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7 09:56: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篇(1)

1. 栽种一种植物;

2. 每天睡觉前想一下5项最值得自己感恩的事;

3. 每星期与喜欢的人聊天至少一小时;

4. 每天为自己做件开心事,并真正享受其过程;

5. 打电话与久未联络的朋友聊天,并相约见面;

6. 每天最少开怀大笑一次;

7. 多做身体运动,每星期至少3次,每次半小时;

8. 每天最少向陌生人微笑或打招呼一次;

9. 将消磨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减半;

10. 每天为身边人做点好事。

(摘自《科学时报》)

青少年网瘾成病令人担忧

2005年11月22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北京为23.5%。

美国列出评估网瘾的标准: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只要有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即说明上网成瘾。

(据新华社消息)

篇(2)

结果:心理干预1月、6月后,QOLI量表积分均有一定的升高,1月与干预前、6月与1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心理干预后,有利于改善网瘾青少年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习惯,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青少年网瘾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13-02

自从网络出现后,它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便利,我们很快步入了网络社会。同时伴随网络产生的负面效应—“网瘾”不但给患者造成了认知上的缺失、情感上的冷漠、意志上的自我等,而且网络的不良信息,俘获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从而对互联网“一网情深”而不能自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2009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5.6%)最高,此阶段正是大学学习时期,如不及时干预,必将对自己的身心、学习、社会交往造成巨大危害,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1]。因而我们采用认知、支持、合理情绪等疗法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在提高生活质量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5例青少年网瘾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5月~2012年3月期间心身医学中心门诊及心理咨询病人,所有病例均采用Young氏制定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2]进行诊断:其中男32例,女13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8个月,平均2.4±1.6年;年龄最大20岁,最小11岁,平均16.7±3.8;文化程度初中11名,高中24名,大学10名。

1.2心理干预方法。

1.2.1认知疗法。运用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详细解释过度上网后的危害,提高患者对网瘾的认识,并同网瘾患者一道客观地分析网上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逐步改变网瘾者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

1.2.2支持疗法[3]。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接触,有意识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赢得患者信任,获得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家属、朋友、老师等)的支持,对患者取得的任何进步都应给予表扬和肯定。

1.2.3合理情绪疗法。指导网瘾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负面情绪,并为其创造良好的表达情绪的环境,根据患者不同的情绪状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散步、听音乐、深呼吸及不同强度的运动等,使负面情绪得到宣泄。逐渐减轻停止上网后的焦虑、不安等情绪症状。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绩、获得快乐。

1.2.4疗程。心理治疗每周1次,1月后每月1次,共8次。1月及半年各评估1次。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指数[4](quality of life index,QOLI)量表评定,分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前景共五项,每项分3级,对应0、1、2分。

(2)程度分级:正常:生活质量指数积分≥9分;轻度:6分≤生活质量指数积分≤9分;中度:3分≤生活质量指数积分≤6分;重度:生活质量指数积分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或X2检验,以P

2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指数比较。心理干预治疗1月后,网瘾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得到改善,量表评定积分有一定上升,干预前后经统计学处理,P

心理干预治疗6月后,网瘾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程度分级进一步改善,干预后1月与6月经统计学处理,P

3讨论

3.1网络成瘾是影响青少年生活质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根据CNNIC最新的互联网发展报告,我国3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全体网民的61.5%(2.36亿人),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青少年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但是与此同时,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加上青少年这一群体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各种网络信息以及网络刺激游戏的诱惑下,青少年很容易就陷入网络中,大量时间耗费在网络上,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规律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普遍降低。

3.2认知、支持与合理情绪疗法是干预治疗网瘾的有效手段。近几年,网瘾已经严重损害和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公共精神卫生问题。研究[1]对80例上网成瘾青少年进行自评量表分析后证实所有上网成瘾青少年均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明显的精神障碍,需要心理治疗。心理医生通过运用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手段,从正面详细解释过度上网后的危害,提高患者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从而引导网瘾患者合理使用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改变网瘾者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同时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接触,有意识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则可以采用亲情干预的形式使孩子从父母亲身上学会控制与自我激励[5],这种内外环境的支持将逐步消除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与依赖。患者的不良情绪往往会成为陷入网络的心理诱因,想通过上网来得到宣泄,因而我们在治疗中应指导网瘾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负面情绪,并为其创造良好的表达情绪的环境,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绩、获得快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3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网瘾青少年的生活质量。青少年网瘾心理干预有非常肯定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逐步减轻对网络的依赖,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其作息时间规律,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节奏上来,明显改善精神状

况,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45例网瘾青少年的认知、支持、合理情绪心理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得到提高,其病情严重程度得到改善,远期疗效评估生活质量指数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我们仍然应该认识到:戒除网瘾并非易事,需要社会、家庭及医疗工作者长期的努力才能收到稳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玲,张磊.青少年网瘾的心理探析.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50-2151,2155

[2]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disorder[C].Paper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meetingof theA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 Toronto, Canada.August11, 1996

篇(3)

TongchuanCityhighschoolstudentsusingtheInternetfor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Internetisgraduallyenteringpeople''''slives,manyschoolsaretryingtospreadcomputer,encouragestudentstotakeafavorablepositionintheinformationage,manyparentsgivethEirchildrentobuycomputers,participateinvariouslearningclasses,childrenlearnnewknowledgeonthenetwork,acceptthenewinformation.Howshouldwedealwithintheendnetworks,thenetworkcanreallybeeffectiveforourproduction,live,workandlearningservices?TheInternettoseewhatyoungpeoplehaveit?InternetonthEIrlearning,livingandthinkingwhatkindofimpactwillit?Youngpeopleonline,itisusefuloruseless?Ithinkthenetworkisnotascourge,but“Wanwusangzhi”,welookatacorrectunderstandingofthenetwork,effortstostandardizenetworkbehavior,rationalchoicenetworkinformation.

【Keywords】Youngpeople;Internetphenomenon;analysis;Strategy

1.目前青少年上网的现状调查

2001年4月,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2005年11月22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了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约有1650万,其中网瘾者的比例高达13.2%,也就是说有超过200万青少年网民沉迷上瘾,难以自拔。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使用网络,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刻不容缓,而这一行动需要的是爱心,需要的是社会各界共同的参与。〔3〕

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Q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5〕

为此据笔者对铜川市第一中学、铜川市耀州中学、铜川市矿务局第一中学、铜川市宜君县一中等高中,对2000余名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有86%的人上网玩游戏,5%的人上网聊天,4%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上网地点上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2.结果分析与对策

2.1积极影响。

2.1.1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篇(4)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风靡的社会,网络已成信息生产传播的主要途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其接触,无时无处不在使用着。2010年4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其中青少年网民为1.9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然而其网络应用娱乐化特征突出,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民网络使用仍然保持较突出的娱乐特点。《报告》显示:排名前三的青少年网民娱乐应用分别是网络音乐(88.1%)、网络游戏(77.2%)和网络视频(67%),使用率均高于整体网民。值得关注的是,未成年网民(18周岁以下)网络应用娱乐化特点更为突出,以网络游戏为例,未成年网民的使用率达到81.5%,不仅高于整体网民,而且高于青少年网民77.2%的平均水平。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青少年已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他们网络应用的特征尤其让人担忧,特别是未成年人,也就是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尤为突出。中学生的特点和网络娱乐性极强的吸引力,给我们纠正网络成瘾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我认为初中信息课堂教学是治疗这一病症的最好的平台。

一、分析网络成瘾的根源,抓住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教学

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源于其对电脑网络的肤浅认识和简单利用,还有对学生网络负面影响的易接受性。

针对第一个原因,我们必须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信息课,让学生愿意学好网络知识,并能主动地认真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应多增加一些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我国的高科技成果,让学生知道这些是增强我国实力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第二个原因,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激发激情,培养兴趣,系统学习,使学生脱离网瘾,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开发的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网络习惯。对于那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可以利用学生对游戏绚丽的场景、逼真的动画的迷恋,激发学生自己创作场景、卡通人物与动画的激情,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网络收集、Flas制作的兴趣,然后寓教于乐,让他们系统地学习以上知识和技能,并及时地展示一些好的学生作品,或让其到班级网站上、QQ空间里。这会使他们有极大的成功感,从而能够保持他们创作、创新的激情。对于那些喜欢网络音乐、视频的学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他们收集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视频,并抓住他们的这种兴趣,指导他们利用音视频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剪辑,融合成有意义的有个性特征的作品。有实力的学生还可以录制自己的歌曲。

学生有了兴趣激情主动学习探索,教师再指导学生利用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网络资源进行创作,这样一定能从根本上治疗学生的网络成瘾。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我作过以下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站点创建与首页制作”的教学中确定网站主题。

我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为:通过创建“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站,使学生远离网络成瘾,养成良好网络习惯,树立坚决戒掉网瘾的信念。

本课主要学习FrontPage制作网页,让学生在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文章,以及一些成功戒掉网瘾实例,亲身体会到网络成瘾的危害,从而有成瘾的防备之心,有网络成瘾病症的学生定会下决心戒掉。此举不仅可以使学生远离网瘾,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网络知识、技能的兴趣。

2.为使“网络成瘾的危害”的主题网站作用的具有可持续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各班都成立一个网络兴趣小组,轮换负责设计、更新“网络成瘾的危害”的主题网站,并确立以下网络兴趣小组活动章程。

(1)活动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正确网络认知和修养,揭示网络成瘾的危害,建立一个全体学生互动的平台,鼓励学生创新,积极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2)参与者:A、有责任心、有带动作用的学生。B、尽可能鼓励有网瘾的学生参与。

篇(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凭借其独特性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为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多种娱乐和消遣方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网络的消极面已经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虚拟生活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由此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已不仅是大学生个体的问题,而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问题需要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于网络成瘾的定义很多,大体有这样几种定义:

1.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2.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3.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普遍存在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INIC)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青少年网瘾调查行动,并于2008年1月18日,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比例为9.27%。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为11.39%。报告同时指出网瘾群体中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网瘾比例较高,分别为13.95%和10.99%,网瘾比例都超过了10%,处于较高水平。

三、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

1.学校、家庭、社会要群策群力,共同帮助网络成瘾学生走出困境。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指出在现实的人际交往问题上,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存在较大的差别。网瘾青少年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均存在着较大的不融洽情况,在“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中不融洽的比例均超过20%,比非网瘾青少年高出近10%。这就要求高校、社会和家庭应该群策群力,帮助网络成瘾的学生走出困境。

(1)高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去感染学生,以丰富的体育活动去塑造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能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和依赖性,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成长成才。高校还应该注意到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监控系统下,自觉培养自主性,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做到不传播非法消息,不使用脏话,尊重他人隐私,等等。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各学生组织开展学生交流会、班级联谊会等共同探讨这个话题,增强大家的主人公意识和学生的监督意识。

(2)作为教师,特别是对学生辅导员来说,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动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知识向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东西,帮助他们分析网络成瘾给个人、家庭、学习带来的利弊,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是非判断标准,了解丧失网络道德带来的严重危害,教会他们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和生活,并指导他们如何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彻底改变大学生单调地依赖网络生活的状况。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辅导员应做到早了解、早发现、多关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一线工作者,他们离学生最近,最能发现学生问题,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网络成瘾问题,以及其表征和症状应能有所了解和掌握。一旦班级有网络成瘾的学生,辅导员就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在日常的工作中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以自己的情感关怀和责任感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友谊和关爱,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切都将有利于帮助网络成瘾的学生摆脱网络对于他们的束缚,使得他们融进现实生活之中。

(3)再次,父母应该加强与子女的交流。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曾在市内主要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这其实和许多父母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在许多父母看来,家长是天赋的称谓,很少有人去了解、学习这个职责。而孩子一旦上了大学,他的教育应该由大学来承担,另外孩子已经是成人了,许多事情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其实这些看法和想法对于孩子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实际上,与孩子迈入大学需要学习很多知识一样,家长也需要转变以前的观念,与孩子一起学习,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心思和想法,帮助孩子参谋决策的制定,让孩子在大学生活中能感受到父母不一般的关爱与照顾。

(4)社会各组织,特别是公安部门、文化稽查部门,应该加强对校园周围网吧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坚决打击、封闭和取缔非法网吧、黑网吧,对于一些利用网络散播黄、赌、色、毒等内容的网站和网吧应依照法律进行严惩,并能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好网吧环境的监督和规范,要做到时时有监督,保障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净化。

2.加强对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网络成瘾的学生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陷入到网络中无法自拔,对于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他们往往束手无策。这就需要高校心理健康中心能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教育,讲解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及危害。让大学生知道过度地或错误地使用网络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失去理想和信念,导致他们理性认知的缺陷和道德人格的缺失,回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矛盾,丧失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危害。同时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应针对网络成瘾这个群体建立规范的网络成瘾危机处理干预方案,并能够以个别咨询或全体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尚丹,王百涛,王振宇.网络成瘾的类型及其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1.

[2]李军.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8,(4).

[3]夏燕,陈家麟.职校生网络成瘾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0.

篇(6)

1.职校生在互联网运用的内容上以“娱乐性”为主

“你上网都做什么?”这是一条多选题,选择玩网络游戏的占24.1%、选择听音乐和看电影的占40.7%、选择交友聊天的占24.1%、选择无聊解闷打发时间的占19.1%、选择看书与查资料的仅占13.2%。其中,男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网络游戏占37.8%、听音乐和看电影占35.1%、交友聊天占25.8%;女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听音乐和看电影占47.7%、交友聊天占21.8%、无聊解闷打发时间占21.6%。男、女生各年级组在“上网都做什么?”问题调查中选择的前三项与选择“看书、查资料”的比较如表2、表3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运用于帮助学习目的的上网所占比例偏小,“娱乐性”运用偏多,运用的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权威机构和教育界、学界还没有对运用于学习和娱乐各占多少才算合理做出界定,但可以与2010年2月的《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作比较,该报告称,中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查阅资料”(32.3%)、“聊天”(31.0%)、“下载音乐和图片”(29.4%)、“网络游戏”(19.8%)、“通过网络解闷”(18.7%)。并非说上述报告公布的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结构就是属于合理的、理想的结构,只是说明职校生的互联网运用结构尤为不合理。可以看出,职校生在网络游戏和网络音、视频运用(音乐、电影等)方面都远高于中学生的平均值,而用于帮助学习目的的运用却远低于中学生的平均值,在“通过网络解闷”方面两个群体具有相似的百分比,这可能是青少年的共同诉求。从表2、表3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互联网的运用都是以娱乐性为主,说明完全杜绝娱乐性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正常的娱乐性活动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关键是要有适当的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则会导致未成年学生现实交往减少,家庭和学校的社会化功能被削弱,影响未成年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健康成长。

2.职校生“娱乐性”上网频率偏高,且随年级增高而增加

调查显示,职校生“作娱乐用途”的上网频率偏高,有48.2%的学生每星期至少上网“娱乐”一次,其中男生占49.9%,女生占46.1%;男生每次上网花1~3小时的占49.4%,花3小时以上的占21.0%;女生每次上网花1~3小时的占53.7%,花3小时以上的占11.8%。有近二成的学生承认每天都上网(19.6%),具体统计如表4所示。表4统计结果反映出两个事实:一是职校生上网频率偏高。每天上网比例显著高于《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每天上网占12.0%”这一数据。二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上网频率也进一步增加。主要由于一年级才入校,多数学生还保持着初中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到了二年级虽不是新生,但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仍能继续保持,且二年级阶段基础课已经结束而专业课全面开始,学习任务较重致使较多的学生不能每天上网,到了三、四年级专业课对他们来讲已经不再陌生,由以课堂学习为主转入以技能学习为主,因而较多的学生有空余时间和精力能每天上网。

3.网络成瘾男生高于女生

在“如果非常想上网时不能上会有什么感觉”一题中,有8.1%的男生和4.2%女生选择了“很难受,什么也做不了,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网”;在“如果觉得自己有了网瘾问题会想办法克制吗”一题中,有9.7%的男生和4.8%的女生选了“不会”。选择“很难受,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网”的比例与选择“不会克制”的比例基本吻合,这说明由于对网络“娱乐性运用”上的过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使部分职校生呈现出了“网瘾”或称“病理性上网”的特征。男生中的8.1%和女生中的4.2%可以认为是有网瘾表现的学生,男生约是女生的两倍。他们不会克制,也克制不了这种网瘾,调查中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网络成瘾的学生,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4.网吧是造成职校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场所

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职校生上网的首选也是家庭电脑上网(51.8%)。在农村家庭电脑上网是一个很大的开支,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职校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因而网吧和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就成了他们重要的上网途径。男生上网以玩网络游戏的居多,因而选择网吧的较多,占27.9%,女生很少上网吧,仅有5.8%;但选择手机上网的男生有22.8%,而女生却有46.1%。网吧上网进行网络游戏及其他不健康网络活动更刺激,更易成瘾,对未成年人危害更大,因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在2011年3月份笔者做调查时二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均未满18岁,本次调查显示,未满18岁而经常进入网吧上网的职校生占职校学生总数的19.8%,在这较庞大的未成年职校生群体中一定存在为数不少的网络成瘾者,因此,应加强网吧的有效管理,规范该类场所,防止职校生网络成瘾。

5.与人沟通不畅是造成职校生沉湎于网络的重要成因

职校男生是网瘾危害的重灾区,19.5%的男生承认“曾因为上网耽误了学习”,而女生仅有7.0%表示曾因为上网而耽误了学习。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流与沟通。“在遇到难题时你倾向于向谁寻求帮助?”这一问题中,男生有35.9%向父母双方、5.7%向父亲、10.3%向母亲、26.5%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22.9%不求任何人,有13.4%声称没有朋友;而女生有35.3%向父母双方、5.4%向父亲、18.4%向母亲、32.5%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10.8%不求任何人,有6.4%声称没有朋友。与人沟通,特别是与亲人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而与母亲的沟通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女生与母亲的沟通远高于男生,男生遇事不求人的比例约是女生的两倍,男生声称没有朋友的比例同样约是女生的两倍,男生遇事不愿意求人与我国社会的性别角色有关,男性要依靠自己,而女性则较多的依靠家庭、依靠亲人。遇事不求人和声称没有朋友的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网络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与人沟通不畅是职校生沉湎于网络,受网瘾危害的重要成因。另外,职业学校来自于农村的留守学生较多,在家缺少与父母交流,在校又没有朋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学生群体也是网络运用不当问题的高发群体。

6.缺少爱好、生活单调和父母监管缺失是职校生沉湎网络的重要诱因

在“除了上网你是否有其他兴趣爱好?”一题中,有7.4%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其中男生有9.4%,女生有5.0%。可以看出,网络运用不当、沉湎于网络主要与缺少其他的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关,有少部分学生将网络作为唯一的兴趣爱好。16~17岁正是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且勇于探索和求解的年龄,职业学校的技能学习并不需要占用课外时间,职校学生的业余生活需要自己打理,没有兴趣爱好课后就无事可做,加之职校教师的粗放式管理或疏漏,从而使部分学生的业余生活处于真空状态,致使沉湎网络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必然选择。调查显示,在“父母对你因娱乐目的上网的态度”问题上,持“反对,因此我有控制的上网”的占48.8%,持“反对,但他们现在管不着”的占4.3%,持“无所谓”的占36.8%,持“支持”的占9.7%。可见父母反对并能有效监管的不到一半,而持“无所谓”和“支持”态度的所占比例较大,虽然这里的“无所谓”和“支持”是从学生的口中说出与父母的真实态度有一定误差,但如此大比例已经反映出部分职校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这和职校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有较大的关系,职校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且家庭经济较困难,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忙于生计上,因而有部分家长在孩子的互联网运用上缺少监管或疏于管理。

对策建议

1.政府和社会方面

篇(7)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35-02

【关键词】 物质相关;精神卫生;行为,成瘾;学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物质滥用和网络成瘾、超时玩电子游戏等精神成瘾行为普遍存在,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5]。这些行为大多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经过一个长期、慢性的形成过程,一旦形成习惯,可导致生理性和心理性成瘾,产生戒断反应等临床症状,其影响可延续到成年期,给青少年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为了解佛山市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笔者在佛山市禅城区选取了6所中学作为监测点学校,并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开展了2次监测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区)全日制学校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所中学作为监测点学校,2004年12月有2 196名中学生接受了调查,回收2 126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6.8%,男、女比例为1∶1.09;2007年10月有1 932名中学生接受了调查,回收1 912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0%,男、女比例为1∶1.11。

1.2 方法 使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组提供的 “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5],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伤害相关行为、物质滥用(吸烟、饮酒和吸毒等)和精神成瘾行为(超时玩电子游戏、网络成瘾、赌博)等。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班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员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剔除因漏答“性别”和“年龄”等栏目而导致影响数据统计或漏答项目过多的问卷后,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双人重复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校核,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年份间的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物质滥用行为 2007与2004年比较,中学生曾擅用镇静催眠药的报告率有所增加,13岁前曾饮酒的报告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精神成瘾行为 2007年与2004年比较,中学生长时间玩电子游戏、长时间上网的报告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以安定为代表的镇静催眠药的滥用无论在大学还是中学,都已成为我国医源性药物成瘾的主要问题[6]。本文结果显示,佛山市城区中学生擅用镇静催眠药的行为2007年比2004年显著上升,这与上海市静安区在2001与2004年调查结果呈下降趋势[7]相反,可能与学生的学习受挫、精神紧张、或好奇心有关。由于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往往隐蔽性强,进行干预难度也较大,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坚持以正面方式进行禁毒宣教,使他们懂得吸毒是非法的,而且滥用精神类药物对身体有害,甚至可导致惨重的健康代价。另外,要加强学生生活技能教育,提高对诱惑的抵抗能力,当遇到困难和压力时能主动寻求帮助。

在2004年与2007年,城区中学生在吸烟、饮酒方面的报告率未见显著变化,不同于高茗等[8]在1998与2003年所做的合肥市中学生饮酒、吸烟行为主要呈上升趋势的调查结果,与美国以及我国18省市在2005年所做的调查结果相近[6,9]。但是结果也显示,佛山市城区中学生已普遍存在一定数量的吸烟、饮酒人群,有超过60%学生曾饮酒,有1/3的学生在13岁前饮过酒,超过20%学生曾吸烟。因此,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烟酒有害的认知度,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及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技巧,对已养成吸烟、饮酒习惯并产生依赖者则需要进行治疗性干预。

佛山市城区中学生长时间玩电子游戏、长时间上网行为的报告率呈上升趋势,另外,还包括参与娱乐性赌博行为在内的多项精神成瘾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2004年广东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5]。说明佛山市城区中学生在精神成瘾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证明,网络成瘾等精神成瘾行为已严重地危害青少年的学业及身心健康,必须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把精力应用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同时,进一步落实禁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措施,积极推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开发应用。另外,增强社会支持的力度,如政府通过项目资助形式启动“网瘾青少年援助行动”,并设立“心桥热线”,以帮助有网瘾或有网络倾向的青少年学生[10],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致谢:本调查得到佛山市禅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全体科员、禅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监测点学校保健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4 参考文献

[1] FETRO JV,COYLE KK,PHAM P.Health risk behavior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 large majority minority school district.J Sch Health,2001,7(1):30.

[2] 杨仲生,任学辅,秦昌尹.中学生死亡168例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8,19(4):300.

[3] 罗春燕,彭宁宁,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五)―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情况.中国校医,2003,17(3):197-199.

[4] 孙江平,宋逸,马迎华,等.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报告(三) ―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物滥用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396-398.

[5] GDCDC.广东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报告2004.广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124-142.

[6]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13-144.

[7] 郭亚文,周祖华,何永频,等.静安区2001与2004学年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结果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33-735.

[8] 高茗,张金霞,马尔健,等.合肥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5年变化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43-144.

篇(8)

作者简介:潘正明(1960-),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中学一级。(江苏 扬州 225235)谢革新(1960-),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江苏 扬州 22520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210-02

一、调查动因、对象与过程

现在的未成年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的,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对互联网的运用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而未成年学生的网络运用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上网变得更加便捷和便宜,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较普通学校学生而言,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运用不当问题越发突出,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已成为易受网络危害的高危群体,因而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运用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为此,笔者于2011年9月以职业学校学生为对象开展了互联网运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本次调查以苏北J市职业教育集团全校7000余名在校生为母本,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随机抽样匿名问卷法进行调查。共随机抽取全校39个教学班级(包括中职和高职,三、四年级全为高职)作为样本班,发放问卷1245份,回收问卷1197份,有效问卷1118份,样本有效率为89.80%。其中,女生共499人,占总样本的44.63%。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即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注:一、二年级包括中职和高职,三、四年级全为高职

样本中学生家庭在农村的有896人,占总样本的80.14%;独生子女有883人,占总样本的78.98%;父母中一方在外地打工的有366人,占总样本的32.74%;而父母全在外地打工的有110人,占总样本的9.84%,即有近一成学生属于留守孩子。本次问卷主要要了解学生网络的运用情况,网瘾对学生的危害情况,以及学生和父母、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情况,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等。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既最大限度保护了调查对象的隐私,又最大限度反映了调查对象的真实信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职校生在互联网运用的内容上以“娱乐性”为主

“你上网都做什么?”这是一条多选题,选择玩网络游戏的占24.1%、选择听音乐和看电影的占40.7%、选择交友聊天的占24.1%、选择无聊解闷打发时间的占19.1%、选择看书与查资料的仅占13.2%。其中,男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网络游戏占37.8%、听音乐和看电影占35.1%、交友聊天占25.8%;女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听音乐和看电影占47.7%、交友聊天占21.8%、无聊解闷打发时间占21.6%。男、女生各年级组在“上网都做什么?”问题调查中选择的前三项与选择“看书、查资料”的比较如表2、表3所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运用于帮助学习目的的上网所占比例偏小,“娱乐性”运用偏多,运用的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权威机构和教育界、学界还没有对运用于学习和娱乐各占多少才算合理做出界定,但可以与2010年2月的《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作比较,该报告称,中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查阅资料”(32.3%)、“聊天”(31.0%)、“下载音乐和图片”(29.4%)、“网络游戏”(19.8%)、“通过网络解闷”(18.7%)。并非说上述报告公布的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结构就是属于合理的、理想的结构,只是说明职校生的互联网运用结构尤为不合理。可以看出,职校生在网络游戏和网络音、视频运用(音乐、电影等)方面都远高于中学生的平均值,而用于帮助学习目的的运用却远低于中学生的平均值,在“通过网络解闷”方面两个群体具有相似的百分比,这可能是青少年的共同诉求。从表2、表3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互联网的运用都是以娱乐性为主,说明完全杜绝娱乐性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正常的娱乐性活动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关键是要有适当的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则会导致未成年学生现实交往减少,家庭和学校的社会化功能被削弱,影响未成年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健康成长。

2.职校生“娱乐性”上网频率偏高,且随年级增高而增加

调查显示,职校生“作娱乐用途”的上网频率偏高,有48.2%的学生每星期至少上网“娱乐”一次,其中男生占49.9%,女生占46.1%;男生每次上网花1~3小时的占49.4%,花3小时以上的占21.0%;女生每次上网花1~3小时的占53.7%,花3小时以上的占11.8%。有近二成的学生承认每天都上网(19.6%),具体统计如表4所示。

表4统计结果反映出两个事实:一是职校生上网频率偏高。每天上网比例显著高于《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每天上网占12.0%”这一数据。二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上网频率也进一步增加。主要由于一年级才入校,多数学生还保持着初中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到了二年级虽不是新生,但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仍能继续保持,且二年级阶段基础课已经结束而专业课全面开始,学习任务较重致使较多的学生不能每天上网,到了三、四年级专业课对他们来讲已经不再陌生,由以课堂学习为主转入以技能学习为主,因而较多的学生有空余时间和精力能每天上网。

3.网络成瘾男生高于女生

在“如果非常想上网时不能上会有什么感觉”一题中,有8.1%的男生和4.2%女生选择了“很难受,什么也做不了,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网”;在“如果觉得自己有了网瘾问题会想办法克制吗”一题中,有9.7%的男生和4.8%的女生选了“不会”。选择“很难受,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网”的比例与选择“不会克制”的比例基本吻合,这说明由于对网络“娱乐性运用”上的过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使部分职校生呈现出了“网瘾”或称“病理性上网”的特征。男生中的8.1%和女生中的4.2%可以认为是有网瘾表现的学生,男生约是女生的两倍。他们不会克制,也克制不了这种网瘾,调查中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网络成瘾的学生,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4.网吧是造成职校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场所

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职校生上网的首选也是家庭电脑上网(51.8%)。在农村家庭电脑上网是一个很大的开支,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职校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因而网吧和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就成了他们重要的上网途径。男生上网以玩网络游戏的居多,因而选择网吧的较多,占27.9%,女生很少上网吧,仅有5.8%;但选择手机上网的男生有22.8%,而女生却有46.1%。网吧上网进行网络游戏及其他不健康网络活动更刺激,更易成瘾,对未成年人危害更大,因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在2011年3月份笔者做调查时二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均未满18岁,本次调查显示,未满18岁而经常进入网吧上网的职校生占职校学生总数的19.8%,在这较庞大的未成年职校生群体中一定存在为数不少的网络成瘾者,因此,应加强网吧的有效管理,规范该类场所,防止职校生网络成瘾。

5.与人沟通不畅是造成职校生沉湎于网络的重要成因

职校男生是网瘾危害的重灾区,19.5%的男生承认“曾因为上网耽误了学习”,而女生仅有7.0%表示曾因为上网而耽误了学习。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流与沟通。“在遇到难题时你倾向于向谁寻求帮助?”这一问题中,男生有35.9%向父母双方、5.7%向父亲、10.3%向母亲、26.5%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22.9%不求任何人,有13.4%声称没有朋友;而女生有35.3%向父母双方、5.4%向父亲、18.4%向母亲、32.5%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10.8%不求任何人,有6.4%声称没有朋友。与人沟通,特别是与亲人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而与母亲的沟通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女生与母亲的沟通远高于男生,男生遇事不求人的比例约是女生的两倍,男生声称没有朋友的比例同样约是女生的两倍,男生遇事不愿意求人与我国社会的性别角色有关,男性要依靠自己,而女性则较多的依靠家庭、依靠亲人。遇事不求人和声称没有朋友的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网络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与人沟通不畅是职校生沉湎于网络,受网瘾危害的重要成因。另外,职业学校来自于农村的留守学生较多,在家缺少与父母交流,在校又没有朋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学生群体也是网络运用不当问题的高发群体。

6.缺少爱好、生活单调和父母监管缺失是职校生沉湎网络的重要诱因

在“除了上网你是否有其他兴趣爱好?”一题中,有7.4%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其中男生有9.4%,女生有5.0%。可以看出,网络运用不当、沉湎于网络主要与缺少其他的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关,有少部分学生将网络作为唯一的兴趣爱好。16~17岁正是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且勇于探索和求解的年龄,职业学校的技能学习并不需要占用课外时间,职校学生的业余生活需要自己打理,没有兴趣爱好课后就无事可做,加之职校教师的粗放式管理或疏漏,从而使部分学生的业余生活处于真空状态,致使沉湎网络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必然选择。

调查显示,在“父母对你因娱乐目的上网的态度”问题上,持“反对,因此我有控制的上网”的占48.8%,持“反对,但他们现在管不着”的占4.3%,持“无所谓”的占36.8%,持“支持”的占9.7%。可见父母反对并能有效监管的不到一半,而持“无所谓”和“支持”态度的所占比例较大,虽然这里的“无所谓”和“支持”是从学生的口中说出与父母的真实态度有一定误差,但如此大比例已经反映出部分职校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这和职校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有较大的关系,职校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且家庭经济较困难,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忙于生计上,因而有部分家长在孩子的互联网运用上缺少监管或疏于管理。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和社会方面

一是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制定严密、完善的互联网监管体制,从源头上扼制住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

二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教育机构都应针对未成年人和各类未成年人学校(包括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办公益性的专门网站,这些针对未成年学生的专门网站应不插入任何广告。以期通过这些网站对各类学校的未成年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进行全面而专门的辅导和帮助。

2.职业学校方面

篇(9)

人口数量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可以说是充分品尝了人口红利的甜头。中国大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人口红利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由少到多,2013年前后处在人口红利最为丰厚的时期,此后,不是人口红利结束,而是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中国大概在2035年以后就要进入人口负债期。人口负债是由于生育率与死亡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所引起的。人口负债意味着人口负担太重,超出了其合理的范围,创造的财富多用来消费,从而用于积累与投资的资源不足,进而限制了经济增长,经济因此可能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

中日韩三国通用800汉字

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汉字的历史已近2000年,汉字在三国文化的持续交流中保持了基本的一致性,是增进文化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不久前在日本横滨市召开。会议期间,日本文部科学相提议将三国共同使用的808个“汉字”有效用于文化交流。2013年5月,中国专家课题组制订了“中日韩共用常见800汉字表”草案。2014年4月,汉字表正式向社会公布。目前韩国已有专门介绍808个汉字的出版物。三国共同常用汉字的扩大使用将会给后代提供共享汉字文化圈价值和强化人文交流的机会。如果在三国间将共同常用汉字用于道路标志牌上,大家就可以切身感受到其中的益处。

中国超级富豪11000人

近日,瑞银与研究机构Wealth-X的《2014年世界超级财富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新增超级富豪395人,共计11000人。这11000名超级富豪的财富总额为1.56万亿美元,约占全国财富总额的7.3%,而他们的平均年龄仅为53岁,全球最年轻。就超级富豪的人数而言,中国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在世界排名第五,前四名为美国(6.95万人)、德国(1.91万人)、日本(1.47万人)和英国(1.15万人)。值得注意的是,与欧美不同,91%的中国超级富豪来自于个人创业,继承的比例仅为9%。中国香港则是亚洲区内超级富豪密度最高的地区,每100万香港人中就有460名超级富豪,这一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0倍。

一日为何从半夜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是一天的开端呢?古代人把太阳经过当地子午圈的两个瞬间,分别称为上中天(中午12点)和下中天(半夜12点),并把上中天的时辰定作“午正”;下中天定作“子正”。下中天是人们无法见到的,因为太阳在地球的背面。上中天时,太阳经过子午圈的瞬间,正是太阳当空,观测起来简单易行,如果把这个瞬间算作一天的开始,似乎也合理。但是如果把好端端的一日人为地截成两半,就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少麻烦。所以,聪明的古代天文学家就将子正时辰(半夜12点即0点)作为一日的开始,在人们的熟睡之中,新的一天就悄然诞生了。

世界有3500万“现代奴隶”

一项来自澳大利亚人权组织“行动自由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500万人沦为“现代奴隶”。尽管“现代奴隶”在受调查的167个国家中存在的程度不同,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人数占到总数的61%,约为2200万。印度以1400万人的“现代奴隶”数量位居首位。根据该基金会的定义,“现代奴隶制”是一种隐蔽的犯罪形式, 包括奴役、强迫劳动、强制婚姻和人口贩卖等。

近三成残疾青少年从未上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最近“残疾青少年发展状况与需求”报告称,我国残疾青少年的总体失学率较高,73%的人上过学或正在上学,从未上学的比例达到27%。其中,智力水平和残疾程度是影响残疾青少年上学的最大因素。报告称,在受教育的残疾青少年中,73.3%在普通班随班就学,21.4%在特殊教育学校读书,3.3%在普通学校特殊班读书。由于特殊教育资源不足、家离学校较远等原因,部分父母将适合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送入普通学校。调查发现,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青少年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课题组建议正确认识特殊教育,提高残疾青少年的就读比例。

我国青少年网瘾患者4000万

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拥有6.3亿网民,青少年网民到2013年底达到2.56亿。据《第七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小学一年级至高中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达到92.9%,农村(乡镇)中小学生也有80.2%曾接触网络,远

高于我国网民的总体触网率。网络的普及和未成年网民的剧增,让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现象从最初的特殊社会问题演变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有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我国青少年网瘾患者保守计算在4000万左右。

世界上没有军队的

篇(10)

中图分类号: C913.5、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2-00837-04

Family Function of the Adolescents with Excessive Internet Usage

LIANG Ling-Yan1, TANG Deng-Hua1, TAO Ran2

The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function of the adolescents with Excessive Internet Usag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ir family intervention. Methods:211 in-patient adolescents with the 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 and 260 normal adolescents were rated with Youn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IAD-DQ) and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s, second edition, Chinese Version (FACESⅡ-CV). Results:The Actual Cohesion Scores, the Actual Adaptability Scores and the Ideal Cohesion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60.7±11.9/69.4±9.7, 42.4±10.5/49.8±8.1, 68.7±11.4/73.4±10.5, P

【Key word】 Internet usage;family function;control study

网络成瘾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尤其处在13~18岁年龄段、身心迅速成长发育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1]。不少研究显示网络成瘾与家庭因素相关[2,3,4]。但以往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很少涉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无法了解其家庭因素特点。本研究比较了211例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和260名正常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特征,探讨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来自总医院网瘾中心2005年11月~2006年11月住院的青少年,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1份。平均年龄18±3岁(13~24岁),男201人(95.3%),女10人(4.7%);受教育程度,初中61人(29.3%),高中 103人(49.5%) (其中重点中学107人,普通中学57人),大学47人(21.5%);城市164人,乡镇47人;独生子女152人,非独生子女59人。入组标准:过度使用网络而被父母送住院;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符合网络成瘾标准,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严重躯体疾病者。另从北京市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普通大学各一所中随机抽取对照组260名。入组标准:填写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5]而被评定为阴性,自述网络使用不影响正常学习者,同意参加本研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年级、学校类型构成比及居住地、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城市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工具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网络使用时间、地点、使用动机等。

1.2.2 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5] 由8个题目组成,均为“是”、“否”选项,选5题或以上者为阳性,被评定为网络成瘾。本研究采用潘琼[6]等的中文翻译版本。该量表各题项因子负荷在0.3以上, 有较好的区分信度[7]。8个题目的信度系数为0.736[8]。

1.2.3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第二版[9] 由Olson等于1982年编制。费立鹏作了此量表的修订,量表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和趋集效度[10]。该量表由30题目组成,主要评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每个项目按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参试者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其家庭出现的程度。家庭亲密度由低到高可划分为4种类型:松散型、自由型、亲密型及缠结型。家庭适应性由低到高可划分为4种类型:僵硬型、有规律型、灵活型、无规律型。根据亲密度和适应性不同类型的组合又可分成16种家庭类型:亲密度和适应性均表现为极端的4个类型称为极端型,这类家庭及其成员常常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维度中一个维度表现为中等程度而另一维度表现为极端的8个类型称为中间型;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维度表现为中等程度的4个类型称为平衡型,即适应良好的健康家庭[11]。

随机选取参试者30例,于首次测量后的第2周重新测定,结果两次测量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亲密度不满意度、实际适应性和适应性不满意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8、0.518、0.60、0.542和0.417,均P0.05,一致性较弱。两次测试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的相关性也较高(r=0.61),表明参试在不同时间对其家庭功能的评价及对是否上网成瘾的判断是稳定一致的。

1.3统计方法 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两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差异比较

研究组的实际亲密度得分、实际适应性得分、理想亲密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亲密度不满意度得分、适应性不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理想适应性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的亲密度不满意度、适应性不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1。

不满意程度是实际感受得分与理想得分之差取绝对值,表示家庭感受的不满意程度,间接测量家庭成员对家庭的亲密性或适应性的满意程度。

2.2 两组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种类型所占比例比较

研究组中亲密度被评为“松散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被评为“亲密型”、“缠结型”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中适应性被评为“僵硬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无规律型”、“灵活型”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中各种家庭类型所占比例比较

研究组中对家庭评定为“僵硬-松散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35.5%/10.0%,χ2=45.120, P=0.000),评为“亲密-灵活型”比例低于对照组(8.5%/22.7%,χ2 =17.081, P=0.000),见表3。

2.4 家庭功能特征与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将是否为网络成瘾者为因变量,将家庭功能各因子分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各种方法结果一致),剔除自变量的标准α=0.10。结果显示:实际适应性进入方程(OR=0.936,β值=-0.066)。

3讨 论

本研究的绝大部分对象为男孩,说明性别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男孩更具有反叛性及反叛的能力有关,与李晓驷[12]等的研究一致。研究组的实际亲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亲密度最差的“松散型”占到近一半(42.2%),而亲密度较高的“亲密型”和“缠结型”明显比对照组低,提示因过度使用网络而被送住院的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差,这与临床经验一致。临床上这样的家庭其成员之间、尤其是亲子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成员之间通常是用说理的、外交谈判式的,或者指责的方式来交流,彼此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他人的感受也缺少关注和理解,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理性的角度去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管理常常是用较为严厉的、说教的方式强迫孩子“听话”、好好学习,用权威来控制孩子玩游戏、上网等,而不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控制行为的能力,孩子通常会觉得其学习也是为了父母的需要。因此,这样的家庭一旦孩子长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以后,自我意志和能力不断加强,当其达到父母的权威不能控制的程度时其行为就可能完全失控,不考虑自己的未来而整天沉迷于网络,亲子之间的冲突也就会加剧,而亲密感又会进一步减少,从而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进一步减弱,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孩子的沉迷网络得以持续。临床研究也表明,在亲密度和适应性表现出极端特征的家庭,尤其是亲密度极度匮乏、家庭角色混乱、规则不一致的家庭,特别容易出现家庭成员离家出走、患身心疾病、子女行为出轨等适应不良现象[13]。

研究组的实际适应性低于对照组,且适应性最差的“僵硬型”也占到约一半(44.5%),提示沉迷网络孩子的家庭缺少随着家庭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能力,这样的家庭通常习惯于一些稳定不变的、僵化的互动模式,在遇到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时缺少变通,尤其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孩子和父母都不能适应一个青春期孩子成长所带来的暴风骤雨式的变化,如对于孩子自我意志和自尊心的成长父母不能理解和尊重,而还是习惯于用孩子儿童时期的管教方式,这样必然会导致亲子的对抗。并且,在这种亲子的对抗中,那些无效的对抗性的互动方式又由于彼此都缺少变通的能力而使得沉迷网络的问题得以延续下来,孩子被迫住院也是亲子对抗极端的一种形式。

研究组的理想亲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网瘾者由于多次与家庭冲突,导致他们对家庭间情感联系的期望值明显较正常青少年低。研究组的理想适应性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提示对于家庭随着处境及其不同发展阶段而改变的适应能力,网瘾者和正常青少年的期望值无显著差别。说明过度使用网络的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一样都明白:父母的年龄偏大,对他们适应性变化的可能性期望不大。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亲密度不满意度、适应性不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推测,网瘾青少年由于过多使用网络而被父母送入医院,与父母的冲突较正常青少年更多,亲子关系更为矛盾,家庭成员间情感联系的不满意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家庭随不同阶段改变的适应能力的不满意程度均高于正常青少年。

研究组中“僵硬-松散型”的家庭占了三分之一以上(35.5%),提示在缺少亲密感的家庭如果又有家庭适应能力的薄弱,那将是使得孩子沉迷网络的高危家庭,提醒治疗师在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到家庭的因素,对这样的家庭作治疗要着重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挑战僵化的家庭互动模式、促进家庭的适应性及变通性。

本研究发现家庭实际适应性低的人更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推测处于家庭适应性低的青少年由于亲子间互动方式僵硬,更容易将网络作为逃避不良情绪的方式。国外研究也显示[14], 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可能是逃避某种不良感觉和获取某种需要,并在网上寻找慰藉, 使得网络成瘾症状产生。桑标[15]等认为网络给网络依赖者带来的感受主要是解脱和刺激,对无网络依赖者的感受主要是便利。

本研究参试者皆是被父母送入院的,其中部分人与父母关系紧张,填写问卷不合作,导致在收集问卷时存在一定难度,有效问卷回收率只达到50.2%,因此本研究只反映了一部分因过度使用网络而住院青少年的情况。未来研究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此类青少年填写问卷的合作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更强的推广性和使用价值。

致谢: 本研究得到总医院青少年成长基地临床心理医生、教官、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特此致谢。感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荣华医生、北大六院的潘成英医生和李建颖医生、北京复兴医院的王瑛医生、北京北纬路中学的陈小华老师、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王金凤老师、牡丹江市铁岭医院的王群医生、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李春林医师所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职业与健康,2004,20(9):98-99.

2 高文斌,陈祉妍.网络成瘾病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99.

3 潭三奇,李增庆,吕媛,等.长沙地区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5(6):667-668.

4 Lin SS. Sensation seeking and internet dependence of Taiwanese High school adolescents. ComputHuman Behav,2002,18: 411-416.

5 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addi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 sociation,1996.

6 潘琼,肖水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237-239.

7 刘加艳,徐海玲,郑金金.大学生使用因特网心理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507-510.

8 林绚辉,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8(7):507-510.

9 费立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42-149.

10 费立鹏,沈其杰,郑延平,等.“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的初步评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5):198-202.

11 Olson DH.Circumpolar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J Fam Ther, 2000,22(2):144-167.

12 李晓驷,李泽爱,谢雯,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13 易进.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家庭理论.心理学动态,1997,6(1):37-42.

篇(11)

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的不断推广普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也逐步深入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小学生健康与成长的问题不可忽视。根据CNNIC 2011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上网用户数已经达到4.57亿,其中青少年学生的比例占到了27.3%,即目前我国将近有1.25亿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小学生的影响正在迅速增强。

魅力无限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拓宽视野,掌握丰富、最新的信息,但同时,也会传播一些不良信息,“诱使”他们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从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利用好互联网,防范互联网对小学生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呢?

一、胶南地区小学生上网的现状

自互联网登陆胶南地区以来,经过近年来的迅速普及推广,广大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网民的最强主力军,而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主要有:

(1)根据胶南地区小学生上网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上网较为频繁的人数比重占35%,偶尔上网的人数占57.5%,且上网人数和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上网的时间段。据调查,小学生上网的时间一般为晚上或者周末,其他时间段较少,占32.5%,平日晚上上网的占18.23%,有空就上的占9.12%;

(3)每次上网的时间,大部分在一个小时左右大约占64.1%,上网在两个小时左右的占19%,在寒暑假上网时间更长,有的甚至昼夜不下线;

(4)互联网功能的使用情况。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56%,可见目前大多数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仅限于玩游戏,很少用于学习和获取知识;

(5)家庭态度及学校教育。家长对小学生上网持“不管”态度的有15.38%。

二、互联网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拓宽了思路和视野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方便、快捷地为小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娱乐的心理需求,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使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说,互联网为小学生开辟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2)网络交往可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互联网具有前所未有开放性,使得小学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地获得丰富的信息、观念及生活方式,突破传统狭隘的人际交往局限,形成开放、独立、个性化的人格,这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后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夯实的基础。

2、负面影响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长时间对着电脑的青少年的视力比其他的青少年的视力要差。一些眼科专家认为,每天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可能会诱发各种相关的眼科疾病;而长时间的上网以及不正确的坐姿则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骨骼发育。

(2)容易造成网络综合症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过多,有有利的,但是又不乏不良的信息,如果接触过多,不可避免的会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其次,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迷失自我,许多青少年因此荒废了学业,得不偿失,甚至还扭曲了有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再次,互联网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障碍。最后,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三、防范互联网对小学生健康负面影响的措施

1、加强引导,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和安全上网的意识

要引导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减少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浪费的时间,逐步加深对计算机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网瘾的产生;同时要提高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在网上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变化成果,学会更高效的查阅信息,最终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做一个合格的网民。

2、多多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是丰富,学生放在网络的时间就会越少。多开展文艺工作,多多鼓励学生参加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团队精神和荣誉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些课余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逐步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积极向上,加强其自控力。

3、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就要时刻的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学生的动态,正确引导,不要采用暴力,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使学生自己明白网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上网要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养成控制上网的好习惯,知道上网该干什么,又该有多长的时间。要做学生的支持者,鼓励他们加强自律意识,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使得网络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助手。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人,才知道生活的艰辛,才会更加的珍惜生活,珍惜时间。所以适当的挫折可以使学生变得成熟,明白网络世界的不真实性,明白生活无法逃避,网络只是怯懦者的选择。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就只有勤奋工作,踏踏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做事。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