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职学校学生处于青春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建立,这个时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探索一套恰当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不但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还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所以,中职学校应该认真研究,探索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并落实到行动当中。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与方法不完善
中职学生个体独立性、差异性、个性化现象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管理效果。目前,有不少学校管理学生时喜欢使用强制手段。表面上看,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学生纪律,但内部却是矛盾多多。首先,强制管理势必导致以压代管、以扣代管,甚至以开除代管。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管”字当头,势必是以人治校,而不是以法治校,其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2.学生素质差、心理定位缺失
在目前的技工学校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6~20岁。初中毕业生之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就是由于文化课学习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他们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不行,因此,中职生普遍心理状态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存在人际交往障碍、逆反消极心理强烈、情绪控制能力低、行为依赖心理强等问题。教师应该理解这些学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生学习风气差
现在很多中职的教学还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按照上级部门所制定的课程安排按部就班的进行,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先上语文、数学等一些公共课程,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风气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本身基础差,在中学时对于这些科目本身就已经很厌烦,导致出现很多的知识盲点,学习感到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欠缺,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实习就业影响不大,甚至在就业过程中,那些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反而比不上成绩差的同学,找到的单位更好,造成学生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学与不学,以后学校都帮推荐工作的,产生厌学情绪。
二、以学生为本,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
1.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管理合力
目前,由于社会上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家庭不和现象普遍,部分学生得不到父母关爱,更得不到父母的正当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产生悲观、报复、放肆心理。另外,由于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孩子提出的要求儿乎是有求必应,其结果是导致部分学生优越感过强,好攀比,虚荣,不愿吃苦,遇到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受挫折承受能力太差等。因此,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状况、发展方向,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加强学风建设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进淘汰机制,狠抓校风、学风建设。学校要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千方百计地把这些学生推荐到企业就业,广泛宣传发挥示范辐射教育的效果,在学校和班级里开展你追我赶的竞赛活动,经常组织一些学习方法研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造就浓厚的学习气氛,推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严格学籍管理、考勤制度、成绩统计制度和考场管理制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作用,发挥他们工作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2)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要把当前我国的劳动就业方针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传达给学生,增强其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要让学生知道“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是市场经济固有的法则,没有真才实学会很难立足于社会。中职生只有调整好心态、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才能变学习压力为学习动力。另外,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此外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资格证或职业上岗证的考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部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工作应以厌学学生为重点,应和克服、矫正学生的厌学结合起来。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排除厌学的因素,以达到矫正学生厌学的目的。
(4)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增强职业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本专业的工种,尤其要在新生入学之时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如参观校园、校史展览等,向学生介绍学校专业结构,展示办学实力;还可以邀请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报告或讲座,或把学生送到企业去参观,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增加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切身体会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还可请一些历届毕业生中的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介绍个人成才的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等等。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学校应加强职业道德、人生观、职业指导、职业素质以及如何面试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观,使学生逐步形成爱职校、爱专业、懂就业、快成才的良好的学习动力。
3.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又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感受成功与荣誉,从而唤起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人生追求和使命感。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这就要求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去农村旅行,去社会志愿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要做好就必须认真对待。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工人,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就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通力配合,从整体上抓好、管好,并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才能够让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连接起来的桥梁,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班主任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有效管理学生以及教育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义务,也是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专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担任着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也是中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领者。由于中职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招生范围较广、以及学科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中职班主任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后,通过关心学生,主动解决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认识到教学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而是育人,逐渐成长为关爱学生、教学相长的班主任。
二、做好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经验措施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发展,将孩子送到中职院校。这也就让一些刚入学的中职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在开学初,一些学生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未来的迷茫感,还有对中职学习的不认同感,而这种消极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负面情绪的存在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就有义务及时开解和激励学生,及时有效的和学生情感沟通,让学生认识到不是只有上大学才算成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职教育,激发其前进动力,促进其更好发展。班主任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策略鼓励其健康向上发展,对学生阶段性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前进动力,促进其更好发展。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中职班主任要想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这个班主任,愿意和自己交流沟通。还有就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优良的校风和班风都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事务管理时,要转变管理理念,民主独立的做好班级建设管理工作,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班主任应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同时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计划,定期的开展班集体会议,针对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耐心听取学生意见,优化班级管理方案,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会使学生更有凝聚力、向心力,使得同学间关系会更融洽。
(三)组建一支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也是班级学生的榜样,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组建一支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班干部选举过程中,充分利用民主、自治的原则选出有责任心、集体意识的班干部,对班干部的要求重在于“能”,贵在于“用”,要求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各尽其职、分工合作,帮助班主任实施班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职责和作用,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指В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会议,对班干部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用班干部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带动学生进步。
三、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是每个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就需要每一个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的管理理论,从实际管理中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中投入爱心、耐心和关心,以学生为主体,遇事以鼓励为主,注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自我发展,不断的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将中职班级管理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近几年来,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特殊的阶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比普通的中学的学生教育还难,那么就要求老师要找到新的、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一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
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大、难题多。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2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毕业生就业困难,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
3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部分学生显示思想道德素质及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有些人无人生理想、目标,厌学,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贪图安逸享受,追求高标准生活,攀比心理强。
二、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
1、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太多,升学率、巩固率的压力导致学校重优弃差,他们的目标始终盯着优等生,对中下等学生始终采取以稳定为目的,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2 由于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娇惯,使学生的思想在某些程度上扭曲,犯错误时老师只能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并没有过硬的惩罚措施,致使学生的素质下降。
3社会教育的非正常因素太多,由于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一些学生通过网络模仿一些不好的行为,学会吸烟喝酒,依法部门还不能对未成年的学生进行依法处置,所以导致老师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中产生畏惧。
三、怎样做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1 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把教育人、引导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2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3情感态度观念、工作观念、工作思路的转变,首先让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其次是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最后是转变新的教学思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新的方式,例如,在课堂上采用游戏、辩论会、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话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
4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中职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强《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结合社会形势和重大社会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注重发挥其他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和各学科、专业的特点,有效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任务,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5要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特别是实训实习阶段的学生德育工作,利用行业、企业和生产一线的资源优势,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开展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主管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完善企业接收中职学生实训实习制度,落实企业在中职学生实践教育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实训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有考核,并作出相应评价,评价应由学校和实训实习单位共同完成,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社会发展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
6全面提高中职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学生管理工作要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从关心学生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增强学生管理的实际效果。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重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利用各类仪式教育、重大节庆活动等契机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要重点实施帮教;大力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工作。
7要加强中职校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中职校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并纳入年终工作考核内容;建立中职德育师资培训基地,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健全德育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育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将来为我国的发展错处贡献。
在国家的支持下,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着素质较低,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对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挑战。这就需要中职的班主任加强自身修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进而充分发挥班级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就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困境。
1.班主任管理工作难度大
中职学生属于青少年群体,其思想认识和语言行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个方面还不成熟,首先是认识判断能力低,容易拉帮结伙,进而违反校规校级,对班级管理带来了威胁,其次学生的适应性和自制能力较差,情绪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处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容易争强好胜,进而因为嫉妒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此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排解,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因此班主任工作难度加大。
2.班主任管理工作落后
在中职学校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但是部分学校缺乏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并且部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观念落后,采用专制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鉴于中职班主任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需要班主任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该井工作,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创造有利的条件。
1.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班级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要进行交流和沟通,这
就需要构建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要将心比心。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基础较差,平时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因此缺乏自信,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形成隔阂。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
(2)要建立融洽的生生关系
中职阶段的学校的学生处于独立性较强的时期,有参加社会活动的需求,需要别人的尊重,因此班主任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民主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要建立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亦是如此。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的支持,是班级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够对班级管理起到规范作用,进而为建立一个自觉自律的班级创造有利的条件。
3.加强与任课老师及家长的合作
班主任工作需要其他任课老师以及家长的帮助,因此需要与任课老师以及家长的联系,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对学生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得出解决途径。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同家长进行交流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通过电话访问、家访以及书信网络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加强自身修养
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因此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就外在而言,班主任要做大大方得体、行为举止要文明,就内在品质而言,班主任要有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真正的赢得学生的尊重。这就需要班主任不但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结工作的能力,断完善和充实自己。这样,班主任在学生当中的人格魅力才会逐渐形成,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总之,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关系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其中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心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看到自己管理的班级取得好成绩时,也会有一分成就感。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班主任必须多管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国分类号:G641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编号:〔2013〕-JKGHB-0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深入企业的顶岗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检验,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尽快成熟,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能够让学生熟悉社会,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一育人模式有效地将学校和用人单位结合在一起,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教育学生,校企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这一现状也使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产生新的变化。
一、德育工作管理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所谓“顶岗实习”是以职业院校学生为培养对象,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岗位进行锻炼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从原来的单一校园管理,变为在校学习期间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两个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其主要新变化体现在校外实习期间。
(一)德育工作管理空间的变化
实习企业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正式员工,而对实习学生来讲,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制度和经验。企业实习导师一般都是技术能手或管理人员,相对而言缺他们缺乏对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了解,其管理工作亦缺乏针对性。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不是老旧的、单一的、封闭的“教”与“学”,而是极具开放性的在“学中做、做中学”。因此,在此期间的德育工作也应具有开放性。德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一个开放的育人平台,在这个开放性的育人体系中,学生实习企业和校园这两种真实环境的影响,这两种真实环境也给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和广阔的伸展空间。实习企业所蕴含的的德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德育工作管理格局的变化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组织系统主要由各级党团组织、各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班级、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各类组织共同构成,形成了完善的网格状的学生工作格局,学校德育工作通过这一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得以顺利、有效实施。但这种教育管理格局不适应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工作,在此期间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也不能继续通过学生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学生校外实习阶段,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和专职德育工作者配比数量少,且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实习实践中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特别是,顶岗实习模式下的学生校外实习,具有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和管理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这给原有学生工作格局带来了很大冲击。
二、德育教学改革增加了新难度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难题
随着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实施,虽然使学生不局限于校内教育,能够真正走进社会,与社会各层面相接触,但与此同时,开放的社会环境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更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显现出来,对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在对社会的认知、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出现偏差。诸如人情世故、做人之道、行为模式之类,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环境,影响学生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正面教育的引导力度。
(二)教学目标的变化增加了德育教学的难度
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目标。而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则需要把德育理论的教学与学生实习生活相融合,着眼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由于在实习企业中,学校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及时覆盖,而企业更不能像学校一样投入很大的精力关注学生德育工作。所以,如何在德育教育教学领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何使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合力的问题,这给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难题。
(三)实习学生素质的差异性,会弱化已有的校内德育成果
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学生到实习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真实的工作过程、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和企业文化。这种直接认知,会对学生形成感官上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校内德育课堂教学的缺口,使得德育工作更加充实,更加实用。但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考试的失败者,从整体上看,这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同样的教育方式在不同学生身上会显现出很大的差别,有的教育效果甚至与预设目标相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这种源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会导致“做中学”的育人方式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育人效果,甚至会弱化已有的校内德育教学成果。
三、校企之间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提出了新挑战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连结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各职业院校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都着力于打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促成多种校企合作的形式。这促成了校企双方在技术技能培养、课程建设以及德育工作等众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鉴于顶岗实习的时空特点,实习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由实习企业参与配合。如何能够将校企双方的德育工作有效衔接起来,这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必须将企业文化积极的引入校园德育工作体系中,逐步摸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新的融合途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对学生的关注与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两者是既相贯通又有差异的概念,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宝贵教育资源,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德育,能提高受教育者的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可程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德育理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一、认清“五年一贯”的特点,理清工作思路
“五年一贯制”与其他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五年一贯”,其学生管理工作,既不能沿袭中职学生管理的“完全看管式”模式,也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完全开放式”模式,它的管理必须体现“五年一贯”的特点,它要求我们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五年当作一个整体,它既不是“1+1+1+1+1”简单堆砌,也不是“3+2”式的分段管理。我们要在五年中把使学生素质得到拓展、技能得到提高、思想不断成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人格得到完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总目标,并把这一理念作为五年制高职班主任接班培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根据这个思路设计好班级集体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不断推进、循序渐进地开展各种教育和管理活动,这个过程必须是一个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前一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是后一阶段的管理和教育的基础,而后一阶段的管理和教育则是前一阶段的提高和升华。所以在班主任配备上最好五年由同一个班主任带班,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五年一贯”的特点,确保管理教育计划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各方面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五年一贯”的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科学管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一般为16―21周岁,他们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而心理却处于转折的“断乳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逐步形成。一方面,他们积极上进,渴望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容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产生心理失衡和情绪烦躁。近年来,五年制高职学生违纪与中途退学的人数较多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紧紧围绕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而不能想一步到位的跨越式的发展,要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从一个“未成个人”到一个“成年人”的心理转变,据此,我们确定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索,分阶段、有主次、顾轻重地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内容上,低年级阶段以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进一步校正学生行为习惯;高年级阶段,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基础,加强创业精神教育。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低年级阶段要以班主任为主,主要实行封闭式或准军事化模式;高年级阶段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实行半开放式或开方式的模式。在教育管理的对象上,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即抓好优秀团员、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带关作用;关注、引导、督促中间力量,激发他们向更好的健康方向发展;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中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据此,我们在各阶段确定学生教育工作重点要围绕着这一总体思路开展工作。一般来讲,一年级应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学习文明的行为习惯,遵章守纪,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如我们确立以“五好”为教育内容,即教育和引导学生“把字练好、把地扫好、把书读好、把歌唱好、把操做好”,开展读书月活动、写字月活动、卫生月活动、歌咏比赛活动和广播操会操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年级主要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爱护集体、社会、祖国,学会感恩、充满爱心。如我们围绕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五会”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三年级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正确理解一位成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做人,增强责任感。我们聘请了有关法制专家作为法制副校长,经常来校举行法制教育,经常将后进学生带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促进他们觉醒。四年级主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向成人过渡时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五年级主要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五个主题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年龄变化特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一个较为科学、严整的体系,确保五年一贯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科学性,从而使学生素质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刚进入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由于经历了中考的失败,许多学生变得非常沮丧,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学习上就缺乏动力,对待生活也不够乐观,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在职业学校就很难成材了,因此就经常否定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易放弃学习。这些使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体验不到成长的快乐。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别是中专阶段,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燥而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校园暴力甚至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应将其贯穿到五年的连续教育过程中。在这方面虽然党和国家已高度重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方面的理论准备不足,操作策略欠缺,专职人员缺乏等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力度不大,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不清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我们去克服。为了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进校时,我们要为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低年级阶段要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为主线,我们专门邀请了一些成功的毕业生回校,给新生作报告,让他们看到就读五年制高职一样能取得成功;通过举行以“我能,我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征文活动来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通过发挥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优点),举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比赛、体育竞赛,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二、三年级我们主要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主线,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如我们经常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赛、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对抗赛和以宿舍为单位的各种兴趣竞赛,通过这些活动,从小组、到宿舍、到班级,涉及学习、体育、兴趣、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们的团结、友谊和协作精神,不断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四、五年级我们主要以“就业、创业”为主线,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他们走向社会作好健康的心理准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以专业为基础的“文明风采大赛”、“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校内模拟销售活动”、“校园模拟谈判活动”等,来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前的心理压力。
四、突出创业教育新理念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绩效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中考成绩未能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初中毕业生。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他们正处于青春懵懂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误入歧途,不仅不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学到有用技术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还有可能变成危害社会的不良青年。辅导员(班主任)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监护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并要照顾到学生的饮食起居,还要时时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他们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必须运用毕生所学知识之外,还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他们对内不仅要面临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对外还要面临学生家长和企业,他们的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班主任)这一工作,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因此,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理应采用绩效管理,淘汰一部份难以胜任这一工作的辅导员,激发优秀辅导的最大潜能,实行优胜劣汰,建设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一、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HR)分为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和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员工关系。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之一,其含义是:通过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以改善员工工作绩效并提高企业整体业绩的制度化过程。绩效管理的过程又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的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绩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之一,绩效考核则是绩效管理的四个步骤之一。
(二)联系
绩效考核属于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绩效考核能否成功实施,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密切相关。绩效考核的开展有赖于绩效管理的过程,同时,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也离不开绩效考核的有力支撑。可见,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但是,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考核的时候,常常把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相混淆,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不能对绩效管理进行全面认识,只突出绩效考核这一环节。从而造成中职学校的辅导员考核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前期缺少周密的计划,考核后期没有进行有效的反馈,考核没有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三、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在对辅导员队伍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分析,辅导员绩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绩效考核。另一方面,他们直接将绩效考核与辅导员的薪酬挂钩,以此来作为约束辅导员的一种手段,而不是通过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他们,从而使辅导员认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改进他们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往往也将绩效考核单单看成衡量绩效工资的一种标准,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绩效考核的内容来开展,只注重结果不关注过程。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设计不合理
为了实行绩效管理,中等职业学校对辅导员队伍设计了各种考核指标,为了方便把绩效考核的结果换算为绩效工资,对所有年级的辅导员都设定了整齐划一的标准,即统一的考核内容。比如:学生的到课率,参加学校活动的出勤率,英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的获取率,教室、寝室卫生的评比结果,班主任查寝签到结果等,构成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种种指标。且不说,辅导员工作是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复杂活动,难以用定量的方式来加以考察。而且中等职业学校往往还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年级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标准,不考虑不同年级的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存在的差异性。可见,由于绩效考核内容设计的不合理,难以到达绩效管理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目的。
(三)仅仅为考核而考核
中等职业学校对辅导员进行的绩效考核其目的本应该是鼓励辅导员对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更好完成其本职工作,引导中职学生成人成才。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没有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造成为考核而考核,过多地重视考核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情况。绩效考核不仅应包括辅导员的工作结果,还应包括其工作过程。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分配相应的绩效工资,更多的是鼓励辅导员更好地工作。然而,绩效管理中最后一个环节绩效反馈却往往被忽略,不能将辅导员在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地指出来,帮助其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只能流于形式。
四、改进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教职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在实行绩效管理之前,请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知识方面的普及。一方面让管理者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并把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突破对绩效考核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将认识到绩效考核只是提高他们工作效率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是最终目的,也会更加积极地配合绩效考核,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考核结果。
(二)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1、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辅导员工作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尤其是中职学生,容易产生突况,其工作性质具有不确定性,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查寝,查课,检查卫生等常规性工作以外,还要应对一些突发事件。而且很多工作都难以进行量化,因此这部分工作应以定性的方式进行考核。另外一部分工作,比如学生的出勤到课率,优秀寝室的比例,技能证书的获得率等则可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评比考核。
2、建立合适的考核内容
所带不同年级的辅导员,考核的内容和重点应有所区别。一年的辅导员应以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教育,适应教育为考核重点;二年级的辅导员应以学生的学习氛围,职业技能证书取得情况作为考核中心;三年级的辅导员则须把学生的实习情况,就业引导和就业率作为考核的重心。同一年级的辅导员进行横向比较,才有可比性。
(三)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
改变为考核而考核的情况,考核只是一种激励辅导员更加努力工作的手段,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方式。在保证考核结果公正、公平的前提下,还必须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即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平、合理地运用。
总之,中职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事关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如能有效地实行绩效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罗娟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彭斌.高校辅导员的绩效管理[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2(02).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扩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途径,重视诚信、敬业,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工作的教育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加工、电子产品等相关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长,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时,过于看重技能水平,却忽视了对员工道德素质的考核,这种错误比重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方案的设定。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率,一些学校重技能,轻德育,甚至把专业技术的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德育工作却流于形式,这种做法,势必无法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发展变化。
2.学校德育机构不完善,德育方式单调、陈旧、落后
德育是一项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而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招生形式严峻,受自身发展限制,在招生、学生技能发展、就业安置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而德育建设方面的整体规划、工作思路、规章制度等均不完善,德育方式上单调、落后,教育方法上缺乏创新。有人将职业学校目前的德育工作总结为“四多四少”:空泛大道理讲得多,行为养成训练少;单向知识灌输多,双向情感互动少;沿袭普通教育德育标准和方式多,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的德育活动少;德育目标制定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过多,体现受教育者人格成长需要的偏少。德育目标“高、大、全”,偏离了人的真实发展,也就失去了它的适应性。
3.德育内涵不断扩大,给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明确要求,德育内容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内涵不断扩大,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范围,使之更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很多教育者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也成为摆在中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笔者认为,德育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其基础和保障是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师资队。我们常说,“德”有三个含义,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师要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而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师资队伍不容乐观,以我校为例,德育队伍存在两个失衡:一是年龄失衡,以新教师、年轻教师居多,德育教龄长的少;二是专业背景结构失衡,即有德育专业背景的老师偏少,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及学校德育队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调整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队伍。
二、中职学校实现德育工作创新应该采取的措施
2012年,第三届世界职教大会的主题是:“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与会专家观点是:“职业教育所承载的责任,不仅使无业者有业,还要促进有业者不断学习,实现自身技能的升级换代,最终提升人的工作能力与生活品质”。大会通过的《上海决议书》,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在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进行的教育过程中,怎样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并有所创新,从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系列问题都需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思索。
1.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应注重并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在创新精神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质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其次,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努力营造全校性的比、学、赶、帮、超的创优氛围,为学生搭设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保障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实践与应用。
2.推进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化建设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注重养成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增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应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现代人格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指标体系设计中,我们特别明确,在进行德育课堂教学时,应当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推进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改工作,乃至从整体上推进德育课程化工作,指标体系应关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课程理念,将学校德育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纳入课程化序列,以此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3.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学生德育工作
实训实习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时用于学生实训实习,要有一年的时间用于顶岗实习。要求学校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实训实习阶段,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的德育和学生管理容易被忽视,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训实习阶段,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要关注实习实训期间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开展职业道德育的主要内容、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德育渗透等,突出实训实习阶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考核及评价。
4.切实推进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国家已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已纳入了德育课课程体系。因此,要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对院校心理辅导室的配备情况,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数量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资格等进行考量。同时,应加强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人员、班主任职务培训纳入其中。
5.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的创新
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体现在德育工作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途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能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空概念。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应占领网络这一平台,德育工作评估也应把院校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途径创新的实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院校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供学生使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利用网络的超信息量特点使德育的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把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超时空。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信息。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和隐形性。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德育的这种特点,有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德育现状,常抓不懈,讲求实效,才能真正闯出一条中职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S].教职成[2001]2号.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2004.
[3]崔景贵.职校德育工作理论创新与范式改革[J].职教论坛,2011.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大家做工作汇报:
一、思想政治、业务学习
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始终坚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在业务学习方面,向领导同事请教切合实际的管理经验、工作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弥补理论、实践经验的不足,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全年完成学习笔记3万余字。
二、招生工作
招生任务完成情况
学校下达招生任务800人,以国庆放假前报到人数核算,报到人数1008人,退学54人,在校注册就读954人。联合办学注册学生611人。15年招生中专学籍注册合计共1565人。积极组织成人专本科的报名录取,共录取331人。圆满的完成年初与学校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普通中专800人和成人专、本科200人的招生目标任务)。
招生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与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仁们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一)领导高度重视
年初,校领导专门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对招生工作提供一切可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并做出了重要指示。并亲临一线指导招生工作。
(二)各科室大力配合
各科室大力配合招生工作,在人员、车辆、宣传、招生经费及招生人员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上给予协调、支持。确保招生工作的按时开展,最大限度保障招生人员能够及时下点、全身心的投入到招生工作中。
(三)学校教职工大力支持
在下乡义诊、中考发放资料等招生宣传活动中,刘梅芬、马晓梅、孙辉、孙蔚鹏、李泉山、王燕(大)、胡瑜、郭文礼、达吾刚、陈义、王敏桢等老师,随招生人员到各乡镇招生一线配合招生工作。在此我谢谢各位老师的参与。
(四)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
1、安排部署得当
招生期间,主管领导多次召开全体招生人员会议,听取招生工作阶段性进展汇报,对下一步招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抓住招生工作“五个关键期”的同时,为避免招生工作对学校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冲击,将招生下点时间优化为两个时间段(3月1日-3月15日;6月1日-假期)。为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媒体宣传利用充分
在招生工作中媒体广告进一步丰富,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印发了招生简章60000份,张贴海报2000份,制作笔记本12000份。与电视台合作,完善制作了专题宣传片两部,利用电视台和100余辆客车车载电视,以及多个城区LED屏进行循环播放。在酒泉日报、飞天周刊、庆阳日报、白银日报等报纸上登载招生广告。此外,对于收集来的初中毕业生信息仔细甄别后,联系电信局开通两部短信发送平台,发送招生宣传短信5万余条。邮寄预录通知书12500余份,扩大了招生宣传。
3、各项政策引导加强
以国家减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甘肃省58个贫困县学生以及在校家庭困难学生20%的比例享受国家助学金;肃州区、瓜州县农村籍户口享受当地扶贫办资助等政策深入宣传,引导初中毕业生进入我校就读。
(五)招生人员组织得力
1、招生人员尽心尽力
去年对招生责任片区进行了人员调整。无论是科室工作人员还是被抽调的专职招生人员,都能精诚团结、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做到分片不分家,分人不分心。
假期安排人员值班,组织书写预录通知书,共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800余人次,接听来电1000多次,至开学预报名学生已达502人,为招生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基础。抽调的专职招生人员多数是多年参与招生工作的老师,他们对于自己所分管片区的情况熟悉,了解我校的招生政策,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开展招生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动用个人社会关系,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招生宣传方式。
2、招生工作新的亮点与突破
(1)下乡义诊
张掖、嘉峪关、肃州区、金塔、玉门、瓜州、敦煌、片区以“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医学类老师和学生下乡义诊招生宣传80余次,是历年来义诊招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2)进校进班宣传
肃州区、敦煌、瓜州、玉门、金塔片区负责人深入学校,进到班级当中对我校基本情况、助学政策和就业现状进行现场解说。进校进班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招生效果明显。
(3)宣传笔记本的制作
宣传资料制作了学生使用的笔记本,将学校宣传内容印制在前后扉页上,基层老师、学生索要积极性高,真正做到了将我校基本情况深入学生手中,避免了招生资料随处乱扔的尴尬。
(4)班车座套广告
在定西、天水片区,重点招生区域的城乡班车上制作安装座套2000个,打开了河东地区招生宣传方式的新渠道,使招生宣传的时间更持久、范围更广阔,避免了传统宣传手段不能深入偏远山区的弊端。
(5)学校网站、校报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校园网站、校报关于招生宣传与就业指导的相关内容,让更多家长与学生了解了我校的办学规模及毕业生就业前景。大大提高了招生效率。
三、就业工作
我校2015年毕业生人数达837人,就业人数770人,其中直接就业294人、升学476人,就业率92.00%,对口就业率75.02%。全年招聘信息30余次,4月向酒泉市医院输送33名优秀毕业生,向北京同仁医院输送护理专业顶岗实习生30人,享受“带薪实习”,实习期间每月工资即2600元,向杭州千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输送检验专业顶岗实习生14人,药学专业毕业生全部安置到甘肃德生堂医药连锁公司顶岗实习。
四、联合办学工作
与省内外其他中职及专、本院校联合招生、联合办学。开拓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单招、成考、中职学校设立教学点等联合办学方式。与7所专、本科院校,开展高职专科、成人专、本科教育。中职联合办学进一步扩大,联合办学学校由原来的3所增加至8所,中职联合办学招生人数增加到611人,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今年初与四川南充技师学院洽谈联合办学,下达计划600人,预计今年中职联合办学招生人数将超过1200人。
五、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目前,医护专业优势明显,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学生就读率高。但正是因为如此,省内大多数县市中职学校均开设医护专业违规招生,而且招生规模很大。
(二)省外民办院校加大了在甘肃的招生力度,“抢夺生源”情况严重,送数码产品、入学即送平板电脑以及高价有偿招生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对我们的招生冲击很大。
(三)各地“地方保护政策”严重,学生中考前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强制组织到当地职中就读,不让学生外流,这就对我们的招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学生就业安置工作一直是我们科室工作的软肋,在全年的工作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招生工作中,从人员配备到资金投入都倾向招生工作,忽视了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就业是瓶颈,出口不畅,入口必缩”,只有搞好就业工作,才能更有效的做好招生工作,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六、今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制度和目标责任书,同时根据2015年和近三年的招生完成情况,更合理地下达各片区招生任务。
(二)严格管理招生经费的开支,进一步建立健全招生经费的监督与管理机制。要求招生人员在招生过程中厉行节约,降低招生成本。
(三)进一步加强招生人员的管理,使招生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招生工作中,并落实招生期间的周汇报制度。
(四)优化招生下点的时间安排,在确保招生工作的同时,尽量少耽误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停招春季分流生,下点招生时间为6月至开校。
(五)根据各招生责任片区的实际,更加合理的安排部署宣传方式。
(六)进一步细化分工科室工作,加强学生就业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强化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加大顶岗实习、校企结合,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保障“以就业促招生”、 “招生与就业并举”, 努力建设以就业促进招生的良好局面。
招生就业工作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在招生过程中,我们风雨无阻,历尽艰难。我们也曾被别人轻视过、误会过、谩骂过、讹诈过,但是我们依然满怀信心,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今年的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团结大家进一步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水平,把招生工作做实、做细、做精,为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加大对中职教育投资,全国各地中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基本达到1:1要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中职学校学生入学后,辍学率偏高,有的学校高达30%以上。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何在?如何加强对策,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则成了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时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旨在抛砖引玉,愿与同仁们共同商讨。
1 中职学生流失原因
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有诸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
1.1 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
我国是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在教育思想上,经过了多次教育改革,但几千年封建社会进保氏当官教育思想仍或多或少的人们的头脑中存在,读高中、上大学就能跳出农门,就能当官,就到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不做苦力活。此种思想的影响,造成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不顾自身情况,纷纷就读高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结果是:部分高中生考不上大学,就业无技术,部分大学生也因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没有实践经验,难度高的工作做不来,难度低的工作不愿做,宁可呆在家中待业。几千年封建社会进保氏当官教育思想和不少大学毕业生没工作的负面影响,使初中毕业生生不愿到或不愿在中职学校学习。
1.2 社会方面因素
2000年国家实行中职学校招生并轨后,中等职业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变成“就业培训教育”,就业方式也由国家包分配就业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中职学生学历低,思想素质较差”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将中职学校毕业生拒之门外的理由,中职学校毕业生基本无法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加上企业用工制度上的漏洞,中职毕业生与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一道务工,待遇没有多大差别。此种社会现象,造成不少家长不愿送子女到中职学校学习,一部分在校生也因前途渺茫而辍学,离开学校跟随亲人外出务工。
1.3 学校方面因素
1.3.1 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未能调动学生兴趣。一些中职教师未能依据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现状、因材施教,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地把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和盘端出、一味灌输,只顾完成授课计划,很少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没能有机的统一,学生学习兴趣未能激发和充分调动。放羊式的教学,既达不到授业的效果,也让学生感到学习泛味。
1.3.2 关心学生不够。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处于青春期(也叫逆反期)年仅16、17岁的初中生,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处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平等意识更强,不再唯教师之命是从,天生爱动,喜欢追求时髦和新鲜刺激的事物,对学校管教及教师的教育不太感兴趣。而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对学生生活关心不够,或者以吼代教,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形势发展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高压式的管理使部分差生压抑感与日俱增,导致差生违纪率上升。
1.3.3 学习生活单调。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是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中学的课程已经厌倦。在中职学校学习之初,虽有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其新鲜感慢慢淡化,天生爱动的特性只能在每周两节体育课中发泄,他们的特长爱好受到深埋,面对一天六、七节文化课及专业课、单调无味的学习生活,他们感到厌倦,纷纷怀念校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网上多姿多彩的世界。
1.3.4 勤工助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中职学校开展勤工助学,目的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务工,以工资收入解决困难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然而有些中职学校,打着免费入学的幌子招生,学生进校仅简单培训两、三个月,就组织到企业务工,超强度和超负荷的务工生活,学生身体和心理无法承受,造成了大量新生的流失。1.3.5就业对口率不高。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或学校无法推荐工作,在社会、在家长、在学生中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也是学校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家庭方面因素
1.4.1 家庭经济困难。为保证中职学生安心在校学习,国家给困难学生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但仍有少数学生因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农村职校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数不少,部分学生因父母年老或疾病缠身,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来源有时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学生被迫退学。
1.4.2 家长错误观念。不少家长把在初中时期行为习惯差、管不住的孩子送到职校,让学校承担保姆的角色。“孩子年龄小,到社会上容易学坏,送到学校由老师管管,混张毕业证”是这部分家长的目的。此种指导思想的存在,家长对子女没有太高的要求,学生“混日子”的思想严重,原有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学习上、纪律上难达到学校要求,家长对孩子没有办法,只能让子女自动退学。
1.5 学生方面因素
1.5.1 学习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还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认为是家长要我来学校学习,是老师要我学习的。因此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无精打采,看小说、玩手机、发短信聊天、打瞌睡成了家常之事,作业不想做或抄袭或不做。对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干脆旷课,到校外通宵上网。
1.5.2 “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由于企业改制和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通过打工成了富人,这些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一些家长也因有此见解而让子女退学打工。
2 解决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2.1 在教育体系上,要从宏观上重视中职毕业生,让中职生有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
中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因此在教育体系上,要从宏观上高度重视中职毕业生,做好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让中职生有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可采取在校优秀中职学生直接升高等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破格保送到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也可通过中职毕业生在实践后带着问题到高职院校再进行理论学习的途径,以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水平。
2.2 完善企业务工人员准入制度
企业的生产效益的提高,一靠一流的管理者,二靠具有一流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只有完善务工人员准入制度,执技能证或岗位培训证上岗,才能保证全体务工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中职学校或各职业技能培训部门的生源才不会枯竭,学生才能招得来,留得住。
2.3 加大学校管理力度
一流的学校,源于一流的管理。要减少学生的流失率,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更亲和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教职员工就是自己的亲人。在管理上,除各处室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
2.3.1 开展对学校各项工作满意度测评活动。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牵涉面广,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学生都会对学校工作不满意。因此,中职学校应在原来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纪检督查和工作考评处,加强对学校和各处室各项工作的督查与考评。每月组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食堂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感。
2.3.2 开展结对子活动。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离开家乡到较陌生的学校读书,生活、学习等方面都不太适应。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总会想念亲人,甚至退学回家。因此学校应安排教职工与学生结对子,发放教职工与学生联系卡,落实帮教责任,联系人则经常到学生宿舍走一走、看一看,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结对子活动,做好新生的思想稳定工作,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校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好地方,也是自己温馨的家,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是自己人格培养的引导者和最可信赖的挚友,从而减少流失率。
2.3.3 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在学生管理上,学校除了常规的管理外,应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管理和指导学生干部的职能,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通过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以树立正气,形成强大的向上力量和凝聚力,分解转化后进因素,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同时要有计划培养优秀中职学生入党,以形成良性循环。
2.4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教师时髦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人类获得知识、信息非常便捷,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交往方式等都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形态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因学生不唯命是从而说他们不尊敬老师,也不能因学生不认真学习教材而认为他们不好好学习。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增强信息意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创新实践的能力,使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要求,并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成为新时代中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课程的开发者、生活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术顾问;教师只有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变得“时髦”而魅力四射,才能把可爱的学生们吸引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共同进步,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辍学率。
2.5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念
良好信念是成功的一半,也是学生构成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的基本因素与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一是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讲清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各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今后的就业方向;二是典型教育。请已就业的学生回校给新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在校学习及就业后的感受和体会;三是就业形势教育。对学生进行企业用工情况和就业形势讲座,让学生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与今后就业的关系;四是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学校可分年级、分专业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使不同水平学生有获胜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五是组织开展演讲会、报告会、书画展览、歌咏比赛、歌手大赛、体育比赛、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文体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校学习其乐无穷。
2.6 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学生的稳定,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校风正、管理优秀,教风严、师资水平高,学风好、教学质量高,学生就会慕名而来,稳定率就好;反之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教学有问题,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信心,学生流失现象就会随之出现。因此,中职学校要从正校风、严校纪、塑学风抓起,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59-03
在我国,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一支能够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师队伍。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师资总体数量不足。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生数量大量增加,而教师数量明显赶不上步伐,专业教师尤显突出。据资料显示,目前中职教育师生比为1∶25左右,而按标准应达1∶20以下。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仅占教师总数的3%,本科学历教师约占78%,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约占19%。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多,中年教师匮乏;初级职称教师多,中级职称教师少,高级职称者更是凤毛麟角。三是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中职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高校,普遍缺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他们因教学任务繁重而缺乏到企业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偏低。四是缺乏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完善的机制管理可以使教师高效工作,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中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制约职教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学生规模已达万人,设置专业超过40个,师资条件无论是数量、结构上,还是教学、素质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职教事业的发展,挖掘教师队伍潜力,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并在工作中加以实施,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构建方案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培养、引入、竞争、激励、评价”五种手段,构建“以教师培养为基础,引进人才为手段,以竞争和激励机制建设为动力,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为保障”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实施以“33623”建设方略为标志的“育师工程”,即3种方式培养四支队伍、3个原则引进人才、6大项目深化竞争机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激发教师积极性以及绩效考核“360度”,全方位评价教师业绩,以此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学校发展目标要求的教师队伍。
图1 “33623”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二、“33623”方略概况
(一)培养:3种方式培养4支队伍
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的构建,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前提,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并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通过校本培养、外派培训和自我提高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
1.校本培养是基础。(1)聘请职教专家、教授等人士来校讲座、交流、指导,让“名师”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2)为新教师举办以学校发展战略、校史校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提高新进教师的师德师能,明确爱岗敬业要求,增强主人翁意识。(3)定期举行全体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能力、教改策略方面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提升他们的职业品德、职业能力。(4)校级培训是总领,系部培训是补充。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开展示范课、教学比赛、说课比赛、专业改革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等实战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外派培养是渠道。改变“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的培训模式。一是积极组织管理干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考察、培训。通过培训拓宽参训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学习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动其他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二是选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三是派出学校优秀教师及专业骨干教师到发达地区开展调研和考察。通过调研和考察,让他们学到发达地区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业改革方法和措施。
3.自我提升培养是关键。学校应出台教师管理规范和奖罚制度,以教师具备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为基本要求,必须具备“教师证”“技能证”双证上岗,对不达标的教师采取扣减课时费的处罚,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和职称。实施“一个月工程”,即通过组织教师并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做到“每年下厂(企业)实践一个月”,加大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力度,促进教师提升技能,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引入:3个原则引进人才
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人才应坚持以3个原则为标准,即公开招聘原则、互惠原则及“双推动”原则。
1.公开招聘原则。通过公开、公平招聘的方式吸引大批人才,为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2.互惠原则。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吸引校外人才,盘活师资队伍。通过实施这一措施,学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高技能、高职称的“三高”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3.“双推动”原则。坚决引进既能推动学校发展又能推动企业发展,既能推动自己发展又能推动他人发展的“能工巧匠”,促进学校引进高素质教师,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与效益。
(三)竞争:6大项目深化竞争机制
深化竞争机制包括竞聘上岗、教学质量评价、技能比赛选拔、班主任考核、招生就业业绩评比及全员参与等6个项目,增强教师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全员“比赛”、人人竞争、彰显先进、鞭策后进的浓厚氛围。
1.竞聘上岗。为了适应学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学校出台了《中层干部岗位公开竞争上岗方案》,对中层干部岗位实行公开竞争上岗,提高了中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2.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建立“三段七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个阶段,先由相关教研组具体对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授课进度、听课情况、试卷分析、作业等情况按达到现代职教标准进行检查;再根据“自评、系评、教务督导评、学生评、科研评、企业评、学校联评”七级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一一测评,结合教师整体表现,综合各级测评分数,按30%比例评选学期教学质量优胜者,并予以公示和奖励。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促进了学校的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3.技能比赛选拔。在全校范围内,以班级为单位,坚持优胜劣汰原则,通过技能比赛层层选拔优秀学生,全面实施“班系校省国”五级比赛制度。教师全程参与竞赛选拔,充分利用技能大赛平台,优化资源配置,让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化,推动了教师在技能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改革,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4.班主任考核。学校出台了《关于留住学生控制流失率的奖励办法》,规定“以流失率为标准,以学年为单位,对流失率在20%以内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使班主任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5.招生就业业绩评比。学校出台了《招生与就业促进及考核办法》,要求教师每年需完成一定招生任务及推荐学生的就业任务,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年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超额完成任务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并在校内公示,对无法完成任务的教师将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6.全员参与。实行“全员参与管理”制度,采用全动员、全参与、全过程、全监控、全跟踪、全天候、全方位、全渗透、全落实的“九全”管理模式,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行政、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增强教师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四)激励: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激发教师积极性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修订《劳务费发放办法》《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参加专业技能比赛的奖励办法(试行)》,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办法》《关于教改科研奖励试行办法》《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和撰写论文、编写教材奖励试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学校还出台了《专业带头人选拔、认定和管理办法》和《骨干教师选拔、认定和管理办法》,在全校范围内认定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制度上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学习与应用。建立健全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在合理、有效规范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同时,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五)评价:“360度”绩效考核,全方位评价教师业绩
为了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以岗位聘用、体现岗位绩效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出台了《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方案》,以岗位聘用条件和要求为标准,对教师业绩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考核内容涉及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任课情况、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水平、教科研能力、技能比赛成绩、招生任务、全员参与任务完成等,实行“ 360度”对教师进行全方位业绩考核的评价。
三、“33623”方略实施主要成效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实施“33623”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钢筋混凝土式”的教师队伍。近两年,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总数从725人增加到851人。其中,专任教师从468人增加到601人;校外兼职教师从149人增加到185人;高级职称教师从102人增加到15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25.29%;“双师型”教师从384人增加到478人。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中职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2项、省(区)级奖项272项。教师主编、参编国家级、省(区)级教材68本,编写特色教材29本;公开252篇;承担国家级立项课题5项、自治区级立项课题59项,结题课题18项。总体而言,“33623”建设方略的实施,使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得到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教育教研也取得丰硕成果,教师整体实力大幅度提高。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要建设好教师队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工作,优化师资结构,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完善竞争激励和绩效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以更好地适应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桂洪.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