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返乡创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首先,种蘑菇除需要农作物秸秆外。更重要的是要能方便地购买到优质、可靠的蘑菇菌种,而当地没有栽培蘑菇的习惯。所以根本没有人培育蘑菇菌种。如果自己培育蘑菇菌种,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老张还没有这个能力。到远处购买菌种,数量小、费用高,太不划算。
其次,如果改种同为食用菌的平菇,菌种容易买到,技术也比较简单,如果用棉子壳栽培,成功的把握很大,产量也高,但山区却没有此物;用玉米秆、稻草做原料,山区资源虽然丰富,但原料含碳量高、碳氮比不协调,栽培难度稍大、产量较低,效益一般。
其三,老张打算生产鲜蘑菇销往周边几个集镇,但老张居住的地方离集镇足有二三十里远。而且交通不太方便,运输费用高。同时农村集镇对蘑菇这样的高价、新奇蔬菜消费数量有限,老张种多了可能卖不完。种少了又没效益。
其四,种植蘑菇对技术要求较高,但老张自己对该技术既无理论储备,又无实践经验,仓促上马风险很大。为此,笔者建议老张改变项目,选择当地政府支持、正在起步发展的无性系茶园,或许更好。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农民返乡创业选择创业项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创业时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或项目。如果对选择的行业或项目知之甚少。必须先“充电”。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杂志,了解相关知识与信息,同时向当地专家咨询请教,必须由“外行”变为“内行”。当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才能考虑涉足该项目,然后由小到大,稳扎稳打,积累经验,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创业风险,防止投资失败。
2.要紧跟当地产业发展方向。当地政府积极倡导发展的产业,一般都是当地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论证,切实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选择与之相关的项目,一是风险较小,二是技术上有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作为依靠,三是容易和其他农户“抱团”发展,能够形成规模效应,配套服务与产品销售都更有保障,四是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与帮扶。但也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发展。
3月21日一大早,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乡大坡村的胡清明就开始在自家的水晶加工机前忙起来。正月底开工以来,他已经接了不少订单。而往年这个时候,他早和老婆返回浙江浦江的工厂了。去年底,胡清明和几个老乡回家办起了水晶饰品加工厂,车间就设在村头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里。
2010年开始,这个深处麻山腹地的贵州偏远小县城试图另辟蹊径,以返乡创业园为载体,吸引在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的村民返回家乡,用外出打工多年积累的技术与资金尝试创业。而这,也让村庄的生态悄悄发生改变。
农民工回乡创业
看到每次离别时都老泪纵横的父母,他一狠心,决定不走了
贵州省西南部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700元,比全国农民人均5000元低差不多一倍。
大坡村是紫云县223个行政村中的一个,11个自然村寨,15个村民小组,1800余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72%,外出务工青年有360余人,全村16到50岁之间的青壮年,基本在外。每年春节,打工的人在腊月下旬陆续回村,正月初七前后集体离乡。
但从2010年开始,这里的村民有了不同选择。一部分人把生产设备从沿海工厂“搬”回来,自己当起了小老板。改变,最早是从舒明勇开始的。
1996年,年仅16岁的舒明勇初中一毕业就到浙江宁波一家气门芯厂打工,一干就是8年,从最初月薪200元的新手干到月薪900元的熟练技工。2004年,舒明勇回家过春节,看到每次离别时老泪纵横的父母,他一狠心,决定不走了,回乡创业。
刚回乡那会儿,舒明勇把家里住房的一半挪出来放机器,在家门口搭起临时工棚,边摸索边生产。庆幸的是,气门芯厂活下来了。
和舒明勇一样回乡的,还有娄方成和舒建江。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娄方成打工的厂被迫关门。娄方成记得,他站在空无一人的厂里,突然想起已经七八年没有回家乡了,心头一酸。
回来后,娄方成在家里办起了实木厂。起步初期,他既当老板又当技术员,还当工人,请来6个木工师傅日夜生产。第一个月产出15套实木门,全部卖光。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舒建江的欧雅彩瓦厂现在已经小有名气。几年前,正是看准新农村建设尖顶用瓦的巨大需求,舒建江放弃在外打工,回乡摸索生产彩瓦。
2010年初,舒明勇、娄方成、舒建江3个人在一次聚会上谈起了广东、浙江建工业园的事,3个人一致提出以他们3个厂为基础,联合一些返乡创业的老乡,一起办工业园。村两委听说这个想法后,也很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进入操作阶段。2010年3月,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开工动土,园区占用了19户农户24.8亩土地,由村委会组织农户自愿将土地流转集中经营。
回家听的是乡音,看的是亲人,经济效益也不比在外面差。
返乡创业村民 舒明勇
不再只是空壳村
很多年不举行的新春篮球比赛,又回到了村民生活中
韦正光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年前把水晶加工机搬到了创业园,他现在每天吃着老婆做的饭菜,儿女也从浙江回到乡里的中学读书,闲暇时还能帮着加工水晶。外出多年,他对亲情的渴望十分强烈。
有相同感受的村民大有人在。在村支书艾明权眼里,创业园的建成带动了村里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过去,天一黑,老人孩子都上床睡觉,村里一片死寂。现在,在村篮球场上每晚的秧歌舞热闹非凡,大伙一直到晚上10点才散。
村里的酒席也多了起来。以往每逢酒席,往往只有老老小小出现,如今经常是一家子三代人都来,“这样的村子,才有人情味嘛。”村民们很是感慨。
很多年不举行的新春篮球比赛又回到了村民生活中,年轻人在篮球场上奔跑,老人、孩子在场外加油,附近卖炸洋芋的小摊贩还能赚上一笔。
整个村庄的生态发生着变化,家庭关系日渐稳固,这里,不再只是空了的村。
在外打工最怕过年过节,心里总惦记着家里的人。即使少赚点钱,能守着一家人,足够了。
返乡创业村民 韦正光
创业园草创待兴
《园区管理制度》薄薄5页纸,内容条款有些粗糙,但大致的框架都有了
今年春节过后,到村两委咨询入园生产的周围乡镇及邻近县区的返乡农民工络绎不绝。“板当镇、长顺县、罗甸县都有!”艾明权说。
2010年,仅有60万元年财政收入的坝羊乡政府,拿出60万元搞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这笔来之不易的投入,让园区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蓝顶白墙钢结构的厂房建起来了,入园的前三年免税收,厂房免租金,水电费优惠。
2011年,紫云县政府决定在园区重新修建标准化厂房。除了现在已经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县政府今年计划再投资300万元,拟建4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厂房附近还配套建设了廉租房,这也是吸引外地人的原因之一。
大坡村村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创业园区办,出台了《园区管理制度》,薄薄5页纸,内容条款有些粗糙,但大致的框架都有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园区环境卫生保护是强调最多的。
目前园区已经有气门芯、工艺门、防火门、彩瓦等多家作坊式加工厂,由150户水晶加工户组成的水晶饰品加工行业搞得红红火火。入驻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近800万元,带动了当地300余人就业。
不过,缺乏周转资金,是目前最大的困难。
韦正光说,由于交通、市场销售等原因,生产出来的水晶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拿到货款,中间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继续生产。
农信社提供贷款也有自己的考量。紫云县农信社业务发展部经理邓锋锋说,一部分农民将贷到的创业款项用于修建自家房屋,而非投入生产,这让农信社望而却步。农民的信用问题也是影响贷款发放的一大因素。
贷不到款,没有周转资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否又将重新回到沿海工厂?当地政府为此想了很多办法。
湖南安乡青年周平,1994年从民办大学毕业后到广东一个插花厂工作,在厂里他虚心学习、勤奋努力,不到两年时间,就升为了管理副厂长。他不仅掌握了整个工艺流程,还学到了一些进出口方面的外贸知识。三年后,他辞去了月薪几千元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他投资近万元自己做起了老板。在家乡,劳动力成本不高,请周围的农村妇女插花,一月给几百元工资她们就很高兴了,因为她们同时还可照顾到家里,利用晚上的时间多插些。周平开厂一年多来,付给25位村民“员工”的工资仅几万元,而当年就实现纯利润10万元,一年就实现了创业的开门红。周平认为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插花会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现在的市场环境很好,公平竞争,自己厂里生产的花同样可以拿到城市里的商场竞争。
2 合资
相对独资来说,合资是更多回乡创业的人的最佳选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返乡青年都有足够的钱自己开办实业,而选择合伙人集大家的钱做一件大家都愿意做的事,这样创业很多年轻人都乐意接受。来自重庆的刘珊向她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出的收购快要破产的小型制衣厂的倡议,很快得到了朋友们的认同。于是每人出资5万、1万元不等,由8个股东把这个厂接过来了。她们分别按照各自的股份和特长,担任工厂的厂长、生产厂长、销售厂长等职务,担任生产厂长的刘珊说:“我在广东有6年的制衣厂车间主任经验,我的这帮朋友也都是这样,他们都是在制衣厂做过的,对这个行业很了解。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是会让这个厂起死回生的。”
独创门户,发展自己的公司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转折。2004年,她和丈夫已经是鞋厂的高级管理人员,年薪数十万,本可以高枕无忧,但她萌生了要独创门户、开一家外贸公司的想法。想干就干,在广州,她和丈夫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慢慢地,公司红火了,赚钱了。善于思考的她在外贸公司的运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订单不稳定,而主要原因是出单存在不稳定性。这时,她想,如果要是有一家自己的鞋厂可以自产自销,一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可喜的是,我市返乡创业青年逐年增多。以***县为例,2018年度新增创业主体****户,他们中的很多返乡创业青年已经扎根基层。目前,返乡青年需要更多的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在农村舞台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市应积极完善针对返乡青年创业的帮扶政策,使青年将身心留在农村,助推农村脱贫攻坚。建议如下: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铺设绿色通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社保关系接续和优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务,全部审批部门入驻政务大厅,并对各项审批事项和手续办理流程进行公示。推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度。切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二、完善基础平台,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建议加速完善工业园区、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各类种植、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应加大完善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相关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将现有政策放宽,让更多创业青年享受一定期限的优惠政策扶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外出青年返乡创业的环境。
难以想象,站在你面前的一个个披着风霜的农民工,背后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沿着大街小巷,数着天边寒星。尽管,曾经的村庄,无法种植他们的心愿,但如今乡愁在呼唤他们,自己的家乡等着他们重建,再次成为他们的责任地。
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农民”,有的懂技术,有的懂管理,有的卖点子,有的想创业……而家乡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舞台在哪里?梦想又能否在此发芽?
“项羽说,‘富贵不归家,如衣绣夜行’。我当年曾讨厌家乡生活的穷困,我是有野心的,当初出去打工那天我就想过,总有一天要当个大老板回来,是家乡把我培养成了个小老板,该是我反哺的时候了。”
——熊顺祥
虽说早已过了白露,重庆璧山的温度却超过了39度,宛如三伏,此时正是熊顺祥生意的淡季。贪凉的他起了个大早,去了趟重庆城里头看行情,路过海椒市场时,他看到了几个过去在朝天门一起干活的的棒棒朋友,依旧坐在地上,树个找活干的小牌子,抽烟、谈笑、打牌。而这一次,他没有上前去打招呼。
“我也曾是山城棒棒军”
“不当化学老师了,我要去重庆朝天门当棒棒。”
20多年前,当璧山大兴镇的民办老师熊顺祥做出这个艰难决定时,几乎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在他们眼中,瘦小的熊顺祥是怎么都吃不消码头边上那些苦力活的,在乡下当个老师虽然工资很少,但还是份体面的工作。
“我最早的工作是在重庆江边上‘洗沙’,就是周克华干过的那个活,从早上五六点干到晚上七八点,一天才1块多钱,你根本不能想象那是什么生活。后来当老师以为好点了,但当时教书匠不值钱啊,一个月的工资20块3,照样养不活一大家人。”熊顺祥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有点踌躇,任由烟蒂慢慢加长,“当时听人说去朝天门当棒棒每个月‘要赚很多钱’,家里又刚好缺钱盖房子,没有房子,都不好‘耍朋友’,于是我就出去了。”
这一出去,谁想竟是20多年。
最开始,熊顺祥在朝天门帮人搬货,每当有运载着海椒、花椒的大船到岸,棒棒们都会蜂拥到码头边争着“下货”,而他总是奋力冲刺在第一个。但他在搬起第一箱花椒,闻到第一缕麻香味的时候,绝没想过今后为了这些调味料,要耗尽自己一辈子的精力。
“我迷恋花椒的味道,那是一种刺激的味道。每次搬货,我都会大口嗅着那缕缕麻香,奇怪的是,它似乎会让我浑身上下劳累的每个毛孔都得到释放。”熊顺祥对花椒的深入认识,是不久后在重庆菜园坝火车站旁帮着别人卖花椒。“那里的货源供应着整个重庆的麻辣烫,天长日久,我也摸索出一些门道。”
璧山县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县,过去在每年春节后,县里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工字不出头”就是这里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意思是打工不能打一辈子,下苦力注定这只是吃青春饭的职业。
就是这样的生活,熊顺祥也坚持到自己成为了老板信任的人,带着他到处去进货,“当挣的钱也是少得可怜,老板是不管我们的生存的,我顶不住压力,就自己出来干了”。
十字路口,“一夜白头”
熊顺祥1963年出生,身材瘦小,岁月已经在他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刻下了明显的痕迹,但一双眼睛却闪烁着刚毅自信,一言一行中流露出,这是个精细人。
“我在打工的时候就喜欢观察老板,我发现他们特别能吃苦,胆子很大敢冒风险,而且商业意识很强。对照自己,我觉得这三点都具备,为什么我不能成功?我省吃俭用每月能存一千多块钱,两年下来,就有了两万元的存款。”
熊顺祥有点得意,显然,他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但能省钱不等于能创业,他在憧憬中开始了在外的漂泊生涯。
他先是南下广西、广东,再一路北上到河南、山东、辽宁,基本上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做过很多种小生意,有时没钱了,运作不顺了,也偶尔打打零工。他不止一次遇到工商、税务甚至消防等部门“方方面面”的“刁难”,效益无法保证。“差不多是个部门就得‘打点’,否则就会以审核、调查的名义让我们停业整顿。”熊顺祥说,根源还是自己是个农民,没有多少社会上的硬关系。
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坐长途火车的经历:“一般只能买到无座票,一上车就拿出一张报纸,往座位下面一铺,全身尽量缩小,以便可以躺进去,然后就是几十个小时浑浑噩噩。”
此时,他的父母已老,小孩也需要照顾,熊顺祥面临选择,漂泊还是定点。他带着走南闯北积攒下的10多万元,把落脚点放在了家乡,开始从云南等地运花椒回重庆卖。”
熊顺祥第一年拉了两车花椒回去,两万多斤花椒全部由他自己绑上大绳,扛到货车上,睡在花椒堆里两天多颠簸回到璧山,那两天至今被他认为是一种深刻的记忆。结果,运回来一分钱没赚到,还把本钱赔进去了不少。
“当时空有一腔热血,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他说,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把前期工作都做完后,终于意识到在商场上人脉关系的重要。“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我没有业绩和独自当供货老板的经验,别的商家都不相信、不愿意与我合作。”
一年不行,第二年借钱再来,并且是直接办厂,“说是‘厂’,当时其实还只是个作坊,我看到喜欢吃火锅的人有那么多,觉得做火锅底料生意肯定有赚头。”熊顺祥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说服亲戚,连着自己的,又筹集了一批钱。钱到手后,说干就干,写申请办手续租房子招员工。
依然完败!同时,因为定位不准和市场已有企业排挤问题,导致熊顺祥的生意冷清,只有零星的火锅店打电话要货。
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缺乏创业资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发现,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资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部分院家庭储蓄资金尧亲戚朋友借的资金及少量的银行借贷资金。农民工无法向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也无法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向社会集资。因此,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企业预算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一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17%的新企业完全是家庭式作坊,并不对外招工,工人全部由家庭成员组成,生产不稳定。二是新企业分布不集中,散落在城乡各处。此种分散建厂的创业方式,无法在各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尧产成品与信息的交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实现联动生产。
劳动者素质较低:在由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87%的经营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这必然导致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工人结构单一。一方面,工人性别单一。在新成立的米酒生产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男性,而在手工艺品加工制造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女性。另一方面,工人受教育程度单一。调查发现,只有2%的农民工建立企业中有大学生工作,9%的企业中有高中生工作,其他89%的企业中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仅限于初中及以下。三是工人的身体素质较低。由于企业员工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都较低,而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工人的整体身体素质较差。在调查中发现,有40%左右的工人患有长期慢性疾病[4]。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是对政策进行研究的最核心的部分,内容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如果能有高质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么就会出现农民工创业市场的繁荣曰相反,如果政策内容质量较差,必定不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转变对农民工创业的传统观念:一是从观念上改变对农民工创业的观念。彻底改变以往认为农民工无知识尧无学问尧无技术的想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舆论上不能有偏见或歧视。通过政府文件尧公报尧新闻媒体等在舆论上宣传和支持农民工创业,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对农民工创业的杰出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观念上的改变是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必要准备。
对创业资金来源进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瓶颈就是创业资金的匮乏。有了一定的资金才能建设厂房,进行投资,购买原材料,雇用劳动力。因此,在促进农民工创业上,必须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农民工创业贷款的手续尧步骤等。从中央到地方上,应降低农民工创业的贷款利率,对农民工贷款实行低息贷款,对信誉良好的创业农民工实行无息贷款政策,利率降低后能够减轻农民工的贷款成本曰延长创业农民工的还款期限,在普通贷款期限上延长1倍的时间或设定1个还款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创业农民工自由选择还款日期曰降低对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准入门槛,适当放宽对贷款的财产抵押政策或者对创业农民工由乡镇或县级政府进行抵押担保,由原来的财产抵押转换为新型的政府信用抵押,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贷款服务曰减少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办理手续和时间,对办理贷款的农民工进行核实后,规定1周内必须保证农民工能够取得全部贷款金额。
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支持农民工在农村土地建设产房: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农民不得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等。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黑龙江省应当从土地政策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政策下,对创业农民工的厂房建设进行支持。一方面,可以由当地政府出面,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所用土地先由政府出资购买,然后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解决厂房建设问题曰另一方面,只要核实农民工的创业方案,也可以允许农民工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村土地进行购买,由政府担保和监督。如果农民工购买土地后不是用于创业,政府有权收回土地,并对该部分农民工进行处罚。
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财政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工创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财政政策支持,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降低创业成本,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一是可以对已经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工创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降低这些企业的营业税尧公司所得税等曰二是对农民工创办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司经营项目尧公司利润或者公司创造就业岗位进行补贴曰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创办企业的道路交通运输费用尧水电费用等进行减免或补贴。通过对农民工创业的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近两年来,河北正定县通过“农村好青年”项目的引导,吸引了200多名80后、90后大学生毕业后回乡从事农业生产。与老一辈农民不同,当地南楼村王永波等有知识、重视市场的新型农民,不仅采用喷灌方式种地,而且摆弄完秧苗后,他们还通过网络寻找更多销售途径。
梧桐树下引凤凰
位于正定县东北部的南牛乡是一个农业大乡,该乡通过土地向专业合作社流转和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让回乡务农的大学生走上了一条“在田地上班,在农村创业”的道路。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全乡青年创业,南牛乡创建了全县目前最大的蔬菜基地——占地近2000亩的“石家庄市青年创业园”,年产大棚蔬菜500多吨,受益农户近100余户。
南牛乡的特色种植龙头产业——碧玉蔬菜种植基地,每天“上农业班”的职业农民有300多人,而从肥料配置、农机具管理,到销售员、价格跟踪员,再到宣传策划、文稿书写等,都由大学生担当。据统计,全乡共有近50名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其中本地大学生约占60%。
在南牛乡东贾村,一排排新建起的大棚格外醒目,东贾村村民张芳就是其中一个大棚的经营者。2008年大学毕业后,她先在河北石家庄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此后,因遭遇金融危机企业倒闭,之后的求职并不顺利,屡屡受挫的张芳开始萌生一个念头——回乡。
正值2011年,为吸引在外务工的正定籍优秀人才回流,正定县公开选拔172名“农村好青年”,当选的“农村好青年”不仅可以直接进入村两委(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享受资金补助,而且在个人自主创业时也可享受优惠待遇。正定县的新举措让茫然无措的张芳看到了希望,经过选拔,张芳于2011年4月顺利当选“农村好青年”后返回家乡创业。“在外打工挺辛苦的,而且还赚不到什么钱。”张芳说,“回到家乡后,乡里不仅为我申请贴息贷款,还帮我承包了一个大棚进行创业,收入比过去多了四五倍呢。”
为了帮助刚毕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零风险”,早在2009年,东贾村就引进了山东寿光的大棚技术,并成立了经济合作社。据正定县南牛乡党委书记安文斌介绍,依靠纯天然的绿色种植,每个耕种面积只有1.8亩的大棚,可以实现六七万元的年收入。东贾村村委会计划于三年内在全乡普及大棚种植技术,“好青年”们将对普及大棚种植技术起到重要作用。安文斌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好青年’知识丰富的优势,让他们学习掌握这种大棚技术,同时在全乡推广大棚种植技术。”
在正定县新安镇西慈亭村,33岁的村民陆俊志曾是一名服装厂工人,2003年工厂倒闭后他没有像其他工友那样留在城里继续寻找工作,而是选择返乡创业。2004年,陆俊志承包了230多亩废弃的采砂坑地,经过数年开垦,使200亩土地重新具备了耕种条件。目前,依靠在承包地上种植农产品,陆俊志现在的年收入已逾10万元。
陆俊志的创业经历在当地传为佳话,2011年4月当选为“农村好青年”之后,他顺利进入西慈亭村的党支部。陆俊志说:“我准备把村子里有致富本领的青年人组织起来,帮助更多返乡青年,争取让村里所有年轻人每年都至少获得一次培训机会。”
大力选拔“农村好青年”
据统计,正定县每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5000人以上,但真正回到农村发展的却寥寥无几。每个人都说要建设美好的家乡,怎么建设,靠谁建设?自己的子弟不回来,还能指望谁?“农村好青年”的评选就是搭台子,让更多知识青年返乡。
为留住更多青年人才,支持他们在农村创业,正定县出台了《“农村好青年”管理办法》、《关于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农村青年人才的培养、管理方法和责任分工。组织部门负责农村人才的全面管理,建立档案,跟踪培养,推荐优秀人才参选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经济上有收入、政治上有待遇。当地农业部门实施了农村青年人才培训“阳光工程”,2012年培训农村青年人才和新型农民1900人次;共青团成立了“创业青年联盟”,目前已发展会员200人,为青年创业搭建了平台。正定县还通过贴息贷款、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正定县委书记毛全球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要借机把这些学富五车的游子“拽”回来。“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论题,命运不仅是生活在城市和农村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命运是能够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环境的勇气。如果能具备这样的人格品质,这些曾经在贫困中挣扎读书的农村大学生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
2011年1月4日,“农村好青年”评选活动正式开始,“引领农村新风尚,联名推荐好青年”、“争做农村好青年,建设家乡新农村”等横幅出现在正定的诸多乡村。全县18岁至40岁的农村知识青年踊跃报名,仅10天,全县报名青年达到3122名,覆盖所有村街。最终,2928名农村青年参加理论考试,767名农村青年进入推荐、演讲环节。
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评选权交给群众,让老百姓推荐、投票选择最信赖、最可心的人,各村街进入推荐、演讲环节的青年,以拜年方式集体入户同村民见面、征求意见、宣讲自荐。至2011年3月5日,本着每个村街至少有一名好青年的原则,正定县共评选出200名“农村好青年”。其中,80后和90后有175人,大专以上136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89人,在外务工返乡人员92人,个体经营者17人。
毕业于河北大学的北关村青年张健,用精彩的演讲赢得全票,当选本村“农村好青年”。 大学毕业后,张健曾在北京、上海等地打工,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如今回乡创业,他开办了拥有10余名员工的广告公司。“多年的广告生涯,使我具备了一定的经营能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这十分有助于我在全村致富建设中领跑,服务家乡、造福乡里。”张健说。
2011年4月,来自全县9个乡镇的200名“农村好青年”正式命名,并深入乡村服务基层。“这些好青年,真正是老百姓的孩子。”正定县委书记毛全球说:“他们生长在农村,热爱、熟悉农村工作,拥有一技之长,群众反映好,能够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使命。”
评选出来的200名“农村好青年”,由乡镇党委负责,按程序委派到本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也可同时兼任村团组织的书记、副书记、舆论信息员等,职责涉及到为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帮助村主要领导完成重点工作、代办村民事务、协调化解矛盾、宣传政策等。据介绍,正定县将通过3至5年的时间,继续加强“农村好青年”的选拔、培养工作,争取把他们建设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喜欢的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村庄发展后继有人
在很长一个时期,年轻人很难进入农村“两委”班子。在开展“农村好青年”评选活动之前,正定县和全国其它县市一样,实行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虽然农村干部年龄老化和文化偏低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但提升农村工作总水平的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丰县的‘雏鹰工程’,这是有效提高村委会班子文化素质和科技涵养的一种举措,但这种空降方式产生大学生村官与国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冲突。此外,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不仅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背道而驰,而且村民纠葛盘根错节,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机频发。”正定县委书记毛全球说:“开展农村好青年评选,就是要合情依法地破解农村干部年龄老化和文化偏低的难题。”
既是重点大学毕业生,又是村民致富带头人的王永波,就曾参加了几年前的一届村委会选举,结果落选。他说,当前农村公共生活缺失,公共人物难以出现,加之村民已经习惯了竞争者提供的物质型的东西。王永波就是其中的成功受益者,在此后的“两委”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党支部副书记。
“农村好青年”自身的成功创业,带动了一个村子和区域、行业的整体发展。南牛乡木庄村好青年张志勇观察发现村里的企业大体分为原料销售、模具制造、机械、电器产品加工等,绝大部分都是散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多,且长年恶性竞争,影响自身发展,存在着用工缺口大,员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张志勇开始着手用建立商业合作社的方式整合资源,把产、销及售后服务整合起来,消除恶性竞争,给本村打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与经营环境,建立有本村特色的品牌资源。
29岁的王杰是北早现乡小客村人,两年前他放弃了省会的销售工作,回乡参选“农村好青年”,如今已是村委委员的他,在乡党委的指导下,带领乡亲们搞起了苗木种植。自合作社种植的400亩金叶榆收割完毕后,他又试种了20亩竹柳。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农业生产力提高。同时,通过创业可以有效解决农村资源与发展的矛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因此,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包括返乡农民在内的农村创业活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低、增加难、增长慢,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大的难题之一。尽管中央提出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农业投资也逐年增长,但这些都属于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只有发掘农民的内在潜力,培育农民自立自主自强的创业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新农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展农村创业活动就是要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培养农民的创业技能,形成农村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以培养创业型新农民、建设创业型新农村为核心,增强农民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由此激活农村的内在活力,促进农民由被动待业向主动创业转变,促进所在地区由外部“输血型”向自我“造血型”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打开新的突破口。
出台政策扶创业
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难,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受到资金、信息、渠道、政策等外部环境的限制。为充分激活农民创业潜能,提升农村创业能力,营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从体制机制、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先后出台了多种鼓励和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积极的创业政策为农村自主创业营造了宽松、公平的成长环境。今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将“三农”作为扩大内需和财政投入的重点,并通过大幅增加农业补贴、提高粮价和促进农民工就业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无疑为农民主动投身创业提供了信心和保证。
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主动出台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新举措。江苏省《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将从提高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等环节人手,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努力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在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社会就业。又如,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带技术、资金返乡创业,泗洪县建立了500万元全民创业基金,制定了《泗洪县全民创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为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宏观形势,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全县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泗洪县出台了《泗洪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十二条意见》,对企业融资问题、配套服务等都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在《泗洪县2008年度高效农业奖励办法》中,对于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畜禽养殖、品牌化经营的奖励标准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此外,为传递先进创业理念,传播前沿创业信息,培养和造就泗洪本土企业家,泗洪县设立了“创业流动大课堂”,并于2008年隆重举办了“中国・泗洪首届农民创业论坛”。
组织培训帮创业
能否成功创业。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更为重要。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不仅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创业的原始积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谋生技能。在城市环境的熏陶下,农民工的文化科技素质得以迅速提高,他们在创业意识、权益意识、接受新生事物等方面也都在向城市居民进化。知识、技能与创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农民工返乡以后,必然成为农村及周边城市的新兴建设力量。
《意见》提出,要坚持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坚持盘活存量与创造增量并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坚持输入地与输出地发展联动,通过促进产业转移、推动输出地产业升级、鼓励输出地资源嫁接输入地市场、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渠道带动返乡创业。
《意见》强调,要健全基础设施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创业线上线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存量资源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完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公共服务,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引导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对接。
《意见》提出了支持返乡创业的5方面政策措施:一是降低返乡创业门槛。二是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减免政策。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具备享受支农惠农、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纳入扶持范围;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可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四是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运用创业投资类基金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五是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
为了保障返乡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组织实施办法。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0-0079-0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2015〕47号)指出,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减轻经济下行压力,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一大批有文化、有志向、懂技术、懂管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营销渠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①,正在从过去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现在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农民工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盛的群体之一。②关注外出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分析他们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用好用活国家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促进创业成功,在乡村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外出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
2014年7―8月,“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课题组在湖北省咸宁市、宜昌市等地就农民工生存现状、返乡创业意愿、面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③调查样本显示,在外出农民工群体的家庭特征方面,新老两代农民工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在家庭规模方面,新一代农民工家庭成员数量主要以3―4人为主,而老一代农民工家庭主要以5―6人为主。从婚姻状况来看,新一代农民工未婚的居多,而老一代农民工已婚的较多,新、老两代农民工离异的占比均较小。从性别比例来看,新、老两代农民工均主要以男性为主,女性数量相对较少。已婚家庭较多,但家庭规模正在变小。从教育程度来看,新一代农民工普遍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48.55%,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仅为29.26%。而老一代农民工初中学历的居多,占比为52.08%,其他学历层次的人数占比较小,表明农民工群体的学历层次正在逐步提高。从月均收入来看,新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3001―4000元区间,相应占比分别为36.6%和31.1%。老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区间,占比为64.5%,3000元以上者仅占26.3%。可见,农民工收入水平总体偏低,新一代农民工的月均收入相对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从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特征来看,老一代农民工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受文化程度、精神体力等方面的制约,就业岗位大多条件差、收入低,被裁员时首当其冲,思乡情绪也较重。新一代农民工就业机会较多、待遇较好,对城市生活更适应、更向往。
二、农民工群体返乡创业意愿分析
1.女性返乡创业意愿高于男性
新一代农民工中,女性返乡创业的意愿显著高于男性。一方面,因为解决农村女性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NGO)比较重视妇女问题,许多项目就是为了解决女性贫困问题而设立的。这些都说明,解决女性贫困有先天的制度优势,而其中扶持妇女创业又是解决女性贫困的有效途径。因而,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政策上的优势要显著高于男性,其返乡创业的意愿也更加明显。
2.老年人返乡创业意愿高于年轻人
城市生存压力迫使老一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更加强烈。老一代农民工由于教育水平偏低、体力下降、精力不足等原因,他们在城市获得高收入岗位的机会相对较小,而返乡创业从事自己技能熟练的工作,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更大。因而老一代农民工更偏向返乡创业。
3.未婚或离异者返乡创业意愿高于已婚者
婚姻状况是返乡创业机会成本的重要内容。对于已婚的农民工而言,他们在创业时必须考虑失败风险对家庭的损失和影响。一旦创业失败,对于整个家庭将会是沉重的打击,因而,已婚农民工创业的机会成本较高。而未婚及离异状态的农民工创业风险扩散面相对较小,创业机会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处于未婚及离异状态的农民工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已婚的农民工。
4.低学历者返乡创业意愿高于高学历者
教育水平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机会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教育投入产出的比值相对较为稳定,高学历人群的收入普遍要高于低学历人群。对农民工而言,高学历人群在城镇找到一份合适的、收入较高的工作相对容易,同时,留在城市还有机会享受与城镇人群相等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高学历人群返乡创业,将会失去城镇工作和相应的收入,而返乡所在地的社保又往往不可预知,使得创业机会成本较高、风险较大,显著降低了他们返乡创业的意愿。学历低的农民工,尤其是老一代农民工,相对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又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使得他们难以继续留在城市生活。因此,低学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要高于高学历农民工。
5.高收入者返乡创业意愿高于低收入者
农民工月均收入越高,返乡创业的意愿越强烈。从资金实力来看,越是收入高的农民工,积累的资金量越多;同时,越能够从返乡地金融机构、亲朋处获得创业资金支持,创业能力越强。从人脉关系来看,越是收入高的农民工,越能够在城市打工过程中积累人脉。从对市场的敏锐度来看,高收入人群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使得他们知道农村与城市资源错配的关键点在哪里,能较好掌握创业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大大降低了返乡创业的风险。因此,高收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要显著高于低收入农民工。
三、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
1.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
缺乏资金是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首要困难。一方面是个人收入不足,难以支付创业所需费用。农民工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言,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办起来了,却因缺少流动资金而运转困难。当前,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主要以财政提供贷款利息补贴和创业专项补贴为主,但是实践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补贴的金额总量少,贷款的期限较短,难以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的需要。尤其是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更需要长期贷款。二是享受补贴有附加条件。如要求创业者具备一定的资金和人员规模,甚至硬性要求雇多少返乡农民工等,基本上只有当地政府扶持的少数典型企业才能获得补贴。三是经办人寻租机会多。现有的创业补贴、免息贷款审核及发放机制不健全,为部分经办人寻租提供了机会。农民工回乡创业者要得到贷款和补贴,往往要么额外增加成本,要么与经办人有特殊关系。
2.缺乏适合的金融信贷产品
金融信贷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面广,资金需求多,无论是购买原材料、半成品或者其他的流动性支付,还是购买设备、修建厂房等中长期资金,甚至产品营销的各种费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需求。但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的多属小微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有效抵押物不足,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从防范风险角度考虑,往往设置较高的信贷门槛,农民工的创业融资需求较难满足。具体原因有三:一是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农民住房无产权证,土地不能作为抵押。而除了土地、住宅外,农民基本没有其他财产可以抵押。二是尚未建立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管理机制。一笔贷款经过金融机构调查评估、分析论证、上报审核等环节,往往需要数月之久,难以适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时效需求,导致农民工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如期实施创业计划或扩大创业规模。三是农村保险机制缺失。金融机构对农民工创业风险把握不准,担心他们创业失败后再长期外出务工,给收贷收息增加难度,对发放贷款态度谨慎。
3.缺少创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从调查数据来看,68%的农民工学历层次为高中及以下,几乎都没有受过创业技能或技术培训,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各地虽然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但普遍存在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管理工作薄弱、方法缺少创新、培训时间较短,以及缺少后续跟踪服务等问题,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质量有待提高。
4.缺少创业项目支持
“创业干什么”是经常困扰返乡农民工的一道难题。农村空间很大,但真正赚钱很难。不少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愿望,但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一是存在盲目办企业现象。受自身知识和管理经验等因素制约,对市场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缺乏政府积极有效的产业引导和项目指导,农民工创业时难免做出不切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决策判断,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二是模仿重复别人的创业模式。看到别人在某方面创业赚钱后,自己也盲目跟进,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一旦销路出现困难,发展资金再难以解决,便会导致创业失败。三是局限于传统种养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很多农民工认为最稳妥的创业就是从曾经最熟悉的田间地头开始,但这些项目多属微利项目,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受市场影响大,不利于农民工尽快致富增收。另外,这些项目技术含量低,也较难享受国家政策扶持。
5.缺乏配套的行政服务
农民工回乡创业,涉及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等多个部门,尽管各部门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配套服务相对滞后,规章制度尚未成熟,没有形成合力。一是配套政策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缺乏吸引力,或者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回乡创业农民工所了解。二是办事创业的商事环境不尽如人意。办证、贷款可能遇上人情掣肘,一些优惠政策不积极争取、不付出成本就很难得到。有的要辗转多个部门,每道手续又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三是基层乡镇人员工作不适应问题。乡镇工作人员以前多是出去招商,现在要为见多识广的返乡农民工提供服务,自身的视野和认识存在“短板”,缺乏主动与返乡创业者对话和服务的能力。
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降低创业资金成本
财政扶持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直接的手段。一要增加财政专项补贴资金总量。财政专项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招收符合社保补贴人员创业项目的社保补贴,突出对回收期长的项目补贴,并对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多的创业项目给予奖励性补贴。二要安排财政资金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运用杠杆手段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问题。三要落实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降费措施。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免征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从事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同时,建立包含事前审核、事中审计、事后反馈三位一体的扶持机制,防止寻租行为,切实降低返乡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四要运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机制,向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公益,帮助他们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成本
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难问题,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一要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的实际,推出多样化的质押、抵押融资服务。设计信贷额度大、回收期长的农民工创业项目专项信贷产品,尤其是推广农村承包地、水面、林权经营权等抵押贷款。二要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实行信用证制度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建立信用档案、评级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参与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发展过程,主动提供贷款审批、代管企业会计、免费市场信息等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三要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方面设立项目驻点专员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区域空间,另一方面设立项目专项管理团队来缩短金融服务的时间,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3.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互联网+”时代,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效率。一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行动。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能够实现创业项目投融资、项目展示、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互联网云平台,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的便捷化、可视化。二要做好信息化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工作。重点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积极主动地投送相关创业信息,促进农民工在信息资源获取上的简约化、便利化。三要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互联网、交通物流设施、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方面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农产品销售、商贸流通等各类服务业发展。
4.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技术支持
技术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中较为缺乏的资源,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要落实创业培训专项行动计划。通过案例、实习、参观、座谈等多种方式,突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将创业项目招收的新员工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范围,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二要鼓励农民工技术创新。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科技创新基金,激发农民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三要建立专家服务团队。帮助创业农民工与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为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实现专业技术服务和农民工创业的有序对接。
5.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