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068-02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已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术后辅助化疗是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手段[1-3],诺维本加顺铂(NP)作为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少有报道,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NP及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FEC)方案作为对比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NP及FEC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本院或外院确诊并手术的女性乳腺癌60例,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或小叶癌,年龄26~69岁,中位年龄48岁,且化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基本正常,无化疗禁忌证,化疗前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分为NP组及FEC组。NP组30例,Ⅰ期5例,Ⅱ期18例,Ⅲ期7例。FEC组30例,Ⅰ期6例,Ⅱ期16例,Ⅲ期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NP组术后给予NP方案化疗:NVB 25 mg/m2,快速静点,d1、8;DDP 25 mg/m2 d1~3,静点。FEC组术后给予FEC方案化疗:5-fu 500 mg/m2,静点,d1、4;EPI 75 mg/m2,静推,d1;CTX 750 mg/m2,静推,d1。两组均为21 d一个周期,化疗6周期,化疗前均给予静脉滴注格拉斯琼5 mg镇吐,化疗期间及化疗后每周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肿瘤标记物。治疗后评价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其中毒副反应按WHO评价标准分为0~Ⅳ度。化疗后根据分期及受体情况进行放疗或内分泌治疗。从手术后获得病理诊断随访至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或死亡,末次随访时间为2011年 8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由与本研究无关的专职人员输入,输入的资料用STATA 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远期疗效
NP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60%,其中出现内脏转移(肺、肝)7例(23.3%),非内脏转移(骨、脑及淋巴结)8例(26.7%)。FEC组5 年DFS为56.6%,其中出现内脏转移(肺、肝)8例(26.7%),非内脏转移(骨、脑及淋巴结)7例(23.3%)(P > 0.05)。NP组及FEC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0.0% (P > 0.05)。
2.2 毒副反应
NP组及FEC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静脉炎。NP组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13例(43.3%),Ⅲ度骨髓抑制2例(6.7%),均为可逆性的,未见Ⅳ度骨髓抑制。FEC组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16例(53.3%),Ⅲ度骨髓抑制2例(6.7%),亦未见Ⅳ度骨髓抑制 (P > 0.05)。NP组出现Ⅰ~Ⅱ度胃肠道反应11例(36.7%),Ⅲ度胃肠道反应5例(16.7%)。FEC组出现Ⅰ~Ⅱ度胃肠道反应6例(20%),Ⅲ度度胃肠道反应6例(20%) (P > 0.05)。NP组出现Ⅰ~Ⅱ度静脉炎12例(40.0%),FEC组出现Ⅰ~Ⅱ度静脉炎8例(26.7%)(P > 0.05)。FEC组出现脱发28例(93.3%)明显高于NP组2例(6.7%)(P < 0.05)。FEC组出现2例的ST-T改变,亦完成6周期化疗,没有因化疗引起的死亡。NP组未见心脏毒性。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常用的方案有CMF(环磷酰胺+甲氨喋林+氟尿嘧啶)、FAC(氟尿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FEC及TAC(多西紫杉醇+阿霉素+环磷酰胺)等,因此蒽环类是乳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基石。但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大,增加非白血性白血病发生风险[4]。长春瑞滨是细胞周期特异性的长春碱类抗癌药,作用于微管,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诱导微管解聚,使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产生抗肿瘤作用。已证实对晚期乳癌有较好的疗效[5,6]。顺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的抗癌药,无论单药或联合其他新药治疗乳腺癌均有效。两药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耐受性良好,有效率可达64%~92.3%。目前尚未见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应用NP及FEC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比两方案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FEC相比,NP方案毒副反应并未增加,且未见心脏毒性的发生,脱发发生率低。5年生存率为83.3%,略高于前者80.0%(P > 0.05),提示NP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切实可行,尤其对心功能有隐患者可考虑应用。因此,NP方案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但仍需要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素华,肖冬英,曾令秀,等.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附35例报告)[J]. 贵州医药,2008, 32(3):284-285.
[2]Fumoleau P,Delgado FM,Delozier T,et al. Phase Ⅱ trial of weekly intravenous vinorethine in first-1in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93,11(7):1245-1252.
[3]仇建玲,黄新恩,唐金海,等.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观察[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24(1):21-22.
[4]周际昌. 实用肿瘤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5.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116-02
乳腺癌属于全世界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各国因为地域差异,所报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所差别。据调查,我国城市妇女发病者所占比例超过0.5%,居于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1]。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2]。临床研究认为:遗传条件、精神状况、哺乳情况、卵巢功能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作有所联系,但尚不清晰其确切诱因[3]。普遍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为患者实施救治,对患者损害较大,在这种形势下,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得以逐步推广[4]。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为26例患者施治,将其疗效与传统化疗方法疗效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乳腺癌患者52例为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2009年4月-2010年9月收治。年龄35~66岁,平均(44.0±1.3)岁;病程1.5~4.5年,平均(2.1±0.8)年。均经病理检测确诊,心电图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存在淋巴结转移现象,肺、肝、脑等无转移。其中,绝经前患者29例,绝经后23例。依据UICC进行TNM分期:Ⅲa 28例,Ⅲb 24例;肿瘤分期:N1 16例,N2 36例;淋巴结分期:T2 21例、T3 25例、T4 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与Ⅱ组各2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UICC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Ⅰ组,化疗药物:表柔沙星,静脉注射,用量60 mg/m2,用药1次/3周;多西紫杉醇,静脉注射,用量25 mg/m2,注射时间>1 h,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8天、第15天给药,给药前,口服10 mg地塞米松。于化疗前30 min,分别注射昂丹司琼30 mg,西咪替丁400 mg,苯海拉明25 mg,以预防过敏反应。Ⅱ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用量分别500 mg/m2、500 mg/m2、60 mg/m2,1次/d。两组均为21 d一个疗程,若疗效显著,继续化疗1或2个周期,之后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测量肿瘤最大直径,观察全身状况变化,检测白细胞数目。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淋巴结彻底消失;部分缓解:淋巴结总体积消失量>50%;稳定:淋巴结未见明显变化;进展:淋巴结新增。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2.2 不良反应
Ⅰ组患者中,1例在化疗治疗时,发生肿瘤转移,转至腰椎,行乳腺根治切除治疗。Ⅱ组患者中,4例出现转移,1例转移到腰椎,3例转移到胸椎,均行根治切除治疗。两组患者皆未在治疗期间,发生脱发、发热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重大危害疾病之一,当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加强治疗方案的研究,实现乳腺癌疾病的安全、可靠、高效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就已有的治疗方案来讲,药物保守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治疗等均有一定效果,但是,各类方案皆有明显缺陷。以化疗法而言,临床研究者采用的传统化疗方案,有效率相对不高,且易使患者出现脱发及发热等症状,笔者所在医院以传统化疗方法为患者施治,总有效率仅为42.31%,与临床报道疗效大致相同。
出于改善化疗方案的目的,笔者采用表柔沙星、多西紫杉醇、地塞米松、昂丹司琼、西咪替丁、苯海拉明等联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法,为26例患者施治。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者有效率73.08%,与临床报道差异不大,明显高于以传统方案行化疗者,未见发热、脱发等不良反应,且二者差异显著,这说明新辅助化疗确有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将新辅助化疗的方案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切断肿瘤发展路径,遏制肿瘤转移,使患者得到较高的疗效,而且,其应用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应当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晓克,杨晓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8例临床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488-489.
[2]李戎.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22-23.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25-02
乳腺癌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的发病部位为腺的上皮组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女性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1]。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中主要以内分泌治疗、化疗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为主,以蒽环类药物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中效果显著[2]。对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2±2.6)岁,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复发转移在晚期的患者[3];意识清醒,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对于疗程不满2周期的患者、合并其他的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等患者进行排除。从病理类型分析,浸润型患者占42例,非浸润型患者占30例;从转移的类型分析,手术结合放疗转移的患者占28例,单纯术后复发出现转移的患者占32例,没有经过手术治疗转移的患者占12例;从转移的部位分析,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36例,肝转移患者占8例,肺转移患者占2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产生的毒副反应。
1.2方法
1.2.1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相应的化疗方案治疗,通常使用以THP为主联合CTF方案或者CTP方案进行干预治疗。CTP方案指的是开始治疗的第1、8天使用600mg/m2环磷酰氮芥加上5氟尿嘧啶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第1天给予600mg/m2THP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第2~4天给予30mg/m2DDP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一个周期为21天;CTF方案指的是开始治疗的第1、8天使用600mg/m2环磷酰氮芥加上5氟尿嘧啶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第1天给予600mg/m2THP进行静脉注射治疗,一个周期为21天。
1.2.2 按照WHO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有效率是完全缓解率加部分缓解率。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的反应评价标准对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进行判定。
2 结果
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通过随访存活患者占68例,存活率为94.4%,4例患者因为远处淋巴结转移导致死亡;6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患者占8例,部分缓解患者占22例,稳定患者占26例,进展患者占12例,临床疗效有效率为44.1%;化疗结束后有消化道副反应症状的患者占20例,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为27.8%,出现显著腹泻和腹痛症状的患者占16例,腹泻腹痛副反应发生率为22.2%,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占16例,发热副反应发生率为22.2%,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主要以消化道副反应、发热以及腹泻腹痛为主。
3 讨论
晚期乳腺癌是非治愈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姑息性的联合化疗为主,但是容易受到一般状况、肿瘤负荷以及骨髓抑制影响,造成治疗失败。晚期乳腺癌通常采取手术和术后化疗治疗方法,但是手术治疗容易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创伤,加上放疗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身体不适增加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吡柔比星属于新型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静脉注射后能够快速对癌细胞进行吸收,对转录过程以及DNA合成进行干扰,促进了肿瘤细胞死亡[5]。吡柔比星联合化疗应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中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上述结果显示: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通过随访存活患者占68例,存活率为94.4%,4例患者因为远处淋巴结转移导致死亡;6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患者占8例,部分缓解患者占22例,稳定患者占26例,进展患者占12例,临床疗效有效率为44.1%;化疗结束后有消化道副反应症状的患者占20例,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为27.8%,出现显著腹泻和腹痛症状的患者占16例,腹泻腹痛副反应发生率为22.2%,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占16例,发热副反应发生率为22.2%,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主要以消化道副反应、发热以及腹泻腹痛为主。说明了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予文,徐明杰,李晓勇,薛长年,杨红星.吡柔比星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 2009,13(11):231-232.
[2] 李祥萍,宋水萍,谢仔坚,姚振宏.CTF与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对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05(02):85-86.
09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78-01
三阴性乳腺癌目前是乳腺癌治疗的瓶颈,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说明传统的TAC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较好的化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自2006年01月至2013年01月经穿刺病理证实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4例,全部为女性,年龄从32-76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0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其他为髓样癌3例,湿疹样癌2例,状癌1例,大汗腺癌1例;PS评分0-2;观察组(TAC方案)24例,对照组(非蒽环类加紫杉类方案)为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理类型等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1.2方法TAC化疗药物采用表柔吡星75毫克/平方米,第一天;紫杉类采用多西他赛75毫克/平方米,第一天;环磷酰胺为600毫克/平方米,第一天。此方案化疗前应用蒽环类患者12例应用右丙亚胺预防心脏毒性,按10倍剂量于表阿霉素,每次应用表柔吡星前静滴。各化疗方案至少化疗2周期。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例进行分别按RECIST1.1标准评价为无效病例数(疾病进展PD)、有效率病例数(疾病稳定SD、部分缓解PR)、显效病例数(完全缓解CR);对总有效率(有效病例数+显效病例=治疗总病例数*100%)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治疗组24例中,无效20.83%(5/24);部分缓解45.83(11/24);完全缓解33.33%(8/24);总有效率79.17%(19/24)。对照组30例中,无效33.33%(10/30);部分缓解46.67%(14/30);完全缓解20.00%(6/30);总有效率66.7%(20/30)。P值小于0.05,据有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III-IV度骨髓抑制20%VS18%,III-IV度胃肠道反应12%VS11%,肝肾损害5%VS4.2%,P值大于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神经毒性:20%VS12%,脱发为100%VS56%,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TAC方案神经毒性表现为四肢麻木,未见明显运动障碍。两组均未见心脏毒性。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TNBC对TAC新辅助化疗方案较敏感,患者均术后病理评价疗效,总有效率达79.17%(19/24)。其中治疗组24例中,无效20.83%(5/24);部分缓解45.83(11/24);完全缓解33.33%(8/24);总有效率79.17%(19/24)。对照组30例中,无效33.33%(10/30);部分缓解46.67%(14/30);完全缓解20.00%(6/30);总有效率66.7%(20/30)。P值小于0.05,据有统计学差异。高于一些文献报道(22-51.4%)。2011年的St.Gallen专家共识也建议对于TNBC首选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及紫杉醇三种化疗药,而非铂类。使用紫衫类和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结果表明术前辅助化疗能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化疗相关并发症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和乏力虚弱等与对照组仅神经毒性及脱发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20%VS12%,100%VS56%,P值小于0.05),但在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后均可耐受,没有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因此,作者认为对TNBC初始治疗上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达到完全病理缓解,进一步提高生存率,而目前表柔吡星联合多西他赛的TAC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提高TNBC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光之,皋岚湘,丁华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免疫组化三联阴性乳腺癌[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1):6-8.
[2]马睿锐,陈琳,陈欣,等.183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3):230-233.
[3]杨德宏,刘红,赵晶.三阴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9):501-50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加术后化疗或放疗。部分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原发病灶较大或区域淋巴结已广泛转移,治疗相当困难,而且预后差[1]。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病灶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以便于手术切除,并可以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以提高综合治疗疗效。我们对32例LAB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加环磷酰胺(TEC方案)实施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10年3月经组织学确诊的LABC患者32例,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6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为未治患者,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化疗前常规胸部X线检查、B超检查、脊柱X线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为1.5~8.0 cm(中位值为5.2 cm)。TNM分期:Ⅲa期19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N0 9例,N1 16例,N2 7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8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2例,黏液腺癌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签署化疗同意书,予TEC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 m2静脉输注d1,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输注d1,环磷酰胺600 mg/ m2静脉输注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1天以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予以地塞米松8 mg,2次/d,防止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化疗前30 min常规应用托烷司琼和奥美拉唑以预防胃肠道反应;治疗过程中每隔3~5天监测血常规,若出现Ⅲ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
通过肿瘤最大径测量法对肿瘤病灶大小及转移的腋窝淋巴结进行测定,评价临床疗效。根据疗效和化疗不良反应来决定是否接受下一周期的化疗。
1.3 疗效和毒副作用评估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开始及疗程结束后1周进行肿瘤病灶及转移的腋窝淋巴结测量对比。在每个疗程的化疗前1天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及心电图常规检查,化疗后每周体格检查及每周2次查血常规,评价全身状况及乳腺癌分期。
化疗疗效按WHO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对于化疗前未触及腋淋巴结肿大,而化疗后出现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定义为 PD。毒副作用按WHO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评价。
1.4 手术条件评价 2个治疗周期后若治疗有效,病灶缩小已能手术者予手术治疗,手术仍困难或肿块无明显缩小者则再给予1~2个周期的化疗,再次评价;若治疗无效,则根据患者意愿及全身情况决定是继续化疗还是直接行手术或放射治疗。
2 结 果
2.1 化疗效果 32例患者均接受了2~4个周期的TEC方案化疗,25例体格检查及B超测量肿瘤明显缩小,有7例病灶完全消失;临床CR为21.8%(7例),PR为56.2%(18例),SD 7例(21.8%),无 PD病例;总临床缓解率(CR+PR)为78.1%(25例),术后病理证实有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32例化疗后总体降期率为 84.3%(27/32),具体见表1。表1 TEC化疗前后TNM分期变化(例)
2.2 手术情况 30例 LABC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2周行手术治疗,2例化疗3个周期后手术治疗;其中 4例行根治术(12.5%), 21例行改良根治术(65.6%),7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1.8%)。
2.3 毒副作用 主要毒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使用 G-CSF后可以纠正至正常。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 21.8%(7/32)和 9.4%(3/32),其中2例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者需要住院治疗。其他毒副作用为轻中度脱发(Ⅰ~Ⅱ度脱发为 68.5%)、恶心呕吐(56.2%)、口腔黏膜炎(15.6%)、血小板减少(3.1%)。部分患者出现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均可耐受;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3 讨 论
现代生物学观点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非局限性疾病,在早期就易发生血行播散,局部晚期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很大。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早期即进行全身性化疗,可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缩小原发肿瘤灶、降低临床分期以便于手术切除,同时能减少术中转移机会,预测化疗敏感性,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2-5]。
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较高的反应率,文献报道约有80%的患者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2,6-8]。本组T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8.1%,与文献报道相仿。文献报道新辅助化疗可取得10%~20%的 病理完全缓解[2,7],而本研究中只有1例患者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这可能与本组中患者术前化疗的周期较少有关。适当延长新辅助化疗的周期,可能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标准化疗方案[2]。临床研究显示紫杉醇与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有很高的临床反应率。TEC方案已被证实对LABC有显著疗效,毒副作用小[5,9]。本组资料显示TEC方案治疗LABC是安全的。主要毒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使用 G-CSF后可以纠正至正常;其他毒副作用为轻中度脱发、恶心呕吐、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均可耐受;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综上,我们认为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应在控制全身亚临床转移病灶的前提下行手术治疗,TEC方案术前化疗效果较好。本组患者随访至目前均存活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陈灿铭.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M]//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71-272.
[2] Fisher B, Brown A, Mamounas E,et al.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local-regional disease in women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finding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B-18[J].J Clin Oncol,1997,15(7):2483-2493.
[3] Ikeda T, Jinno H, Matsu A, et al. The rol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J]. Breast Cancer, 2002, 29(1):8-14.
[4] 唐利立,张超杰,刘少华,等.新辅助化疗对Ⅱ期和Ⅲ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2):1293-1295.
[5] 沈镇宙,柳光宇,苏逢锡,等.多西紫杉醇加表柔比星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2):126-128.
[6] 张斌,蔡玉娥,张齐,等.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远期效果[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7-280.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乳腺癌是化学治疗相对敏感的肿瘤,化学治疗在整个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辅助化学治疗能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和生存率。本文比较观察了两种化学治疗方案在乳腺癌术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并对其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选取病历75例,其中使用TA方案的35例,平均年龄494岁;使用CAF方案的40例,平均年龄501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无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案TA组给予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0 mg/m2,第1天给药,静脉滴注;多柔比星(浙江海正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0 mg/m2,第1天给药,静脉滴注。CAF组采用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00 mg/m2,第1,8天给药,静脉滴注;多柔比星(浙江海正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500 mg/m2,第1,8天给药,静脉滴注。两组均常规给予昂丹司琼止吐;TA组在应用多西他赛前1 d开始口服地塞米松8 mg,2次/d,连用3 d。均以28 d为1个周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的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大于50%以上;疾病稳定(SD):肿瘤的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小于50%或增加小于25%;疾病进展(PD):肿瘤的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增加大于25%以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按照WHO抗肿瘤药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Ⅳ级。以CR+PR合计为总有效。成本效果评价以成本/有效率来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表示,P
2结果
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即使手术已完全切除,术后仍有相当部分出现复发或转移,而化学治疗是减少其复发、转移的有效手段。化学治疗能降低分期、减轻肿瘤负荷,从而抑制手术刺激产生的肿瘤增殖,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目前尚无辅助化学治疗的统一方案[2]。
当前通用的辅助化学治疗的有效方案主要是含蒽环类和紫杉类的二联或三联方案。蒽环类药物可以抑制DNA聚合酶,从而阻止核酸合成,促使肿瘤细胞死亡。传统的蒽环类药物的方案主要为CAF方案。多西他赛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可通过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促进微管蛋白稳定组装为微管,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逐渐成为乳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3]。
本文所做的统计分析中,从治疗效果来看,CAF方案治疗术后乳腺癌的总有效率为6500%,而TA方案的总有效率为8287%,TA方案明显优于CAF方案,TA方案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辅助化学治疗药物;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TA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43%,CAF组的为8250%,TA组在数值上高于CA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也未见显著性差异,且总体来讲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患者均能耐受;从经济学上考虑,TA方案每增加1个效果单位需药品成本12765元,CAF方案仅需3977元,CAF方案远远低于TA方案(P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15-02
目前,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手术或者放疗进行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1]。在临床上,这种方案目前是对晚期乳腺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案[2]。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乳腺癌住院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的60例乳腺癌晚期患者,设为试验组,均为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年龄50~70岁,平均(60.5±4.0)岁;其中Ⅲa期20例,Ⅲb期18例,Ⅳ期22例。所有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并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其中腺癌18例,状癌22例,单纯癌20例。选取同期未行化疗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均为Ⅲa期患者,年龄52~74岁,平均(61.0±3.5)岁;其中腺癌16例,状癌20例,单纯癌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在术前两周行TEC方案治疗,并行根治改良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TEC化疗方案治疗。方案为:使用多西紫杉醇(Rhone-Poulenc Rorer S.A.,批准文号:X20010340)75 mg/m2、表阿霉素[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20000496]60 mg/m2、环磷酰胺(朝阳富祥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1586)500 mg/m2进行静脉注射。在对患者进行化疗之前,给患者进行常规的静脉推注恩丹西酮(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185)8 mg。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期间,每隔3 d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症状在3度以上时,则需要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21 d,共进行两个周期。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根治改良手术治疗。在对患者化疗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内乳区预防性放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UICC制定的乳腺癌化疗后效果评价标准[3]。完全缓解(CR):患者的肿瘤组织完全消失,并且需要消失持续4周以上[4];部分缓解(PR):患者的肿瘤缩小为50.0%以上,并且持续消失时间在4周以上;无效(NC):患者的肿瘤出现增大,并且在25.0%以上,且持续时间在4周以上。总有效=CR+PR。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组别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无效 总有效
试验组(n=60) 40(66.7) 14(23.3) 6(10.0) 54(90.0)
对照组(n=60) 30(50.0) 8(13.3) 22(36.7) 38(63.3)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出现恶心和呕吐2例,脱发20例,白细胞减少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呕吐和恶心12例,脱发20例,白细胞减少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而非局限性疾病,在患病早期便易发生血行播散,而局部晚期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更大[5]。新辅助化疗(NST)是近年来关于可手术的乳腺癌治疗的一个热点,它在治疗早期进行全身性化疗,具有缩小原发肿瘤灶、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降低临床分期的作用,便于手术切除并能减少术中转移机会和预测化疗敏感性,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生存率[6-7]。经过研究表明,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传统观点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局限性疾病,其病灶微观状态稳定,不发生早期转移。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血行播散易发生于早期,而局部晚期乳腺癌转移至远处具有相当高的概率。新辅助化疗在早期治疗中即进行全身性的化疗,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少术中转移机会,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进行治疗,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未因此而增加,对患者的切口愈合影响不显著[8]。因此,采用此方案对患者治疗是可行。经过此次治疗,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有效地减少了患者肿瘤病灶的体积,使得手术机会增多,进而增加了手术切除几率。对Ⅲ、Ⅳ期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降期,进而增加保乳手术机会[4]。对肿瘤血管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使得肿瘤细胞的活动得到降低,减少或抑制病灶的转移,效果肯定,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为延长患者的生产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臧梦芳,只向成,张敏,等.TAC、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比较[J]. 山东医药,2011,56(6):20-22.
[2]桑果,王本忠.TE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性对比分析[J]. 安徽医学,2011,24(6):449-451.
[3]章丽丽,葛海燕.术前TEC与EC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53例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医学综述,2011,17(10):1565-1566.
[4]傅健飞,李曙光,洪中武,等.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7):524-527.
[5]别克扎提・再孜提汉,杨乐,耿中利,等.TEC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129-130.
[6]徐有富,唐川.TEC与CEF方案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1(8):880-883.
据相关研究证实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从20世纪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在所有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据第1位[1]。乳腺癌的发作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同时原位乳腺癌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病情的深入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功能会出现紊乱,同时也会向身体的其他组织扩散[2]。我院对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了TE方案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观察组年龄32~65岁,平均(42.1±3.7)岁,其中导管癌30例,小叶癌3例,黏液腺癌2例。对照组年龄为33~67岁,平均(43.2±4.1)岁,其中导管癌29例,小叶癌2例,黏液腺癌2例,髓样腺癌1例。上述患者在治疗前经过相关检查,其血检、尿检、肝功能、肾功能等情况均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对患者使用浓度为75mg/m2多西紫杉醇进行静脉注射,同时给予患者50mg/m2的表柔比星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疗程为21d。在患者进行化疗之前给予患者消化道反应预防药物昂丹司琼、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在化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心电图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1~2次/w。在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若白细胞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采用G-CSF对患者进行白细胞治疗。
1.3疗效判定 按照实体瘤治疗反应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 RECIST1.1)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稳定(Stable disease SD)、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 PD)。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2.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发病患者基本上都是女性,存在极少数的男性患者。从当前研究来看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并不明确,但是存在一些潜在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女性年龄的上升,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在55岁之后会下降[3]。另外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很多乳腺癌患者都存在乳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酗酒也会提升乳腺癌的发病率[4]。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会出现乳腺肿块、溢液、异常、腋窝淋巴结肿等症状[5]。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提早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核磁共振检查是较为普遍的检查方式,另外乳腺X线摄影以及细胞活检也是较为有效的检查的方式。
在我院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TE方案新辅助化疗,其治疗有效率为77.1%,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用了多西紫杉醇,该药物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对微管网重组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让细胞合成受阻,导致癌细胞死亡。该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如表柔比星等有着较好的效果。表柔比星可以对转移RNA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阻碍DNA的合成,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分化作用。患者在辅助化疗期间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了地塞米松、昂丹司琼等来预防过敏反应及消化道反应。
综上所述,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毒副作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龚晓军.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1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04):121-122.
[2]匡冠丫.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0,11(02):124-126.
乳腺癌不仅是一种局限性疾病,更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于其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以局部和系统性的综合治疗为主。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的第1位,死亡率的第4位。
随着目前乳腺癌普查水平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早期乳腺癌占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比例不断提高,但局部晚期乳腺癌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临床问题。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一般是指乳腺原发病灶较大,手术切除较困难,但没有远处转移的临床Ⅲ期乳腺癌,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在90%以上,预后较差,如何有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是临床上需引起重视的课题之一。术前化疗设计的生物学基础是癌细胞增殖可使耐药性细胞增多,早期采用无交叉耐药的化疗,有助于抑制耐药细胞的产生,从而提高化疗疗效。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降期以便手术治疗,而吡柔比星与紫杉醇联合应用是目前对转移性乳腺癌化疗较有效的方案。
目前,由于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其总体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仍然是乳腺癌治疗方面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法新进展。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rootherapy)即术前化疗,具有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可手术率和生存率等优点,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的疗效。
1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7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ⅢA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TA组(n=24)(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TXL 135mg/m2静滴,d1,THP 40mg/m2静推,d2。CAF组(n=24)(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THP 40mg/m2静推,d1,CTX 600mg/m2,静推,d1.8,5-FU 12mg/kg,d1-5,静滴。CMF组(n=24)(环磷酰胺联合5-氟尿嘧啶,氨甲喋呤):CTX 600mg/m2静推d1.8,5-FU 12mg/kg,静滴,d1-5,MTX 0.4mg/kg,d1,静推。
21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对乳腺癌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状态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TA组总有效率为83%,CAF组总有效率为63%,CMF组总有效率25%。TA组与CMF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ensitivity of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to different chemotherapy pla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resistance gene. Methods: Collecting 83 fresh biopsy specimens of breast cancer,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GST-π, ToPoⅡ, HSP and P-gp of the same case before and after the chemotherapy, and mad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and three chemotherapy plans such as CAF, CMF and TA plan. Results: The effect of CAF plan to the expression of resistance gene of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is group which having 28 cases the expression of GST-π of 11 cases changed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the expression of ToPoⅡof 7 cases changed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after the chemotherapy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chemotherapy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reast carcinoma; drug resistance; gene
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肿瘤的耐药常导致化疗失败,为避免化疗的盲目性,有必要探索癌细胞对化疗耐药的更深层原因。本文选取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浸润性导管癌83例,比较同一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耐药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热休克蛋白(HSP)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以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2008年行乳腺癌活检患者标本113例,选取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8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活检后均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改良根治或保乳手术。化疗方案分别为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CAF)、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CMF)、紫杉醇+阿霉素(TA),各1~3个疗程。所有病例按化疗方案分成3组,即CAF组、CMF组、A组。活检及手术标本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制成4μm厚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鼠抗人P-gp单克隆抗体,兔抗人GST-π单克隆抗体,鼠抗人ToPoⅡ单克隆抗体,鼠抗人HSP多克隆抗体均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S-P试剂盒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直肠癌组织作阳性对照。
1.3 结果判断
HSP以细胞浆或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P-gp和GST-π主要根据其分布范围和显色程度,即阳性细胞数比例分为4级。阴性(-):无棕色反应,细胞背景一致不着色或阳性细胞数小于5%;弱阳性(+):5%~25%的癌细胞胞浆着棕黄色;中阳性(++):25%~50%癌细胞胞浆着棕黄色;强阳性(+++)50%以上的癌细胞胞浆着深棕色。ToPoⅡ主要根据其分布范围即阳性细胞数比例分为4级,阴性(-):细胞核无棕色反应或阳性细胞数小于1%;弱阳性(+):1%~25%的癌细胞胞核着棕黄色;中阳性(++):25%~50%的癌细胞胞核着棕黄色;强阳性(+++):50%以上的癌细胞胞核着棕黄色。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GST-π的表达
GST-π表达于胞浆,部分病例阳性细胞分布不均匀(图1A、B),经化疗后CAF组11例GST-π转阳,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ToPoⅡ的表达
ToPoⅡ表达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分布均匀(图2A、B)。化疗后CAF组有7例转阴,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HSP的表达
HSP细胞浆中呈棕黄色为阳性(图3A、B)。CAF组有5例转阳,CMF组13例阳性中有2例转阴,化疗后TA组24例有3例转阳,但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4 P-gp的表达
P-gp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不同病例细胞着色深浅不一(图4A、B)。TA组24例,8例由阳性转为阴性表达,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前后各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对照 图3 A:CMF方案化疗前HSP表达为阳性,定位于胞浆(Envision100)
3 讨论
化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手术前后应用全身性化疗以杀灭亚临床型转移灶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较为成熟的方法。而化疗成功的主要障碍是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1],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乳腺癌耐药为多基因、多步骤耐药,涉及P-gp、GST-π、HSP、ToPoⅡ等[24]。本实验检测同一乳腺癌病例化疗前后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作自身对照研究,探讨了CAF方案,CMF方案、TA方案对耐药基因P-gp、GST-π、HSP、ToPoⅡ表达的影响,了解化疗是否能克服耐药问题,结果提示化疗可以诱导乳腺癌耐药基因表达的改变。
GST-π是GST家族中的一种主要同工酶,具有解毒作用,能催化谷胱甘肽和各种亲电子化合物结合,其可减弱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造成癌细胞耐药,其高表达对化疗耐药有重要影响[5]。Kim等[6]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化疗组与未化疗组的GST-π表达情况,发现化疗对GST-π表达无影响。但未做化疗前后GST-π表达差异的自身对照研究,也未考虑化疗方案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实验中化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表明以CAF方案做化疗可使部分GST-π阴性的乳腺癌变为阳性表达,化疗前后差异显著,提示乳腺癌组织中GST-π可能参与化疗的获得性耐药。
TopoⅡ在DNA复制、转录和染色体分离中起重要作用,是催化DNA拓扑状态相互转换的一种蛋白酶,是多种化疗药物的作用靶点。它是多种抗癌药物如托扑异构酶抑制剂作用的靶酶,不同的表达量和活性与耐药表性的维持密切相关,表达水平下降则肿瘤对抗癌药物敏感性下降,耐药性增加[7]。关于乳腺癌化疗对ToPoⅡ活性的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有人将乳腺癌化疗前后病例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间表达差异不明显,认为短期的化疗不足以引起ToPoⅡ活性变化[8]。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方案为CAF化疗可使部分乳腺癌病例出现ToPoⅡ表达的明显下降,而CMF组和TA组也有少量病例化疗前后ToPoⅡ表达出现变化,但差异不明显。
HSP是细胞受应激源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与肿瘤发生、增殖及分化有关,按其分子量不同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其中HSP70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参与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充当分子伴侣。防止异常蛋白积聚而产生异常折叠,维持细胞的自稳态,使细胞维持增生状态免于凋亡。对HSP的转基因研究表明,它与多Y药耐药(MDR)机制有关。热休克蛋白可能参与调节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9]。本实验结果说明,CAF方案可使部分乳腺癌病例不同程度出现HSP表达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P-gp糖蛋白是一种多要耐药基因(MDR1)编码的能量依赖性转运蛋白,分子量为170 kD。其耐药机制是将肿瘤细胞内的化疗药物泵出细胞外,从而使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产生耐药性[10,11]。Verrelle等认为乳腺癌的P-gp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与化疗效果和病人预后呈负相关。Botti等发现P-gp高表达的乳腺癌病人化疗效果差,容易发生转移,相反,低表达者化疗效果好,预后好。本研究发现,P-gp在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表达,说明其在乳腺癌原发耐药中亦有重要作用。以CAF、CMF方案做化疗,大多数病例化疗前后P-gp表达无明显变化。而TA方案化疗组部分化疗前阳性的病例化疗后转阴,表明TA方案可能使部分乳腺癌P-gp表达下调。
由此可见,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耐药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不同化疗方案对耐药基因表达影响不一致。TA方案较少使乳腺癌的耐药表型增加,甚至有使P-gp表达水平下调的趋势。CAF方案对耐药表型影响最大,可使GST-π和ToPoⅡ表达出现明显变化,使乳腺癌耐药性增加。临床医生如果化疗前检测患者耐药基因表达情况,为选择更加合理的个性化化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石晶,滕月娥,赵明芳,等.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与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88-91.
2 吴达龙,黄丰,吕焕章.乳腺癌耐药蛋白——肿瘤多基因耐药研究新进展[J].癌症,2003,22(4):441-444.
3 McGrogan G,Rudolph P.Mascarel Ⅱ DNA topoisomerase expression and the response to primary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J]. Br J Cancer,2003,89:666-671.
4 Hayes DF, Thor A, Dressler I, et al. HER-2 predicts benefit from adjuvant paclitaxel after AC in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CALGB 9344[J]. Proc Am Soc Clin Oncol, 2006,24(18S):510.
5 林勇,林贤平.60例乳腺癌组织中MRP,GST-π表达及意义[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4):126-127.
6 Kim SU, Lee KM, Park SK, 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 and breast cancer risk [J]. J Biochem Mol Biol,2004,37(5):582-585.
7 Cardoso F, Durbecq V, Larsimort D,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complete response to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and topoisomerase Ⅱ-alpha gene amplification and pretein overexpression in locally advanced/metasatic breast cancer[J]. Int J Oncol, 2004,24(1): 201-209.
8 Durbecq V,Paesmans M,Cardoso F,et al. Topoisomerase-Ⅱ alpha expression as a predictive marker in a population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andomly treated either with singleagent doxorubicin or singleagent docetaxel[J]. Mol Cancer Ther,2004,3(10):1207-1214.
[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55-02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院对乳腺癌应用CT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疗效肯定。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均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以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乳腺癌,并与单独应用CTF方案化疗的患者相比经临床观察,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体质,增强疗效,减轻化疗后毒副作用,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女性,为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住院病例,年龄28~65岁,平均42.5岁。均经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16例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经B超、胸片证实未发现远处转移,确诊均有可疑性肿瘤病灶且未经过放、化疗。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为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组,用岩舒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40~60滴/min,1次/d,10 d为1个方程,环磷酰胺50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滴(第1天、第8天),吡柔比星4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滴(第1天),5-氟尿嘧啶500 mg/m2加生理盐水500 ml缓慢静滴,时间大于6 h(第1天、第8天),以上3种药物之间均用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为预防呕吐和减轻化疗反应,化疗前0.5 h静脉滴注盐酸格拉司琼针3 mg,地塞米松针10 mg静脉注射,化疗完毕后用250 ml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可稀释残留于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有效预防静脉炎,21 d为1个周期,化疗2~3个周期。对照组为不用岩舒注射液单独使用CTF方案化疗,用法同观察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WHO规定的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分别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C),进展(PD),稳定(S),(CR+PR)为有效率。化疗过程中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时均以彩超及钼靶X线摄片测量肿瘤直径。
2 结果
2.1治疗结果(表1)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30例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4例(13%),恶心、呕吐7例(23%),口腔溃疡0例,静脉炎3例(10%)。肝功能损害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18例(60%),恶心、呕吐14例(46%),口腔溃疡5例(16%),静脉炎4例(13%),肝功能损害1例(3%)。
2.3生活质量比较
根据生活质量各项标准记分的总分估价生活质量标准,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组(好>41分,中21~40分,差
3 讨论
岩舒注射液又名复方苦参注射液,系以苦参为主的多味中草药经现代技术加工制成。祖国医学认为苦参具清热、燥湿之功效,早在《本经》中就记载“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逐水,除痈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2],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镇痛,提高免疫功能及升白细胞的功能。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杀伤肿瘤细胞与保护机体免疫状态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加入岩舒注射液,不但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又能杀伤肿瘤细胞。根据本文中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岩舒注射液能够激活部分癌症患者本身已受抑或受化疗药物影响而功能低下的免疫系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间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因此,岩舒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能显著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
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后毒副作用是肿瘤治疗的棘手问题,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口腔溃疡、脱发、静脉炎均为近期的全身反应,这必然影响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和疗效。本文资料表明:观察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CTF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乳腺癌能够有效减低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显著升高白细胞。
据WHO统计,70%的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据资料表明岩舒注射液对控制疼痛有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极轻微,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不良影响,且该药和其他止痛药比较无依赖性和耐药性[3]。
岩舒注射液可改善患者的精神、食欲、睡眠等一般状况,保护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免受化疗药物之损,从而提高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尤其对晚期癌症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临床症状有积极意义,本文中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比对照组占明显优势,在化疗中能保护甚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联合化疗可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锐.肿瘤化学预防与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546.
[2]宁小明,杨述特,金庆满.顺铂联合岩舒注射液胸腔注射治疗癌症胸水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导报,2001,7(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