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非英语专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简介
现如今,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工厂进入到中国市场,很多人都慢慢地开始注意到关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在生活和工作的层面当中,英语口语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中国人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仍旧无法开流,或者不能够清晰准确地将一个事情、一个过程用英语翻译出来,这样的学习效果和翻译效果不令人满意,且会造成很多好机会的流失。在现如今的大学当中,除了英语专业的翻译方面的专业培养,许多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关于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素质层面的培养和提高,无论是经济贸易专业,还是土木工程专业,都需要有专业的英语学习,和口译方面的专业指导。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很好的将英语学习融入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当中,敢于张口说出英语,真正的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当中去,才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美好归宿点。
二、非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
1.发音教学。许多人对于口译有一个误区,便是自认为自己的发音不是很好,没有达到一种标准的英式英语或者美式英语的发音,便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口译也就不会很好。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当中,首先应当灌输给学生“口音的标准与否不是口译的王道”这样一种理念,我们每个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都具有这样那样的口音,但是只要将话语说的明白且合理,每个人的交流按理说都应当是顺畅而且是无障碍的。同样的概念在英语国家当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具有口音,只要将英语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流畅,就可以在某些场合胜任一些口译翻译工作。
首先发音教学应从基本的音标开始练起,使用分组练习法,将学生按照英语水平高与低进行穿插式分组练习,每个组都应当有一个英语发音较好的学生对发音并不是很标准的学生进行发音上的纠正。音标的练习并不是仅仅从单个的音标逐一生硬的模仿,而是要结合着学生的常用单词进行联系。倘若将发音和单词相分离,就失去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2.翻译练习。口译的翻译练习不同于笔译的练习在于,笔译有一定的时间提供给翻译者进行思考和总结,笔译者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搜索到合适的关键词进行翻译和内容整理,也就是说,口译的要求相对于笔译来说,难度更大,灵活性和即时性更强。这样的口译特点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尚且还是一件比较难完成的事情,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乍一看仿佛更是很难完成的任务。然而在课堂当中,应当采用由易至难的口译翻译练习方法,先提供给学生较简单易懂的翻译材料,如小品或电视剧当中的某些情节和片段,就完全可以被拿来提供给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每次的口译翻译结束之后,观看的老师和同学不仅应当在语言表达和翻译的层面上对练习学生进行评价,更应该在表现力和感染力上给他们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扰乱课堂气氛,而是要努力打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用一种轻松的心态来对待口译课。
在简单的口译材料使用过后,教师应改为提供较为难的口译内容,如简要的介绍一下某产品的使用,或者概述一下某地区的经济特点,甚至是某种动物生活习性、某个明星的生平概况。所谓的较难的口译内容,是要求该内容具备一定的专业词汇和相当的篇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相对比较熟练的英语语言技巧,更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口译的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碰到一件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及时的换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换一个句型,或者换一个表达法进行概述。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练习,并应用到今后的口译实践当中。
3.演讲练习。演讲练习在口译的教学当中是不容小觑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当中,难免有时候会有一种令人紧张的气氛出现,这种气氛有可能是场合的严肃性,也有可能是听众数量的庞大导致的。因此演讲练习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紧张感,并锻炼其临场发挥的能力。对于presentation的题目的确定,首先应选择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或者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演讲,在练习一阵子之后,应慢慢转为专业性比较强的话题,如介绍学生所学专业中的某一种产品、某一种产业或者是某一种工作模式,只有循序渐进的有趣的话题做开头,才能逐渐引出学生对于口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将口译教学进行下去。
4.跨文化教学。除了口译的基本功的练习之外,文化方面的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的交流当中,文化的碰撞是时时刻刻且不可避免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能够接触到关于中英文化课程的系统梳理和系统教学,从而会或多或少的欠缺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知识的梳理和灌溉,在口译的过程中,究竟是同他人鞠躬还是握手,是问候吃没吃饭还是以讨论天气作为寒暄的一种手段,都是每一个使用英语的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常识。
三、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是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走向世界的必备素质。在本科院校,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中,专业英语的教学还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开设了专业英语,往往学时较少,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翻译少数几篇课文的水平上,并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少教师也发表了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数据资源库中有关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探讨的文章不下2000 多篇。例如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经贸专业英语“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初探等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讨论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专业英语的特点和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对应措施。
1.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
学习专业英语是吸取国外先进知识,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础。专业英语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辅助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延伸,其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和阅读量,特别是要强化英文表达方法,为将来的学术论文的阅读、写作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本科毕业以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讲,经济全球化很快,进行国际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英语课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开设专业英语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来说,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要了解国外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就需要经常查阅英文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出去,因此,学生必须学好专业英语。
2.专业英语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2.1 专业英语授课对象分析
专业英语的授课对象为大四的本科学生,大一、大二学了两年的大学英语,有的同学过了四级、有的同学过了六级,还有部分学生四级也没有过,加上大三和大四两学年,除考研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可能放弃了英语的学习,所以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围绕着四、六级证书,对专业英语无力顾及。再者,很多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确,认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很少涉及到专业英语,对专业英语不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2.2 专业英语教学师资分析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大部分是由科系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其中不乏英语好,又具有专业特长、对专业词汇比较熟悉的教师。但是,一般性本科院校中的大多数教师,本身英语语言能力就比较弱,很难把专业知识与英语表达结合好,讲授专业英语力不从心,但鉴于人手短缺,只能勉强为之。最近几年,山东省也派出一部分教师国外锻炼学习,归国以后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专业英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双语教学可以创建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更快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3.专业英语的特点与教学方法探讨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大学英语重在日常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而专业英语重在科技文献的阅读和翻译,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要求学生重视的是专业词汇的记忆、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和翻译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英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重视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是学好专业英语的一个前提条件。专业词汇学生平时接触的比较少,往往难以记住,容易被遗忘。为帮助学生牢记专业英语词汇,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构词法。英语词汇的构词法有三种:合成、转化和派生词。利用构词法有利于记忆专业英语词汇,扩大词汇量。
(2)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但如果缺乏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还是无法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专业中长句多、句子结构复杂,正是专业英语的语言特征之一。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在分析课文碰到长句时教会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句子结构,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一是判断句子种类。看看这个句子属于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这是分析句子结构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是找出主句,即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三是找出从句。找出从句的关键是找出连接词。专业英语文章中大量出现that 引导的从句,它们往往紧跟在某个名词或代词后面充当定语,称为定语从句;但若that 在从句中不充当成分,便为同位语从句。只有理顺句子的结构,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另外,专业英语文章中还往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非限定动词、后置定语,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分析句子结构来加强对这些特点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语目的之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不具备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学习专业英语,很大程度上是要让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外文资料,并能通顺的、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成汉语,因此翻译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的活动,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其次,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例如增译法和被动语态的翻译、状语从句和名词从句的翻译等。再次,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自己翻译,对比原文找出差距进行总结,使学生逐渐积累翻译的有关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能够读懂英文说明书、英文图纸和专业范畴内的英文书刊资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由于专业英语学时较少,在课堂上不能做太多的笔译练习。因此,教师可采用课后布置适当的笔译作业,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针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分析讲解。通过反复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水平。
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不断加深大学英语知识、加深专业理解,积累专业知识的过程。专业英语教学既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又不同于专业课教学。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三点:(1)引导学生牢记专业词汇;(2)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3)补充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通过专业英语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将专业知识和英语结合起来,不仅能阅读普通英语文章,并且能阅读专业性文献,由此了解到更新、更先进的专业知识,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要玉宏,王正品.从本科毕业设计看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1):84-86.
一、引言
口译是一种即席性很强的语言符号转码活动,“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讲的意思当场准确、及时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达到‘准、顺、快’,即忠实、通顺、及时”①。口译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原语输入解码记忆编码译语输出。口译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译员本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以上几个环节的熟练驾驭。仲伟和用下面的公式加以概括:KI ( 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ation ) = KL ( Knowledge for Language ) + EK ( Encyclopedic Knowledge ) + S ( P + SP) ( Presentation Skill)②。口译与经贸、科技知识息息相关,因此“准”是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标准。英语专业学生因其专业限制无法满足各行各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而具有一定口译能力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备受青睐。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口译课,系统有序地培养口译人才,便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二、口译理论基础
1.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阶段,对确定口头语言的意义至关重要。Chiang, C.S.& P. Dunkel③和Schmidt-Rinehart④证明背景知识有助于二语听力理解。在口译中,能影响翻译者对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帮助译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推理并最终提高译者对信息的处理速度。用背景知识和语篇知识推测和提取意义,即把听到的语言信息与长期记忆中的说明性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之间建立和谐与匹配,进而进行解码。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⑤,较丰富的背景知识为吸收新输入的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所以译者对输入的新信息特别敏感,注意力也就容易集中。当大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与输入信息之间建立起和谐匹配时,译者便实现了对输入信息的解码,并容易记住话语的要点。具有背景知识,译者有时不必细究输入信息中某个单词的意义或某个话语的语法结构,便可进行合理推导、预测并达到理解的目的,继而加速在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速度。
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建立背景知识的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已有知识,帮助吸取新知识。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大输入、强化输出。除了必需的听说课,我们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掌握的词汇量等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选定相关内容,如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响、故事片等。
所有这些内容必须涵盖典型的词汇、语法、语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巩固提高,建立起口译所需的背景知识。
2.行为主义心理学
J.B. Watson⑥根据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他认为:刺激形成条件反应,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B. F. Skinner⑦发展了他的学说,操作性条件反射成为新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使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 Simulation);与操作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eaction)。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人
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它可以塑造新行为,人类更大范围的行为类型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获得的。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听众,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做出积极反应。
口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项任务并行处理的过程,涉及到注意力分配和能力分配的问题,具体到听、分析、翻译和表达,是一系列行为能力的综合表现。这些行为能力均受一定因素制约。语言的强化练习(即口译)和良性刺激,使学生形成运用语言的操作性反射,从而取得一定程度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大多数学生善于听而羞于说。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口译练习,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养成口译技能。“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完成的。”⑧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形成操作性反射:先让学生上讲台,背诵一些指定的内容。他们会经历一个从结巴到流利的过程。习惯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口译单句练习开始,过渡到段落翻译,再到较短的篇章翻译训练。这些都是对指定的内容进行操作,旨在对已知内容作听说译的综合训练。课堂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师生对译,学生之间相互翻译,组与组之间进行口译比赛、角色分译等,既可在课堂完成,也可通过多媒体网络完成。学生能较快适应这种操作方式。
3.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Bachman根据交际教学法在他书中(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提出了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他的测试对象是语言学习者。他把交际语言能力分为了三大部分: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以及心理生理机制( psychophysical mechanisms)⑨。语言能力包括传统的词汇、语法、句法、语用等方面的习得,这一点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上是最基础的。而策略能力是人们的策略――或者说是脑力,在外语的运用和交际中得以体现。它是语言交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人脑对话语活动的修正,他对交际活动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所谓心理生理机制,其实就是人对音频信号的接收、转化、制造、发送等心理和生理的能力。交际是动态的过程,重要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的交际性能。口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充分考虑到语言之外的东西,例如文化差异、背景差异等方面,避免直译硬译,减少误会。
三、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必要性
学科间差异的增大和学科研究的深入对口译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侧重语言基本功和语言文学知识,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口译过程中,正确理解专业很强的术语或语句含义并找到相应的英语表达绝非易事。因此,在几乎无暇思考的口译过程中,究竟有多少重要信息流失、被误译或不得已被歪曲,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可考证的,这必然会影响口译的质量,甚至带来严重后果。2004年6月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⑩。针对上述现状和社会对口译人才的迫切需求,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应由传统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笔)译技能扩展到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和口译技能。
2.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我国的幼儿英语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小学普遍在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初、高中的英语教学业在传统的语法――翻译的基础上融入交际法的教学思路,为大学英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全国非英语专业四、六级统考和近几年逐步推行的口语考试都说明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方面获得了很大成效,对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学生的弱项――听力及口语也由于考试要求的逐步增加而有了稳步的提高,尽管课时有限,学生对听说的重视程度及实际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教学方面,许多老师在授课中增加了英语讲解的比例,这为口译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再次,专业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常缩写为ESP)的逐步普及将大大带动口译教学。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专业阅读阶段实施方案规定》,非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应“……提高阅读和翻译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这是在基础英语学习上的突破,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词汇和表达的基础上,会感到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陈莉萍B11指出,“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等是目前正在试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指出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是ESP学习者的一小部分,更大一部分来自非英语专业。而相比较而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结合英语深入专业知识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为口译教学提供了
便利条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ning)已扩展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不仅涉及教育技术和手段,还涉及教学模式、方式和方法,乃至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多媒体教学因其手段的先进性、高效性,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广泛性,对场景模拟的真实性、现场性,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的方便性,超越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等优点,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这些条件让我们为培养涉外型、应用型,尤其是具有一定口译能力的非英语专业人才成为可能。
四、教学实验过程与效果
1.教学实验过程
2005年9月开始,我们对8个新入学的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对比教学实验,步骤如下:
首先,选8个班级,分别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及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每个专业有两个平行班。我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英语入学考试,同专业两个班级的英语成绩基本持平。然后又对他们进行有关口译问卷调查,发放300份,收回300份,结果显示:认为口译在以后工作中很重要的占88%,认为口译训练有助于提高听说译能力的占95%;认为大学期间有必要进行口译训练的为89%;认为对已知内容进行口译的最大障碍是:心理原因为46%,不会译为54%(其中听不懂为29%,说不出为20%,其他为5%)。我们从8个班中的每两个同专业班中随机抽选一个班(共4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五个班作为对比班。以两学年为实验期。根据所用教材、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今后的就业可能,灵活制定了口译教学内容,做到了既不脱离教材,又和专业挂钩,以点带面,大家共同提高。此外,科学地安排研究步骤:以每学期、一年和二年时间作为研究效果的测试阶段。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展开横向比较以及同一班级不同阶段进行纵向比较,对其口译和综合能力的测试进行数据对比研究。
实验操作如下:①背诵和模仿。实验开始阶段以背诵为主,内容主要从精读和视听说课文中(配有磁带和视听材料)抽取,让学生背诵时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且与平时成绩挂钩,刺激学生操练英语。班级分成若干个语言小组,并由组长负责监督与记录每次布置的背诵情况,上课时花大约10分钟进行抽查,适当地纠正他们的语音语调。这一环节把听说和精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背景知识,台上台下背诵可克服心理障碍,模仿可解决听说问题。②口译简单的句、段(均为指定内容)。选择的内容涵盖一些典型的词汇、语法和其他语言文化知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用听说方式表达语言,并初步了解口译技巧。口译内容在课内或在语言小组完成。老师定期检查,并根据学生个体进步状况调整训练计划。③口译短小篇章(这不是指定内容,但与本专业相关,其难度与所上的精度课相当)。该阶段仍是对所学内容的外化表现,唯一不同的是内容未预先告知,目的是让学生向真正意义上的口译靠近。
2.教学实验效果
(1)学生信息反馈
为了反馈口译教学实验的效果看法和建议,我们对学生分阶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两年实验后,我们再一次作了问卷调查,结果为:认为口译对他们有很大挑战的占98%;认为口译对听说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的占50%,有很大提高的占49%,无帮助的为1%;认为口译对他们今后学英语提供了有效学习方法的占94%。83%的学生认为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口译训练过程中最大的障碍,16%的学生认为听说是障碍。
(2)期末测试成绩对比
我们对实验班和对比班从2005年9月到2007年7月进行了4次期末考试,对比查结果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01,+0.45,+1.23,+2.25
化学工程及工艺:-0.01,+0.32,+1.58,+2.1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01,+0.18,+1.13,+2.06
土木工程:-0.06,+0.14,+1.17,+1.96
从这些成绩对比差可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起点基本相同,但经过口译训练后,实验班成绩提高幅度每学期呈上升趋势。但各专业进步幅度各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化学工程及工艺进步最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进步稍小。我们初步断定,专业不同以及各专业对英语的要求不同影响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各专业的男女生比例不同会影响英语学习的环境,从而导致结果不同。
(3)学生获奖成果
口译训练尤其是通过多媒体进行口译训练特别适合某些个体学生。实验班的同学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等英语比赛中获佳绩达20余次,其中有两位同学分别于2006年与2007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特等奖,有两位同学荣获河北省第九届世纪之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另外,实验班的听力、口语和翻译等单项成绩比对照班的进步更显著。
五、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1.练好语言基本功是学好口译的前提条件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兆熊教授曾提出,努力做到说出来的英语“grammatically correct, socially appropriate, communicatively effective”。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是重中之重,是口译人才的看家本领。如果学生说出来的英语语言不够准确,用词不够贴切,表达不够地道,就无法达到口译的要求。笔者在口译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基本功不扎实,语言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口译水平提高的根源所在,而非许多人认为的口译技巧训练不够的问题。因此,口译教学应从练好基本功开始,高标准严要求。
2.口译教学对学生是一个良性刺激
非英语专业口译训练能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将口译理论渗透到技能训练中,把学生的认知语言转换成行为语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能破除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之间的障碍,在它们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3.教师应培养一种修“道”之“闲”心
曾指出:“大学并不是贩卖文凭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大学“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B12。口译课是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口译教师的语音语调、口语表达、汉语能力、翻译(口译)能力等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口译教师对口译特点要深入了解,熟悉各种形式的教法,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等。另外口译教师要能做到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新闻、各种记者招待会、各类报刊等,善于发现各种相关材料为我所用。
六、结束语
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在我校的试验初步取得成功,要想使口译教学在非英语专业中普遍开展,任重而道远。目前口译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还很匮乏,这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开设既是挑战,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如果能在口译理论、教学法、教材编写和测试方法上深入探讨,非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将不再是无源之水,会给口译事业注入新的血脉。
注释:
①王永秋.口译听说技能训练 [J].中国科技翻译, 2001, (4)37-39.
②仲伟和.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 [J].中国翻译, 2003, (4)63-65.
③Chiang, C. S & P. Dunkel. The effect of speech modification, prior knowledge, and listening proficiency on EFL lecture learning [J]. TESOL QUARTERLY, 1992.2645-51.
④Schumidt-Rinehart, B. C. The effects of topic familiarity on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78)9-11.
⑤Anderson, J.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 4th ed.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95.
⑥Watson, John Broadus.行为主义心理学[M].李维泽,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⑦Burrhus Frederic Skinner.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A].西方心理学家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⑧刘和平.翻译的动态研究与口译训练[J].中国翻译,1999, (4)31-36.
⑨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J]. 2002 (1).
1.引言
需求是任何一种行为的原动力,而需求分析则是提高和发展其有效性的必备条件。在教学活动中,需求分析范围广泛,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本文中的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是指在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和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课堂上教师应该教什么及如何教。
国内有关英语学习需求的研究不在少数,大多针对单一样本进行调查分析,鲜有对两个独立样本进行对比的研究。现如今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设有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虽然在英语课时量及所选教材的语言难度上有明显区别,但从整体来看,在教学方法、教学素材类型等方面并无太多差异,这样是否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答案尚不明确。因此,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展开了此项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对比分析。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这些学生经过将近两个学期的学习,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李养龙与张乐兴设计的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见表1)。该问卷从个人需求角度出发,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对需求、兴趣及动机的研究为指导,将学习需求分为宏观性学习策略的心理倾向(第1、5、9、13、17题)和学习体/题材的心理倾向(第2、6、10、14题),将课堂需求分为课堂形式的心理倾向(第3、7、11、15题)和课堂情绪情感体验的心理倾向(第4、8、12、16、18题)。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823(李养龙,张乐兴,2011)。
2.3实验过程
80名英语专业学生(Group 0)和8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Group1)被随机抽取作为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作答问卷。学生完成作答后问卷被立即收回,其中每组各有6份问卷有遗漏作答现象,视为无效,因此最终有效问卷为每组各74份,共计148份。
2.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对问卷中的18个题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问卷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Likert scale)计分,每个题目包含5个分值:“完全同意”(记5分)、“同意”(记4分)、“不一定”(记3分)、“不同意”(记2分)及“完全不同意”(记1分)。题目得分越高,说明调查对象越支持这个观点。
3.结果
经过软件的计算和比较,问卷中的第3题和第12题出现了显著差异(Sig.
1. 研究背景
焦虑是学习过程中最普遍的情感障碍(Arnold & Brown,1999),通常伴随一些负面情感出现,如不安、沮丧、自我怀疑、忧惧和紧张。而语言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Oxford,1993)。外语阅读焦虑是影响力最强的情感因素(Horwitz, Horwits & Cope; 1986)。由于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焦虑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这个领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和讨论,包括许多实证研究。很多研究者(Horwitz,Horwitz & Cope,1986;Maclntyre & Gardner, 1989)都证明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外语阅读焦虑具有独特性。
1.1 焦虑
在现代心理学中,“焦虑”是一种紧张、忧惧、不安、沮丧的情感状态。May(1977)认为焦虑是人在生存必需的某些价值遭受威胁时产生的忧惧心理。
1.2外语焦虑
在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中,焦虑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具影响的变量。Arnold(1999)认为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普遍的影响因素。Maclntyre和Gardner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认为外语焦虑是个人在被要求使用他或她不完全熟练的外语时感受到的一种忧惧情感,这种情感还表现为负面的自我认知上的忧惧和某些心理反应如心率加快。
1.3外语阅读焦虑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部分,外语阅读焦虑自然在外语焦虑中也很重要。外语阅读焦虑是学习者在外语阅读理解过程中通过认知评价、预料或担心因困难所造成的潜在危险对自我、自尊产生威胁,从而导致学习者阅读理解效率降低或中断,并伴随有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石云章和刘振前,2006)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受英语阅读焦虑影响的程度;检测阅读焦虑和英语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并试图找出焦虑来源,提供可能的应对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潜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问题:
(1) 外语阅读焦虑是否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阅读成绩产生影响?
(2) 引起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阅读焦虑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2 受试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包括60名来自天津某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男女比例相同。他们已经学英语十多年,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
2.3 实验工具
本研究运用了两项工具: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和外语焦虑问卷。大学英语四级总分为710分,阅读理解占248.5分,是一个面向中国大学生的全国性的英语水平测试。测试的可靠性可以保证。外语焦虑问卷使用的是中文版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内含 20道题,计分采用莱克特5分值量表,每个小题给出了 5个备选题支,从 “完全或几乎不同意” ①、 “不同意”②、 “不同意也不反对” ③,过渡到 “同意”④、“完全同意”⑤ ,要求受试者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相符的选项。完全同意为 5 分,完全不同意为 1 分,部分题作反向记分,分数高的代表焦虑程度高。外语阅读焦虑量表是 Saito、Horwitz和 Garza 等人研制用于测试受试者阅读焦虑水平的。为使受试者更准确地理解题目,本研究使用了汉语版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并且量表中的 “法语”、“俄语”、“日语”一律换成 “英语”。
3.结果和讨论
3.1 外语阅读焦虑量表中各题比较
根据FLRAS中20道题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60名受试者都存在阅读焦虑。20道题的均值为2.64,而1、2、3、5、10、12、13、18、19题均值都在2.64以上。他们可能是外语阅读焦虑的来源。受试者大都在18题 (我对自己目前的英语阅读能力感到很满意)和13题(阅读英语时,我很自信) 获得高分,意味着大多数的受试者在外语阅读方面缺乏信心。受试者在12题(我喜欢阅读英语文章)显示较高焦虑度。此外,受试的高度焦虑出现在2题(阅读英文时,我经常看懂了单词但还是不太理解作者在说什么),3题(阅读英文时,我感到很困惑,以致记不住所阅读的内容),5题(阅读英文时,如果碰到不熟悉的主题,我就会紧张),和10题(读过那些滑稽古怪的字母和符号后,我很难记住自己读了什么)。更高的焦虑出现在19题(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和概念,对我而言,好像很陌生)。
以上结果表明外语阅读焦虑可能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多数学生对于外语阅读不自信,低估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喜欢阅读,被动地阅读,甚至害怕阅读。(2)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不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材料的隐含意义。(3)缺乏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背景信息。
3.2 外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之间的比较
根据FLRAS测试结果,60名受试者被分成三组。低于50分者视为低焦虑组,高于68分(包括68分)者为高焦虑组。其余得分在50到66 分者视为中焦虑组。
为了检测不同程度焦虑对阅读成绩的影响,本研究对三个层次的焦虑(低焦虑,中等焦虑和高焦虑)与相应的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关联系数进行了计算。60位受试者按照焦虑的累计百分比分成三个焦虑组。表2给出了三个焦虑组描述性数据和相应的阅读理解成绩。
表2三个焦虑组描述性数据和相应的阅读理解成绩
数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
低焦虑组730.0049.0044.4706
中焦虑组4350.0066.0059.9268
高焦虑组1067.0089.0072.4091
低焦虑组CET阅读7202.00224.00213.8636
中焦虑组CET阅读43178.00229.00198.2439
高焦虑组CET阅读10162.00176.00172.1176
表2中CET阅读理解的分数与FLRAS的数据显示阅读焦虑较低的受试者阅读理解分数都较高,而高度焦虑的受试者分数较低。
表3三个焦虑水平和相应的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与阅读理解分数相关系数
低焦虑0.025
中焦虑-0.191
高焦虑-0.235
根据表3中三个焦虑组与各自阅读理解分数相关系数可得出结论,低焦虑与阅读理解得分有积极但微不足道的相关性,而中焦虑组和高焦虑组与其阅读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这个结果进一步证明阅读焦虑对阅读成绩有消极影响,但也表明一定水平的阅读焦虑可以使人注意力更集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阅读理解。
4. 结论
本研究发现外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说明外语阅读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阅读成绩有负面影响。显然,阅读焦虑高者阅读得分远低于低阅读焦虑者。外语阅读焦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多数学生对于外语阅读不自信,低估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喜欢阅读,被动地阅读,甚至害怕阅读。(2)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不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材料的隐含意义。(3)缺乏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背景信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阅读焦虑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阅读焦虑。
[参考文献]
[1]Arnold, J. 1999.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Aida, Y. 1994. Examination of Horwitz, Horwitz, and Cope’s construct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155-168.
[3]Cheng, Y S., Horwitz, E. K. and Schallert, D.L. 1999. Language anxiety: differentiat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components. Language Learning 49:417-446
[4]Horwitz E. M. Horwitz, & J. Cope. 1986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125-132.
[5]Horwitz, E. & Young, D. J. 1991.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6]Maclntyre, P. D., & Gardner, R. C. 1989. Anxiet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oward a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39, 251-275.
[7]Oxford, R.L. 1993.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3: 175-187
(一)生源量增加但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我校处于西部边远地区,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考试规模的逐年壮大和本科生就业困难的实情,来我校学习的本科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大部分为应届生,少部分为往届生,工作多年,平时基本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有些事汉族学生,但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包括不懂汉语的藏族学生;有些本科阶段为英语专业并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有的为体育特长生英语水平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有些学生要求介绍或者讲解雅思或者托福,有些学生连四级都通不过。这种情况为研究生英语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大多数研究生为调剂生且眼高手低
因我校处于青藏高原,教育质量并不发达。每年来我校学习的研究生只有十分之一为第一志愿生,其他均为调剂生。调剂生因为考研时的卷面分数不高或者面试分数不高的原因没有走进自己心目中的大学,不得已而调剂到这里,且是自费。很多人收到了挫败,带着怀疑和不信任的心态,对学校和老师逐渐丧失了信心。可是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并不见得就比第一志愿生高。很多人因为眼高手低而不能通过期末考试,设置拿不到学位证。
(三)课程设置采用统一标准
我校研究生生源参差不齐,但是英语教学均采用统一的课本。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消化不良,有些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且学校要求只要通过大学四级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这给很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比如少数民族学生和体育特长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丰富教学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要求
我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课程设置多元化。除了分级教学外,我们可以设置多样的课程,就像一个超市一样,让学生各取所需。比如,可以将英语教学分为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五部分,如果学生工作中要经常和人交流就选择其中的听力或者口语作为必修课,其余部分作为附属,以选修课的方式教学;如果学生要从事研究性工作,要求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学生就可以选择阅读、写作、翻译作为必修课,其他为选修课。
必修课的开设应该突出其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并获取收益。而选修课则突出专长且比较强调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如高级口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视听说、求职面试英语、实用商务英语以及高级学术英语写作等。另外还可以开辟兴趣课堂,兴趣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如网络教室、语音教室和外籍教师等资源。为学生播放英语新闻或英语电影,请教师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系列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英语的活动等。
(二)接受现实,完成角色转变
调剂生虽然担负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但是学校仍然一视同仁,在生活和学校资源上与第一志愿生并无二至。他们是我校研究生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我们从一个习惯了的环境中迈出脚步,步入一个新的环境中时,如果可以培养好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你就会赢在起跑线上。不要去抱怨别人没有给你什么,你要去想你能怎么才能获得那些。除此之外我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辨识自我,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条路那个目标。以每一次新的开始作为新的挑战,而不仅仅是上一次的结束。积极的自我调适,向着梦想追风前行。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课上活跃教学气氛,课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外,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外语学习的氛围。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多关心这些群体,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加学习的信心。
口语能力的提高在英语学习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想比较要长些,很多同学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仍然不敢开口说,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在大学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学校只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课程中设置了精读课和听力课。口语课程缺位,这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授课教师过于重视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忽视了口语提高的重要性,依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2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弱的原因分析:首先,学生对英语的输入过少,很多学生过于依赖课堂,而课上老师只能提供有限的教学材料,根本无法足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输入少自然很难输出,有语言学家曾说过,只有足够的输入和输出才能使一门外语成为习得性语言。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积累过少,课上稍有不理解的就容易走神,不能专心听讲,学生的成绩下降,能力无法提高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其次,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很难进行思维的转换,这就导致了学生表述不恰当,说出的基本是中国式英语。例如“他取得了成功”,学生们习惯于用词来补句子,会说成“Hegotsuccess”而nativespeaker会用“Hemadeit”来表述。这也与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不当有关。学生在初高中时,基本把听说读写割裂开。集中搞单项突破,口语实践相对较少,学生在用词的时候,也就会比较单调。最后,学生说英语的信心不足,可以说每位学生都渴望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但一开口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发音错误,滥用时态,词汇匮乏等。这样的话学生会在表达时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会彻底失去用英语表达的信心。
2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对策
2.1要帮助学生克服说英语的恐惧心理:
第二语言的习得收情感因素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受一些不良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说英语时会紧张、害羞、害怕出错,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也需要老师以心里为突破口,增强学生的信心,每次学生大胆地练习口语之后,老师应该多进行积极的鼓励,这对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告诉学生即使暂时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的勇气也十分令人佩服。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十分有地位的,哪怕老师的不经意的评价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老师应多对学生说正面的语言,成为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加油站。
2.2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者应该处于主体的位置,而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本末倒置了,仍然采取老师教授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法,这样会使课堂缺乏互动,枯燥无味,时间久了学生会对英语课堂产生排斥的心理,因此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应当采用各种不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用现有的语言能力展现自己。
2.3加大力度发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师的队伍: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学生应占据主导位置,但老师的作用仍不可小觑,大多数英语老师长期从事精读教学,很少研究口语课程的特点,而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老师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传递信息,更应该善于组织信息,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培养专门承担口语课程的教师,老师自己也应在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
2.4课下多开展口语实践活动:
大多数的语言教学都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语言教学中也有许多的教学方法,但往往局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使用,课后的实践被很多老师和同学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学生应多为机子创造一些英语口语的实践环境,例如找口语好的伙伴,多用英语交谈,多参加英语角的活动等,老师也可以定期开展演讲活动,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用英语表达的同时,增强自己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实行学生讲课,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这些不但能开启学生的智慧,锻炼他们的能力,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2.5应多培养学生的语感,课上课下要求学生有足够多的阅读量: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开得了口,不能把听说读写的训练割裂开,而要把这四种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这四种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展现英语的交际功。所以,学生要开展说的练习必须要先以听为基础,听得准,才能说得对。并且要鼓励学生听原汁原味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的发音,尽量模仿他们的语速和语音语调,从而提高说的质量。同时学士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口语练习才能逐渐培养口语的能力,这个过程比较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要保证良好的心态,不能过于急躁。老师也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恰当地分析句子的意群,注意语速,发准语音语调。要想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坚持每天早上大声朗读课文,把朗读与默读、精读与泛读几种阅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当然,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必须学习更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英美人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等。时间久了,学生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会做出本能的反应,在两种语言之间做出思维的转换,自然而然地产生较强的语感,做到脱口而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18-0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英语写作研究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热切关注。这些研究为如何促进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习者英语写作水平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首先,自美国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元认知概念后,他在1979年提出的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发展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研究中。Devine、Railey和Boshoff(1993)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元认知和二语写作成绩之间有潜在联系,这种联系对二语写作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提法已经问世就在国内得到了强烈反应。吴红云、刘润清(2004)在Flavell的理论框架中探索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构成要素,并重新建立了二语写作元认知的理论框架图。该研究为国内第一项已发表成文的写作元认知实证研究,它发展了Flavell的元认知理论框架。王文宇、文秋芳(2002)分析研究了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的关系,认为二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即母语与二语同时参与思维,不同思维活动中的母语参与量不等;母语思维量随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但不同思维活动中的母语参与量个幅度不等。因此要提高二语写作水平,就要尽可能降低母语思维的参与量。
有的学者从学习动机因素探讨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原因。语言学家H.Giles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是学好语言的决定性因素,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积极认知。“(语言学习的)动机指的是个人努力程度,加上达到目标的愿望,以及好的学习语言的态度的总和”(Gaidner,1979), 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推动,引导和维持英语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力量和机制,Gardner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学习外语的两种动机:整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二、非专业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够重视英语写作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写作没有口语重要,认为学生都有基本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因此不怎么重视写作。而事实上,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学好英语的一大障碍。
(2)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不可否认,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固守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延续使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他们虽然不辞劳苦,但教学效果却无法令人满意。
(3)对批改学生作文有畏难情绪
根据笔者的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教授写作课是因为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有畏难情绪。如果全批全改的话,教师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拓展,这让有些教师谈写作课而色变。
(4)教师对写作课的定位有偏差
写作授课的实践性非常强,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为主。但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对高职院校英语写作的定位存在着偏差,依然沿用教授其他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让学生作笔记,这自然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
学生对英语写作感觉无用、枯燥并因此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更严重的是,学生不仅对英语写作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因此讨厌英语这门课程,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不够扎实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反映在英语写作方面就是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语法方面问题较多。很多同学写的作文句法错误百出,而且中式英语现象十分普遍。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
1、重视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课程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因此,要特别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就教学管理而言,从课时、教材等方面对此课程都要有所倾斜,从而调动教师教授该课程的积极性。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学生厌学情况严重这一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尽各种努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一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备课,用PPT在班上演示,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效果非常明显。二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在学习Minutes(会议记录)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模拟的商务会议,让同学们做会议记录,然后对其进行点评和讨论,收到了比单纯课堂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将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在课堂上大胆实施。
3、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改革中最为人称道的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转变,比如,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作用的转变,学生作用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等等”。
4、以作文批改为手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传统的思维中,许多的学生和老师普遍认为作文的批改只能由教师来完成。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批改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时代。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多数教师无法做到篇篇批改。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批改,使学生从配角转化成为主角,由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作文批改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以由教师全班示范批改,学生自批自改、互相批改,也可以分小组批改,还可以由教师抽查批改。
四、结语
总之,非英语课程的教学的改进需要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写作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要以互动的教学方式创造学生参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环境,增强团队意识,促进相互学习,互相带动的课堂氛围;指导和检查学生课外的写作学习,鼓励学生因人而异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掌握作文的评分标准,学生学习作文评分标准的过程是语言认识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批改作文,使学生从配角转化成为主角,由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源深. 好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二[J].外语界,2006,(5):13-15.
[2] 王初明.运用写长法应当注意什么[J].外语界,2006(5):7-11.
[3] 冯克江.试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4] 玛丽埃伦?韦默.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洪岗译)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 龚亚夫,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词汇策略;研究生;比较
一.引言
词汇是英语学习中不容分割的一部分,正如McCarthy所说,无论一个人掌握多么好的语法或发音,如果词汇量有限,那么他将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也不能正确的理解别人的意思,因而语言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受形式主义的影响,教师往往引导学生机械地背单词,效率低下,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随后大量研究开展,结果表明,恰当且灵活的使用词汇策略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然而,多数研究均将目标锁定在大学生的词汇策略使用,忽略了对研究生的调查研究。事实上,研究生作为新一代的精英人才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本文选取研究生为实验对象,探究英专和非英专研究生的词汇策略使用异同,以期对日后词汇教学提供意见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自70年代中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日益丰富,而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词汇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词汇策略的使用也成为了众多研究的着眼点。Parry研究探索阅读,词典学习和词汇学习的关系;Wenden和Rubin,Medani和Vann Abraham比较了优生和差生使用策略的情况,指出差生的策略使用与优生仅相差毫厘;Clarke和Nation(1980)指出,通过情境和猜测学习词汇效果极佳。国内的实证研究也在陆续进行。王文宇博士曾调查并分析了50名大三学生的新词记忆方法和对记忆策略的看法;吴霞和王蔷(1998)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策略的使用情况;丰玉芳(2003)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词汇策略使用进行比较研究。
事实上,根据不同任务的难度等级,学生将结合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因而不可能仅仅使用一种策略来学习词汇。因此,策略的不同分类对帮助学习建立一个完整的词汇策略选择的框架具有重大意义。最初的研究源自Oxford对策略进行的分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每个策略下各有3个子策略,如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O’Malley and Chamot在Oxford的基础上提出将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的观点。结合以上两种分类,在直接策略上出现了较多重合,因此本研究将借鉴Oxford对直接策略的分类开展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任选取某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各20名,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开展研究,并试图探讨以下问题:(1)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词汇时会使用哪些策略?(2)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使用词汇策略上是否存在不同之处?如果有,存在怎样的差异?
四.结果与讨论(以下结论均来自调查问卷数据,因版面原因不能附表)
一、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词汇策略使用情况
英专研究生更倾向于通过推断词义学习词汇,他们常常借助前缀、后缀和词根记忆单词,并利用近义词、短语甚至小句帮助他们完成记忆,有些学生还表示通过发音记忆单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由于学习英语多年,英专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因此他们在词汇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上并不集中。此外,数据还显示英专学生使用记忆策略的情况并不好,他们认为这种策略过于机械乏味。
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词汇策略使用情况
非英专研究生采用的词汇学习策略远远少于英专研究生。他们使用最多的是补偿策略,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同的子策略之间又存在较大差异,如当生词不影响他们完成阅读的情况下,他们几乎不参考字典提供的释义。将生词写在卡片上的方法在非英专研究生中也不适用,通过采访得知,尽管学生承认这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而且很多学生都进行了尝试,但他们并不能坚持下来,因而导致结果并不乐观。
三、英语专业研究生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词汇策略使用情况的差异
为探究英语专业研究生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词汇策略使用情况的差异,本研究借助SPSS分别对三个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如下:
策略P值
认知策略.019
记忆策略.342
补偿策略.389
由表可知,两组研究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在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上并不存在差异。
本研究还进一步探究了各个子策略使用情况的差异对比,英专研究生更愿意通过推断词义,借助前缀、后缀和词根记忆单词,而非英专研究生则并不倾向这种方法。通过采访可知,英语专业研究生更为了解词汇的构成情况,以及在何时使用该词汇最为恰切,因此,他们知道怎样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生词难词,而这一点反而是非英专研究生所缺少的。
此外,英专和非英专学生均表示借助目标词所在页的信息也可以帮助记忆单词,非英专研究生在采访中表示,当在课本中遇到重要的生词,他们会借助该页出现的所有信息,包括图片、页码、位置等记忆生词,当他们再次遇到这些生词时,浮现在脑海中的信息就会帮助回想。此外,非专业的研究生对不影响词义的生词直接忽略而英专的研究生则会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积极处理,在采访时两组学生分别给出了原因。非专业的学生表示他们在阅读时主要是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内容而非细节,所以当遇到不影响理解的生词时,他们会直接忽略,相反,英专的研究生则是以扩大词汇量、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学习任何生词的
总的来说,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均为两组学生所用,但不存在明显差别,但认知策略则明显不同,究其原因,英专研究生不仅将语言视为一种工具,还看做是一门学问,因此在使用学习策略上与非英专学生相比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同。
五.结论
由于英语仍旧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有必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相结合在英语学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学生需要明确各种策略的使用方法,做到因地制宜,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状况作出不同的决定,以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重视学习策略的教学,不仅在日常学习中慢慢渗透灌输,还可以组织集中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意识,而后有效的使用学习策略。(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1] Cohen,A.(1998)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中图分类号:H319.13 文献标识码:A
English Major and Non-English Major Graduate
Contrast to the Stereotype of Americans
HUANG Jueji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30 English majors and 30 graduate students of non-English majors, using Kuhn and Mcpartland Chinese attitude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non-English majo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English stereotype of Americans were analyzed, and tried to explore the reasons arising the differences.
Key words stereotype; English major; non-English major; cause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不论是偶然还是刻意,文化交流不可避免”(Samovar & Porter, 1994)。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些可能影响不同国家人们跨文化交流的因素。刻板印象就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一个社会学名词,专指人类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通常,刻板印象是大多数是负面而先入为主的,并不能代表每个属于这个类型的人事物都拥有这样的特质(wiki)。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1)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所写的褒义形容词以及贬义形容词使用情况有何异同?(2)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所写频率最高的前5个形容词有何异同?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运用Kuhn和Mcpartland(1954)的态度测定方法(TST),将原有以“我”开头的问卷作了修改,最终设计如下问卷进行调查:
请填写五个形容词形容你对美国人的印象:
你认为,美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样本来源
本研究选取了长安大学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各30人,让他们每人填写5个对美国人印象的形容词,所调查的形容词词汇总量为300词。
3 结果与讨论
3.1 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褒义形容词以及贬义形容词使用情况
英语专业研究生所填写的形容词总数为35词,其中褒义词27词,占总比例的77.14%;贬义词8词,占总比例的22.86%。而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所填写的形容词总数为37词,其中褒义词24词,占总比例的64.86%;贬义词13词,占总比例的35.14%。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对美国人的印象比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要好。
3.2 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高频词使用情况
表1 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美国人刻板印象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形容词 (形容词总数150词)
该组数据(表1)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都用“开放”,“自由”来形容对美国人的印象;(2)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用“开放”依次形容美国人的刻板印象频率最高;(3)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用“自由”来形容美国人的比例相同;(4)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形容词全部是褒义词,占总比例的100%;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形容词中有2个贬义词,占总比例的40%。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所学的专业领域不同,但是对美国人的印象任由共同之处,例如“开放”、“自由”等。英语专业的人相对客观,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所填写的“霸权”,“暴力”是两个负面的刻板影响,与英语专业研究生相比较为主观。
3.3 原因分析
笔者试图从个人经验角度分析原因。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有着不同的个人经历。英语专业学生从本科阶段起就接受相关的专业教育,由于他们专业特点,即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学好英语必须首先了解西方文化,当然这里的西方文化也包含美国文化,正因为英语专业学生几乎每天都接触外国文化,美国文化已在他们学习生活中根深蒂固;而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他们所学的英语主要是用于应试,他们课堂所学的知识主要是教材中的单词、短语、语法等,对于文化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所以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美国人,而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则会根据他们主观的印象来评价美国人。
4 结论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通才而不是专才,广大英语学习者在把本专业学好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希望在两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一是希望对英语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英语课堂中应多引用讲解涉及文化的知识,教师应意识到刻板印象可能对跨文化交流产生的负面影响,适当地全方位地介绍不同的文化,以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使广大英语学习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能够多角度多维度地同他人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产生误会与歧义。二是希望广大英语学习者,特别是那些将要从事跨文化交流的研究生能得到一定的启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尽量避免刻板印象的不良影响,要通过深入了解,调查研究之后,再对他人进行评价,“定型观点的形成还需要靠个人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人云亦云”(张萍 & 陈俊森,2000)。
参考文献
[1]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1994).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 (fifth edition). 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一、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过程和知识内化过程进行翻转,原先课堂上的知识传递过程,被老师制作成微视频,由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去完成。教学视频的制作,可以让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加富有张力。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从而创新教学的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将不同国家或地区高校最优质的大学英语教育资源融入到微视频中,而且可以将动画、故事讲解、趣味提问等元素融入微视频的制作当中,从而让整个微视频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新颖,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翻转课堂实行之后,学生学习知识,面对的不再是老师单纯的讲述,而是一个个趣味盎然,将多种教学资源有机融合的微视频,学习效果更好。
二、塑造口语环境,培养英语语感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因此英语的听说能力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然而,我国很多大学却仍然以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雅思考试和研究生英语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一味的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也是一味进行课本知识点的讲解,没有给学生塑造良好而完善的英语语言环境,没有给学生安排有效的英语口语表达训练,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知识点,但是不敢开口讲英语,甚至听不懂很普通的英语对话音频,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听得太少,说得太少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推行,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由于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听英语、说英语,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完善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真正听得懂英语、说得出英语。
三、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合作教学
1.激发自主学习,实现授之以渔。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很多教师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对于大学教育来讲,由于大学生本身具备了独立的学习能力,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然而,在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在固定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内将知识传递实现效用最大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然而,随着翻转课堂的实行,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的课程放到课外,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思路,必须做好自主学习,吃透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提前掌握相关英语知识点。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老师也就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
2.掌控自主学习,增强学习互动。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自我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利用课外或在家观看教师的英语讲解视频。由于时间可自行控制,学生完全可以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也不会担心有时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而根不上,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完全由自己掌握,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做笔记,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在需要的时候寻求教师的帮助。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全由自己掌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也就全面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能力。
从课堂教学的设计来看,是先学后教。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了视频的学习,知识的掌握,课堂上先独立完成作业,对于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分工中都有一定的角色安排,他们自愿的组合成小组,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借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学生在互助的学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这样就使得所有学生都在课堂上“忙”了起来,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在翻转课堂中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是学习的主导,教师更多的时候变成了教学中的指导者并非传递者,在小组的讨论中教师是学生的协作员,在需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但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逐渐帮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