积极去学。
1.调整课堂教学重点
根据专业的目标定位和后续课程的需要,我们把《电工基础》教学的重点放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线性电阻电路、线性网络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及一般电路的分析方法和三相交流电路。这些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一些知识的要点如功率、电源、匹配、电位,电感电容元件、振荡电路,三相对称非对称电路等对以音频放大电路为主要特征的电子技术,音响技术,数字立体声技术,和以三相交流大功率用电为特征的灯光技术、舞台电器控制等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电路的暂态分析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自从设备小型化时代的到来,磁放大电路和电抗器的应用也早被开关电路所替代,这些章节在未来的专业课程中涉及很少,因此不作要求加以删除。高职学生有它一定的特殊性,相对数理化基础较差,在教学中要主动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删繁就简,以广度换深度,简化定量计算,加强定性分析,把深奥的理论还原成浅显的道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式思维的培养,使科学向技术回归,技术服务于应用工程。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项目
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有些教师会对此提出异议,觉得电工的基本技能应该是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外的教学项目。我们对此进行了统筹的安排,变革围绕教材“讲授+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精选实验内容,增加实训教学项目,加快理论与实训融合,使学生在了解电路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基础上,熟悉掌握常用电路元件,电工工具,电工仪器和仪表的使用方法,加强一般电路的连接、电路的测试等操作技能,加强电路常见故障的排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专门组织力量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与《电工基础》相配套的《电工基础实训教程》,实现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和实训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和优势互补,实现《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书面知识的了解,基本理论的掌握。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能起到检查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业绩评价体系,立足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习惯,从强化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着手,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内容实效,更加突出教学过程管理。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平时与期末兼顾,项目训练与实训操作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形成性成绩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注重过程积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变化,学生成绩逐年提高,《电工基础》课程的合格率从以往的百分之六七十,上升到目前的百分之九十左右,成效显著。
三、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课堂教学改革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这两年来,为了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十分注重引进行业从业人员充实到实训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我们三位电工基础实训教师都来自行业生产一线,具有高级电工,中级技师职称。他们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为实训项目设计,电工基础课程为专业能力服务和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高一选出六个班为实验班,其它为对比班。根据期中考试和平时测试成绩取每班的前20名组成A级班;中20名组成B级班;后20名组成C级班。其中A级班分为A1和A2班;B级班分为B1和B2班;C级班分为C1和C2班。为了保证教改的顺利进行和可信度,严格按照名次分班上课。
二、各个层次的分期目标及要求
A级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的情况,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在学好现行新教材的基础上,把每周的课程分为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四种类型,其比例分为1:2:2:1。努力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扩大阅读量,并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材料,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级目标,为使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B级班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按部就班地学习好现行新教材,并努力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其阅读能力,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针对那些综合成绩较好但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双基的落实,使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争取使部分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利于将来在高考中整体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C级班降低起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外语的气氛。
三、授课、辅导、测试与评估
分班以后,实验班上英语课按照A、B、C三个等级分开同时上课。上课时,每班的学生要固定好座次,并分别选出课代表,以负责本班的上课及学习。平时自习课辅导,学生要回原班。老师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情况汇总和集体备课,做到对A、B、C三级的教材和进度比较熟悉,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平时测试可根据各级进度、难度进行命题,不必统一。但是期末统考要统一试题,以便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对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做出评估。对老师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估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A、B、C各级情况的进展幅度,二是原班总体状况同对比班进行对比。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高中就是学习职业专业技术,对于基础科目语文没有太多的兴趣,对于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没有太高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自身教学方法的不当,导致课堂整体氛围不够活跃,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就更加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下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应该有的魅力不能被很好的展现出来。
2.生源素质较差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相同类别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竞争,很多中职学校在生存压力之下,不断降低自己的入学门槛,使得本来生源就不足的中职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缺乏教学质量。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很多中职学校在招收生源方面只能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决定了在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
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目标的改革和优化
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活动的其他各项措施才有章可循,也才能够顺利开展起来,而这个“章”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确定。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牛鼻子”,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个“牛鼻子”,教学活动中的其他要素如教学计划才能够合力制定,教学方法才能够合适的选择,教学方向才能够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组织和确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能够为满足我国生产建设等工作需要而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即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本。在这个基础之上,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要以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教育,努力优化和整合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几个方面的能力。同时,针对职高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方面,对学生进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向,务必做到职高语文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目标方面合理和准确。
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
所谓教学内容就是课堂教学材料,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教学材料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没有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刺激,课堂教学也就无法进行,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已经不相适应,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生命力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如网络、新传媒、教科书以及各种研讨会和辩论会,同时还有博物馆和纪念馆等也是很好的语文教学基地。另外,职高语文教学还可以与各自不同的专业相结合,例如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的应用文,语文教师就可以找相关的资料和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多侧重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商务秘书专业的语文课堂就科员多学一些写作和书法类的课程;旅游专业的语文课堂就要侧重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常识方面的学习。同时,职高语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1)教学思想与观念不先进。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课堂教学中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思维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的优势。
(2)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课堂形式单调,以教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根据几何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3)教学手段不灵活。传统板书教学手段显然不适应几何课堂教学,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是大趋势,课堂上虽然也能结合多媒体课件,图形多是教师提前做好的,不能体现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看过之后仍是不会做。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仍然是一锤定音,养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好好学,到考试前期集中突击复习的习惯。
2.课堂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2.1教学理念上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侧重教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解析几何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基本要求为依据,体现大学教育的特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教学策略上,考虑教师自身、学生及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对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2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上要大胆尝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只限于“讲—听—读—记—练”的教学结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提倡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共同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可以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对基础理论部分,采用系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系统记忆,复现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体系。对拓展或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讲授重点,介绍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采用实践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
2.3教学内容改革
重新修订解析几何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尽量少减内容的前提下,修改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时,对于与中学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采用简要复习,细讲不同点,以节约课时,比如向量的概念中,空间向量和中学学的平面向量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强调空间向量特性,平面曲线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中,主要讲参数方程的构造及解法。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各章节为单位划分知识模块,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实践应用模块、拓展模块,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所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对课后习题进行分类,按学习技能可分为思考题、概念题、方法题、应用题、拓展题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提高解题能力。
2.4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改革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每节课的信息量。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模拟,分层显示,深入浅出,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使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对于重点的推理过程或重要的方法演绎,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利用几何画板与数学软件制作几何图形的动画演示,展示几何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介绍几何画板与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学几何图形及动画的制作技术,展开几何绘图比赛。
2.5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
强化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学会利用几何知识解决中学数学问题,还要注意介绍本课程与其它课的关联,比如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微分几何等课程式中的应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每位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能提高他们利用几何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6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为平时考核成绩加期末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可根据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单元检测及课堂实践活动的表现给出,期末考核就是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另外设立奖励分,最高5分,不占总成绩的百分比。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包括三项内容:课堂考勤30%、课程作业30%、单元测试40%。其中课堂考勤3次,课堂上随机抽查点名,每次抽查记10分共30分;课程作业检查3次,按学号收取作业,每个同学检查2次作业,最后再全部收1次作业,检查总体作业完成情况,每次检查记10分,共30分;单元测试4次,在向量与坐标、直线与平面、特殊曲面与二次曲面、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内容之后随堂测试,每次测试记10分,共40分。
(2)期末考试(闭卷)由教师出题教务处组织闭卷考试。考试题目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分析教学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为每学期所讲全部内容,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每次考试至少四个类型,其余按教务处和系部相关文件要求。
(3)绘图技能奖励。在解析几何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和几何画板绘制几何图形的简单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举行一次绘图竞赛,竞赛成绩作为奖励分,根据绘图情况给成绩,最多奖5分。
3.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以第4章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教学为例。
3.1教学目的
理解柱面的定义、方向、准线、母线等概念,理解锥面的定义、顶点、准线、母线等概念,理解旋转曲面的定义及轴、母线、经线、纬圆的概念;掌握利用消参数法建立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方程的方法与步骤,以及特殊的圆柱面、圆锥面、以坐标面上的曲线为母线的旋转曲面方程的求法;理解椭球面、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椭圆抛物面、双曲抛物面的标准方程、图形及性质,掌握用平面截割法研究二次曲面的基本方法。
3.2教学要求
本章根据几何特征很明显的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利用消参数法去建立它的方程。而对于二次曲面用“平行截割法”去研究它们的图形及性质,又讨论了单叶双曲面与双曲抛物面的直母线。要求掌握求柱面、锥面、旋转曲面方程的一般方法,会用平行截割法讨论二次曲面方程,并能做出简单图形。
3.3模块划分与教学方案
基础理论模块分两部分,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形成及求方程的方法———消参数法;利用平行截割法认识二次曲面的理论与方法。这部分内容要重点讲授消参数法与平面截割法的方法,各列举一例进行系统讲解,包括解题思想、基本方法及步骤都要详细介绍,例如,利用消参数法求柱面方程和利用平行截割法讨论椭球面方程详讲,之后对其余的曲面经老师提示后让学生讨论,动手完成,可选择比较好的同学上讲台试讲,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实践应用模块:图形的绘制与空间曲面的应用。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旋转曲面的形成过程,利用MATLAB命令作各种二次曲面的图形,介绍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旋转曲面的方法和MATLAB软件的使用;另一方面考虑到两曲面的交线是一曲线,这部分往往会被忽视,提醒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应用。拓展模块:直纹面的概念,直母线的性质与应用。介绍直纹面的概念与性质,对性质的证明不全讲,只介绍直母线的非常神奇的应用,这部分作为拓展内容留为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选学。
3.4教学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对于基础理论模块,采用系统讲授式、讨论式、合作学习式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了课时;对于实践应用模块,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使用数学软件,提高实践与应用能力;拓展模块的神奇能够促使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研究。通过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