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为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加快节奏,全面完成xxxx年管道建设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广大参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圆满完成管道工程建设任务和目标,经集团公司研究决定,在国内战略能源通道和骨干油气管网建设中开展以“建精品工程,铸能源国脉”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
****开展“抓三提,促五赛”劳动竞赛以来,监理部及EPC项目部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结合****工程实际,确保集团公司“建精品工程,铸能源国脉”劳动竞赛工作落到实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积极开展了劳动竞赛活动。经过全体参战单位的积极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下达计划的完成,现将劳动竞赛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在监理部的带领下各参建单位都能够认真组织“三提、四抓、五赛”劳动竞赛,成立竞赛组织机构确保对竞赛的领导,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担任竞赛领导小组组长。使竞赛活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竞赛方案有人管,各项指标有落实,形成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为劳动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求细化竞赛方案,制定主要措施和考核激励办法,加强对竞赛活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按照*****下达的进度计划确定阶段性目标、指标,并将目标指标层层分解,量化到施工机组,量化到具体人头,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竞赛动力机制,确保劳动竞赛有序开展、确保质量安全上新台阶、确保竞赛总体目标实现。
二、抓好过程控制环节,不做无用之功,保证活动有序开展。
我们把劳动竞赛作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四抓两统一”管理。一抓建立竞赛组织,使竞赛活动有人抓有人管。二抓制订竞赛措施,结合业主提出的工程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工方案订立竞赛措施。三抓合理配置资源,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做到资源不闲置、不浪费,充分发挥作用。四抓竞赛服务到位,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根据所分管工作建立分工包保服务,使现场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把竞赛与日常施工“两统一”:日常施工与“组织竞赛”统一安排,做到目标明确,落实到位;施工管理与劳动竞赛机构统一办公,做到协调配合,指挥灵敏。
三、抓好竞赛总结表彰奖励环节,发挥激励作用,促进活动持久深入。
人都有物质的精神的内在需要。吃、穿、住等是基本的物质需求,成就感和荣誉感是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与此相对应的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对劳动竞赛的奖励恰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结合。分阶段劳动竞赛活动开始时,项目部就与外协队伍签订“责任状”,制定相关管理人员“工期、质量、安全包保书”,明确施工生产目标,明确奖罚金额。分阶段劳动竞赛活动完成后,项目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考核,由项目部工会、技术、安质、财务、劳资等主管部门,从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指标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大张旗鼓对取得的成绩外协队伍和竞赛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重奖。同时通过各种会议对先进队伍、人物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利用宣传橱窗设立“光荣榜”栏目进行展示,增强荣誉感。把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xx年以来,项目部在施工生产的实施过程中,运用劳动竞赛的杠杆作用,激励作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施工,涌现出一批好的生产积极分子和队伍,带动了项目部整体工作不断上台阶。
公司劳动技能大赛总结范文材料二
本季度项目部按照公司工作指导思想,结合任务重、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组织带领全体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劳动竞赛活动,以“创优质、创高效、保安全”为目标,充分发挥劳动竞赛的作用,把过去单纯的生产型、体力型劳动竞赛转变为智力型、管理型上来,不断掀起了竞赛。
按照业主劳动竞赛的主题,我项目部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抓了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抓好本季度赛前准备和动员环节,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活动奠定基础
为了确保重点工程阶段劳动竞赛,我们根据阶段工程的特点,抓好赛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一是项目部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认真学习领会业主劳动竞赛委员会下发的文件,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竞赛活动”的宗旨、方法以及“竞赛活动”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了“进度保证、安全保障、质量保优、效益保佳”的竞赛总体思路。二是围绕施工难点,精心策划劳动竞赛方案。我们按照劳动竞赛的要求,在快速、优质、安全、低耗的前提下,全面完成业主计划为目标。三是加强舆论宣传,抓好赛前动员。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动员,使参战人员充分了解劳动竞赛的目的、意义、要求。同时利用会议、宣传橱窗、宣传条幅等,营造全方位劳动竞赛氛围。
二、抓好过程控制环节,不做无用之功,保证活动有序开展
我们把劳动竞赛作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四抓两统一”管理。一抓建立竞赛组织,使竞赛活动有人抓有人管。二抓制订竞赛措施,结合业主提出的工程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工方案订立竞赛措施。三抓合理配置资源,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做到资源不闲置、不浪费,充分发挥作用。四抓竞赛服务到位,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根据所分管工作建立分工包保服务,使现场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把竞赛与日常施工“两统一”:日常施工与“组织竞赛”统一安排,做到目标明确,落实到位;施工管理与劳动竞赛机构统一办公,做到协调配合,指挥灵敏。
x月,我们顺利开展了样板工程活动,参加竞赛的一、二、三工区积极应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组织得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此次样板工程劳动竞赛,我们比出了精神、比出了差异,发现了不足,特别是一工区的洞身开挖施工项目,至今都没有达到满意的光面爆破效果,通过此次样板工程劳动竞赛,各个工区要迅速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真正做到:会干、能干,最终达到干得好、干得快、效益佳的目的。
x月,组织开展了多次安全知识竞赛,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采取了安全知识抢答形势,比赛气氛异常活跃,参赛队员踊跃竞技,达到了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的目的。
三、抓好竞赛总结表彰奖励环节,发挥激励作用,促进活动持久深入
分阶段劳动竞赛活动开始时,项目部就与协队伍签订“责任状”,制定相关施工生产目标,明确奖罚金额。分阶段劳动竞赛活动完成后,项目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考核,由项目部技术、安质、财务、物装等主管部门,从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指标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大张旗鼓对取得的成绩协队伍和竞赛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重奖。同时通过各种会议对先进队伍、人物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利用宣传橱窗设立“光荣榜”栏目进行展示,增强荣誉感。把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项目部在施工生产的实施过程中,运用劳动竞赛的杠杆作用,激励作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施工,涌现出一批好的生产积极分子和队伍,带动了项目部整体工作不断上台阶。
公司劳动技能大赛总结范文材料三
为了提高车间女职工的思想、文化、技术的整体素质,为女职工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她们“学知识、练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情,为十一五建设和生产经营服务,根据公司工会的文件精神的要求,我车间在广大的女职工中开展了技能技法劳动竞赛活动,在车间全体女职工的用心配合下,我车间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劳动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为了搞好这次女职工技能技法劳动竞赛活动,我车间成立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学习公司女职工技能技法劳动竞赛实施方案,提高领导小组成员对此次活动的认识,明确各自的职责,进而使活动的顺利开展得到了保障。
车间根据实际状况,制订出了棚膜车间女职工技能技法劳动竞赛方案,并召开了车间女职工大会,明晰了此次竞赛活动的目标及措施,深入落实好了竞赛方案,我车间女职工全部参加了此次竞赛活动,参赛率100%。
4月24日—5月4日准备策划书及活动通知,经学校学院批准,正式下发至各学院,同时开始宣传工作,5月4日报名工作结束,同时对报名人数进行汇总,其中主要有交通学院,土建学院两个学院参赛,共计报名42组,168人次。
2、活动开幕式
5月12日早上8:30,在工二b301召开了开幕式,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建筑材料试验室主任李九苏老师主持了本次开幕式,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孔伟红、副院长龙科军、建筑材料实验室老师及院团委书记马玉文老师应邀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3、比赛初赛
上午9点,初赛正式开始,共33组参加比赛,分为四个考场,以每组单独答辩和做题的形式进行,各考场秩序井然,由道路协会各部长分别作为各考场负责人,上午十点半初赛正式结束,由道路协会负责人进行统分,当场选出进入复赛的队伍。
4、比赛复赛
上午十一时,工作人员正式宣读进入复赛的队伍,本次比赛共十六组进入复赛,宣读进入复赛队伍时,现场气氛高涨。进入复赛的队伍当场由道路协会的各负责人领入工二各实验室进行复赛,复赛以实验的形式进行,由各位评委老师当场指点评判。评委老师认真负责,公平,公正。复赛结束后,由评委老师对成绩进行汇总,最终评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3组、优胜奖10组(见附录)。
二、活动自我评估
总的来说,这次第七届建筑材料试验技能大赛各个阶段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准备充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了体现,正是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充分开展的前提。比如我们提前确定好各部门负责的工作,这就为随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后续宣传很到位,比如联系其它各学院学习部长,使活动通知下达地更到位,最后使报名人数大大地增加。
③在甘饴园及汀香园张贴横幅、海报,各寝室楼下张贴通知,充分利用微博、人人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④道路协会各部门工作人员团结一致。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活动开展阶段,道路协会每位成员都积极配合,这是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
⑤分工具体安排合理,在开展活动之前,道路协会开会确定了初赛的每个考场的负责人以及复赛各个考场的引导人。
⑥道路协会负责人及各部门工作人员与各位评委老师积极协商,并且得到了建材实验室老师的大力支持,使得各部门负责人对比赛都能了解到最深,做到最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
①起初报名时间截止在4月30号,当时为五一假期,所以当时报名人数不多,宣传效果不明显,所以最后把报名截止时间改为5月4号,继续宣传,在今后的比赛开展前要把各阶段时间确定好,确保比赛可以整体圆满完成。
②由于负责人的失误,没有在报名截止时马上统计出报名人数,造成活动后续工作的拖延。
③宣传时期,没有针对性,所以报名人数和预计有差距。
④报名信息多处出错,其中包括参赛人员的姓名,班级等,此为工作人员粗心所致。所以今后工作应该应该更加细心,尤其是在这种细节问题上。
⑤准考证发放时间通知过晚,使得很多人没有空出自己的时间来拿准考证,甚至有些同学是在考试当天才拿准考证的。
⑥由于此次活动初赛是需要所有人在工二b301统一候考的,人也比较多,中间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出现了很多组在进行完初赛就直接离开的情况。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增强了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工程材料的了解,使得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倡导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同时也是增强了各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各学院之间的友谊。此次大赛是对参赛选手对于土木工程材料了解以及作为工科必备的动手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考验,受到了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
长沙理工大学教务处
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只有依靠真才实学、掌握过硬本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拥有一批批高素质、肯奉献、能战斗的建设者,才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在党的*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加强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号召、时代的变革、历史的使命昭示着我们,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障,才能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持。
青年是企业振兴、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与突击队,青年技能人才是*增强产业实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增长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劳动保障、交通、建设、国资等部门和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有力推动了全市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特别是通过举办青工技能大赛,引导广大青工学习技术、钻研技术,促进了广大青工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素质提高、成长成才,为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搭建了舞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企业急需、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提高企业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年*市青工技能大赛是在党的*大胜利召开、总书记为*未来发展定向导航、市第三次党代会在直辖十周年之际继往开来、开辟新局的大背景下举办的一次全市青工的盛会,更是一曲全市青工奋发有为、激昂向上、建功*的青春宣言。在初赛阶段,各地各单位广泛宣传发动,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把学习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比赛选拔活动;在决赛阶段,各工种决赛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有关方面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参赛选手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保证了决赛的公正公平和顺利进行。通过大赛,不仅涌现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工学习技术、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全社会重视人才、关注青年、成就青年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高级工只有4万余人、技师仅有5千余人、高级技师7百多人,分别占全市第二产业职工的1.5%、0.2%、0.0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高级技能人才中,30岁以下的不到10%,我们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希望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在各级党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大、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三次团代会确立的*共青团“1333”总体思路,扎实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满足青年职工学习成才、岗位成才的根本需求;要通过组织技能培训、举办青工技能大赛、开展青工职业资格年度考评等途径,有效整合团内外资源,帮助青工学习技术、提升技能、提高素质,为青年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要把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与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发现青年人才、挖掘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成就青年人才,为促进广大青工成长成才做出共青团应有的贡献。
1、选手的技能水平与操作速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本次比赛情况来看,我们有的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技能水平,特别是操作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次比赛有一名学生机器有点故障,学生没有提出来浪费了很多时间。
3、既重操作技能,又抓专业基础。
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后盾,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再也难以提高;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后盾,也就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虽然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难以求得两全其美,但我们在今后的实习与培训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专业基础的重要性。
二、下一步的建议
1、建立大赛长效机制,理顺大赛工作程序
我们必须建立大赛长效机制,这是今后大赛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保障选手选拔的科学性、培训工作的长期性、选手培训的长效性、大赛指导教师的稳定性、课时申报的简化性、宣传报道的高效性、奖励兑现的及时性、分配方案的合理性、选手留校的保障性等。
2、优化培训方案,建立统一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自2011年开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铁道出版社承办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大赛暨海峡两岸赛”已在北京连续举办两届。第三届大赛又将如期而至,在前两届大赛中,我很荣幸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参赛。我校参赛选手面对强大对手,稳扎稳打,经历了心理上、品质上、技能上的“决战”,两届大赛均取得了良好成绩。
回想整个参赛过程,不禁感慨良多。大赛带给我很多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昔日为比赛日夜奋战的情景历历在目,也许只有亲身经历了比赛才能体会其中的酸与甜、苦与乐。作为指导教师,我更深刻感受到大赛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强大作用。赛后,就我校参赛情况,本人对指导学生参赛的实践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大赛的意义
1.大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职业竞争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后,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各教指委、学校联合企业,推出了一系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措施。本次大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组织并开展的。实践证明,大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水平,强化了专业技能。通过校际竞争,使学生意识到与其他强手相比差距还很大,这更激发了其自身努力学习的激情,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大赛,让他们把关注点从书本知识投向实际应用,激励他们努力提高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高职业竞争力。
2.大赛引领新一轮教学改革,起到示范教学的作用
大赛为计算机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国际标准、教学-学习平台和项目教学示范性案例,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养与国际接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计算机教学新的内涵,引领新一轮教学改革。指导教师通过带队参赛,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新进展,同时将了解的竞赛内容和规程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提炼、转化为新的教学项目,可以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进而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大赛结束后,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组召开了总结研讨会,对竞赛的主要内容、技术走向和对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认真分析,试图捕捉到更多可以指导教学改革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同时结合竞赛内容,对现有课程教学模块进行了相应调整,为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和专业应用层面上的信息素养创造了良好条件,更为选拔参赛学生做了良好铺垫。
3.大赛促进了校际交流,提高了院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赛在引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搭建了一个广阔交流的平台,使参赛院校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认识更加深刻。首先通过全国性大赛,院校之间加强了高技能人才和信息技术的交流,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展示自我、共同提高的宝贵机会,加强了职业技能的传播与交流,彰显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之间也更加了解,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学赛指导经验,探讨和交流教育教学的经验及成果,对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大赛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高职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关注,更呈现了高职教育的美好前景,使家长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与肯定。大赛过程中,我校参赛师生严整的队容队貌,良好的技能展示和礼仪礼节,得到大赛组委、评委裁判、参赛人员的高度评价,由此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参赛实践总结
1.教师的集体荣誉感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能够亲自辅导学生并代表学校参赛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因此每个教师都很期待带队参赛。在如何确定辅导教师上,我们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这里的“老”是指参加过大赛教练员培训的辅导教师,他们对大赛规程、技术性文件、学习测评软件等大赛相关学习辅导内容比较了解,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新”指的是没有参加过教练员培训、对大赛不甚了解的教师。今年的“新”教师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并通过自身学习、磨练,到明年参加比赛时,经过教练员培训,就成了经验更为丰富的“老教师”。这样可以不断强化教师队伍,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培训、锻炼,接触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前沿知识,更加了解大赛过程。没有机会参加辅导的教师也会经常和找们一起讨论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检验机房测试环境、安装模拟测试软件、制作选拔赛试题等。总之,备赛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否是辅导教师,我们计算机教研组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看作是比赛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备赛过程。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2.建立科学规范的参赛选手选拔机制是基础
在前两届大赛中,我校均报名参加了计算机基础、常用应用软件、网络应用与安全三个项目的比赛。每个参赛项目各有特点,选拔参赛选手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选拔的主要形式就是选拔赛。为保证让优秀选手进入集训队,赛前一定要认真做好选拔赛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做到全员发动,使大赛覆盖每一名学生,达到优中选优,“广种薄收”。我校在收到大赛组委会通知后,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竞赛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第一时间通过班主任向全校学生下发了大赛预报名通知。同时我们计算机教研组召开了专门会议,大家分工协作,根据每个项目的竞赛要点,精心制作了多套选拔测试题,在全体报名同学当中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采用“层层选拔,逐次淘汰”的策略,挑选出那些成绩突出、学习兴趣高、参赛潜力大的同学进入集训队;在决赛正式报名前,对进入集训队的同学一直实行动态管理,能者上、弱者下,营造赶、比、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全体同学计算机水平的共同提高。在参加完第一届大赛后,我们及时总结了经验,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有准备地大力宣传,在平常的教学中观察、培养参赛选手,让更多有兴趣和一定基础的学生参加选拔,同时注重以老带新,在不断地学习训练过程中,优胜劣汰,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通过选拔赛,不仅在全体学生中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热潮,借机发现竞赛人才、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同时也是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一次检验,对今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制定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案是根本
(1)采用科学的辅导方案,精心指导方能出成果。科学的训练计划,是提高辅导效率的关键所在。因学生基础较差,虽然相对一般学生是佼佼者,但距参赛选手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训练中要有合理的训练方法,不断的摸索、调整、改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切忌过分追求难度,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中从最基本的试题入手,由简到难,逐渐综合、强化、提升,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将学生最初的兴趣转化、引导为对竞赛项目的挚爱、着迷,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达到竞赛水平,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来展现他们的操作水平,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以“常用应用软件”模块为例,这种计算机技能竞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office软件的各种工具,熟悉每一步操作,因此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机房环境,提供好的机器,进行日常操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辅导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练习情况,有所侧重地讲授其所需的软件知识点,取其所需,同时布置一些具体的设计性实训作品让学生完成,让其在实践中自主学会具体操作,掌握操作技巧,牢记各种操作功能。
(2)关爱每一个参赛学生,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心理素质过硬,摆正心态,是参加任何大赛取胜的重要保证。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参赛选手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挥长处,使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心情舒畅的投入训练,戒骄戒躁,沉着应战。根据实践经验,本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节学生情绪: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以非常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每一项学习任务。因此,技能大赛辅导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大家齐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才会取得好成绩。指导教师要努力做好角色转换,应改变辅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好伙伴,引领他们积极投入大赛训练,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尽最大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对又苦又累的训练感到轻松,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2)荣誉感、成就感的激发。有机会参赛的学生求知欲望、荣誉感都非常强,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十分希望有丰硕收获。但随着集训强度以及训练难度的逐步加大,他们的消极情绪也慢慢滋生,适时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不失为一剂良药。指导教师要经常勉励学生,为他们加油打气,教育他们要珍惜参赛机会,让他们懂得只有努力和付出才会获得回报,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
3)加强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教育。指导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扬为学校争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精神方面、价值观方面加强引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技能大赛不仅是为学校争光,更是自己人生中难得的机遇,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极大提升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更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几点反思
前两届大赛有些项目本有取得更好成绩的能力和水平,却没有发挥好,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反思:
1.选拔参赛选手不仅要注重平时训练成绩,还要注重成绩的稳定性。
2.应该加大训练过程中处理和应对环境不利因素的应变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
3.与水平高的学校交流学习的不够,存在信息闭塞,关门训练的现象。
4.指导教师多是兼职教师,能力和精力有限,虽然都很努力,但离取得一等奖的水平有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与建议
1.以赛促教,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突出技能教学,坚持实施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学习实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2.以赛促学,组建计算机学习兴趣小组,坚持平时训练与突击训练相结合,平时训练促学会,突击训练促提高。
3.通过多渠道收集与竞赛有关的信息,加强与高水平学校间的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
4.学校应完善体制机制,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大赛的指导训练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为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教师创造专业成长的平台。
5.学校应继续加强提高教师培训层次,让教师掌握更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辅导水平,力争在下一届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章小永,魏建.开展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J].职业,2010,(5).
关键词: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12-02
一、引言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和实践性最强的学科竞赛,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如何充分发挥竞赛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对未来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近年来多次指导省级以及国家级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经历,就目前结构设计竞赛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第八届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例,对如何通过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供国内同行借鉴和参考。
二、当前结构设计竞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结构竞赛指导方法和指导体系仍不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仍缺乏科学系统的大学生结构竞赛指导方法和指导体系。许多高校在竞赛中只重视拿不拿奖,而不重视如何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竞赛指导多数停留在让参赛学生埋头苦练上,因而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大学生结构竞赛指导方法和指导体系,其指导水平远未能达到教学艺术的高度。同时,目前许多高校筹备结构设计竞赛时,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创新之间尚无法得到全面的协调。
(二)对学生专业知识拓展的限制
目前,以专业知识指导结构设计竞赛,反过来以结构设计竞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互动模式还没有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竞赛向专业课程反馈、促进作用的发挥。比如,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动手制作承载力较高,且外观精美的结构模型,然而在竞赛模型展示阶段,一被问到有关结构力学、材料力方面的知识,学生却常常回答的“驴头不对马嘴”。因此,构建一套结构设计竞赛反馈指标体系,评价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是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高校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培养模式的建议
针对目前结构设计竞赛在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为结构设计竞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提供一点参考。
(一)构建结构设计竞赛实践培训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结构设计竞赛的参赛同学多为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已学完理论力学,正在学习材料力学,三年级学生已学完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正在学习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设计等专业课。通过结构设计竞赛中的指导,促使学生将所学力学知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知识直接进行应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以及力学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实现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提高。结合土木工程的各专业模块(如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等)开设符合专业特点的结构创新设计讲座,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中,更能突出其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座知识可涵盖不同模块的专业创新内容,如建筑工程方向可以房屋建筑结构为主,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可以桥梁结构为主,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要求。结构创新设计讲座可结合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来设置,开设诸如构件模型(如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模型(建筑、桥梁、高耸结构、大跨及空间结构等)设计制作及加载试验等一系列内容的创新实践讲座。开设创新设计讲座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二)建立以结构设计竞赛为平台的教师教学与科研团队
以第八届全国结构设计大赛为例,为了能在此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湖北工业大学特组织了结构设计大赛指导老师团队,其中以苏骏教授为主要负责人,团队成员包括余佳力老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研究)、张晋老师(主要从事力学专业研究)和李扬老师(主要从事材料耐久性研究)。在大赛筹备期间,苏骏教授总负责比赛准备阶段的组织和策划,具体包括试验加载设备的购买引进、与其他兄弟高校的交流沟通,并对结构选型方案的最终确立进行审核;余佳力老师主要负责队员的招募和选拔,并引导学生进行结构模型的选型;张晋老师主要负责进行结构模型的力学仿真分析,将分析过程及方法传授给学生;李扬老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材料性能试验方面的培训、计算说明书撰写能力的培养等。每个指导老师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实现了整个指导队伍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培养实例
结合第八届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指导经历,通过对师生竞赛准备过程及竞赛具体环节的结果分析,给出切实可行的培养和指导建议。结构设计竞赛在准备过程中基本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1.在确立结构方案阶段。指导老师初步向学生提供几种可行的结构方案,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论分析和模型加载效果进行结构方案的改进,或另行确立结构方案。应予以指出的是:该阶段老师不要直接指定结构的方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确定,从而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和创新意识。
2.在理论分析阶段。指导老师向学生进行了有关Ansys以及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培训,并要求学生把拟设计的结构构件制作成试件进行受力性能试验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竹材的力学性能,为理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该阶段,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完成理论分析,而是掌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要求学生切实提高力学分析和试验研究的能力,为日后开展更深入的理论创新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进行模型制作和加载试验。在初步确定了结构的制作方案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模型的制作并进行加载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反复试验加载实现结构的优化,提交最终的模型方案。在这个阶段,要切实通过该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试验分析能力。同时应在该环节完全模拟结构设计大赛正式举办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克服参赛时紧张、焦虑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正式参加比赛期间。要求学生在认真完成自己模型的同时,利用空余时间与其他高校师生交流有关结构模型设计方面的经验,在模型展示和加载阶段认真研究他人模型的优劣。
五、总结
通过结构设计竞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才能真正体现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价值和意义。结合自身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指导经历,对高校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培养模式的建议提出了建议:构建结构设计竞赛实践培训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以结构设计竞赛为平台的教师教学与科研团队,由此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并促进土木工程创新团队的培养、教学与科研团队的组建,实现土木工程学科学术与研究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天虹,葛龙威,吴建华,等.从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看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4):298-300.
[2]贾传果,张川,李英民,等.结构设计竞赛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重要性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133-135.
技能大赛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运行体系,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比赛提供保障。
1.加强顶层设计
开展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的重要活动,通过大赛锻炼学生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学生在大赛中取得荣誉,不但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肯定,对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对技能大赛高度重视,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领导的重视非常关键。要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出台管理办法,加强宣传动员、做好大赛规划和总结表彰等环节工作,在各级各类大赛中逐步摸索经验,以赛促管。
2.成立大赛组织管理机构
大赛建立二级管理机构,成立技能大赛管理委员会,大赛主任由院长担任,分管院长为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技能大赛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负责人任主任,实验实训中心负责人任副主任,系(部)负责人等任成员。大赛办公室负责大赛审核、方案审批、经费管理、奖励认定、检查协调、考核评价、档案整理、总结交流等。配备稳定的专职管理人员,有利于提高执行水平和积累组织管理经验。系(部)负责具体赛项申报、方案制定、指导教师培养聘任、参赛学生培训选拔、赛事承办、外出参赛等任务。
3.出台管理办法,实施制度保障
出台系列管理制度,用制度保障技能大组织管理顺利运行。笔者学院出台《技能大赛管理办法》,从大赛申报程序和管理、大赛经费管理、奖励认定与标准等多个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办法的制定,完善大赛分类管理体系、大赛激励体系和经费保障体系、训练保障体系。
4.加强宣传动员,积极营造大赛氛围
在学院官方媒体(如网站、院报、微信等新媒体)上开辟专栏或专题报道,宣传技能大赛有关政策事项、规章制度、赛事图集、赛事视频、赛况快报、经验交流等,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成果展。从2015年起,每年五月的第二周为“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同时正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要充分利用这一时间节点,在力争参加国赛的同时,组织开展学院技能大赛月活动,要求各专业参照国赛和省赛的要求,合理设置赛项,展开竞技,开放赛场,组织观摩和展示活动,同时为下半年的省赛和以后的国赛集训选拔备赛。
5.做好总结表彰,加强经验交流
赛后总结是开展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工作,要从取得的成绩、参赛体会、对今后参赛及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等多个方面及时总结。学院技能大赛管理委员会适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取得佳绩的参赛选手及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大力宣传,激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各个层次的大赛,同时邀请获得突出成绩的参赛选手或指导教师在会上分享参赛心得、交流参赛经验、总结成功做法,以期逐步推广到其他赛项中。
6.加强信息化管理
大赛的组织管理头绪繁多,从宣传、申报、培训、审批、报名、注册、检录、参赛、考核、奖励、成绩、通讯等赛务环节都在利用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技能大赛的有机融合,方便组织管理者及时各种信息,对参赛、观摩人员进行管理和统计,多角度展示比赛过程,为职业技能大赛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当前,移动互联网浪潮涌起,要抓住“互联网+”的时机,在利用传统网络管理的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或开发手机APP等辅助手段,使参与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融入大赛。
二、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大赛有机融合教学
1.做好大赛规划,合理设置赛项
现有的赛项名目虽然繁多,但多数是针对传统职业岗位设置的,对于综合性职业院校有利,而行业类职业院校因开设的专业较为单一,能够参与的赛项数量相对有限,需要对赛项进行开发,以期适应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要对赛项做好统筹规划,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及时调整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和标准。在积极组织参加现有的赛项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要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通过调研、观摩、推广,积极开发或承办行业特色专业技能赛项,探索能否与更高级别的赛项相衔接,不断提高大赛的产业覆盖面和专业覆盖面,为更多学生提供参赛机会,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
2.搞好课题研究,推动大赛发展
为推动大赛不断发展,促进竞赛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要积极在“行指委”“教指委”和各级行业学会(协会)的指导下,开展竞赛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规章制度、赛题编制、信息化管理、咨询服务、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国际交流,成果转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的课题研究,以期不断适应技能大赛与服务需要、促进就业、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3.发挥校企合作作用
技能大赛要面向企业开展合作。企业的有效参与可以为大赛提供全面可靠的技术与装备、服务甚至经费支持,用企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与企业岗位深度对接。大赛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大赛评判,鼓励企业现场招聘,安排优秀选手毕业后到企业就职。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吸引学生积极参赛。企业也可以依托大赛平台,开展赛项成果转化,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大赛建立起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桥梁,有利于校企双方探讨和创新双主体育人模式,为学生企业文化认同、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校、企、生三方共赢。
4.大赛有机融合入教学
近年来,在中职院校中各级别的技能大赛格外引人注目,以我们学校和我们计算机专业为例,有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以及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课件制作、网络校园网、动漫和综合布线等钓面的内容。我在从事了多年的计算机多媒体科目教学,以及多年来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总结了一些经验和看法,在这里将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作法总结一下。
1 我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现状
大赛宗旨是“大赛点亮人生 技能改变命运”,为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中职组在2012年共设了16大类和60个项目,几乎涵盖了目前中职学校的所有专业。
2 多媒体教学对技能大赛的影响
1、研究背景
所有的技能大赛都参照行业标准,对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几年计算机专业的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课件制作和动画制作等各种技能大赛的进行,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软件设计环节的要求,不再像传统大纲那样,以讲为主以练为辅的传统模式,而是以企业广告设计为重,对学生产生了新的要求,对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前景,同时也成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职业技能。
2、研究基础
在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可以动态地精选教学内容,同时也可开发样本教材。为了达到能力目标,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模块,技能、知识和方法,将软件的学习作为技能,将理论原理作为知识,将学习的过程作为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历年技能大赛中的要求体现了计算机专业发展之快,造成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很难符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各种教学资源例如技能大赛的过程来组织符合自身特点的校本教材。
3、研究作用
⑴详细研究技能大赛规程和内涵,指导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规程是基于专业基础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而设计的,它体现企业、行业一线现代生产工艺,而比赛项目和评分细则正是专业未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考核标准。针对这些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我们整理出数控铣编程与加工技术项目训练的课程标准。
⑵以课程标准为主线,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分析归纳总结,梳理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适度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根据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提炼、转化为实施性教学项目。
⑶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
技能大赛重在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行动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3 多媒体教学在技能大赛训练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技能大赛训练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先确定好每个学生参赛的项目,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辅导。有些学生一开始的兴致勃勃的,积极性特别高,等到过了一些日子,就觉得特别枯燥,从而提不起兴趣了。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找自己喜欢的实例来进行操作,每一个学生提供的实例,大家轮流一起完成,然后互相评比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系在参加历届土建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心得,以及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通过参加各技能大赛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对实践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我院也积极的参与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通过比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善,现就我系对参加土建类建筑CAD职业技能大赛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已经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做一个总结和研究。
我系自2011年起就积极参与土建类建筑CAD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并通过每年的总结和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改善,在职业技能大赛上所取得成绩逐年进步,实践教学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2011年我系首次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报名参加第六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AutoCAD建筑设计的比赛,并且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优秀奖一名,这次我系建工专业首次参加建筑CAD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虽然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通过本次比赛,我们积极总结经验,并通过比赛了解企业行业以及其他相关院校对建筑CAD的定位。针对这次比赛,我系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CAD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由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与机房训练结合教学,改为一体化机房实践教学。CAD教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与机房训练,使得教学过程和实践练习处于脱节的状况,学生无法将学到的技能立刻练习和实践。经过这次技能大赛的总结和认知,我们将教学模式改为一体化机房教学,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学生能立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练习消化,并且能更好的与教师沟通交流,更好的讲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
[DOI]10.13939/ki.zgsc.2015.02.155
1 高职院校参加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师资配备不足,存在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从学校直接到学校,授课前缺乏必要的企业实践经验,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实践技能相对较差。即使学校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也因多方面原因,无法深入了解企业或岗位的核心技能。这样的师资结构和师资水平应对平时的实践课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更何况是要求更高的技能大赛。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旅游管理专业的赛项包含“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主题宴会设计”“导游服务”三个赛项内容。这三项比赛的比赛规则中都涉及多个比赛内容,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要求学生除了摆台还要懂设计,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功底。西餐主题宴会赛项既要会摆台还要会调酒和制作咖啡。而导游服务赛项包含“即兴演讲”“导游讲解”“才艺展示”“知识问答”等环节。这些赛项的设置不仅是对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指导教师的考验,大赛要求一个学生只能有一名指导教师,可是从赛项的设置来看,单个老师很难完成这样的指导,而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很难担此大任。
1.2 课程设置适应不了技能大赛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中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是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应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而实际上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的实际需求相脱离,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企业后很难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更别说参加实践性如此之强的技能大赛。另外,企业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技能大赛的赛项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说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变化远远赶不上技能大赛赛项要求和企业需求的变化。
1.3 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不足,使参赛学生的挑选存在很大的难度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学生的实习实训存在很大问题,大多数旅游企业会大规模起用实习生,且实习期较长,一般为6个月或以上。与正式工相比,实习生的成本低、培训期短。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上只接触本岗位的基本业务,核心业务很难接触到,而技能大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要求学生具有基本业务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动手、动嘴和创新能力,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宴会摆台只作为学生基本技能来考核,分值较低,关键考核的是学生的创意和设计理念,这些技能不是学生通过短时间实习实训就能达到的,这就使得很多学校在挑选参赛学生方面出现了瓶颈。
1.4 学校过于重视获奖而忽视深层次的内容
高职院校对于技能大赛的重视毋庸置疑,因为技能大赛对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它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数量和招生质量。目前来说学校对于参加技能大赛都非常支持,对学生对老师也有各种奖励措施的激励。但很多学校参赛的目的过于单一,即通过比赛获得奖项,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内容。如通过参赛研读赛项规则能否洞悉行业需求的趋势,别的院校尤其是获奖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参赛备赛实施方案方面有没有借鉴作用,有没有利用参赛与观赛企业进行交流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有没有重视赛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参赛总结和讨论等一系列问题。技能大赛的初衷并不只在于比赛,而是通过技能大赛这样的平台促进专业与产业结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改革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达到与企业共进、与行业发展共进的要求。
2 高职院校应对技能大赛的对策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多的应突出其实践经验和技能方面的能力,这一点可以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教师从业非常严格,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在取得学历之后进企业实地工作1~2年时间;工作之后再到教师进修学院学习如何为人师表,课堂授课;学习完成之后还要到学校实习1年时间,这一切完成之后才能成为真正授课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定期下企业实践洞悉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新态势,这样的教师本身就是行业的参与者,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何愁培养不出合格的学生。另外,针对技能大赛的赛项规则,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集训或者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进驻校园对教师进行相应指导,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现在酒店有自己行业的宴会设计大赛也有集团内部的宴会设计大赛,职业院校可以组织教师观摩这样的比赛,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也可以邀请获奖企业和选手介绍经验和设计理念等,要求每一位观摩教师写出分析报告,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等,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大赛的能力都会得到应有的提高。
2.2 多方面多层次进行课程改革
2.2.1 企业参与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要,关键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是否契合,因此企业参与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具体做法:首先,学校应成立专门的企业专家委员会,定期举行专家委员会研讨,了解最新的企业需求态势和人才需求信息,以便于学校依据企业需求实时的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修改。其次,实践课教学应聘请企业相关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来学校授课,或者将学生带入企业,利用企业实践环境来进行现场教学。最后,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尤其是实操部分需要企业参与,这样的教材才能避免“假大空”现象。
2.2.2 技能大赛指导课程改革
技能大赛的举办目的主要在于以赛促改,希望通过技能大赛这样一个平台促进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尤其是课程设置的改革,从而达到职业教育人才目标的实现。技能大赛从举办开始每年都有新增赛项或者对原有赛项进行相应改革。以旅游专业相关赛项为例,2013年新增了导游服务赛项,2014年又对导游服务赛项内容进行了变动,如增加了即兴演讲和导游基础知识笔试取消了情景再现和风采展示环节,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带团技能和业务知识的积累。作为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应依据赛项的变动和内容的变动实时变更课程内容,如增设演讲与口才课程,加大即兴演讲环节的实训等。另外,在技能大赛中,每一个参赛项目都不是一门课,一个教师可以承担的,它是综合的,需要多名老师互相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如西餐主题宴会设计,需要有餐饮教师、调酒教师、咖啡制作教师、应用文写作教师等多位教师组成团队,将技能大赛作为一个大的课程项目,突破原有的课程内容,协作指导完成。
2.3 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十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可见,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纷纷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技能大赛,为举办学校提供设备赞助及为各参赛项目冠名等。这样,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零距离对接。学校可以利用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以旅游专业为例,首先在准备阶段,一方面可以走访企业或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与企业一起探讨技能大赛赛项规则,制订参赛备赛实施方案,探讨需要企业给予协助的赛项内容并制订好相应的计划;另一方面参赛学生进驻企业相关岗位由企业工作人员实时指导,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其次在技能大赛参赛过程中,利用大赛平台,与观赛企业和企业评委沟通交流,探讨企业人才需求趋势和未来技能大赛相关赛项发展动向,为学生实践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方向提供指导。
2.4 高职院校本身重视技能大赛的深层次作用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按照能力席位标准提升素质,提高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做到“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以应急公务处理、公文写作、命题演讲、计算机操作等项目为竞赛主要内容,通过大赛活动检验、提升残联干部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二、竞赛主题、范围
1、竞赛主题:提觉悟、学技能、练本领、强素质、促跨越。
2、参赛范围:县残联全体干部职工。
三、竞赛项目
(一)必赛项目。
1、公文写作。依据指定的相关背景材料,在规定时限内,撰写公文。
2、计算机操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其中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问答,进行文字编排处理等。
(二)选赛项目。
3、命题演讲。根据抽签命题,进行限时三分钟的即席演讲。
4、课题调研。一是组织人员参加县调研征文比赛;二是组织选手参加县专题调研比赛。
四、大赛活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5月1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宣传,为大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认真部署竞赛活动,制订大赛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大竞赛活动力度。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1日—8月15日)。按照秭直工委[2013]7号文件要求,先组织残联系统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在开展技能比赛,然后选拔出残联系统优秀选手参加县举办的技能大赛。本阶段做好报名登记造册、单位初赛全县决赛等竞赛工作。
(三)考核总结阶段(8月15日—9月20日)。总结竞赛活动情况和经验,形成大赛总结材料上报大赛活动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