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
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教育科学规划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的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高中文科优质教学探索】的课题是在**教育理论与决策研究中心的专家及**市教育局领导帮助和指导下,针对我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的提出。学校的发展是以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是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的;课堂效度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途径;特色文科学群的构建是【高中文科优质教学探索】的具体体现。
2.课题研究的定位
1)特色定位
**市四个主城区的所有二级完全中学从高中新生录取分数上看与一级完全中学有很大的差距,我校与昆一中和昆三中的录取分相差132分,与十中和八中也相差100分以上,这一差距决定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特色学科群的建立和课堂教学效度的研究方向,我们的一切工作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实际上。
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都离不开“以人为本”,都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发展。但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教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课程的内容已从过去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变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等,它们在师生的发展中同等重要,换句话说,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每做一件事,我们都要做到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为发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的的载体,让学生在发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会学习,有信心,有方法,会做事,我们的效率是否会更高?结果是否会更好?尤其在像师专附中这样的普通中学。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我校“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核心就是“人文特色”。
2)范围界定
A.本课题所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指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涉及我校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高中考的研究,专业水平的提升,教法的研究等;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B.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指我校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C.本课题说到的“效度”,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D.“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策略”指的是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在普通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3.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所学校的好坏并不决定于学生生源的好坏,不能说一级完中高考上线率高,有大批的学生升入名牌大学就算它办得好;普通中学上线率没有一级完中高,学生上名牌大学的少就算它办得差。一所学校的好坏应取决于它是否真正把教师调动起来,是否能够真正使他的每一个学生是否会学习,会做事,会质疑,会创新,是否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否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看,一所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以及课堂效度的好坏;既取决于学校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更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我校选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作为子课题,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共识:我校教学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程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堂效度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
1)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发展。没有优质的教师资源,一所学校的发展就会成为空话。应当说我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对各类继续教育十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很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问题,如:不少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与课堂教学脱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活动脱节;由于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深刻领会,对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敢大胆尝试,如:如何实现合作学习,如何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
2)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我校“提高课堂效度的策略研究”要力争在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思路,教学侧重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以及各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等,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3)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4)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5)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几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六个目标:
1、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和课堂教学效度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5、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
6、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7.构建文科特色学科群,为我校教师提供更广阔的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发现特长,发展情感,树立信心,构建策略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研究分总课题、子课题二级。总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1)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教育理念;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文科特色学科群;
(3)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
(4)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评价体系;
(8)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管理评价体系
(6)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
(7)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的策略;
(8)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9)普通中学学情学力研究
(10)高中文科课堂教学效度研究及改进措施探索
(11)教师专业进修与教学能力同步发展模式探索
(12)文科学习活动在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价值
(13)教学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2、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各年级,各教研组,各职能部门,各备课组和个人组合及个人,可以围绕总课题的内容,结合各部门和各学科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要符合总课题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发展性原则。学校的管理应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为切入点;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各部门要组织好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年来课程改革的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课题领导小组:李红
副组长:王树华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1、20**年9月-20**年10月子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凡要参加课题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在20**年10月30日前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专家小组,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组织专家到场指导。
2、20**年11月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论培训;现状调查。
3、20**年12月~2010年5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和期间,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20**年10月和2009年10月中期检查
将在20**年和2009年10月根据各课题组进展情况,组织专家对各组承担的子课题分别进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秀成果。
4、2010年6月结题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总课题结题大会。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光盘、总结、资源库、书等形式呈现。
五、子课题例举
1.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
《理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研讨、互相尊重与创新的实效性的问题》
《实现民主、开放、务实的理科课堂教学过程》
《从理科教材中挖掘幽默素材》
《理科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理科教学中构建民主、和谐和合作的教学模式》
《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与人文特色》
《艺术与文科学科群》
《教师个人的人文修养与课程建设》
《师专附中学科人文特色的探索》
《实现民主、开放、务实的课堂教学过程》
《普通中学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师专附中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
《师专附中选修课与校园文化建设》
《师专附中选修课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发展》
《师专附中选修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的提升》
《在普通中学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性研究》
2.“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
《树立务实的素质教育新观念,推进可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师专附中高中文科课堂教学效度研究及改进措施探索》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学情、学力研究》
《师专附中初中学生学情、学力研究》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理科学习策略研究》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文科学习策略研究》
《探究和转变阻碍师专附中课堂教学效度提高的旧理念》
《构建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关系,树立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的观念》
《教材取舍中的民主与创新问题》
《清除教学环节上抑压民主创新与浮躁浮夸的思想》
《树立重视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多样化的思想》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
《“探究与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效度研究》、
《促进学生增强信心和发展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不同年级学科教学策略和模式探索》
《高中不同年级学科教学策略和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建构与检测》
《课堂教学质量与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落实》
《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在普通中学实现合作学习的意义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师专附中校情研究及对策》
《构建不同学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师专附中高一年级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学科教学评价重点内容研究》
《提高师专附中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高考命题思路研究》
《中考命题思路研究》
《学科高考必考点、常考点研究》
《学科中考必考点、常考点研究》
《师专附中高一年级学情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制约师专附中学生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多媒体教学中提高教学校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
《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充满务实创新的生命活力》
《务实、创新型研究性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建立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可行方略》
《教师专业进修与教学能力同步发展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XX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XX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10年5月-2010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10年9月-2010年1月,开发软件
2010年2月-2010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11年9月-2011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
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XX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XX年(新加坡)、XX年(台北)
所谓有效学习,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
课题界定:
我们研究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然,数学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对有效学习作进一步阐述:
1.“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
2.“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3.“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4.“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关于"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2.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3.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讲到学生的学习,在早期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学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中国教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全新的内涵显示出勃勃生机。同时,新课程带来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先进的思想、高远的目光,引领一大批有能力和才气的教育者脱颖而出,成为推行课程改革的中坚。另一方面,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上的偏颇,浮于表面的机械操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教师的急功近利而造成片面追求、过分强调片言只语的挖掘,使教学活动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变成从形式到形式的游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改革的方向,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有效学习,我们认为是值得我们关注、深思、探索、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强大教师队伍的形成
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可以推进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观、学生观)的转变,从而快速形成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业务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另外,从实践角度看,对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推动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更新知识结构。特别是在终身学习日益为人们广泛认同的今天,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研究一定会使教师更加善于分析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而使以下几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⑴按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⑵驾驭课堂的能力;
⑶教学组织、方法培训,课外活动指导能力;
⑷教科研能力;
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自尊、自信、自强,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是这种人才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教师开展创新教学的主阵地,因此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1)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3)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从而能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
(4)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下,探索凸现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通过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趣、激活思维、能动创新的教学促进师生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的更新,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创新型教师。
通过课题的研究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研究的内容:
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另外,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
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
2.实施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教师为实施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3.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2.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
3.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并处理学生的先前经验和知觉。
4.鼓励学生学业求助的行为。
5.以学生的学习的真实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
6.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及思维的品质。
7.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
8.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9.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10.使学生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1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12.以某种建设性、乐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引导学生指定行为改进计划
13.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14.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15.鼓励和接纳学生自治权、主动性,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
16.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研究的重点:通过课题研究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的情况发生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过程:本次课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20**.3——20**.7
具体工作:
1.选定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2.成立“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3.选定子课题,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4.选定重点科目、实验班与实验教师
(二)20**.9——20**.12
各子课题组用问卷法进行学生的前测工作。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3——20**.12
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学校将定期对各子课题进行监控、指导,及时参与课题的管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指导小组随时对各子课题进行指导,并进行各种形式的汇报。搜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作为学校,要及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信心。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3——20**.7
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认真总结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规范档案,写出经验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本实验最终将以科研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形式阐述成果。
组织管理
课题指导:校长:滕清刘永江教科室主任:孙登传
课题组组长:袁亚洲
课题组副组长:徐飞翔
课题组成员:
胡慧玲冯长虹孙继艺刘芳王智孙玉梅李娟彭龙升孙小星
沈党平孟宇刘超谢霞段书运郝胜钱文涛刘志曹玉芹
负责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包括子课题材料的积累、档案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法:
1、重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研究课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实验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学生、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合作研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为智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
2.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减少“正确的废话”。
4.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要体现有效性,要落实好知识点。
从而实现最终目的:师生的互动、互助和互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做理性的思考。
创新之处: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2.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程结构
3.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4.加强有效备课,改革实践教学
5.加强教学评估,确保教学质量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阶段成果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调查报告20**.3-20**.7袁亚洲
怎样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论文20**.9-20**.12徐飞翔
研究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论文20**.3-20**.4胡彗玲
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上的使用学法讲座20**.4-20**.5冯长虹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原则论文20**.6-20**.7刘志
最终成果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有效学习实验报告20**.9-20**.12彭龙升
掌握有效数学教学的策略论文20**.3-20**.4徐飞翔
关于该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论文实验报告20**.5-20**.6袁亚洲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人员条件:
本课题组由6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年龄结构合理,且都从事第一线教学实践和研究,皆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其中有“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一名教务处主任、三名教学骨干教师。同时,课题计划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作用,能使集体智慧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2)时间条件: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时间较充足,研究计划周详、明确、科学,符合教育科研的时间和计划要求。
(3)资料条件:
本课题研究有充足的资料依托,我校为省级图书室,有教育藏书上万册,各种教学报刊近百种。能有效的借助图书、报刊,为课题提供充备的资料条件。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下不断生成,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这一结论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认同,因此大家竭力在课堂中追求开放性和生成性。然而,纵观当前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堂,又有多少是有效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以下诸多现象:如教师课前备课无预设性,在课堂随意发挥的随意性生成;赶时髦,形式化的盲从性生成;上课时照本宣科的闭塞性生成;一味迎合学生,游离主题的无效性生成;为读书而读书的低效生成;因提问不当导致的低效生成;甚至还有的教师为“生成”而“生成”,放弃了正常的教学内容而产生的乱生成,等等。像这些没有经过学生认真思考、缺乏对智慧挑战的泡沫生成,不仅使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与消极的作用。
“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了发展的空间”(叶澜语),针对这种种问题,本学期我们低语组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有效生成”作为研讨课题,希望通过对阅读教学课的大量观察分析,寻求导致课堂生成无效或低效的“致命因子”,探求有效生成的教学策略、方法及评价标准;希望通过“有效生成阅读教学”的研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效生成”。
二、课题的界定
1 、“有效性”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关键指标。它包括如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即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大;三是“有效益,”指三维目标有效达成。这里的有效性,不仅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应体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价值,以生命成长和发展为终极目标。
2、 “有生成的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指师生在学习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有效地实现了预设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是师生智慧火花的体现,它不但给人以始料未及的体验,而且超越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生成的阅读教学更强调生成的意义与价值,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是否获得了发展。
三、研究内容
子课题
研究人员
研究班级
《在移情体验中体现有效生成的研究》
姗姗来迟
一(3)
《有效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心平气和
一(5)
《把握课文整体体现有效生成》
有凤来仪
一(1)
一(9)
《在品读词句中体现有效生成》
小金子
三(3)
《让预设与生成在阅读教学中精彩相约》
小溪里的鱼
三(1)
《在声情并茂中体验有效生成》
木丝
二(5)
二(6)
四、研究过程设计
1、前期研究阶段(3月12日――3月31日)
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动态生成、无效、有效或高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文献探讨,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阶段(4月1日――4月15日)
以指定和自愿相结合的办法,成立课题小组;组织课题成员培训会,提出科研的具体任务,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3、具体研究阶段(4月16日――7月1日)
1) 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理清工作思路,落实每一阶段课题的研究目标和重点,以便有效地指导开展研究工作。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3)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落实研究过程。
4)选一本与课题有关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探讨。
与一般的学校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必须贴合教育的实际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范畴进行拓展,对其审美理念进行塑造,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多数美术教师并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往往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相应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只能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和个人认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背离的情况。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对知识点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和示范后,让学生完全照搬照抄,以成绩最好、画得最像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在遭遇全新课题或者创意课程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受到约束和禁锢。
1.2教学模式死板
现代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在教学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性知识,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影响了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1]。
2.职业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模式的有效措施
2.1注重兴趣培养
从根本上讲,美术教学的意义是提高学生审美趣味,使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通过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创新思想,进而促进其审美技巧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参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培养其对于艺术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对荷花等静物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荷花的形态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以图片形式向学生讲解国画的构图、笔法与墨色变化等,同时展示一些著名的荷花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和讨论,加深理解,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下笔时做到胸有成竹。
2.2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如果失去了创新能力,则将会很难立足于世界。作为被普遍认可的,开拓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学科,美术教学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美术技巧的练习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践行能力,同时对其审美情趣进行塑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要想确保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进行多样化的美术实践,对各种工具进行切身体验,从美术知识和美术实践中,感悟美术行为的艺术魅力。
2.3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可以从美术学习以实践为主的特点出发,引入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出相应示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描绘,然后根据学生的绘画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和技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矫正,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这样,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美术与文学、舞蹈、音乐等学科融合,改变传统单科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以取得新的效果。例如,一般情况下,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多是采用铅笔、水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材料之后,引导其尝试不同材料的组合创作,如将水粉与油画棒结合起来,由于二者之间并不相溶,会在画纸上产生独特的效果,因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2]。
2.4完善教学评价
与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相比,美术教学突出的是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反对所谓的一致和统一,因此,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的态度上,看其是否存在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应该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完善,采用纵向分析法,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并非对最终成绩进行评价,而是分析学生个体取得的进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结语
在职业教育中,美术教学并非仅仅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更是对其灵感进行开发,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所在,应该得到足够重视。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转贴于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大部分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信息交流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局面,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社会就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必将毫无疑义地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外语是1个民族走向开放,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必备工具,这1性质决定了外语教育自然地带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其教学手段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几XX年的中国传统英语教育方式告诉我们:“填鸭式”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法轻交际,重文字轻口语,重练习轻听说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然使众多学生缺乏运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英语多带有“聋哑症”,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所以怎样采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让英语课堂在师生双边互动交流过程中充满艺术色彩,带给学生1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感悟美、发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学习英语是1种美的熏陶、美的教育,美的滋润以及美的创造!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教学是1门科学,也是1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1体。”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是英语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英语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体现与结晶,是每1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要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1)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