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数学家故事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7 01:25:02

数学家故事

篇(1)

爸爸一下似乎被问住了,想了一会儿,才说:“要说到我最佩服的,嗯……那要算是‘四大数学家’之一的欧拉了。他从19岁起,到76岁为止一生留下了886本著作,绝对是著作最多的数学家,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甚至影响到力学、光学、医药学乃至水利、天文学,人们都说整个十八世纪是‘欧拉时代’。”

“能写出这么多文章来,当然厉害喽,也难怪你这个大作家羡慕!”素素撇撇嘴说。

“那可不一样,欧拉著作虽然多,但让爸爸佩服的是:他是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取得这样的成就的。”

“哦?”素素来了兴趣,“快说说他遇到什么困难了?”

爸爸竖起一根手指说:“首先就是疾病了。欧拉28岁时,右眼因为得病丧失了视力,到了59岁时因为白内障p目都失明了。”

素素惋惜地说:“他可真倒霉呀!”

爸爸接着说:“说到倒霉,欧拉一生还有更倒霉的事呢。在他64岁时,带病而又失明的他寝室失火,烧毁了所有的专著和手稿,后来妻子又病故了,可以说他遭遇的是接二连三的打击呀!”

素素说:“真是祸不单行呀!”

爸爸点点头,说:“是的,但他在不幸面前没有退缩,而且以非凡的毅力继续研究数学,直到去世。在双目失明的17年中,他口授论文达400多篇,其中有不少是经典的数学名著呢!”

素素试着闭上眼睛,在本子上写了一个乘法算式,一睁眼,发现数位对得乱七八糟,不由得吐了吐舌头,说:“看不见,这怎么计算呀……”

爸爸说:“欧拉这方面是奇才,他有超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他到老了,还能背诵出年轻时写的笔记。”

“真是厉害呀!”素素的舌头还没缩回去。

爸爸接着说:“欧拉的心算本领我们很难学到,我就不多说了。但是,他有件事情我是最佩服的。”

“哦,是什么呢?”素素又被爸爸吊起了胃口。

“很了不起的是,欧拉身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却热心于数学的普及工作。他编写了很多的中小学数学书,文字通俗易懂,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例如著名的‘七桥问题’,还有‘一笔画’问题等等。最后要记住的是,欧拉的人品也很高尚,他经常和数学家们通过通信来讨论数学问题,却总是把发现的荣誉让给别人。他48岁时,和法国19岁的拉格朗日讨论‘等周问题’,虽然他自己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当拉格朗日获得成果时,欧拉压下了自己较不成熟的论文暂不发表,让拉格朗日首先发表,从而获得了声誉。”

“拉格朗日一定非常感激他!”

篇(2)

2、莱昂哈德·欧拉

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但欧拉还热爱着学习,一次围羊圈面积问题让欧拉的父亲发现了欧拉的数学才华,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 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3、冯·诺依曼

篇(3)

1、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古人学习几何更是困难,据说当学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定理时,好多人就无论怎样都学不会了,因此这个定理又叫“驴子的梯子”。直到现在,平面几何的一些知识或者立体几何的一些定理仍然难住了一大批人,因此当国王多禄米向欧几里得讨教学习几何的捷径时,欧几里德告诉他:“在几何里面,没有为国王提供的捷径。”

2、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委托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但是怀疑 里面掺了银子,于是请阿基米德鉴定。一次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我发现了),于是便开始在大街上裸奔起来了,一直跑到家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你也许不敢相信,畅销智力玩具的设计人、著名的趣题专家Samuel Loyd拿不出大学文凭,甚至连高中学历都没有!他学习和研究数学仅仅是为了有趣——他没有创造性的观点,但是一道简单的趣题却可以让理论派的数学家们头痛不已——那些理论主义者们的“纯数学研究”,竟不如一个没有文凭的智力玩具设计人的灵机一动!  中庸之道

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5-04

一、引言

数字故事是故事的数字化表达,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将故事视觉化,以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数字形式呈献出来的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主要区别于传统故事形式。

针对数字故事本身的特点,本文将其与各个学科相结合,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等项融合,主要致力学生对数字故事的制作和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借助于故事的数字化、视觉化表达,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氛围和环境里进行视觉化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一个个情节,采用形象的数字化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能动地积极思考和发问,学习知识的能力。让数字故事与课程整合更加生动自然、更有效,让数字故事成为生活中视觉化表达的一部分。

二、“数字故事拓展课”开设背景

上海市某小学是电子书包项目试点学校之一。基于对信息技术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实践教育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十余年来,她一直走在教育信息化探索的路上。随着电子书包项目的逐步推进,丽英小学开始关注拓展型课程,追求新的突破。为了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实现新的突破,充分依托数字化环境开发拓展型课程创造属于学生们自己的课堂,学校启动了拓展型课程领域的重构和再设计。如何依托数字化课程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成为学校思考的新命题。

数字故事协会在2002年,对数字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一个古老的讲故事艺术的现代化表达。丽英小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把 “数字故事拓展课”定为18个拓展型科目之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1)培养学生学会讲故事

(2)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视觉化思维的培养

所谓的视觉化思维是指视觉形式的感受能力,借助于形象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运用图形语言及绘画媒体对所见与所思进行描述的能力。所以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就是视觉化思维形成的过程。

(4)数字故事与语文作文的整合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故事所具有的故事性、艺术性、创造性等特征,使学生经历了整个故事的发生、体验、感受和创作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信息素养的培养

数字故事的创作要用到很多信息化的手段,比如:如何得到一张精美合适的图片,如何剪辑音乐,如何收集字体等一系列的信息工具和资源。数字故事的制作,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必然的。

三、“数字故事拓展课”具体实现

“数字故事拓展课”项目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启动,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本项目进行实施。本文讲述的是笔者教授的五年级数字故事拓展班,一共有20位学生参与,每周五进行一个小时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生具有制作数字故事的基础知识,熟悉制作数字故事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在原有的故事范本中,进行创编、模仿、制作,用简单的技巧丰富故事内容。

(3)通过数字故事的鉴赏,培养学生对色彩、音乐、图片的鉴赏能力。

(4)学生会在生活的情节和体会中寻找写作材料,经过构思、写作和修改形成一个2-3分钟的精彩的文本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颠倒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爱班网络平台,采用课堂交流、互动、分享的教学过程达到课堂内容的讲授。

(2) 掌握图片、音乐的搜集方式,以及常用的处理技巧,进而掌握制作数字故事的步骤。

(3) 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协作的教学形式,小组分工完成教学任务。

(4) 通过模仿、鉴赏、讲述、创作数字故事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对数字故事的形成过程有完整的理解并能够进行完整的创作式操作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提高学生对故事、图片、音乐等事物的美的鉴赏力。

(2) 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协作能力。

(3) 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二)教学策略

本项目的实施策略是结合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全面开展。

教师方面:通过接触和了解,参与项目的老师对数字故事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所以对教师的数字故事制作的指导和教授是由作者团队完成的,双方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学生方面: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教授,一是教授数字故事的制作技巧,最后是以数字故事呈现成果。二是学生在数字故事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故事的脚本写作和数字故事的制作,把故事用视觉化的数字故事来表达。课下老师通过建立qq群,爱班网等,用线上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百度云盘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故事微课程的发送,使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分享。

家长方面: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或创作如果有家长的参与,更加能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希望能邀请家长参与,笔者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qq群,方便家长之间和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设想把优秀的作品上传在qq群共享,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习单,让更多地家长去分享和学习,家长也可以参与学生作品的点评。针对家长作者团队还录制了数字故事制作技巧的微课程,在“微型家长培训班(百度云盘)”上供家长学习提升。

(三)教学方法

根据选题的内容,每节课都会有一个3-5分钟的ppt技术小技巧的教授,然后针对每个小技巧,会有一个相对应的课外小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对每个技巧能够熟练的掌握,在大作品的制作过程就会得心应手,最后针对大的作品会教授一些ppt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按照这样的流程螺旋上升,每节课的上课方式都不尽相同,内容也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数字化讲故事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个人学习体验,让学生有感所发,有话所说。

(四)具体过程

数字故事拓展课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是采用颠倒课堂的方式,但是这里所谓的颠倒的课堂,是经过了“本土化的改良”,笔者将其称之为“呼唤自主学习的课堂”,又为“三个三分之一”,也就是:老师讲、师生互动和学生活动各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同时我们还采用可汗学院的方式把整个学习活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先学后教,问题引领、合作互动和自适应评价的理念进行项目的实施。

那么针对一个学期14周的数字故事拓展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参见下表),笔者详细的设计和策划了在接下来的13次课中,通过13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数字故事拓展课的实践。

四、最后成果

本次项目最后成果是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呈现的,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题材和故事进行数字故事的创作,也可以对散文、电影、歌曲等进行改编,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最后把作品在网络平台,让其老师、家长、同学评价,也可以自评。汇集所有的评价,最终选出本次项目的冠军、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现奖,以此来鼓励学生。

五、教学效果

数字故事拓展课使原本不相识的孩子,因为共同喜欢的课程走在了一起,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变成好朋友。在为期的14周里,每个周五,笔者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度他们的数字故事之旅,看着孩子们一天的快乐成长,这是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们从对数字故事的惊叹和羡慕,到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经历课堂上即兴创作、非语言活动等过程,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记得曾经黎老师说过一句话“数字故事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其实并不是数字故事本身,应该是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通过学生的数字故事,可以看到很多属于学生自己的故事,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让笔者感动的是五年级一班学生王悦在她的一次课后感悟中这样写到:当你走在丽英小学,如果你听到从三楼传来的音乐,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在上音乐课,你肯定想不到我们是在学习数字故事,这个课堂让我难以忘怀,不仅让我发挥了自己的才艺,更加发挥了想象力,我情不自禁的感慨,原来上课可以这么有趣和快乐,在数字故事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即兴创作,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还有一位学生的家长也通过新浪微博给笔者留言,告诉笔者她女儿特别喜欢数字故事拓展课,希望能多教给学生一些东西。

在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笔者又做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数字故事课前后学生、老师和家长状态的变化。

从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字故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接触到数字故事这种新形式之后,学生都想制作属于自己的数字故事。数字故事给学生直观感受,令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经常在下课后对课堂上的故事进行回味,并和身边的人复述,或者和同学讨论。这个过程,教师会辅导、帮助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提高更快。从以下数据中可以看出(参见图5),学生更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故事,增强其表达能力。

六、总结和展望

教学要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获取所需的知识。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正确的讨论和交流,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如何安全地完成一项任务等等。

至于其他,我们应该更相信孩子学习的潜能。数字故事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方式,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对象。所以,应该探究把数字故事开发成一个“数字故事拓展课”课程体系,使其他学科也融去其中,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数字化的学习才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4).

[2]国际数字故事中心网站[DB/OL]. http:// 2012,2.

[3]教师数字故事资源[DB/OL]http:///digitalstorytelling.htm2012,2.

[4]黎加厚.教育叙事的可视化,数字故事的新发展[EB/OL].

[5]周洁. 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3).

篇(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形式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改革者将图片、视频、声音等资料加以编辑、整合运用多媒体元素开创了故事讲述的新篇章――数字故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德育也面R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将新技术与德育相结合会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因此,我们将数字故事引入学校德育。

我校年青教师占师资的绝大多数,班主任教师35岁以下的占到总人数的83%。教师和班主任队伍的低龄化必然面对教育经验不足带来的班级管理的困境。在我们对青年班主任的调研中发现,教育管理方法单一,特别是在与学生交流中由于年纪小,虽然易于和学生打成一片却往往难以控制界限,造成在班级管理中的困境。而与此同时年轻班主任教育理念新,基本都具有良好的电脑和网络技术素养。我们大胆地将数字故事引入班级日常管理,选择班级进行项目实验。

一、教育名家的数字故事制作

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教育名家灿若群星,我们以教育名家教育故事为切入点,极大地开阔了班主任老师的视野。班主任老师通过对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资料搜索和数字故事的编辑,真正地静下心来感悟教育真谛,通过对教育名家的教育数字故事制作,班主任老师不但从中掌握了数字故事制作的技术更从教育大家身上学会了如何为师。更多的班主任老师开始思索――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二、我的数字故事制作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年青但基本都有三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历,在活动的第二阶段我们开展了以“我的教育故事”为主题的数字故事创作。一个个鲜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被班主任老师制成了数字故事。在活动阶段反馈中,老师们提到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工作、社会对教育的压力使我们对工作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但是通过个人教育故事数字故事的制作,使大家开始动手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素材,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我们往往是被别人感动,今天我们被自己感动。原来我们也可以如此优秀!”

三、将数字故事引入主题班会

我们以往的班会往往是两步式“班干部总结班级情况――班主任总结发言”。我们将数字故事引入主题班会,发动师生从网络和各种媒体搜集数字故事或者数字故事素材自己制作数字故事,再将数字故事结合班会主题引入班会。数字故事引入班会丰富了班会课的形式,又将传统的“说教型”班会转化成为“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春雨”。

1.抓住重点时间节点,特别是节日节点利用数字故事展开教育

传统节假日放假前的班会,一直以来都是班主任老师的老大难。同学们往往由于假期来临的兴奋坐不住,老师又往往有很多假期安排和安全事项要提醒。我们就以此类班会为突破点,制作数字故事并运用于班会。例如,国庆节前《阅兵村的故事》数字故事,短短七分钟的故事展现了阅兵村战士不畏辛苦用青春、汗水谱写的青春之歌。在背景音乐中又运用了军旅励志剧《士兵突击》的主题曲《征服天堂》使广大同学被深深震撼。老师虽然没有再过多强调国庆假期注意事项但节后对家长的追踪调查,我们发现假期同学们普遍表现良好。87%的学生和家长就数字故事的内容进行了交流。83%的男同学有了要到部队锻炼的想法。家长们反映“平常就学生学习督促得多,孩子很少主动和家长交流。而这次孩子的主动交流也是他们认识到了――孩子长大了!更多的应该引导孩子人生观的形成。”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r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篇(8)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1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71

不可否认,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枯燥的学科。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到数学知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和实践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实践表明,把故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少可以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提高一倍,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轻松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记住并复述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把其中的数学问题适当地引述出来,不但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故事教学法呢?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几个原则

故事教学法对于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仍需要教师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其一,满足数学教学需要。想要切实发挥故事的效用,教师在应用时应选择那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且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的故事,再将其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生搬硬套,偏离教学实际。其二,适时提出教学问题。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隐藏其中,在学生兴趣正浓时,自然提出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降低学习难度。其三,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归根结底,故事只是教学的辅助。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知识的强调和总结,要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到该学会的知识。如果本末倒置,反而只能让学生记住故事情节,却完全没有记住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视频片段故事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选用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却难免过于枯燥和压抑,极易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相反,将一些故事性强的视频片段拿来作为新课的导入方法,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便能够轻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二十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个动画小片段:孙悟空在蟠桃园中游玩,被其中的一棵结有17个蟠桃的蟠桃树所吸引,随手摘了8个,问这棵果树上还留有几个蟠桃。由于对孙悟空这一形象并不陌生,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视频片段时,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尽量选择那些比较直观、夸张的动画式的视频小故事,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生活化小故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融入一些实际问题,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则生活小故事:小强上五年级了,他想要给自己买一台电脑方便查找一些学习资料。爸爸爽快地答应了他,但要求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选择最优惠的一家。小强先来到A电脑城,店员告诉他:“所有电脑一律打八折。”之后,小强来到B电脑城,店员跟他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小强便没了主意,不知道哪家更优惠。听了小强的描述后,爸爸笑着跟他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纷纷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想要一探究竟。在这一欲望的驱使下,数学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学生轻松掌握了学习内容。

(三)名人事迹故事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机至关重要。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糟糕,其根本原因便是没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鉴于此,教师在数学课堂应用故事教学法时,可以适当为学生讲一些名人、圣人在数学学习中的故事,以激励他们认真思考,勇于探索。比如,在学习“数字排列规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著名的数学家高斯的故事:一天,数学老师提出了相对于小高斯这个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计算1+2+3+……+100=?当其他小朋友还在逐个相加时,高斯却在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这就等于有50组101的组合,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虽然看起来枯燥,但很多时候学习数学的优劣与年龄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勇于探索和l现,才是获得新知识的关键。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确实能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然而,如果教师没有科学认识到故事教学法的真谛,只是一味地盲目使用各种小故事,刻意地追求“形式化”和“轰动效应”,那么这种故事的存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正确的做法是将故事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愿意接受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需要注意的是,故事应选择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且在时间上把握得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故事教学法的最大功效,让学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 蒲兴阳.将故事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9):89.

[2] 程金芳.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0):111.

[3] 苑国秀.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故事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422-423.

篇(9)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专业性质来看是科学的一种,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这门课程作为一门中国教育制度下基础性的学科,它将会是伴随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高的课程。所以学好数学对它保持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里,如何让初次接触数学这门课程的小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众多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学者及任课老师需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

数学故事教育的模式,在目前看来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以数学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跟随老师的思路开始学习,同时又会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相比较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数学故事教育模式更加适合小学生这个年纪比较爱玩爱、听故事的心理,可以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带他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用一个简单又有趣的数学故事来抛出观点,讲解原理,传课授业,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

但是采用故事模式授课也是很有技巧的,它必须明确故事模式只是一个手段并不能喧宾夺主,而且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故事的选取一定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时间上也要把握得当,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故事有一种依赖性。对于数学故事模式,笔者在此提出如下两个观点:

一、数学故事,引导学习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数学老师一般会用一种叫做衔接导入的方法授课,即用上节课的知识作为导入开始这节新的课时。这种方法直接切入课程,虽然效率会比较高,但是课堂开始就会让学生觉得压力比较大,课堂氛围就比较枯燥压抑,从而对新课时的内容乃至对数学这门课程失去应有的兴趣。相反的,数学故事导入法则显得比较圆滑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更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和高度的兴趣进入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再加上任课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教会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数学这门课,把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比如,在教学“二十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在西游记里面的一个小片段,师徒四人经过一片果园的时候,一个果树上有17个果子,悟空摘了8个,问果树上还留有几个果子。孙悟空作为小说里的英雄式人物,深得小学生的喜爱,用他来引导开启数学课程,学生会对数学课非常感兴趣。

二、名人故事,鼓励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在采用故事教育模式的时候,除了利用数学故事导入课程,还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关于名人圣人的数学学习的故事来鼓励他们更加有信心地去学习,可以激励他们勇攀高峰并且不畏艰难,在面对数学课堂当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会变得更加有勇气去面对并且解决它。比如,在学习“数字排列规律”这堂数学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当代著名的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高斯先生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庭贫穷的原因导致高斯自学所有的课程,数学老师当时提出一个相对于他们这个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就是从1一直加到100,求和。高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思考在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他采用首尾相加的办法,也成就了现在的求和公式,当时的高斯只有9岁。这个故事可以激励学生,有时候数学的学习和年龄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只要努力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和发现,有志并不在年高,即使小年纪也可以有大成就。

总而言之,数学故事的教育方法是一种适应新课改形式的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运用这种教育模式对老师能力的考验度较高,需要任课老师认真地理解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数学故事紧扣当堂课的数学原理,完成教学目标,适当安排时间,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明白数学故事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一定要回归数学课堂中心。

参考文献:

[1]刘纪平,程志娜.数字故事制作实例及其应用意义探讨[J].2014(8).

篇(10)

幼儿故事是为幼儿创作的具有完整情节的文学作品。它的叙事性和文学性与儿童的情感有极强的交流作用,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故事组织的完整性也适合儿童的年龄学习和心理,因此幼儿都喜欢故事。孩子们一方面从故事中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许多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有趣的新天地,增加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故事中渗透着丰富的数理逻辑知识,能帮助孩子在生动的情节和形象中去理解接受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有利于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故事能帮助幼儿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好故事呢?

一、开发拓展经典故事的教学价值。

挖掘适合数学教学的故事素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发现收集有价值的故事,并对收集来的故事进行改编,使之适合数学教学的需要。

经典故事往往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在家庭中家长也会自觉地给自己的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因此这些经典故事对幼儿的吸引是不容置疑的,这也为我们利用一些经典故事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如经典故事《拔萝卜》经过改编后,被用在大班的序数教学中,活动证明了故事能帮助幼儿很顺利地完成10以内序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教师说教的状况。这一活动主要通过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出场顺序引导幼儿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通过理解故事和续编故事认识1-10的序数,学习从不同起始位置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拔萝卜的角色只有六个,在认识6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拔萝卜的故事,使角色增加到十个,延伸到10以内的序数。从不同位置起始确定物体的位置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巧妙地利用作业单上萝卜不同的位置引起幼儿的思考,促进他们对序数的理解认识。

经典故事特有的魅力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教师巧妙合理的改编能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能力,进一步发挥故事的教育价值。

二、根据需要创编数学小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是找不到合适的故事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数学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创编一些小故事。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求教师在不失去文学性的前提下,做到文理兼容,恰到好处地为数学目标服务。如数学教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就很好地将年、月、日的知识结合在故事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知道了年妈妈有365个日娃娃,365个日娃娃住在12座房子里,12座房子有大有小,大房子住31个日娃娃,小房子住30个日娃娃,最小的房子一般住28个日娃娃。教师将这些幼儿难以表述和理解的知识渗透在生动的故事中,帮助幼儿理解了年月日的关系,并且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了寻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激发了幼儿对日历的兴趣。

三、引导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学习。

故事情境能引起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在情境中幼儿能十分投入地在游戏化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故事《熊宝宝的蛋糕》充满了生活气息,以大黑、小黑做蛋糕、分蛋糕为线索开展活动,故事中“分得均匀”的要求也符合幼儿内心的初始愿望,使幼儿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能积极地从内心意愿进行二等分的操作练习,虽然故事很简单,但是由于不是以枯燥的数学目标为前提,所以幼儿就能饶有兴趣地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数学了。

为了使幼儿能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师也可以创设连续的故事情节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沉浸在童话般的意境中进行活动,而且能体现数学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教师能敏锐地在故事中找到符合幼儿学习的切入点,就能创造性的利用故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四、鼓励幼儿自编故事。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孩子们已经能创编一些合理的故事,因此鼓励幼儿自编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故事是可行的。如看一幅图自编故事就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编应用题提供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妨设置一些含有数学内容的图画,让幼儿根据图示来编故事。如图上有8只桔子,其中有3只画的是桔子皮。要求幼儿根据这幅图合理地开展想象并讲述,这样的过程能帮助幼儿辨别事物之间的关系,对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十分有利。编应用题时要求语言简练明确,有陈述和提问,不能像故事那样围绕过多的角色展开情节。从而使幼儿在自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和概括语言,达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两得。

篇(11)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低年级的学生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接受能力略胜一筹,尤其更容易接受故事。故事是兴趣的载体,是小学生快速接受新事物的途径。因此,如果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故事进行教学,使小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奥秘与真谛,那么小学生学习数学将不再是难事。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用故事的好处的问题,总结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更浓郁

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的数学老师,大量事实证明,不乐意学习数学的学生遍地都是,但不喜欢听故事的小学生却是少之又少。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故事带入数学课堂,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引入符合小学生教学标准的故事,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目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更浓郁。比如,在教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克与千克”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小明想吃蛋炒饭,妈妈发现家里没有鸡蛋,大米也不够了,于是让小明去超市买1500克鸡蛋和1.5千克大米。于是小明就去对面超市买食材,营业员告诉了他单价,并给他需要的食材。小明拿着东西回了家,他回家之后问妈妈:“为什么你告诉我的斤数不一样,可我感觉重量却差不多呢?”妈妈听完小明的问题不由得笑了,小明反而更纳闷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入,可以激发小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并且小学生也都会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从而与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

二、化难为易,为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的天地

大多数的教材内容都是复杂的公式、几何偏难、知识点跨度大、抽象的概念,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应该发散自己的思维,多引用声情并茂的小故事或引起共鸣的小故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顺利解决问题,也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节内容时,我尝试着引入这样的故事:森林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其中一项就是马拉松比赛,参加比赛的分别是小鹿、小狼、小马、大象、老虎五名选手。随着山羊裁判的一枪令下,五名选手像风一样跑了出去。经过时间的不断流逝,五名选手也陆续穿过了终点。小鹿的成绩是1小时45分42秒、小狼的成绩是1小时23分钟6秒、小马的成绩是1小时10分钟55秒、大象的成绩是2小时6分6秒、老虎的成绩是1小时30分钟10秒。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冠军到底是谁?教师根据适当的故事引入,教学难点很容易被突破,因为生动的故事能让学生耐心地听讲。化难为易,为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的天地,真正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合理引用故事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家里唯一的宝贝,捧在手里怕热,放在嘴里怕化,所以一般都很娇生惯养,做事三心二意,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我讲课时会引入一些经典的故事。例如,在讲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这一节内容时,我会引入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小灰兔要和小乌龟比赛跑步,因为兔子认为乌龟爬得慢,肯定跑不过它。可是,小乌龟却不这么觉得,它认为总有一天会赢。兔子说,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双方确定好起跑线,小灰兔飞快地跑出了起跑线,小乌龟才没爬过起跑线。不到五分钟,小灰兔与乌龟已经有很大一段距离了。小灰兔认为这次比赛赢得太轻松了,它就决定先睡一觉,并且自以为是地说很快就能追上小乌龟。此时的小乌龟,它一刻不停地爬行,坚定信念。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这个故事告诉小学生一个道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脚踏实地去做每一件事,坚持就是胜利。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小故事,既符合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规律,又能调节他们学习数学的精神状态,使小学生深刻理解问题情境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达到真正诱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动性的目的。另外,在数学课堂上引用经典故事,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