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正式出台的《管理办法》共6章59条,重点提出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从遴选到退出的全流程工作机制、细菌耐药预警机制等。
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表示,《管理办法》是对过去十多年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固化,为未来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抗菌药物将分级管理
“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级别的抗生素?医生违规使用怎么办?《管理办法》里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其要求之严格,措施之具体,我们同行都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管理办法。”参与起草《管理办法》的核心专家成员、浙医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王选锭说。
《管理办法》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并规定,具有高级职称医师,可授予特殊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授予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职称的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同时,特殊级抗菌药不得在门诊使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在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管理办法》规定,医院院长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并以此作为院长和医生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卫生行政部门还要对各医院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排名并公布。如果抗菌药物使用考核不合格医生将被取消处方权。如果未按规定使用抗菌药,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机构当建排名、报告制度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公示和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内部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半年报告一次。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销售行为的管理,对存在不正当销售行为的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无理由超常处方取消医师处方权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抗菌药物使用考核不合格的;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监督检查的主体。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依法依规对医疗机构、医师和药师出现违反本办法的相应情形给予相应处理。
《办法》明确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抗菌药物将正式被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同一通用名的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说明不充分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接受其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的备案。
据介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办法》同时还对医疗机构及医师提出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1-0057-03
为更好地指导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的快速增长,国家和各省相继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牛育保险药品目录》,对城镇参保居民以及临床医牛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药品目录作为医疗保险管理的重要部分,医保机构应对其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医保用药结构,明确医保基金主要费用流向,从而更好地调整药品目录、控制药品费用。这对维护患者利益、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提升患者的保障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医院作为药品使用的第一大终端,对其用药研究是分析药品市场、了解药品费用流向的重点。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南京、无锡及淮安市医保中心所提供的2012年18家医院(各市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各2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品使用明细,主要包括药品的药理类别、支付类别、剂型及相应的使用金额等。
1.2 研究方法
本文对药品的分类标准丰要依据江苏省药品目录标准库对药品的分类。同时,基于金额排序法,以药品费用累积占比为80%以上为评价标准,确定丰要用药品类及品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保药品支付类别分析
由表l可知,一级、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目录内药品费用占比分别达到99.2%,98.5%和97%,说明现阶段江苏省目录内药品的利用度高,且目录内药品能基本满足治疗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药品目录设置及药品遴选的合理性。
其中甲类和乙类药品总费用占比分别为92.5%、91.5%和81.2%,说明甲、乙类药品是医保用药丰要支付类别,是医保机构的丰要控费对象。
乙类增补药品费用占比分别为6.7%、7%和15.8%,说明增补药品能更好地满足高层及医疗机构的临床治疗需求,但对低层级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影响不大。
2.2 医保用药主要品类分析
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丰要品类见表2。
由表2可知,第一,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丰要品类中均出现的有抗菌药物、内科用药、消化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这6大类,是医保机构控制药品费用的丰要对象。第二,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品类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医牛的用药习惯等有关,进而导致医保用药品类的差异性。故在对医保目录进行调整或对药品费用进行控制时,需根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用药结构,有针对性地加以管控。第三,二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比达到46.g%,明显高于其他品类费用占比,说明二级医疗机构存在抗菌药物临床滥用的情况。这可能与医牛选药不合理、处方剂量及给药方式不合理、患者不良的用药习惯等因素有关。进一步探究二级医疗机构丰要抗菌药物品种,发现依诺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等注射剂型的广谱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很高,说明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能是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的另一重要因素。
2.3 医保用药主要品种分析
基于上文得出的6类丰要用药品类,同样以费用累积占比80%以上为评价依据,进一步分析医保用药丰要品种,结果如图l所示。
第一,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物、喹诺酮类是抗菌药物丰要类别。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费用占比最高,这可能是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广、毒性较低,在临床上受到医牛与患者的亲睐。此外,数据显示,费用占比较高的几种抗菌药物均为注射剂,由于其费用明显高于口服制剂,可能导致抗菌药物费用较高。
第二,质子泵抑制剂、肝病辅助治疗药物在消化系统临床应用中占丰导地位。其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费用占比最高,原因在于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等)治疗中疗效显著,抑酸作用持久。与其他类别抗酸药相比,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好,是此类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复合辅酶、异甘草酸镁亦是近年来肝病辅助治疗药物的首选。此外,这可能与肝病治疗药物价格较高、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渐增高及其较高的复发率有一定联系。
第三,钙拈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拈抗剂及他汀类药物在循环系统药物临床应用中占丰要地位,且剂型以口服为丰。其中,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坎地沙坦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等由于其疗效优、不良反应小、用药方便等,是临床上降压、调脂、稳定心血管功能的一线药品。此外,由于前列地尔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环磷腺苷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疗效优势,亦为临床上循环系统用药丰要品种。
第四,神经系统用药以注射用脑血管病用药和中枢兴奋药物为丰。其中,长春西汀、奥拉西坦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使用金额最高。这可能与脑血管病和中枢兴奋药品价格较高、治疗时间较长有关。
3 讨论
第一,从药品支付类别来看,目录内药品金额占比超过90%,甲、乙类药品金额占比远高于增补目录及目录外药品,乙类增补目录较好地补充了三级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说明江苏省医保药品目录的遴选与制定合理,基本上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同时为医牛临床用药提供了充分选择。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但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安全性、疗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的抗菌药物;
4.新上市,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抗菌药物;
5.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分级管理办法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8月1日前制定分级管理目录并报卫生部备案,各级医疗机构应根据此目录将实际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划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
限定医生的处方权限
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规定开药流程,落实管理措施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无管理限定,各级医生都可开具,但仍需按适应证用药。
2.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由中级职称以上医生开具处方,并有相关记录和签名。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发展迅猛,但医疗资源的分布却不均衡,有80%以上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人口仅享有不到20%的医疗资源,基层卫生机构医疗资源配置不尽人意[1]。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等技术的也不断应用到国家卫生各部门、医院及基层医疗事业单位中。区域云平台系统在近几年广泛被应用到了医疗行业,区域云平台医疗信息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运用信息技术, 为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协同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提供以各种形式数据的业务信息平台[2],从而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的共享协同。
区域云平台医疗系统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将是未来抗菌药物使用的一个发展方向。
一、抗菌药物信息平台设计目的
目前我国医院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依然比较严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多年来一致关注的问题,国家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跟国际医院抗菌药使用率为30%的数据相比,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改进,广谱高价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年上升过快,廉价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大幅度减少[3]。因此,对医生的用药习惯和规则进行分析是降低使用频度的趋势。
由于大量的抗菌药物医疗数据来自于物理位置分散、管理形式自治、数据模式上异构的多种数字化医疗软件,例如HIS、合理用药支持系统等。针对一个区域内不同医院的抗菌药物数据,每个医院的数据都是各自独立的,数据之间很难达到共享,如何实现海量异构、动态更新的抗菌药物数据跨机构、跨地域共享与集成, 实现区域协同医疗, 是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的首要问题,数据达到共享后可以将抗菌数据进行区域内二次分析和加工后,获取到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数据,从而得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
区域抗菌药物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保政策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将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一个区域内标准化,使得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化;
2、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对于区域抗菌药物的知识库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达到抗菌药物数据共享,使得病人的就诊数据统一管理查询,让病人治疗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具有了针对性,从而降低了就医成本,在地县医院也能够得到三甲医院大夫的诊断治疗;
3、我省处于西部区域,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很不均衡,程度相差比较大。各地区和医疗机构的软硬件、网络带宽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导致医院信息系统(HIS)种类多样,数据结构、业务覆盖面也不尽相同。各个医院的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着自己的标准和习惯,执行情况都不一样。
4、由于国家近些年提倡药品零差价的实施,对于将来药品的使用有了严格的管理,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药品的使用也有所改善,通过区域平台系统使得基层医院和大型医院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改变区域内医生的用药习惯和用药规则。
5、目前国家卫计委已经对于某些病种采用了数据统一采集和分析,这个已经是数据共享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因此针对单病种来说,区域抗菌药物的数据共享已经成为将来发展的趋势。
6、近几年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不少地区开始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医疗行业,优化医疗资源分配通过“云管理平台”可实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提高基层区域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但是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使用标准。
二、基于云计算的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设计
2.1 总体架构
我省地处西北内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不均衡,程度不一。各地市州医疗机构和医疗监管部门的软硬件、网络、以及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导致医院HIS系统种类多样、软件供应厂家也各有不同,采用的数据库、区域覆盖面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该平台是云计算、互联网、网页服务和虚拟化等技术的综合,同时租用现在的通信运营商的已有群组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等设备,这种方式成本低,可靠性强,可行性大。该平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来获取不同地区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信息及患者健康档案,同时与区域医疗智慧中心对接,进行抗菌药物数据的挖掘分析,并即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所在医疗机构及相关卫生医疗监管机构。
基于云计算的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要能支持云计算服务模式下的多组织机构、多用户使用、支持与各级医疗机构的集成、支持区域抗菌药物信息共享,因此应该为该平台建立一个综合的、灵活的、安全的运行环境[3]。
图1显示的是该平台的系统架构。
2.2 技术架构
区域级抗菌药物平台主要与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专网进行连接,同时又通过内外网融合技术与Internet连接,这样既实现在专网的通讯,又与Internet网相连,目前内外网的融合技术已经很成熟,通过防火墙进行IP过滤保障。同时区域抗菌药物平台还与省外医疗平台实现对接,实现数据跨省共享,目前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改进实现数据跨区域已经成为可能。对于平台之间互联,因为国家对互联网带宽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在成本下降的同时,服务带宽却提高了。为了保证平台的正常连接,系统正常运行,平台与大型医院之间接入信息平台采用两条不同的运营商的光纤并实现负载均衡,至少满足50M的带宽要求,市县级医院接入信息平台带宽应该在10 M以上[5]。图2显示的是该系统的网络架构情况。
2.3 分析与设计
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包括机房设施、网络、存储、服务器、安全、多媒体平台和抗菌药物智慧中心应用系统等。设计主备灾备的数据中心,实现高可靠的信息共享服务;在数据中心内,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来承载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业务,建设绿色、可扩展的抗菌药物医疗数据中心平台[4]。
平台部署的系统分为不同的应用,例如电子病历、影像/病理、病区医生等应用系统,支持这些应用还有核心数据数据库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平台需要部署统一的数据安全、数据备份、关键服务器的快速恢复系统,因此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数据中心的计算单元(应用服务器)必须高效、并且计算资源能进行灵活动态的调配;
(2)数据存储系统,必须满足高OLTP的数据库应用,也要满足大量医疗数据的快速存储和快速的检索查看。
(3)为了保证整个信息平台的数据安全,必须满足关键数据和重要数据的定期智能免手工的备份,对于关键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能够做到在遇到严重的错误时,能进行快速恢复的能力。
(4)抗菌药物智慧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挖掘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医院患者的用药习惯和医生的治疗规则,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上述要求,需要采用相应的算法智能分析这些数据,最后通过分析得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正,提高医生的治疗质量,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从而真正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治疗的准确率。
2.3.1 计算资源
当前服务器的发展趋势是模块化和集成化,从业务功能上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数据类服务器和应用类服务器,根据医疗实际的系统部署,数据类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仓库和决策服务器、文档服务器;应用类服务器包括:业务应用服务器、监管服务器、服务管理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等。
信息平台基于虚拟化平台,可以采用组服务器提供虚拟化,基于虚拟化云平台的HA、FT、热迁移等特性来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并简化运维管理。
2.3.2虚拟化
通过服务器整合虚拟化方式,提供抗菌药物信息平台的应用服务,以实现高扩展性、高可靠性、高利用率。
1、虚拟化:资源抽象成共享资源池,上层操作系统与硬件紧耦合,操作系统从资源池中分配资源;2、引入虚拟化,实现服务器整合等;3、整合比与物理资源配置和业务性能要求有关,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灵活调整包括:虚拟机资源(CPU、内存、磁盘)调整,基于虚拟机热迁移衍生的多种资源调度策略,实现负载均衡或动态节能;故障快速恢复:虚拟机HA;4、统一部署维护管理:统一云平台管理。
2.3.3数据库服务器
为了实现信息平台数据库系统的高效和稳定性,建议使用双机互备模式,通过负载均衡,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库系统的连续性。由于需要数据库服务器、文档/影像存储服务器、以及考虑未来数据仓库服务器等,建议供配置2对(即4台)双机热备的数据库服务器。
2.3.4存储
目前,整个存储体系都由SSD、SAS、SATA盘组成,主存储系统中采用自动分级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分级访问。该技术根据数据的访问频度,自动分级存储数据分级软件能够实现不同存储介质间的数据纵向流动。例如,自动分层软件可以根据策略将热点数据尽可能分布在SSD介质上,将非热点数据尽可能分布在SAS介质上,将较低访问的数据尽可能分布在低速SAS介质上。该软件可满足企业对性能和容量的双重需求,避免冷数据占用昂贵的存储介质,降低系统总体投入。
数据分级存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又可使存储成本最小化。数据分级存储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减少总体存储成本,不经常访问的数据驻留在较低成本的存储器中,可综合发挥阵列的性能优势与硬盘的成本优势。
2、性能优化,分级存储可使不同性价比的存储设备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3、改善数据可用性,分级存储把很少使用的历史数据迁移到低成本存储设备中,提高了在线数据的可用性,使磁盘的可用空间维持在系统要求的水平上。
2.3.5备份及归档
由于在数据中心处理区已构建了SAN存储区域网络,同时配置了NAS存储用于影像数据的存储,因此建议SAN存储数据的备份也存储在NAS存储中,以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主控服务器,并配置备份策略、管理备份存储介质。各数据库服务器则作为备份介质服务器,安装备份软件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的备份。如果需要,还可在其他服务器上安装备份软件的客户端,实现文件系统的数据备份。
2.3.6支持 WEB、数据专网等多种网络形式
数据中心对外接口既可以使专用的数字网络,也可以是通用的 Internet 接口。通过 WEB 方式,可使用户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安全访问所需数据内容。
2.3.7支持数据安全加密手段
医疗数据对安全性要求较高,通过数据安全加密手段,可有效阻隔非法用户获得数据,或者即便获得数据片断,也无法正常解读,从而确保了病人信息安全。
三、结论
本文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展示了一个新颖的基于Web 服务的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云计算为患者和各医疗机构的数据提供安全保障,不必再担心病毒入侵和资料数据的丢失[6]。通过抗菌药物智慧中心将共享抗菌信息智能分析,智能分析算法将分析好的数据存入到相应的知识库中,保持对关键字的查询,根据每个医疗机构的数据进行分析当前时间段内的抗菌药物使用规则和习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抗菌药物的情况做出预测,发现某种药物或者某种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超出合理范围比较大,给相应的医疗机构给出预警提醒,减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尤其对区域医疗的开展会提供有力的帮助。
实现大医院与区域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充分共享和高效协作,对于均衡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种知识服务,将医疗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充分利用起来,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这也是医疗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安艳芳.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特点与改善策略[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 : 111 - 113.
[2]周迎,曾凡,黄昊. 浅谈云计算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4):350-354.
[3]吴国海,朱志会. 我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2):59-60.
一、严格执行使用药品通用名
(一)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事管理委员会,按规定编制本单位基本用药目录和药品处方集,并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采购药品,所有药品的采购必须通过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网上药品交易系统进行,包括品、一、二类、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
(三)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四)严格对照《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开具处方,使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及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院内制剂处方的开具应当使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二、完善处方点评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成立处方点评委员会或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严格的处方点评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医师处方质量管理和合理用药管理,控制用药费用。
(二)每月定期对处方进行检查和点评,并登记、通报不合理处方,通报内容应详尽,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每年的处方点评要涵盖本单位所有医师。医疗机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将处方的合理性评价纳入医师定期考核和科室目标考核内容。
(三)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要列入重点监控点评范围,进行警示谈话教育,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离岗培训,并结合《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对其做出相应处理。
(四)医疗机构应对单品种用量排名前十位的药物每季度进行超常预警通报,对科室临床用药定期通报,对药品用量排名前十位的医师用药情况定期通报,杜绝药品回扣和开单提成行为。
三、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一)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
(二)医疗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药品处方集,制订实施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目录,特别要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三)切实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做好抗菌治疗前的标本送检及细菌药敏培养工作,积极参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定期公布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和本单位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供医师参考用药。
(四)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占药品用量比例,三级综合医院≤25%,二级综合医院≤30%,专科医院要根据专科特点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比例。
(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要进行经常性的评价,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避免乱用、滥用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发生。
四、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机构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有效的工作方式、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日常工作部门,指定专人负责。
(二)医疗机构应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同时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机构要立即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做到一经发现,即刻报告,并按要求对问题药品进行核查,购进了问题药品的要立即停用、封存、送有关部门检测。
(三)医疗机构要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患者的诊治工作,密切关注使用过问题药品的患者,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再次发生,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五、推行临床药师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配备一定数量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临床药师,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不少于3名。
关键词 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目录 抗菌药物目录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36-04
Analysis of the antibacterial list in the 2012 edition of the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
CHEN Zhidong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tibacterial list in the 2012 edition of the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 (NEML). Methods: The antibacterial lists in the 2012 and 2009 editions of NEMLs were compared with 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and antibacterial formulary restriction (AFR) lists of 30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so as to analyze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sufficiencies and influences o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Results: The antibacterial species and dosage forms were increased in 2012,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specifications of some antibacterial species were strictly limited however it was not very appropriate in some newly added antibacterial species, dosage forms and specification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AFR betwee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NEML in 2012, and some antibacterials produced by som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ere not in fully accord with NEML. Conclusion: The rationalities of antibacterial species, dosage forms and specifications of NEML should be improved. The AFR list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need to be adjusted, and the antibacterial sell will be more difficulties for som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KEY WORDS essential medicines;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 antibacterial list
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卫生部令第93号)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1]。由于时值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第3年,因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抗菌药物目录(以下称作2012年版基本抗菌药物目录)更令各方关注。尽管2012年版基本抗菌药物目录较2009年版增加了9个品种,总数已达32个,但由于被列入品种的化学成分和规格得到了严格限制,必将给制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困难;国家对基本药物的相关规定也将给医疗机构的应用和管理增加难度。本文就2012年版基本抗菌药物目录的相关问题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 2012年版基本抗菌药物目录的特点
1.1 增品种限成分
2012年版基本抗菌药物目录在2009年版基础上,增加了苄星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他啶、多西环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磺胺嘧啶、甲硝唑和替硝唑9个品种,增加率达39.1%,但同时又对某些品种的化学成分作了明确限制,如克林霉素仅限于盐酸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仅限于盐酸盐或乳酸盐,环丙沙星注射液则仅限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等已不再是国家基本药物。
1.2 增剂型限规格
2012年版基本抗菌药物目录与2009年版相比,删除了分散片,但对某些品种的剂型作了增补,如增加了苯唑西林片剂、胶囊;阿莫西林颗粒剂、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剂、干混悬剂、粉针剂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剂。同时又对某些品种的规格作了限制,如盐酸克林霉素粉针剂和水针剂都限于0.15 g,乳酸左氧氟沙星片限于0.2 g和0.5 g,阿奇霉素片、颗粒剂分别限于0.25 g(25万单位)和0.1 g(10万单位)。
【关键词】抗菌药物;住院病历医嘱;分析
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越来越多的不良后果,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了重大影响,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对2011年郑州地区13家一级医院2011年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地区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郑州市13家一级医院2011年住院病历,随机抽取各医疗机构出院病历30份及清洁手术(I类切口)病历20份,填写《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和《住院患者清洁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1],依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下称《活动》)要求对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使用率及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随机抽取3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使用情况见表1
2.2 2011年样本医院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医嘱使用情况: 13家医院中只有A、D两家医院实施清洁手术。A、D两家医院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品种分别是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啉;使用率分别为100.0%和25.0%;人均用药天数为6.0天和1.0天;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分别为66.7%和15.0%。
3 讨论
由表1可知,该地区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在30.0%-100.0%之间,使用强度在17.2DDD-168.4DDD之间,联合用药使用率在6.3%-85.0%之间。不同医院的数值差异较大,有7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60.0%,K医院达100.0%;有8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过40DDD,K医院达168.4DDD;全部医院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均未进行病原学检查,可能与基层医院客观现状有关;B医院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率达11.1%;K医院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使用率达85.0%。表明部分医院贯彻各项抗菌药物规范应用措施不到位,仍需进一步努力,控制抗菌药物滥用。C、F、L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特殊品种使用率均较低,表明只要医疗机构予以充分重视,控制抗菌药物滥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A医院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品种较多,以头孢曲松为主,且清洁手术全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平均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达6天,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D医院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为头孢唑啉,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0%,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为15.0%,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
《活动》实施逾半年以来,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错误,疗程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仍然存在,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抗生素是指细菌霉素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类物质及其衍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抗生素滥用是指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目前有十大余类,几百个品种。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起到重要用用。然而我国目前使用抗生素的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医疗机构的抗生素的住院使用率达到80%,两种以上联用58%,远高于30%国际水平。范围广,起点高,使用时间长。虽然国家2000年已规定精神类、大输液类、粉针剂类药品必须凭处方购买后,对2004年7月1日起规定未列入非处方的抗生素也要凭处方购买。然而抗生素滥用现状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 ,由滥用抗菌芗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其后果、危险程度更是令人担忧。
1 滥用抗生素药物的原因
1.1医生对抗菌药物滥用危害性认识不够,医疗知识及诊治经验不够,不完全了解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上不规范操作,对患者使用抗生素之前很少做或不做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检查。凭经验,凭习惯应用抗生素,甚至抱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概念,导致抗生素使用过频、过滥,这是根本原因。
1.2抗生素药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生产厂家达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一些厂商为了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促销等形式不断提升抗生素的应用面,使用量,对抗生素滥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3不少患者就医心态有问题 认为药与其他商品一样,越新越好,越贵越好,希望药到病除;无形中成为了医生滥用抗生素的又一个充分的理由,甚至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 为遏制医疗机构的抗生素滥用现象采取的措施
2.1制订医院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2.1.1将常用抗感染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分级使用抗生素 规定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和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在值班或急诊遇到严重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的方法以及联合应用的情况.规定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敏试验。若情况紧急,可依经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若越级使用应得到上级医师或主任的签字认可。
2.1.2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主动为临床用药服务,参加抗菌药物使用的查房,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感染药物的信息。
2.1.3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时抽查相结合。检查组由医务处、药剂科,检验科成员组成,检查内容包括病历、病原学鉴定及药敏试验项目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等。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对不合格应开展学习班,并与奖金挂钩。
2.2建立医院基本用药目录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自已特点,由药剂科与药事委员会共同制订一个基本药品目录,对于作用相同或相似的品种不宜订得太多,能满足临床需要即可。目录应定期更换,并对目录药品(抗菌)根据作用效果及价格相结合的方式 ,对其进行分级,初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并将目录分发到各临床科室。
2.3对临床医生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医生的觉悟,大力对医生宣传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性,让医生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已是遏制滥用抗生素的主力军,树立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强烈责任感 ,对医疗知识、药学知识缺乏的医生,鼓励其多学习。临床药师应定期开展咨询平台,及时地为临床医生提供药学信息服务。
2.4医疗机构的行政领导机构卫生局及相关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家强其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的检查,采取经常性检查与不定时抽查的方式,对有滥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进行经济处罚,并对其负责人进行行政处罚。
2.5药品生产部门的抗生素品种的确定由国家统筹安排,避免过多重复造成浪费,抗生素价格的确立应更合理,不宜太高,使药品供应商的不法促销从源头上得以遏制。
2.6建立监督机制,规范用药程序,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管理。一线抗菌药物医师们都可使用,药事委员会制定结合医院抗菌药物具体使用细则,医院把合理用药定为对科室管理考核的硬性指标,通过制定详细的药物使用细则来约束用药行为,使其必须严格坚持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药房发药窗口进行合理用药质量控制,同时注意与医生沟通,并提供建议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根据当前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以下抗菌药作为"特殊使用"的品种:①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头孢匹罗;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如:亚安培南/西司他丁;③甘酰胺类抗菌药,如:替加环素;④糖肽类与唑酮类抗菌药,如: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⑤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由主管医师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申请单,经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处审批后方可使用。
3 讨论
滥用抗生素药物现象是由我们自己 (特别是医生)造成的应是可控的。遏制抗生素药物滥用刻不容缓,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生)应从根本上树立遏制滥用抗生素药物的决心,成为人类的健康的真正卫士。医疗机构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健康的应用。
参考文献:
抗菌药物作为在临床上药物治疗的的一大类,因其广泛的应用以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的普遍发生,其应用的合理与否尤显重要。正基于此,卫生部2004年8月颁布了《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2009年颁布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等规章制度。时至今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作一定的了解,以期为管理者,应用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方法以《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为判断标准,设计统计表格,随机查阅320份病历,将其中抗菌药物应用的有关数据进行登记、整理和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病历资料320份,其中外科病历165份,内科病历126份,儿科病历29份,使用抗菌药物病例228份,外科130份,内科85份,儿科12份,使用率分别是79.79%,67.46%,41.48%。
抗菌药物的使用
2.2.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在所有调查的32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228例,抗菌药物预防性就达195例,占所有抗菌用药比例的85.53%,其中以二代头孢和三代头孢为主,使用的前五位药物构成见表1。
表1前五位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构成
2.2.2抗菌药物的疗程 ;在228份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共计抗菌药物天数为3541,平均每位患者用15.53天,最短1天,最长42天。其中82.35%是静脉给药,10.21%是口服给药,7.44%是外用给药。其中预防性使用药物〉2天的病例有46例,占所有预防用药的63%.
2.2.3抗菌药物的联用 ;228份抗菌药物病历中一联用药154份,二联用药47份,三联及以上占25份。联合用药最多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其次是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具体的分布状况及构成比见表2.
表2二联及以上用药科室分布状况
病原送检及药敏
2.3.1 病原送检; 在228份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中,病原送检25份,占其中10.96%。
2.3.2 药敏; 有药敏实验结果的病历资料仅20份,占9.2%。
3 讨论
用药疗程过长,平均达到15.53天,最高达42天。《指导原则》上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是在病人感染症状消失,体温正常72小时后,就应考虑停药。本次调查却发现,医生在这方面掌握不严格,病例资料上已经显示感染症状已经消失,体温也属正常范围,但一部分病人还在持续使用。造成了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造成病人的菌群失调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预防用药药物选择方面,从表1可知,预防用药比例达85.53%,药品选择集中在三代、二代头孢及酶抑制剂。头孢米诺属头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近似于三代头孢,头孢替安是二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属加酶抑制剂的抗菌素,《指导原则》要求,用于外科切口感染原则主张使用一代头孢,而本次调查发现,这三类药几乎是许多科室预防性用药的首选,一代头孢使用很少,头孢米诺的使用达到50.25%,此外,酶抑制剂一般针对产内酰酶的耐药性细菌,一般来说,刚住院的手术患者,特别是Ⅰ类手术患者,不存在皮肤正常耐药菌[1],所以用酶抑制剂意义不大。大量资料指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3]。所以该医院预防用药方面离要求有较大差距。
《指导原则》上要求,凡是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除病情危重外都应当做病原检测,确诊感染病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医院的送检率远远低于卫生部50%的标准。
药敏实验是预测抗菌药物对细菌是否有效的的指标,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资源[2]。而调查显示,药敏实验率仅为9.2%,低于70%的标准。显示出医院在抗菌药物用药的使用随意性较大,凭经验用药较常见。医生科学用药的意识还待提高。
从表2可知,联合用药方面控制较好,联合用药比重较重的科室,其多为病况复杂,病情危重患者。
综上所述,该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应切实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一个现代的用药服务体系,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中华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98-01
1绪论
对于我国这样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伴随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人均用药率、群体用药频度和数量的不断上升,药品不良反应所引发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与严峻,特别一些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升,使国家、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蒙受极大损失,又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此外,目前临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亦十分普遍,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因此研究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菌类药不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政策因素:为缓解老百姓的看病贵问题,政府对药品特别是抗菌药物,实行一味地降价,这必然会导致药品质量的下降,因此对于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只会加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行与财务补助尚未并轨前行,这就导致部分医疗机构仍然会在政策范围内选择高价抗菌药物。
2.2药品因素:为缓解病人的看病贵问题,国家在近几年连续多次对药品实行降价,特别是抗菌药物。而很多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抗茼药物的销售,为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稳定自己的利润,经常将抗菌药物的剂量加大,以保证药品价格的不变,如环丙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克拉霉素片等药品的单位剂量都由原来的0.29、O.29、0.19增加到如今的0.49、0.49、0.59,这样的单位剂量增加,易导致药品浓度过高、剂量过大,药品不易贮存,且高浓度、大剂量的药品,更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
2.3渠道因素:在我国,公立医院是财政适当补助的事业单位,因此,这一性质从某种意义上将公立医院推到营利与非营利的边缘,特别是当很多医院财政拨款不能及时到位,或少量的拨款无法满足医院的正常运营时,以药养医的局面就很难改变。医院,特别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80%的收入来源于药品,而抗菌药物的收入又占了药品收入的一半以上,一旦对抗菌药物使用实行严厉地管制,就必然导致医院收入的大幅滑坡,医院就不能良性生存,从而导致医院陷于对抗菌药物控与不控的矛盾之中。
2.4人员方面:当前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医务人员在对药物的适应症、用法、作用、不良反应等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只是一味地凭经验、习惯来用药,未充分运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知识合理用药。患者往往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时就必须用抗菌药物治疗才能好转,于是经常自行购买抗菌药物,随意选择、服用抗菌药物;同时对抗菌药物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总把高价、进口抗菌药视为灵丹妙药,这也导致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3抗菌类药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分析
3.1药品不良反应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往往打破了正常的用法用量限制,而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主要表现在门诊的选药不当、滴速过快、用法浓度过高等,病房主要是联合用药过多,很少去准确了解多种药物合用可能产生的物理与化学变化,也就很难对不良反应地发生进行控制。
3.2耐药菌株的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是抗菌药物使用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一种不良后果。正常的抗菌药物应用或者控制抗荫药物的应用,都能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抗菌药物的大量不合理应用,会加速耐药性的产生。抗菌药物的应用不仅应尽量做药敏试验以保证用药的针对性,更应阶梯性的应用抗菌药物。新的抗菌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资金高、时间长、难度大的项目,药品生产企业往往因为创新性不够,周期长而不愿投入,这就导致了已有的抗菌药物出现了耐药性,而新的抗菌药物又迟迟未能研发上市,出现一些病人无抗菌药物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
3.3延误病人的疾病治疗:抗菌药物的选药不当、剂量应用不当或药物的联合应用不当,都有可能造成病人疾病治疗的延误。选择合适的、剂量应用合理的、能单用不联用,不仅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病情的发展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
3.4药源性疾病的增加:抗菌药物的超时、超量甚至超浓度的应用,都有可能对病人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产生。药品既可以。治病一又可以致病。特别是抗菌药物的长期不合理应用,都有可能导致脏器损伤和一些新疾病的产生,因此药源性疾病的增加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3.5医疗资源浪费的增加:在当前病人较多,而医疗资源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珍惜当前医疗资源、合理应用当前医疗资源应是当务之急。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增加病人的痛苦导致了药源性疾病的产生,也使有限的医疗资源为应对这些不良后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导致了病人医疗支出的增加,加重了国家医保的财政负担。
4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措施
4.1加强宏观调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宏观上,是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一个缩影。因此,只有加强并完善医疗体制的改革;对医疗机构加大财政投入,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真正体现现有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公性,才能更好地从源头上遏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4.2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了解不够多.应用理解不够深刻,定期加强这方面培训、指导非常有必要,可以经常组织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考试,将考试成绩与职称聘用相挂钩,只有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熟练、准确掌握的医务人员,才是一个符合中高级职称评定的合格医务人员。
4.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部分医务人员片面的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造成的,因此.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将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疗技术也将偏离轨道,再好的药品质量也将偏离它正确使用的方向。
4.4加强药品质量管理:药品的质量是药品安全的“生命线一,药房的质量管理员应严格做好抗菌药物的验收、储存、养护工作。特别是近效期的抗菌药物应更观注其质量的变化。对抗菌药物储存的温湿度应每天记录,对超过温湿度要求的,应通过硬件设施及时调控,对需避光的抗菌药物要严格做到遮光处理,同时密切关注其药物性状的改变。
5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成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经济负担,营造和谐的大医疗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