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教学法基本情况介绍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采用了“问答式”教学法可以看作案例教学的雏形。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此基础上将问答积累的内容编辑成书,并将一个原理对应于一个例子,这些例子就是案例的雏形。管理案例教学法为美国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二十年代所首创和倡导,到四十年代,哈佛已开始有了初具规模的管理案例系统,案例法用于大多数管理课程的教学中。
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管理案例即是对一个组织及其某一特定管理情景的客观书面描述或介绍。案例分析即是分析者以既定的管理案例为直接对像,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对案例进行研究,揭示案例中各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寻求有效管理的方法、技巧以至方案。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
二、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1、案例的积累与筛选。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平时看到好的案例就收集起来作为储备,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案例的筛选把握两个基本点:(1)保证案例的真实性。选择的案例一般是对确已发生过的事实或真实场景的描述或记录,而不是随意的虚构与杜撰;(2)保证案例的针对性。根据讲授重点和想要传达的意思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
2、案例的修改。在讲课之前的准备过程中,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改。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所收集的案例并不是为了我们的授课而编写的,和课程关系不大的部分可以适当删减,或者将多个案例资料进行融合、补充。另外,要提出几个基本的讨论点。这些讨论点起着引导学生思考和避免冷场的作用。
3、案例阅读和讨论。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每组7~8个人,案例可以通过发邮件的方式提前发给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将复印资料给学生。
4、组织学生发言。为了激励学生发言,可以提前制定一些规定。比如,强制性要求每组必须有一位代表来发言,其他组员可以做出补充。如果学生人数不多,也可以要求逐个发言。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在代表发言完毕后,类似于本科毕业答辩的形式,由其他同学来提出问题,由该发言同学和小组成员共同来回答。
5、评分。其他组别要对发言组的案例分析成果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需要在案例分析开始之前发给各组。表1是笔者在《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曾采用的评分表。(表1)
6、教师总结。在一个案例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总结: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通过案例讨论,巩固了哪些知识点;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类似问题;依据现有信息没有解决的疑问,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三、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需注意问题
1、鼓励学生拓宽思路,踊跃发言。在讨论过程中,将近半数的学生没有特别的新意,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思路受到限制,怕出错,不敢提出自己观点;或者懒于思考,没有深入、独立地思考。经常会听学生说“就像老师上课时所讲的……”。这样的发言,一方面说明学生上课听讲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遵循了既定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或者只停留在某一层面,没有创新。所以,每次布置完讨论任务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开发式思维,头脑风暴,不要怕说错,就算现在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做出的决策我们也不能肯定是绝对正确的;另外,任何决策都有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和背景,要注意这些先决条件。”
2、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案例教学法似乎改变了角色,学生成为主角,教师退居其后,其实案例教学法首先面对挑战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的工作量可能比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更大。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关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对现实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能自如地解答各种问题,并控制好讨论气氛。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都有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教学水平,增加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
3、加深对案例教学的理解。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所涉及到的层面是多样、繁复的。比如,教师和学生都要将传统的“一方灌输一方被动接受”的观念转变为“双方主动、共同参与”的观念。另外,对于学生的考核标准也要由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转变为“知识和能力并重”。
(作者单位: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74-03
0 引言
案例教学法始创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现已被越来越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我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将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科的研究,并随着MBA和EMBA教育的风行,很快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教学方法。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1]。而且在我国管理类大学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我国以单向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同片面强调知识传承的教学目标相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2]。由于管理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可以针对案例中反映的情况,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管理类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电子商务作为管理类的重要课程之一,更具有多学科融合、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是商务人士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必备的技能,而在我国既通晓本行业商务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与技术并重的高素质的商务型人才非常缺乏。这对我国高校管理类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其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基于此,本文以电子商务课程为对象,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实施路径及注意事项,以提高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案例和案例教学法
通常来说,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3]。而作为教材使用开发的案例就称为教学案例或教材案例[4]。何志毅[5]认为,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与一个或数个理论点对应;其次,案例中企业数据丰富真实,行业背景齐全,且与案例中的角色和情景相关;最后,案例使用者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成思危[6]认为,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案例,不是成功经验介绍或失败教训的总结,而是通过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案例使用者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决策。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7]。它在教学方式上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授课大纲要求,对理论知识进行筛选、归纳与整理,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以语言、图文等形式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复练习与应用来掌握知识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或信息单向传达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易造成“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单纯的理论传授使学生缺乏对知识形成背景的理解,造成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不足。长期被动学习,使学生形成学习的惰性,不利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8]。而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它侧重于理论应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把案例运用于教学,认真加以分析和讲解,给学生以全面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9]。另外,案例教学具有较高的拟真性(大量的现实案例及丰富信息)、很强的挑战性(没有标准答案)、鲜明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角度的对话和讨论及案例总结),它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甚至反思性的思考,进而增强学生在特定复杂现实环境下的问题诊断能力和决策能力[1]。
2 案例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施
实施案例教学法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去完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1 案例的选取与设计
案例的适当选取与设计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合适的案例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没有好的案例就不会有好的案例教学效果。案例从其内容上可分为单项案例与综合案例。单项案例是根据经济活动的某一环节或某项具体业务的处理选取或设计的案例。运用单项案例有利于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如,在讲授电子商务分类(模式)时,可选取阿里巴巴讲解B2B模式,选取淘宝网讲解C2C和B2C模式。在讲授电子支付时可选取支付宝来分析其支付原理及其在一些网站的应用。综合案例是就经济活动中的某一阶段或具有相互联系的经济业务的处理选取或设计的案例。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需要完成网站规划、设计、实施等一系列连续的作业过程,可以选取戴尔网站或其它有特色的网站为案例进行讲解和研讨。综合案例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案例在运用方式上可分为操作性案例和描述性案例,操作性案例就是学生边做边学,如,在讲授B2C模式时,可选取当当网或淘宝网让学生实际体验网络购物过程及需注意的问题,而描述性案例是教师把一个企业的整体问题或部分问题具体生动地加以描述,这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会多处体现。
另外,选取案例可以是国外案例或国内案例。国外案例一般经多次选用,案例所涉及决策问题突出明显,与管理理论也较为切合,如,讲授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时选取亚马逊案例。国内案例因其符合本土情境,更宜为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企业经营状况加深理解。加上近些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已兴起很多的优秀企业,完全可以作为本土教学案例的素材。因此,笔者认为,应尽可能地运用本土情境的国内案例分析和研讨电子商务教学。其它电子商务教学内容及其案例选取情况如表1所示。
2.2 案例阅读
案例选取和设计后,可根据具体要求让学生做好准备。让学生阅读案例,同时附带一些思考题。阅读案例分为课前阅读和课中阅读两种方式。课前阅读一般选取篇幅较长的案例,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案例,查询相关理论资料分析,有目的性地阅读、熟悉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对于课中阅读,要求案例比较简短,针对性强,让学生快速熟悉案例的内容,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和思考。不管是哪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把从此案例中得到的启示和经验用于解决同类或相似问题。例如,卓越网是如何开展网络营销策略的,当当网又是如何开展的,有何异同点,还有什么改进的方法等。
2.3 案例课堂
学生在阅读了案例后,进行思考或讨论,开展案例教学。在此之前,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6人左右比较适合,案例课堂上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组内讨论的意见或分歧。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如,在讲解电子商务物流部分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联合包裹、联邦快递的做法。另外,案例课堂上还可以采用体验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学生难以承担大量的案例阅读并且教师在指导和组织讨论方面经验相对欠缺的情况下,采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体验类方法,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案例情境,理解问题,并给出现实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例如,对于一家不知名的B2C企业,让学生扮演运营官的角色,就该企业如何策划和运营,才能在众多B2C企业中脱颖而出,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等。另外,在案例课堂上,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激励使学生处于活性化状态,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辩论。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地进行评价、归纳和总结,形成案例课堂成果。
2.4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的阅读、组内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条理不清,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而电子商务课程本来就涉及多方面知识,内容庞杂。对于学生来说,精力也是有限的,在学习时难以深入的学,况且很多章节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前期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所以在学完该门课程后,很多学生的总体感觉是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总抓不住脉络和重点。而案例分析报告则要求学生抓住案例主要决策问题,由点及面对案例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8]。案例分析报告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理解,而且撰写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还可以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 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3.1 将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它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做铺垫,因此在采用案例教学前应以传统教学方式讲授基础理论。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应精选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作案例教学。这样将讲授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电子商务有些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运用电子商务教学软件在实验室模拟完成。例如:B2B、B2C、C2C等交易模式,就可在实验室通过运用商品化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软件来完成。电子商务教学的虚拟教学环境能够营造和模拟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电子商务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案例选取要适度
案例的选取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境适量选取,不可过多过滥,应该精选案例,根据知识点情况进行适当设计,以点及面,深入探讨。如前所述,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社会与企业制度的截然不同,在中国使用欧美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受到中国学生欢迎的国外案例多为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型跨国公司。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国外案例是很难引人进入情景的。尤其是国外中小型本地化企业的案例,学生既不了解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也无从查找企业的相关资料,分析起来常常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本土化电子商务优秀(典型)案例开展研讨。
3.3 教师问题
一个好的管理类课程教师不但要对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经验或企业感觉,比如经常下企业做调研,做企业咨询等。而且,教师要成为一个很好的课堂组织者,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把学生脑中的想法“榨”出来,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教师不熟悉案例教学方法,从客观上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有的研究学者都在摸索中前进,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操作经验,对商业运作的理解仍然限于书本知识,因此也很难有效的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另外,由于学校机制等原因,教师的案例采写参与度也不高,不能调动其积极性。
3.4 学生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庞杂,样样都要学、样样都学不精是学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另外,由于对未来就业及自身发展充满迷茫,很多在校学生学习无目的性,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意识淡薄。而学生的基本素质、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课堂参与度是影响案例教学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使很多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对案例学习方法比较陌生甚至不接受。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案例的课前准备,在小组和课堂讨论中表现消极被动;一些学生课前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在课堂上无法很好的参与到讨论中去,或不习惯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都会导致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效果不佳。
4 结束语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高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将随之变化。目前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并不多,因此,对于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可通过承担课题或参、主编电子商务案例教材来提高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通过对该课程科学性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管理与技术并重的高素质的商务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亚军,孙轶.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12-25.
[2]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58.
[3]苏敬勤,孙源远.商业案例、教学案例和案例研究的关系[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3):255-259.
[4]欧阳桃花.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 2004,7(2):100-105.
[5]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91-95.
[6]成思危.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1,4(5):5-6.
1.2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强调,管理的根本是合作而非对抗与冲突,“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巴纳德也明确地指出,组织管理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某一组织要成为一个整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1)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2)这些人们愿意作出贡献;3)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由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习者之间的通力合作,这就使它与管理的本质内在地贯穿起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学会对其本人负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学习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而且将学会与其他人协作,努力为其他人的学习作出贡献。
1.3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认真备课授课外,还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富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发挥亲和力、感召力和鼓舞力。除此之外,平时还必须认真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循善诱、灵活组织,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2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建议
笔者认为,实施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学课程的知识和原理,但案例教学也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要做好案例教学须投入相当的精力,认真对待,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施行。
2.1编制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满足以下条件:1)内容应真实。案例素材应反映活生生的管理工作实际。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这样,案例才具有客观真实性、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2)情景应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3)叙述应客观。撰写教学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撰写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提出问题,直白地表述观点,流露出感情的褒贬。4)要注意更新。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要求教学案例内容不断推陈出新,编写补充一些新的教学案例,淘汰一些过时的案例,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5)要有启发性。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有的反映经验,可供学习,而更多的则是反映弊端,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分析。
2.2调动学生对案例分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是教师应重点考虑的。由于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周密地组织,才能顺利进行。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通常每章都应准备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案例,以便学生现学现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选择案例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最好有一定的时效性,将这样的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大家共同研究,群策群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观点阐述,也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还须作案例课总结。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经验,通过煽动性的语言、设置悬念等方式努力提高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可要求每位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一方面综合同学在案例课上的观点,另一方面加入自己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一、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及其特点
1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是教师创造良好情境,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教育学中关于教育的论述与案例教学法有相似之处,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控制,学生主动参与的,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学生掌握学科的一般规律或强化学生对某一问题具体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在于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组织学生深入分析案情,并根据学生讨论的开展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从学生角度上讲,学生是案例讨论的主体,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展开全方位的分析。
2 案例教学法特点
(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育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式教育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对案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案例教学法体现了“干中学”(]earning by doing)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案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和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4)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非案例的标准答案
它强调归纳、推理的方法,通过学生对真实世界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考,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但是答案也许并不唯一。
(5)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课堂发言时需要做一些听课、发言笔记;第二,案例讨论后,教师要求每个讨论小组写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过程
根据案例教学法的一般原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如下:
1 选择案例,设计问题阶段
(1)选择案例要考虑学生情况
选择案例,设计问题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初阶段。教师在选择案例,设计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适应程度:对于刚接触案例教学法的学生而言,案例不应太长,牵涉的问题最好控制在一、两个知识点范围之内,这样的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为以后学习提高作准备;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可以选取综合性案例,需要学生广泛运用所学知识,对真实案例展开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案例必须提前发给学生。
(2)选择案例必须满足的指标
真实性。案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引用的各项数据必须科学准确,案例情节能够反应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状况。
代表性。案例只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才有分析的价值,通过对这一代表性案例的分析,使得学生掌握面对这类问题时具体的处理方法。
针对性。教学案例必须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能够体现教材基本观点,通过激发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达到理解理论、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趣味性。案例描述要力求生动具体,主题突出,情节曲折,足以引发学生对某些问题深入探讨的浓厚兴趣。
2 阅读案例,小组讨论阶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深刻受到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必须准确理解案例背景。比如宏观环境如何,企业面临哪些机遇与威胁?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是否匹配?
在学生充分阅读案例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六七个人,然后选出或指定小组长。这样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可以就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并列出一份案例讨论提纲和课堂演讲提纲。
3 课堂交流,方案实施阶段
课堂交流、方案实施阶段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合理控制每个小组的发言时间,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发言,并有时间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因此在这一阶段,必须做一些适当的评论,加强学生对基本问题的认识,但这样的评论绝不是结论。在课堂交流后,需要模拟方案的实施过程,强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
4 撰写报告,深化提高阶段
在课堂交流之后,每个学生小组需要作案例分析报告,详细陈述本组案例的分析过程。教师根据每个组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情况,加以考核。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确保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需要注意下面一些基本问题:
1 案例库的构建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与选择的案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绝大部分来自西方,由于不同文化、价值观和不同思维习惯的影响,使得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高校必须有意识地组织教师进行案例编写工作,力求构建具有本土化、时代性的案例库。
2 多媒体教学
为了使案例分析更加直观生动,教师可以在案例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对案例的感受性。
3 教师自身水平
要实现能力和知识的双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尤其是实践教学方法的凸显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最为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开放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针对专业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尝试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发挥学生学习时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
鉴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目前案例教学法是国内外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非常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典型的专业课程的相关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把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公共管理实践中,在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结合专业知识研究分析,解决公共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做到公共管理知识“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服务于社会”。为增加案例的可看性和趣味性,授课教师在案例可多选择一些视频资料。如《城市管理》课程,在第一章绪论教学中,教师引入了中央台“热线12”节目“恼人的夜市”报道视频,因为该报道是聚焦于中央民族大学周边魏公村夜市喧闹、乱搭乱建等问题,学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感同身受,非常活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客体。在媒体报道一年多后,魏公村违章乱建的建筑均被相关部门拆除,但拆下的建筑材料、砖头、泡沫被乱扔,街上尘土飞扬,持续好几天无相关部门问津,给过往行人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又在课堂上以此为例,启发学生思考城市管理中各管理部门配合协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除了授课教师查找课程案例材料外,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由学生联系课程专业理论,主动寻找相关公共管理实践案例,并以小组形式分组在课下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在专业课程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享,展开充分讨论,最后教师还可以对案例及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通过理论和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教学法
所谓的开放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学校的象牙塔,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公共部门的工作环境,认知其管理程序和办事方式,从而认识真正的公共管理。“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去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参观、调研、实习,参与公共管理实践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能力素养的最快捷方式,也是学校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如在《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去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审批大厅参观,并与建委法规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座谈,了解北京市建委行政审批改革实践,学生在参观座谈中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提问,这种实践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学生具体感知了行政机关的运作,对公共管理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走出去”的课程实践方法固然教学效果突出,但也必然受到学生人数、场地、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相较而言,“请进来”的课堂实践方式受条件限制要少,也更容易实现。“请进来”是指邀请公共部门的管理者来学校作专题讲座,结合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与一线的公共管理实践者面对面沟通,了解来自公共管理实践一线的最新动态,实现对专业知识理论由表及里的认知。当然,开放教学法能顺利、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学校与公共部门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这除了可以借助于教师的个人人脉关
系外,更需要加强学校、学院与当地公共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认知的场所。 (三)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讲授法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单向性。而互动教学法恰好能弥补讲授法的不足。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某些教学重难点,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答疑等方式,鼓励启发学生思考,并由教师点评总结。这种互动能使教师有效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安排教学进度,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如《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公文案例评析就非常适合采用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例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实践技巧。另外,在开学初,教师就可以公开电子邮箱及课程网络平台链接,方便学生在发现专业问题时随时答疑和下载相关课程资料。在实践中,这种网络互动方式尤其受到内向腼腆学生的欢迎,这既能避免他们和教师面谈时的紧张拘束,又能有效解决其知识困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配合讲授法,实现教学相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
目前,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时通常是54或者36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要争取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量,并有效培养锻炼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精心选择、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科内容的区别,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要想面面俱到地涉及专业学科的所有知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必须有所取舍,关注和重点突出学科核心知识和热点问题,而其它相关知识,则可以介绍参考书籍、布置课外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自学相关的背景知识,锻炼培养其自学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然包含学科的基础理论,这些理论描述了公共管理活动的规律,也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但是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免枯燥乏味,而且,缺乏社会阅历的本科学生在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事实上,放眼世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活动比比皆是,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公共管理理念,用实践活动来说明和验证公共管理理论和规律当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用专业眼光筛选、梳理、分析有案例价值的公共管理实践事件,及时补充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现实事例,使之能有效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这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导向。如《行政学原理》,顾名思义,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就原理讲原理,则流于形式和枯燥,学生也难免兴趣缺缺。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在行政学各个主题领域的原理讲授中辅之以政府实践活动的内容。如行政职能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中,在介绍相关理论时,可加入我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实践探索案例,用以说明在政府职能转变实践中政府和社会构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解,强化其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使其反映最新的国内外学科理论前沿动态和最新的公共管理实践。部分高校教师可能会存在着一个教学误区,即“一套教案讲义可以用上好几年”。这种想法可能在诸如数学、英语等纯基础学科中有着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是绝对不适用的。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更新变革非常快,因此,在每次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保持教学与理论、实践的同步发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量。最后,为体现课程教学的深度,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优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增加部分专题分析的内容。专题分析可以增加学生对相关专业问题的了解深度,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科研能力。如《城市管理》课程,在城市人口和社会管理这一章中,可以加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专题和城市社区养老专题,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管理实践热点,加深其对问题的思考,并锻炼其思维能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36(2016)02-0074-04 DOI:10.14045/ki.rhen.2016.02.015
公共管理类专业是目前很多综合类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它包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相关专业,随着公务员就业热,这个专业的招生前景越来越广阔。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毫无疑问,公共管理类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类专业,其培养目标并不仅限于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的融会贯通,而应该更侧重于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就是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高度公共责任感和公共服务精神,适应当代公共管理现实需要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所有专业课程毋庸置疑的教学使命是追求教学效果和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高度契合。传统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培养,但对于应用型专业来说,专业课程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导向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而这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被专业课程教师所忽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本科学生社会经历有限,且公共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不少学生在对专业课程的认识上,视其为“万金油”,什么都学,但觉得学与不学差别不大,专业性、实用性不强。在这种认知影响下,学生参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难免大打折扣。因此,传统教学理念导向下的课程教学活动的效果,就会与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出现一定的偏离。专业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多方面着手。本文拟从公共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上述角度逐一探讨。
一、采取基于能力培养的多种教学方法
要实现能力和知识的双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尤其是实践教学方法的凸显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最为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开放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针对专业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尝试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发挥学生学习时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
鉴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目前案例教学法是国内外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非常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典型的专业课程的相关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把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公共管理实践中,在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结合专业知识研究分析,解决公共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做到公共管理知识“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服务于社会”。为增加案例的可看性和趣味性,授课教师在案例可多选择一些视频资料。如《城市管理》课程,在第一章绪论教学中,教师引入了中央台“热线12”节目“恼人的夜市”报道视频,因为该报道是聚焦于中央民族大学周边魏公村夜市喧闹、乱搭乱建等问题,学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感同身受,非常活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客体。在媒体报道一年多后,魏公村违章乱建的建筑均被相关部门拆除,但拆下的建筑材料、砖头、泡沫被乱扔,街上尘土飞扬,持续好几天无相关部门问津,给过往行人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又在课堂上以此为例,启发学生思考城市管理中各管理部门配合协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除了授课教师查找课程案例材料外,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由学生联系课程专业理论,主动寻找相关公共管理实践案例,并以小组形式分组在课下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在专业课程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享,展开充分讨论,最后教师还可以对案例及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通过理论和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教学法
所谓的开放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学校的象牙塔,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公共部门的工作环境,认知其管理程序和办事方式,从而认识真正的公共管理。“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去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参观、调研、实习,参与公共管理实践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能力素养的最快捷方式,也是学校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如在《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去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审批大厅参观,并与建委法规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座谈,了解北京市建委行政审批改革实践,学生在参观座谈中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提问,这种实践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学生具体感知了行政机关的运作,对公共管理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走出去”的课程实践方法固然教学效果突出,但也必然受到学生人数、场地、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相较而言,“请进来”的课堂实践方式受条件限制要少,也更容易实现。“请进来”是指邀请公共部门的管理者来学校作专题讲座,结合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与一线的公共管理实践者面对面沟通,了解来自公共管理实践一线的最新动态,实现对专业知识理论由表及里的认知。当然,开放教学法能顺利、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学校与公共部门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这除了可以借助于教师的个人人脉关系外,更需要加强学校、学院与当地公共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认知的场所。
(三)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讲授法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单向性。而互动教学法恰好能弥补讲授法的不足。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某些教学重难点,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答疑等方式,鼓励启发学生思考,并由教师点评总结。这种互动能使教师有效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安排教学进度,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如《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公文案例评析就非常适合采用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例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实践技巧。另外,在开学初,教师就可以公开电子邮箱及课程网络平台链接,方便学生在发现专业问题时随时答疑和下载相关课程资料。在实践中,这种网络互动方式尤其受到内向腼腆学生的欢迎,这既能避免他们和教师面谈时的紧张拘束,又能有效解决其知识困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配合讲授法,实现教学相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
目前,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时通常是54或者36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要争取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量,并有效培养锻炼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精心选择、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科内容的区别,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要想面面俱到地涉及专业学科的所有知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必须有所取舍,关注和重点突出学科核心知识和热点问题,而其它相关知识,则可以介绍参考书籍、布置课外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自学相关的背景知识,锻炼培养其自学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然包含学科的基础理论,这些理论描述了公共管理活动的规律,也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但是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免枯燥乏味,而且,缺乏社会阅历的本科学生在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事实上,放眼世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活动比比皆是,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公共管理理念,用实践活动来说明和验证公共管理理论和规律当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用专业眼光筛选、梳理、分析有案例价值的公共管理实践事件,及时补充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现实事例,使之能有效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这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导向。如《行政学原理》,顾名思义,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就原理讲原理,则流于形式和枯燥,学生也难免兴趣缺缺。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在行政学各个主题领域的原理讲授中辅之以政府实践活动的内容。如行政职能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中,在介绍相关理论时,可加入我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实践探索案例,用以说明在政府职能转变实践中政府和社会构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解,强化其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使其反映最新的国内外学科理论前沿动态和最新的公共管理实践。部分高校教师可能会存在着一个教学误区,即“一套教案讲义可以用上好几年”。这种想法可能在诸如数学、英语等纯基础学科中有着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是绝对不适用的。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更新变革非常快,因此,在每次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保持教学与理论、实践的同步发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量。最后,为体现课程教学的深度,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优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增加部分专题分析的内容。专题分析可以增加学生对相关专业问题的了解深度,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科研能力。如《城市管理》课程,在城市人口和社会管理这一章中,可以加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专题和城市社区养老专题,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管理实践热点,加深其对问题的思考,并锻炼其思维能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
专业课程的考核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实现的重要指标。课程考核一直被学生重点关注,考核形式的变革创新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为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内容、形式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授课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个无形的指挥棒,在考核内容、形式改革中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的导向,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形式往往采用试卷考试,用闭卷或者开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是这种形式有着自身的缺陷,它固然是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对于其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却无法有效开展,以至于长期以来,学生对待专业课程的考试基本上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在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下,课程考核形式也应该尝试着多种形式的改革。各学校教务处对专业必修课程期末考试一般会有考试形式等方面的规定,而课程期中考核就可以由教师视不同课程的特点尝试灵活的考核形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焦点。其一,可尝试由学生分组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联系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结合现实公共管理实践案例,课下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各组将讨论分析结果在课堂上向全班作案例分析汇报展示,由教师为每组的案例汇报展示表现打分,这可以占考核50%的比例分,再由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情况,每人撰写一份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这也同样占50%的比例,两个成绩合一为学生的期中考核成绩。这种形式能有效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并充分锻炼学生思考应用、团队合作的能力。其二,可尝试写作课程学术论文的考核方式,这是锻炼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具备从事专业科研的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都是本科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教师布置专业课程论文,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科研训练机会,为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有效测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方式。综上所述,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学内容的优化、以及考核形式的改革等多种方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
Key words: finance professional;practice train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176-01
0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艰巨任务。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操作与管理,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中已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文科学生要按专业要求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根据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理念,创造具有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是忽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忽视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而是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性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应用实践能力加强对理论性课程的理解,并为具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也对教师,特别是从事理论性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的理论框架,而且要掌握技术工具和相关的描述和分析手段。 这就会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促进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可行性
2.1 金融学课程微观化趋势对实验教学的要求20 世纪50 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工程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学专业更多是培养同时具备多学科知识,能将经济分析、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应用与设计等工作融为一体,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类微观金融问题的人才。这种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更大,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金融学人才培养中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2.2 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对实践教学的要求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金融学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作为复合型的现代金融人才,必须能适应高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把握金融业发展的技术特征,有效地利用高技术手段为金融业开辟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空间。金融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赋予金融实验课程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金融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②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通过实验室的模拟教学,加深学生对数理模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对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了顺应金融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趋势,就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并收集。处理各种经济信息。这样,对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3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设想
3.1 充分利用学校的经管实践中心进行模拟教学强化定量分析的课程,引入金融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数量模拟分析软件,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加强案例教学金融学专业课程往往业务性较强,非常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有关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收集经典案例和最新信息;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以作案例分析、提交分析报告(甚至由学生独立编写案例) 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3.3 实施开放式教学它的特点是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开展这方面教学活动。
3.4 聘请金融业专业人才进行联合授课与传统的一门课由本校的一位教师授课的模式不同,一些金融课程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校外的业内人士授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这样能使学生及时了解金融业的动态发展和实际操作,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聘请专家举行讲座,了解学术动态,增强学生与金融现状的紧密感。
3.5 利用外部资源,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由于金融对经济的强烈渗透性,以及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的实习环节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充分利用与金融机构联合 建立金融人力资源的双向培养和实习基地, 通过实习基地锻炼我们学生的实践感性,通过实习让金融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课题组.21 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
经济法是由企业法、公司法、金融法、破产法、票据法等多部法律组成的重要的部门法,内容繁杂实践性较强。但是目前经济法教材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满足独立学院的教学需要。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法学研究和教学活动起步较晚,理论体系不完善,不仅尚未厘清与民商法、行政法等学科之关系,而且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经济法体系等问题亦存在诸多分歧。经济法学者们多按照自身理解编写教材,使得不同教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经济法法律法规的立改废较为频繁,而目前的经济法教材对此种情况更新较慢,公司法、证券法等章节的内容跟不上立法实践的脚步,难以满足独立学院新的教学需要。独立学院经济法的传统教学方法呈现较强的封闭性,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授系统的经济法学理论知识,忽视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多以教材为中心,课堂讲授的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理论灌输的多,实践能力锻炼少。使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法律条文,缺乏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无法应对变化无穷的社会实践。
2.过于重视讲授而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鉴于司法考试及其他各种职称考试,独立学院经济法教学主要围绕经济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法规条文进行。此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固然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法学知识体系,但是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师生共同研讨和互动的情况比较鲜见。经济法课程一般为72学时,即每周4学时,要完成经济法的教学任务教师感觉课时紧张,学生普遍反映讲的太快,教学效果不理想。
3.考核方法单一
独立学院经济法教学多采用自上而下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加之法律规范性特点,教师倾向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对于学生某些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思维但又与标准答案不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给予全盘否定。学生也很少坚持自己的观点以免与教师标准答案不一而不能通过考试。教师多在考前划重点,不少学生平时不上课,考前复印笔记背标准答案就能通过考试。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经济法课程期末考试一考定终生的评价体系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无视其课堂学习中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和参与讨论的表现。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核少、笔试多答辩少,单一的考核方法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运用经济法理论知识来分析具体案例,教师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就特定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形成初步意见,并制定发言提纲,学生的表现将作为评定其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经济法具有跨学科、前沿性等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除了要具备系统的经济法、民商法及行政法等法律知识之外,还要具备有关的经济知识。而目前经济法的主讲教师大多为法学专业毕业,经济、金融、会计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鉴于此,独立学院应鼓励教师通过从事兼职律师工作参加法律事务实践、参加各种学术团体和学术会议,这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十分有益的。
3.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加深对经济法理论和法律条文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生法律的实践应用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涉及案例的收集和选取、课堂讨论的管理和驾驭能力、课后的总结和反思等多方面工作,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课后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而成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这项工作反过来又促进了将来的案例教学工作,成为教学相长的双赢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之建议
1.课前案例的准备
(1)收集和选取案例。认真充分的课前案例准备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案例服务于教学目标,应当来源于实践,不可主观臆测,否则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案例主要来源有二:一是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上的典型案例。教师应当保持专业的敏感度,广泛涉猎经济法方面的典型案例或者具有争议性的案例。二是教师自己深入实践收集有关案例,甚至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案例以用于教学。选取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针对经济法某项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选择能够服务于教学目的的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要回答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二,案例必须难易适度。案例太难或太易都达不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为此教师要精心挑选有一定难度、能引导学生对经济法基本理论进行深入思考的案例。案例要覆盖多个知识点,使学生突破经济法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尤其是对于实践中存在争议的案例,教师应当有鲜明的个人观点以供学生思考和判断。
(2)分发案例材料和组织小组讨论。为了使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教师应当提前一两周把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及其相关参考资料,并撰写系统的讨论发言提纲,为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案例。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鲜明个性。教师将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之后,即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讨论。以60人一班为例,可以将学生分为6到10个小组,并且选出小组负责人。
2.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0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所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换句话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案例教学方法直接反映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尽管国内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已有较长的时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形式重于实质、案例陈旧或脱离实际等问题。本文在对案例教学实践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其对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的若干启示。
1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追溯至19世纪在医学和法学教学中的应用。英国的贝利斯(Bayles)在1829年最早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法学教育中。他认为,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加有利于学术观点交流,更加有利于师生互动学习。1921年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其主流教学方法。其后,美国各商学院也相继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进行实施。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至今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进行MBA培养后,案例教学法在商学教育中才获得了一定的进步(赵纯钧等,2003)。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相关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学科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把握学术动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顾明远、孟繁华,2003)。案例教学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以教师为核心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升华(刘刚,2005;2008)。因此,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为基础,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创新型自主学习过程,更加注重于知识的创造和学术素质的培养,而不应当是简单、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实事件发现关键问题所在并能发掘出问题的实质。案例教学法强调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知识生成的过程,通过对来自现实事件的案例的阅读、学习,实现从现实案例中主动发现问题,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其次,研究生学术素质的培养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其对新事物、新观点等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善于吸收新观点、新方法并能将其与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实现进一步创新的目标(孙伟、陈涛,2015)。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研究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有利于培养其接纳他人不同的观点、修正自身先前已形成的观念,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新的观点、知识和技能。第三,案例教学对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研究生以现实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以及教师总结等环节,研究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深化了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拓宽了自身的研究视野,有助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教师的探讨、争辩、质疑这一动态学习过程,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争论和质疑的过程,也可以使教师不断吸纳研究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教学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改善。因此,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
2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经验
2.1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教学方式
20世纪70年代起,在管理学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由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美国高校的商学院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并被积极引入到美国各大高校的商学院研究生培养和教学中。如表1所示,从美国主要高校的商学院教学方式组成上看,案例教学均占比在30%以上,其中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弗吉尼亚达顿工商管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式占比达到100%;MIT斯隆管理学院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方式占比为50%。课堂讲授和实地项目等教学方式的比重在不同高校的商学院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实地项目所占比重较低,而课堂讲授方式所占比重在50%以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课堂讲授方式则占到了60%;UCLA安德森管理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工商管理学院以及MIT斯隆管理学院则没有实地项目等教学方式。
2.2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
如前所述,美国高校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受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做法影响最大。但各高校在师资、学生素质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我们以加州州立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对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分析。2.2.1教师与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授课方式而言,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案例材料进行准备和预习。在组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阶段,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案例分析讨论方案的每个细节,包括如何提问、启发以及调节课堂讨论气氛等各个方面。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研究生的案例教学中,每一门课程均有一个由3~5个任课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小组(teachinggroup)。案例教学小组成员采用集中备课,共同开发案例,共同制定教学手册,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其中,教学手册(teachingnote)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上课流程、讨论预期和总结归纳等部分,内容详尽,是需要案例教学教师严格遵循的案例教学指导手册。在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研究生案例教学是一个集体的任务和行为。教师在案例课堂讨论前一周将案例材料发放给研究生,供其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熟悉案例背景内容,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判断,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初步的解决方案。在学生个人对案例学习后,由小组中的某一成员召集小组讨论会,就该案例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小组讨论。这一讨论过程,使得小组内成员间形成充分的思想交流,但不要求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结论。2.2.2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学生成为课堂核心,教师则主要负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提出相关问题以促使课堂讨论不断深入。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发言,其在案例讨论中表现会直接影响其课程最终成绩。学生在课前的认真准备以及在课堂上的讨论表现成为其能否获得该课程较高评价的关键。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学生会竭力避免陷入沉默,积极与其他成员交换想法、观点,成为案例讨论的积极参与者(王少飞等,2014)。教师需要时刻把握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语言、手势以及表情方法来调动课堂讨论气氛。在此环节中,教师会事先设置案例讨论的规矩,以防出现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间发生语言攻击和案例讨论为某一个学生小组“绑架”的问题。当课堂讨论陷入沉闷、乏味时,教师及时抛出与案例紧密相关的问题,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或分组讨论并指定小组进行上台汇报讨论结果等,使课堂讨论始终处于紧张、热烈的氛围当中。当课堂讨论出现跑题时,教师则及时通过提问或总结的方式将讨论拉回到案例分析的要点上来。这需要案例教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案例课堂讨论的经验和娴熟的讨论控制技巧。同时,综合运用板书、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也有助于将学生精力集中于所要讨论的案例上,并能吸引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在课堂讨论结束前的总结阶段,教师会通过板书或投影的方式给出案例分析的框架,并让学生进行总结或给出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地对课堂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总结。教师会强调案例分析的结论是不唯一的,即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可能正确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2.2.3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后总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会就学生的表现给出公平合理的分数,并形成详细的教学总结。同时,教师还需要就本次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找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以帮助表现欠佳学生提升案例学习、分析、讨论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安排在案例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走进新教师的课堂进行案例教学旁听,找出新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报告,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水平的评估和帮助的稳定关系。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后,需要综合各方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见解来撰写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总结出一套针对此类问题的概念框架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框架,以便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能得以实际应用。
2.3案例教学的支撑体系
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有赖于高质量的案例库的建设,有赖于具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师资、案例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和相应的硬件支持。(1)案例库建设。美国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十分重视案例库的建设。各高校的商学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案例库,并且其案例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企业、管理领域等,如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案例库中有近千个案例,而哈佛大学的案例库中则有8000多个案例。同时各高校商学院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持续不断的更新,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案例得到更新。这些案例基本上来自于案例教学教师长期跟踪、调研特定行业、企业的成果,如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教师就曾长期在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经验,并持续对行业、企业进行跟踪研究,这就保证了课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具有现实性和前沿性。(2)美国各高校的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并在新教师的培养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通常,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相关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随堂听课,并在课后与新教师就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总结等方面给予详细的建议和指导。教学资料实现充分的共享,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参阅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料并可以就其中的问题向其他教师咨询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这一新教师培养机制确保了其在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具有数量充足的教师资源,且这一资源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3)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具有完善的教学辅助支持体系,以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其教学辅助人员众多,并能够提供诸如专业化的案例教学信息平台以及案例教学流程化管理的服务。这些教学辅助是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提供高质量案例教学这一目标所展开。同时,学院会为案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如建设案例讨论教室、学生小组讨论中心等,同时也为案例开发教师提供相当数量的案例开发资金等。
3研究启示及建议
美国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对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建设和提高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1)加强本土的案例开发和案例库建设。研究生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优劣,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将国外案例拿到课堂上进行教学存在着脱离中国学生生活实际的缺陷。这会导致学生在案例分析时不能联系到中国的实际,最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加强中国本土案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案例开发需要教师真正对行业、企业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与企业紧密合作,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案例。这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三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及学校对案例开发的资金支持。学校应建立案例库,并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实现案例在教师、学生间的充分共享,以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2)加强研究生案例教学师资培养。实现案例教学目标,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是关键因素,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刻不容缓。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将国外高水平案例教学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为国内教师提供集中培训以提高国内教师案例教学授课水平。同时,将国内教师选送到国外具有高水平案例教学的相应学院进行集中培训,让国内案例教学教师切实体会国际上高水平案例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学习案例教学相应的技能,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授课水平。(3)改革研究生考核机制和教师考核机制。学院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的研究生群体,确定案例教学所占比重。通过多种渠道向研究生说明案例教学的价值,使研究生切实认识到案例教学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研究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来。改变以往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切实加大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比重。以考核改革促使研究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将能力培养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改变当前教师考核重、课题申报,轻教学成果的局面。将教师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师考核中,并适当加大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等所占比重。激励教师切实将精力投入到案例开发、案例教学中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4)加大案例教学资金投入。高质量、高水平的案例教学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国内高校应在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开发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往往需要对行业、企业持续数年的跟踪研究,这意味着案例开发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来实现高质量案例的开发。这需要学院对教师、项目组在案例开发以及案例库建设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高质量案例的开发和案例库建设。同时,在人员配备上,教学辅助人员需要为案例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将案例教学教师从流程性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当中去。最后,在国内MBA教育和专业硕士培养中,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经验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但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MBA以及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间存在差异,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在教学方式中所占比重、案例开发和选择的类型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否可以在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中直接运用?如何在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构建和完善?这是国内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实施、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接受江苏省研究生教改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贸易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与实践”(JGZZ14-070)、江苏省教改项目“基于POCIB互动网络平台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3JSJG045)资助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孙伟,陈涛.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哈佛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基于哈佛商学院PCMPCL项目的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刘刚.认识真实的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J].数字商业时代,2005(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276-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在商务实践应用中电子商务所显现的广阔发展前景,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现有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 学生以听为主, 而教学内容又与实际严重脱节, 甚至是照本宣科。此外, 电子商务的教材建设,大多为传统的管理加技术的堆砌, 而且知识更新慢。基于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现状的认识与分析,在多年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应“三位一体”,即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一、 重视电子商务理论讲授
1.坚持以商务为主、技术为辅的指导思想
应明确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电子”与“商务”的关系――“电子”是手段,“商务”是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授课重点应放在电子商务化的实施过程,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本身。为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教师在讲授具体内容之前应向学生阐明本课程的学习重点。
2.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讲授力求深入浅出
在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授课中,在讲授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的同时,教师应注重突出电子商务的知识内涵与知识外延,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感性认识。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电子商务教学上,采用多学科跨度、综合集成、面向对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中,要以创新为基点,坚决摆脱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灌输与引导、讲授与讨论、教材与实验的关系。增加课程教学中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交叉应用,如课堂讨论、网上论坛、分析报告、专题讨论等。
4.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使用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等新技术的比重,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授课前将制作好的教学课件放到网上,课堂上使用课件教学,课后将作业题帖到公告栏上,使学生可随时随地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二、 加强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鉴于电子商务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及实践能力,具体可采取如下两种模式。
1.案例研讨模式
案例研讨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首先对案例进行个体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课堂讨论,最后在教师的辅助下对知识内容和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总结评价的模式。该模式适合于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学习,学习的载体是基于符号、图像而形成的文字或影像案例,此模式教学旨在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一些具体事务有较为直观、形象的认知与理解。
在案例提供环节,选择的案例在难易程度上应与教师的能力、学生的水平及教学目标相适应。在个人准备阶段,学生通过阅读研究把握信息,形成对案例的初步认识,并准备好小组发言讨论的提纲,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课堂讨论也即全班交流,通常由教师来主持,各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小组内成员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汇报小组的阶段流成果,有的做补充,有的回答来自其他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后师生对整个案例研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展开反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2.案例开发模式
案例开发模式是指学生在深入企业作实地考察或对企业的商务网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该企业商务活动所包含的知识或原理,然后编写出适合于交流与学习的案例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基于活动与文字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模式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电子商务丰富的知识与规律,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该模式更适用于培养研究型、高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
在案例申报阶段,学生要在社会或网络中发现较为成熟且具有赢利潜力的电子商务模式,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具备的条件制订研究开发计划,并填写申报表。
在商务调查阶段,学生要进行深入、详细的市场调查,既可以深人研究企业商务网站的运营状况,也可以将调查与实习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在实习单位长期的实践与体验增加对这一行业商务模式的理解,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原理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有学习价值的电子商务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编写规范与要求制作案例文本,通过与教师或同学的交流讨论对案例作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最终将形成的案例在同学当中,供大家学习与研究。
三、 配合电子商务实验教学
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以实验教学形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深化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改革,在加速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自由选择所需模块,灵活便利
使用电子商务实验交互式教学法,教师可根据课程进展情况自由选用所需模块,灵活便利。例如在电子商务之资金流这一章中,可根据需要随时安排学生上机调用电子钱包模块,并实现电子支付账号的申请及整个网上支付的全过程演练;在涉及到网上交易的各种模式时,可根据交易双方的需求进行人机对话,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能力,方便快捷。
2.学生扮演各角色,熟练掌握各交易流程的操作
在电子商务实验交互式教学法使用之后,教师可充分利用交互式教学软件中所提供的网上交易模块,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三大模式B2C(Business to Consumer)、B2B(Business to Business)、C2C(Consumer to Consumer)流程的前后台全程仿真环境,例如在B2B中,学生可分别扮演电子商务环节中各角色,选择以经销商、分公司和物流公司的身份分组进行交互式操作,与对手进行模拟演练;在B2C中,学生可分别模拟前台消费者下订单和后台电子商务公司的销售订单与采购订单的处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理解和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3.实行实验考核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采用电子商务实验交互式教学法,教师可对教学的内容、学生相关信息、电子商务法规、实验、考试等进行设置管理,此外,还可以与学生直接进行互动交流,指导学生学习、理解电子商务,更主要的是可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采取期末笔试与上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不仅可利用软件中教学管理模块中的考试与操作过程跟踪评分系统,对学生的平时上机操作情况有所掌握,而且可以在本门课程即将结束时选择一两个难度适中的实验对学生进行期终考评,其得分可记入期末实验考试成绩中。这样,一方面完成了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又可实现学习情况考核,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的经验总结,我们深信,高质量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认真钻研、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对电子商务及其他管理类学科教学方法的总结及改革,也迫切地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指点,为培养符合时展的专业人才共同出力、献策。
参考文献:
[1] 冯晖.试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J].科技创业月刊,2004,(8).
[2] 于鹏.电子商务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姚国章.新编电子商务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邵家兵.电子商务模拟实验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Analysi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lleges
LIU Ping
哈佛医学院最早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法探索,随着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的成功,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我国最早开始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是管理教育界。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内容、方法上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各学科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财政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并将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分析政府行为的一门学科,具体研究政府各种政策组合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宽度和广度,更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的,以典型案例作为教育媒介,并在授课教师的指导和策划下,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迫使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情景,使相关人员能借助案例这个平台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案例具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功能。案例中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习者通过阅读来了解某一国家、地区、行业的大量背景知识。
(二)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一方面,课程学习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课程所涉及理论派系多,且各派系的理论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可能大相径庭(如对财政的概念就有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论、社会关系论等不同的定义)。另一方面,课程的应用性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释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分析能力。传统的“讲授”模式难以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到具体情景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带入模拟的具体情景中,学生在这一情景中是参与者,甚至是案例情景中的主角。教师则充当引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展开案例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表面上看教师的担子是轻了,但实际上,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作用是启发、诱导。教师想要扮演好启发、诱导角色,首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反复钻研案例材料拟定讨论题或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主持好案例分析讨论,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等。要完成好这些工作,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还要懂财政部门的实际工作流程、方法和内容,更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某种角度来看,不是担子轻了,而是担子更重了,教学与实际接轨了。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将案例教学等同于实例
案例教学之所以称之为案例教学,首先在于它有被用于案例教学的“实例”。但“实例”并不等同于案例,两者是有区别的。一方面,案例必须由实例构成;另一方面,教师举例并不等同于案例教学。比如,教师从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中摘用的有关介绍财政政策、法规以及财政运行的文章或者一段报道,虽然揭示了某些财政理论问题,但它并非专门为案例教学所写。尽管以这些资料为媒介也可以进行教学,但所达到的效果同案例教学是有差异的。案例教学所运用案例是具有特定的问题和写作规范的,案例应有标题、摘要、引言、背景介绍、主题内容、结尾,其中主题内容应由具有启发性的、可供分析和讨论的实例构成,其所运用的案例应符合案例教学的以学生为主的功能需求。目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堂讲授时所举的零星短小例子,当作案例教学。
(二)案例素材准备不足
案例教学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但我国高校财政学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案例库建设问题,大多数高校均未建立专门的、动态的财政学案例库,出版的财政学案例教材也比较少。具体表现为:一是案例资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案例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甚至直接采用国外的实例,缺乏深入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理论”。二是案例老化,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缺乏代表性。一些财政政策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要求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必须紧跟时代形势。财政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新闻事件、国家、地区颁布的政策,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财政学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良性的案例开发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只有通过专业教师的高投入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案例开发,但是我国目前未把开发案例列入科研成果,这样的科研评价机制直接导致教师缺乏案例开发的动力。同时,缺乏有效的案例开发合作机制,也导致开发出来的案例覆盖性和应用性较差。
(三)教师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案例教学法需求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人,一个好的财政学教师不但要对财政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部门工作经验或者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比如经常下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实岗挂职等。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调动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想法。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运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熟悉案例教学方法,而且大部分高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对财政理论的理解仍然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融合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粗糙,也难以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的功效。
(四)学生学习观念不适应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深入参与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来理解案例所蕴含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延伸阅读,课前熟悉案例,否则在课堂讨论时容易陷入沉默寡言或偏题的困境。但很多本科学生特别是“二本”学校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满足于哑巴学习,导致案例教学课堂发言、讨论不充分,课堂沉闷,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组织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不到既定的案例教学目标。
三、优化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加强和充实案例库建设
财政学作为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必然带有国家具体财政活动的特殊性和地方特性,要使财政理论能够更好地为实际所用,它所涉及的案例就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的角度研究、介绍财政,也需要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出发,更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来研究财政的一般规律。所以,财政学专业课程设计的案例种类就比较多,一般包含三种类型:一是理论说明型案例,主要是介绍理论和观点的背景和对理论的补充说明;二是政策介绍型案例,主要是对中外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介绍,以及政策出台的背景、所产生的影响等;三是分析型案例,主要是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财政案例所涉及的财政政策、法规和实务内容多,而且多变。单靠一个教师推动全国财政学案例教学的多种类案例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高校管理学院设立以共享为目的的服务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库建设模式,通过虚拟联合的共享模式,根据“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公共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实现建立财政学科的教学案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学术成果共享、国际合作共享的共享平台,来推动我国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开发,传播案例教学成果。1.探索构建“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建议由全国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以下简称“共享中心”)章程,各高校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共享中心”,凡是成为“共享中心”会员单位的高校每年均须承担案例资源库建设的工作任务。“共享中心”每年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用于维持“共享中心”的日常运作。入会会员可共享“中心”的案例,案例库应以教学案例数据库为主。2.明确“共享中心”规范案例编写的程序。“共享中心”根据“统一规范,分散开发”的原则,给各个会员高校下达案例编写任务,各个高校根据自身课程建设实际和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开发原创性典型管理。案例开发按照统一规范程序进行,即按照确定主题、编写计划—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素材加工构思写作—形成案例正文、使用说明—“共享中心”确认评审入库的程序进行案例开发。
(二)努力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一堂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课由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估三大环节构成,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能力水平可以说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针对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团队建设和实岗锻炼来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1.组建教学团队。设立课程负责人,并由课程负责人担任团队负责人,组建一支相对稳固的案例教学团队,团队实行公开备课、共享案例、教学观摩等方式,达成教学重点、案例讨论组织形式等共识,提高团队成员的课堂组织引导和课后评估能力。2.推进实岗锻炼,提高案例教学水平。针对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的问题,建议各高校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到相关的财政部门进行实岗挂职,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财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实际运作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
针对目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现状,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转变观念,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分步来组织:第一步是分组准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一阶段教学任务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案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和要求对案例进行课前阅读和思考,并进行个人案例分析;第二步是课堂讨论,由学生围绕该案例先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小组讨论时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启发、补充、分工协作;第三步是课后评估,在课堂讨论后,每个小组结合本案例撰写一个书面的分析报告。总之,在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应结合课程具体情况,选取合适案例,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加强合作,不断改进,探索出适合实际的财政学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强.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7)
[2]关慧,.案例教学在财政学专业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4)(中)
[3]汤凤林,邱向宁.财政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