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明确立意点。指明该课题的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得到什么结论,而该结论有什么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尽量写的具体一些,避免漫无边际的空喊口号。主要有两个方面必须包含:一是研究课题的根据是什么,受什么启发而需要研究此课题;二是通过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指出该课题研究的价值。
2.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
该部分内同应该解释提出问题、阐述研究的原因。一般对研究的背景从理论、现实两个角度入手。同时,在阐述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结果,了解人家的研究方向、研究到什么程度,或者认为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并提出相应的想法措施。
3.毕业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该部分内容,应该指出自己的研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符合什么方向,一般可以从哲学、整政治理论、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
开题报告是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环节,是指为、审核和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论文质量的措施,训练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的实践活动。
《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1/3的博士生获一次性,而78位硕士生,10人没获,仅有19人获一次性。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学位与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导师、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着认识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视“论文开题报告为”。除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原因。鉴于此,笔者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过或虽已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的探讨和,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性;
③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的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考虑到在内的性。
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给定的,而是的,在对所领域的、现在的资料等信息把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问题”均是生所经历的过程,导师已了过程,但导师并替代生,这生学习、的独立性要求。
1.2
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现状)、方案(、内容、方法、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概括,要求:
①、规范。要将的问题地概括,反映出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的要求——因素、受试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少的文字表达,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要,交代的价值及需要背景。先谈现实需要——由的问题导出的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客观,且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问题,但又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时期内的概况;“述”更多的并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善于问题,选题在当前中的位置、优势及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的错误。综述的,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依据,另一对原著者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的。、,才能的方向,才能排除过程中因素的干扰。
②的内容。要来的内容,要求、详实、周密,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进程陷于被动。
③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过的课题,只要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的过程。整个在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起止、的内容及均要有的规定,阶段之间间断,以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遇到的最主要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最的关键性与问题要有、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所选课题与同类的不同之处。
【摘 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大学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针对医学信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师资薄弱、设计时间难以保障、办学条件有限和过程监控不到位问题,论文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量化教师指导设计的工作量;学生选题提前准备,提前分派指导教师;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设计
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启动基金项目(2009QDJ19);湖北医药学院2013年教学研究立项项目(2013021)。
作者简介:刘向阳,男,湖北荆门人,硕士,湖北医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web开发和计算机教育。
通讯作者:姜燕,女,硕士,湖北医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的工作过程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初步形成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1 当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教学资源紧张,专业课程的学时相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投入不够,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办学时间不长的信管(医学)专业不具备传统专业雄厚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研究条件;信管专业(医学)本身涉及知识面广(涵盖医学、管理、计算机等),知识更新快等等原因,造成毕业设计普遍质量不高,质量下滑严重,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现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管专业师资薄弱,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地方医学院校信管(医学)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师资相对于传统学科而言比较薄弱。地方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教师不但承担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而且承担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教师精力难以保障。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时间比较集中,教师同时指导多人精力不足;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核定比较单一固定,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也不高。部分指导教师(含部分高职称、高学位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背景,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也不高。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学生就业考研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
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此时考研复试和就业招聘也恰逢其会。毕业设计工作常常只能为找工作考研复试让步,无法保证精力投入,勉强凑合应付。另一方面部分已经就业的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设计成绩的优良与否,对毕业分配无影响,从而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3)办学条件不够充分。
医学信管专业办学条件在医学院校其他专业中处于弱势地位,教学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投入相对滞后。图书馆藏书中计算机专业书籍严重匮乏和落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书可参阅。期刊网资料仅购买医学和教育门类,计算机和管理类的论文期刊无法下载查阅,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多从百度文库等获取;信管专业讲座资金投入匮乏,专业认知度不足,学术氛围不浓。学生毕业设计基本上闭门造车,这也是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客观原因之一。
(4)过程管理和监控工作不到位.
学校虽然建立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本管理流程,但在院系执行过程中不严格、不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其具体表现为:
①开题检查滞后,选题随意更改。学生对开题工作不重视,常常在论文撰写完毕后再完成开题报告。而开题报告中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案的撰写过程,恰恰是学生对选题能否把握的认识过程。开题工作准备不足,后期选题的变更,不仅缩短了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而且影响了教师的指导,最终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②毕业设计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实习学生远在异地鞭长莫及,考研学生闭门苦读无暇顾及。指导教师凭自己主观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更无检查,最终造成学生放任自流,毕业设计进度缓慢从而抄袭应付。
③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检查流于形式。
尽管学校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但在过程管理中,在具体指标体系上还很模糊。在制度执行上,只能凭主观意志进行评定各个环节执行情况。院系针对毕业设计要求很严格,但实际执行时,由于部门人员少,日常工作任务重,再加上专业背景不同,对指导教师上报的一些检查,仅仅是资料收集工作,而对检查所写的内容并不关注。院系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沟通、论文审阅机制,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针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和组织的实践,就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量化教师指导设计的工作量
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形成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学院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 吸引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或外聘校外企业项目工程师,改善师资队伍,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还要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或项目实践,增加实际项目经验,提出高质量的选题,更要合理的量化教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如优秀毕业生工作量提高系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学生选题提前准备,提前分派指导教师。
信管考研学生基本上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考研复习,而社会求职学生主要在大四下学期忙于招聘会。针对此种情况,大三上学期末(1月份),学院统计学生考研意向,针对两种学生进行统计进而区别对待。对于考研需求的学生,本学期前完成导师选择,其选题难度适当降低,适当缩短其毕业实习的时间。而对于社会求职考生,毕业实习环节不能减少。考研学生的毕业设计流程具体安排如下表:
(3)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指导、中期检查、答辩到成绩评定的全过程,每个阶段和环节的管理和监控都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①选题管理和监控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工作。首先,教师在确定选题时应该紧密结合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涵盖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力求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选题同时要注意与科研、教学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教师提出选题后,教研室应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审核,排除难度大、陈旧和无实际意义的课题。选题向学生开放后,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课题类型选择学生
②开题监控和管理
开题是学生根据选题在查阅相关文献后,设计技术路线,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准备毕业设计研究的阶段。通常学生对于开题报告的管理和监控基本重视不足,常常在毕业生写论文后,事后“造”开题报告。实际研究发现,开题报告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而且学生还能够认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以及是否有能力完成毕业课题,进而修订或者更换课题。开题报告提交后,学院应组织专业教师对开题报告的内容进行统一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重新完善开题报告。良好的开题,不仅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良好开局,而且大大减轻了后期指导教师的指导难度。
③中期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过程中,部分同学由于找工作或者实习并不在学校。指导教师很难对其毕业设计的进度实施监控,从而放任自流,这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最重要的原因。针对此种情况,学院应规定学生每1周或2周利用网络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心得或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教师对此进行答疑指导。学院指定专人收集毕业生的每次答疑记录,并将其纳入毕业生答辩资格和成绩的考核中。为把握设计进度,鞭策后进,学院应设计中期答辩环节。对投入精力不足进度落后的学生黄牌警告以及答辩资格环节重点考察,对毕业设计进度理想的学生进行表扬。中期答辩的成绩应公布在班级QQ群中对落后学生进行警示和鞭策,积极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扎实开展。
④答辩资格的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的答辩资格审查主要是审查学生完成课题,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否有记录、中期答辩是否合格、毕业论文是否规范、内容是否涉及抄袭。学院委托教研室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重点考核,考核不通过的,延期答辩。指导教师对论文初审后,学院组织学生对论文进行抄袭检测。检测比对重复率达到30%的学生将给予延期答辩处理。严格的答辩资格的监控,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也有利于引起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⑤成绩评定的管理和监控。
客观评价和严格答辩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此环节工作的优劣不仅仅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成绩,还会直接影响到下届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不仅仅包括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的评分,还应包括中期管理中的辅导考勤情况、以及中期答辩的成绩。合理科学的设置好成绩比例,才能公正客观的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3 结论
毕业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尽管信管毕业设计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但学院教师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各自环节上的认识,精心管理,全面监控,就一定能将毕业设计这一长期的工作完善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云飞.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常虹.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4:61-62.
[3]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89-90.
[4]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9.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graduate education of our hospital, how to promote 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 quality is discussed.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student quality, strengthening director’s responsibility, enhancing course arrangement, standardizing clinic and research practice and emphasiz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impact assessment are the important points to assure 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quality.
Keywords:general hospital; graduate education;management;practice;probe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1]。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三级甲等医院,是新疆医科大学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的重要基地。我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的指导思想,把教学工作当做医院生存发展的大计来抓。凭借优越的教学基础及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已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工作实际,对我院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情况作一回顾与总结。
1 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现状
1.1基本情况
新疆医科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程,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招收研究生生500余名。我院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口腔医学(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近300人。
1.2 研究生招生、培养情况
我院近五年共招收来着疆内外医科大学的研究生2277名,平均每年招生400~500名左右,每年在院研究生平均1000名左右,自1981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后,正式施行学位制度,不仅有科学学位研究生,还增加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近几年,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获得校级、自治区级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的研究生也日益增加。
2 研究生教育管理探讨
2.1严把考核,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责任意识再提升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组织以“导师应切实成为研究生教育第一责任人”为主题的导师培训会议。通过导师培训会、院士讲坛、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讲座等,旨在提高导师带教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科建设助力。
自2009年来,医院对导师实施全员考核,奖惩分明,对优秀的导师给予正激励鞭策,对不负责的导师给予负激励以警示。今年,我院已完成在岗200余名导师的考核与评价,评选出优秀博、硕士导师20名予以嘉奖,对考核不合格导师进行限制招生等惩罚。
随着留学生的扩招,留学生带教面临着诸多问题,语言、文化、教育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激励留学生导师,在制订了《导师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同时也补充了留学生导师激励政策,对留学生导师带教津贴进行1:1配套;专业学位留学生培养,也成为现在研究生教育的难题,如何让留学生按计划完成培养是日后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导师抓起,努力探索一对一带教轮转模式,切实做好留学生培养。
2.2 注重研究生环节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2009年招收硕士264人(科研型110人、临床型154人),博士27人(PHD20人、MD7人),招收留学生硕士生6人(5名巴基斯坦籍和1名阿富汗籍)。新增研究生课程5门:介入心脏病学、妇产科学新进展、口腔医学新进展、皮肤病理学和医患关系学。
加强研究生入院前理论、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162名和科学学位92名硕士研究生入院培训工作,帮助研究生顺利过渡到临床阶段的学习。强化启发式教育和素质教育,组织研究生医学英语演讲竞赛、研究生综述报告会、跳绳比赛、合唱比赛和篮球比赛等。
2.3建立、健全博、硕士生管理体系,强化研究生管理
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在扎实掌握临床专业基础的同时,提升研究生专业英语素质和科研能力及论文撰写水平,提高毕业研究生达标率;提高在职职工攻读博士生如期毕业率;提高本硕生和应届硕士生的执业医师一次通过率。
配合教育部对研究生学制的限制,医院加大对研究生的环节管理力度,尤其严格把好开题和中期考核等重要环节,完善二次开题制度,严格科内开题和统计咨询等开题前相关程序,加大对博士研究生的管理力度。
3 结论
综上所述,抓好生源质量、强化导师责任、加强学位课程建设、规范临床和科研实践、强调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3]。我院近40年的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我们清醒的看到,当今世界研究深化教育理念、体制、模式与结构等新的变化,不仅给我院研究生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更高的斗志,更大的胆魄,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不断提高医、教、研水平,创造研究生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国家及新疆的教育事业及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目前,全校上下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艰苦努力与拼搏,将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及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医院里有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些设备相对熟悉,因此,除了承担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承担许多实践性教学工作。
1.1.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课程以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过渡课程。这门课可以分成2个阶段:第1阶段采取课堂讲座形式,以科普知识和深度讲述的形式介绍医院主要医疗仪器(如CT、DR、彩超仪、监护仪等)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结构框图等;第2阶段采取实地参观形式,由仪器操作人员利用实物给学生讲解仪器的主要结构、部件,仪器的操作步骤、参数设置,临床应用等。这门课程学生一般不参与仪器的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为系统学习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做准备。
1.1.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学完相关专业课程以后,进入毕业设计之前,是课堂理论学习和毕业设计之间的一个学习环节。这门课也可以分成2个阶段:第1阶段安排在仪器使用部门,由于已掌握了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部件等,因此,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参与诸如患者摆位、参数设置、仪器操作等,当然,这些工作一定要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后才能完成;第2阶段安排在仪器维修管理部门,在掌握了仪器一般工作状态及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医疗仪器的维修、保养工作,有条件的可进一步参与仪器的质控工作。这门课程学生的参与度提高,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进一步熟悉医疗仪器,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1.1.3社会实践有些学校的课程设计中有社会实践环节,医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给学生的选题可涵盖围绕医疗仪器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仪器的配置、采购、物流、使用、维修、质控、不良事件监测、应用质量分析等。
1.2毕业设计
在完成了所有课堂学习任务后,理工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需要完成毕业设计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综合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的一个环节。与学校实验室相比,医院能提供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课题更接近实际应用。医院能提供的选题非常多,如:医疗设备的技术革新、医疗仪器的质量控制、医疗设备管理数据库等,这些选题可能就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这类课题更具有实用性。
1.3工程硕士教学
1997年,为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般为在职攻读,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序列里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为我国医院的医学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边工作、边深造的机会。根据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一般均采用“双导师制”,正导师主要负责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指导,并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负责。副导师主要负责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论文选题及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协助学生获得工程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及一定科研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副导师,可在动手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上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1.4继续教育
除了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外,医院医学工程部门还可以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为广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医学工程方面可供选择的选题有:医学工程技术最新进展、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技术、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技术、临床医学工程科研项目、医疗设备管理技术等。
2医院开展医学工程教学的实践
2.1教学模式及设计就目前我国医院医学工程部门承担的高校教学任务来看,充分利用医院的硬、软件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包括实习、毕业设计等)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更能体现医院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的优势。(1)成立由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带教老师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由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选拔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任带教老师。(2)在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放射影像科、检验科、ICU、手术室等医疗设备较集中的科室轮转,掌握医院常用仪器设备(如放射设备、检验设备、超声设备、监护设备、手术室设备等)的操作、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部分质控工作。(3)在毕业设计环节,秉承“医用导向型”培养模式,坚持“医工结合、贴近临床、注重创新”的发展思路,由带教老师按学生数量的120%组织课题,最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各位学生的导师。通过把握好“选题”(创新性和难易度评定、双向选择)、“过程”(开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及实现、论文写作)“、答辩”等几个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4)组织学生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若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参加由各级学术团体及厂家开展的各类相关学术活动、新产品介绍等,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2.2教学经验(1)在整个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的“听”(学术讲座、专业会议)、“说”(开题报告、论文答辩)“、读”(科技论文阅读)、“写”(学位论文、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利用报废设备,组织学生进行拆装,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3)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医疗设备维修的较多,好的工作思路和习惯的传承也非常重要。(4)实习和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个阶段除了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外,学生还面临找工作或考研,部分同学还要参加积欠考试,因此,合理安排时间也非常重要。
2.3存在不足及解决方法医院承担教学任务固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由于带教老师的学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导致被带教学生(如一对一的毕业设计带教)能力培养存在较大差异。(2)教学属于带教老师本职工作以外的额外任务,有时会由于本职工作的繁忙而耽误了带教工作。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解决:(1)根据带教老师的情况,可组成若干带教小组,由小组集体带教,避免一对一带教带来的差异问题。同时,也让初级职称人员加入到带教队伍中,使他们能迅速成长起来。(2)适当减轻承担教学任务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1.1毕业论文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态度及能力,教师指导水平和责任心以及实施过程的管理监控等几个方面。从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医学院校经过多年运行,教学管理制度已逐步完善。从学校到二级学院针对毕业论文管理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学术不端检测、论文评阅和正式答辩、二次答辩等环节缺乏细化的管理制度,只侧重最终提交的论文材料格式是否正确、材料是否齐全、形式是否符合要求,而忽视毕业论文写作本身的质量,没有从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上寻找解决途径。对指导教师指导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的监管上也比较乏力。对于管理的过程的中各环节缺少细化的制度规范,难以对毕业论文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监控。
1.2从管理制度合理性和执行层面来看,一般医学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年进行,对于五年制专业在大五上学期进行选题,四年制专业在大四上学期进行选题。在最后的一年的实践时间中学生除了要完成毕业论文外,还需完成专业实习。基于这种浮躁和功利角度,学生很难静下心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现场调查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4]。加上学校管理层面往往出于对就业、考研的支持鼓励,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严、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要求不严格,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修改后几天就可以进行二次答辩,且没有真正因为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而不能毕业的学生。通过学生中“届届相传”,使得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不影响最终毕业获得学位,所以学生也就越来越轻视毕业论文过程。
2 硕士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对策分析
2.1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及科学研究能力,为毕业课题开展提前打好基础
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经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固和统计知识缺乏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专业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囿于这些问题,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专业知识的传授主要依托于日常教学,而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都需要贯穿整个硕士教学过程当中。在毕业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之前,提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实训环节,增加实习见习环节的现场调查机会,为学生专门开设论文写作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健全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做好毕业论文质量的制度保障
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前,学院必须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制度,使毕业论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审批制度,实行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两级遴选制度、选题变更制度、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制度,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评选制度,以及对指导教师激励奖励制度等等。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2.3提高指导教师论文指导能力
教师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医学院校要创设科研条件,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特别是对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非重点学科、非医学专业教师予以一定的支持,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2.4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管理
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启动以及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的过程的管理。首先要让学生摆正心态,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启动会的机会,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向学生宣读学院毕业论文各项管理规定,倡导学术诚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在毕业论文工作的初始阶段,组织选题遴选会审定选题质量,保证所有待选题目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选题后组织开题报告会,通过评论与指导,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及时纠正,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开展。
2.5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进展管理
毕业论文的中期管理是指毕业论文开题后到论文完成前的管理,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计划完成规定的研究内容,选题是否变更,是否完成文献综述部门的写作,工作量是否饱满,是否能按期完成毕业论文,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检查课题原始记录本填写的规范性,是否能反映出研究的真实性。指导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至少保证 2 周对学生做一次具体指导,要求指导教师保留指导记录。在检查中对教师的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存在的具体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等进行检查,通过学生进行调查对指导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了解,对态度不认真的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履行指导职责。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72-03
教育部周济部长曾指出:“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代表着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也往往成为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标志。”医学研究生教育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对于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通过质疑、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激发研究生不断向人类已经获得的成果或结论提出新的挑战,并展现新的世界。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具有利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和成果,经过科学的思维和创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综合能力。通过我们对全国十余所大学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复杂过程。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要有科学的培养制度,又要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要注意教育环境和导师队伍的建设。要引导学生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留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及特点,不断向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培养高层次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多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模式
多年来,应试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主流并且延续到了研究生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模仿,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们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缺乏独立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由于课程设置形式上与大学本科教学的模式接近,仍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讨论,无法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早已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到目前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多数学者认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急需转变观念,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重点。在制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时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采取提问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引导式、案例式授课等,引入PBL和基于网络的学习教育模式;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内容,建立创新课程体系,强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的建设,建立起以核心课程为主,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为辅的课程体系,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加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跟踪学科前沿,及时调整选修课,注重知识的更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课程,增强其综合和探索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改变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创新能力培养、评价和考核体系,制定和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核,采用考试、综述、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把创新能力的考核措施和方法纳入到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中。
二、改善教育环境,增强交流与合作
构建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尤其是软件和硬件建设,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研究生在较高层次的科研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活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校应为研究生创造能够进行创新研究的良好的科研体制和环境,其中,信息查阅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有效训练与堵养的重要平台。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科研文献数据库,是研究生从过去的知识获取型向现代的能力发展型过渡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条件及仪器设备支持,可保障研究生所做的创新性科研的数据更加精确、可靠,理论分析更加缜密、科学。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可忽视的途径,对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思路,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追踪学科前沿,掌握本领域的研究方向,有效地激发灵感和求知、创新欲望,为创新型研究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学术合作与合作,可以迅速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通过自由、宽松、高水平的学术氛围的培育,有效地克服机械的、按部就班的科研模式和思维习惯,在创新性科研活动中不断孕育创新性思维,从而逐渐提高创新能力。
三、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调查发现,导师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会明显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导师的质量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治学风格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成才起着关键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导师自己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助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下开发出创新潜能。由于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导师就应该担负起创新培养的责任,包括学位课程的选择、学习和辅导;研究课题的选定和开题报告书写;学位研究课题的实施和指导;论文的书写和答辩等。上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对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生明显影响,所以,必须要求导师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导师应时刻掌握本学科和专业的最新动态,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预见学科的发展方向。在实践活动中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经验,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向学生言传身教。导师对研究生不仅严格要求,还要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善于挑战和攻克学术和科研难题。教师还要转变角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术和经验,更重要的是组织、协调和督促研究生的创新活动,使研究生对新理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冲动,从而练就出较强的创新思维模式。导师的集体指导作用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样重要。导师指导小组制通过不同治学风格、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的导师的集体培养,可以使研究生博采众长、全面提高,避免单一导师某些方面的缺陷对研究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助于研究生具备完整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导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促进导师履行其责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自我管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实践中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各种外部条件和环境外,研究生本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不纯,创新意识和意志薄弱,那么,即使外部条件再好,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人才。因此,研究生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以便于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论知识学习和科研实践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研究生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学习和科研实践的点滴做起。首先,研究生要端正学习动机。一个仅仅为了能顺利毕业和找到好工作而学习的人,就会局限于考试及格、、答辩过关,无心于钻研和探索,学习和科研效果可想而知,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了,因此,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责任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其次,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产生创造新生事物或观念的动机以及对创新的态度,并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是成长为创新性人才的起点和基础。研究生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树立科学的怀疑和批评精神,养成对新问题、新事物、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态度,才能转化为提出新观点和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动力,进而升华为创新性思维。创新理想的实现,除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外,还要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指为了达到创新性目的而克服重重困难的心理过程与行动,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和险阻,只有通过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百折不回、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的磨练,具有无畏挫折的韧性、持之以恒的耐性和必胜的信念,才能促进自身积极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才能勇敢、正确的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失败,从而确保创新理想的实现。研究生创新团队的构建既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机会,营造创新学术氛围,又可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中,研究生能相互承担责任并自觉进行创新性活动,能彼此交流科研经验、创新意识,团队创新成果远大于个体成果。
五、重视科研工作,提高论文质量
科研工作涉及科研条件、科研课题、科研实践和论文环节等多个方面。改善科研条件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选定高质量的课题是保证科研效果和对创新能力的检验,严谨的科研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论文质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首先,先进的仪器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齐全的图书资料、通畅的信息渠道是保障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否则就难以得到前沿的科研课题和基本的科研训练,科研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其次,选题是高水平论文的基础,选题阶段也是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一个有效检验。选题和开题工作决定了研究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也是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保障,对研究生培养效果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研究生应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全面深入的了解所研究课题领域,找出问题关键,选好突破口,在导师指导下写好开题报告。导师指导组及平时专家应把好选题和开题关,严格审查和评估开题报告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意识,并指出其问题和不足,评审合格后才可进行开题工作,以确保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第三,科研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掌握正确科学实验方法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的创新训练,才能强化创新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同时,通过科研实践可以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并探索和设计新的实验方法,甚至形成新的见解和理论,在课题研究中掌握学习、研究和创新技巧。导师以及科研团队在科学研究中应发挥指导、督促和协调作用,以使研究生切实提高科研水平,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最后,论文水平能够客观反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位论文涉及从选题、文献查阅、设计方案、开题报告、研究实施、数据获取及处理到论文撰写和答辩一系列环节,是一套系统工程,其创新水平受创新培养过程中每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教育体制和环境、科研环境、导师因素、研究生自身因素等。在创新性研究取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撰写并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指导,论文的严格审核与论文答辩是促使研究生提交高质量论文的重要工作。另外,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也可以起到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激励作用。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生积累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基础,培养研究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工具;参加学术交流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导师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力;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献身科学精神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应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育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断培养出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琴.创新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119-121.
[2]佘菲菲,陈燕凌.素质教育与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62-64.
[3]岑洪.关于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9):304-305.
地方医学院校信管(医学)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师资相对于传统学科而言比较薄弱。地方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教师不但承担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而且承担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教师精力难以保障。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时间比较集中,教师同时指导多人精力不足;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核定比较单一固定,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也不高。部分指导教师(含部分高职称、高学位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背景,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也不高。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学生就业考研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
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此时考研复试和就业招聘也恰逢其会。毕业设计工作常常只能为找工作考研复试让步,无法保证精力投入,勉强凑合应付。另一方面部分已经就业的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设计成绩的优良与否,对毕业分配无影响,从而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3)办学条件不够充分
医学信管专业办学条件在医学院校其他专业中处于弱势地位,教学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投入相对滞后。图书馆藏书中计算机专业书籍严重匮乏和落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书可参阅。期刊网资料仅购买医学和教育门类,计算机和管理类的论文期刊无法下载查阅,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多从百度文库等获取;信管专业讲座资金投入匮乏,专业认知度不足,学术氛围不浓。学生毕业设计基本上闭门造车,这也是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客观原因之一。
(4)过程管理和监控工作不到位
学校虽然建立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本管理流程,但在院系执行过程中不严格、不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其具体表现为:
①开题检查滞后,选题随意更改
学生对开题工作不重视,常常在论文撰写完毕后再完成开题报告。而开题报告中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案的撰写过程,恰恰是学生对选题能否把握的认识过程。开题工作准备不足,后期选题的变更,不仅缩短了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而且影响了教师的指导,最终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②毕业设计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
实习学生远在异地鞭长莫及,考研学生闭门苦读无暇顾及。指导教师凭自己主观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更无检查,最终造成学生放任自流,毕业设计进度缓慢从而抄袭应付。
③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检查流于形式
尽管学校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但在过程管理中,在具体指标体系上还很模糊。在制度执行上,只能凭主观意志进行评定各个环节执行情况。院系针对毕业设计要求很严格,但实际执行时,由于部门人员少,日常工作任务重,再加上专业背景不同,对指导教师上报的一些检查,仅仅是资料收集工作,而对检查所写的内容并不关注。院系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沟通、论文审阅机制,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针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和组织的实践,就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合理量化教师指导设计的工作量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形成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学院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吸引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或外聘校外企业项目工程师,改善师资队伍,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还要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或项目实践,增加实际项目经验,提出高质量的选题,更要合理的量化教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如优秀毕业生工作量提高系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学生选题提前准备,提前分派指导教师
信管考研学生基本上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考研复习,而社会求职学生主要在大四下学期忙于招聘会。针对此种情况,大三上学期末(1月份),学院统计学生考研意向,针对两种学生进行统计进而区别对待。对于考研需求的学生,本学期前完成导师选择,其选题难度适当降低,适当缩短其毕业实习的时间。而对于社会求职考生,毕业实习环节不能减少。
(3)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指导、中期检查、答辩到成绩评定的全过程,每个阶段和环节的管理和监控都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①选题管理和监控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
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工作。首先,教师在确定选题时应该紧密结合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涵盖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力求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选题同时要注意与科研、教学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教师提出选题后,教研室应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审核,排除难度大、陈旧和无实际意义的课题。选题向学生开放后,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课题类型选择学生
②开题监控和管理开题是学生根据选题在查阅相关文献后
设计技术路线,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准备毕业设计研究的阶段。通常学生对于开题报告的管理和监控基本重视不足,常常在毕业生写论文后,事后“造”开题报告。实际研究发现,开题报告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而且学生还能够认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以及是否有能力完成毕业课题,进而修订或者更换课题。开题报告提交后,学院应组织专业教师对开题报告的内容进行统一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重新完善开题报告。良好的开题,不仅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良好开局,而且大大减轻了后期指导教师的指导难度。
③中期管理和监控毕业设计过程中,部分同学由于找工作或者实习并不在学校。指导教师很难对其毕业设计的进度实施监控,从而放任自流,这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最重要的原因。针对此种情况,学院应规定学生每1周或2周利用网络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心得或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教师对此进行答疑指导。学院指定专人收集毕业生的每次答疑记录,并将其纳入毕业生答辩资格和成绩的考核中。为把握设计进度,鞭策后进,学院应设计中期答辩环节。对投入精力不足进度落后的学生黄牌警告以及答辩资格环节重点考察,对毕业设计进度理想的学生进行表扬。中期答辩的成绩应公布在班级QQ群中对落后学生进行警示和鞭策,积极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扎实开展。
④答辩资格的管理和监控毕业设计的答辩资格审查主要是审查学生完成课题
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否有记录、中期答辩是否合格、毕业论文是否规范、内容是否涉及抄袭。学院委托教研室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重点考核,考核不通过的,延期答辩。指导教师对论文初审后,学院组织学生对论文进行抄袭检测。检测比对重复率达到30%的学生将给予延期答辩处理。严格的答辩资格的监控,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也有利于引起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⑤成绩评定的管理和监控
客观评价和严格答辩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此环节工作的优劣不仅仅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成绩,还会直接影响到下届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不仅仅包括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的评分,还应包括中期管理中的辅导考勤情况、以及中期答辩的成绩。合理科学的设置好成绩比例,才能公正客观的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1.2培养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长学制医学生科研通常以团队形式开展的,他们经常会与博士生、硕士生进行合作。合作经历可使他们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协作的能力,使他们了解在实施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亦培养他们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学习中的团队意识。
1.3参与导师制科研项目的实施办法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查阅文献,做开题报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方法;然后由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对他们进行基本实验技术培训,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入正式实验阶段,要求每周汇报实验结果,提出实验出现的问题,与导师、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白求恩式的协作精神;在训练阶段还安排每个学生做1-2次seminar,进行英文文献讲解,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指出文献的优缺点;科研技能培训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参与的实验项目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及学习心得。
1.4开题报告导师初步给予科研方向,一般与导师的研究生课题方向相似,方便后期实验开展;指派研究生或青年教师与科研实习的学生组成项目小组,查阅文献,为学生讲解制作开题报告幻灯片需要的相关内容;最后通过课题组例会大家讨论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并制定下一步的实验计划。在准备开题报告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课题的进程,明确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并通过制定实验计划,使学生明白在科研课题开展中对时间的统筹安排,为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开展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1.5基础实验技术培训项目立题完成后,由导师指派年青教师对科研实习学生开展基础实验技术培训。首先采用课件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实验中实验试剂的秤取、配制及药物浓度的计算,讲解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介绍相关实验的原理,明确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操作各步骤的目的。然后通过示范使学生了解动物实验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并讲明注意事项,避免在后续实验中被动物抓伤。最后对关键实验进行预实验示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书本走到实践中,熟悉实验技巧,为后续的实验开展打好基础。
1.6实验结果汇报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阶段性实验结果汇报,及时根据实验进展调整实验设计。通过结果汇报的过程,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成绩,找出实验的不足,实现自我提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1.7文献讲解在实验过程中查阅文献,找到与课题最相关的文献进行讲解。通过对文献的讲解,了解他人实验的步骤和设计,并在讲解文献过程中学习通过文献阅读为自己的课题提供思路。
1.8论文撰写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说明的科学问题撰写论文,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了解科技论文的组成,掌握描述结果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结果展开讨论并最终得到结论。
2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
以吉林大学设立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研究项目为载体,以机能学科群为培育基地,对科研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要求的专业科研训练项目和活动方案,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发展创新能力提供实践平台。同学们通过直接参与科研组的研究工作,了解相关的前沿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锻炼操作能力,形成严谨学风,并培养自身批判性的思维及创新能力,为进一步求学和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自主设计实验
以白求恩医学班为实验对象,继续开设和完善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提供同学们动脑、动手的机会,弥补命题实验的缺陷。配合seminar,使同学们从选题开始,亲自实践科研工作的流程,主动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为同学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4专家名师科学前沿讲座
每年邀请国外相关领域的着名教授讲学,通过报告会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知识或新的研究进展,以扩展他们知识。前沿讲座最重要的作用可促使学生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
5专题讨论
2009年8月,笔者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来到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访问。该校是美国知名的公立研究性大学,在美国U.S.News & World Report杂志2010年全美最好的大学排名中位列公立大学(总计500所以上)第39位,是近期排名提升最快的大学之一。与众多世界知名大学相比,佛蒙特大学仅拥有9867名本科生、1384名研究生及1300余位教职员工(uvm.edu/about_uvm)。笔者访问的计算机系拥有研究系列教师10余人,另有专职教学人员若干名。虽然规模较小,但在一些研究领域却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由于该校情况与我国很多重点大学类似(资源相对紧缺,经费并不是十分充裕),因此对国内众多的重点大学计算机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本科教学
与其他美国大学一样,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系实行的是纯粹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任何本科生只要取得预定学分,即可顺利毕业。这种模式的好处较多。首先,学生可以跨年级选课,大一学生可以选修大三甚至研究生课程。由于跨年级的缘故,学生可能缺乏某些基础知识,就要自学补充,提高了自学能力。其次,教师没有考试通过率的压力。由于学生毕业没有年限约束,任何未通过的课程均可以反复注册学习(每次需要重新缴费),不存在国内的未及格学分达到多少就要退学的规定。因此教师的平时测验和考试都可以自行掌握难度,不用担心因为通过率而受到外界(学生、教学管理机构等)影响。
与美国的本科教学相比,围内的教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尽管很多高校实施的是学分学年制,但实际上还是学年制。学生的白由度小,对未通过学分的控制导致很多学生考试后找老师“要分数”及最后的所谓“清考”现象。特别是在目前班级规模普遍较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通过率,在实际操作中不得不降低教学要求。
2 研究生培养
2.1 课程强度高
在佛蒙特大学,选课十分自由,本科生可以选修研究生的课程,而研究生可以跨院系选课。由于担任助教可以免去当年学费(每门课程按照学分不同,学费多在一千多美元),因此研究生大多愿意在第一年主动承担一两门课程的助教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该校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课程信息量非常大,往往一次75分钟的课程涵盖了大量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作为补充。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该课关于函数式语言LISP的介绍仅有一课时,10多页幻灯片。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自行查找下载LISP,根据要求完成一个小型自然语言处理的作业。网上能找到的LISP开发环境有10多种,其中仅Emacs LISP的完全手册就有800多页,快速入门手册都有200多页,这就要求研究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新知识,并灵活运用。这种大信息量的高强度训练为将来的科研和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在国内,高校对研究生的教学关注度普遍低于本科。以教学改革项目为例,主要也集中在本科课程。近年来,鉴于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不少学生将读研作为逃避就业压力的手段,使硕士研究生存在“泛本科”化趋势。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使国内很多研究生课程也采取大班教学模式,一门课上百人的规模也不少见,课程的“含金量”不足。
2.2 管理模式灵活
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系每年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在20名以内,博士生只有若干名,但每年发表大量高水平论文。该系每位研究生均有固定办公室,系里统一配备计算机和软件。由于就业与毕业论文质量息息相关,同时部分研究生的奖学金由导师提供,工作进展是否顺利将直接关系下一年度奖学金的情况,因此研究生均很自觉,心无旁骛地从事研究工作。这不仅可以限制导师的招生人数和质量,还能确保研究生努力工作。由于每位学生每年的奖学金高达数万美元,因此导师招收研究生时十分小心,精挑细选。在科研团队方面,除了每周的讨论班外,每位导师还要安排与自己研究生的单独会面,一般每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在会上,每位研究生要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度、困难及自己的设想,如果一周没有做什么工作,见面时就有很大压力,因此切实地推进了学生工作。
与此类似,我国的很多重点大学也要求导师为研究生提供奖学金,但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奖学金多在研究生入学阶段一次性支付,导致无法在读研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约束。研究生一旦入学,导师就得千方百计保证其顺利毕业,这种压力的不对等增加了研究生管理的困难。其次,高校系统提供奖学金的额度相对较少,可能出现导师大量招生的情况。当学生数量超过一定额度时,难免就会出现“放羊”现象。在科研团队方面,现在讨论班制度已经在国内推广开来,但每周导师与学生的单独会面制度还有待建立。当然,这一切还依赖于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配套建设,如果一位导师指导过多研究生,客观上就难以分配单独会面时间。
2.3 培养过程严格控制
在佛蒙特大学,只有经过严格筛选的学生才有资格攻读博士,这些博士生经过课程学习后进入学术研究阶段。每位学生在与导师协商过程中选择毕业论文的方向,学校提前一周以上公示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题目及摘要,任何感兴趣的师生均可以参加该开题会。博士生的开题报告由专门的学术委员会评价,该委员会通常由5位教授构成。每次开题时,博士生首先介绍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待研究的问题、自己的研究思路及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其后是自由提问时间,现场的听众均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最后非学术委员会的听众退出会议室,由学术委员会专门提问并决定开题报告是否通过。每位博士生的开题报告通常耗时3个小时左右,一些未能顺利通过的博士生就直接转为硕士毕业。最后的博士论文答辩程序更加严密,需要专门的外审和现场答辩。
目前,国内的高校也普遍推行开题和中期考核制度,然而执行的严格程度与美国高校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每位学生的开题时间往往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提问通常只占一小部分时间。而中期考核的约束力尚弱,绝大多数博士生都可以轻松通过考核。
3 学术研究
3.1 局部突破
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基本凝练在3个方向:数据挖掘、 分布式系统、演化与基于智能体计算。每个方向的研究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以数据挖掘方向为例,该系教授曾经连续两届担任国际顶级杂志IEEE Transaction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TKDE)主编,并主办了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KAIS)杂志。该系的数据挖掘课题组吸引了多名教授的近10名学生参加,每年在国际顶级会议KDD和ICDM及著名杂志均有大量高水平成果发表。这一研究组是国际公认的高水平课题组,其成果被世界众多学者竞相引用。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几个领域,是该系研究获得同行瞩目的关键原因。
在凝练研究方向方面,国内很多大学存在研究领域全面开花、四处出击、多而不强等问题,往往一个中等规模的计算机系却力图做到“软硬”兼施,各个领域都有人做但又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因此还亟待提高。
3.2 跨学科交叉
在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系,每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都与本校其他院系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比如数据挖掘方向的研究人员与该校生物医学专业建立了良好关系,双方在生物医学数据挖掘和预测方面有实质性合作,联合申请NSF的项目,并共同完成课题。该系的跨院系交叉贯穿了整个项目执行期间,包括课题选择、申请、研究及论文撰写等,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种合作模式值得国内高校借鉴。目前我们一些院系的跨学科合作主要停留在项目申请阶段,一旦项目申请成功就各干各的,缺乏贯穿整个项目的精诚合作。
3.3 研究目标单纯
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并不承揽来自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类项目,而主要专注于国家层面的学术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防部项目等)。在美国,来自企业的信息管理类课题通常是通过院系寻找合适的兼职学生,并以奖学金形式支付相应的报酬。这种模式较好地将大学与企业(或者商业研究机构)的角色分配清楚了。大学主要从事理论基础层面的前沿探索,而应用技术开发则由企业承担,同时科研经费与教授收入的水平关联程度也较小。教授获得国家纵向课题后,除院系提取管理费外,剩余的经费主要支付研究生奖学金。在这种体制下,教授更加专心于科研,在经费足以维持研究的情况下,不用为项目疲于奔命。
目前,我国的纵向经费存在一定的“重设备、轻人力”现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多数情况是设备(个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十分廉价,而最需要花钱的是人力成本。在国内的很多大学,许多教授为了支付研究生的奖学金及必要生活补贴,不得不承揽大量的应用开发类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大学的学术探索宗旨。
4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佛蒙特大学在资源不够充裕的情况下采用出色的管理模式,在教学安排、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组织方而取得的不俗成绩。我国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希望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若干国际一流大学。就计算机学科而言,尽管国家的投入持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资源仍显不足。佛蒙特大学的发展模式对我国高校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