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9 06:50: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1)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篇(2)

随着治国理政新方略逐步落实,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社会的有机构成稳步提升,民生需求结构更加多元化,这些发展态势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为此,国务院于2014年5月份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1],给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总的纲领。职业教育改革是系统化的工程,而教师专业化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程度则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存在不同的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范式,不仅难以形成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学界共识,也导致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的选择分歧。因此,很有必要梳理并融合各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范式,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内涵,最终以此提升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效度和进度,保障顺利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范式融合

 

按照学科逻辑来看,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领域,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交叉学科,其最主要的基础学科是社会学和心理学。因此,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也形成了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尽管这两种研究范式表面上看来似乎相互对立,实际上有着内在的关联逻辑,因此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一)社会学——群体维度的研究范式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主要从教师群体的职业在社会专业分工中的地位来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首先,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多个社会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整个社会繁荣发展的事业,而教育部门从生产部门中分化出来也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这种分化主要产生了两个结果:其一,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物质财富生产、精神财富生产以及两大社会财富生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生产的专业部门。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教育部门主要承担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生产,而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更加紧密,它主要通过技能开发来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产业工人,他们在社会分工中的位置大多处于两大社会财富生产链的一线。因此,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首先在于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最适合的产业工人,因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这就是说,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二,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依靠市场机制和法制体系(抑或行政命令)的合作行为,各大专业生产部门之间必须通过相互交换产品才能满足社会的繁荣发展和自身的长足发展。

 

当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生产的规格和数量需要与社会其他产品的生产部门进行协商,而这种协商可能是通过市场机制和法制体系形成的高度自觉的和主动的合作行为,也可能是通过行政手段形成的被动的合作行为。因此,尽管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但并非职业教育教师群体固步自封所能达到的结果,而是需要通过职业教育领域与社会其他部门相互合作才能实现,是职业教育的教师群体以及社会其他群体等多个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就是说,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不是教师个体使自己的职业素质逐渐趋向精专的过程,而是必须要使整个社会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的职责,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社会各部门跨界合作才能实现的专业分工结果。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果必须获得社会认同。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同感主要是看教师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或者说教师的社会地位,这主要有两种衡量的标尺:其一,通过由社会分工体系和市场机制对职业教育教师在社会财富生产中的贡献度进行自发的价值评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判焦点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经济贡献、政治地位、薪酬待遇和教师职业能力的社会排他性等方面。因此,自上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就相继出台法律,提升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薪酬待遇。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款规定,“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但是,教师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职业的社会排他性则需要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够决定。

 

其二,通过社会顶层部门出于对社会总体繁荣昌盛前景的考量,主动运用法律、制度和行政手段等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进行人为的界定。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3],并将教师的职业与医生、律师等其他专业性鲜明的职业并置起来看待,且认为教师职业是受该专门领域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成熟度所支撑的专业化领域,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学论、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的合理应用,教师是这些原理与技术的技术熟练者[4]。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果并不仅仅是教师对自我发展的主观体验,而是由职业教育教师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和社会财富生产中所能承担的责任的大小所决定的客观估量。

 

总之,社会学——群体维度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在整个社会专业分工体系的宏观背景中进行评判教师在社会专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教师对社会财富生产的贡献程度以及教师职业的社会排他性等。

 

(二)心理学——个体维度的研究范式

 

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主要从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的维度来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首先,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个体成长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专业人员,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水平,从教育教学领域的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由于教师是“学校中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5],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6]然而,绝不可以狭隘地将教师的专业素质局限于教学方面,并将教师专业化定义为“教学专业化”或者“教学职业化”[7],从而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界定为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8]因此,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普通的受教育者在接受必要的教师教育后,获得教师从业资格,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现时代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社会民生的生活和消费需求、产业经济有机构成的工艺、技术和规范等变迁趋势,不断通过教学反思、校本研修、校企合作进修和培训等专业素质提升模式,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革新专业规范、提升专业道德素养、积累专业经验,实现专业自主和专业自觉,最终成长为具有与自己的教学领域相关的娴熟的生产性技能和教育教学才能的专家型教师。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技能、社会规范和情感”[9]全面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理应包括文化——知识层面、能力——技能层面、道德——规范层面和生理——心理层面。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个体在同行中的专业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事实上,作为职业的教师,本来就是组织分工和社会分工的结果,因此能否成为教师必须得到同行的承认,而能否获得更高的专业地位也需要获得同行默许或者相关制度的认可。教师行业的管理组织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教会教育时期,欧洲的教师职业必须获得教会方面许可,否则会受到教会开除教籍、逐出教会等严厉惩罚[10],到十二世纪时,西欧的经济和工商业逐步繁荣,各种手工业的同业行会和商会逐渐成为以城市为中心的西欧社会的控制力量,在此基础上,西欧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重大发展,中世纪大学组织开始出现,并形成了学生行会或教师行会两种相互对立的大学自治组织,从此中世纪大学认定教师准入资格的“执教授予权”和新教师的入职仪式就职礼(inception)就开始逐步脱离了大学所在城市的大教堂主教所垄断的教权,转为教师行会的俗权[11]。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教师同行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有些甚至成为教师治理的政治力量。

 

以美国为例,为了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1857年费城成立美国教师协会,1870年,美国教师协会、美国中学校长协会、美国师范学校协会等联合组建成立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NEA)[12];几乎与此同时,1897年芝加哥也成立了教师联盟,并于1916年发展成为美国教师联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AFT)[13]。不仅如此,教师的专业地位不仅仅是教师的同行评价,同时也成为国家层面的教师管理制度。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包括教师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开始实行行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技术职称制度[14],这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层面教师择优录用教师从业人员以及教师同行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心理学——个体维度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在整个教师的职业群体中评判教师个体在同行中的专业地位、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专业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等。

 

(三)两种研究范式的内在融合逻辑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范式对其现实层面的路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尽管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分别给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然而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其逻辑契合点就在于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和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目标。因此,这种内生的逻辑关系足以融合两种研究范式并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概念,既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静态的发展的目标和结果。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主动的专业学习,逐渐成长为具有娴熟的专业教育教学素养的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动的学习和努力是促进和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主观条件,而教师组织层面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教师教育体系和良好的专业环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这两个条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缺一不可且相互促进。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门职业(专业),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的认可的这个发展结果[15]。从这层含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是为了使教师这类职业达到与医生、律师等职业病一样是专业水准和被社会认可的社会地位。

 

然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不是教师个体力量能够达到的境界,作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或者说一种职业达到专业化的水准,必然主要是一个社会化的职业分工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概念。教师个体层面探讨专业化发展问题,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作为发展的自我参照系或者将教师群体内部成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作为发展的相互参照系;教师群体层面探讨专业化发展问题,是将其他社会职业群体之间的职业发展状况作为发展的参照系。因此,尽管教师专业化发展依赖于每一个教师个体的努力,但却是教师群体在社会分工中地位和责任的综合体现,“前者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为教师职业专业化”[16]。

 

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概念,也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概念,既是静态维度上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对比效应和结果,也是动态维度上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发展状态和过程。这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发展“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17]。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既要关注教师这个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也要关注教师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即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及与其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境中[18]。事实上,教师个体层面的专业化发展是其群体维度专业化的基础,而教师群体能否在社会分工中占据重要的是位置,则还需要社会层面的制度设计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充分条件的补充。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目标、过程和结果,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心理学测量指标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社会学测量指标两层内涵。

 

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既然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教师职业不断趋向和到达其他社会专门职业水准的综合概念,那么,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时期,就需要通过融合两种研究范式,在充分尊重和激发教师个体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院校和教师等层面来遴选全新的发展路径,最终构建起立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国家层面要建构能够保障职业教育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法制框架

 

就目前来看,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法律主要是《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前者主要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和奖励、法律责任等进行了纲领性的规定,后者主要对职业教育的体系、实施和保障条件等进行了规定,两部法律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均有所涉及,但是在可操作性方面则完全不能令人满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两部法律已经不足以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部法律多个条款的措辞使用“应当”等虚拟语气词进行界定,法律的强制约束性大大降低,使得教育部门通过与社会其他部门合作建设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的力度十分疲弱;第二,没有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做出明确的界定,《职业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19];

 

《教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2]等,但是这些法律条款由于当时立法的时代局限性,并没有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体系做出明确的规定,就连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体系都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第三,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师职务制度界定不清晰,使得职业教育教师准入资格所必须规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规范等要求的衡量标准只能主要依托于学历证书,而日后的在职培训又没有相应的专业化发展标准作为对这些专业素质进行补救的依据。因此,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逐步深入,必须加快职业教育修法和立法的进度,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条款,修订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资格制度,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细化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设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从法制层面保障教师能够实现自主的专业化发展。

 

(二)社会层面要完善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合作机制

 

职业教育与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需要紧密相关,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然不能脱离产业领域的有机构成变化,因此必须形成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目前的体制改革情况来看,需要国务院牵头,中央政府层面各部门之间建立起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动机制。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就提出要“在国务院领导下,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

 

2004年6月,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21];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也要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22];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再次强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1]。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是在现有体制内的重要创新,有利于强化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和协调沟通。然而,这个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目前该机制的顺利运行主要需要靠强大的行政手段保障;第二,该机制主要关注职业教育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托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深化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潜力,使其能够在协调产业等部门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生产性技能等专业素质的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并以此建立市场机制导向和法律体系保障下的校企合作的教师进修制度,建立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等共同参与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使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更加社会化的行动。

 

(三)院校层面要建设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环境

 

首先,职业院校要建立适宜职业教育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职业院校要着力改革内部制度,在人事制度方面,引进和选拔人才要不唯学历,在符合教师准入资格的前提下,要重点向具有应用性、生产性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的教师倾斜;在薪酬制度方面,要给确实到企业进修的教师必要的补助,并将进修时间折算为课时数计算课时酬金;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方面,要按照分类原则对不同类别的教师进行考核,将教师到企业进修的时间作为教学课时考核,不以科研项目和论文作为各类型教师职务晋升的必要考核条件,给教师足够的专业自主空间,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在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教师进修的轮循机制[23],给教师转换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以及到企业进修和培训提供灵活的制度安排,帮助教师度过职业高原期。

 

其次,职业院校要建立适宜职业教育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教学环境。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系统,将每位教师的教案、学材、到企业培训的案例和实践心得汇集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资源数据库,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学习;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校内或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师提升生产性实践技能提供条件;引入企业专家,与校内的专家型教师形成合作机制,根据院校的教学专业编写校本教师进修教材,为新教师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以及其他教师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提供可资借鉴的学习材料。

 

再次,职业院校要建立适宜职业教育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梯队结构。职业院校要积极建设教师梯队,利用校内二级部门、教研组、研究所和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力量,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将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经验和教育教学传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形成代际传承机制;此外,职业院校还要积极引进企业的技术能手和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与院校内部的专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和帮扶结构,给予给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指导的兼职教师必要的劳务补贴,形成能够与产业经济发展紧密衔接的专业素质结构。

 

(四)教师层面要创造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群体氛围

 

首先,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系统中嵌入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反思和诊断功能,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职业学院要根据国家颁行的相关法律和标准,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要引入移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库的运算功能,开发适合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和教育教学反思的系统,并在能够足以保障教师隐私的情况下,邀请同行或者企业人士通过网络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进行在线诊断,或者根据国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标准等,通过信息技术和统计技术实现自动化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在线诊断功能,为教师推送即时化的诊断结果,定制个性化的专业化发展课程,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情况能够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专业化发展的进度。

 

其次,职业院校要实施知识和经验管理制度,使专业教学团队形成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产业分工和企业职业领域的岗位分工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以专业(群)为核心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构成状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系统中搭建专业教学团队的知识和经验管理模块,深化同行群体内部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高度共享,形成专业群体内部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和友好评价的氛围,促进专业群体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但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不排斥专业学校内部的跨界合作,更不排斥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而是要在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与学校专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使各个团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学习型组织。

 

最后,职业院校要完善具有多元评价和诊断功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共生机制[24]。

 

职业教育教师承担着产业工人的培养重任,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其专业化发展水平最重要的综合指标,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除了教育领域中的同行评价外,产业领域中的用人单位最具有发言权,还有就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习者等重要的教育主体,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评价资格。

 

篇(3)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2.化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2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1年出版的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基础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改革时代。自2001年起的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历次课程改革当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新课程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说,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化学教育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广大化学教师而言具有明显的挑战性。

2.3我国化学教学硬件资源匮乏,化学教师学历参差不起、起点低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科,其任务是分析物质的机构,研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利用它们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化学教学与研究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支持。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化学实验药品药剂等这些最基本的化学教学研究的“生存资料”,很多中学很难完全保证。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接触到实验,实践的机会完全没有了;化学教师通过实验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的可能也没有了。至于化学教学的其他辅助工具,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许多的学校根本没有,甚至于许多化学教师不知晓,更不能应用这些工具。这对化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化学教师应当具备过硬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相关联的知识。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学历基础,同时化学教师要受过全面的教师教育,掌握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然而,很多中学化学教师的队伍中,在学历上,有中专的、大专的、大学本科的,有受过专门的教师教育,有的根本没有受过任何的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起点低。有很多的化学教师甚至是转行过来教化学的,这其中有的以前是教数学的、教语文的,有的甚至以前不是教书的!在这里,我们的教育专门机构的管理体系松散,管理漏洞多,监管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为许多的非化学教育人员进入化学教师的队伍提供了可能。

2.4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式落后

我国当前的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阶段。许多的化学教师总以为一切只是为了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了就意味着化学教学的成功,化学教育的主管机构也就依照这样的教学评价标准给了这样的教学结果以高分!这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严重缪解,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另外,化学教师资源的配置严重匮乏。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的中学以为“化学是副课,要为语数外让道”,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一个化学教师往往带三四个班级,甚至是五六个班级,化学教师也“顺其自然”地把化学当成“副课”了。在教学方式上,只注重理论讲授而不重视实验教学;只注重知识识记而忽视应用知识能力;重视教而忽视学;重知识掌握而忽视道德情感及个性的健康发展。化学教学的内容仍然停留在做题讲题、再做题再讲题的阶段,实施题海战术。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完全以讲授灌输为主,在黑板上画出实验草图,一个劲地讲,根本不进行动手实验教学!

2.5化学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不够

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化学教学是教与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过程。许多的化学教师头脑中似乎没有了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对化学前沿知识、化学边缘知识不甚了解,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自觉继续学习的压力。对于化学教学研究领域,许多化学教师还是一片空白,只在意“教”,而“忘记”了教学研究,这是提升化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所忌讳的。在这里,教育专门机构在对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存在政策衔接不够,措施不到位。

3.面向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师专业化应如何发展

广大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主体力量,教师素质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新课程为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也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应该很好地抓住这个机遇,从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提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要求。

3.1在思想上,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良好的教师观念始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应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思想上彻底祛除应试教育的各种不良思想,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它包括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喜爱,对新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清楚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化学教师面对迎面扑来的新课程浪潮,不退却,充满改革的热情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化学教师要做到“教育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习化学,让化学学科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自然学科的优势,对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实践能力、道德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化学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化学科学研究、化学教学研究等,做一个化学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实践着、反思者。

3.2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学历层次

专业素养是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化学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加之信息技术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积极钻研,努力从高的观点、用新的方法去解释中学化学问题,身体力行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成为化学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宽广、教学技能过硬的“专家教师”。化学教师必须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所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并对化学前沿知识和化学边缘科学知识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化学教师还应当掌握教学和化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心理学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化学教师必备的化学叫学技能。能结合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水源及食物等焦点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解决未来生活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化学问题。必须接受过必要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专门教育,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的、合格的学历标准。

3.3化学教学技能与策略

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一般教学知识、教法知识,充分了解学生及其特点,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及学习风格等,充分熟悉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与价值等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实施学法指导、探究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问题、为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和为学生检验化学知识以提供化学事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做到化学实验的生活化、探究化、绿色化、现代化、人性化。

必须在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之上,,淡化教师主体化,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化,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当务之急,努力提高驾驭现代化学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努力改善化学教学策略,实现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教学策略,关注差异性,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

3.4注重从道德、习惯层面进行教学;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做到终身学习,主动探究

科学素养是新课程事实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科学的追求,对化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从化学与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等多方面加以体现。化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化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理解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要积极提升自觉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到教与学并重,积极地参与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经验,构建新模式。

3.5把握新课程本质,加强同行交流

要在专家引领过程中更直接地把握新课程的本质。专家引领主要指教师与专家共同研讨新课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在专家启发下将自己的感受或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继而形成观念。但是,化学新课程涉及的问题很多,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涌现的,具有“动态”的特征,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专业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专业再生”能力。同行交流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教师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华学课程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至今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彼此互相支持,能少走弯路,有助于教师共同成长。同行交流伴随着教师的自我反思,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3.6构建良好的管理体制,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有力保证。“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合格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化学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机制。首先,应该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把好化学教师专业化的第一关,保证化学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化、正规化。其次,努力改善化学教师教育的培养机制,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不断改善化学教师的专业教育,努力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地位,从而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强调化学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以至终身教育,注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再次,对于化学教育的硬件配置,要尽可能绝对保证,要保持化学教师师资的平衡,促进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另外,调整化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的中心环节,化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五个方面: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化学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化学教育技能、化学教育实践。

学校应加强化学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化学课程资源,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高质量的化学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化学学科的专家,而且是化学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对化学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80年代以来,教师职业专业化已演化成世界的潮流。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有很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教师要树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的观念。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其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益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科学长足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愈来愈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 。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迫使教师不断充实、提升自己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还要涉猎社会自然百科,不自封,不自傲,终生学习,变“一桶水”为“长流水”。

(二)、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教师要在反思中提高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的实践反思是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存在问题的一种反省、思考和探索。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反思,不断可以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还可以有助于将自己的经验升为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实践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成为像医生、律师、建筑师这样的专业工作者,是时代赋予现代教师的使命。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以体验式学习为主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强调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应更多地介入教师的直接体验,即:组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改进的具体问题开展集体分析、探究,并通过共同研究形成可能的解决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应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过程。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有利于全员参与。除了选题有较高的适切性、挑战性之外,还需综合采取一系列支持性的组织手段,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能无拘束地参与其中。

集体参加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注重成果产出。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应介入教师的已有经验并积极干预他们的实践行为。

篇(5)

一、教师专业化定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地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三,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概括而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方面。

二、教师专业化的特征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其专业化特征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系统、特定的能力要求、特殊的伦理标准和人格要求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学科的专业水平、追求通识文化水平、有转化为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有独立的不同于其他的伦理标准、有伦理和心理方面的人格;二是教师发展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理想确立的问题,教师热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有没有职业的追求等。

三、教师专业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加强学习,着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凭一腔热情可做到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问题,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程内容逐步现代化,每一门学科不是单独存在的,都会涉及其它的学科知识,比如英语会和地理、历史、自然等学科有联系,其它学科也一样。所以,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不断进修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此外,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不断探索,提高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能力水平。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那么我们怎样更进一步做教育研究呢?首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以问题促思考。问题即课题,其实问题不一定要大。我觉得有太多的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比如怎样去解读教材?怎样在课堂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问题?很多很多很细致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把它当成课题来研究。我们来整理、分析、思考。其次,要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观察与反思。一是观察教育现象,一个老师平时都不去观察学生的行为,怎么可能去发现呢?第二要反思。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要经常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对不对?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经常做这样的反思。再者,只要有想法就去实践。只要有发现就去做。有很多时候我们有想法,但我们很多时候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我们不去做。你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它行或不行?

(三)积极进取,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课程结构改革要求教师要进行几个方面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大多数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方式。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比如,在上"颜色"这一课时,我会让学生事先准备颜色的教具,提出两个问题:Whatcolorisit?及What''syourfavoritecolor?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单词及句型的学习,这样一来,条理非常清楚,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就不用老师整节课去教单词、带读句子了。我们要学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语言技能的培养者和文化传播者;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换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从学生成长的监督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为"创造者"[4]。特别是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一下子由小学时的语文、数学两科增加到了七科,他们真的不知应该从何入手。所以每个科任教师都应让学生明确各个学科的特点、学习方法,并督促他们遵循复习-作业-预习的学习环节等。

3、在教学上,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转变,切实改变以落实"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的"生活意义"。在教授"饮食与卫生"这一课时,我就不是一一去解决知识点,而是设计了如何防控甲流的讨论活动,把课本知识转变成现实的生活常识,学生更乐于去学习,探讨。

结论

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2]。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河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实质及标准[J]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1―0036―0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的过程,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它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受到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很多。其中“自主研修”已经提升为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之一。“自主研修”策略包括读书、反思等方式。

一、读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的知识、能力等多个层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仅靠很少的外出学习远远不够。因此, 读书、学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成了教师“ 充电”“、吸氧”“、补钙”的源泉。读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教师读书,提倡读整本的书,多读一些经典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的书,这是自己专业成长的根基。当然,各类教育的报刊杂志也要读,因为这些期刊上的很多文字反映的是当前的教育热点和教育改革动态,对当前的教改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现在大多的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读书的方式也有很多,但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缺乏,文化底蕴较低,读书主要从精读、泛读和研读三方面进行。精读注重的是阅读的深度,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作些批注,有时还要写些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这样的精读,有利于教师与文本作深度的对话,有利于自己对教育理念和本质的理解与建构。泛读注重的是阅读的广度,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浏览和搜寻到大量的资料和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师提供更宽广的学识背景。研读注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教师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或问题,广泛研读许多相似、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掌握大量与课题有关的信息,从而提高自己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起点。特别是在某个时间段中,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对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就以随笔形式记录下来,体裁不限,可以夹叙夹议,可以记事抒情。这样以来,就为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反思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再思考,从中可以评估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成败,还可以探索其中的原因和机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提供经验和决策。教育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它可以反思教育教学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反思教育教学的失误之处;可以反思教学机智的生成之处,也可以反思学生表现的独特之处,还可以反思教学设计的改进之处等等。尤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滴反思,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上课以后,总有不少感想和收获,对其中发生的重要的教学行为和现象作简要的记录和描述,及时记录在备课本上,成为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师的内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并非是孤立的,它总是伴随着教师的理想、信念、兴趣、爱好、勇气、信心、创新等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同步进行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但它们作用不同:动力系统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定向、强化、促进、保证作用,解决教师想不想发展、爱不爱发展的问题;而操作系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技巧、策略、方法途径问题,解决会不会发展的问题。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而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际生活中经常产生两大误区:普遍认为解决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就解决了课堂教学问题和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而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即只重视操作系统而忽视了动力系统。笔者提出:调动教师的内动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首要的问题。而理想、信念、兴趣爱好、勇气、信心、毅力、习惯、创新精神等个性心理素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教师和学校应该设法开发这些心理因素,使它们成为一种永远充满活力的不竭力量,从而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二、教师内动力的激发

教师怎样才能开发利用自己的内动力呢?

1.要有“野心”

一个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站在一个什么理想层面上,若干年后其成长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把教师岗位仅作为谋生手段或仅满足当一个“教书匠”,就很难走上优秀教师的行列,最终成为一个庸师,甚至被淘汰。汗水和收获是忠实的伙伴,理想和勤奋是最亲密的情人。如果把教师既作为谋生手段,又作为一种事业和乐趣,那么你很可能站在骨干、优秀甚至杰出教师的层面。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理想是我们成功的前提。

2.要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人事业上有了成绩后那种引以为自豪的感觉,它是一种人生体验,也是一个人努力奋斗的原动力。成就感与认识、情感、动机行为多种因素相关,并通过成功带来积极情绪来调节自己,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大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成就感。

教师这个职业对社会而言的外在价值和自身价值而言的内在生命就统一在创造性上。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的生命在一代代学生身上延伸,因此教师应该感到无比自豪。

3.要有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多给教师一些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因此,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兴趣十分重要。试想一个谋生型的教师工作能有多大激情,而快乐型、事业型的教师才会在工作中投入巨大的精力,并且从成就感中产生更大的激情。现实的教育生活中不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便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也消失殆尽的。

4.要有胆识和创新精神

有些教师喜欢四平八稳的工作,不敢冒尖,没有个性和创新精神。比如公开课不敢上,教学论文不敢写,各种带有竞争性的活动都不敢参与,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究其原因就是惧怕失败。惧怕失败的心理重负钳制了他们本该自由飞翔的双翼。他们就在既没有成功又没有失败的生活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走完庸庸碌碌的教学生涯,大大地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5.要有毅力

我们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柳暗花明的,往往会出现山重水复。而那些名师都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下来的,更不要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那么我们怎样面对教学生涯中诸多的困难呢?

做事之前我们要有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困难总是有的,没有困难的工作也不会带来成功的喜悦。困难来了要正确对待,比如面对非议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冷静态度,不要被不理解的非议所扼杀。困难太大时要学会保护自己,更要团结他人,用大家的力量克服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

三、加强学校管理,激发其内动力

1.实施教研带动

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很多情况不可预见。因此,老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则往往需要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和超凡的机智,否则就有可能“亮相”。教研就是教师深入思考,扎实工作,及时反思,再次实践,反复提炼的过程。针对上述类似问题,如果老师有机智、策略地深入研究,有处理这方面的类似经验积累,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凡是有管理经验的校长都十分重视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凡是有经验的老师都会自觉地参加教研活动。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可以采用先进带动、分层推进、整体提高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客观上又能形成人人进步、全体提高的格局。

2.持续激励进步

据我们了解,如何帮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对此似乎至今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办法,甚至还没有引起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注意。据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张扬教师个性,放大教师成绩,及时持续激励教师进步,应该说是目前较好的办法。同时,发挥教师的特长,张扬教师的个性也是激发教师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总之,只要我们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就会不断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策略和方法。

3.实施制度督促

学校制度就是学校法规,它对教师有着导向、督促、强制的作用。传统的制度大多是对教师言行的约束、限制,没有帮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意义。要帮助、促成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学校就要改革传统的制度内容,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加鼓励、表扬、嘉奖的成分和权重,发挥制度的正向引导功能。同时,通过在制度中对制度内涵的认同,通过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对制度要求的强化,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自我和发展自我。

4.营造学习力场

场理论兴起后,管理者无不尽力发挥其“场”作用。教师专业化发展关键在于学习,而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关键取决于学习“力场”的营造。如何营造学习“力场”,我们认为:其一,为教师接纳新信息创造条件。如:学校订阅教育杂志,每年购买一定数量的新版教育专著,给办公室装计算机,给教室装多媒体,给教师免费装宽待,建立校园网站。其二,为教师输出学习体会搭建平台。如:周会之前组织教师演讲学习心得,组织外出学习,经常开展学习沙龙,展览申报性学习笔记,召开校内学术交流会。其三,建立学习认定管理评价体系。嘉奖学习、研究积极分子,出版教师文集,组织校级学术委员会集体认定教师成果,在学校网站发表教师文章。总之,要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趋力,都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态势。

篇(8)

关键词:教育博客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急切呼唤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博客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教育博客和教师的专业化在新课改的实施推广中都承担着一定的重任,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展。

一、教育博客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扩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博客的现象也日益普遍。目前教育博客也普遍,笔者经常关注“苏州教育博客”,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博客群,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群主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质量非常高。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了一个交互的平台,这些都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教育博客到底是什么呢?

相对于个人网站、BBS,博客是学习过程和思维经历按时间记录的工具,更关注个性化的思想、方法和过程。通过博客能够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学习共同体,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在博客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相互影响,加深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思考。但是博客的发展很快超出了这个定义范畴,并席卷整个网络世界。随着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推进,由此出现了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是包括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情感经历以及教师生活在内的博客群体。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档案系统,用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并且易于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作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博客还可以是教研组、课题组的虚拟教研平台,教师们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教育博客是教师之间思想传递的媒介,让每个教师都能成为话语的主动发起者,在这里教师之间可以不用有任何顾虑,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分享,互动成为教育博客群的焦点。教育博客不仅是信息呈现的平台,也是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教育博客中得到共同进步。教育博客的出现也为师生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心理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进行创新、反思,随之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提上了日程。而且新课改的实施推广唤醒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越来越多的教师理性地认识到,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技能、专业素质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他们意识到,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氛围与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教育博客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发展专业技能,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情感经历、生活态度等有更高的要求,教育博客就可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教师在教育博客上进行充分“对话、合作、共享”,使“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成长”这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素得到很好的满足。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教师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教学经验走进新课改下的课堂与教学科研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专业素质也会随之提高,以适应新课改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教师在博客中可以记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并且可以和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多向的互动交流。教师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拿出来和其他人进行分享等,在教育博客中可以找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足迹。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实践证明,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在教育博客中的足迹见证了教师的专业

[1] [2] 

化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使得教师专业化发展游刃有余。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教育博客起指引作用

教育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教育博客也不是万能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也为教育博客指引了方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比较注重专业合作,只有在专业共同进步的前提下,才称得上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专业化的共同进步为教育博客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博客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有些教师在教育博客中,只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做了反思,反思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教师之间在教学反思方面的沟通交流也很缺乏。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一些教学研发、校本课程以及教师培训等活动,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培养教师的团体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技能也能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反思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能指引着教育博客的正确发展。

教育博客在关注每个成员的情感生活经历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它只注重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教育博客中教师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当然在交互的过程中也就缺少了人文关怀。同样,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教师专业化发展比较注重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进步。如果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缺乏,又何谈教师的共同进步,也无所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情感交流,就可以为教育博客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篇(9)

教育发展的基础就是拥有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实施各种教育改革措施的关键因素,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保障。本文针对早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早教教师专业化

在讲述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专业,所谓的“专业”就是“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社会发展离不开的工作;非营利性,服务是目的;使用科学性很高的技术;经过长时间的专业教育;从事者个人和集体自律性都很强;在自律的范围内,从事者对自己作出的判断,直接负责;理论纲领应用方式具体化”。也就是说“专业”代表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专业化”就是说,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学习,获得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自身的从教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成为合格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过程。由于幼儿阶段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一生,所以早教教师专业化程度变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早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学习专业教育前的影响因素

早教教师在幼儿时期和学生时代的经历、经验,都对早教教师的专业化造成了影响。而且在此期间,身边的人,也会影响早教教师的职业理想。

2.进行专业教育期间的影响因素

在专业教育期间,早教教师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学校环境、学校设施、师生关系等,这些都是早教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3.任职后的影响因素

早教教师在上任之后,会受到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有:幼儿园环境、早教教师地位、早教教师的生活等。

三、有效地促进早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方法

1.早教老师要学会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早教老师进行终身学习是其进步的前提。随着国家对早教事业的关注,早教老师就更需要先进教学理论,有效地确立符合当前社会形势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认真地了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掌控,力求因材施教。而且,早教教师应该多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期刊,了解各种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2.早教教师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早教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让幼儿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更具魅力。课后要和学生玩在一起,有效提高早教教学的质量。平常要和同事多交流,积极地参加研讨课,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②经常参加其他早教教师的教学活动,欢迎同事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幼儿园多开展不同形式的早教教师培训活动

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行,人们越发地注意到早教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认识让人们越发的关注对早教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推行,社会对早教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各种早教机构都对早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培训学习的机会,有一部分是定期到总部进行培训,有一部分则选择在单位内进行展业培训。

4.完善早教教师的选聘方法

早教机构或是幼儿园在选择早教教师时,必须有效地了解应聘人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保证应聘人员上岗后可以快速地进行任职;尽可能地选择各个高校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是保证早教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一类型的早教教师起点较高,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可以快速地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5.幼儿园或是早教机构积极的倡导团队合作

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早教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各个老师总会遇到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新的早教教师的经验较少,问题也就比较复杂。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有效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早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交流,他们可以优势互补,利用老教师的经验,有效的度过早教教师的适应期。这需要各个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积极呼应,才可以有效地实现合作精神来促进早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早教教师的专业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早教教师的知识素养,也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幼教任务十分艰巨,所以各个早教机构和幼儿园,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有效地选择促进幼儿早教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要适应、主宰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要靠科学,要靠创新,要靠发展。归根结底,一句话:要靠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水平。所以当今社会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教师要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社会的要求,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研究的领域。我们教师必须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必走之路

课程改革的轰轰烈烈,督促着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变革学习方式。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课改对教师的挑战是深刻的,全方位的,是前所未有的。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股水”。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鲜活,与时俱进。还要求教师的知识不能是单一的,必须从不同方面加强知识储备。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育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在教法上创新,让我们的专业得到发展,让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成长。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发展的中心目标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发展的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发展的中心目标。

三、加强教研是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和实践联系起来,教学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必要手段。教师的教育

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学实践,而教学过程中教育科学的研究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它应该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它应该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更要在学校形成一种氛围,要在教师群体中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觉研究的习惯。

第一,教研培训要克服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目前我们所接触的教研形式单一,集中培训,整齐划一,而且内容老套。太过于强调记忆,讲课的方式老套,有些太过于理论化。有的培训者脱离教学实践,无法和学员进行沟通,传授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无视学员的感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培训也因为时间的限制,根本没有时间让培训者和学员进行沟通,交流。更不要说解答一线教师在具体教学实际中产生的疑问了。更有可悲的是,在教研培训时,也有了“跟风”的嫌疑:比如前几年,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越来越让大家尝到了甜头,在有些地方举行的教学比赛里就强调:课都要有小组合作学习。这就是跟风。教研培训必须得克服这些毛病。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研培训,只有把教研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才可以让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我们期待的教研培训是互动的,能指导我们的教学实际。教研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可以交流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可以聆听大师的教诲;可以提出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教研培训应该是我们教师的乐园,是我们教育者心灵的驿站。

第二,多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形成一种教学研究氛围。学校是学生成才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地方。它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成熟的训练场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应该建立有利教师教研的相应制度,营造一个和谐、合作、尊重、探讨的研究氛围。学校要把重视教研落到实处,有相应的机制。有的地方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教研组形同虚设,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不懂共谋发展。转贴于

在新课程改造下,学校不但要积极地把人送出去进行教研培训,更要激发基层教师的教研意识。不断地鼓励自己的教师创新,改革。利用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切实把校级教研搞好,这样营造了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教研氛围,那进步就不是一个教师的进步,而是一个团体、一个学校的进步。

篇(11)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2-02

“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成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新时期对职校教师和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这是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战略目标。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认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新时期对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个体要求

第一,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趋势。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教师从事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继续学习和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的,终身学习是每个教师的必备条件。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传统的学历教育和阶段性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只有不断学习和完善、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这是21世纪教育形势对教师的要求。

第二,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优化进入新时期。专业知识是教师从教的保证。科技的进步,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要求教师除对本学科具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外,还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对相关学科知识有较多的了解,拥有较系统的、前沿的、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对象和教育目标的不断变化,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专业知识。

第三,“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职校教师应了解企业,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了解企业运作的“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

第四,开拓创新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掌握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还要掌握应用现代技术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新时期对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群体要求

第一,扩大职校教师队伍规模,增加专任教师数量,使生师比达到合理水平,以适应职业教育保证规模的要求。

第二,加快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建设“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培养和引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产业技术、具有较强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业师资,以适应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

第三,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包括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适应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要求。

第四,加快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新时期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建设过程。如何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专业化的职校师资队伍?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五个途径。

(一)建立基于“无货架寿命”理念的培养机制

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使之与我国本土化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加坡的“无货架寿命”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培养的重要理念之一。他们把教师比喻成货架上的商品,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职业价值才不会过期。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有:一是新教师入校,学校有专门的机构为其进行教学方面的培训,专业(系)部为其配备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二是教师发展的生涯规划和培训计划由学校各专业(系)部与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三是学校定期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到学校开展新技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博览会以收集最新行业信息、更新专业知识;四是每位教师每年都有带薪培训15天的假期,学校会分阶段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国内外企业及相关单位对他们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超前培训,让他们学习和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和技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健全“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职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中,教学工作只有“量”的指标规定,而较少“质”的指标规定。这就容易造成教师一味追求教学工作量而忽视教学质量。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制订公平合理、适合自己院校实际的评价和考核办法,在保证教师基础性收入稳定的同时,还要保证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群体绩效收入的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工作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优秀教师、优秀名师的培养。

在考核机制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将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工作表现和非教学工作表现列入考核的重点。也就是说,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涉及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还要涉及非教学工作表现,如为企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等等。这样的考核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三)发挥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

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思想、理念到教学的方法、模式和手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形成全新的教育形态。柳州市作为全国信息化教育试点城市,从2000年开始,相继配置了城域“校校通”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各类大型教学资源库、本地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名校优质资源、信息过滤系统、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和研究性学习等一批教育信息化软件,同时在都乐网站上配置了供全市各学校共享的涵盖各学科的资源库,截至目前,所拥有的各类优质学科课件、教学与教育素材资源等容量累计达1800G以上。

充分利用上述资源共享平台,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职校教师可以接收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学习相关的课改新理念和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四)共享高职院校优秀教育资源

发挥高水平高职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中的示范作用,为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提供借鉴,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起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专业化教育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机制,促进民族地区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应该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的一种新途径。

从2010年开始,柳州市教育局开展了“‘1+1’民族职业教育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充分利用柳州市高职院校具有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从高职院校选派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教师作为“导师”与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1+1”形式的“结对子”培养工程,采用专业化教师指导,以此加快中职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这为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方法和方式。

(五)通过校企合作“孵化”技能型教师

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型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专业化水平。新时期新形式对职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而完善职校教学知识结构最重要方式是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企业挂职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通过校企深入合作,让教师融入企业环境,参与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充分磨合,真正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真正接触到工作流程,了解企业一线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需求,以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当前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行业、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产品生产的工艺,工作流程等如实地展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企业会对教师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训,教师还有可能参与到企业产品项目设计与开发之中,从而提升科研能力,这些都从本质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学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应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合理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拓展培养教师的渠道,构建科学的职校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全国教师教育通识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贵新,杨玉宝.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