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混凝土考察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前言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预计未来30年,我国需要建设的房屋总面积达600-700亿平方米。因此,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来度过大规模建设阶段,保证建筑质量和耐久性,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多功能和舒适性是我国建筑也发展的必由之路[1]。
建筑工业化就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
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史
建筑工业化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建筑工业化,注重数量和效率。表现为二战结束以后,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下建造了大量的建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要求的不再是建筑的面积或规模,而是多样性。“标准化”开始向“多样化”转变,这就是第二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重点转向节能、降低物耗、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我国建设部于1979年颁布实施了行业标准JGJ 1-79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后又于1991年10月1日修订为《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曾一度停滞[3,4]。目前,中国仍处在第一阶段,但是,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住宅工业化已经引起了国内各方面的重视。
3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建筑工业化相对现有的现浇混凝土湿作业有着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施工效率的提高
几乎建筑的各部件均在工厂预制完成,甚至装修也在工厂完成,现场只是完成吊装和拼接。国外的经验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可节约30%的工期[2]。
3.2 施工质量的提高
工厂预制则是在稳定的工厂环境中,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得各部件都有相似且可靠的质量,从而有利于结构整体的可靠性保证。
3.3 设计的简化
当建筑工业化实现时,建筑的构件也会标准化,结构设计不再需要对每一种荷载都设计一种截面,也不再需要画出很多的图纸,而只要选择合适型号的构件就可以了。
3.4 方便施工现场的管理
建筑工业化要求的机械化程度很高,需要的人工就相对减少了。更少的人员和更多的机械化使得现场更接近于工厂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现场的管理。
3.5 环境的影响减小
大部分建筑部件都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作业大大减少,其带来的噪音、粉尘等污染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工厂的加工速度快,整个工期也较短。
3.6 成本节约
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3]。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高,大量的需求要求快速高质的建筑方法。另一方面,在西北等内陆经济不发达区域,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也提出了对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4 建筑工业化对现有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的影响
现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材料可以分为砖混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
砖混结构的实现方法是由配筋砌体构成。通常在混凝土空心砌块局部空心处浇筑配筋混凝土芯柱和水平灰缝中配置一定数量钢筋。砖混结构的工业化程度不高,严格来说不属于工业化的住宅体系。
木结构适用于矮层的结构,多是装配式的是施工方法,工业化的程度相对其他体系较高,但是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我国住宅等多向着空中发展,而木结构用于矮层;另一方面,我国森林资源有限。
钢结构目前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结构体系。钢结构以强度高、自重小等优点在国内和国外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国内外资源保障程度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当的重视,技术等各方面也比较成熟。目前这种体系较为实用,而且工程经验和技术也更成熟,在我国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由此可见,现有的结构体系都可以进行工业化改造,使其适应大规模高效高质量的建设生产。在我国,最合适的体系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我们应当利用我们在这种体系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推进建筑工业化在我国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5 结语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和可行性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同时也为我国的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出了对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在传统作业方式缺陷的推力和社会需求、新技术的优势的拉力下,中国也正走上建筑工业化的道路。现在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还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我们应当针对这些问题,把握科研和其他工作的方向,切实地推动建筑工业化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发,等. 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一). 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1.
[2]刘长发,等. 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三). 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2.
[3]李宗明,王三智,曹保平.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山西建筑,2011.04.
也许会有很多人嘲笑你爸爸傻。世人谁没个兴趣爱好?可有几人能够用一辈子去热爱?又有几人愿意为了现实利益之外的理想放弃安稳的生活?从这个角度看,爸爸是对不起你,爸爸的确是傻、是痴。
但爸爸还是要走。并不是因为爸爸在从事一项多么伟大的事业,我不过是在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罢了――亲脚踏上黄河流域,亲眼观察、亲手记录生存在那里的昆虫的生态环境。如果爸妈真的一去不回,要记住我们留给你的唯一遗产就是这份执念一男子汉大丈夫做自己热爱的事,死不足惧……
我们的行装里有一杯咱家院里的土,万一有什么不测,也许你都没法找到我们,连骨灰也带不回来。如果真是这样,儿子呀,你不要太过伤心,爸爸妈妈埋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了……
2000年7月7日深夜,杨同杰泪流满面地给儿子杨帆写下这样一封“生死遗书”,天明之后,他将和夫人夏庆兰踏上黄河科考之旅。行前,杨同杰夫妇拜托一位邻居,如果三个月后还不见他俩回来,请将这封信转交杨帆。
杨同杰出生于1958年,特殊的时代环境使他出生不久就离开了亲生父母,养母收留了他。7岁那年,养父去世,为贫困的生活所迫,养母不得不白天乞讨。到了晚上,她给孩子讲《搜神记》,告诉他”古人可从一窝蚁穴中见堂宇三间”。杨同杰读初中时,养母用准备买药的钱买了法布尔的《昆虫记》送给他,自此,生命向他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
杨同杰做过乡村小学民办教师、中学老师,他始终没有放弃自童年起萌发的兴趣,他从微薄的工资里抠出钱为自己配备了标本箱、捕虫网、傻瓜照相机、载重自行车等装备,利用午休、周末和寒暑假走遍了沂蒙山区千余座山峰考察昆虫。他那20多平方米的房间,完全成了昆虫世界,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那些虫子塞满了他的整个生活空间。
杨同杰“不务正业”,醉心于小虫子,引起很多人的不解和嘲讽,却吸引了善良淳朴的姑娘夏庆兰。她认定热爱昆虫的杨同杰是有志向的青年,坚定地爱上了他。结婚后,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杨同杰的“野心”越来越大了。少年时期,他曾经在沂水河畔捕捉过一种稀有的昆虫河虫葱,它有着金属光泽的身体、四片黑宝石般的翅膀,是蜻蜒家庭中最美丽的一类。但十多年后,他几次三番去河边找寻,却再也找不到了。由于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河虫葱在此地绝迹了。童年时随处可见的负子蝽、水龙虱、蝎蝽也都不见了。
据科学家预言,地球上每灭绝一个物种,人类就将少生存100年。这令杨同杰的心情非常沉重。如果把昆虫生态与自然环境变化联系起来研究,虽然不能为自己带来多少钱,但能带来无穷的社会效益。自此,杨同杰更加关注昆虫的世界。
2000年4月,杨同杰应邀前往北京参加“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当听到与会专家谈到“当前中国基础性研究,比如江河流域生态科考还存在大量空白”时,他瞬间下定决心去做最基础的科考工作。当夏庆兰得知丈夫要只身前往黄河流域无人区探险时,她没有反对,而是坚决地辞了工作。她说:“你想做的事,我都支持。但有一点你必须答应我:让我陪着你,好有个照应。”
2000年7月14日,杨同杰夫妇乘火车到西宁后,向黄河源头所在地玛多县行进。两人从未到过高原,更没想到这里会七月飞雪,身着单衣的他们只能紧紧依偎着相互取暖,咬着牙抵御高原缺氧带来的剧烈头痛。
7月15日早上6时,杨同杰和雇来的司机朝着黄河源头出发了。太阳冉冉升起,高原上一片苍茫,汽车愈往高处爬,杨同杰愈觉得胸闷难耐。快要窒息了,他只好打手势示意司机停车。他下车跪在地上,将脸紧贴土地。最痛苦的时候,他在地上翻滚了近30分钟才勉强站起来……像是去了一趟炼狱,经历了一番回炉重锤历练,终于,杨同杰被堵得满满的胸腔开了一条缝隙,他勉强恢复了呼吸。
就这样,几乎每20分钟杨同杰就得下一次车,犹如朝圣般做虔诚的朝拜。抵达黄河源头牛头碑时,已是下午1点。杨同杰匍匐在牛头碑前,热泪夺眶而出。稍缓过劲儿,杨同杰开始了他的科考步骤:用微型摄像机拍摄了扎陵湖与鄂陵湖周围的生态状况。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他找到了两种顽强生存的昆虫,其中之一就是天葬台的舍蝇。
天葬台是藏民去世后灵魂升天的地方。近年来受全球气温变暖影响,青藏高原上冰封了千万年的积雪快速融化,蒸发量也越来越大,那些被“神鹰”啄食残剩的碎肢等不到腐烂就风干了。因此,以此为生的舍蝇面临着生存危机。杨同杰忧心十中忡:也许要不了多少年,舍蝇家族就会在天葬台附近消失。
野地无人,却是亲近自然、潜心观察昆虫的最佳地点,杨同杰感觉自己在行走中视野越发开阔,考察目的也更加明确了。他不仅仅专注于捕捉沿途昆虫、制作标本、收集整理物种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资料,更要竭尽所能为当地政府提供考察报告。为了避嫌,他去当地政府时,往往是交上自己的考察资料后掉头就走,连一口水都不喝。
2000年9月初,杨同杰夫妇风尘仆仆却收获满满地回到-了山东老家。那天晚上,儿子杨帆坚持打来两盆热水,跪在地上替父母洗脚。杨帆的手摩挲着父亲脚底硬实的茧,轻抚着母亲满是划伤的脚掌,热泪滚滚而下。
2001年6月,杨同杰夫妇前往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考察时,此地的林木正在遭受星天牛虫害。星天牛大面积吞噬树木,农民欲哭无泪,苦无良策。当杨同杰前往县政府递交考察报告时,当地科技局、农业局干部像遇到了救星一样,紧紧拉住他,恳请这位民间昆虫学家想想办法。
杨同杰慨然前往。他指导当地人重新调配了农药,成效立竿见影。然而,他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继续琢磨:一定还有什么原因导致星天牛虫害蔓延得如此广泛。入夜,他久久徘徊在杨树林里,随手抓些星天牛,喃喃自语:“小虫子呀,我这辈子最爱的就是你们,但你们要和人类和平共处,不能危害我们呀!生存是有自然规律和法则的。”
说着说着,他恍然大悟,兴奋地连夜找到县领导,汇报了治理虫害的另两个关键方法:一是不能只种杨树,可再种植一些其他树种,只要树种不再单一,虫害自然就会减少;二是被星天牛侵蚀枯掉的树绝不能当做木材使用,因为它的虫卵在枯木里可数十年不死,唯一的办法是烧掉枯木。杨同杰提出的这两条办法,对当地生态平衡和根治星天牛虫害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2年7月,杨同杰夫妇继续他们的沿黄考察。他们在洛阳城外的北邙山附近发现了数只大蜣螂的尸体,于是一路追查过去。一天傍晚,两人在兰考县黄河滩边“扎营搭篷”,突然听见有人大喊:
“发洪水了,快跑!”
杨同杰拉着夏庆兰>中出帐篷。他一边将妻子往上坡的地方狠命地推,一边掉头观察。滔滔洪水正从他们帐篷50米外呼啸而过……夏庆兰跑了几步,惊觉丈夫没有跟上来,赶紧又往回跑,却发现杨同杰正蹲在地上,若有所思。
夏庆兰急了:“干什么呢?不要命了?”
杨同杰指着不远处的堤岸石壁说:“你看,那只华北蝼蛄……”原来有一只平时躲藏在地下土巢里的华北蝼蛄,巢被水淹没后,正拼命挣扎浮出水面,它的前开掘足已经触到了堤岸石壁。另一只华北蝼蛄也栖身在此。石壁光滑垂直,它们数次尝试也没办法爬上岸逃命。
那一夜,杨同杰守了这两只华北蝼蛄10多个小时。后来,他看见了令他动容的一幕:后来出现的那只蝼蛄踩在先到者的身上,两只开掘足抓住对方头颅,将自己身体送出水面后,再用后足踩在对方头颅上,用力一挣,它安全脱险,蹦到了石壁上方一条混凝土缝隙里。而被“踩踏”的蝼蛄自始至终极力配合,并在兄弟蝼蛄逃离险境的瞬间耗尽体力,坠入了水底。
夏庆兰给杨同杰端来方便面时,发现丈夫泪流满面。杨同杰告诉妻子:“昆虫的寿命都不长,有的可活六七天,有的只能存活几分钟,但它们有着和人类一样的情感。你看,刚才那只蝼蛄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同伴的生。”,
自此,深受震撼的杨同杰和夏庆兰更加珍爱昆虫,悉心呵护生态。
2D03年7月,杨同杰去山西人祖山考察。一天,他正在采集罕见的山蝉标本,突然发现一条剧毒的竹叶青蛇距他仅一米之遥。两个向导发现情况危急,急忙手持木棒和网兜,准备冲上去解救。夏庆兰却一把拉住他们:“我家老杨说过,不是迫不得已,绝不杀生。我们再等等。”就这样,杨同杰也用眼睛死死盯着毒蛇。双方对峙了一个多小时,大概竹叶青蛇以为面对的是人形石头,掉头离开了。而杨同杰在43摄氏度的高温下被晒得几乎虚脱,皮肤也被灼伤,但内心欣慰无比。
从黄河考察归来后,杨同杰先后出版了《走进昆虫世界》、《环境与生存》、《热血追踪――杨同杰自费黄河科学考察日记》等科普专著,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走进昆虫世界》成为我国第一本昆虫科普读物。
连续的野外考察,夫妻俩不仅耗尽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连累儿子将婚礼推迟了几年,甚至四处借债。儿子对此毫无怨言。刚工作的他,将5000元积蓄递到父亲手中――这孩子,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开销,连瓶饮料都舍不得买。杨同杰眼睛湿润了。儿子却很男子气地拍拍父亲的肩膀说:“安全第一!还有,尽量吃得好一点!”
2009年6月24日,杨同杰夫妇背着行囊到了湖南岳阳。夫妇二人带着摄像机、照相机、采捕网,准备沿着汨罗江进行长达3公里的考察。这个季节正是自然界多数动物的蛹化期,这给采捕标本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有时,杨同杰捕到昆虫观察研究一番将它们放飞。夏庆兰不解地问原因。他笑着回答:“放生的都是昆虫产妇,它们是重点保护对象,抓一只相当于害了几十只、上百只幼虫性命。”
在无数次考察途中,他们遭遇了重重惊险:为采集刺蛾标本被刺蛾叮咬,致使杨同杰全身水肿、高烧不退;在野外患上肺气肿,直到虚脱昏迷:在太原时全部钱物被盗,迫不得已一路讨饭为生:2006年,为了节省15天绕行时间,他俩决定从木里藏族自治县穿越最高海拔为5958米的贡嘎山南麓无人区,那里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一天有“四季”,几乎每天夜里都面临雨雪冰雹考验,拉着马尾巴爬山时一个不小心,连人带马一起从山坡上滚落……
在经历了数次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之后,夏庆兰对杨同杰提出了今生唯一的一个要求:“万一我发生什么意外,不要管我,你自己先过去。”说这话时,她手里捧着出发前买的唯一一瓶氧气。尽管事后证明那瓶氧气只够一个人吸一分多钟,但夫妇俩一路上互相推让,最后谁都没用。杨同杰久久无语,半晌才握紧妻子的手坚定地说:“我们一起来,一起回!”
当他们途经老君山时,那里已经下了半个月暴雨,随时可能遭遇山体滑坡,但杨同杰坚持上山。结果真被他们赶上了。山崩地裂间,比脑袋还大的石头骨碌碌往山下滚、往身上砸。杨同杰用身体护着妻子,四处躲藏……终于,他们找到一块大岩石,在岩石下面蹲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当疲惫不堪的他们走下山时,只见稀有而美丽的枯叶蝶翩然于天地间,就像一幅绝美的画。他们相拥而泣,这是老天特意给大难不死的他们送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2011年夏天,杨同杰和夏庆兰奔赴鄱阳湖流域,考察方向是分析那里春夏大旱、湖床变草原的原因。这是一次让夏庆兰黯然神伤的考察。2004年沿长江流域行走时,他们在九江湖口县惊喜地发现了不少北方没有的蝴蝶,然而7年后再去,当年发现的一些昆虫,比如青凤蝶、掌凤蝶等,都不见了踪影。
夏庆兰伤心到了极点,她郑重地向丈夫提出8月赶往黑龙江。因为头一年他们曾经在饶河县找到过碧凤蝶,同时也察觉到那片区域的经济规划没能把环境保护考虑周全。于是,由南向北几千里路,他们直接去了黑龙江。和头一年相比,碧凤蝶的数量果然减少了许多。这一次,他们目标明确,针对碧凤蝶的保护方法拟了一份详细报告,交给了当地政府。
从2000年到2011年,杨同杰夫妇举债50万元,自费考察了中国的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黑龙江流域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涉及全国22个省700多个市县,记下考察日记200余万字,为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长期的野外考察、长年没有规律的饮食,让杨同杰患上了严重的胆囊炎、心脏供血不足、脊椎和颈椎骨质增生等病症。医生告诉杨同杰:“你就像一辆载重一吨的汽车,却每天都拉五六吨,是在超负荷工作。”杨同杰风趣地回应道:“蚂蚁可以拖动比自己重几百倍的东西,看来我真的比蚂蚁差远了。”
杨同杰的家里,有一间标本屋,琳琅满目的昆虫标本凝聚了他的毕生心血。这里是4岁的孙女杨启航的乐园。启航喜欢让爷爷讲标本背后的故事。每次听完,她都很认真地说:
”爷爷,我长大以后一定和你一样,爱这些小动物。”
每每这时,杨同杰总会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的第一面标本墙:那时他才十来岁,仔细对照法布尔的《昆虫记》,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再把小虫子们钉在北墙上,并在旁边标上采集时间、周围草木和天气。然而,有一天夜里风骤雨急,房梁断了、屋子塌了,杨同杰眼睁睁地看着满墙的标本浸入泥泞,散落风中。
杨同杰不愿再看到发生标本墙倒塌的情景,更不愿将辛劳多年获得的研究成果深锁在书房中,这位曾经因“暖冬危及天蚕蛾茧蛹”研究获得全球环保最高奖的“中国法布尔”毅然做出一个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精心采集和制作的4万多件标本无偿捐赠给临沂大学,供师生研究使用。
2011年9月初,杨同杰、夏庆兰完成黑龙江流域昆虫生态环境考察,正准备返回时,在当地一位农民家中意外地发现了―枚珍贵的蝴蝶标本,主人已经保存十几年了。
杨同杰看了又看,赞了又赞,但还是只能遗憾地放下标本离开了。不料几天后,当地旅游开发区的一个老板驱车循着他的考察足迹追来了,还带着那枚蝴蝶标本。那个精于算计的老板提出的要求充满诱惑:把你家中的蝴蝶标本带到我们那里,我们共同开发旅游,每年给你10万元。
沉默半晌,杨同杰坚决拒绝,并苦口婆心地劝对方:“我认为适当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是好事,但若像您设想的这样,明明没有旅游资源,却强行开山造景,这会对原始生态造成严重破坏……”那个老板只好怏快地离开了。
清水混凝土介绍清水混凝土(Ascast Finish Concrete/Bare Concrete)又称装饰混凝土;是指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不作其它外装饰的混凝土工程。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碰损和污染,对拉螺栓及模板缝设置整齐美观,无普通混凝土质量通病。
1、工程概况
陇海路互通立交是郑州市三环路快速化工程中的关键性工程,为三层全互通立交桥,含陇海路主线高架桥、西三环主线高架桥及立交匝道桥。其中南北方向为西三环快速通道,主线高架全长2470m。东西向为陇海路快速通道,主线高架全长1114m。立交匝道共分为ES、EN、NE、NW、WN、WS、SE、SW、JS九条匝道。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桥梁桩基、承台、墩身、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钢箱梁、防撞墙、铺装层等。本工程桥梁墩柱采用独柱墩、门架墩等结构型式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墩柱,墩柱混凝土强度标号为C40。
由于郑州市三环路快速化工程是郑州市交通畅通工程的关键性项目,也郑州市面向全国各地的窗口工程,故规定所有桥梁外露结构混凝土为清水混凝土。
2、质量控制依据及要点
2.1 质量控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方案;
(2)《清水混凝土施工指导手册》(郑州市市政建设中心);
(3)《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TJl69-2009);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桥涵)。
2.2 质量控制关键点
针对近期墩柱脱模后出现的缺陷(漏浆出现砂线、起砂,明显的模板接缝、错台,气泡、掉皮,色差、无光泽,水纹等),现场技术、质量、施工及操作人员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合理进行混凝土模板规划、改善模板制作及安装工艺、选用最佳脱模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拌和及振捣质量、加强混凝土脱模后养护及防护等手段,消除普通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提高桥梁墩柱混凝土整体观感质量。从2012年8月底开始试验墩,到目前12月己浇筑的西三环敦柱,通过现场的总结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的关键是: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控制。首先根据市建委及项目公司等业主单位的要求,通过浇筑几个试验墩,比较、选择墩柱模板的施工工艺、振捣参数、满足清水混凝土要求的原材料和适用现场的配合比,在生产中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控制好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保证墩身的总体质量、外观质量。新拌混凝土必须有极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绝不允许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原材料产地必须统一,砂、石的色泽和级配颗粒级配均匀。
(2)模板工程。清水混凝土使用的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混凝土的侧压力下,不得有任何变形,以保证墩身结构尺寸均匀、断面一致和防止混凝土浆液流失。模板表面要平整光洁、板面方正、接缝严密、钢模板周边加工应采用铣边工艺,面板经抛光处理。本项目墩身模板大型组合定型钢模板,不允许为了减少配模钢板浪费而用小块钢板拼接模板,面板构件的面材要求采用6mm以上钢板,加劲肋板、框架用10cm和8cm槽钢,侧面模采用6mm以上钢板,各焊缝牢固严密,焊缝磨平、打光以减少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变形,确保墩身尺寸及线形满足要求。
(3)振捣。配备足够的振捣设备及熟练的振捣工。按照事先的确定的振捣参数施工。
(4)养护。清水混凝土如养护不当,混凝土表面极易因失水收缩而产生微裂缝,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和耐久性。因此对外露混凝土表面应及时粘贴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护。
3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3.1 施工方案编写、报审
施工前,总包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策划,编制详细的、针对性较强的施工方案,并组织市建委、投资公司、设计、监理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相关的论证,论证完毕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时总包部安排有关单位进行试验墩的施工,通过试验墩的施工,总包部组织编写了相应的墩身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法。重点提出如下要求:
(1)制定、落实质量责任制等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对应到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
(2)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试验墩的施工确定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3)模板工艺。模板中所有的连接缝都应采用适当的设计形式。混凝土外露表面的模板接缝,应做成一种有规则的水平和垂直形式线条,并保持线条的连贯,所有的施工缝应同这些水平和垂直线条相重合或平行。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振捣参数等混凝土施工工艺。
根据总包部的统一规划,混凝土统一由一家混凝土公司拌制,整个西三环采用统一的配合比,通过招标,采用一家水泥、粉煤灰、骨料、外加剂等,另选一家备用。根据现场实际采用泵送或是吊斗浇灌入模;根据浇筑方法的不同,在方案中明确混凝土的坍落度范围(根据现场进行局部微调)。
3.2 模板加工厂家资格考察
对拟委托的模板加工厂家安排技术、质量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其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是否正常,人员、设备能满足加工需求,加工质量是否能满足墩身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要求。在考察确认后,提出考察报告、确定模板加工厂。
3.3 模板加工质量的出厂及进场验收
每批加工完成的模板必须要先在生产厂内进行拼装,并由项目经理部成立的验收小组根据《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制作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对模板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对模板拼块进行编号,然后才能运至施工现场,否则不允许钢模板进场;每进场一批模板都必须经总承包部批准,才能投入使用。进场后,安排人员进行试拼,对不满足要求的模板,如模板存在的错台、并缝不严、面板结疤、法兰板不直、螺栓孔位不对照等缺陷进行登记。对模板缺陷采用顶调、角磨机打磨、刨光机刨光、增加定位销等方式进行处理,合格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使用。尤其注意模板变截面的控制、拼装接缝、错台。
4、过程控制
4.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进行质量培训等,严格落实“三检”制度,责任到人,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
4.2 模板安装质量控制
(1)模板安装前,应磨光机、抹布等打磨、擦去模板面的浆皮、浮灰等杂物,并滚刷均匀涂刷统一的模板漆,以免拆模后混凝土产生掉皮现象。注意涂刷模板漆的模板晾一段时间,使得模板漆晾干。
(2)模板面板的拼缝应进行防漏浆处理,处理后的拼缝应保持面板的平整度,且不得使混凝土表面着色,无错台。模板缝问采用双面胶或薄海绵;注意贴双面胶时离模板面lmm左右,防止安装模板时双面胶进入里面,影响混凝土质量。
(3)模板就位后应用全站仪检查其垂直度与轴线偏位,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用螺栓锁紧模板。在墩模顶部对称的四个角点上挂钢丝绳用于固定模板,并在地面上相应的位置设置地锚,并将墩模上的钢丝绳用法兰钩挂在地锚上,四根钢丝绳同时对称扭法兰钩拉紧钢丝绳。
(4)墩身浇注过程中,安排责任心较强的模板工随时紧螺栓,用发泡剂堵塞模板漏浆等。
(5)墩身钢模板的保养。钢模板拆卸后,要立即进行清理、维修和保养等,并在合适的地方堆放整齐,轻搬轻放,严禁乱堆乱放。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模板打磨、清理干净,底部应没有铁锈、污垢、泥土等杂物。每浇筑一次墩柱后应进行全面检修并抛光打磨一次。
4.3 模板拆卸质量控制
模板的拆卸期限:非承重模板的拆卸,应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方可拆除;承重模板拆除应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冬季气温较低等情况应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以免混凝土产生“掉皮”现象质量缺陷)。拆模时,注意保护混凝土边棱角。
模板拆卸后,清理模板并涂模板漆以备安装。
4.4 浇筑质量控制
(1)浇筑工艺:汽车泵加串筒,用汽车泵泵送入仓,串桶或帆布袋等灌入的方式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2)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主要是坍落度的指标,运至现场混凝土塌落度为16~20cm,并保证和易性等混凝土指标。
(3)为了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罐混凝土应尽快用完,尽量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4)为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减少气泡,保证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效果,每层振捣时应先将振动棒沿钢模周边振捣一遍,将气泡引出,然后振捣中间部位。
(5)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cm,以消除两层问的接缝。控制方法采用在振动棒管上用胶带标出控制标志,控制插入的深度。
(6)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严禁出现漏振和超振现象。
(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5 缺陷修复
针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按工程技术人员编写的修补方案施工并安排专职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错台、接缝
拆完模板后立即用砂纸及磨光机将错台、接缝进行打磨处理。
原因分析:
①模板的厚度不一致。
②模板的接缝不合理。
解决意见:选用大厂知名的模板,对模板的钢制、规格提出要求,模板边在试拼阶段要提前进行打磨处理。
(2)对常见的气泡、砂线等缺陷,对于不严重影响清水混凝土观感的气泡、砂线,原则上不修复;需修复时,首先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砂子,用于混凝土同厂家、同强度的黑、白水泥调制成水泥浆,首先在样板墩上试配试验,保证水泥浆体硬化后颜色与清水混凝土颜色一致。修复缺陷部位,带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便面均匀打磨光洁,并用水冲洗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3)混凝土表面颜色出现色差、无光泽
原因分析:
①模板打磨、清理等处理不到位;
⑦混凝土配合比出现问题;外加剂(品种、质量、数量)对混凝土表面的影响;坍落度的大小;
③混凝土的振捣参数,如振捣时间对混凝土表面的影响;
④拆模的时间对混凝土表面的影响。
解决意见:
①配合比:为控制清水混凝土表面的色差和颜色均匀,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清水混凝土的水泥应为同一厂家生产、同一品种、同强度等级,且采用同一熟料磨制,颜色均匀;粗骨料应连续级配良好,颜色均匀、洁净,其它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为同一生产厂家产品;所选择掺合料为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外加剂要求与水泥品种相适应,并具有显著的减水效果,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
⑦施工工艺:在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情况下,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出现过振,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使得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
③保证施工进度需要的情况下,尽量推迟拆模时间,使墩身混凝土在模板内充分养护,防止水分过早散失,同时也可考虑拆除模板后立即覆盖一层薄塑料薄膜+一层厚塑料薄膜的办法自然养护,或刷养护剂养护。
4.6 墩身保护
墩柱混凝土拆除模板,并采用覆膜养生后,为了防止油渍、砂浆等污染;碰撞等原因损坏混凝土表面、缺棱掉角,应再用彩条布、密目网对墩身进行包裹。5墩身混凝土施工收获
(1)在保证墩身混凝土内在质量的前提下,墩身清水混凝土外观要求比较严格,达到视觉上的美观,不用装饰,成为城市景观,因此制定一个合理、严格的方案、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墩身浇筑伊始制定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为后续墩身混凝土的施工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使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地方。
(2)墩身清水混凝土质量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开展,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加大宣传、组织力度,树立精品工程的全员质量意识,开始之初就要严把质量关,在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落实责任制,达到郑州市建委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
(3)清水混凝土的关键在于模板质量、混凝土拌合物(配比、原材料等)、混凝土施工工艺等三个方面。
(4)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是保证外观质量的重心,浇筑过程中随时清理模板上的灰浆,保持模板干净。
(5)做好混凝土的保湿、养护,以防混凝土表面干裂。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推行建筑工业化以及住宅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加之我国在人口红利方面呈现出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在建筑行业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因此,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也不断明显起来。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建筑结构逐渐成为了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所在,在全国各处也不断出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新研究与新成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非常流行装配式预制模式的大板住宅,但是因为整体的结构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渗漏以及楼板出现裂缝等情况,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对结构的安全和正常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中逐渐被更为合适的现浇混凝土这种结构所替代。但是,在目前新近产生的装备式混凝土这种结构逐渐流行的情况下,尤其是近些年以来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我国本土化比较明显的装配式混凝土这种新型结构施工技术正在一步步的成形。所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面三种趋势。
一、以中南集团以及万科集团为典型代表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
中南集团以及万科集团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工业化住宅这一领域内建造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并陆续向香港以及日本等比较发达的地区与国家学习,逐渐形成了两项主要的技术:
万科集团所研究出的新技术主要是PC技术,这一项技术主要应用在全预制混凝土这一构件当中,比方说是阳台、空调板或者是楼梯等等。在PC技术当中,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全预制构件所涉及到的制作和安装方面的技术,并对住宅施工中的装饰、保温以及窗户边框与墙体进行了一个整体的预制,这样不但有效的解决了住宅常出现的窗框渗水这一难题,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在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量,以及避免了在工程施工后期的一些工序。
中南集团所研究出的新技术主要是NPC技术,这一项技术主要引自于外国所实行的预制混凝土的专项技术,并与我国特殊的设计要求进行了结合,逐渐形成了有着明显的本土特点的技术系统。在竖向构件当中的剪力墙以及填充墙上使用的是全预制,在水平构件当中的梁以及板上使用的是叠合形式。每两个相邻部位的构件进行连接时,竖向方面一般是通过位于下方部位的构件来完成钢筋浆锚的一个连接,而水平方面的构件一般是通过在适合的部位来进行现浇混凝土中连接带的设置,用现浇混凝土来实现连接;水平方面的构件以及竖向方面的构件都是通过竖向方面的构件预留出来的插筋经合理操作伸入到梁与板之间的叠合层来完成连接的;通过各种形式如叠合现浇形式、现浇连接带形式使竖向方面的构件以及水平方面的构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结构。
中南集团所研究出的NPC技术相对来说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在竖向的结构部件当中基本上全部采用了全预制、在水平的结构部件当中一般采用的是叠合这种形式,这样就大大减小了现浇量,在装配率方面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它的剪力墙部位构件全部是经竖向浆锚钢筋来进行连接的,在现场会有非常多的灌浆孔,保证每一个孔当中灌浆的质量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在现场进行抽样检查也很难实现,所以,需要对NPC技术当中所涉及到的连接做出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实现现场工作量的降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二、半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PCF
半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主要使用在预制混凝土当中的剪力墙之外墙模等方面。其他部位比方说内部剪力墙或者是电梯井等部位仍旧使用支模现浇方式。该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外墙模板这一方面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处于的脚手架和模板进行支设的问题,做到了模板的节约并有效提升了施工的整体安全性。但是,该项技术当中所主要使用的外墙混凝土的模板,在初始设计当中并没有把它对墙体的实际承载力和实际刚度的贡献考虑进来,这样不但造成了材料上的浪费,还导致了计算出来的假定可能和实际的结构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在抗震设计当中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此外,它的主体结构也就是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基本都是全现浇类型,所以,现浇量实际上是比较大的。
三、改良类型的现浇混凝土技术
改良类型的现浇混凝土技术的主要代表是清华大学所属的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膜技术,它的核心是使用工业类型的轻钢架构等各种技术来替换目前所使用的钢筋绑扎以及制作,以实现节省人力与提高效率的经济目的。
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指的就是采取轻钢架构来替换现场用来绑扎的施工钢筋,使用免拆面板、一体化板或者是保温板等各种类型的固模来代替目前使用的模板,在各种固模之间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的一类装配技术,主要可以划分为轻钢构架模式下的固模混凝土楼板以及墙体。它的主要特征是,轻钢架构能够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在施工的现场当中一般不采用绑扎钢筋;使用免拆模板,尽量避免湿作业,使材料、人工两个方面都得到节省,尽可能的降低能耗,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此结构的房屋一般整体性能都比较好,在抗震能力方面较强,能够切实的满足各种复杂程度的建筑结构。然而,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在进行初始设计时并没有把它对墙体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考虑进来,因此导致了一部分材料的不必要浪费,所以它也存在相同于PCF技术的问题。轻钢架构模式下的固模技术仅仅是在钢筋这一个方面使用了这种装配技术,在混凝土中还沿用了传统的现浇方法,这是对目前技术的一种积极性改良。
四、加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随着建筑产业化以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不断普及,我国很多房地产商、建筑施工单位和建筑设计院等各个层级的企业都对混凝土装配住宅施工技术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研究与分析,为了加快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在结构工业化路程上的脚步,应该在发展过程中与各种技术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取长补短,逐渐的形成与我国当前国情相适应的一项新型技术,在这一个过程当中,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注重从标准以及设计的初始来切实解决混凝土装配式这一结构的标准化问题和模数化问题,这同样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在客观上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从产业化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布局出发,去切实制定相关的标准来推动工业化以及产业化生产的发展。
2. 相关的企业之间应该进行密切的合作,聚合资源来开发有关的技术,真正做到资源的共享,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一定规模的产业形成。在提高混凝土装配式所有的预制构件的质量的同时,同样需要去注重对装饰以及保温一体化等方面的研发。混凝土装配式这一结构在所有的预制构件之间所使用的连接技术应该完全使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保证,并尽可能的使连接构造之间简化,使施工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降到一个最低点,做到标准的统一性,可以实现互换互用。
总结: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建筑结构目前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所在,在全国各处不断涌现出各种针对它的新研究与新成果。本文从比较流行的三类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出发,归纳出了每一类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加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1、综述
钢纤维水泥混凝土是将钢纤维均匀地分散于基体混凝土中,通过分散的钢纤维减少动态荷载作用在基体混凝土上引起的应力集中,减缓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复合材料的抗裂性。同时由于混凝土与钢纤维界面间有很大的粘结力,因而可将外力传递到抗拉强度大、延伸率高的钢纤维上,显著地提高了素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抗冲击韧性、抗裂性、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等,使钢纤维水泥混凝土整体强度均衡地提高,以有效抵抗外力作用。钢纤维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添加,明显减少路面的龟裂、断板破损等病害,使得混凝土由脆性材料转变为具有良好韧性的复合材料,有效提高路面行车舒适性、行车安全及通行能力,并显著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2、计算模型的建立
为了给钢纤维水泥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使用特点,并结合路面的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将路面看作三维结构,结合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ANSYS中的接触单元模拟层间结合的复杂情况对该结构进行应力计算与分析。
2.1 地基有效计算范围
对于SFRC结构,地基为弹性半空间体,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是无限大的,而有限元求解时不可能在无限域内划分单元,因此要合理地确定地基的三维尺寸。
本文取初始尺寸7.5×16m(两块8m板),逐渐扩大平面尺寸和地基深度,观察其对板底荷载应力的影响,直到应力收敛为止,从而可以确定地基的有效计算尺寸。本文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确定地基的有效计算深度和平面尺寸。
2.1.1地基有效计算深度确定
选取的基本模型的参数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板平面尺寸为7.5m×16m,材料参数见表1,地基平面尺也为7.5m×16m,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性模量Et=186Mpa,泊松比为0.30。
表1 有限元计算各层材料参数
编号 结构层 材料 弹性模量E/MPa 泊松比μ
1 沥青层 沥青混凝土 1200 0.25
2 钢纤维混凝土层 钢纤维混凝土 31000 0.20
3 调平层 C10水泥混凝土 16000 0.25
4 钢纤维 200000 0.30
5 围岩 岩石 5000 0.25
选用荷载为现行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轮胎内压0.7MPa,轮压半径为l0.65cm,两轮间距为32cm(约3),轴宽为182cm。假定轮胎内压与轮胎接地压力相等。为计算的方便,假设轮胎的接地面积为矩形,其尺寸为2×0.2×0.2m,轮胎双轮中心间距30cm。应力计算点为板底纵边中部。
在此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改变地基的深度,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地基计算深度的确定
地基深度(m) 2 3 4 5 6
主应力(MPa) 0.261 0.255 0.251 0.249 0.247
由表2可以看出,当地基计算深度逐渐增大时,主应力收敛速度很缓慢,基本呈线性减小,当地基深度大于4m后,基本己收敛。因此,取地基有效计算深度为4m。
2.1.2地基有效计算平面尺寸确定
采用以上相同的参数,地基深度取4m,平面尺寸为a×b,计算结果如表3:
表3 地基计算平面尺寸的确定
序号 1 2 3 4 5
平面尺寸(m×m) 4.5×16 5.5×16 6.5×16 7.5×16 8.5×16
主应力(MPa) 0.264 0.257 0.253 0.251 0.250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地基平面尺寸扩大时,板底主应力收敛明显,当平面尺寸为7.5×16m时,再扩大地基变化已很小,即当此平面后,应力基本收敛,故取地基平面尺寸为7.5×16m。
综合以上计算分析结果,利用三维等参元对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应力分析时,地基有效计算范围取为B=7.5m, L=16m,Z=4m,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的要求,临界荷载位置为纵向边缘中部,本次计算不考虑温度应力的作用,因此通过有限元模型,只分别计算不同板长时钢纤维混凝土层底以及接缝处的应力变化情况,板长分别取6m、8m、10m、12m、14m、16m、18m、20m,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板长的增大,层底的最大拉应力基本出现在接缝处附近,而竖向剪应力最大值也基本处在接缝位置处,通过有限元计算不同钢纤维混凝土板长的板底拉应力和接缝处的剪应力。计算结果如下:
表4 不同板长板底和接缝处应力结果
板长(m) 6 8 10 12 14 16 18 20
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041 -0.036 0.034 0.035 0.033 0.031 0.035 -0.062
最大竖向剪应力(MPa) -0.312 -0.292 -0.266 -0.226 -0.237 -0.224 -0.225 -0.392
从以上结果和图可以看出,随着板长的增长,板底的拉应力基本是趋向减少;接缝处的竖向剪应力曲线走向是先降低,然后到16m板长的时候开始变大,在18m时稍微增加,但在板长为20m时达到最大值。因此根据规范的要求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建议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板长取值范围为6~18m,根据计算结果推荐采用16m板长。
3、 配合比的设计和考核指标
3.1 配合比的设计
本文主要是通过试验验证一个钢纤维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和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差别,还通过钢纤维的不同掺量,来验证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各种主要性能的影响,以此验证钢纤维混凝土的优良性能。
本试验钢纤维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设计强度为C40,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体积率为1%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钢纤维、外加剂、水的用量分别为445、804、988、78、3. 56、178kg(即钢纤维混凝土的体积率、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分别为1%、44.9%、0.4、445kg)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钢纤维、外加剂、水的用量分别为440、749、1079、0、3. 52、175kg(即钢纤维混凝土的体积率、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分别为0%、41.0%、0.4、440kg)。
3.2考核指标
道路用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照抗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进行双控。采用以抗弯拉强度为主控指标进行设计,抗折试件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参考。本试验在其他因素比如水灰比、砂率等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钢纤维的掺量,主要考核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在选定较好的配合比基础上,再对试件进行X射线探伤试验,以观察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的分布情况。
3.2 性能试验与分析
3.2.1 试件制作
试验的试件制作过程如下:
(1) 按已定的水灰比、钢纤维用量、砂率和水泥用量确定出每组需要的集料用量,其中外加剂量也统一取3.56kg/m³。
(2) 根据各种试验的要求采用不同尺寸的标准钢试模共计45个(包括普通混凝土的9个试件)。每组试验号需制作9个试件。每小组3个,结果取平均值。抗压和劈裂抗拉试件采用100mm×100mm×100mm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抗折采用100mm×100mm×400mm的小梁为标准试件。再由试模总体积计算出所需各种材料的用量。
(3) 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和,在振动台上振动密实成型。为保证钢纤维拌和均匀,先采用干拌法,即先搅拌粗细骨料,在搅拌的过程中陆续加入水泥,拌合均匀后再均匀撒入钢纤维,上述材料搅拌大体均匀时,再加水和外加剂水溶液进行湿拌,直至均匀,搅拌、投料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钢纤维混凝土投料流程图
(4) 测试所拌和混凝土的坍落度,然后尽快把和易性好的混凝土进行装模。装模前需要将试模内壁擦净,并涂脱模剂。
(5) 静停24h后折模,把试件进行标准养护(温度20±2℃,湿度≥90%),到规定龄期,然后进行试验。
3.2.2 试件要求
到达养护龄期后从养护室内取出试件,擦净后检查外观并测量尺寸,精确至1mm。抗压试件应检查承压面不平度,每100mm不大于0.05mm。抗折试件检查跨中1/3的受拉区不得有直径大于7mm、深度大于2mm的表面孔洞。然后对试件按照《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 13:89中的规定进行试验。
3.2.3抗压强度试验
SFRC可看成是由基相和分散相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其抗压性能受基相、分散相和结合面力学性能的影响,但是由于浇筑时期混凝土的泌水作用和干燥期间水泥浆的收缩受到混凝土中骨料的限制作用,这些隐藏的结合面就逐渐形成微裂缝(即所谓骨料界面处的粘结裂缝),复合材料受到荷载以后,这些微裂缝就会进一步的发展,从界面到砂浆、水泥石,逐步扩展为宏观裂缝,其破坏过程就是其裂缝的产生、扩展和失稳的过程。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试验中心进行,采用边长为100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在2000kN液压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加载速率控制在0.5MPa/S。将试件的侧面作为承压面,安放在试验机下,对试件进行连续、均匀加荷。当试件临近破坏、变形速度增快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荷载,精确至0.1MPa。抗压强度根据《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 13:89,按以下公式计算:
(1)
式中――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最大荷载(N)
――试件承压面积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若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果二者与中间值相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则试验结果无效。
因为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因此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9。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下表5。
表5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 试验结果
试验编号 钢纤维掺量(%) 水灰比 砂率(%) 坍落度(mm) 28d抗压强度(MPa)
1 0 0.4 41.0 50.4 49.2
2 0.8 0.4 44.9 42.2 51.1
3 1.0 0.4 44.9 36.8 52.3
4 1.2 0.4 44.9 28.5 53.1
5 1.4 0.4 44.9 24.5 53.7
对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对抗压强度的提高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关系,见图2如下:
图2 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线性回归图
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纤维体积率的增大,每种试件的抗压强度都稍有增加,但提高不大,幅度为3.9%~9.2%。抗压强度曲线光滑而平缓。因此,影响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仍和普通混凝土一样,是水泥强度、水灰比及粗、细集料的性能等混凝土基体因素起主导作用,而不是钢纤维的掺量,钢纤维并不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2.4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抗拉强度是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之一,是确定混凝土抗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间接的衡量混凝土的其它力学性能,如抗剪强度、冲切强度、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等的指标。
按照《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 13:89,劈裂抗拉强度试验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00kN液压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加载速率控制在0.5MPa/S。将成型试件安放在支座上,对试件进行连续、均匀加荷。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荷载,精确到0.01MPa。劈裂抗拉强按以下公式计算:
(2)
式中――钢纤维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MPa)
――最大荷载(N)
――试件劈裂面面积(mm²)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值。测值离散性较大时的数据处理应和抗压强度值处理方法一致。
因为采用的是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因此测得的劈裂抗拉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
钢纤维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见表6
表6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 试验结果
试验编号 钢纤维掺量(%) 水灰比 砂率(%) 坍落度(mm) 劈裂抗拉强度(MPa)
1 0 0.4 41.0 50.4 5.17
2 0.8 0.4 44.9 42.2 6.63
3 1.0 0.4 44.9 36.8 6.76
4 1.2 0.4 44.9 28.5 6.99
5 1.4 0.4 44.9 24.5 7.58
对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对劈裂抗拉强度的提高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关系,见图3如下:
图3钢纤维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线性回归图
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纤维体积率的增大,每种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都有明显的增加,提高幅度为28.2%~46.6%。劈裂抗拉强度曲线光滑而平缓。当钢纤维掺量的增量相同时,其强度的提高基本成线性增加,趋于直线。因此,钢纤维的加入可以使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3.2.5抗折强度试验
抗折强度是钢纤维混凝土(SFRC)设计的一个主要控制指标,也是钢纤维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的一个主要优势。SFRC荷载―挠度曲线和普通混凝土有着明显的不同。
按照《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 13:89的规定,此试验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400mm的小梁试件,在2000kN液压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加载速率控制在0.05MPa/S。将成型的侧面作为承荷面,安放在支座上。对试件进行连续、均匀加荷。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荷载,精确到0.01MPa。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钢纤维混凝抗折强度(Mpa)
――最大荷载(N)
――支座间距(mm)
――试件截面宽度(mm)
――试件截面高度(mm)
以3个试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传为该组试件的抗折强度。测值离散性较大时的数据处理,应和抗压强度值处理方法一致。
测得的抗折强度值,因为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400mm的小梁试件,所以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2。
抗折试验如下表7
表7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 试验结果
试验编号 钢纤维掺量(%) 水灰比 砂率(%) 坍落度(mm) 抗折强度(MPa)
1 0 0.4 41.0 50.4 5.09
2 0.8 0.4 44.9 42.2 6.52
3 1.0 0.4 44.9 36.8 7.57
4 1.2 0.4 44.9 28.5 7.99
5 1.4 0.4 44.9 24.5 9.15
对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对抗折强度的提高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关系,见图4如下:
图4 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线性回归图
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纤维体积率的增大,每种试件的抗折强度都有明显的增加,提高幅度为28.1%~78.8%。抗折强度曲线光滑而平缓。当钢纤维掺量为1.4%时,其抗折强度增加幅度更大。因此,钢纤维的加入可以使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3.2.6 X-射线探伤
X 射线探伤机是指用于工业产品部件无损检测的X 射线发生装置。他是通过高速电子轰击阳极靶产生X 射线,透照被检验的部件,并在胶片或其他成像装置上得到部件内部结构图像,判断被检验部件有无缺陷的一种装置。本次试验也通过这种仪器得到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中,钢纤维的分布情况,如下图5。
图5 钢纤维混凝土内部分布图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钢纤维在混凝土结构中分布均匀,也进一步说明此次试验中混合料的拌合、钢纤维的长径比等因素没有造成钢纤维成团的现象,也就是说没有阻碍钢纤维对混凝土各种性能强度的影响。
4、 结语:
(1) 钢纤维的掺量和水灰比是影响钢纤维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合理的选择掺量和水灰比,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非常重要。
(2) 钢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不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水泥强度、水灰比及粗、细集料的性能等混凝土基体因素起主导作用,而不是钢纤维的掺量,钢纤维并不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 钢纤维对混凝土的主要影响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和抗折性能,尤其是抗折性能,因此设计中也主要采用抗折性能这一指标控制。
(4) 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和阻裂作用一个重要因素是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均匀分布,因此混凝土基体各组成材料与钢纤维参数即长径比的合理匹配,混合料的拌合工艺等,都应重视,才能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均匀分布,到达钢纤维混凝土优良性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郝建国.钢纤维混凝土在高速公路隧道路面结构中的应用:公路,2006(6): 158-162
[2] 焦楚杰,孙伟,高培正,周云.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0357-0361
[3] 杭伯安,傅智,邢惠臣.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技术赴美国考察报告.公路交通科技,1994(3):66-68
[4] 张永胜,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公路工程,2008(04):0121-0124
一、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的基本情况
6月2日-6日,代表团参加了在加拿大班夫举办的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本次大会由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新建住宅保障项目组织主办,加拿大CMHC特别支持。该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国际间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合作与经验交流。参加此次大会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代表200多人,各国代表围绕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分别介绍了各国的进展情况。我代表团长李先逵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房发展与住房政策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方面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培育住宅消费市场、加快住宅产业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措施。代表团副团长沈建忠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宅建设与住宅质量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住宅建设取得的成就、住宅建设的发展前景及住宅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着重介绍中国政府在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大会发言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住宅产业发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
从大会交流的内容来看,各国政府把坚持人居可持续发展,提高住宅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特别是保障住房质量和购房者的利益做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保证住房质量方面,把推动住宅科技技术发展做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和完善住宅技术标准,建立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严格建造过程把关,完善质量检测手段等措施确保住房建造质量。在住房制度保障方面,为保证人人享有住房为目标,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采取住房建设基金、住房贷款等经济手段,提高购房者的购房支付能力,使低收入者的住房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和相应可靠的质量保证。
会议期间,我代表团还与加拿大、日本等国代表团进行了双边交流活动,就住宅技术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换意见,为加强今后的国际合作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拿大CMHC董事会主席Peter Smith先生介绍了CMHC的主要职能,并期待着中加双方在住宅建设领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唐力教授介绍了太阳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加拿大建造材料中心主任波登介绍了加拿大住宅标准、规范和住宅建筑体系等内容。一行30人的日本代表团非常珍惜与我代表团的会晤和交流。日方表示,第十届年会将于200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成就世界瞩目,中日两国间的住房合作与交流一直开展得很好,希望中方在下届年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双方就住宅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商谈,为加强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
代表团在访加期间,与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就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情况进行细致的商谈,对今后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加方的安排下,考察了加拿大住宅技术和住宅小区建设情况。
1、中加合作项目与交流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我部与加拿大在建筑技术、住房金融、住宅产业、建筑标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主要的项目和活动有:
中加住房金融合作项目。1999年11月,我部向外经贸部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申请将"研究和借鉴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与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面的经验"列入CIDA的资助计划,2000年2月获得批准。加方提供300.000加元的资助,加方与我部共同实施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是加拿大CMHC。该项目的目的是学习和借鉴加拿大模式,为在中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和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做准备。该项目于2001年7月结束,中方完成了详实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做为该项目的延伸,由CIDA资助,并根据刘志峰副部长访加时与CMHC签署的合作协议,我部与CMHC于2001年8月开始进行在中国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此项研究正在分阶段进行中。
中加建筑技术领域的合作。加拿大住宅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和轻钢结构为住宅建筑的主导结构,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中加双方在木结构建筑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在加拿大CMHC、自然资源部、国家研究中心、森林工业理事会等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为我国木结构标准修订提供了技术咨询和服务。目前木结构设计规范和木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在双方的合作努力下,已正式出版。同时,我部正在与加拿大CMHC就轻钢住宅结构技术标准制订方面进行合作,该项工作进展顺利。
中加双方在技术交流与研讨、技术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2、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建设性意见。代表团在双方的商谈中提出了加强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建设性意见。在住房金融方面,加快在住房金融领域合作的进程,尽快开展住房抵押担保和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同时,开展住房发展基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产业基金的建立与发展。在技术交流与贸易领域,加快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的合作,在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在技术引进方面,应与中方有关企业合作,引进成套生产技术,而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的出口方面,以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和加快新技术的更新与进步。在人才培训方面,应有实质性的进展,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3、加拿大住宅建设管理与技术发展的考察研究。在CHMC的安排下,代表团考察了加拿大政府住房建设与住宅技术管理机制及木结构建筑体系技术、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供暖系统、新能源利用技术及参观了加拿大科学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实验室和居住区建设等。
加拿大住房建设及住宅技术的发展主要由加拿大CMHC、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矿物与能源技术中心等部门协作共同完成。
加拿大CMHC是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机构,成立于1946年,其宗旨是协助加拿大政府制订和实施住房建筑计划,以解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加拿大国内存在的住房紧缺问题。从那时起,该公司一直协助政府为一代又一代加拿大人民提供住房,使加拿大人民居住条件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该公司多年来采取了各种途径,包括向加拿大家庭提供直接和间接援助,以及协助建立一种能促使加拿大住房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通过推广有关住房方面的研究与专业技术知识,协助住房建设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并与其他部门和单位合作,支持和修订加拿大的住房建筑标准,确保加拿大在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种住房问题和面对各种新兴的发展趋势的同时,能够全面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做出统筹兼顾的积极反应。为了实现其支持住房产业的目标,该公司采取各种途径,包括技术与经济研究、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示范工程、规章制度的制定、研制行业标准等促进和协调住房产业与各级政府机构以及加拿大国内外的住房用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拿大科学院建筑研究所是加拿大的建筑技术中心,从事综合性研究、制订建筑法规和提供质量鉴定服务等,其所从事的消防安全、建筑性能、室内环境、材料与结构、产品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同行享有较高声誉,对促进加拿大住宅产业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是主管加拿大能源、采矿、地质和森林资源的联邦政府部门。该部门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发展和促进住宅建设中的能源效率,包括为新建住宅制定的R-2000计划和适用于现有旧房的"住房能源改造措施"。负责管理使用能源的设备,包括住房设备和家用电器,并为制定和实施加拿大住房建筑能源法规提供协助。矿物与能源技术中心作为自然资源部的下属技术开发机构,主要从事建筑节能设备与系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该中心为新建住房和现有旧房的节能住宅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和计划管理服务,包括研制技术标准、鉴定工具、质量性能检查、建筑培训和计划评估等。同时,还致力于开发太阳能、风能、小型水力发电及生物能源。加拿大的住宅技术发展,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下通力合作、协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住宅产业技术的大发展,使加拿大住宅工业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加拿大住宅建设倡导"健康住宅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居住者健康。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采光照明、隔声及电磁辐射等因素。二是能源效益。包括建筑物的保温性能、用于采暖与制冷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用电及高峰用电需求等。三是资源效益。可再生材料的利用、节水器具、建筑物的耐久性及长期性等。四是环保责任。包括排放及燃烧副产品的设备性能、废水及污水处理、社区的选址及自然环境的利用等。五是可支付能力。包括住宅的性能价格比、建设的工业化水平、住宅的适应性和市场性等。加拿大的住宅建筑技术发展以"健康住宅"理念为原则,发展相应的体系与技术,形成了以木结构、轻钢结构、混凝土板式结构、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为主要建筑体系和与其相配套的工业化生产的墙板、布线、门窗、厨卫部品及技术体系,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一体化管理的住房现代化生产体系。
木结构住宅体系在加拿大已成为低层住宅发展的主要建筑体系,其源于加国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现代化生产工艺和其成熟的配套技术。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应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高效建造;其空间布局可改性好,可按照市场要求临时改变其空间布局;在安装配电系统、管道系统、供暖系统与空调系统以及其他现代化系统时可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可达到最高的绝热保温标准,保证既节省能源,又能提供长期的舒适环境。同时,可以尽量减少废料和工序,并能充分利用回收材料。
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加拿大住宅建设中也有较大发展,其技术特点及技术体系和木结构体系具有相似之处,其不同之处在轻钢结构体系中的结构由钢代木,是加拿大低层、多层住宅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场。其优点在于:质轻高强,抗震性能好;有利于环保,回收率可达100%;材料性能好,结构质量有保证;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快,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不可燃、不助燃,防火性能好等特点。目前,加拿大轻钢结构体系用于旅馆等公共建筑可盖到七层,用于住宅可盖到四至五层,今后发展还在进一步研究。
混凝土板式结构、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是加拿大高层住宅的主要建筑体系。混凝土板式结构综合利用了加拿大各种模板技术及现场浇注混凝土板等工艺技术,实现了机械化施工。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是将冷轧钢与现场灌注的混凝土粘合在一起或在工厂制成板,构成楼板、横梁、顶梁、立柱和墙壁等结构,是逐渐取代混凝土板式结构的新的结构型式,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拿大的住宅配套技术与产品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混凝土砌块技术、屋面装饰技术、塑料产品技术、空气流通与热量控制技术、门窗技术、厨卫技术供暖技术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值得我国学习和交流。
三、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与交流
代表团访美期间,与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商务部就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事宜进行了实质性协商。同时,对美国住宅建设的政策和技术发展进行了较深入的调研,达到了预期效果。
1、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中美住房合作项目由2000年5月优先启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合作项目"和"住宅产业示范工程"以来,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果。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合作项目。2000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中美住房金融研讨会,详细了解了美国在住房抵押证券化方面的经验。2000年7月和9月,中美双方先后派出了代表团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交流,为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证券化进行了技术准备。目前中方有关部门正就在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工作进行努力。
住宅产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根据《关于建设示范工程的谅解》,初步选定北京龙泽苑小区和上海新里程小区做为中美住宅示范项目。2001年3月,中美双方联合评审组在北京召开了龙泽苑示范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FRANK WILLIAMS建筑事务所的方案中标。2002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龙泽苑示范项目环境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盛林景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龙泽苑项目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已于6月29日开工建设。上海示范工程项目于2001年9月召开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DESIGN COLLECTIVE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方案中标,目前设计方案仍在修改阶段。
2、合作项目的建设性意见。住宅示范工程合作已经步入到技术合作的实质性阶段。此次访问和交流就有关示范技术和产品事宜与美国商务部、住宅建造商协会等部门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明确了示范技术与产品的内容和要求。在引进美方规划设计理念的同时,重点应在引进和示范技术和产品方面,要侧重于工业化建筑体系、部品体系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居住区环境保障技术等方面。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先由美方提出可供中方住宅示范工程选用的技术和部品清单,再由中方根据清单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和选用要求,双方协商确定。双方认为,为保证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双方应建立工作协调小组及协调机制。
3、美国住房建设的考察研究。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是负责美国住房投资、住房计划和住宅技术的发展的主管部门。从1930年开始,美国国会推动公共住房计划,共新建120万套住宅提供给最低收入家庭。从1993年开始启动希望6工程,主要解决低收入者、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居住条件较差的群体的住房。主要是改造危旧和居住质量差的住宅,1993年-2001年计划拆除危旧住宅78156套,新建住宅83163套,到2000年实际新建住宅70898套,其中58%作为公共住宅提供给低收入者。公共住宅的投资来自国会拨款、地方机构筹措和私人投资等多种渠道。2001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地方机构筹到90亿美元用于公共住房建设,为解决低收入住宅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来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国政府为逐步消除贫民区和贵族区的居住者素质的差别,在公共住宅中吸引高收入者来居住,共同提高全民素质。公共住宅在40-50年代以建高层住宅为主,实践证明,高层住宅管理难度大,除纽约等城市外,已不再新建高层住宅。在发展住宅技术方面,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住宅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国会每年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住宅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在公共住宅建设中大力推广住宅建设新技术,不断改善住宅的综合质量。
四、美、加住宅产业考察的启示
1、住宅区规划。住宅的规划设计理念应从住宅小区为主发展到居住社区为主的转变。北美的住宅很少见到像我国封闭式布局和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其规划设计是以居住社区的理念,形成街坊邻里和组团区段的布局模式,体现社区开放交流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服务、生活设施等),有利于城市交通疏散。我国封闭式住宅小区(组团)是几千年来"围城"思想的延续,每个小区必须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中心广场、教育设施等,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小区内外交通组织复杂,生活不便等。如果封闭式围墙是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那么现代化监控技术、门禁系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使住宅小区由封闭走向开放,资源(如绿地、设施)由小区独享变为社会共享。
2、住宅的装修。提供毛坯房的做法是我国住宅建设的特有现象,在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的住宅全部做到一次装修到位,而且住宅装修实现一体化设计、施工,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有利于实现装修工业化。装修讲求简洁、明快、舒适和实用,创造一种方便、安逸的居住环境。我国目前住宅装修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装修的宾馆化或装修繁琐化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
3、居住区环境。不管在美国、加拿大的高档社区,还是普通社区,很少看到像我国住宅小区环境塑造的大手笔做法,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建设中大做环境文章,大是指人工造景,以宣传广告式手法为环境而环境。如:浩大的中心广场、人造瀑布、山石景观等,既是形式主义,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国外也只是在公共公园或城市广场中才能看到。在美国、加拿大的居住区环境讲求利用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原则,以种树、种草为主,营造朴实、自然的环境,既经济实惠,又具有园艺美的自然和谐,而不是人工过份做作造景。
4、住宅技术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在美国、加拿大资源丰富的国度,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太阳能和地热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小型箱式变压器技术等,体现"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论,即检查(Review)标准程序和做法;减少(Reduce)产生的浪费;重复利用(Re-use)资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废弃的材料。
5、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尽管美国的建筑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美国政府仍然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国会每年拨付住宅与城市发展部1000万美元专门用于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费用,委托美国国家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而美国的各种协会等社团组织,更是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美国住宅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科研单位的改制与政府部门脱钩,技术研究工作弱化,同时,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很难调动起企事业单位开展新技术开发研究的积极性,严重阻碍新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研究领域,不仅要加大科研投入,而且要稳定一批技术设备齐全、技术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和科研队伍,积极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6、加快我国住宅建筑体系的研究。美国、加拿大住宅建设的工业化之高,是因为有成熟的成套建筑体系(如木结构、轻钢建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成套技术。我国的住宅建筑体系较多,尚未形成系列化体系,而且建筑技术以单项技术发展为主,缺乏标准化、配套化技术,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限制了住宅建设工业化的发展。加快我国住宅建设工业化进程,首先是解决建筑体系问题。应加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的标准化研究,形成完整系列的体系。其次是完善住宅技术、部品的通用性研究,逐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
7、木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我国城镇住宅主要已集合式住宅为主,由于木结构、轻钢结构的建造层数所限,其建筑结构体系在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应用范围有限,但与其配套的屋面体系、内墙体系及其配套的技术在集合式住宅中仍有广阔的用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广大农村住房条件的改善,木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在小城镇及广阔的农村住宅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轻钢结构住宅在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住宅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建设部赴美、加住宅产业考察团
团 长:李先逵 建设部外事司司长
副团长:沈建忠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兼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
团 员:
王瑞春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处长
田灵江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处长
于 萍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工程师
韩红丽 陕西西安高科(集团)新西部实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
陈 琳 浙江温州市安居工程建设指挥部主任
唐文华 浙江温州市安居工程建设指挥部处长
樊 阔 内蒙古包头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
一 前言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黄土地的分布十分广泛,其中便覆盖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行,我国在西北地区现已进行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湿陷性黄土对基础工程建设的正常作业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其工程危害性主要表现在黄土在遇到水浸湿后其将会发生增湿软化效应,黄土的强度就会相应变低,这样在土的自身重量和外加压力的同时作用下,就会出现湿陷性变形并路基下沉,这种下沉的主要特点为下沉量很大并且下沉速度较快,严重影响基础工程建设的正常作业。我国对湿陷性黄土湿陷机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相比来说较其他国家较晚,但在形成之初就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 湿陷性黄土概述
1、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概念
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在受水浸湿后,一定的压力之下出现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发生明显的湿陷变形并且黄土的强度随之大幅度下降的一种现象。这是一种饱和度不够的黄土,在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空隙,在正常的湿度之下强度较大一般不会出现变形下沉的现象,但是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当黄土浸水之后其强度大幅度下降,在较大的压力之下就会出现变形甚至下沉的现象,严重的可导致路面下沉建筑物倾斜甚至是倒塌,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湿陷性黄土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将会导致工程建设无法施工甚至严重的工程事故。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分别为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湿陷性黄土的判定原则
对黄土地区的湿陷性的考察报告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判定该地区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并且得到该地区黄土的土层分布,土层的厚度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深度;若确定该地区黄土具有湿陷性,则要该地区黄土的湿陷性质进行判定,确定湿陷性黄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或者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最后需要对该地区的湿陷等级进行判定并根据湿陷等级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法。
三 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下沉原因
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的一种,其主要特性分别表现为:
1、湿陷性黄土的颜色主要为黄色,其具体的分类可细分为棕黄,褐黄,黄褐以及灰黄等颜色。
2、湿陷性黄土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具体有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3、湿陷性黄土的孔隙比较大,一般为1.0及以上,并且含有肉眼可见的大孔,结构状态表现为松散状态。
4、湿陷性黄土的主要成分为粉粒,其中颗粒所占的比例达到50%以上。
5、湿陷性黄土在天然剖面上,具有垂直节理,在一般的压力下不会轻易被破坏,能够维持陡立的天然坡度。
6、湿陷性黄土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湿陷性,黄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浸水后发生湿陷则成为自重湿陷性黄土,若压力同时包括自身重量以及外在压力的秦光霞湿陷则成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湿陷性黄土地中进行基础工程建设时,由湿陷而导致的地基强度,稳定性,压缩性,蓄水等问题是严重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分析湿陷性黄土的路基湿陷下沉原因,可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新填地基土下沉
在基础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填充并压实,此类下沉现象表现的比较缓慢且不明显,更容易在后期的工程使用过程中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更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具体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新填土进行记录并分析,以及通过对工程未来使用过程中过的对黄土的强度要求进行分析判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原地基土下沉
在导致工程破坏的众多原因之中,原地基土下沉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原地基土受到自身重量以及外部压力作用的时候,其内部的缝隙气孔将会被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压,内部的气体也会被一定程度的被挤出,在外部压力逐步趋于稳定之后,地基也就表现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地表水深入地下土壤层时,湿陷性黄土的内部结构将会再一次的改变,其内部的可溶性盐类以及缝隙气孔进行重新的排列分布,原本坚硬的黄土就因浸水的原因变得具有软塑性或者流塑性,最终将导致地基进水后发生下沉现象的发生。
四 湿陷性黄土的危害形式
1、勾缝脱落
基础工程在作业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岩浆勾缝,这些岩浆勾缝在长时间的雨水或者地表水的冲刷之下,岩浆将会逐渐减少并最终被冲刷消散,此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材质块将会出现缝隙现象,从而使得坡面收到雨水或者地表水的集中冲刷。当坡面被过分冲刷过后,就会有沟蚀出现在坡面表层,从而使得所填新土部分随水流走,从而出现地基下沉的现象,使得整个砌体下陷,造成严重后果。
2、裂缝
砌体的新填土会出现滑动的现象,填土滑动之后会造成地基的变形,从而出现裂缝。根据其裂缝的严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两类,当完全裂开时称之为贯通裂缝,部分出现裂缝时称之为未贯通裂缝,则整个地基存在断裂破坏的危险,其支挡支撑作用就会损坏,此类危害通常危害程度较大,在基础工程作业时应重点处理防范此类危害。
3、填土沉陷出现变形甚至出现陷穴
当砌体内部的泄水孔保持畅通时,黄土颗粒将会随进入的水流移动并最终慢慢带走,逐渐的在该处将会出现黄土陷穴,使整个砌体出现真空地带,最终导致砌体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而当砌体内部的泄水孔无法保持通畅甚至堵塞时,其内部将会因渗水的原因,其湿度逐渐增大,黄土的内部结构将会慢慢随着浸水的增多而改变,强度和硬度会大幅度的降低,最终导致沉陷变形,对基础建设造成严重的威胁。
4、基础被水冲刷导致内部掏空
某些黄土地带会出现集中性的暴雨现象,在雨水不断的冲刷之下,基础的某些防护设施会被湍急的水流带走,而随着冲刷面积及深度的增加,基础内部将会被掏空,失去原来的支撑作用,更严重情况下将会导致内部结构物稳定性被破坏,造成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五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1、换填垫层法
黄土内部虽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度及硬度不足的土层,但影响其硬度及强度的往往是在图层中的某个深度的土层,该土层的强度明显会较其他土层的强度弱,从而会因此处土层的强度不够而影响整个黄土层的强度。因此所谓换填垫层法就是将黄土内部某层的软土层去除,硬度以及稳定性都较高的材料进行填充,再借助施工设备机械或者人工的方法对新填入的材料进行压实。这样可以保证在基础工程完成后表层土层的承载力,对于减少土层的变形及沉陷非常有利。如果再所垫层的下方仍旧存在强度较低的软土层,则需要对软土层进行排水固结工作,提高该软土层的强度,此种方法可有效的较少路基的湿陷性。
2、强夯法
强夯的夯实过程为利用夯锤瞬时落地时给地面的一个强大的能量冲击,使得土层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密实性增强,对原有土层的结构,排水固结能力以及压密都进行了改善,其冲击能使得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土层得到加强。如此反复操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重复夯实,从而可使得整个湿陷性黄土地带强度硬度得到加强,可显著提高地基表面的承载能力,有效的解决工程场地范围地基的沉陷问题。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处理中的应用见图1。
图1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处理中的应用
对于浅工程强夯的作业不用进行挖方作业,可直接进行强夯,而对于基础设置在较深的土层的建筑物则需要通过挖方处理首先去掉表层的土层之后再试试强夯作业。强夯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强夯作业开始之前,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试夯,确定满足强夯条件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其次,在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土层的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较多的地带应首先采取一定措施降低该地段的含水量后再进行强夯,否则取得的效果将会不明显;最后,要尤其注意强夯作业的时间间隔,根据不同的地带选择不同的强夯频率将事半功倍。
3、土桩挤密法
在湿陷性黄土地进行基础工程作业时,土桩挤密法也是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土桩挤密法指的是首先利用夯孔,爆破,冲击,沉管等方法成孔,再将素土,灰土等强度较高的土壤进行填充,其填充后土质以及再次夯实的方法与原黄土基本一致,保证了填充后所有土层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此种方法简单实效,是一种经济的并且效果较好的处理方法。
在采用土桩挤密法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在正式采取此种作业方法之前,要在现场地带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土层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取得相关的土壤参数,确认该方法可行后再对工程范围内所有地带进行推广;通过机械成孔后的第一次填充要保证孔底土壤的密实性,孔底的土壤密实性是保证挤密后整个土层的强度和硬度的关键因素,应分层进行回填夯实;在土桩挤密的过程中,应及时对挤密后的土壤进行抽样检查,随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通过现场实验测定确定回填土的夯实质。
4、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指的是利用水,水泥,石灰等作为固化剂,利用专用的搅拌机对地基深处的软土和固化剂进行强制搅拌,通过内部土壤与固化剂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将会使得深层软土层水稳定性,整体的强度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增强内部土层的强度和硬度的一种方法。
此种方法与混凝土固化的原理不同,混凝土固化主要利用了水泥的水化作用从而达到加快混凝土凝结的过程。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搅拌的越充分,土块被粉碎的越小,水泥,石灰等固化剂在土中的拌合就将越发均匀,对于土层整体的强度和硬度都有很好的效果。
5、高压喷射朱江加固法
此种方法应用于深度较深,软土层较多等黄土地带,成本较高,但效果较为突出。此种方法指的是利用钻机、振动的方式对湿陷性黄土层进行钻孔,保证喷头能达到理想中的深度,再利用高压将水泥打入土层之中,使得土层与水泥能够混合充分。可以看出,此种作业方式应配合水泥土搅拌法同时使用,由于压强很大,喷嘴将水泥喷出时会明显的将四周的土层进行切削,将土块尽可能的切碎,从而达到将水泥土等拌合均匀,更好的达到增强土层强度硬度的作用。
6、其他方法
除去上述几种常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之外,还有预浸水法,振冲法,桩基础,砂石桩法等方法,针对不同的地带,不同的土质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此才能有效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带的基础建设的沉陷现象。
六 工程实例分析
某公司位于典型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麻烦。
案例1:在厂区3#至6#倒班宿舍楼设计图纸中,卫生间隔墙基础做法为素土回填夯实后,浇筑25cm厚素混凝土基础,因陕北地区为湿陷型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可能引起上部墙体变形或下沉。经现场讨论后决定对其变更,即将原素混凝土基础变更为在基础墙体上支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在施工难度及工程成本并未产生较大变化的同时,避免了因地基回填土浸水造成卫生间隔墙基础下沉。
结语
为保证基础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地进行施工作业时,一定要综合进行考察与考量,根据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湿陷性黄土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隐患。
[参考文献]
[1]吴晓霞,陈若翔.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分析与处理[J].交通科技,2004(04) .
[2]杨玉生,李靖,赵世麒.黄土填方路基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治[J].路基工程,2006(05) .
[3]谢定义.讨论我国黄土力学研究中的若干新趋向[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1).
[4]裴章勤,刘卫东.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高晋彪.浅谈公路工程不良路基的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8,34(7):316-317.
目前在工程中有一种被普遍认可的管理模式叫作EPC管理,被普遍应用于工程项目投资大、技术性要求高的项目,这是因为EPC管理模式具有贯穿性强、总承包全权负责、业主方便控制、业主风险较小的特点[1]。第一,EPC管理具有总承包贯穿整个项目的特点,无论在哪一个环节,都能够直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第二,总承包能够受到业主的信任,将大部分工作委托给总承包进行运营。第三,业主只需要对主体进行把控,宏观操作工程项目。第四,业主受到的风险大大减少,总承包商来承担大部分的风险和责任,由于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也会很大。
笔者下面举例来说明,俄罗斯KIMKAN铁矿选矿厂项目地处俄罗斯远东地区犹太自治州,业主是一家俄罗斯私营企业。工程的规模为建设年处理量1000万吨原矿,产出315.6万吨品味不低于65%铁精矿的选矿厂。项目要求必须满足俄罗斯标准规范,工程包括选矿厂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和性能测试。项目原合同工期为30个月。
一、工期影响因素研究
(一)设计因素
对于俄罗斯KIMKAN铁矿选矿厂项目来说,导致工期延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设计方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在俄罗斯施工必须受到俄罗斯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的严格管理,也必须执行俄罗斯工业的相关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详图设计委托俄罗斯设计院完成,然后由中国设计院进行设计转化,转化为中国设备和材料,再提交俄罗斯设计院进行标准符合性审查,只有完全通过后最终提交业主审批。在这个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首先,由于俄罗斯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建设大型的选矿厂,所以在设计方面存在经验不足问题;其次,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差异较大,工作人员交流不畅通,因此严重地影响了工期,每一步骤的设计转化和审批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二)物料准备因素
施工进程中,物料提供的适时、适量是保证顺利施工的基本保障,无论是供应的时间、数量以及速度都会对工程的进度有较大的影响,有效的物料提供是必不可少的。
物料如果供应不及时,工程无法继续开工,物料质量达不到要求,工程的质量也必然不会合格;同时,物料的供应数量过大,占用过多的空间和资金,也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所以物料的供应也是一个需要严格把关的环节。例如案例中的项目在俄罗斯济相对落后物资比较匮乏的远东地区,仅水泥、砂石的供应不充足就导致施工断断续续,进展缓慢。甚至由于水泥厂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量,售出未完全熟化的水泥,导致钢筋混凝土筏板达不到规定强度,重新拆除建设的情况。
(三)自然因素影响
自然因素也会影响工程的实施,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影响因子,但是却会对工程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案例中的项目受到口岸的洪水影响,导致运输中断,造成工程施工无法按照原定施工计划实施,给现场的施工管理和对工期造成了严重影响。自然因素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因素影响。施工现场准确无误的地质勘测报告非常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会根据不同的地质设计不同的建设方案。
季节因素影响。案例中的项目实施计划在2014年夏季施工完毕,但受到自然因素和设计转化等方面的限制,工期不得不延长,原计划被打乱,为了圆满完成项目的实施,工作人员决定冬季施工追补工期。在俄罗斯一般冬季是非施工季节,因为冬季的俄罗斯非常寒冷,降雪量非常大,冬季平均气温都会在-10℃左右,甚至会达到-40℃。该项目的冬季施工气温是零下五摄氏度左右,为了在低温下使混凝土凝固速度加快,采取了保温和加热的措施。主要是在绑扎钢筋时同时绑扎电阻丝来进行加热,这与正常季节的施工相比,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序,大大延长了施工时间。同时,冬季施工还会出现其他的困难和隐患,施工效率大幅降低,安全隐患明显增大,这些都是影响工期的因素。
二、有效控制、及时采取措施
(一)项目设计
对整个工程的进度把握非常重要,特别是设计方面,是整个过程最重要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如果把设计问题解决好,整个工期就会大大缩短。所以,在统筹整个建设过程中,特别是针对设计转化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对于设计来说,进行精确的计算,工期与设计节点相对应,设置工作目标,甚至要将部分关键设计里程碑节点适当提前,为出现无法预计的设计变更或反复审批留足时间;
考虑到设计转化的难度,在整个工作中相对比较耗时,因此,要利用设计转化的特殊性,应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模式。在设计的同时采购也同时进行,设计工作为采购提前创造技术条件;设计工作完毕时,一切施工条件准备就绪,工程可以顺利实施;
控制设计的准确、严密,尽量减少变更。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开会进行技术交底和总结,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的所有图纸,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避免对重点部位的变更,特别是支座、主梁以及柱等,尽量一次设计成功;
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中的所有环节,特别是后期需要安装的子项,在前期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子项的施工要求,尽量多预留、少打孔,缩短工期。对于工期比较长的且在关键路径上的子项,优先考虑设计,施工和土建工程可以在其他子项之前完成,协调各个环节的工期长度不一,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案例中的项目在前期施工阶段融资模式决定了大部分使用中国设备和材料,所以项目部决定让中国设计院来对项目进行设计转化,也考虑到了中国与俄罗斯规范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设计转化完成之后由俄罗斯设计院审查,然后交由业主和俄罗斯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审批。这虽然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两国设计标准不一致,修改较多,语言障碍带来了沟通困难,耗时较多。若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是在同一办公地点两国设计人员同时进行或按照出图计划每批次组织相关设计审查会议。
(二) 物资采购
在EPC项目中,物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项目成本的实施有比较大的影响。本项目在物资采购时,首先和业主一起对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确定,对于主要工艺和辅助设备以及大宗材料,在明确质量标准的同时,对具体招标范围的品牌也进行了确定。通过将设计和设备选择紧密联系,提高作业效率。
同时,根据整体项目进度的要求结合当地的物资供应情况,加强对物料准备阶段的控制,对于采购困难、时间长的设备和材料,优先准备采购,尽可能准确地统计和估算每一阶段所需物资,安排好采购数量和进场时间。
案例中的项目主要工艺设备均做到提前安排生产和进场,利用冬季不停止砂石的储备工作,为来年气温回升进行大规模施工做好物资准备。当然,这也造成了资金提前被占用,但相对于保证工期的要求和延期罚款来说,这是必须做出的选择。
(三) 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项目部首先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系统,无论是设计过程,还是施工过程,都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自我监督系统,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将质量问题落实到每一个单位的每一个负责人。此外,项目部还大量聘用了俄罗斯当地的工程师,全面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俄罗斯标准的要求。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发现,国际EPC项目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对项目影响的因素也与国内项目不同,不同的国家影响因素也会不同,当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以及经济因素都与工程顺利进展息息相关。在国际EPC项目进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自然环境、国家规范标准、经济以及政治等,全面考虑可能对工程产生影响的因素。同时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子,统筹安排设计计划、施工进度以及物资准备。提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一方面可以针对性的预防以及采取措施克服问题,在施工前期做好准备;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运用当地的有利因素,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43-03
铁路工程是一种线形工程,配套有相关的站场、整备和运营等设施,一般具有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大,所经地域长、跨越区县多、涉及环境范围广等特点,工程建设过程将会对生态环境等造成较大影响。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规划》调整方案,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路的运营总里程将达到12万 km,其中规划新建铁路1.6万 km,既有线增建二线1.3万 km,既有线电化1.6万 km[1]。大量铁路工程的建设,不仅占压土地资源,破坏生态植被,特别是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环境区域,若不加强对既有生境的保护和恢复,将对沿线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根据我国第三次荒漠化、沙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3.62万km2[2],戈壁作为荒漠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布于内蒙西部、新疆及等区,大部分区域为砾石所覆盖,林草植被覆盖率低,局部区域流沙活动频繁,开发建设项目等人为活动干扰下,极易形成新的风沙源。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新建额济纳至哈密铁路额济纳至梧桐水段,位于额济纳旗、甘肃省肃北县境内。线路自临策线的额济纳车站引出后,跨过嘉策铁路,向西北方向行进经过额济纳旗的黑鹰山矿区、肃北县的马鬃山矿区,进入新疆自治区哈密市的梧桐水。额济纳至梧桐水段,线路全长418.845 km,新建正线长度416.589 km。工程共经过额济纳河平原区、北山低中山、丘陵及剥蚀准平原区等地貌单元。地势中部高,两端低,沿线戈壁占绝大多数,植被稀少,发育众多干河床,风沙活动频繁。沿线地下水按含水层的岩性结构特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埋深一般数十米至上百米,局部区域钻探未发现有地下水分布,主要为季节性地表水的渗漏和上游地下水迳流补给。工程所经区域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2~8.9 ℃,极端最低温度-37.1~-31.3 ℃,极端最高气温35.4~42.5 ℃,年平均降雨量35.2~63.3 mm,平均风速3.2~4.6 m/s,最大积雪厚度7~19 cm,年均蒸发量3072~3399.6 m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1.20~2.20 m。
1.2 生态植被现状
1.2.1 工程所经区域植被现状
沿线生态植被主要分为两类,即荒漠绿洲植被和戈壁荒漠植被。根据地方林业志和有关研究资料,沿线所经过的额济纳旗和肃北县有约有植物42科,189种,最大科是藜科和禾本科,最大的属是菊科蒿属7种[3]。
1.2.2 工程沿线植被现状
沿线植被现状采用分辨率为30 m TM遥感影像,通过与ETM全色波段融合后,得到15 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并通过非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判读分析方法,解译出沿线植被类型分布图和属性数据。根据《中国植被》和《中国植被区划》植被分类体系[4](2007年地质出版社),工程沿线评价区域内植被群落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阔叶林――温带阔叶小叶疏林――胡杨疏林;灌丛――温带落叶阔叶灌丛――多支柽柳灌丛;荒漠――温带矮半乔木荒漠――梭梭砾漠;荒漠――温带灌木荒漠――膜果麻黄荒漠、多枝柽柳荒漠、泡泡刺荒漠、红砂荒漠、合头草荒漠、无叶假木贼荒漠、戈壁藜荒漠;荒漠――一年生草本荒漠――盐生草荒漠。沿线主要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10个群系,详见表1。
2 生态恢复体系构建技术
2.1 生态恢复原则及应用
本工程所经区域生态系统是由沟谷植被、戈壁沙漠、流动沙丘和适应荒漠生境的动物等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体系。其能流和物流的输入、输出交换速度低,丰富性差,基本勉强维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抗干扰能力差、每个子系统的波动对整个生态系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本工程建设过程,特别注重主要线路方案的比选,采取易绕则绕[5]的原则,尽可能降低工程对脆弱生态区的干扰。对造成破坏的区域加强生态植被的对位配置[6],以工程防护措施为主,注重临时防护措施和因地制宜的绿化防护措施体系。本次就额济纳地区研究了川地托站接轨方案(Ⅰ)和川地托接轨与嘉策线共通道方案(Ⅱ)的比选。方案Ⅰ比选段落线路长84.256 km,方案Ⅱ比选段落线路长102.535 km,与方案Ⅰ相比,方案Ⅱ穿越内蒙古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重要区线路长度短,占用公益林面积小,特别是对线路周边零星生长的胡杨林影响较小,遵循了“易绕则绕,减少破坏”的环保理念。按照集中取土的原则,本段内共设80处取土场,占地面积约468.4 hm2。经水保方案优化后,对局部地段能满足工程填方路的取土场采用线路两侧取土的原则,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因路基排水设施建设的工程投资,另一方面减少了运输车辆等对地表结皮碾压破坏,同时取土沟经削坡整平后可起到阻沙的效果,植物种子落入其中,通过路基坡面收集的雨水能够形成半天然绿化带。
2.2 工程措施防护体系构建技术
2.2.1 路基、站场区工程防护措施
为减少路基填筑和路堑开挖后造成的水土流失和保证路基工程本身安全,本次路基坡面采用4 m×3 m,厚0.4 m不带截水沟槽浆砌石拱形骨架护坡,路基本体采用TGSG-25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对路基本体进行加固处理,并用碎石土、卵石土包坡或水泥砂浆预制块铺砌;盐渍土路堤采用换填碎石处理并铺设600 g/m2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区间路基天沟、排水沟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预制拼装,侧沟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浇等措施。风沙危害严重地段设置防风固沙设施,即自路堤坡脚(或堑顶)外依次设置防火带、沙障防护带、植被保护带等防护体系,其规格由沙丘高度、分布面积、沿线风速等来确定。
2.2.2 桥梁工程区工程防护措施
本段工程共设特大桥、大中桥共计27288 m/154座,桥梁采用扩大基础与钻孔基础相结合,钻孔基础施工会产生部分泥浆水。本次对地下水位埋深较浅、采取钻孔桩基础的桥梁设置长2 m×宽2 m×深1.5 m的两级串联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可促进钻出水的循环利用。
2.2.3 取(弃)土区工程防护措施
本段铁路共设置取土场80处,取土量约1983万 m3,占地面积468.40 hm2。工程共产生弃方40.61万 m3,为了减少临时工程对原地表的碾压扰动和扰动破坏,按照先取后弃的原则,利用取土后形成的坑洼地进行弃土,不再单独设置弃土场。为保证取土开挖坡面的稳定性,施工过程根据地形情况对取土场按1∶1.5进行削坡,并保证一次成型,避免二次开挖。取土后采取清理平整、碾压并及时洒水形成地表结皮,减少风蚀作用。对先取土后弃土形成的坡面,采用干码片石进行防护。
2.2.4 施工便道、生产生活区工程防护措施
由于本工程线路较长,需修建约538 km的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包括铺轨基地(含焊轨厂、存碴场)、制存梁场、换装站、混凝土集中拌合站、填料集中拌合站、砂石料场以及施工营地等。工程结束后,约520 km的施工便道将作为养护便道保留,其余部分进行碾压、清理平整并洒水结皮。生产生活区已硬化地面就地保留,对地面进行碾压、清理平整并洒水结皮,以减少风蚀作用。对工程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修建形成的坡面采用干码片石进行防护。
2.3 植被恢复体系构建技术
由于工程沿线降雨极端稀少,大部分区域被隔壁和流沙所覆盖,地下水埋深大,综合分析植物在本区生长的要求,除站区可利用排放污水进行植物措施的浇灌外,不具备绿化条件。考虑到客运要求,站场绿化植物的选择上选取根系发达,保水固土能力强,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耐沙埋、萌蘖能力强树、草种。乔木主要选择樟子松、刺槐等,灌木主要有沙枣、柽柳、花棒等,草种主要有芨芨草、星星草等。本段车站按新增用地的25%进行绿化,补植率按15%考虑。本段车站主要以灌木绿化为主,有条件的地段可适当栽植乔木。
2.4 临时防护措施体系构建技术
对路基、站场、桥梁区等临时土方及时清运,土层翻动后含水量极低,加之区域干旱,不易于临时撒播草籽等进行防护。对风沙路施工过程产生的临时土方无法及时清运时,结合路基填料改良随时洒水,特别是春季或秋季大风季节应加强洒水措施,同时将剩余填筑骨料及时回铺至临时土方表层,压紧、拍实。工程取弃土形成的临时创面应在本段工程土石方完工后及时进行清理平整并采取洒水结皮措施,避免整条铁路完工或标段完工后进行集中恢复,以减少施工期造成的风蚀影响。施工便道充分利用既有乡村道路或戈壁沙漠采矿、放牧等活动形成的道路左边运输便道,减少临时占地的数量;对于新修的施工便道两侧设置彩条布,严格控制施工机械和车辆的行驶路线,禁止各种施工车辆随意下道行驶或随意另行开辟便道。施工过程中,为减轻施工便道产生的扬尘,应加强运输车辆的的车顶防护,禁止沿路撒漏。
2.5 管理技术体系
为避免滥取乱挖,施工准备阶段,对全线取土场的位置、面积等进行现场核对并备案,作为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线路经过戈壁、半固定、沙垄及风沙流地段,严禁施工人员及各类工程活动超出划定的区域,任意碾压沙结皮、破坏植被,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扰动范围,半固定沙丘及风沙流地段迎风侧,即上风向避免设置取土场。尽量缩小扰动范围,保护原始地表和天然植被,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保护好本区域的既有生态植被和地表结皮。业主单位要加强对各标段施工单位的监管,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予以贯彻执行,同时要配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工作。
3 结语
随着《中国铁路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和西部开发性铁路的建设,脆弱生态区新建、改(扩)建工程将越来越多,同时,我国在包兰铁路、兰新铁路、青藏铁路等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这些区域往往工程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往往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越是脆弱,就越要强调其保护的重要性。线形工程虽然工程范围较狭窄,但影响长度大,面积广,脆弱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短期内几乎难以恢复,因此必须树立以预防和保护为主的环境保护理念。本工程地处戈壁荒漠区,除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对因工程扰动的区域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本次生态防护体系的构建采取因地制宜,以工程措施为主,对有条件绿化的站场采取绿化措施,并加强临时防护措施的原则进行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各项措施落实后,对工程新增水土流失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降低到最小。在综合防护体系的构建中,不应一味提高防治标准,应做到经济技术和防护效益的最优结合。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发展回顾与展望[J].大视角,2007,77(3):26-37.
[2] 郭婷,周建华.中国荒漠化防治政策沿革及问题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5-127.
[3] 朱宗元,温都苏.额济纳植被和植物区系考察报告[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4):417-431.
[4] 张新时.中国植被[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1引言
现阶段如何加强对建设监理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监理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监理制本身的完善和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大量投资的效益是否能预期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能健康发展。
2严格执行招标制度,杜绝低中标现象
2.1广泛宣传,增强对招标工作的认识
招投标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社会上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不理解,阻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国家《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部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己经颁布施行,各地也先生出台了地方性法律法规。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广泛宣传招投标法律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约束机制,为建筑市场治乱、工程质量治差、企业管理治散和工程造价求合理"三治一求"方针打下基础。通过宣传和推动,使招投标工作逐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从而为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完善机制,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
建立和规范招投标机制,推动招投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轨道,应当着力抓好制度建设,统一和规范招投标操作程序。从项目报建工作入手,建立招标信息制度,切实加强建设单位招标资格审查和投标施工企业资质审查。建设单位不具备招标能力的,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组织招标:对投标施工企业按国家现行的办法和预审条件,进行认真审查,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不允许其参加投标;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评标办法,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提倡施工企业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强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安全生产。
2.3从严管理,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
招投标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策性很强,必须以严谨的工作制度,完善的法规体系为保障,招标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依法行政,规范建筑市场主体各方的行为。首先应规范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行为,执法要公平公正。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自我约束,规范办事程序,经常性地开展法规培训和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执业业务水平。
2.4加大力度,强化建筑市场执法监察
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必须始终坚持有法必依、执不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处罚措施,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为促进招投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应当建立一个"两场"联动管理机制,即有形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有形建筑市场内实施报建、招投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场外要查处违法违纪和违规违章行为以杜绝违章。实施由场内到场外,由场外到场内的"两场联动",同时要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3做好监理基础控制,规范项目监理行为
3.1编制好监理规划及监理细则,关认真组织实施
监理规划是指导建设监理全过程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监理组织有序开展监理工作的依据和基础。监理规划要把握住工程项目运行的脉搏,对施工技术难点和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要有对策,控制措施要有针对性,并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在监理规划的基础上,总监要督促和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好监理实施细则或质量预控文件,并监督和检查实施情况。
3.2把好图纸审查关,力所能及时地提出优化设计建议
图纸质量是影响工程项目控制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监理人员都要认真熟悉图纸,并着重从消防安全、结构安全、图纸完备性、一致性、可实施性以及经济合理、美观适用等方面进行审查。对设计中存在的安全薄弱环节或过于保守、不经济之处,应进行结构验算和经济分折,开工前向业主提出优化设计的合理化建议,供业主决策。
3.3认真审查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建筑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它反映了施工方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总目标,也是承包商技术水平和技术素质的综合反映。总监一定要组织监理人员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对其施工方案、方法、措施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进行审查,力求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做好人力物力综合平衡,并注重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以求很好完成质量、进度、投资等控制目标。
3.4严格把住材料、设备质量关
对原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控制。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把住原材料、设备质量关。首先要审查材料、设备的质保资料是否符合要求,审查"三证"是否齐全、有效等。其次,在现场应检查产品厂家、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级是否与施工方填报的报验表一致,外观质量是否达到相应技术标准要求。
3.5严格监督检查施工工序质量
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最后检验出来的;施工工序质量决定工程总体质量,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主要职责之一便是按施工规范监督检查施工工序质量。监理工程师必须事先设置好质量控制点("见证点"、"停止点"),事先告知施工方哪些工序应留待监理检验,一方面要求施工方加强自检,另一方面要强调未经监理验收一律不得自行隐蔽,上道工序未经检验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监理人员在加强面上的日常巡视监督检查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工程施工中有关地基和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及关键环节进行旁站直至连续跟班监理(如材料取样,混凝土、砂浆试块制作,主要构件浇筑等,均应旁站监理),要认真严格监控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对不符合要求的应督促施工方及时整改,并做好相应记录。只有控制好了工序质量,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3.6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往往会引起工期、造价的变化,并可能引起索赔,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变更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论证,并分析其对工期和造价的影响,若做出变更决定,须按设计变更程序或工程洽商程序经项目总监审核确认后方能实施。监理工程师要定期向业主汇报工程变更对施工的影响,提醒业主对发生的变更通知要慎重考虑,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3.7做好工程计量,把好工程款支付关
监理工程师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严格按合同规定的计量方式、时限和监理程序,认真细致地核定工程完成量,计算投资完成额,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和重复计量,并及时签发支付通知。要严格执行质量合格的计量原则,质量不合格工程拒绝计量签证。
4结束语
总之,搞好项目监理,要做的工作很多。只要我们敬业、勤恳,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内部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扎实、科学、规范地抓好目标控制,处理好项目内部各方关系,做好监理记录,我们的监理工作就必然会上水平、出成效,也必然会得到业主的肯定和好评,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欢迎。
参考文献:
[1] 徐波,燕平. 工程项目管理学习考察团赴美考察报告[J]. 建设监理,2001年03期
谈到建筑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筑可以与艺术的任何一个领域发生关系,而且是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说建筑是雕塑艺术,也可以说建筑是绘画艺术……同样也可以说建筑是音乐艺术。“建筑在空间中展开时间,音乐在时间中展开空间。”两者之间的比较存在不少相似的美学法则。而这种内在的相似性又决定了他们的相互融合。
在欧洲有这么一个众人皆知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叫色雷斯的地方出了一名著名的青年歌手叫奥尔菲斯。上天赋予了他神奇而优美的歌喉。他的歌声能使山石树木变得富有生命力,因此得到了阿波罗的喜欢。阿波罗授予他七弦琴,奥尔菲斯用这把琴弹出的音律美妙绝伦,以至山岳动容,流水敛神。被注入生命的石木被音律所感染,随着音乐跳动起来,瞬时间一幢幢绝美建筑物平地而起。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也永远附着在了这些建筑物上。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它却表达了前人对建筑和音乐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
回到现实中来,在人类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大师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出被世人认同的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家》中提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这里他把建筑潜意识的理解和音乐的关系淋漓尽致的一语道尽。而从音乐上去理解,德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豪普特曼在他的《和声和节拍的本质》中也类似的说到:“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他又从另一角度把音乐的内在感受用建筑裸的有形化的表现了出来。
然而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法则与音乐创作中的艺术法则在美学意义上更是息息相通的。像建筑创作和音乐创作中都讲究主题与形象、性格与风格;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同样讲究统一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结构上的比例与尺度;技巧上的重复与变化。无不透露着两者之间的融合。
1 创作上的相通
建筑艺术或多或少会影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从而有意或无意的表现在音乐创作中。像《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就受到当时巴黎建筑群的启发。而舒曼的《莱茵交响曲》就是在受到科隆大教堂震撼的气势后,而萌发的创作灵感。建筑师在寻找灵感时,也会常常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徒手在纸上画着什么。从乐曲中得到不同的创意。在电视的情节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设计著名歌剧院的天才设计师一边在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一边在手中无意识的画着自己设计思路,他运用交响乐中乐器出场的排列顺序作为主题来设计歌剧院。把歌剧院冷冰冰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和虚无缥缈的音乐旋律完美的结合,使音乐中呈现着建筑,建筑中又传递着音乐。
地球上许多著名的建筑物都与音乐之间有着完美的结合,闻名遐迩的北京天坛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它把建筑与音乐做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融合,闪耀着古代劳动人民音乐智慧的光芒。意大利比萨斜塔闻名全球,特别是比萨大教堂的钟塔,塔的顶层装有七座音阶钟,能发出七个基本音符,是一座有趣的音乐塔。当教堂举行盛大仪式的时候,斜塔上就会响起叮当叮当的音阶,这时的斜塔在悦耳的音乐中,更显得令人神往。。世上不仅有音乐壁、音乐塔、还有能奏乐的墙。以《马赛曲》闻名于世的法国马赛市卡特拉纳地铁内,有一垛不同寻常的音乐墙,他能随着行人的脚步演奏出不同节奏的音乐,他的设计是借助专门的计算机技术而成,行人既是音乐演奏者,又是音乐欣赏者。
2 形式上的共鸣
建筑的造型艺术在于形式,它能激发起同相近音乐的情感共鸣。而在音乐中,音响的造型功能,可以使音乐的旋律体现在音乐的形式特征上,我们通过他的形式美去把握建筑的要素。也就是说,音乐可以通过你的耳朵进入你的心里,把一个又一个的音符变成了一块又一块有棱有角的物体,继而形成一座外观各异的建筑物,同时展现在你面前。而在建筑中,你又能通过建筑的旋律和风格感受到属于这座艺术品它自己独有的音乐。
当你在听不同形式的音乐时,看不同风格的建筑时,你就会感受到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当你在听《小霓裳》时眼前会浮现江南的水阁。听《英雄》时会望见宏伟的万长城。还有那《庄严弥撒曲》让人能感受到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存在。而这种无形的联系便构成了建筑与音乐之间的融合。还有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和音乐,这一时期的艺术造诣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突出产物。巴洛克的建筑装饰是光怪离奇的、是绚丽夺目的、同样是珠光宝气的。它运用透视的原理使之产生幻觉,从而加强了建筑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采用凹凸起伏、明暗对比、光影变化等处理手法使建筑产生离奇的气氛,增加戏剧性,使之更显得富丽堂皇。而巴洛克音乐同样是追求幻想,唯美。它运用无穷动的音乐旋律、阶梯式的力度变化、疯狂的感情倾诉、复杂的复调风格等来夸张细部情感,使表情细腻丰富,形成戏剧性起伏的音乐。它们之间风格的相同性也就注定了它们之间的相通性。进而它们之间的融合便是自然而然了。就像你听那个时期巴赫咏叹调时眼前会浮现出意大利的罗马耶稣会教堂,而看到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时耳边会回荡起许茨或是亨德尔那华美的乐曲一样,我们可以从建筑中读出音乐的存在,在音乐中听出建筑的旋律。
3 结构上的相近
黑格尔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评价为:“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象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建筑的结构受到数学和力学的影响,数学中绝对的,可识别的比例关系是建筑整体美观必不可少的参考因素。因此,建筑师衡量建筑结构形式美的原则之一就是比例关系。而音乐的结构存在于各要素与音乐语言之间,是一种缜密的逻辑方式,各要素只有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旋律的多样化统一,才能把音乐的整体性、连续性、动力性表现出来,使人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比如曲式中的起、承、转、合,也就是欧洲传统音乐中的陈述、巩固、发展、终结。这四块乐章其结构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结构的形式十分相似。宅门及倒座房(南房)是第一乐章。垂花门为第二乐章,东西厢房、北房(正房)为第三乐章,后罩房是最后第四乐章,也就是终曲。整体又和谐,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法则。
建筑与音乐在结构上的融合还体现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转化。当你倾听交响乐的时候,多层次的音响结构组合,戏剧性展开的音乐主题,便随着联觉与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宏的空间世界。使原本时间的事物同时有了空间的联想。同样,你游走在中世纪哥特建筑中,也如同在品味一首世界古典名曲。向上的线条和五彩斑斓的高窗就像是有力的和声,一排排束柱与尖尖的拱券结构仿佛是那强烈的节奏。从广场到钟楼经由长长的巴酉利卡直达圣坛,谱写着由前奏进入主题,慢慢展开直到的时空变化。在空间的三维事物上赋予了时间的旋律。人们就是从这种均衡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逻辑组合、巧妙的时间空间的转换中去体验建筑与音乐的美感。
4 技巧上的契合
“重复”是音乐创作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从这点看来,建筑与音乐是不谋而合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形成“柱,窗;柱,窗”的2/4拍子;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形成“柱,窗,窗;柱,窗,窗”3/4拍子的圆舞曲;若是一柱三窗的排列法,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当然,这种重复的建筑韵律是建筑设计所形成的可见元素的重复。然而,建筑的表现效果正是凭借这些简洁的、具有威力感的重复关系相互协调而产生的。如同哥特式教堂重复的垂直于尖拱,罗马大角斗场重复的拱连拱结构,希拉神庙重复的柱廊,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里重复的立柱,从建筑中都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典型韵律,在古典音乐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节奏。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也曾说过:“一柱一梁的连续重复,好像四分之二拍子的乐曲,而一柱二窗的立面节奏,则是四分之三的华尔兹。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建筑的形式语言和音乐的表现语言相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强调对称,在形式上都可以采用重复的手法表达其韵律节奏,在表达意境上都表现出一种飘渺朦胧的状态,而并非裸的表白。如果说,音乐中的交响乐是因为他们的严谨节奏而显得气势宏伟、均匀完整。那么建筑中的建筑群便是由于他们富有美的旋律而表现出和谐的高低起伏。美的法则在两者之间被充分展示, “重复”在这两种法则上不谋而合。
5 结束语
建筑的存在,建筑的功能以及建筑的审美,本身并不只是凝固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精神向往的。在外形的凝固之上它是流动的。而音乐本质也并非只是流动的。它的韵律,它的思想,以及它的时代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身的生命存在点。在时间的流动上形成了空间的凝固。
建筑师,设计者们在音乐上能够多一些认识,把音乐恰当的融合在建筑中,全面提升设计的内在品质。那么,由此所设计出的建筑创作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得到更有益的启迪和灵感。创造出更优美的建筑环境,使这个世界充满美妙的乐章。
参考文献
[1] 戴念慈,杨廷宝.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2]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 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6
[4] 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 夏永元.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
[7] 任晓梅.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新闻爱好者,2006(09):55
[8] 汤超.浅谈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塑造[J].中外建筑,20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