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康复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二、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根据自治区残联下发的《转发中国残联等十五部委关于开展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积极与我市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初级耳科保健在听力残疾预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我会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分工,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本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增强我市全民爱耳护耳意识。
三、活动实施步骤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2月21日制定实施方案。
3、2月27日做好贫困聋儿和有需求助听器的残疾老人的筛查。
4、3月3日,深入乡镇社区,举办以“爱耳护耳,健康听力”为主题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四、加大宣传,确保活动质量
1、2月21日制定市残联开展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实施方案,对开展此次活动作出具体工作计划和部署。
2、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了保证此次活动顺利完成,上到全新的社会服务平台,经领导同意,于2月25日召开市残联全体干部职工工作部署工作会议,成立关于开展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具体负责本次活动的开展和宣传。
组成人员
组 长:__ 市残联理事长
副组长:__市残联办公室主任
成 员:__ __ ____x 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16同志兼任。
3、2月27日上午,做贫困聋儿和听力残疾老人的筛查工作。在“爱耳日”即将到来之际,于2月21日给各镇残联下达听力残疾儿童筛查通知,并要求在2月27日上报市残联进行归总,确定受助残疾人名单。
4、3月3日,深入我市乡镇社区,与各镇残联积极举办以“爱耳护耳,健康听力”为主题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现场发放预防听力损伤与耳聋的科普知识宣传单,开设健康讲座,并要邀请市人民医院耳科医生讲授日常爱耳护耳的健康小知识;提供义诊、咨询、测听等相关服务,为患有听力障碍的群众免费检查并验配助听器。
5、在全国“爱耳日”即将来临之际,市残联广泛利用网络、报纸、信息等媒介,“爱耳日”活动消息,传播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相关知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残疾人协会,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医疗、康复、教育等专业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的氛围。
以“爱耳日”活动为契机,切实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听障儿童的医疗、康复救助,继续实施和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办法和无障碍建设等保障措施,改善残疾群众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市残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创新有为的举措,为推动凭祥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在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区残联和卫生部门共同协作,制定和实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服务主体,对社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以医疗康复、知识普及、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康复服务计划。服务形式为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残疾人签定的“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实行每月一次上门服务,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康复训练,为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三、服务对象。
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
四、工作步骤。
㈠、准备阶段。(1月------3月)
1、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了解和掌握全区残疾人康复基本信息,为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2、通过二个试点镇工作情况的分析,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制定工作目标、措施和方法。
㈡、实施阶段。(4月------11月)
1、组织培训,明确工作任务。
组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好的社区医生和志愿者队伍,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使他们明确康复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及服务的要求。
2、签订协议,提供康复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残疾人签定康复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形式等,医生和志愿者要按照协议要求进行服务,做好服务记录。
3、制订标准,加强督促检查。
根据康复服务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区卫生和残联等部门按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生和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进行检查,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能正常、有序、稳步地开展。
㈢、总结阶段。(12月)
对实施“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服务的内容、标准、措施和做法。
五、时间节点。
1、__*年1月起__*、__*镇开展试点工作。
2、__*年3月--4月听取各方面对试点工作的意见,研究起草工作方案。
3、__*年4月召开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会议,通报试点镇情况,讨论确定工作计划。
4、__*年6月份召开专题会议,在全区推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
5、__*年12月份进行工作总结。
六、工作要求。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要在__*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做到残联、卫生分工不分家,逐步形成区残联、区卫生局抓管理,基层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落实,村、居委干部、社区医生抓实效,残疾人协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区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1、区残联、区卫生部门要加强协作,精心指导。一要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区实际,研究起草“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各类工作用表、评估验收标准。二要发挥区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工作的指导和康复服务医生的业务培训,要求区对镇、镇对村进行层层培训。经过培训,建立一支素质好、技术稳定的社区康复服务员队伍,为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社区服务。
2、基层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要依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就近就地、经济实用、覆盖面广的康复服务。
签约前基层残联要对残疾人家庭进行一次入户康复需求调查,摸清残疾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征求是否需要康复服务。
具体实施中残联、卫生要做到“五个定”即一定服务对象,凡居住在本行政区域的所有残疾人,包括三瘫一截病人、精神病人及重残人员;二定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落实社区医生进行康复指导;三定服务方式,采取上门服务方式,方便残疾人;四定服务时间,按照康复服务约定书实行每月一次上门服务,特殊情况随叫随到;五定服务人员,每个康复对象指定医生负责。
金阊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国残联《关于确定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的通知》精神,以“快人一步、先人一拍、胜人一筹”的超前意识和思路,规划全区的社区残疾人工作。
在制定《金阊区社区建设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坚持“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共建共享”原则,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并列为主要考核指标。 在充实区残联基础上,成立了“五个专门协会”。全区所有社区居委会全部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主席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副主席由残疾人代表担任,成员由社区各部门及优秀残疾人、居民代表组成,专设一名专职委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动员社会力量,完善运行机制
首先突出政府主导地位,措施到位。区政府通过扩大社会福利企业规模、销售社会福利彩票和政府财政投入,投入300万元兴建了苏州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功能最新的金阊区培智学校,投入50万元新建了金阊区“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投入50万元新建了金阊区残疾人俱乐部。先后出台了《金阊区残疾人安置就业工作意见》、《关于做好金阊区残疾人保障金收缴工作的通知》和《金阊区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意见》等文件,区建设局、民政局、教育文体局、公安分局和司法局、卫生局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履行职责、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落实了措施。
其次扩大社区覆盖面,服务到位。全区39个社区居委会党总支或党支部,都建有残疾人帮扶小组,530名帮扶小组的党员协助社区残协做好工作。各社区居委会主任、委员、居民小组长、楼院长等社区工作者,积极配合社区残协。全区8000余名社区志愿者常年活跃在社区,为残疾人提供社保、维修、康复、保健、医疗、家政、中介、咨询、养老等26个服务项目。
再次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参与到位。每年在残疾人节日,开展全区性大型助残活动。平时在街道社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助残活动,全区6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53户残疾特困家庭和216户比较困难的残疾人开展“面对面的关怀、面对面的爱”活动。
三、促进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1. 建立规范化台账。区残联对街道、社区两级残疾人工作台账做到了统一名称、标识、内容、项目、装订的“ 五统一”。 2. 加强制度化管理。健全、完善了区、街、社区残疾人工作“六项制度”。3. 推进信息化建设。金阊区在全市第一个为所属社区居委会配备电脑,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已经完成,街、居社区残疾人资料已输入并联网。
四、利用社区优势,充分发挥专门协会作用
健全了组织网络。为五个专门协会配备了办公场所,落实了活动经费。全区街道各专门协会分会全部成立。各分会会长在街道残联换届选举中均被选为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同时又是区级专门协会理事会成员。区肢残人协会会长还被推举为区残联副理事长。
强化了参与意识。区残联召开各街道残联理事长工作会议时,特邀各专门协会会长参加。在对区属社会福利企业年审时,各专门协会派出代表参与工作,维护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整合社区资源,稳步提高社区残疾人生活质量
通过整合、利用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服务、场地设施等“五种资源”,取得明显成效:
1. 拓展康复工作网络。全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9个社区康复室,做到残疾人康复工作职责、制度和优惠措施上墙、康复器材到位、康复人员定岗,已为1200名残疾人建档、立卡,并开展训练服务。在金阊医院、培智学校和驻军医院分别建立了肢体、心理精神、智力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2. 扎实开展多形式就业工作。全区17家社会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299名,通过社区服务业和其他二、三产业分散安置残疾人718名,自谋职业的残疾人276名,总计就业1409名,占1456名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总数的96%。
3. 丰富文化教育。利用社区教育设施、师资等资源优势,开设电脑、电子商务、服装、按摩等残疾人就业培训班6期共有182人次受训。
在市残联和镇残联的帮助下,组织辖区残疾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在主抓社区残联的带领下,今年组织社区残疾人和家属参加了、社区歌咏比赛、第十八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全国助残日、市残疾人运动会、在10月为联合法律人士残疾人送法上门活动,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欢乐与喜庆传递到每一个残疾人的心中,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和谐,认真开展购买社会医疗保险调查,依法帮助名一级重度残疾人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
二、协助解决残疾人职业康复
我们社区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读物等。本年度我社区已经有4位残疾人在我协助下成功就业上岗了。这一年里我们社区干部尽职尽能带动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回到康复的道路上,让有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三、领导重视、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9年的一年来,也是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起步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翠竹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全面完成09年度残协会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确定各项工作任务,抓重点、攻难点、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今年工作上做了以下内容:
社区残疾人协会成立3年了,我们深入辖区残疾人家中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了解残疾人生活情况,目前辖区共有残疾人41人,(其中:肢体残疾有27人,智力残疾6人,视力残疾2人,听力残疾2人。)精神残疾4人。我们首先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和制度,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残疾人生活得到保障。
四、积极做好残疾人宣传工作
做好社区残疾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康复训练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且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宣传了正式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为建立平等,互助的社区氛围,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及时向政府网站传送有关工作文章。
五、深入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2009年我市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残疾人康复得到市、区残联重视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结合社区社康中心,建立社区社康中心的医生上门为残疾人巡诊康复服务,残疾人是社区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社区需要社区的关心和爱护。今年旗苑社区的康复工作更全面开展,社区首先对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登记。为社区的残疾人上门提供每月一至二次免费接受社康医生的指导康复训练,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残疾人巡诊康复工作进入社区,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求,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摆脱困境的重要。10月26日上午,我们和中医院医生和医护人员一起来到残疾人解树山家中免费提供上门体检,体贴和爱护倍感安慰让他们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时刻心里想着残疾人,急残疾人所急,帮残疾人所帮,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服务于每个残疾人,让他们都得到关心和支持。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难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二、“三送”药品发放,实级二级管理,做到帐目清、不漏发、不错发、库存合理
1.我院“三送”服务,在市、区计生局药具管理站人员业务指导和药具足量供应下开展工作。对“三送”避孕药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辽宁省避孕药具库房管理工作程序》执行;对宣传资料、连心卡、资料袋等相关物资,填制调拨凭单,建立保管帐,定期进行盘点核查。2.医院对“三送”药具实行二级管理。在产科进行“三送”避孕药具的发放。指定专人负责,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上报药具报表;医院计生办负责帐目的管理,院计生办根据科室报表及时核对帐目及实地核查库存,定期上报区计生局药具负责人。3.每季度初由当地药具管理站根据上报库存情况负责送货上门或医院自行领取“三送”免费避孕药具及相关宣传资料。几年来,医院“三送”药具做到不漏发、不错发、不重复发放,杜绝了“三送”物品的流失现象。
三、针对医院产科特点,开展系列温馨“三送”宣传、咨询服务
1.首先在产科开展每周一次“胎儿大学”,有专业的医学专家为孕产妇在孕期的特殊时期保驾护航,为帮助新妈妈、新爸爸尽快适应新角色,提前、产后保健咨询服务,深受孕产妇欢迎。2.病房墙壁悬挂各种宣传画册,母乳喂养宣教知识,“三送”服务宣教挂图,“三送”服务标识,爱婴医院知识指南等等。走廊大厅,全天循环播放婴儿护理常识等健康宣教知识。为方便病人休息,我们不仅设置家庭式单人间病房,而且24小时供应热水,免费订餐,并在配餐室悬挂各种食谱,深受孕产妇及家属称赞,同时提供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为新生儿提供温暖新花被,卡通图片床罩,开展新生儿抚触,满足不同孕产妇需求。责任护士针对产妇特点做不同查房。3.产妇分娩后,第一日进行新生儿观察及早吸吮宣教;第二日,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及产后的康复知识指导;第三日进行产妇护理及新生儿常见病指导,介绍饮食、卧位、观察内容等知识并系统进行护理记录书写。护士一声恭喜的问候,“祝贺您当妈妈了”亲切语言深深感动着每名孕产妇。产后宣教工作更是产科病房独到之处。为了将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由专门的护士负责,在产后宣教工作中及时、准确、详细地进行出院健康知识讲解,哺乳期的避孕知识;送避孕工具,帮助产妇及时避孕,预防非意愿妊娠;送连心卡,帮助产妇及时咨询避孕方法;送健康家庭手册,让产妇知情选择和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并逐项逐条向产妇及家属解释产后避孕的重要性,及相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并设有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提供咨询“三送”工作落实每名孕产妇到实处,征求意见和建议,使每一个家庭都能感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怀爱护,让他们了解到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有了健全的细胞,我们会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乃至一个健全强盛的国家。
一、试点工作概况。
__*年,我区在__镇、__镇进行了“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试点,今年*月份又在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全面推进。__*镇、__*镇从__*年*月*日起、其余各镇、街道(园区)从__*年*月*日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医生正式开始上门进行康复服务。
据统计,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有持证残疾人13827人,进行康复需求筛查8186人,签订__*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7024人,占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85.8。(其中肢体残疾3670人,智力残疾1570人,视力残疾807人,听力语言残疾583人,精神残疾363人,多重残疾32人。)
二、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做好准备工作。
作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试点区,区残联党组理事会以及区残康办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区残联、卫生局、财政局、两个试点镇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拟定了试点工作计划和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服务内容、工作步骤,保证了我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在__*年__月__日与区卫生局一起在__*镇召开两个试点镇工作研讨会,市残联、市卫生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对“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的对象、要求、工作节点等作了说明,与卫生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各级领导也提出了试点工作要求。
三、摸清底数,互相配合,推进试点工作。
根据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应努力做到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满足残疾人的迫切需求的原则。我们认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要从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出发,并结合当前社区卫生工作的一些特点来开展工作。在实施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2个试点镇的居(村)委会行政主任、社区医生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明确康复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由行政主任、社区医生上门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摸底,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第三、卫生、残联齐心协作,确保整个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一是区残联、区卫生局分别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纳入到对相关的基层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考核内容之中。二是试点镇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方共同对“服务约定书”的内容进行多次的探讨、研究,完善相关服务内容,力争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作为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__*年__月__日在__镇__村举行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签约仪式,10名视、听、肢、精、智等残疾的残疾人代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
四、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
1、为了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全区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我们在__*、__*镇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6月17日,与区卫生局联合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会上,两个试点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下发了《__*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基层残联和社区卫生中心在7月份完成对残疾人的上门康复需求调查,在8月份开始上门服务,并要求重点做好各类残障儿童(包括新生残障儿童的早期康复服务)、新发生的“三瘫一截”患者和患有各类慢性病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
2、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区残联、区残康办要求各基层残联分别组织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和乡村医生就“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工作的签约形式、服务内容和步骤等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了各项康复业务知识,掌握了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
3、9月、10月两月又对各基层单位开展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进行了抽查。针对存在的问题,11月4日,区卫生局、区残联联合召开了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管领导参加的会议。会议总结了前阶段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下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探讨。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开展康复服务既满足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又为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真正做到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一、康复知识不够普及,基层康复工作者队伍专业知识 比较欠缺。一是参加服务的乡镇社区医生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整个残疾人康复的理念认识不清,对各类残疾人所需要的康复服务不太了解,在实施康复服务中从医疗康复考虑得较多,缺少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康复需要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服务方式简单化,资料填写不到位。二是残疾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不强,有的视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的康复需要较专业医生的诊疗,社区医生就难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引起残疾人不信任医生,不欢迎医生的上门服务。
第二、社区康复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社区康复服务机构。而__*各镇(街道)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在农村地区地域广、居住分散,镇、村、家庭三级康复服务体系还未建成,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项工作的实效。
六、做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提供条件帮助残疾人康复,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是政府的职责,是社会各方面的义务。
1、要运用社会化手段,整合社区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生活在社区,因此我们要在动员社会、调动各种力量,整合康复资源方面不断探索,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康复工作的支持。做到一要抓住残疾人工作进社区的契机,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社区群众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和残疾人康复指导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就地就近的服务。二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网络体系,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站为骨干,上级专业机构为指导的康复训练与服务三级网络体系,根据各类残疾人不同的功能障碍,确立不同的康复目标,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措施。在基层残联成立村、居委残疾人协会同时,成立残疾人康复领导小组、残疾人康复工作指导小组。三要以“资源共享”的理念在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设立康复点,配备康复训练器具,为残疾人就近就便进行康复训练和提供康复服务。
2、加强康复业务培训和宣传。加强康复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保障。因此,要发挥__*区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工作的指导和康复服务医生的业务培训,要求区对镇、镇对村进行层层培训。经过培训,建立一支素质好、有技术的社区康复服务员队伍。要加强对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宣传,帮助树立康复信心和信念,变要我康复为我要康复,做到一是对残疾人本身的教育,引导其克服自卑、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对残疾人家属的教育,在感情上对残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既不放任不管,又不包办代替;三是教给残疾人及其家属正确的康复训练的方法、技术,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
3、卫生部门和残联要形成合力。在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做到残联、卫生分工不分家,逐步形成区残联、区卫生局抓管理,基层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落实,村、居委干部、社区医生抓实效,残疾人协会、社区助残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区各界广泛参与的康复服务工作格局。
4、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在服务中,社区康复医生做到真诚服务残疾人。一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要工作中充满爱心、真心,耐心为残疾人服务;三要在服务中加强与残疾人的沟通,增强其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
签约前要对残疾人家庭进行一次入户康复需求调查,摸清残疾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征求是否需要康复服务。具体实施中残联、卫生要做到“五个定”即一定服务对象,凡居住在本行政区域的各类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重点是三瘫一截病人、各类残障儿童、持证残疾人中患有各类慢性病人员;二定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落实社区医生进行康复指导;三定服务方式,采取上门服务方式,方便残疾人;四定服务时间,按照康复服务约定书实行每月一次上门服务,特殊情况随叫随到;五定服务人员,每个康复对象指定医生负责。
5、要建立“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度。要根据本区实际,着手制定“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研究起草各类工作用表、评估验收标准。区卫生局要把“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到对医生的考核,年中、年终各组织一次考核。具体为区残康办组织卫生、教育、基层残联等有关人员按照评估标准进行工作考核,通过随机抽查、入户调查、填写反馈表等形式,采取服务对象考评医生、医生自我考评、分管院长对医生考评的方式,对康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及康复服务记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卫健委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保障民生,坚持改革与改善并重,强化大卫生观念,持续推进“健康”建设,着力提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着力推动医改综深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持续推进综合医改。综合医改成效明显。两所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20357万元,较去年增长11.2%;药品耗材全部实行网上采购,药占比28.9%,控制在30%以内,耗占比下降到23.7%,较去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业务收入34.8%,上升0.21百分点;县域内住院率67.4%,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Ⅲ级及以上手术占比49.8%。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组建2个县域医共体,覆盖参合人口35.12万人。对口支援帮扶镇卫生院派驻专家计684人次,对口支援村卫生室“师带徒”540人次,门诊诊疗人次1305人次;双向转诊县内上转2554人次,县内下转112人次,县外转诊3335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到提升。全县组建10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共签约11.9万人,签约率30.4%,其中有偿签约49563人,有偿签约率12.6%,重点人群签约72178人,重点人群签约率61.4%。5月19日,在铜闸镇太湖村成功举办了“世界家庭医生日”大型宣传义诊活动启动仪式。
(二)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技能力提升、强化宣传培训等措施,大幅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建设项目争取力度。争取县中医院中医康复大楼建设工程纳入到中央预算资金投入,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其中预算内投资资金4000万元,近期即将开工建设。积极将县人民医院林头分院建设项目纳入到2020年预算内投资计划,总投资约2200万元。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两所县级公立医院顺利通过省二级等级医院复审。县中医院实施医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长期聘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专家坐诊,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开展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示范县创建活动。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适应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县已提前完成2020年每万人2名全科医生的服务指标,并超出0.23个百分点。完成各项培训任务。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2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人、紧缺性人才培养1人、县级骨干1人。13名镇卫生院院长、26名计划生育转岗人员参加省卫健委举办的全省基层健康促进与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班。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试点。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制定及医疗卫生人员身份识别编码,完成系统升级改造及健康一体机招标采购并投入使用。
(三)着力开展疾病防控。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县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厕所革命”暨环境卫生整治百日行动,全县医疗机构146个厕所完善了卫生设施,86个厕所完成了升级改造,2个新建镇卫生院公厕建筑主体已完工。开展第31个爱国卫生月集中宣传活动和第10个爱国卫生法制宣传周”集中宣传暨义诊活动。组织县卫健委和农业农村局开展全域村庄“五清一改”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完成宫颈癌普查6079人,乳腺癌检查1783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0.1%,系统管理率85%,孕产妇产后率89.8%,住院分娩率100%,全县剖宫产率31%,辖区内7岁以下保健覆盖24148人,保健覆盖率90%。免费婚前检查人数3029对,婚检率91.9%;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692对,完成任务的101.4%;完成叶酸发放2374名。加强慢病管理。共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34万份,建档率为86.95%;分别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规范健康管理36335人、42357人、10719人和1533人,传染病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达100%。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组织开展矿山、冶金、化工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职业病监测信息上报282条,完成任务的141%。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2019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启动工作动员会,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活动进学校进村社区活动,全面落实试点工作。
(四)着力开展健康脱贫问题整改。全力抓好中央、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健康脱贫“保、治、防、提”各项措施。完善健康脱贫政策。制定了全县健康脱贫整改和“讲强促”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和《县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全面实施“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落实“三个一批”工程。大病救治一批,完成大病专项救治839人次,大病救治率100%。慢病签约一批,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签约率85.5%。兜底保障一批,贫困人口的实际补偿比达92.2%,比普通人群提高近42个百分点,降低“因病返贫”风险。
(五)着力提升计生服务水平。通过不断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和提升老龄健康服务,营造健康和谐的人口发展环境。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计生指标达到预期,统计年度末,全县共出生4622人。全县政策符合率为97.14%,政策外多孩出生比例为2.19%,统计准确率100%,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98.5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8。推行“一次登记全程服务”,已为3680人发放服务手册,通过一卡通系统为服务对象申请办理生育登记2891人,申请办理生育审批118人。提前打卡发放奖特资金616.6万元,发放特殊困难家庭老年护理补贴、养老保险计生优待和长效节育手术奖励等资金136万元。加强老龄健康服务。深入推进“银龄安康行动”,投入资金20.4万元为5087名五保低保户办理意外保险,全县参保率60.2%。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新建医养结合单位两家,床位430张,一期工程220张床位年内投入运营。开展首届“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开通了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群优先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依据〔2019〕15号文件要求,对县内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摸底登记。推进县级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和母婴室建设。开展流动人口协会工作。“7.11”期间,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等地开展以“送健康、送政策、送温暖”为内容的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活动。我县驻苏州市计生协会被批准为省驻苏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并予以授牌。
三、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县卫健委将结合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七个“聚焦”,全力抓细抓实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工作。
(一)围绕一条主线
(一)医院规模
医院占地面积12亩,业务用房面积11000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550张。医院的住院部扩建工程位于西部新区(在建中),占地70亩,业务用房面积6万平方米,新增床位615张,总投资2.5亿元,服务能力将显著提高。
(二)人力资源
医院核定编制194人,现有在岗职工472人。 其中,重庆市名中医1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56人,医学硕士研究生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80.5%。医院***主任中医师为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另有4名医师分别被表彰为奉节县杰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中医师为奉节县名中医。
(三)医疗装备
拥有核磁共振(MRI)、螺旋CT、DR、CR、数字胃肠机、C型臂、钼靶X线机、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滤过机、电视腹腔镜、宫腔镜、膀胱电切镜、电子胃镜、体外振波碎石机、内窥镜摄像系统、医用钬激光治疗机等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装备100余台(件)。
(四)学科设置
医院辖一个住院部和两个门诊部。门诊部开设中西医内(呼吸、消化、脑病、心血管、肾病、内分泌等)、外(肝胆、泌尿、脑外、胸外、普外、烧伤等)、妇、儿、针灸理疗、康复、肛肠、皮肤、五官、口腔、骨伤、急诊等一二级学科门诊业务,设有重症监护(ICU);住院部设针灸康复、肛肠、骨伤、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麻醉手术等住院临床科室;另设放射、检验、超声、心电、脑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辅助检查科室。
(五)医院文化
院训:仁爱,和中,精业,诚意;
使命: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道德底线:“五不一没有”: 不蒙骗患者,不诋毁同事和他人,不见利忘义,不昧良心,不损害医院形象和利益,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二、医院业务
***年门诊诊疗人次***人次,住院人次***人次 ,业务收入***万元,其中中医药收入***万元,中医药占比***%。
2018年门诊诊疗人次***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元,中医药收入***万元,中医药占比***%。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中医办院方向,彰显中医药特色
1.培育中医人才。
(1)制定并实施“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对立志从事中医门诊工作的青年医师实施政策倾斜。
(2)举办“夔门中医讲医堂”,强化医务人员院内“西学中”继续教育,实行了院内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中医方剂竞赛,提高中医方剂的运用水平。我院“夔门中医讲医堂”从2015开办至今共开展继教74期。
(3)我院中医药人才情况:我院现有执业医师125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6人,占比68.33%;药学技术人员24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15人,占比62.5%;5个院级领导中三名为中医专业,占比60%;曾凌文院长担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温病分会副会长;我院中医药技术人员在市级中医药学会、中医药行业协会各专委会任委员10人。
(4)医院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15年至18年共引进中医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生56名、大专生15名。6名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人才提升计划。
2.构筑中医学科体系。建立了中医妇科、脾胃病、肾病、儿科、心病科等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门诊,加强针灸康复科、骨伤科、脑病科等重点专科建设,确定中医优势病种,能开展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实施中医特色护理。
3.开展院内中医药教育和师承教育工作。我院**主任医师获批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专家”,成立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
2018年6月,我院***医生参加“重庆市中药技能竞赛第二赛区中药处方点评”荣获二等奖。
5.持续进行中医药特色指标监测,将中医药特色优势指标作为关键指标纳入临床科室目标考核,执行奖惩,开展中医药特色优势指标持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工作,2017年全院中医药服务住院指标全部达标。(中医书写率100 %;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 63.7%;中医参与治疗率 94.38%;中药使用率90.23%;中药饮片使用率60.02 %;2017年门诊中医药服务指标为:非药物中医技术诊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比例为17.82%;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为62.06%;中药饮片处方为33.23%;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51.22%;中医院特色优势达到指标要求。)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
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已通过评审的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康复科;市级特色专科:中医骨伤科;在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专科、中医妇科;市级一般科研项目1项:中医综合护理对肺肾气虚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观察;市级指导科研课题4项: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妇科盆腔炎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更年宁神汤结合电针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疗效观。
其中“中医综合护理对肺肾气虚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观察”实现了市级一般项目零的突破。
(三)准确定位,制定总体规划
医院制定了《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规划》,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聚人才,投品质,挖潜力,继续巩固二甲成果;第二步,拓空间,展特色,上台阶,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三步,强医疗,兴康复,涉养老,打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短期制定有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处方书写合格率、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使用率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并体现在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同时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抓住重点,提升医疗质量
医院以中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我院配备中医诊疗设备12类43种,开展中医医疗技术57项。
2.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采用非药物疗法中医技术诊疗人次逐年上升。2015年非药物中医技术诊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16.69%;2016年17.35%;2017年17.82%。
3.积极开展新技术,包含中医医疗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妇基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导乐分娩的开展大大降低了我院的剖宫产率。我院在县内率先开展了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近年来开展的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膝关节镜技术等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我院在微创治疗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中医诊疗优势病种及诊疗方案逐年增加,现有优势病种共32个。前三位中医优势病种(腰腿痛、项痹、肺胀)出院人数占入院收治人数比例逐年增加。
5.推行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目前全院9个临床科室18个病种实施了中医临床路径。
6.积极建立双向转诊机制,2016年转上级医疗机构27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14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35人;2017年转上级医疗机构46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313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45人;2018年1-6月转上级医疗机构35人,基层医疗机构转入213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20人。
7.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推行“冬病夏治”,用“三伏贴”、“火龙灸”等方法治未病,效果良好,社会反响强烈赞同。
8.我院与重庆市中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系统,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听:学术讲座、院疑难病例讨论等,为我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不出家门就能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
(五)发挥特色,提升护理品质
1.强化护理技能,突出中医特色。每科开展了4项及以上的中医护理操作,如刮痧、艾灸、耳穴埋豆等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全院共开展中医护理操作20项。
2.坚持辨证施护,提高临床效果。开展优势护理病种22个,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3.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在病区开设中医保健知识宣教栏和健康教育处方,凸显了中医护理服务特色,提升了优质护理品质。
(六)营造氛围,传承中医文化
1.院训、宗旨。我院院训是“仁爱,和中,精业,诚意”;宗旨是坚持“以中医发展为主,突出专科特色,增强综合实力,做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共同进步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健康”;
2.医院营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就诊氛围。对主要就诊场所进行了中医特色装饰(医院大厅、走道、各楼层中医相关展板等等),中医特色文化氛围浓厚。
3.每年组织中医为主题的各种竞赛活动,如:“方剂竞赛”、“中医经典大赛”、“中医经典诵读大赛”,2017年还组织了《中医药法》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全院中医工作者学习中医药,运用中医药的积极性。
4.通过媒体加强中医药养生知识宣传,如“夔门中医健康讲坛”共播出37期。
5.中医药健康知识进学校、社区、养老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季度一次。
(七)重视民生,加强社会公益性
1.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品质。2014年至今,我院启动了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标杆科室建设,全院所有科室必须参与并达标,逐渐形成了我院独有的“标杆精神”,成功建立了长效机制,做强做优了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提升了医院发展的软实力。
2.加强医院服务管理,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我院成立“患者娘家人”一站式综合服务部,专职为患者提供咨询、分诊办证等全方位服务。通过全院标杆窗口创建,进一步规范医院职工着装、服务用语、服务流程。建立了医患组织,开展了医患互动活动。孕妇学校开展了37期、糖尿病患者之家开展了7期、肾病患者之友开展了7期、矽肺家园开展了3期。
3.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已实现微信、支付宝支付的付款方式,实现了网上挂号功能。
4.对口帮扶和全县中医管理指导服务。我院与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医联体单位,按照各单位需求实施帮扶。自2015年至2018年共派驻管理和卫生专技人员33人次。我们还分别组织内科、康复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护理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共计98人次分期分批前往各医联体成员单位组团巡诊,开展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中医药业务技术指导,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我院还免费为我县3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人才,2015至2018年共免费培养72人次。我院还承担了全县33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指导的任务。
5.认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我院精准扶贫的单位为***村,确立了我院5名院级领导和2名工作队员与26户贫困家庭建立结对帮扶,并由***同志兼任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先后给予中梁村10万元资金和物品,用于村支两委阵地建设、村卫生室建设、贫困户资金扶持和贫困学生助学。
我院作为县级医疗帮扶单位共有帮扶对象14个乡镇,抽调单位职工186人,共结对帮扶约5600余人。帮扶责任人分别进行对接、帮扶、诊疗。
四、党建工作
医院以党建为指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为标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通过上党课、演讲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树立榜样争当先进。
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及县卫计委“医疗行业行风专项治理”工作,先后制定了完善了《三重一大制度》《反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的管理规定》《指纹机考勤管理办法》、《请销假制度》等内控制度近10个。紧紧抓住提升患者满意度这个核心推进行业作风、医德医风建设,院领导带头改进作风,以行政查房等形式深入临床一线现场办公。进一步改进出院患者随访流程,由临床医生、护士直接参与随访,面对面的指导患者。从门诊增设轮椅等细处着手,全院新增便民利民措施近40项。
五、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的业务用房极度紧张,为了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现在外租用民房23处用于业务发展及行政办公,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因受发展空间受限,二、三级学科无法分科,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二)人才流失严重,部分科室人才缺口大,出现专业人才断层现象。
(三)部分科室的中医药氛围不够浓厚,缺乏发展中医药的理念。
(四)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五)制度落实有待加强。尽管医院健全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职责、流程,但落实还不十分到位,尤其是在监管和持续改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完全达到PDCA的良性循环要求,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
六、下一步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卫生局的领导下,以学会宗旨为核心,《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为依据,发展专科护理、繁荣学术、服务会员。
二、工作计划
(一)依据《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的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市各项护理工作。20XX年将重点规范护理文书、护理教学、专科护理,组织护理教学比赛,组织专科护士到各医院指导,以进一步落实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二)建立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广东省十一个专科的十大安全目标为依据,利用各专科会员会统一制订十一个专科的质量标准,全市以此标准规范各专科管理,以保证专科质量和临床安全。
(三)加强专科护士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士能有利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护理水平。目前,我市的部分赴港专科护士及部分医院的专科骨干在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学会将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和专科护理骨干的作用,建立专科培训基地,形成专科人才的培训机制,培养各专科人才,以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四)繁荣学术。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20XX年学会组织了我市各医院共100余人外出学习参观,收到很好的反响。20XX年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骨干外出学习的同时,邀请专家来我市指导工作,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将继续组织学术交流会议,积极推广新项目和科研成果。
(五)根据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全市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并引入患者参与的评价机制,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房和优质服务之星活动,树立标杆,广泛宣传。
(六)加强护士继续教育。20XX年将继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1)加大与省护理学会的联系,邀请更多的国内、省内专家来中山授课;
(2)发挥各专业委员会作用,组织各专科培训;
(3)利用护理学会网络平台,不断更新新知识、新理念,加强护理专家在网络平台中的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为广大会员提供更多元化、更多形式的学习机会。
(七)做好护士注册工作,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继续做好20XX年护士注册工作,健全护士准入管理制度,加大对护士执业资格的审核力度,对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人员不予注册,保证护士队伍的质量,维护护士的合法权利。
护理学会工作计划【二】
中华护理学会20XX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适应现代高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求实、务实的精神,努力创新,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完成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给的各项任务,树立“三主一家”的鲜明社会形象,强化服务意识,走出学术团体发展的新路。具体计划如下。
1、加强组织建设
1.1积极发展中华护理学会会员(主管护师以上的护理科技工作者)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会员,并加强两级会员管理。
1.2坚持民主办会宗旨,进一步加强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报道其办会经验、信息等,听取建议和意见,共同努力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1.3加强护理专科委员会建设,促进专科护理业务发展,申报成立中华护理学会老年护理、骨科护理、手术室护理、社区护理、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委员会。
1.4为适应现代科学和护理学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并合理组合学会各层人才结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潜能,特别注重发挥护理专家的作用,依靠护理专家和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民主办会。
1.5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热爱护理专业。根据国际护士会20XX年护理主题和国家卫生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的方案组织庆祝活动。
1.6根据中华护理学会章程规定,继续完善学会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符合现代学会自我发展、自行约束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发展并能充分发挥学会的职能作用。
1.7申报中华护理学会恢复国际护士会席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国际护士会主席考察。
2、繁荣护理学术
2.1组织召开全国性护理学术会议:各专业委员会拟订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学术会议,安排20个全国性护理学术交流及专题讲座会议。会议的重点:以增强护理服务意识,深化认识整体护理理念,扎扎实实落实护理程序,吸纳专科护理进展新业务、新技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开展健康教育,开展护理科研,展望新世纪护理等诸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有计划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组织有关的学术活动专题讲座。努力创造条件,达到繁荣护理学术的目的。
2.2加强国际与地区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我国护理学术水平,吸纳国际与地区间护理学术、现代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开展国际与地区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宣传我国护理的发展成就,达到共同促进与发展。
(1)中日护理学术交流与往来:
①20XX年在珠海召开第七届护理学术交流会。主题是老年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等。将特邀稿与征稿相结合,保证学术会议达到新水平,在20XX年做好筹备工作。
②20XX年9月11~16日,组5人团访日本看护协会,商榷第七届中日护理学术交流有关事宜,参观及参加国际护理学术交流会等。
(2)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①韩国看护学会于XX年12月8~13日在汉城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护理联盟创立总会纪念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作为重要国家代表参加会议,并报告中国护理的现状与展望、老年社区护理,共同研究确定2002年在中国召开亚太地区护理学术交流会,组织筹备学术交流会议的各项工作。
②韩国庆熙大学东西方护理研究所与中华护理学会合作研究中医护理、疼痛、褥疮、心理、护理管理专题。支持韩方继续努力争取资金资助,完成20XX年有关研究内容。
③20XX年10月在深圳召开第四届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主要专题为老年与社区护理。
(3)与其他国家举行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①20XX年7月30日至8月3日,国际肿瘤学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第11届癌症护理学术交流会,主题是:建起未来的桥梁。中华护理学会是会员国,派天津肿瘤医院姜永亲参加这次学术会议。
②组织筹备2001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第23届国际儿科医学学术交流会和第二届国际儿科护理学术会议,主题:21世纪儿童健康。
2.3地区间学术交流与往来
(1)20XX年10月中旬由中华护理学会主办、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及医疗科学系协办、南京市护理学会承办,在南京市召开国际与地区间学术交流会。主题:步入新世纪——护理前瞻。主要交流专题有护理专科研究、社区护理、老年护理、21世纪护理教育等。
(2)积极参加港、澳、台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进一步促进护理学术发展,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
3大力开展继续护理学教育
3.1组织20XX年国家级护理项目的培训工作,主要项目:母婴现代保健护理学习班;心理学与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与精神卫生学习班(中华护理学会与首都医科大学共同举办);护理健康教育讲习班;老年护理培训班。
3.2完成国家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在职处关于《毕业后临床护理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选定医院临床试用验证其可行性,为进一步完善《毕业后临床护理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3.3加强中华护理学会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军医学院、珠海卫生学校作为中华护理学会教育基地的作用。担负起中华护理学会赋予的多层次多方面护理教育项目及护理学术交流等任务。
3.4中华护理学会与中国金卫远程教育中心合作,开展护理远程网络教育,20XX年将通过远程网络教育达到多培养护理人才的目的。
3.5中华护理学会与美国密西根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建立姐妹学校)合作,进行毕业后护士和继续护理学教育。主要项目:社区护理——社区家庭访视;老年护理——老年痴呆护理研究;护理新技术——激素代替疗法;吸烟问题;小儿护理等研究。培养师资骨干力量,逐渐扩大上述护理项目,长期与短期目标结合,通过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护士社区护理水平,促进现代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及制度的建立。
3.620XX年5月与强生(中国)公司组织婴儿抚触竞赛,通过竞赛达到进一步规范婴儿抚触技术并以资鼓励,富有成效地将这项技术开展下去。
4提高《中华护理杂志》质量,办好学会各种刊物
4.1加强杂志的学术导向作用:通过选题和栏目两个环节,发挥学术导向作用和编委的协作作用。
4.2全面提高杂志质量,重点抓好学术、编辑、出版等方面的工作,执行国家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及办刊宗旨。提高装帧质量。
4.3继续改进审稿流程,努力提高一年内刊出率,论证《中华护理杂志》改为半月刊的可行性。
4.4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编辑工作现代化进程。在用计算机排版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引入编辑工作、稿件流程管理及办公现代化等项工作中,全面提高《中华护理杂志》质量。
4.5扩大宣传,开拓经营。发挥《中华护理杂志》优势,扩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论文写作学习班及会议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杂志信誉。通过刊登广告,多角度宣传护理事业的发展。
4.6办好《中华护理学会会刊》,力争全面报道护理信息与发展,满足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求知与获得新信息的需要,大力宣传会刊的指导与获取信息的效绩作用。办好《华护信息》,为临床护理提供护理用品信息。
5大力开展护理科普与健康教育工作
5.1组织编写科普宣传册与录像:肿瘤病人饮食护理:手术期间饮食、化疗期间饮食、放疗期间饮食、恢复期间饮食、每讲10-15分钟,20XX年底完成,为广大患者提供有利于恢复健康的饮食护理。
5.2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第一期内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①预防流感;②小儿呼吸疾病感染的预防;③预防接种应注意的事项。第二期内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分别于第一季度、第三季度组织宣传活动。
5.3广泛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认识健康教育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造福于病人的意义,将“健康世纪行”持续开展下去。通过饮食、心理、运动调护知识宣传与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科学知识健身与养护。继续向护理科技工作者、人民群众推荐行之有效的“百病百问沙龙丛书”,百病饮食,心理、运动调护丛书及中华护理学会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护理健康教育丛书(4本),华护课堂丛书(11本)。达到提高护理科技工作者健康教育水平、保证健康教育确有成效的目的。
5.4“健康世纪行——饮食、心理、运动调护知识”竞赛活动,将于“5·12”国际护士节期间组织大赛,宣传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绩,鼓励全国护理科技工作者为护理事业奉献力量。
6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工作
6.1加强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力度,组织参观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评估与论证社区护理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6.2建立社区护理规章制度,规范社区管理。结合国情制订可行的统一的社区护理操作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护理服务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6.3举办不同形式培训班,进行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20XX年7月在北京召开社区护理与康复护理学术研讨会。
6.4进行健康教育,组织健康教育观摩演讲会,使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方法、方式及内容的信息,增强教育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6.5建立社区护理服务网络培训试点单位,评估与论证培训效果,为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培训工作找出有效方法。
7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走出科技开发工作新路
7.1科技开发部努力开发护理新业务,让信息、新技术、新产品为临床护理、管理、教育服务。为保证护理用品质量及开发,发挥其职能作用。
1.2美国护理人员等级设为四级,工作内容明确,各级待遇不等美国护理人员等级分为四级[4,5],按照起薪由低到高分为:助理护士NurseAide;职业操作护士LicensedPracticalNurse(LPN),加州称为LicensedVocationalNurse(LVN);注册护士RegisteredNurse(RN);护理医生NursePractitioner(NP)。起薪由1.9-9万元/年不等。助理护士相当于中国的护工,在注册护士指导下从事病人起居和卫生的护理;职业操作护士相当于中国的护士,在注册护士的指导下作初级护理工作以及执行注册护士所订的护理工作计划,例如:打针,给药,收集病人大小便及血液样本等技术性工作;注册护士相当于中国的护师,是整个护理工作过程的计划者、控制者。护理医生可从事部分医生的工作,例如病人入院前或初期查体,搜集病史等。
1.3姑息护理理念的形成与壮大
姑息护理(Palliativecare)是随着临终关怀运动(Hospicemovement)而产生、发展起来的。1990年WHO提出:姑息护理是对患病后无法治愈者的一种积极的、功能整体性的护理。主要是控制疼痛和其它症状,处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1993年牛津大学在教科书《姑息医疗》中定义姑息护理为:研究和处理处于活动期的迁延性的或晚期病患者,对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有限,照顾的焦点是生命的质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姑息护理为慢性迁延性疾病、癌症、爱滋病等无法治愈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符合人性的、科学的护理。通过控制症状、解除疼痛和不适、支持患者及其家属,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尊严地、有意义地度过余生,并平静地接受死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姑息护理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当疾病无法治愈时,获得姑息护理在西方国家已逐渐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任何人都有减轻疼痛的权利。
1.4美国家庭护理的迅速发展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医疗费用的增长、住院日期的缩短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的健全和发展。美国家庭护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套针对患者的明确、科学、严密的程序和措施,成为目前社区护理中相对独立的护理医疗系统。在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家庭护理通常是指一系列健康保健和社会服务,即在家庭环境下为残疾患者、慢性病患者或临终患者提供其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社会帮助、专业治疗和(或)必要的日常生活协助,以促进其康复和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自理能力较差,多样便捷的家庭护理正成为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而老年人也正是家庭护理的最大受益者。美国老人首选家庭护理,2000年美国有955200名老年人接受家庭护理,占所有顾客的70.5%。
2美国医学护理现状
2.1美国护理教育体系完善
美国的护理教育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778年纽约医院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20世纪初,美国医院院办护校发展到432所,学制从1年最后定为3年。1916年,纽约教育学院和辛辛那提大学开设了4年制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到20世纪60年代,本科教育渐渐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主流。20世纪50年代护理硕士学位兴起,70年代快速发展。博士学位护理教育始于1924年。美国现有本科护理教育院校661所,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67所,博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23所。目前美国护士70%以上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美国护理教育体系有:注册职业护理教育(licensingvocationalnursingprogram);注册护理教育(diplomanursingprogram);专科护理教育(associatedegreeprogram);本科护理教育(baccalaureatenursingprogram);硕士学位护理教育(master’sdegreeprogram);博士学位护理教育(doctoralprogram);护理继续教育。
2.2美国护理人员短缺,平均年龄较高
美国护理大学协会统计资料显示了护士人力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日趋严重。1995-2000年,注册护士考试人数下降26.93%。1998-2002年,全美申请就读护理专业的本科生下降了10%。由此导致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美国2000年有关全国注册护士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注册护士的平均年龄为43.3岁,30岁以下的护士仅占9.1%。护士短缺带来工作量增加,病人死亡率增加,工作自我满意度降低和情感耗竭加剧。
2.3在美国做护士享有多项优待
美国注册护士(RN)被归类为ScheduleA的行业,所以留美定居可以不必申请劳工卡,直接办理绿卡申请,而且护士的配偶和任何不足21岁的子女也将自动获得申请绿卡的资格,即全家均可以用移民签证进入美国。来美三至五年后可以成为美国公民。美国法律规定外国护士在美从事护理工作必须享有与美国本国护士同等的待遇和福利。目前美国注册护士平均起薪为每h25美元至30美元不等,每周工作40h,超时为一倍半薪金;节假日为双薪。为保证护理质量,美国很多州有法律规定禁止强迫护士超时工作。在美国护士是永远不会失业的职业,最容易找工作或换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可任意挑选美国各著名城市为工作地)。
外籍护士赴美以后还可继续深造获得美国硕士或博士学位,学费是外籍学生的十至二十分之一,并可申请优惠的联邦政府学生贷款,等毕业有工作五年后才逐步偿还。外籍学生就读的学费每学分约在300-750美元之间,若持有绿卡者,则只要每学分10-50美元之间。实际上,美国大多数医院为了增进护理服务的品质,并留住优秀人才,都会免费提供护士再去进修,学费完全由医院来支付,每周只需上一天班,照拿与平常一样的薪金和待遇。
3美国医学护理对中国医学护理前景的启示
3.1护理学科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截止2006年底,国家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中国5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武汉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学制3-4年,毕业授予护理学博士学位。中国护理教育与美国差距较大,护理学定位低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河北省为例:1997年招收河北省第一届护理学本科生40名;2009年河北医科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开展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共招收13名。护理学科开设专业局限,本科护理教育开设护理学、涉外护理学(英语)两个专业。美国2000年版的护理学科专业有:实践护士与护理(注册护士培训)、成人健康护理、护理麻醉师、家庭护理、母婴护理、助产护理、护理科学、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管理、公共健康护理、护士助理、家庭保健助理、临床护理专家、危重症护理、职业和环境健康护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上“双休工时制”的实行,大学生们相对可以腾出较多的课余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课余体育就是他们首选的活动内容之一。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成为教育工作者及学生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均已认识到单靠1周2节体育课,是无法实现增强体质任务的。课余体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为运动队伍输送后备人才都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必须重视学校课余体育工作,并把它列入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的日程上来。本文就高校课余体育概念、课余体育应采用的模式及其作用进行相关探讨。
一、高校课余体育概念分析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之外的时间里采用身体练习的方式,从事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课外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我国体育教育中,课外体育同样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体育课一起,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个人体育爱好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比,它具有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等特点。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课余体育在为学生打好体质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培养学生的个性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好基础。由于课余体育既是课余的又是体育的,所以无论从环境因素、教育因素,还是从个性形成的阶段性因素来说,它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在课余体育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第一种做法是开展两类体育课程,即在上好每周两课时正规体育课的同时,再安排一课时体育活动课程,并把活动课程列入学生的课程表中,使活动课程在时间上,辅导力量上,运动设施和器材上得到确实的保障。两类课程的互相补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提高。第二种做法是在上好正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开展大课间锻炼的活动,这就是延长课间操的时间,把课间锻炼延长20~30分钟,改变只做广播操的单一内容,增加跑步、武术、跳绳、游戏、健美操素质练习等多种内容,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增加。无论是活动课程还是大课间锻炼,在其组织形式上已出现小组锻炼的组织形式和学生自选活动内容,这是逐步推进我国课余体育改革的有益尝试。但是课余体育训练这一过程毕竟属于“课余”的性质,因此,它不同于职业型的优秀运动员训练。由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运动训练在许多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的运行模式。
二、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模式
(一)以依靠大学生自觉性为中心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在17~22岁左右,独立性、自制力及自主意识较强。高校校园的运动氛围较浓厚,运动场地、器材相对较齐全,而且高校学生的课程安排灵活性大,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随意性大。那么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管理就应根据上述的特点,以依靠大学生的自觉性为中心,体育教师不宜过多直接参与管理,可以通过协助制定适当的目标,建议采取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方法,提高必要的技术辅导,提供应有的场地、器材以及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等途径间接地管理。
具体做法有很多类型,比如我们可以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巩固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鼓励学生组建和参加各单项体育协会或俱乐部,如“篮协”“排协”“网协”“乒协”“足协”“羽协”等。校内进行的所有体育活动都可以成立协会和俱乐部,学校应在理论、技术、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加强管理,组织各协会开展形式多样和经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另外,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设项,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要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推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但对人体科学知识和体育理论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认识和体育意识,了解体育活动中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体育煅练与健身的科学方法,教你如何欣赏体育,如何去组织安排体育活动竞赛等。因此,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着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任务去组织选择教学内容。依据体育理论的教学任务、目的,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运动力学的最基本知识,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方法,体育欣赏等。因此,在课余时间可采用讲座、讨论、沙龙等形式向学生系统传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保健学、体育医疗康复、自我保护等知识。这样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引导他们从理论上去了解体育对人们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引进与提高相结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高待遇与高奉献,是三位一体的。所以我们要继续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继续解决好教师住房和工资待遇问题,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收优秀教师进入人大、政协等各级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还要讲奉献,只讲待遇不讲奉献也是不行的。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认为就是“奉献”两个字。为什么大家用很多优美的词汇来赞美教师?人梯、蜡烛、绿叶、老黄牛,都是一个意思,说明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质含义就是“奉献”,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所以,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素质要高,待遇要相应提高,还要强调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学校要大力引用高学历体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尽快改变数量不足,学历不高的状况。还要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教师考研究生。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组织选派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学习,积极进行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各高校体育训练教师应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加强与校医院和各生化实验室密切联系,对一些影响和评定运动成绩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指导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引起领导重视,加大对科学体育训练的投入,创造出有利的训练环境。
三、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作用
(一)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保证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学校体育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有:增进健康目标、教养目标、教育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但课堂教学因为时间短(一星期只有两节课),教学内容杂,针对性差等多方面的不足,往往不能很好的实现这些目标,课外体育训练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二)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课余体育活动不单纯只是对学生体能的提高有好处,通过课余体育活动,学生的身心健康会获得全面的发展。目前对健康的两种权威解释,不管是健康的三维观,还是健康的五要素学说,概括地说,健康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身心之间的关系。生理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影响着生理健康。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嬉戏玩耍,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交友漫谈,不仅获得身体的,同时获得心理的需要和满足。所以,课余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活动在育人过程中具有“身心双育”特点,校园体育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独到之功。课余体育活动的群体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提高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投身于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生活,浸染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氛围时,会形成积极进取、发奋向上的情感。同时,课余体育将体育精神与校风、学风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体育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有机成分,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青少年学生最富于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们不但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要娱乐,需要友谊,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要情感和精力的宣泄,而课余体育活动正是满足青少年学生这些精神与心理需要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课余体育活动,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交往性、娱乐性、互、竞争性的功能,发挥课余体育的内在与外化效应,丰富校园文化,体现多样性,创造出紧张严肃与生动活泼相统一的文化氛围,从而满足学生生理、心理多方面的精神情感需要。通过课余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校园文化产生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将他们剩余的精力得到有效的、正常的释放,达到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毅.现行高校课余体育的形式与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4).
[2]吴长青.课余体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优势研究[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6).
[3]冯喜军.浅析我国课余体育的发展趋向[J].辽宁师专学报,2005.
[4] 张帆.关于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及相应管理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5]杜东照.浅析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