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集体备课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学”被除去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这显然是一种进步。但不少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中却始终有种为难情绪:“学实在太难教了。”“孩子的问题我都不能解答,怎么去教他们?”也有部分教师苦于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我班在本学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索。
一、 培养兴趣
九月:在开学的第一个月不开展大的科学活动,仅仅培养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
1. 环境创设:
开展科学活动,引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就必须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科学环境。在开学初我班创设了相对独立又便于幼儿合作互动的区角,如植物角,生物角,观察角,动手天地等等。受幼儿的欢迎。
2. 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提问
科学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平时遇到的科学问题才是最贴近生活的。有时会随机提给幼儿一些科学问题,请孩子们去解决老师或自己的提出的问题。可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也参与到进来,努力达到家园互动。
3. 讲科学故事
将给孩子一些易于理解的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让孩子能初步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家们的探究精神。
二、 开展第一次主题活动
十月:开展主题活动《我喜爱的水果》,通过看,闻,尝,摸等方式认识观察对
象的多样性。
1. 从幼儿对天天吃水果产生的好奇:“人为什么要吃水果””、“水果是怎样种出来的?”出发带领幼儿走进水果的世界。创设各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了解水果的种类、味道、营养价值,享受品尝水果的乐趣,并养成科学的吃水果习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思考、提问,培养幼儿与家长、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协商的能力。
2. 学习《水果歌》.从儿歌里初步了解不同水果的特性.如:香蕉弯弯象月亮,西瓜圆圆象皮球等等.目的让幼儿从儿歌里能大致了解水果的特征.
3. 认识常见水果.实物教学.让幼儿用摸,闻,尝的方法猜测是哪种水果. 教师支持幼儿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美工、建构、游戏、音乐等技能表现自己对水果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表现能力。开展了各种亲子制作、社会调查、观察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发展能力的平台。用这种类似游戏的方式会让孩子们的兴趣更浓厚,参与更积极.这让孩子们对科学课更感兴趣,从而喜欢上科学.
三、 接触实验,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十一月: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沉浮》、《颜色变变变》。愿意乐意通过实验加以检验。
1. 接触实验。让幼儿明白在实验中的秩序及规则。告诉他们在实验中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因为幼儿在同伴身上比在老师身上学的知识更快。
2. 开展探索活动 ——《沉浮》。准备实验工具泡沫,石头,树枝,沙子等能能浮的物品。准备辅助工具盛有水的桶若干个。让幼儿自主实验,从而明白哪些物品能沉,哪些物品能浮。
3.开展探索活动 ——《颜色变变变》。带领幼儿走入缤纷的色彩地带。认识不同的色彩,能说出各种颜色的名字。准备水彩颜料红,黄,蓝三色,幼儿进行自由搭配混合,知道红+黄=橘黄;红+蓝=紫;黄+蓝=绿。
四、开展明确程序系列活动,学会记录表格。
十二月:开展明确系列活动 ——《神秘的管道》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使幼儿了解操作程序的过程,了解过程关系着结果的成败。
1. 帮助幼儿明确实验的过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操作实验的方式方法。乐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
2. 认识生活中的管道。首先,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管道,并跟小朋友一起分享经验。其次,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管道,认识管道。并请家长给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各式各样的管道及辅助材料:水、沙子、石头,带线的铁钉,打气筒、记录表格等。
3. 教师师范,幼儿自主活动。自己组合利用三通,弯管自由拼凑管道。弄清楚哪些物品能够通过管道,哪些不能。认识记录表格,学会记录。
五、期末测评。
一月:展开期末测评。开展活动 ---《有趣的分离》考察幼儿科学动手动脑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表格。
1. 开展《有趣的分离》科学活动。在学期末考察本学期幼儿在科学活动方面的进步及不足。
2. 准备不同混合物及辅助分离的工具,如:筷子,纱窗,勺子,食物夹,水,吸铁石。让幼儿知道不同的混合物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分离。
一、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思想
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整合并优化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通过备课组的集中讨论对课程制定层次化的备课计划,再对不同层次的备课计划进行合理的模块化分解,根据每个模块的备课需求合理分配各有专长的备课教师,并参照备课生命周期模型来具体实施每个步骤,最后给出集体备课简案和个人备课详案。每个备课生命周期都是循环往复的,都是下一个备课生命周期的前提和依据。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备课模式,提高了每名教师的备课参与度备课创新能力,确实起到了对集体备课效率、效果和质量的保障作用。
二、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实施
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是依据集体备课生命周期模型构建的,包含八个步骤。
1.集中讨论。先对课程备课按照教学进度规划分为单元备课、章节备课、学时备课等,然后还要确定备课组长和每次课主备人,对课程标准、选用和参考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对每次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备课进度等进行统一规划,对章节或课时内容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讨论,对相应的教学目的、教案设计、内容框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授课资料进行总体设计,对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对集中讨论之后的模块分工提出任务要求,同时设计出集体备课简案。
2.模块分工。对集中讨论规划好的备课层次、内容、要求、目的等等,按照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例如可以在确定了课时备课内容后,将相应内容分解为教学目的及框架确定、教案设计及修订、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资源搜集、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或作业设计、等等几大模块,然后在备课组成员中选出主备人,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备课能力需求和备课组人员的专长进行功能分组,也就是根据人员的专长分成与模块相对应的组,之后进行每次备课的具体实施。此时由主备人牵头并协调,在各个模块功能组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模块间分工协作,最后再将模块间相互的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
3.汇总评估。制定针对模块化集体备课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估标准,并对集体备课简案进行汇总评估。对那些集体讨论后仍旧存在问题的备课内容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然后再评估,直到通过,最后将评估结果充实到集体备课简案中。
4.共享资源。通过集体讨论的集体备课简案、备课内容涉及到的教学资料、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文档、声频、视频等集体备课资源进行共享,以便于个人备课阶段的个性化。
5.个性修改。集体备课简案和各类教学资源共享之后,每个授课教师需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情况,对集体备课的共享资源进行个性化的选取和修改,形成个性鲜明又具有一定创新的备课详案,即对简案进行创新性的个性化的丰富和充实。
6.课后反思。备课详案通过每名教师授课之后的回顾、反思和总结,形成包含了一定经验和知识的更完备的详案。课后反思可以包括对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以及教案、讲稿、课件等等的思考,也可以包括结课后的课程反思。
7.个人总结。通过课后反思,教师个人可以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形成一个附带相应说明和建议性汇报文档的详案报告,也可以是对课程教学的总结。
8.集体总结。这个阶段是对于整个课程和内容的再讨论和再研究,是对每次备课后集体智慧的再结晶,也是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的重要依据。集体总结既是这一备课生命周期的末尾,又是下一个备课生命周期的开始。此时要对个人总结的内容进行摘要和提炼,形成包含之前集体备课简案的新的简案和汇报总结材料,为再一次备课做准备。
三、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优势
1.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提高了备课参与度,起到了提升备课组成员整体备课能力和水平的作用,同时对集体备课质量和效果也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2.模块化的分解以备课组成员的专长为依据,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成员的特长。
3.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特别重视教师对备课内容的个性化修改和意见,将个人及集体备课融入同一生命周期,使个人备课成果在集体备课成果基础上更加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4.所有备课资源的共享,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备课组内部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集体备课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研究目的,以教研组为单位,就某一课题或主题展开研究,通过观摩、分析、评价、探究等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集体备课定位于:
1.备课的过程是个人智慧通过整合形成集体智慧的过程。
2.集体备课不能等同于共同备课,而是有效备课、有效听课、有效评课的综合性研修活动。
3.各抒己见、相互启迪、扬长避短,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4.通过集体备课,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提升团队精神,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二、构建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集体备课要明确主题、充分准备、立足过程、抓住要点、同伴互助、确保诸环节落到实处。即“集体备课—同伴磨课—学科组考评—个人反思—活动总结”五个环节:
1.集体备课
(1)集体准备:教研组自主确定研究主题,小组成员学习课标要求,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制定教学目标,选取主备人。
(2)集体交流:主备人向小组成员陈述教学设计,其他人员边倾听、边研讨,针对主备人的教学设想提出建议或改进意见,最终小组成员达成共识。
(3)主备人综合小组成员的意见,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下的教学预案。
2.同伴磨课
(1)主备人按照小组教学预案进行上课,其他小组成员参与听课,认真做好课堂观察记录,为课后交流做好准备。
(2)磨课:小组成员针对课堂师生行为表现开展对目标、教材、环节、学生、细节等方面的深研细磨。
(3)主备人整合小组成员意见又一次形成上课预案,直到满意为止。
3.学科组考评
在充分进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对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师评课三项逐一考评,包括评价过程、课堂及评课情况,目的是促进集体备课活动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4.个人反思
个人反思就是教研组成员对本次集体备课进行总结反思,教师根据自己参与集体备课的所见、所思、所感,以案例、教育叙事、小课题、经验总结、主题研究报告等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心得。
一、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要监督全组成员,提前研读教材、研究课标,明确集体备课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备课组长要组织好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提出备课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备课提纲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学法(还应包含单元检测和课时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中心发言人要修改备课提纲,备课要充分体现“五统一”:学思想,统一“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力”(智力、能力)“双育”(育人、育才)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4.撰写教案
教师要以集体讨论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为基础,撰写教案。在坚持“五统一”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备课。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体备课时,总结出在实施集体备课提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性,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准确的信息,无法及时矫正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超前性原则
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就要统一安排好各课时的主备教师,以便于教师提前收集资料,钻研课标,研读教材,要在集体备课前一周组织本组教师讨论备课提纲,让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撰写教案,分析学情。
3.完整性原则
下发备课任务时,要考虑到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备课内容的完整性。一般根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内容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多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靠听中心发言人说课,讨论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教材,教师在讨论的时候才能各抒己见。因此,个人钻研是前提,集体讨论是手段,达成共识是目的。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认真总结大家的发言,及时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教师的教后反思不是个人的“小锅菜”,更不是自我的“闭门思过”,而是集体备课菜谱上的一道亮丽而丰富的“山珍海味”,是备课组教师共享的思想精华。
在每一节课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以反思札记的形式写下教后感或是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课前教学目标预设与自身教学活动过程的比较、分析、反思和总结的行为。在分析和比较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如果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如何改进?在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和效果如何?在教学中又有哪些值得继续去应用和发展的优势和亮点?这为后续教学实践的开展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条件。
的确,教后反思是必要的。但是,教后反思是躲在某个角落里自己开设的“小锅菜”吗?能不能拿出来与其他教师共享和共同探讨呢?
我们在开展集体备课时,对后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严格的安排。采取了“中心发言人+全组教师讨论”,明确主讲人,由备课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研讨的形式。在进行集体备课中,学进度、学目标、学内容、学重难点、统一预习案、习题等;也做到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我们很明显重视的是对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预设和准备,而忽略了在备课开始时对前阶段教学思维的共享和研讨。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备课开始时,进行教后反思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提能力、补不足。
1.提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为各位教师提供交流自身教学方法、经验和优势亮点的平台。一般而言,同一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能力上也各有千秋,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深入而宽泛的讨论,组成一道丰富的“山珍海味”。通过交流,相互的学习、切磋、善取“他山之石”,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更为成熟的认识,也为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研讨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参考。
2.补不足
补不足可以弥补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取“他山之石”,补自身之不足;二是弥补在上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讨,比较他人,发现自我不足之处,进而学习、弥补;通过教学反思及心得进行交流和研讨,去认识前阶段集体备课的不足,看看是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重难点的研讨和解决不力,还是在教法和学法上存在不足。然后在本次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集体备课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弥补和解决。
二、集体备课中进行课后反思的策略
集体备课中首先进行课后反思有其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在备课组建设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实施和探讨呢?备课组在开展教学和备课时从以下几方面推行,取得了一些效果。
1.及时思考,撰写反思札记,梳理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课堂是实践集体备课预设目标的阵地。我们发现许多“亮点”,发现学生带来的疑问和智慧,也有在课前备课中预设不到的问题和不足。因而,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要求每位教师将教学实践活动形成的想法、认识、体会,以教后记或随笔的形式撰写成文。反思教学中,要求对上次集体备
课形成的共案、共识等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列出要点,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课堂教学中对集体备课预设目标和所探讨的问题在实施中有何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将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思维和情感交流中碰擦出的“智慧火花”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对二次备课的个性教案根据课堂教学修改和再设计。
2.集体讨论,汇总反思结果,取长补短
下次集体备课开始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和中心发言人的主持和带动下,从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开始,对上节课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所形成的教学反思进行讨论和交流。首先是每个人对教学中集体备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和对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改进的方案和方法。然后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重难点问题的不同见解予以讨论,以便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接下来,对于个人在教学中形成的教法创新、问题设计的独到之处等方面进行交流,同时也吸收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共性反思和个性反思的结合,取长补短,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认识,为新阶段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0-01
任何一种好的方法,仅有先进的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科学的策略和合理的行动去支撑,好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实施并能发挥出它的作用。本文将从集体备课意义和价值、组织实施、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介绍的三个方面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实践总结,而非闭门造车的幻想。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价值。
1.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二、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
1.成立备课组,一般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一个备课组,在一些小的学校,教师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同学科不同年级老师组成一个备课组。定时间、定地点、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一般一周必须进行一次,如果条件允许,同备课组老师在同一办公室办公则随时可开展集体备课。
2.备课要求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
“四统一”: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3.备课步骤
(1)主备先行
备课组长要提前明确主备课的任务,精心制定活动计划;
主备教师必须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谋划,写好教案, 制好课件,并按本组人数打印好教案份数,于授课前一至两周交由备课组长审查,然后及时分发给本组成员,并要求各 成员熟悉、钻研本部分内容,以便下周集体讨论。
(2)集体讨论
每周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集体讨论。内容及程序为:反馈上周所教内容,讨论下周要教的内容,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当堂训练,板书设计、周周清,作业等方面讨论,程序为:先由主备概括教材内容、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再由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最后备课组长总结。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各成员把整改意见写在导学导教课案留空处,主备事后还要根据整改意见对电子教案作详细修改。
(3)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主要是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规范的教学设计上,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上的学生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重新形成自己的导学导教课案。
4.过程监控
(1)备课组长在开学初要制定好备课组活动计划,学期末还要写出集体备课的总结,同时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上交教研室。
(2)对主备课的教案、课件质量检查考核。
(3)对集体备课的情况教研室、教务处加强巡查并做好记载。
(4)督查观摩督促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集体备课有效实施的几个关注点。
1.反思要精练:课后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水平提升非常重要,我校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在集体备课上的反思主要是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经过大家讨论后定稿的课件或教学设计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反思不在乎内容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关键是记录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及时修改。
2.集体备课与做教学设计协同进行。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剧本”,它不仅反应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反应出如何达成目标,要体现出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文本性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大家对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一、目前集体备课现状的分析
英语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是要产生有效的课堂效果,但怎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呢?答案则是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充分的备课可以使得教学过程轻松有趣,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易懂,同时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效果。所以,英语课程的集体备课是否具有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但是目前英语集体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低效方式:
(1)用分发承包的方式将备课章节任务安排到个人,备课组的成员每人备一章,然后合成教案集。这种方式看似“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实际上起不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2)过分依赖网络,利用互联网下载各种需要的资料,全盘照搬,不加取舍。大大弱化了教师的备课能力。
(3)过分强调统一。如作业统一、授课方式统一等,缺乏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创造性活动,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虽然有备课,但只不过是讲台上的一种简单机械与重复。
二、明确集体备课的目标和意义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最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形成一种基于交流、合作和研究的学术气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从而使学生和老师双向受益。我想,在高效课堂下的集体备课中不仅仅提高的是课堂的效率,教学的质量,更提升了、凝聚了师师间的那种团队合作、和谐的精神。具体表现为:
1.集体备课可以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减轻教师个人工作量
集体备课的开展,可以把教师个人从大量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因为,有些教师教学班级多,学生人数多,工作量较大,每天忙于上课和批改作业或者应付各种教学检查而忽视了教学的研究和信息的沟通,视野不开阔,成了井底之娃。在集体备课研讨过程中,同事们能够坐下来,促膝而谈,共同研究教材设计的特点,设计课堂的有效教学环节,制作课件,这样能使教师从封闭、繁琐却无实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加充分的准备进行有效的教学,让课堂充满了创造性的乐趣,也活跃了教师的思维和积极性。
2.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互相探讨,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思想互相碰撞,共同结集成果,这对于新上岗的教师而言,无论是从工作态度,专业精神,还是备课的流程,专业水平等各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教学范本,这个教学范本,可以让优秀老师更优秀,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
3.集体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集体备课不仅是探讨教学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分析学情,研究教学方法和探讨教学目标的达成,并预测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解决办法,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首先,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课标要求课堂要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教学内容需要通过讨论、总结等形式进行拓宽、创新,使之与情感有机结合,以实现总的教学目的。再次,课堂教学的活动要体现生动性和趣味性。备课不仅要从“教”的角度来体现教师备课设计的教学活动,而且要从“学”的角度来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使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活动的效果更显著。
4.集体备课是促进良好教风形成和发扬的重要渠道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密切关系,再总结、再探讨,再研究,再推广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三、集体备课的改进建议
1.强化教师集体备课意识
除了帮助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还应强化教师集体备课的四种意识,即:(1)责任意识(2)创新意识。(3)合作意识。(4)反思意识。
2.教研组长要对集体备课给予一定的指导
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是各个学校的教学活动之一,教研组长应该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并对集体备课的形式,集体备课的流程,集体备课的主题,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指导,对集体备课的结果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跟踪指导,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3.教研部门要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管理
教研部门要加强对集体备课过程的组织管理。新课改下,各学校都安排有集体备课的时间。但对于管理的精细度各有不同,有的属于“粗放式”管理。要想管理好集体备课,就应加强多个细节的管理,如: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备课的程序,完善集体备课记录表等,并且鼓励开展多种集体备课形式。如: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主备人集体备课,“备课 上课 研讨 修改”为一体的集体备课方式,网络集体备课方式,教案参考型备课,QQ群集体备课,论坛研讨备课。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建议:以“备课 上课 研讨 修改”为一体的集体备课方式比较实际和实用。在适当时机教研部门还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宣传和推广集体备课成果及经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集体备课中应做到分工合作、精心研备、统一尺度、因材施教、及时总结与反思。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展现个人能力,促进教研活动开展,提高课堂效率。能体现英语新课标理念,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肖明华.开发潜能的教育策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备前预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确定的同年级学科组主备人(往往是1人)认真钻研教材、搜索整合材料,规划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分配、作业安排等),然后打印备用,而同年级学科组的其他成员往往无所作为。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同年级学科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预备”这一环节,即每一个成员都要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规划预设,包括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法选择、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课堂板书、课堂练习、作业迁移、单元把关等,这一做法就相当于我们要求学生所做的“预习”规模较大的学校,如果同年级学科班额在20个班级以上,拟确定两名主备人各自主备为宜,以期同课异构的火花碰撞。
二、为备中研备把脉
备中研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既指上次集体备课所涉内容条块,又指本次主备人的教学方案或规划。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主备人发放下周教学规划方案,解说一通,相关成员依样画葫芦备课完事。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一是同年级备课组长现场征集相关成员上次集体备课以后个体施教的亮点和不足,适时总结。二是在同年级备课组长的主持下,主备人(1~2名)发放为本次集体备课所提供的教学规划方案,同时就教学规划方案制定的原则依据等进行解说,相关成员结合自己的“预备”,对集体备课时所牵涉的所有条块进行研讨梳理整合,以择优原则确定教学方案,所有相关成员都要做好研讨记录,为“自备”预设奠基。三是同年级备课组明确下次主备人及主备内容范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已经试行不分年级的同学科组集体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让不同年级的同学科成员聚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衔接促进;更有学校把集体备课的外延扩大,将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学科课题的研究、学科集体备课融为一体。
三、为备后自备把脉
备后自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备课个体(教师)图省事,没有自我备课,不按本班学生实际备课,拿主备人下发的材料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三次备课(备前预备、备中研备、备后自备)。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备课个体在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在和同组成员步调一致的前提下,整合教学资源,规划条块,重新打磨课堂教学及训练架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进行三次备课――备后自备。
四、为教后感备把脉
二、工作方法与措施
1、以安全教育为工作核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配合政教处做好日常常规检查工作。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常规训练,规范学生的言行,把学校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4、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制度。做好家访及家访记录。
5、抓德育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及文明习惯;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抓好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配合教导处认真做好各种教学工作。积极查找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具体工作安排:
第1周:1、开学典礼2、制订教学工作计划3、科组集体备课
第2周:1、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会;2、安全教育活动开展;3、教育教学工作总结;4、中考备考会
第3周:1、科级组长会议;2、教室布置及板报评比;3、教案、教具、教学手段自查;4、集体备课
第4周:1、九年级学生家长会议;2、采购充实数学教具
第5周:1、学生书画展;2、八年级学生会议
第6周:1、科组教研活动;2、集体备课
第7周:1、体育比赛;2、集体备课
第8周:1、校园网建设检查;2课件库建设检查;3、集体备课
第9周:1、毕业班工作检查;2、段考复习
第10周:段考
第11周:1、段考质量分析;2、集体备课;3、新团员入团仪式
第12周:1、八年级学生家长会议;2、集体备课;3、读书活动征文收集
第13周:1、集体备课;2、数学竞赛;3、七年级学生家长会议
第14周:毕业班备考检查
第15周:1、少先队活动;2优秀课件、教案评比
第16周:1、课件库成果检查;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活动。集体备课可以弥补个人教育智慧、知识上的盲点,引发参与者思维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教师自身个体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效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搞好初中语文的集体备课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集体备课,是指相同学科、相同年级教师之间,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商量和讨论的过程。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将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组织到一起,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有主持人、有记录人,记录人或主持人将讨论结果综合起来,写成教案,分发给组内其他教师,其他教师则以这个教案为基础,再补充些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教案的过程。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相关的教师群体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合作对授课内容提前进行的策划和准备。
“集体”是教师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成员是不固定的;“备课”时都强调合作;备课的指向都是课堂,就内容而言和教师的个体备课没有显著区别,就功能而言,集体备课的功能是个体备课的深化、强化,它为进一步完善个体备课提供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它是教师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有效平台。
综上所述笔者对集体备课的理解是:根据备课内容的需要,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牵头组成一定的教师群体针对教师个体在备课方面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采取讨论、交流、讲座等形式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
二、搞好初中语文的集体备课的策略
1、明确集体备课的目标
集体备课的目标的是:实现“四统一”,搞好“四备”,钻透“四点”、优化“四法”、精选 “四题”。四统一:课型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统一课时和进度;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四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四法:导入法、教法、学 法、总结法;四题:练习题、作业题、实践题、创新题。
2、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应按“集合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进行。
首先由备课组对某段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最佳教学思路,然后又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负责记录研讨内容并做好教案整理工作,再交年级领导把关验收,合格后在本周星期五发给每位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案后进行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课后还要对本节上课情况进行反思,不断丰富实践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3、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语文教师要把从生活中备到的与语文有关的实际现象集合起来,在集体备课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会达到最佳的效果。传统的备课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了完成事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主动性被束缚,创造性被扼杀。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显然,传统的教学观和备课观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上述品质的,必须改变,而关键是教师要及时转变备课观念、教学观念,从过去的研究“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转变为集体研究“学生怎样学”,钻研教材等问题。所以,老师在新课改下首先也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探究是一个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不同老师的集体备课有不同的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在集体备课时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而中老年教师就要指导青年教师如何钻研教材;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青年教师就要帮助他们一起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利用网络信息备课;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
4、处理好三个关系
1)、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1、强化“一课三备”
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课后反思。
2、落实候课,有效上课
教学前要提前候课,教学时要精讲精练,要做到目标明确,容量合适,重点突出,反馈及时,要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规范,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规范,抓好学生的书面作业规范,抓好学生的总结规范。课堂上,要学会关注课堂倾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3、精心设计,个性评改
以减负增效为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落实训练要点,精心设计作业,力求体现出层次性。作业的批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及方法,给学生及时的鼓励,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
4、认真检测,及时总结
让学生重视每一次的检测,并从中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每一次的检测效果要认真分析总结,找原因、明方向、想对策,要分析到人,措施具体可行。
二、特色教研,精彩纷呈
1、有效集体备课,共同演绎精彩
我们教研组为了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坚持按照“4+1”的流程(“4”即“主讲发言——组员评议——二次修改——修改后的交流”;“1”指“分享一个改进意见”,即组内年轻教师向教研组汇报教学进度、下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研组成员积极提建议。)每周一次,每周进行40分钟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内容会提前通知到个人,让组内成员做好充分发言准备,针对每次集体备课主讲人的发言,组内还要进行考核评价。这有效地促进了组内老师对活动的重视和兴趣了。活动前老师们认真准备:一是 “研读课标,理解教材”“把握目标”“重备学与练”;二是收集备课所需要的文字资料,相关图片、课件等;三是提前准备集体课要交流的“金点子”及提出让自己困惑的问题。在集体备课的活动现场,更是人人发言,讨论激烈。很多时候老师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每次研讨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因此老师们不仅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上讨论,在其他时间这种探讨也时常进行。我们组内的有经验的老师每次在集体备课时都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我这种年轻老师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自己理论水平、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正是这样,才使得我们年级所有班级齐头并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2、整理错题集,提高教学效率
每周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交流各个班的错题,并整理成册。平时老师们会将错题集进行传阅,这让每位老师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也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
3、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