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信息素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9 14:36: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信息素养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信息素养论文

篇(1)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黑龙江省4所民办院校的全职大学外语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率大于50%。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3份。本研究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方法包括: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问卷包含了教师信息资源利用渠道的分析、教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分析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分析。本文剖析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大学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真实现状,为民办高校外语信息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3、研究结果分析

对教师信息素养部分的调查问卷采用了Likert五级分类法。1=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2=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3=有时符合我的情况;4=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完全符合我的情况。我们的分析从两个层面进行:信息素养6个维度具体均值比较;信息素养基本能力、信息素养应用深化能力和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比较。

3.1教师信息素养6个维度的均值比较。

本文对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考察以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通讯素养为主要理论参考框架,并相应融合了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研究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划分为: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组织和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共六个维度。我们对以上六个维度的均值做了对比。我们的结果分析显示:以上六个维度中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最为突出的素养是教学方法(均值为4.3333)和课程设置(均值为4.0432);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基本具备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标准下的信息技术能力(3.725);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对规章制度(3.0625)、组织管理(3.0833)和教师专业发展(3.0417)的素养有待加强。

3.2基本能力、应用深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

在以上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六个维度里,我们的研究根据2008年的框架将每个维度里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描述分为三个等级:基本能力、应用深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对以上三个等级的均值做了比较。我们的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能力良好(均值为:4.0625);黑龙江省民办大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深化应用能力(2.9839)和创新能力(2.5417)有待加强。

4、基于本研究结果的讨论

我们总结发现,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具有良好的外语教学专业素养、良好的外语信息技术能力,但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继续应用、深化和创新,已到达更加的优化的外语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对外语信息技术和素养的规章制度了解不够;教学和管理相脱节,教师并未充分参加到关于外语信息技术和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中去;我们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并未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深化和拓展自己的专业发展。我们针对我们对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梳理外语教学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对全国民办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以下策略支持。

4.1民办高校应为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提供多样的外语信息资源和便捷的利用渠道。

我们的调查发现,相对于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外语信息资源的建设相对不足。我们调查的五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两所高校购买和使用与教材配套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平台,而且利用效果也不令人满意;其次,五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一所民办高校有自建的外语学习数据库,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在线学习。我们调查结束时没有任何一所院校和其他国内外院校有信息共建和共享的举措。此外,五所民办高校都只为师生提供部分的中国知网论文阅读和下载的渠道,不能满足师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在教材立体化,学习网络化的当今,任何类型的院校都不得不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丰富和优化教学信息资源,提供灵活便捷的利用渠道,使学习者成为教学的主体,已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4.2加强民办高校教师对于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政策和方针的了解和应用。

我们的调查发现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政策和方针的了解和应用”部分调查的总体均值为:3.0625,即“有时符合我的情况”并未达到“通常符合我”的程度。我们的教师应该在对于自己教授的科目有深刻的认识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国家信息通讯技术政策方针的内涵,能参与相关教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并致力于实施这些方针政策。更高层次上,我们还应该依据学习者的实际状况整合信息通信技术在课程中使用。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关政策规章信息及培训学习,使教师更好的了解最新成果和动态,将其尝试应用于课内外教学之中。

4.3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仍需加强,并鼓励将其能力转化为行为。

我们的调查发现我们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总体均值为:3.325。仍然未达到“通常符合我”的程度。调查显示我们能操作基本的软件和硬件,也能使用应用软件、网页浏览器、社交软件、展示软件和管理软件等(4.6250);也能根据问题和活动的实际状况灵活使用(4.1250)。但是未能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获取信息、并与外部的专家分析和解决他们的问题。也未能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创建和监控个体学习者和群体学习者的活动(2.8750),更未能设计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学习社区,来培养知识创造能力、帮助学习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反思学习(1.8750)。以上结果显示我们的教师还是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经历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和资源时代教学的延伸。高校应该重视和鼓励教师延伸课堂教学,完善教学环节中的预习和课后应用深化环节:提倡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获取信息、并与外部的专家分析和解决他们的问题;设计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学习社区,来培养知识创造能力、帮助学习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反思学习。

4.4加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能力。

我们调查发现我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来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能力部分的总体均值仅为:3.0833。我们能使用信息通讯技术面向整个班级、小组或个体学习者创建活动,并确保公平的机会(3.6250)。但是我们不善于:创造灵活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用信息通讯技术融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实现协作学习(3.0000)。我们也不能:在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在培训同事、创建和实现以学校为学习社区的愿景中起到了领导者的角色(2.6250)。所以,我们民办高校的外语教师在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资源实现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同时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创建学习社区,和同时分享和共建信息资源;并信息资源优化建设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5民办高校教师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

我们的调查显示我们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拓展自己的拓展自己职业发展方面的均值为:3.0417。其中我们能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资源扩展课程教学(4.2500)。但是我们不善于: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创建管理复杂的项目、与他人合作,也能使用网络获取信息、联系同事和外部专家(2.7500)。我们还不能:倾向于尝试和继续学习,用信息通讯技术来创建专业知识社区(2.1250)。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我们民办高校的教师更要关注自己职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赋予我们的优势: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创建管理复杂的项目、与他人合作;能使用网络获取信息、联系同事和外部专家;倾向于尝试和继续学习,用信息通讯技术来创建专业知识社区。

篇(2)

1.2内容上,大部分图书馆读者教育内容陈旧单一,难以适应新的标准要求信息环境不同,用户的信息行为不同,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也不同。面对新的信息环境,英国SCONUL(SocietyofCollege,NationalandUniversityLibraries,国立和大学图书馆协会)2011年4月了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识别、审视、规划、搜集、评估、管理、。新标准与时俱进,增加了很多与网络学术环境相关的内容,如要会区分不同信息源、数据源之间质量、准确度、可信度、相关性、偏重等方面的差异,懂得控制检索的规模,能够高效地浏览网页、利用RSS开展课题跟踪,会使用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知识管理和共享以及网络环境的风险防范等。新标准较之前纳入了更多与学术技能相关的内容,更注重对整个科研过程的体现,强调信息获取、管理、利用、传播等一系列能力的集中运用[1]。但目前大部分图书馆读者培训内容还是以馆藏资源的利用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为主,缺乏对读者新需求、新内容的挖掘,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新的学术生态环境的需要。

2机遇和空间

2.1宏观机遇: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21世纪是信息社会,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五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这表明,信息素养是融入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的潜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中国对信息素养教育也非常重视,2002年第一届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会上形成共识,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目标的核心之一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2]。在2012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三届四次工作会议上,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组长薛芳渝进一步指出,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图书馆的核心功能,直接参与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些宏观因素保证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2.2微观空间:读者的信息素养意识有待激发和提高图书馆读者培训课堂的普遍情况是:本科生的参与程度低,参与人数远远少于研究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科生不像研究生那样有较急迫的科研需求,他们除了大四写毕业论文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硬性的科研任务。这一现象在网络环境下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许多本科生对图书馆的认识是:借书、还书、上自习,他们不知道图书馆还有可供他们专业学习利用的电子资源。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每天上网,经常使用百度、Google,但却不知道什么是数据库、有什么作用,更谈不上利用了。即使是研究生,在网络条件下也很容易偏离自己的学习方向,把时间浪费在聊天、娱乐、看新闻甚至玩游戏上面。许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本来是想学习的,结果在网上东点西点,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就这样浪费过去了。网络发展了,读者的信息素养意识却并没有自动提高,依然需要相关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意识。虽然现在的读者对计算机和网络很熟悉,经常使用百度、Google,但并不代表他们的信息素养技能就很高。王以君等在2011年对武汉大学图书馆读者使用搜索引擎检索网上信息熟练程度的情况作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基本(初级)检索,没有达到熟练使用的水平。在使用搜索引擎“高级检索”查询网上信息的熟练程度上,武汉大学大部分本科生、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用户都未能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信息需求的表达不准确和信息检索语言知识的不足。这些用户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库资源的“高级检索”,不知道如何利用布尔逻辑语言,也不知道如何利用“二次检索”筛选检索结果[3]。国外NguyenHongSinh等人在2012年的研究也表明,大多数用户在检索数据库方面不熟练[4]。2013年,国内又有学者对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做了实证分析,结论是50%本科学生对信息源的识别、检索词的选择、检索工具的取舍、高级检索策略的构建以及检索结果的评价都存在困难[5]。而据笔者在对学校读者培训工作中的观察发现,即使是对电子资源利用较多的研究生,对数据库的认识和了解也十分匮乏。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利用过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别的数据库,特别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外文数据库了解甚少。这些都说明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技能不容乐观,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工作仍然大有空间。

3对策

3.1改变观念,利用网络平台,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目前,高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价主要还是囿于传统课堂,如开展了多少场培训、来了多少读者等。但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并不一定非要到图书馆培训室才能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的行为模式与学习习惯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改变,利用网络平台,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泛在的信息环境突破物理空间障碍,不受固定时间限制,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让读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很方便地接收到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要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首要是学习资源的网络化,即将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资源提供在网上供读者自行学习与浏览。除了可以将馆内开设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读者培训讲座的相关课件放到图书馆网页上,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对网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利用。目前,网上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资源很多,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已经过时的信息,图书馆员可以从专业的视角,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及再创造,提供系统、专业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方面的资料,让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图书馆网站上就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正确信息,而无需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中去进行信息的筛选和甄别。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网络化除了按类进行组织外,还应该提供关键字查询功能及人性化的链接功能。对于读者想查询但资源中没有收录的问题,平台可以自动链接到图书馆的网络咨询台或者是相应的学科馆员那里。现阶段,国内很多图书馆已经将部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挂到了网上,但内容还不够丰富,组织方式也只是简单地罗列,亟需在内容及平台功能方面进一步充实完善。要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除了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信息素养教育专栏外,还要特别重视对博客、微信等新媒体的利用。博客内容广泛、形式灵活,是非正式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图书馆以博客的形式构建信息素养知识学习社区,对读者会更有吸引力。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微信在高校读者群中相当普及,利用微信我们可以主动把最新的信息素养方面的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读者,也可以利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即时解决读者在信息查找方面碰到的问题。手机微信是一种真正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贴身媒体,读者不管在哪里,都能够通过它直接获取信息。在手机微信中渗透信息检索知识,让信息素养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读者的日常生活中,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是普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

篇(3)

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手段

(一)加强中职图书馆的信息职能

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各专业不仅要组织学生了解本专业课程结构和实习实训,也要进行图书馆入馆指导,让新生了解图书馆书刊借阅流程,学会使用校园电子阅览室浏览和阅读书籍,向学生宣传要向图书馆获取知识和技能,充分认识到在图书馆可也获取各种信息资源,进而学会从各种资源中搜索和获取所需信息加以管理和利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

(二)加大信息素养教育的投入力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职校园里努力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氛围,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高信息素养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校园日趋成熟,图书馆、办公室、实训室等将以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手段为亮点,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例如实施智能化的图书馆自动信息管理系统,使借阅手续的智能化,提高借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满足师生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另外还与附近高校图书馆合作建成电子阅览室,购买数字图书、电子期刊等,不断丰富共享数字资源,快速地、极大地增加了我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馆藏量,满足学校多专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增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选修课

提升信息素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之类的课程。目前中职学校没有专门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那么我们在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的时候可侧重信息检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进校后能够很快地了解图书馆,知道在图书馆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在以后增设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选修课中,规定该课程的学分标准,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所学专业工具书和检索信息能力进行较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完成相应学分,培养学生自觉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高。

(四)增强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

自古以来就称颂教师甘为人梯和蜡烛,作为教师所能做到的就是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台阶。老师们在校园各种适合的场所带头组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例如学校通过图书馆邀请专家或老师来进行文化交流和读书交流活动,或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讲座,营造信息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素养意识;各专业还可开展与本专业文化相关的专题信息检索比赛、信息搜索PK赛、信息素养知识抢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等素养能力,充实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宽了学习空间和学习手段。

(五)检验信息素养教育的系统保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素养教育成果与否还需通过实践来验证。首先,通过老师指导和教育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相关技能,正确获取和管理所需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中职图书馆应充分保证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安排计算机检索的相关实践操作,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次,通过在学校图书馆的网站建立网络信息防火墙,过滤垃圾信息,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明、绿色上网,帮助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

篇(4)

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置形式之解析

在我国,新课标规定中学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单独设课,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国家统一规定课时,必修部分是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部分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从规定来看,选修模块的设置形式带有强烈工具性、考核功利性和一定的强迫性,从选修模块的内容看,对普通高中生来讲,又带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色底,于大部分普通高中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美国,由于每个州甚至每所学校都享有一定的自,课程设置的形式没有统一模式,如部分中学没有开设独立的信息素养课程,而是将相关内容渗透到其它课程;部分中学只提供选修;部分中学提供一门以上的课程,让学生必修其一,其余选修。从中美两国课程的情况来看,都存在着专业性比较浓厚的色彩,而且各门课程相互交叉,这固然决定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但仍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课程内容重叠问题。此外,两国的信息素养教育都考虑到前后课程的延续和衔接,考虑勿致学生知识链断裂,以使学生有相似的知识积累。

三、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评价之解析

在我国新课标颁布以后,信息技术素养的评价方式经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到各种综合性评价、激励评价的转变。考试形式也有笔试、机试或者笔试机试结合等多种。新课标不再只是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尤其重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两个方面,这样在评价的方式上就弱化了考核机制。新课标同时要求教师不再只以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而应更加注重采用评估激励和褒奖建议等方式,以利于多渠道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美国在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技术支持方面相对先进,拥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评价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有着相对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面对真实场景,解决现实问题,问题分为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简单任务用选择题完成,复杂任务需要信息技术的多种技能。评价机构依据严谨、详细的评估标准来分析和衡量,每一分的得失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证了考试的公正客观。最后形成成绩时,又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往往采用等级制评定。在中美两国课程评价方面,中美存在诸多不同。美国通过虚拟现实考察学生,能达到对学生的认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但我国还局限于信息素养的知识点和软件的使用方面,基本还是处于知识评价阶段;美国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我国通常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评价方面,我们和美国在评价的软硬件设施、评价的方法及评价报告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篇(5)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现状的调查包括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案的形式,上课使用的课件是否自己制作,能操作的教学媒体,会使用的工具软件,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五个问题。

1、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案的形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案有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通过教师使用教案的形式可以看出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从调查可以看出,有57.9%的小学教师以纸质教案为主,少量使用电子教案,有30.08%的小学教师用纸质教案,说明电子教案的使用率不高。

2、上课使用的课件是否自己制作。教师日常使用的课件有自己利用编辑工具制作的,这种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是这种方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有教师从教育信息平台下载进行加工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借鉴他人课件的优点,但是目前优质的教学课件较少。调查表明:50.6%的小学教师从网络上下载并修改,这样既融合了自己的思路,又借鉴了他人课件的优点,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3、能操作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包括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不但会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这样的传统教学媒体,而且还会使用计算机这样的现代教学媒体。

4、会使用的工具软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90%的小学教师会使用Word,55.8%的小学教师会使用Excel,69.2%的小学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说明大多数小学教师办公处理软件都应经会使用。而只有25.6%的小学教师会使用Photoshop,35.1%的小学教师会使用Flash,对于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Dreamwave和Authorware会使用的教师则更少。

5、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调查表明:对于“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个问题,只有62.7%的教师认为还可以,说明部分教师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信阳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现状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现状的调查包括对盗版软件态度、对网上的不良信息的态度、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的看法、是否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四个问题。

1、对盗版软件态度。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人会使用盗版软件,这不仅危害了别人的利益,有时候也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对于盗版软件态度的调查,有30.3%的小学教师认为便宜经常购买,有66%的中小学教师会偶尔购买,只有3.7%的小学教师反对盗版绝不购买,说明部分小学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较弱。

2、对网上的不良信息的态度。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毒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调查表明:对于网上的不良信息,0.5%的小学教师经常浏览,35.6%的小学教师很少浏览,59.4%的小学教师从不浏览,说明大多数小学教师对于不良信息持抵制态度。

3、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和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的看法。调查表明: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有86.2%的小学教师认为应该严厉惩罚,有12.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视情况而定,有1.5%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有高超技术是能人。说明大多数教师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予以坚决抵制,但也有少数教师认识存在偏差,还有待提高认识。

4、是否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有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讲述网络的利弊,告诉学生哪些是道德的、文明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信息道德观。调查分为三种情况:有55.8%的小学教师偶尔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有13.7%的小学教师表示从来不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只有30.50%的中小学教师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弊,说明大多数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欠缺。

(三)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现状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现状的调查包括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主要方式、需要培训的内容、限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主要原因四个问题。

1、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这个问题是了解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情况,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积极性。结果显示:有85.8%的小学教师都参加过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只有14.2%的小学教师从没接受过培训。说明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愿意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但是还有很小一部分教师表现不积极。

2、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主要方式。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师讲授、小组讨论、专家讲座等,还可以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中小学参加培训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学员练习为辅,占67.6%,这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方法比较单一。

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小学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更好的实施多媒体教学或信息化教学。因此,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学习以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才能实现。大多数小学教师认为应该以“课件制作技能”为重点,占92.6%,有53.3%的小学教师认为重点应该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说明培训部门不仅注重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还应该注意提升教师实际的课件制作能力。

二、结论

通过对信阳市南湾风景区及相关县区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教师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道德水平比较高,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渴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但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随年龄增长呈递减的趋势。关于限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有74.2%的小学教师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这说明硬件因素已经不是限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信息素养意识,提升信息技能。

(一)加强资源配置和有效管理,形成常态化的保障机制

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保障,南湾风景区小学信息化资源配置相对落后陈旧且不均衡,校园网络、多媒体机房和教室的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也亟待加强。管理区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投资,购置较为先进的信息化软件系统,均衡学校的资源配置,尽可能地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保证在现有的条件下使各种硬件、软件通畅运行,真正服务于教学。为此,学校应该注重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软件投入,并积极建设资源库,以促进精品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和评价体系是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多层面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二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此,建议学校建立各学科教师的新型评价体系,根据学科特点,把信息技术的使用细化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并开展优质课、优秀课件及优秀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以评比促学习,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资格认证、考核等方面敦促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篇(6)

信息时代,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全面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时代。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的急剧膨胀和迅速传播。现代印刷出版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数量朝向人们涌来,各种媒体时时撞击人们的大脑,争夺“眼球”。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掌握具体知识,还要做到在广泛选取有用信息的前提下,并有效地加以应用。因为信息的威力是巨大的,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中,得到一条信息救活一个企业,漏掉一条信息将使一家公司破产,这事已屡见不鲜。

信息时代是为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新型的学习时代,为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技能:

1利用信息工具的技能。

(1)掌握因特网浏览方法、学会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图书查寻、期刊检索等电子资源的技能,及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能利用FTP信息库下载—上传数据、文件,为学好自己的功课提供丰富的课外信息资源。

(3)熟练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及重要信息汇总起来并存储好这些知识信息,以备将来更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充分利用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中心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这里有丰富的图书,随你选择。进入图书馆先要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怎样查询所需的图书目录,进而找到所要的文献信息。笔者几次发现,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来到图书馆后,不知道怎样去使用图书馆目录,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所在位置,但是我们工作人员都会耐心地给他们指导,以克服大学生来图书馆所面临的困难。

2获得信息的技能。

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和选择各种学习信息,能通过阅读、讨论、实验、检索等手段来获取信息,并且大量占有信息,为自己所用。在这方面,关键的能力是信息的收集能力和选择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集信息能力,有的接收信息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学习起来不费力气,而有的大学生则不然,接受信息能力特别慢,甚至对周围的信息无任何反映。所以掌握好收集信息的方法,对学习及以后的工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信息可用不同的收集方法,一种信息可使用多种收集方法,一种收集方法也可以为多种信息的收集服务,信息与收集方法是多对多的关系。此外,信息必须经过选择才有使用价值。信息的收集和选择必须遵循目的性、效率性和网络学习技能等三大原则。

大学生要掌握有效的信息检索方法,方能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检索有四个阶段:

(1)分析阶段。首先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特别给以重视,及时淘汰无用的信息;其次要明确范围和对象,对要检索的信息做到目标明确。

(2)准备阶段。确定检索步骤,选择检索工具,如利用图书目录、索引、文摘或其他检索工具等等,由近及远检索信息,并充分结合使用学校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信息资源查询、查准所需的有用信息。

(3)检索阶段。检索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书名(或刊名)检索--根据书名(或刊名)查找信息;著者检索—根据作者查找信息;分类检索—根据图书分类号检索信息;主题词检索—通过反映信息内容的主题词查找。

(4)筛选阶段。该阶段是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选出对自己学习及研究内容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检索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大学生只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准确、快速、完整地收集到信息,就能达到检索信息的目的,为学习及研究内容作好基础工作。

3处理与加工信息的技能。

大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记忆、批判、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在这方面,比较重要的是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判断能力。信息理解能力是指能明白信息的本来意图,了解信息的本质性意义。信息判断能力是指通过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探讨其效果,制作意图,制作技术。信息加工地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剔除假信息,去掉过时的、重复的信息,而对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对于收集和选择的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形成自己的观点,为自己所利用。

4创新信息的技能。

大学生在信息搜集、选择、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所需要的信息,能围绕同一目的,在多种多样的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从而创造新的信息,达到理解信息的目的。一切新生事物来源于创新,创造性的本质是,将几个旧思想用新方式结合起来。创新的信息培养出来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需要创新,任何事物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活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灵魂。众所周知,信息创新是科研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论文写作就是创新过程的系统总结。提出问题的前提是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条件下提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创新的过程可分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

(2)查找信息资源。

(3)弄清问题。

(4)生成方案。

(5)实施方案。

(6)回顾总结。

以上几个过程都与信息有关,大学生充分占有了信息资源并应用于实际学习中,才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不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信息方面占有主动权。

5信息协作的技能。

现代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将对社会各个方面发生重大的影响,一个人越有知识,就越会发现自己无知。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已经缩短到2~3年,人类探知的领域越来越大。在这种时代,仅靠某个人是无法完成某项科研活动或某项社会工作的,而必须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这有赖于大学生具备信息的传递技能,特别是网络传播手段,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及时明了地传递给他人,达到信息共享、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互利双赢的目的。

6充分利用信息的技能。

大学生要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如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质量,让信息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能力的强弱,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败的关键。信息尽管不是唯一的资源,但确实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谁在信息资源方面开发得成功,谁就能在未来社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大学生应充分掌握更多的知识,掌握获取更多更快的信息方法和技能,为将来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篇(7)

2高校院系资料室馆员信息素养培养的理念与途径

2.1整体均衡下的上下分层式培养

院系资料室馆员的信息素养培养不可能是千人一面的。由于院系资料室在业务上接受校图书馆的指导,在行政上隶属于本院系,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反而造成了院系资料室管理上的“真空”。另外,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院系资料室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正视,使其人员配备比较随意,往往成为安置要退休的行政员工、领导家属等的地方,这些人的文献资源管理专业素养相对较弱。直到最近的几年,部分院系才开始重视资料室的人员配备,逐步引入一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改善资料室的员工结构。

2.1.1整体均衡本文所说的“均衡”是指院系资料室所有馆员的信息素养应该达到一个基准点,即最低水平。正如资格认证一样,只有达到最低要求,才能够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院系资料室馆员的信息素养基础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专业的情报人员,在现代化的数字社会里,某些必要的信息素养是每个资料室馆员都应该具备的,例如基本的信息知识,对部分必要的现代化信息工具的熟练应用,包括Office、Email,即时通信工具,各院系的图书借还系统等。这个“基准”在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规定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可由各高校的图书馆推出本校图书馆员的基本信息素养要求,各院系资料室可在此基础上出台本部门的相应标准和要求。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基准”必定是周期性持续变化的。新员工培训、定期的考核和测试等是实现院系资料室馆员信息素养能力“整体均衡”的有效途径。

2.1.2上下分层信息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个人能力,因此不同的人之间必定存在差异。对于院系资料室来说,由于年龄、学科背景和岗位的不同,员工之间的信息素养差距十分明显。强行要求年龄比较大的馆员去胜任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工作是不现实的。尽管数字化发展改变了院系资料室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但新的服务流程并不要求所有的岗位都具备相近的信息素养,同时院系资料室又面临着开展高层次学科专业化服务的转型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年龄、学科背景、岗位和信息素养基础进行“分层”培养是具有较高现实操作性的办法。英国信息素养咨询委员会创建的“信息素养的7个支柱模型”(sevenpillarsofinformationliteracy),就将信息素养的7个标准,按照由低到高分为“值得关注级”至“专家级”5个层次(见图1)。对于院系资料室来说,在力争全体馆员达到“值得关注级”和“高级初始者”水平的基础上,要从青年馆员入手,培养几个“竞争力级”“熟练级”甚至“专家级”的信息处理能手,形成业务精英和核心骨干,开展学科专业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等,成为院系资料室深化服务的主力军。一方面,通过这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青年骨干,逐步推动资料室的功能转型;另一方面,树立典型,提升资料室的形象,并通过他们在工作中的传、帮、带,帮助其他馆员获得提升。通过这种“整体均衡+上下分层”模式的培养,随着时间的推进,最终完成院系资料室人员素质质的飞越。

2.2长期浸润下的集中突击式培养

2.2.1长期浸润所谓素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并不是朝夕即可练成的。曾有日本学者指出,信息素养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判断、选择、处理、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二是对信息社会的特性和信息化对社会和人类影响的理解;三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和信息责任感;四是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及信息手段的特性和基本操作的掌握。要达到这4个层面,需要大量时间的沉淀。所谓“长期浸润”是指对院系资料室馆员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是长期性、系统性和普及性的,要创造适合培养院系资料室馆员信息素养的环境。第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善院系资料室的硬件设施,添置或更新计算机设备,上线文献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文献信息数据库,开设电子阅览室等,通过信息化的环境“熏陶”馆员;第二,院系资料室的主管领导要重视馆员信息素养的培养,要制定长期、系统的馆员信息素养培养制度和计划,要耳提面命地时刻督促馆员重视自我信息素养的提升,要把对信息素养的考察纳入到职业资格和专业能力的考察范围中;第三,院系资料室馆员要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主动加入到有利于提升自我信息素养的活动中去,比如关注信息知识、信息工具的变化动态,阅览相关书籍和期刊,参加学校、学院有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讲座、培训和交流活动,嵌入式地服务学科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同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新观念、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

2.2.2集中突击相对于长期浸润的弥散性、普遍性和长久性,集中突击是指有针对性地对院系资料室馆员信息素养明显薄弱的地方进行各个击破式的改善。所谓明显薄弱是指院系资料室馆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明显低于理应达到的水平,这种薄弱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表现也各不相同。例如:基础服务部馆员主要负责的是书库管理、前台借阅服务,需要掌握的数字化技能主要是基础的操作;文献加工人员的主要数字化技能除了编制纸本书刊的书目数据外,还需要掌握数字资源的遴选方法;信息服务馆员必须学习各个不同数据库的应用,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好资源导航、网络咨询和虚拟的资源推送;技术支持馆员必须在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服务运行中当好护航员,及时响应并解决系统、数据库和新的服务设备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第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发现这些薄弱之处,可能是日常工作时的偶然发现,也可能是职业能力测试或抽查的结果;第二,要弄清楚这种明显薄弱的性质和产生原因,是普遍性问题还是个别现象,是长期存在还是近期出现,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新技术或新工具引入催生的新问题或者纯粹是馆员个人的能力或态度问题;第三,发现这种明显的缺陷之后,要高度重视,及时集中地进行突击性改善,而不应该放任或者拖延。这种“集中突击”主要包括针对性的培训、实操性的训练以及及时性的测验等,比如,院系资料室新引进一个文献资源管理系统,就要立即开展面向这个系统的集中式培训和实操检验,只有所有可能会用到这个系统的馆员都能熟练操作该系统的各项功能之后,面向该系统的“集中突击”才算完成,一定周期之后,还应进行相应技能的检验和考核。

2.3内里修炼下的外向扩张式培养

2.3.1内里修炼所谓内里修炼是指立足本院系资料室、本岗位进行个人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总是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地练习、操作、修正和再学习,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从而获得质的突破。信息素养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应用性,即信息素养集中反映在应用能力上,具体落实在应用操作上,而其培养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和使用得以实现。对于院系资料室馆员来说,提升自我信息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岗位练兵,在自己守卫、执勤的地方,反复练习,多次操作,使个人驾驭的技术、技能和能力达到熟练。岗位练兵一方面能够有的放矢地切实培养工作所需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把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发挥出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内里修炼应该是自发的、主动的、长期的,这就要求资料室馆员能够瞄准目标,夯实基础,牢固掌握基本文献学、信息学知识,目录、索引、分类法等工具的使用,计算机文献查询、编目等系统的应用技能等;要甘于寂寞,坚持学习,这种学习不会颁发文凭也无认证证书,但却是为了提升自我,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要与时俱进地掌握新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如网络在线学习,网络社区等学习工具;要勇于吃苦,常练不懈,对于本院系的馆藏资源和自动化管理系统了然于心,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2.3.2外向扩张我们可以把内里修炼看成是一种院系内的自提高,那么外向扩张则是主动走进更大的世界里去,通过对外的交流和竞争来获得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时代的本质特点就是开放与交流,任何形式的自我封闭都是无益的。馆员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是某个院系资料室独有的,对全国图书资料工作人员而言都需要,高校图书馆以及其他院系资料室也在进行相应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为了快速提升院系资料室馆员的信息素养并保持其不低于业内平均水平甚至处于业内前列,经常性地参加专业联盟组织的专业进修、学术交流、学术会议、职业能力竞赛、考核和认证或者主动组织、承担或参与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技能切磋等都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努力争取在这些活动有较为突出的表现。院系资料室的主管领导要积极为馆员“走出去”创造机会,用强制性和激励性的双重手段诱导馆员对外竞争和交流,对那些表现突出的馆员要奖励并重视其长期发展,树立典型,一方面发挥他们在本资料室内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本单位在业内的影响力,提升资料室的地位和馆员的集体荣誉感。

篇(8)

论文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动态的信息服务模式,是围绕综合数字环境,利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电脑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在训练有素的参考咨询馆员、IT专家、写作指导等各方面教师的共同支持下,提供信息的获取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参考咨询服务,以培育用户的信息素养,促进用户的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1IC的核心理念

随着IC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实践的不断拓展及其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的不断推陈出新,IC的核心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许多专家和学者对IC理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等,揭示了IC的本质含义。

2IC的服务内容

IC的服务内容直接体现其核心理念,所以对其服务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IC主要的服务项目包括:(1)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内容:书目查询、电子图书阅读、数据库的搜索查询、馆际互借等;(2)参考咨询服务。IC都应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帮助每个进入IC的师生解决研究上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3)学习指导服务,其中包括有远程教育课程、馆员学习课程、网页设计课程、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多媒体设计课程等面向学生、教师和馆员的各种指导及培训服务;(4)IC通过多方的合作。利用IC的空间与设施开设其他各类型信息服务,如写作辅导、专业教育、就业辅导等;(5)提供一个鼓励、指导以及支持不断改进的文化环境和机制,这是学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

3IC的空间设施

馆舍空间与布局是IC规划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服务区的设计要符合读者学习及研究的习惯和方式,有利于资源存取和使用,在确保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便于个人及群体读者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研究。常见的IC服务区有:

(I)信息服务台:信息服务台是IC中的综合服务站点,主要为初次到信息共享空间用户提供有关IC内所有服务、功能和资源的基本信息,也提供有关图书馆、学院的一般信息,并针对用户的需要,指引用户到能满足其需要的功能区域中去。

(2)小组学习区: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集体学习和讨论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用作小教室,用于对学生进行各种培训、共同学习、探讨课题使用。该区是促进协作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场所,可以设立电子教室、讨论室、指导读者写作与提高研究技能的指导室、帮助读者开发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和交流区等。

(3)个人学习区:个人学习区主要满足用户资料查询、阅读等的需要。可以设立信息资源查询区;多媒体文件设计、制作、视听的多媒体功能区;写作实验室,指导读者写作与提高研究技能。

(4)休闲区:供用户在学习、研究和创作疲惫后稍作休息,读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交流、讨论问题。休闲区的环境设计应优雅,购置舒适的桌椅,可以放置少量的报纸或休闲杂志。

(5)外语自助学习区: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外语学习非常重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外语学习看、听、说、写的特殊要求,并提供自助辅导软件、帮助读者提高外语技能。

4IC的资源体系

信息共享空间是集信息资源、各类软硬件设施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动态服务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因此,要加强电脑终端、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强调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学位论文、各类免费软件等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知识导航、跨库检索、开放链接等知识管理方式,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合作模式,确保IC成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管理目标的工具。

4.1软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PC工作站、可出借的笔记本电脑、刻录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不同服务区的电脑配置可以不同,但同一服务区的电脑配置应尽量一致,尽可能多安装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界面应简洁、方便和统一。此外,尽可能多地提供网络信息点和电源插座,无线网络应覆盖整个IC区,这样可在不增加电脑的情况下扩展IC的计算功能。

软件配置:获取电子资源必需的软件工具:各种应用软件和专业软件,比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播放、办公软件、压缩与解压缩软件、文献管理软件、扫描与图形处理、CD刻录、远程服务、在线通讯工具等通用软件,以及数学、统计、GIS等专业软件。为了方便读者,应提供界面一致、快捷方便的软件入口菜单,并提供从简洁到详细的电子版使用指南。

4.2信息资源

IC不是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实验室简单的组合,也不是虚拟资源概念下的数字图书馆,而是综合实体空间、虚拟资源和技术的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不仅可以通过学科导航和知识导航自由地存取网上资源、网络数据库以及多媒体资源,而且还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印刷型图书、资料和工具书。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必须考虑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内容丰富、自由存取、方便快捷、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非常重要。

4.2.1印刷型资源

印刷型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音像资料等,配备的图书主要是常用工具书:百科全书、字典、写作指导、电脑手册和传记等;期刊、报纸主要为休闲类,便于读者放松。

4.2.2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建设应重视多种形式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完善的知识导航系统等,具体包括:各种资源库的建设、网站建设及与校园内外其他部门合作建设的资源。

信息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目标是建设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包括两部分内容:购买的数字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各种索引数据库及各种专业数据库等。自建的数字资源: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建立索引库;收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资源指引库;数字化传统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

与校园内外其他部门合作建设的数字资源:图书馆要与远程教育中心、教育教学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共同开发、建设资源。整合远程教育相关学习资源和各开放教育教学等资源及各学习软件:把教育教学中心的教学资源,分散在各教学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使图书馆用户不需要跑各有关部门就能解决相关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集教学实验、语言实验室、网络信息实验室和多媒体制作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于一体.为师生提供多媒体教育教学服务,整合其资源形成资源库。

网站建设,包括主页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栏目设计.可以设计3个模块:虚拟学习模块,上载一些学习软件、培训课程、教学课件等专业学习方面的相关资料,还要包括网上合作学习社区等:服务模块,可以设置学科导航、知识导航、专题论坛、lC服务设施查询与预约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窗口,由专家和图书馆员提供实时在线或电子邮件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资源块,将建设的信息资源库挂到主页上,设置检索条,实现本地资源以及外地资源的一站式检索。

4.2.3人力资源

建设一个成功的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和因素,IC人员的配置及其服务能力是最终决定性因素。

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可以说,各类人员提供的服务是IC内除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以外,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包括:

参考咨询专家.负责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用户收集信息资源或提供资源线索:

在线的学科专家,通过网络以及专家导航系统平台,将用户和各个专业的学科专家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为用户解答专业问题:

普通图书馆员或技术人员,信息共享空间需较多的工作人员支持它的正常运行,每个区都需要馆员或技术人员随时提供帮助.可以采取聘用学生雇员的方式.招聘一些计算机技术较好的学生协助服务:

同时IC中要组建一个技术团队.他们是解决信息共享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发图书馆所需软件、维护IC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他们一般不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而是为需要帮助的图书馆人员提供技术咨询。

篇(9)

借鉴孙建军等的研究,总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可归纳为:目标一:知道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源;能够确定并有效利用与自己课程学习相关的信息源;包括印刷品,图书馆数据库,专业网站等。目标二、能够判断、评价同自己学科相关的信息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并能够将之应用于课程的学习中。目标三:合乎伦理道德地、合法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3]。根据上述基本目标,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学生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信息需求不同,在制定目标时要区别对待。比如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制定上应包含对工具书的使用能力训练,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则要强化网络信息使用能力的训练。其次,因为不同年级学生在信息需求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性[4],因此在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因素。此外,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制定,也要考虑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等因素,以便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了科学地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在课程开始前,首先应该通过调查了解课程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的信息素养需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希望从该课程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制定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参考院系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合作教育的形式,共同完成最终教育目标的制定。

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影响着信息素养教育策略的选择。针对不同信息素养现状的学生,要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需要选择的策略是不同的。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可以通过“测评”的方式获取,比如问卷调查、完成特定的检索课题等。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6-8]。为了更科学地测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设计信息素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方法。该方法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作为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设计的先决条件,只测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相关的信息能力。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发现完成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参考吴晓伟、杨兰芝[8,9]等对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将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按信息意识、信息习惯、信息安全与道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信息习惯又分为网络信息使用习惯和传统媒介信息使用习惯两方面。对这三方面分别采用分级制进行计量,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计分表如表1所示:经过统计,得分在80以上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好;在70-80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较好;在60-69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一般,在20-59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较差,在20以下的,总体信息素养评价为差。

信息素养教育策略设计

篇(10)

(1)以“学会学习”为核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的能力。毋庸讳言,信息技术的教学建立在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基础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毋庸置疑,因为新的信息技术软件层出不穷,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也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必须帮学生培养相关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在培养这种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责任感、方法以及态度等。比如:在进行浏览器操作的教学时,讲浏览器基本的操作方法是本课时的直接目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如何利用浏览器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知识,便于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2)以“参与创造”为宗旨。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信息社会本来就千变万化,发展迅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应对汹涌如潮的信息,并从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2.注重手段,实现信息技能的熏陶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和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要重视一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比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CAI)。信息技术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tion)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一些典型特点,如信息容量大、处理信息速度快以及可运行多媒体技术和进行交互。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环节就会得到极大优化。这种优化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得到了更新。在教育领域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但便于实施各种形式的教育,而且,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大大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差异提供了多样化和多维化的教学信息空间。其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应用辅助教学也会引起一系列观念变化。经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传统教学中死板的条框以及定义的复制将大大减少,教学的过程即是理解、处理信息的学习过程。从掌握学科知识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在当今社会与人类的发展中信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其担负时代的责任感也得到了培养。

3.善用内容,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能否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信息素养的基础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指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能获取、整理、加工信息知识并利用信息进行通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指小学生能了解如何检索信息来源,并从纷繁的信息来源中选择最佳的,然后在选定的信息来源中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所谓整理信息指小学生能够分析、比较自己所获取的信息,从中筛选出与当前问题有关的信息。整理信息以后,需要表达信息和评价信息,即能组织起来相关的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个重要部分,即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最能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信息技术语言本身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在进行程序设计问题的解决时,适当的算法是首先要考虑到的,而应用算法必须借助符号和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推导和论证。编程是这个过程必须要依赖的。在编程过程中,又需要通过分析、推理问题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得出这个规律以后需要用信息技术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一个高度抽象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教学无疑会极大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篇(11)

2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要因材施教

2.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

我们所用的教材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学用书编委会编制的信息技术新教材,书本所蕴含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是针对普通水准的本地生,对于外来民工子女而言,如果纯粹按书本内容的进度,按本地生的接受能力去实施教学,是无法正常完成的。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对书本内容进行了变动,主要是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增加练习课时。这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作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文字处理与运用”一开始的第六课就直接是“页面设计”,而对于民工子女而言,这样突兀的引入,会很难接受,考虑到这样的实际情况,笔者增加了旧教材中使用过的“成立编辑部”内容,让学生有思想准备,对电子杂志的设计有一个酝酿过程。后面的内容,基本上每完成书本上的一课时内容,就增加一节练习课,让学生消化,在练习中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创作作品的水准。但即使是这样,在制作“版主荟萃”时了花了近两节课“,文件合并”也超过1课时。这样时间花下去是值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平时交作业上传率最高的一个班,一般42人中有39人上交,还有3人在智力或动手能力上确实有点小问题。最差的一个班39人中有35人上交。这样的作品上传率在民工子女学生身上已经是很高了。

2.2在信息教学中渗透生活常识,进行思想教育

比如在原八年级“画龙点睛”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图表,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以小见大,式微而至远,做实做透“学案课堂”,建构了合乎学情又彰显信息课程本位的教学秩序。以下是这一课的教案:第二十课画龙点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将自己生活中的消费数据用Excel统计,并用合理的图表展示。2.能合理选择创建图表过程中的数据区域。3.掌握设置图表类型选项的方法。4.了解几种常见图表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晒账单来体会图表的优势,并能用图表来展示自己的账单数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统计自己的消费数据,用图表合理展示,一方面增进对图表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合理的消费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图表的创建。2.图表类型和选项的设置。3.区别不同图表的使用。教学难点:图表的创建过程。教学过程:引入:有没有同学在淘宝上有购物经历?总共花了多少?今年恰逢淘宝10周年,许多人在淘宝上晒账单,有人十年才花了几千元,有人花了几百万。接下来我们也一起来晒晒自己的账单,请大家打开自己已经创建好的“个人消费调查表”,有哪位同学敢来晒自己的消费账单?再请一位同学来晒晒,(对两位同学的每月消费作简单比较)。那我们来看一下,别人是怎么晒账单的。淘宝专门推出了图表形式来晒账单,只要你消费过,就有“支出走势”,看了之后,大家觉得哪种形式晒账单好(各有优势)?如果两者合在一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怎么用图表来晒自己的账单。一、创建图表任务1:将自己每个消费项目的百分比先用柱状图图表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8页“画龙点睛”这一课,自己看书本,摸索下怎么创建图表。(一)柱形图图表1.打开“个人消费调查表”,选择“插入”菜单的“图表”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选择第一种“柱形图”。2.单击“下一步”,在弹出的“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源数据”,选择作为创建图表的数据源范围(“A2—A7”及“A10—D10”)。应该按哪个键才能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在系列产生”行与列中选择列,请注意,我们的目的是每个消费项目的百分比,如果选择所有数据太杂乱。3.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选项”对话框,在标题选项卡中分别输入“个人消费调查”“、调查项目”“、百分比”。4.在“数据标志”选项卡中,在“值”前面的框中打勾。5.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选项。6.展示优秀学生作品。7.思考:如果在创建图表时忘了添加数字,怎么办?8.展示修改优秀的学生作品。(二)折线图图表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如何用折线图图表晒账单,请同学们仍然在原来的工作表中创建折线图图表。任务2:将自己每个月的“合计”消费金额账单用折线图图表表示出来。注意选择不连续数据源区域时要按住Ctrl键。(在学生做的同时可以展示优秀作品。)(三)饼图图表任务3:用饼图来表示每个消费选项占的比例。思考: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各有什么特点?类型特点柱形图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大小与多少的关系折线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变化的趋势饼形图也称扇形图,适用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二、改变图表类型柱状图可以变折线图吗?饼形图可以变柱状图吗?三、谈谈你的消费观我们已经初步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回过头来结合自己的个人消费调查表,请同学们来说说你眼中的消费观。要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勤俭节约,不乱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2.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的意识

2.3.1利用自助式学习充分挖掘学生个性资源利用自助式学习对民工子女学生的作品原创意识不断强化与训练,充分利用自己所熟知的文化生态资源进行创作。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定下作品主题、设计合理的版块,再获取素材并创作。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更强的自主创作意识,能让学生有机会将生活体验和情感因素融入到作品创作中,创作出比较有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提升民工子女的信息素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2.3.2利用研究性学习促进原创氛围的形成让民工子女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促进课堂原创氛围的形成。在初中信息技术有关内容的教学中,让以民工子女为主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展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这类作品往往兼有欣赏价值与实践价值,而且能让各个层次的民工子女学生都有发挥长处的机会,对于学生各方面发展都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2.3.3逐步引导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最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在信息课上玩游戏表现较差的原因一般都是自己有点放弃自己,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得更好,通过游戏反而能够得到自豪感。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例如八年级上册是以制作网站为主,学生的大半学期都在使用FrontPage制作网页。一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偷偷玩游戏,老师走过去就立马打开要求的界面,但是作品一点都没有进展。对于那些学生,一开始告诉他们只要应用最基本的知识制作简单网页,数量可以比其他同学少一两张,做到这样期末就可以及格了。因为这样的诱惑很多玩游戏的学生就愿意跟上课堂进度制作网页。随后笔者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做得很好,如果再加点东西你的网站将会更好,而且根据这几天的表现还看到了“良好”在向你招手,甚至“优秀”的曙光也看到了。课堂上对该学生明显的进步进行全班表扬,逐渐让其找到丢失已久的自信心,让他明白学习中的自豪感是无法用游戏来代替的。一步步引导,最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民工子女的信息素养。2.3.4为学生的作品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充实课堂原创文化生态将优秀的民工子女作品上传到校园网及教师机,成立一个优秀作品库,按作品类型分类,通过积累,慢慢形成一个充实的作品资源库。优秀作品库的建立,通过展示,对民工子女学生创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开展提供范例。通过不断的循环累积,逐步完善课堂原创文化生态,良好的课堂原创文化生态将进一步促进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