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品牌商学院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位居全球500强第55位
网络规模、客户规模居全球首位
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覆盖超过340个城市
我们也是校园精英的首选企业
多年荣获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
成就了数以万计莘莘学子的职业梦想
如果你敢想、敢拼,有梦想、有激情,就快来加入我们吧!
“移”路有你,“移”起成长!
移动和你,定义未来!
招聘岗位:
1、技术类
大数据分析:(若干)
主要职责:制定运营数据挖掘策略,优化数据分析建模。负责提取经营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为制定经营策略提供支撑。
专业要求:数学、统计、经济、金融、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技术工程师:(若干)
主要职责:负责通信网络和IT网络的规划、建设、开发和维护优化。
专业要求:计算机、通信等相关技术类专业
工程基础建设:(若干)
主要职责:参与各类生产办公用房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编制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协调工程进度,固资交付、竣工验收。
专业要求:工程类专业
2、市场类
互联网营销:(若干)
主要职责:面向互联网,负责电子渠道的营销策划、运营管理分析和优化提升,负责传统渠道的转型服务
专业要求:专业不限,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等专业优先考虑
客户经理-分市区和各郊区:(若干)
主要职责: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项目的销售技术支撑,负责提品演示、技术方案、技术咨询和售后技术保障等工作,支撑信息化业务发展。
专业要求:专业不限
3、基础技术类
网络基础维护:(50人)
主要职责:承担各类通信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和故障处理等工作,确保通信网络设备和通信现场安全。
专业要求:通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
4、基础营销类
营业员(厅经理储备)-分市区和各郊区(100人)
主要职责: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类业务受理、咨询和演示,引导用户体验各类新业务并为特定用户提供VIP服务,完成营业厅营销咨询和服务。
专业要求:不限
5、综合类
审计监察:(1人)
主要职责:负责企业的风险评估和审计工作。
专业要求:法律相关专业
招聘岗位素质要求:
1、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2、对移动通信行业发展和移动通信产品有浓厚的兴趣;
3、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勤奋、踏实;
哈佛商学院以首创案例教学,并使案例教学臻于完美而著称,它可以提供关于公司商业实战的7000个案例研究文件,但唯独没有对自已这个挣钱机器进行案件分析,要知道它本身也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产业,被誉为“造钱工厂”。在2002到2003财政年度,哈佛商学院产值2.94亿美元,净赚800万美元。
一个企业势必会追求更高的利润,那么哈佛商学院会提高学费吗?会降低教授们的工资吗?这些都是典型案例分析所关心的问题。此外,哈佛商学院这个品牌可谓价值无限,或许还远远未被开发出来。
不过显然,哈佛商学院从没有忽视其显而易见的品牌效应。它每年仅从出版物一项就可以进账9300万美元:每份案例研究手册卖给公司是6.5美元,卖给学术机构是3.7美元;商学院出版社每年自己出书;旗下的月刊《哈佛商业评论》全年订阅费是118美元,而刊登一页全彩广告的费用是3.4万美元。
哈佛商学院把品牌用到极致的另一个方式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镀金”。程序大致如此:公司老板将一名主管送到商学院进行为期9周的学习,授课者都是同时为两年制MBA班授课的名教授。公司只需花费5.1万美元,这名主管就可以自称为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了,为自已简历上添上光彩的一笔。
哈佛商学院成立于1908年,是世界范围内首个推出工商管理教育(MBA)的学校,成为世界商学院的楷模。它在商学院中首创了案例教学法,仅去年就卖出了670万本案例研究手册。1947年,哈佛商学院又首创了在企业中开办商业课程的先例,其所使用的如圆形剧场般的环形课堂也成为流行的课堂设置模式。哈佛商学院还十分懂得宣传自已的特色:每年哈佛在查尔斯河上举行的划船比塞,商学院赛手的桨橹上都漆有美元图案。
哈佛学院的入学通知书也是热门商品。2002年,大约有8500名学生申请哈佛商学院,但只有12%的能够获得登堂入室的“入场券 ”,而在12%的优秀人才中,许多人手里都握有多所一流商学院的入学通知书,但他们中90%的人都会最终选择哈佛,使哈佛商学院成为全美入学比例最高的商学院。此外,专为从业者设置的“速成班”――为期9周的管理教育课程,淘汰率相对低些,但入学率也只有70%,并不是有了钱就能上。如果你嫌9周时间太长,还可以选择为期4天的高级研讨班,比如需交6000美元的“管理品牌内涵”课程,去年,光这个商级研讨班就招收了6600名学员,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品牌忠诚也帮了哈佛的大忙。詹姆斯・迪特里是迈阿密一家品牌顾问公司的创始人,他特别想上哈佛专为高级主管开设的三年制“总裁班”,为此申请了7年才如愿以偿。1997年,迪特里拿到了学位证书。此后,他就积极回报母校。去年,在迪特里的帮助下,哈佛商学院校友会纽约分部筹得用于招聘教授的400万美元资金,觉得物有所值的他还打算出钱送自已的员工参加商学院的各种课程班。
此外,哈佛商学院还懂得输出品牌。目前,1/4的哈佛MBA毕业生和1/3在校生来自海外,生源遍布全球75个国家。而像欧州著名的商学院――法国的INSEAD商学院和瑞士的IMD商学院的创建都离不开哈佛商学院教授的参与。
经济不景了,哈佛怎么办
不过,美国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也波及到了这家商学院的就业。如今,即便是真金炼就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也不像以前那样“皇帝女儿不愁嫁”了。过去,90%到95%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一毕业就有企业抢着要。而2003届毕业生的工作机会率降为88%。
经济不景气也波及到工作人员。近两年来,商学院出版业这一块(包括商学院出版社和《哈佛商业评论》月刊)已裁员10%,现在只剩240名员工。为了提高出版物的销量,去年,商学院聘请了出版界老将戴维・万做出版社总裁,此人曾在两大著名出版集团――企鹅公司以及西蒙・舒斯特公司供职多年,经验丰富。如今,戴维・万已开始在中国等地展开营销(这些地方案例教学法正慢慢起步),去年他还为哈佛出版社设置了一个新网站,专门销售案例研究手册,于是,哈佛商学院也似乎更具有商业气息了。
除此之外,哈佛商学院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利润呢?理论上讲,哈佛商学院有可能降低200名教师的工资。哈佛商学院聘用的教授如果表现良好,在执教一定期限后可被授予终身职位,一般起薪是11.5万到12万美元之间,最高可达20万美元。但是,就如同篮球明星不单靠俱乐部死工资吃饭一样,商学院教授们也有许多隐性收入。他们可以兼职管理公司或做公司管理顾问,学院也允许他们一周拿出一天从事这些工作。在哈佛商学院,教授们基本上是一半时间教学,一半时间留作研究。
一般说来,哈佛商学院教授们的顾问费绝非其它商学院的同行可比。据说,哈佛商学院教授在外边拿到的跟学校给的一样多。所以,即便哈佛真的变成了拼命降低教授薪水的小气鬼,这块金字招牌还是能够招徕许多能人。
除了固定薪水外,做哈佛商学院教授还可以从院方得到许多其他好处。其中一个是有权使用该院设在硅谷、香港、布宜诺斯艾利斯、巴黎和东京的研究所。而学院为教授们旅行、参加国际会议之类和活动所提供的资金也很充裕。自2002年前在商学院教授会计学的副教授马克・布拉德肖表示,他回绝了来自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名校的邀请依然呆在哈佛,因为“没有任何我需要的东西是我得不到的,也没有任何东西是我需要的时候得不到的”。
去年,商学院出资4万美元让管理学教授戴维・加尔文跟踪研究波士顿一家著名医院新任院长保罗・列维的管理案例。加尔文每两周对列维采访一次,并将整个采访过程全程录像。后来,加尔文把录像带以及列维的工作日历和备忘录用于教授MBA班和总裁班,成为颇受欢迎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范例。加尔文还自行把这些资料汇集成册出售。可见,商学院为教师提供的空间有多大。
如果哈佛商学院既想提高利润空间,又无法降低成本,那么按常规推测,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提高学费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制约湖北高校MBA招生发展的因素
湖北省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省份,GDP及相关整体综合实力不容忽视。但实际上,就MBA发展来说,我省的市场空间没有完全释放,需求与快速增长间缺乏足够支撑。其中至少有以下几点制约因素。
第一,“人才”与“留下来的人才”不成比例。随着全国高校优化与发展,保守估计湖北省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的地位不会改变。目前,仅武汉市每年就有约100万在校大学生。可以说湖北是全国最重要的人才聚集地之一。但是人才外流确实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仅以智联招聘的调查为例,2012年全国毕业生总量为671万人,总体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为68.5%。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前三仍然为北上广,武汉仅排名第九。
第二,“商学院”与“有影响力的商学院”不成比例。仅以有MBA办学资格的院校为例。目前体现MBA办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是第三方的认证,主要为英国AMBA、欧洲EQUIS、美国AACSB三大国际权威认证,其中AMBA是针对MBA项目的认证,EQUIS和AACSB是对商学院整体的认证。截至2013年8月,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通过AMBA国际认证,其中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最早通过认证(2011年3月正式通过AMBA国际认证),至今也仅不到3年。相对北京、上海的部分代表性高校来说,通过认证数量少,时间积累短。
第三,“职业规划”与“未来可预期的职业规划”不成比例。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只不过区域间程度不同。MBA属于在职研究生,要求学员至少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招生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学员之所以承担较大压力报考,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提升自身的附加值,可以在日后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砝码。比如国内参加金融时报排名的商学院越来越多,在这些排名里面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商学院学生毕业以后的薪酬如何,毕业以后若干年以后薪酬的增幅是多少,企业对学生所在的商学院的评价,学生自己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的目标等。另据美国《财富》杂志的调查,在美国非MBA毕业生工资收入增长率只是MBA毕业生的一半。如哈佛商学院MBA毕业生,平均第一年薪水在8.5万美元以上,10年后平均年收入可达50万美元。但是坦率地说,(至少绝大多数)中国商学院MBA职业规划与就业发展在短期内还无法完美契合学校、学员、企业之间的设想。面对国情如何推动商学院职业发展,是需要集体智慧解决的。
2 有关MBA教育发展的几个共识
MBA招生应该纳入整个系统的大背景中来看。谈招生,必须与商学院MBA整体资源配套、规划设计、后续跟进等方面相结合。
一是商学院的品牌与口碑是根本。就目前中国教育资源配置与分布情况,一般而言影响学员报考商学院的选择标准有声誉、性价比、考试难易、院校所在地等几个主要方面。而其中占比权重较大的因素又属院校声望。从观察来看,总体来说985、211工程高校,通过国际认证的院校报考与实录情况都要好于其他院校。相对来说,以上有沉淀的院校、被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认可的院校,在MBA教育资源争取与使用方面的能力也被学员看重。
二是商学院的特色发展是保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本人认为普遍认证化将是发展中的规定动作。后期随着通过院校逐渐增多,仅有的认证相对优势无法长期保持。各MBA院校特色的差异化发展将是后期竞争的重点,这也将给MBA整体质量提升与院校间赶超创造机会和空间。
三是职业生涯价值的提升是关键。面对MBA院校数量增加、其他主要面向在职人员的专业学位(会计硕士、工程硕士、金融硕士等)招生可能导致的MBA入学人数下滑、考生个人发展选择增多的现实,商学院必须通过科学、严格的设计与辅导,帮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职业生涯增值的目的。如果不能给考生明确的答案与预期,MBA招生工作必将受到分流影响。
3 有关湖北高校MBA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立足区域转型与创业相结合的引导。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MBA教育要顺势而变。湖北地区MBA教育必须在保证基本培养质量与内容的前提下,有意提升与宏观大环境的对接,加大倾斜力度。MBA需要在产业调整中培养转型发展人才,在创业支持、资源支持、人力支撑等方面聚焦于与当下热点和关注点相结合,取得有效突破。第二,立足商学院品牌与MBA品牌做文章。两个品牌的精髓是统一、协同、共通的。湖北地区商学院MBA在品牌塑造方面,还有空间可以挖掘。首先是品牌的整体内涵要丰富。MBA品牌,不仅仅是教育,更是含有前期服务、论坛培训、联谊沙龙、职业社团、职业发展、校友资源、终身教育的全链条。其次是品牌的宣传方法要提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大发展,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或者不能很好地适应品牌建设速度。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其中的作用。以上两点对于品牌的打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却是“打基础管长远”的事。第三,注重策略,实现有效突破。身处中部地区的湖北地区MBA的发展,要特别处理好“走出去,共成长”的关系。“走出去”,就是精心准备招生宣传工作,对外发出具有特色的声音。湖北高校可以参考与借鉴前期“七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先实现教学平台共享,再力争实现校友平台、资源平台共享。相对来说,“共成长”面对的挑战和顾虑更多一点,但是却可以弥补院校自身个别类目资源不足的劣势,资源共享与合作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湖北地区MBA教育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校商学院运作水平的日渐成熟,为MBA教育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机会。MBA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立足新思维,抓住难得的机会窗口,才能更快跻身于第一方阵前列。
参考文献
易才——长江商学院专题讲座活动介绍
易才集团与长江商学院于2012年6月6日共同举办《对于新生代85、90后员工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激励》的人力资源专业讲座。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国内知名人力资源专家刘向明老师和易才集团法务部总监金志勇先生,与前来参加活动的商学院EMBA学员及企业HR高管共同探讨和分享。
讲座第一部分,刘向明老师从企业文化、组织行为以及领导技能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推敲,充分让HR从这关键几点了解如何处理和应对“85后”、“90后”在企业出现的问题和如何正确地引导和管理好他们。让企业真正地去发现他们适应他们,让“新一代”与企业融合的同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支柱。
首先我代表商学院全体师生对各位嘉宾,各位校友的光临表示热烈地欢迎。今年是北京服装学院五十华诞,各位嘉宾及校友代表们不辞辛劳,从四面八方汇聚在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共庆母校五十华诞,为母校的发展进言献策,令每一个北服人感动。作为商学院院长,请允许我代表商学院全体师生再次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回首五十年间,商学院也走过了25个春秋。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沧桑变幻。商学院自1985年创建以来,历经几代领导集体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从创办初期的管理工程系成长到今天的商学院,由最初的教师8人,在校生29人发展到今天教师近70人,在校生近1900人。商学院已经成为一所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为一体的二级学院,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服装营销与管理等2个硕士培养方向;管理学科国际合作1个博士培养方向;文化艺术管理等3个双学位专业;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培养渐成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十五载春秋寒暑,二十五载文化积淀。商学院二十五年的历史是一部光荣的创业史,奋斗史,是一曲高昂奋进的战歌,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目前,商学院拥有1个市级学术创新团队和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北服·新百丽1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服装经理人培训中心,服装营销研究所等4个培训研究机构;服装品牌检测和广告制作等9个实验室;与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1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就设在商学院,"华北百丽商学院"也挂牌在北服商学院。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了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课题达到100余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达数百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科研经费也在2004—2009的五年间由21万元增长了近10倍。
二十五载滋兰树蕙,二十五载桃李天下。二十五年来,商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近4500人,一批批精英良才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硕果累累,以卓越成绩回报社会,为母校增光添彩。今天的商学院,正是数代商学院师生勤耕不缀,精诚为教,精心育人,不懈奋斗的结果;正是历届莘莘学子以"扎根基层,埋头实干,动手能力强,思想素质好"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母校赢得良好办学声誉的结果。校友们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商学院的建设出谋划策,捐资出力,洽商引资,通过捐助,奖学金,奖教金,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为商学院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商学院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进步,每一份成就,都浸透着一代又一代商学院师生的拼搏汗水与心血智慧,都凝聚着广大校友和万千学子的深切期盼与鼎力支持,都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情帮助。
二十五载薪火相传,二十五载弦歌不断。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抢抓机遇,勇立潮头,是二十五年来商学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蹒跚学步到搏击风浪的创业精神的集中概括。尤其是近几年来,商学院大踏步跨出国门,与英国剑桥,美国,挪威等高校共同承担了数项国际合作项目,与香港,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了学术交流。商学院已经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综合学院。
抚今追昔,沧桑巨变,情结不变。今天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虽经岁月洗礼,但依然倍感亲切。"情相邀,心相聚",我相信,此刻各位的心情和我一样激动,非常珍惜今天的相聚。值此校庆之际,为广泛联系校友,团结校友,增进感情,为促进母校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根据校友倡议,北京服装学院校友总会商学院分会正式成立。
各位嘉宾,各位校友,商学院校友会的成立是商学院校友生活中的一件喜事,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使我们有了寄托情思,交流信息,资源共享,联络感情的平台。我们将遵循"以感情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交流为渠道,以事业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校友之间,校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扎扎实实的服务为校友创业创新铺路搭桥,为校友事业发展推波助澜。使商学院校友会真正成为校友的精神家园。
张国华这里所说的排行榜指的是1月24日由英国《金融时报》的2005年度全球MBA百强排行榜。事实上,除了哈佛商学院重回榜首之外,今年的最大新闻是中欧排名的大幅攀升。
中欧自2003年进入《金融时报》全球MBA百强排行榜之后,从2003年的第90位到2004年的第53位,今年则跃升至第22位。这样快的攀升速度在人榜的100个商学院中可谓绝无仅有,也难怪新上任的张国华感到肩上压力沉重。
欧美商学院之争
英国《金融时报》的2005年全球商学院百强排名中,美国仍是最大的赢家,共有58所商学院入选,而欧洲的上榜商学院也升至26家。
美国哈佛商学院利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并列第一。前10名中除了排名第5的英国伦敦商学院和排名第8的法国枫丹白露商学院,其余8席都是美国的商学院,这也说明美国MBA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一时仍是无法撼动的。
中欧/MBA课程主任王建铆教授认为这才不奇怪,因为MBA教育发祥地就是美国,MBA在美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在世界其他地方历史都比较短。从 MBA的教育规模来看,美国一年入学大概招收8万人,欧洲数字连美一半都不到。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对北美MBA教育的评价。不过,最近十几年商学院进步也很快,这就是为什么在排行榜里惟有欧洲商学院能与美国向学院相抗衡。
在国际MBA排行领域,亦是欧美平分天下的局面。
美国的《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以及英国的《金融时报》、《经济学家》每年都要榜单。其中又以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商业周刊》的排名被业内公认为世界最权威的商学院排名榜。
《金融时报》的全球MBA年度排名的主要依据是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收入增长率、职业前景、引标达成、教授的国际化、教授研究工作等21项指标,通过对全球商学院和MBA校友的卷调查进行综合评估。
张国华认为,欧洲《金融时报》和美国《商业周刊》商学院州名的评价标准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金融时报》在国际化这个标准上权重比美国《商业周刊》要大。因为在欧洲一些好的商学院,60%― 70%都是外国的学生,美国商学院国际化程度相对要低,只有30%-40%。所以欧洲的学校在《金融时报》上排名对靠前,在《商业周刊》上排名则相对靠后。
中欧的成功之道
在此次《金融时报》的排名中,中欧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它不们以第22的排名跃居亚太地区第一名,也是中国大陆惟一一家进入世界权威排名的商学院,而亚洲地区仅有三家商学院人榜,另外两家是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第44)和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第69)。
中欧的排名之所以较上年大幅提升了31名,是因为它在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中,有13项指标的排名上升,最领先的六项指标是:“毕业三月内就业率”(全球第 1)、“入学前到毕业三年后工资增长率” (全球第2)、“在校期间国际经验”(全球第4)、“国际师资”(全球第13)、“国际校董”(全球第13)和“学校推介就业率”(全球第 18)。
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排名上升也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原因。本年度中欧上升最快的指标是“毕业三年后加权工资”(按购买力平价折算成美元)。在这一项指标上中欧从2004年百强中第98位上升到2005年百强中第49位。这反映了因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导致其工资绝对水平的增长以及因美元走软而导致其工资相对水平的增长。
排名的提升似乎使中欧向原先提出的未来10年能够进入前10名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但张国华院长并不这样乐观,“进入前10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几乎是很难实现的。后面每往前走一步都会变得艰难,因为前面的每所学校都有很长的历史,而且在国际市场都有非常好的口碑。”
张国华还强调了学院目前的困难,“这个差距可能主要表现还是我们的教授,由于没有足够的教授,所以在很多学术里面,包括研究和案例的撰写方面,我们跟国际上最好的商学院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此外,MBA项目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所带来的财务问题,也是横亘在中欧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瓶颈。而这两个问题,某种意义上又使得中欧在国内商学院的地位并不像《金融时报》所表现的那样超然和枝独秀。排行榜外
尽管在《金融时报》的榜单显示,中欧在中国大陆商学院一骑绝尘,但回归到现实,中欧还很难做到笑傲江湖。
中国的MBA商学院教育开始于1991年,经过13年的发展,培养院校已从开始的9所发展为2004年的87所。并被清楚划分为三种类型:以中欧、长江为代表的相对独立的商学院:以北大、清华领军的传统高校体系里的大学商学院;以复旦一挪威管理学院项目为代表的国际大学合作商学院。
为什么像清华、复旦、北大这样的国内一流的商学院没有进入《金融时报》的榜单?因为这些院校都没有参与《金融时报》的全球MBA排行榜,更进一步的原因是《金融时报》的评估标准与国内的商学院体系有较大出入,因此它们暂时不会参与排行榜的评选。
而有着欧盟援建背景的中欧态度则大相径庭,张国华对《望东方周刊》坦诚相对,“我们中欧真的非常注重排名,也非常注重全球排名。因为一个非常年轻的学校从没有品牌到快速提升它的影响力,对中欧来说惟一的途径就是参与全球竞争,我们把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作为我们的目标来做,所以必须以全球统一的标准要求自己。”
而张国华对国内的各式商学院排名似乎看得很淡,“前几年中欧想参与国内排名却不被接纳,所以才想到去参与国际排名。”
或许是看到了国际化的诸多优势,国内务大名校的商学院亦开始向国际标准靠拢,最主要的一个动作是向原来的母体争取更大的自。
不过,中欧最大的竞争对手却不是它们,而是另一所独立的商学院――由李嘉诚(海外)基金会捐助成立的长扛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刚满 3年,却发展神速,院长项兵更是信誓旦旦地喊出了 10年冲击世界前10名的口号。早在2003年8月,长江商学院就从北京南下中欧的传统领地上海,大有与中欧分庭抗礼之势。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曾自豪地告诉《望东方周刊》,“没有世界一流的教授队伍的商学院是不可想像的,而亚洲商学院相对比较弱的是教授队伍,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借来的。我们的教授来自于全球最有名的商学院,我们和中欧差异是非常大的。”
从培训分区经理、经销商的红谷培训部到成立红谷商学院,拥有固定的培训基地,聘请55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授课,其背后折射的是红谷的战略转型,以及中国皮具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走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皮具制造国和皮具消费大国,皮具生产和出口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全球60%以上的皮具产自中国,而广州作为中国皮具之都,年皮具销售额占全国皮具年销售总额的八成以上。
目前,经过行业多次洗牌,中国皮具市场形成了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以LV为代表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品牌知名度高,质量过硬,价格昂贵,目前占有5%的市场份额。第二阵营是以红谷、万里马、COBO、金利来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和境外授权品牌,占有皮具市场65%的份额。第三阵营集中在低端散货市场,主要以出口和代工为主,靠价值链中最低端的制造环节盈利,随着中国消费者经济水平及消费理念的提高,低端散货市场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已由先前的70%缩小到30%。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本土皮具品牌居于市场金字塔的中下部,缺乏品牌竞争力。目前,随着国内皮具市场逐步成熟,国际品牌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推进,与本土品牌抢夺市场,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已经拉开了帷幕。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徐永认为:“中国民族皮具产业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新、设计落后、品牌价值不高,其中缺少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中国皮具行业最大的软肋。”
在不具有品牌、技术、设计优势的情况下,多数中国本土皮具企业只能模仿国际皮具品牌,以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导致企业发展后继乏力。
因此,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品牌升级是中国本土皮具品牌的必然选择。
邓申伟认为,未来皮具行业的竞争为品牌竞争,本土皮具企业与国际品牌的竞争将由价格、渠道等基础层面上升到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和品牌管理等更深的层面。中国皮具行业只有朝着体系创新、品牌创新的方向发展,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空间,动摇国际品牌在高端皮具市场上的地位。这也正是红谷投入巨资成立红谷商学院的初衷。
“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跟不上。”红谷商学院外联机构主任苏锦裕感叹说。缺少专业人才,不仅仅是红谷一家皮具企业,而是绝大多数中国皮具企业面对的难题。没有大量的人才储备做保障,品牌升级只能是一种奢望。
红谷是中国皮具行业的领先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额逾4亿元,旗下红谷、曼蒙特两大自主品牌的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拥有1200多家专卖店,目前正在以每个月新开50家专卖店的速度拓展渠道。
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教育的参与者,因此,应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新华信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期待比较高。在回答开放题的129名学生中,84人提到“应该加强课堂互动”。而通过对当前教育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和重要性分析中(图1),我们发现,“互动式教学”处在亟待改善区,其重要性很高,而满意度现状表现不佳。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传统教学课堂的近两倍。试验研究发现,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平均分也是后者的近两倍。学生出勤率在研究期间提高了20%。
将来踏上工作岗位的商学院学生很多担任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他们面对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大部分是面临新问题新状况,因此需要在工作中合理分辨,快速判断。这时候,通过互动建立起系统思维能力,合理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有效的判断力,必将成为他们工作中有力的武器。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学院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基础上,应注重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年轻白领“过劳死”、“猝死”、“抑郁症”等等精神疾病的产生,已不是个案,这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压力太大,而面对困难,缓解压力,调整心态的能力欠缺也是引发悲剧的重要原因。在高强度工作的同时,怎样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关系到心理品质问题;而面对员工或上级领导保持一颗包容和宽容的心态,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问题。这些问题在学生时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商学院的学生想要与国际人才需求接轨,成为精英,基础教育环节尤其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品质的途径。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期待应引起关注,商学院应配备专业心理老师,有效、及时与学生沟通。在参与此次满意度调查的195名学生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评价分数最低(图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要求,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人格,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一个人的人格是其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特有整合,个人的心理品质包含其中。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心理危机,这些时期是人生的转折期,所处的教、养环境直接关系到危机是否能够积极解决。所以,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心灵健康。
有效平衡双语教学
新华信调查显示,被访的194位学生中,有23%的同学表示双语教学很适合自己,很满意;而4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非常有用,但是自己的英语能力较难适应;接近30%的学生认为目前双语授课本身存在问题,老师授课能力不尽人意,课程内容不实用。有学生表示,双语教学使“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深度不够”,有些“老师口语水平不流利,课堂英语氛围基本没有”,学生认为,授课老师的外语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那么如何提升双语教学,新华信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方面,应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充分讨论,而后形成书面报告。利用考试或者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每组的学生根据分配的内容查找相关的英文资料,确保每个学生的工作内容。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最后选派代表到讲台上用英文陈述,下面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应问题,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文交流能力,也加强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据2009年中国最佳EMBA排行项目负责人、《经理人》杂志北京采编中心主任陈振烨介绍,本年度排行有非常多的看点,比如,排名前四位格局未变,但5~10名次变化较大;有资格开办EMBA的学院数量增加一倍后,行业格局发生变化,各高校EMBA发展趋向品牌化、细分化。
1. 洞察消费人群 做好参与培训者的细分。比如说,一个做快消品品牌的企业高管,我们就不应该让他参与工业耐用品品牌的营销培训。又比如说,企业掌门人和企业中层管理者,由于所处企业管理级别的不同,考虑和理解的范畴也有区别,也应该区别对待。应人所需、因人制宜进行培训很重要。
2. 针对不同细分人群,进行培训课程细分。以“采纳品牌营销实战班”为例,我们先后曾针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开设过“糖烟酒品牌营销培训课程”、“食品品牌营销培训课程”、“工业品品牌营销培训课程”等。
3. 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营销培训课程。如产品需要独特的销售卖点,品牌营销亦如此。我们结合采纳品牌营销咨询的实用、实效、实战性,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溯本追源、分条缕析的分析教学,传授学员实用、实效、实战的品牌营销方法。
4. 提升品牌培训课程的系统性。在开展品牌营销培训课程时,我们不是简单地讲解品牌营销,而是借鉴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模式,围绕品牌定位和品牌战略,展开品牌、产品、渠道和传播各方面的讨论,使学员得到系统性地学习,获得系统性提升。
奢侈中国
作者:(法)米歇尔谢瓦利埃,(中)卢晓著,徐邵敏 译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是一个能带来长期利润的金矿还是一个只有短期利润的煤矿还是两者都是?《奢侈中国》一书及时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就全球奢侈品决战场在2015年的中国以及奢侈品消费背后的新富动力提出了更多深刻的见解。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国际奢侈品行业在欧洲形成时的重要见证人,并且推动众多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进入和成功发展。两位作者都曾在国际著名奢侈品牌公司任职并在国际著名商学院任教,是国际时尚和奢侈品业界稀少的即深谙行业核心运作又了解中国市场的国际专家。
该书由全球重要奢侈品品牌的总裁们联手推荐,目前已在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出版了多个版本,这是一本获得国际奢侈品业界唯一认可的关于奢侈品管理赠销在中国的图书。
作者简介
米歇尔・谢瓦利埃(MicheIChevalier)博士,奢侈品产业专家,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获得哈佛商学院的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经担任高时尚公司总裁,香港地区和日本蓝钟亚洲公司(BluebeIlAslaLtd,)执行副总裁,以及巴黎雷维龙(RevlIIon)时尚集团总裁。现在担任巴黎EIM的顾问,以及EIM上海办公室经理。谢瓦利埃执教于巴黎大学和奢侈品高等学院,是MBA奢侈品产业课程的专任教授。同时,也曾在重要零售期刊发表文章,并和哥拉尔德・马扎罗夫(GeraIdMazzaIovo)合著《ProLogo》和《奢侈品品牌管理》(LuxuryBrandManagement)。
卢晓(Pie~eXiaoLu)博士,时尚与奢侈品管理国际专家,法国ESSEC商学院奢侈品研究中心访问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营销系助理教授,同时担任多家国际奢侈品集团及金融机构顾问,包括法国鳄鱼集团、路威酩轩集团,PPR古琦集团、万事达卡集团、Neuhaus巧克力公司,TASAKI珠宝,Meissen高级瓷器以及高级时装品牌,例如CatherineMaIandrino等。卢教授专门从事高端消费者行为、时尚与奢侈品管理和高端零售的研究,EEESSEC商学院奢侈品产业研究中心工作多年并获得博士学位,是获得奢侈品管理研究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华人。研究文章散见于《哈佛商业评论》《金融时报》《法国精品学会年会刊》《美国营销学会年会刊》和《法国营销学会年会刊》等多家国际学术和专业期刊。卢教授同时是《中国精英,奢侈品消费者行为学》(EliteChina,LuxuryConsumerB ehaviorinChlna)一书作者,以及《奢侈品品牌管理》的中文版译者。
目录
前百
序言
第一章 挑战和市场规模
个案研究1 登喜路
第二章中 国奢侈品的客群
个案研究2 上海滩
第三章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态度
个案研究3 劳力士在中国
第四章
中国市场的进入和分销
个寨研究4 夏姿服饰
第五章中 国的零售和授权
个案研究5 LV在中国
第六章 宣传和广告
个案研究6 烈酒大战
第七章 品牌保护和仿冒行为
媒体评论
《奢侈中国》这本书全面地探讨并解释了一个问题:奢侈品行业的巨大成功将会使中国从外商企业获得巨大贸易顺差。通过大量欧洲和中国的商业案例,读者会了解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强劲势头、加速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状况。
――陆雄文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奢侈品应该这样卖
作者:(日)岩仓正枝 著,田龙姬 译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顶级奢侈品所特有的高品质,必须配备“量身定制”的充满智慧的高端顾客服务。
作者曾从事过众多高档品牌的营业员培训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本书将为大家介绍日常培训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顾客服务的魅力,拉近与顾客之间距离的方法和技巧、作为营业员应具备的素质等。
作者介绍
岩仓正枝,1965年出生于东京都。自白学园女子短期大学毕业后,作为空姐进入全日空航空公司,曾担任过VIP专机乘务员等职务。因结婚辞职后,先后从事JTB导游,海外品牌店营业员,商务礼仪培训师等工作。于1999年成立了专门从事营业员教育培训及品牌营销的CRESCENT EYES公司,有效地提升了拉夫・劳伦(Ralph Lauren)等多个知名品牌的营业额。2006年,创立了专向海外品牌的日本国内专卖店派遣相关营销人才的CRESCENT sTAFF公司,并任该公司董事长。
目录
前言
奢侈服务是“置身定制”的高端服务
何谓真正的顾客至上
具有敢于推荐其他品牌的魄力
高品质服务所需的信息收集能力
何谓顶级奢侈品牌?
什么是真正的“奢侈”?
获得顾客最大信任的拉夫・劳伦
顶级奢侈品牌所独有的顾客服务
有一百个顾客,就有一百个不同服务
国外顶级品牌的超高服务
不断追求高品质服务
为顾客创造幸福瞬间
建立顾客信任关系
传授“享受人生”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