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713.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应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设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此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改革探索并结合实践,设计一个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新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的数据库课程并没有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所学习的内容和电商的需求有一定差异性。如原数据库课程,主要针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使用SO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侧重点在数据库管理上,且学生实践多是只在查询分析器上对SQL语句进行调试,枯燥的数据没有直观性,且学生并没有真正自主对数据库进行规划与设计,没有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管理的工作过程,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数据库的作用和意义,不知道数据库要干什么,与专业有何关系。与电子商务专业平台开发方向所需要的人才不一致,因此需要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改革的课程基础
数据库课程一般为大二开设的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网店运营》等课程,对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库有一定了解;同时学生基本拥有自己的淘宝网店,对电商中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有直观的印象;此外,同时期学生还学习有《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生能够直接将数据库的知识通过网站建设在前台显示验证。
三、教学改革的目标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数据库设计管理技能,以及最基础的数据库系统开发技能,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据专业以及学生特点,应强调“实际、实用、实践”,强调电子商务数据库设计的针对性。实践教学体系围绕数据库技能训练,构建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模块,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主要在“干中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应用能力。
把具体技能培养分为四个层次:“懂、管、建、研”。其中,“懂”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管”能够胜任数据库管理维护工作;“建”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建立数据库;“研”能够参与数据库系统的研发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兴趣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来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
四、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本位、工作过程导向、典型案例应用”为基本原则,按专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循序渐进编排教学顺序。
课程教学项目选取网上玩具商店系统数据库为依据,开展项目驱动教学,同时学生实训完成网上玩具商店系统整体项目,并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选实际应用完成课程学期项目,事实上学生大多已有网店,可以此为依据构建或完善网店的数据库系统,并可用于实际应用。
课程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流程,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对应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库构成、数据库检索、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安全性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
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为2+2,即2节课堂理论教学+2节机房实训教学,依据此课时其课程教学采用“行为引导,强化目标,突出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与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结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建立与其未来职业生涯相适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课堂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学生在机房上机实训,通过实际训练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下来学生在自己的课题中找到类似的问题,通过模仿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上机实训、自问自作和总结提高这4个步骤,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理论教学应用“项目驱动,任务引导”的基本步骤是:提出任务(问题)、自学教材、讨论课题、讲解问题、思维训练、归纳总结。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课题式学习”的基本步骤是:教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准备基本资料、布置任务、组织研讨、开展活动、展示成果、评价和反思。首先向学生展示项目任务,让学生先围绕着“任务”进行各自独立的思考;再研讨、实验;最后进行成果并在全班交流和共享。
除项目教学外,课程要求学生利用实训课和课余时间完成学期项目,项目完成分成6个阶段,即: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订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20%+技能考核30%+期末考核50% 的方式构成。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实训成绩、课后作业等平时成绩;技能考核即为学期项目成绩,考核方式为提交项目文档、设计报告,制作PPT演示项目并进行现场答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学期项目成绩;期末考核为机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职讯,2006.
1研究背景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环节构成了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其特征是实践教学独立开课或作为独立环节进行,这导致理论与实践没有融为一体,影响了教学效果[1-2]。因此,建立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3]。
模块化理论可以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教师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按照层次和递进关系划分成模块,使理论内容、实训和技能训练在一个小模块中融为一体,使多个模块有机组合,最终形成连贯、系统和完整的教学体系[4-5]。这种模块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
2三级实训模块体系的建立
2.1课程理念的设计
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职人才,我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参照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设计与实施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本课程设计紧紧围绕软件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性为特征,在体系设计上追求大胆创新,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体现了以实训内容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依据、以模块教学为导向、以课堂设计为目的,加强实训后总结提高环节的设计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2课程模块化的建立
为实现一体化设计思想,我们设计了三级实训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多层次模块化课程新体系,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都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教学三步曲的设计与实现。
每级实训模块内容如下:
1) 基础知识实训模块。基础知识实训模块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强调应用性,以“够用”为度,以数据库安装配置与数据库设计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数据库的基本知识、网络数据库的安装卸载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
2) 阶段实训模块。以完成“学生管理系统”为主线,把“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的12章实训教学分解成12个阶段,每个阶段均以管理系统项目为驱动,提出项目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网络数据库实用、够用的知识,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然后在每个阶段进行归纳总结,使学习系统化。
3) 项目实训模块。依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综合项目的内容选择了与城市服务紧密结合的实际
项目――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开展设计活动,通过项目贯穿所学知识,并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3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3.1教学内容一体化
根据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毕业生需要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即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能力、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质。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以实训为中心构建了三级实训模块体系,教学内容由基础知识实训模块、阶段实训模块、项目实训模块组成。教师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课程,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讲授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为22∶42,将教学的切入点始终定位在全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
各模块内容细化后的教学内容、对应课时和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在表1中,序号1、2为基础知识实训模块,占8学时;序号3-14为阶段实训模块,占48学时;序号15、16为项目实训模块,占8学时。各个实训模块除课上学时,均有课外实训内容与之匹配(课外实训内容详见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使学生加强和巩固所学内容。
3.2教学组织一体化
我们使用学生熟悉的“学生管理系统”整合、序
化教学内容。每堂课都是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教学三步曲组织教学。在讲解中,教师以实训内容为主线提出问题,在解决每个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跟随教师一同操作,然后再对该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成课上实训的任务单元。这样的教学组织体现了“做中学”的指导思想,使得教、学、做能够紧密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效果,如图3所示。
教学内容仍以三级实训模块为主线,分为课堂实训和课外综合实训两方面。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机房完成,教师在教学中先举例后总结,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每章节后的实训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深化,学生可以通过实训强化课堂内容,做到趁热打铁,消化吸收。每次实训后,学生总结实训的重点内容和注意问题,写出实训感想并以报告的形式提交。
1) 课堂实训。课堂上始终以“学生管理系统”项目为驱动,通过提出问题,解决各任务单元中提出的问题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网络数据库应用技术,不仅会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更要熟练掌握查询分析器、调试程序的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企业编程规范融入教学内容,对程序的书写风格、变量定义、程序命名等均给出企业编写规范,培养学生养成专业的编程风格和习惯,并通过章节实训强化、巩固知识和技能。
2) 课外综合实训。课外综合实训教学主要在基础知识实训模块中,教师除给出两个课堂实训内容外,还给出一个课外综合实训。在阶段实训模块中,除了12个阶段课堂实训外,教师还根据相关内容将其综合为4个课外综合实训。在项目实训模块中,除了2个课堂实训外,还给出了1个课外综合实训。这种设置可以使学生复习、巩固,强化知识和技能,开阔视野,并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3.3教材编写一体化
本门课的教材由主讲教师编写,体现了一体化思路。该教材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思路组织教材内容,将课堂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章节实验与章节复习相结合,以一个实际应用的实例讲述SQL Server 2000的应用技巧,理论联系实际,层次分明,叙述简练,学生学后可以有立体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知识和理念。该教材已经使用3年,学生评价该教材通俗易懂、易学易用。每章的思考题和实训内容能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训练习,学起来很轻松。
3.4教师队伍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
师应是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均非常过硬,能够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结合在一起,既要博学多能、经验丰富,又要专业技术熟练,得心应手。我校教师队伍90%以上达到了双师型要求。
3.5考核方式一体化
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方式,总成绩统计算方法如下:平时成绩×10%+阶段实训成绩×30%+课程设计实训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20%,充分体现以实训为中心的考核体系。阶段性考核主要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课程设计考核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采取制作汇报提纲PPT,现场演示程序运行结果,每个学生向全班汇报的考核方式。
4小结
本课程将改革思路充分体现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体现了“教学做”的指导思想。教学采用课堂实训与课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中融进实训内容,为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还设计了课外综合实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伟珍.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技术,2009(2):47-48.
[2] 梁燕. 新能力本位:高职课程模式构建取向[J]. 职教论坛,2009(3):14-17.
[3] 廖哲智. 高职课程建设的反思与探求[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3):64-65.
[4] 高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8(13):50-53.
[5] 徐涵.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本特征[J]. 教育发展研究,2008(1):69-71.
[6] 李丹丹,史秀璋.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实训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Research of Teaching-Studying-Doing Integrative Pattern
LI Dan-dan, HU Li-qin, LIU Xue-mei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49-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is gradually changing,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effective, is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ne of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platfor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monitor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are achieved.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process monitoring
实习实训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教W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需要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学秩序管理之外,计划制定、实训执行情况、实训资料等过程性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若能依托信息化手段,这些过程管理则变得更为可能,其管理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传统管理手段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手工处理阶段。相关计划、相关资料管理完全手工操作,给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对教学过程和成绩评定没有建立详细的管理记录,从而无法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积累教学经验。
2)实训过程处于无监管状态。当前的实训过程管理较灵活,即在实训时间及实训内容等方面由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容易造成教师实训执行过程无法监管、实训计划与过程实施的一致性无法考查及学生盲目实训等问题,实训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系部管理层面无法及时知晓相关情况。若系部想了解实习实训相关进度情况,则很难及时得到相应信息。
2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的构建
2.1主要内容
笔者结合日常实习实训的管理工作,从管理实践角度,通过对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分析与调研,考虑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构建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2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涉及的权限用户有四种:系部管理员、实验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本系统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具体如下:
1)系部管理员:用户登录、密码修改;项目查询、任务书查询、计划查询、执行查询、总结查询;实训手册、实训成绩、上交登记等查询。
2)实验管理员: 用户登录、密码修改;项目查询、任务书查询、计划查询、执行查询、总结查询;资料内容、实训手册、实训成绩、上交登记及查询。
3)教师:用户登录、密码修改;项目编辑、查询,新增;任务书查询、编辑、填写;计划新增、查询、编辑;执行查询、过程考核、考核编辑;总结查询、总结考核;答辩填写、编辑、查询;实训手册、实训成绩、上交登记等查询。
4)学生: 用户登录、密码修改;项目查询、任务书查询、计划查询、执行查询;总结填写、编辑、查询;答辩查询;实训手册、实训成绩等查询。
2.3数据库设计
根据对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与分析,考虑该管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如下表所示:
其数据库中项目、计划、详细计划、计划执行等表之间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2.4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系统功能分析,相继对各功能模块进行界面设计并进行代码的编写,最终对各功能模块分开测试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测试并不断修改完善,系统平台的构建至此完成。下面是部分界面图:
3 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网络拓扑
学院已经建有成熟的校园网,为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保障。根据具体情况,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在网络拓扑中,各客户机、服务器等设备都连接到学院的局域网之内,具体情况如下:
服务器端:信息化手段管理要求的就是数据共享,因此各系统所用的数据库集中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上,这样也便于数据库的统一维护与操作。而各系统的Web端则是集中部署在另外一台Web服务器上,这样来突出服务器的专用性。
客户机端:该客户端主要与服务器端要进行各种通讯,可在任何一台机上来登陆管理平台使用并进行操作。
3.2 B/S三层架构搭建
本系统的开发技术采用基于B/S三层架构,开发之前,先搭建好项目的开发框架,开发框架中包含了: Web(表示层)、DAL(数据访问层)、BLL(业务逻辑层) 、Model(业务实体类)和.Common(公共处理方法类)。
是可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提供许多比现在的Web开发模式强大的的优势。其运行原理如下图:
3.3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技术
SQL Server 2008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在其高效、智能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跨越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4 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实践的意义
通过建立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实习实训管理在整体的管理效能方面突显出了明显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管理效率的提高
通过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加强实习实训的过程管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实习实训过程从计划到结果的信息化处理,满足了实习实训计划c实习实训过程实施的一致性, 避免了实习实训的盲目性,提高了实习实训质量。同时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实习实训过程进行管理,可有效加强系部对教学的监控,可随时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从而采取一定的预警措施。
4.2做到了实习实训资源的无纸化、低碳节能
以往在传统手段管理过程中,纸张的使用较多,尤其是每一位学生的实训手册都要打印出来,这样对于纸张的使用量来说是极为巨大的,不利于节约使用。通过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实训手册的每一环节都在系统中完成操作,老师也通过系统对学生每一阶段进行考核,最后能自动生成实习实训手册,这样真正做到了资源的无纸化、低碳节能。
4.3 过程的监控管理也对实训任务的时间性有了控制
对照计划安排,每一阶段的计划任务都有时间节点,超过该时间则无法填写该阶段的实训资料,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拖拉的现象,从而也有利于保证实训资料的质量,也能改变以往一到期末突击补实训资料的不良习惯。
5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任何管理范畴都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应该说,以信息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实践教学是当今高校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管理好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们对于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构建的有益实践也为全校各系在此方面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更好的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英,茹正华.基于.net平台实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西昌学院学报,2013(1): 70-7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而且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实践内容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2 “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其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是“演员”,而教师则是“导演”,起着组织、指导、帮助的作用[1]。
“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真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而构建起来的。这种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分离,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真正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2]。
3 “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3.1 “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中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目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和需求日益增大,几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据库系统,企业对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维护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旨在培养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数据库技术,能使用数据库知识和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典型企业和合作企业对人才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典型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以满足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构建岗位需求驱动的课程体系[4]。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通过本门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培养中小型企业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人才。浙江开展网上业务的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而这类企业所使用数据库都是SQL SERVER,因此,我们这门课程选用SQL SERVER作为使用和开发平台。
3.2 “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主要是以中小企业工作情景为主线。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向导,通过分析合作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和产品,总结其工作要素,然后与数据库技术的知识(学习)要素相结合,以岗位工作要素与学习要素相融合作为工学结合点,提炼学生学习的企业项目,纳入教学情景,使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相一致,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3.3 “四重循环”
“四重循环”指的是如下四重:第一重是指“课堂教学”环节,这个循环主要是通过一个“教务系统”安排教学过程;第二重是指“上机实训”环节,主要通过“人力资源系统”实施实训过程。第三重循环主要是通过“课外作业”这个环节,该环节是通过一个“银行ATM取款系统”来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最后一重循环是设计一个“网上鲜花订购系统”的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个综合实训,进一步巩固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增加就业的砝码。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四重循环”项目图
整个课程在四个大项目的引领下开展。大项目又划分为九个子项目贯穿整个课程。课程以“教务管理系统”项目的制作与开发为载体,将所授知识融入到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贯穿讲解,详细说明如何使用数据库技术来完成一个典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熟练程度,在课内上机实训中安排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课外作业上则引入“银行ATM取款系统”项目,以供学生演练和提升,此外在该课程的最后,安排了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训项目:“网上鲜花订购系统”数据库的实现,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和技术水平。在每重循环中,都把一个大的项目分解为九个子项目,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纠错重做”和“总结提高”六步,保证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得以实施。
整个教学过程,案例都是根据授课班级进行动态更新,及时调整情景进行教学。案例动态更新指的是在第一重循环中“教务系统”的教学环节,其中班级表格等的设计和数据都是授课班级的真实数据,不同的授课班级,数据是动态更新的。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案例的真实性。
4 结束语
紧抓工作情景这条主线,以四重教学内容循环提升学生技能。项目引领、案例动态更新、多重循环提升学生编码实战能力。这正是“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主要特征。学生在配套实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课外作业“银行ATM取款系统”以及综合实训“网上鲜花订购系统”的多重循环巩固实战中,层层递进,不断提升编码实战能力,为今后从事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代红.基于任务驱动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自主—协作
学习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24):62-64.
[2] 瞿梦菊.软件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30):276-278.
[3] 姜代红,蒋秀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0:200-205.
[4] 吴晓刚.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2(2):81-84.
关键词: 软件开发;项目经验;实训
Key words: software development;program;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49-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即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软件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代码编写能力、项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应突出体现实践课程所占的学时比例,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方法,尽可能的模拟软件公司的运作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积累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一直以来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改革中积累总结,不断吸取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经验使之融于平常的教学活动之中来完善提高,现在已形成较成熟完善的基于“企业项目化管理的软件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构建过程
根据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将进行为期几周的软件类课程的校内实训。在过去的实训过程中,本人在不断的探索、总结,考察了不少兄弟院校的实训模式,吸纳了企业实训的经验以及企业软件开发团队的运作模式,而形成了如下的基于企业项目化管理的软件实训课程体系。该体系的拓扑图如图1所示。
1.1 分组 首先,模拟软件公司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大概3到4人(可以视整体情况而定)。然后在每组中选出一个组长(项目经理),再为组内的每个成员分工,分别分派任务。每天早晨组长在组内开一个早会,安排当天的任务,每天实训结束前,组长向实训指导老师汇报当天的实训进度和实训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实训指导老师则将实训每个阶段的要求和文档模板下发给每组的组长,并讲解如何完成这些文档的编写和各个阶段的任务,同时还在实训室里不停的巡查,过问实训进度。
1.2 选题 分组完成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就到实训指导老师处选择由指导老师事先收集的实训题目,也可以是每组上报自己想完成的题目,但是必须经过实训指导老师审核通过。然后小组讨论制定一个小组的项目计划,在制定项目计划时一定要注意为每个阶段的二次评审(第一次评审没有通过)预留一定时间。然后将项目计划上交指导老师处,指导老师根据项目计划监督每组项目进度和指导每组的实训。
1.3 需求分析 在这个阶段,实训指导老师首先给学生讲解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如何提取需求以及怎么来撰写需求文档,然后向每组下发需求文档的编写要求和一个参考文档。同时实训指导老师在每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随时提醒每组的项目进度,督促其按计划完成任务,并为每组的平时表现给一定的平时成绩。
1.4 需求评审 当每组的需求文档完成之后,则进入需求评审阶段。在这个阶段,从每组抽调一名学生组成一个评审委员会,并选出一名组长。指导老师发给评审委员会每名成员一份评审记录表,组织学习评审的要求和该次评审的评审点。然后每组的组长上台向评审委员会汇报需求分析,评审委员会根据汇报给出相应的成绩(一般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评审通过或修改后通过的小组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项目,而没有通过的小组则需要在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下重新进行需求分析的相关工作,到二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项目任务。指导老师根据评审记录表给予每组一定的成绩。
1.5 数据库设计 对于评审通过的小组或经过二次评审通过的小组就进入数据库设计这个环节。在该环节,实训指导老师统一讲解该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小组成员则按照老师的讲解和参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来完成数据库的概要设计和物理设计,同时撰写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指导老师在这个环节重点把握学生的数据库设计是否与需求相符以及数据库设计是否符合规范。在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完成之后,每个组织数据库设计的评审,然后依据评审记录表给出该阶段的成绩。然后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项目实训。
1.6 详细设计 在该阶段,是整个实训花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完成系统编码和撰写实训报告。指导老师必须要求每组组长将项目模块分给小组的每个成员来完成,然后小组成员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来完成项目编码。指导老师在这个阶段要不断的巡视、督促,以及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当每组编码任务完成之后,组内要组织成员进行系统功能测试,测试完成之后再进行实训报告的撰写。当实训报告完成后,在进行一次评审,主要评审系统的运行和实训报告。指导老师则依据评审记录表给出该阶段的成绩。
2 考核方式
对于课程教学而言,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上面的构建中,可以看到有多个阶段的阶段评审,本人将阶段评审的成绩纳入考核成绩,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可考核的目的。在上述构建中的考核点如表1所示。
3 总结
实践证明,我院通过“基于企业项目化管理的软件实训”课程的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软件开发的流程,了解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积累类了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的经验,提升了团队协作的意识,从而达到了实训的目的。同时也缩短了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为学生在软件公司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臻(1981-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侯震(1980- ),男,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33-02
一、行业分析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为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而烦恼。特别是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妥善保存及有效管理,这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库管理员。随着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从事数据库系统维护和数据库开发的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精操作、能实践、懂管理、会维护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所面向的工作领域主要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维护、网站开发和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这些岗位都需要具备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能力,因此数据库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性质、定位与目标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前导课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前导课为本门课程奠定了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和基础程序设计能力,它是“Web应用开发”“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在后台数据库开发、管理、维护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数据库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数据库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具备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数据库管理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了解掌握数据库的原理等理论知识;能力目标是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素质目标是通过小组学习形成团队意识,通过维护数据库安全,形成不恶意破坏数据库数据,不危害他人数据库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课程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必须与岗位结合,必须与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数据库课程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跟进主流技术,改革课程内容。以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为例,本系一直与相关计算机科技企业合作,根据技术发展,企业需要改革相关课程内容,本门课程经历了从最初的VFP到SQL SERVER到ORACLE再到MYSQL\ORACLE的三次变革,适应了软件开发行业对数据库技术的要求。
课程内容选取和内容组织安排以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领域、课程性质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定位。通过对目前计算机行业,特别是一些网络公司的广泛调研,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在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能力,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都得到加强。专业技能达到能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数据库的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整合理论,突出实践,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更新。将学术为主而在实际设计开发中无用的内容进行了大胆删减。同时将网络数据库的实践开发技术,如整体设计建设一个网络数据库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实践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了解认识已有的数据库改为设计开发新的数据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动手,重视实训,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四、课程面对的学生基础及其智能特点分析
本课程所面对的基本学情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比较端正,其中约15%的学生(主要是职高对口生)相关知识基础好,在高中阶段系统地学习过数据库,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但对再次学习数据库兴趣一般;65%的学生,基础一般,对数据库的接触了解不多,但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大概20%的学生,基础差,不仅对数据库完全不了解,先修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等也没学好,几乎没有学习方法,对学习和程序设计看起来很相似的数据库没有兴趣。
通过学情分析,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分为三类:基础好、学过数据库的学生在学习简单知识时,感觉听课没有热情,操作没有动力;大部分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都能听懂,但自己动手时又往往想不到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操作大都困难;基础不好的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听课时产生畏难情绪,操作时不敢下手。
针对学情以及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当课程难度较小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取一题多解以及给自己出提高题,争取自己难倒自己的学习模式,即多样求解,自我设计;当课程难度适中时,为解决学生能懂不能做的情况,引导学生加强操作,边做边探索,也可与其他同学多交流,把别人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课程难度较大时,为便于理解,以联系实际学习,化难为简,与学生交流互动,启发学习,即联系实际,交互启发。
五、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内容选取立足于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学习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以工作任务整合、设计学习任务。参照企业的要求以及相关培训资料来进行课程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跟进主流技术。
通过课程组教师深入、系统的分析,将教材中的章节重新编排,将教学内容总体安排为:数据库整体概述、Oracle SQL和PL/SQL三大单元。其中,数据库整体概述单元要求学习了解数据库发展历史,熟悉数据库开发环境,安排8学时;Oracle SQL单元要求学习掌握select(子查询、多表查询、过滤排序等)、create(table、view、index等)、insert、update、delete、drop等查、建、增、改、删操作,安排72学时;PL/SQL单元要求学习掌握基本语言、流程控制、游标、函数、包、触发器等,安排40学时。加机动8学时,共128学时。
六、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模式。首先由教师描述任务,进行分析,得到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知识小结,归纳总结出方法,再拓展相类似的任务,进一步熟悉掌握。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操作,这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对拓展的任务再进行分析、解决、实施、总结,要运用教师指导的学法(难度小的多样求解,自我设计;难度适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难度大的联系实际,交互启发)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是能力深化、知识循环的过程。总体来说,模式是:教学中,边教、边学、边练,教师是导航员;实训中,边练、边学、边教,教师是答疑师。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三种。(1)“案例”教学法。在讲授新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是:先举一个生活中的相关实例,进而分析在生活中的解决方法,然后探讨在数据库中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数据库中进行操作,这样使得新知识容易懂,记得牢。例如,在讲授多表查询时,先举水果店,计算利润的例子。利润=销售-成本,那么需要查询进货单和销售记录两表的信息,这样引出数据库多表连接查询的概念,进而分析查询语句。(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训操作时,为了能提高实训效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是:上课后,先通过教学软件发任务要求,一般题目在3~5个之间,分必答题和提高题;然后规定完成时间,一般要求在10分钟内做完必答题;到时间后上交或抽查完成情况,最后讲评。这样使学生有操作的紧迫感,在短时间内完成也有成就感。例如,在练习操作逻辑判断(case)语句时,先发三道题目,两道必答,一道提高;10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完成必答题,部分学生同时完成提高题;然后就完成情况讲评,若无大问题,继续发下一轮题目。(3)“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巩固提高时,为了循环知识、深化能力,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是:在布置任务前,首先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任务作业讨论,得到答案;由教师抽选每组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最后给定全组分数。这样使得学生重视团队,爱钻研学习。例如:分组后,出一道查询题,说明此题5分,小组讨论分析后,由教师抽选的一名学生汇报答案,解答正确得5分,多种解答加倍得分,两种得10分,三种得15分,最后给定全组的分数。
3.考核评价体现多元化、立体化、职业化。将总成绩分为课上表现(占5%)、职业素质(占5%)、实验实训(占20%)和期末考试(占70%)。课上表现主要考核出勤纪律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教师评价;职业素质主要考核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评价;实验实训的任务作业和实训报告大部分由企业提供,由教师和企业共同评价;期末考试以30%的笔试理论+70%的上机实践组成,上机实践题目源于企业培训中心的试题库,由企业主体、教师辅助评价。整体考评重视实践操作,体现校企合作,凸显岗位能力。
七、课程所需的教学条件
1.课程对师资方面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开发网络数据库的实践工作经历,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需要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课程对校内外实训方面的要求。在校内,需要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实训室,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数据库的实验实训需要,并保证实验实训顺利进行;在校外,需要与相关企业达成实习基地、科研合作以及培训等协议,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顶岗实习等实践技能的训练,满足工学结合的需求。
3.课程对学习资源方面的要求。在教材方面,选择优秀、实用性强的数据库教材;从数据库领域的基础知识入手,保证学生无数据库基础也能学会;配有相关的例题和实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软件方面,既要考虑企业里实际软件的使用情况,也要考虑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实训的要求。在参考资料方面,为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补充建议学生学习企业的相关培训教程,创建适应工作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情况的试题库。在网络资源方面,可采用QQ进行课下网上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其一些网上的数据库教学资料和视频,如数据库国家级精品课网站、数据库网络视频、数据库学习网等。
八、课程开发特色及创新
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课程情景资料、电子教案等文本,开发工具、试题库等软件以及实训均以企业的资源为蓝本,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2.任务驱动,贯穿始终。课程内容贴近实际,整个实训操作以一个典型的数据库系统为例展开,按实际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内容新颖,实用性强。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5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十六号文)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南海东软学院是依托东软集团企业办学的IT职业院校,属于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将“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该教学理念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工学结合理念不谋而合,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运用,即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案例中,以过程为导向,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创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精品课程。
Oracle数据库应用作为软件类专业核心课程,在我校开设时间已有四五年,先后经历了学院大小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等,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式教学的模式。
1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总体设计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是计算机数据库应用专业和软件开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前修课程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数据库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以JSP程序设计或者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同修课程相结合进行项目案例实践,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进行项目案例分解来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与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安装与配置Oracle10G的数据库系统软件,掌握在Oracle10G数据库中SQL语言的使用,以及PL/SQL程序设计的能力,以及简单的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能力,为以后进行以Oracle10G为数据库平台的项目案例综合学习与实训等打下扎实的数据库应用基础,并能给后续的Oracle专员认证(OCA)考试培训课程提供技术基础,提高专业资格认证的通过率,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在本门课程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课程的具体设计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1,1专业能力目标分析
在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设计之初,课程建设小组不断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并依托东软学院丰富的企业背景,深入IT企业,与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访谈,作了大量的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工程师的职业需求调研,并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这门课程专业性强,为了使课程体系设计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课程组以实际进销存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应用案例为载体(如图2)进行课程能力目标分析。
数据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分为管理与应用开发两大岗位,为此,本课程的教学能力需求目标如表1所示。
1,2过程化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了突出技能实用性,考核方式不再以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并且突出能力考核,用任务考核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即对学生考核分为过程化考核(60%)和期末考试(40%)两种,对能力考核的比例在总成绩中达到了80%以上,过程化考核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回答问题、课内外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等。另外,本课程考核方案中具有特色之处在于将考核方案与用户权限管理中的应用案例结合,通过向每个学生开放自助查询平时成绩平台的实现过程,来讲解用户权限管理,详细内容参见内容组织形式(见图3)。
2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内容设计
根据Oracle数据库技术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实施人员、测试人员等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根据IT企业对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的实际需求,坚持理论够用、适用、实用原则。以综合项目案例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项目案例中进行体现,让学生在学习和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开发和管理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选择问题任务真实性、技术实用性、知识拓展性强的教学用例和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广东珠三角地区各大IT企业对于Oracle数据库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的实际情况。
(2)教学内容的设计紧跟Oracle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趋势。前两年我们讲授Oracle数据库的版本为9i,为了紧跟潮流,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跟上数据库版本的最新应用,去年我们已经改用10G版本进行授课和实践。
(3)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Oracle数据库应用各职业岗位对其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如数据库系统的安装与配置、表空间的管理与维护、PL/SQL的编程应用,我们兼顾数据库管理岗位和数据库开发岗位的技能兼顾,并设计了以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和深入的数据库开发为主的教学内容。
f4)教学内容的设计基本能满足各类Oracle数据库初级管理员和开发人员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
(5)教学内容的设计还紧密结合Oracle数据库相配套的认证,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考虑到Oracle面向高校学生的OCA认证的考试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以及配套的与Oracle公司合作的网上学习的课程之后,可以参加OCA的认证考试,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开发思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并且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设计详尽的专业毕业标准。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任务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开发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项目,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调整原有教学进程,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老师讲授学时与学生实践学时比约为2:3。
以企业进销存系统综合项目案例为载体,并且基于Oracle数据库技术在企业进销存系统软件开发体系中的真实工作过程。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打破目前经典教材本身的大纲框架,把所有的实际应用技能整合起来并将之分解为相对独立的10个单独的项目案例,每个项目案例以一个或多个 问题和目标为主线,并最终汇集到一起形成一整套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每个项目案例配套2~3个应用案例问题,并以大小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技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大课对技能点进行集中讲授,并利用一个配套的案例问题进行应用演示,小课采取跟大课技能完全衔接的方式,以另一个案例作为核心实例带动技能点,提供实践指导书,提出实践操作问题,分解操作的步骤,涉及应用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数据库的综合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项目;通过布置课后习题、思考题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更透彻理解各个操作技能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用三重循环掌握各个技能点,第一重为认识和模仿(大课集中讲授和演示);第二重为熟练和深化(小课实践练习);第三重为创新和提高(课后练习与思考);第四重为综合项目案例实训对技能点的综合(实践学期进行综合案例的实施),如图4所示。在课余时间配合与Oracle公司合作提供的网上学习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竞赛: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实训机会,我们和学院SOVO有合作的实训基地,如奥德科技,财运通公司等,公司里有实际的项目运作,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实训,锻炼和提高课程技能的实践应用。
本课程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课程设计,在大小课的教学模式上采用技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以4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在“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3,1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进行选取和重新序化,课程内容的教学项目载体是一个真实的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10大教学模块的内容均以真实软件系统中的典型任务驱动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和课程综合实训。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观念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如在第三个应用案例子项目中的“针对常见丢失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错误提供解决方案”教学模块,我们设置的就是典型的真实任务单元,在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此类问题,对于数据库的管理人员来讲,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把这个真实的任务摆在学生面前时,引起了学生急需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教学生解决此类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将涉及到的技能操作点直接引入,最终的教学是以围绕完成一个任务为目标来进行。
3,2螺旋式教学法
根据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特点,我们利用螺旋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操作技能从无到高,进行阶梯性提高,即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按照“项目案例展示”、“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实践模仿”、“课堂实践”和“总结提高”的过程展开,如图5所示。在项目案例展示环节,通过真实的应用场景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展示要实现的功能;在教师操作演示环节,教师进行案例分析、进行操作示范;在学生实践模仿环节,学生以独立完成单独任务的方式进行操作实践,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惑,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进行集体讲解,老师根据日常积累,可以提供错误案例集供学生参考,在课堂实践环节,学生综合应用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实践完成后填写每次教学单元的实验实训报告;在总结提高环节,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课外拓展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螺旋式教学法”非常适合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易于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中,摒弃高深的理论知识和艰涩的技术术语,演示和叙述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技能训练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不仅会做,而且要熟练地做、独立地做,以此使毕业生能尽快融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
3,3案例教学法
每一教学单元要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该任务一般分解为2~3个案例,在螺旋式教学方法的“演示-模仿”的循环中还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即教师首先对要讲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操作示范完成案例,然后学生模仿完成案例。
“案例教学法”以应用技能为核心,通过典型案例来帮助学生在局部范围内掌握Oracle数据库应用技能。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举例,如表2所示。
1 引言
企业为了人才培养,构建可循环的人才发展路线,会大力发展员工培训事业。大规模的培训机构往往拥有五个以上的模拟现场作业条件的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的仪器仪表、工器具、备品备件、耗材存放在专业的库房,管理这些库房及其物资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极端就是过度管理,使得管理繁琐、应用反而不便捷。另一种极端就是放松式管理,管理上混乱造成使用的不方便。为此,企业的培训单位往往对实训基地管理上进行考核并配套相应的考核标准,那么相应的记录、管理方式成了非常关键的考核点。一般实训基地的库房管理应实现下列三种基本功能。
(1)实现无纸化办公,将工器具库存管理、记录电子化;
(2)实现责任到人,信息化录入,过后不能补记录;
2 现有实训库房管理的缺陷
目前实训基地库房管理的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合适:
培训单位的物资与其他二级单位的物资种类不一样,多为培训用的仪表、工器具、备品备件、耗材物资,所以生产单位的物资管理系统并不适合应用到培训单位。急需研究适合培训单位使用的实训库房管理软件;
培训单位随着业务的增加,所拥有物资均出入频繁,例如:职工技能鉴定使用、新入职员工实训课程使用,每天频繁出入库,就会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
除了仪表仪器、工器具、备品备件、耗材物资的出入库,实训每周、每月的检查均填写纸质检查记录,并没有实现两者一体的管理模式。
3 实训库房管理研究
按照上述内容,实现库房管理先要确定实训库房的三种必要功能。
3.1 仪表、工器具、备品备件、耗材出入库以及借出入功能
(1)对于规格方正的仪器或工器具,应制作对应的条形码,扫码入软件数据库;
(2)对于规格非常的仪器或工器具,例如:体质柔软的吊绳、脚扣,应输入名字或编号,记数出入库即可;
(3)对于有定期检验的仪器或工器具,需要提供定检提醒;
(4)设置系统管理员、实训室管理员权限;
(5)数据具备查看、统计的功能。
3.2 实训室记录功能
(1)能实现对实训记录的保存、查询、统计功能。
(2)能实现对实训参观记录的保存、查询、统计功能。
3.3 网络功能
提供支持本研究方案实现的网络连接功能,实现数据实时交互。
4 研究方案及主要实现手段
4.1 系统开发技术内容
4.1.1 系统结构图
系统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采用编程手段,运行所需要的中间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结构图1所示,针对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4.1.2 系统界面功能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采用简单大方的形式,方便各实训管理用户使用。
4.1.3 系统功能模块的确定
系统功能模块包括工器具库存管理、日常记录查询统计。
4.2 主要技术难点
每一个实训库房都有其工器具、实训的特点,系统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个实训库房做出一个符合其特点的数据表格;其次,找出统一性与特殊性,将这些数据作为关键字;最后,实现系统的工器具录入、实训记录、同时实现对关键字的查询统计的功能。这三部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在创建工作中,会遇到五大技术难点。
4.2.1 系统开发环境互相连接
数据库与开发编程软件的内外部接口,在安装时需要考虑日后软件的扩展性。
4.2.2 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在网络实施工程中,发现大型的户外实训场地是没有局域网络或外部网络,那么要实现网络功能,需要继续研讨网络实现方法。
4.2.3 数据库的安全可靠,标准化操作
新建的管理系统必须安全可靠,便于后期维护与更改。收集实训记录表、安全管理记录表、参观记录表,实行标准化数库,促进报表、统计数字的规范化。
4.2.4 系统操作简易、易懂并便捷
开发此管理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工器具出入库、实训室日常记录操作,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抄填表、人工查表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4.2.5 界面人性化、使用面向对象化
界面人性化、使用面向对象化,一方面它面向包括系统管理人员,这样方便系统维护;另一方面它通过数据库管理物资的出入库信息量、检查记录与培训信息,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详实。
4.3 研究方法
为了攻克五大难点,并且设计目标尽量达到人力与设备的节省,并且处理数据的速度提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界面以绿色为主色调,操作项目包括:培训管理,定检管理、统计管理、库房管理、工器具管理、备品备件管理。
设置四级使用权限,方便管理与使用。
(1)班组人员权限:查看资产出入情况;查看工器具和备品备件基本信息。
(2)定检员权限:查看资产出入情况;查看工器具定检情况;查看工器具和备品备件基本信息。
(3)管理员权限:除拥有上述仓库管理员所有权限之外,还可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
5 研究成果总结
系统实现的开发环境与网络示意图如图2系统图所示。通过手持式的数据采集器将出入库信息由4G流量卡传入服务器中,服务器更新的信息将通过PC端显示出来,实现数据统计、查询、打印签字留档等功能。同时PC端软件能够将新入库的设备、库房信息等进行录入、统计,并以将形成的条形码经过条码打印机打印,贴在设备上供手持数据采集器记录物资的日常出入库使用情况。
本研究成果是用条码机将实训中的工器具借出入记录录入系统,以便管理,并提醒定检时间;设置四级权限,方便登陆查看、统计等;同时,数据实时更新,能够有序的完成日常记录查询统计功能,并且实现安全、检查管理记录等资料录入软件系统形成考核材料。实训记录的内容加入了实训名称,实训类型,实训内容、实训的危险点内容,满足实际需求。
通过半年的试运行,完成了最后的调整阶段,最后证明该实训库房管理系统很实用。研究的成果成功了解决培训单位实训库房管理的电子化的需要,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了电子化的查找、统计;同时实现管理上的责任到人,避免了过后补记录的管理漏洞,做到了“谁培训谁记录,谁负责谁填写”管理模式;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统一培训单位各个部门的材料与出入库材料,最大程度实现了标准统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86-02
1 引言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而SQL Server数据库又是数据库课程中被普遍开设甚至是被唯一开设的一门课程。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开设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目的往往有两个:其一是给学生传授数据库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其二是使学生具备数据库设计和实施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授课的效果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本文指出高职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具体举措,以期改善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授课效果,有效达成课程授课目标。
2 高职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教授过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教师通常会认为这门课授课难度不是太大,可是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至于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
2.1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学生的学习注重实用性[1],他们在课程学习时,往往偏爱那些能立即做出一个有着生动直观运行效果的程序或实例的课程,觉得这样的课程学习目标是明确的,学习起来就有兴趣。而根据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讲T-SQL语句的应用。虽然T-SQL语句可以编程,但其运行效果并不生动直观。而高职学生相对本科学生来说,自主思维能力稍显不足,对于这种以T-SQL语句编程为主的教学很容易陷入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境地,进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2.2 学生不理解SQL Server与应用开发工具之间的关系
一些学生在接触了C#之类的软件开发工具后,会进一步对学习SQL Server的意义或目标产生疑问,因为他们会发现在很多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如C#中,使用SQL Server完成的工作大都可以通过C#本身来完成。这样一来,系统地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了。
2.3 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流于表面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讲过的T-SQL编程方面的知识点的理解流于表面,编程能力较弱。
2.4 考核方式难以有效评价学生真实水平
目前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考核仍主要依赖于在学期末进行统一的闭卷(笔试)考试。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优点,比如考试纪律相对于机试容易控制,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最典型的就是造成学生在考前临时突击复习,甚至在考场用夹带等方式作弊,因而不能真实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水平。这也会使学生因觉得考试容易过关而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放松懈怠。
3 高职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若干思路
为解决高职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课程授课效果,实现课程授课目标,除了一些论文中提到的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2]、提供课程学习网络平台等外,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如下几点。
3.1 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中的前两个问题,教师应着力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有一个较清晰的把握,继而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这应是整个SQL Server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
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也可以理解为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该课程的意义,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不是教师在刚开始授课时几句话就能做到的。
1)课程教学之初进行简要阐述。在课程教学之初,教师就应向学生阐述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的意义,亦即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笔者认为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的意义主要在于两方面。
其一是为以后开发应用软件打下良好基础,因为一般的应用软件开发都离不开数据库设计和实施,教师可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向学生阐明这一点。但是,软件开发类课程如C#等一般会在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之后开设,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SQL Server时往往软件开发经验十分有限,所以学生对这一意义的理解往往是十分模糊的。
其二是为以后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部分学生以后可能会从事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一职,即数据库管理员或数据库管理工程师,是需求广泛的一类职位。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能为学生今后从事这类工作初步奠定基础。教师可结合一些真实的DBA招聘信息向学生描述该职位的职责。
2)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适时强化。虽然在课程教学之初,教师就向学生阐述了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的意义,但由于学生软件开发经验有限,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适时进行强化。比如说在讲授引用完整性时,教师可先举例介绍一个设计得不合理即违反了引用完整性的数据库,让学生体会用户在数据库的相关表中删除记录、修改记录及插入记录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再进一步介绍如何通过外键约束强制引用完整性。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强制引用完整性的重要性,而且通过这样一个小案例体会到了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了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意义。
再比如,在介绍数据库的分离和附加时,教师可抛出若干个应用场景,比如学生在机房建立的数据库,其中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完,想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上继续做,这时就可以用数据库的分离和附加。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并很快理解数据库分离和附加的操作方法及意义,显然也进一步体会到了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强化课程学习的意义应该是贯穿整个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始终的,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对该课程有着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授课目标也就易于实现。
3)帮助学生理清SQL Server与应用开发工具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时,往往还没有学习C#之类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类课程。但有些学生会提前自学这类编程工具,他们会发现在大多数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如C#中,使用SQL Server完成的工作大都可以通过C#本身来完成。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SQL Server这类数据库工具不重要,就不值得认真学习。
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SQL Server与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之间的关系,这项工作最好也通过案例来辅助完成。教师可在学期靠后的时候,向学生展示一个自己做的小案例,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学习面向对象编程,所以案例可以尽量简单但应是一个完善的可运行的系统,比如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或人事考勤系统,向学生展示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要剖析数据库的设计和实施。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利用C#等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工具开发应用系统时,大都离不开数据库应用,对数据库的操作往往不是通过SQL Server等DBMS来完成,而是直接在C#等软件开发工具中实现。但这并不代表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学习不重要,因为不管利用何种工具操作数据库,核心都是利用SQL语言来实现。要向学生强调,学习SQL Server本质上是在学习SQL语言。这样一来,学生就愈发明确了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学习目标。
3.2 提升学生编程能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流于表面的问题,教师要下大气力提升学生编程能力,因为SQL Server数据库本质上是一门编程类的课程。要提升学生编程能力,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化繁就简。T-SQL编程看似纷繁复杂,其实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并不太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T-SQL编程的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对编程思路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化繁就简以理解其精髓,这样学生才容易触类旁通。
2)通过项目提升学生编程能力。除了平时的众多实验课以外,还应在学期靠后的时段安排一周左右的课程实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具体数据库的设计和实施。教师应撰写详细的实训任务书,以明确实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应注意涵盖SQL Server中重要的编程知识点,尤其是触发器、存储过程、自定义函数的编写等知识点。
在实训的最后环节,应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评分。实训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完成的项目质量,还取决于答辩的表现,这样才能使实训成绩真实有效。
通过项目实训,学生的T-SQL编程能力大都能得到系统全面的提升。
3.3 改革考核方式
针对目前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考核方式难以有效评价学生真实水平的情况,应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议如下:课程期末总评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表现,包括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实验提交电子作业情况等,占30%权重;第二部分为实训成绩,占30%权重;第三部分为期末笔试成绩,占40%权重。
此外,期末笔试最好采用开卷形式,这可避免学生在复习阶段突击强记以及在考场采用各种形式作弊,也有利于教师适当加大试题难度,真实有效地评测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
4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以上思路和举措有助于提升高职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仍有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比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展,教学案例和实训项目都应适时更新,教师讲授的数据库理论知识也应不断更新,等等。这些都是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9-0074-05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均开设该门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和VFP或Access,教学重点在VFP或Access的应用上。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我院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该课程于2006年获云南省教育厅精品课程称号。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从国内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可看出,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针对某一类关系型数据库应用加以介绍,其重点在关系型数据库应用的教学上。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关系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等内容;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涉及VFP或Access或SQL Server等,前两者较多见,该部分内容是所有教材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现行教材的研究,我们认为目前高职高专“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内容不足,深度不够,重点放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教学上,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仅学习这些内容的话,不能达到对数据库原理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的目的,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高职专科中后续课程中已经没有数据库原理的课程,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的课堂教学就只有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而依照目前的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的内容相对太少,达不到对数据库技术掌握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学习以后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是不利的,我们认为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掌握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如应掌握范式理论基础、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关系代数初步、关系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内容,同时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这些理论又不能像本科生那样讲得过深,但需要加强。学生掌握了数据库基本原理是学习后续SQL Server和Oracle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1.1 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 “理论够用为度”原则。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今后就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不易讲授过多,以能掌握数据库基本技术为够用原则。
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在理论教学或实训教学中均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原则。
⑶“突出学生技能培养”的原则。“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于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其今后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好准备。
⑷“重视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的原则。高职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在校期间应强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遵循职业规范行为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⑸“重视团队合作”的原则。IT产业的发展使得在各项工作中需要团队共同来完成,团队中有分工,更有合作,需要所有的团队成员具备通力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协调沟通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⑹“重视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一个社会职业人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以便能在今后社会中不断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大学期间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课程的教学中均应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⑺“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源泉,人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于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2 课程教学设计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上所提到的设计原则,将该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2.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熟练掌握Access 2000的使用,掌握用Access管理数据的技术,并成立由5~7人组成的项目小组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开发流程和方法。
1.2.2 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组织好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施教学。
⑴ 数据库概论。教学要点:数据描述,实体间的联系;数据模型的定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
⑵ 关系模型。教学要点: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三种关系运算形式的等价性;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规则。
⑶ 范式理论。教学要点:数据依赖的定义;关系模式的范式;数据依赖和模式的规范化处理;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
⑷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教学要点:SQL的数据查询;SQL的数据更新;视图的定义;数据控制(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授权、收回权限)。
⑸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本章内容为自学部分,要求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学习,边上机边学习,要求掌握Access技术,并能完成项目开发。学习的内容:创建表(表的概念、表的设计原则、创建数据库、使用表向导创建表、设定表之间的关系、数据库结构的修改、表结构的修改、数据表的使用与编辑);查询(查询的概念、查询的种类、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查询设计器的中表的编辑、查询设计器的中字段的编辑、使用查询设计器进行查询);窗体(窗体的概念、窗体的设计方法、使用向导创建窗体、窗体设计器的设计工具、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子窗体的创建);报表(报表的设计方法、使用向导创建报表、报表预览和打印、报表设计器的设计工具、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宏(宏的概念、宏的设计、宏的运行、宏的应用(可选学));模块(模块的概念、模块的功能、模块的组成、模块的分类(可选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相互交流。
1.2.3 实训教学设计
实训教学是该门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达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通过实训教学学生完成对Access和SQL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实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大内容:
⑴ Access课程实训内容。主要实训内容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创建方法,表结构的定义、修改和表中数据的维护,表间关系的建立;Access中的各种查询方法,包括基本选择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向导查询等;Access窗体的创建和修改,主要控件的使用;报表的创建和修改,报表中数据的排序与分组,报表的打印与预览。通过实训达到完全掌握Access技术,并最终要用该技术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⑵ SQL程序设计的基本训练。在装有Access数据库软件的微机上完成包括定义的SQL语句、查询的SQL语句、更新的SQL语句等程序设计和调试实训。要求学生能完成一定编程和同时工作,掌握该语言的基本语句的用法和掌握一定的程序调试技术及技巧。
⑶ 项目开发实训。本开发项目主要是在学生学习Access基础上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以5~7人为一组成立项目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初步了解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学习撰写软件开发文档资料的方法,学会团队合作和培养团队精神。在一周(40学时)内完成项目开发,各项目组完成开发工作后应提交源程序、文档资料(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开发体会等文档资料)。
1.2.4 教学时
总学时72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训教学36学时。项目开发一周时间,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
1.2.5考核方法
⑴ 理论知识考核。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⑵ 实训教学考核。项目开发完成要求提交源程序、文档资料(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开发体会等文档资料)等占总成绩的30%;完成课程实训并提交实训报告占总成绩的10%。
⑶ 平时成绩 平时作业及考勤占总成绩的10%。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小组学习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项目小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
2.1 案例教学法
由于数据库理论较为抽象,在教学中一般学生较难理解,特别是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难度更大一些,如何讲授好数据库理论课程、如何把握理论的难度和如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是值得我们任课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针对数据库原理教学难度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不能像在本科教学中那样只是重点阐述理论,我们采取通过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来阐述数据库原理一般理论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建立的过程来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SQL的教学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认为较难学习的内容之一,学生感觉难点在于学生阅读程序和调试程序困难,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授SQL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大量案例程序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验证程序,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和应用SQL编写程序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编写调试SQL程序,使学生掌握SQL语言的特点、语法结构和具备实际编程能力。学生掌握了SQL语言后,对学习以后的数据库类课程是十分有利的,像SQL Server、Oracle等均支持SQL语言。
2.2 项目小组学习法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成立5~7人的项目组,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容学习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同时,项目小组还要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在学习和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求项目组中学生积极相互配合,共同学习和开发项目,项目经理(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中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在团队中每一个同学均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工作。
在项目组组建和今后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给予指导,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和项目开发的工作,由于学生不熟悉项目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学要求,教师要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制订自主学习的计划和系统开发的进度计划等,同时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检查学习和系统开发的进度,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实现教学目标。
2.3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为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训36学时,课堂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完全靠课堂教学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应采取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理论以教师讲授为主,Access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构建学生交流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学生自主学习要进行跟踪和考核,可采取学生学习完某章内容进行实训,在完成单元实训后提交实训报告,通过实训报告来了解学生对所自主学习的内容掌握程度和学习的效果,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还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4开放所有教学资源
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建立了该课程的教学网站,将该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自由学习。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外,还能在网站上调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部分授课视频等资料,项目开发的相关文档模板也能在网站上下载。由于教学资源的公开极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今后会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之用,将开发网络辅助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在网络中更好学习该门课程。
2.5 项目小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本门课程最大的作业就是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尚未学习过软件工程,而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学生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完成该作业,并且学生还要遵循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来实施系统的开发。因此,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要分配任务,并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需求分析的意义和方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在教师不断提示下,学生会逐渐认识和体会到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为每个项目组的学生提供需求分析报告模板、设计报告模板、用户使用手册模板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一种规范化的平台上完成项目开发,使学生感受开发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要组织阶段性评审工作,要让每一个项目组在阶段评审时阐述自己的开发成果,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开发工作。最后要进行项目验收工作,并为每一位同学评定成绩。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重点的工作,同时又要参与到所有的工作,程序开发每一个学生均要要完成一个以上模块的开发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均参与了项目的开发。
3 总结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主要体现在:
⑴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该课程的整个教学没有过多和过深的强调理论,理论体系构成较为合理,完全从今后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来开展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⑵ 课程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学生参与项目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好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⑶ 课程设计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和通过自己开发信息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为今后学习软件工程、SQL Server、Oracle、Java等课程和今后顺利进行专业实训以及完成毕业设计等奠定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反映很好,认为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学生建议应在其他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中采用该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也为高职高专教育改革、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认为该课程设计思想和方法值得在高职高专相关课程设计中推广应用,以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本专业的人次培养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2)适应学生智能特点;(3)基于行动导向培养职业能力;(4)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明确了课程的设计理念后,还要有一个合理的执行路径:我们先来选取课程内容,首先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安全管理。在数据库设计工作模块中,分为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在数据库应用工作中,分为两个:程序设计员或者数据库管理员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ISOSQL)编写存储过程;根据用户的需求,方便、及时和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在数据库安全管理中,分为安装和升级服务器、登记数据库的用户、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制定数据库备份计划、数据库信息进行恢复。转换到学习领域,经过筛选,我们选取了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为项目的载体。在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按照《教务管理数据库》的整个生存周期的顺序进行,特别将数据库系统认知、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的这些理论学习融入到了需求分析阶段。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安排了30课时的综合实训。在实施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划分成5个环节:项目展示:教师项目任务书和参考资料,介绍项目内容和实施步骤,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课堂实践:突出学生为主体,尝试完成项目,汇总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档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自省的能力。重难点讲解:学生就汇总的问题与教师交流,教师将重点难点分析、演示。项目汇演:各个项目组分别汇报课堂实践成果,接受专任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检验,锻炼学生的项目掌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提高: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给出指导性解决方案,布置拓展任务。
3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教师规划、准备、主导整个学习流程,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搭建知识体系,并参与真实项目的数据库维护。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最终分数得出之后,还会选择成绩优异的同学参与真实项目的数据库维护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条件
本课程组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了课程标准、单元设计、任务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并录制了大量的课堂视频、操作演示视频、微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也配备的不同的教学环境,基础项目阶段,在一体化教师和实训室进行,方便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而在真实项目阶段,则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让学生融入到仿真工作环境中,进一步锻炼职业素养。网络课堂这个网络教学环境则贯穿全部教学阶段,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学习。而本课程的课程网站,按照项目整合了学习资源,针对每一个项目,都提供了资料、作业习题、操作视频和在线测试功能。还突出互动性,教师可以设置学习限制,比如测试通过了项目1,才能进行项目2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有学习论坛、项目答疑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