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人性化标志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2 14:01: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人性化标志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人性化标志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63-01

一、电视娱乐节目标志

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休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国最早的电视娱乐节目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短短的十几年间该类型节目已占据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大部分时间。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是标志设计的一个特殊领域,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以字体设计为主,通过字体和图形的巧妙结合来烘托娱乐氛围,颜色的运用光彩夺目,极具视觉冲击力,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极富趣味性。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是节目视觉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的应用于节目的片头、主画面、演播室、广告宣传、场景设计等一系列视觉包装中,其对于节目的视觉包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人性化趋势”理论

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是美国大众传播媒介理论学者保罗・莱文森提出的。1979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人类历程回顾:媒介进化理论》中指出:媒介进化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媒介是在模仿和复制人体的某些感知和认知功能。莱文森在研究媒介演化的历史过程中,汲取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成果,把生物进化认识论运用于研究媒介演化的进程中,从而得出了媒介技术的进化论,即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

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要求媒介发展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在设计中的体现则是视觉图形的设计风格、表现手法等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数字化时代,这种需求并非纯粹理性化的,纯粹理性化的设计已经过时,人们观看电视娱乐节目是为了追求感性的、精神上的放松,因此在娱乐节目标志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需求,运用“人性化”的设计手法来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三、“人性化趋势”理论在电视娱乐节目标志中的体现

(一)标志图形的丰富性

1、字体设计的装饰性

娱乐节目标志中的字体设计一般不会是中规中矩的标准字体,而是经过装饰处理、富于趣味性的字体,字体设计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文字某一笔划或某几笔划的图案化变形。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我要上春晚》节目的标志设计便是运用了这一方法,“春”字和“晚”字的笔划都做了装饰性的变化,笔划巧妙的演变成了忍冬草的图纹,烘托节目喜庆气氛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们的审美需求。

2、图形处理的复杂性

在电视娱乐节目的标志设计中,图形作为背景共同构成标志的处理手法不在少数,而图形的复杂化处理对于娱乐氛围的烘托和节目主题的表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观众而言,复杂化的图形更有吸引力,更富趣味性,也更有冲击力,能够赚足大家的眼球。图形的复杂化包括多种图形的组合,和一种图形元素的重复。

(二)表现手法的多元化

1、渐变颜色的广泛应用

颜色的渐变比单纯的颜色有更丰富的视觉效果,节奏感也强,有利于对于空间感和透视感的塑造。渐变的颜色可以是同类颜色的缓慢变化也可以是不同颜色的急速变化,同种颜色的缓慢变化给人以温婉舒适的感觉;不同颜色的急速变化则给人刺激兴奋的感觉。在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中,颜色的渐变运用十分普遍,《星光大会》节目标志的色彩运用了由黄到白的渐变,塑造出了一种金光闪闪的金属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色彩绚丽的高科技风格表现

科技的发展必然影响到设计的表现,自计算机成为设计的辅助工具之后,设计的表现手法得到了很大的拓宽,本来手工难以实现的效果在电脑中都能够得以实现,各种设计相关的软件开发更是大大的方便了设计的创意表现。技术进步不仅促进了设计的表现技法而且也影响到了设计风格,高科技风格便是技术进步的产物。电视娱乐节目标志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从江苏卫视《时刻准备着》节目的标志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技术进步对于标志设计的影响,绚丽的色彩、耀眼的光泽、锐利的造型,无不深深体现着一种数字化时代的气息。

3、手绘风格的表现

对于观众来说手绘风格的标志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趣味性,极富艺术气息,能够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以娱乐大众为主的电视娱乐节目是手绘风格传播的极好媒介,在节目的标志设计中手绘风格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娱乐节目中,手绘风格的设计相较于纯粹理性的设计而言,其优势有:(1)个性化气息浓郁,有利于节目个性化的主题表达。(2)极富艺术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4、材质化的效果表现

材质化的效果实现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运用电脑特效制作出一种以假乱真的材质效果;另一个是直接拍摄实物照片然后输入电脑进行设计处理。在节目的标志设计中,质感的表现离不开这两种方法,材质化的效果表现使得标志看起来更具象、逼真,有种再现生活的真实感。

(三)空间的多维化拓展

1、三维空间的拓展

近年来标志设计的立体化趋势成为主流,标志三维空间的拓展指的就是平面图形的立体化,即在原有二维图形长和宽的基础上再加上高度,从而模拟出一种逼真的立体效果。三维图形比二维图形更富感染力,具有模拟现实的效果,形式上也更丰富,因此得到大众的认可。

2、动态化空间拓展

标志的动态化空间拓展主要指标志呈现的动画效果,动画技术的发展使标志的各种动态化效果得以实现,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则为电视娱乐节目标志的动态化传播提供了平台。标志的动态化表现符合人们观察世界的视觉特点,作为传播受众的观众能够在一段富于趣味性的动画中接受节目传达的信息,对于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有积极意义。

(四)标志图形的趣味性

1、象征手法的运用

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象征手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些和娱乐相关的事物和图形的应用上,比如星星图形象征明星、喇叭象征着欢乐等等。央视三套的《星光大道》节目标志就以一个闪闪发光的星星图形来象征在节目中胜出的参赛选手,一条闪闪发光的星光大道就摆在他们眼前。

2、拟人手法的运用

拟人手法在标志中的应用可以使标志看起来更亲切、更生动、更形象,使标志表达主题的过程更富趣味性。标志图形应用拟人手法处理后,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自我表达的主体,拥有了自己的主动性,从而在与受众的沟通中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标志由书和文字构成,书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在图形处理的时候被赋予了人类说话的特征,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书本马上变的鲜活起来。

3、夸张手法的运用

在标志艺术中适度的夸张变形可以强化主旨的表达,而且使标志图形更具个性化特征。我们常玩的玩具魔方的体积是很小的,但在《幸福魔方》节目的标志中却把一座城市放到了魔方上面,这其中的夸张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夸张手法在运用时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度的夸张有利于特征表达而过度的夸张难免显得做作,在“幸福魔方”的标志设计就把握住了夸张的适度原则,即富个性化特征又让观众能够欣然接受。

四、结论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标志图形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表现手法的多元化、和空间处理的多维化。具体的处理方法有字体设计的装饰性、图形处理的复杂性、高科技风格的图形表现、手绘风格的图形表现、空间的动态化处理和象征、拟人手法的运用等。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呈现出一种泛娱乐化的现象,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数量的众多并不能保证质量的优良,娱乐节目的质量和标志的设计水准却是良莠不齐的。只有通过对理论和案例的分析,探索出娱乐节目标志设计的方法和一般规律,才能够更好的指导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数字麦克卢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篇(2)

上述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一般都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教学实践课5大模块,总学分在170分左右。在主干专业课程方面,由于个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所依托的学科背景差异较大,各校往往依据自身优势来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除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课程较为统一外,其他主干课程差异很大,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心理学、财务会计等众多课程。

从专业课程结构比例来看,各校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见习。大致专业基础课占50Yo以上、专业选修课约占26%一30%、实践教学约占15%左右、专业实习、见习仅占5%-9%。

二、江西高校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第一,科目门数多,课程过于庞杂,缺乏行业的指向性。尤其是相关技能,职业素养等有关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设置较少。第二,实践课比重小,理论课比重大。大部分学校实践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5%左右,且在课程目标要求和具体安排上较为模糊。见习、实习学分不到总学分的10,6,这对旅游管理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远不能满足需要。

(二)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第一,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点重复多。江西各高校旅游管理本科都以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会计作为专业基础课。其专业主干课中的部分课程,如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概论、旅游景区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等都会涉及到管理学相关知识,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财务管理等也会与经济学、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有所重复。第二,本专业知识点整合不足,内容交叉重复较多。部分专业课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时,缺乏有效整合,从而导致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之间出现基本相同的授课内容,这不仅浪费基本教学课时,还影响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置无特色

各校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差异性过小,涉及到的主干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课时大致相同。所有高校几乎都没有设置能针对江西旅游市场人才需求、充分利用江西本地资源,将地域文化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服务于江西地方经济的特色课程,结果导致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学生缺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课程设置创新性不够

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设置明显滞后。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这意味着市场对旅游人才需求有了根本变化。然而,各校在课程设置中,能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开设的新课程不多。第二,开课计划是本科生入学初期就拟定的,分四年按计划修学分,较少中途变动。这就使课程设置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业态发展变化来调整,导致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和需求。

三、优化整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及建议

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1)各高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诸如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专业选修和实践拓展等课程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设置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在专业选修一块,可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设置一些体现地方特色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模块课程。不同的模块可由相应的课程构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和就业意向选修不同的模块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保证了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又注意了学科性、专业性、特色化、地方性的要求,更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的价值取向。

(2)公共基础课要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基础课内容应围绕专业需求来选择。

(3)大幅度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和学生实习学分的比重。我们建议将实习改为一年,分阶段进行。此外,在不同学期可安排多次的实践活动,如教学见习、专业考察、校企合作项目等,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发挥实践课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2.以行業需求为依据,减少课程及课程内容的重复。

在课程设置优化过程中,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在学生“出口”中作用,删减那些对于专业培养目标支撑力度较小、较弱的课程:合并一些知识点重复多的课程:压缩那些所包含知识并不是旅游从业人员必备核心知识课程的课时。

3.服务地方经济,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开发特色课程。

我们建议各高校应增加一些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的新课程。随着国民旅游普遍化发展,旅游消费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休闲、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一些相关专业知识性课程。如休闲旅游、饮食营养、文博知识、、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等:开设一些满足市场需求的服务型的课程。如旅游策划、手语导游服务、服务运营管理、贴身管家服务等。旅游业的深度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增设课程还应包括那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如旅游美学与旅游摄影、旅游文化学等。此外,各校还应围绕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尽量增设贴近本地社会经济特征和市场需求的特色课程,如江西旅游专题、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茶文化研究、江西旅游与名人名胜等,进一步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结构,拓宽就业口径。

4.培养岗位能力,注重创新实践课程设置。

近年来,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与此对应的课程设置也要注重前瞻性和创新性,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的内容。要适应“互联网+”的旅游发展趋势,增加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创建、大数据管理等课程的设置。要适应目前旅游需求多元化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关注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策划等创新型课程。要结合各种技能大赛,技能考试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开发创新型课程。

篇(3)

在此时期的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一般遵循着由复杂繁琐渐趋简洁、手法上由绘画图像转向图案形象、设计意象上由具象形转向抽象形的标志发展的规律及艺术特色。而当数字技术介入标志设计领域之后,这条原则被消解掉了,原来的限制和束缚被打破,此时标志设计的简洁化,不再是外形和色彩上的简单化以便于复制,而是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能增强其识别性。因此对于标志的表现形式几乎没有限制,甚至一张照片都可以成为标志。数字技术拓展了现代标志设计的创意表现形式,使标志设计从长期的受限表现样式的禁锢中被解放了出来,真正实现了标志形式的多元化。

二、数字技术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趋向国际化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使得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大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作为信息载体的图形语言成为了超越文字语言的语言,而数字技术成为图形语言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传达和交流的桥梁。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诉求——国际化。

互联网及图形设计软件的全球化普及,要求标志设计师具备国际化视野,从全新的前沿设计观念出发,用现代国际设计语言来表达设计美学意识和感受。数字时代的标志设计提升了现代图形在人们心目中的广泛认同感,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趋于国际化。数字技术为标志设计的国际化交流和传播提供更有效的传播平台,为标志设计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扫清了障碍,使这种由于数字技术带来的多元形式更加趋向国际化。因此,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趋于国际化,是文化交流不断繁荣的象征,更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的结果。

三、数字技术使现代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人性化

现代标志设计非常注重对人情味的关注,关注人性,关注情感。曾有人担心数字技术的介入会使标志设计越来越偏重技术而趋于冷漠,而使得现代标志设计中人情味越来越淡直至消失。而事实证明,数字技术不仅不会对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产生破坏,反而会更加有利于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表达。数字技术使标志设计更加人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完成具有人性化创意的标志设计,数字技术使得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表达方式更加简便、快捷和准确。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使一个标志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介的传播中呈现出更加符合人性需求的不同的形态,以利于标志信息得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被认知和传播。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由工业时代的读、写方式,转变为了信息时代以看和听为主的方式,信息交流的模式与媒介也从纸媒时代转变为多媒体时代。标志设计也必然要随着人们视、听、读、写方式的转变而向着更加适合人性化的方式进行转变,从原来的单一视觉认知转向更加人性化的全方位的信息体验。这种全方位的信息体验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的。多种跨媒体的视觉体现将为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技术支持。

篇(4)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具有交通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景观功能,是居民出行的载体。就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现状来看,多数道路设计是在完全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不符合实际的使用要求。事实上,城市道路设计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根据城市当地居民道路使用的不同需求,以“人”为道路设计的出发点进行实地调查,并注意细节的把握和合理化布局,从而实现道路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及使用。

一、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目的及需求分析

(一)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目的

城市道路具有功能多样化、交叉点多、交通量大、景观要求高且组成复杂等特点,城市道路的存在主要目的是为了满通要求、生活需求以及景观欣赏需求。由此来看,城市道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在道路设计之时需要以人为一切价值的源泉和出发点,体现“人本原则”,满足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城市道路设计要体现出四大要素:人、路、车以及环境。道路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因此,道路设计要秉持公平、平等的原则进行合理化布局,公平的分享道路的使用权,平等的对待不同的道路使用人群。

(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需求

事实上,在当前城市道路使用中,存在着较为明确的群体,具体可以分为驾驶员人群、骑行者人群、行人人群以及特殊道路使用人群。第一,驾驶人群。该人群出行一般以中长距离为主,例如接送人、长途休闲娱乐、上下班、探亲访友等,对道路的使用需求表现为交通组成简单,道路标志明确有指引性,道路线形顺畅,能够提供夜间行车的照明设备,路面平整保证驾驶通畅等;第二,骑行人群。包括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的交通工具使用人群,该人群需要有一个能够与机动车辆隔离开的道路,且坡度不宜太大,出行多以中短距离为主,有安全停车设施。该人群选择此种出行方式,主要是为了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或短途游玩等;第三,行人人群。这里说的行人人群主要是指能够在道路上实现无障碍自由行走的成年人,该人群多以短距离出行为主,区域服务需求主要为短距离上下班、上下学、购物以及搭乘公交车等。在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绿化带、护栏等将该人群与非机动车辆形成隔离,在道路交叉口、过街等设计安全防护设施,信号灯、道路标志等要清晰明确;第四,特殊道路使用人群,包括残疾人、暂时性行走障碍人群、老年人及儿童等。一般特殊人群出行的目的都较为简单,残疾人、老年人多以休闲、锻炼以及购物为主,儿童以游玩、上学为主,且道路使用需求跟他们的身体状况有极大关系。

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具体思路

(一)人性化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四大原则:第一,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城市道路的使用是不分年龄、身份或其他情况的,无论城市居民选择何种出行方式,都应该享受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第二,公平原则。城市道路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不同道路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道路使用的和谐;第三,细节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充分以人的使用感受为设计基础,从而使居民出行更便捷;第四,功能合理化。即针对不同道路使用人群要进行道路特殊化设计。例如,驾驶人群使用的道路要满足路面平整度、交叉口形式、断面形式等各项指标的合理化;第五,保护弱势群体。由于弱势群体道路出行空间较小,而且出行难度较大。因此,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他们的出行安全,防止机动车辆对这一群体的干扰,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出行者,更要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捍卫他们的出行尊严。

(二)人性化设计的具体步骤

对城市道路进行人性化设计需要遵循三大步骤:第一步,确定设计因素。即要针对道路工程内容进行具体调查,包括当地交通、地理以及人文等情况,明确道路存在的问题,确定人性化设计因素;第二,提出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之时,要充分运用道路工程学、美学、交通法规等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调查内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第三,总结设计经验。每一次设计都是一次经验的累积,在设计完成以后要总结本次设计的内容并吸取经验,尤其要针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总结归纳,以为后续设计做参考借鉴。

(三)人性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要从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交通标志设计、横断面设计、行人过街设计、路侧停车设计等多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

1、道路平面线形及纵断面曲线设计

道路设计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具有优美的三维空间外观,整合平面曲线及纵断面曲线,尽可能的使道路线形适应自然景观及地形地貌的变化,力求道路与环境的统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城市道路要采取长距离直线设计,必须要从道路使用者的知觉、视觉等方面设置一定的刺激性设施,以使其在道路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心理上的活跃,并集中注意力。

2、交通标线及标志设计

道路交通标线及标志主要是为了提醒驾驶人员注意行车方向以及行车安全。对此,交通标线要尽可能的立体化(例如增加标线厚度、在标线上加凸钉等),使驾驶人员能够通过驾驶震感注意到标线的存在。除此之外,标线要具有一定的抗污性、抗老化性以及全天候使用性(例如标线发光能力),这样有利于驾驶人员多种天气的安全出行。交通标志视觉设计要尽量的简洁、清晰,例如车辆快速行驶车道,标志可采用外部照明式标牌,尺寸要尽可能的放大,以提高辨识度,车辆慢速行驶车道,标志可采用反射性标牌。

3、横断面设计

第一,设置快速公交车道。公交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之时,要注意保证公交车尽可能的驾驶畅通。对此,可以设置快速公交通道,该通道为定时通道(即上班高峰期为公交道,错开高峰期为普通车道);第二,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路阻隔部分,设计绿色植物隔离带,这样不仅能够增加绿化效果,更能够提高驾驶安全度,并为道路扩延预留空间。

4、行人过街设施设计

行人过街要实施“慢行一体化过街”方式,即在道路交叉通处改变直行与左转非机动车辆的行进路径,以实现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有效分离,从而更好的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行进安全,同时提高机动车的运行效果。与此同时,在行人过街设计中,立交设施宽度要根据人流量设置(不小于3米),有条件情况下可以在立交上设置自动滚梯,这样更有利于行人及特殊道路使用人群过街。

5、路侧停车设计

第一,路侧停车要设置不同标准。例如,路侧停车要根据车辆的大小、交通量实际情况等,设置大型车和小型车停车位、规定时间段内停车位等;第二,注重将发展停车产业与路侧停车相关联。即将停车产业推向市场,鼓励个人、集体以及外资投建停车设施,对于路侧停车部分,要设置专门的停车管理系统,将路侧停车纳入到市场经济下的停车产业当中,从而无形中规范了路侧停车的秩序。

6、道路特色设计

城市道路除最基本的使用性能设计以外,更要注重特色设计。具体表现为:第一,反映城市特色。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道路需求也更加凸显个性化。因此,在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在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城市特色与道路设计相融合;第二,有功能性区分。从细节划分来看,城市道路可以划分为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游览性等不同功能道路,在道路设计时要根据功能不同进行不同的细节化设计,例如深圳深南大道就是典型的旅游交通新干线。

7、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是一个开放性、综合性的空间,要体现出道路使用的公平性。因此,在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道路使用需求,体现出城市生活的人性化关怀。在城市道路中要专门设置无障碍设施,并进行系统化布置,尤其是公交车站、轨道交通站、人行道、过街设施等地方,要设置专门的盲道、无障碍卫生间、轮椅坡道、盲人地图或垂直电梯等,以方便这些特殊人群出行。

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道路使用者对城市道路的使用需求,在道路设计之时要重点考虑到人性化设计,实现由“车本位”向“人本位”思路的转变,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道路设计原则,从而使道路交通设施不仅实用、安全,更能够实现合理化、最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1]陈丹娜,田毅.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篇(5)

1 引言

放疗中心是放疗科在空间属性上的概念,它是利用各种天然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治疗机、人工放射核素治疗机或各类加速器等产生的不同种类和能量的光子束或粒子束来治疗肿瘤或其他疾病的场所。由于放疗中心建筑功能属性较强而且内部还会产生高能辐射,因此目前大部分放疗中心都是放置于地下,其内部环境相对较为阴暗闭塞,不利于医生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前来放疗中心就医的不少为患癌病人,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相对较为脆弱,因此应该在放疗中心的设计中应该做好人性化设计。放疗中心作为医院系统的一个专科部门,在人性化设计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放疗中心只是设置功能空间用房,要在放疗中心实现人性化设计,还应设置一些必要的人性化用房。由于一般患癌病人的责任护士或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对病人宣教教育,或者需要和病人及其家属交代放射治疗的事宜,设置宣教室不仅提供了为医生提供宣教工作的场所,同时也保护了病人的私隐。对于现代医院建筑,一般医生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处相距较远,往返可能时间较长而且还可能因为上下班交通高峰而造成诸多不便,出于交通拥挤和时间紧迫,一般的工作人员在中午都会选择留在医院。随着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放疗中心也应该加设一些相应的空间用房以满足人们需要,用此有条件的放疗中心应设置医生休息室,方便放疗中心内部医生的休息使用。由于模拟定位或者放疗之前需要更衣,放疗中心在设计中应该设置更衣室。我国部分放疗中心没有设置更衣室,导致病人更衣不便而且不利于病人的私隐保护。更衣室靠近治疗室和模拟定位室,在设计时应要适当增加面积,以满足无障碍的要求,有条件的话内部应设衣物柜方便病人摆放衣物。放疗中心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时随着放疗医学和社会环境发展而变化,在设计中应把握好放疗中心特点和时代需求才能做出合理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

3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认知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认知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放疗病理的认知环境的设计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认识自身情况,从而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病情。许多患癌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在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会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厌世暴躁的情绪。放疗中心走廊大厅等处设置一些亲切简明的宣传画,或者设置壁挂电视等给病人传播相关的肿瘤病理和治疗知识,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病人对自己病情和治疗方面的困惑,同时也减少医生的宣讲教育工作负担;其次是人具有标志识别的能力,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空间状况,如果处在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环境,人就会变得茫然和焦躁。大型放疗中心内部科室众多,流线较为复杂,应该做好标志导向系统的设计,以方便病人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及寻找要去的场所;最后是放疗中心是会产生辐射的场所,在辐射区要有明显的防辐射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回避以免误入辐射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4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施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施环境因素较多而且一般体现在细节的设计中,这些人性化的设施设计应该要做到多层次满足人们使用的要求。在放疗中心进行治疗部分人行动不便或者年龄偏大,因此要重视放疗中心的无障碍设计,满足这些行动不便的病人需要。在放疗中心中应该设置扶手,辅助有需要的人扶持行走。在病人卫生间设置坐厕,相应增加辅助拉手抓杆。在病人卫生间厕位适当位置中还应该设置挂钩,以方便部分行动尚且方便而且处于输液状态中的病人在使用厕所的时候挂吊瓶之用。目前不少医院放疗中心中的等候区设置的座椅都是钢制品,虽然钢制座椅造型优美易于清洁且耐久性好,但是触感冰冷。病人对于温度的敏感性比较强, 因此这些座椅会导致病人身体不适。因此放疗中心应该提供触感温暖材质的座椅或者给钢制座椅配备触感温暖的坐垫为宜。由于放疗中心内部放疗设备需要设置配电水冷机房,这些机房在运行过程中会发出较大的噪音,因此应该在这些用房做好隔音降噪的设计工作,为放疗中心的医生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5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装饰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内部空间环境是病人直接体验的场所,空间环境质量会直接的引起病人的情绪变化。放疗中心的整体装饰应该色彩淡雅美观大方,有条件的话应该增设放疗相关的艺术作品,以给医生病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愉悦情绪,同时也可增加病人对抗疾病的信心。由于辐射防护的需要,病人要通过一条较长的迷道才能进入到大型重混凝土浇筑的密闭放疗室,迷道应该宽敞明亮并装饰有轻快的艺术图案,这样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病人的闭塞和恐惧感。治疗室是病人接受放疗所在的场所,由于治疗物质是辐射,放疗是无创无痛无麻醉的治疗手段,在治疗的全过程中病人都是处于清醒的状态。大部分病人在接受放疗的时候都是仰卧的姿势,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会面对着天花。因此为了改善病人在治疗中的视觉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应该做好天花的艺术装饰设计。我国目前大部分的放疗中心治疗室在装修都是采用轻钢龙骨挂纸面石膏板,这种单调的天花会增加了病人压抑情绪。国外大部分的治疗中心都经行了艺术的装饰,一般采用天空风景灯箱,以减少放疗室内部空间的压抑感和改善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视觉心理感受。

6 小结

虽然目前我国医院在整体设计建设上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但是对于放疗中心这个专科部门在人性化设计中尚存不足。通过上面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计,从而为医生病人创造一个美观大方舒适便利的工作及就医的放疗中心环境。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6)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47-0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日趋扩大的城市规模与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城市交通设施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的一系列工作中,由于一系列问题,部分交通设施建设难以充分发挥其功能,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城市交通设施设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分析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 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将人的因素放在规划设计的首要位置,其规划设计的初衷便是为人们在城市中的出行提供便利。同传统的城市交通设施设计相比,人性化设计在充分考虑交通设施功能性的基础之上,更为重视人性化关怀,注重使用者的感受,其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出行基本需求,同时要确保交通出行安全、高效、舒适、文明以及环保。具体来讲,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城市交通设施为每一个人服务,无论出行目的或者出行方式,人性化城市交通设施都能够协助人们顺利高效完成出行。其次,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展现出了公平性原则,其及满足了城市中不同使用者需求,同时也基于整体出发,处理好城市群体关系,促进城市交通发展的和谐统一。并且也通过合理的人性化设计,起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关怀,例如:针对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计,针对儿童、孕妇的安全设计等。此外,城市交通设施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有着综合性的功能,而人性化设计则促进了功能的合理化,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的安全舒适性、以及休闲、观赏等诸多功能。

2 当前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缺陷

2.1 城市道路设计问题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高速发展进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道路设计的不合理现象则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部分城市道路设计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周边建筑物等影响,在规划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道路现形设计缺乏合理,无法满足高效安全出行需求;道路路口较多,路线较短,道路通行能力受到很大影响;许多道路实行单向通行限制,对于城市出行者而言非常不便;道路规划无法同路边景观环境建筑互相协调。

2.2 交通标识设置问题

目前,城市交通设施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大有存在,例如: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不合理、信号灯设置过于密集、箭头灯设置不合理等。例如:禁令标志未预先提示;禁令标志同其他标志混杂,道路出行者难以及时辨别;部分交通标志存在歧义,无法正确理解其含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给城市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

2.3 景观建筑协调性问题

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应当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与城市风格相融合,其也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具体展现。但当前许多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周边景观建筑不协调,孤立存在,无法互相融合,破坏了城市景观风格的整体性。

3 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路径

3.1 明确人性化设计理念

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首先应明确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因素,即结合城市的交通、地理以及人文等各方面情况,确立人性化设计主要因素。其次充分利用道路工程学、交通工程学,以及美学等各类理论基础,对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并提出细致的规划设计方案。而做好民意调查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民意调查是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解决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中不合理、不科学问题的有效路径。当前许多发达城市中民意调查是公共政策中重要的决策依据,而当前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领域,民意调查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新形势下, 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需要做好“民意工程”,通^民意征集的模式,提升城市交通设施设计建设的合理性与人性化,从而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此外应综合评析设计后的具体工程,不断总结规划设计经验,作为后续人性化设计的参考。

3.2 道路设施人性化

当前许多城市地区道路现状不尽如人意,例如:路面材料的透水性差、路面不平以及管理不善;人行道设施过多,缺乏空间;人行道同相邻基地地坪标高不协调,导致人行道前后起伏,通过条件较差。针对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可结合城市建成区交通系统建设需求,深入调查道路状况,基于对街道界面业态功能、人流量以及活动程度、道路断面条件等分析,对道路进行等级划分,结合不同路段情况实施分段设计。同时,一些道路交通附属设施的设计建设合理性也会对城市整体结构以及观赏性产生一定影响,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整合路灯、指示牌、公交站牌以及电话牌等设置的选取以及位置规划,满足功能、突出造型特征的同时,做到与环境相协调。

3.3 加强慢行交通设计

慢行交通设施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展现。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慢行交通设施系统是缓解城市生活压力、提升出行质量与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慢行交通设施系统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提倡通过步行以及人力来改善交通环境,让城市的节奏慢下来,促进形成文明、生态、安静的环境。具体来讲,城市需加强对于慢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引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合理发展;基于城市居民活动需求与习惯,可将自行车作为交通系统中优先鼓励的居民出行方式;有条件的城市区域可设立步行区,限制及动画,提升步行安全度与舒适度;商业区、生活区以慢行为主,干道则以快行为主。

3.4 注重景观设计

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需要重视与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讲,城市道路线型设计并非直线为最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行道可以进行曲折设计,增添意境与情趣。城市车流量高的拥堵地区以及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例如十字路口、立交桥等处多种植植物景观,通过植物的防风、除尘以及光合作用等,改善局部道路的环境生态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道路美感,环节视觉疲劳,提升道路行车安全性,兼具审美性与实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与交通环境与自然环节的协调,植物景观的规划建设需尽量减少对其他基础设施的影响,有效融合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建设,营造出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展现出人性化设计理念特征;道路等交通设施需要注重与两侧建筑以及断面的统一,周边高大的建筑群需要用简洁宽敞的断面设计,低建筑物可用相对较窄的断面搭配;此外也应当确保色彩的人性化,例如:人行道的铺砌需要同道路两侧建筑相融合,花岗岩、晶石砖等装饰材料可与现代建筑相搭配。

4 结语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与建设,既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必然需求。因而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中,应结合人性化设计理念,不断拓展新的设计思路,提升城市交通设施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便捷性等特征,为人们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满足现代人的城市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前言:社会的发展使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呈现上升的趋势,建设施工的水平也逐步上升。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与丰富,对于公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除了要保证安全性以外,还有追求舒适性和人性化。为此,公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和思想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公路设计理论的不断完善,相关的设计标准等内容都实现了较大的健全,为了实现较大程度的提升,要在理论成熟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水平的创新,改变传统的设计思路,协调公路建设与整个生态之间的问题,关注人文特征,重视人文关怀。

1有关公路设计理论的论述

1.1在公路交通的系统中,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行人、车辆以及道路,它们之间不是简单重合在一起,而是存在着互相影响、限制和依存的关系。因此,要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传统的设计思路中,公路建设的基础就是车辆的相关指标和参数,主要是指车辆的类型、速度等因素,也就是最为直接的考量。这种设计思路的集点是操作性较强,将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简化,对于公路建设相关数据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设计思路很难全面考虑各方利益,不能照顾到各个主体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设计观念中缺乏对人文因素的全面分析和考虑。

1.2在整个公路交通网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人,人的参与是整个行为的重要环节。目前,人性化的思想被广泛接受,突出对安全、环保以及以人为本思想的关注,只有将人性化的设计思路贯彻到设计中,才能在根本上保障公路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

2 对安全与容错理念的分析

2.1在整个公路交通系统中,安全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需要反复强调,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进行设计的初级阶段,要将安全性的审查贯穿于项目的审查阶段、设计的各个时期,同时,还要注重项目完成时期,道路试运行时期对安全性的审查,目的是保证整个道路运行的安全性。

2.2在公路设计的各个方面,安全理念不容忽视。例如,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大幅度增加了通车里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驾驶员缺乏对高速公路的全面认识,不了解行驶的规则,对很多设计缺乏深入的理解,为此,在进行高速公路标志设计的时候,其基本思路为明确性,关注行驶者的需求,根本目的就是为行使者提供便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1】。例如,在进行系安全带标志设计的时候,在充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前提下,使用三点式安全带作为基本图案。

2.3在整个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领域,道路容错设计至关重要,是不可缺少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特征是全程封闭、全程立交,车流量巨大,一旦出现标志提醒作用不高效情况,使驾驶者很难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更加明确、清楚道路信息,在根本上无法进行有效、正确判断,降低安全隐患发生几率,提升使用效率。因此,为了给行驶者提供更加全面时间和空间判断,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候,要立足驾驶者需求,重视容错原则应用,借助标志线设计工作,实现对信息反复强调和提醒,使得信息呈现反复、清晰地提醒,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决策。

2.4对于安全理念贯彻,还集中体现在对安全设施设置方面。例如,对于路侧护栏,只有设置合理,才能有效保证对车辆阻止作用,避免越出路外,同时,保证行驶方向准确性,达到对驾驶者视线有效引导,降低车辆发生撞击几率,减小对乘客损失程度。但是,对于路侧护栏自身而言,是在道路本身无法保证行驶安全情况下,额外增加一个辅助设施,是被动式防护措施。护栏缺失不一定对道路造成不安全性,但是,如果设置不科学,护栏就会成为一种障碍,形成潜在威胁【2】。护栏位置通常选在几何线性危险地段,通常存在障碍物。在我国,公路路侧护栏设置与国际标准基本相符,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护栏设置存在间断性、端部处理方式不恰当,这是造成道路事故重大隐患。同时,鉴于护栏品质测试局限性,使得对护栏形式、材质以及性能选择存在一定制约性。因此,要借鉴其它国家先进技术和经验,使得对护栏设计更具人性化安全要求。

3有关动态和协调理念执行

3.1对于公路线性指标检验,传统做法是考量其是否遵守设计标准要求,思维模式彰显静态性。但是在现实中,对于公路使用,是使用者一定速度基础上动态发展过程。任何活动和行为在静态和动态情形下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动态速度指标更具现实价值。另外,公路作为建筑一部分,既要实现其自身基本行驶功能,又要实现与周围景观协调、统一。主要是对公路各种不同影响因素之间有效调整、协调,实现路线与环境有机统一,也就是彰显景观协调与速度协调双重价值。

3.2 为了实现对道路设计问题的动态处理,首先要对车速进行动态的选择。在整个公路设计中,相关的速度概念较多,最为关键的、影响几何线性的就是设计速度。设计速度是进行路线设计的基本参数,与车辆的自身特性和地形环境密不可分,致使不同级别的公路具有不断的速度标准。但是,对于这种设计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设计速度在某一固定路段彰显固定不变性,这一数值是基础性数据,形成了对这一区域最低标准的设计。但是,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很难保证对某一固定车速的保持。实际的速度与公路的线性、车辆自身的能力以及行驶者的能力等因素密不可分,一旦条件达到,驾驶者更加趋向于高速行驶【3】。

3.3为了在根本上保证公路使用者的安全,在进行路线设计的时候,要突破对设计速度的依赖,所选择的设计速度要与车辆实际运行速度相协调,以提升公路的安全性。因此,为了实现速度的有效性,要以线性为基础,对各种组合进行优化,防止出现较长距离的直线,抑或是变坡次数较多,过于频繁。对于相邻路段而言,要对速度进行调整,避免差距过大,尤其是相邻的曲率半径要几近相等,目的是实现交通的顺畅性,保证行驶车辆都能够安全、有效、高速地通过,行车环境和条件被改善,公路运行环境更加优美。

结束语:综上,在公路设计的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公路设计标准和要求,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与此同时,要全面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环境等诸多因素,高度重视人性化思想和观念,这是道路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因此,公路设计人员要在根本上重视人性化设计思想,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实现专业性和人性化的有机结合,保证设计方案在满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行驶者的行车感觉,注重道路设计的动态考量,提高安全性,重视容错原则的应用,彰显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总体上提升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银宝. “以人为本”在公路设计中的体现[J]. 工程与建设,2012,04:439-441.

篇(8)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阶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不断得到应用,当然这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性化道路的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从多方面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事实上人性化设计的发展也确实为人们创造了更优越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 道路线形设计

人性化道路设计,是以能为更广大的人群服务为己任,不管是否开车都不再是只感到方便那么简单,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舒适。道路的线性设计不仅有平面线形还有立体线形,因为不断变化的城市道路空间决定了在道路线形设计方面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为了配合路况做出更为合理的设计,使整个道路行驶起来更加流畅,并且各有他们自己的韵律所在,有节奏的进行,是舒适性的重要保证。道路线性设计可以有多种组合,比如长直线会让人有疲劳感,比较呆板,相对动感不强,那么这个时候设计者往往会增加曲线来完成对整个路段的设计,有曲线缓慢过渡的过程就是加强路段的动感,减轻驾驶者的疲劳,因为对于长时间的走直线会给人心里上的松懈,也会导致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出合理恰当的城市道路设计预防事故发生,才是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出发点。

道路线性设计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交叉路口的设计,因为道路交叉路口相较于其他路况更加复杂多变,人流和车流也比普通道路要多得多,所以交通事故大多也发生在道路交叉路口。而对于交叉口这个对高风险事故的路段一般都会有一定特征的建筑存在,其目的就是为了即使在比较远的距离仍然可以识别交叉路口的大概位置,这样可以预先选择一下自己的方向,做好提前准备。当然也有些地区会做更多的安排,比如在杭州、上海等地除了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外,还会在每个比较重要的交叉路口配置4名交通协管员,为的就是让这4个人可以分管来自四面的车辆,根据指示灯来安排行人的穿行。同时,双向四车道及以上道路因其道路较宽,行人在一个信号灯次无法完全通过,一般在道路中间利用绿化带等设置二次过街空间,以利于行人安全。

2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在人性化道路设计中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道路的主要干道设计外,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施就是像信号灯、标志、标线、或者安全护栏等。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初衷首先是要考虑设置相应的标志来给驾驶员提供引导以及相关的信息;然后,就是要考虑人性化的设计,比如说可以增加一些比较符合当时路段要求或者场景的标志,比如说是请系好安全带或者是请勿酒后驾车这样类似的标志,以此来提醒驾驶员以及车内乘员道路交通安全,或者也可以增加一些诸如一路顺风等一些非必要的标志,无论是哪一类的标志无疑都体现了在道路交通设计这一方面所体现的人文关怀。而对于信号灯的特别设计就不得不提到加拿大,他们的交通信号灯很有特色,比如他们的安全信号就是路人可以安全通过的是黄白色的小人;而假如是红色的小手在闪烁的话,一种是当你处于马路中间的话,就不得不加快速度,一种是你在马路的一边还没有过来,那么结果很简单,就是你要站在原地不动了,下一次出现安全信号才可以通行的;而红色的不闪烁的小手大多出现在比较少行人的路段,那么这种情况下,行人只有按下信号灯,等到信号灯变化才可以行走,这就是加拿大的交通,很特别。不过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理念和习惯,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应该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比如在杭州主要交叉口设置附带声音提示人行道信号灯,以便色弱、色盲等视力障碍人群安全通过。

3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道路环境总是以带状的形式出现,它的功能是多样的。作为人而言,我们是社会的主体,更是道路环境的主体,我们在道路中要体现的就是道路设施要尽可能的做到方便我们的一切活动。因此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要求就比较高了,它不仅仅要将功能和环境景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目的。意境和特色应该体现在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上,并希望以此来补充对城市道路的六大要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空间内容更加丰富。在人们活动的时候能感受到舒适、方便、和谐。比如为了使人们的出行购物更加方便,会设置能够满足需要的停车场在人群流动量比较大的商业步行街或者是大型的购物中心;也会将高大的乔木或者是花坛与休息座椅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休息之余不仅避免被太阳暴晒,同时可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消除出行购物的疲累;还有一些类似于电话亭或者是自动取款机等这样的设施,以防人们的不时之需,让购物更加方便,让出行更加安全;也会设置盲道,甚至在杭州还会在路口搭建遮阳棚来防止突如其来的大雨,这样不仅可以让路人短暂的避雨还可以安抚烈日下人们焦躁的情绪。

4 环境保护设计

绿化已经成为我们每座城市的必修课程,而道路绿化对于城市道路而言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机动车辆的增加,伴随而来的还有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污染,改善道路环境刻不容缓,而这首先要做的就是城市道路的绿化措施的大力推行。对于环保这方面,更多的人可能会感觉是出于对于国家或者是当地发展的需要,其实环保才是我们最大的福利。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最大的坏处就是环境的恶化,比如今年的雾霾现象,北京都成为了雾都,所有人对此莫不是如临大敌。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这个城市的每一方空气,但是如果每天进入到我们体内的都毒气,请问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如果问:“城市道路建设的人性化怎样体现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 ,很简单就是城市道路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还我们一个干净的空间,让我们呼吸到干净的空气,让我们更加健康,难道不是城市化道路建设的人文关怀?所以环保势在必行,以人为本坚持不懈。

5 总结

在道路设计人性化的关键点上更加要求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这一点不能持功利的态度,要坚持人性化设计的初衷。基于此无论是从道路的总体设计还是从道路设施的局部安排上,都要求设计者要更多的了解我们当下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再加上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以一切以人们的舒适、自然、和谐为基础,拓宽思路,力图在物质世界无限丰富的今天做到精神状态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基于人性化的城市道路动态有道限速系统[J].2009.

[2]李海强.浅谈城市化道路的人性设计[J].科技资讯.2008(15).

篇(9)

【摘 要】医院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公共设施,医疗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探索医院建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无疑具有现实性和巨大的挑战性。

【关键词】 医院建筑 人性化设计

[Abstract]The hospital is the modern society the most important public facilities, medical service object is whole society of all citizens, Explore the hospital building people-oriented personalized design undoubtedly have practicality and huge challenge.

[Key words]Hospital Building; Humanized design

引言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随着生产和设计技术的变革,现代人对产品人性化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希望产品在提供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提供许多实用之外的东西,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梦想,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设计人性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为社会及行业推崇的理念,一时间“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等概念和口号充斥于市。面对如此喧嚣和浮躁,有必要冷静的思考和判断,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从而避免肤浅和盲目。

一、“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及解义

“人性化设计”广义上讲就是“为人而设计”,设计的主体是人,作品的使用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含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两种尺度的满足都是通过“设计的人性化”得以实现的。当前,产品的设计越发关注人本身和对人的尊重。对使用者的关注,使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包括人的行为习惯、隐私、情感),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什么是好的设计?在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的评判标准,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二、“人性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医院建筑设计的宏观总体规划及外部空间环境层面

①对环境的尊重,与周边建筑“和谐共处”,而不是唯我独尊。②对历史传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尊重,尤其是医院改扩建工程规划当 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留”是“拆”需慎重取舍。因为它们不仅有实际的使用功能,还留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一幢年代久远的老房子、一块碑刻、一眼古井、一棵古树等,往往有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哪怕是“一丝痕迹”的延续,都承载着人们“怀旧情感的寄托。因此,设计对历史文脉等的尊重,体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性化”。③室外空间环境和建筑物的处理要有“近人”的尺度。医院建筑的标志性、超大尺度的广场、冷峻而高大气派的建筑,不能令病人感到亲切和轻松,不利于缓解病痛及紧张情绪,也不会让医院看起来像法院那样威严而有权威性。相反,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平和近人姿态来对不同人群施以关爱,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对于室外各功能空间,除考虑对普通病患群体的关注,还应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予以关怀,如一切活动的优先,目标易达到,避免标志误读或歧解等。

2.医院建筑功能设计、工艺流程和内部空间环境层面

①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建筑设计首先是一种产品,与其他社会服务产品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作为产品就应该具有多样性,其提供的服务应具有可选择性。因此,医院建筑设计产品应关注不同的人群,不仅仅针对狭义上的“患者”,而是要包括与之相关的各类群体对象,如病人陪护者、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以及所有参与医院建设、经营、业务往来活动的各类群体。仅就“患者”群体来说,也不是一个笼统的,千人一面的对象,又以不同的年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致病因素等可细分多类。所以“人性化设计”,就是在如何为普通人群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对特殊群体和个体的服务。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之后,还要考虑按“梯度消费”理念去满足服务对象不同阶次的需求。“产品”服务多样化,提供各种选择可能。最终,实现从狭义的“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②医院建筑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应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易达性”。医院建筑内部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最繁琐复杂的一类。各种功能空间林林总总,人流物流纵横交织。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先要“有”、“能够找到”(可识别)和“能够到达”,但这远远不够。“人性化设计”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全”(应有尽有)、“能够迅速找到”(有秩序、导向性强)和“容易到达”(路线非常简捷)。③内部空间环境设计更应注重细节。在满足建筑最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和尊重,包括人的情感、隐私、归属感、渴望被承认等,“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在细节设计中得到实现。④提高空间环境质量是目前“人性化设计”的主流趋势。营造更接近自然的空间环境,有阳光、空气新鲜、绿色环保、视野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接近社会,避免在感觉上与世隔绝,能够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参与健康人的日常活动,如宗教活动、餐饮、休闲、购物、观看演出、交流、了解外界新闻,甚至是娱乐:营造宜居、宜养的家庭温馨气氛,有家人陪护左右,有私密空间,不扰,感到自然而轻松等。对于“患者”以外的人群同样能感受到被关注,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⑤重视医疗辅助功能空间(指不与医疗活动发生直接关系的空间)的设计。以往医院一直被视为单纯提供医疗技术治疗活动的功能空间,而今公众的就医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由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保健模式转变,医院面貌和服务决定着公众对其信赖程度,医院可以创造以下几个温馨、轻松、愉快的环境空间,给病人更多的呵护与关怀。

【参考文献】

【1】忻国豪 以人为本和自然共生的医院建筑设计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04)

【2】张福镪 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006(01)

【3】朱颖心 建筑环境学2005

【4】董 涛 王永生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建筑设计意识 中国科技信息 2005(01)

篇(10)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道路的总体设计,同时优化细部处理方法,使城市道路更加的安全、舒适、便利、经济。

道路的总体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首先应考虑道路的功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平、纵线形,选择出较高标准的线形,从而使车辆行驶更为舒适。其次,还要坚持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为原则,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及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力求道路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滨海、滨河路应以交通、生活、防洪等功能为侧重点进行设计,道路总体线形应与海岸、河道保持一致,使道路在担负交通任务的同时,还能成为海岸、河岸的景观带、观光带。

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确定道路的交通组成,充分考虑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流量和流向以及道路的景观功能,从而将道路空间合理分配给各类交通流及绿化设施。道路横断面设计还应统一布置地面设施与地下设施,避免地面、地下设施相互冲突,给行人、车辆造成麻烦。例如我们常见到人行道的盲道上立着一根电线杆,或是地下管道的检查井与盲道位置重叠,使道路沿线盲道在检查井处多次转弯,造成盲人通行困难,无法达到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1.1细部设计

道路的细节设计是对道路功能设计的完善,通过细节来体现人性化的城市道路设计。本文从仅以下几个方面简要介绍道路的细部设计。

(1)人行道设计

城市道路区别与公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人多,所以人行道是城市道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高质量的人行道设计是体现人性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障碍设计作为城市道路人行道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无不体现了设计师对残疾人的关爱。欣喜之余,也有些遗憾。因为同时也注意到,在许多城市无障碍设施中,普遍存在着设置不合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许多街道上,盲道在道路某一段突然就消失了,或迎面碰到一堵墙,一根电杆等;在有些交叉口,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互相错位;盲道上乱停车,盲道砖松动等。许多设置流于形式,影响了残疾人的使用,城市对外形象大受影响。为了使无障碍设施真正满足残疾人的出行要求,应严格保证其设置的合理性。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放行,严把质量关,把无障碍设施做精做细,应把它作为精品工程去实施。使残疾人便于行走,乐于出门。

近年来,透水人行道结构也逐步应用到城市道路人行道设计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透水人行道使雨水在人行道范围内一部分下渗,改善周围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地下水;一部分保留在人行道结构中,通过蒸发改善局部环境微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具有吸尘作用,减少扬尘污染等优点。透水人行道结构的应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恢复自然生态是必不可少的,并有利于道路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

(2)人行道与单位门口上车坡道的关系。

传统设计方法,是上车坡道比两侧的人行道低15~18cm,优点是行人在上,车辆在下,相对较安全。缺点是单位车辆一般较少,利用率不高;老弱病残行走不方便;上下之间用台阶衔接外观上比较生硬。因此,在西安市雁塔路设计时,采用了一种新的处理措施,就是把单位门口上车坡道与两侧人行道采用坡道进行连接,用不同材料进行区分,以提示路人注意。这样,不论是残疾人、正常人,在人行道上行走不用再上下台阶,感觉舒适了许多,受到了广泛认可。雁塔路是一条商业街,人流量非常大,雁塔路2003年改建完成。除以上措施外,由于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处于同一平面上,为了功能上的区分和景观上的需要,把自行车道设计为彩色(红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灰白色晶石彩砖,收到了良好效果。

(3)人行道问题,在旧路改造中经常遇到高差问题:即车行道与人行道高差较大时,该如何处理?一般高差在0.8~1.5m之间。一方面要考虑单位车辆进出,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人行道上的既有树木及电杆。可将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为两个纵坡,继续保留两者之间的高差,单位上车坡道与车行道之间基本平齐或顺接,单位上车坡道与人行道之间采用踏步(高差较大时)或坡道衔接(高差较小时),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挡墙分隔,挡墙外侧可进行适当装饰,这样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能节省土方量,保护树木。高低起伏的人行道经过装饰、绿化,呈现出特别的景致,受到广泛认可。西安市的长胜街、丰镐东路等都是这样处理的。

1.2行人过街设施设计

城市道路行人及非机动车需求还比较大,如果不充分考虑他们的过街需求,那么道路建成后,他们只好自行寻找出路,便出现了横穿马路等现象,既影响交通又使交通事故频发。而有的考虑了行人过街设施,但是远离人们过街需求点,造成人们出行不便。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应该仔细调查工程现状及规划情况,认真分析行人需求,并确定集中过街的位置,从而选择合适的设施。

二、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合

(1)线型组合要顺畅美观,线型不一定很直,曲径通幽更显意境。若条件允许,人行道上应尽量多设一些曲线,增加情趣。

(2)道路断面与两侧建筑的关系,断面布局要合理。当街道两侧建筑较高时,断面布局应简洁、宽敞;当两侧建筑较矮时,断面应适当变窄,但布局要紧凑。

(3)色彩。当两侧为现代建筑时,人行道铺砌可采用花岗岩、晶石砖、彩色混凝土等现代装饰材料;当为仿古建筑时,应采用陶砖、灰色砖(石材)等古朴、典雅的材料铺砌。目前,中国城市景观道路设计已经提上了日程,上海的世纪大道,率先进行了景观设计,深圳、天津、成都等城市也都先后修建了景观道路。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城市中的每条道路都会呈现风格各异的景观特色,让市民在行路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三、交通工程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及其他交通设施的设置方式及位置;通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资讯,满足各种道路交通信息的需求,从而正确引导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到达目的地,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

交通工程设计时,除要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线等设施外,还应该通过细节设计来体现道路的人性化。为保证道路良好的景观性,可在指路标志背面,利用指路标志的支撑结构适当增加公益性或宣传标志,如“系好安全带”、“严禁酒后驾车”、“请勿疲劳驾驶”、“文明驾驶”等。

高质量的施工建设是实现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基础

施工建设是将设计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关系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一步。工程将设的质量才是人们最关心的,如果一个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何谈道路的人性化。例如:对于人行道,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它是否平整密实,能否做到雨天不溅水、晴天不拌人,而不是人行道铺装的景观效果有多好。这并不是人们不喜欢美丽的色彩和图案,而是由于以往人行道的建设缺陷给人们留下了担心和恐惧,连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都不能满足,人们还能奢求什么。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道路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施工期间,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把质量关,做到不论工程规模大小,均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

道路建成后的管理是实现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保障

走在路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汽车或自行车停在人行道上,把盲道阻断,严重影响盲人的出行安全。而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占道摆摊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致使城市道路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也造成了人们出行不便。这就要求交管、城管等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把道路空间还给使用者,保障人性化的道路设施被充分利用。

结语:城市道路的设计建设,既要考虑实用、安全,又要满足舒适、美观、方便的要求,从而为人们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要实现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需要我们从设计出发,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并加强使用期的管理工作,将人性化设计的意图和作用落在实处。

篇(11)

1 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内涵

具体来说,人性化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能够表达出设计人员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关注。美国设计家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所以,经由此类设计得到的产品,在保证它功效的前提下,应该尽量的体现人的需求,展示人的情感,保证使用人能够心情舒畅,符乎人类的审美思维,特别要保证人的安全,最大程度的体现,提升效率。因此这就规定产品在设计的时候要将人的要素当成是一个关键的要素来分析,进而保证人和设备以及环境三者有机统一。

2 林业机械装备对人性化设计的现实需求

不管是植树、采伐或是林业病害治理等工作,如果不借助优秀的设备,那么即便是再优秀的技术和工艺也无法展示出它们的特色。使用机械设备能够明显的提升效率,降低工作者的劳动量,提升活动品质,降低不安全现象的发生几率。通过分析很多实践情况我们发现,适时采用的良好林业技术及先进的工艺措施,如果没有与之协调,是不能够发挥其本身的效益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只有将优秀的林业工艺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设备有效的融合到一起,才可以将林业的生产力大大的提高。实现林业机械化,是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林业科技水平的需要,是改善林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此时技术也一直在革新,当前的林业设备设计工作更加的注重人性化内容。具体来讲,该项设计应该朝着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功能多样型、操作舒适型、物美价廉型方向发展,即造型新颖、布局合理、线条优美、细节处理考究;应向性能可靠、技术先进、一机多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方向发展。为此,实现“人-机-环境”的高度协调、统一、和谐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 人性化设计在林业机械装备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3.1 人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

所谓人机界面,具体的说是人和设备之间信息反馈以及传输、控制的体系,它涵盖两个系统,分别是显示和控制系统。在设计界面的时候必须保证信息的传输以及控制系统稳定安全,满足人们的内心等多方面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参考人机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正确的设置控制装置以及显示装置。通常来讲,林业设备上将安装很多的控制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所以,控制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恰当配比是当前界面设计的关键点。在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把控制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布局在视觉以及触觉能够触及的合理区间之内,还应该按照运用频率以及次序等合理设置。

林业设备一般都把显示以及控制装置组装成一个控制盘。所以控制和显示之间理应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运动关系,如显示器采用数字显示还是模拟显示;对显示仪表的控制是用简单的旋钮还是用同一尺寸的曲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曲柄控制的效果要比旋钮差一些,后者的控制更为便捷,而且非常精准。要想使操作人能够更加精准快速的辨别,还要结合控制装置的大小以及色泽等做好编码工作。设备的信息显示装置能够向使用人传输很多内容,此类内容再经由使用人汇总并且深加工之后,再经由控制体系传递给设备。在进行信息传递的时候,设备的操控人对信息的获取速率以及处理和反馈速率的精准性一般取决于显示装置的设计是不是恰当。如果设计合理,那么信息的传递速率就较快,而且较为准确。因为接受信息的装置是不一样的,显示系统有视觉显示器、听觉传示器、触觉显示器和动觉显示器等。在具体的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于显示器的类型在选取的时候,必须要结合信息的特点以及活动状态和工作氛围等来确定。如果传递的信息非常复杂而且种类繁多,并且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作业,或是工作者的工作场所不变动的话,最好是选择视觉显示设备。如果传输的信息非常单一,工作人员的工作场地经常变动的话,最好使用听觉装置。像是触觉显示器以及听觉显示器等也应依据信息特点及人的作业要求选择。在上文谈及的这几个类型显示装置中,视觉显示装置因为本身能够传递很多信息,而且它的方式非常多,所以在工作中最常使用。

3.2 设备外观的人性化设计

所谓外观设计具体的说是机械的造型设计,也称之为艺术设计。在过去的时候我们在设计设备的时候没有很重视它的形象。林业机械设备艺术造型不仅应能体现其功能的合理性及外在质量的统一性,使机器的形态与其结构、功能及使用要求相统一,还应体现出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符合时代感的审美要求。外观设计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比如各个构成部分的比例是不是正确,颜色是不是协调等等。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将安全考虑在内,比如那些危险性较高的设备必须使用警示标志。除此之外,在设计外形以及运用色泽的时候还要将设备的安全考虑在内,如在一些高危机械设备中应使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此外,还要注意色彩的流行性、国际规定的警戒色、民族地域的用色习惯、企业专用色以及各国对色彩的好恶等方面,以避免产生误会导致产品受到抵制。

3.3 操作舒适性的人性化设计

工作条件的优劣,不但会对工作品质以及效率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对设备操控人员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设备设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使用人的安全和使用舒适度,当前设备发展创新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其内容。舒适度和很多要素有关,无法用单一的指标来评判。设备操控人在操作设备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舒服,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声响以及驾驶室的温湿度,光照,通讯情况等。换句话讲,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将人和设备的关系处理得当。在人机关系里面,供我们使用的设备应该在符合我们的身体以及心理需要的前提下,保证安全。同时还应该注重视觉美感,让人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比如伐木机的驾乘室应该设置为翻滚保护模式,目的是为了保证其符合抗侧翻的规定要求。

4 结束语

由于科技以及设计方法和设备生产能力的发展提升,人们将更加重视设备的人性化内容。它是时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在今后,人性设计将拥有更全面的内涵,将会打破我们在认知方面的局限性,将更加的注重人和设备以及环境的协调,在设计里体现人文意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把这些心理和情感因素融入到设计中去,是人性化设计的精髓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徐克生.林业生产安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赵震宇,陆怀民.林业机械与人机工程学[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8,36(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