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初中数学学案教学的局限性
首先,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由于需要编写大量的教学学案,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综合考虑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程度,来编排教学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课前准备任务增加,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其次,教师思想陈旧,无法真正发挥学案教学的作用。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思想与观念十分陈旧与落后,再加上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不能真正发挥学案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实行学案教学的过程中,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依旧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自我表达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学案教学的意义无从发挥。
三、如何推进初中数学的学案教学
首先,教师加强自我修炼,提高其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要想推进学案教学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精深的数学知识水平,其次要具有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在综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前提下制定出教学学案,再次教师要具备合格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修炼,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心理洞察素养,培养自身更高级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其次,教师深入探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学案教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他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创作出带有自身风格和特征的学案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深入对学案教学的研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日积月累的总结和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强项,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不是盲目照搬和照抄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教师自身的艺术风格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最后,发挥学案教学的综合教育作用。学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与学生的能力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育,要在学案教学中贯彻道德素养教育,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注重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教育,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利用相应的合理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来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矫正。也就是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将智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气氛,活跃的思维状态,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使课堂“活”起来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所必须最求的。要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是一潭净水,教师如何才能使课堂处于一击石而起三重浪的活跃状态,重在教师的创设: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愉快的心情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便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把激情带进课堂,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走上课堂,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励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充满的激情。同时,教师要把趣味带到课堂:深入挖掘每节课的兴趣所在,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
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导向。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从如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设立目标,激发兴趣。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标”。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堂我都为学生设立了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兼顾不同的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是,激励表扬,激发热情。适时地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若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也应及时鼓励他们,使他们充满信心。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在表扬中指出,在批评中肯定其进步。三是,精设教法,激发兴趣。教师导入新课要讲究其艺术性,可用设悬念、小故事、典故等,使学生或在悬念中,或在情境中走进课堂,充满好奇心和兴趣感。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小组合作探究、辩论会、活动等。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激发。授课结束可设置悬念留给下节课、听一段音乐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总之,教师时刻使课堂的每一节环节都妙趣恒生,充满兴趣。
三、教师要大胆地“放”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每节课的具体目标的制定者,同时也必须和学生一起使得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和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
(1)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被动地去接受教育其学习效果远不如主动地学习。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16-02
辅导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某一个单元学习阶段或者是整个学期学习阶段结束以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课一般是针对考试前的辅导课程,这样的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也进行辅导,让学生在考试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发挥自己最佳的状态,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还在持续开展,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辅导课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一种辅导,知识水平再高,在考试中如果没有过强的心理素质就很容易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所以考试之前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现在的学生所需要的,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我根据在新课改中各种考试辅导所取得的成效,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动机、思想动态等不尽相同,致使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思想心理的波动起伏很大。因此,要想学生在考试前的复习时间内,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重新复习一遍,提高数学水平和应对考试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进行辅导,让他们稳住自己的心态,树立起自信心,从容的应对考试。同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给自己制定一个个短暂又明确的目标,一步步去实现,这样就能在心理素质、思想状态上拿下考试。
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认真的观察学生,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多多鼓励他们,一点一点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从心理上热爱数学学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仅帮助学生燃起了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让自己了解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和心理素质。
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明确考试辅导对自己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同学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这样班集体就会造就一种浓厚的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考前复习。或者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不时地进行总结和方法指导,总结学生的复习状态和复习结果,让学生们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过程,然后再接再厉。
2.从数学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考前辅导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完善知识框架,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把握。数学考前辅导要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其中所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来开展考前数学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考前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把复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数学课本的基础知识上,还要适当的进行知识的延伸,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具体开展。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合理的分配每个单元的复习时间,在复习每个章节时,可以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来辅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师在复习中要给予细致的讲解,点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要通过多做典型题目来强化巩固,已达到要求的熟练程度;对于那些要求了解即可的内容也要涉及,简单明了地讲一下,不用做太多深入研究。
总体的复习过程可以是通过对范例的分析进行每一章节的讲解,然后让学生们做题来进行巩固,同时做好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单元达标检测,然后再开始具体的复习。复习开始前,让学生像新授课一样,也要对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掌握基本概念、各种定理、公理和公式,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点的深入复习,再次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做题练习巩固。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情况各有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复习。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就可以,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适当的延伸自己的思路,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过程中受益,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组成一个个专题,进行每一个专题的强化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所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需要拿来运用,因此在复习时不用考虑知识在课本中的先后顺序,根据问题中的问法、自己想到的解题思路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进行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有很多数学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答案。
二、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
三、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学习计划。
四、从快速、准确、灵活性的方面,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每天学习时间
有一次,赵凝润感到身体极端疲惫,于是就躺在床上,想通过睡觉恢复身体活力,可是想起自己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对自己说,“管它什么学习计划,以后不学习了!”于是,他就睡着了。睡足之后,他身体活力恢复了,又可以全力以赴学习了。
制定学习计划,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体状态出发:
身体状态差时,少学习;
身体状态太差时,就不学习;
身体状态好,就要提高学习状态、超越“极点”。这样,才能把身体的潜力充分发掘到学习中。
提高学习状态、超越“极点”
只有提高学习状态,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才能更长、每次最长学习时间才能更长、学习强度才能更大、大脑才能更清晰,你才能更好得完成学习计划。
只有超越“极点”,你才能最好得完成学习计划。
超越“极点”,是指超越心理的“极点”,而不是超出身体的极限,超负荷学习。
只要你足够“狠”,就没有完不成的学习计划。
提高“狠劲”
今天能做到的事情,绝不能拖到明天。
能干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好。
做事情,贵精不贵多。做题,就把能做出来的题目做精;看书,就要把能掌握的知识点搞清楚。
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每周、每月)学习计划
根据考试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找出平时心态、身体、学习状态上的缺点和漏洞,然后,找出解决这些漏洞的方法,确定解决这些漏洞需要的时间,制订出每周、每个月要解决的学习漏洞。
通过分析考试试卷,找出学习上的漏洞和弱点,你就知道下一步该学习什么。如果分析考试试卷之后,你找出的漏洞不够多,你要自己做模拟考试题,找出学习上的漏洞。
通过分析考试试卷,你就知道哪门课程学习好、哪门课程学习不好;每门课程哪部分学习好、哪部分不好;试卷上做错的题目,是因为某些知识点没有记住、还是思考能力不行、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还是考试技巧不行。
这样,你就知道如何选择学习方法,然后才能确定每天学习时间的比例。
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学习计划
补弱项还是增强项?
一般的,弥补弱项(学得差的课程,某课程学得不好的部分)比起强化强项,更容易进步。
原因之一是使用在强项中总结出的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用于弱项的学习。例如,如果你的英语处于中级阶段,语文处于初级阶段,那么,你就可以把已经证明有效的英语的学习方法用于语文,如把英语背单词方法用于背语文字词,把英语阅读的解题技巧用于语文阅读题等。
其次,学习差的课程,使用相对低级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进步,而越低级的学习方法越容易掌握。
找出漏洞,尽快弥补
通过总结考试,分析以前做过的题目、回忆再现等方法,找出学习上的漏洞。然后,根据这些漏洞的严重程度、及对目前学习影响的程度,确定最先弥补的漏洞。
弥补自己的漏洞,是制定学习计划的核心。
集中优势兵力、首先解决最大的漏洞
在一个确定的时期内,你只能做好一件事情!
首先要针对最弱的课程。如果最弱的课程尚未入门,你必须找到入门的方法,如果这门课程处于中级阶段,需要突破,你必须突破。
一般的,在一段时间内,如几个月到半年,你往往只能解决掉一门课程或者两、三门课程,你不容易把高考要求的课程同时都突破。例如,你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先用三个月的时间把英语提高上去,然后再用三个月时间把数学提高上去。
对于需要入门或者需要突破的课程,你每天必须分配更多的时间。例如学校安排英语每天平均学习2个小时,你为了突破英语,你每天就要用4个小时、5个小时。
这样,在你的学习计划中,要确定每天的入门时间、每天的突破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的确定
在一定的心态、身体阶段上,每个人的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确定的。如果你每天的学习时间大大超出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的极限,学习成果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你的身体就可能会受到伤害;如果你每天学习时间少于每天有效学习时间,你进步的就慢了。
所以,你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接近或者达到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的极限,同时,尽量不要采用熬夜等方法延长每天学习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比例的确定
每人的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确定的,你要合理安排时间,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每天不同课程、某一课程的不同部分的学习时间的比例可以这样确定:
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工作中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专业知识不丰富,实战经验的不足。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的积累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舞台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可预见性防范。对事故及时处理,分析原因。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期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9-02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方式。”【1】,这样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中已经被普遍运用,在公开课上尤为多见。
我们学校早读课是一个教师看两个班级,时间是每周一、三、五早上7:30—7:50,随着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到校比较早,时间变成了7:15—7:50,语文老师可以把这个时间都用起来,时间长了,老师要在两个班来回走动,必然带来管理上的“空档”,根据这种情况,在早读课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非常必要,具体做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为组建小组做准备。
初一新生刚进校,我通过查看升学档案,分析摸底考试成绩,观察上课表现,批阅作业,逐步认识和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业成绩、性格特点等情况,然后把他们分为几大学习小组。分成的小组只有势均力敌,小组之间的竞争才有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持久。经过十个星期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相对比较稳定。
二、培养语文科代表和组长,是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工作。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说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那么科代表、组长的角色就是执行者。没有具备一定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组长,合作学习将成为一种摆设,徒有形式,没有内涵,只有热闹,没有实效。开学初选的科代表、组长,试用两周,视其表现再定去、留,经过几轮筛选,最终选定了正副两个科代表,六个组长,在这个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有:
1.思想教育。作为科代表和组长,负责组织同学学习、收发作业、小组评分、评比总结……必然比一般同学花的时间多了,遇到的困难也多了,那么需要树立一种服务意识,抱着学习的心态,通过工作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工作方法指导。处理好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关系;学会凝聚小组的力量,学会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作用,学会组织小组参与活动并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学会点评和总结,懂得利用评比的武器,提升小组成员的“战斗力”。
3.语文学习指导。作为科代表和组长,想把工作做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尤为重要,要有威信,必须要有实力(成绩优秀)。和他们分析每次周测试卷,使他们知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多参与校内外举办的作文竞赛、辩论赛、书法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打造高效的语文早读课。
(一)超前布置早读任务,以便全班学生共同完成高标准任务。
无可否认,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布置早读任务要照顾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抑或是按中等水平的来布置?经过大量的实践,我选择了按高水平的学生来布置早读任务,也就是说我布置的任务,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要提早5分钟准备才可以完成,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再花10—15分钟才能完成。我遵循高标准的原则布置任务,是希望通过高频率的学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毕竟老师不能全程照看早读课),也是希望借此锻炼学生的记忆力。我带过的学生,有的最初是连一首古诗都无法默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早读,通过高频率的学习,最后随便就可以默写三、五首古诗,而且不会错漏一个字。训练到初三,大部分学生在一个早读课的时间,可以把全册书的古诗默写出来。之所以提早布置任务,是希望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最初阶段,通过事先的准备,完成早读课的任务。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全班的学生最终可以共同完成任务。正好印证了罗恩老师说的“以最高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并绝不降低期望,这种做法造福了每个学生”【2】这句话。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评比活动,切实提高早读课的效果。
上面已经提到任务是按高标准布置的,不少的学生在固定的时间里无法完成,只有通过小组评比的形式,才能促进这部分学生的努力完成。每个早读课,黑板上都会画出一个表格,填写评比情况(假如固定时间里要求默写五首古诗,默写一般是5分钟,复习朗读10分钟)全对的有多少人,最少的是几首,全组人一共默写对多少首。
表格一
当然,默写诗词只是早读课的其中一个内容,更多的是背诵(朗读)文言文,朗读现代文。根据不同的早读任务,进行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假如是背诵比较长的文言文,则采用比谁背得快的方式评比。除了配有下表外(表格二),还要求学生按背诵次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从1写到20、30……学生对这样的比赛非常感兴趣,早早就去找组长背书,争先恐后地跑去黑板写自己的名字(按名次给予个人加分,小组评分一周总结一次)。
表格二
这样的背诵比赛,激发了他们背诵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早读课效率,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如果是朗读现代文或者是现代诗歌,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则采用小组与小组PK的形式进行朗诵比赛,有小组齐读,有小组代表朗读。一般先给时间准备,各组先讨论该怎么读,谁读哪个部分,接着练习朗读,这时候,教室可热闹了,你根本无需担心哪位学生不开口读书。甚至有些组长把小组成员带到教室的一个角落,反复训练朗读,声音响亮,感情充沛。再接着是小组展示朗读的时间了,有些小组连队形都别出心裁,组员个个精神抖擞,或低沉、或激昂,声情并茂,一组比一组朗读得好,在比拼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朗诵水平。
(三)及时点评早读课情况,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
没有任何一种学习形式可以屡试不爽,除非不断为它注入新的元素。适时的点评可以激活组员紧张比拼后进入疲劳状态的神经,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作用。早读课的点评改变评价主体“错位”的现象,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科代表、组长“具体从学生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即学生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没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只有四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3】早读课最后三分钟,是科代表和组长点评总结的时间,要求他们点评总结要具体到位,切忌泛泛而谈,要从做得好和做得不足两个方面总结。先是科代表总结全班早读课的情况,指出哪些组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组存在什么问题,比如,哪个组在练习朗读时特别认真,哪个组完成目标的人数最多。最后是各组长就小组成员情况作点评,他们实事求是指出,某某同学在小组展示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某某同学不但到得早,而且辅导其他成员完成任务。简短的点评总结,为高效的早读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下一次早读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第二层次是学生坚持学习,但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成绩尚可;第三层次是教师督一督就学一点,甚至督也不学。这三个层次所占的比例情况对于不同的班级是不一样的,有的班级是1:3:1,有的班级是1:1:1。
2、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
这里只对第三层次学生进行分析(目的是先解决最困难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第一,初中的知识基础薄弱,有的学生初中只上了2年,甚至有的2年都不到,这些学生在学习知识上对自己缺乏信心,就此放弃了学习;第二,被动来这里上学,来了也只是应付“父母”;第三,受网络影响,没有正确运用网络,而是迷恋网络游戏,夜间偷偷去上网,白天无精力上课学习;第四,由于家庭原因,造成了家庭第一教育的缺失;第五,早恋,把精力全用在了恋爱上,利用便利的通讯工具不分白天黑夜谈恋爱,同样无精力上课;第六,受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影响。
二、自主学习的目标:解决第三层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对方案进行改进,达到全体学生能自主学习。
三、实施方案的原则:第一,教师(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管理者等)是说教的主导;第二,第一层次学生(包括学习部的学生)发挥其带动作用,第三层次学生的进步推动第二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四、实施方案的对象:第三层次学生。
五、实施方案的时间:本学期初见成效,下学期推动并改进。
六、实施方案的方式:互助。
七、实施方案的执行人(参与者):校领导、教师、第一层次学生和学习部的学生。
八、实施方案的评价:教师跟踪反馈、阶段考试、期末考试。
九、具体的实施步骤:
1、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每周二晚自习由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讲授关于自主学习的相关讲座或一些成功人士的发展历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每周六晚自习由学习部成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每人都谈谈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每月末组织第一层次学生对全体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学习、如何进步的。
(4)任课教师对学困生要实行针对性的补习,需要什么补什么。
(5)对于基础课程教师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以风趣的方式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
(6)专业课,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使其边学边做。
2、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按计划进行学习,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重、难点学科重点投入)。
(2)课前预习——预习过程中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作好记号,带着问题去听课。
(3)专心上课——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对比,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老师同学讨论。
(4)及时复习——对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做到课后的复习,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5)独立作业——对老师所留的作业题要认真地对待,往往这样的作业会反映出一节课的重点所在;对作业要独立思考,从而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
(6)解决疑难——对所学知识的疑难问题要亲自去查阅资料,如未能解决,则及时找老师或同学一起解决,不要遇到难题就退缩。
(7)系统小结——除了上课及时作笔记以外,对每一章的重点内容要进行详细的总结,总结要精练,把书读薄。
(8)自学相关书籍或网络学习,教师先上网查找本课程的相关内容,然后告诉学生网址让他们自己去查找。
(9)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每天要解决一个知识点、能力点,保证每天都有收获。
3、自主学习日程安排
(1)每天早晨思考一天的学习内容,做好每个科目的学习计划。
(2)充分利用上课的45分钟,做好笔记,将难点、重点画上记号,以备复习之用。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是看教育成果的发展变化,不是要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学了多少,这就是要把课堂教学与学习效果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课堂教学状态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努力克服传统教育的封闭性,迫切需要运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融合新课程改革理论,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与改革探索认为:加强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更新思想观念、突破陈旧模式、注重有效课堂,是实现教育改革跨越的有效方式。
1.教学前有一种“状态”叫做“准备状态”,即:教师备课状态和学生的预习状态
1.1心态要平静:无论何时何地,上怎样的课也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态课”,这一点作为“状态与有效”理念来说很重要而又很难做到。
教学前的“状态”从表面现象看起来,似乎和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没有关系,但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的优劣或者说成败。而这一过程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全部体现出来。这就是说在教学前备课状态发挥的好与坏、准备地扎实性与全面性。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事前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看你在事前是否具备励练的功底。课前的准备过程如果要认真地去做,它所花费的时间一定是两个以上甚至更多的四十五分钟,着重看你求学过程中学的是否扎实,平时是否博览群书,教学备课前经常性练就一丝不苟的功夫。
1.2心中要有学生:备课过程既是对教材文本的一次深挖掘,同时又是对学生学情及课堂生成的一次全面估计与预设准备(应该达到准确把握)。面对一个班级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到位备出“学生课”。如果不备“学生课”那么这节课的课堂效果不太好,达不到“有效”的目的,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提高与发展。
教学前一定要重视安排并力主要求甚至严肃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督促预习的方式方法通过询问新课题问题和检查预习过程中所作的记录,使学生对新课内容达到心中有数,在听讲过程时才能主次分明,预习时没有读懂的重视听讲,在预习笔记中详细注明,以作为做题时的重点内容,并且可作为学生自我掌握一门课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温故而知新作提示。至于教师的备课过程应该是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层次清楚。
1.2.1有的放矢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2.2详略得当指明确该重点讲的还可重复讲一遍,该略讲的讲一遍或一语带过;
1.2.3层次清楚的意义――
1.2.3――1所讲课程的前后顺序;
1.2.3――2要讲课程的前因后果;
1.2.3――3听讲学生能够了解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认识层面。
怎样的备课才能有效,结合“状态与有效”主题的研讨与探究,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3思路要自清:备课过程,教师的思路要始终保持清晰和全面,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课堂语言的设计、各个环节的过度等方面,都应和演员对台词一样背得滚瓜烂熟。
准备状态还包括侯课、想课和说课几个方面,这些看来似乎很微小的细节,有时候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中有一种“状态”叫做“上课状态”,即: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2.1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容忽,教师的精神面貌与一节课的教学状态有很大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不讲普通话或普通话讲得是否流利、教师讲课时衣着装扮过于时髦或过于邋遢、教师讲课时的面部表情、姿势、语言的合理配合运用等都属于教师精神状态的范畴,这些都与课堂教学与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关系。
2.2教师的操作状态:最能彰显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与艺术效果的操作状态,决定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操作上。教师的准备状态、精神状态以及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都会在课堂上同时充分体现和展示。对于这一点的评价,应该是一节有效体系所体现的方方面面,而最主要的是对教学时间的定位和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有效性上。
2.3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新知探究,这三方面具有互补性、促进性和发展性,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有所发展。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调控,就是用引导、激发、评判的方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
2.3.1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及时适度的评价;
2.3.2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2.3.3注重班级的整体性、层次性和个别性的“状态与有效”效果。
3.教学后有一种“状态”叫做“反思状态”,即:教师的反思状态与学生的评价总结
第二,带着任务去学习。对于离开校园的成人而言,学习状态绝不像校园时期的自觉性那么强,在一种没有压力不用考试(即使考试,分数也代表不了什么)的状态下,而且多数人是在被动(要么是经销商安排参加,要么是出于好玩心态参加)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果怎样自不必说。从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学习,效果的确不明显。因此每次参加学习,一定要带着任务去参加,或自己给自己压力,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或老板给自己任务,学习回来后给店内所有的同事讲授;这样一来必然有了学习压力,将这种压力转化学习的动力,显然学习的状态和认真程度明显提高,也促使参加学习的人员一定会认真听老师讲授,做好学习笔记,每个问题每个要点都弄个清楚明白,否则回去交不了差,完不成任务,不但自己没面子,而且可能还会受罚。
第三,书写学习心得体会。每次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有所感受,有所理解和认识,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与自己对实际工作情况的想法和感悟结合,整理成学习心得书写下来,对学习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不但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层次的掌握学习内容,而且非常便于加强记忆,随时翻阅和回味,对照自己工作提出警示,督促自觉改进。
第四,与同事分享心得。自己写好了学习心得,是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局限性,大家一起分享会衍生出更多更好的创意和见解。根据自己的终端现状,同事们之间一起分享时,经过大家的脑力激烈碰撞,一定会产生更多的火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也会随之而出,这样的广泛交流、沟通、分享、总结,大家都能够从中再获得新的认知,新的思路。当交流过程结束后,我们最初所学习的内容也获得了良好的丰富和延伸,一套符合自己终端的操作思路可能就此而成,兴许就成了我们自己终端工作的指南。
第五,作出改进方案。通过学习,并且与大家的心得交流沟通,针对自己的终端情况,我们有能力也有必要整理出一套合适的改进方案,这样的方案既符合自己终端特色,也便于大家的日常操作。通过这样的方案的执行,店内所有员工,都会在整改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进行良好实践,不光可以获得个人的提高,相信整个团队都会有崭新形象,此时才会感到面貌一新。
第六,监督、修正,形成习惯。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我们还会遇到之前没有考虑到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随时做好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因地制宜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继续执行,继续操作,在我们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最后经过长期不断过程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此坚持下来效果自然明显。
我们的作业是其实想一想总结起来的话就觉得还是蛮多的,但是自己就一直没有去完成,就等到自己需要去写的时候自己又会发现,其实也没有多少啊,可能就是都是有关于文字的那一些作业吧,所以对自己来说自己就会觉得压力会减少很多,就这关于这些文字的作业,自己就会觉得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就相对来说是会比较轻松去完成的。如果是纸张车数量不讲求质量的话,其实只要这一次行动起来多少就是就几十分钟可以解决的事情,所以这就是一直拖着拖着,没有那种紧迫性吧。
因为你去回顾一下我们现在的那些作业,基本上就是有关于作文的作业,就比如说写作课1000字以上的那个人物介绍三文姓的什么文章,然后再加上我们的论文就是说写500字以上600字还是700字以上的那个小片段总结,然后再去找那些文献啊什么的,然后自己就已经把那个文件给找到了嘛,然后就觉得总结这种东西的话,自己到时候就再去看一看,然后就总结起来就觉得其实对于自己来说也是挺容易的,然后就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我们需要去 ps还有P啊,作业其实对于自己来说这个作业的话就还是比较难的,这个是我们那个组织部门里面的作业嘛,做ps的话,这也就会觉得那个ps软件这些都下载不了,虽然说他们也有给自己出办法,就是自己在那个部门里面认识到的那一个男孩子,他有告诉自己说怎么去弄,但是就是没有直接帮作嘛,然后自己就会觉得。烦躁的一定很烦杂的一件事情,所以就一直没有去完成,所以自己最后就还是打算说直接借用美图秀秀看一下能不能解决,然后再说吧,毕竟留下来的这个欲望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强烈。
真的现在就感觉他们的作业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真的是越来越不想要留下来就开始觉得啊挺烦挺烦家的一些任务吧,虽然说确实是很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自己就希望说自己是真的有静下心来好好的去学习的,然后包括自己,其实这一次很想回家,是想要确认让自己可以去有一个沉淀的机会吧,就是例子,之前的话不是说没有那种学习状态的话,自己就会回家嘛,就回家去玩一会儿,然后再回学校的话,自己的学习效率就会变高了很多,然后自己现在来大学的话,自己觉得其实学习效率这件事情其实也没有那么讲究了吧,就觉得大学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比较自在了,可是呢,自己就每次听到爸爸妈妈他们说,那就好好珍惜一下时间,然后好好学习,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学习努力一下,然后那个时候自己就会觉得其实学习还是蛮重要的,然后那个时候自己就会觉得自己的状态一直没有办法调整,回来就很想要回家去。调整一下,因为就包括作业啊什么的,自己都一直是很拖拖拉拉的,就总觉得是自己的状态问题。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有的同学来说,有时学起来感到比较吃力,甚至不愿在此学科上再下工夫,失去了对学好物理这门课程的信心,针对此现象,教师要鼓励同学们不要气馁,告诉同学们只要抓住物理知识点的规律,善于总结,并能很好地运用物理实验去学习和理解物理定律、规律,就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一套学好物理的方法。那么如何学好九年级物理呢?就此总结如下:
一、重视现象观察,关注物理实验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意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细心观察来了解和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甚至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实验来更加深入地记住所学过的物理定律和规律,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机械地记忆物理定律和规律。
二、正确把握物理定律、规律和概念并学会灵活应用
在正确把握好物理定律和规律后,对于中学生来说,下一步就是要把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做题当中,有些物理概念性的选择和判断题大都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定律和规律及概念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所以对物理定律、规律和概念的深入领悟、理解、掌握和判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有理有据地去做题才会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做此类题型时失误率太高。
三、形成科学思维,灵活运用多种物理探究方法
科学的思维是指在充分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物理课本中总结的物理定律和规律及概念并学会运用物理探究方法来科学、正确、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物理知识点。在探究不同的物理现象和本质时要学会运用和掌握不同的物理探究方法,只有探究方法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掌握学习规律,关注中考走向
物理这门功课的学习规律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可能会对某些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平时的物理知识学习中要经常反复地对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总结,包括做过的典型题型和自己做错的类型题都要认真总结在本上,为下一步的复习和考试打好基础。在课下要挤出时间查阅一些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从中分析易考察的知识点,督促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着重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针对同学们如何学好九年级物理的四点总结,下面将以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的讲授和解析为例,展示如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好物理这门课。
(一)首先提出学习本课程的标准要求(此称“小小罗盘,导引学习方向”)
1.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通过实验探究,把握阻力的影响。
(二)相关知识链接(此称“课前准备,奠定学习基础”)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4.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只改变小车滑行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
5.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理想实验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
(三)本课知识内容全解(此称“教师解析,拨开眼前迷雾”)
知识点1: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
(1)问题探究: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吗?
①人坐在汽车中,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身体会向前倾吗?
②为什么关闭发动机的汽车会停下来?
③为什么拉车时,要使车不停地运动必须一直用力拉?
(2)物体要想一直运动下去是否需要不停地给它力呢?如果不再给它力,它是否会马上停下来呢?
以上的疑问如何解释呢?我们通过实验分析一下。
(3)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设计实验:用一小车,让小车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的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第二次换成棉布,第三次换成木板。
②实验过程略。
③实验结果:
④实验结论:当水平面特别光滑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的距离最大。
⑤对以上实验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理想状态下绝对光滑的运动水平面,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