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酒店服务礼仪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自十召开以来,多次强调我国发展服务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中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把提升服务业比重作为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随着酒店业在我国蓬勃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逐渐被教育行业关注。酒店服务礼仪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规程,都是通过这门课程来习得的。如果说酒店管理学概论、酒店财务管理是该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课程,酒店服务礼仪就是酒店管理专业不可或缺的实操性课程。由此,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方法,成为了该专业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特点的详细分析,针对其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法探讨,从而找到其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法路径。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而言,夯实其酒店服务礼仪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基础有着巨大意义。
1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特点分析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规范性强、实操性强、场景关联性强的课程。规范性强体现在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它的形成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沉淀的结果;实操性强体现在酒店服务礼仪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实际操作的内容,必须要师生按标准和规范进行实际操作;场景关联性强是指,任何服务都是在实际场景中进行的,它必须以具体环境和场景为背景,根据事态的发展而不断随机转换。所以,酒店服务礼仪比起很多理论课,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在规范之中又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
1.1规范性强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规范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教学,在很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和操作技能教学中,差之毫厘,会谬之千里。比如,酒店服务礼仪教学内容中,酒店服务三仪美就有很强的规范性。酒店服务三仪美是指:酒店服务的仪容,即发型和面容,仪表,即酒店服务的制服搭配穿着及仪态,即酒店服务形体姿态与面部表情和手势。这些内容都有着很强的规范性。在酒店服务仪容教学内容中,服务仪容要求酒店服务者要有规范的妆容,统一和谐的发型。比如:男士的服务发型要求前不掩额,后不及领;女士的服务发型要求前不过眉,后不过肩。服务仪表方面,服务人员要求穿着统一的制服,制服穿着有固定的标准和一定的规范。如:女性员工穿着制服套裙时,必须穿肉色丝袜和5厘米左右的高跟鞋;男性员工穿着制服西裤时,必须遵循上浅下深的配色原则,皮鞋与皮带的颜色必须统一。这些内容都是一些规范性模式化的东西,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统一规范。在服务礼仪仪态教学方面,服务人员要有统一规范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和手势,并且,不同岗位要求有相应规范的服务语言。除了三仪美对服务人员有规范性要求外,酒店服务礼仪中的前厅服务礼仪、中西餐服务礼仪等内容,都有基本的服务规程,从中西餐摆台、到上菜顺序、到餐间服务都有固定的流程。这些基本规程都体现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强的特点。
1.2实操性强
除了规范性强之外,酒店服务礼仪课程内容中,还有很多实操性内容,其具有实操性强的特点。酒店前厅接待、会议接待、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铺床等内容,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前厅是酒店的门面、核心和首脑。前厅的工作对一个酒店的运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酒店前厅有大量的理论规程,也需要有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比如:前台的入住登记与退房办理,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快捷的操作系统。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会议消费成为了当今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创收内容,会议服务礼仪备受酒店的重视。而在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会议服务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议服务礼仪中,包含了会议来宾接待、引领入场、会议桌布置,会间服务、茶点服务等等内容。这些都需要服务人员有娴熟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再比如,中西餐服务是酒店不可缺少的服务环节,中西餐的摆台、传菜、上菜、席间服务,除了有很强的规范性特点以外,还要求服务人员对这些规范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最后,铺床服务也是酒店服务的重中之重,要求服务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综上,酒店服务礼仪课程具有实操性强的特点。
1.3场景关联性强
摘要: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其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礼仪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传统礼仪文化在酒店现代服务理念的导入为论述的主线,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内涵及其在酒店现代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将就如何围绕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内涵对酒店现代服务理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推动酒店行业的服务升级、弘扬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做些有益的研究尝试。
关键词 :礼仪文化;酒店管理;服务理念;重构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34-02
在酒店的发展运营中,所推行的价值观应是酒店的发展核心与终极目标,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对酒店员工言行进行统一管理的规范和考核依据,它能使酒店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打造成具备竞争力的服务团队。重构员工道德和礼仪文化,更能使酒店取得经营上的突破与成功,这些文化所形成的动力必然能促进酒店实现应有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一、传统礼仪文化及酒店礼仪文化的简述
1.传统礼仪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追溯礼仪的源头,是由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祭祀产生的。人类的行为与发展一步步进入文明的轨道,国家与阶级也随之建立,早期的礼仪是稳定社会的一种标准与规范。在西周时期,通过礼教推行国家制度,因而有周公吐哺的典故,是遵礼的模范。尤其到春秋时代,礼仪成为孔子所倡导的育化方式。孔子指出,礼是人在社会与生活立身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正是最好的体现,一个具有道德标准的君子,需要符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标准。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儒学大家,他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学规》,在此文中向学生们指出了,要形成“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的礼仪。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深入到教育,并在整个社会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使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而礼仪也因此在人类的历史中世代相传。所谓礼仪之邦便是这样形成的。
2.现代酒店服务行业的礼仪文化
综观酒店业的发展史,客栈是它的古代形式,以及后来的大饭店与商业饭店和新时代的饭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营模式。酒店业的管理机制越来越健全,新的更为明确的礼仪进一步规范起来。19世纪初期,也就是大饭店时期酒店礼仪得以发展,那一时期饭店的主要客户群就是王公贵族等高层的消费群体。以豪华、奢侈为主要特征,自然仪式与礼节也格外注重。i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这一传统被保留并且发展起来。现代化的酒店文化,不只将礼仪的形式与物质方面做为发展核心,而且更侧重内在的精神领域的发展。
总之,酒店礼仪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礼仪,它经历了长期的酒店行业发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酒店礼仪文化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项服务,也就是说,它是酒店向顾客提供的一项产品,酒店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言行标准与规范,具有指导性。同时,它还是一项酒店经营制度。礼仪文化良好的氛围是以一些规定为基础,还需要员工自觉的从内心真诚的为顾客服务。
二、传统礼仪文化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导入及必要性
酒店把握住礼仪文化的意义,并且按照其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运用到酒店经营各个方面,充分表现在酒店工作的实际当中。
1.提升员工的核心凝聚力,规范酒店内部管理水平
礼仪已经形成一种观念中的既定符号,它将人们交际言行进行了充分的提炼与总结,可缓解人们不安的情绪,使交往最适宜的情绪与言行派上用场,引起对方的关注,以此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ii。能使企业的整体效益有所提高,还能杜绝各种不应有的浪费,使员工对酒店这一集体更有归属感。所以,酒店礼仪文化是提高内部人际氛围的有效方法。
2.巩固消费者的忠诚度,塑造酒店的良好公众形象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进行了这样的划分:生理、安全、自我实现、归属和爱、受尊重这五类。顾客在酒店不只能得到一些表面应对,顾客需要得到的基本生理上的满足,像吃、住等那是理所应当的,除了这些还要得到礼遇。顾客进入酒店不光是要求物质方面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有时顾客更注重得到尊重和礼遇。酒店应该从顾客的心理特点出发,既要让顾客得到酒店硬件上的享受,又要得到酒店的整体尊重的心理享受。
3.形成酒店的品牌影响力,提升酒店市场竞争能力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酒店行业里,只有把握住酒店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据统计,顾客在面对一样的酒店硬件设施时,首当其冲的就会选择酒店的服务水平,酒店的服务理念会直接影响选择的结果。礼仪、礼貌就是优质服务的重点。酒店行业要运用礼仪文化提升竞争力,礼仪文化能够树立酒店优质形象,打造酒店的品牌。这就要从礼仪的基本内容入手,注重酒店员工的行为举止、仪表谈吐、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等。还有,国内的一些酒店实行工装统一,标牌统一,甚至色彩也要求一致,这就从整体上构建了整齐划一的品牌印象,促使员工自觉遵守礼仪规定。要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比如香格里拉殷勤好客五项核心内容:真诚质朴、温良恭谦、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尊重备至。如家的服务理念:快乐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服务、真心的亲爱。海景花园大酒店的“以情服务,用心做事”。因此,礼仪文化创造的价值在酒店行业竞争中发挥重大作用iii。
三、传统礼仪文化对我国酒店现代服务理念构建的途径
1.提升“礼”的思想认识,构建酒店礼仪文化体系
酒店礼仪文化机制建立的基础是强化礼仪观念,以规范、协作、融洽的礼仪规律作为从酒店制定整体政策、发展方针,武装酒店员工的个人思想。
其一,需要改变酒店管理层在礼仪文化上的观念。作为酒店的管理者首当其冲要认识接受酒店礼仪观念,还要把礼仪文化运用到酒店的管理政策与运行标准中去,规范酒店的经营行为。只有酒店管理者的礼仪观念根深蒂固,通达明白,才能具备传授一般员工礼仪文化的资格,高效传达酒店的礼仪文化精神。管理者礼仪观念强、素质高,才能有效的建立执行酒店礼仪文化。所以,酒店管理者需要立足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倡导有效的礼仪文化竞争的新思维,从考评思想觉悟,文化水准以及对酒店的展望等角度入手,挑选和任命酒店管理者,管理阶层需要首先武装正确的礼仪文化理念,不断培养酒店员工的思想认识。
第二,要让酒店员工从整体上形成酒店礼仪文化的共鸣。酒店的礼仪文化构建需要酒店员工深入了解酒店礼仪观念,并切实运用到个人自身的工作实际中去。通常情况,提高酒店员工的礼仪文化理念,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培养礼仪文化理念要有选择性,侧重强调青年、遵守规章制度意识弱化的员工的培训工作;其次,要科学合理的传授礼仪理念,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礼仪观念的生成,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员工的问题,加强员工礼仪服务的理念;再则,礼仪观念需要润物无声、渐渐形成,通过酒店的内部刊物酒店文化网站等途径形成员工深入的学习的氛围,构建员工有序、协作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提高员工自觉的礼仪文化观念。
2.完善酒店礼仪制度内容,保障礼仪文化的实施
长期不断的酒店营业和管理经验衍生出礼仪制度,这是一种遵循酒店礼仪规定的文化现象,目的是增加酒店社会经济效益,在酒店的礼仪传统中,它对其文化的根基与发展以及不断的创新,都起到了最为关键性的作用。其内容有管理与组织构建规范章程等,旨在使酒店管理更为正规,员工的言行更为规范,是带有强制色彩的。酒店行业的制度章程,在文化构建上主要可通过下边几点着手:
首先,开展酒店礼仪文化的宣传工作。依据酒店的实际情况,由酒店人力资源部门所属的培训部门制定酒店礼仪制度,请礼仪培训讲师向员工传授礼仪规范,担任具体执行礼仪制度的责任人。酒店的质监部门要把酒店的礼仪制度纳入到监督范围之内,保证切实执行。酒店的礼仪文化管理高层由酒店高层领导兼任,主要是监督和全员执行酒店礼仪制度,担当酒店礼仪文化运行中的重要事件处理工作。酒店必须构建上述机构组织,才会真正切实的把酒店礼仪制度落实到位。
其次,制定完善的酒店礼仪制度。酒店礼仪文化需要从酒店所出台的各项礼仪规定和制度去体现。当前酒店行业的规章制度基本上大同小异,但细分到各个酒店中去就不尽相同。所以,酒店之间要互相学习,总结好的经验方法,突出酒店自身特点,出台适合酒店自身运行的礼仪规定,让酒店员工的行为有所依凭,有所约束,让酒店员工在实际的执行时呈现最佳状态。
第三,要关注酒店礼仪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据统计,礼仪文化建设中最亟待完善的就是礼仪培训的过程和师资问题。酒店员工对礼仪文化接受的程度有赖于培训师的水平高低,正确合理的礼仪培训影响员工向顾客展现优质的礼仪服务。当前的酒店现状是,将礼仪制度和关联的服务行为规定施行捆绑制定,礼仪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可混合不是混淆,不能忽视礼仪制度的发展,要把礼仪制度具体化,让礼仪行为有所依凭。
3.营造酒店良好的礼仪文化环境,增进员工及客户之间的沟通
酒店不能停留在已有酒店礼仪文化的成绩上,还要促进礼仪文化的不断进步,这样酒店文化才能长久下去。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一般酒店和酒店的员工行为活动都可以满足行业礼仪规范,能够达到客人的基本需求。但具体起来,在酒店礼仪细节方面还需要完善和发展。比如,个人礼仪要在酒店员工行为上加倍具体和专心。有调查显示,许多酒店的员工在服务礼仪的实际运用上还需要加强管理,这种现象说明酒店员工没有专心学习,对工作不热情。对酒店员工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整体上符合操作规范,满足客人一般需求,还要进一步提高到优质的礼仪服务。有一些具体要求需要强调,比如微笑服务,举止优雅等。顾客不能忍受冷冰冰的机械式的服务,顾客需要热忱用心的服务。往往在一些小的方面就会改变顾客对服务的看法,一些误解的产生就源于服务细节。酒店员工的言行举止属于个人行为,表现出一个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酒店的面貌和服务水准,所以,必须从整体出发,注重整体服务,不断使员工的服务理念有所提升,培养他们的职业修养,培训员工的职业行为。酒店的礼仪文化具体由酒店员工去展现,必须把酒店礼仪文化贯穿到实际的酒店礼仪服务中,才能达到酒店礼仪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酒店的基础设备方面已经不存在对比优势,只有不断提高服务和质量,构建良好的文化气氛,树立优秀品牌形象才能在酒店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一定要跟上潮流发展的趋势,积极调动酒店的礼仪文化元素,正确解读酒店礼仪文化的含义以及发展趋势。
注 释:
[1] 周丽洁.饭店管理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2-19
[2] 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9
[3} 牟红、杨梅.旅游礼仪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27
参考文献:
[1] 周媛.酒店员工形体素质教育初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2] 孔凯、刘云腾.内部营销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0).
[3] 冯红瑞、孔春艳.浅谈酒店文化建设[J].中国商贸,2011(20).
[4] 陈妍如.酒店文化的精神品格和社会价值[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5] 徐耀强.企业礼仪:重要的企业文化型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3).
《酒店服务礼仪》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技能和个人素质的重要课程。但从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来看,存在着学生刚开始学习兴趣浓厚,在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后懈怠情绪重,实训课时内训练不认真流于形式,整体教学效果差的情况。为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笔者从《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出发,结合多年酒店及高职教育的经验,总结几点教学思考:
1、教学融入专业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专业的认知度较低,认识比较片面,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持续的结合行业现状来授课,在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要使学生了解礼仪是酒店服务的基础,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支柱,也是评价酒店的标准之一。同时礼仪课程的学习也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的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凭着一时的兴趣和好奇。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这些现状后,学生才会端正对技能课程的态度,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这一举措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专业教师应真正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之中。
2、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行业服务流程设置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的章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单一没有针对性。经过几轮的实践教学及行业调查后,笔者将一名合格酒店服务人员需要的素质和服务礼仪规范进行归纳,结合酒店员工工作流程重新梳理和整合了实践教学内容及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成酒店员工上班前的礼仪准备、上班时的礼仪规范、下班后的礼仪需求三个环节。将课程内应掌握的礼仪内容分别融入到这三个环节之中。例如将礼仪基础知识、仪容仪表礼仪、服饰礼仪、问候礼仪、主要客源国礼仪、宗教礼仪等归纳至上班前的礼仪准备;将餐饮部礼仪、客房部礼仪、前厅部礼仪、销售部礼仪等归纳至上班时的礼仪规范;将社交礼仪、见面礼仪、信函礼仪等归纳至下班后的礼仪需求。通过这样的整合使学生更明晰的了解整门课程在教授些什么,哪些内容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情景模拟、项目驱动、示范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在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以教师示范演示,学生模仿训练的传统模式开展外,还应通过情景模拟、工作任务项目驱动、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见面礼仪的训练时,除了通过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见面礼仪的基本规范之外,还设置不同的情景,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设定的不同情景。通过情景的模拟和展示,学生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综合表现了社交服务过程中的各项礼仪规范。教师再通过点评、示范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最终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一项礼仪规范,提升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某项专项技能训练时,不能简单的让学生进行重复练习,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层次,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份挑战和新奇,保持着充分的学习热情。
4、将酒店服务礼仪与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酒店服务是一门综合性的服务艺术,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而其中礼仪规范更能体现酒店服务的水准,是展现酒店风采的重要手段。在酒店各个经营场所都需要服务人员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和礼仪规范。根据行业的这一特点,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将酒店服务礼仪的知识融入到酒店各个部门和各个服务环节中,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一线服务人员及具有全面素质的中基层管理人员。例如在学习餐饮部礼仪规范时,尽管在《餐饮服务与技能》这门课程中学生会专门进行练习,但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没有因为这样而轻视它的学习和训练。在实训课时要求学生将礼仪规范结合到餐饮部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大堂吧服务员、送餐服务员的服务流程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侧重礼仪规范点的讲解和训练,使课程内容区别于《餐饮服务与技能》的实训,提升学生的综合服务素质。
5、利用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专业教师要求较高,除了需要专业教师拥有良好的形象气质、优雅的谈吐之外,还需要教师能够全面的掌握酒店各个部门对客服务过程中的礼仪规范。这就要求专业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行业知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笔者所在院校利用良好的校企关系,邀请企业教师深入到实践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的视觉疲劳,给课程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及对行业现状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目前行业内的礼仪规范带到课程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而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教师交流沟通及课堂观摩也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全面的掌握酒店内各个部门的服务规范。
6、完善考核方案,提升实践技能考核的重要性
为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将《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实践部分作为单独的技能成绩列入学生的成绩考评环节。也就是技能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需要对技能项目进行重新测试。正是因为这一制度的落实使得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技能项目的训练,也为技能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对实践技能考核的过程中,注重以过程为导向,将实践技能的考核融入到日常的实训课程中。项目的设置注重内容的整合和模块化,避免过去所出现的单项实训内容测试与实践技能考核雷同化的现象,真正提升实践考核的重要性。同时对于考核成绩的评定也进行了改革,改变以往以教师打分为主的评判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准备阶段的表现进行打分。在考核过程中也由小组长对其他组成员的表现进行打分。技能考核的成绩最终由准备训练阶段的成绩、考核过程中组长打分及教师打分根据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全情的投入到实践课程的教学中,以成绩、小组成员、教师等各方来约束学生的学习,提升实践教学的课堂效果。
7、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讲究礼仪的大环境
礼仪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是人际关系的剂,每个社会人都必须学会基本的礼仪知识。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大学生甚至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笔者所在院校积极开展礼仪方面的公共选修课,倡导文明礼仪,塑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同时,学院还依托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和生源,创建了礼仪社。通过社团所组织和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为学生创造出展示自我的平台。用社团学生的风采来影响更多的同学注重自身礼仪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沟通、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礼仪知识的运用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酒店服务礼仪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良好服务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在《酒店服务礼仪》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不断开拓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规范的掌握服务礼仪技能,提升个人素养,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酒店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一是教师要用积极态度来影响学习者。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十分关注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学习,考证、考级占据了其大量时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学生并不关注酒店服务礼仪课程,以至于觉得这门课完全可以在考前花点时间背一下知识点即可通过。一旦教师也不够重视的话,学生们很有可能学下来一无所获。为此,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师应当积极调整自身心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用自身行动来影响与带动高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少数组织纪律性不强的高职生,教师应当尊重他们,并且真诚地给予其以关心帮助。只要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就能发掘出其巨大的潜力,并且深化学生们对于酒店服务礼仪知识之理解。二是教师用正面积极的形来象带动学习者。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师自身的礼仪意识及其行为,将对学生们形成潜移默化之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们对自身严格要求,使用职业化要求来装饰自己。其原因是一旦高职生们接触到的酒店服务礼仪教师均为彬彬有礼的,那就自然会在无形中深深地感染学生们,并且强化其对于礼仪仪表作用之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中关注到细节,严守礼仪规范,发挥示范性作用。假如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用热情洋溢的语气来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用赞赏性语言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就能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好的成效。
(二)切实改进酒店服务礼仪教学方法
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们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为了吸引其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对这们课程的教学方法加以切实改进。为此,笔者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一是实施案例教学法。这一方法是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组织高职生们进行研讨,让其去积极感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该教学法以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为主要特点,注重于师生对案例开展共同探讨,并且撰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出教学所需案例。要紧紧围绕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来挑选教学的案例。所以,教师不仅要认真搜集各类礼仪故事,而且还要亲身参与到调研之中以获取第一手材料,通过备课过程中的筛选、修改,让案例变得更为集中和更加具有说服力。鉴于案例分析往往会耗费太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事先将案例分发给学习者,要求其在课前就进行相应的准备。要通过自身对案例所作的分析推理来得到结论,其后再进行整合与综合评判,并且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二是实施情景训练法。这一方法是应用仿真手段来培养与检测学习者的实际能力,提升其对于酒店服务礼仪实际效果的关注度,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比如,可聘请酒店高管人士,邀请其解读本企业近年来在对客服务礼仪中的典型案例。其后,把酒店负责人所出题目告诉给学生们,由其对实际案例加以点评与情景仿真模拟操作。最后是由酒店负责人告知企业解决问题的实际状况。运用这种教学方式,高职生们能够学到处理酒店服务礼仪棘手问题的合理方法。三是实施多媒体教学法。单一的粉笔加黑板授课法缺少形象性与生动性,易让高职生们和实践相互脱节,而引入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则能够营造出十分逼真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调动起酒店管理类专业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应当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以提升教学的直观性与丰富性。比如,当讲授到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材中关于宴请、外事接待以及风俗礼仪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可利用图片或光盘等自身搜集到的一体化教学法,让学习者们形成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调动起高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其潜力,拓展其思路,进而为培养高职生们的创新与探索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校企合作的新型酒店服务礼仪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和当地酒店实施校企联合办法,做到优势互补,从而让高职人才培养和酒店企业人才需求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校企之间的双赢。立足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弥补高职酒店服务礼仪教育中大量存在的资金以及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升高职生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实习期间,高职生们可进入到合作酒店的各岗位上实施服务操作,将学到的礼仪知识更好地运用到酒店服务实践之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选择具有先进管理观念的当地知名酒店企业作为旅游服务礼仪共建的合作伙伴,双方共同探讨修订教学大纲,聘任酒店高管人员为客座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之中,从而让高职生们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
随着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对于一般行业而言,酒店的服务质量已明显提高。但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客人,酒店行业仍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酒店服务从“标准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以及过渡到现在的为客人提供“超值服务”理念,是酒店服务理性化的体现。“良好的服务意识是为客人提供超值服务的先决条件。”[1]人的服务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学校、酒店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高酒店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现状
高职酒店管理的学生是酒店行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无论是在校的高职生还是最近两三年毕业的高职生都是90后。这一代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较为优越,有一些共性缺点,如劳动观念差,怕吃苦,难以胜任服务工作;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将客人放在第一位;心理脆弱,受不了挫折等。这些缺点在酒店对客服务中被无限放大,影响了对客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以致给酒店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学生服务意识欠佳的剖析
造成学生服务意识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个人、家庭的诸多原因之外,我认为还有学校教育、酒店培养以及社会风气影响三大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方面
1.课程相对单一,尽管有调整,仍跟不上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据调查,大部分高职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而《饭店服务心理学》《职业道德》《礼仪》等与服务意识更紧密的课程,部分学校虽然也开设,但重视度却不够,教学效果也一般。甚至这些课程在某些高职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2.专业侧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素养和心理的培养。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技能大赛体制的约束,更多的高职院校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及劳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2]。尽管学生毕业时都取得了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但这也只能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而对客服务意识到底是怎样的却不得而知。只有到了酒店,才发现尽管拥有了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过硬的专业技能,学生仍然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
3.校园环境不利于服务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渐渐远离了实际的酒店工作,虽有丰富的知识水平,服务意识却在下降。实训设备主要承担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任务,而并不具备可以锻炼服务意识的条件。在校园中,锻炼服务意识的确有一定的困难。
(二)酒店方面
1.技能培训相对偏多,服务意识的培训较少。在员工入职之初,酒店只是简单地进行熟悉工作环境、服务技能、员工手册学习等基础的培训,未有涉及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培训相对较少,也不能成体系,且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2.未能有好的软环境。经过了学校几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对酒店实习工作充满了期待。面对新鲜的工作环境,学生充满激情,以规范化的服务要求自己。但当有的学生发现老的员工在服务时“短工减料”,于是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时,也会跟着学起来,渐渐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服务质量不断下降,服务意识淡薄起来。
3.未能留住优秀的员工。优秀高职生选择离开酒店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有的是酒店方面的原因。在酒店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点是值得关注的,即酒店未能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职生,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要求,不可能甘愿一直默默工作在酒店管理的低层。酒店极容易忽视这一点。而这样的员工当看不到发展的前途时,选择离开是必然的。
(三)社会风气方面
有的学生虽然选择了酒店服务专业,但对将来的具体工作并未了解。进入校园学习之后,随着了解的深入,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服侍人”的工作。不充分的认识让学生渐渐产生自卑和厌恶的情绪,即使将来选择了就职于酒店行业,也不会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同时,由于社会上的某些人群对服务行业从业者抱有比较严重的歧视行为,导致本来职业服务意识就很薄弱的学生要么对工作不认真,应付了事,要么离开了酒店,宁愿闲在家里。
三、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对策
酒店行业的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家庭的教育培养外,还需要学校、酒店行业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共同教育和培养。
(一)学校要努力培养服务意识
1.调整课程设置,重视《职业道德》《饭店服务心理学》《饭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的开设,同时利用选修课辅助教学,开设《语言艺术》等课程。在《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直接对客服务的课程教学上,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从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游戏闯关等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如班级全员参与“我是点菜服务之星”活动评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提高对客服务水平。
2.良好职业习惯培养的常态化。学校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每日的早操、跑步都是很好的方法。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整理打扫好班级和宿舍,争取班级每周能够获得流动红旗,宿舍能够获得文明宿舍称号。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自会努力。渐渐地,学生会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落后的班级,学校也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还可以通过晚会、技能比赛、运动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胆量、进取心和耐力等。
3.积极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如果一个教师上班都会出现迟到的现象何以要求学生以后上班能够不迟到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可以将学生视为酒店的同事,依照酒店行业的要求来对待彼此。“同事”关系自会融洽,学生实习工作以后,适应酒店环境的能力会更强。例如,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敬语,如“您能回答一下这道问题吗”“您先请”等。这些小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样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有利于学生服务意识的提高。
4.鉴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未来工作的内容,高职院校自身就可以提供很多的机会,让这些学生“试一试,练一练”。如由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立校园礼仪队,承担学校各类活动或比赛的礼仪接待服务工作。学校设置班级服务周、服务月,由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全校学生进行服务,如校门迎接、电梯服务、食堂服务、卫生督察等。很多高职校都有自己的招待所,可以大胆让学生来操作,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校园服务之星,树立典型。
(二)酒店需要提高学生服务意识
1.酒店实习是优秀服务意识来源的重要途径。酒店要充分利用学生实习,选拔优秀的员工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酒店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再代表个人,而代表了学校、酒店的形象,与客人之间存在一种利益的关系。实习时期,学生热情度高,接受能力强,没有不良的习惯,学习效果较好。
2.酒店要时刻关注员工。酒店应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到工作中去,树立职业自豪感。员工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奉献自己的力量,服务经验和意识才会得到提高。酒店要关注员工的发展,为员工不断总结经验,也要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其有明确奋斗目标,并适时给予帮助,留住优秀的人才。
3.酒店要丰富自己的培训内容。即改变以服务技能为主的培训方式,增加职业意识、行业发展动态、管理环境熟悉等培训内容[3]。比如开设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语言艺术的培训、员工礼貌礼节培训、个性化服务培训、优质服务培训等。
4.酒店在特殊情况下“伤害”了员工要进行及时补救。由于酒店行业倡导“客人就是上帝”“客人永远是对的”的理念,难免在实际问题处理中伤害了自己的员工。这时候,酒店可以采用内部服务补救,比如颁发一个“最佳委屈奖”来安慰自己的员工。“温情牌”的做法不但可以留住员工的心,也会让员工明白,酒店没有忽视自己,再次面临相同情况,会本着较高的服务意识处理好事情,而不会不顾酒店的利益与客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三)改善不良社会风气
酒店行业是我国对外的文明窗口,也是服务行业的龙头老大。我国应该加大服务行业的发展力度,积极宣传酒店行业。如宣传酒店行业员工爱岗敬业、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树立劳模,将他们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职业没有贵贱之分,行行出状元,使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程华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新途径[J].时代教育,2009(6).
[2]杨梅.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2(5).
[3]吴水田,陈平平,郑晓玲.实习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研究[J].高教论坛,2011(1).
关键词: 探讨;酒店英语;服务意识;培养
Key words: discussion;Hotel English;service consciousness;cultivating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25-02
1 服务和服务意识的概述
当今社会,“服务”已然成为一个时髦、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尤其在服务行业尤为明显。那么,何为服务?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服务是满足别人期望和需求的行动、过程及结果;或服务是由服务主客体的活动关系构成的、包含心理体验特征的、具有一定价值量的行为过程,是可以销售或伴随其他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种利益和满足;Zeithaml & bitner (2000)则认为,服务是行动、过程和表现[1]。这些概念阐释了服务的内涵,即服务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通过服务主、客体相互接触来完成的。就服务意识,我们暂且可以把它定义为:酒店员工以顾客为核心开展工作,以满足顾客需求,让顾客满意为标准,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因此,服务意识是一种时刻准备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是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良好的服务意识能自觉主动、发自内心地转化成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为。饭店企业为实现其对顾客的服务承诺,必须依赖具有良好服务意识的员工,否则服务成为空谈。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一线服务员,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势必是酒店发展的关键。然而,从当前高校酒管专业毕业生现状来看,这种意识的培养亟待提高。
2 酒店英语教学中学生服务意识培养和提高的策略
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多途径和多方面的。只有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熟练技能、良好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酒店人才,才能适应当今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而服务到位意识(语言到位)和服务对象意识是酒店服务意识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
2.1 服务到位意识之“语言到位服务意识”的培养
2.1.1 语言到位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服务到位意识是对酒店服务员角色的最基本要求。酒店作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其员工须达到彬彬有礼,以礼待人。而语言正是承载礼貌、礼节的一种工具,它是人类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促进彼此了解的重要手段,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重要载体;准确清楚、生动通俗的语言服务能使顾客感到亲切,并留下永久难忘的深刻印象。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星级酒店外宾入住率不断增高,服务人员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酒店行业的服务质量,只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水准才能达到较好的服务效果,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酒店工作的含金量就体现在语言上,故英语语言表达到位在星级酒店服务意识中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畅、不能及时正确回答顾客疑问的员工会使客人对此次服务感到失望,而且更会对服务组织失去信心,进而降低顾客的对酒店的忠诚度,最终影响企业利益。
2.1.2 “语言到位服务意识”培养的策略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包括酒店英语专业用语、日常服务用语和客源国文化认知。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培养和提升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服务意识。首先,着重提高学生酒店英语专业语言技能;在服务六大要素内容里,专业知识占据着首要地位。英语语言的熟练运用是星级酒店员工接待外宾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如西餐服务员须熟练掌握预订、点餐、上菜、菜品介绍、投诉应对等英语术语;前厅服务员则应灵活运用英语满足国际友人预订、登记入住、结账离店等服务需求;一线服务员能运用酒店专业英语与外国客人进行简单交流和对话是酒店员工语言服务基本要求之一;其次,注重培养学生涉外活动中使用的日常服务用语,尤其注重礼貌用语的掌握。作为服务行业,酒店工作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比其他行业尤其重要。其中有委婉语、问候语,征求语,致歉语,致谢语,尊称语,道别语等;委婉语:I am afraid that…,I was wondering if …,Would you like…, May I …等;问候语:How are you? Do you enjoy your stay with us…;征求语:May I …,Would you like me…等;致歉语:I am awfully sorry. I do apologize for the inconvenience…;以及表达感谢、尊称和道别的Thank you, sir, Madam, Ma’am, Miss,See you, Have a safe trip home… 诸如此类词句,这些表达对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激励学生多说多用,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客源国文化;在酒店服务过程中,员工的交往礼节也势必影响着服务质量。针对欧美国家客人,要求学生严格遵循酒店服务人员的“七不问”:不问年龄、不问婚姻、不问收入、不问地址、不问经历、不问信仰、不问身体;给学生传授中西餐文化差异、正确的国籍表达、客源国风俗禁忌、小费概念、西餐用餐习惯、与外宾交谈忌讳等。如:对欧美老年人称呼忌用“old people”,“senior citizen”更能体现对他们的尊重;英国人的称谓并不局限于“English”, “Scottish”、“Northern Irish”、“Welsh”也属于“British”;在中国虽然没有给付或收取小费的习惯,但是随着世界服务业的发展,很多西方顾客把给小费的做法带到了中国,那么涉外服务员应该得体接受小费,体现对对方的尊重。
2.2 服务对象意识——“具有顾客导向服务意识”的培养 服务对象从狭义上来讲,指入住酒店的顾客。在培养学生语言到位服务意识的同时,服务对象意识培养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其顾客导向服务意识的培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顾客是酒店企业真正老板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顾客是酒店的衣食父母,是上帝,服务员理应通过自己的服务使其获得满足,为期创造快乐;其次,顾客是酒店的消费者,是服务产品的购买者,酒店应该提供舒适的、完美的、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再次,顾客有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服务员必须充分理解客人的想法和心态,避免与顾客理论,更不应该针锋相对,得理不饶人,而是给予他们理解,用宽容和更优质的服务感化他们。那么,基于服务对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借助模拟操作室,或情境教学,或两者兼而有之来进行培养和强化。通过各种案例和情景对话,进行详细的剖析和实践,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心理需求和感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服务对象意识的重要性。如在投诉处理、点餐推荐、客房清扫、登记入住、结账离店等情景对话训练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给客人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奠定基础。
服务意识是服务行业的灵魂,也是体现从事该行业人员素质的关键标志。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开发和培养,包括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的业务技能、有修养的社交礼仪等等。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习期间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服务意识,才能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玛丽.乔.比特纳著(2000).服务营销[M].张金成,白长虹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范秀成.服务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酒店会议服务礼仪流程:
1.会前准备工作
会前准备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使会议服务人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完善的物质准备。
(1)了解会议基本情况。服务员接到召开会议的通知单后,首先要掌握以下情况:出席会议的人数;会议类型、名称;主办单位;会议日程安排;会议的宾主身份;会议标准;会议的特殊要求及与会者的风俗习惯。
(2)调配人员、分工负责。会前,主管人员或经理要向参加会议服务的所有人员介绍会议基本情况,说明服务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明确分工。使所有服务员都清楚地知道工作的整体安排和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按照分工,各自进行准备工作。
2.会议服务程序
会议开始前30分钟,服务员要各就其位准备迎接会议宾客。如果与会者是住在本旅店的客人,只需在会议室入口处设迎宾员;如果与会者不在此住宿,还应在本店大厅门口处设迎宾员欢迎宾客,并为客人引路。
(1)宾客到来时,服务员要精神饱满、热情礼貌地站在会议厅(室)的入口处迎接客人。配合会务组人员的工作,请宾客签到、发放资料、引领宾客就坐。然后送上香巾、茶水。
(2)会议进行中间适时续水。服务动作要轻、稳,按上茶服务规范进行。
(3)会议过程中,服务员要精神集中,注意观察与会者有无服务要求。
(4)会议如设有主席台,应有专人负责主席台的服务。在主讲人发言时,服务员要随时为其添茶续水、送香巾等。
(5)会议结束时,服务员要及时提醒客人带好自己的东西。
3.用餐时员工服务礼仪
客人用餐时先要向客人表示问候,把餐单递送给客人,请求客人点餐。
客人点餐时要主动介绍酒店的特色食物和饮品
4.会议结束
(1)宾客全部离开会场后,服务员要检查会场有无客人遗忘的物品。如发现宾客的遗留物品要及时与会务组联系,尽快转交失主。
(2)清理会场要不留死角,特别留意有无未熄灭的烟头,避免留下事故隐患。
(3)清扫卫生,桌椅归位,撤下会议所用之物,分类码放整齐。关闭电源、关好门窗,再巡视一遍,确认无误后撤出锁门。
酒店行业属于社会发展的第三产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服务业,而针对目前社会发展的阶段及经济形势来看,酒店的使用和供给为出行在外的旅行者或商务人士提供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产生了许多或大或小的服务问题,因此要求酒店在管理方面提高自身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所以酒店管理中,整体服务意识的提高已经成为酒店行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认为整体服务意识就是在酒店范围内的从业人员对于客人礼貌、周到、主动的全方位服务,其实整体服务意识是对服务意识的一种深化要求,需要酒店从业人员能够以酒店为家、热爱酒店,能够以顾客至上为原则,并且酒店各个部门能够通力合作,做好沟通和合作,进而为顾客实现高质量的服务的过程。
一、酒店服务意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整体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意识可以说是酒店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酒店做好口碑,树立形象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针对目前国内酒店在服务意识上所呈现的各种情况来看却是不能达到相应要求的,“微笑服务”、“热心服务”等服务模式建立起来容易,但实施过程却总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服务细节中,以至于出现服务人员应付了事、态度冰冷的现象,这大大程度的影响了酒店服务的质量,也与酒店想要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服务人员在相互配合过程中粗心毛躁、推卸责任等对于酒店的整体服务带来了极大隐患,导致顾客的期望值与体验值形成较大差距。因此,需要从酒店的服务理念与服务宗旨方面要求酒店从业人员认识到团队的一致性和目标性,只有真正的明确了目标,相互密切配合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在酒店整体服务意识方面的提升。
(二)酒店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酒店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其关键的经营就在于对员工的管理和培养,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就意味着酒店在经营与发展上具备了很大的优势,不过从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的员工组成方面却存在的不小的
问题。
首先,酒店从业人员入职门槛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无法对酒店行业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识;第二,很多求职者将酒店行业作为一种暂时的过渡职业,导致很多员工在培训转型为专业员工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跳槽或流失,人员结构极不稳定;第三,酒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较低,工作压力大,导致酒店行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不得不降低标准,无法按照意愿和需要招聘合格的人才。第四,很多酒店没有形成长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员工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和效果,进而使高素质人才对酒店行业敬而远之。
二、提高整体服务意识的策略
整体服务意识的塑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酒店管理者在对酒店员工进行整体服务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能够结合有意识的学习、效仿及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整体服务意识落到实处。因此需要在以下各个方面加之努力。
(一)强调员工的整体服务意识
整体服务意识不但反映出员工自身的素质水平,同时也是顾客对酒店形象做出自己评价的参考依据,因此对于酒店的管理和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强调员工的整体服务意识,树立起员工对于整体服务意识的认识和理解,首先需要从服务主体的角度,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具备以酒店效益与名誉为工作重心的态度和思想;其次,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要求员工能够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客人之所想”进而做到贴心、细心的工作方式,为顾客提供温馨、爱心的氛围,去理解和谅解顾客的行为。因此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员工意识方面培训,增加心理学、服务意识方面的知识讲座,帮助员工提升服务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单单体现在意识上的换位思考,还需要能够在各个方面做到全心全意服务。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酒店管理与经营实现真正专业系统流程的必备要素,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同样也是酒店企业生存发展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培养其一支高效率,高水平的顾客服务团队对于酒店的整体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酒店的服务人员是与顾客接触的最为直接的对象,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服务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服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酒店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要稳定酒店人员结构。酒店在进行员工招聘工作时,应结合酒店发展需要选聘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应搭建长期稳定的“学校――企业”用工平台,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既能保证人员输入数量的稳定,又能保证人员专业素养的稳定。
其次,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但要使员工对工作各个流程有清晰明确的了解认识,并具备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员工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着重在业务、沟通及信息系统管理能力方面深入培养,实现信息化工作模式,提高各个部门员工工作的默契度,从而提高整个酒店的整体服务意识。
再次,要建立长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选聘人才,培养人才,最关键还要能稳定和留住人才。除了建立合理的薪资制度,还需要酒店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以促进员工的全身心发展。
(三)提高酒店内部服务意识
酒店内部服务是酒店管理人员针对酒店员工的服务,它会直接影响员工贯彻优质服务,进而影响顾客对优质服务的体验值,最终影响酒店的盈利能力。因此,要想提升外部服务质量就要首先拥有良好的内部服务质量。作为酒店管理人员通过提高内部服务意识能带动员工对整体服务意识进行深层次的体会,使员工站在被服务者的角度,深刻地体会顾客的感受。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以身作则,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将员工视为服务对象,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四)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对员工日常服务工作的一种考量和评估,也同时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约束和检验,建立起标准化、程序化的相关制度能够有效的帮助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和服务的细节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酒店设立其相应的服务质量管理部门,对酒店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把关,建立全面且合理的管理系统,保证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和杜绝对可能出现的整体服务的问题。
2.制定服务质量管理目标和监督程序,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顾客,实现规格和层次鲜明的酒店服务质量,将酒店的整体服务做到使顾客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的效果,塑造酒店的自身价值。因此需要在机制上约束员工遵守服务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也要求酒店员工与酒店管理双方面的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反馈,进而使得员工参与到酒店服务质量提高的工作中,使员工自觉关心酒店服务质量,自觉提高酒店整体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酒店管理中整体服务意识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推动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也要求酒店管理者能够结合中外相关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在员工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加强力度,结合当代管理水平发展的创新方法,培养出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专业服务团队,既具备在相互配合及服务意识上的高度默契又具备以酒店发展为重心的职业精神。而酒店管理中整体服务意识的塑造与培养也需要酒店管理者开展相应的培训和交流工作,使员工的意识能够与酒店的管理达成共识,从而有效的执行酒店运营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和制度,进而实现酒店管理的各项标准,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酒店服务,为出门在外接受酒店服务的顾客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健康、安全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营销;服务补救;补救措施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质量意识的觉悟,服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在营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与产品的质量、价格竞争相比,服务已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热点,也是最活跃的竞争因素,服务补救作为服务营销理论的新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随着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过去供电公司的集政企于一身的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正在被打破。发电企业从供电企业的分离和以后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使得供电企业越来越感到竞争的压力。供电企业已开始认识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开展服务营销,不仅能改善公司形象,而且还能更好地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但是,供电企业在开展服务营销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时,却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那么,这些失误为什么不可避免呢?面对这样的服务失误,供电企业又该如何处理呢?
一、电力营销的“服务”特征
作为服务营销学基石的“服务”概念,营销学者一般是从区别于有形的实物产品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和界定的。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一)不可感知性。
(二)不可分离性。
(三)不可贮存性。
(四)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由于服务人员的原因,如心理状态、服务技能、努力程度等,即使同一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在质量上也可能会有差异。
2.由于顾客的原因,如知识水平、爱好等,也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由于服务人员与顾客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在服务的不同次数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中,即使是同一服务人员向同一顾客提供的服务也可能存在差异。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以区分为2大类:一类是服务产品,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另一类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于其所形成的成份。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求。美国学者贝瑞和普拉苏拉曼认为,在产品的核心利益来源中,如果有形的成份比无形的成份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指有形产品);如果无形的成份比有形的成份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服务。电力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工业商品的特殊商品,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1.无形性。电力商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不可储存性。电力商品需随时满足用户随机变化的需求,但又不能储存,这就决定了电力商品必须“以销定产”。
3.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性。电力产品的质量标准———供应的可靠性、电压和频率的实现,需要电力的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综合协调才能完成,而一般商品的质量则完全取决于生产者。电力的使用者对电力的质量施加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电力的生产是一个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
4.服务性。电力商品属于公共服务商品,涉及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的保证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做好服务工作。对电力营销战略的研究也就围绕着“服务”展开。
二、服务补救理论及其意义
(一)服务补救的定义
因为电力作为一种“服务”商品,具有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离性和易逝性等特征,另外,更重要的是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观性特点,这些都注定了服务失误不可完全避免,且大量存在。服务补救是服务企业在发生服务失误后所做出的一种即时和主动性反应。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是极其不同的。
(二)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的区别
1.服务补救具有实时性特点。这是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顾客抱怨管理一般必须要等到一个服务过程结束之后,而服务补救则必须是在服务失误出现的现场。
2.服务补救具有主动性特点。顾客抱怨管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只有当顾客进行抱怨时,企业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顾客,使顾客满意地离去。但服务补救则不同,它要求服务提供者主动地去发现服务失误并及时地采取措施解决失误,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模式,无疑更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水平。
3.服务补救是一项全过程的、全员性质的管理工作。而顾客抱怨管理则是由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的、阶段性的管理工作。
(三)服务补救悖论
有效的服务补救不仅能够消除顾客不满,而且可以产生更高的顾客满意,从而将原本不满意的顾客转化成忠诚的顾客,这种现象被称为“补救悖论”。同时,从服务补救中获得“二次满意”的顾客通过传播积极的口碑为企业发展新顾客创造了良好的广告效应,因为他们通常将自己的愉快经历告诉4至5个人。分析表明,服务补救必要性的内在逻辑是:
(1)服务的特点决定了服务失误在所难免;
(2)服务失误导致现有顾客的流失与新顾客的发展;
(3)服务补救通过创造顾客“二次满意”可以培养顾客忠诚,同时又有利于发展新顾客。
因此,从根本上说,在有效服务补救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可产生更高的顾客满意度,进而产生更高的顾客忠诚,最终带来更高的收益增长和利润率,因而是服务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电力营销服务补救有效措施
(一)争取第一次就提供完善的服务
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作保证。为此,企业可以从收入分配体系入手,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上引入“按劳分配、按优分配”的激励措施,将服务人员的业务量、服务水平、客户满意程度等综合评分与奖金直接挂钩。另外,细化和规范服务监督体系,提高客户的监督性和参与性。
(二)建立顾客反馈的专门系统,为顾客投诉提供便利手段服务补救始于服务失误的识别,只有清楚地了解服务失误之所在才能实施针对性的补救。识别服务失误的常规方法是收集顾客投诉,然而,并非所有不满意的顾客都进行投诉。现代企业大都改被动地听取顾客的反馈为主动回收顾客的反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专业电话(如开通95598热线)或提供固定网址,这样以便及时倾听顾客的意见。
(三)授权一线员工可有弹性地自主执行补救作业
首先,在一线关心问题,正如企业的首问责任制,无论抱怨来自何种渠道,听到顾客抱怨的第一个人有责任确信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公司要做的是给员工适当授权,以使问题在发生时就得到解决。一个未被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很快升级。
(四)抚慰顾客并给予适度补偿
当顾客对服务产生不满时,要首先承认问题的存在,主动承担责任,真诚地向顾客道歉,设身处地地帮助顾客解决问题,使顾客对补救的交互公平性形成积极的评价。在确定补救水平时,企业只需选择达到顾客预期的水平,没有必要使补救水平高于顾客预期,因为高于顾客预期的补救不但不能实现更高的顾客满意,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五)从补救中学习,完善电力服务
从补救中学习,就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分析并用来改善电力企业的工作,做好回访和跟踪服务工作,在解决顾客所反映的问题之后,两个星期内要与客户再次沟通,确认客户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这些客户作为企业服务工作的社会监督员,定期征询其意见,对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给予奖励。如企业通过对用户咨询的内容进行汇总,可以调整企业的市场宣传;通过顾客对客服质量的投诉进行汇总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并改良服务技巧。
参考文献:
[1] 金立印.顾客服务补救预期:形成因素及对顾客满愈的影响[J] .营销科学学报,2006(2):1-15.
[2]金立印.基于关键事件法的服务失败原因及补救战略效果定性分析[J].管理科学, 2005,15(4):63-71.
2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2.1确立服务意识教学内容
2.1.1做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大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对学生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人员的价值理念.
2.1.2开设服务意识课程目前,酒店管理班开始的主要专业课是《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而没有开设《服务意识》课程,在这些核心课程中,主要内容是酒店的运营与管理及一些具体的实务操作,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这必然会造成教育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脱节.笔者认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服务意识》这门课应该放在必修课中来,并且在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以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其服务意识.
2.1.3在校园内外,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是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好机会,这时可以安排酒店管理班学生来布置会场、安排座次、提供会议服务.这期间都有老师进行监督指导,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又如,每年的新生入学时,都安排酒店管理班的学生进行迎新活动,培养他们为别人服务的理念.这些都是学生的“实战”过程,也是工作经验积累的过程.
2.1.4加强与酒店的接触第一,要多邀请酒店高级管理人员来校给学生做讲座,传授酒店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由于他们都是酒店行业的成功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话语比较信服,也容易产生职业自豪感.第二,要多带领学生参观高档酒店,了解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深入理解“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体会酒店的工作人员是怎样把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的.第三,建议学生利用暑假、寒假去酒店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
2.2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由于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以后从事比较“体面”的工作.而酒店服务业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只为别人服务的行业,认为酒店服务就是每天为客人“端盘子”、“洗马桶”,是“吃青春饭的”,是一种被社会瞧不起的行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是服务员,同时也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行业,但是“行行都能出状元”,作为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仅仅成为一名服务员肯定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但是不管将来的职位有多高,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经验积累.
2.3服务意识的培养
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酒店作为国家的第三产业,属于服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他人提供服务,是个人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学生家庭和社会必须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支持子女从事服务行业,而不要把酒服务当成“伺候人”的工作.
1、我国酒店业总体上追求以利润为导向的服务管理战略。利润导向的管理原则以压缩成本,提高内部效率为指导思想。酒店对流动资金链条的需求大,频繁的业务往来会使酒店面临可预期和不可预期财务危机和竞争压力,一旦当他们陷入资金危机的时候,酒店企业似乎惯用的手段控制成本-裁员作为解决办法。
2、奖惩制度始终是评价员工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和手段。假定我们暂对人事不做任何调整,仅以提高奖惩制度门槛和丰富奖惩内容的方法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同时达到降低酒店成本开支的目的。这样的方法只会成为纵容错误的催化剂。一旦管理者将奖励的标准定位服务成本的节省,那么偷工减料,减少服务步骤,将在员工中发扬光大。
3、各部门缺乏协调性直接影响顾客对酒店评价。酒店服务产品具有综合性,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工种员工共同提供的,酒店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程度。
4、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酒店业的服务管理水平。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过酒店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酒店经理人才,职业化员工整体缺乏的现状仍未有效改变。酒店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领导艺术性,管理手段和技术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直接导致员工工作懈怠,缺乏主动性,影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如外语;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酒店业员工素质也亟待提高[1]。
二、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酒店管理途径
1、提高酒店员工服务技能。过硬的熟练的服务技能能第一时间满足顾客的服务要求,并能感充分避免顾客等待和自我服务招致的顾客不满,提高劳动效率。所以任何提高员工服务技能的工作细节都将直接服务于我们的战略理论。通过培训使员工形象、个人举止、对客服务技巧方面达到标准要求,以符合酒店的形象及标准,满足客人的期望值。
2、强化酒店员工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作为酒店人员,首先应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充分考虑顾客的需要,想法和心态,尽可能给与满足,配合和理解。从接受服务到愿意服务,进而喜欢服务。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不要以任何借推卸责任和拒绝服务。
3、引入支持服务提供的制度和技术。卓越的服务技能和严谨的规章制度,是顾客认识,感受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是饭店人员管理、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准则,是保障饭店良好运营,给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法典。科学合理的完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奖惩制度。淘汰过去执行不力,规章程序繁冗,压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条制度。投资引入现代化酒店信息系统,改良服务设备,运用原则管理代替规矩的约束将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感知质量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