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光伏销售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狠抓项目谋发展,有效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投资结构逐步优化。2018年1-12月,我市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36亿元,增长18.57%,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投资结构中,工业投资增长36.55%,增速高于目标增速;服务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6.16%、24.1%、12.61%;生态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因大型城市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增长27.85%,增速大幅提高。二是省市重点项目完成较好。去年我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续建类项目完成率达122%,66个项目实现开工,开工率达到115.8%。其中,45个温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9亿元,完成率148.9%,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亿元,完成率112.6%,超序时进度12.6个百分点。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温州分会场在我市滨海高新产业园区成功举行,我市13个项目参加开工仪式,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位。四批次集中开工活动大大推动了我市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全市57个开工类项目已开工54个,开工率95%。三是项目谋划积极推进。精心谋划2019年全市重点项目,初步梳理项目358个,其中续建类109个,开工类59个,争取开工类70个,研究类120个,项目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包装3个项目申报列入今年省重大产业项目,同时谋划一批后备项目。
(二)创新重大项目闭环机制,项目盯引成效凸显。
出台《××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指引》,创新建立重大项目全过程闭环机制,实行项目谋划全方位指引、全过程跟踪督考,有效推进“省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得到冯飞常务副省长和陈伟俊书记的批示肯定。一在前期谋划上,建立重大项目“靶向招商地图”。盯引了投资超20亿元的瑞立、瑞明等两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华峰温商回归项目成为温州“首个列入、首个落地”的省重点盯引清单项目,聚焦打造汽车高端部件及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强省”的××板块、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二在中期盯引上,建立重大项目“三级捆绑机制”。实行书记市长领衔盯,镇委书记、镇局长具体盯,营商专员跟踪盯等专项工作机制,确保各大项目落到实处。2018年谋划书记市长项目21个、镇委书记和镇(局)长项目71个,
9个列入温州市县长项目,其中5个列入省“152”项目清单,9个温州市县长项目中,已开工建设项目6个,另外3个项目在2019年上半年争取落地。三在后期落地上,建立重大项目“集成服务机制”。具体是打造“最多跑一次”升级版,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联动推行“标准地+”改革、营商专员保姆式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代办、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涉企执法备案等集成服务,推出“亲清联系卡”,企业投资工业类项目实现“开工审批7天、竣工验收30天”。还制定出台了《××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指引》,建立市级项目前期库,明确项目从谋划到落地的全方位指引,将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和前期推进工作以高权重列入综合考绩,实行全过程跟踪督考。
(三)全力推进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取得实效。
一是着力构建“万千”大平台。依托滨海高新产业园,通过出城入园模式“裂变一批”,产业链招商模式“招引一批”,落地全产业链项目3000多亩,落地项目32个,其中5个超20亿元项目、9个超100亩项目,将成为××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主引擎。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提速。围绕构建“高端汽车部件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数字经济+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集群,在20亿、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上求突破。率温州率全市之先开展数字经济课题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视客控股成为国内VR龙头企业,引入七大数字经济项目。加快丁山二期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海尚机器人关节减速机技术国际领先、金石机器人项目获行业最高金球奖、绿欧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项目落地开工,特种消防机器人等一批项目正在对接,有望打造成为××战新产业新集群。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0.98亿元,同比增长9.4%,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分别高1.4、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4%,三次产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6∶45.2∶52.2调整为2.5∶42.3∶55.2,完成服务业投资233.7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84.9%,服务业实现税收45.5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50.2%,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智慧物流发展势头良好,世界500强普洛斯现代物流园投入使用、韩国SK易瑞物流项目完成供地,易达公用型保税仓获批,阿里巴巴500亩菜鸟物流园区项目前期有序推进。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5.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1个百分点。去年1-11月,我市47家其他营利业企业完成额14.6亿元,增速24.3%。四是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固废与污泥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改扩建工程建成并投运;华峰热电联产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完工;江南新区泛能网项目完成征地年内将完成招拍挂;××海上风电项目正在积极对接规划调整工作。2018年累计完成淘汰改造80台,超额完成省能源局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地面光伏项目与分布式光伏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屋顶光伏装机约0.75万千瓦,家庭屋顶光伏1600余户、装机容量0.35万千瓦,圆满完成省、温州市民生实事任务目标。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特色小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打造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和区域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桥头堡”,基本形成“一园两区三平台”主体框架,先后招引落地超亿元项目8个,集聚知名品牌21家,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小镇跨境贸易成果丰硕,华商回流总部集聚效应明显,服务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侨贸进口商品展销中心、侨贸国际进口商品中心、盛明进口商品精品超市等三大进口商贸中心成功入驻,瓯贸通、赛伯乐、猪八戒、新联等四大外贸平台全面投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全面开启。特色装备小镇、汽配智造小镇2个温州市级小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积极谋划××本级特色小镇7个,省级、温州、××组团梯队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二是小城市培育工作有序推进。塘下、马屿小城市培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检查组考核验收,马屿镇获得补助资金2500万元,塘下镇获得奖励资金380万元。三是“最多跑一次”跑出新速度。重点围绕审批制度改革和审批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完成浙江政务服务网3.0版和审批监管平台2.0+版“双升级”上线运行,实现“三个百分之百”。落实企业投资“开工前100天”工作和温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上线工作并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在一窗受理、集中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无差别全科受理”审批模式,进一步优化了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得到广大群众企业一致认可。今年以来,共审批类各类批件390件,其中办结企业投资备案116个,投资总额达
197亿元,审查、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立项类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类项目195
件,总投资额166亿元,按时办结率100%,审批窗口也获市优秀审批窗口流动红旗。四是医共体改革彰显成效。成功列入省首批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率全省之先创新实施“向使用环节要空间”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调价体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得到副省长成岳冲、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肯定。通过实施首轮方案,共腾出空间7789万元,上调医疗服务价格6197万元,将增加医院收益3375万元,降低群众医疗费用1592万元。
(五)深化区域发展协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积极对接长三角协作。成功与上海安亭签订安亭·××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与××质检院进行深度合作,谋划共建安亭·××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飞地创新港”。二是精准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产业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在阿坝县成立2家旅游公司,包装设计4条旅游产品线路,2018年以来已出团9批次300余人次,得到省市援建指挥部充分肯定。强化资金支援。今年共安排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阿坝县2200多万元,重庆涪陵区南沱镇259万元,新疆拜城县帮扶资金75万元。突出劳务协作和人才支援,9月份在阿坝举行××-阿坝贫困人员就业招聘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员150多人,来××就业人员40多名。在阿坝举办了贫困人员、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约100人次。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三是乡村振兴(西部休闲产业)建设全力推进。编制完成了《××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全市计划安排生态西部休闲产业带实施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160多亿元,年度计划30多亿元,其中列入温州市考核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4.68亿元,累计完成5.12亿元,超计划完成任务。截至10月份,我市共完成工商资本下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40多亿元,完成计划的200%,暂列温州各县(市)区第二名。
(六)不断夯实物价工作,民生工作稳中有升。
一是完成2017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报告制度。深化实行一年一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报告制度,按时完成了70家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执行情况报告工作。二是加强价格规范管理。调整××市公立医院首轮医疗服务价格、××至北龙航线客运票价,核定江南邻里佳园公租房和范大桥腾退房租金标准、电信等三个停车场停车收费标准和景祥园等六个小区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完善《××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有效规范市区机动车停放收费行为。三是强化价格监督执法。进一步畅通价格服务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价格咨询、投诉388件,其中12345市长交办件359件,12358平台受理投诉举报29件,立案查处1件,按时回复率100%。加大房地产市场日常巡查,深入落实温州市房地产调控有关政策,2018年共检查新楼盘21个,确保新售楼盘明码标价到位;同时,纠正了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违规销售行为,退还消费者销售款5000多万元。开展公共停车场收费检查,出动51人次对市区15处市区公用停车场及道路咪表停车进行了收费检查,有效规范了停车收费行为。
二、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冲刺之年,我局将紧盯各项考核目标,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奋力冲刺四季度、科学谋划2019年,实现发改工作谋划更精准、协调更高效、落实更有力。
(一)加强宏观经济分析,提升科学谋划水平。
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及时掌握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研究对策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省经济运行网上监测问卷调查任务。二是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着重分析××市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综合性问题,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奠定基础。三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立足××全局发展,开展推进一批重大问题和重大课题研究。
(二)优化投资结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紧盯投资结构。深挖潜力,加快滨海高新产业园新开工项目进度,加快项目进度和土地款补缴入库,努力完成高新技术、交通、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年度目标。积极向上对接,将实际已完成投资额逐步入库,确保完成全年民间投资和服务业投资任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投资进度。强化与财政、国土等部门的深度对接研究工作,逐个项目分析,想方设法做好要素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按时开竣工。在延续2018年责任捆绑攻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节点任务,特别是交通、农林水利、团块拆改等大项目,加大与各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坚持政策导向,紧盯项目谋划。抢抓新一轮政策窗口期,对照省152工程、省重大产业项目入库标准,切实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对接上级发改、国土、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温州市重点项目计划,省重大产业项目等,争取更多资金和土地要素支持。
(三)持续推进动能转换,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一是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平台。编制××市万亩千亿产业规划,重点打造滨海高新产业园区,力争纳入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名单。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努力完成装机容量建设任务,推进××市企业和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服务业“质量强市”建设,引导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协同共管的质量共同体,全力挖掘综合体对我市社零批发、其他营利业和服务业税收的贡献度。
(四)聚焦华商产业回归,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工作重点:
1、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重点突破展区村庄改造。把黄河南展区村庄改造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前期现状锁定和房屋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展区改造详细规划。科学规划镇驻地黄河风情小镇,鼓励展区群众向城区、镇区转移;率先启动麻湾社区建设,满足展区群众就地搬迁、集中居住的愿望;继续实施黄河风情民居建设,实现旅游开发和村庄改造的同步启动。二是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镇域特别是展区的道路、供水、供暖、电讯、污水处理等生活服务设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今年要重点实施镇驻地天然气管道入户工程,投资1600万元,铺设天然气管道6公里,接入住户450户。三是壮大产业支撑。将村庄改造与产业提升结合起来,深入挖掘龙居生态、文化、资源等优势,重点打造生态游、黄河游、民俗游、温泉游等项目,挖掘打狼台、真武庙等赵匡胤遗迹,建设黄河风情民俗村、龙居古镇、麻湾古街等特色景点,使旅游产业在今年破开题、起好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群众家门口致富。
12月2日,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荣主持召开全区2009年工作思路研讨会。研讨中,王荣首先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了基本判断。他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仍处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我区组织经济工作加大了不确定因素,带来经济发展速度下行、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紧张、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严重、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等挑战,但同时我区又面临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沿海大开发、区域共同发展、大市区发展战略的机遇,加上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拉动内需的各项政策,对税收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我区明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对于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预期目标,王荣指出,明年全区要确保GDP增长15%,城市人均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工业增加值和工业销售增长20%,争取23%;财政收入增幅大于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利用外资确保增长40%,争取50%。为此,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展速度要全市领先,苏中争先,全省进位;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目标一年高于一年、速度一年快于一年、要求一年严于一年。对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王荣要求,要重抓有效投资,加快集聚要素。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大力推进载体建设,继续聚全区之力建设南洋经济区,加强城市建设,着力建设投融资平台;推进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植新光伏能源等产业,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城乡一体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保证社会大局稳定。对如何组织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王荣强调,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要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使环境更优化、效率更提升、作风更加强;要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分兵作战,合力发展;要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
研讨会上,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红红指出,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是明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她要求,要加强组织,顺势而为,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动权;加大力度,乘势快上,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加速调整,因势利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凝心聚力,进位争先,全面实现各项事业的新跨越。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吕锦汇报了题为《培植财源,强化征管,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调研成果。他指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一度居高不下,新《劳动法》调高了职工劳动保险基数,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受限;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地根紧缩,前三季度银根也缩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我区影响巨大。同时,在全区财政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也在加大。但明年全区财政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央明确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对刺激经济发展,拉动财税增长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从省级层面来讲,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投资计划也已出台,加快沿海开发、扶持苏北发展也将带来更多优惠政策,同时新出台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我区以三产服务业为优势产业的城市区来讲,发展导向更加明确,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对促进全区财力增长、优化收入结构意义深远;从市级层面来讲,大市区财政体制的实行,更加凸显了我区财政经济的重要性,省管县改革后,市对我区的发展将更加重视,我区将会在更多的产业、项目上能争取到市区共建的支持;从区级层面讲,今年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大的规划、新的项目,南洋经济区的全面拉开、亭湖新区的加快建设、各类服务业市场的陆续开工开业、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为明年全区经济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对于明年财政工作思路,他强调,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和谐新亭湖”的工作目标,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财政“总体实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推进财政“保障能力扩张”工程,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整合财政资源,保障民生支出;推进财政“机制活力激发”工程,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经秩序,推进依法理财,建立规范、安全、高效的公共财政管理新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财力支撑。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要服务经济,培植财源,不断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二要综合施策,科学谋划,不断创新收入征管体系;三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不断提升财政监管水平;四要优化配置,挖掘潜力,不断发挥财政资源效益;五要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截至6月19日,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家,增资2家,累计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8243万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996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0.3%和6.4%,预计全市1-6月份完成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4亿美元、完成实际到帐注册外资7000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7.5%和15%;1-5月份我市完成累计进出口总额5.8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34.12%,其中出口4.88亿美元,进口9207万美元;1-6月份,全市新申报境外投资企业4家,中方协议投资达20733万美元,1-5月份,新签外经合同额8303万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8849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48.84%、58.99%,在地区保持领先地位。全市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到二季度预计达到88.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15%,增幅位于前列。
二、主要工作举措和特点
1、创优服务助推项目落户。
一是大力优化审批服务。积极争取审批权限,在我局的积极争取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下,限额内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在去年6月份已下放至我局,进一步便利了外商投资,提升了服务效能。加强协调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登记和其他审批环节上协调服务,全力保障重大外资项目审批“一路绿灯”,促进了卓郎纺织机械、驰通电机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的快速落户。二是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全市签约、开工、竣工和在谈项目信息的汇总与分析,动态跟踪、定时汇报有效项目信息进展情况和推进难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和难题,全力以赴配合各镇区做好项目推进服务工作。三是积极营造引资氛围。按照年初制定的利用外资目标任务,每月对各镇区利用外资情况进行统计排队,每半月向各镇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通报排名情况,完善制定各镇区外资考核办法,激励各镇区争先进位。
2、多措并举提升招商实效。
(1)打造活动策划中心。上半年,组织和举办了境内外招商活动各一场。借助“—上海经贸合作活动周”的契机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市产业与资本对接交流会、市新兴产业暨现代服务业推介会。顺利组织了市经贸代表团赴德国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资和企业拜访活动,在德国精心组织举办了“2014投资环境推介会”,并在会上获取了7条新项目信息。(2)打造信息集散中心。今年以来,招商中心积极捕捉项目信息,截止目前,共收集有效项目信息12条,并签约了德国凯姆勒公司和沙特现代系统公司两个新项目,更与埃马克公司和帝目公司在坛增资计划达成共识。目前,已收集各部委办局、各市直单位以及各镇区的项目信息272条,其中有效项目信息120条,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发挥了招商信息集散中心的纽带作用。(3)打造招商信息统计和促进中心。每月定期了解各镇区在谈、签约、开工、竣工项目信息的进展情况和项目动态并整理、汇编成册。2014年1-5月,全市累计在谈项目440个;累计签约项目118个,其中总投资超亿元签约内资项目5个。及时做好与开发区和各镇的信息沟通,特别是市直各单位项目信息与开发区和各镇的沟通,促进项目早落地。(4)打造组织培训中心。围绕招商技能、招商礼仪、产业知识等方面,对全市专业招商人员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第一期培训工作。同时组办了德语培和日语训班,定期开展德语、日语培训,为开拓德国和日本招商领域,更好的服务现有德国和日本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主动帮扶促进外贸增长。
(1)传统产业复苏。一是纺织服装出口。1-5月,我市纺织服装进出口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14%,其中出口1.38亿美元,同比增长7.17%。84家纺织服装企业中,62家实现正增长。二是机电产品出口。1-5月,我市机电产品进出口9978万美元,同比增长28.71%,其中出口8216万美元,同比增长36.45%。67家机电企业中,有51家企业为正增长,30家企业增幅超过20%。三是其它类产品出口。1-5月,我市其它类产品实现进出口8803.54万美元,同比增长17.57%。其中外贸流通企业开始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表现在:数量多,其它类产品出口企业共有63家企业,其中30家为外贸流通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家;进出口额占比大,占全行业的29.39%,比去年同期高出15.5个百分点。(2)搭建展会平台。组织健尔康等5家医疗器械企业参加2014年迪拜医疗器械展;组织16家企业参加2014年广交会,较去年增加2家。组织正信参加美国芝加哥光伏展,目前正在积极协调114届秋季广交会的展位。(3)落实资金扶持。全市共计79家企业申报了153个项目,申报资金总金额为235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5家、80个项目、84万元。4月份帮助君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申报2012年度进口贴息资金,共计4个项目,总金额达279万美元,同比增长35%。同时及时拨付了2012年市中小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扶持资金,共计214万元,有39家企业受惠。(4)开展政策宣讲。联合海关综合业务科举办了地区AA、A类企业政策宣讲会,全市32家外贸企业参加。(5)深入形势研究。为把握欧盟“双反”下的光伏行业运行态势,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对我市太阳能组件出口企业、组件配套企业进行了专项调研,完成并印发了《市光伏产业进出口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材料。
4、强化管理引导外经拓展。
(1)境外投资速度“快”。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市境外投资企业已达33家,累计投资34579.1万美元。境外投资由小型贸易窗口型企业,逐步发展成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投资办厂、海外加工装配、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进行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涉及轻纺、机械电子、化工建和服务贸易等领域,分布于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亿晶光电、正信集团、金昇等一批民营企业以建立营销网点为切入点,走跨国经营之路,效益与规模得到有力提升,企业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涉外合作领域“宽”。以承接对外承包、分包工程为支撑,以项目生效、规模效益并重,单个项目和区域市场并举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外经合作由对外劳务合作向对外承包工程或工程分包转型。目前,除腾远公司外,所有的外经企业均开始向对外承包工程方面转变,年新签外经合同额可达2亿美元。三是对外劳务监管“严”。全市已累计有11家企业获得对外劳务合作或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质。专设对外劳务合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在外项目和人员的监管,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研判能力和控风险能力。
5、城乡并举完善流通体系。
(1)推进菜市场建设。继续将菜市场建设作为2014年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其中,峨嵋菜市场计划于7月底正式营业;金江苑菜市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现正准备招标;北水关菜市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虹桥菜市场已完成了所有场地上的障碍清理,计划于7月初开始进场施工;春风菜市场计划下半年开始筹建。根据市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形式,发放2012年全市城区和镇、区菜市场建设补贴资金498万元。(2)引导商贸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将超市开到农村,并对农村现有经营网点采取加盟改造等方式提升经营网点购物环境,目前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的覆盖范围达到了80%。(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部门探讨了市区内商业网点的市场布局、市场结构、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新城开发等情况,并对我市15个社区商业网点进行了普查,为商业网点的规划实施提供了基本信息。(4)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零售场点的食品安全检查,确保市民食品消费安全。同时,按照省创建安全示范餐饮企业和示范街的要求,在我市推行了创食品安全示范店和示范街的推进工作。我市九九宾馆、润澳花完大酒店成功通过市示范店的验收,儒林水街成功通过市示范街的验收。
6、拓展领域加强商务执法。
(1)强化生猪屠宰管理。与全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签订《生猪定点屠宰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开展食品安全诚信建设,强化了屠宰企业是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全市范围开展2014年生猪屠宰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出动236人次,查没销毁违禁肉品181公斤,半年来全市11家屠宰企业共计定点屠宰生猪98614头,“瘦肉精”抽检4930头,无害化处理病害猪300头。(2)摸底酒类流通管理。在对酒类批发经营户、酒类专卖店、大型宾馆等经营场所全面摸底、完善档案的基础上,对未办理酒类备案登记的经营者,坚持上门服务,现场宣传,边登记,边规范,确保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制度逐步落实。(3)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本着“规范为主、兼顾发展、属地管理、分类监管”的原则,检查了市内重点发卡企业,对重点发卡企业在发行、受理、服务、系统保障、资金管理、有效期设置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督促重点发卡企业落实了实名登记、非现金购卡、限额发行等“三项制度”。(4)规范菜市场建设管理。针对禽流感情况的出现,及时协调城区和乡镇相关农贸市场做好安全工作,及时督促菜市场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抓好落实工作,确保市场安全。(5)加大对外劳务合作管理。通过全面排查,联合工商、人社、公安等部门整治和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查处和取缔3家违规外派劳务企业和中介组织,维护了企业和劳务人员的正当权益。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外资指标任务艰巨。截至6月19日,我市累计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和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分别只完成了年计划的10.3%和6.4%,与目标任务序时进度差距非常大。今年以来各镇(区)都在全力以赴抓项目引进、建设,但对招引外资组织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从目前开发区、各镇提供的在手在谈外资项目信息汇总情况来看,可进入落实环节的成熟项目信息不多,其中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信息尤为匮乏。
2.外贸双反形势严峻。光伏是我市主要出口产业,但欧美的“双反”调查给我市的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必然继续拉低我市外贸销售总额,外贸出口突破难度较大。
3.境外投资步伐缓慢。我市“走出去”战略已初显成效,但境外投资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诸如投资规模偏小、主动性不强、国际化经营复合型人才缺乏等。
4.民生工程实施受挫。虹桥菜市场目前还没有完全展开施工,百姓对菜市场的环境建设意见颇深。
5.商务执法有待完善。在酒类流通管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三项重点拓展工作上还没实现全覆盖。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目标任务,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下阶段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四大重点”,突破外资利用难点
(1)主攻招商引资。以专题招商为导向,锁定重点区域招商,认真筹备“9.28科技经贸洽谈会”活动,抽调德国、日本招商小分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境外招商活动。对全市专业招商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来完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全市专业招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
(2)跟踪项目落户。坚持“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报批,报批项目促注册,注册项目促到帐,到帐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竣工”的工作思路,对“在谈”“拟签约”“工商登记”“实际到账”“拟投产”五类项目建立合理的项目储备梯队,形成一环紧扣一环、一环保障一环,一环促进一环的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倾力服务好隆英特钢、奥托立夫等一批已经批准的项目的落户实施,全力服务好卓郎纺织机械增资、港华储气库等一批在谈项目,力争下半年在外资到账、项目落实率上有新进展。
(3)优化“三外”服务。重新整顿“三外”企业服务中心,梳理全市现有“三外”企业,摸清企业运营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政策宣讲、政府专项扶持项目申请,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充分发挥“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的作用,把“三外”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推上招商第一线,发挥企业招商主体的作用。
(4)锤炼招商队伍。对全市专业招商人员开展第二期培训,提倡“参与式”教学。学员走上讲台,力争把“大主题”与“小切口”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招商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具体事例,使招商理论的内在要求转化为招商人员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市武进区与市2014年招商合作活动方案》,组织全市专业招商人员赴武进开展交流座谈、参观考察等活动,加强与武进专业招商人员对接交流。
2、强化“四大举措”,破解外贸出口瓶颈
(1)引导企业参加信保。把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出口企业降低风险、促进出口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推进出口企业参保,减少国际贸易风险,扩大贸易融资渠道。
(2)协助企业开拓市场。下半年,将一一落实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市级境外展会扶持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报工作,支持和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境内外展览和贸易促进考察活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
(3)帮助企业创建品牌。引导企业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大力实行外贸出口品牌培育工程,发展外贸龙头企业。梳理全市重点品牌培育企业,指导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境外商标注册,争创国家、省、市三级知名品牌。
(4)开展企业业务培训。下半年,联合海关、国检、外管等相关部门,组织2场外贸企业的培训,特别是针对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的专项业务培训。
3、抓住“三大关键”,提高外经合作水平
(1)营造“走出去”氛围。通过政策和案例宣讲会、境外投资推介会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界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对“走出去”工作的认识。通过对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典型宣传,激发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紧迫性和创造性,在全市真正形成一个“三外”齐上的良好发展氛围。
(2)树立“走出去”典型。充分利用我市金昇公司成功收购埃玛克公司、欧瑞康项目的事例,凭借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引导包括非生产型企业对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行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通过在欧美日韩兼并收购品牌企业、建立研发和高端产品生产营销中心,在本土建立中端产品制造基地,在香港设立亚太采购、营销和商务中心,全面开展跨国经营战略,加快培育一批跨国企业。
(3)保障“走出去”安全。推动“走出去”企业与银行、信用保险机构签订有关风险防范服务合作协议;督促企业落实在外人员和财产安全防范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推进“三大工程”,有序推进内贸工作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近期工作成效
1、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谋划实施情况:近期以来,全镇结合各村实际和20xx年度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谋划项目xx个,其中合伙生产经营类xx个、服务创收类xx个、投资光伏发电资产收益类x个。目前,我镇已实施项目除xx等村已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xx个外,目前新谋划已实施项目x个,其中xx、xx、xx等项目x个,近期已获收益;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合大田农事开展农业经营项目已达成意向,预期可为每村收益1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xx户,户均增收xx元左右。
2、村集体经济收入进帐情况:x-x月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帐户进帐xx万元,其中xx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第一季度x万元以,预期年收入均可达到x万元以上;其余各村均能结合资产清理新获资产收益、股息分红等获取收入,预期年收入超x万元以上。
(二)近期工作举措
1、结合调度加快推进:自x月x日全市村级经济发展调度会议之后,我镇针对本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加快工作节奏,强化工作调度,强化绩效考核,突出工作实效,x月份,我镇针对各村项目谋划、资产清理、集体收入等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外,组织召开调度会议2次、绩效考核会议1次。
2、结合政策谋划项目:近期以来,我镇组织村主职干部、新型经营主体认真研读x扶组[20xx]xx号文件,结合政策谋划产业项目,利用政策提升项目品味,如我镇结合《界首市特色种养业扶贫支持办法》,积极利用产业奖补政策的资金撬动作用,利用大田农事托管的行业优势,实行各村联手与大田农事托管经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托管模式,收益实行6:4分成,目前合作意向基本达成。
3、结合实际分类管理:针对我镇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巩固提升需要,我镇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以下均纳入边缘“空壳村”,实行重点管理,争取政策倾斜,确保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信心,会后,我镇将再次组织镇村干部学政策、比优势,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度,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信心;二要强化目标,今年我镇明确要求村集体经济发展收入达10万元以上确保x个村,其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要力争达到x万元,让各村变压力为动力,始终保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不松懈;三要强化决心,促使各村保持攻坚意识和势在必得的决心。
2、“三个加大”。一要加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度,真正把沉淀于民间的集体资产浮出水面,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产权明晰,转让合法,收益增加;二要加大项目实施力度,x月份起,我镇把项目实施和收入情况作为调度考核重点,实现现场督办和个案查办,确保村集体发展村村有项目、月月有开工;三要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强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各村发展潜力,最大限度调动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发积极性。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镇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xx个行政村,x万人,耕地面积x万亩。在x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的村不足1/3,xx余个经济薄弱村,xx个经济空壳村。村级收入基本靠集体土地承包,但集体土地少、承包期长、寅吃卯粮,村级发展集体事业举步维艰,无钱办事成为阻碍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二、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镇确定了“政策引导,分类推进,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逐步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是政策引导,注入活力。我镇于年初出台了《关于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两个文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为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决心,镇财政每年设立xx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工、农、商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奖励办法,制定优惠政策,以提高村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分类推进,增强活力。通过对各村反复摸底和深入调研,我镇实行因村制宜、分类发展的模式:xx、xx等农业特色村,继续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辛庄、马庄等工业基础较好的村,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xx、xx等地理位置优越、闲散地较多的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空闲土地增加集体收入。xx、xx等物流交通便利的村,利用供销社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实现农民得实惠、村集体见收益的共赢。
三是以点带面,壮大实力。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交流座谈会和项目现场观摩,邀请先进村做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为各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协作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示范带动下,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氛围日渐浓厚。借助xx甜瓜基地、xx棉花基地等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镇甜瓜种植面积达到xx亩,棉花种植面积xx亩,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由村集体组织成立了一批合作社,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借助xx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展现的良好态势和前景,各村更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渠道和本村特色农产品两个优势,积极建立服务三农经营体系,逐步迈出了服务创收的路子。
三、工作进展
一是与供销社合作的三农服务创收体系初见成效。我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xx万亩,农民对农资和农机服务的需求量大,而购买渠道分散。村两委自身担负着为农服务的职责,却无资源和能力服务。市供销社一方面具有质优价廉的农业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具备国有单位的诚信和公益性。基于此,我镇借助市供销社的“公办”金字招牌和优质农业服务平台,以各村集体为实施主体,通过在耕、种、收管理等方面,给农民提供服务,实现农民得实惠、村级得收益、基层组织提高凝聚力的多赢。x月x日,我镇与市供销社签订了共建农村生产流通体系战略合作协议,x月x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xx分会挂牌成立,确定了先期建设的五个合作试点村。作为其中之一的xx村,投资xx万元建成的集办公、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内,农资年销售收入可达xx万元,日用品年销售收入可达xx万元,通过利润分成,每年村集体可收入8万元。下步,该村将把村内xx亩耕地交付合作社经营。村民每年在获得土地补偿外,还可到供销社打工赚钱。柏家村通过流转土地,将实现xx亩有机韭菜的规模经营,村集体在与供销社合作建立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将专门设立由集体管理的韭菜专营店,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从而促进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二是以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效果凸显。xx村通过流转土地xx亩引进金农夫示范园,每年村集体可收益xx万元;徐寨村通过流转450亩土地,拟招商建农业生态园,每年仅土地收益一项收入可达xx余万元;新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可节约耕地xx亩,土地复耕承租后,常年收入可达xx万元以上。
三是以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效果显著。xx村通过成立甜瓜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瓜种植和甜瓜市场管理,今年仅甜瓜市场一项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达xx万元;xx村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统一防疫、统一售奶,免除群众后顾之忧,每年村集体可创收约5万元。除此之外,我镇付家、胡家岸等村也纷纷成立合作社,在为民服务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创收。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进主抓项目,强攻工业,决战三区战略部署,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深入做好重点项目建设调度和跟踪服务,积极推进项目申报和优化产业结构,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20xx年全县工业运行和项目建设情况、我委工作开展情况和十三五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将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张、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电瓷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两化融合深入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1、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总量扩张明显。20xx年全县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6.3亿元,较20xx年累计增长49.6%;规上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完成273.1亿元,较20xx年累计增长101.2%;规上企业利税预计完成44.7亿元,较20xx年累计增长87.5%。
2、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靠大联强,整合资源,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四个对接为抓手,先后推动了强联电瓷与浙江金利华、怡源绝缘子与中材高新、三元蜂窝陶瓷与深宝安的合作,充分利用大型公司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推动了本土企业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改造升级,引导企业由生产中低压电瓷、蜂窝陶瓷向生产高压、特高压电瓷、成套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二是大力招商,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加大了招商选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华能安源电厂、中材电瓷、中材风电、博鑫精陶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并顺利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县工业GDP比重大幅提高。我县工业由原来的煤炭、烟花鞭炮、水泥、电瓷等黑红灰白四大产业转变成现在的以电瓷产业为主导,环保蜂窝陶瓷、华能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引进了华能安源电厂、一互电气、中南绝缘子等电瓷产业项目,有效延伸了电瓷产业链。
3、电瓷产业集群推进顺利。一是引进相关产业项目,逐步完善产业链。十二五以来,相继引进华能安源电厂、浙江金利华、中材高新、江西一互、中南绝缘子等电瓷生产及相关企业,逐渐形成了上下游产品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覆盖了所有的电压等级,拥有4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有12家企业的228个产品进入国家电网和铁道部的采购名录,全国21家进入国网的电瓷企业芦溪就有9家,全国7家进入铁道部采购目录的电瓷企业中有3家是芦溪的。二积极搭建产业平台,促进产业做大做强。芦溪电瓷产业集群2011年先后获批江西省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xx年萍乡电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升格为省级示范中心。20xx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全国电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xx年被江西省认定为全省20个示范产业集群之一,同年被评为国家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产业集聚化凸显。截止到20xx年11月,我县已拥有98家电瓷生产及相关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电瓷企业50家,完成产量98.2万吨,同比增长19.6%;实现产值87.3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销售量92.3万吨,同比增长20.3%;实现销售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利税17.7亿元,同比增长21.2%。
4、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一是积极搭建公共研发创新平台。芦溪电瓷工业局与中材江西电瓷等四方合作建立了芦溪电瓷检验检测中心,并于20xx年成功获得省相关资质。该中心具备提供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等相关服务,有效提高了芦溪电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鼓励企业加强与院校机构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发展路子,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产品档次,与西安电瓷研究所、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绝缘子标委会合作,主导承办了电力行业绝缘子标委会20xx年年会,参与了三项国家标准的修订。三是鼓励企业通过合作或购买方式引进高新技术。江发发动机与德国博世合作研发的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方圆与北京亿美博合作研发的数字化液压系统、宝安新材料研发的汽车尾气净化器等相关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四是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目前我县已有华东、强联、华维、华通、中材等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其中中材电瓷检验检测中心已成功争取到省级资质。
近五年,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江西省鉴定的成果30多项,主要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申请专利50多项,其中已授权43项,有11家企业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5、两化融合深入推进。一是机器换人取得初步成效。中材电瓷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工艺,根据企业分工需要,实施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力推行机器换人,仅仅炼泥一个生产环节,使用机械手后,生产效率提高70%,生产成本降低5%。高鑫公司受其影响大力推行自动化改造见到成效的企业,过去修坯环节1人一次只能修一支,自动化改造后,1人一次可以同时修6只,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二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大力推行两化融合试点工作,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20xx年,方圆、华维等5家企业先后被评为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为下阶段两化融合的推进树立了标杆。三是积极对接省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契机,充分利用省相关政策支持,引导银河杜仲、方圆等企业深化改革,其中引导杜仲被认定为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试点,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二、20xx年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情况
(一)1-10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10月,全县工业经济总体态势良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增长。全县完成工业增值税1.91亿元,同比增长14.28%;完成工业用电量3.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8%。其中1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9.88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9.72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工业增加值45.01亿元,增长9.6%;实现利税总额29.61亿元,增长5.3%。全县工业用电量、增值税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等三项指标增速均排全市第一。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我县投资1000万以上已开工的工业建设项目34个,合计投资总额达55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11个,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3个。
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一是中材电瓷检验检测中心已成功通过省级资质审核,争取三年内获得国家相关资质;中材江西电瓷年产 2.5 万吨憎水防污圆柱头悬式瓷绝缘子项目已经开始进行厂房设计和设备招标;华维年产200万片特高压高性能绝缘子生产线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明年2月可投产;泉新电气玻璃绝缘子项目项目一期厂房钢结构已完成主框架吊装,二期厂房正在进行桩基建设;启晨实业厂房钢架结构已基本完成,预计明年3月可投产。深圳方大集团光伏发电项目中,宣风部分正在安装设备和土建,上埠部分还在等待批复;新签约的九牛汽车,总投资1.35亿元的年产2000辆专用汽车生产项目,目前已行文上报国家工信部备案,该项目填补了我县工业格局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电瓷产业平稳增长。从行业整体来看,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较好,今年以来我县电瓷企业抓住十二五国家电网、电气化铁路、城市地铁等大规模投资启动的利好机遇,电瓷产业订单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截止到10月,我县电瓷产业获得订单总额15.3亿元。
2、已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效益逐步释放。华能安源电厂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16.7亿千瓦时,实现产值近6亿元,完成工业用电量6652万千瓦时;中材风电叶片项目自今年正式投产以来已完成产值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缴纳税金200余万;博鑫精陶完成销售主营业务收入2000余万元,缴纳增值税150余万元;宝安新材料新生产线已于9月19日正式点火并投入使用。随着这一批项目的产能释放,将有力推动芦溪工业经济发展。
3、煤炭、建材、花炮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一是原煤开采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及天然气应用普及等因素影响,产量及价格都处于低位,产业规模不断萎缩。今年1-10月,芦溪11家煤炭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6%;完成增值税1803万元,同比下降16.8%。二是建材行业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整体表现低迷。水泥综合平均单价为280元/吨,仍处于低位。三是花炮行业受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产业规模进一步萎缩。但从长远看,随着南坑南清花炮厂和银河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建成投产,我县花炮行业总量有望扩大。
三、20xx年我委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紧抓运行有重点。一是与国税、供电公司、电瓷工业局等相关部门紧密协调合作,按月调度汇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值税、用电量、电瓷企业用气量等实际数据,全面了解企业和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认真组织企业申报省增产增效奖励,中材电瓷等7家企业获得奖励资金85万元。
(二)项目申报重实效。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了国家工业强基、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节能专项、一企一技、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一批资金扶持项目,截止目前共到位资金5775.76万元。其中:工业强基项目1902万,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800万,省节能专项1205万,省园区发展专项资金1118万,省增产增效资金85.76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9万,第一批标准厂房奖励资金581万元,一企一技发展专项资金15万。已申报并正在争取的项目及进展情况:国家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800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省工信委和省国开行已审核通过,并已申报到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预计700万元,省工信委已对项目进行了验收;省节能专项贷款贴息资金项目600万元,正与北京银行办理贷款相关手续;省战略性引导资金通过初审后已进入专家评审。
(三)政策争取有举措。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银河杜仲公司、方圆实业已与国泰君安签约合作;中信证劵江西分公司已经进场江西宝安,近期将正式签约。二是推动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博鑫精陶、新龙电瓷、华东电瓷等企业与国内部分产业资金和风投、创投基金正在接触和洽谈。三是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省级示范区工作正在推进,已拿出初步方案。四是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江西嘉信担保芦溪分公司正式签约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九江银行芦溪分支机构已确定选址;温州鹿城商行已决定作为主发起人在芦溪筹建村镇银行,已启动选址和筹建工作。五是不断加快电瓷产业集群发展。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申报的江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预计于明年初授牌;已组织电瓷示范项目申报的下半年全省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草拟了《关于加快电瓷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完成意见征求汇总。
(四)招商引资有亮点。已签约项目有:我委与宣风镇签约华维电瓷项目,总投资2亿元,目前主体厂房已完工。与石狮市圣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慈溪市精英弹簧厂、余姚市富泰弹簧厂签订投资意向性协议,投资额合计4亿元,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招商任务。重点跟踪的项目有:一是全力协助福建紫金集团与江发重组谈判,参与紫金集团与县政府招商协议谈判;二是全力促进宁波均胜电子儿童安全座椅项目落户芦溪。
(五)安全生产有落实。切实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专项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百日排查整治等专项工作,确保工贸领域企业不发生安全隐患事故。在各类专项整治中,共检查企业数量54家,发现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数量159个,已完成整改数量139个。
(六)企业服务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加强了融资需求调查,我委针对全县低负债、订单多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融资需求调查。二是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广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三是组织企业参加培训。我委组织一互参加省中小企业局举办的20xx年专精特新总裁研修班。四是组织一互、金力光电科技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博览会。五是认真筛选符合申报规上条件的企业。组织了1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完成了相关申报工作,目前有4家企业已通过省级审核。
(七)企业节能降耗稳步推进。一是今年4月我委开展了全县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我县 2014年39户重点用能企业顺利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二是今年6月我委组织高耗能企业参加了在月池宾馆的全省工业节能管理专题培训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水平。三是进一步做好专项基金征收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10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基金15万元。
(八)账单、扶贫、创建等工作重落实。
一是积极开展账单管理工作。在严格按要求落实科学建账、公开晒账、动态查账、考核结账的环节外,增加账后谈心环节,使得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二是切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全面动员,迅速行动,深入挂点村和联系户走访调研,制定帮扶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三是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在认真做好志愿劝导和志愿保洁工作,并迎接省检的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做好本委区域内的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的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四、十三五工作打算
(一)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集群、园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建设,完善社会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信用评级数据库。加大各类投资机构引进力度,对成长性企业特别是有上市及新三板挂牌意愿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和股份制改造。用好财园信贷通扶持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企业人才培训平台。依托萍乡学院等当地高校,深化与湖南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实行定向式计算人才培育模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抓好电瓷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工作。依托中材高新集团技术、人才、科研优势,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电瓷检测中心和电瓷出口检测中心打造为全国知名的检验检测机构。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萍乡市汽车产业园项目、华能安源电厂上大压小二期、中材二期、新航与中铁建合作新建牵引配件开关厂、方圆实业数字化液压制定阀、中南绝缘子氧化锌压敏电阻及避雷器项目、华维特高压绝缘子项目、江西泉新电气玻璃绝缘子项目、深圳方大建设光伏20mW发电项目、萍乡秦润年产5000吨格利雅试剂项目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挂牌服务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目按规划进度推进。
(三)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与国内外大型企业、湖南理工、山东工陶等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二是政策鼓励和引导 机器换人。大力推进中材等具备条件及有迫切需求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创新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提高终端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三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以试点示范为引领,突出抓好行业标杆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中材电气打造一条高水平电瓷行业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作为行业的示范和标杆。引导和支持银河杜仲、圣霖药业等食品、药品行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提升商业管理及销售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与知名企业对接合作。按照四个对接,靠大联强的发展思路,做好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省市大型企业的对接合作工作;创新工业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一改过去重引进、轻发展和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库,狠抓项目包装,搞好项目招商全过程跟踪服务,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招商队伍。
(五)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步伐。工业园区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完善园区管理水平,推进园区城镇化建设是十三五期间的园区重点推进工作。一要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引进与我县主导产业配套项目。二要积极推行标准厂房建设,提倡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园区土地资源,做好土地资源文章。三要创新管理体制,提升园区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健全物业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促进规园区范化发展。四要创新建设理念,增强园区城镇基础功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档次配套的原则,加大园区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餐饮、住宿、娱乐、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流园,推进城镇化建设。
(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乡镇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指标计划管理,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用能统计管理和指标约束;加快矿山资源整合步伐,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制定园区准入门槛,从产业政策上从严把关,防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园;继续利用争资金、上项目,支持重点耗能企业向上级申报环保节能技改项目,县财政列支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完善环保设施,实现清洁生产;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环保、节能意识,加强社会监督,制止乱排放和浪费资源行为
(七)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宣传力度。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要肩负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宣传重任,在县电视台开辟工业经济栏目,县政府门户网站增设工业经济专页,增添工业经济专栏,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善综合执法体系,打造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加大城镇建设投入,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切实解决交通和电力两大制约瓶颈,为企业发展提供交通区位、电力通讯、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等舒适便捷的空间条件。三是完善对企业的保障制度。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财税查收等重要特殊事项的检查外,停止对企业的一切检查评比活动。
年底工作总结报告二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宣传报道整体任务XXX篇,目前完成XXX篇,省网任务XXX篇,目前完成XXX篇,市网任务XXX篇,目前完成XXX篇。
二、当前存在问题
1、宣传报道的数量呈下滑趋势。
2、稿件质量有待提高,高质量的稿件、文字性稿件较少。
3、通讯员写稿自觉性不够,积极性低落。
4、通讯员投稿面不广,各部门投稿发展不均衡,刊稿数量时多时少,稿件题材多样性不够;稿件渠道有待拓宽。
5、宣传报道队伍成长慢,看的多写的少,过度依赖某几个人。
三、下一步措施
1、加大宣传报道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不断提高通讯员的理论和写作水平。同时,也希望我们的通讯员不断的学习,多写多练、多问多交流,自我学习,自我进步。
2、从县局层面,积极想方设法,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各种形式,为宣传报道人员搭建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
3、加强宣传报道队伍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骨干通讯员的传帮带作用,增强老通讯员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吸收新的通讯员:积极发展有一定基础、喜欢写作、肯钻研的兼职通讯员,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年轻、可塑性强的通讯员,为通迅员队伍输送的新鲜血液,保持通讯报道员队伍不断档。
4、建立健全宣传报道激励考核机制。分市局网站、省局网站、XXX报、XXX报等渠道,制定能从充分调动报道员甚至是全员积极性的激励政策,优化投稿人员的外部环境,提高职工写稿投稿的积极性,推进整体宣传报道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5、近期报道内容重点:春节将近,宣传报道工作要加强重点宣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化管理、优质服务中、安全生产等,突出基层一线,小人物,小故事、小经验等,同时为20xx年工作收尾工作和20xx年开门红工作做好舆论宣传。
年底工作总结报告三
20xx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党委认真宣传学习党的十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局班子经营思路和工作要求,夯实党建基础,强化班子建设,深化创先争优, 加强提信心、夯基础、抓管控、创效益教育活动,不断加大宣传思想教育力度,切实发挥宣传思想工作舆论导向和企业文化引领作用,为生产经营的全面、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保证。一年来主要工作是:
一、思想政治工作强力开展
1、强化中心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思想素质。
公司党委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为主线,强化中心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思想素质。今年以来,根据施工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4次,主要学习了党的十会议精神、局两会精神中新班子经营思路和工作要求及密切联系群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等内容。在学习的同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研讨公司的发展问题,查找班子和个人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提升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班子的整体功能。
2、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开展了形势任务宣讲活动。
公司党委按照局、局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形势任务宣讲的要求,扎实做好局、公司职代会暨20xx年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工作,以此作为贯彻落实局新班子工作思路,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的一次有利时机。成立了党委书记、总经理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抓的形势任务宣讲小组,下发了开展形势任务宣读教育的通知,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宣讲区域进行了划分,党政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公司机关和沈阳周边单位由公司党委工作部、工会、纪检部门组织专人宣讲,外埠项目部由分管的班子成员负责宣讲。党委工作部撰写并下发了形势任务宣讲材料,用于指导宣讲工作的正常推进。公司党委把此次形势任务宣讲工作的重点放在提振信心、解放思想和凝心聚力上,解决两级班子自身的信心和精神状态问题。并注重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加强正面宣传,凝聚全公司力量,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向员工讲清局班子的新工作思路,讲清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实际困难,讲清我们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和希望所在。切实让广大员工感受到,目前局和公司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员工提振信心、坚定信念,积极寻求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奠定和谐稳定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宣传报道工作有序推进
1、加强对外宣传报道,扩大企业知名度。公司党委围绕施工生产中心,坚持宣传报道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指导方针,在求深、求新、求响,做亮主题宣传报道上下工夫。做到精心策划、精定角度、精选题材、精挑内容,做精品报道,提高了公司的社会知名度。
2、健全通讯员管理体系,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
在加强宣传报道工作的同时,公司党委着重加强宣传、通讯员队伍的培育,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聘请局宣传部等领导为通讯员授课,提高通讯员写稿水平,充分发动各项目通讯员,为项目施工生产多写稿,写好稿,实行严格的审稿制度,先后在局内外新闻媒体发表多篇稿件。
三、在全公司开展了提振信心、共渡难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观势:起航正当时
**年,国家正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争先进位、竞相发展。**作为“中”中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发挥综合优势,努力把**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以何力量撬动?
省委、省政府将希望的目光投向**。**年8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赴**密集调研,研究**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明确表示,全力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带动鄂西南地区发展,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提供支撑。**,在迎来第三次历史机遇的同时,也肩负压力与责任。
为了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首先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破除广大干部中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观念;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思想,牢固树立敢想敢干、敢于突破观念;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观念,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大发展。其次,树立战略眼光。把**放在中部地区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把握,找准差距,自我加压,制定了“努力走在省内同等城市发展前列,保持第一的位置;努力走在中西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重点追赶洛阳,力争进入前三名”的宏伟奋斗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新一轮大发展蓄势待发。
借势:四轮驱动好乘风
**要发展,开发区是龙头。为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各县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积极推进产业布局向沿江地带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着力打造沿江工业经济走廊”。
**开发区发展加力,龙头劲舞:一方面,不断创新完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对东山、**、白洋园区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园区功能重组,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园区为主要形式,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园区错位分工、优势互补、有机链接、协调发展。东山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业,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的高地;白洋园区重点发展重工、化工等产业。另一方面,不断寻求契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搭建新的招商引资平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契机随之而来。**年下半年,随着国家加工贸易等政策不断调整,沿海发达地区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政策优势弱化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需求日趋强烈,产业、资本加速向中部地区转移。**年4月,**被认定为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政策优势进一步显现,加上原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对沿海地区企业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
正值此时,原**市委书记厉有为访问**,指出**与**两个城市有很强的互补性,提出“经济北上、文化南下”的战略设想,以加强**与**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市委、市政府对**的综合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后,决定在**开发区建设****工业园,为承接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重要平台。**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全省首家****工业园。**年7月,****工业园隆重奠基。
****工业园的奠基,不仅为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资本向**、**转移开辟了快速通道,为**打开了更加开放之门,更与东山、**、白洋园区一起,形成“四轮”驱动之势,使**开发区真正成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加速器”。
运势:今日园区别样红
为了推动项目、资金、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迅速上规模、上档次,****工业园一开建,就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
加强招商引资、尽快吸引一批项目入驻,成为****工业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主要领导大员上阵,亲自带领招商专班,分期分批奔赴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闽三角地区,大力宣传推介**,积极参与专题招商,精心谋划产业招商,组织专班叩门招商,全力推动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高产出、高附加值和财源型、环保型、产业带动型、就业带动型项目,先后在**等地组织大型招商推介会20多场次,接待客商到开发区考察100余批次,与云海通讯、好易通、同洲电子、海王集团、立白集团、志高空调、怡亚通等一批国内上市公司、知名企业集团和3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广泛接触,请商、拜商1**多家(次)。
一时间,沿海刮起“三峡风”。韩国工业园、欧赛电池工业园、高档包装材料科技园等一批**企业家投资项目纷纷落户****工业园。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吸引新项目落户****工业园,**开发区及时调整招商工作思路,将招商重点区域进一步拓展至北京、河北等环渤海湾地区,立足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积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企业市场布局调整找项目。**年12月18日,**建国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顺利落户****工业园,为**工业园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项目建成后,将使****工业园再添一个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并带动****工业园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全国最大的极薄涂镀板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为**保增长、调结构,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到**年底,****工业园已有34个项目落户,协议投资总额高达230.7亿元,其中,30个项目签订了正式合同。
为了使****工业园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快速发展,**开发区对园区进行了高起点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并按照“配套环境最好、行政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要求,坚持“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随项目跟进”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投入,优化承接环境。一年来,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筹集资金近10亿元,迅速启动****工业园水、电、气、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工业园首次进行土地成片开发,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先后完成了横十一路排洪箱涵、迎宾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和金岭路南向延伸段建设,启动了先锋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了先锋路、迎宾大道、光伏产业园三大片区共4675.84亩的土地开发。为了弥补硬件上的不足,**开发区在行政服务上下苦功,以企业家需求为第一要求,以企业家满意为第一标准,全力为入驻企业提供“三全一零两带”(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零距离服务,为客商提供一条隔离带、一条联系纽带)保姆式服务,努力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条件不行感情补”。
“软硬兼施”的环境建设,为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工业园建设仍风景独好、热火朝天:南玻多晶硅160兆瓦硅片、韩国工业园、欧洲电池工业园、铝硅合金、年产10万吨窑法磷酸等项目在****工业园率先开建;宜化、兴发精细化工园等原驻地企业也看准**工业园的潜力,随之而上,在****工业园大手笔投资,建设15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保险粉等项目;九天环保等孵化企业依靠科技,募集资金,在****工业园率先实现产业化。**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宜化磷酸二铵二期、三新磷化10万吨tcp、兴发精细化工园4万吨草甘膦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
****工业园,在危机中坚实基础,积蓄后劲,迎来又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
乘势:科学发展快扬鞭
今年一季度,****工业园逆市而上,喜迎“开门红”。1月9日,南玻多晶硅一期年产1500吨高纯硅材料项目历经1年多时间的紧张建设,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顺利投产,成为国内建成的最大多晶硅单条生产线。整个南玻多晶硅项目建成后,将在****工业园形成以多晶硅材料为龙头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实现工业产值近千亿元。
2月15日,由**兴发集团投资6亿元的兴发精细化工园二期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在****工业园顺利开工。该项目充分利用**硅石等资源和**工业园内的其它原材料和公用工程设施,生产“工业味精”有机硅中间体产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7.2亿元。
2月28日,签约仅两个月的三峡全通年产500万吨涂镀板项目完成近百项前期工作,顺利动工,再次刷新了项目建设“**速度”,将****工业园建设带入新。目前,项目现场共有13支施工队伍**多人在昼夜不停进行厂房施工,另有多支外协施工队伍辅助施工。
新项目开工的同时,一批在建项目也在****工业园顺利推进。兴瑞化工年产15万吨离子膜烧碱、金信化工年产3万吨甘氨酸等项目顺利投产,投资3亿元的宜化年产10万吨保险粉项目一期计划
今年6月建成投产,投资3亿元的欧赛电池项目一期工程加紧建设,计划今年9月投产。一季度,****工业园共有48个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达到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同比增长55.46%。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省州共计下达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73户,971人。其中,2016年搬迁75户,253人,涉及我县13个乡(镇),23个行政村;2017年搬迁92户,334人,涉及我县17个乡(镇),27个行政村;2018年搬迁106户,384人,涉及我县14个乡(镇),36个行政村。
(二)完成情况
2016年我县完成省、州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75户、253人,新建住房75套,截止目前,75户、253人搬迁户已全部搬入新居入住。
2017年我县完成省、州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92户、334人,新建住房92套,截止目前,92户、334人搬迁户已全部搬入新居入住。
2018年我县完成省、州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106户、384人,新建住房106套,截止目前,106户、384人搬迁户已全部搬入新居入住。
(三)易地搬迁流程
一是对象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必须是经过精准识别进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且在系统中已标注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标注的贫困户通过自愿提出申请,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集体研究,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的程序纳入易地搬迁对象。未申报易地办扶贫搬迁但又有搬迁意愿的贫困户,按自愿提出申请,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集体研究,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作为计划新增易地搬迁对象,乡镇采取纸质备案方式完善资料,待扶贫系统中期调整时由县扶贫开发局按增、减原则调整录入,予以实施。二是安置及建设方式。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属于政府统一规划,分散安置,采取自建的方式实施的。三是易地搬迁补助标准、面积。县严格执行国家、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建立资金台账,与其它资金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补助标准严格按照:1人户住房每平方米补助1364.55元,2人户住房每平方米补助1364.55元,3人户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助1194.04元,4人户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助1135.11元,5人户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助998.99元,6人户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998.99元。农户自筹资金严格按照人均不超0.3万元,户均不超1万元的原则执行。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充分尊重群众生活习俗及生产实际,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总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并严格要求住房建设必须设置构造柱和地圈梁,确保暨安全又适用。四是资金拨付。易地扶贫搬迁拨付流程为:项目建设完毕,完成验收,按照乡镇申报—四方审查(乡镇、财政局、发改局、国资公司)—政府审批—财政、国资公司支付的程序进行拨付。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兑现按照三个阶段进行拨付,启动阶段拨付1万元,房屋主体完成拨付60%,验收合格达到入住条件全额拨付剩余资金。
(四)后续发展情况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搬迁户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通过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等,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将搬迁安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乡镇振兴等统筹考虑,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增强搬迁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获得感,确保搬迁群众“搬的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积极动员搬迁贫困户参加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力度。提供完善的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根据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争取、衔接、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做好产业发展的大文章。通过发展苹果、酿酒葡萄、沙棘加工、野生菌类、野樱桃及有机蔬菜、优质玫瑰等特色产业链条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二是发展特色庭院经济。支持搬迁户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家禽”等特色种养殖庭院经济,实现贫困户观念转变、环境美化、膳食改善、技能提升、促进增收。三是积极动员搬迁贫困户参加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力度。提供完善的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根据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争取、衔接、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县玫瑰、野樱桃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优先考虑搬迁贫困户。
二、电力建设扶贫专项完成情况
(一)基本情况
自2016年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将安全用电更是贫困户脱贫重要指标之一,我县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用电需求,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增添措施,切实做好群众安全用电工作,会同国网供电公司持续完善农网网架结构、提高户均配变容量,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满足新型农村产业动力用电需求,为脱贫致富及新型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二)完成情况
2016年脱贫攻坚的初始之年,安全用电更是贫困户脱贫重要指标之一,我县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用电需求,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增添措施,切实做好群众安全用电工作,电力建设完成总投资2014万元,建设总规模:10kV线路66.45公里,配变50台,容量6.615兆伏安,低压线路64.119公里,改造户表83户。其中涉及电力扶贫农网工程总投资入371万,新建10kv线路14.98公里,配变3台,低压线路16.31公里,改造户表54户。项目共涉及6乡镇,涉及7个村,其中涉及贫困村项目3个。
2017年电力建设完成总投资2660.18万元,一是县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配套工程项目,新建1回110千伏线路从220千伏县变电站到110千伏官家河坝变电站,总投资2119万元;二是电力扶贫农网改造完成投资461.18万元,包括新桥乡10千伏开关站至新民村、白马村10千伏双回线路新建工程,新桥乡10千伏开关站至团结村1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新桥乡10千伏开关站至共和村1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新桥乡10千伏开关站至头卡村、水坪村10千伏线路双回新建工程,八角乡太阳村10千伏改造工程。
2018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完成投资6829万元,建设总规模:10kV线路88.017公里,配变85台,容量7.45兆伏安,低压线路202.115公里,改造户表2325户;公达2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由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和县投资建设,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2018年12月29日投产运行,总投资1.4亿元;大坝口村级联建1兆瓦光伏扶贫电站由县国司负责实施,于2017年12月29日完成省级备案,并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2018年12月30日投产运行,总投资954.65万元。
(三)生活用电达标情况
2016年度县贫困人口脱贫生活用电考核涉及共计21个乡(镇)36个行政村,其中有24个为贫困村,脱贫人口共计696户2557人,通电情况全部为电网延伸,脱贫贫困人口生活用电达标率为100%。
2017年度县贫困人口脱贫生活用电考核涉及共计21个乡(镇)65个行政村,其中有44个为贫困村,脱贫人口共计1072户3881人,用电情况除大沟村、窝底村部分农牧民为新建离网式光伏发电其余均为电网延伸。脱贫贫困人口生活用电达标率为100%。
2018年度县贫困人口脱贫生活用电考核涉及共计16个乡(镇)32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脱贫人口共计552户1909人。用电情况除大沟村一组为光伏发电,其余均为电网延伸。脱贫贫困人口生活用电达标率为100%。
二、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完成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省州共计下达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73户,971人。其中,2016年搬迁75户,253人,涉及我县13个乡(镇),23个行政村;2017年搬迁92户,334人,涉及我县17个乡(镇),27个行政村;2018年搬迁106户,384人,涉及我县14个乡(镇),36个行政村。
(二)完成情况
2016年我县完成省、州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75户、253人,新建住房75套,截止目前,75户、253人搬迁户已全部搬入新居入住。
2017年我县完成省、州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92户、334人,新建住房92套,截止目前,92户、334人搬迁户已全部搬入新居入住。
2018年我县完成省、州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106户、384人,新建住房106套,截止目前,106户、384人搬迁户已全部搬入新居入住。
(三)易地搬迁流程
一是对象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必须是经过精准识别进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且在系统中已标注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标注的贫困户通过自愿提出申请,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集体研究,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的程序纳入易地搬迁对象。未申报易地办扶贫搬迁但又有搬迁意愿的贫困户,按自愿提出申请,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集体研究,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作为计划新增易地搬迁对象,乡镇采取纸质备案方式完善资料,待扶贫系统中期调整时由县扶贫开发局按增、减原则调整录入,予以实施。二是安置及建设方式。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属于政府统一规划,分散安置,采取自建的方式实施的。三是易地搬迁补助标准、面积。县严格执行国家、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建立资金台账,与其它资金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补助标准严格按照:1人户住房每平方米补助1364.55元,2人户住房每平方米补助1364.55元,3人户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助1194.04元,4人户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助1135.11元,5人户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助998.99元,6人户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998.99元。农户自筹资金严格按照人均不超0.3万元,户均不超1万元的原则执行。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充分尊重群众生活习俗及生产实际,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总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并严格要求住房建设必须设置构造柱和地圈梁,确保暨安全又适用。四是资金拨付。易地扶贫搬迁拨付流程为:项目建设完毕,完成验收,按照乡镇申报—四方审查(乡镇、财政局、发改局、国资公司)—政府审批—财政、国资公司支付的程序进行拨付。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兑现按照三个阶段进行拨付,启动阶段拨付1万元,房屋主体完成拨付60%,验收合格达到入住条件全额拨付剩余资金。
(四)后续发展情况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搬迁户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通过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等,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将搬迁安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乡镇振兴等统筹考虑,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增强搬迁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获得感,确保搬迁群众“搬的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积极动员搬迁贫困户参加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力度。提供完善的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根据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争取、衔接、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做好产业发展的大文章。通过发展苹果、酿酒葡萄、沙棘加工、野生菌类、野樱桃及有机蔬菜、优质玫瑰等特色产业链条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二是发展特色庭院经济。支持搬迁户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家禽”等特色种养殖庭院经济,实现贫困户观念转变、环境美化、膳食改善、技能提升、促进增收。三是积极动员搬迁贫困户参加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力度。提供完善的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根据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争取、衔接、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县玫瑰、野樱桃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优先考虑搬迁贫困户。
三、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县认真贯彻落实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对口支援的要求,聚焦脱贫攻坚目标,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强化责任落实,在绍兴市对口支援地上虞区、新昌县和县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各项工作有序展开,2016年以来,共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项目43个,总投资为14737万元,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累计10000余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其中,投资9000余万元培育了县高山无公害蔬菜、牦牛、玫瑰等“五大产业”,帮助县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投入资金2628万元建设了中学田径场等5个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切实帮助县解决了教育、医疗存在的实际困难,让藏区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投资650余万元开展智力援助项目4个,每年用于劳务输出的资金不低于100万元。2020年,加快培育县内生动力实现精准扶贫的做法得到了浙江省常务副省长肯定批示。
东西协作以来,两地全面结牢“人才纽带”,互派干部人才1830余人次,培训党政干部5922人次,培训专技人才8592人次。加强产业合作,通过创新“两地飞地”模式,引导企业投资8家,目前实际投资5亿元以上,带动贫困人口3000余人;援建了高原玫瑰、千山原等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78人。推动消费扶贫,两地根据“五专”(商场专区、线上专馆、超市专柜、食堂专供、农产品专场)“五进”(进商场、进线上、进超市、进机关、进市场)思路,推动县农副产品融入东部大市场,帮助县销售农产品超过7000余万元,带动贫困人口达6000人以上。强化劳务协作,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4585人,其中到上虞、新昌稳定就业的贫困人口就有180人,帮助贫困人口省内就近就业4000多人,帮助贫困人口到其他地区就业277人,并组织了39名贫困学生到东部就读职业院校。交流交往不断深入,两地互访调研对接超过800人次;有47家东部企业与县88个贫困村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与的学校、医院实现结对全覆盖;绍兴和上虞新昌社会各界向县捐款累计达4600多万元,捐物折价1100多万元。2019年4月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被评为全省“先进摘帽县”,2019年全省脱贫成效考核评定为“好”。
(二)特色亮点工作
1.产销合作全面开花。上虞、新昌借助供销优势,通过采取“五个专”(商场专区、线上专馆、超市专柜、食堂专供、农产品专场)和“五走进”(进商场、进线上、进超市、进机关、进市场)工作思路开展与县的农产品销售对接。三年来,在上虞、新昌建设专柜7个、网络销售点12个,帮助销售苹果300余万斤、牦牛肉100多万斤,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3000多万元。上虞区更是借助供销社产业、品牌优势和e游小镇平台优势,积极发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新项目,率先提出“网红扶贫”,为农产品走出大山提供了更多渠道。2018年,县前方工作组和上虞区供销社联合撰文上报的《绍兴市上虞区供销总社“四个+”携手县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邹天敬肯定批示。2020年,县《“五专五进”“四个+”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盛开在互联网上的格桑花》入选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案例精选。
2.人才作用充分展现。三年来,上虞和新昌选派干部人才169人次,其中医生就有100人次,培训干部、专技人才60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绍兴干部人才队伍的风采和作用,通过浙江援建的州级网红孵化基地暨村播学院目前已培育村播260多人次,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贡献“浙江力量”。此外,工作组通过应用人才调研成果并协调争取到上虞新昌联合出资360万元以及选派优秀医疗队伍,帮助县建设了州首家县级ICU;2019年起,医疗队伍联合倡导开展浙江医生免费诊疗日,近两年来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2020年,又开展了“十百千”帮贫扶困送医下乡活动,上虞、新昌选派50余名骨干医生,开展为期100天的帮贫扶困送医下乡活动,极大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在川干部人才不仅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积极搭建产销桥梁推广农产品,三年来,在川200多名专技人才帮助贫困户销售各种农产品多达200余万元。2019年,县前方工作组通过绍兴市委组织部上报的《绍兴市上虞区、新昌县扎实做好省县扶贫协作工作》扶贫专报受到浙江省委组织部长黄建发的肯定批示。2020年上虞区挂职县的干部任峰和新昌县支教老师王永双双获得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
3.劳务协作架起桥梁。东西两地积极开展劳务协作,根据县的实际开展劳务招聘和培训。三年来,上虞区和新昌县在县组织大型劳务招聘会20余场,开设贫困人口劳动就业技能培训30多次,对2000多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就业培训,多种形式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班18期;为稳定就业,上虞新昌在绍兴市出台劳务协作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就业稳岗等政策措施,县联合上虞新昌共建的两家“劳务协作服务站”成为浙川两省率先实质性运营的管理服务机构,稳岗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多次获两省人社部门宣传推广。三年来,县共向上虞新昌输送劳动力累计近500余人,其中贫困户就有250余人,就读职业院校贫困学生达39人。2020年,在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上虞区通过“云招聘”、“云签约”、“云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得到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4.残疾人帮扶稳定脱贫。为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上虞、新昌出资45万元,成立州首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基金,出台《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建档立卡残疾人和特困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一是鼓励聘用贫困残疾人;二是鼓励贫困残疾人自主就业,目前已经有33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三是鼓励残疾人有条件的创业,已有8家合作社得到创业资金扶持。2019年,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的做法得到省残联杨志远理事长的批示并在全省残联系统组织学习推广。
(三)后续发展情况
1.巩固脱贫攻坚援助成果。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在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设立特殊扶贫基金,尤其要防止因病返贫。二是产业支持加快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产业,侧重于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运营能力。三是加大消费扶贫,侧重市场化下的优胜劣汰。根据涉藏地区农产品集中化特色,在“十四五”期间继续给予消费扶贫方面的支持,以依托绍兴的农业龙头企业、供销企业、电商企业,积极开展两地订单农业合作,为进一步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四是积极推进劳务对接,“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2-3年的劳务转移鼓励政策,出台政策支持到绍兴就业的务工人员子女能够随迁就读绍兴学校,享受东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给予政策优惠。
2.为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保障。一是提升县城经济、民生等综合服务能力,提高集镇文化服务能力,尤其是医疗、教育、综合服务;继续保持对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的支持力度,比如在“十四五”期间,教育方面利用网络视频教学,对乡村学校可以尝试开展1+X的教育模式。二是重点培育乡村振兴发展样板村,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重点提升“造血功能”,加快发展扶贫产业。三是集中力量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在主要道路畅通的情况下,推进文化旅游合作,加大对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旅游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四是提升传统产业,保障经济收入基础,鼓励引进尝试新兴产业,借助高原获取市场优势,加强企业结对关系,帮助提升理念、技术、寻求产业合作,帮助产品销售,拓宽销售网络和渠道。五是“十四五”继续选派优秀干部挂职交流,继续发挥东部干部思想理念、经验做法,对西部地区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进行培训,打造能力强素质优的本土人才队伍。
3.深化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深化民间交流互访,更广发发动社会团体、企业、商会等投身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定点帮扶、发展产业、志愿服务、捐资助学等方式,不断扩大脱贫攻坚成效。
四、新津区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2016年9月对口帮扶县以来,新津区按照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相关决策部署,主动扛起对口帮扶责任,靠前担当、奋力作为,积极帮助县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硬仗,先后派遣对口帮扶干部人才185人,实施对口帮扶项目76个,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826万元,引入社会投资3500余万元,推动“津金同心,携手奔康”不断取得新成效,于2019年4月28日帮助县获批退出贫困县序列。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探索帮扶路径,实现产业模式可持续。一是打造“互联网+苹果共享农庄”。依托新津“天府农博园”辐射带动功能,在县木栏村1200亩的苹果园,植入“互联网+共享农庄”模式,打造苹果共享农庄,实现了“村庄变景区、苹果变礼品、藏寨变民宿”,实现“造血式”帮扶。苹果共享农庄于2019年9月试运营,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木栏村集体经济分红36万元,实现木栏村人均增收2311.54元。该模式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肯定性批示,并被中央党校采用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实践案例,多次在中央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上分享。二是开发高原牦牛产业链。由新津国投、国投和新津伍田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元组建牦牛产业一体化项目公司,通过生物识别标识及追溯体系,对及周边的牦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链条跟踪,建立了牦牛养殖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每天可屠宰30头牛、全年9500头,解决本地100个就业岗位,帮助养殖户每头牦牛增800-1000元。三是助推高山玫瑰产业发展。先后投入438万元打造农旅融合高山玫瑰示范基地,搭建玫瑰产业展示平台,畅通产品营销渠道,多次组织台湾农业专家团队现场指导。四是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投入500余万元,打造省级非遗文化遗产“马尔锅庄”传习所、乡村旅游户外运动综合体等5个文旅基础设施;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投入400余万元在两河口镇建设“雪山红路”雕塑群,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二)强化交流培训,实现民生帮扶“传帮带”。一是助推教育提质,采用教师互派、协同培训、学生代培、远程互动、硬件提升等方法,先后选派100余名骨干教师前往开展支教送教活动。接收20余名教师、50名学生在新津挂职学习和就读。投入384万元建成社区幼儿园,建成智慧化青少年图书馆和天文科普教学基地,并通过各类培训活动惠及师生4000余人次。二是改善医疗水平,通过样板建设、远程会诊、强化专业等措施,打造标准化卫生院一所。组织和参加义诊巡诊活动100余次。建成“津金远程集中影像诊断中心”,通过远程集中阅片,有效提升诊断能力。累计培养医疗人员200余人,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项。三是提升生活环境,改造633户非贫困户危旧房屋,建设3个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点;制定了《新津—全域结对行动方案》,组织企业赴开展公益帮扶活动60余次,引入各类社会帮扶资金3500余万元;实施“就业提效”工程,在村居院坝、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800人次以上,提升本土人才产业技能、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就业转移农村劳动200余人。
(三)拓展线上路径,实现跨区域“云帮扶”。一是依托“数字农博+乡村振兴”综合平台,举办州首场5G实景直播,以及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活动,邀请流量主播开展“带货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1600余万人次,销售金额133.4万元。二是开设云课堂·津金同心班,直播“电子商务、网红直播、新乡村产业”等21个专题,实现新津与共同体验线上学习、服务、交流,社群人数已达7311人,累计观看人数达3.2万人次。
(三)后续发展情况
一是在产业帮扶上进一步聚焦。立足苹果共享农庄现有资源禀赋,以“强引导、铸链条、育集群”为总体思路,强化民宿经营的核心环节,补齐核心区周边的链条薄弱环节,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景观农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脱贫奔康全国示范样板基地建设。二是继续巩固全域结对成果。围绕推进产业发展、加强智力支援、强化社会帮扶、深化劳务协作、组织支部共建等方面深化全域结对工作。三是在携手奔康行动上全面发力。深化科教、文卫体和旅游商贸等领域的帮扶,继续实施“千企帮千村”,全面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挑战和冲击,企业效益下滑,产品价格走低,市场销售萎缩,部分企业被迫限产,部分新上、在建项目延迟建设,对全市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全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坚持把扭转工业经济下滑作为保增长的首要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多次召开工业运行形势分析会,正确研判经济形势,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落实,积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保持现有企业稳定生产,市财政全年安排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400万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92亿元。安排信用担保资金6250万元,为237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23.6亿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多晶硅、单晶硅、电解铜箔、化成箔、铝合金及型材、百万吨复合肥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项目投达产进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政策措施及时落实到位,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业生产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全市工业经济显现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
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09亿元,同比增长14.1%;完成工业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32.0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68%,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预期目标任务。
二、年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尽管我国经济在年实现了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平稳增长,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要充分认识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从我市目前发展现状看,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市场预期尚不明朗,主要产品价格回升缓慢,企业经济效益仍然低下。
今年,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将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出台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扶持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揽子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必将给我市工业带来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对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保持工业平稳运行、加快项目建设十分有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既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做好较长时期应对危机的思想准备,又要正确分析形势,抓住有利时机,趋利避害,坚定信心促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在政策调控、西部开发、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巩固提高来之不易的工业运行企稳回升态势,努力保持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年工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企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强综合协调、提高运行质量;强化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投入;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节能降耗,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工业生产: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30%,区外:城东区净增0.1亿元、城中区净增0.1亿元、城西区净增0.1亿元、城北区净增1亿元、大通县净增5亿元、县净增0.6亿元、湟源县净增1亿元。
工业投资:完成工业投资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35%,区外:城东区增长20%、城中区增长20%、城北区增长20%、大通县增长21%、县增长20%、湟源县20%。
节能降耗: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上年下降6%。确保完成“”节能降耗总体目标。
(三)工作重点
1、调整工业结构。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上制定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光伏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产业,加快纺织、轻工业发展,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2、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培育绿色产业集群,打造绿色产业基地,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企业循环式发展,推动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3、坚持“扶大育小”。坚持扶优扶强,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引进强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促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搭建服务平台,强化服务措施,努力培育为园区和大企业配套、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促其不断做大做强,形成大企业领先、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工业格局。
四、年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运行协调,保持工业平稳运行。一是加强运行监测。认真做好重点调度企业旬报统计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工业数据统计报送体系;继续坚持主要产品价格及工业用电负荷变动日报告制度,工业运行分析月报告制度和经济运行月分析例会制度。二是加强分析预测。深入分析宏观、微观经济指标变动趋势,及时提出指导工业平稳运行的措施和建议,研究制定加强工业运行应急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协调服务。建立市经委领导联系区县、主管区(县)长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努力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稳产超产;积极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督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投产达产;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思路和销售策略,加强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扩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2、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抓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主导产品,推进具有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抓好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高压化成箔、电子铝箔等新兴光伏产业,发展新型合金材料及建筑材料;有色金属行业要稳定现有电解铝产能,大力发展铝合金压延及下游延伸产品;在盐湖化工、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方面,注重与省内外资源融合,上下游产业衔接,发展烧碱、PVC、电石、复合肥、甲醇等产品;鼓励钢铁(铁合金)行业优化产品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开发特种合金及延伸产品;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加工工艺和基础配套水平,积极做好企业入驻装备制造园工作;促进藏毯行业规模化、加快服装服饰品牌化,提高毛纺织行业配套能力;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加快农产品、中藏药、昆仑玉、藏饰品、唐卡等特色旅游工艺品研发生产。
3、加大工业投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一是扎实做好重点项目工作。对在建项目,重点抓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年度投资和形象进度目标的实现。对新开工项目,要督促企业积极落实资金和项目建设条件,争取年内早开工、多投资。二是加大前期项目工作力度。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及早研究提出一批围绕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为现有大企业和工业园区协作配套的工业项目,争取列入“十二五”重点工业项目计划。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围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的研发机构,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做好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注重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实施品牌战略。
4、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拓宽融资平台。规范扶持四区小额贷款公司,制定市财政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扩大直接融资。今年要力争2户企业正式上市,16户企业重点培育。二是加强财税扶持。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市场开拓、扩大就业以及改善针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认真贯彻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指导意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改善发展环境。落实困难中小企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的政策,按规定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加强困难企业待岗职工培训,继续清理企业“三乱”现象,努力创造发展环境。上半年召开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座谈会,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实优惠政策,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5、全力提供服务,支持园区加快发展。根据开发区的布局和定位,围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产业、园区基础建设等,在项目申报、争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给予重点倾斜。进一步加大衔接协调力度,优化建设条件,确保园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各工业园区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要认真做好各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围绕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加强技能培训,为园区企业提供充足用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安全生产和和谐稳定工作,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强化工作力度,促进县域工业发展。大通县要重点发展以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重型机床制造、新型建材、化工等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重点加快宜化化工公司烧碱、PVC、电石项目、平煤中鑫太阳能公司年产5万吨晶硅电池片超细粉体刃料、健翔公司年产200万平方米节能复合墙材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在年内建成投产;力争中铝分公司电解铝203工业实验项目,大通福通公司5.5万吨电铅等项目在上半年开工建设。
县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延伸建材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藏传工艺品等特色产品。加快弘大农副产品公司粮油精深加工项目、祁连山水泥公司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佛光公司藏传旅游文化系列产品扩产、新绿康食品公司青稞系列食品扩能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德吉橡胶公司再生胶生产线搬迁扩建改造、凯丰公司3000吨藏毯棉纱等项目在上半年开工建设。
县要积极发展硅铬系列产品冶炼和深加工,形成硅铬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发挥动植物资源优势,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波航集装袋公司1亿条编织袋扩能改造、亚通铁器加工公司2000吨钢模板、大华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园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华晟铁合金冶炼公司硅铁二期扩能、华新冶炼公司11.5万吨高碳铬铁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产。
城东区要重点抓好高原绿色肉食品公司1万吨牛羊肉熟制品及副产品精深加工、祥源公司2万吨马铃薯淀粉项目、三河源农畜产品公司清真方便系列食品等四个新开工项目建设。
城中区要围绕机床、汽车零部件、农牧机械、石油机械等产品,发展机械加工业,延伸产业链。重点抓好华鼎齿轮分公司煤炭机械系列减速箱、裕发祥公司1万套餐饮厨房设备等3个续建项目。
20年征程,活力之城强劲发展
20年前,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盐城开发区应运而生。作为江苏省首批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历任领导和全体同志奋力开拓、艰苦创业,超过了20年发展历程:以1992年8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兴办盐城经济开发区为标志,进入起步建设阶段;以2004年5月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二厂落户盐城经济开发区为标志,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以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标志,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开发区辖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展到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人。区内现有外资企业108家,是江苏省唯一的韩资密集区和苏北台资集聚新高地。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软件及服务外包、光电光伏及LED等新兴产业为重点,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韩国现代、法国佛吉亚、日本富士重工、美国江森、台玻等世界知名企业落户开发区。
建区以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始终坚持“敢闯、敢试、敢冒、敢为人先”的试验区精神,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谋跨越,顽强拼搏,克难求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7年到2011年,GDP从29亿元增加到170亿元,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从12亿元增加到16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4.2亿元增加到超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6亿元增加到超20亿元,到帐外资从1.1亿元增加到近3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8.6亿元增加到超110亿元,在全省开发区中排名44位跃升到第18位。利用全市1/200的土地,完成了1/15的GDP、1/10的财政收入、1/8的利用外资,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排名近3年前移9个位次,位列第18位。2012年,预计实现GDP21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亿元,实际到帐外资3.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工业投资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6亿元。
2010年以来,相继获得中国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最具投资价值软件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和江苏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江苏省光电科技产业园等省级以上牌子或称号。今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盐城综合保税区,并于11月15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江北第1家、江苏第5家、全国第22家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顺利开工,被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为开发区的再次腾飞发展插上了新的翅膀。
展宏略,科学发展谱写华章
回顾20年来不平凡的探索发展之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成功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从分散布局向组团发展转变、从工业拉动向产城互动转变、从开发建设向统筹发展转变、从常规管理向机制创新转变的“五个转变”,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软件及服务外包、新能源、新光源及装备制造等新特产业,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全力主攻重大项目,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初步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根本、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近三年来,开发区累计招引项目172个,总投资674亿元,其中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个,DYK三厂、常州天合、台湾华新丽华、台玻、法国佛吉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强劲,形成了一小(DYK乘用车)、一大(中大客车)、一特(悦达专用车)、一新(中大电动客车、奥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格局。2011,以DYK公司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完成超600亿元。2010年,DYK公司产销超33万台,成功跻身乘用车销售“百万辆俱乐部”;2011年,DYK公司产销超43万台,增幅全国第一,销量全国第七;2012年6月29日,DYK汽车三厂开工建设,投产后将形成产百万辆汽车的生产基地,形成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两大千亿级产业,跻身全球汽车制造规模前十强城市行列。
坚持走组团式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特色园区经济,先后设立了盐城综合保税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盐城国际软件园、盐城光电产业园、漕河泾盐城分区、韩资工业园、大丰港产业园等7大园区板块,加速集聚项目、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5大要素。目前,盐城综保区即将正式封关运行,已有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晶美光电等4家企业入驻;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有以东南大学盐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为首的7家研发机构和27家企业入驻,累计总投资63.4亿元;盐城国际软件园已有以国家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为龙头的43家软件开发企业和20多个功能配套项目相继入驻,软件社区已初具雏形;盐城光电产业园已有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领衔的8家研发机构和总投资5亿元的立德照明基地等10家企业入驻;漕河泾盐城分区总投资1.8亿元的科技经济功能平台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韩资园围绕“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目标定位,目前一期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建成使用并有8家企业入驻,2013年底全面建成;大丰港产业园各项规划和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20多个项目意向入园。
大力实施建区造城双轮驱动战略,力争5年内集聚人口80万,成为大市区的副中心,推动开发区从单一的工业制造区向多功能产业区和现代化新城区转型。2010年,提出了“一年做规划、二年拉框架、三年见成效、五年建新城”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城建投入,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形成了14纵16横道路网络体系,BRT、区内新能源公交车等投入运行,与大市区实现无缝对接。生活环境逐步提高,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以“绿”和“水”为依托,先后投资4亿多元,新建绿化面积472.74公顷,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服务功能不断完美,国际会展中心、盐城迎宾馆、工业邻里中心均投入使用,汽车文化博览园、美食一条街、涌鑫汽贸中心等项目即将竣工。社会事业配套基本到位,开发区中学、盐城市第三小学、中舍幼儿园、东滩幼儿园已投入使用,东方友谊医院、新城卫生服务中心、敬老院等正在建设。房地产开发迅猛发展,阳光世纪园、阳光康居园、蔡尖花园等交付使用,洲际逸品、绿地天城苑、恒大今城等地产项目正在建设。投资发展环境不断完美,城市品味逐步提升,有力保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再出发,迈向创新创业新征程
未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围绕一个主题,抢抓两大机遇,发展三大产业,把握四个步骤,推行五个国际化,实施六大战略”的“十二五”总体思路,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强势推进开发区跨越发展。
一个主题:就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盐城开发区,具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确保五年翻两番、力争两年翻一番,综合排名跨入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前10名,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创新型开发区,建成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城、中国东部光谷和江苏智慧城市。
两大机遇:一是紧抓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向南连通大丰港,加快大丰港共建园区建设;主动接受长三角中心城市辐射,加快漕河泾盐城分区建设,通过陆海联动、南北联动、东西联动发展,为提升经济实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新支撑、新动力、新空间。二是紧抓盐城大市区向南向东拓展机遇。以河东新城为核心,加速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功能配套,把河东新城打造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价值取向的科技新城,一个融生活、工作、休闲于一体的活力新城,一个古朴气息与现代风范相结合的魅力休闲城区。
三大产业:一是汽车产业。以将盐城建设成百万辆级汽车生产基地和东部沿海汽车零部件国际采购中心为目标,加快形成从乘用车、大客车到专用车、重型卡车,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汽车整车制造到汽车零部件生产等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到2015年,实现汽车产业总量突破20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汽车产业总量突破4000亿元。二是光电产业。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光谷”为目标。到2015年,建成江苏第一、全国一流的特色光电产业园,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形成比较完整的LED照明、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和光显示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成为汽车产业之外的又一支柱产业。三是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以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与推广中心,中国软件研发、制造及服务中心和中国东部沿海新兴服务外包基地为目标。到2015年,建成“苏北第一、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产业园区,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软件及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之路。
四个步骤:一年发展速度领跑苏北,即到2012年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面领先苏北开发区;二年进位争先学赶南通;三年奋力跻身全省十强,即到2014年底,综合实力排名跻身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前十强;四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即到2015年底,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把开发区建成盐城新特产业集聚区、创新开放试验区、生态宜居新城区、现代化的示范区。
到2012年,宜化、兴发、南玻、全通、三新等5大企业现有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工业园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整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工业园,已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观势:起航正当时
2005年,国家正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争先进位、竞相发展。*作为“中”中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发挥综合优势,努力把*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以何力量撬动?
省委、省政府将希望的目光投向*。20*年8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赴*密集调研,研究*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明确表示,全力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带动鄂西南地区发展,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提供支撑。*,在迎来第三次历史机遇的同时,也肩负压力与责任。
为了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首先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破除广大干部中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观念;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思想,牢固树立敢想敢干、敢于突破观念;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观念,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大发展。其次,树立战略眼光。把*放在中部地区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把握,找准差距,自我加压,制定了“努力走在省内同等城市发展前列,保持第一的位置;努力走在中西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重点追赶洛阳,力争进入前三名”的宏伟奋斗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新一轮大发展蓄势待发。
借势:四轮驱动好乘风
*要发展,开发区是龙头。为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各县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积极推进产业布局向沿江地带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着力打造沿江工业经济走廊”。
*开发区发展加力,龙头劲舞:一方面,不断创新完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对东山、*、白洋园区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园区功能重组,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园区为主要形式,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园区错位分工、优势互补、有机链接、协调发展。东山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业,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的高地;白洋园区重点发展重工、化工等产业。另一方面,不断寻求契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搭建新的招商引资平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契机随之而来。20*年下半年,随着国家加工贸易等政策不断调整,沿海发达地区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政策优势弱化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需求日趋强烈,产业、资本加速向中部地区转移。20*年4月,*被认定为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政策优势进一步显现,加上原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对沿海地区企业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
正值此时,原*市委书记厉有为访问*,*与*两个城市有很强的互补性,提出“经济北上、文化南下”的战略设想,以加强*与*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市委、市政府对*的综合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后,决定在*开发区建设*工业园,为承接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重要平台。20*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全省首家*工业园。20*年7月,*工业园隆重奠基。
*工业园的奠基,不仅为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资本向*、*转移开辟了快速通道,为*打开了更加开放之门,更与东山、*、白洋园区一起,形成“四轮”驱动之势,使*开发区真正成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加速器”。
运势:今日园区别样红
为了推动项目、资金、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迅速上规模、上档次,*工业园一开建,就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
加强招商引资、尽快吸引一批项目入驻,成为*工业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主要领导大员上阵,亲自带领招商专班,分期分批奔赴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闽三角地区,大力宣传推介*,积极参与专题招商,精心谋划产业招商,组织专班叩门招商,全力推动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高产出、高附加值和财源型、环保型、产业带动型、就业带动型项目,先后在*等地组织大型招商推介会20多场次,接待客商到开发区考察100余批次,与云海通讯、好易通、同洲电子、海王集团、立白集团、志高空调、怡亚通等一批国内上市公司、知名企业集团和3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广泛接触,请商、拜商1000多家(次)。
一时间,沿海刮起“三峡风”。韩国工业园、欧赛电池工业园、高档包装材料科技园等一批*企业家投资项目纷纷落户*工业园。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吸引新项目落户*工业园,*开发区及时调整招商工作思路,将招商重点区域进一步拓展至*、河北等环渤海湾地区,立足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积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企业市场布局调整找项目。20*年12月18日,*建国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顺利落户*工业园,为*工业园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项目建成后,将使*工业园再添一个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并带动*工业园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全国最大的极薄涂镀板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为*保增长、调结构,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到20*年底,*工业园已有34个项目落户,协议投资总额高达230.7亿元,其中,30个项目签订了正式合同。
为了使*工业园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快速发展,*开发区对园区进行了高起点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并按照“配套环境最好、行政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要求,坚持“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随项目跟进”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投入,优化承接环境。一年来,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筹集资金近10亿元,迅速启动*工业园水、电、气、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工业园首次进行土地成片开发,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先后完成了横十一路排洪箱涵、迎宾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和金岭路南向延伸段建设,启动了先锋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了先锋路、迎宾大道、光伏产业园三大片区共4675.84亩的土地开发。为了弥补硬件上的不足,*开发区在行政服务上下苦功,以企业家需求为第一要求,以企业家满意为第一标准,全力为入驻企业提供“三全一零两带”(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零距离服务,为客商提供一条隔离带、一条联系纽带)保姆式服务,努力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条件不行感情补”。
“软硬兼施”的环境建设,为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工业园建设仍风景独好、热火朝天:南玻多晶硅160兆瓦硅片、韩国工业园、欧洲电池工业园、铝硅合金、年产10万吨窑法磷酸等项目在*工业园率先开建;宜化、兴发精细化工园等原驻地企业也看准*工业园的潜力,随之而上,在*工业园大手笔投资,建设15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保险粉等项目;九天环保等孵化企业依靠科技,募集资金,在*工业园率先实现产业化。20*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宜化磷酸二铵二期、三新磷化10万吨tcp、兴发精细化工园4万吨草甘膦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
*工业园,在危机中坚实基础,积蓄后劲,迎来又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
乘势:科学发展快扬鞭
今年一季度,*工业园逆市而上,喜迎“开门红”。1月9日,南玻多晶硅一期年产1500吨高纯硅材料项目历经1年多时间的紧张建设,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顺利投产,成为国内建成的最大多晶硅单条生产线。整个南玻多晶硅项目建成后,将在*工业园形成以多晶硅材料为龙头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实现工业产值近千亿元。
2月15日,由*兴发集团投资6亿元的兴发精细化工园二期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在*工业园顺利开工。该项目充分利用*硅石等资源和*工业园内的其它原材料和公用工程设施,生产“工业味精”有机硅中间体产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7.2亿元。
2月28日,签约仅两个月的三峡全通年产500万吨涂镀板项目完成近百项前期工作,顺利动工,再次刷新了项目建设“*速度”,将*工业园建设带入新。目前,项目现场共有13支施工队伍2000多人在昼夜不停进行厂房施工,另有多支外协施工队伍辅助施工。
新项目开工的同时,一批在建项目也在*工业园顺利推进。兴瑞化工年产15万吨离子膜烧碱、金信化工年产3万吨甘氨酸等项目顺利投产,投资3亿元的宜化年产10万吨保险粉项目一期计划
今年6月建成投产,投资3亿元的欧赛电池项目一期工程加紧建设,计划今年9月投产。一季度,*工业园共有48个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达到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同比增长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