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57-02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忽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的磨合期,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应用型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工作。而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实践,将单一的知识理论应用于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加大了教学的信息含量,增强了教学知识的层次性,将传统的专业知识的单向性转化为多层次和综合性。因此,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
1.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会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选取案例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基本内容,将资料进行整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选择具有实用性的会计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会计知识的兴趣,体会会计职业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会计的教学活动中,若干基本知识点构成了一个专业知识系统,会计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典型案例的应用起到了强化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接近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和工作岗位,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包装,使之典型化。在教学活动中,围绕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每一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有相应的案例配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与会计理论知识相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寻找与案例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分析要点和需探讨的问题,把案情描述清楚,不能冗长模糊。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
4.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教学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有获取新知识的喜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案例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对综合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分章节阐述了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但企业会计实务则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教师应认真选择综合性案例,使各个单一会计核算贯穿其中。因此,综合性案例的选取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内容和背景资料,剖析案例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前把案例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内容,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情况,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需要精通案例材料,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制定案例讨论的计划。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二,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于旧日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
2.案例讨论阶段。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案例讨论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本教学法的效果。让学生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首先,任课老师将整理好的案例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其次,各小组根据成员的主要观点整理发言提纲,推选一人发言。再次,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全班交流。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择机给予必要的引导。最后,教师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思路和独到见解,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也应该指出讨论中的一些不足,以便改进。在会计实践课教学中,很多实践操作内容,如关于支票结算方式的程序的教学,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教师讲的烦琐,而学生听的枯燥。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通过此方式,学生不仅熟悉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撰写报告阶段。经过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应对案例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各个案例,使案例成为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纽带。不断总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使学生掌握案例教学的思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应总结自己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在总结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身临其境地了解到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拥有全新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案;教师要收集大量的真实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恰如其分地表述教学内容。同时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在案例讨论、分析和评价中当好导演。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会计知识,还必须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把会计案例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到会计实践工作中,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会计案例,并依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高校应建立一种教师界与会计职业界联系与交流的机制,以保证教师能投身会计实践,谙熟会计实务,并避免流于形式;应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允许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担任兼职。此外,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会计师或公司的财务总监完成某门课的讲授。这样,才能使课堂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把案例教学的优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92-03
一、前 言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要求学生有一技之长,“一技之长就是就业之本”的观念已深入到广大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我们且来看看中职学生的素质变化。
1.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基础薄弱。
随着高考扩招,上大学不再是件难事,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中考时就会选择就读高中,到中职就读的学生,学习基础大多数比较薄弱。由于学习基础差,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因为喜爱这个专业而来到中职学校的不多。本人曾对所带的2009届金融(3)班学生做过一次入学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全班50人,第一志愿报读且被本校录取的有3人,占全班人数的6%;考不上第一志愿高中被校录取的有39人,占全班人数的78%;其他原因来到本人校的6人,占12%。可见,本班学生大多数是普通高中升学的落榜生。后来,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长对孩子来到职中就读要求不高,学生对就读职中兴趣也不大。
2.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佳。
家访当中,发现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多数对所报读的专业了解甚少,对将来的目标不明确,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在教学中,本人发现中职学生上课,基本上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好笑的就记住了,重点的、枯燥的就和没有上过一样,课后作业在学校草率完成,抄袭现象严重。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很聪明,只是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知识缺失。
然而,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去的“账房先生”如今必须持证上岗,会计从业人员从原来只会记账、算账、报账逐步发展成集会计、管理、预算、决算于一身,且要求通晓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的对中职学生而言门槛越来越高。
一方面是中职学生素质的下滑,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而言,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师必须顺应社会的变化,投入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并将其进一步推进。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多年,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本人不断接触各种课程改革的理念,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本人尝试着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求知欲,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学案导学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是一种课堂操作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案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以导学定位教师角色,最终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案导学具有探究性、针对性、实践性的特点。
2.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身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案导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会计教学主要以解释概念,讲授会计核算程序,进行课中、课后练习为主,习惯了“我讲你听”、“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者。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佳,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预习的习惯,即使想预习,也不知道怎样去预习,上课时不能积极参与等情况,以致出现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现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以发挥最大效益。
三、“学案导学”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中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课程贯穿于他们三年的学习,本人所在学校的会计课程开设包括职一年级的《基础会计》课程,职二年级的《财务会计》课程和《考证会计》课程,职三年级的《成本会计》课程和《会计实习》课程等,可见,中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课程的重要性。
以职二年级的《考证会计》课程为例,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这一内容授课过程开展“学案导学”教学作些简单的阐述。
(1)教学内容:《考证会计》课程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考证会计》课程的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参加广州市财政局举办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核进行考前辅导。
(2)教学对象:职二年级学生。他们一年级已经学习过基础会计,二年级学习过财务会计,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的相关理论知识已有所接触,缺少的是“实践”。本节课就是对学生这一知识自行进行整合。
(3)组织形式:小组学习。
(4)实施过程:
首先,完成预习学案(课前15~20分钟)。
该学案分为两部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预习学案》(表1)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课堂学案》(表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预习学案》的完成只是让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作为新知识学习的铺垫,同时给出思考的指向,让学生轻松简单地就可以完成预习学案。
其次,完成课堂学案。
(5)学生展示交流。最快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的小组到黑板上展示计算结果,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给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加分并及时鼓励。
(6)教师查缺补漏。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正常编制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需要先将错账更正再进行编制、逆向编制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解答和补充。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巩固练习。
(8)教学反馈与反思。在这节课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预习学案》难度不大,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基本上能顺利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课堂学案》的“逆向编制”题型变换做铺垫。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课堂学案》里的两道“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题目从表面上看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预习学案》给出的题目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换了数字,当运算时,却发现大有乾坤,同学们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发现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记录和银行对账单记录里同一笔经济业务出现了两个不同金额,这需要同学们共同研讨、认真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更正错账,最后才能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同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课堂学案》的练习2,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预习学案》经济事项相同,但已知条件发生了变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就变得复杂了,同学们依然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进行逆运算才能完成。其实,《“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课堂学案》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预习学案》的题目之间是有梯度的。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型的题目,借助《“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课堂学案》的学习指导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课堂的归纳总结不一定很准确,但正是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在课上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而且,在一组又一组同学的成果展示中,会把学生的自信一点点找回来。从课后反馈来看,利用学案导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的知识系统性强了,由于是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因此记忆也比较深刻,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会计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在本专业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力度不够大,仍然是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些理论学生可以理解,但是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在生活中没有接触到,就很难想象,这样以来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就是死记住理论,到应用时也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我们在《会计学》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
所谓会计案例教学法既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注重以案例带出问题,通过问题及问题的解决阐述相关理论,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道理。
一、教学探索
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不强求固定,而是以问题为中心灵活调整;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改变单一理论传输的模式,而是将相关理论渗透到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善于归纳,注重培养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育智慧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构建教学内容
在面向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个以教学目标为前提,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桥梁的动态的、开放的框架体系。经过几轮教学过程,初步构建了以下内容框架:(1)学生・学习・教学――主要涉及学生及其发展、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与教学理论等方面;(2)教学活动中的几对基本关系――主要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知与情感的关系、课程与活动的关系等方面;(3)有效的课堂教学――主要涉及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等阶段及各阶段师生的各种行为;(4)走向反思型的教学――主要讨论反思型教学的背景、条件、步骤等问题。
以上每一个板块及其具体内容都试图以相应的典型案例为纽带,引出问题、激发思考;每一个板块又都不是一个封闭的固定的条块,而是可以在的学习过程和反馈情况随时增删。
2.探索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案例的收集、处理和案例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别注重以下三方面工作:(1)精选精编案例。案例既不是一般的事例,也有别于教师的课例,它必须具有问题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征。鉴于此,我们特别注重收集自己的教学实例并指导他们把这些实例改写为案例。一个完整的案例必须包含标题、背景、问题、解决策略、反思与讨论等部分,提出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或设想)能引起别人的思考。让教师撰写案例的过程其实是促进自己理性地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它有助于教师对自己日常行为的反思,而这恰恰是一种教育智慧的积累。(2)精心组织讨论与交流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必然环节,但是,讨论与交流如果组织不好,不但会流于形式,还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和应付心态。为了使讨论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个环节,要着重做好几件事:讨论前应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关注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为中心,杜绝过多地发牢骚、只批评不建议、只强调外部不反思自己的现象;讨论中应让学生人人有话说且有书面笔记,教师全程参与,随机引导;先小组后集中,小组讨论后要有大组集中发言,教师总结评点。这有利于思想成果的共享,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讨论的技巧,还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教师在总结中应注意有些问题可能直至讨论结束都没有答案,要引导学生懂得:讨论不一定要达成共识,重要的是讨论过程中的经验共享。(3)强调总结与提炼
这是让学生自己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体会以书面形式加以总结的工作,可以是概括式、也可以是罗列式的,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习得,这是讨论以后的必经环节,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发现新问题,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二、成效
1.学生关注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
教师日常工作压力大负担重、缺乏科学指导(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知从何着手,反正解决不了,干脆拖一拖,不懂得日常积累对解决相关问题的迁移性)、自身研究意识薄弱、反思能力差。运用案例分析中意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初步学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路径。
2.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如前所述,一种教学理论往往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构建的,这对已有相当实践经验和选择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人学员来说更是如此。运用案例法能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对共性的问题能共同探讨,个别的特殊问题也能引以为戒,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保持了较高的兴奋点和参与度。
3.教师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步步为营地讲述有关内容,设置提问、设置讨论,这是非常简单的教学组织过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对教师在精选案例、有效组织讨论、总结评点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发展。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1)准备工作。在已建立的会计案例库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而定)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简明的向学生介绍所选择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会计案例和一些参考文献,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并写出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2)案例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报告,各树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把会计案例用于具体的实验。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首先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使得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得以重演,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革命。
四、会计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会计案例教学法既注重
教学环节,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抛开了几十人看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好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2.会计案例教学,在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了原会计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避免了学生无系统性,学后忘前,学东忘西的情况。
3.会计案例教学可分时进行,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4.会计案例也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教亦多术矣”,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对传统会计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其目的都是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的明白,学的轻松,学有收获。2006年教师节前的9月7日,总理到学校视察时,听完老师的课,应学生所请题下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个词意味深长,不仅是对师生的关怀,而且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相信不远的将来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中会被广泛应用,并能取得很大进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兹维・博迪等.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忽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的磨合期,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工作。而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实践,将单一的知识理论应用于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加大了教学的信息含量,增强了教学知识的层次性,将传统的专业知识的单向性转化为多层次和综合性。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
(一)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
会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选取案例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基本内容,将资料进行整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选择具有实用性的会计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会计知识的兴趣,体会会计职业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
会计的教学活动中,若干基本知识点构成了一个专业知识系统,会计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典型案例的应用起到了强化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接近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和工作岗位,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
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包装,使之典型化。在教学活动中,围绕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每一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有相应的案例配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与会计理论知识相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寻找与案例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分析要点和需探讨的问题,把案情描述清楚,不能冗长模糊。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
(四)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
教学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有获取新知识的喜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案例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对综合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分章节阐述了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但企业会计实务则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教师应认真选择综合性案例,使各个单一会计核算贯穿其中。因此,综合性案例的选取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案例准备阶段
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内容和背景资料,剖析案例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前把案例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内容,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情况,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需要精通案例材料,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制定案例讨论的计划。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二,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于旧日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
(二)案例讨论阶段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案例讨论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本教学法的效果。让学生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首先,任课老师将整理好的案例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其次,各小组根据成员的主要观点整理发言提纲,推选一人发言。再次,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全班交流。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择机给予必要的引导。最后,教师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思路和独到见解,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也应该指出讨论中的一些不足,以便改进。
在会计实践课教学中,很多实践操作内容,如关于支票结算方式的程序的教学,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教师讲的繁琐,而学生听的枯燥。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通过此方式,学生不仅熟悉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撰写报告阶段
经过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应对案例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各个案例,使案例成为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纽带。不断总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使学生掌握案例教学的思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应总结自己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在总结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身临其境地了解到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拥有全新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案;教师要收集大量的真实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恰如其分地表述教学内容。同时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在案例讨论、分析和评价中当好导演。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会计知识,还必须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把会计案例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到会计实践工作中,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会计案例,并依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高校应建立一种教师界与会计职业界联系与交流的机制,以保证教师能投身会计实践,谙熟会计实务,并避免流于形式;应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允许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担任兼职。
此外,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会计师或公司的财务总监完成某门课的讲授。这样,才能使课堂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把案例教学的优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会计实践课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完善、不断探索,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长发,杨柏林.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J].会计研究,1998(5).
2、张皓.开设会计案例教学专题的构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9).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开始不断推广开来,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于是,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
在基础会计的传统教学中,理论学习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为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定义及其特点
1.案例教学法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进行典型化,让学生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2.案例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象性、直观性。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会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能够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对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形象性的特点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元性室案例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每一个案例都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案例。并且,同一个案例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种解题方法的多元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思维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忽略了理论的在实践中的运用,这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将知识运用道解决具体的案例中。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分析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整个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案例教学法则更为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在整个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整个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理论性较强是基础会计传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基础会计学习的目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每次都是面对不同的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这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
1.准备案例教学材料
准备各种不同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和其他各种媒介搜集案例,在搜集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不能够随意杜撰案例。搜集的案例一定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案例有初步了解,教师可以提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这样也能够节省课堂时间。
2.针对案例开展分析和讨论
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在整个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可以在达成统一意见的前提下发表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另外,在各小组发表意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主题方向,并积极带动起大家学习的热情。
教师在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时,最好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如果教师提前表达观点,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解决案例,不利于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
3.案例教学总结
针对案例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成果。案例教学总结不仅仅是记录下准确的答案,并且很多案例并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而是记录下整个讨论过程中思路的发展,以及讨论中的重点、难点等等。教师在总结时,既要表扬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又要指出这次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建议
1.建立教学案例库
开展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时,应当提前准备案例。建立案例库可以既方便了查找,也利于长久教学的使用,节省了教学资源。案例库应当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多元性,但是在选择基础跨系案例时,应当选择一些能够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各个国家由于在文化环境和法律规定方面的不同,相应解决案例的方式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尽量避免选择国外的一些案例,而找一些符合我国会计工作要求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正常开展。
2.正确处理与传统教学关系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建立在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相反,它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来传授的,所以案例教学离不开传统教学的辅助。一些老师盲目的认为案例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没有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那么案例教学也就无法正常开展。
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获得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有很多图标和数据,如果都进行板书势必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有效地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对案例进行讲解时,可以运用视频、语音和照片等方式。这些方式相对文字材料更为生动直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室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案例教学之所以会被运用于基础会计教学中去,是与基础会计这门学科的性质分不开的,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相信在未来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缨.积极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J].发展研究,2005,( 11).
[2]张玉武.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2).
[3]杨同芝.会计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 ( 9) .
2.课堂教学阶段⑴教师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详细的进行案例的介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找出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及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期间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要注意相似联想法与对比联想法的结合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⑵学生针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要积极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于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认真听取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归纳。
3.课后思考阶段⑴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客观的分析案例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下一节课的案例进行合理的调整。⑵学生回顾课前准备阶段的问题与课堂讨论的结果,记录自己在本次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观点和思想。
二、如何完善基础会计案例教学
1.设立相关部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由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单单依靠任课教师很难保证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通过帮助企业开展会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的案例资料。同时要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类以方便案例的选择使用,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专业综合案例、专业部分案例、相关综合案例三大类。
2.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正确处理传统理论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关系,不并能完全否定理论教学。而是要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代替教师发挥课堂知识学习的主导作用。
1、下列成本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有()
A、财产保险B、管理人员工资C、职工培训费D、取暖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2、某公司成品库有固定员工4人,工资总额6000元;当产量超过4000件时,雇用临时工,临时工实行计件工资,每包装发运1件支付1元工资。则该成本属于()A、半变动成本B、阶梯式成本C、曲线成本D、延期变动成本【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3、一般来说,变动制造费用粍费差异是哪个部门的责任。()A、生产部门B、采购部门C、人事部门D、部门经理负责【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4、最适合考核部门经理业绩的评价指标是()A、边际贡献B、部门可控边际贡献C、部门营业利润D、部门利润总额【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5、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等属于()A、业务预算B、资本预算C、现金预算D、预算财务报表【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6、市价/净收益比率模型的关键驱动因素是()A、股东权益净利率B、销售净利率C、增长潜力D、股利支付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7、下面哪一项不是控制环境要素应当坚持的原则。()A、企业选择、制定并实行持续及单独的评估,以判定内部控制各要素是否存在且发挥效用B、企业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做出承诺C、管理层在董事会的监控下,建立目标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架构、报告路径以及适当的权力和责任D、企业根据其目标,使员工各自担负起内部控制的相关责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8、公司治理的参与各方不包括()A、董事会B、审计委员会C、监督委员会D、企业职工【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9、下面属于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除了()A、公司治理是一种规范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制度安排B、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制衡体系,以保证公司对其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履行受托责任C、公司治理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所有人员及其所执行的所有程序和活动,确保公司资产得到恰当经管D、公司治理应当保证所有股东得到公平待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10、下面关于营业现金流量的计算不正确的是()A、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B、营业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折旧C、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付现成本+折旧税率D、营业现金流量=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11、新产品开发属于平衡计分卡中的()A、顾客角度B、财务角度C、内部流程角度D、创新与学习角度【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财务角度:新产品开发是公司的关键战略,高级管理层在设置关键平衡计分卡指标时,不仅考虑了总营业额,还特别指定了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营收比作为一个财务指标,同时还包括了每一类产品的预期营业额和增长目标。
12、公司为每一项产品都设定了开发周期属于平衡计分卡中的()A、顾客角度B、财务角度C、内部流程角度D、创新与学习角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内部流程角度:公司为每一项产品都设定了开发周期。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仍然是公司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余三个指标可以帮助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和财务以及客户两个角度的考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使企业的产品畅销,我们必须擅长什么。
13、下列不属于预算主要目标的是()A、规划B、沟通C、监控D、生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预算主要就三个目标:规划、沟通、监控。
14、下列不属于预算编制方法的是()A、至上而下法B、至下而上法C、综合法D、横向法【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预算的编制方法:至上而下法,至下而上法,综合法。
15、集团预算委员会成员由()任免。A、监事会B、总经理C、董事会D、经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集团预算委员会由董事会领导,其成员由董事会任免。
16、“货币资金”的数据来源于()A、现金预算表B、销售预算表C、直接材料预算D、制造费用预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货币资金”的数据来源于现金预算表中的“现金”的年初和年末余额。
17、企业在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时,特别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A、规模经济B、整体资产C、销售情况D、冗余生产能力调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企业在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规模经济;整体资产;冗余生产能力调整。
18、委托问题产生的根源是(A、方和委托方的利益一致B、方和委托方的利益不一致C、方追求利益D、委托方追求利益【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委托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方和委托方的利益不一致,方追求自身利益化,这样就产生了成本,包括委托人付给人的佣金、人追求享受、奢侈消费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因为人和委托人利益不同,人做出的决策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由三部分组成。
19、采用成本战略的优势不包括(A、形成进入障碍B、增强讨价还价能力C、提高替代品的威胁D、保持的竞争地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采用成本战略的优势:形成进入障碍;增强讨价还价能力;降低替代品的威胁;保持的竞争地位。
20、风险评估要素应当坚持的原则不包括(A、企业制定足够清晰的目标,以便识别和评估有关目标所涉及的风险B、企业在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时,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C、企业识别并评估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D、企业选择、制定并实行持续及单独的评估,以判定内部控制各要素是否存在且发挥效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风险评估要素应当坚持的原则(1)企业制定足够清晰的目标,以便识别和评估有关目标所涉及的风险。(2)企业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识别实现目标所涉及的风险,分析风险,并据此决定应如何管理这些风险。(3)企业在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时,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4)企业识别并评估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选项D属于监控要素应当坚持的原则。
21、可能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的缺点的主要原因是(A、更改会计核算方法B、传统成本计算方法C、企业目标定位模糊D、费用分配不合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的缺点的主要原因。
22、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产量变动的影响而能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指的是(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约束成本D、沉没成本【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不直接受kjzjxjy.com产量变动的影响而能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23、当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时,这种差异为(A、不利差异B、有利差异C、标准差异D、数量差异【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成本差异是指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形成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形成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管理层可以根据成本差异发现问题,具体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和管
24、业绩评价依据的可能是(),它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A、边际贡献B、可控边际贡献C、部门营业利润D、投资报酬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以可控边际贡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可能是的,它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
25、制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部门大多是公司的(A、财务部门B、公司的管理层C、人力资源管理部门D、市场部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企业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平衡计分卡仅是一种绩效考核的工具,或者是绩效管理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战略管理的工具。所以,制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部门大多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不是公司的层。
26、预算的编制应该首先是从()开始。A、生产预算B、财务预算C、销售预算D、现金预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预算的编制首先是从销售预算开始,基本上是遵循“以销定产”来走的。
27、下列属于预算指标的是()A、财务指标B、核心指标C、成本指标D、差异指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预算指标可以分为三类包括核心指标、约束指标和考核指标。其中核心指标反映公司的战略重点。
28、集团中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的()A、战略委员会B、薪酬与考核委员会C、董事会提名委员会D、审计委员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68―01
体育新课改的实施,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更为先进的、适合体育教学的新模式,体育教学正在向着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体育模块教学的好处已显而易见,模块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模块如何安排,模块内容怎么进行,是体育模块教学的最主要环节。模块教学开展的顺利与否、教学秩序是否良好发展,与教学模块的安排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体育教学模块的安排应注意到哪几个方面呢?
一、体育教学模块安排的可行性
1.根据场地、器材来确定体育教学模块个数。一个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不可能随意改变的,学校固有的场地、器材就成了教师确定模块教学的最基本根据,也是能否顺利开展模块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安排教学模块时,首先要考虑场地,场地是体育教学模块的基石,没有场地,就没法谈体育教学;其次要考虑器材,器材是可以变化的,这和一个学校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学校的经济能力考虑器材的到位情况,做到确保器材不缺乏,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根据体育教师的人数来确定体育教学模块个数。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和体育课开展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体育教师是体育模块教学的根本,如果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那么模块教学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在确定体育教学模块时,体育教师的人数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如果体育教师人数多,所确定的教学模块的个数也应相应地增多。
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三要素,缺一不可。
二、体育教学模块安排的合理性
1.根据教师所学的专业来确定教学模块内容。教师所学专业不同,那么确定的教学模块内容也应不同。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所学的专业无论是从知识结构上还是从技术动作上对于他本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那么,根据教师所学的专业来确定教学模块,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时就会如鱼得水,就能发挥出自身的优点,教学效果也就会非常显著。
2.根据学校体育项目报名人数的多少来确定教学模块内容。如果某一体育项目报名的学生多,就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报名多的模块增加教学班级,也可增加学习人数。如,我校学生报名学习篮球模块的人数多,所以我校的篮球教学班级也相应的比较多,且我校从模块的分布上突出了篮球教学。
3.根据学校特色来确定模块教学内容。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当中都有自己长期积淀的精神内容,有的形成了一所学校的特色。一个学校的教学特色就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可行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并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形成了人们容易接受的、积极主动的、积极向上的合力。当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传统项目时,这个项目就成了这所学校的体育支柱。那么,在安排教学模块时,应增加该项目的授课模块和授课时数。比如,我校是甘肃省篮球传统校,那么在安排模块教学内容时,我们增加了篮球教学班级,同时也增加了篮球教学人数,同一时间有六个篮球教学班同时上课。此外,我校还设立了乒乓球教学班、羽毛球教学班、男排教学班、女排教学班、健美操教学班等,共72个教学班,进行11个模块的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学,课堂上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后通过与之相关的练习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学生常常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决定了书本上无法找到完全一样的知识点,使得学生一接触实际就会感觉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破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较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案例教学法则不然,强调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讨论对话中的平等交流与彼此的尊重、信任,强调学生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意见,让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从教学实践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案例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选择布置案例、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小组或课堂讨论、辩论———学生发言———教师讲解、总结等几个步骤。案例教学的成败与案例选择与准备是否充分密切相关,因此选取的案例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这一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通过阅读分析,应形成一个简要的发言提纲,以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时使用。小组或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师生都要高度重视,任课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发挥引导作用,不能过多干预,又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师讲解和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既包括讨论情况的总结,也包括案例本身的总结。在总结时应尊重学生的劳动和创见,如有不足之处应指明并加以补充纠正。案例教学是教学双方所做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均很高,学生的素质、状态、个性、环境,教师的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引导方法等均会影响教学效果,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三、会计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困难
1.典型案例的选择与形成费时、费力。案例教学法中所用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会计理论源自于实务,教材本身也附有大量的例题与练习,容易让人产生“课本所举之例源于实务,就是案例”的认识。其实,课本中的例题均是针对课本想说明或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业务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举例,仅对某一问题而提出,删除了许多复杂关系,学生很容易在书中找到答案。典型案例不容易找到现成的,需要教师长期总结积累,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往往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自身也缺乏会计从业经历,要想收集和积累大量的、恰当的案例,其实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
2.教学规模过大,不利于组织案例讨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财会专业学生人数较多,班级规模过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与学生充分讨论,更无法全面听取学生的意见,当然也就谈不上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建立在学生充分讨论、师生、生生互动基础之上的案例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
3.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参与度低。受注入式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习惯于接受教师意见或课本中的意见,甚至存在着结论唯一的思维定势,本来应当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分析、讨论、甚至是辩论的案例教学在许多时候也只是虚有其表,演变成了仍然是教师主讲,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4.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教师既不能在提供案例后就撒手不管,也不能从头到尾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对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给予过多的是非判断,更不能只注重对案例结果的正确答案的得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案例的讨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更要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组织教学的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途径
1.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在各级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中形成“案例教学之于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的观念,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会计教学效果的保障,因为教学过程最终还是由教师来设计的、组织的,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鼓励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经常深入实际,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收集和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案例的归纳和整理做好积极的准备。
2.广泛收集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会计案例并汇编成册。案例教学中所需的案例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积极收集和整理,而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目的性,即要能使学生巩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即案例是在实际调查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有客观依据的。灵活性,即案例的形式、内容、解答要求、方法和答案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生动性,即案例必须生动,引人入胜,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应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案例,建立案例库。案例的取得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企业获得,参考有关资料收集,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工作自行设计,或是由会计事务所提供等等。
3.精心准备,周密组织,全过程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效果是由周密的组织来实现的,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不可随心所欲,要有章可循、有法可做。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引用案例,如:会计的法规、条例和原则的条文很多,理论性强,与学生和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普遍认为其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只以宣读、解释为主,学生难于理解、课堂气氛沉闷不说,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鲜活案例,用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接受的程度。在学生基本了解了相关知识后,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中一般均应安排模拟实习环节,让学生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编制报表,依次独立地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出许多问题,若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突出个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评价与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增加课堂知识的输出量,同时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积极采用。
5.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会计课程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点。因此,应改革以往一锤定音的传统考核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理论考核和应用考核、笔试和口试、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情况给出形成性成绩并增加其在总分中的比重,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五、使用案例教学法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法就是教学中的万能法宝,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知识点,它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有其优点,同样也存在着不足,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客观地认识之,避免出现以下两种误识:
1.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对立起来,排斥传统的讲授法
传统的讲授法有其局限性,但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会计的重点、难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使用讲授法才能使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脱离了基础理论的铺垫,单纯运用案例来组织教学,就会使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理论深度而陷于就事论事,以现象解释来代替原理、规律的探索。只有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精心准备,灵活呈现案例
1.优选教学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载体与基础,若要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结合课程目标与班级实情,优选教学案例,做好教学准备。首先,依据会计理论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与编写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设计思考问题,如分析“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这一知识点时,引入“上海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的差距”的案例,突出成本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认识到成本和其他工作的关联性;其次,会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应用性,因而选取教学案例时,教师要注意实践性与实务性,体现会计事业特定情景特点,便于学生参与,感受真实事件,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分析与评估案例,明确有效的解决策略,强化实务能力。另外,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师还要设计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引导他们由单一知识走向综合剖析问题。此外,还要讲究梯度性,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便于学生整体参与。如在“基础会计”基础课程中编写相对简单的思考案例,在后续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则选取难度有所提升的教学案例,循序渐进。同时,注意案例的实效性,不断更新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活化气息的鲜活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灵活呈现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优选案例后,教师还要考虑案例的呈现方式,避免单一僵化,要根据会计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运用形式多样的案例展示方式,给学生焕然一新之感,提高教学吸引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首先,对于一些篇幅长、情节较为复杂的案例,教师可用文字材料的方法事先发给每位同学,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进行做好案例分析准备,而对篇幅较短的案例,则可以用口头语言生动叙述,促使学生认真聆听,主动获取信息;其次,对于具有较强故事情节的案例,还可以请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在课前准备案例,用表演的方式生动模拟案例情境,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其他同学的学习注意力。另外,在现代会计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与时俱进,适当运用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现代多媒体手段灵动而逼真地再现多元案例,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视听感受,激发他们对案例材料的研究兴趣与探讨动机。
(二)自主分析,小组合作讨论
展示有关案例之后,当同学们了解相关信息,提炼有关事实后,教师就需要引导他们迁移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问题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角度剖析。对于有疑惑的问题,或者难度较大的案例,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甚至辩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在思维碰撞中拓宽思路、得到启发,加深知识理解。其次,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适时点拨与引导,保证讨论的顺利开展。如讨论过程中,有的同学偏离案例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调控,让学生把握讨论方向,将他们的思维拉回到讨论主题中;有的学生虽然有创意性想法,但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或者观点不明确、不全面,抑或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就需要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及时启发与引导,助其理清思路,使其多角度思索,更清晰、更全面地表达观点,解决问题。如教学高职“会计学原理”中“会计恒等式”理论时,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的理解“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方面”,为了加深理解,强化学生印象,教师先给出相关案例:某企业想建立下属原料工厂,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通过思考分析,学生明白该企业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资金。再一起探讨资金的来源:自己投入,也可以是个体、单位或者外商进行投入。同时,如果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还可以从金融机构借入。而后引导学同学们归纳资金来源的常见渠道:其一投资者投入,其二向债权人借入,上述两项组成了“权益”。尔后继续启发,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企业筹备了足够的资金之后该怎样运用,学生各抒己见,提到了建厂房、买原材料、购置设备等等。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予以总结,引导学生明白企业建厂房、买设备等属于资金运用过程,最后形成,因而可以总结归纳出如下结论: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