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06-002
由于许多新入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比较陌生,因此会产生不放心的心理,带着怀疑一切的眼光看待老师、幼儿园及孩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就如何采取有效手段做好初入园幼儿的家长工作谈一些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增进家长对配合工作的认识
1.展现幼儿一日生活情景,消除家长顾虑
每年的新小班,我们都会看到家长一步三回头、甚至跟着孩子抹眼泪的家长,有的家长还会躲在角落里偷偷观察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等等。为了消除家长们的种种顾虑,在开学第一天,我就注意拍摄、捕捉每个孩子在一日生活场景中的情形,然后将孩子们的表现布置成展版或在家校通的班级群里,这样家长们不仅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掌握了哪些本领、养成了哪些良好习惯,还能看到孩子在短短一段时间里取得的进步等。家长们在看得眉开眼笑、感慨万千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他们逐步消除了顾虑,自然也能放心地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了。
2.充分利用新学期家长会,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幼儿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摔痛了或是被别的小朋友咬了,反应就大相径庭。
针对家长们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于是我选取了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典型事例,在家长会时拿出来请大家讨论。家长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我也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老师们在一日活动中对孩子们尽心尽责的看护情形,表达了老师强烈的责任心,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响应。家长们纷纷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今后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都要共同沟通和互相理解,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圆满解决。
3.细心观察每个孩子,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
许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因为有些家长几乎每天都要向老师询问“孩子今天表现怎样?”对于调皮捣蛋或聪明伶俐的孩子,我们都能绘声绘色地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家长也能满意而归;而对于乖巧文静或没有典型表现的孩子,刚开始我们能向家长介绍一些情况,但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一些中性词汇的介绍,如“孩子最近还不错”,“还可以”等。因此,我们要尽量做到了解每个孩子,这样才能认真对待家长的询问,在家长询问时,要尽量向家长反应多方面的情况。
在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表现的同时,也要重视向家长渗透有关教育理念,以丰富家长的有关知识。例如班内有位孩子一直喜欢选择做捞珠子的游戏,而且乐此不疲,几乎很少去做别的游戏。我告诉家长,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多次地重复活动,通过专注于一个活动,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进行日常的社会交往、休息、思考,为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打下基础。家长对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很接受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她说:“我们应该支持孩子、相信孩子,他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这也是让家长理解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手段。
4.通过亲身参与,让家长感悟家园配合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实现殊途同归的教育功效。我们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家长的大力协助,比如在文化区内结合主题活动要创设“新年来到了”的氛围,也为增长孩子们的知识,我们请家长将家中能体现中国人过新年情景的物品带来。家长们都积极配合,纷纷将家中的挂历、中国结、对联、红包、拜年照片等等带来,我们的活动室内、文化区内充满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又通过开放半日活动,使家长们在亲身的参与和合作中,真正体会到只有家园密切配合,孩子才会获取更多进步。
二、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的关键
对于大多数初入园幼儿的家长来说,首先老师受到孩子的喜爱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老师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最后就是孩子能很快融入集体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都会牵扯家长们的每一根神经,这就要求我们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以接受家长的检验。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关心热爱孩子,取得孩子及家长的信任
关心热爱每个孩子,尤其是一些胆小、适应能力弱、自理生活能力较差的孩子更应特别关注。班内有个叫凌凌的小女孩,刚入园时我们就很关心她,经常抱抱她,因此她很快就不哭不闹地上幼儿园了。可过了几天,她突然每天都大哭大闹不愿意上幼儿园。为了解孩子的哭闹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我不敢懈怠,马上联系家长进行交流。原来是凌凌由于胆小,不敢自己取水喝、甚至不敢上厕所,以至于有时还尿在身上。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凌凌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找到了原因后,我便时时处处关心凌凌等孩子,从满足孩子们各个层次的需要出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很快我也得到了回报: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停止哭闹、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我们的一日活动也很快走上正轨。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家长们非常高兴,他们对老师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也完全信任了老师。
2.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素养:适时投放学习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蒙特梭利博士指出:“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儿童通过成功地操作和重复简单的工作,获得一种自我感觉,自我控制感以及对环境的掌握感。但儿童从事的工作必须与她成长环境中的文化期望存在关联。”我在结合五大领域环境创设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阅读区、美劳区、宝宝个人才艺展示区等,这样孩子们可以把家中的图书带到阅读区一起分享,喜爱画画剪剪贴贴的孩子可以在美劳区尽情创作,孩子们还可以将自己在休息日学到的各种本领及作品或照片展示在个人才艺展示区里供大家欣赏……
我们还根据幼儿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投放材料,激发孩子的内在需要,给予孩子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幼儿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使用它们,引出自发的能力,使智力、意志力和个性都得到发展。例如,在数学区我们根据由简及繁、由易及难等原则投放不同的学习材料,然后观察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操作过程,判断何时再投入新的学习材料的最佳时机,以激发孩子进一步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要。在这样一种学习浓厚、大力协助的环境中,在不断的互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都对自己充满自信,通过积极地不断地学习,孩子们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3.教师教育科学知识的素养:建立良好学习秩序,准确判断敏感期的出现
有个叫澄澄的孩子,上幼儿园从不哭闹。突然有一次在来园时大哭大闹不肯进教室,一连几天都如此,家长也抱怨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如有时她衣服上掉了一粒纽扣,就焦躁不安,妈妈说等会儿再补,她就大声哭叫,直到妈妈找来针线缝好,她才破涕为笑。我反思最近的举措,猛然想起前两天给她调换了座位后,她一到吃饭时间就开始哭,就连早上入园时也哭。蒙特梭利说过:“孩子对秩序的敏感性从一岁半左右开始出现……3~4岁孩子对于物品的位置、时间的经过顺序、约定等,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物品的摆放位置或时间顺序若与平常有异,幼儿便会感到非常困惑、挫折。”显然,我们的做法违反了她对秩序感的需要。于是我把澄澄的座位搬回了原处,她马上开心地笑了,笑得很满足,到吃饭时她也不哭了。我告诉家长澄澄的反应,请她不要责骂孩子,我们一起配合来正确引导,顺应孩子敏感期发展的需要。家长从这件事情也获得了一定的启示,那就是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周全,不要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秩序。
4.教师教育教学组织能力素养:掌握观察指导时机,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认知课的时间跨度比较长,始于招生报名之日。每年的五、六月是新生的报名时间,每位新生家长都会拿到幼儿园赠送的两份材料,一份是《入园必读》,这份材料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内容,孩子入园时家长应做哪些准备,等等;一份是我园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册》,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历史和特色、师资园舍条件和办学成果。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近幼儿园。对幼儿园教育和孩子将入学的幼儿园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八月中下旬我园安排新生家长集中上课,一般是在周六,由园长亲自授课,具体内容如下:
1、讲家长想听的。现在的家长文化程度都不低,了解幼教信息的渠道又很多,他们想听的是对他们有实用价值、有本园特点的内容。我园是百年老校的新办园。因此,园长首先从介绍幼儿园办园历史开始,用简短的时间帮家长理清新老学校问的关系,然后讲孩子入园后学什么、幼儿园教什么,幼儿园是如何安排孩子一天在园生活的,每个时间段各年龄班的孩子具体做什么。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家长也是幼儿园的“新生”,他们都很紧张,不知道孩子进园后自己该做些什么。因此接下来园长就跟家长谈入园后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上、在接送孩子时该注意些什么,如何跟老师沟通,孩子哭闹、不肯吃饭、不会自己如厕、不肯午睡该怎么办,等等。园长既告诉家长老师的做法,又教家长怎么配合。之后,和家长一起学习《家长日常行为规范》和幼儿园制定的几项重要的制度,如接送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家园合作制度、幼儿一日作息时间,把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作为要求提出来,防患于未然。最后,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网站、班级论坛、幼儿园的联系电话和邮箱等,便于家长及时了解信息,和老师沟通。这些内容看似琐碎,但家长反映“很实惠”,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进了幼儿园自己该做些什么,就好比吃了一颗定心丸。
2、讲家长能看的。园长还把有些内容用照片或录像的方式呈现给家长,如挑选上一年新生入园第一天的照片给家长看,播放家长来园参加半日开放活动和宝宝们表演节目的录像。总之,尽量多地用视听手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和宝宝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3、讲家长会做的。宝宝入园后,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任务全交给了老师,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园长重点介绍幼儿园的课程和孩子的学习方式,指出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家长怎样的支持和帮助:告诉家长如何填写家园联系册,如何和孩子一起准备老师布置的要带到幼儿园的学习材料。深入浅出的辅导使家长觉得这些事做起来并不难,关键是要有心去做,要肯挤出时间去做。
第二堂课:入园前的陪读课
【关键词】观察、基于生活、开放材料
【正文】
材料对幼儿主动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如何选择和存放学习材料来支持孩子的主动学习呢?
(一)选择多种能够反映孩子们兴趣的学习材料
观察孩子是核心。孩子们平常都在谈论什么?哪种学习材料最受欢迎?如果你知道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材料是哪些,就引入和提供那些能够支持和延续孩子们当下兴趣的学习材料,如果你发现孩子们对某样东西失去了兴趣,就把它移出教室,加入新的材料来满足他们目前的兴趣。【1】就如:每次环境检查下来,我们都指出老师们舍不得扔的问题,就是发现教室里东西看似多,其实有很多操作材料是过了季节或过了主题的,老师们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好玩不好玩,都让它那么存在着,时间长了,反而就造成了环境中的视觉疲劳、孩子们对区域活动兴趣不高、区域角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多加以观察,多增添些受孩子们欢迎的材料。
(二)选择基于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2】
孩子们是很爱模仿和探索的>:请记住我站域名/
如:真正的镜子、PP管、空箱子以及各类食品罐等。这些材料能够帮助孩子根据其真实经历进行角色游戏或探索游戏,这对于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我班每次开展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对涂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一次我在科学区投放了许多面真实的镜子,并且镜面部分贴有不同图案,在活动开始时候,我着重对利用镜子光折射的原理进行了讲解和示范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转移到了这些镜子上来,并且事实证明,果然把孩子们对涂色活动的热情给比了下去。
(三)提供能够支持多种用途的足够数量的开放材料
主动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存放了多种“开放式”的学习材料。这里的“开放式”是指这种材料有多种用途。包括原材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4】
开放式材料可以包括积木、纸张、纸板、绳子、纸筒、扎丝、胶水、胶带、各种尺寸的盒子及罐子、管子等等。孩子们可以把它们变成任何能想到的物品,如:纸杯是孩子们开展“垒高”活动的最爱;纸箱也能“变废为宝”,成为别具一格的墙饰;各种材质各种形状的瓶子经过纸浆装饰、涂鸦后也能成为孩子们引以为傲的艺术作品,开放式材料不会把孩子限制在一种使用材料的标准答案上,而是会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使用材料。同时开放式材料也能鼓励孩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在一个学年里不断地修正各区域
有时孩子会通过对一个特定活动的迷恋来暗示其对新材料的需求——如果有几个孩子花大量时间在“谈论天气”上,那可能是该想办法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气象观察区,可以投放一些表示天气的图片,供幼儿根据当日天气插放,或者可以利用一些表格进行天气情况的统计,还可以在美工角进行雪花剪纸或画多种形式的小雨点、雪花、云朵等,当你发现孩子们使用艺术材料在积木区玩耍时候,就要考虑这些区域能否再靠近些。如果老师前一天看到孩子的兴趣可以延伸,第二天就可以提供一些能够支持这种延伸的学习材料,所以,幼儿园可以给老师配备一个比较大的材料储藏间。
(五)材料的存放方式应该有利于幼儿完成“发现——使用——归还”这一过程
主动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要让孩子们能够积极地和这些学习材料互动,因此存放在各个区角里的学习材料要很容易被孩子发现、使用、和归还,在这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分类、计算能力。
把学习材料存放在固定地方上(如积木)放在稳固的容器里或者低矮开阔的柜子里,孩子们就很容易找到这些材料。把区角材料放在开口的筐子里或者透明的塑料盒里,这样孩子很容易看到容器里的材料,也很容易把这些容器放回到玩具柜里。另外孩子们也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意图来移动这些容器。这让孩子们感觉他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并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来实施自己的计划。
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5】要把同类的学习材料放在一起。学习材料要存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没不要轻易改变。
需要给存放学习材料的每个容器做标签,同时摆放容器的地方也需要做标签。我们给每个班级配了统一的塑料篮子、统一的区域柜,每个班能根据区域设置,把篮子做上相应的标签,相应的区域柜贴了相应的标签,方便了孩子们的使用和归还,更体现了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目录索引:
【1】陈宇华.《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环境(二)》.学前教育.2013(11)14
【2】孙玲芬. 《构建动态艺术环境》.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11)24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6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最适合幼儿个性的展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
笔者多次深入幼儿园区角活动,发现区角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幼儿园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容易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概念的界定
区角活动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二、目标的界定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通过操作摆弄的方式,在实践中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它能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优势和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
三、区角活动的设计
在开展区角活动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还停留在敷衍应付的层面。表现在区角布置得很丰富,但很多时候利用率不高,发挥的作用不大,区角活动的开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区角活动的设计重点不是具体的教育活动,而是活动的材料投放、环境的创设,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发展需要以及本班的主题等开设的若干活动区。这些活动区既是幼儿自主操作学习的阵地,也是老师实行活动区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实验基地。因此,选择设计适合幼儿的区角活动至关重要。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设计区角活动:
(一)操作材料的选择
1. 幼儿收集。幼儿收集的材料以自然材料为主,顾名思义是自然的,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物理化学处理,它们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的最原始的美,如饮料瓶盖、毛线、豆子、纸杯等。
2. 家长收集。家长收集的材料主要是由幼儿不便于收集的或活动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提供的,如高粱秆、玉米秆、麦秆等。
3. 教师收集。教师收集的材料主要是通过自身或者自己潜在引导的作用而需要的材料,如沙子、广告等这些不易收集的材料。
为幼儿提供和准备安全、卫生、可操作性强,避免不利因素限制幼儿的操作学习材料,能使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在开放的环境下,有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1. 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区角活动是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区角活动也顺应主题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明确每一个区角内容的价值目标,又能让幼儿在全方位整合的环境中互动、游戏、学习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16-001
教育生态学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课堂教育是一个简单、自然、真实、有效的学习,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课堂。对于幼儿园的生态课堂中的教师来说,就是要主动建构一个既基于教材,又开放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体系,以实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目标;在课堂实践中,努力使课堂成为一种教师与幼儿共生共长、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使幼儿有效的学习,健康的发展。
一、宽松的氛围――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
生态课堂首先应该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这与《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同出一辙:“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根据专家的观点,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幼儿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如果当幼儿积极举手回答时,教师经常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们,则会打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我们人数多的情况下,为了照顾到大多数的幼儿,我们经常会无奈地忽视一些幼儿积极发言的愿望,但是我们可以用更多的自由讨论和幼儿相互交流来给予幼儿自主的机会,满足幼儿表达与探索的愿望。
此外,温馨和谐的师幼关系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思维。例如在《夏季防暑我知道》活动中,教师在创设的旅游情境中,用微笑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点头、摸头、大拇指表达自己的赏识、喜欢,无形间拉近了师幼距离。还有当幼儿提出到了扇子这个防暑工具时,教师及时出示扇子给孩子扇扇风,孩子们享受着凉快的同时,活跃了活动气氛。因此,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幼儿的思维才能活跃;在宽松的氛围中,幼儿才能愉快的学习,快乐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热情带进课堂,把爱心带进课堂,你一定能创设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幼儿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基础好了,学习的效果才会好。
二、开放的课堂――幼儿积极思维的广阔天地
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这正如中国教育专家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专著中所提出的:“不要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应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那么,课堂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界。”只有开放的课堂才能凸显幼儿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效的学习。
例如语言活动《竹篱笆和牵牛花》中,为了帮助幼儿学习诗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材料,有散文图片、故事录音、网上动画的学习。让幼儿通过与同伴自主观察、讲述,与学习材料发生互动,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的环境是开放的,幼儿活动的方式是自主的,幼儿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主动观察、讲述、交流,主动性、自主性充分显现。这也正是生态课堂努力追求“课堂精彩的是学生”的体现。
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问答,教师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幼儿的思维活跃。如语言《甜津津的河水》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还有谁会来尝尝甜甜的棒棒糖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动物们都尝到棒棒糖的甜味呢?”这些提问都给予孩子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幼儿的思维,之后,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让幼儿自主寻找答案。一方面避免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另一方面发展了幼儿学习能力,构建了梳理知识的经验。
三、巧妙的鼓励――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用鼓励的态度、启发的语言调动孩子积极思维,一定能大大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师要善于肯定孩子的与众不同,善于敏感地捕捉孩子在课堂上思维的火花,及时的加以引导启发、“煽风点火”的点拨,这会大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记的一个孩子叫艳艳,她是一个积极胆小的孩子,每次蒙氏操作活动,她总是很晚动手,不是看着邻座的小朋友,就是呆坐着不知道如何下手。每当看到她这样,我总是轻轻地摸摸她的头鼓励她:“艳艳,老师说过小取大放,把小的材料先取出来。”在这样简单具体的引导下,她开始动手了,当第一步操作出来了,我就会及时鼓励:“你看看,不是操作得挺好吗?继续操作,不会的时候,老师来帮你。”当她完成操作后,我都会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她,让她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此,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才有学习的动力、探索的兴趣,他们的潜能才能得以激发,他们的各种优势智能才能得以体现出来。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任何教学活动,都要激励为主,而不是用吓唬的言语去诱导,如“你再调皮我就把你扔了。”“看哪个小朋友上课不认真,我要把他抓出去。”这些消极的言语不利于激励幼儿,虽然一时凑效,但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唯唯诺诺。相反,教师应该常用这样的语言:“你再试试,相信你一定行的。”“你是最棒的,看一看、比一比,谁上课最爱动脑筋。”这些激励的语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调动幼儿发自内心的一种“要好”的非智力因素。一段和风细雨的激励语,会使幼儿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思维畅通,一番鼓励的言语,能暖人心扉,使人如沐春风。
总之,生态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幼儿有效学习的精彩课堂,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快乐乐园。
此文为全国“十一五”教科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态课堂案例的研究》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蒙氏生态教育案例的研究》研究成果
二、交流探讨本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内容附后)。
三、讨论上学期幼儿存在的问题。
1、健康领域:
本班幼儿大部分都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以较为稳定的情绪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大多数幼儿愿意与老师、同伴交往,喜欢参加户外活动,自我保护,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是仍有个别幼儿身体素质较弱,部分幼儿独立进餐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活动中自我保护的意识欠佳,习惯性奔跑、推撞现象时有发生。
2、认知领域:
大部分幼儿能愉快地与老师、同伴一起参加各项活动,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但是发现幼儿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
3、语言领域:
大部分幼儿会听指令做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但是幼儿讲述的完整性还是欠佳,不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愿望;个别幼儿存在方言现象发音不准,注意倾听的习惯还未形成。
4、艺术领域:
大多数幼儿有一定表现欲望,乐于与同伴一起表演。但是相当一部分幼儿不喜欢画画,不能大胆表现自己。
5、社会性情感:
多数幼儿喜欢幼儿园、老师,75_‰以上的幼儿能遵守一日常规,会用简单的礼貌用语,活动后在老师的提示下,主动收拾玩具。某些幼儿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对自己的情绪不能较好的控制,自由散漫,不听信号,攻击性强,任性娇气不讲道理;个别幼儿不够自信,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幼儿的合作能力、乐于与人分享的情感也要继续培养。
6、游戏领域:
在游戏中,幼儿依赖性较强,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坚持性、稳定性。
家长分组讨论
讨论结果推荐家长代表发言
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1、家园保持较为一致的教养要求,坚持天天送孩子来园活动。做好孩子的个人卫生工作,养成天天带手帕的习惯。
2、幼儿园开展区角学习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平时需要家长制作一些教玩具、学习材料的准备,希望家长能配合。
3、鼓励孩子带喜欢的玩具,橡皮泥等不容易坏的玩具来幼儿园。
4、多关注我们的《家园共育》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作为家长的你们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你们的很多资源是我们可以开发的,不光是物质资源,还有很多宝贵的资源。
5、《幼儿成长档案》希望家长能够多加关注,每月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评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被大家关注、重视。但是许多幼儿园特别是竞争相对激烈地区的幼儿园尤为严重,这其中,家长助推幼儿教育“小W化”的行为不可忽视,主要是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教,过早的传授加减算数和拼音写字,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如何有效预防这一现象的产生,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的体会是:
一、重视培训交流,引导家长转变“小学化”观念
我园通过“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培训讲座和家长会,向家长宣讲教育部的通知,并把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向家长讲解。针对部分家长受应试教育影响、缺乏科学的保教知识,对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理解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解家长顾虑的同时,对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工作作了解释说明,并从幼儿年龄特点、心理和身体发育状况等方面阐释了学前教育中儿童的成长需求,用一些小故事、生动的名人成长事例消除了家长心中的担忧,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组织了家长进行家教经验交流,请教子有方、教育效果好的幼儿家长介绍他们的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这样的方法,对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克服“小学化”倾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认识引领,帮助家长打消“幼小衔接”的焦虑
据相关媒体报道,幼儿教育 “小学化”在幼小衔接教育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家长们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在知识的学习上不能赢在起跑线上,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家长们,打消他们存在的种种焦虑:一是鼓励家长激发幼儿上学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做好社会适应性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二是调整幼儿学习生活规律,学会守时、自律、自理;三是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幼儿安心学习的氛围;四是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远离危险,确保自身安全;五是学会规范行为,学会自律、自理,懂得安全自我保护,不要给同伴造成危险;六是做好幼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加强幼儿社会往能力的培养,使其身心愉悦地渡过幼小衔接的适应期。
三、强化家园合作,促进家长转变“小学化”观念
1.家长开放日:为了转变家长“小学化”观念,我园经常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们来园观摩幼儿的晨间锻炼、集体教育活动、游戏、课间操、就餐等半日常规。让家长们亲自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看到了在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中,教师是如何以游戏为主组织活动,如何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不但拉近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而且淡化了家长看重知识学习的做法。
2.家长助教:家长助教活动也是实现家园互动、转变家长观念的又一项举措。我们邀请了“妈妈老师”“妈妈大夫”“警察爸爸”“农民爷爷”等到幼儿园当“老师”,讲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讲如何保护牙齿、讲遇到坏人怎么办……来自各个行业的“老师”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素材,使孩子们开阔了眼界,获得了一些社会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家长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家长亲身感受到了孩子成长的需要,认识到了“小学化”的危害。
3.亲子游戏活动:亲子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效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转变观念的有效途径。为了帮助家长转变“小学化”观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定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三八”妇女节,举办了“庆三八,爱妈妈”主题活动。通过给妈妈献歌、捶背,和妈妈一起制作红花、给妈妈戴花等环节,孩子们的心灵播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他们懂得了去如何爱自己的亲人,亲子关系进一步增强。再如:秋季亲子运动会、“六一”“元旦”的亲子联欢、日常的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使家长们在与自己孩子的互动、交流、探讨中,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增进了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淡化“小学化”观念,为孩子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体现了家园合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总之,在预防幼儿教育 “小学化” 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身体发育规律,认识到“小学化”教育的危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来培养孩子尤为重要。只有重视家长观念的转变,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才能得以根除,孩子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本文项目:此文是湖南省2014年立项规划课题《基于去小学化家园合作教育实践研究》(其编号为:XJK0142XX04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家园合作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研究》,郑晓娜,河北石家庄幼儿园.
1.幼儿园大环境当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整洁、优美的环境。感觉到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布置:大厅上方飘舞着彩旗;两侧贴有各班幼儿活动时的情景照片;装饰在走廊上的每一幅画都是出自幼儿的各类手工作品及绘画作品,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花卉、建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大环境可以根据时令季节、幼儿园近期活动开展的不同而随之变换创设的作品。
2.班级小环境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来设置教师要提供合理、丰富的材料,提出相应的要求,突出幼儿的创作过程,使环境布置内容具有幼儿特色:一是造型可爱,二是色彩鲜亮。如为丰富自然角的内容,使其更活泼生动,我们开展“装饰水果”活动,共同收集各种水果后,将水果运用各种材料及方法进行装饰。教师提供一些创作范例,要求大家自由创作、大胆想象。幼儿作品形态各异,琳琅满目:用苹果做的娃娃脸蛋、用香蕉做成的蜗牛、用葡萄串成的项链……体现了小朋友的丰富想象。
二、注重环境开放性,开阔幼儿视野
提供丰富、合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主动参与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主题墙布置是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最直接的体现。它着眼于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施过程中,丰富的主题内容吸引了幼儿: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物主题……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中,我们结合秋天落叶的季节特征,开展了捡树叶活动。并一起讨论了这些树叶的用处———制作树叶粘贴画。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树叶拼贴成了各式的图案:有花草、房子、人物、动物等,这些作品装饰了主题墙面,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游戏区角环境的创设,使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多个学习活动区角,如语言区、科学区、建构区、医院……每一个区角内有着丰富的学习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为更好地开展游戏,我们在活动室设立了一个“材料箱”,里面有许多材料,如瓶子、包装纸、毛线、记号笔等。孩子们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些材料。其次,区角的材料最好能与主题相结合。这样,孩子们在交往互动游戏中,能推动主题的进展。
三、注重环境的层次性,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环境是幼儿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时展现的是活动的起始,有时体现的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能力强的幼儿得到心理满足,让能力弱的幼儿有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在环境布置中注重知识性,并将其引向更全面、开阔的空间。如在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中,先通过一次次的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和特征。为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提高,老师将幼儿画的动物贴在墙面上,并在游戏区域中投入放置了动物的图片、生活的地方以及一些介绍动物的书籍,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究,通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一起来找寻问题的答案。同时慢慢丰富主题环境,层层递进主题的内容,逐步提高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86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所处的环境便是教育的“教材”, 园所绿化美化,都是孩子受教育的因素,孩子耳濡目染,日日月月年年,对认知、思想、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均能产生影响。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是幼儿园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方面。区域活动是为了满足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从事快乐活动的需要,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真切地体验着各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集中布置动态的活动环境
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教师在选择活动区内容时,应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色,从农村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设置各种室外动态活动环境,充分实现园内资源共享。
我园整合农村现有资源,努力体现环境建设的全面性、对象性和层次性,着力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让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真正让环境体现教育价值。老师们为了让孩子与环境互动,带着孩子们利用多种方式种植花草。种子和花苗:多种方式收集;花盆:各种废旧的塑料瓶、轮胎、篮球等,只要能装泥土和水都行。在老师和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所到之处,一年四季绿意处处,花开不断。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对植物栽种、管理的过程中,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顺着光线来的方向,植物长得比较好;有些植物不爱喝水;要给植物松土等。自然角里,把各班级搜集的各种粮食、蔬菜的种子集中一起,让孩子们认得更多;集中种植大蒜、小蒜、小葱、大葱、韭菜,让孩子们对比认识他们的细微不同;集中饲养小鲫鱼、虾、螃蟹、泥鳅、黄鳝等,让孩子们对照观察他们的活动。(联系家长干农活带上幼儿,让其亲临大自然,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挖来一挑粘土,孩子们自己揉泥团,做各种泥塑,待泥塑风干后进行装饰;收集稻草,让孩子们编头发、扎花环、搓草绳等;在玉米成熟的季节,收集许多玉米芯,堆放在一起,幼儿利用玉米芯砌房子、垒高山等;收集大大小小的各种纸箱,拼凑链接,孩子们在纸箱里钻爬,其乐融融。这种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足可弥补农村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置之不足。
二、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切实为幼儿创设分区活动的场所
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创设活动区应从幼儿特点和兴趣出发,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一是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二是材料的提供要随着幼儿的学习内容而变化,即区域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
设置科学、合理的区域分隔,建构丰富的区域布局,是区域设置中一定要考虑的。区域活动把教室的空间划分成几个活动区角,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孩子感到杂乱无序。老师应充分利用材料,使各个区域活动相对独立而又开放,各区域既保持通畅又互不干扰。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各年龄班幼儿、主题活动需要进行投放。只要材料是幼儿需求的、便于操作的、能激发兴趣的,每个幼儿都会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即使是同一活动内容,教师也应考虑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如:同为图形变变这个墙面区角,小班主要让孩子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颜色和简单的图形组合;中班增加几何图形种类、颜色,还增加数数、数字的认识、对应找规律等;大班则渗透拼图、找朋友(计算)等。
三、利用多种材料的诱发作用,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新《纲要》中提出教师只是承担着指导者的身份,教师的指导与否关系着游戏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教师该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呢?教师提供多种材料给幼儿,每个孩子对材料的理解与掌握是不一样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穿上袋子的空奶粉桶,有的拿来做背篓,有的拿来做腰鼓,有的拿来踩高跷,甚至还有的用来做大鼓敲,所以,利用多种材料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孩子们在娃娃家乐园表演故事,分角色时商量、争论,在制定规则时的坚持和妥协,表演中的相互配合,都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中,幼儿的能力、兴趣往往会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利用情况及兴趣倾向,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使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教师在观察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时,就要想到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或材料本身尚有开发、利用的空间时,教师可以策略性地添加新材料,提高操作要求,使原有材料产生新的玩法,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重新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当幼儿对一组材料非常熟悉而失去兴趣时,可以把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幼儿就有可能创造新的游戏情景,出现新的活动内容。用来组合的材料可以是同一区角的,也可以是不同区角的。当然,园内可以实施资源共享,老师带孩子们走班制,偶尔两个班交换半天活动室,开展区域活动,让孩子保持新鲜感。
区角游戏是幼儿园里众多游戏形式的一种,老师要学会观察,根据孩子的需要变换活动内容,增减活动材料,使幼儿保持长久的活动热情。让我们利用好区角游戏,让它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他的《人使教育对象》一书中写到:“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应首先从各方面了解人。”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3—6岁的幼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发展较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尤其突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通过亲身尝试获得直接经验,在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集体活动形式、时间、内容、方法、教具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幼儿多种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而区角活动恰巧符合幼儿的特点,在区角学习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现的特别充分,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水平,不仅要满足幼儿好奇心,还组织幼儿动手动脑,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故事、实验、看录像、参观、郊游等各种手段,给幼儿创造体验感受学习的机会,不仅括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答案,从而激发起再次发问的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区角学习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区角学习活动的作用,接着我们又增设了许多区角,并且每天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感受来源于自然、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经验,我们通过区角学习活动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活动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满足了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
查阅国内外各种研究,发展大班幼儿讲述能力的研究以集体活动为主,从如何教的角度阐述的较多。但是集体活动当中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受到师生比例的差距大的影响,生均练习的机会较少,受到关注的次数有限。使得幼儿的讲述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提升。因此幼儿园开展了语言领域的个别化活动、小组活动来弥补集体活动中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练习量少的问题,并且对已有经验进行巩固。
一、归纳幼儿园讲述个别化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1.材料设计目标不明确
个别化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是运用多种手段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自主性学习材料,需要设定与讲述活动相关的目标,并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但在调查中发现个别化材料投放简单无提示,材料摆放混乱扰乱幼儿思维,使其不理解个别化材料的操作方法,需要成人一一示范陪伴指导,使得幼儿实际操作与老师原有目标的设定大相径庭。
2.材料设计年龄特点、实际水平把握不足
大班幼儿对语言符号的学习是被动而不完整的过程。在需求的促使下幼儿才会去探索记忆中需要使用到的词汇或句子,尝试性的进行讲述。在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讲述个别化材料年龄特点把握不足,材料设计距离幼儿最近发展区较远,出现过难或过易的讲述型材料,幼儿出现操作时间较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讲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提升。
3.材料设计形式单一,讲述练习较少。
从查阅相关研究及现场收集到的语言类材料表明,语言个别化材料中“文字符号”方面发展较优,“讲述表达”的个别化材料材料较少,则说明幼儿在倾听理解、口语表达等方面发展没有得到家长及教师的重视。偏重语言对识字、拼音及字结构的学习,忽略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次,大班讲述个别化材料多以:复述故事、看图讲述的材料较多,实物讲述、表演讲述、主题事件讲述的内容较少。平面的卡片和图书居多,贴近生活的立体操作的材料较少。
4.材料与其他领域无整合
调查中发现,讲述个别化的材料倾向于单纯的语言练习,与其他领域的内容整合较少。语言是需要在交流、使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在各个领域中都可以渗透语言,因此,在其他四大领域中有效的结合讲述的能力,能使多个领域的能力同时发展。
二、大班讲述个别化材料投放方法与策略
1.加强大班年龄特点及语言教育的学习
创设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年龄特点熟练掌握,对幼儿现有经验充分了解,以此作为目标设定的依据。大班幼儿身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属于巩固和继续发展期,课堂活动、个别化活动、区域活动中表现得更爱说话,感情逐渐丰富,有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喜欢各类自由活动。因此,在讲述个别化活动创设的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期语言发展特点进行引导、教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
2.以生活经验和游戏为基础围绕目标设计材料
在讲述活动中,当幼儿学习了一种讲述经验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设计操作材料能够吸引幼儿运用已有的思路和方式在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讲述心得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制定弹性目标。在区域活动中最容易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需要老师在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创设环境制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多层次弹性目标。例如:“可爱的自然角”是在大班幼儿已有的种植、饲养等观察和管理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实物讲述个别化区域能力强的幼儿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介绍,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进行自然角植物名称的介绍。同时结合前期幼儿自己种植和观察的记录进行讲述。旨在让幼儿清楚的介绍自然较重陈列的物品的名称、摆放的位置等。既可以发展幼儿讲述的有序性,又能调动幼儿各种科学小常识。
(2)整合各个领域发展讲述能力。语言使用范围广泛,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发展语言的逻辑性、流畅性可以与其他领域共同提升。因此,从分析五大领域目标出发,整合多个目标共同设计个别化活动。
①与科学领域整合。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领域,与语言领域整合可以促进讲述的逻辑性的提升。例如:看图口述应用题,既锻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的能力,又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运算。创编数学故事,讲述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②与艺术领域的整合。讲述与绘画的结合,幼儿在绘画作品展示栏里介绍自己的作品。运用绘画的手段记录经历过的趣事,再运用语言讲述出来。③与社会领域的整合.社会性区域中是幼儿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领域,在角色区这个个别化氛围浓厚的活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认真专注的体验。在两个领域整合的同时,幼儿从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职能入手,逐渐扮演表现与角色相呼应的语言和行为。例如:医院游戏可以需要幼儿介绍自己的不舒服的位置等等,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讲述进行分析诊断;餐厅游戏,服务员需要用各种语言介绍餐厅里的各种菜肴,吸引客人进来用餐。真正意义的促进了幼儿各个领域发展。
3.行动研究推进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发展
本次研究重点是引导教师在讲述个别化活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中教师观察、分析、反思、调整的各项能力,在“实践――修正――再实践――在修正”的过程中,研究个别化学习材料的个体差异性、操作性、趣味性,在跟踪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材料目标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园需要对讲述个别化活动的材料投放进行调查,掌握材料与幼儿的互动,材料使用的适宜性,然后通过教师培训和区域实地研讨的方式,让大班教师在掌握讲述个别化材料的问题所在,以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开展材料推进工作。老师需根据实际问题调整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内容,提供材料操作辅助功能,用图示、标示让材料有自己的指引新从而提高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性,提升使用率。观察和调整的方法伴随材料投放循环使用,教师可清晰的掌握幼儿操作材料情况、讲述能力的变化,让每份讲述个别化材料具有生命力。
教师讲述个别化活动指导策略。
教师在讲述个别化活动开展中担任着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幼儿活动中给予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观察有方法。观察记录的方法众多,不光可以用白描式的方法辅助教师进行观察记录,可以搜集表格式、照片式、抽样式、等等方法,或者单独使用或者综合使用,根据活动需要设计出不同的观察记录表格辅助教师进行观察记录。
适时介入幼儿的讲述活动,关注幼儿使用讲述个别化材料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忌幼儿讲述过程中打断幼儿或者急于引导幼儿使用材料,应幼儿充分的探索和讲述的时间和空间。但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应给与引导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