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雕塑考察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10-30 21:36: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雕塑考察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雕塑考察报告

篇(1)

培育市场带动产业搞活经济富裕群众

――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学习江浙地区培育和建设市场的经验,提高我区市场建设水平,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区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年×月×日到×月×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福兴带领相关部门有关同志,先后对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小商品城和永康市五金城等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考察期间与各地政府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广泛接触,认真交流,并挤时间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开发机构、浙江传化企业集团等部门和企业就招商引资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宣传大港区的优势和政策,考察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场培育发展的类型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几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江浙地区部分县市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善于经商的传统,高度重视市场培育和建设,走出一条依托产业发展市场、依靠市场带动经济的成功之路。分析其市场发展过程,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市场自发形成,政府适时引导型。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和浙江省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明显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比较早,清晰地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亭市场到现代市场的递度推进过程。由于这类市场“先有市后有场”,市场建设的风险小,政府收益大,但是市场的培育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在市场成熟阶段开始介入,并把市场规划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块状产业群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格局,最终成为辐射国内外的商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常熟市招商城。常熟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年实现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其中地方收入近亿元。××××年招商城市场交易额达亿元。常熟市招商城建于年月,经过近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商城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市场、五金市场等个市场,有服装、装饰面料、五金、电器等家专业批发市场。商业用房万平方米,店铺、摊位万多个。来自全国各地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开店做生意,市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万人次以上。年至××××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八年超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以上。强势打造国际化购物天堂的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面积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近亿,其中本地人口万,外来务工经商人口万,流动人口近万,××××年实现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商城创建于年,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群组成,拥有个行业、万种商品,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袜业、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强。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多万平方米,摊位余个,从业人员万多,日客流量多万人次,××××年市场总成交额达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强,连续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二)政府主导形成,造势扩大规模型。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较短,一般兴起于九十年代中期,从松散市场到成规模的集约化特色市场的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由政府主导,实行行政强力推动,具有“先有场后有市”的特点,市场建设的风险大,但是从市场发展过程看,从市场培育到形成成熟市场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只要有产业支撑,善于抓住机遇,加大广告宣传造势,能够迅速提高市场知名度,提高其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政府在市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有强烈的行政推动成分,并结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把市场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群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重要的产地市场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国五金科技之都,铸造世界名牌的永康市五金城。永康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年实现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年五金城实现交易额亿元。永康市五金城建于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市场个,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家入驻市场,销售超亿元的达家。永康五金城年到年为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了出现了有场无市状况,为此,政府加大推动力度,除在税收、管理费政策和户籍管理的倾斜外,对于在市场内正常营业的商户政府给予补贴,尽力保持商城人气和人流,以此克服有场无市造成的影响;同时为各乡镇分配市场摊位指标,并列入年度政绩考评,确保市场有足够满的摊位;与此同时,一边抓招商入场,一边强化对市场的宣传,仅中央电视台,每年广告投入就达万元以上,现在已发展为家店铺,外地经销商近家,从业人员万人以上,并定于每年×月×日召开五金博览会,以此扩大五金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广大商户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通过对上述市场的学习考察,提升了考察人员对建设市场的认识,同时也感到江浙地区以市场建设活跃经济发展的根源所在:一是在扶持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一开始都是为满足当地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城乡工业品供应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把传统经商习俗与本地小商品生产紧紧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解决了新建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局限性,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窗口和贸易洽谈的场所。二是在促进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仅靠商业零售和批发的流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现行流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是在活跃当地经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市场,一方面为本地企业产品找到了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又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市场需求信息,形成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发展格局,并带动了交通运输、通讯、旅游、加工业的发展,义乌市仅每年的购物旅游收入就数十亿元以上,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货物吞吐量达余吨。四是在解决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为解决群众就业提供巨大的容量,这些地区几乎没有下岗之说。据介绍,义乌市、常熟市招商城等商品市场从业人员高达数十万人,这些市场中还有相当多的外来人员,义乌市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其中,外国人达到人以上,超过南京市,为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奠定基础。五是在指导生产、形成价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水平,更加注重信息化工作,通过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及时向本地企业提供市场供求动态,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外地产品的本地化步伐,考察中了解到尽管这些市场容量很大,但本地产品仅占左右,其余均为外地产品,义乌提出外地产品本地化目标今后要达到以上,对提高区域经济规模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培育和发展一个成功的市场,来自于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重点市场的学习考察,我们认为他们的基本经验大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走统筹规划,政府搭台的发展路子。培育市场必须建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这是政府在市场培育和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政府引导型市场、还是政府主导型市场,都离不开合理规划。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市场发展纳入城市建设中去的地方,才能在强化管理中,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走准确市场定位、办特色市场的发展路子。市场建设必须依托当地优势,特别是产业优势,以此来选择经营品种和发展规模。常熟市招商城依托当地轻工业产品优势,建立了以服装服饰为主的市场,全市家服装企业全部进入市场,占市场;义乌小商品城,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市场,走了出一条市场连加工,加工促市场的发展路子,有意识的培育自己的产业基地,为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永康五金城充分利用当地五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全市有五金企业万家,品种达上万种以上,其中汽摩配件、防盗门产量占全国的以上,这些为五金城建设提供了强力的产业支撑。三是走强化市场管理与净化市场服务,完善市场功能的发展路子。当我们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江浙地区市场繁荣的魅力时,也感受这些大型市场在管理与服务上的规范化、高水平。常熟市、义乌市和永康市的市场主管部门,具有政府宏观管理而又是企业化运作的部门,充分认识到办市场并不是简单的物业管理,而是在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市场管理上下功夫,对进入市场的业主进行诚信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和贸易规则培训,同时大胆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一切以国内外客户的利益为前提,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了市场的声誉,增强市场的凝聚力。四是走批发市场多种交易模式的发展路子。走出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简单模式,积极寻找适合不同市场发展的新型模。这些市场每年都举办大型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使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与升华,一些市场通过在外地办分市场,扩大了规模,义乌在全国各地建设了个分市场;××××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达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亿美元,占总成交额,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五是走以股份制形式办市场的发展路子。从所考察的市场建设情况看,虽然市场培育形式不同,但当市场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必须走多元筹资的建设路子,只有这样市场建设才会有持久的活力。常熟招商城市场主体由市场管委会承担,下设开发公司由政府控股,一名副市长任董事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主体市场的建设由开发公司进行招商,通过拍卖土地和转让摊位获取政府收益。义乌商城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办市场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有效地实现了市场管理机制创新。

三、准确定位,积极培育,实现我区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目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建设市场的问题,应当说是在目前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抓住市场建设机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我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初步想法

紧紧抓住市场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努力适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选择政府引导市场建设的方式,完善促进市场发展的政策鼓励体系,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以引入外地产品本地化为基础,建立以工业品市场为龙头,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经营中低产品为定位,逐步形成由产地市场向商品集散地市场的递度推进,努力建成面向三北、辐射全国的特色市场,实现培育市场、带动产业、搞活经济、富裕群众的目标,为“三步走”战略的实施营造完善的市场体系。

(二)关于我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五个原则

江浙地区的做法对我们加快市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从他们的做法中,我们认为在我区市场建设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市场化建设原则。建设市场必须走市场化路子,政府在市场建设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定位,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效率,加快市场建设效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收益;二是滚动开发原则。应通过大量调研和专家论证,结合我区实际确定建设市场的类型,但是市场建设初期不应过大,应从规模适度向大规模建设递度推进,永康五金城一期亩建成后,才进行二期亩建设,义乌小商品城同样经历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这样一方面能够保持市场的持续繁荣,同时又能逐步提升市场的商气和人气。三是产业关联的原则。市场建设离不开坚实的产业支撑,义乌不仅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还要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我区在市场建设中,应以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为立足点,以六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并在高层次上推进产业提升。四是突出特色的原则。办市场的竞争如同企业竞争,从国家市场研究部门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在专业市场建设上,东部沿海地区已基本饱和,争夺现实和潜在消费客户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我区看虽然有个市场(其中个集市),实际交易额为亿多,但是有特色的不多,特别是面对塘沽洋货市场、陶瓷市场、天津大胡同市场和东丽区在建的市场等周边规模较大的市场,没有比较优势,面对临省市场差距更大,所以要增加吸引力,必须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以此促进市场迅速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五是与城市建设同步的原则。江浙地区市场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与城市建设同步,把市场建设与城市功能统筹安排,系统考虑。义乌市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市场,大市场又要依靠完善的城市功能作保障。所以我区在市场建设时,应立足城市长远发展,谋划市场的布局,努力使市场成为消费的载体,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我区市场建设的两个方案

篇(2)

一、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课程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要求教师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参考: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美术鉴赏

绘画

工艺

……

美术鉴赏

雕塑

设计

……

设计

绘画

……

(为高考报考专业做准备)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书法

篆刻

……

摄影摄像

……

(学校能开设的其他美术模块)

1. 课程开设既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高一年级选修音乐,高二选修美术课程的需要.同时也需要考虑部分学生高一至高三美术课程继续深入学习的需要。

2.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学校教学条件,注意整合学校师资与教室的条件,尽可能多提供学习模块。

3.每个学校的师资与教学条件不同,开设的课程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必须遵守1+2或更多的模块教学要求,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要求。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是:多数学校选择在高一开课,也有个别计划在高二才开课,每周一课时。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有两个以上美术教师的学校则开设了二至三个模块,最多教师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累计排序下去的有“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设计”、“书法”,从调查情况也看到,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选课方案由学校制订,学生基本没有选课的主权。因此,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1)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应该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说明。美术教师通过举办作品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点,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也可通过一些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模块。

(3)召开班长或美术课代表会议,组织指导学生根据学校设课和自身情况确定个人高中阶段的课程修习计划,并及时选定每学期课程。让学生自行填写学习自愿,由班长或美术课代表进行人数的协调与合理搭配,并将名单提交任课教师进行合理分配。

高中美术课程选课指导1

领域:艺术

科目:美术

系列:美术鉴赏

模块:美术鉴赏

专题:

课程类型: 必 修

分:一学分

时:18学时

开设学段:高一、高二

评价方式:论文或研究报告、考察报告、作品分析、美术鉴赏水平测试等

课程内容简介:

1. 鉴赏基础:学习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鉴赏学习活动:鉴赏中外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等途径检索与搜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象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3. 考察活动: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写出考察报告。

选择建议:

本模块是高中阶段美术必修课程,每一位同学都必须选择。通过鉴赏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能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了解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审美与鉴赏的能力。

评价方法:学习态度30﹪;学习效果(美术考察或美术鉴赏论文)70﹪。

咨询教师:

高中美术课程选课指导2

领域:艺术

科目:美术

系列:绘画雕塑

模块:雕塑

专题:

课程类型: 选 修

学 分:1学分

学 时:18学时

开设学段:高二、高三

评价方式: 考 查

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课程内容简介:

雕塑学习内容主要了解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并选择泥、陶、石膏以及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通过雕塑的学习能掌握和运用雕塑的艺术语言和制作技巧,进行雕塑作品的基本创作和学会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选择建议:

雕塑学习是提高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表达能力,理解雕塑作用和艺术价值的一种有意义的美术学习活动。对希望提高自己认识空间、表现空间能力的同学和有志于将来进入大学相关专业学习的同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考试说明:学习态度30﹪;作品创作70﹪。

咨询教师:

比较项目

人 美 版

人 教 版

美术课标适用性

知识

价值

注意选取适合高中生理解的素材来构成知识体系,知识背景、知识内涵较丰富,重视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丰富的知识背景与知识内涵,重视宏观与微观的比较分析,知识要点展示明确,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能力

价值

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

情意

价值

学习导向明确,注重以多种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欣赏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结构及呈现方式

结构

设计

结构清晰,主次突出,内容和形式结合较好,图片设计适中,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特点。

结构清晰,主次突出,情境创设灵活,图片的文字点评有详有略,符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特点。

课题

设计

课题的呈现富有文彩,注重视觉美术语言的表述,又注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课题文字富有文彩,呈现的形式既突出主题,又富有人文特征。

活动设计

活动栏目丰富,注重创设学生学习的多元情境,将活动设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如:思考与讨论、知识窗、名家论述,人物故事,学习活动,艺术实践,自我评价。

活动栏目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将活动设计融于实践情境中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如:思考与探究、小辞典、小资料、背景资料、练习题、扩展练习、推荐参考书目。

其他说明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术鉴赏》、《绘画》、《篆刻》、《雕塑》、四本。教材开本小,文本较薄。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术鉴赏》、《绘画》、《篆刻》、《书法》、《工艺》、《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六本。教材开本大,文本较厚。

三、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教师普遍反映教科书内容容量大,教学内容组织困难,18学时难以完成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配套的教辅资源缺乏,现有的资料性教参很难满足教师教学设计参考的要求,而且还不齐全。以下试比较其中两个版本的教材,分析当前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美术》人美版和人教版教材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到,高中美术新教材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学本,并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增加了大量的、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内容,体现了课程选择性的特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学本,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建议根据课标内容要求、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选取共性的课题或基本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并结合校本课程资源、有广州地区特色的原生态美术文化资源,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合理重组。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前课外主题

性阅读自学等多形式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较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堂常规教学、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表现在教学设计文本粗略,忽略对课外作业情况的评价或分析,无课题板书,吝于图解、示范,不出示经典作品的题目、作者,无明确的作业练习要求,教学语言表述忽略美术术语的运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要随意选取,偏离教材的主要内容,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此外,对于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情况,建议区内教学资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四、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而不是知识的片断;故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针对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仍以传授式教学为主的状况;教师可根据模块特定的内容和目标而采用学习指导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体验法、实践法、比较法等,也可以大单元的方式,设计融表现与鉴赏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借用一般教学模式如经验学习模式、比较发现模式、探究学习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等。

根据上述分析,对高中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1)突出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运用。

(2)认识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重视解读试验教科书,可从学生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引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4)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的个人意见,又鼓励学生运用特殊的工具材料进行独特的创作。

(5)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鼓励以岭南、广州地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作为案例研究的突破点。

五、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并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或评语相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建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参考以下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表:

《3D动画设计——梦幻汽车》作业要求暨评价表

作业要求(评价指标)

A

B

C

D

E

优点

不足

汽车造型富有创意:美观而富有想象力(20%)

20

18

16

14

12

汽车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复杂性(30%)

30

27

24

21

18

材质、灯光具有仿真性和想象力,贴图适宜(20%)

20

18

16

14

12

动画关键祯设具有丰富性(10%)

20

18

16

14

12

场景设计生动而有趣(10%)

10

9

8

7

篇(3)

一、艺术考察课程所依据的学习理念

艺术考察课程所依据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只有通过把个人世界里的经验组织起来以提高个人面对世界的效能,学生才能主动地建构自己学习的求知方式”。①建构主义的情境式学习是通过问题解决而进行的,是一个建构过程。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并主动地对外在的经验加以筛选、组织和整合,学习者无须依赖一些既定的程序来进行心智活动。社会文化观强调实践活动对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把活动与社群文化有组织地联系起来,并强调认知过程从属于社会过程和文化过程。学习活动与社会情境和文化情境有密切关系。学习是因共同参与实践社群文化而产生的。建构主义观与社会文化观相辅相成。在实践中面对特定情境时,寻找有意义的解决方法。学习应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相互撞碰、开放式学习。学习者依据自己的活动,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生成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的学习是创生式学习,笔者称为“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

二、艺术考察课程中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变成考察活动,教学不再是说教,而是协作和帮助,教学成为考察活动的组织和协作式的框架与在具体考察情境中上下求索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变成考察者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与考察成为主动参与、主动进取,在兴趣与激情的引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与考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中碰撞创生出自己的学习考察成果。教师变成考察者的协助者和服务者,与考察者共同建构考察方法,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与学习者、考察者共同建构考察成果,当然也是学习者进行学习与考察活动的咨询者和解决问题的协助者。

下面笔者具体列举一些艺术考察课程课例:

1.课程简介

艺术考察是艺术情景式实践教学。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学习者的亲身感知与体验使学习者做到知行合一,自主建构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的动态关系,扩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全面艺术素质与文化修养。在国内选取艺术考察对象如石窟、碑林、专题博物馆、民居、帝王宫殿、帝王陵墓、名山大川等。

2.教学目标

扩展学习者的艺术视野,感知与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学会对各门类艺术的赏析、考证并能深入研究,提高对艺术的研究能力与审美能力。通过访问民间艺人、著名画家、民俗专家,以画速写、做笔记、记录影像等动态情景式学习方式获取艺术资料,为各门美术专业课搜集素材。通过艺术考察的一系列活动,学会欣赏、感知、探究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获取优秀艺术经验与丰富的艺术知识,培养学习者热爱优秀的中国文化,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等,探究其与艺术的关系。提高学习者生动准确地感知考察对象艺术特征的能力,掌握快速记录与把握艺术要领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者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应目会心以及应物象形的艺术思维与实践能力。

4.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艺术考察对象如石窟、专题博物馆、民居、名山大川等。先聘请专业导游或当地专家、学者讲解其文化、艺术、历史价值。教师作为学习者的首席与学习者共同学习。在听完介绍之后教师与学习者讨论、探究、访问并进一步深入考察。在考察的真实情景中教师给学习者传授搜集考察资料的方法。

(1)学习者根据考察的不同地域,自由选择艺术考察的侧重点,如游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2)学习者访问民间艺人,欣赏民间艺术,感知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获取艺术灵感。

(3)参观考察不同专题博物馆,提高审美欣赏能力,提高艺术视野和艺术感知能力。

(4)学习者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素材,根据自己的特长,认真整理考察记录。

5.考察延伸与艺术考察报告和撰写考察学术论文

(1)学习者通过不同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方式如速写、笔记、影像等,仔细分析并深入细致地整理自己获取的信息资料。

(2)把艺术考察的对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人传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探究,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

(3)教师讲授考察报告、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

(4)艺术考察外出时间为15天,回校整理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考察报告和撰写学术论文共15天。

6.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讲授考察报告及艺术考察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要求撰写考察报告与学术论文,教师根据文章质量、课堂表现与考察态度情况,给予综合评价,以百分计入成绩。教师根据质性与过程性评价方式,把分数与学生的过程性成绩客观地填入下表。

三、为什么要在美院美教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

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中国画等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史,加深对国学包括儒、释、道文化的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美术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等综合概念。开设艺术考察课程主要是开阔学生艺术审美视野,感知不同地域风土人情,赏析经典艺术品,提高艺术审美能力。通过速写、笔记、影像等记录方式,为专业课收集素材。通过艺术考察活动培养学生以优秀的中国文化为底蕴,开拓创作思路。艺术考察课程中,教师以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方式引导学习者参观名胜古迹、洞窟壁画等,培养学习者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作、互动、整合、展示的综合性艺术和文化素养。教师引导学习者在社会生活或艺术环境中了解与国画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与能力,鼓励学习者接触多样的文艺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学习者在社会生活情境与艺术考察活动中提高体验艺术的综合能力,并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综合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明白自己将来做中小学美术教师或艺术教师,要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美术与艺术史与发展轨迹,这些具体的美术史与艺术史真正的存在方式是生态的存在于地面、地下与民间。所以给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艺术考察课程更显重要。

篇(4)

作为策展人,关注艺术从来不是因为市场好才关注,市场不好就不关注了。近几年艺术行业受全球经济影响遇冷,但丝毫没有影响策展人对艺术家的关注。一方面,是艺术项目的减少。我去英国考察时,英政府、文化委员会对很多艺术项目都大幅削减。有些机构裁减人员,有些人则考虑转行。项目减少、人员裁减、资金减少,都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艺术领域受经济影响。但就艺术行业运行体系而言,常规性的展览和美术馆活动,譬如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并不会受市场左右。艺术外在的东西是有周期性的,有起伏的。但是作为研究者或是研究、收藏、展览美术的机构而言,就是常规的。不会起伏,只不过会减少开支。

另一方面,是人们的购买量降低。博览会的成交额相比以往少很多,有些艺术家去年甚至一幅作品都没有售出。市场处于缓和时期时,持观望心态者居多,拍卖市场亦是如此。

从大环境来说,总体受经济环境影响,这跟艺术状态有关系。内在的,是艺术机构,包括艺术评论者对于艺术家的研究和关注,还是一如既往的,力度并不会减弱,反而加强。就我来讲,更会关注整个艺术生态的发展,会更关注能够经历这样一个外在艺术社会变化的结果。有些人,或者淘汰或者沉淀。之后,一些艺术家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创造性;有的市场不好了创造力就减弱了,或创作上长期停滞不前。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受外在影响,所以去年还是有很多艺术家做了很多展览、很多作品,甚至也没有市场,也还在继续,这个是最难的,也是我们最关心的。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更要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不管变化怎样,都要学习、研究问题。

中央美院美术馆做展览不是基于市场的考虑,而是对生态和现象的观察。到底青年人创作到了一个什么现象,什么状态,这个现象和状态不能贴一个标签说就是最好的艺术或者是代表了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只能说我们从里边选择,我们来鼓励甚至是一种支持。青年艺术肯定是在支持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同时青年艺术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肯定是在这个时期要有一些研究或者有一些观察,为什么我们把它叫做考察报告?叫田野艺术生态的调查报告呢?我们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做展览,不会打出很多的噱头。虽然总的叫做未来,未来就意味着发展或者是鼓励,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未来,不意味着代表未来,也许其中有一些人随着他的发展,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在未来占有很重要的艺术影响、艺术地位,但是这个东西只能是看自身发展,而不是靠外力。

此外,对青年艺术家的批评,不应是一个拔苗助长的过程。因为去掉了过多的商业利益,得到更多社会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家更愿意关注今天的青年艺术是一个什么状态。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支持,单靠几个人或者几个机构也形成不了关注面。

实际上人们还有一个错觉,以为是因为去年做了青年艺术展好像青年艺术才被关注,其实青年艺术一直被大家关注,只不过是去年相对集中地出现了一些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大家都在做,就形成了热点。就像中央美院每年都会挑选出本年度优秀毕业生的作品,做一个“千里之行”展览。现在也变成全国高校联盟式的展览,用策展的方式把本年度毕业的优秀青年学生集中起来做展示、出版、巡回展,这个力度就是一个基础。每年都有在做,并不是只有去年,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经常多支持、多鼓励青年艺术,要比批评、挖苦好得多。另外也要看到青年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支持不是让他们感觉自身的艺术已经达到一个高峰或者是没有再发展的余地了,不要有这个错觉。应与青年艺术家做交流,交流是基于艺术的学习。

我们批评,是因为艺术过分地商业化。青年艺术家固定某个模式其实很危险,某种风格、样式的作品被人们所喜欢,很多人来买,可能他以后就会只创作这种类型的作品。作品形成模式,像商标一样,可能艺术家的思路会受阻,无法打开。仅为了市场需求而创作,这一点值得警惕。

实际上,很多艺术家还是处于变化、没有规则的状态,作品跨界,不能被定位,这样更能体现青年人对社会的反应和内心世界的表达,甚至有很快很强烈的反叛意识,对话意识甚至是挑战意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一种愤愤不平的状态,但是青年人应该有斗志、有决心,要表现,我不表现谁表现呢?我不在年轻的时候做出这样一个充满激情、充满热情、充满想象甚至充满幻想的事,什么时候才做呢?到老了都该退休了,甚至没有感觉才去做这个事肯定做不出来。人的创造力都是来自成长时期,也就是青年阶段。

青年艺术家还是要有一个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历史意识的。作为生活在这个时期的青年人一定要做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敢于创造和表达。他们的挑战在于学习更多的艺术表现,打破艺术门类的界线。中国的弊端就是大家学艺术只是限于一种方式,比如油画系只做油画,雕塑系只做雕塑,门类限制特别严重。但是在今天,一些艺术还是不能被归类的,属于综合性。当然综合性也有一个专长,在某些方面比较擅长,就看艺术家能不能拓展思路。

青年艺术家对艺术要有更多的理解,往往是人对艺术缺乏更多的理解。艺术是什么?通常有很多的看法和认识。现代艺术是一个不断思考、反思所谓艺术的认识和观点的状态。

杜尚出现了,他说小便池是艺术,人们却不这么认为,这里面就存在着巨大的观念上的跨越。当下亦是如此,在正常生活里不是艺术的物,经过转换之后,大家都认为它是艺术。譬如,农民种地就是一种日常的生产,没有任何人认为这是艺术。但是汪建伟就租地一年,在这期间种庄稼,通过这个方式去体会、研究中国的农业生产体系,超出日常种地卖庄稼、卖粮食的目的,这个过程就变成具有观念性的。

同时青年人应勤于思考,有观点的独立表达艺术。去年确实很密集地接触了很多青年艺术家、艺术作品,包括展览,也注意到很多人都在思考,青年艺术家困惑接下来该怎么办?“上有老的,下有小的”。前面有发展模式化或者是范例式的艺术,后面又有一大批青年。

每年都不断地有人从学校、社会进入到艺术创作中,年轻艺术家必须努力和坚持,坚持并不单指学习技法的过程,还要思考问题,并有观点的呈现、表达。表现手法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甚至超现实性的,观念随着艺术家的不断成长而产生变化。观念,是基于对问题的思考。比如有人认为线条是形式的东西,但是线条也可以和人的心理发生关联,或者也可以构成一个主体。

雕塑是什么?人家说雕塑就是用材料通过雕和塑、切割,甚至焊接形成的一个形体,占有空间的立体的东西。但美国有位艺术家,把文字写在墙上,写在地上,称之为雕塑。怎么理解,不能说那是一个广告牌或者是一句口号,恰恰是他把文字作为材料、媒介放在空间载体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个空间的东西,这个时候会发现原来他对雕塑的理解是这样的。当然前提是要有一个概念的认识。一方面,艺术家要从艺术史的形式上来研究、拓展、观察。另一方面,艺术家要进入整个社会状态发展里找到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篇(5)

一、实验课的改革思想与教学理念

矿物岩石学实验是“矿物岩石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大。“矿物岩石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经历了实验室教学、拓展教学到延伸教学三个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矿物岩石在自然界比比皆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针对这一特点,把实验室课堂拓展到校园内外及大自然这个更广阔的课堂,可以进一步强化岩矿鉴定技能,把实验教学课堂盘活,引导学生从验证性学习延伸到探索性学习。让学生从课堂中汲取灵感,培养兴趣,激发动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实验改革主要内容

1.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内系统掌握矿物岩石的观察和鉴定方法,永远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师用少许时间讲解实验目的、内容,演示矿物岩石的鉴定方法和步骤,之后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写出实验报告,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全程指导。实验室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显微视教系统、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小刀、放大镜和盐酸等传统工具,通过手标本和偏光显微镜下相互结合研究,完成实验室内学习。同时,将实验室周边橱窗摆放了相关模型和典型矿物岩石标本,墙上悬挂了与矿物岩石有关的教学科研成果图片,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实验拓展学习

仅仅完成实验室内矿物岩石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实验室内观察的矿物岩石的规模、新鲜程度、岩石种属会与野外实际观察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若仅限于实验室内教学就会造成与真实大自然的脱节,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矿物岩石的鉴定特征。因此,教师提前进行校内外及野外备课,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石材以及周边的自然条件,设计相关问题,如“我身边的矿物岩石学”、“校园内外石材考察”、“小珠山野外考察及花岗岩种属”、“海岸基岩特征”、“花岗岩的分布”等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野外考察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自主考察和研究,可以采用课堂讨论、课前发言或撰写考察报告等形式将考察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对于同学们提交的报告,教师进行批改、指导,并计入考核成绩。这样,我们将课堂教学扩展到了课外及野外,从室内的验证性实验延伸到校园内外的探索性学习。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地质游园”活动,针对校园内外的石材进行现场教学。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园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为例,“创造太阳”取材于典型的红色花岗岩,花岗岩美丽的色彩、坚硬的性质是其成为雕塑石材的主要因素。地质游园过程中,教师针对花岗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主要鉴定特征进行讲解,待学生自己观察理解以后,教师还将“创造太阳”雕塑的含义进行讲解。另外,著名旅游景点如崂山、关、海水浴场等基岩海岸,实际上也多是花岗岩,还有辉绿岩、细晶岩、火山碎屑岩、片麻岩、砂岩等岩石类型,教师通过有针对性提示,使学生在外出游玩过程中,可以自主观察岩石。

灵山岛南端老虎嘴景区有一层灰白色巨厚层流纹质熔岩,所暴露的熔岩底部流动构造非常明显而壮观。以往我们观察流纹岩,看到的多是流纹岩的上部,而底部由于深埋地下而无法直接观察,灵山岛出露的流纹岩底部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露头,可以带领部分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考察与学习。因此,灵山岛将是极好的地质旅游景点。

3.实验延伸学习

通过第一课堂室内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拓展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开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有目的的开放实验室,将教师的科研手标本和薄片也提供给同学,结合精品课程网站上开设的实验指导板块,提供多功能显微镜、图像分析仪等多种现代化科研设备,配合小刀、放大镜、盐酸、偏光显微镜等传统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参加各层面的岩矿鉴定技能大赛,取得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三、实验改革教学效果

“矿物岩石学”课程多次获得优秀评价,2007年获评山东省精品课程,这与实验教学改革是密不可分的。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对本实验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认为该课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加强实验、课程设计和野外实习等实践环节,有的放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姜在兴教授认为本实验项目拥有国内先进的教学软、硬件条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从调查情况看,“矿物岩石学”课程连续多年成为较受学生欢迎的实验课程之一,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延伸性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11、2012年本科生7项涉及“矿物岩石学”的课题得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本科生罗勤民等完成的“青岛唐岛湾的形成机制与演化”研究成果于2009年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并发表在《高校地质学报》杂志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所学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实验改革项目的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建立了实验室教学与室外及野外教学并行、从验证性学习延伸到到探索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在实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并行及后续的校内外岩石考察和研究,该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体现了持续发展的特色。充分利用课程网站,采用教师设计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野外考察与实验室鉴定相结合、岩矿鉴定与其他测试分析相结合、科研成果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体现了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新的岩矿鉴定教学模式弥补了实验室与野外实际的差别,避免了与真实大自然的脱节,拓宽了实验范围,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教学改革效果的特色。

五、结束语

提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当前传统地球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变进一步深化,促使地质教育面临知识系统更新、培养质量提高、服务领域拓展的新挑战。“矿物岩石学”实验课程依据课程特点和自然条件进行改革,形成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体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是推进矿物岩石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提高地球科学专业基础教学整体水平,对于提升学校办学实力与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促进和示范作用,有效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西,杨经绥,张惠,胡郁乐,苏德辰. 科学钻探――深化岩石学研究的金钥匙[J]. 中国地质,2013,03:681-693.

[2]傅中平,刘玲玲,叶枝. 旅游岩石学的研究方向探讨[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03:228-231.

篇(6)

感悟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了解行业的方向、特点及发展趋势,认识环境设计的现实意义是环境设计专业考察实践课程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现代环境艺术较为集中体现在发达城市和省会中心城市。因此,该专业学生通常会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针对大中型城市的环境设计现状进行考察,例如从怀化出发,向东组织怀化-杭州-苏州-上海的路线,向北组织怀化-北京-天津的线路,向西组织怀化-成都-重庆-西安的线路,向南组织怀化-广州-深圳-香港地区。考察内容涵盖城市建筑,如公共空间、居住空间、主题空间、会展空间、流行商业空间,城市景观、园林景观,城市雕塑及公共艺术,公共设施,导视系统等典型现代环境设计实例。通过观察、测量、绘制、采集设计元素等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于实体设计的印象和理解。

1.2艺术形式认知与设计素质提升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多元整合的强信息时代。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但要从本专业中获取信息,还要从其他各门类艺术中吸收营养,如从现代美术、时尚艺术、流行色、新潮设计等艺术形式里吸收信息。在大中发达城市有各种艺术类展览,组织学生参观这些设计作品的展览,可从中感受当代设计潮流、分析当今设计趋势、学习经典设计案例。例如中国设计大展、北京国际设计双年展、广州国际设计周等,这些展览专业性强,可供学习的资料全面,对毕业设计的创意能起到激发灵感的作用。再如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北京的798艺术区和上海的1933创意生活中心等等,既能从中感受缤纷多彩的现代艺术魅力,又能认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文化,提高综合鉴赏能力。

2专业考察教学指导

专业考察过程是轻松愉快的,考察课程的实际教学难度也是较高的。带队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和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指导。

2.1发现式考察指导

一方面根据考察目标,教师预先设定一些题目供学生参考,例如“公共空间园林小品表现形式调查”、“有特点地面铺装调查”“、金属装饰材料运用调查”等等,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专项收集和设计分析;另一方面,在考察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挖掘新的设计要素和表现形式,通过现场观测、空间体验,完成资料收集。例如在考察中,同学们发现湘西侗族建筑“三宝”壁饰艺术很有特色,柱头挂满金匾、对联,重檐下的彩绘,有龙、凤、鱼、鸟、葫芦、花草等图案,或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丹凤朝阳等浮雕。经过采访、拍摄、测量、写生,加深了对少数民族建筑的理解。

2.2研究式考察指导

在考察过程中,不是只停留在以写生或摄影记录对象的纯视觉认知形式上,而是引导学生对设计理念、设计组成、设计表现方法作深层次的探究,采用解读性、记录与分析并重的教学形式。例如:苏州博物馆,可采用一点多面的方法对建筑形式、空间组合,景观构成,材料,表皮,色彩,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指导;还可以采用多点一面的方法,结合拙政园的案例,找到两者统一性的一面;最后通过发散式思维,做出新的设计演变、设计改造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构、重组及重新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实体的理解,提高在后续设计课程中的审美意识及创造能力。

2.3取经式考察指导

即以参观谈访、学科交流的形式探讨学习,获取设计经验。在考察的行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的设计与美术院校参观访问,与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学习不同院校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设计创作取得有益经验,当然还可以到校友工作的设计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在专业考察出发之前,要联系好走访的院校、设计企业,安排邀请好本专业教师进行学术讲座、与学生座谈,参观设计作品、企业工作室,与相关设计人员探讨切磋。教师可以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学生可以为设计创作取得新的信息和宝贵经验。

3专业考察课程作业

环境设计专业的考察课程作业形式易多样化。除了提交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外,还应结合专业要求,加入一定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表达。在这方面,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课程作业由“观测”、“表达”、“设计实践”三个步骤完成。

3.1“观测”

即观察测量对于考察对象,首先对其外观形态、色彩、材质、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观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使用随身携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验证,掌握观察对象的准确尺度,获取第一手资料。如笔者指导的2012级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贵州镇远古城采风考察。在感受了古城的整体风貌后,辅导学生对当地典型的山地建筑进行重点观察和测量。例如,将中原四合院形式搬到山上改造成的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学生经过观测实践,不仅锻炼了自身在真实环境中的尺度感,还巩固了测量学知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3.2“表达”

即运用绘画技法、制图知识表现及还原观测对象的过程,如在镇远的考察中,学生完成“观测”任务后,便开始了写生及绘图工作。依据观测对象的实际形态、尺度、色彩绘制透视图,以采集的测量数据为基础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图样,在二维图纸上较为完整的表达观测对象。同时借助摄影、文字记录进行了资料补充。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3.3“设计实践”

即在完整理解考察对象的基础上,对其设计实质、传统设计元素、文化背景及设计局限性等方面作深入思考,并进行新的设计应用。例如,笔者带领学生结束考察后,分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性设计。有的学生对原有建筑环境做出了设计改造;有的学生则将某些传统设计元素进行了演变并应用于新的环境中;还有的学生对镇远民居特色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制作出大量设计图样进行说明。通过设计实践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达到了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要求和高度。

篇(7)

《申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英美租界的山东路197号创刊。1949年5月26日停刊,共出报2560号。《申报》先后历时78年,所刊稿件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一套《申报》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资料的百科全书。明末清初,西方美术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作为中国近代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商业性报纸,《申报》对西画东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1 《申报》关于晨光美术会传播日本美术的报道

据《申报》载:晨光美术会发起成立之初,就抱定“使中国明白东西洋美术的精义”志向和兴趣,特别注重西洋美术的引进。晨光美术会会员张聿光、朱应鹏二人赴日本考察美术,该会专门设宴欢送。[1]张聿光、朱应鹏在日本逗留期间,参观了展览厅、博物馆、学校、美术商店等,并拜会日本美术名家。对日本美术的创作、展览、教育、收藏和研究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并由记者出身的朱应鹏完成《日本美术之观察》的考察报告,发回国内由《申报》予以连载。《日本美术之观察》为晨光会员及广大民众了解日本美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在近代中日美术交流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21年10月31日,《申报》刊载了《日本美术之观察》中对日本的二科会、美术院展览会和帝国展览会、印刷文化展览会等,并对重大展览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日本人称秋季为美术季,意谓美术展览会多设于秋季也。其实日本艺术之发达,一日千里,展览会几乎每月有之,每日有之……二科会为新派画家所组织。帝国展览会,则是政府所特设。二科会纯乎西洋画,帝国展览会则有西洋画、日本画及雕刻,两会之关系,适如法国之新旧沙龙。张聿光、朱应鹏还考察了日本的美术教育,介绍说:“日本竭力从事小学艺术教育之注意”、高等师范学校设图画手工科、“均延聘美术家主任其事,小学图画手工教员,并受严格之试验,非有真实学力者,断无侥幸,非如中国学校视图画手工为无足轻重也”。[2]张聿光、朱应鹏对日本的美术收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们指出:中国社会对外国艺术品,素不注意,而“日本多事收藏,近时富豪巨族及有志研究者,对于西洋艺术品,尤不惜巨资,广事收罗”。他们还向国人详细地介绍了大阪的本吉左卫门,东京的中村彦吉、松方侯爵、太仓男爵、中村石折等著名的美术收藏家的情况。1924年3月,晨光美术会会员柳圃青、张德荣赴法国留学,晨光会员吕文彬4月也赴法国研究美术。晨光美术会非常重视中外美术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法国设立通信机构,选举萧公权为美国通讯联络员,“函约法国图画留学徐悲鸿、赵廷良两君,传递法国美术界消息”。[3]

2 《申报》关于倡导西洋美术教育的报道

据《申报》载:1921年3月,天马会会员陈晓江、江小鹣去法国考察美术。[4]同年7月,天马会收到江、陈自法来函,详细介绍了他们在法国所见所闻之罗佛宫、大画院、小画院等博物馆的陈列及艺术沙龙的活动情况。[5]1919年9月,留日画家汪亚尘特邀刘海粟、俞寄凡、陈国良、贺伯锐赴日本考察美术。刘海粟一行不仅参观了帝国美术院第一回展览会、日本美术院第六回展览会、二科会第二次展览会,草土社第七回美术展览会、日本美术协会第六十一回展览会等,还参观了东京美术学校、东京女子美术学校、太平洋画会研究所、日本美术学校、日本美术研究所、京都高等工艺学校、川端画学校等。他们还会晤了日本的美术家、艺术教育家藤岛武二、石井柏亭、纪叔雄、本野精吾、松本亦太郎等。为了第一时间与中国美术界同仁们分享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汪亚尘和刘海粟还共同撰文《日本之帝展》刊载于《美术》上。

3 《申报》关于美术名家演讲的报道

据《申报》载:民国期间,一些绘画社团常常以座谈会、演讲会等形式,安排关于西洋美术的专题讲座,通过多种渠道向会员和民众普及西洋美术知识。1921年3月6日,晨光美术会开学术谈话会,汪英宾以《我们中国人要学的是哪一种西洋画》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汪英宾在演讲中对西洋画之印象派、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绘画派别的发生、发展与艺术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真正之西洋画,其性质是自然的、活泼的、客观的。中国人学西洋画,不应该迷信主义,必须从艺术根本研究。[6]1926年7、8月间,晨光美术会假上海南光中学举办夏令文艺演讲会,“每逢星期六、日下午四时演讲,凡有志文艺者均可前往听讲,并不取费”。[7]著名的演讲有:雕塑家李金发关于《今后中国到文艺复兴的路》的演讲,音乐家傅彦长关于《中西艺术思想不同之要点》的演讲,画家陈抱一关于《写实与美术之趣》的演讲,画家周一舟关于《最近德国艺术状况》的演讲,学者徐蔚南关于《近代法国文学》的演讲。这些名家精彩的演讲,对中国大众了解西洋艺术和西方文化,活跃社会的艺术氛围,产生了积极作用。

4 结语

《申报》不仅为传播先进的西方美术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促进了晚清美术市场的形成。《申报》关于西洋美术的报道,基本上呈现出了《申报》在传播西洋美术方面所做的努力。可以肯定地说:经过欧美留学生们的努力,以校园为阵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美术观念为宗旨,以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美术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的美术教育体制在中国逐渐建立起来。留学生为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美术教育体制在中国的确立,促进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外,还应该指出的是:《申报》在传播西洋美术的过程中,明显带有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实用主义思维,就事论事,未能系统地介绍西洋美术。

参考文献:

[1]申报[N].1921105.

[2]申报[N].19211031.

[3]申报[N].192176.

[4]申报[N].1921322.

[5]申报[N].192178.

篇(8)

课程系统讲述景观设施设计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环境设施的设计特点、景观设施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各类设施设计要求,为后续景观设计课程做好必要的基础。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设置需要强调景观要素的组合,在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

(1)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基础性训练课程之一,是过渡到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其最终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能够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场景作品,而是让学生学会用设计元素来表达概念与思想的结合,这才是本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2)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学生对设施与环境的结合与创造,在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教学上要注重设计思路的传达,这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2.课程定位

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景观设施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建立专业的设计意识,为后续的相关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安排及教学特色

1.课程安排

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专业能力提高重要的知识储备。本课程将章节内容分成为若干知识点,将课程内容转变为可操作的课题设计,使学生充分掌握并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内容。课程由绪论和八个分课题组成,分别是: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概述、景观设施的设计和展开、构筑物小品、水景设施、休息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环境景观标志与雕塑、健身和体育设施。课程具体内容的实践环节如下:(1)现场教学(实践环节):设施场所参观实习①目的:现场体验设计环境的空间、尺度及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要点②形式:设施场所实地现场参观考察③考核方式:考察报告(2)快题设计(实践环节):单体设施设计训练①目的:单体设施设计快速训练,训练次数为三次,可选类别(构筑物小品、水景设施、休息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标志与雕塑类设施、健身和体育设施),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迅速掌握单体设施周围环境特点、尺度、比例、设计要点。②形式:设计教室训练③考核方式:图纸评阅。(3)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成组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①目的:课堂进行成组景观设施设计训练,将前面设计的单体作业设定一个场景(小区、校园、公园、广场等)成组设施设计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次数为两次,通过训练迅速掌握设施周围环境特点、各个设施尺度、比例、设计要点②形式:设计教室训练③考核方式:图纸评阅。(4)课堂讨论(实践环节):作品分析与讲评①目的:将前两次成组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在全班同学之间相互评图,促使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在学生评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点评,促使同学快速掌握各组设施所在环境的设计要点。②形式:设计教室学生互相评图及教师点评。③考核方式:图纸评阅及学生答辩。

2.教学改革特色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现场观摩教学、景观设计精品案例参观讲评、课程调研、社会企业实际教学设计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2)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程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实行个人实训、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分层次消化课程内容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对基础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对于课程重点的内容通过理论讲述、初步设计、强化训练、分析总结等分层次进行消化理解。

课程考核方式

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1.课程作业

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做五个课程作业,课程作业以个人作业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小组合作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有独立的工作和观点。课程作业内容包括:场地调研、观点论述、方案设计等。五个课程作业包括三个主要景观设计要素的单体及环境设计,最后两个设计课程作业是将前面设计的单体作业设定一个场景(小区、校园、公园、广场等)成组设施设计,关键体会设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内容基本为思考题,同学自己有问题的可提出来进行讨论。另外在课程中间设置期中课程作业讨论会,将课程作业的阶段成果用来讨论和汇报,用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研讨,讨论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仅仅作为引导。

3.期末考核

在本期结束时,每个人都需要提交五份设计稿,并选择其中一个组合设施设计作主题汇报。考核成绩综合课程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调查的项目成绩给出。每人的汇报严格控制时间,促进学生提高设计思路的口头表达能力。

4.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这次的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设计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改革,在本次教学改革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了逐步充实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水平也逐步提高,本次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首先总结目前国内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利与弊,并且结合学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以培养高水平设计人才为景观设施课程教学的核心宗旨。并研究制定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评价模式。在景观设施在教学方法上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讲授、实践辅导、现场调研、教学研讨、设计实习等不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全方面激发学生潜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研究中的难点及进一步发展思路

1.课程研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1)目前的实践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优秀作品资料目前还只能在课堂上欣赏,每次携带非常不方便,而且课堂时间也比较有限,考虑做成电子案例供学生课堂使用。另外,有些景观实践基地相对比较偏远,交通不太便利,学生往返和现场讲授观摩的总体时间比较长,同目前的教学时间安排相矛盾,今后需要调整。(2)目前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要求,今后可以考虑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师生之间可以实现网络互动,效果会更好。(3)教学方法还有还有待完善,教学过程中的辅导答疑和小组讨论环节需要不断健全和规范,需进一步完善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引导,加强本课程与前期课程的联系。

篇(9)

寒地黑土是世界上得天独厚、弥足珍贵的土壤资源,其因十分稀缺而珍贵,因土地肥沃而宝贵,因物产丰饶而金贵。目前,在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地,一块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地处乌克兰大平原,一块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之上,位于东经125°~127°、北纬44°~49°;北起黑龙江,南至辽宁盘锦市、西到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总面积101.8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佳寒地黑土核心区域[1]。专家考证,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形成的黑土土壤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农耕,黑土区就成为了我国优质粮食主产区。绥化市就处于几块典型黑土地的中心区,是典型的寒地黑土区,绥化市用“寒地黑土”打造中国农业第一品牌,蕴含着无尽的财富。

绥化市作为典型黑土地的中心区,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一种文化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文化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归属于一定的地域。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曾说过,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2]。“地域文化”是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自然人文景观、方言、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信仰、民居、民间文化等[3]。寒地黑土区多年积淀形成了寒地黑土特色文化,其中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闻名全国,如海伦的剪纸、兰西的挂钱、绥棱农民画、庆安版画、海伦黑纸刻画、明水玻璃画,绥棱的黑陶制作技艺、望奎的皮影戏、肇东国画等。绥化市多个县市区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其中,海伦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兰西为中国民间挂钱艺术之乡,望奎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之乡,绥棱为中国黑陶和农民画艺术之乡,庆安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望奎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县”荣誉称号,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中华诗词之县”。海伦市东北二人转、望奎县皮影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伦剪纸、东北二人转、刘氏中医正骨、兰西挂钱、锡伯族清明节民俗、望奎皮影戏、绥棱二人转、绥棱黑陶制作技艺、庆安花棍舞、源升河大米酿酒法、绥棱农民画、米醋酿造工艺、安达描金工艺、北林区东北二人转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寒地黑土区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德育的天然契合

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独特民俗风情,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的资源,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寒地黑土地域文化的德育教育的价值,使寒地黑土地域文化成为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爱国情感的培育功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寒地黑土区具有优秀的爱国传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爱国人士和感人的爱国事迹。绥化市注重爱国情感的培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6处,基本形成了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以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安达日军731侵华罪证遗址、望奎林枫故居纪念馆已成为省、地级传统教育基地。寒地黑土区浓厚的爱国情感,让大学生生活在洋溢着爱国情感的氛围中,有助于培养和激励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熏陶感染功能

寒地黑土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大自然、黑土地对人类做出了贡献。特别是近年来绥化市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与提速发展,得益于大自然的风调雨顺、黑土地的无私馈赠。多年来,寒地黑土人常常怀着一颗虔诚的感恩的心,感恩大自然、黑土地的无私赋予。高校可以运用这些资源,培育感恩奋进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三)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实践参与功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校大学生接受了许多课堂传授的知识,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也乐于理性思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参与性。那么,如何实现大学生的实践参与性,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单调的学习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一直是困扰各高校的一个难题。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较强的实践参与功能,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村的建设等等,满足大学生体验需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参与性。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社会,锤炼品质,培养能力。

三、融合与共享:基于寒地黑土区地域文化拓展高校德育实效性路径的探讨

(一)凝练寒地黑土区地域文化的优秀基因,培育特色大学精神文化

绥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绥化精神。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是绥化精神之本。吃苦耐劳、豁达乐观是绥化精神之源。顾全大局、团结奋进是绥化精神之魂。绥化学院是一所土生土长的地方高校,坐落在中国寒地黑土绿色物产之乡绥化市,正是绥化这块丰富宝贵的精神沃土孕育了它的成长,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绥化学院始终秉承绥化精神,将校训、校园精神与绥化精神文化结合起来,以“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凝练概括出了“厚德载物、经世致用”的质朴校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践环节训练,提高学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绥化学院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确定了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合格教师的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了接力式顶岗支教活动。该项活动的开展既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同时,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师资短缺、水平偏低等实际问题。顶岗支教工作感动了龙江人民。绥化学院首批大学生顶岗支教队获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等部门联合主办的“2008感动龙江人物(群体)”评选提名奖。绥化市政府授予绥化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贡献单位”。

(二)依托寒地黑土区地域文化的宝贵资源,形成富有寒地黑土特色的教学科研

篇(10)

一、基本情况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黑龙江省农垦哈尔滨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黑龙江双城京哈路农业科技示范带、黑龙江嘉峰菌业集团、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雕塑公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听取了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长春市农办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情况介绍;与哈尔滨市委办公厅、长春市委办公厅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陈书记就如何借鉴两市经验,加快发展我市都市农业讲了重要意见。考察团全体同志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不少东西。

二、主要特点

哈尔滨、长春两市在发展都市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1、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

黑龙江省嘉峰菌业集团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是形成了集制种、栽培、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二是生产的食用菌品种繁多,有灵芝、真姬菇、灰树花、猴头、牛肝菌、黑木耳、杏孢菇、鸡腿菇等60多个品种;三是研制、生产了装袋机、拌料机、接种器、液体菌种培养器等53种机械;四是开发了灵芝孢子粉、猴头菌丝、冬虫夏草菌丝颗粒等16种食用菌系列深加工食品。该集团共带动30万户菇农从事食用菌生产,年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

长春皓月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股份制肉类加工企业。计划占地7.5平方公里,实际占地3平方公里。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肉牛屠宰生产线,每年可屠宰肉牛30万头,可完成宰杀—剥皮—分割—包装—储藏的全过程;具有牛肉深加工的现代化设备,可生产火腿肠、键子肉、五香牛肉、开心牛肉等近40个精包装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生产了血红素、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10多种高科技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公司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人民币,创利税3亿元人民币,带动5万农户30万农村劳动力养牛,带动农民年增收3亿元人民币。

2、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科技含量高、示范能力强。

哈尔滨市共建有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5处、82个小区。在黑龙江省农垦哈尔滨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双城京哈路农业科技示范带,我们现场参观了“玉米行间覆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大豆密植生产技术”、“玉米良种对比试验区”、牧草种植实验区等,哈尔滨市农委王处长一一作了现场介绍。主要特点是:一是良种化程度高。“铁单16”、“吉单260”等玉米良种经过试验、示范,然后大面积推广种植,产量可达700公斤左右。二是机械化程度高。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一万亩耕地只用10个农业工人。三是普遍采用旱作农业(即雨养农业)技术,生产成本低。四是示范能力强。如大豆生产,当地农民每亩留苗1万株以下,亩产量150公斤左右;而示范区每亩留苗1.5—2.6万株,亩产可达220公斤以上,增产40%以上。活生生的现实教育了农民,使农民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3、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已成为都市农业的一大亮点。

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园内或小桥流水、绿草如茵,或苍松蔽日、曲径通幽。置身其中,满目蓝天、白云、红花、绿树、碧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微微的秋风,如同到了世外桃园一般。整个公园是长春市的一片“绿肺”,成为市民假日休闲、观光 、接触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三、主要收获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都市农业的内涵和载体。哈尔滨、长春两市的经验表明:发展都市农业,就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功能;就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销售园区、生态农业园区、市民公园、市民农园、观光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园区等等。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都市农业的特征。都市农业是高度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都市农业,就要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就要引进引办一批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大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把农产品由原料变成适销对路的商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发展都市农业的途径。发展都市农业,路子怎么走,资金从哪里来?哈尔滨、长春两市的做法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用地、税收、资金扶持、协调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入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项目上来。黑龙江嘉峰菌业、长春皓月肉业都是民营股份制企业,黑龙江省还涌现出了一批农民育种家、民营农业科技研所,都显示了蓬勃发展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四是坚定了发展都市农业的信心。通过考察学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顺应了我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三资兴农”方兴未艾。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接受济南科技、经济、社会力量的强大辐射,按照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对我市各种现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整合开发,就一定能够逐步建立完善都市农业的三大功能,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有计划地组织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分期分批地赴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增强都市农业的感性认识。

(二)扎扎实实地抓好我市今年确定的30个都市农业重点项目的落实,建成一批点片结合、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观光农业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龙头的引进引办工作力度,特别要重点引进引办大葱加工、肉类制品、鲜蛋深加工企业。

(四)抓好山东春雨、山东恒康、晶荣食品等骨干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扶持其做大做强。

(五)各乡镇要对本地资源进行认真、全面、详细地分析和科学评估、论证,借鉴工业园区的做法,规划一批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引导、整合、定位、立项、扶持等措施,继而分期分批地进行专业化园区建设,有条不紊地走到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上来。

(六)规划、实施种苗工程,提升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1)建设仔猪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繁育适合我市养殖的国内外良种,向农民提供优良种苗。(2)推广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加快良种奶牛繁育步伐。(3)建设组培中心,繁育国内外良种花卉、苗木、大葱、蔬菜、食用菌种苗,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

(七)探索发展“会展经济”、“展示经济”,拉动我市经济发展。建议适当时机举办“中国(章丘)大葱节”等。

(八)探索财政资金的投入机制。一是选择农民迫切需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着的项目进行集中投入。如奶牛胚胎移植、良种仔猪繁育项目等;二是对政府规划建设的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吸引有实力的企业与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建设,政府以奖代补。

乡镇动态

相公庄镇都市农业重点工程全面展开

篇(11)

对于中国的佛教艺术研究来说,近百年来的涉及古印度佛教艺术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依赖于欧美学者和近邻日本的文献资料,很少有机会亲历古印度进行全面的学术考察,并系统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中印之间的佛教艺术交流方面,对佛像在古印度的起源、演变和消散的了解,缺少对源头的切身体验。

从海外学者的研究来看,他们除了依赖于考古发掘和相关文献之外,相当程度上忽视了中国文物和典籍对重构佛教早期艺术史的重大意义。是凡这些,不能不说与中国近现代的国力盛衰有关,但也不能不与中国学者的努力程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在,各种条件渐次具备,中国学者终于迎来了深入古印度内部并介入古印度佛教艺术研究的机会。虽然难以断言是绝对的第一次,但就考察的系统性、团队成员的学术经历、考察的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来看,还是不能不与史籍中的“凿空之旅”联系起来。

当年,张骞在大夏见到了来自四川的蜀布和筇竹杖,不禁仰天长叹,感慨良多。现在,中国学者跨出国门的海外研究,其意义,不完全在于学术成果,更表现为引领风气之先。毕竟,比起张骞以及后来的法显、玄奘,我们要幸运得多。

“古印度佛教艺术考察团”的阮荣春教授是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委员,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东洋美术史的博士学位,其著作《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南传系统》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好评,影响很大。考察团成员严建强为浙江大学文博系主任,胡大林为浙江它山石刻博物馆馆长,达舒为《焦点》杂志总编,张同标、赵玲、刘慧、阮立等均为致力于佛教艺术研究的博士,对中印佛教艺术及中印文化交流已有丰厚的学术积累。随行的央视影视编导等媒体人士郭峰、俞因等,也都是对佛教艺术有着深厚兴趣并为佛教艺术报道推介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考察团一行12人首先考察了新德里的国家博物馆、位于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这是亚洲最古老的博物馆)以及博帕尔、勒克瑙、巴特纳、马图拉、斋普尔等地的博物馆;礼拜了佛陀悟道道地菩提伽耶、初传地萨尔那特(旧译鹿野苑)、涅之地拘尸那罗等佛教圣地;考察了那烂陀古寺(玄奘在此留学)、王舍城、灵鹫山、吠舍离、舍卫城、祗园精舍等佛教遗址;在鹿野苑听到了呦呦鹿鸣,在圣洁的恒河里洗涤了俗世的尘埃;考察了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哈拉帕文化的古老雕塑、阿育王狮子柱头和法敕、巴尔胡特与桑奇和阿玛拉瓦提率堵坡,迦腻色伽造像,马图拉佛像和笈多艺术;顺道参观了卡久拉霍古庙群、泰姬陵、阿格拉红堡、库特卜高塔和斋普尔风宫殿等热点景观。

现在的印度,基本上是全民所有的,我们也在村头巷尾看到了虔诚的各类宗教信徒。在当地信徒的理解中,佛教与锡克教是印度教的分支,释迦牟尼是印度教创造神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但是,佛教在古印度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可以亳不夸张地说,佛教取得了亚洲文化心灵三分天下的显赫地位。

佛祖释迦牟尼生前兢兢业业地传教了40年,他活动的地区主要是摩揭陀故国,许多佛教圣迹在今日印度的比哈尔邦及其邻邦地区。佛陀生前的传教的更接近于一种学术流派而不太像是宗教,其核心内容是四谛和八正道,教人客观地认识世界并寻求自我解脱,强调理智的价值,明确反对偶像崇拜,因而在佛陀入灭之后的500年之间,一直没有产生佛像,而是使用与佛陀与佛法相关的菩提树、、宝座、伞盖等象征物暗示佛陀的存在,即始终不肯把佛陀表现为人的形象。这在巴尔胡特与桑奇大塔中有明显的反映,在这两座大塔描述的尼连禅河奇迹、六牙白象本生、祗园精舍布施、梵天劝请等情节的画面中,佛陀始终没有出席,而在巴尔胡特的浮雕却有铭文明确指示画面中是应该有佛陀出席的。这种做法,一直沿用到了南印度3世纪前后的阿玛拉瓦提大塔浮塔之中,以后就不再出现了。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古印度出现了最初的佛像。一般认为,马图拉和犍陀罗,率先开始了佛像的制作。前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西南约45公里,后者以白沙瓦为中心,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和邻近的阿富汗地区。前者制作的古老的佛像,类似于古印度常见的药叉像,直立,身形魁伟,面带微笑,热情开朗,身穿薄衣,袒露右肩;后者的佛像类似于希腊罗马神殿中的神像,神情肃穆内敛,身穿厚厚的包裹两肩的长衣。在犍陀罗佛像中,大概是古希腊或罗马的后裔,使用了雕造阿波罗的技艺,来塑造佛像的,又有些古印度土著信仰和习惯的痕迹;而在马图拉地区,纯粹是炽热阳光下的印度风情,一点也见不到地中海沿岸的浪涛帆影。前者一望可知是印度人,后者一望可知是侨居于此的西方白种人。

在西方学者的心目中,犍陀罗是西方文化在东方世界的荣耀,主张佛像是在犍陀罗最先出现的,但是,直到现在,这一意见还有种种争议,主张马图拉最先出现佛像的看法,似乎越来越得到认同。特别是近年来在四川发现的东汉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佛像以及四川彭山汉墓发现的摇钱树座佛像,是古印度域外发现的最早作品。这两年佛像带有较多的马图拉风格,由此反推古印度,可以相信,至少是在公元1世纪,古印度已出现了较多的佛像,由此形成的佛像崇拜的普遍风气,奇迹般的来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巴蜀大地。我们在萨尔那特看到的伽腻色迦3年的高达2米多的立佛,无疑是当时的信徒借用了药叉的形象来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佛祖形象的。我们在印度考察中,明显感受到马图拉佛像普遍印度,而犍陀罗似乎仅仅只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一种地方风格,这种风格似乎与印度的佛教徒之间颇有隔膜。

古印度的思想极为深邃而又灵动,整个东方世界都被古印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与文治相比,武功却远有不逮,屡屡遭到来自西北的侵扰,少有安宁之日,笈多王朝可能是印度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大一统之一,强盛之时,除了印度半岛的南端,其他直至西北的犍陀罗,广袤的印度河平原与恒河平原,都归入笈多帝国的版图。这时的犍陀罗基本丧失了创作热情,而马图拉的雕造作坊,斧凿之声依旧日夜不断,往日洋溢在佛像嘴角唇边的热情,逐渐转向了内在的

宁静暝想,佛衣襞摺更多地成了美化佛陀相好的装饰,超越肉体的精神之美,至今仍然令礼拜者沉缅于佛国的圣洁。与马图拉并列的另一个造像中心鹿野苑,也在笈多时代迅速成熟起来,与马图拉最大的区别是佛衣的刻画,若不是手腕和脚裸处的几线浅浅的衣纹,几乎与耆那教的天衣派造像一般无二。虽有衣纹表现的差异,但毕竟无碍佛国圣洁。在精神气度方面,马图拉与鹿野苑,共同寓示着笈多文化所能达到的高度。

在文化艺术之外,连结着中国与西欧的丝绸之路空前畅达,佛像艺术在这条国际大通道上,伴着驼铃月影迅速传入中国的都市通衢和村头巷尾,金碧辉煌的伽蓝招提,与工程浩大的石窟造像,争奇斗艳,盛极一时。丝路沿线的克孜尔石窟、伯孜克里克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至今仍然是国人引以为豪不朽的骄傲。

中国高僧法显目睹了笈多王朝的强盛,另一位高僧玄奘(602-664)的出身之时正值笈多王朝倾覆,他则任凭自身的佛学造诣,成为了印度佛学的鼎峰。他在曲女城(根瑙季)的无遮大会上,不战而屈全印度的高僧大德。玄奘留学的那烂陀大寺,不仅是当时古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也是密宗造像的重镇。当时印度的佛学固然发达,但君臣相尚的却多属印度教。印度教脱胎于古老的婆罗门教,大量吸纳印度土著信仰,迅速地发展起来,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等三大主神的造像,供奉他们的神庙,也迅速繁盛起来。

释迦牟尼成了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屈居人下,比起当年梵天与因陀罗左右胁侍的风光来,真的叫人不胜感慨。佛教似乎也自觉回应了印度教艺术的浩大声威,迅速密教化,与印度教艺术混同起来,出现了多头多臂像、宝冠佛像、灵兽座佛像和曼陀罗等等,妖娆的度母与愤怒的金刚,更是恍如刚刚从印度教神庙闲逛到这里的匆匆访客。佛教的密宗化,意味着自身的宗教体系开始瓦解,造像也渐渐丧失了佛教的外延与内涵,佛教义理和造像艺术都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终于在穆斯林的剑与火之中偃旗息鼓,自此罕有闻人,也未见精美的造像,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基本丧失了。玄奘在印度的无上荣耀,似乎象征了中国的佛教开始超越了古印度,他回到大雁塔的译经与传教也及身而止,似乎不能用曲高和寡来吱唔搪塞。相反,与玄奘同时的慧能开创了禅宗的顿悟一派,传派中虽有烧经毁像之举,却逐步汇入了佛教文化的主流。而玄奘转述自古印度的法相宗,却如一现即止的昙花。

我们考察了印度的重要博物馆,重走了佛陀当年的教化之路。释迦当年活动的摩揭陀古国,大部分在比哈尔邦及相邻的乌他邦,巴特纳与瓦拉纳西,现在仍是当地的重要都市,瓦拉纳西的恒河伽特(专用于教徒洗沐的码头),是全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洁之地。而这神圣的恒河,却是天上银河经湿婆头发的缓冲,才如此驯服在滋润着北印度的干燥土地的。

就我们所见的造像来看,摩揭陀故国出土的造像,明显比其他地区要频繁得多,名不见经传的拘尸那罗佛教博物馆收藏的佛像,足以让我们为之动容,肃然起敬。雕造时代也要早得多,身材高大的巴利立佛(鹿野苑博物馆)、精致绝伦的禅定坐佛(马图拉博物馆)、以湿衣出名的笈多之佛(总统府藏),见证了佛教造像历时数百年之久的熠熠神采。在来自中国的学者来看,激动之余,不免有种久违的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而不像参观卡久拉霍那样浓郁的异域风情。佛教造像,启迪了中国无数的僧侣和艺匠,是中国造像的源头。

说到古印度佛像对中国的影响,其实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启发,启发的意义远远胜过作为样本的垂范作用。就我们对古印度的整体,立佛和坐佛似乎占据了绝大部分,菩萨则要少得多。比如,中国人熟悉的观世音菩萨,虽然博物馆的展牌明示,而像容却与中国相差甚远,观音造像的图像学特征似乎也不甚完善,至于中国人同样熟知的阿弥陀佛或文殊、地藏之属,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在我们近20天的考察,却无缘膜拜。来到了西天佛国,却无由礼拜,莫非真的是佛缘太浅了吗?虽有困惑,却不能不承认古印度造像体系的单调。――相比起中国的瑰丽多彩,相比起古印度的印度教造像的灵幻奇异,我们不能不承认古印度的佛理深邃与造像单调之间的巨大反差。

古印度造像对中国的影响,很大程度表现出来的是启发。应该承认,是中国的艺人创造了谱系庞大的十方佛陀、菩萨眷属、明王力士,甚至是西方净土变之类的经变画。在源流与创造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必须心悦诚服地认可古印度是中国的源头,另一方面也更加自豪地敬仰中国古人的伟大创造。比起来自古印度的“源流”,中国的佛像世界,更多得力于中国人自身的“创造”。

宏观鸟瞰中印的佛像艺术,我们发现,古印度影响中国佛教艺术历程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中国汉晋之际的发生在长江沿线的南方传播系统。首先是兴起的巴蜀盆地的摇钱树佛像,最早的是已经提到的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佛像。摇钱树作为一种信仰和礼拜的对象,大约也是来自古印度的,我们在位于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摩挲过,这是古印度圣树崇拜的一种,古印度人相信,居住于树林的财富之神俱毗罗、金巴德等,能源源不断地产生财富,就像树叶那样始终繁茂。

是古印度的摇钱树让巴蜀人顺便接受了佛教,还是佛教能像摇钱一样带来财富,或是其他信仰方面的动因,无论如何,佛像艺术至迟在东汉中期在中国安家落户了。顺着长江向东,佛像的年代越来越晚,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并在江浙境内向北传到齐鲁,向东跨越大海来到日本。这一体系,是阮荣春教授在20年前的发现,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整体看来,这一体系的佛像与丧葬的关系更加密切,虽偶有独立的单尊造像,却不能不承认当时对佛教义理的隔膜。但是,此时适逢古印度贵霜王朝的盛朝,著名的弘教法王迦腻色伽在公元84年或公元144年登上皇位,在他的治理下,贵霜王朝达全盛,佛教借助于国力传到了中国。随着贵霜的衰微混乱,中国的佛教造像也随之冷寂下来,再一次的中国佛教造像浪潮是在笈多王朝的影响之下掀起的。

第二次浪潮是中国南方造像初传体系冷寂之后,在西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的。翻过大雪山,攀过悬崖峭壁,从新疆西部的喀什,到山西的云冈、河南的龙门,留下了10余座大型的石窟和难以量数的大大小小的佛教造像。就石窟而言,印度有阿旃陀,阿富汗有巴米扬,总体来看,并不甚发达,但如星星火种,在华夏大地上燃起了满天的光焰,很显然,创造胜于源流。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恰逢古印度的笈多王朝,在马图拉和鹿野苑分别形成的佛像,被统称为笈多风格。

笈多风格之下的犍陀罗基本上出于停滞状态,日益被笈多风格所替代,著名的巴米扬显然是笈多风格的影响所致。依托了强盛的国家实力、日益通畅的丝绸之路,作为强势文化代表的佛像艺术再次辐射而来华夏大地。在域外文化的强势辐射下,中国文化显示了同样气度的包融能力和发强刚毅的创造能力。可以比较克孜尔与龙门,克孜尔尚存域外双像、男女拥抱

的密荼那造像、丰乳扬眉的女性妖娆,到了敦煌,基本上成了汉家衣冠的大家闺秀,再往东到了敦煌,更增添了几分南朝名士的清玄,形而上的名士思致远胜于单纯的形体塑造。

从云冈到龙门,我们同样发现拓跋王族的马背雄风,被武则天助造的毗卢遮那佛所代替,从内在胸臆渗透出来的泱泱而静穆穆的淡淡从容,远非只识弯弓射大雕之辈可以比拟。即使远在山东青州,我们居然在远在印度南端克里希那河口的阿玛拉瓦提中找到了原型。但是,在风雨和梵音、伽蓝与宫阁竞相争辉的年代,亦步亦趋与古印度笈多风格的“曹衣出水”远远不敌“吴带当风”的魅力,甚至于有人怀疑“曹衣出水”的历史真实性。随着笈多王朝的衰败,中国佛像艺术中的域外因素日渐寡淡,不仅远赴天竺求经的壮举不再出现,而且还出现了宫娃为模特而不是以印度为范本的水月观音。自唐代开始,中国汉文化区域开始了自我的创造之路,但佛像艺术的盛况也一去不再回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