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优秀微型课讲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如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直观。①②近年来多媒体设备迅速在各校普及,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但是有些学校因为条件限制,尚未设置多媒体设备,让老师们不能感受多媒体教学的魅力,特别是在从事一些与形态学相关的医学专业课教学中,不能充分把精彩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同学们,不能在优秀的传统教学上锦上添花,由此而深感遗憾。本文主要基于有上述情形的老师们,通过自己已有的或花很少的钱购置的设备来组建成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使之能在教学课堂上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效果虽然不及大型多媒体设备,但启动方便,操控灵活,适于任何地方,可具有多种功能(教学、娱乐、通讯工具、产品推广等)。下面就说一下笔者在教学中组建的便携式多媒体设备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1 组建
所需设备三件,一个是智能手机,这个相信多数老师应该都有的,笔者用的是配置很低的诺基亚C7,需配置3.5mm转3AV公线如CA-75U,C7可在线观看视频、可下载视频、可搜索并下载相应的文档材料、可收发电子邮件、可登陆即时通讯软件QQ并查看下载QQ群共享文件,可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等等,真可谓一机在手相当随身带了一个超级秘书。一个是教学扩音机,笔者用的是新在线N87多功能非无线教学扩音器,需配一根3.5mm公对公音频线,用来辅助投影仪扩音。还有一个是微型投影机,笔者用的是淘宝上购买的高清高亮飞兰投影仪,需一根3.5mm转3AV母线。其实这三样设备多数老师都是有的,没有投影机的话一千元左右即可买一个。一般教学用这三样就行了,至于设备的连接很简单,不再多说。如果有条件的可进行下一步接入互联网。接入互联网的好处自不必多说,现在云端服务做得很好了,云U盘可存上很多资料,不必再为带U盘和手机数据线而发愁。云端教学软件也丰富,不必为手机内存小而发愁。
2 应用
2.1 教学实例
在教学中,纯理论的课程,传统的板书教学效果好,如果是关于形态学方面的课程,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就发挥威力了。③下面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课时45分钟)为例说一下具体应用。首先备课是肯定的。内容一个是要准备教学宣宣传片,教学PPT,④⑤并存入手机;一个是教师要准备讲稿;再一个是要设计把握教学各环节的时间。上课开始打开设备开始教学,各环节具体安排见表1:
2.2 教学分析
通过以上设备的参与,本次课有几个特点,一是放了一个宣传片,图文声象并茂,信息量巨大,一开始就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本病获得了一个感性的、概念性的认识。二是通过PPT提纲性展示,节约了传统板书的时间,而且简洁明了,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而老师只需要做的是准备讲稿(当然脱稿最好)去对PPT提纲进行讲解,引导,发散,思考,并及时观察学生听课情况,带领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带动怎个教学进度的完成。充分发挥了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⑥⑦
当然,以上只是这个便携式多媒体应用的一个例子,它的用途还很广泛,比如课间休息可放音乐或电影,活跃气氛;还可用手机QQ与同学们进行感情与学习心得交流,促进师生间共同进步;还可发邮件,比如教学习题可发至群邮件并收邮件解答等等。
总之,组建一个便携的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在学校尚未设置多媒体设备时能感受多媒体教学的魅力,而且它的功能多样,有的功能很实用,值得推荐给各位老师,有的未发掘的功能还需要有兴趣于此的老师们进一步去探索。
注释
① 李红叶.教育原则与信息技术:谁是主宰[J]外语界,2004(4):30-36.
② 申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7(4):59-60.
③ 刘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J].大学时代,2006(6):67.
④ 夏仁康,雷伟.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探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3):263.
【课题项目】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4SCG25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1-02
一、微课定义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最早由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之后,微课以目标明确、情景真实、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等特征迅速发展,其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微课被引入我国后,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教授首次对微课进行解释,并在2013年进行修订。微课程是一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二、微课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优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现今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并不买账,微课的运用将改变往常的形式,采用带有当下网络流行与与时俱进的元素的视频来解决此方面的问题。微课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优势如下所示:
(一)开放性、自主性较强。网络可存储海量知识,任何人都可以浏览访问,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自较强。这是微课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
(二)短小精悍、方便学习。微课时长在10分钟左右,其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常用流媒体格式,方便学生下载播放及保存。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三)教学目标集中、针对性强。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某一只是点或者难点展开的,一事一课,目标单一、集中,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传统教学是以一课堂为一个单位,教学目标及教学难点较多。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可以将传统课程中的目标及重点进行分析,主题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
(四)传播及时,受众面广,不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得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大范围、更远距离和和更快速度的传播。高职院校大学生或者毕业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
(五)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在职业生涯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创新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的产物。当今,生活在被称为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或微时代的社会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易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发展为微课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撑,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微课的教育价值和应用有着广阔前景,也将成为教育资源建设的新趋势。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重要的大学生教育内容,应该有完善的模式来保证其课程发挥效果。基于微课不收时间和空间上面的限制,可以依托网络学习的平台,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制作配套的系列微教案、微讲稿、微课ppt、微视频等。其中,微教学视频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主题突出、短小精炼。微课的录制者还必须考虑学生观看视频时的感受,要充分考虑字体背景的设计,同时还要注意一下设计:
(一)内容规划
微课依托具体学科要求产生,最终目标是应用,是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微课建设内容需要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
(二)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三)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微课视频的开发原则:(1)在展示近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遵循视频证据的重要性。(2)直观记录教学方法对课堂产生的影响要比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文字描述更加有效。(3)重点记录学习的发生情境,鼓励观众聚焦学生和他们的学习结果。(4)对有需求的辅助资源提供恰当的综合描述。
(四)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 “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课堂师生自己做主:(1)视频(由群组或个人)共同管理,为学校学生提供视频学习。(2)视频库可以提供个性化子域名称,与博客和维基服务类似。(3)教师个性化维基视频管理可以展现个性化的徽标图。(4)教师可以选用学校特定颜色和视频的皮肤。(5)教师个性化选用的视频目录,使用权限可对内或对外开放。(6)教师可以将新的视频嵌入自己的课堂中并加到自己的视频目录中,展现众人受益的维基之道。(7)正如教师自己在使用的视频文件一样,在导入视频的时候,记得加入标题和描述。
将微课运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干、教学目标明确、内容新颖、传播广且受众面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当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弊端,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提升与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2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步骤如下:选题――设计――制作――修改。
2.1 “微课”选题 制作一堂“微课”非常简单,但是要制作一堂出彩的、优秀的“微课”就不那么简单,其中选题非常关键。教学的重点、难点,一般比较适合作为“微课”的选题。因此要求教师首先熟悉所选教材,本文制作“微课”的内容选自由郑在柏老师主编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一书。基础会计课程为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的知识性、专业性理论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对于教师而言,确定了制作“微课”的课程后,接下来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选题,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对教学对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笔者所选的基础会计课程所面授的对象是该校会计高职专业一年级学生,从情感特征来看:他们活泼好动、但不够自信。从知识储备来看:起点较低,综合欠缺。从学习能力来看:他们难以坚持,拓展乏力。经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错账更正法”这一节内容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难点。“错账更正方法”是《基础会计》第八章会计账簿第三节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中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的适用范围、账务处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安排上,“错账更正法”上承“账簿登记方法”、“对账”等知识,下接“结账”的内容,因此它既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必须攻破的中心环节,也是会计实务操作中必须掌握的方法。由此,确定本次微课设计的选题为:
2.2 “微课”的设计 在确定选题后,接下来进入的工作就是“微课”的设计了。在微课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快速切入主题。“微课”时长只有10分钟左右,因此“微课”教学设计切入主题要迅速。开门见山或者设问导入以及利用其他一些能吸引学生的话题进行引入。
②精心设计脚本。“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结束等。“微课”的内容设计要条理清晰,主题要突出。“微课”是一个精彩的视频短篇,因此尽量要突出该课程的特色,要能出彩,不能做得平铺直叙。
③教师语言要精练。教师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简洁明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先把讲稿设计好,这样录制过程就会相对比较流畅,后期处理就比较简单。
在对“错账更正法”进行微课设计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笔者分别就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个知识点设计了三个“微课”。以下以“划线更正法”为例,讲述其设计思路:
2.3 “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拍摄和制作方式很多,根据职校一线教师技术掌握情况、硬件设备配备情况以及容易上手的需求,推荐主要的制作方式有摄像机拍摄法,录屏软件+PPT制作法、手写板制作法、Educreation/ShowMe制作法。在制作微课程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适合的录制方式,使“微课”更好的呈现知识内容。
笔者在上述“微课”的设计中采取的是摄像头拍摄+录屏软件+PPT的制作方法。用到的工具与软件有: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带摄像功能的手机也可以),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8,PowerPoint等。采用的方法是,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具体制作过程简述: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拍好小视频,将视频嵌套到PPT中,制作PPT课件;微课中的PPT应以方便学生自学为主,因此,不应出现PPT张数太多导致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PPT的张数应限制在30张左右,仅供大家参考。“微课”的PPT模板总体风格应该与选题内容相一致,不应出现太多与所要讲述的内容不相关的背景画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时为了使画面好看,采用了很多的设计模板,加入了大量的色彩斑斓的动画要素,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被这些要素所吸引,反而影响到对内容的学习,因此,微课的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8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按F10录制结束。
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进入编辑界面,可对录制的视频进行裁剪,添加标注,添加字幕,变焦以强调重点,添加测试题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降噪以保证声音清晰无杂音等操作。为了使学生能在放松的状态中学习,在整个微课中,笔者加入了舒缓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放松情绪,以有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当然,寓教于乐应采用何种方式属于个人问题,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目的。
2.4 “微课”的修改 “微课”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如下原则进行评价与修改,①聚焦――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供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②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③清晰――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④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⑤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113-06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与Web 2.0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应用与实践已经遍布全国,许多一线教师都开始尝试自制微课视频,各类网校也推出了自己“微课”的学习视频,学生们也开始积极主动在网络上搜索与自己所学课程相关的微课资源,高校应抓住“微课”流行的契机,积极主动地结合本校专业资源特色,打造校本数字资源库,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本文拟借鉴国际上目前流行的MOOC建设理念,尝试设计适合高校课程教学的“微课”资源网站。
一、微课资源网站设计概述
“微课”最初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微课程以其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并解决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具有快餐化、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聚焦化、智能化、娱乐化等鲜明特点,更加适合网络平台的共享与传播,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程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因此,高校“微课”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能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建设作为笔者所在高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锚点,是校内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网站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商业类网站,要把师生的教学需求放在第一位,避免形式主义,同时要区别于社会微课资源网站建设,体现财经类高校课程特色,立足本校教学,兼顾社会效益。因此,“微课”资源网站的设计,首先从师生需求出发,前期设计着重考虑教师的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另一封面也要能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平台。在强调资源建设的同时,丰富网站各项教学功能,力图实现资源与教学平台的同步发展,打造成为校内教学资源中心与网络平台,进一步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
二、MOOC理念对微课资源网站设计的启示
1.MOOC概述
MOOC,是英文A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中文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维基百科的解释为:MOOC是由大量参与者经互联网并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除了提供传统课程材料,如视频,阅读,和问题集外,MOOC还帮助学生、教授和助教们搭建一个网络互动社区。
MOOC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完全开放性、超大规模、用户自组织和社会建设性的特点造就了其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神话。所有的MOOC课程都是完全免费开放的,这些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
MOOC课程提倡共享资源,汇集大量用户思想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理念来自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与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应,Downes等人总结出MOOC课程的若干基本原则。
(1)聚集。在传统课程中,学习内容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而在MOOC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动态汇集的。课程为分布在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内容提供了一个集合点,这些内容会通过网页或课程通讯(Newsletter)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给课程的使用者。这些内容是无止境的,学习者很可能不能读完所有的内容,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
(2)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课程中的内容和课程外的内容相互混合,将学习者自己的资源和课程资源混合。通常的做法是撰写博客,通过社会性书签记录和分享新资源,参与论坛讨论,使用Twitter发表简短的意见等。
(3)转用。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目标转用聚合的课程资源以及混合后的资源。课程的目标不是让学习者重复课程的已有的内容,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学习者可以基于课程已有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编撰新的内容。
(4)推动分享。学习者应该积极与课程的其他学习者以及课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创作、混合或转用的创意和内容,引起更多的回应和评论。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新资源、新观点、新见解等。这些内容中有价值的部分也会被课程协调人聚合到课程通讯中。
2.MOOC课程的运行模式
根据李青等对国际上流行的MOOC课程分析,MOOC的一般运行模式如图1。每门MOOC课程都会有一个中心平台(一般会采用Wiki或Blog等简单易用的社会化工具),由课程协调人管理和维护。通过该平台的课程信息包括课程概要、内容资源、每周话题、活动通知、组织教师介绍等等,以此组织整门课程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在MOOC课程中,教师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推动学习进程;学习者则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浏览、讨论、完成作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一流程对于微课资源网站设计的启发是,微课资源网站不应该只是一个资源的、下载站点,应该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为师生提供专属讨论区、自由的资源共享权限、灵活的资源分享方式,成为一个集资源分享、社区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三、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网站设计分析
1.“微课”网站总体规划
(1)页面风格设计。“微课”网站界面的设计应当以简洁、美观为主,色彩、文字、图片、视频的使用风格要同意,排列清晰有序。网站页面以浅色为主,营造轻松、舒适的页面感受。
(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网站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网站帮助系统、资源中心、论坛、检索系统、后台管理五大模块,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
网站的帮助系统主要包括网站使用说明、资源上传规范说明、留言板和论坛版块使用说明,同时提供系统留言板,支持匿名留言,解答用户使用中的疑难问题。帮助系统帮助用户有效操作“微课”资源网站。
“微课”资源中心是“微课”资源网站建设的核心。对资源中心的资源分类依据校内学院系部课程进行划分,这样有助于校内用户迅速查找相关课程资源,同时,在论坛模块以同样的方式划分论坛版块,与资源中心相呼应,并将注册用户的操作信息同步,例如,在资源中心上传资源后,会在论坛相应版块自动一条带有超级链接的至该用户上传资源的帖子。
资源中心支持所有用户的资源查询、浏览、下载,支持注册用户的资源上传、订阅、收藏、推荐与评价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注册用户的角色信息,实现对注册用户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功能。
资源订阅功能,通过xML语言实现资源库对不同注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推送。一旦网络上传了用户订阅的偏好资源,系统即可以向用户以短信、邮件的形式直接向用户推送该资源。
资源收藏功能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在线资源收藏功能。用户对自己上传、下载或喜爱的资源,可以直接分类保存在用户网络收藏夹中,以便于用户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源。
资源的检索功能分为分类检索和综合检索。分类检索是用户可以依据资源的专业、年级、学院属性直接进行检索;综合检索中,可以实现以标题、关键字、专业和作者等数据的核心资源属性进行检索。
资源评价功能可以实现用户对“微课”资源的评分、评论,评分结果计入系统推荐功能模块,在首页实现对资源的评分排序推荐。
论坛功能为用户提供交流的平台,论坛版块分类与资源中心的资源分类同步,当资源中心注册用户上传相关资源后,在论坛相应版块也会直接新建帖子,提供该上传资源的链接地址。同时,论坛可以实现与QQ账号绑定,个人发言信息可以在腾讯微博同步广播。注册教师用户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向管理员申请新建课程讨论版块,对版块内讨论内容,教师有权进行审查、删除。
后台管理模块可以对网站的所有上传资源、论坛、网站注册用户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实现对注册用户网络学习行为的统计,包括注册用户在线时长,发帖频率,资源上传与下载频率等,并以报表的形式呈现给后台管理员。在网站管理模块中,管理人员的角色划分为网站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不同权限的组,每组的具体权限划分详见下文“用户角色权限”内容。
(3)用户角色权限
根据“微课”网站的使用对象,将网站用户分为四类:教师、学生、匿名用户、网站管理员。各类用户的角色权限如图3所示。
匿名用户权限包括检索、查询、获取资源,可以对访问的资源进行留言评价,还可以通过网站留言板获得支持。
学生注册用户除了拥有匿名用户的权限外,还拥有以下权限:
资源管理权限:资源的上传与下载、对自己上传的资源进行再编辑,包括查看、删除、修改;对喜爱资源进行收藏,订阅。
论坛权限:用户基本信息维护,参与论坛讨论,申请加入特定教师课程讨论组,向论坛注册用户发送站内短消息,留言版块留言。
教师注册用户除了拥有上述学生用户的所有权限之外,再资源与论坛权限方面还拥有以下特权:
资源管理权限:教师可以对所属学院类目下的“微课”资源管理,包括该学院类目下所有资源进行查看、删除、修改、上传与评价。
论坛权限:教师有权申请设立独立的课程讨论版块,并有权新建用户组,对该用户组学生用户进行管理。例如,教师能够为新建用户组的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发送群组消息、推荐资源、管理组内学生上传内容、查看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统计信息,包括学生上网时长、逗留版块、发言频次等。
网站管理员对用户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学生和教师用户的信息与权限。对网站的资源的管理,包括对于资源入库的审核,资源的编辑、删除;对论坛的全面管理,包括帖子审核、屏蔽、删除、修改;同时也可以查看整个网站注册用户的网络行为统计信息(包括登录次数、在线时长、发言频次、登录板块分布等)。
(4)微课网站运行流程
通过上述功能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MOOC课程建设理念使用微课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微课资源网站课程相关信息,包括使用论坛专属版块、教师个人微博、邮件推送等方式,向班级学生提供课程资料(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讲稿等)、布置课程任务、提出讨论主题,学生及时参与互动,自由上传搜集来的各种课程相关资源,由教师审核后至网站,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学的网络课程资源与讨论主题,在课堂与教师展开互动,依据网站平台的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统计信息,对已经参与网络学习讨论的学生,直接回答其学习疑惑;对未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引入新课,讲解要点,布置任务,督促学习,有针对性地区别辅导。课后,再次通过微课资源网站,汇总讨论问题,上传新课任务(如图4)。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5-0021-03[作者简介]解国祥(1969―),男,本科,南京市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高级讲师。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提出,教师培训机构要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当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进行培训模式的深化改革和探索创新,全面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成效。近年来,我区在做好各类培训“规定动作”之外,主动将工作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先后组织了师德宣讲、初中课改送训、通识理论教育、“菜单式”培训、辐射式培训等多种送训送教活动,努力使培训工作“接地气,合需要”。
一、师德宣讲播种教育大梦想,传递师德正能量
长期以来,江宁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工程。为了使全区教师师德整体水平达到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2013年上半年,我们再次组织开展区师德标兵先进事迹的巡回宣讲活动。活动组建三个师德巡讲团,充分挖掘身边师德标兵的典型事迹,完成培训宣讲稿的撰写工作,经过多次试讲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培训宣讲稿。从3月初起,每周三下午“兵分三路”到全区基层学校作师德巡回宣讲,历时两个月,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全覆盖,共有5000多名教职员工听课。
这次师德教育采用了区内师德标兵先进事迹的巡回宣讲方式,极大地创新了师德教育的形式。宣讲者讲述的都是教师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一桩桩师德标兵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典型事迹深入人心,传递出来的是教育的正能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了精神的震撼、方法的启迪和行动的激励,引起了强烈共鸣,引领了全区教育人去寻求属于自我的幸福教育人生,取得了常规培训难以企及的教育效果。从培训师角度来看,宣讲员实现了“三个自我”: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从培训方角度来看,宣讲师德是师德培训在内容上的一个尝试,多方联办是师德培训在策略上的一个尝试,团队合作是师德培训在形式上的一个尝试。参与宣讲的查燕老师在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负责宣讲我的同事柴老师的事迹,每一场宣讲,对我个人而言,都有许多收获,当我看到有的老师听到动情之处也和我一道潸然泪下时,甚至当我在宣讲结束时受到老师让我捎给柴老师的问候时,我知道,我的宣讲让老教师们产生了共鸣,让年轻教师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让我自己收获了成长!”
二、课改送训介绍教育新观念,引进教学新模式
2013年春,区教育局在系统干部会议上发出了全面深入推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号召。会后,我们组织区内课改先锋学校的12名骨干教师共同研讨初中课改培训专题。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整合当前教学理论新观念、课程改革新要求和初中教学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培训聚焦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介绍上,开发了“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高效课堂的文化和小组建设”“高效课堂的展示与评价”和“高效课堂的小结与练习”共四个培训专题,每个专题由三位教师讲授。暑期,我们将课改专题放在相关培训班中进行试讲,并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相对统一又兼顾讲授者个性特点的培训稿。下半年,我们组建了三个课改培训送训组,先后深入14所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培训活动,听课人数1200余人。在新的一年里,这项培训工作将会在其他农村学校中接力开展下去。
这次承担课改培训讲授任务的教师都来自初中课改一线,介绍的是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取得的优异成果以及所在学校的课改经验,贴近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这些教师介绍的教学新模式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示范性。每次近2小时的培训活动,四位讲授者通过丰富而经典的案例、激情的演说与全体参训教师一起分享了课改的成功与喜悦,较好地帮助参训教师理清了课改中的种种关系,化解了参训教师们的顾虑和疑惑,更为一些课改“瓶颈”问题的突破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半年多来,课改送训组每到一校,全体参训教师都能做到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努力汲取“营养”。这些良好的学习状态充分印证了这种课改送训活动的圆满成功。很多教师纷纷表示,这种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指导作用,为一线教师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指明了方向。
三、基地培训增强培训辐射性,拓展培训新空间
由于新形势下培训模式不断创新,不少培训项目离不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课堂和校园,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转换视角、开拓创新。我们及时深入开展办学思路研究,顺应形势确立了“开门办训”的工作思路,着手将各类培训活动引进中小学去开展,先后建立了一批以城区重点学校为龙头、片内街道中心学校为支点的区内教师培训基地。借助于这些培训基地学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增强了培训辐射性,拓展了培训的空间,扩大了每次培训的影响,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培训成本)和社会效益。
增强培训的辐射性,就是要抓住各类培训班在基地学校开展活动的契机,事先研究好培训的对象、主题、内容、形式、资源和场地等因素,提前通知全区或周边学校有时间、有意愿的教师参加适宜的培训活动,借助于基地学校这个平台,来拓展培训的空间和影响。譬如,2013年4月23日,区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化学培训基地学校东外举办。活动邀请了教授级特级教师、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教练、南京外国语学校化学教研组长陈懿老师作题为“中学化学校本实验教学”的专题讲座。这样的机会和培训资源很宝贵,我们决定让全区高中各年级化学备课组长、区化学骨干培训班全体学员、区化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各初高中化学实验员等近百人参加这次原本属于区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次常规研修活动。又如,9月11日,由南京市小教培训中心与我校联合举办的“南京―香港”小学英语跨境教学观摩活动在基地学校区实小报告厅举行。我们组织发动了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区青年骨干教师发展班全体学员及全区28所小学英语教师代表近150人参加了此次教学观摩活动,并借助于区电教中心的技术支持对此次教学观摩活动向全区进行了全程直播,扩大了培训的辐射范围和社会影响。
四、通识教育强化培训服务性,开辟培训新途径
有研究发现,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活动面临的障碍主要包括办学机构方面的障碍、信息障碍、环境障碍、心理障碍等。目前,农村教师课时多、负担重,工学矛盾大,加上培训机构对外宣传和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使得农村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的动机水平大大降低,部分中老年教师知识变得陈旧,观念相对落后,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江宁区区域面积大,不少农村街道学校距城区有一小时以上车程,为了帮助这些教师正常参加培训活动获得专业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农村教师通识理论教育送教上门活动。
仅以2013年为例,我们以师德建设、“新三基”、课改改革、课堂管理、成功教育、教育创新、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等为主题,先后组织力量研制了“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新论”“我们如何面对学校精细化管理”“成功教育与教学改革”“浅谈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关于‘教’与‘研’的七点追问”“幼儿园教师家长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等20个专题讲座,全年送教36所学校(包括幼儿园),参训人数2700余人次。在培训组织形式上,我们对报名人数较多的学校,单独组班上门送教,对报名人数不到30人的学校,也以地理距离相近为原则分片联合组班培训。这些举措,改变了“高高在上,坐等来者”的办学姿态,激活了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增强了为中小学服务的意识,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也较好地配合了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有一次在农村学校陶吴小学开展通识教育培训后,几位参训教师说:“课改搞了十几年了,这次‘新课改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通识讲座,以三问的形式入手,即新课改理念下有效教学什么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吗,如何努力实现有效教学,对新课改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作了精彩细致的分析与阐述,这犹如晨雾中的阳光,驱散了我们心中的疑惑,真是太及时了!”
此外,教师进修学校还积极主动地与区教研室、教科室等区内业务部门联手开展教师培训送训活动。各学科教研员组织特级教师、带头人建设学科培训资源,有专题讲座,有示范课加微型讲座,也有帮助农村教师开展教学诊断与指导的活动,形式不一,内容丰富,很受一线教师欢迎。区教科室也发动区带头人和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构建了约200个培训菜单,挂网给中小学教师和学校选择,按需送训,较好地满足了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需求,也在培训内容上弥补了农村学校校本培训课程的不足。
参考文献:
0引言
2017年1月由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要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过去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教育部门,用多媒体课室的录播系统来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教学资源,由于其大而全、单调冗长的问题,导致在移动学习中难以有效学习。而如今微课程即将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等精华部分录制下来合成的教学视频,不仅短小精悍,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利用率高。因此,微课程成为了当今时代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
1微课程的现状
1.1微课程的定义及特点
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兼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首创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的理念,他的微课程被称作“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国内最早从事微课程研究的胡铁生(2013)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国内微课领航人李玉平(2006)认为微课程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2]。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2013)则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在10min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笔者认为,微课程是简短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的在线网络小课程。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和容量小等特点,恰好满足人们通过微型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在家里、在校园里、在图书馆以及在地铁上等场所都能进行学习,实现“随时随地,触手可学”的学习愿景。
1.2微课程开发的流程与团队
通常微课程开发的流程包括课程设计、素材整理、视频拍摄与剪辑和网络平台更新等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上一个环节完成的质量好坏决定了下一个环节的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从下一个环节的完成的质量好坏情况来决定上一个环节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出适当修改。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开发者对教学原理,摄影摄像技术,图片处理和非线性编辑等知识和技术的运用,并且往往运用的熟练程度将会对整个微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通常在微课程开发的背后,不单单只有中小学教师一个人在制作,而是由一个专门的微课程开发团队在分工合作,包括电影组、策略组、故事组和学科知识组等,一边研讨交流,一边创作开发。在微课程开发方面,国内有一大批出色的微课程团队,如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带领的团队,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西北师范大学郭邵青教授带领的团队等,各支优秀的团队都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微课程效果的提升。
2微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前期设计阶段
2.1.1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不高
微课程应当具有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特性,这就考验中小学教师对微课程的开发素养是否扎实,如果能将各种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融汇贯通到设计中来,这些特性就能从微课程中得到充分展现,而如果缺乏对某方面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存在着不同的学科背景、教学年龄、风格色彩等因素,特别是每位教师的信息素养,这种综合能力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微课程设计的质量,如果在开发微课程之前没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将导致整个开发工作事倍功半。
2.1.2复制传统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有的中小学教师在课堂设计时,由于思维定势,在微课程中复制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编写的微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框架设计等方面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大纲、课堂讲授方案,在视频中没有设置交互功能,也未添加课外阅读资料链接。例如一些中小学教师在制作视频时,没有改变教学模式和创新知识呈现方式,只是将传统课堂课程进行复制、粘贴[4]。微课程设计思路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不同之处在于,中小学教师不会实时面对面地站在学习者面前教学辅导,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都是时空分离的。因此,教师无法从学习者的面部表情,以及行为反应来判断他们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2.2后期开发阶段
2.2.1团队成员缺乏必要交流
部分中小学教师未在意系统性开发的重要性,往往教师与技术人员各行其职,相互交流太少,认为只用完成分镜头撰写、录制视频、后期编辑生成视频等任务,而像网络平台的搭建、插图的选择、色彩的构成等工作就全盘交给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实现。多数情况下,教师没有请教技术人员关于色彩选择,功能实现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技术人员也不太过问教师关于微课程需要表达的意图等知识层面的问题,所以在整个微课程中,存在着像视频与平台的色彩搭配不佳,平台上缺乏支持视频呈现的功能等消极影响,抑制了学习者积极的学习兴趣。
微课程中的视频和音频组合需要遵循视频编导中的声画组合原则,即综合整理将要呈现的画面和发出的声音,使画面和声音既要表现出各自具有的特征,又要达到声画协调、高度统一的状态,课程视频要达到相对完美的视听综合效果。但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在设计文字稿本时,大脑中并没有同步设想出配套的画面。在完成旁白撰写之后,没有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只是逐句地添加对应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等素材,将素材与旁白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声画不同步不仅耽误了教师宝贵的时间,而且也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视频质量差强人意。
3微课程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3.1教师主观因素分析
3.1.1对微课程建设认识肤浅
微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考验综合能力的工程,微课程融合了课程理论、信息技术、美术设计、电视编导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5]。因此,中小学教师不仅需要知识面广,而且还需要具备常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但很少有教师能面面俱到,如果单靠对微课程开发的一知半解,就投入到微课程的建设之中,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建设的微课程教学效果还很一般,既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又可能会让会对微课程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这是微课程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
3.1.2教师教龄制约教学设计思维的转变
中小学教师在微课程前期设计的阶段中,首先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设计思维,而教师年龄则是影响思维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年轻化程度依次递增,年龄结构不均匀的程度也依次递增,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构成都朝着“更老”的方向发展[6]。对于人数比例较少的这部分年轻中小学教师来说,尚未形成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定势,因此他们更容易掌握网络教学设计流程,积极解决在网络教学设计中遇到的困难;而对于人数比例较大且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说已经形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定势,因此相比年轻教师对于网络教学设计转变的效率会比较延缓,有可能产生消极情绪,生搬硬套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3.2其它客观因素分析
3.2.1割裂的任务分工方式
微课程主要包含了课程视频与网络平台,对于一门微课程的建设来说,中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担当课程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而且还应充当网络平台的协助建设者,其权限涉及到窗口栏目布局、UI界面设计、导航功能设置等方面。但通常情况下,教师与网络平台负责人各行其职,中小学教师只是负责将开发完成的课程视频提交给网络平台的负责人就算完成了任务,而从前期的网络平台设计到后期的管理方面,全权由网络平台负责人来负责。像这种割裂的任务分工模式,往往就是网络平台与课程视频风格的不统一,整体设计感不强等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3.2.2缺少对画面联想的过程
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文笔功夫可谓妙笔生花,能比较轻松地写出语意清晰的讲解白。但由于缺乏微课程建设的经验,中小学教师只是单纯地在斟酌文字稿本的内容,而头脑中并没有闪现出对应的画面,即忽略了联想画面的过程。当文字稿本写完之后,未对文字稿本中的画面做出可行性分析,便直接进入分镜头稿本创作阶段,单一地按照每个句子来找到对应的素材,也没有对素材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的思考,导致整个微课程的画面感不尽人意。
4微课程建设的建议
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微课程的建设需要积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促进各个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建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微课程。
4.1前期设计阶段
4.1.1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培训辅导
网络教育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石,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技术手段,正如南国农教授所说的“依靠两支翅膀,一支是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支是现代教育思想,靠一支翅膀,飞不起来,双翼才能腾飞”[7]。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离不开教学设计理论,电视编导技术,UI界面设计等知识与方法。因此,教育部门应邀请一些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信息技术专家,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关于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培训讲座;优秀的在线教育课程开发团队来进行技术辅导,这对中小学教师的微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4.1.2从优秀作品中激发思维
俗语说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偶尔会感到头脑空白、缺乏灵感,此时广泛阅览国内外优秀的作品与教学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我国,每年都在大大小小的微课程比赛结束以后,活动方挑选出最优秀的微课程和教学设计共享在官网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微课程大赛网,网站上不但有优秀的案例展示,还有制课培训视频,为中小学教师建设微课程提供了非常到位的资源。中小学教师需要在阅览这些优秀的作品时,记录下符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的设计要点,并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激发思维,争取设计出既能彰显知识要点,又能吸引学习者眼球的课程大纲。
4.2后期开发阶段
4.2.1每位成员都是系统化课程开发者
所谓“系统化开发”就是开发人员要清楚知道对象之间的关系,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系统化开发思想,除了发挥精湛的教学眼光,参与课程大纲撰写、教学方案设计、练习题库的建设之外,还应考虑到网络平台的界面布局、功能设置、风格选取等方面;而网络平台负责人也要对教学大纲,分镜头稿本进行充分了解。只有每位团队成员参与到微课程构成的各个部分建设之中,大家才会在分工上相互理解,设计与开发思想上达成一致。
4.2.2养成画面联想的习惯
中小学教师在文字撰写的同时,需要拥有足够的画面感,以便能更有效地挑选出合适的素材。中小学教师需要一边斟酌文字内容,一边能在头脑中生成对应的画面,并且要思考画面与画面之间是否有联系,分析画面的获取途径等方面,这是审查文字稿本时务必要进行的步骤。接着,分镜头稿本的必须达到声画同步的效果,即教师当为讲解旁白配上合适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素材之后,一边读出讲稿内容,一边浏览素材,分析文字意思与素材效果是否能搭配,如果产生了声画对立或声画歧义的效果,那就需要从文字和素材中找出原因并做出对应的调整,这是保证微课程内容无歧义的重要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黎加厚.如何科学设计微课?[N].中国教育报,2014-09-03.
[4]崔哲洙.论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
[5]李康.微课程的含义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