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划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1 05:16: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划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划工作思路

篇(1)

2017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改进企业经营策略,积极拓展多元化发展思路,打造公司队伍团队建设、质量达标、安全文明施工、养护服务等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公司管理上水平、效益上水平及员工收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

(一)2017年工作目标:

1、生产经营目标

    2017年度保证完成市政工程产值1.6亿元,力争突破1.8亿元,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总投标额    亿元,其中:以本公司资质投标额至少    亿元;以杭州路桥集团公司资质投标额    亿元。

    2、质量安全创优目标

    公司参建项目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实现工程质量100%合格率,自检优良率达到70%以上,优质工程达到全年竣工工程数量的20%。除上级部门和集团公司检查外,公司全年内部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不少于12次,每月各工地巡查不少于4次,隐患整改率100%,事故隐患整改率100%,力争所有工程项目零事故,参建项目争杯创优。

    3、内部管理目标

   (1)努力创建勤奋务实、公正廉洁、作风正派、工作高效的领导班子,实现班子成员全年无违纪、职工群众满意度在80%以上。

   (2)努力完善公司、部门及岗位制度,健全绩效考核细则与奖惩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发挥各部门职能,大幅度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完成总公司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类来件来访办事回复率100%,确保公司各项考核内容达标。

(二)2017年工作思路

1、提高工程中标成功率,储备公司各类建设项目。 

    2017年临安路桥将以城投续建项目、新建项目及预备项目为基础上,在市政资质贰级的基础上,在市级各部门支持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广泛搜集市场信息,做好项目跟踪落实工作,提高投标的针对性、科学性,确保较高的中标率,实现多项目储备多项目开工多项目建设。同时努力获取资质增项,拓展投标的范围,对投标项目加强预算,综合分析项目效益、回款率、业主社会口碑等因素,尽量以同样的投资和劳动量换取更大的利润。

    2、强化工程项目管理,打造临安路桥企业品牌。

及时总结本年度工程建设青山湖环湖绿道和靓城行动等工程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改进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将总体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班组和具体岗位,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积极推进文明施工,创建更多的优质创杯工程,进一步提升临安路桥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带动企业健康发展,打造临安路桥企业品牌。

3、提高养护管理技能,建设城区大范围一体化养护。

针对2016年完成的城区养护单一来源采购,2017年将立足提高城区养护水平、质量及方式的基础上,加大养护宣传力度,利用现有养护区域、人员及机械设备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与锦南街道、玲珑街道、青山湖街道及周边镇街沟通联系,努力将城区一体化养护范围进一步延伸,建立多个针对镇街的养护站点,打造我市市政养护一体化服务,提高我公司市政行业占有率。

4、拓展经营合作方式,提高公司利润点和经济效益。

公司根据近几年行业发展需要,在继续强化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加强与行业和跨行业相关部门和单位交流联系,寻找石矿、沥青拌合楼及等多元化发展途径,拓展新市场,主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稳步探索公司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同时利用部分资金,尝试做一些市场投资,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和新业务项目,逐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公司生存发展空间。

5、重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构建科学的预防管理体系。

针对本年度存在的部分问题,2017年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严格重视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深入构建科学的预防管理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实行定期检查、公开检查、突击检查及随机抽查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完善处罚机制,严厉处罚责任人,对同一类安全质量隐患重复出现在同一项目的行为,对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直至岗位责任人,严格处理,建立“严重隐患和重复隐患连带责任制”。加强对各合作单位的安全与质量监督,重视项目安全质量人员的学习培训。

6、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规范公司制度化管理。

    目前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已较为完善,2017公司将在严格遵守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部门和项目部的执行力,使集团公司和公司的各项政策、制度得到全面的贯彻,并结合实际对所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找出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加以完善,健全制度,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效率逐步提高。

7、组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储备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公司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员工学历再学习,组织各类岗位证书、建造师及职称评定等活动,针对现阶段各项目部施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公司经营类人才缺少问题,2017年公司将加大内部挖掘培养,并适当从社会上招聘部分专业人才,进一步充实壮大企业队伍,为公司储备一批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进一步做大做强临安路桥。

8、建设公司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力开展临安路桥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积极营造凝心聚力、和谐进取及创新发展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员工工作生活的宗旨,在日常生活坚持开展对困难家庭职工、外地工作职工、艰苦环境中的一线职工走访慰问活动。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形式与内容,积极开展岗位竞赛、技术比武、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合理的时间组建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团体,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及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与引导功能,联手制定年度文化活动方案,广泛动员员工参与,让员工体验公司的温暖,增强爱岗敬意的意识。

二、“十三五”规划

临安路桥自成立以来,企业规模和产值逐年稳步增加,2015年度经营产值超过1.2亿元,2016年1-10月经营产值约1.31亿元,现阶段我公司要抓住“十三五”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具体规划如下:

1、抓住“十三五”契机,突破企业发展新高度。

抓住我市现阶段环湖绿道、靓城行动、新城建设及旧城改造等机遇,承建城司融资项目,抓住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契机,进一步提高我公司在市政领域的占有率,并强化安全质量进度环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打造临安本地龙头企业。

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市政服务工作,做好承接的城区道路、桥梁及其它设施建设和养护工作,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完成企业资质升级和增项等事宜,推进企业向资源和投资相互结合,打造临安本地市政龙头企业。

3、拓展企业发展思路,提升企业平台发展优势。

篇(2)

在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下,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国家形势,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特别是价值观的多元化,不断要求思政工作者积极主动剖析我国国情,科学把握思想先进性教育理念和主旨。积极引导高速公路部门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步入正规,充分发挥其功效,切实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新时代气息,高速公路企业思政工作者要统筹分析,切实为员工着想,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并积极敦促员工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

思想政治工作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但由于高速公路部门独特的特点,使我国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企业领导层和基层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一些现实问题的不能及时解决给高速公路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思想政治工作者数量和综合素质不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落后、单一、枯燥,不能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措施

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安全运输和合理经营这两个中心点上,把思想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使高速公路的发展效果更加明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有:

第一,科学定位工作的基点,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观念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科学建立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统筹制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沟通交流的观念,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员工,从而获得由表及里的工作效果;权责明晰: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与责任制度,形成纵面层层负责,横向相互配合的网络体系。同时,要树立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观念,并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广大员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要树立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观念。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不断创新、勇于进取、敢为人先。要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并不断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塑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形象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积极响应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高速公路企业应不断完善和发展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提升企业和员工的思想觉悟,科学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打铁先要自身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率先垂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尊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自强形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结合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并身体力行,勇当表率;开拓者形象。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不断的改革,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的探索和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要树立勇于拼搏的精神;奉献者形象。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必然涉及到员工个人的实际利益,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好三者利益的同时,自切实解决好员工的实际问题,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三,拓展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应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客观的与企业日常工作相结合,努力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端正态度,努力创新,提升工作效率;不断研究工作方法,勇于创新,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

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思想政治者应不断发展和研究新方法,引导和启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要加强学习教育。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业务技术知识,使员工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积极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大胆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全面工作的开展;积极为员工着想,多为员工做好事做实事,在政策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待遇,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创造条件积极搞好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寓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娱乐之中,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交流感情,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促进工作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

高速公路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和动力来源,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企业运作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高速公路企业文化是集流动性文化、环境文化、服务文化、社会公益文化于一体,以人为中心,它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高速公路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应担负创造社会效益和价值的重任。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对企业内部来讲它是一种协调与控制的手段,不断促使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社会文明形象的标志和晴雨表。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强化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提升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又能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积极营造氛围,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包含企业法规、制度等,它是企业员工必须学习和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制定与时代精神和企业自身特点相符和的文化建设方针政策,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内涵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具体措施是:培养员工充分实现主人翁的参与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的调动、培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

第二,科学、系统地培养员工企业文化,并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加强高速公路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是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但强化员工企业文化的学习和践行,积极主动维护和弘扬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学习,坚守职业道德。

篇(3)

一、工作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教学大比武”为契机,着力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抓好教研组建设,致力于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我街道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创新与质量的关系,努力寻找平衡点,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分析和管理力度;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办好新一期家长学校。 

二、工作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实施 学科教研组建设 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质量管理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课改为重点,切实提高教研工作实效。 

1、继续深入学习、解读并实践新课程,切实有效地搞好课改工作。组织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尽快进入角色,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全体教师要形成“一切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共识,把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2、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研组要组织好“经常化、系列化、主题化”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针对上学期教研活动开始流于形式的缺点,要求各学科教研组结合本学科定出操作性较强的教研主题,真正做到人人参与,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同时加强管理,要求各学科要有教研活动的计划、活动记录和教学反思、总结材料等,以迎接教研室的调研检查。 

(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全体教师要按课表认真上好每节课,不擅自调课。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化学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各学科资源。 

2、加大平时的常规工作检查力度,包括:规范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订正、辅导等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 

3、认真分析上半年小学毕业考及上学期期末考试,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培优促中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做好期末教学质量的抽测工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努力扶植骨干教师。首先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建设好一支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骨干教师队伍。其次,对新上岗教师做好师徒结对的业务指导、培训工作,学期末进行考核。 

2、倡导“研究兴课”,多学习、多反思。本学期设立校听课周活动,使每一位青年教师在听课周里进行课堂教学展示。通过听课周活动,促使教师多反思、常学习、常探讨,彼此了解。 

3、开展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四)开展活动,抓竞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重视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学科竞赛以“面向全体、培养尖子、以点带面”为原则铺开。一二三年级进行口算测试、四五六年级进行计算测试,一年级拼音测试,二至六年级进行朗读竞赛兼抽测。 

2、各相关教师要组织好竞赛前的辅导,各相关教研组要精心设计测试题目,协助教导处,认真组织比赛,以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提高。 

3、认真开展好假日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分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报名注册 

2、      教导主任会议 

3、      填报2004年义务教育各项数据 

4、      假日活动开始 

5、      期初班主任工作会议 

6、      落实师徒结对工作 

7、      听课周(一) 

8、      家长学校(一) 

9、      语文研训一体化活动(实验小学) 

十月份 

1、      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      征集学科教学论文 

3、      家长学校(二) 

4、      听课周(二) 

5、      一年级拼音过关测试 

十一月份 

1、      期中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      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3、      各年段家长会 

4、      期中班主任工作会议 

5、      家长学校(三) 

6、      听课周(三) 

7、      二至六年级朗读竞赛 

十二月份 

1、      一二三年级口算过关 

2、      四五六年级计算过关 

3、      家长学校(四) 

一月份 

1、      复习迎考 

2、      师徒结对考核 

3、      教学质量抽测 

篇(4)

旧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经跟不上当下时代的发展,由于社会的发展,企业需要对旧式思想政治工作手段进行有效的更新,以促进企业人员的思想统一。枯燥的讲解很难取得效果,而且会使员工形成抵触心理,不仅对管理起不到促进作用,还会造成企业的凝聚力受损。因此,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通过企业文化载体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终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大解放提升发展境界。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高度和深度。要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企业不断创新超越,以理念突破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大的突破。只有观念大转变创新发展方式。观念转变的深度决定着发展的宽度和广度。对于当下社会来说,思想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于市场中的企业来说,也需要对其员工进行相关思想上教育[1]。旧式的思想教育在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内容上都与目前社会不符,这就要求企业对其进行改革,从而在思想教育中很好的建立员工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使得企业员工与企业拥有相同的发展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现今,随着新媒体发展,企业对员工思想教育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如继续采取过去会议的模式,这往往不能达到教育员工的目的,反而会造成员工的负面情绪。企业管理者需要借助新媒体载体,通过建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定期给员工推送相关内容。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整体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和提高,以进一步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隐性生产力。首先,企业文化是依托在企业员工中的,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理念,它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氛围,并且有助于他们之间关系的和谐。另外,企业文化能够为外界展示良好的形象,从而形成较强的竞争力[2]。经济体制的改革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众多的企业开始改进自身的管理方式,将企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的目的。

3融合路径

(1)加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间即有差异又有联系,企业管理者在做好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利的条件,从而研究出更好的管理方式以促进企业发展。在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注重管理的方法,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从而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3]。企业文化是根植在企业员工内心深处的一种理念,它促使员工能够积极的为着企业的发展而奋斗。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两者在融合时需要共同推进,从而实现对企业较为完善的管理。当下我国企业在不断的改革之中,在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经验的同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使得借鉴的经验能够适应本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所以企业在依靠自身文化进行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当下国家发展的动向。(2)拓宽思想领域。当下对企业的改革愈来愈加深入,所以在思想上要进行有效的拓宽。当下的各个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当下的企业文化要结合思想政治改进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这种改进的管理方式能够适应企业的人员与企业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人的思想进行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得企业内部呈现出一种和谐且积极向上的氛围。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榜样法以及实践法有效的融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使得企业的文化更适应于当下时代的发展。约束并不等于控制,只是让员工明白自身权限的范围,从而能够更好地工作,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部分员工在教导过程中会形成抵触心理,管理者要避免这种心理,采取合适的方式关心员工,践行企业文化。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总结了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的融合途径,并简单论述了该模式的重要意义。管理者在借鉴好的经验的同时需要取其精华并且弃其糟粕,将适合于本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一定的改变与调整然后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从而实现企业底蕴的强化,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2):180.

篇(5)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the city,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management business, and with the changing content management, giving new meaning to urban management, urban management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The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management,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ensure that, fo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us, in the new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 of law, through the legal system, the rule of law means and ways to achieve urban management Politica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urban management level, to promote a healthy socie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Urban managem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Legalization

城市建设正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进程的加快有序开展,思想是影响发展的根本,因此要重视城市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其法治化,才能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城市管理的有效开展,从当前来看,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的政工干部没有法治意识,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在思想问题解决上的应用并不熟悉,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效。为此,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研究,将其治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势在必行。

1. 新时期做好城市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现代转向、体现时代价值提供了广阔平台。认真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实现人性化、现代化转向具有实践意义。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法治化,就是运用法律制度、法律手段和方法来规范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法治化轨道[1],不仅利于城市管理的有效开展,还能从根本上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的效能。

2. 城市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法治化的有效途径

(1)强化法治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意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将更加直接、更加剧烈,不同文化碰撞、交融更加“白热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将由隐性向显性、由间接向直接、由不确定向确定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实质上是人们对《宪法》中的自由、民主、平等权利享用的期盼。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研究这些变化,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法治化观念,按照“依法治国”要求,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要树立“依法治思”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从“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向学法守法用法转变;二是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从凭借手中权力、依靠高压政策向民主讨论、平等协商转变。三是树立“团结协作”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从单纯依靠政工干部开展工作,向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团结协作、齐抓共管转变。

(2)重视人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其着力点是人的思想。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发挥人的主体功能,就是把人的主体性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依法治国”的“法”应当界定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和工具,依法治国必须以人民民主作为基础和前提。法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证,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实行依法治国,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证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一是要依法维护特殊人群受教育的权利。要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自由职业者、社会流动人口、失业待业人员、失学青少年等,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统统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范围。二是要尊重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要注意在各类人群中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建立广泛的群众性组织网络,依靠他们来了解情况、开展工作,确保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渗透每一个角落。三是要赋予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利,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的体制和机制,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思想政治工作自我监督的权利。

(3)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强化法治意识。 政工干部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人物,其一定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并具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意识。实践证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具体就是要强化“三个意识”,一是要强化法治意识。要努力克服以言代法等不良倾向,逐步养成遇事学法、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习惯。二是要有责任意识。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定,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方面面进行细化,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三是要强化表率意识。“以法为律、以律为师”,做思想政治工作法治化的“明白人”。善于用身边典型案例教育人。

(4)协调好各利益的关系,理顺表达渠道。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其趋向和谐。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含义之一,就是要契合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确认和尊重不同社会阶层及个体的多元利益和价值诉求,淡化思想政治工作“只见整体不见个人”的价值定位和“单位本位”色彩,依法构建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渠道,使“整体主义”和“以人为本”达致有机平衡[2]。第一,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组织作用,不断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第二,要建立协商对话机制,发挥其宣传法律、表达民意、解释政策、化解纠纷等方面作用;第三,要带头遵纪守法,自觉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问题。第四,要做好城管队员的贴心人。城管工作反复性强,群众不理解,难度大,挫折感强而成就感差,造成城管队员普遍抱怨工作压力过大。同时,随着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受编制人数限制又不能相应增长,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不显著,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城管执法队伍面临的批评及工作压力日益突出。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行带人、以能服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队伍建设中释疑解惑、凝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与城管队员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做好他们的贴心人与代言人。

3.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要实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础,不断通过工作方法的创新、各方利益的协调及依法意识的强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城管事业的不断发展,才能为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保障。

篇(6)

财务管理实质即是财务合规管理,一旦呈现违规事项,简单形成资金等财产损失,因此搞好财务标准化建造是铁路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作业,也是财务作业的生命线。

(二)合规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石

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有必要防患于未然,在合规疑问呈现前防止违规事情的发生,经过一系列防止办法进行合规性查看和危险警示,做好“前期预警”作业,最大极限减少违规事情的发生。

(三)稳定发展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会计基础作业标准化。会计报表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这就要求会计报表必须提供精确的财务数据,以便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给真实的依据,自然要求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客观上要契合会计作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铁路企业开展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创新思路

(一)财务会计人员需加强学习

会计人员不只要熟练把握基础会计常识,还要把握各项方针政策、新的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对新常识、新事务、新技术的学习。只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进步,财务会计整体质量才能随之进步,才能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此外,铁路企业还可以对财务有关责任人进行训练,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效果

一是树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查核准则,每月对各岗位职责实行状况进行量化查核,与岗位工资挂勾。二是对违规违纪行为,做到违规必纠,及时进行处分和纠正,形成运营危险乃至资金损失的,应依照有关的处分办法从严查处。三是年终要计算全年各岗位查核综合得分,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的条件。铁路公司还可以大力宣扬财务会计管理标准化建造的主要意义,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管理标准化对进步铁路公司财务管理质量、确保资金安全性等起到的活跃作用,活跃投人财务会计标准化建造中来。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根据会计准则,经过精确运用会计科目和账户,对铁路公司经济活动精确记载,反映其资金的运作效果。二是精确计算成本,照实反映运营效果,进步运营效益,有用防备和化解计算危险。三是根据新会计准则,联系铁路公司本身的实际状况,拟定出契合铁路公司本身的会计管理办法,而且严格执行,推进铁路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作业的发展。凭仗公司审计可以迅速的捕捉公司会计计算内呈现的缝隙,并发现里边的违纪本源,确保会计平时作业的施行。结构和完善会计准则,进步对于会计的管理查看度。而且,政府的有关职权单位也应对此负责,依照有关法规表现本身的政府监管功能,安排有关的执法人员准时对于公司的会计平时作业发展纪检,确保会计平时作业的合法性。

(四)加强内控建设

铁路企业要依照新会计准则,树立谨慎、具体的财务管理准则,对铁路公司现有缺点和缝隙及时补充,做到一环扣一环,每一环完成双人、双职、双责的装备,使内控链条工作流通,让财务会计管理有准则可循,有根据可依,推进财务会计标准化建造。全面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授权管理准则,禁止越权操作和彼此交叉操作。加强准则执行。一是发展会计部分内部查看监督。二是重点检查和现场观摩相联系.催促各项准则的执行。三是上级会计主管部分定时或不定时对下级单位会计事务进行查看督导。铁路公司可加大财务合规管理目标在考评体系中的权重,来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

篇(7)

(2)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管依据和标准,创新了监管企业安管工作的手段。对于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目前,道路运输市场不断发展,道路运输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复杂,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道路运输企业有不同的类别,包括普通货物运输、危险品货物运输、道路旅客运输等,不同类别有不同的安全标准,就算是同一类别,安全生产的条件和规模也不尽相同,这给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员表示,对于企业应该具备哪些安全生产标准,交通行政系统的各个批次的检察人员意见并不一致,企业在应对过程中也比较茫然。安全生产标准化正好提供了一把尺子,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按照标准来开展安全工作,也统一了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的监管口径。对于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项行政监管的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通过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延伸到其他领域的标准化,这是一种试验,更是一种开拓。

(3)引入第三方作为考评机构,有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推动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首次引入第三方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评价机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它改变了以往检查考核上对下、官对民的传统模式,形成了由第三方组织专家组按预设标准的客观评价模式,有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考评工作也为考评机构提供了一套相对合理的考评流程,整个流程既严格规范,又动态可控。总之,考评内容的标准统一、考评流程的规范和考评机构的第三方性质,共同构建了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安全评价机制,将会对行业安全管理日益呈现出重大作用。

2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1安全标准化考评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影响了考评的进度和质量

2011年7月《方案》的印发兴起了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标准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层级的行政主管部门都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标准化工作开展的重要内涵,这对主管部门的研究和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行政主管部门内部本身宣传和学习的力度不够,认识不足,并没有把该项工作置于主要位置。许多地方到2013年才开始关注和部署安全标准化工作,离2014年底完成考评工作只剩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准备不足,尤其是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和进行整改自评,只能是仓促上阵、赶鸭子上架。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也影响了安全标准化考评的质量和效益。

2.2政府没有资金投入,严重削弱了考评工作的公信力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行业内安全生产管理的大动作,不仅需要企业的全力配合,更需要政府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由于政府对该项工作没有专项资金投入,而工作又必须完成,许多地方采取向企业收取考评费用的办法解决考评工作必须的费用,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从管理手段来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是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性的监管方式,是在行使政府职能,考评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承接政府的职能转移,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为前提和基础,才能顺利开展工作。企业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政府的管理,在安全生产方面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但考评费用不应在企业的承担范围内,不然就违背市场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2.3行业导向不清晰,企业规避考核和监管的问题突出

道路运输市场的大门向社会敞开给整个道路运输市场带来极大的繁荣,形成多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同台竞争的局面,也给行业导向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市场竞争中,为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大量的私营车辆挂靠在较大规模企业的旗下,被挂靠企业通过这种形式收取管理费用,这就产生了挂靠车辆和被挂靠企业的导向和监管问题。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过程中出现的最极端的情况是:出现了靠收取“挂靠管理费”生存的企业,即企业备案记录的车有几百辆,但没有自备车辆,全是挂靠车辆,被挂靠企业对这些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的状态。但是为了安全标准化考评,只能是东拼西凑地临时准备资料。因为权责不清晰、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分散经营等问题而给考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企业规避考评的现象突出,例如有些地方对普货运输企业的考评定在10辆车以上,一些企业为了规避考评,想方设法将企业的规模变为只有9辆车以下的小公司。政府如果不能对挂靠企业监管的松弛和对规避考核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出现道路运输行业监管的死角,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行业安全生产的隐患。

2.4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企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交通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指标体系是原则性和指导性文件,各个地方又对指标进行细化,形成评分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管理模式等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企业自评和考评机构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也有区别,用同一把标准化的尺子去衡量和要求所有企业,难免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比如,指标体系中要求企业制定中长期计划,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夫妻店”来说,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去搞那些“高大全”的一套。再如,对大型企业的总部也要求有配套的站场,否则不能达标。因此,为了考评过关,一些企业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就有悖于安全标准化的实际意义,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考评的积极性,反映了标准的制定存在脱离道路运输市场实际的现象。此外,这次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有些地方不涉及10辆车以下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有些地方不涉及5辆车以下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而且从数据上看,这些小规模的运输企业数量在市场上占比不小,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就没有全面完成,安全管理上就出现了死角,客观上产生了把企业变小的导向。

2.5对考评结果的运用缺乏硬性约束

由于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认识不足,一些企业在实际考评中忙于应付考评,缺乏有深度的整改。一方面反映了行业内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反映了在设计考评政策时,对考评对象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考评结果的运用缺乏硬性约束。考评不是目的,考评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考评,推动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整改和提升。例如:挂靠企业的问题是考评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要优化道路运输市场,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性,必须对挂靠企业的管理有一个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企业进行严格整改,整改不合格就注销,否则就会削弱考评对行业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持续的推动作用。

3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探讨

3.1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强化两个主体意识和责任

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人们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深化和飞跃。在经济新常态、民生新内涵的客观情势下,安全生产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安全生产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党和政府把安全生产置于发展的首要位置。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防止和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为此,要强化两个主体意识和责任,一是企业是安全生产主体的意识和责任,凡是不具备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企业都应整改,以至注销。二是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既是行政业务的主体,也应是所管理行政业务的安全监管主体。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负有宣传推动、组织协调、监管落实的责任。支持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构独立地开展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日常监督资料。行业内安全生产水平应成为检验他们履行安全监管主体职责的唯一标准。

3.2政府建立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机制,向考评机构购买服务,增强政府和考评机构的公信力

交通安全生产在整个安全生产体系中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交通事故也是人们在享受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基于182个国家,覆盖全球68亿人口的《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道路交通死亡人数高达每年124万人,俨然成为世界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公害之一,而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过去三年中交通事故统计人数每年约6万多,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巨大。因此,交通安全在整个安全生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政府健全和完善对交通安全的财政投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是花小钱办大事。具体到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政府要建立专项的财政投入机制,向第三方购买服务,将资金投放到行业的安全管理培训、促进行业安全管理创新,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考评工作,切实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评机构有购买服务的资金保障,就能够更加客观地行使考评职能。总之,建立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机制,是确保安全监管主体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3.3严格和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双重导向

在中央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中国迎来了第四次创业浪潮,道路运输企业同样在解决就业和创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性,道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不能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企业规模的门槛可以放宽,但是安全生产条件必须过硬,必须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安全生产标准化提供了一套明确的标准,要将达标与市场行政许可联系起来,凡不符合安全生产基础条件的,一律不得注册成立道路运输企业;已经注册成立但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企业一律不批准从事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活动。行政主管部门在严格和规范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通过第三方对企业的准入资质进行评审,最大程度上实现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在严格市场准入和安全生产监管的大环境下,会形成企业的严格自律,形成行业的良性安全生产环境和安全文化,从而推动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逐步提升。

3.4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考评标准,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分类指导

安全生产标准化设立的条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已具规模的中大型企业,但从企业管理的实践来看,不同规模的交通运输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的资况上差别较大,用同一套标准考评所有企业容易造成考评的形式主义和企业管理上的虚以应对。所以,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不同的考核版本,做到分类指导。例如:针对5台或10台车以下暂时没有纳入考评的微型企业可建立简要型版本,该版本直接与道路运输市场的准入条件挂钩,考核过程就针对准入的基础条件进行审核和把关;10-30台车辆以内的小型企业可设立基础性版本,着重对经营者资质、运营安全管理、驾驶员安全培训、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工作场所的设备安全状态等一些基础的安全标准进行考评;对于30台车以上的中大型企业则可建立精细化版本,安全标准朝更加细致、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方向发展,但是精细并不意味着繁琐,而是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促进企业日常的规范化作业。考核过程既要按标准严格执行,也要切合实际实现分类管理,要抓住安全的本质,尽可能去掉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通过考评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不同规模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全面达标。

篇(8)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61-02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载体,它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对接,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优势与作用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对接途径对于二者的有效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视域

1.在深化改革工作中对接。改革和发展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两大难题,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更加需要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并且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管理结构的合理化,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吸收更加优秀的管理和科技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接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先导作用,可以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思想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可以满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2.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对接。国有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及时调整目标、发挥优势、完善经营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这个中心环节,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才能充分地将国有企业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才能更为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这个中心,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接,必将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3.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工作中对接。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培养人,通过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职工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企业文化通过培育具有时代意义的企业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精神、体现时代风貌的环境氛围,来感染企业员工,从而达到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培养职工目标中实现对接,可以使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任务更加具体化。

4.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文明单位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恰好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广阔空间。按照深入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寻求适当的载体。国有企业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将企业文化建设孕育其中,可以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精神面貌,推进国有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现路径

1.结构层面的对接路径。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揭示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规律,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其对接的对接点。企业文化的层次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分别与这四个层次进行有效对接。

(1)以“塑造品牌”为对接点实现物质文化层面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物质文化层面的对接点是“塑造品牌”。品牌是企业追求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化表现,它要求企业在生产产品和销售服务过程中强化“精品文化”的意识。品牌的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任务的核心问题,品牌的形成涉及企业从生产到管理、从产品到包装、从销售到服务的各个环节,而这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切入点。国有企业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品牌塑造的每一个薄弱环节,以此来提高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中物质文化层面上的有效对接。

(2)以“强化观念”为对接点实现行为文化层面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行为文化层面的对接点是“强化观念”。企业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关系中所遵循的规则,这些规则通过具体的企业行为所表现出来,具有可识别性的特性。行为文化的主体是企业,但实际上企业的行为文化是通过每个员工表现出来的,这其中起作用的因素主要与企业制度、员工素质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联系紧密,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观念水平角度切入,运用有效手段来强化员工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和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观念。

(3)以“优化规则”为对接点实现制度文化层面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制度文化层面的对接点是“优化规则”。制度文化是企业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实践、企业行为文化的具体表现中提炼出来的相对固化的规则总和,是企业在各方面长期总结的结晶,具有公认、权威和稳定等特点。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辨识现行制度文化的不足与缺陷,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稳定发展,以及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的角度对制度文化的建设提出优化建议,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制度文化建设。

(4)以“团队再造”为对接点实现精神文化层面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的对接点是“团队再造”。精神文化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比较稳定的作用。企业精神文化的培育就是要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同时企业精神文化应当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团队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恰好可以借助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团队的自我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对团队机构的优化、员工的精神鼓励以及心理疏导等都会起到有效的作用。将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精神文化相对接,无疑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团队再造”的有效途径。

2.功能层面的对接路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一些相同的功能,这些功能正是两者对接的切入点,也是国有企业有待挖掘和利用的丰富资源。

(1)在导向功能上的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的对接点在于二者都努力将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等引导到国有企业确立的目标上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理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标准,是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实施动态;企业文化所确立的企业哲学是体现时代的精神,是时代哲学观念在企业内的具体应用,企业文化所培育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以此作为企业和员工的行动指南。因此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目的都是要培养员工树立与企业精神、社会道德规范等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所以国有企业可以将引导企业员工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作为切入点,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2)在协调功能上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都具有协调功能,即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协调职工的行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倡导和发展那些有利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和适应外部竞争的价值观念,并使这种核心价值观念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所认同,从而使员工不合适的目标协调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上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协调功能上的对接,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3)在激励功能上的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都具有激励作用,二者都能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者的对接可以主要通过精神鼓励以及各种方式,达到激励员工择善而从、见贤思齐、自觉选择和确定正确行为动机的效果。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肯定,不仅可以使员工感受到成就感和荣誉感,鼓励其继续努力,更加可以使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国有企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激励功能上的对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职工的自尊、自信、归属感和成绩感,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在教育功能上的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就是教育功能,它侧重于对员工在政治、道德、法制等方面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同样具有教育功能,它侧重于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来教育和引导员工形成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取向,通过“无声有形”的教育来达到教育功能。因此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教育功能上进行对接,就可以实现更全面的教育功能,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可以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可以使员工紧跟时代步伐,同时还可以使员工形成与企业共存亡的主人翁意识。

(5)在凝聚功能上的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的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凝聚作用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它通过各种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为国有企业的振兴和发展而努力工作。企业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来沟通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认识,使企业员工形成对企业高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和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进一步使员工在潜意识中形成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从而实现凝聚功能。因此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凝聚功能上进行对接,无疑会使二者的凝聚功能发挥到极致。

3.其他层面的对接路径。

(1)国有企业内部人员与机构的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般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承担,由于他们与企业的行政与生产经营等部门各司其职,往往会产生思想政治工作盲点,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企业文化建设除了需要专门人才之外,更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以及全体员工的努力。因此国有企业的政工人员与企业文化策划管理人员与机构进行对接,既是提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效率的需要,更是国有企业改革精简机构与人员的需要。

(2)利用外部力量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对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还需要借助企业外部的力量来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目标。这些外部力量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各级政研会、企业文化管理机构、优秀企业家代表等等,他们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实地考察,总结出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或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此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更为有效的对接。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542222]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074 ― 02

在现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其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它是一种以团队价值共识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企业发展的剂,对企业的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快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得到蓬勃发展。近几年,企业文化逐步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及管理的各个层面,对推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日益突出的作用,尤其是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找到了新方法、开辟了新路子。

但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低,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更多注重的是利润和效益,却很少考虑企业的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笔者通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对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期待完成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希望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美国奥美广告公司董事长格威曾有一句话:“没有文化的人是愚蠢的人,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狂乱飞转的机器。”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欧美国家中率先提出的,进入中国也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

经过二十余年的吸收、消化,“企业文化”开始被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特别是当大家都意识到,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着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比如美国的沃尔玛、宝洁,中国的海尔、联想等,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便被纳入到众多企业的管理议程里。就在这种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里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我们不禁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

再解答企业文化的内涵之前,先举个例子:海尔84年开始创业,那时,它还是一个负债140多万、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人心涣散,天时、地利、人和都得不到。很多员工都对这个企业丧失去了信心,一年间有一百多人调的调、走的走了。现任海尔首席执政官的张瑞敏就在这时接过了海尔前身、原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职务。他上任后,大胆改革思想、不断创新,短短十六年间,便把海尔扩展到今天全球拥有3万多员工、年销售额400多亿元、企业总资产额160亿元的跨国大集团。很多人开始思考海尔能够发生这么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问及这个问题,张瑞敏回答道:“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我是一个设计师;第二,我是一个牧师。牧师是传经布道,而我是传播海尔文化。”他说,海尔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指企业的机器设备、厂房、产品等,其主体是物;企业的精神文化,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价值观念等。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即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向自然索取、与社会交往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主要为三个层面,第一是视觉文化,指包括企业环境、现场布置、各类标识以及公司本部设施在内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覆盖的物质文化;第二是行为文化,指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徽标、企业之歌、仪典形式以及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行为规范;第三是理念文化,指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宗旨、工作作风等在内的观念形态和精神范畴。

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到了支配的地位。它对企业的团体意识、企业形象、道德风尚、经营哲学以及管理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精神在用语言阐述时,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句子予以表达,以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同时也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形成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 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主要是理性文化,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方向;它是总钥匙,启动的企业通向现代化科学的大门,指导着企业通向成功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引导着企业和全体职工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二) 凝聚作用

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增强企业的内聚力,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要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实现这个任务必须依靠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理想的粘合剂,把企业全体职工的追求,集中在企业共同奋斗的经营目标上,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减少职工之间,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使企业全体员工有了共同的信念,每个职工都坚信自己的企业有美好的前景,把企业的命运当成自己的命运,都愿意为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工作。企业与职工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依为命。这样企业就会形成巨大的内聚力,这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三) 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来源于职工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实践,反过来又规范职工群众的行为,成为职工自觉遵守的准则,因而最有说服力、号召力和约束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人财物、销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绝对必要的。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职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真正赢得职工的心,这是现代管理最忌讳的。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把名目繁多的制度,压缩、提炼成富有哲理性并具有极大感召力的企业行为准则厂纪厂风,企业管理者按照行为准则来启发、诱导职工适时的修正自己的言行,达到与企业目标和价值准则的一致;如果职工违反了企业的行为准则,即使别人不知道或不加责备,本人也会感到内疚,失去心理平衡而进行自我修正。因此,企业文化大大便于职工在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的认识,便于全体成员理解和执行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入企业文化建设

(一)明确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在创建自己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不以人为本的问题,不能体现人文关怀。

我国大多中小型企业只顾效益的提升,不顾员工的利益,忽视员工的内心感受,并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够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建设。

有些企业文化建设形式简单、缺乏实际内容,无自己的特色、缺乏创新。往往重形式,轻核心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相互促进

当前,企业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股份制改革以后,企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对于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把先进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时代魅力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结合起来,将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为之一新。正确把握和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呈现新的时代特点。我们要积极培育企业文化,逐步向纵深发展,成为行业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全球化。企业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众性探索和创新事业,近几年民营施工企业纷纷崛起,加上入世之后,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外建筑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日趋残酷。而一些国有老牌施工企业施工设备老化,生产工艺结构亟待调整,利益格局调整和企业体制转换,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不少新要求。

人创造文化,文化也改造人。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创造的主体,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而在实施学习型组织战略的过程中,学习的核心也是人。因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制定决策时优先考虑人的因素;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进取心,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中小企业应逐步建设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使之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经济浪潮中迎头而上。

文化根植于内心,无论我们如何忽视它,它总是无孔不入,顽强渗透,顽强生长。对于一个中小企业的成长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看起来虽然不是影响其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它能够使企业成为一个高凝聚力的社团,能够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因此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实体要想增值扩大,必须在建设和提升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征进行创新和发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参 考 文 献〕

〔1〕佚名.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及文化分析〔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01).

〔2〕吴政.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篇(10)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5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常委:

根据市政协安排,现就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着眼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进入2003年后,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势产业和产品资源,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关于培育壮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办法》,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推进和考核奖惩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03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03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

三是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构筑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载体,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扶持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会为主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重要举措。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的意见》,明确了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加快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0多个,其中管理比较规范、运作效果比较好的农村专业协会达到1010个。

四是健全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近年来,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像兖州的绿源肉鸭公司、嘉隆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都采取了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建立了与农户较为紧密型的利益连接关系。

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76元增加到2004年的3648元,年均增加243元,增长8.1%。2004年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直接来自五大产业的收入达到2264.9元,占62.1%;增加351.9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9%。

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并体会到,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必须切实做到: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引导。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参加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并通过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落实下去,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二是必须坚持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引导组织龙头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三是必须坚持政策扶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效益差,必须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特别是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这是龙头企业发展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四是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保证龙头企业获得充足和符合质量标准的批量原料,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必须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松散或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298家,而我省的潍坊、烟台分别有1054家和874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36家,而潍坊、烟台过亿元的分别有109家、101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3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76万户,而潍坊、烟台产业化生产基地分别达到953万亩、5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分别达到147万户、201万户。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除了太阳纸业、绿源公司、菱花和雪花等企业规模较大之外,总体上看规模小,水平低,带动力差。象临沂的金罗、烟台的龙大、潍坊的得利斯、寿光蔬菜集团等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很少。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从横向看,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求;从纵向看,绝大多数龙头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增值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比较弱。在全市298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粮棉油加工型企业132家,占43.6%,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禽、肉、渔、果、菜精深加工企业少,带动力不强。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档次低、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弱。我市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品牌和质量意识不强,企业产品注册商标和取得认证的产品为数不多,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我市的龙头企业,虽然也有一些品牌,但知名度高的少。另外,在产品质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出口。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1/42左右。而我省的潍坊和烟台分别达到8.7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全市298家龙头企业中达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标准的仅9家,占全省188家的4.8%,而潍坊、烟台分别有30和29家;国家级的仅有菱花味精集团和兖州绿源公司2家,潍坊、烟台分别有6家、5家。

四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与农户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关系松散,不同程度地存在产销脱节,没有真正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合同农业、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仅在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少数产品中实行,且时常发生违约行为,在其它产业产品中刚开始破题,覆盖应用的范围和数量少。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而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农产品行业协会较少,现有的行业协会大都带有一些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下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新阶段、新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和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和保障,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结合”、加快“五个创新”、实现“六个突破”。

一个目标”就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力争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大发展、大突破、大提高,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行列,5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有较大幅度增加,70%以上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两个重点”就是突出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靠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三个结合”一是宏观调控引导与微观放开搞活相结合,逐步建立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点上局部突破与面上整体推进相结合,抓好骨干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重点龙头企业和成长型新建龙头企业发展和局部突破的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点上经验和模式,推动面上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三是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结合,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布局,立足当前抓好扶持政策措施落实。

“五个创新”即围绕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扶持保障制度创新;围绕提升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档次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围绕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快营销方式创新;围绕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创新。

“六个突破”就是按照谋划长远、立足当前的要求,工作中努力实现“六个突破”: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突破。围绕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加快膨胀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按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的要求,“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档次水平,尽快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抢抓项目新上、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大高外”龙头项目;通过改制重组、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壮大规模培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对进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做好工作,创造条件,争取上市,加快融资;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组织工作组,研究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与国内跨国集团的联合与合作,迅速膨胀规模,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超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力争今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对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要搞好引导和扶持,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投资保障机制上实现突破。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尽快构建起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和投资保障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投入。市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选择扶持100家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对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出口创汇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际,择优选择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各级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通过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建立经营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逐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特别要增加对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改投放。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农贷担保机构,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三是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用人、用水、用电、用地和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三)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重点。要按照出口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内大城市准入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为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引导企业积极争取ISO9000以及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千方百计获得国内各大城市“准入”许可,为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奠定基础。引导群众逐步淘汰分散的种养模式,下大气力抓好标准化种养小区建设,把种养生产向小区集中,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

篇(11)

但这个问题,在新乡市天光科技有限公司不存在。他们先后投入近千万元,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乡技师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3所学校进行“校企一体化”合作,并实现了双赢。

天光科技的积极性从何而来

“积极性来自我们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新乡市天光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负责人张士绪这样回答。

新乡市天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多项国际领先自主知识产权,致力兴建高端触摸屏玻璃产业基地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创建于2011年12月,是河南省及新乡市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有国际先进的触摸屏玻璃生产线,主要从事手机、平板电脑触摸屏玻璃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近两年来,伴随着市场机遇的垂青和公司人才储备的蓬勃发展,天光科技已启动三期工程建设,产品在2D、2. 5D的基础上,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升级产品3D触控工艺、蓝宝石基材和膜层热熔技术等,以期引领市场。

但是,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在社会上招聘的工人,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是学习能力弱,技能提升的能力有限,就是综合职业能力较差,满足不了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接触,希望能够尝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以期能够跟紧时代脉搏与节奏,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占领手机产业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结果取得了令他们满意的效果。

就这样,对技能人才的渴求,让天光科技向学校伸出了橄榄枝。

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合作

双方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及互访座谈,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筹划成立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天光科技学院,并拟订了详尽的发展规划。

天光科技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学校产教融合赋予新意,意在让产品走进课堂,面向产品实践,让理论指导体验并自我评价。就这样,一面校企联合进行职业教育的旗帜在牧野大地上升起。

双方共同建设的学校位于天光科技公司一楼西北侧,占地700平方米,由河南机电专科高等学校投入151. 77万元,新乡市天光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48. 24万元共同建立,于2014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学院集成人教育、技能培养、职业化训练、行业发展、技能提升和鉴定为一体,拥有微机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及阅览室、技能鉴定室、思想分享、实战体验、休闲娱乐和多媒体智能室等,是基于现代人才教育的培育和发展,实现多元共赢的创新尝试。

双方合作的核心是校企一体化,即“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市场评价”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在校企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再分项目进行研究实施。

联合进行订单培养是具体项目之一。他们根据市场需求,校企双方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学校负责招生,并与企业共同实施教学;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相应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学生培训合格后进行企业就业。

联合进行顶岗实习模式是具体项目之二。通过前两年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的学习,以及在企业实训工厂进行仿真教学实习和实训,第6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联合进行认知实习模式是具体项目之三。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观摩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体验企业生活。

联合进行职工培训和研发是具体项目之四。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校内实训基地、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联合进行生产经营模式是具体项目之五。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企业的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用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目的。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课程开发、教材共编、专业建设、师资共训等方面的一体化合作。

初尝甜头的天光科技有限公司又把目光又瞄准了新乡技师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这次的合作方式是校内厂,他们与学院合作兴办了天光科技培训中心。该中心位于新乡技师学院四号实训楼一楼,占地740平方米,其中,新乡技师学院投资222. 911万元,新乡市天光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29.1万元。

天光科技培训中心于2014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拥有数控立式复合磨铣机、开料机、十二槽超声波清洗机、9. 2m隧道炉、自动印刷设备等16台(套)。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工艺齐全、功能完善,开设的实操实训课包括插盘工艺、CNC实操、印刷作业、检视工序等,仿真实现天光批量工序流程的全覆盖和现代化实体工厂的全运作,可用于学生或职工常态岗位入门、技能提升,或职业素质教育等,课堂会结合企业理念、安防、规制、职业技能和提案管理、案例等理论进行授课、交流、实操展示、评价和记录等。中心现有讲师5名,可同时对150人进行做实实训,现己成为学院学生实训实践、职工技能提升等的资源共享型人才训练基地。

基于人才成长,创新培养发展采用“每周4+3实习制”模式,即企业实践操作工作4天,学校理论学习3天,让学生以基于工作需要来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结合所学到车间亲自实践应用,做实工学结合。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校企合作己向校企融合跨越,走向了校企一体化。他们的校企一体化,是人才供需一体、培养过程一体、培养标准一体、教学教材一体、生产经营一体、共同利益一体。

校企双赢铸牢校企合作

“是什么让你们校企合作这么深入、这么紧密,进行校企一体化合作,让你们投入巨资来做这件事情?”记者问。

“双赢!”张士绪干脆利落地回答。

张士绪一一列举了企业在双方合作中的种种好处。

企业建立了优秀、稳定的技能人才供需合作的渠道是其好处之一。天光科技学院自开班以来,先后培训了675名大学生,他们多数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并取得多个岗位的任职资格,有的还在关键岗位上表现突出。这不仅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招聘成本,还提高了在职员工的素质,并建立了稳定的技能人才供需合作渠道。一年来,与新乡技术学院合作的天光科技培训中心先后培养各级各类行(企)业合格人才1195人,合格率达79.7%。这些合格学员个个成为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操作过硬的复合型能手,并曾全数在天光服务和发展,为天光快速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良率是其好处之二。据统计,这些经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新员工入职后,让企业的黑款良率从初始65%提升到了80%,就行业难度偏大的白款良率也提高了8%。产品良率的大幅度提高,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极大提升了产品质量。

新员工的创新能力让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升是其好处之三。一年来,双方培养的新员工先后提出并创建了4份制度性提案,有验证并成果化的技术提案2份,以及无数大大小小已经落地的改进型建议。这些创新提案与建议的实施和应用,从根本上助推了企业内功和软实力提升,从而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持续、优秀的新员工加盟促成了企业飞速发展是其好处之四。天光科技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市场,短暂三年时间让自己站稳,并让行业垂青和信赖.归根结底是经营了人才,建设了人才有机生态链。合作中,他们着眼自身需求和发展来培养,借助合作院校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拟定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考核标准,并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双方在新员工培训中,岗前培训重在态度、职业化和技能,依次进行公司制度、文化、理念、工序技能和工具作业等科目学习,每一环节均有针对性实践形式和内容。其间,过程跟踪、评比、检讨并记录学员的表现、评价和成绩。训练科目采用流水作业有序推进。对于培训验证达标的员工,优先进入岗位实践体验;对定岗表现突出者,部门会安排或推荐在关键工序或基层管理岗位进入选拔性培养,结合个人现况及爱好逐步分层级进入管理或技术培养发展梯队。有了源源不断优秀新生的加盟,近两年来,天光科技公司的产值每年以超过翻番的速度增长,去年产值达到了2. 65亿元,持续满足了包含三星、LG、华为、小米等在内的客户群对产能和良率不断增长的需要。

在校企合作中,校方的收获也显而易见。

学生能够实现订单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是收获之一。在校企合作的项目中,虽然没有明令但仍有相当部分毕业生愿意服务于天光。现在,在企业2400多名员工中,有约30%的员工(包含中基层干部)来自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有超过15%的员工来自于与新乡技师学院的合作。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培养在校企合作中得到了大大提升是收获之二。合作中,天光科技和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双方发挥资源共享,双方互聘专兼职教师6人,在编教材2本,岗位任职资格标准5份,设计企业常见问题解决方案2套,另外,尚有17项行业攻坚和市场发展研究项目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及时了解市场、企业新技术、最新管理模式是学校的收获之三。在合作中,学校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的管理模式,反过来可以改进教学。

合作学校招生火爆是学校的收获之四。毕业生供不应求为学校带来了声誉。今年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首次开展自主招生,原计划录招600人,没想到报名人数达3000多人,远超出了学校预期。

由此可以看出,是共同的需求、共同的利益让校企走到了一起,是双赢铸牢了他们合作的基础,让他们的校企合作进入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校企一体化时代。

【文说职教】

拥抱企业新型学徒制技校要做的五大准备

文/杨生文

又一块蛋糕来了。

7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企业新型学徒制意在调动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在技校招生萎缩的情况下,国家和企业都拿出钱来进行技能培训,无疑是给了技校另外一块蛋糕,对技校是利好消息。

这是人社部积极争取的结果,来之不易!

但是,要想吃到这块蛋糕,技校需要做好五大准备。

一是要尽快向中大型企业抛去橄榄枝。要通过实力、真诚赢得与他们合作的机会。这相当于间接扩大了招生。

二是要加快社会化培训制度改革。要根据企业培训科目和培训时间的要求,加快培训机制的改革。一切以方便企业培训为原则。培训科目可以压缩时间,做到短平快;培训时间可以灵活多样,实现学分制,晚上、周末都可以利用;培训地点可以在企业或方便学员的地方。

三是加快打造一支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一体化教师队伍。要根据企业学员的特点,改进教学方式;要根据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需求,想办法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以满足企业培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