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教育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
(一)幼儿教学中赏识的根本目的不明确
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狭义地讲,教师每一次的赏识目的都应该有所区别。而现在某些教师一味推崇作为一种手段的赏识教育,而非作为理念的赏识教育,势必导致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明确。
(二)教师赏识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
赏识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而教师对赏识的认识及运用决定了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所以当赏识教育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因素不得不被列在首位。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一味强调“赏识”而忽略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忽视儿童对赏识的认识,忽视儿童对教师的所谓“赏识”接受与否。[2]这并不是说要将赏识藏着不让幼儿发现,也不是说否认教师对孩子的夸赞,只是在利用赏识这样一种教育方法时要从孩子的心理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想他们所想,给予他们真正能接受并达到教育效果的赏识。
(三)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方法单一
赏识是一种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依靠各种赏识手段发挥最大的作用。赏识教育在方法上既存在质的难题,又存在量的缺失。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不乏赏识教育的实践者,某些一线教师将赏识简单地等同于机械表扬。赏识方法的机械性是赏识教育只重“技”不重“道”的表现,一味以“真乖”、“真好”、“真聪明”赞个不停,简单的重复表扬成为教师的口头禅。[3]
三、赏识教育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赏识教育首先作为一种理念而存在,所以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应着手于幼儿教师教育思想理念的准确树立。
(一)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的发展是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赏识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幼儿开展。要明确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孩子出发,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幼儿的聪明才智。
(二)提高幼儿教师赏识教育水平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教育,它需要赏识者的聪明才智、科学方法及充满艺术的感召力。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
1.丰富教学活动,充实赏识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师赏识的应该是孩子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成绩本身。每个孩子都有特质,如相貌、力气、智商等,许多人都喜欢夸耀孩子聪明、漂亮,但北欧一位教授却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4]可见,教师更应该明确赏识针对的是孩子的努力而非天生的特质。在幼儿园手工教学中,不仅要看孩子优秀的作品,还要看他们各自的努力,更应赞赏孩子努力认真的态度。其次,教师要独具慧眼,赏识的内容不能总停留在孩子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要挖掘甚至搜索他们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到眼光,让孩子得到一些新的肯定,便于孩子全面发展。
2.积累幼儿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赏识方法。教师的教育水平离不开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丰富赏识方法,并灵活运用。
当下,农村幼儿教师的聘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的人事聘任制度,特别是农村的民办幼儿园。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招聘幼儿教师时要求不严格,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尽量降低幼儿教师的工资。并且幼儿教师无法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当下,幼儿教师的聘任制度致使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待遇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工作待遇方面,从整体上看,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远远低于城镇幼儿教师的工资,而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之间又存在着差距。根据某项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的月收入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月收入比为:2.3:1。虽然,在园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没有差距,但工资待遇却不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导致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机会甚少,即使有机会参加评选,她们受到的待遇与城镇教师也存在差别。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就会缺少职业成就感,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
(二)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本身相对较小,所以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按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应是“三教一保”,但是农村幼儿园大多是一个班级只有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曾经对某农村幼儿园进行访问,发现全园共8个班级,而仅有9名幼儿教师(包括园长),通过与在园幼儿教师的交谈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十名幼儿。据了解,本园有幼儿教师在编名额,而且也有新考入的在编幼儿教师,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多数幼儿教师在工作几个月后就选择离开。农村幼儿教师不仅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还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她们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还要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特别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幼儿如果受到伤害,家长就会将责任归于幼儿教师,这就给幼儿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农村幼儿教师还面临着重大的生活压力,在工作之余还要顾及家庭的日常生活。
(三)农村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
多数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学历偏低,而且多数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缺少幼儿教育管理的经验,园长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多数农村幼儿园采取非民主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传达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完成工作任务,无法体现幼儿教师的主体性。管理者对工作之外的事情不予关心,对幼儿教师缺乏关心,更有甚者不理会幼儿教师的意见,不尊重幼儿教师,致使幼儿教师流失。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对幼儿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农村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有耐心就可以,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并且认为幼儿教师是以打工者的身份为园方服务,办园者和教师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非常不尊重幼儿教师。这就会渐渐增加幼儿教师的不满,使幼儿教师丧失教师应有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此外,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差,不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要远远低于城镇幼儿园,这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所以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会选择调动工作。而且,农村幼儿园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
二、稳定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策略
(一)完善农村幼儿园的聘任制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制定严格的聘任制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聘任标准,丰富幼儿园的招聘内容。农村幼儿园不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引导幼儿教师合理流动,还要采用相应的方式制约非在编幼儿教师的任意流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聘任制度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在完善农村幼儿园聘任制度的同时,要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非在编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加农村幼儿教师在编名额,同时缩小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之间的工资及其他社会福利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村幼儿教师参与评定职称的机会,公平地对待农村幼儿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改善农村幼儿园工作环境,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这不仅会阻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所以,农村幼儿园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增加幼儿园的财政收入,并适当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增加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幼儿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能力,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村幼儿园要增加园内的工作岗位,招聘更多的幼儿教师,保障园内班级配班的最基本名额。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还要减少每个班级的幼儿名额,适当调整师生的比例,保障幼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幼儿。此外,幼儿园要组织适当的集体活动,便于幼儿教师抒发自己的情绪,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同时,增加幼儿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增进幼儿教师之间的情感,便于幼儿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以便预防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三)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幼儿园的管理者不仅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所以,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参加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不断掌握全新的幼儿园管理理念。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关于幼儿园的事务要多听取幼儿教师的意见,根据多方面的建议改善幼儿园的办园环境。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还应该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对教师团队进行人性化管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幼儿教师,多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教师的真实想法,帮助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及生活中的困难,为农村幼儿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给予幼儿教师安全感与归属感。农村幼儿园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行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给予幼儿教师适当的物质奖励,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问题。同时,国家要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
[关键词]
幼儿园 渗透 艺术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幼儿园课程不仅要关注领域,还要关注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领域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是领域课程发展的趋势,也是领域课程发展的高级阶段。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如何正确地实施其与各领域以及其他活动之间相渗透的幼儿园渗透式艺术教育是艺术这一领域无法回避的话题。
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渗透式艺术教育主要是指渗透于其他领域以及幼儿园其他活动之中的艺术教育。幼儿园渗透式艺术教育应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活动中的艺术教育;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三是渗透于游戏活动中的艺术教育;四是渗透于节日活动中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由于艺术教育自身的某些特点使其在不同领域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所不能比拟的,这样的中介作用也使得艺术教育与其他各领域之间存在着更多的渗透。本文试结合幼儿园在实施渗透式艺术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来探讨我们应如何正确实施幼儿园渗透式艺术教育。
一、实现艺术领域与各领域之间自然、实质的融合
要实现艺术领域与各领域之间自然、实质的融合,首先是要理解渗透不是指无关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把相关联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一定关联的内容是不能实现渗透的。因此,渗透到各领域活动中的艺术教育在内容上应与各领域活动的内容相关联。
其次,我们要理解相关联的内容的融合并不是指相关联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某些恰当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语言活动《春姑娘》(散文诗)中,我们可以融入画“春姑娘”、唱或欣赏春天的歌等艺术领域的内容。但如果在欣赏完散文诗后,先让幼儿画“春姑娘”,然后唱或欣赏春天的歌,这使活动看起来像个大拼盘,显得生硬、不自然,且由于内容过多,很容易导致目标变得不明确,无法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如果在教师朗诵散文诗《春姑娘》时以春天的歌作为背景音乐,在活动最后让幼儿演唱背景音乐中的春天的歌来结束活动;或是在欣赏完散文诗后,让幼儿在画“春姑娘”时以春天的歌作为背景音乐,都会使活动看起来显得流畅、自然且目标明确。
再次,是要避免艺术领域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表面融合、实质分离的现象存在。仍以上述语言活动《春姑娘》为例,欣赏散文诗《春姑娘》与画“春姑娘”在内容上是关联的,但如果教师在引导幼儿画“春姑娘”时没有对幼儿提出具体要求,即“绘画的内容应对散文诗的内容有一定的反映”,那么也许幼儿是在画与春天相关的内容,但与散文诗所描绘的“春姑娘”的内容几乎不相关联,这在一定意义上说不是可以把这个活动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吗?在这个活动中的画“春姑娘”是为了能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和意境,同时也是让幼儿通过绘画感受到“春姑娘”的美,在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体验,如果绘画内容与散文诗不相关联,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的。因此,在实施渗透式艺术教育时,我们应重视教师的正确引导,应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与指导,努力使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实现实质上的渗透与融合。
二、分清主次,把握好渗透的“度”
渗透领域课程虽然强调领域间的相互渗透,但各领域仍然有相对独立的体系与目标,这是为了保障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保障幼儿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因此,在实施渗透式艺术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把握好渗透的“度”。在艺术活动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活动中时,首先要弄清楚活动的类型和目标。艺术活动内容的渗透能更好地实现其他领域活动目标,与此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某些日标,但这应以实现其他领域活动日标作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很容易把活动变成综合活动,仍不利于幼儿知识的系统学习,甚至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艺术活动上,而忽视了其他领域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切不可“喧宾夺主”。以《神奇的电线》为例,这个活动可以渗透两个领域的目标和内容,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艺术”。作为科学活动,活动目标就应该强调幼儿的大胆探究,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作品。当然在实现此目标的同时可以渗透艺术领域的目标与内容,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时,与幼儿共同探讨什么样的造型更具美感,但这应是在实现科学活动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分清主次,把握好渗透的“度”。
三、遵循艺术“审美”与“愉悦”两大原则
艺术能给人以审美与愉悦的感受,这是艺术最本质、最典型的特征。艺术教育应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思想,变革轻审美的艺术教育模式。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感受的同时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渗透式艺术教育同样应该遵循这一点。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渗透于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活动中,把艺术活动作为常规训练的手段在幼儿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有些教师似乎觉得音乐、歌曲、儿歌、童谣等艺术形式能成为有效训练常规的一种手段。如在要求幼儿保持安静的过渡环节教师经常念着儿歌(森林里,静悄悄,小动物,要睡觉。猫头鹰,去放哨,大灰狼,四处瞧)边训练幼儿安静下来不出声;或是在排队早操时用歌曲《学做解放军》来训练幼儿快速排好队等等。试想:音乐、儿歌、童谣等本来是能给幼儿带来愉悦和美的感受的,却被教师作为了常规训练的手段,在这样的情景下,这些还能带给幼儿愉悦与美的感受吗?节日活动中的艺术活动本应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审美与愉悦的感受,但在很多幼儿园,节日活动中的艺术活动却被很多功利性的目的(如:把节日活动中的艺术类节目的效果作为评价班级艺术教育好坏的标准;把艺术类节目作为向家长展示的成果等)所掩盖,失去了其应有的美与乐趣,这难道不发人深省吗?应该说,把艺术活动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以及节日活动中,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一种渗透式艺术教育,但如果忽视艺术活动“审美”与“愉悦”的原则,仅仅把其当作一种常规训练的手段或是附上功利的色彩,则是大大违背了艺术教育的真谛的。又如,有些教师会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环节(如入园时、早操前、进餐前后、午睡前后等等)穿插一些艺术活动,如听音乐、唱歌、律动、念儿歌等,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如果教师仅仅把这些活动当作一种过渡,不作为艺术活动来看待,就不会关注幼儿是否有美的体验和感受。这样的艺术活动渗透不仅对幼儿无益,还会导致幼儿对艺术产生不好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渗透式艺术教育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审美”与“愉悦”两大原则,绝不能忽视幼儿审美与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在幼儿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幼儿语言教学不重视,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所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幼儿讲故事来对幼儿进行说教。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较少,对教师说的道理也一知半解,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忽视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幼儿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而对于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体会不进行了解,缺乏和幼儿的沟通。由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较少,对幼儿的能力和水平不清楚,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不能从幼儿的真实水平出发,使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采用被动灌输式进行教学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认为把要学习的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进行记忆就完成了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灌输式教育,幼儿在被动的学习中接受知识,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幼儿园语言创新教学策略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敢于表达,并善于表达,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幼儿语言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一)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在幼儿语言创新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为知识灌输者的教学模式,把幼儿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的特点,运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引导幼儿,使他们在教师的感染下积极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
(二)为幼儿创设活跃、和谐的语言环境
在活跃、和谐的氛围中,能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经常模仿身边人在表达时的语言、语速、语气等。在生活中,幼儿把通过模仿学到的语言进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时,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对幼儿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时,在他们出现错误时,不能对幼儿进行指责和批评,而是要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幼儿掌握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使他们对学习语言产生兴趣,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他们主动对语言学习进行探究,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让幼儿在交流过程中掌握语言的运用。
1.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对颜色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充满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仔细观看图画,并用自己的话把画中的内容说出来。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描述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兴趣。在幼儿细心观察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幼儿边思考,边组织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让幼儿进行看图说话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说出来,使幼儿喜欢上表达,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2.运用故事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调动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来进行讲述,通过幼儿认真倾听,让他们对故事的情节和发展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教师让幼儿对故事进行复述,给幼儿创设运用语言的机会。由于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幼儿很容易被教师的讲述所吸引。在幼儿进行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边听边思考,为接下来的复述做好准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使他们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故事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语言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把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语言教学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事物,在让幼儿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让幼儿在熟悉的事物中有话可说,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例如,让幼儿说说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通过自己平时在春天看到的点点滴滴积极发言:小草绿了,桃花开了,温度高了……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融入平时生活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4.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例如,在幼儿听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他们对造房子失败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为小老鼠造一所高级的现代化住宅。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我给它造两层楼的楼房,有漂亮的屋顶、好看的门窗,像洋房一样。”我们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们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层看风景,我可以给它设计电梯。”根据幼儿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的想法要表达,教师可以建议幼儿开展探索主题活动:有趣的房子,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节,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一、幼儿园教育逐步“小学化”
南京市有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多年来一直实施生活化幼儿教育,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当这些幼儿上小学的时候,他们接受了一个小学教师的简单的20以内的加减运算测试之后,被判定为“素质不高”,引起了幼儿家长的强烈反响,许多幼儿家长强烈要求幼儿园对自己的孩子进行20以内加减运算和识字的教学。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学教师的一个并不科学的评价,为什么会在学生家长中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
这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重点小学的录取则日益升温,“小考”竞争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上海一所小学名校招生不到300人,报名达到3000人之多,6岁的孩子被家长逼着识更多的字,解更多的题。“橘、凳、酱、藕、墨”这些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学前500字》之中。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和铺垫,但是,绝不是小学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提前,不能把小学教育的部分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教育的阶段进行。
通过“幼小衔接”的研究,我们发现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影响学业成绩的第一位因素,不是知识准备的问题,而是儿童社会性成熟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儿童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这些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幼儿家长也需要教育和引导,而且是有理有据的、易于接受的教育和引导。
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是小学教育的准备和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毋庸置疑,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是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为小学教育做好铺垫,为小学生的学习做好准备是必要的;而且,人的一生的发展,从个体走向集体的转折点是幼儿园,可以说幼儿园教育是人生集体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步。
但是,幼儿园教育一旦“小学化”,就超越了幼儿发展水平,混淆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脱离了幼儿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的实际,违背了幼儿成长和幼儿教育的规律,等于取消了幼儿园教育,延伸了小学教育,这是十分可悲的现象。
我们有时把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简单化了,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教育工程,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玩耍”。
二、幼儿园教育简单“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幼儿认知活动具有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特点,形象性的特点使幼儿不可能主要依靠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无意性的特点则使幼儿不可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于某一项单调的,缺乏趣味性、生动性、活动性和变化性的学习任务。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这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也是教育专家认可的,经过实践检验也证明是正确的。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开发丰富的游戏资源,制订适合的游戏规则,设计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然而,我们有不少的幼儿园把游戏活动简单化了,以为让孩子玩玩就是游戏,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游戏活动也缺乏深入、细致和具体的指导,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游戏活动简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游戏也并不是幼儿园教育的唯一的活动,而我们却把它单一化了。幼儿园教育除了“游戏活动”,还应该有其他的教育形式。幼儿园教育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是游戏这一种教育形式所不能完全承担的。要全面实施幼儿园教育的五项内容,就需要研究游戏以外的其它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教育形式。参观、游览、讲故事、适合的劳动、适当的讨论、适可而止的讲课,我以为也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好形式,特别是在幼儿准备上小学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小学的教育方式,以做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切不可从简单“上课”的极端走到简单“游戏”的另一个极端。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认为:《纲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造教学方式,希望教师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上,不要仅仅以固定的知识点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是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千万不要曲解《纲要》的精神和专家的意图。
不少由阿姨带出来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意志薄弱,娇气十足,甚至动作女性化。幼儿园教育缺少了男教师的干练、刚强、幽默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幼儿园教育就不能算完整。
三、幼儿园教育基本“女性化”
进了幼儿园,你很难发现有男教师;召开幼儿教育大会,台下可能是清一色的女教师;进行幼儿园教育的研讨活动,参加的专家、教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也是女性占了优势。有人称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我却以为,幼儿园教育的“阴盛阳衰”已经发展到了不能不抑制、不能不扭转的地步,幼儿园教育的女性化如果不及时加以扭转,不仅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许多问题,如(1)提问限于教学内容的本身,价值导向较狭窄;(2)问题的表述、连接、条理不清;(3)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短,急于追求正确的答案;(4)对幼儿的回答估计不足,缺乏有效的回应。
针对教师提问存在的诸多问题,下面结合实践探讨教师应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
一、分析素材内容,学会寻找和发现问题
教师应先认真研读素材,从不同的角度找素材和幼儿经验之间的结合点,再从中寻找、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这样做。
1.抓题眼,问文题。如故事《门铃响了》,教师可抓文题“门铃”来问:门铃响的声音是怎样的?幼儿可能会回答门铃的声音是“叮咚”、“叮咚咚”,教师接着问,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追问:门铃响了,有谁会来呢?幼儿会好奇地猜想是“爸爸妈妈回来了”、“家里来客人了”又或是“送水或是送快递的来了”。教师这样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然而,有的教师在讲故事之前喜欢用老三问,如(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2)“今天我们会讲一个什么故事呢?”(3)“猜一猜故事里会有谁呢?”
这些都是无效的提问,因为没有小朋友不喜欢听故事。还有,教师一点线索都没有提供,让幼儿无从猜想。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少用叹词“呀、啊、呢”,因为这会使问题显得不简洁。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不能为了问而问,问题应简洁、明了。
2.抓重点,问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抓住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针对幼儿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设计问题。
比如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当毛毛虫因为吃了很多杂乱的食物肚子疼时,可提问幼儿:毛毛虫肚子疼了,怎么办?又如故事《姜饼人》,当姜饼人在河边遇到狐狸,狐狸说要驮它过河时,可提问幼儿:姜饼人会怎样决定?姜饼人和狐狸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可充分挖掘素材中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问题,以此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开启幼儿发散思维之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设计问题的层次,使问题有条理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根据提问模式理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恰当应用。
1.知识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确定幼儿是否记住了先前所学的内容,比如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什么人物等。这类问题是最低层次的,在教学上不能滥用。
2.理解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组织所学的知识,必须弄清它的含义,比如,看图后讲述:图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类问题能反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3.应用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能鼓励幼儿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毛毛虫星期一吃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两个梨,那么毛毛虫星期三会吃几个李子呢?这类问题能反应幼儿对知识的应用情况。
4.分析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能帮助幼儿分析事物间的关系,进而推理出结果,比如:《犟龟》故事中,当乌龟陶陶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他还会坚持长途跋涉去参加狮王的婚礼吗?这类问题需要分析才能回答。
5.综合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以另一种新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知识。如故事《姜饼人》中,提问幼儿:如果狐狸没有吃掉姜饼人,会怎么样?这类提问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6.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素材的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故事《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活动最后可提问幼儿对巨人的评价,这是最高层次的提问。
教师应根据教学环节的进展情况,提出适宜的问题,使提问环环相扣,连接自然,由此及彼,承上启下。
三、提问后适当思考,机智有效地回应幼儿
教师提问后,要给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同时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有效地回应幼儿。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回应方式。
1.有时需要回应,调整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如小班语言活动:《奇妙的圆》,可提问: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幼儿的回答往往局限于太阳、月亮等,这时可采取引导提问:马路上有没有圆圆的东西,汽车上有没有呢?
2.有时需要鼓励,引起幼儿对教育现象的关注,让孩子继续探究。如中班语言活动:《甜甜的棍子》,我先抓题眼——“甜甜的”问幼儿。
老师问:“什么东西是甜甜?”
幼儿答:“苹果是甜甜的。”
教师回应:“嗯,你说的对,有些水果是甜甜的。”(同时,教师奖励该幼儿一块糖。)
别的幼儿答:“梨也是甜甜的。”
教师回应:“你说的也是水果。”(这次,教师不奖励。)
在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很多教育者完全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一味地对幼儿的学前文化知识进行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们其他方面的教育,这样不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随着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提出并付诸实施,这种偏重发展的局面得到了很大地改善,在教育中幼儿园应该充分地利用其所在社区的社会力量,与家长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方面保证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在目前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开放式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实施的开放式教育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幼儿教育者缺乏角色意识,幼儿教育者对家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给予全面的认识。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完全是一味地对家长进行教育,让家长进行配合完成我们既定的教学计划,而完全忽略了家长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需要和想法缺少关注,这样家长往往比较被动,在教育配合中缺少积极性。
其次,教育者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缺少沟通技巧,一味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家长,而有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而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得比较谦恭,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存在问题,沟通之后家长往往不是很满意,这就造成了孩子第一教育环境与第二教育环境的不和谐发展,必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幼儿教育开放式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1.重视幼儿生活圈的教育作用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不仅仅受到幼儿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同时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圈对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在实施开放式教育的过程中要给予这部分的外延教育以充分的重视,关注孩子们的私生活,真正地将孩子们的在校教育、在家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统一起来。儿童的生活圈主要还是其家庭生活,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与家长的良好沟通途径,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高度一致。
2.重视社区资源的教育作用
在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时候,我们同样还要给予幼儿园所在社区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作用以充分的重视,利用社区资源对孩子们进行一定的社会教育,因为不论是幼儿园的儿童还是教师归根结底都是社会人,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在教育过程中同样也应该如此,幼儿应该接受一定的社会教育,这对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与一些社区活动,例如:清理卫生、慰问社区老人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们的内在品质进行教育,这对孩子们的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实施开放式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孩子们通过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式教育能够获得更为全面、更为和谐的发展,这不但对于孩子们眼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18-01
为了强调幼儿园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的部长周济同志,曾经做过重要的讲话,指出了中国的现在教育界的主要工作,要重视教师自己的品德修养的修炼,特别是在幼儿教育的阶段。这种师德建设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育是全部教育阶段的最初始过程,幼儿教师队伍也是所有的教师队伍中对重要的一支力量,幼儿教师队伍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是基础教育的先行者。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全社会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改革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不只是经济上的开放,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也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逐步渗入进我国的教育界,不仅是中小学阶段,一些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如今也被大家广泛的接受,特别是蒙氏教育法,如今不仅在很多的幼儿园中已经采用,很多家庭教育中也进行了引用。除此之外,就是福禄贝尔的幼儿教学理论,这些国外的幼儿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关注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适合我们当今教育界所提倡的人才培养方针,因此吗,在很多幼儿园的建设中,都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但是,这种先进教育理论的实施,所需要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师德教育的革新。
只有有了先进的教师队伍,好的教育理论才能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在担任幼儿园园长期间,根据我对于幼儿教育的观察以及对于一些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对于幼儿园教育中的师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发现师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根据这些年的教育实践,我发现,教师的思想品德有了提升,对于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师德教育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可以为新时期幼儿园教育改革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师资保障。
在教育部门颁发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文件中,幼儿园的师德教育问题,也被提到了显著的位置上来,师德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主要就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从思想倾向以及对于教师幼儿这种特殊职业的热爱上来帮助教师全新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为自己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和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因此,对于师德教育的提倡,不仅是对于教师自身是一个很有帮助的职业素养的培育,也是对于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基础。但是,在如今的幼儿教育理论中,我们的师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2.现阶段师德影响的瓶颈
首先,在教师中师德意识不够深刻,无法形成共识,学习不够深入。对于师德问题,很多在职的教师的认识都比较的浮浅,认为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打骂学生、对于教学有责任心就足够了。这种认识远远没有进入到理论的深层地位,对于学校来说,对于这种师德问题的学习没有严肃的认识,在组织学习过程中,也比较的放松,看上去虽然比较的用心,但是只是停留在自己对于自己的既有概念的阐述上,不能生发出新的教学理论,更谈不上利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而且,由于我们的幼儿园对于师德教育的考核实施的是一种业绩考核的办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对的教师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对于一些概念只采取一些死记硬背的方法,只将自己的事业关注在一些讨论课上的问题,不做深入的理解,也没有结合相应的书籍进行课外的学习,相关的政策条文,老师们也不注意学习。
作为园长,我在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缺少一些监督和管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有待于提升,以自己目前的理论修养,要想进行全园老师的师德工作调配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其次,对于一些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过于的严厉,但是缺少一些相关的原因分析调查工作,因此,没有及时发现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有效的将师德教育问题在教师中有效的推行和贯彻下去。而且在幼儿园建设时期,我们的关注重点还是在于一些经济上的效益问题,但是对于教师思想方面道德的建设关注就不够深入,对与教师的生活方面也缺少关心,以至于在教师自己的内心深处对于这种师德教育的安排多少也有一些抵触的情绪。
3.师德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它具有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出现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中。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动力保障,因此,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师评价重视的是选聘和奖惩教师,主要的方式有:“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这些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被动地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对教师队伍管理的人本化,因为教师工作无疑是幼儿园诸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发展性教师工作的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管理人本化的有效举措。如何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后,在管理中的收益得失如何?怎样调整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我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面对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试从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如何利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等方面做一浅显的探讨。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也有各种不同的界定。刘尧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在幼儿园实际管理过程中,并结合本园的特色,我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的,重视评价过程,重视相互交流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的评价体系。其特点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还总结出几条独特性原则。这些原则是: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教师的不断发展将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得到家长的认可,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效应又将为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促进我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2)互动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园内与幼儿园外相互之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方位、多渠道、互动的过程。在评价中,采用问卷调查、与家长交谈、园长接待日、社区交流日、年级或班组观摩等形式,在互动中进行评价活动,这样,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过程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在过程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评价,是对其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对实践过程进行的事实性评价。在评价中,重视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重视过程中自己每一点的进步与变化,以便来不断矫正自己发展的步骤与速度。使幼儿园教师管理从真正意义上走向指导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进程。
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幼儿园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在幼儿园管理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是在不断的实践、调整、再次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评价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成长,更多的将会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社会地位、办学水平以及生源状况等等。它具体操作方法为:
1、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教师评价标准有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对标准评价可以确定每个教师个体在相应的评价范围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激发竞争性。个体标准评价是对教师个体进行纵向评价的方法,它是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成长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它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幼儿园采取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有利于通过“个体标准”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师评价上我们重视把定量与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综合起来的评价策略,有利于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和激励教师的发展。我们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有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全员分级聘任制、分级目标管理制、职级制、绩效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全体教师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在改革过程中幼儿园不断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3、家长评价、教师互相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
作为教育的直接收益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幼儿园中孩子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但幼儿是未成年人,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就多由家长们参与完成。幼儿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馈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幼儿和家长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
教师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采取家长评价与教师的群体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更有利于教师了解自我,客观评价教师,激励教师的自主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对教师的现有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对工作的情感和态度、现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做出较为完整的、综合的评定。
1、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又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更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和发展。
2、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3――6岁的在园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逆性。教师的发展达到了专业水平,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身心将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铺平道路。
3、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教师个人在幼儿园中的价值,相信教师个人具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幼儿园发展需要的融合,成功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幼儿园的管理向人本化管理的不断迈进,它是促进幼儿园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主要参考材料
1.宋月丽主编,《学校管理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邬志辉主编,《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
从幼儿园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说,培养创新型教师,其关键是要有创新型的园长。园长的行为不仅仅为自己负责,还要为自己所领导的团体负责。聪明的园长会为他的下属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在自己所领导的幼儿园内建立形成激励每个人都能发挥巨大潜能的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充分有效地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这样的园长需要具备以下的素质:
一、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园长必须树立创新思想,把握好办园方向。
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尝试,需要有相应的理论与观念作支柱,而幼儿园领导是这些先进理论的实施者、贯彻者。作为幼儿园办园决策者的园长首先必须树立适应创新教育的新观念并要把学习这些先进教育理论摆在突出位置,以指导幼儿园的教改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园长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区和本园的实际情况,研讨可操作性较强的创新教育模式与实验方法,以把握好幼儿园教改方向和原则。尤其在当前幼教交流日趋频繁,各种教育模式(目前较活跃的就有瑞吉欧教育、蒙式教育、主题网络教育、生态式教育研究等)相继推广的形势下,园长的理论素养及理性分析对于幼儿园来说尤为宝贵。
二、改进管理模式
(一)对教学的管理
一是建立民主开放的幼儿园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学管理的民主性和“人情味”。
美国的霍伊和阿普伯里曾通过研究发现,具“人情味”的上下级关系比“监督式”的上下级关系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创造性。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她的«21世纪的学校管理创新»一文中提出:21世纪学校管理体制创新重在激励。管理工作因时、因地、因事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人。“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坚持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激励机制上,;坚持科学的义利观、坚持将逻辑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坚持将真理的力量与人格魅力相结合。
所以,园长应尊重教师的人格,尽量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给教师教学的自。在教学的时间、空间、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尊重教师的选择,让教师大胆、放手进行创新,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开发教师创新行为的制度,包括教师选聘制度、教师教科研究制度、教师进修学习制度、教师评估制度、教研推广制度等,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二是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对孩子做到因材施教,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让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为原则精选教材,删减教材中不合适的内容,甚至可以自编教材。
三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把好导向关。例如评价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可以依据以下的标准:
第一、是否正确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教师的提问是否是开放式的,是否得当、新奇、有启发,是否富有魅力及指导意义。是否能调动幼儿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认识杯子的活动中,教师指着不同的杯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种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既可回答杯子的名称,又可回答杯子的数量、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第二、是否创造条件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如是否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每个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创新。如在《认识音色》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各种不同的乐器,让幼儿自由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试验乐器的声音,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获得了知识经验。
第三、教师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交往是否和谐融洽,是否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如在《一切都在变》的活动中,教师以自身怀孕的形象融入到活动里就取得不错的效果。
第四、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如何。他们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甚或是成为旁观者。如中班的老师在科学教育中,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去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孩子们从动物的分类中,了解到动物的种类,并能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孩子们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有了探索的兴趣。他们提出的问题,如“蚯蚓有鼻子吗?它怎么呼吸呢?它有眼睛、嘴巴吗?它吃什么?”等等,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二)对教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