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驻村干部事迹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
工作队长驻村开展工作后,首先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掌握了湾里村基本村情,及百姓致贫原因。该村位于xx,辖xx自然村,耕地面积x亩,总人口x户x人。主要致贫原因有,土壤贫瘠且地块小不易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低;雨水稀少,庄稼长势差,收成少;文化水平低,缺乏一技之长;子女升学开支大,生活压力增加;思想观念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二、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致富信心
1、工作队长在流汾村进行走访调研时,xx贫困户反映他想发展养猪产业,但资金匮乏,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与银行沟通,协商贷款,后又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其筹集资金。猪舍建成并出具规模,又面临滞销问题,为了不让贫困户努力白费,不打击其积极性,向xx请示购买生猪,后又联系专用车辆进行运输,屠宰场进行屠宰,最后拉运到各个指定地点,全程陪同。因市场好转,猪价上涨,该户收入可观,实现了稳定增收,增强了致富信心,摆脱了“等、靠、要”思想。
一个星期的时间,X书记每天都跟着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户了解户情、村情。上任一周,系统整理以后,X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初步整理出整套的工作计划。拿着这套计划,他带着村干部到镇里多次与镇领导沟通,在镇领导的指导下,明确的帮扶规划很快出台,并立即投入实施。一个个精彩的工作场景和可赞的工作业绩在X的整整一年的挂职期内,得到旗镇村三级干部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他舍了对家里时值高考的孩子和年迈体弱的母亲的照顾,毅然长期驻村,跟村干部、跟那些满怀脱贫期待的蒙古族群众同吃同住。在田间地头、在群众家里、在贫困户的养殖舍边、在村部办公房、在镇政府的办公大楼里,见到X书记的身影是非常容易而又平常的,因为他在忙着规划地里的用电基础设施如何建设,他在忙着跟村干部一起规划几千亩的草原如何综合系统开发,他在忙着筹划新一轮的精准识别如何开展,他在忙着计划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政策如何快速有效落实下去,他在忙着找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入户给贫困户新买的牛羊防疫,他在忙着跟村干部一起调解群众的矛盾纠纷,他在忙着带队做工作引导异地搬迁户早日入住,他在忙着政府楼里各部门协调村里的大事小情……
镇政府熟悉X书记的干部总时不时地跟他开玩笑,“X书记,别走了,留下来直接任X局村书记吧,你现在就是地道的X局村干部了”,X每次都是笑呵呵地说,保证留下好好干,舍不得走了。X给人的印象是憨厚低调、不善言辞,在X局任职的一年时间里,舍小家顾大家,立足本职、勇于担责地做的一切,他都是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所有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多工作,他做了就是默默地做了,别人了解到的,都是X局的村干部、包村干部和群众口口相传的,同时更多的也是从他来去匆匆、埋头苦干的身影中看到的。
一年的挂职工作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X余天的同吃同住,镇村两级干部群众对他的表现足以作出很大的客观评价,每次只要有考核推荐评比,推荐名单里肯定有市级下派第一书记X。因为他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的为人和工作作风是所有人认可的。
正乡风:扶贫先扶心。X年,X上任X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他信心满满。他决心扎根农村,带领农民兄弟脱贫致富。然而,现实很快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村民们叉腰观望,对扶贫计划将信将疑,看得多,干得少,扶贫工作几乎陷入僵局。
怎么破局?在经过短暂的彷徨后,X静下心来反复思量,决定转变思路,踏踏实实从基础工作干起,逐户走访,问情况、拉家常……深入了解村民的所想所需,和村民交朋友。几个月下来,他把各家各户的情况摸得门儿清,并总结出贫困的根子:不仅仅是山少、水少、田少,不仅仅是因灾、因病、因学,还有民风不正、脱贫信心不足等思想上的问题。扶贫先扶心。于是,重塑乡村传统美德,打好脱贫思想战,成了X带领的驻村帮扶队的“一号工程”。
走访中,X发现一到农闲村里便打牌成风,于是主动找村支部书记恳谈,提出沉迷打牌不仅影响照顾小孩、老人,还容易滋生不劳而获、懒惰散漫的懈怠思想,严重影响脱贫士气,要求村干部带头远离牌桌。村民们渐渐觉得这个城里来的干部说话总是说到点子上,于是慢慢打开心扉,心里有什么疙瘩都爱跟他说,而他竭尽所能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大家的心思逐渐聚拢到脱贫攻坚上来。
驻村一年多,在X的带领下,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涵盖尊老爱幼、日常起居、邻里相处、待人接物、珍惜良田、治家之道、婚丧嫁娶、戒赌戒毒、戒斗慎讼九个方面,引导村民向上向善;整理了村里走出的六位名牌大学生材料,制成村贤榜,张贴在广场;在全村组织评选“四美家庭”:孝老爱亲、干净整洁、教子有方、勤劳节俭;还成立了腰鼓队,组织广场舞、太极拳,提振村民精气神……乡风淳,正气扬,脱贫的脚步走得更稳更实了。
强产业:精准帮扶富腰包。村民们思想上的弯扭过来了,扶贫工作打开了局面,但这仅仅只是开始。X村山脉相连,顽石遍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散居在石头旮旯里,人均耕地仅X.X亩,人均纯收入不足X元。村里不仅缺地,还缺水,全村就一口水井,水量有限,村民用水紧张,几十年来,“水荒”问题造成村组矛盾不断升级。
用地用水问题怎么解决?石头山里怎么脱贫?X一筹莫展。这时,湘西十八洞村传来“在外租地X亩种猕猴桃”的消息,X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凉薄的几丘田何不改种猕猴桃?说干就干,X从省城请来专家化验土壤,开辟试验田,不到两年,X亩猕猴桃基地落成,一年创收几万元。
X还看到了顽石后面的商机,“这么多惟妙惟肖的石头,何不利用起来,打造X的石林,发展乡村游?”X带领驻村帮扶队,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在石头缝里种上了X、芍药,打通了环山游便道。春天一到,X、芍药竞相开放,游客接踵而来,农家乐生意火爆。X、芍药的根还是有名的中药材,也给村民带来了收益。
王顺庭所在的村叫马林村。2017年,我以第七批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的身份到马林村开展驻村扶贫。到村的第二天就与同事们开始了遍访工作。全村149户贫困户多是病残不令我意外,但不一样的村情却让我震惊:全村丘岗环抱,商贸业却归零,群众买一袋洗衣粉是在最近5公里开外的小集市;又因守在全县农业灌溉入水口,一年一季水稻,谈发展似乎离他们很遥远。马林村评上贫困村“实至名归”!
怒其不争,必在触其自醒!脱贫攻坚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和工作队的同志们制定了“两条腿跑路”的工作构想:一条腿跑农户,打破固步自封的思想;一条腿跑政府,营造发展生机。
“跑农户”实是跑思想!跑赢不易!不跑赢派我何宜!头个月尽然跑烂了一双崭新的皮鞋,半年后家家贫困户跑去了七八趟,也穿帮了3双鞋。脱贫“十大工程”字斟句酌地讲解,常常梦魇愤起!
为加快政策到户,教育扶贫我是上联教育局下牵镇中心校,对标孩子一个不放过;健康脱贫我直邀县医保中心到村开展辅导讲解,直面贫困户答疑,镇医院相关人员和村医参加培训;为发挥党员在实施产业、就业、金融等扶贫政策上的带头作用,又特邀县委党校讲师到村上党课。但是那令我震惊的村情下是来自政策实施于群众的“水中月”,干部思想不解决我的扶贫就无地生根。半年里我“一根筋”地工作促使村级扭转了老旧的工作定势和思维,为群众建立了政策落地的直通车。
要让贫困群众解放思想必得行动攻坚。灯笼岗组的贫困户卢世塘是爷孙俩带个傻儿媳,老卢近70岁,土地流转了,每天4趟骑电动三轮车送孙子上学,家无产业。儿子去逝,儿媳语言、智力和听力三个一级残。实为孤儿的孙子却落实不了孤儿救助,村干部们好心劝我别要强,老卢也讲“谢谢你了贾主任,办不了别办了”,这是一个无助老人曾经辛酸的过去!可没有政策兜底这爷孙们怎么脱贫?我找到县政法委,在县政法委和地方派出所多方实地取证后,老卢孙子的孤儿证在不可能中变成了真实。一个月后,老卢头一次见到自已存折上“孤儿救助900元”时,竟话不成句!从此后,老卢家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也有了精神头。
“跑思想”最终唤醒了贫困群众敢于脱去现有打造未有的勇气和自强,赢来了向前闯的精气神。全村在2017年就有100多名贫困家庭人员托亲靠友外出务工,93户贫困家庭实施了产业脱贫,水产养殖500多亩。2017年王顺庭实施的脱贫措施是:享受3kw光伏扶贫,并看管村级3处光伏电站,村另补助500元,当年纯收益3962元;小额信贷3万元,当年养殖麻黄鸡160只,享受到3000元政府奖补资金,当年纯收益8000元;11.27亩承包地流转当年收益4600元;家属参加县举办的劳动技能培训班,外出季节性采茶,当年纯收益5000元;王顺庭享受“180” 慢性病报销2861元;儿子在西皋小学读一年级,享受小学教育扶贫政策500元。2017年度王顺庭家纯收入24919元,人均收入8306元,当年脱贫。
思想通了,脱贫的点子就如大海的波涛滚涌而来势不可挡。2017年全村群众共认领了900多条扶贫措施,户均7条。2020年,群众年度认领的扶贫措施更是达到1800多条,户均增长到12条。2017年经省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全村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不足2500元已增长到5000多元,翻了2倍,79户贫困户脱贫,贫困户仅剩下2户,实现“村出列”。
“跑政府”实是争项目。回想当年咨询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时至今还忍俊不禁!2016年前这个村向县申报了2条村级道路硬化项目,但是因不知要提交道路选址线型图早被主管单位废弃,镇、村干部却告知我正在等待审批。一切从零开始!有对口项目的单位我就争取:发改委、交通局、水务局,“多点化缘、聚沙成塔”,当年投放项目资金300多万元,硬化了5条14公里的村组道路。农业用水虽然守有入水口,却是要水水不来,水来不可控,干部日夜看水放水也止不了群众间的争吵打骂。2018年我跑县农委争取农田水利项目,决意以“办大事不拘小节”的自嘲直奔农委主任而去,欲实行倒灌法跑项目,大言上游堵水下游等水的危害,感动得农委主任亲自到村实地查看,最终近千万元的“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下放到马林村,全村20来公里的农田灌溉支毛斗渠、10多口当家塘全程疏浚、整治、硬化,水利设施配套到位。2019年全村水稻是插下秧苗等收粮,亩均1400斤,乐得群众见面就是夸赞!
脱贫攻坚以来,马林村实现了村卫生室改造,广播喇叭、互联网、道路硬化、自来水、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组组有、户户到,农电整改在全镇率先完成。
2019年,全村建档的149户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马林村提前一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20年的春天里,身为村民组长的王顺庭完成了本村民组脱贫群众两年巩固期的工作,回顾脱贫历程他无比自豪:党的政策好,自家脱贫了、俺村民组全脱贫了!贫困群众走上了安逸生活,王顺庭也再次规划起新的人生——出门再创业!经联系,合肥一家建筑工地聘请他担任工料点记员。
春节后,王顺庭到村打招呼,也来向朝夕相处3年的扶贫工作队告别。挥手时,看着他敦实的背影,似乎已找回到了那个精力旺盛的青年,我默默祝福他万事顺意!
-----记XX市XX乡党委书记杨有文
在XX市提起杨有文,没有不知道他,尤其是农牧民,个个都会树起大拇指:“杨书记,加克斯!”。今年49岁的杨有文在干部队伍中有一个绰号----“一口清”,意思是不管他在哪任职,对本乡本土的情况都是了如指掌。他总是开会不用发言稿,汇报工作不准备材料,但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领导关注话题,他会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让人信服的是,当过会计的他算得“一笔好帐”,乡里有多少家底,能办多少事;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增加村级积累;村民种什么赚钱多,种什么风险大等等,他不仅可以算出个一二三来,而且每一笔都能算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村干部们干脆风趣地叫他“杨管家”。杨书记来了,我们拿上了工资
在去XX乡任职之前,杨有文已经有了一次临危授命。那是20xx年7月,市委决定把45岁的杨有文从市纪检委副书记的职位调整到恰合吉牧场任党委书记、场长。谁都知道,恰合吉作为国营牧场,多年来一直是管理混乱、外债高筑、干部职工拿不到工资、群众意见非常大,上访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发生过扣押市领导的事情……。杨有文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没等市领导做工作,就表态:“我是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听从党的安排”。决心表了,而这个“烂摊子”,究竟怎么收拾?面对简陋破旧的场部和干部群众稀稀落落的掌声夹杂着轻蔑的话语,他的眉头锁紧了。当天,杨有文就打破听汇报、开见面会的惯例,开始走家访户摸情况,详细查找问题的根源,仅用了18天的时间,他下南湖,上北山,同老党员、职工代表、贫困户促膝谈心,访贫问暖,全场90以上的职工家他都走到了,“民情”、“场情”笔记记满了6大本。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牧场党委、管委班子成员不团结;干部作风不正,财务、土地、草场管理混乱;正气不能伸张,邪气得不到遏制,综合治理形同虚设。老病根子“挖”了出来,杨有文立即开始对症下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制。首先从狠抓内部管理入手,提出了“依法、依德、依场规治场”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让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清理欠款”。小小一个XXX牧场应收款竟有上百万元,通过仔细查阅账册,杨书记发现仅机关干部欠公款就达10万元,其中有许多“欠帐户”是一些上级领导的亲戚,这可是多年来谁都不敢碰的一个“毒瘤”,杨有文决定就从领导干部身上“开刀”,彻底根治“死帐”、“呆帐”、“赖帐”的问题。他立下了一条铁的纪律,机关干部一周内交不了欠款,就“下岗”,不分年龄,不分民族,不分“皇亲国戚”,谁想赖帐,就法庭上见。这一招果然有效,一周内干部就上交欠款8万余元。在他亲自监督下,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各项欠款149万元,补发了拖欠全场职工的工资98万元,一时间,拿到钱的机关干部在会议室里欢呼雀跃;退休职工夏俊新捧着补发的19个月的工资泪流满面……
杨书记来了,XX乡变了样
20xx年3月,组织上再次把“棘手”的问题交给了杨有文——到XX乡任党委书记。与XX牧场不同的是,XX乡在90年代曾是塔城市的一面旗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荣誉的光环下却掩盖着干部作风漂浮,工作滑坡等问题,乡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差。杨有文以特有的沉着、敏锐、务实的态度正视这一切。他带着问题与机关干部一起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财务人员一起清查帐目,与纪检人员一起接待上访群众,用他的话说就是:“必须揭开阴暗面”。这次用了50天的时间,杨有文摸清了XX乡的全部家底,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天,乡政府全体机关干部以及全乡20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齐刷刷地坐在了会议室里,杨书记的声音不算大,却句句敲得干部们心里发怵:“牲畜存栏数为什么不实?退耕还林面积为什么不准?招待费为什么居高不下?这些关系到老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都没有处理好,今后的工作怎么干?”大家清楚地记得,随后杨有文的“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猛,把把都在“烧”干部们的屁股。第一把火就是杜绝干部“走读”。“工作不安心,一天到晚想着往家里跑,老百姓的事谁来管?”。他自己第一天就扛来“铺盖卷”,在乡政府“安营扎寨”,明令禁止迟到、早退、干私活、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的现象。第二把是“作风整顿”,实行机关干部民主测评“末尾淘汰制”和“公开竞聘制”。在XX乡,杨有文曾用这种办法对经济上有问题、群众意见大的17名干部进行了免职,同时将21名作风正、群众拥护的职工充实到场、队领导干部岗位;在XX乡,他照样是不“护短”、不“留情”,先后对2名测评结果差的干部进行了处理,对1名工作漂浮,缺乏责任心的科级干部建议市委进行了免职。第三把火是实行干部“年考制”。对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和对乡情民意的掌握程度进行一年一考,考试成绩同干部年底评先创优直接挂钩。这一连环的“整顿”办法,让以往“天高皇帝远”、“高枕无忧”的基层干部一下有了危机感:“杨书记动真格的了?”期 间,杨有文多次召开了扩大到退休老党员和村干部的党委会,制定出“稳定农业、壮大畜牧业、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子,全乡的党员群众开始重新审视乡党委、政府:“阿西尔乡要重整旗鼓了,荣誉和骄傲又将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杨书记,您是我们的好班长
善于带班子,敢于打硬仗是杨有文的一贯作风。初到XX乡,为了刹住吃喝风,他在机关全体会议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从那天起,他便以身作则,一日三餐全部在职工食堂,工作之余不参加任何吃请;下村队也从不在村队吃一顿饭,既使驻村也要带上面粉和蔬菜。他的行为感染了班子成员,不出几个月,就改变了以往科级干部吃饭从不“埋单”的现象,各村队的招待费也真正实现了“零”控制,乡政府附近开设的4家经营性饭馆,因无人光顾而先后关门倒闭。杨有文的“会”多,这是干部们普遍察觉到的。而他的“会”可不是让人反感的“马拉松式”,相反若两天不“开会”,干部们心里反倒不踏实了。他带领的班子常常是白天下基层,晚上回来开碰头会;有时在职工食堂,饭碗一推也能开一个简短的工作汇报会;早晨上班前的例会是每天必开的。无论长会短会,他都要鼓励班子成员发言,谈思路、找问题、想办法、出点子,谁讲不上来,说明谁的工作还不到位。“分管党建的副书记不清楚各村文化室的情况,分管农口的副乡长说不出退耕还林的面积、摸不准牲畜的存栏数,你们就扛着行礼去组织部报到吧!”同时,细心的杨有文非常注意调动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他常说:“我喜欢鞭打快牛,喜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正是在他这样高标准严要求下,他带过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是他们共有的特点。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市委决议决策中,XX乡被誉为措施得力,效果好,能够保证政令畅通,安定团结,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的“示范标兵乡”。
杨书记,您是咱们的贴心人
如果说杨有文在管理上是“严”字当头,那么对干部的爱护则是细微之处见真情。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他根据每个季度干部出差、驻队办事及工作业绩考核情况发一次差费、伙食补助、加班费及奖金,XX乡机关干部常给别人炫耀:“我们现在‘有外块’了”。下一棵树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文在杨有文来XX乡4个月后一下拿上了四年的工资,他双手颤抖着说:“干了十几年村干部,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杨书记对我们好,我一定要好好干”。20xx年5月底,XX乡村民王锡义种植的20亩制酱番茄由于出苗不齐,准备翻耕种打瓜,杨书记一听就着急了,订单任务完不成不说,错过了季节,老王很可能颗粒无收。杨有文立即决定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冒雨进行人工铺膜,人工栽植。那天的雨一直下个不停,阵阵凉风引发了杨有文的老毛病,只见他全身起满了大片大片的风团,越抓越多,越抓越痒,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可他硬是坚持与大家一起干,20亩地2天之内全部种完了。秋后,王锡义从厂方代表手中接过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感慨地说:“要不是杨书记,今年我一家老小可能要喝西北风了。”
麻丘是一个农业镇,现有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22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5万人,耕地面积4.2万亩。由于地少人多,富余劳动力高达1.6万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麻丘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投入,搞好窗口建设,在人员集中的麻丘商贸城新建了100多㎡的劳保服务窗口,配备了电脑,对全镇劳力实行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全所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增强办事的透明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目前,我镇共向外输出劳动力1.1余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力总数的70,打工总收入实现亿元,拉动全镇GDP增长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打工收入达到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归纳起来,我们做主要是做到了“五促”、“四抓”、“三加强”:一、在措施上实行“五促”:
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镇劳保所确立了“镇内安置、省外输出、依托外冈、面向全国”的劳动就业新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
一是拓宽市场促转移。麻丘镇劳保所按照“面向大市场、开拓大市场”的思路,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工作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寻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麻丘镇劳保所开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用工信息。武汉、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已成为麻丘镇劳保所有组织输出劳务的主要地区。去年,麻丘镇与上海外冈镇结为友好镇,搭起了机关干部“走出去”跟班学习、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今年已签订了近200多人的劳务输出合同。目前,麻丘镇已向外冈镇输出劳力120多人。
二是跟踪服务促转移。麻丘镇劳保所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坚持把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途径,把输出后的跟踪管理服务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麻丘镇在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武汉市设立了政府驻武汉办事处,成立了驻武汉办事处党支部,并先后在武汉、北京设立了跟踪学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难的问题。麻丘镇法律服务所还主动义务担任外出人员的法律顾问,跨省越市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这些做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长江日报》、《南昌晚报》、《楚天都市报》等都作了详细报道。
三是宣传引导促转移。每当镇劳保所组织呈规模的劳务输出之前,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为输出人员讲课,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车,对劳务输出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宣传报道,对事业有成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用过去的“打工仔”,如今的“小老板”的事例,扭转了农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日难”,“世上只有种田好,半年辛苦半年闲”的陈旧观念,有效地调动了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舆论氛围,在全镇形成了一股劳务输出热潮。
四是强化培训促转移。麻丘镇劳保所在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针对外出劳务人员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苦于就业技能不强,打工难以如愿的问题。镇党委、政府把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投入6多万元,成立了劳务输出培训中心,以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按岗位要求强化培训。强化对输出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每一名输出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着重强化热门技术和两门以上技术培训,力争使每名输出人员都成为复合型劳动者。今年,仅培训餐饮和缝纫就达到480多人。
五是发展经济促转移。麻丘镇招商引资、市场建设、民营经济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近转移的空间,仅南昌顺心食品公司、瑶湖大酒店、麻丘高级中学、麻丘建筑公司等企业就从附近村吸纳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同时,麻丘镇劳保所还注重培植劳务新兴产业,鼓励他们通过亲带亲、友帮友、传授技能、提供路子等形式,推动农民带着技能闯天下。广安村有10多个村民在武汉、北京开办各种公司,他们以企带工,带动全村1500多人在武汉、北京做工。现在,武汉有麻丘一条街,北京的东风乡将台洼村几乎成为“麻丘村”。
二、在思路上坚持“四抓”
一抓统筹协调,让农业职能部门成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强化农业职能部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统筹 协调的作用,麻丘镇劳保所在总结以往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计划”,在宏观层次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了战略决策和统盘规划,并把市场的理念,品牌的理念,劳务产业的理念引入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努力使农业职能部门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抓协会职能,让行业协会充当市场主体间行为和利益的协调者。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市场主体来看,有待转移的农民、各类培训机构、劳务中介、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等;从转移的环节来看,包括用工信息的、农民工的招生、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组织转移、民工就业和维权服务等;从政府的管理职能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劳动、公安、移民、民政、计生等多个部门;从转移的调节手段来看,既有行政手段,又有市场调节。因此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而言,要统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方面面,显然存在许多空白和缺陷。为此,麻丘镇劳保所在各村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协会,其目的就是想让协会充当市场主体间行为和利益的协调角色,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
三抓阵地建设,使职业技能培训班成为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的阵地。农民就业的竞争力在于就业技能,将职业技能培训班办成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的阵地既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又是使劳务输出人员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对此,麻丘镇劳保所主要把握好了二个方面。一是坚持市场需求的培训方向。劳保所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为统揽,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操作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同时,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新专业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二是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劳保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坚持实行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培训人数的最大化,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四抓权益保障,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人文关怀。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是政府部门最有能力做,而且是最应该做的事,也是农业职能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麻丘镇十分重视农民的权益保障工作,积极为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重点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每年召开外出务工人员表彰大会,表彰他们在务工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关心因民工外出出现农业生产困难的家庭,主动为他们提供生产救助;回家过年时,镇党委、政府悬挂大副标语,欢迎他们回家团聚,向外出务人员拜年。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使外出民工感到党的政策和家乡的温暖,树立了打工也是建设家乡的观念,极大地激发了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热情,有一定资本和技术积累的民工纷纷返乡,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三、在形式上落实“三个加强”
首先是加强领导,建立网络。麻丘镇成立了有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有一名村干部为劳务输出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快捷的组织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