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技创新与应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与编制科学地设置出来
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与编制,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入、示范试验和推广作为种植业的主要职责;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的灾情预报、监测、处理和防治上要积极地开展起来,要监管和配套服务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要组织起来并进行推广,将农业资源管理开展起来,对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生态环境的监测开展起来,有效地培养和教育农业公共信息的。
2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机制上予以创新
2.1 推广多元服务的机制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给予协调指导、强化中介组织和涉农企业等,将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和经营主体建立起来,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其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出来,引领其在推广规划重点的时候要围绕着政府,将农业技术服务开展起来;将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性推广机制的模式和途径要探索出来,并不断地给予完善。
2.2 竞争聘用的机制
对竞聘制要全员地执行起来,可以由县级主管部门聘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任,通常的时候可以由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聘任一般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资格存在于新招聘的工艺性农技推广人员身上,通过当地人事单位考试通过之后,择优录取。
对新型的节肥、节水、节地、节材等技术要不断地进行推广与应用。将高效节水灌溉新设备要大力推广起来,对旱作物农业工程要继续实施起来。对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和精量播种上要进一步去推广,对测土配方施肥要深入地进行推进,对技术示范和设施农业的建设上要予以强化,对农业机械技术改造上要大力地给予支持,将产品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适用性提升上来。对农村垃圾处理和农业面污源治理的工作上要予以强化,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水平。对现代的信息技术上要充分地进行使用,将农产品等现代的交易要积极地开展起来。
4 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上要努力提升上来
4.1 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起来
对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上要予以坚持,将分析测试、技术转移、集成科技成果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区域服务等要积极地推广并建立起来,将农业科技成果网上定期的机制要积极地建立起来,对农业生产化的科技需求上要积极地反映出来。对农业技术交易市场要努力建立起来,将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的平台有效地建立起来。对农业技术评估咨询和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上要加快去发展,将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农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提供出来。
4.2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上予以完善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联盟合作、企业主体运营、奖励评价、展示交易促进等机制要努力建设起来,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将以企业为主体模式要大力地实施起来,将结合产学研为模式的科技转化建立起来,在主营收入中将农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要不断地提升上来,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主体中将企业作为其中的主体。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上要予以强化,将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要努力提升上来。
4.3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上要予以实施
对现代农业产业等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要全面地实施起来。要大力引进和转化先进的科技成果,对绿色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场地的建设上予以强化,将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不断地进行扩大。
5 保障方针
对组织领导上予以强化,将认识提升上来,将对中国梦的实现当做主要的目标,在农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将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效地融入进去。可以将专门的工作小组成立起来,对具体的工作上进行管理。
其次,将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在基层科技创新工作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对发现典型、宣传典型、依靠典型和树立典型要切实地重视起来,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上要予以加快,将一定的经验要及时地总结出来,将长效的工作机制要探索并建立起来,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在整个社会将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起来,将农民学习和运用农业科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6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不断地提升,现代的农业生产逐渐地摆脱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快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生产与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需要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 丁超.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F768文献标识码: A
目前烟草行业正在开展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的,没有可借鉴和复制的模式可循,但正因为此,也为烟草行业的创新提供了开阔的舞台,现阶段的行业改革更需要创新来推动改革的进程。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烟草工业企业面临的课题,服务创新和营销创新则是烟草商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打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动力和源泉。
一、管理创新转变观念,加强内部管理是企业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企业管理方式创新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以目标管理为抓手,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为主线,从烟草商业企业的制度、流程、目标、对标、创优、绩效等多方面入手,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企业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增强应变能力;应该按流程分责,照标准做事,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夯实管理基础,形成系统化、流程化、制度化的管理运作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应该采用绩效管理手段,通过开展绩效考核、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打破身份界限,择优选择人才,实现员工自主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员工活力,不断完善、创新企业管理方式。
二、以市场为取向的营销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树立亲情式营销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卷烟商业企业的营销观念也要相应转变,要树立营销观念、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凭知识和智力而不是凭经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战中取胜;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积极向市场提供危害小的产品;要树立亲情营销观念,将客户当作自己的朋友、亲人,抛弃以往“要我创新、逼我创新”的被迫式营销思路,向“我要创新”的营销思路转变,通过与客户做“朋友”,使客户成为企业永远的“朋友”,构筑起坚实的亲情式营销网络。
(二)深入推进零售终端建设,发挥“示范店” 的标杆作用。
营销方法创新最主要的是加强卷烟营销服务体系的建设,深入推进终端建设是当前零售客户最急需的服务需求。从目前的客户分类来看,零售客户以食杂店居多,占80%比例,业态较为单一,不利于零售终端的建设,应着力进行客户经营业态的管理和提升,降低食杂店业态客户构成比重,将其提升为便利店、烟酒店、“示范店”,真正发挥“示范店”在烟草市场的“布局标杆、形象标杆、诚信标杆”作用。同时积极开展零售户营销竞赛活动,鼓励零售户之间交流卷烟经营经验和心得,可以利用“新商盟”平台从不同服务区域中挑选零售户代表同台交流、异地报告、远程互动,并由观摩的零售户代表及客户经理共同评选出优秀零售户,授予企业荣誉称号,如评选烟草百佳零售客户、千家诚信经营客户、品牌营销之星、消费服务之星等,以展示零售客户的终端形象风采,促进终端客户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功能。
烟草广告正慢慢渗入新媒体,谈及当今最为便捷的手机网络,不得不提到微信。微信朋友圈功能支持网页链接方式打开,这个新功能像微博一样引起用户对分享的热衷。烟草企业可以试图与微信合作,使每一位微信用户的烟民都能分享自己对卷烟的评价。用户通过微信,把品牌卷烟商品一个接一个传播开去,也就是形成了人们经常提及社会化媒体的口碑营销,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用户都不会吝啬和朋友分享,电脑上如此,移动设备上更是如此。不仅有利于加快卷烟品牌的传播,还能过给卷烟市场带来新活力。
三、构建便捷的创新服务体系。
(一)以情动人,推广品牌。
在日常拜访中,增加亲情服务、贴心服务,让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特别是加强对需求满足率较低、异动、潜力提升客户的拜访工作,更多增加了客户经理的特色服务,有力促进卷烟零售终端建设工作,加强品牌培育管理,创新品牌培育方式,制定适合本地的品牌培育方案结合本地市场,制定出卷烟品牌培育方案,有针对性开展好本地品牌培育工作重点,提高品牌结构,稳定卷烟市场价格,提高重点品牌销量,进而达到品牌培育效果。
(二)协助订货,答疑解惑。
持续抓好网上订货客户的操作培训,切实解决客户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对网上订货客户的咨询、建议和意见的响应实效,提高网上互动效率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坚持网上订货与网上营销相结合,通过“一条主线、三个要素、五个步骤”的循环操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客户服务,进行市场分析,加强品牌培育,达到“自主操作、自我管理、自觉提升”的效果,夯实服务营销基础,努力提高服务营销水平。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58―01
一、概论
新巨龙能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井工矿井之一。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以往均采用手工录入、汇总、核对、分析等十分繁琐、耗时耗力,且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遗漏登记等原因,造成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十分被动。公司针对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技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建立,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拓展了各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科技创新信息平台管理模式
为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在线申报、审批,评分、查询、统计等环节,做好科技工作的统一管理,首先确定公司科技管理模式。
1、软件开发模式的选择。B/S和C/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实现。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互联网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客户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基于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今后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宽带的逐步普及,网络速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完全的B/S模式应该是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选择B/S 模式。
2、数据库的选择。目前常见的数据库有Access,SQL Server,MySql,Orcale,DB2数据库等,它们各有优点,适合于不同级别的系统。那么哪种数据库更快?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存在许多不定因素,一些经验表明在长时间运行大量事务方面Oracle要优于SQL Server,但在集群技术等方面,SQL Server比Oracle数据库要好一些。软件开发平台在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领域,往往存在两种选择,那就是SUN公司推出的J2EE和微软.NET。.NET是2000年以后微软最为重要的软件开发套件产品。J2EE和.NET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二者都是非常优秀的开发企业计算软件的优秀平台。这两种技术平台技术上部分不分伯仲,性能和先进性上是一致的。根据小组成员特点,我们确定的创新管理系统开发最佳方案为:B/S模式+SQLserver+.NET。
三、简易化操作,智能化管理
1、客户端无需安装软件
(1)搭建系统开发及调试环境;(2)客户端界面设计及数据库联接组件设计;(3)使用+Html语言完成编码;(4)调试程序代码无误后,将程序源代码部署在服务器端。客户端零安装,只需安装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同时具上网条件即可使用本软件。
2、用户权限维护方便
(1)定位系统需求;(2)在数据库中设计一个权限控制表和软件功能结构表,结合XML语言对用户使用权限进行全面控制;(3)使用语言完成编码;(4)调试程序代码无误后,将程序源代码部署在服务器端。设定用户权限通过软件操作即可实现,可以方便的添加,删除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用户权限生成功能菜单和功能树,不需修改软件源代码。
3、软件使用界面友好
软件开发中,将各个用户界面模仿静态网页系统界面,使得各项操作只需通过鼠标单击即可实现。使用者可以快速的熟悉软件使用方法。
4、采用新技术
在此平台的基础上集成开发出管理工作相关模块及辅助管理和即时消息模块。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业务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实现了信息化和“无纸化”管理,沟通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部门之间、相关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与管理信息的有序流动、有效利用和充分共享。
5、完善的流程设计
系统将人性化、智能化的理念引入管理系统领域。涵盖计时管理、评委打分管理,最终得分即时公布、报表统计管理等多个环节。论文过程中,系统为用户提供相关数据资料的实时查询功能,并为职能部门全面掌握情况和创新完成进度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中图分类号:G63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46-01
存在于知识中的力量是无形的,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它也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创新是我们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保护原有文化的保障。当今社会,各种竞争日益剧烈,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傲视群雄。那就必须对于旧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条新的道路,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一条别人无法照搬也无从取代的道路,这就是科技创新之路。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创作水平,如果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理想,那么他的科技创新水平也会不高,所以,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好的氛围。
一、科技创新小常识
科技创新作为创新的一种存在方式,其概念与创新也是相同的。创新是指:在现有知识和物质的基础上,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并能取得一定效果的行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1]自主性的知识创新领域与科技创新领域相结合,能够拓展人类的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产品也将不断地更新换代。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产物,也是创新发展的主流,它本身是电子信息或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发现和新的假设合成体。
二、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并不是难么容易就能进行的,我们容易受到原有文化的影响,想象力也容易受到限制,所以要想顺利的进行科技创新,首先思维要迈出原有框架的限定,也就是把思维进行创新。思维上的严谨性和展望性在科技创新中是必要的存在。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对科研难题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取得科学研究的优异成果。[2]
三、科技创新与学科知识
(一)物理方面
物理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物理中的大多数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关,与科技创新也有很大的关联。在学习了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概念之后,以此为基础,与其他同学探讨了关于能量转换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与发展,借鉴前人的研究,通过对太阳能设计、核发电、风力发电等研究的学习与发现,做了很多小的试验,《湿控节水灌溉装置》是其中的代表,利用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及研究,撰写论文《LED发光二极管电流及使用寿命研究》。[3]
物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也是最多样化的。在学习关于传感器的知识研究的课题后,并充分了解了一些传感器的功能,利用课外时间找到了一些由此原理而诞生的电子产品,如光传感器制成的灯,烟雾报警器,铁的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用电灯、重力传感器制作的电子秤等。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传感器在科技创新中应用的研究,并在集体的智慧下做了一些小的试验,如“灯光控制触摸传感器LED灯”是代表性作品之一。
在物理学科中,我们可以找到平时可能知道但却不了解的一些作用力。物理课本上有一节讲“安培力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安培力也是作用力的一种,它是磁场作用于通电导线的一种力。安培力的应用也很广泛,直流电动机、磁电式电表等都是利用的安培力的原理。利用这些原理,我们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探讨,《线圈炮、电磁炮》是其中的代表。
研究性的学习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我们的思想力和创造力。使思想付诸于行动,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对我们日后深入的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拥有过人的科学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生物、化学方面
水是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存在,地球上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占了很少一部分比例,而就在这很少的比例中,由于人们的破坏环境和不爱惜水资源导致很大一部分地下水遭到污染。生物的知识不仅能为化学产品的生产提供帮助,生物的科技创新知识也能为污水的处理提供方法。
污泥中含有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微分子物质,所以对于微分子物质的处理还是要用到微生物。微生物对于城市污泥的处理也是科技创新的一种形式。这种方法是增加污泥中微生物的含量,利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原理,降解高分子物质使其转化为低分子物质氧化物。微生物主要通过其分解的酶来降解污泥中的污染物,我们都知道,酶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催化的反应速率。因此,发现微生物也对污泥处理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微生物处理污泥的方法也是一种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修复是依靠附着于固体表面的过滤介质,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净化有机物好氧处理,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对水质的适应性变化,而且效率高(因为附着在以上类型的微生物多),污泥产品的降解率较低。[4]大自然中赋予了我们很多奇妙的宝藏,其中就包括同位素的存在,如我们熟悉的碳、汞、铅等,这些同位素对污泥中的污染物可以起到推测的作用。
结论: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自己去挖掘、开拓的同时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高中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以往不合适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方法。同时,老师也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授课习惯,在课堂中多开发学生的创新力,解放学生的思想包袱,提高高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为高中生创建适合独立创新的学习环境。作为家长,也要时时刻刻树立榜样,在无意识状态下激发高中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不能故步自封而要勇于创新,学好知识,丰富自己,顺着前辈前行的脚步继续发现未知世界的奥秘,为祖国发展、人类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雨涛.数学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
在当今社会,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意识,所以高校要寻求突破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转化与发展,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虽然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重视,他们大多只把这门课程作为新的教学活动的表面工程,导致学生对新课程的重视不够。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自我价值的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上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实施不足、课程建设、环境优化等不利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中迅速扩张,这种扩张是由企业家精神作为促进经济复兴和增长的工具的承诺推动的。教育部要求高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素质、意志坚强、观察敏锐、思维超前、知识丰富、科学实践,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现“双百”目标,以智力安全为人才保障。大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他们是最重要、最具自主性、最具活力的创业群体,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创业精神有机地融入了中国梦。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打造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涵,是人民群众的创新素质。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1]。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人才成长路径,强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要素,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校园文化,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思维方式,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高校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科研水平,鼓励高层次专家学者畅谈学术前沿,精心引导学生,当好学术带头人,实现学术突破和学术引领。学习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目的是了解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路,最终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难题,完成实际工作,掌握计算机学习处理问题的办法和解决方案。而计算机应用本身是一门枯燥领域,计算机工作流程结构严谨,内容符号,运算关系众多,抽象性强,需要学生不断练习才能将知识学懂。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讲解都存在着极大的难度,甚至在经过漫长的学习时间后,学生虽然将理论知识理解但遇到程序设计问题却又做出错误的设计答案,又或是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学应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学会处理基本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重视创新和创业教育,虽然许多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他们大多只把这门课程作为新的教学活动的表面工程,导致学生对新课程的重视不够,创新创业课程,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相关课程以理论课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学生没有学到实际的创业技能。(二)学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涉及面广,涉及教育、管理、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能够独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也不多,高校不重视,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比较随意,教师不愿意,也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三)创新创业课程不能与专业有效衔接,使创新创业课程形同虚设,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在实际岗位上发挥实际作用。(四)创新创业课程缺乏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要与主体相衔接,而且要充分开展实践活动。由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创新创业课程应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课程不完善,实践活动不足也是当前创新创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创新是由创业环境驱动的,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并不代表创新能力,也不代表创业能力。创新需要更多的技能,然后才能将创新变成滥用。用创造力这个词作为创新的同义词,讨论了创意。在最简单的、无背景的形式中,创新是某种事物的开始,创业精神对创新有一个特定的背景,即创新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之成为一种经济利益,或者更一般地说,是对经济机会的追求,因此,创业环境将推动创新,因此,将创业环境的诸多方面纳入计算机应用课程似乎是非常自然的。因为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具有传统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迅速得到学生的关注[2]。尤其是学生在接受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后,会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做出最积极的评价,有意识地宣传。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更多的优势,这必然给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更大的压力。此时,如果高校不能及时求变,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就可能得不到提高。如果学生的服务意识得不到提高,在创业过程中失败的概率会很大,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明显不符。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融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基本策略
为了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应用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有必要创建一个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模式,内容相对丰富,但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局限性,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是不合理的知识。我们必须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我们应该通过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然后离线实践,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3]。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优势,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上传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模拟考试模块。在本课程中,学生们可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包括创新产品开发、市场研究和预测以及新创企业的组织管理。高校还可以设置一个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模块,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业务的能力。其中,可以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风险投资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完善程序设计思想与专业实际应用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
在当前国内计算机学习中学生包括学习毕业生,能够利用计[2]算机应用思想去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计算机学者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程序之初能够投入全身心热情积极学习计算机程序知识。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却逐渐降低,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再学习之初由于之前没有的学习中并没有了解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领域。所以在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内容时新奇的领域激发学习好奇心,便能投入精力用心学习,一段时间后,信息技术入门之初的简单内容已经学习完毕,而接下来所继续学习的知识难度增加,相对晦涩抽象难懂,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利用自己所学习的解决办法却没有得出问题答案,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热情。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热情只限于应付学校中的学业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只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而没有掌握熟练应用的专业程序设计技能,为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将程序设计技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长效机制,可采取以下方法。在学生完成相应阶段的计算机程序作业学习后,分时间段组织知识汇报演讲,鼓励学生学习热情,举办程序设计比赛。所选取的比赛试题即为工作中易出现的计算机应用问题,使学生将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与实际问题建立有效衔接,鼓励学生阅读大IT类工学图书,拓展思维,增强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六、结束语
融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通过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有效地补充我国创新创业课程,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有效地丰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了服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F276.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53-02
一、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概况
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是美国华费尔教授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特点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最终构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二、解释结构模型应用
1.收集和整理问题的构成要素
通过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进程的调研,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支撑环境等方面考虑,归纳出现阶段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21个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2. 建立可达矩阵,进行层次化处理
根据要素间二元关系,对意识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可达矩阵。根据要素极位划分的思想,去除具有强连接关系的要素即得到缩减矩阵,并按矩阵中每行“1”元素的多少加以处理,依次分解出最大阶数的单位矩阵,并加注方框,每个方框表示一个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将Si简记为i)。
3.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图2的缩减矩阵可得到八级递阶结构模型,由此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三、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21个指标构成了图2所示的八级递阶结构关系,这为制定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逻辑思路。
第一类因素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较低的国民素质和信息化水平制约了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同时资源短缺、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退化和城市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第二类因素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缓解就业矛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采取过硬的综合性措施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类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明了经济发展模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国民经济部门通过更新固定资产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升级产业结构。
第四类因素则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GDP及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最基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对科技发展方面的支撑力度。
第五类因素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是在科学知识的进展基础上形成的,正在成为各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第六类因素反映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产出因素:科技活动不仅要在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在专利授权、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上也要实现快速发展。
第七类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因素: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八类因素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需要不断拓宽各种科技创新投入的来源,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力及财力支持力度。
四、结语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以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要重视人才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好人才储备,发挥人才优势;其次,要重视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财政拨款,制定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同时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31-03
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创业形式,是传统就业模式的有利补充,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创立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行业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以改善学生的就业形势。因此,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应使课堂联系实际,突破传统单一的知识结构的传授模式,实现知识与创新创业相关联,打造创业教育,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实现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的思维转变。而这一系列的教育不是单一的一门课程能解决的,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因此,如何将传统的知识性课堂与创新创业相联系,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是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热点问题,但相关数据显示,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是指人才的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供出现多余,求也出现求不到的现象。具体地说,一方面毕业生在市场上总体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两头难”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市场脱钩,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知识创新,重现有岗位就业、轻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表现在课程的讲授中,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例,课程讲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缺乏联系实际,概念抽象,专业术语多并难理解,知识点与实践操作相脱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拘泥于课本,教学过程单一化。以理论型课程的讲授而言,教师授课更多注重专业知识点的传授,缺乏联系实际的案例驱动讲解,缺乏本知识应用于本行业创业、创新成功案例的引导。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反馈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单纯为讲授理论而讲授理论,课程形式单一,概念抽象,术语多,知识点不联系实际操作,知识点难于理解和掌握,学习难度较比大。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教材的选取是授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对于目前的教材选用,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是较为偏重理论的研究型大学所使用的是本科精品教材,二是选用纯操作的应用系列教材。介于两者之间通过理论知识点带动实际操作的教材较少,或者通过实例引出理论支撑知识点的教材也比较少。缺乏好教材的指导,教师授课拘泥于课程,导致纯理论、纯操作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两种现象均不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能力的开拓。
灌输式的教学也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种弊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收。教学互动、双向反馈较少。学生没有较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过程的被执行者,缺乏教学的参与性,自然无法主动利用知识去执行项目或者实例。因为是灌输模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差。难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更谈不上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的扩展能力。
(二)缺乏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很多实践教学是为了印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但设计的实践教学环境忽略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实践课堂脱离实际。比如金工实践,老师指导学生去完成机械模型的制作,而制作完毕之后,缺乏对学生在专业应用上的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没有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在专业中的用途。即没有根据专业的实际构建起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课程、实践可能在结构、内容上是分散的、独立的,导致学生在本专业的应用技能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缺乏创新性的考核机制。在传统的考核机制中,体现出重理论、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虽然有些改革提高了平时成绩,但是平时成绩基本上是以平时考核、平时作业为参考标准,体现不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技能。其设计的不合理性不能督促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模式下,往往是以考为考,以学为考作为学习的目的,体现不出学以致用的学习本质。
二、创新创业导向下的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办的专业应具有较强的实操性,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自学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以课程教学作为技能传授的载体,在课程的教学中植入创业思维。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思维相融合,是大学生以专业为背景进行创业的最好的教育模式之一。在授课的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中,将创新创业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有机地融入专业教学中,使课程的教授过程不仅具有专业性,还突出创新创业的风向标。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以创业教育为导向融入课程,在课程中加入调研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利用的技能,使课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应用性。电子商务已是农村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开设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导向,让学生在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前沿发展的相关知识,并完善学科的创业知识结构。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专业应用技能过关,又懂专业经营、敢于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专业人才。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授课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的掌握上。在创新创业导向下,课程教学应在知识、能力、专业素养上进行培养。知R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思维逻辑。为后续的自学能力提供理论支撑。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是动手能力培养的子项。素养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创新与创业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及风险分析意识等。改变现有状态下的固化教学模式,必须从人才培养体系上做文章,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落脚点更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思路,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的融合进行课程改革和探索,是培养创新创业有效途径之一。
三、创新创业导向下的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要点
(一)融入专业创业知识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创业环境背景下,高校一要抓好专业基础的教育,二要抓好创新创业教育。抓好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抓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在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等掌握的前提下,按照专业的实际应用过程,围绕应用技能的运用和创新这个核心环节,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及专业创新教育的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创新创业的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分解,确定课程结构、课程模块及课程内容,构建符合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课程的教学环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被动式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传播者过渡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以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融入课程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实习实践,通过企业的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在专业技能得到夯实的同时,以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创业的探索。
构建与课程相关的校内校外实训室,实训室要以解决专业的创新与创业为中心,体现出实训环境的创新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相关的平台。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扩展。课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业论坛等方式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积极探索课程与实际创新项目的融合,比如将每年“互联网+”大赛与专业课程相融合,通过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互联网+”融合,申请、调研及开发创作为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操作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专业的创新创业思维。在创新性的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实际项目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类教学中,多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表现在教学过程“不重经验,重知识框架的应用;不重灌输式的传授,重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即老师以真实的工程项目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实战环境,增加教学的沉浸感和课堂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创新精神。以项目驱动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较为有效的途径,可以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三)发挥第二课堂组建学生创新团队。用好第二课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组建学生创新团队,避免学生个人能力不足难于解决专业上的复杂性问题。引入创新团队在专业创新性的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本科四年制学生为例,一般可以在大学三年级组建相关专业的创新团队,大一大二主要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阶段,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专业创新思维,大三进入专业技能课的学习阶段,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通过创建专业创新团队,带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南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各专业已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以中兴通讯服务有限公司的真正项目或者子项目作为创新团队的创新研究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通过学生团队对真实项目的学习开发,培养学生专业的创新性和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不搞形式,不搞突击,以坚持不懈、扎实推进的学习精神进行建设,使学生依赖团队和项目,形成在专业的科技创新中具有可持性发展的学习模式。
(四)结合创业思维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应用型本科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的考核应体现出应用为核心的考核模式。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在专业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创新创业,更符合创新创业大环境下专业的教学特点。因此,课程的考核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应用。利用专业能力解决专业领域中新的难题,破解新问题,所以考核方式不是一锤定音的期末考试,而是依据专业知识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解决专业上新问题的能力及期末考核进行综合评定。其中解决专业上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之一,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或者考核方式将这种能力落地。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简称“三创赛”),是培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模式。据统计,参加该赛事的(下转第55页)(上接第32页)学生项目中,专业领域中的创新创业应用课题已占参赛课题的绝大多数。再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广告设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在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上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思维。这种行之有效的竞赛模式可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平台,也可以作为创新创业模式下课程考核的有效参考。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特别是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的教学更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为培养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创新、专业上创业提供能力的储备。因此,建立一套在专业上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是当前值得深思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邓燕雯,陈秋华,吴声怡.创业教育背景下“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5(5)
[2]金彦龙,李庆满,杨皎平.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多元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3]鲁道邦,宋玉玲,高振海.目驱动教学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58-02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及其各个高校都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每个学校都按照自身的特点,制定了适合自己教育的具体要求;国家也为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了试点单位,总结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发展比较缓慢,与我国经济发展极不相符。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现状,总结试点院校的经验,给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到达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由于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仿效,每个高校自身的特点也不一样,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比较困难,且与自身经济发展不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家都逐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积极开展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笔者希望通过总结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制度和资金保障不力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途径
目前,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没有一套完善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而且由于自身特点,他们也不能照抄国家试点院校的方案。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投入的改革教育,教育时间长,见效比较慢,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没有可行的制度保障和足够的资金投入,这使得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
基于制度和资金方面的问题,国家和地方应根据现实情况出台一些政策给予支持。 2015年5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要求,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用于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也要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奖励基金,用来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贡献的教学单位。实施意见同时还指出,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和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各部委属高校应按教育部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其他地方高校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可以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实施意见还提出,从2015年起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要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二、实施弹性学籍制度,减少学籍制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限制
在学籍制度方面,由于没有现成的创新创业教学的学籍制度,按照原有的教学制度,学生要在学校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后才能顺利毕业,这种学籍制度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基于学籍制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各高校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标准,修订教学评价标准,使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人才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要修订专业人才质量标准,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同时根据专业培养应用型、创业型的人才,调整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群。各高校应按照实际情况,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的修业时间,在校生在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可在原有的学制基础上延长;允许保留学籍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学业进程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学分认定上,探索把课外实践和在外创业表现折算为学籍学分,通过这样形成一份可行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案。
三、减少普通高校缺乏实践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限制
由于资金、制度等问题,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和投入力度不够,校内的实习基地建设也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出产业项目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帮助。校外基地,由于资金问题建设也比较落后。这些都导致学生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效果比较低下。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实践平台而导致学生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促进高校之间实施实验教学平台共享机制。二是可以出台相应的地方和学校政策,使各地区和各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能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三是让地方出台相关校企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给予的优厚政策,帮助学生达到创业的目的,同时培养一部分科技型的小型企业。四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及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及教学能力,这同样是各高校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准备上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教师数量不足,而且多数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没有在政府、企业等实务部门的锻炼经历,这样的教师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此问题,各个高校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以项目的实施来提高本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一是地区和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二是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三是聘请各行业的优秀人才来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四是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五是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为我国各个地方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2] 何伟,邵云飞,刘磊.协同创新机制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2):86-91.
[3] 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 81-83.
[4] 朱闻亚.基于“专业-就业-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7-110.
[5] 杨春杰,柳舟通.中加合作项目机电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4):83-8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4-0063-02
一、课堂魔方的基本功能
课堂魔方是世界大学城空间开发的一个教学应用功能模块,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其登记号为:2011SR066243。
课堂魔方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收藏和分类整理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已发表的文章博客、视频等资料,用于课堂教学与学习而形成的单个或系统、系列的教学与学习资料。因此,课堂魔方既是教师的多媒体备课、上课系统,也是多媒体课程笔记系统。教师不但可以利用自身上传的资源,也可以任意组合世界大学城的所有资源,而课件的制作只需组合教师的课件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笔记,简单方便,同时可以在教师的课堂魔方上进行师生交流、答疑解惑和课程作业的完成,师生资源收集、加工、组合简单便捷,可以在一个视窗下同时展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PDF等。功能强大独创r的课堂魔方系统,使教师的上课、备课、课件制作简单方便,随心所欲,使学生的学习、笔记、交流简单快捷,无处不在。
在实际应用中,课堂魔方不仅可用于教师汇集课程资源、制作课件,成为教师的备课、上课与学习的系统,而且可作为教师的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系统、教师的课题研究管理系统,也可作为机构日常工作或专项或重点工作的组织管理系统。
二、课堂魔方的创新应用
课堂魔方可创新应用于很多方面。世界大学城每一个空间都可以建立课堂魔方,除了个人空间,还有机构建立的空间,那么机构也可以应用空间或收集资源的功能建立“工作管理”类课堂魔方,或称之为管理魔方,应用于日常或专项或重点工作的各种管理。
具体来说,课堂魔方可用于制作专题讲座课程,汇集名师课程,开展集体教研;可用于汇集课题资料,进行课题研究与管理;可用于重点或专项工作管理,也可用于日常工作管理。以下笔者将重点说明一下,如何把课堂魔方变为一个日常的工作管理系统,其建立“工作管理”魔方的规范与操作办法如下:
1.建立工作管理魔方的目标
(1)通过建立工作管理魔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下属单位与员工)之间,通过空间直接、收藏或查阅下属员工的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真正实现无纸化、数字化、智慧型工作管理,真正起到加强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2)通过工作管理魔方,上级部门直接从下属单位和员工的空间中了解下级部门或员工完成工作的情况,各位员工的工作总结与汇报、周工作跟踪表,只要一次性上传,上级部门和单位领导都能看到,并收藏在机构的工作管理魔方中。并归类整理,形成或完善部门总的工作总结或计划方案,或者对下属单位或员工实行考核,把材料考核与实际情况核实相结合。
(3)实行规范化工作流程科学管理,避免人浮于事、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现象。
2.具体办法
(1)上级部门将下属单位或员工要完成的工作,如年度、每季、每月或每周要完成的工作计划、方案、汇报、总结或周工作跟踪汇报等,在部门空间的左侧栏目中设置“工作管理”栏目,并固定在相应位置,然后在“工作管理”栏目下设置与下属或员工工作汇报相对应的二级栏目,如年度战略、核心、重要工作,年度工作规划或计划方案, 季工作要点, 月工作执行计划, 周工作跟踪表,学习与思考体会文章,创新思维与建议,调研文章,年终总结, 年终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设想……
(2)下属单位或员工在自己的空间设置与上级部门相同的左侧栏目,并按照上级部门及所属单位要求和规定的时间,在自己空间的栏目中发表自己要上交的文章,权限设置为“指定好友可见”。
(3)上级部门和下属单位都要建立所属单位和员工的空间联系表,方便去查阅彼此的空间。
(4)上级部门与下属或员工相互设置为好友,上级部门能够阅读下属单位或员工所规定要发表的相应文章或资料。
(5)上级部门在自己的管理空间里建一个“工作管理”魔方。即在课堂魔方中创建名为“工作管理”的课程,在此课程下添加与“我的空间管理”左侧“工作管理”栏目中的二级栏目名称完全一样的课程目录。
(6)上级部门或单位在规定时间里去查看下属单位或员工在空间“工作管理”栏目中应发表的有关工作的各类文章、资料,点击打开并收藏在上级部门或单位的“工作管理”魔方中,或者在空间文章、视频等资源的选项中增加一个“到课堂魔方”选项。这样上级机构就可以通过在课堂魔方查看或去空间查看两种方式,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下属或员工的工作情况,根据完成工作情况提出表扬、批评,或督促下属、员工完成应完成的工作。
(7)上级部门和所属单位在了解下属或员工的工作情况后,可及时在下属员工的工作汇报文章资料下方留言或写私信进行指导,提出表扬或批评,也可在课堂魔方中发表系统批示或指导意见,引导下属或员工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工作魔方把工作过程管理做得更扎实,更得心应手。
3.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1)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材料撰写问题。重要工作如年度战略、核心、重要工作或工作规划方案或年终总结,以及领导特别指定的即刻撰写的单位或部门的材料。又可撰写相应的个人材料,一般性工作汇报,如周工作跟踪表或月工作执行计划,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可只写部门或单位的材料,或在单位材料别标注自己所做的具体工作,或者在单位材料中单列自己所做的具体工作,而不必写与单位内容基本相同或绝大部分相同的两份材料。
(2)下属单位或员工将自己的工作汇报类文章只须发表在自己的空间就可以了,除特殊情况,避免同时向几个部门多层领导同时发送一个相同的材料。因为课堂魔方后是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看到(包括有关权限设定的情况,被授权的人可以查看)。部门或所属单位负责人要了解或汇总情况,可直接到相应的空间中去查阅。并根据查阅和汇总的情况,形成部门或单位自己的汇总材料。
(3)材料存档问题。“工作管理”魔方方便各层领导实行高效的工作过程的管理。但对于重要的应当存档的材料,既要以另外单独的电子文档存档,还要有相关的纸质或其它材料的档案,这可以根据领导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去做。
[论文关键词]科学商店 创新人才 角色
“科学商店” SCIENCE SHOPS在中国是全新事物,是植根社区,开展科学普及与身边科学研究的公益性组织;是连接大学和社会的桥梁,也是科学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其模式运行方式和类型都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大学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三大基本功能。大学做科研开发出成果,这是一种“显服务”,为社会的“今天”发展服务;大学同样也要为社会“明天”服务,这就是要提高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这是一种“潜服务”;大学更要为社会的“后天”着想,这就是培养创新人才。本文旨在分析科学商店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科学商店”在其培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助推作用。
一、“科学商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科学商店的发展历程。科学商店,取名“商店”,并不是买卖意义上“商店”的概念,是一种植根于社区,主要由大学支持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科学商店首创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荷兰的学生运动。当时,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教师的支持下,组织起来帮助非营利客户解决有关科学问题,慢慢在社区建立这种组织。受荷兰经验的影响,在欧洲的不少国家两次掀起了建立科学商店以及其他类似机构的。第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如今,科学商店已扩展到十多个国家,成为一种植根于当地社区,服务于当地民众的普遍形式。2006年,上海诞生国内首个“科学商店”,这一创意来自欧盟的计划在我国得到首次实践。现已走过近5年,12所上海高校建立“科学商店”,九十多家科学商店服务部在各大街道、居委会、中小企业等利用本校的学科优势开展贴近生活、贴近民生、促进技术进步的贴心公益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与影响力。
2.科学商店的特点分析。第一,科学商店“店员”的主体是高校大学生。面向社区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同时大学生在社区与企业服务中寻求研究课题的切入口,研究成果反哺于社区与企业服务。第二,科学商店服务主体面向社区和中小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贴心服务,根据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不足而又需技术创新的需求开展成本服务。第三,科学商店运作机制与方式无定制。科学商店遍布全球多个城市,由于各国国情与文化不一样,因而其机制与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类型及运作方式并无定制。上海科学商店有的落脚在宣传部,有的在教务处,有的在团委,体制机制完全不一样,只求效果不过于追求形式。第四,科学商店的商品是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研究学科多元化,但注重应用型综合学科。商店中陈列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大学科技成果及服务项目。科学商店的研究服务项目面向社区需要,范围很广,涉及的学科既有自然科学和技术,又有人文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卫生保健、法律,环境、信息技术、艺术、商业和当地历史研究、农业等,科学商店所开展的研究内容通常打破了传统学术的学科分类,更多的是针对社区需要的应用型交叉或综合学科。第五,科学商店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造福社会。学生通过服务培养研究创新能力并服务于社会。街道社区为科学商店提供无偿的优质资源,共同提升居民科学素养。无论是对学校、对大学生、对街道社区企业、对政府来说都是双赢的。
二、“科学商店”在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与定位
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院校是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摇篮,其不以基础研究为重点,而是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刻苦实干精神、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特别注重学生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更应突破学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打通一课与二课渠道,针对性地借助社会资源,可以依托贴近基层与中小企业的科学商店,培养融入基层一线、脚踏实地的精神,培养敢于突破技术应用瓶颈、勇于创新精神。
1.科学商店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的源泉。创新人才的成长要有能启发思考的培养模式。爱因斯坦在《物理学进化》一书中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般地提出问题,还不能表明科研课题的形成,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以往实践和认识没有解决过的问题才能构成一个课题。发现新课题不只是着眼于新奇,更多的在于善于发现我们身边平常、简单却带有普遍典型意义的课题和问题。“科学商店”正是为广大学生提出身边问题提供了平台,把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作为重要任务,这是原始创新的直接动力,鼓励学生在社区或工业园区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对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通过辨析、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
2.科学商店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知识的传播站。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爱好,属非智力因素,必须在平等的、新型的关系中培育。在社区,学生与居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愿望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都被得到尊重。平等交流,共同学习,和谐的服务关系,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服务热情,学生时时要把握住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以通俗的语言进行科学普及,科学商店成为广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科学素养的传播站。
3.科学商店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践的无偿实验基地。传统教育是以教室为主要教学载体。对学校以外的事物,我们很少接触,它通常只能培养学生一些基础的能力,包括阅读、计算、分析、判断能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学校获得的这点基础知识,不能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因此,学会如何寻找并掌握社会所需要的新知识,显得格外重要。
无论是研究过程中还是创意点子的实验,各街道社区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科学商店正是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实验基地。如果教师带领学生以问题或某个项目为导向走向科学商店平台,将真正改变“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兴趣点将被充分提升,使学生真正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转贴于
4.科学商店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成果的竞技舞台。科学商店一方面在“校区、园区、社区”三区大平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上海高校通过科学商店争取社会资源支持也取得实际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们之所以非常积极参与科学商店,除了提高综合能力,还可以获得课题研究项目的资助,出一些创新成果。学生科学研究项目不但可以在科学商店竞技展示,而且把自己的创新成果服务社区,形成良性竞争的研究氛围。部分技术应用型本科生凭其突出的科学商店研究服务成果而获得了落沪的资格。
5.科学商店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全面发展的服务平台。创新人才除了要勇于追求真理,有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批判精神,富有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外,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了既定目标能锲而不舍,遇到挫折不退却,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在这个多变的新时代,人们遭受挫折的概率将远远高于传统社会。我们必须正视时展的特点,适应时代要求,做好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心理准备。科学商店不仅对于人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领导才能、人际关系、团队精神与综合运用能力等给予很大的锻炼平台,更为培养学生具备创新人才的品质提供锻炼机会,让学生对把自己、他人、家庭的爱进而扩展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爱,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三、建议思考
1.进一步加强科学商店的宣传及推广。首先,科学商店的理念在中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由于各高校运行机制体制不一样,重视程度不一,还没有引起广大高校普遍重视;其次,科学商店所涉及服务对象也没有完全认识科学商店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多元参与者的互动与交流,加强对科学商店理念的推广,让老百姓与中小企业真正得到实惠,让更广泛学生在服务社区中走向社会中真正寻找到与自己发展的差距而得到提升。由于国情不一样,对科学商店本身也要加强宣传。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5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无不与计算机技术有着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衡量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当前,大多数中小学已陆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在家里也经常使用电脑,学生进大学前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此外,许多高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仍停留在纸质教材、机房、多媒体的层面,没有充分利用起网络化教学平台。同时,许多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掌握了常用的电脑操作技能,因而没有必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这造成高校在要不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专业课和计算机技术联系更加密切,这对高校计算机通识知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夯实基础,重视实践,面向应用需要,培养创新精神”为着眼点,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师资队伍、教学环境等方面入手。
(一)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来看,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一般分为两个层面: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课交融的计算机课程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典型常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培养信息意识,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行业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与专业课交融的计算机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各专业根据本专业领域的要求,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能够使用典型工具软件解决专业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设计、开发解决专业问题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一层面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是紧密结合的。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注意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例如,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的培养要求: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能运用计算机表达设计意思和进行广告和包装设计与制作。物流管理专业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的培养要求: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常用工具软件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并能利用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物流服务。总而言之,这个层面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应满足各应用型专业的专业课需求。
(二)合理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可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两大层次,即计算机基础教育、满足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与创新能力教育,围绕六大重点核心教学要求(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C++)、硬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1+X的课程设置方案”,第一学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加上其他几门重点课程。第一层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开置,第二层是与专业需求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可根据各专业需求构造不同的课程组,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来开设,如表1所示。
(三)加强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计算机基础有6门重点核心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改革要服从于教学内容,以“授之以渔”为目标,着力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推行案例式、启发式、研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讲课注重实践和师生互动。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授课模式,根据实际应用,优化教学内容,精讲多练。从生活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设计各种实用案例,优化教学内容。例如,在WORD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进行个人简历、主题报刊、毕业论文编辑排版、成绩单的制作。在电子表格的学习中,则要求学生对商场销售进行数据处理,对企业工资进行分析管理。在幻灯片的学习中,则设计主题班会和企业宣传等教学案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知识结构完整,使课程教学较好地体现“夯实基础,重视实践,面向应用需要,培养创新精神”的特点。
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推行研讨式教学方式,以优秀应用案例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来强化教学质量,把“边学习、边设计、边实践、边创新”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把科研课题、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纳入课程实践环节中,拓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
对一些软件工具应用技术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采取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注重学习者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实施单项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多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配以验证、设计等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教学环境建设。首先,建设一体化多功能实验室。实验室需配备各类计算机设备、服务器、投影仪和配套软件等,计算机教学区域网络要与校园网连接,形成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的一体化多功能实验室。在一体化实验室里直观地进行理论教学和操作演示,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各类实验项目,也可以通过上网获取课程学习各环节的基本资源。其次,开放机房。计算机机房应在课余时间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提供保障,学生利用此机会进行实验教材上的选做实验或其他更深更广泛的学习。最后,建设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平台的资源有教师的电子教案、录像、习题集及参考答案、试题库以及数字化的教学资料。按功能可以设置以下版块:课程学习、疑难解答、模拟考试系统、新手训练营、教学论坛等。网络教学平台所展示的内容比较生动形象,教学资源丰富可重复利用,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高,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当前计算机基础专任教师仍然紧缺,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体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各高校应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知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相对稳定的计算机基础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