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就业自我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论文摘要:本文研究界定及衡量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标准,同时进一步探索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方式。
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逐步意识到并认可了非智力因素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1. 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1.1 何谓大学生成功就业
大学生成功就业最终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得到了支撑。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其个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经济上独立的个体,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回报。二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与国家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三是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大学毕业生为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等重要问题,与科技、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1.2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其论文《具本智力和抽象智力》(1935)中最先提出来的。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概念一般认为是人们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习惯等心理因素。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之外的一切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指出:“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的重要作用。
1.3 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过程包括前期的准备、笔试、面试和录用。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希望找到符合职位要求的人才,大学生希望合适自己的岗位,这一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过程是知识内化为工作能力(基本能力)或创造能力(最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依靠个人的努力及意志、性格、个性、情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展现个人的综合素质。非智力因素是在参加具体事务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实际能力,它虽不像智力因素那样能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从事一项工作,但它却能影响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完成该工作,而且只要一个人具有健全的非智力因素,那么他即使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也能通过后天勤奋学习和刻苦练习从一个生手转变为行家。大学生如果想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就必须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而要想综合素质得到理想的发展,就必须要十分的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2.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界定及衡量
2.1 用人单位的招聘考核
用人单位分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几大类。在招聘过程中,各类用人单位一般符合本行业实际需要的比较完善的招聘考核体系。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等用人单位招聘考核体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分析研究考核中归属非智力因素的部分,总结其中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为评价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作参考。
2.2 大学生就业群体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特别是案例分析方法,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群体成功就业的影响。
2.3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思想道德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包括诚信、感恩、礼仪等方面;二情感是成功就业的感化剂,包括适应力、忍耐力等;三人际交往能力是成功就业的剂,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等;四个性是成功就业的创造力,包括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
3.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方式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效果的价值判断过程。评估的本质在于“价值判断”,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评估要做到科学可靠,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从均衡状态的研究角度来看,分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从评估的实施主体来说,分为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从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考察,分为现状评估和长远评估。评估涉及到多个角度,也有多种方式。因此,对于评估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实际的评估需要,进行选择与组合科学的评估方式。
3.1 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静态评估,是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群体及就业成效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检查和评价,判断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丰富,以及不断地接受实践的磨炼,使得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趋势。
动态评估是国外新兴的一种新的能力评估取向。它改变传统静态评估的“结果导向”为“过程导向”,立足于个体的能力是开放的、灵活的、可塑造的而非僵化的、固定的观念,从一种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这样一种新的评测视角的转变,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动态评估,是对非智力因素在具体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既看原有的基础,又看目前的状况,更要看发展的潜力和趋势,判断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3.2 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自我评估,是指测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特别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争取获得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岗位后,自我反思、总结自身在择业、就业应聘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自我评估也表现为一种自我总结,总结就业过程的得失,总结非智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既可以自我反省,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总结。自我教育、自我鞭策,可以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他人评估,是指第三方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价,结论比较客观,主要包括几种方式:一是学校评价。学校就业部门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思想道德品质、情感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价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成功就业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同学评价。同学之间是比较了解的,大家共同学习、生活几年,对彼此的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表现等方面都比较了解,同学之间互查、互评、互测可以反馈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三是用人单位测评。如利用比较完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或者发放测评表测评,或者口头或书面测评。
3.3 现状评估和长远评估
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一般要经历前期准备、笔试、面试等几个过程,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现状评估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准备需要积累什么,锻炼和培养什么素质,其中包含哪些非智力因素;评价在参加用人单位笔试、面试的过程中,一直到大学生成功就业为止,又有哪些非智力因素起关键作用等。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长远评估,是指对在大学生身上长期存在的,符合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够支撑大学生本身职后发展需要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测评和考察。
4. 结论
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就业群体和用人单位是检验、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因素对成功就业影响的的主体。评估涉及到多个角度,评估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与组合科学的评估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谌小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法制与社会.2007(03).
1引言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加人WTO、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从1999年起,由于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随着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每年毕业生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相对减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已经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成长,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大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大学教育应该也必须包括职业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的是对人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就业指导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体现,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就业指导工作,使得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2对策研究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发达国下家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蔓是以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础,对学三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其特征是: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是合。为了增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乙现状,笔者对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立指导的对策作了如下思考。
2.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是新时:期高校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和谐统一的重要发展理念。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要求,要“满腔热情、周到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用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兰方百计’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特别强调的是,高等学校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二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高校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观念,‘切实履行“以学生为本”教育服务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三展为第一需要”的职责理念。学校不仅仅要:为学生的一时负责.更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指导的真正涵义不是送给他们一份工作,而是要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去发现、去培养、去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注重任何时候都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2.2要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高校就业指导实质上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即“润物细无声”。我们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在学生毕业前夕才开始,这被戏称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种就业指导往往带有突击的性质,讲究实用、功利,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也不规范。按照香港就业指导专家谭立恒所说:“就业指导的功能就是有赓自然香,即要帮助学生把‘察’释放出来,使他们‘飘香’,也就是帮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才能。”他同时指出:“只有底蕴深厚的人,才能自然地散发出‘香气’,这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想“香气四溢”、“光彩夺目”,就需要培养自己的终生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一墩而就或走捷径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要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一年级要开展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开展“学习与职业成功”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年级要开展个性心理测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特长等,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三年级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指导和培养一部分条件许可的毕业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大胆走创业之路.并能妥善处理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危机,从而使事业获得成功;四年级要开展择业技巧、礼仪、心理调适等训练,让大学生学会“包装”自己,推销自己,树立自信心,正确对待择业中的成功和挫折,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从而顺利就业。
2.3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的思想
在目前高校中常常听到毕业班同学抱怨老师所教的知识不够实用,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等。不可否认,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的确存在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但是,只是一味地抱怨外部环境,而不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转变、自我提高的话,实质上是一种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的表现。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引导学生意识到,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大学生决不应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地去学习,而应努力走到老师的前面去,这也是大学阶段学习与以往中学阶段学习的最大不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国家主导的毕业分配制度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就使大学生在就业时必须具有其个人主体化特征,差异化素质和核心竞争能力。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日常的就业指导课中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强调,无论是在目前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就业中,大学生都应该树立一种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实践,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不能存在任何等、靠、要的消极被动思想。
2.4建立现代高等教育营销理念,不断发现和满足市场需求
“营销”在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一个现代名词。高等教育也有市场,而且必须依靠市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熟悉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建立现代高等教育营销理念,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并逐步通过调整满足市场需求。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一方面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延伸服务内容,将勤工助学、毕业实习、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考研深造等纳人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责中,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系统的内部服务体系,为学生的成才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另一方面,应通过勤工助学、毕业实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指导、就业指导中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帮助等,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不断了解市场的用人需求,调整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思路甚至是专业设置。当然,高校的人才培养周期很长,需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不能完全依据市场。
2.5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面向社会办学,毕业生面向社会就业,必然把竞争机制引进培养过程,促使学校根据社会实际,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是高校人才培养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的标志之一,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高校要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增强竞争力,就要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
1.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
首先,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上趋于现实化、功利化,对所在城市、薪水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要求较高,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缺乏主见的同时眼高手低,在择业中常常出现感性与现实间的偏差,这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由于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致使用人单位选择性增多,随之要求普遍提高,毕业生间的竞争加剧。据调查表明,当前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越来越注重对毕业生成绩、个人素质以及协调能力等方面的选拔,除个别紧缺专业外,几乎都是百里挑一、优中选优,这也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传统思维观念与当前形势不符
近年来,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灵活就业和创业者不断增多,这更加丰富了以往的就业模式。但是,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把就业的目光还仅仅局限于一些国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上,认为只有“端上铁饭碗”才能算就业,把就业的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上,不能接受风险就业,追求保险就业。
2.2多数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且缺少职业规划
大学生处于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转型时期,他们往往对社会表现出较强的热情与新奇,但同时却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与职业规划,而且多数大学生不能摆正自己的合理位置,期望值过高,片面追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所在地等因素。在这种状态下,毕业生择业的心态趋于现实化和功利化,而很少真正考虑到自己的能力范围、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以及内在潜力等,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但一片渺茫”。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必定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人生定位。
2.3毕业生自身实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明显
当前由于社会发展迅猛,致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且越来越重视人才自身的素质、学习以及适应能力。但对于我国现阶段多数毕业生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就业实力,致使他们对此信心不足,往往会出现心理素质差、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以及缺乏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等问题。这种要求与实力的差距,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4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现象经常发生
有报道称,在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80多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竟有十多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二十多人同时为某班的班长。另外,一些学生在签约后屡屡违约,也成为当今大学毕业生不诚信的主要标志之一。
上述现象之所以在多处大量发生,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社会大环境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不诚信。其次,学校诚信教育的淡薄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再次,用人单位的高要求迫使部分学生“不诚信”。
因此,高校对于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使"诚信"观念深入学生大脑,变成他们的自觉意识和品质。
2.5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存在误区
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首先,过分强调工作经验。多数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及时创造效益,在招聘过程中常常打出必须具备2年至5年不等的工作经验要求,致使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弊端之一,但多数用人单位却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可塑性,其实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多数大学生便能胜任工作;其次,部分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多数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愿意招聘男性为其工作,认为女性员工在日后的各项事宜多有不便,这也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再次,多数用人单位过分关注应聘者学历。多数单位错误认为,学历越高,能力越强,这不仅给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提高了门槛,还会造成部分人才浪费,致使不能各尽其能。
3.有效应对大学就业难的相关对策
3.1更新就业心态和传统理念
(1)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市场状态的条件下,转变传统就业模式,结合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利好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新兴就业理念,树立就业成功者典范,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大学生利用自身智慧和优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此带动部分大学生就业。
(2)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根据不同时期的就业市场需求和变化,及时作出心态调整,在着重培养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扬长避短,从而做出相应的选择和决策去面对就业,在心里上做到提前就业。
3.2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加竞争实力
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培养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养成,只有通过自身培养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在就业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论文大全。论文大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仅凭一纸文凭就能轻松就业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更加注重自身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选拔,当代大学生必须从个人实际能力入手,注重自我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养成,通过自我检查、自我教育、自我总结和自我改造逐步达到自我完善,从而适应市场需求。
3.3高校要因市场需求而不断调整
高校要因市场需求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现在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首先,说明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从数量上已过于饱和,市场容纳不下,自然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其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学生所学知识过于陈旧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一些高校不要在一味追求规模上宏大的同时却忽视了与市场的完全对接,更应在学生质量、专业设置、诚信教育以及所学文化知识的更新速度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就业形势。
3.4完善就业指导机制和思路
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既要领进门,又要送出门”。高校要完善就业指导机制,指派专职部门和专职老师负责指导,要针对自身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指导方案,不要把就业指导单纯看成是几天或者几十天就能完成的事,要从新生入学初期便开始对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必备的求职技能和相关知识,从而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竞争水平。
4结束语
随着大批毕业生的陆续涌入社会,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妥善安置大学生使其能够各尽其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论文大全。我认为,只有通过社会各部门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当前就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缓解和改善,才能让众多大学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玲.诚信缺失,就业市场谁受伤.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03,04.
[2]杜德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5,2.
[3]蒋旭平.浅议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06.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vel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n the Basic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SUN Haobo
(College of Scienc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 College basic science specializing in employment has larger difference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disciplines,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ed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This is where there is a market demand and professional factors set limitations, but with the lack of objective targets college students, and effective mental capacity, such as in employment related to their own reasons.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applied to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al foundation major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is problem.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areer planning; basic professional
1 理论简介及研究背景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要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认知过程、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它一反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理论,致力于从建设性的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拓宽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视野。
在我国,由于学科设置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不清、准备不充分,在就业中缺乏客观系统的目标意识以及有效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基础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这一方面,以关注人类美德和潜力等积极力量、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的积极心理学,显示出独特的针对性、预防性,在基础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元素,必能极大地促进基础专业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
2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现状
(1)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主动性不强,行为滞后。一项由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的大学生有62%;规划不够明确的有33%;极少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约占5%。这显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主体性不强、行为滞后,其结果是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全面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无法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意识。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更好地认识自我,进而规划自我,实现理想。
(2)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价值越来越趋向功利化。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的价值判断趋于务实主义,追求实惠,功利化倾向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当中存在。基础专业的大学生工作面窄,且大多数工作内容属于非创造性盈利工种,但是在职业的去向上,他们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单位、待遇好的地方。在职业的选择、就业的选择中,没有从自身专业特点、个人能力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
2.2 积极心理学可以调适基础专业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心理问题
从目前来看,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由于专业的缘故可以从事的工作种类相对较少,受到的青睐度较低。在大多数高校,基础学科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也是所有专业中排名最为靠后的。
这种就业市场的差异使得基础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调查发现,和应用型专业学生相比,基础学科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就从高年级学生那里了解到本专业的就业难度,感受到了就业的负面压力。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碰到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遭遇,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时,往往就很容易产生焦虑、郁闷、放弃的心理。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基础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帮助他们客观进行自我生涯规划,在精神上、心理上成人、独立,从而具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同时,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及早了解社会,降低基础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
3 积极心理学对基础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3.1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树立“积极心态”
对就业较难的基础专业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起科学就业观,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对待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基础专业大学生认识到职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自身专业与职业需求的关系,树立二次甚至多次就业的观念,积极就业。其次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增强就业信心。这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因素,让基础专业大学生调整自己对待就业压力的心态,形成就业压力是相对的意识。
3.2 营造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氛围与育人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积极的组织氛围可以对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时的工作,应着眼于学生成长,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为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全程化、立体化的指导与服务。
高校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进程,应根据这一现实把职业规划知识以及教育按照侧重点的不同分解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如一年级学生刚刚进校,要加强对其所学专业的了解,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理想;二、三年级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推进式教育,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学校选修类课程中着重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毕业生的教育要着重角色转变、适度社会化及自我创业指导。
3.3 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可能,所以要重视人的积极性,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引导个体健康成长。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主体是大学生自己,高校的角色只是提供一种方法、工具,帮助大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因此,基础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人为本”,贴进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市场需求等方面从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今后职业与人生发展紧密相关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总结,最终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苏坦.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教育探析[J].心理教育,2012(11).
二、文献综述
国内涉及“学习高原”的文献不多,其中,赵丹霞(2001)主要从学习难度、习惯等角度剖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莫秀锋(2007)从学习策略、习惯、非智力因素等角度分析了“学习高原”产生的原因,并从师生两个方面提出措施;谢利峰,刘彦哲(2006)认为大脑长期形成的固定模式影响了个体对语言的运用,使其长期处于英语“学习高原”;许庆豫等(2012)从文化资本视角探究大学生“学习高原”现象,认为家庭背景并非决定因素。而国内学者对彼得原理的应用基本上都停留在对企业职工的分析,将其应用于校园的几乎没有,而从彼得原理角度,从学习层级去研究“学习高原”现象产生,并提出就业难背后存在不胜任因素的文献尚不存在。
三、理论来源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是解开层级制度之谜的钥匙,这是美国学者劳伦斯J.彼得(Laurence J.Peter)和雷蒙德・赫尔(Raymond Hull)研究了千百个有关组织中管理人员不能胜任的失败案例从而归纳总结出的,其本质在于揭示了在所有社会组织中均应遵循的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即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事得其所。
理论认为在层级组织里,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能尽责的不胜任员工所占据。每个职工终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们的PQ为零。至于突破高原,一种方法是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另一种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
四、从彼得原理看“学习高原”的形成
从彼得原理视角看,学生学习历程也类似于这种层级效应,由于义务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无论能力优劣,都将能完成所谓的义务教育,虽然最终能成功地毕业,成为一名大学生,得到阶层上的提升,但所谓的“高素质人才”却无法真正意义上胜任其岗位,这也正是如今岗位需求激增,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本质原因,文凭已经“贬值”得很厉害了。
正如彼得原理中提到的每个员工终将达到“彼得高地”一样,大学生在学习上也终将达到属于他们个人的“彼得高地”,而这在学习上,常常以“学习高原”的状态表现出来。处于“高原”之中,能力得不到质变,即使在学历上得到了认可,但是名不副实。这种高原现象之所以发生,实际上正是由于一种习惯的阶层组织所形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不能完全摆脱过去惯性因素的影响,知识或技能结构受过去甚至从小养成的习惯的影响,正是由于习惯的存在,在学习层级上升时,由于积习难改,最终达到了“高原”。
长期处于学习高原之中的学生会发现,虽然已经努力地学习了某门课程或某项知识点,可是相关成绩却依然原地徘徊,正是由于在知识或技能结构上存在惯性制约或其他原因,包括知识或技能结构与层级日益提高的现实存在的差距,从而造成他们虽在名义上是“高素质人才”,可实质上却相去甚远。
当然,任何能够对他们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都应该被考虑,“学习高原”的产生不仅与个人的认知、心理等因素有关,还与学习环境、社会与情感等息息相关,与大学之前的学习环境对比,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策略上的极大不同、习惯上的不适应、知识或技能的不足、和由此产生的挫折感助生的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以及持续的疲劳和“认知胶着”最终造成了不胜任,因此只有真正适应了变化了的环境,才能够走出“高原”。
五、相关建议
1.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好规划,脚踏实地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
大学与大学之前的学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为了摆脱过去学习方法的制约,大学生要多与周围群体交流,学会自己搜集信息、协作和思考。大学不比高中,没有老师来帮你安排学习时间,只有自己来作规划,这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己计划、自控能力的锻炼。
2.在体验中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大学学习不仅要注重理论,更要学以致用,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术氛围中得到体验感受,得到知识和经验,不断从中汲取养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3.及时反馈,突破瓶颈
学生需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通过获得的反馈来不断完善自己。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就是要提供信息反馈,即给运动动作提供强化,而反馈信息,不仅是那些外显的行为结果,还包括了只有在他人的角度才可以看到的相关信息,而这些隐蔽的信息通常就是瓶颈所在。因此,学生不仅需要自我总结,还要多和同学交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4.理解与提升
学习者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然后进行意义建构来弥补原先的不胜任而得到。情景并非自发创造,而需要有利于进入其中的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条件,这不仅要求学习者自身有积极的参与度,更需要周围人的理解与帮助,家长、同学、老师等都在其中扮演着相应的角色,保持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勉励,才有助于学习者提升,最终破除“学习高原”,缩短今后与职业要求的差距,最终破除“彼得高地”。
参考文献:
[1]赵丹霞.浅谈“学习高原”的成因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高等院校历来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场所,负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责任,全方位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寻求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我国的各高校还没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创新活动尚处于发展和研究阶段。因此,本文探索在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本文研究价值
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已大大包含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执着程度及各种能力、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大学生就业问题等内涵。但在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上的研究仍然没有将其置于自主创业背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对于专业市场的定位,通过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和创造型人才。具体价值如下:
(1)置于自主创业背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
(2)通过更完善的更适合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能更容易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快速有效地建设和培养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重知识和能力,构建素质高且掌握教育规律强的教师阵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服务。
(4)自主创业背景下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创新就业问题。
3自主创业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级部分学生为试点,参加试点学生为16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3人。具体做法是通过升级我校传统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改进计算机核心课程素质培养;寻求更适合计算机专业具有自主创业、社会实践教学基本程序;开展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和使用辅助教学系统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培养,并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保障体系。
本次研究是在充分分析当前就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形式下,通过调研其他高校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出适合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在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核心竞争力,本研究成果对其他高校和专业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从自主创业背景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体验和实践学生创业能力,完善自主创业型自学习理论基础,同时改进和完善了现有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实习、各种企业培训等多种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环节。目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自己到已经签约的单位实习,其余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实习。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专门设置了创新实验室,并配置了最好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同时配备了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加试点的这些学生,平时没有课,就到实验室参加一些项目的开发与制作,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点学生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在我校举办的第六届“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竞赛活动中,这些试点学生擦出创新的火花,撰写我校三小申报书,成功申报我校三小项目10余项。
在教学内容上,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老师也进行了调整,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综合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法及多元化编程语言对比学习法及应用项目教学法,提出更适合高校、更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达到创新和自我总结能力。同时也能加强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对提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作用如下:
(1)通过综合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法和多元化编程语言对比学习法,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多种语言在表达同一个算法思想、解决问题方法、异同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应用(如:多种语言的混合编程等),进而找到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层次和专业需求地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通过分初、中、高以及实战型等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同时也能减少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3)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战工程项目的各种能力,包括团队协作、适合工作角色的工作能力等,同时也要求教师教学思想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4)通过彻底研究一个最典型的例题,从数据结构、语法、算法、优化、规范化编写代码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编程思想,同时有效节约学生和教师为熟悉不同例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学习体会计算机编程语言,从而更快更准更有效定位学习兴趣和计算机编程语言选择,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高效率地学习。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最为特殊的一份力量,既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还是学校行政性事务的执行者等等。日常事务繁琐、凌乱,往往使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无法面面俱到、细致深入,此时,一支得力、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辅导员除了扮演好领航者、组织者、实施者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一批精锐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干部队伍,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
一、运用教学技巧,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干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面对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作为普通学生中佼佼者,代表着学校管理的形象和教育的质量,更应在这场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辅导员在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认清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各类政策信息,让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在学生干部们的思想意识中扎根生长。
1、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为导入,奠定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平时的接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干部都不知道职业生涯规划有多大的用途,如何去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明确指出大一下半学期必须给学生们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辅导员便可利用教学的手段,合理设计好这门课程,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纯粹的理论知识点贯穿在大量的事实案例中,最后通过考核巩固各类理论知识点。
2、以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干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实力。
学生干部平时工作比较忙,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点。此时必须采取一种方式,让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在学生干部心中根深蒂固,那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2011年10月我组派选手参加省教育厅举办“花桥国际商务城”杯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在准备期,辅导员给予理论指导外,更多是让学生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一位学生干部荣获省校系统内第一名的成绩,这便是最好的标榜。此外,系部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旨在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巧,巩固学生干部们的设计技巧。
二、运用实践杠杆,以学生管理工作为平台,引导学生干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美国施恩教授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幻想、探索阶段,查看工作世界阶段,基础培训阶段,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职业中期,职业中期危险阶段,职业后期,衰退和离职阶段以及退休等9个阶段。根据这一理论,学生干部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期、试探期,因此学生干部首先要取得大学生涯的成功。
1、通过自我认知的培训,增强实现学生干部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知己”。很多学生起初并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对学生干部这个概念认识不清,这导致同学们盲目的竞选学生干部岗位,只要当上学生干部,任何部门都行,逐步产生一种不正之风。
因此辅导员在选拔学生干部时须严格把关。选拔前期多宣传;面试考核多评审;试岗锻炼多培训,辅导员老师主要通过组织各类内部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辩论赛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干部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分析、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认识。
2、以基本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生干部的职业目标为考核标准,加强其自我主动实践的培养。
学生干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说、写、做等基本能力,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去执行辅导员老师的指令,这使得他们严重缺乏创新意识、组织协调、团体合作、判断决策等高端就业才能。
辅导员在学生干部培训的过程中,将此作为重点来阐述,可专门设置一个环节,让所有学生干部结合自我认知、社会就业行情的了解,明确自己的学习、工作目标。每位学生干部必须针对自己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工作计划,保存在辅导员老师处,在学年结束时,这将成为每位学生干部的考核标准。如此,一改往常学生干部被动的去做工作为自我主动要求提高,改“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加强学生干部职业竞争意识。
高职学生相比本科生竞争优势本来就该是职业技能突出。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除了拥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注意职业竞争意识的培养。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灌输企业职业竞争机制,提前让学生干部进入职业竞争的角色中。
1、建立企业管理式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公司实行的是重奖重罚、重视绩效的工作理念,提倡的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要求。因此,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创新、节约、高质高效作为奖励项目;鼓励学生干部发散思维,创新型的学生活动,辅导员只给予方向上的把握;在组织活动中,鼓励学生干部自己进行预算控制,最大限度上实现节约这一理念等等。这些都能增强学生干部的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
2、参考企业式监督考核机制,有效保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成果。
建立了企业式的激励机制,还需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作为保障。在对学生干部的日常考核监督中,辅导员可设置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领导才能、创新才能等考核细项,明确“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结果,如“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等档次。考核结果将与学生干部的是否留用、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直接挂钩,这能够鞭策学生干部个人调整不良心态、积极主动工作、实现自我完善。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学生干部,必须围绕职业教育这一中心,建设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学生干部队伍。实践证明,优秀的学生干部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辅导员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保持头脑清醒、思路开阔、不断创新和探索。(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对于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言,又是拿着个人简历穿梭于各大招聘会场,准备毕业前实习选择职业方向的时候了。择业是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一次重要选择,轻则影响择业成效,重则会影响到学习,为此许多同学都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要进行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所以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是各位择业生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大学生择业常见心理障碍与问题
1、 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热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如国办重点院校毕业生,自己技不如人,总拿着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较,因而求职屡次失败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从而转化成自卑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同学在学校里成绩一直很优秀,总是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同学的仰慕,从而有一种沾沾自喜,唯我独尊的自负心理。
造成自卑感自负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环境、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心理因素造成。这类学生由于看不清自己的位置造成求职中的失败。大学生需自我把我、自我调整,先找一门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 依赖心理与从众心理
依赖心理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择业种的盲目从众心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迅速发展时期,人格快速发展逐渐完善,但是他们没有社会经验独立性不强缺乏个人主见容易受到社会重一些不良影响左右其思想状态,很少从自身优点出发认真分析自身能力并做出适合自己的择业选择。一些独立性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过多的听从他人意见、盲目跟风错失了就业良机。大学生在就业前应认真分析自我能力及主、客观条件,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去考虑,增加择业主动性果断决策。
3、 功利心理与求名心理
目前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不是去想怎么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更多的是去看重自身利益,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地位,在不了解某些职业的内在要求或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声誉好的单位,很少去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缺乏必要的责任感。
4、 焦虑心理与急躁心理
在求职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这类学生的心里表现出担心自己毕业后时候能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能否找到有利于自己身发展的工作、能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害怕自己被用人单位拒绝;自己选中的单位父母不同意怎么办;如果选择 错误后悔怎么办;入职后不懂得如何与上司、同事处理好关系怎么办等等。这种焦虑状态让大学生在毕业前精神压力加大、紧张烦躁而引发各种心理不适,尤其是以急躁这一特殊形式所表现。在工作未确定之前大学生普遍都有急躁心理,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产生一些矛盾,每天都在寝食不安中度过,只希望时间过的快一些,总希望马上被用人单位录取,尤其实在最后时期内还未被录取的学生群中,这种焦虑、急躁心理更为严重。
5、 安全心理与竞争心理
在择业时有些同学往往从职业的安全稳定方面考虑,去选择那些国有单位或政府部门,他们认为在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是相对稳定从而忽略自身能力发展。竞争心理与安全心理形成鲜明对比,这类大学生不安于现状在已有的稳定工作时不满足现状,他们更希望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愿意拥有比现在更好的工作。
以上五点是大学生常见的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适务必会使大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损害,那么如何调适心态我总结以下几点。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自我调适
择业时每一位大学生最终所面临的问题。在求职的道路上每位大学生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困难;甚至经历过几次挫折后才能获得收获。在求职中所产生的迷茫,不知所措等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但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注意心态调整,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就业这一重要选择。
1、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主动寻求机会
想要找一门适合自己的工作首先要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要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在求职过程中主动寻求机遇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工作的好与坏是相对的,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应以几次的失败来否定自己,要有勇敢进取的精神。
2、 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方向
大学生对就业期望普遍较高,但他们对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这就造成了大量用人单位找不到人,毕业生无去处的现象发生。大学生应该在职业生涯与发展观念上从新规划自己的目标,因此在择业时不要把目标制定太高,从自己能胜任的一个职业做起,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经验,在工作中学习进步,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3、 用于面对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更应该勇于面对和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要学会自我接纳与欣赏,敢于面对自己,敢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与失败。我们可把失败看成一次认识职业、认识自己、适应社会的机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能力,通过求职来发展自己,促进下次求职成功。
参考文献: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现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和百姓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就业难”、就业矛盾的突出使得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人才的高校不得不将就业工作纳入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同等重要的大事中来,因此,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自己
大学生通过2年的专科学习或3年的本科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及其他综合性知识能力,但在思考将来自己想要从事何种职业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却很迷茫,原因是,他们并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自己,即所谓的“当局者迷”。因此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成为高校首先要做的工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指计划、目标。一个明确且正确的职业目标就宛如人生的指示灯,这个职业目标就是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追求的理想职业,在良好心态的推动下,人的工作状态是非常高亢而愉快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干工作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还能促使自己不断上进,通过良好的工作业绩,谋求更大的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职业目标具有明确性、可实现性和个人喜好性,在指导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中长期规划,是进一步明确职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建立人际关系的一个较为系统、全面、集中的以培训、提高为主的职业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家及一些科研机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种类别的测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比如测试经营和社交、艺术和研究、现实和常规能力等,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得分的结果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所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2.“全面了解自己”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由自我总结和他人评价两部分组成。开展“自省意识”活动,即是自我总结,就是深入地了解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和潜力,总结经验教训与收获。时常自省有助于提高思想意识。他人评价即是通过教师、同学、朋友、亲人等人对自己的评价,全方位地了解自己,所谓“旁观者清”。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人和社会带来影响,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是也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通过这些信息,学会正视自己,作出适当调整,使自己不断进步。
二、帮助学生用资源来包装自己
作为处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拥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将会为就业的成功助一臂之力。
1.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求职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现在的状况,如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知道就业信息收集的渠道,能够正确地处理就业信息,清楚自己的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求职态度。
2.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学习和锻炼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学校的就业工作机构健全、考虑周全、保障齐全。学校不仅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各种讲座、培训,并提供就业招聘平台,还有专职人员的指导,心理社团和就业服务社团的协助。我们要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善于学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3.利用简历、自荐书来宣传自己。不要小看简历、自荐书的作用,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简历、自荐书是留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是就业的敲门砖。这是因为,简历、自荐书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把个人的基本情况、求职目标、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特长优势、求职意向清晰表达的说明材料,其制作水映了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如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制作时要注意外表要醒目,内容要真实,突出强项,形式要彰显个人风采。通过简历、自荐书的包装起到“外塑形象”的作用。但要注意简历内容是根本,创新只是一种形式,切不可本末倒置。简历的目标就是获得面试,能实现简历目标就是最好的简历。
三、帮助学生用行动来塑造自己
行动具体是指学生的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所谓的求职礼仪并非另有一套专门的礼仪,而是个人礼仪在求职过程中礼节礼貌方面的具体体现。礼仪体现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交际交往习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体现在我们生活中最细微的举手投足之间,招聘者总是于最细微处观察和认定我们的礼仪层次,进而推断我们的修养。因此必须从平时做起,注意一言一行,长期的修养积淀能使我们在关键时刻所表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自然流露。面试技巧是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应答时要注意的事项和运用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技巧。
1.要加强学生的求职礼仪培训。求职礼仪包括语言礼仪、听与说的艺术、电话礼仪、服饰礼仪和举止。语言礼仪体现求职者说话形式与内容的品位,要求说话者吐词清楚、语速适中、内容简洁准确、表达自然。听与说的艺术,在听的过程中展示礼仪,要善于听,认真倾听,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在说的过程中展示个人修养,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话礼仪和服饰礼仪在应聘过程中会起到加分的作用。通话过程中要注意礼貌用语,言辞要恰当,面试时的着装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举止在面试时会起到关键作用。表情自信,行为优雅将有助于应届毕业生缩小与有工作经验者的差距。
2.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面试技巧。面试是用人单位通过面对面地与求职者以交谈形式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能够考核应试者的学识,了解应试者的基本情况,而且可以面对面地观察应试者的口才、风度和应变能力等。面试过程的形式是有章可循的,内容是可归纳总结的。面试技巧的提高离不开积累、归纳和总结,做一个生活的有心者,与同学、朋友分享面试经验,有助于共同进步、成长。
四、帮助学生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
社会既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又是一个理想的天地,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社会的浪潮中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就要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即必须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懂法和不懂法的人生截然不同。作为即将成为一名新的工作人员的大学毕业生,只有将自己的个人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懂法、知法的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应该具有前瞻性,要明确法律知识的指导对学生个人成长、学校规范办学的重要性。
1.要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学校要了解毕业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渴望。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处于政治思想活跃,富有创造精神和学习精神的时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更加成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他们渴望了解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渴望清楚地认识到法律与自己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有时法律不仅是保护自己的“盾”,还是反击违法侵权行为的“矛”。因此要对法律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和择业时的时事、政策及法律法规,使学校成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挥毕业生指导的中心作用。
2.要提高教育内容时效性和教育方式的科学性。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如《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及涉及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在毕业生的指导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并穿插直观、生动的教育互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从社会方面讲,关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学生个体方面讲,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培养人才的高校角度来讲,就业率联系着生源,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毕业生就业与择业指导工作必须在全员关心、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下做到工作到位、工作有新思路、工作有成效,以此来促进学校的发展,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文勇,马树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活过了一半多了,是好好总结自己大学,规划未来的时候了。在做这份规划书之前,我就经常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想要干什么,我的优势与不足在 哪里,我希望我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为了那个未来我现在应该做什么等等。这就更使我认识到规划一下自己职业生涯的必要性,于是看到这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我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更希望借此机会总结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为我的未来规划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随着高考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紧张,而如何在人才济济的市场脱颖而出,获得社会的承认,成功 赢取一份满意的职业,则是需要我从现在做起为未来进行规划。规划未来就需要“知己知彼”,首先了解自己,然后知道我的理想职业,规划通往职业的桥梁。
回想我的大学生活,大一懵懂,那时的我,还带有高中时候的稚气,什么事情都想试一下,于是班级班委、院辩论队、院学生会、德育研究会里都有我竞选的身影, 刚进大学的竞选与种种面试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精彩的大一生活,我过得很愉快,也逐 渐适应了大学自由的生活;到了大二,随着学习进入正轨,活动参与增加,忙碌的生活常常让我无所适从,我努力调整自己,总是试图在学习与工作、活动中找到一 个平衡点,经过大二的学习,我对于教育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在不断的锻炼中慢慢成熟;大三,我开始寻找我的梦想,寻找通往梦想的路。生活紧张 而忙碌,奔波于教室、图书馆与宿舍之间,总会时而会感到迷茫,看到和我一样忙碌的同学们,我总会思考在忙碌的背后是不是大家都有一个梦想,一个慢慢成长起 来的职业梦想。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职业生涯规划,为梦想插上翅膀,为行动指明方向!
人生如舟,生涯如水,水上行舟,不进则退!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规划的生活是盲目的,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下去,终会成功!
一、自我盘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只有客观、正确、真实地认识自己,才能做好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最后形成对自己的盘点小结。
(一)自我评价
1.成长经历盘点
我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我家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我有两个哥哥,在家中我最小。在小的时候,我很幸福地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顺利的完成了小学生活。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开心幸福。
然而随着我的慢慢长大,家里三个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父亲外出打工,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当时我上初二,记忆中只有家里浓浓的药的味道和父亲被病痛折磨 的情形。就在那时,小小的心中就扎下了一个梦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不让父母再受一点苦。可是,父亲没有等到我有出息的那一天,就走了。从此,在我心中,永远有一个遗憾,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在母亲的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与自信,我学到了乐观与自立,我更学到了 努力奋斗。
于是,在我的不懈努力和妈妈的关心下,我顺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砀山中学,之后成为重点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家乡,能考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我成为母亲的骄傲。
2.个性特征盘点
经过不断的磨练,我依然很乐观、开朗,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
①我属于外向型,我喜欢广交朋友,与不同的朋友交流,总能让我的得到不同的收获。
②我喜欢展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可以让别人听到我的声音。
③我渴望成功,骨子里很好强的我,总是不甘人后。同时我也很勤奋努力,有上进心。
④我从小到大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喜欢与老师打交道,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⑤我的心理素质很好,积极主动,心态乐观。
同时,我的性格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如
①性格急躁,往往缺乏耐心。
②做事不够细心,有时候有丢三落四的习惯,比较马虎。
3.兴趣爱好盘点
我爱好读书,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尤其珍爱散文,喜欢周国平、季羡林的散文;爱好读小说,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其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总让我激动;喜欢《大国崛起》,其中历史的智慧发人深省……
我爱好音乐,我喜欢温柔的旋律在耳边轻轻流淌,然后再心底深处慢慢生出一种说不清淡淡的情愫。
我爱好运动,虽然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但是,我还是喜欢找时间和好朋友打打羽毛球,乒乓球、跑跑步,在运动场上的人感觉充满了阳光与活力。
有时候,我还是爱好独处,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待着。
4.能力分析盘点
能力优势
能力弱势
自小从农村长大。具有艰苦朴素 、吃苦耐劳的精神。
长期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的领导与组织能力。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能够很好处理人际关系。
胸怀目标,具有追求成功的勇往直前的干劲。不怕失败。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适应性强,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接受新的挑战。
做事情不够细心,不够谨慎,易冲动。
缺乏耐心,有时感情化、情绪化
自制力不强,往往需要外力督促下,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二)360°评价
1.优点:
自我评价:
有自信,独立性较强。
有责任感,组织能力较强
家人评价:
天资聪明,认真学习,有天赋,在家比较听话,孝顺。
老师评价
在平常的交往中,我发现她天资聪慧,但更能后天努力;她喜欢独立地进行思考,但更能参与集体合作。
同学评价:
1.目标往往很明确,有进取心
2.交际范围广,学习认真,出色
4. 天赋优良,目标明确,肯下功夫。平素仪态端庄,吐属不凡。处事坚毅果决,临变从容,雍然有度。
亲密朋友评价:
1.责任感强,善于钻研,做事有条理,待人真诚,淡泊宁静。2.干练、勤奋、刻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乐于助人。
4.坚强独立,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2.缺点:
家人评价:
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喜欢生气,脾气倔强,有傲气。
亲密朋友评价:
1.耐心欠缺一点。易急躁。有时过于强势一点。
2. 有时侯会倔强一点,不能听取不同意见。
老师评价:
如果假以时日,埋头钻研,一定能成为教育学领域的后起之秀。
自我评价:
性格急躁,往往容易生气,难以平心静气的接受不同意见。
同学评价:
1.或可更加沉静自修,遍览百家之言,1.庶几尽善尽。
不够时尚,不够潮。
在大四下学期的就业竞争中,我通过了三个省的公务员、一个省社会科学院和一个省银行的考试。其中,江西省社科院的笔试我是600多人中的第二名;天津市公务员考试我是报考单位面试第一名,同时也是总成绩第一名;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我是曲阜市2000多名考生中的笔试第一名;江苏法院和山东农行的笔试和面试也是顺利过关。所以,我觉得把自己的就业历程写出来对大家还是有点用处的。
就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而言,很多同学包括媒体都会说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难等等。的确,与10年前相比,大学生在增多,就业岗位的增加、社会经济容纳力的增加却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我们今天面临着与诸多海归、博士、硕士、名牌大学学生、重点大学学生、从业经验丰富人士竞争的压力(我在很多考试中都遇到过北大、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其中不乏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从我的就业历程来看,我敢说,这些绝对不是阻碍我们就业的真正理由。现在这个社会很残酷,只尊重强者,因此只要你有过硬的实力,其中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在就业大军中拔得头筹。
我的母校虽然是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但绝对算不上什么名牌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限,而我也仅仅是个普普通通的法学本科生,一个毫无职业规划、只知遇山过山遇水涉水的大学男生。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我总是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特别是当我失败的时候和当别人嘲笑我的时候,我总是千方百计总结自己的失败,并且不断地在以后的发展中完善自己。只要有了生生不息的奋斗之火,即使是星星之火,也是可以燎
原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制胜之道。
成功心得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如何准备公务员考试。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要对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方向、各种题型、考核办法、各部分题量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准备公务员考试中基础的基础,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考试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对公务员任职的基本要求,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其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行政学、法律、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专业知识则主要指从事具体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它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别,具体会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设置。
能力测试通过面试和笔试等方式来测试报考者的各种能力,如行政职业能力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和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和资料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面试主要考查报考者的综合分析、言语表达、计划组织、应变能力以及自我认知的程度,它实质上是对人的潜能的一种考查,因而具有相当的难度,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技能测试主要考查公务员报考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或智力的运用能力、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群体适应等能力。
心理测试的目的是考查报考者的性情、意志、品质以及反应等心理素质是否符合国家公务员所必须达到的各项要求。
此外,用人部门还会到考生所在学校或者单位去了解考生在学校或单位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如果发现考生有道德、作风、思想上的问题,组织上要进行逐一核实,不能胜任的绝对不会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如果你还不完全了解这些,我建议你最好先买一本教材了解一下,市面上卖的书差不多都能满足你的这个要求,不需要买很多,一本足矣。
二、在实践中成长
在前面对题型、题量、考试规则特别是解题方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大量做题(但是我不完全赞同题海战术),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考试方法,增强对公务员考试的了解。这其中又有如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1.习题集。如果你不是公务员考试高手,又不想与志同道合的人商量,就应该买一些解答详细的资料,这样有利于总结。
2.态度平常。做题时就应该保持真正的应试状态,按时间测试自己,认真对待每次模拟测试,想象自己临战时的状态。平时紧张,考试时就不会很紧张。
3.总结。如果只是蛮做,不懂得总结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以及举一反三,做了也是白做。人不能总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三、为申论做好准备
申论即是“申而论之”,历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本身信息复杂、庞大,由数字、文字、图表组合而成,增加了阅读难度;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平常你就要关心政治。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是党的政策的实践者,如果你不关心政治特别是时政,就算你侥幸考上,那你也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2.学会、背会那些比较好、比较时髦的政治性语言,这些不但能凸显你的政治理论功底,还能成为你文章中的亮点。
3.申论文章看多了,就应该总结自己的写作模式,考虑如何开头、如何破题、如何起承、如何升华、如何结尾。虽然我们写的不是八股文,但是一个成熟的模版文章有利于快速应对考试。
四、冷静分析报好名
首先,报名时不要想着哪个岗位冷门好考或哪个岗位热门不好考。以每年近300万大学毕业生的庞大队伍来看,几乎每个职位都会有很多竞争者。但是,不怕竞争并不表明就不用考虑、可以随便乱报,而是更要冷静分析。
其次,随着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相当公平、透明、有效的考试制度,招一个还是两个都是根据部门职位需要确定的,所以,在报考中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客观冷静的分析。
最后,确定报考职位之前要及时了解所报职位的有关信息,要仔细分析各招考单位的情况,比如单位性质、招生人数、岗位职别,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选择。
五、一些比较杂的问题
1.做题顺序的问题。考试中,应该挑自己把握性大的题目先做,因为公务员考试笔试题量大,而且间或有些题目的计算量大、困难度高,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能按部就班地做题。平时做题时就要发现自己擅长做哪类题、不擅长做哪类题,不擅长的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