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控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3 13:35: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控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控实训总结

篇(1)

一、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基本技能教学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检测与排除复杂得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得多,很多新的技术手段被用在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上,因此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

一是让学生掌握各类型汽车故障诊断仪(解码器)的使用方法。汽车故障诊断仪有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类,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技术升级、故障码的读取应该作为一个基础项目。通过汽车故障诊断仪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或原因,为进一步进行故障排除提供快速的技术支持。

二是让学生懂得分析发动机数据流。发动机数据流是指电子控制单元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交流的数据,数据通过诊断接口由专用诊断仪读取,数据随时间和工况而变化,具有动态同步、多参数同时显示的特点。读取发动机数据流可以检测发动机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数据流还可以设定汽车的运行数据。由于部分发动机故障没有故障码显示,利用发动机故障码来判断故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若能善用数据流分析,则能准确找到故障的根源。

三是让学生懂得利用汽车示波器进行信号图形分析。用汽车示波器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传感器本身性能的好坏。现动机的工作转速高、传感器的信号变化速率快,变化周期达千分之一秒,还有相当一部分信号故障是间歇发生,时有时无,这就给故障的检测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汽车示波器可以快速捕捉电信号,还可用较慢的速度来显示这些波形,以便让维修人员一面观察、一面分析,为分析故障部位提供了快速途径。

四是除了懂得利用这些新型设备和手段进行检查排除故障以外,对于一些常规的机械方面的故障也应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根据工作原理分析故障的原因和确定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课题分解

电喷发动机的故障的类型主要包括有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怠速不良、发动机动力不足和发动机水温高等。在实训教学当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型故障设置了几个课题,每个课题在教学中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设备(或实训用车)上选取常见故障的发生部位设置故障,把设置故障后的实训设备的故障排除作为工作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由学生根据故障特征和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检测和排除故障,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和提示。通过完成这些课题的实训练习,学生基本上能把电控发动机常见的故障通过规范的操作完成检测和故障排除,并加深了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1.课题一:发动机启动困难

本课题知识点:电控发动机启动困难的现象比较常见,表现为不能启动、启动后熄火、反复操作多次才能启动,故障排除是从油路和电路入手。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1。

表1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启动时启动机不工作 启动电路故障 熔丝、空挡开关、蓄电池电压、启动继电器 空挡开关断路、启动继电器线圈断路、蓄电池电压极桩接触不良

启动机正常工作但发动机无启动征兆 1.油箱无油

2.点火电路故障

3.配气正时不正确 油箱油量、喷油器、火花塞火花、点火信号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碰撞开关(惯性开关)检测汽缸压力 曲轴位置传感器断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断路、惯性开关断路、喷油器熔断丝断路

有启动征兆,但瞬间停止 点火电路故障 检测点火电路的IGF(反馈)信号 IGF信号线断路

2.课题二:发动机怠速不良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怠速不良包括怠速太低、太高、怠速不稳等现象。发动机怠速不良的原因相对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在可设置故障点较多。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2。

表2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

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

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怠速不稳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检测节气门是否脏污、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歧管是否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进气歧管漏气、空气流量计信号线断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废气再循环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燃油回收系统故障 活性炭罐堵塞或电磁阀损坏 电磁阀故障

曲轴箱通风故障 曲轴通风阀(PCV)有故障或堵塞 PCV阀故障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怠速触点 怠速卡滞、怠速触动信号线断路

油路故障 喷油器滴漏或堵塞 喷油器堵塞、喷油器卡滞

点火电路 火花塞、点火线圈、高压线 火花塞积碳、高压线漏电

汽缸缸压不平衡 汽缸缸压 让学生测量缸压

配气相位不准确 配气相位检查 正时皮带不正时

怠速太高或太低 水温传感器故障 水温传感器及电路 水温传感器电路断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 进气温度传感器及电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断路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 怠速阀卡滞

3.课题三:发动机动力性不足

本课题知识点:在发动机运行中,由于技术状况的改变会引起动力性不足,也就是指它的动力性差,表现为发动机无负荷运转时基本正常,但带负荷运转时加速缓慢,上坡无力,加速踏板踩到底时仍感到动力不足,提速慢,达不到最高车速。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3。

表3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空气滤清器堵塞、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故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空气流量计断路、进气压力传感器真空管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断路

燃油供给系统故障 检查燃油压力、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检查喷油器是否漏油或堵塞 燃油滤清器堵塞、燃油压力调节器真空管漏气、喷油器堵塞

点火系统故障 检查是否有汽缸缺火、火花塞是否火弱 火花塞故障

EGR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机械故障 节气门不能全开、汽缸压力不足、配气不正时 正时皮带安装错位

4.课题四:发动机水温高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水温高也是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除了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外,还会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水温高表现为水温表指示值高或水温度灯亮,但是也必须注意的是水温传感器故障也会引起水温灯亮,这并不是发动机真的水温高,引起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4。

表4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机械故障 检测冷却水的液面与冷却水的质量、检测冷却系统水垢的情况、检查节温器与水泵与传动皮带、检测发动机机油液面 传动皮带松动、节温器故障

散热电路故障 检查水温传感器、水温开关故障、检查散热风扇与电路 水温传感器故障、水温开关故障

汽车空调

散热电路故障 检测汽车空调的散热电路 空调散热风扇继电器故障

三、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的开展

首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数据流的分析、示波器的使用是电喷发动机故障排除手段的基础,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

在故障排除项目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等集中讲授电喷发动机故障的类型、特点和诊断流程。根据电控发动机故障的性质,可以把电控喷射发动机的故障分为两类:有代码故障和无代码故障。实际上在电控发动机出现的故障中,大部分故障都会有故障码产生,故障诊断的第一步是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常规的检查,然后利用汽车故障诊断仪对故障码进行读取,根据故障诊断仪的提示找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对于没有故障码的故障,我们可以先观察故障现象特征,然后根据工作原理分析原因,再从相关的传感器、零部件检查入手找出原因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相关的数据流进行原因分析,也可以利用汽车示波器检查相应的传感器的工作波形图,对传感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别相应传感器的好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故障诊断时编写故障诊断流程图,养成良好、规范的故障诊断方式和工作习惯。

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练习的开展形式采用小组教学法,选择学习能力、协调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把设置好故障的设备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交给组长,并分发工作任务书。由组长按照教师的意图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工作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讨论,写好故障诊断流程图交教师审阅后开展故障排除工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和开展协调实训,规范操作的技巧和流程,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在操作过程当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把故障现象、检查判断方向、检查步骤、检查结果和找到的故障原因等记录在实训报告书上,然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点评。

四、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电控发动机的控制过程是由电控单元(ECU)根据各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发出指令让执行器进行工作,若操作不慎,容易引起电控单元的损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不能鲁莽操作,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是发动机运转的时候严禁断开各电子元件或元件的插接器,以免引起电脉冲损坏ECU。

二是要焊接的时候必须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

三是电路的检测必须使用高阻抗的数字万用表或二极管试灯。

四是避免人体的带静电接触电控单元。

五是汽车维修不仅仅是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维修经验积累和总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各种常规的检查排除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这一点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地方。

五、结语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的实训教学是汽车运用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对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都要有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教导学生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原理知识,开拓思维,多种手段多角度分析问题,还要善于积累经验,加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汽车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进行检测与维修等实训教学内容的实施,引导学生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使用维修工具,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维修方法和故障排除步骤,把学生培养成为能满足汽车维修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缺点

传统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模式是在理论教师完成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实习教师在实训课上指导学生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拆装和检测、使用和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实训操作。授课过程一般都是教师作示范,学生根据示范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教师做小结。在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操作,缺少了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缺少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和考核,教学效果难达理想,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工作的能力也相对较弱,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企业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包含多个知识要点,这些要点是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任务完成了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实习老师做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操作的老套路,是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的实施

1.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岗位,合理设计工作任务

针对本课程对应的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岗位,笔者进行了工作过程分析,根据汽车电控发动机日常工作项目和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工应该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在充分考虑工作任务可实施性的基础上,设计了5项典型工作任务。将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工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为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各个工作任务包含着若干个知识点,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完成知识要点学习的过程。

2.工作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根据学生的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各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工作中的顾客角色,学生模拟成汽车维修企业的员工,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在实习设备或车辆上设立故障点,把一个个待处理的有故障设备或车辆交到学生手上。学生(员工)接到有问题车辆后,询问教师(顾客)车辆存在的问题,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学生运行车辆设备,确认存在的故障,然后本小组学生讨论、交换意见,归纳出排除故障的要点,然后共同实施解决;各组学生可以根据故障特征的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师要参与工作小组的交流、讨论,使他们能尽快地明确自己的切入点,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每个小组的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校期间就能够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3.各小组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

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及时的讨论和评价,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当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发表见解,同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评价。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实践后的分析

1.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效果

中职教育强调操作技能,这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成为了主体,并且获得贴近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笔者在汽修09(1)班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后,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相比以往用传统方法教学的班级有了明显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基本上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一扫以往只有一半同学操作,另一半同学观望的沉闷气氛。该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后,企业反馈的信息是上手快、适应性强、工作勤快、同事关系处理良好。该班的班长张浩同学在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很快就能独立开展维修工作,并且工作责任心强,深受企业负责人赏识。

2.教学方法的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可根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下表:

3.教师的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解者、报告者、示范者,而是起组织、咨询、解说和总结性评价作用。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的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任务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教师则评价各组学生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五、结语

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牢固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协调工作的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理论被引入,且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不但是对教育观念的创新,而且会带来教学模式根本性变革。在对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利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在汽车类专业课程《汽车发电机电控系统系统检修》研究和尝试,也取得了经验和大家分享。

1 依据建构主义,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1 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教学设计

依托汽车集团公司,共同开发《电控发动机检修》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学习情境虽在学校进行,但以《电控发动机检修》真实维修项目为载体,缩短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的距离。

(1)教学地点与工作地点相结合。

(2)企业兼任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联合授课。

1.2 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场所设在汽车电气电控实训室,实现课堂与教学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理论知识溶于故障排除的过程中学习,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可随时随地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1.3 化班为组,采用小组教学形式

在我们使用小组讨论教学法中,一个班通常可根据教学需要可分成6-8个小组。进行小组分组教学时合理分配小组人员的数量与搭配。要观察、了解和发挥小组中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以改善教学效果。

1.4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设计

以电控发动机检修真实维修任务为基础,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课程学习和训练。

(1)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任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设计,将企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和管理;

(2)将企业的项目进行分解、提炼和整合,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载体;

(3)学校教师在暑期走出校门,和兼任教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企业维修项目;

(4)通过专项培养的方式在学校搭建起与企业技术环境相同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

(5)通过专项订单培养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起暑期工学交替的企业平台。

1.5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不同企业的需求,设定课余电控发动机新技术、专项品牌化学习情境,以满足分层次、差异化教学的要求

2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电控发动机检修》是一门培养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为核心主线的职业核心课程,以典型故障症状诊断为载体,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

2.1 头脑风暴教学方法

在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集中授课”、“集中总结”阶段,一般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方法;比如:就 “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其可能原因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意见一一进行评价、解释、归类、划分正确的可能原因,是学生掌握可能原因的分析方法;这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头脑风暴教学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案例教学法

在各种故障诊断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实际典型维修案例,从单一部件的简单故障到复杂综合故障,采用案例导入,讲解,演示、分组训练,使故障具有真实性、实战性,从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学会收集使用资料的能力,并根据故障案例,结合维修任务,根据故障现象,制定维修计划,确定诊断思路、维修方法和手段。通过维修过程的实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实际问题的诊断、分析能力和拓展与迁移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3 小组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自主练习、分组讨论”阶段,有目的的安排讨论主题,作为“集中总结”阶段学生上台讲解的内容;因此,在此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研究,以找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

在我们使用小组讨论教学法中,一个班通常可根据教学需要可分成6-8个小组。进行小组分组教学时合理分配小组人员的数量与搭配。要观察、了解和发挥小组中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要明确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或任务。

要明确小组召集人。必要时进行召集人的轮换,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全局观念,培养学生对团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对在小组活动中不爱参与的学生,老师和同伴要给任务让他们参与工作,并且进行一些控制和调整。让他们在小组工作中积累经验,经常练习。在活动中要求这些学生必须用语言形式参与,经常对他们进行交流能力的培养。在他们参与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不允许其他学生指责他,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4 项目(任务)教学法

主要在电动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过程的自主练习与讨论阶段是“项目(任务)教学法”运用的重点,在该教学阶段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包含项目教学法六个步骤:项目设置项目咨询计划项目决策实施项目检查项目评估。教师对每个阶段都设计完整的考核实施办法,并把工作的条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列入评价的内容,这种考核方式把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于专业学习过程中,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并重。

参考文献

[1]李三虎.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 1997,(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03).

[3]张华.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6).

篇(4)

关键词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教学改革

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标志,现代汽车为提高其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广泛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然而该课程教学对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与产业岗位对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包含了汽车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如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驱动防滑转系统(ASR)、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SBC)、电子制动力分配(EBD)、辅助制动系统(BAS)、安全气囊(SRS)、汽车雷达防碰撞系统;汽车变速系统,如电控自动变速器(EAT)和无级变速器(CVT);电控自动空调(A/C);刮水器与电控门窗;巡航控制系统(CCS);电子控制悬架(ECS);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PS);中央门锁与防盗报警系统;车载网络技术;其他电子控制装置,如汽车电子仪表、汽车导航系统、汽车音响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以及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等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必需、易懂、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产业的实际岗位相对接,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学实施。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合企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后,再进行实习实训,这样的教学方法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明显不适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此,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思想,探索实施适合职教规律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并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将企业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了解企业,实现与即将从事的职业或岗位“零距离”对接大有裨益。

三、实训场地与行业标准对接

教学场所采用一体化教室,在便于开展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训场地的设置与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实景平台相一致。如在车速表检测实训中,采用标准型滚筒式车速表试验台,速度测量装置、速度指示装置和速度报警装置的配备应与汽车安全检测线设备相一致。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检测操作规程,先对车速表试验台和被测车辆进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再对被测车辆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整理和清洁。实训场地的建设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训,而且可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技工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提供了硬件支持。

四、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适应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是目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取证并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毕业。对于学习汽车电子技术方向的学生,要求其必须取得汽车维修电工四级职业资格。为了方便学生取证,提高取证率,学校应把取证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即把取证培训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五、考核评价与实习就业对接

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探索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纳入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查、信息采集、评价、反馈等措施,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质量监控体系,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的安排过程中,依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优先推荐和安排优秀学生。

篇(5)

学生经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已经对汽车发动机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背景下高职教育阶段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主要实现以下目的:教导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控制电路等基本理论,进行使用和维修发动机的基本操作训练;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准确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了解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和燃气发动机电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汽车电控技术的专业技能,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能不断积累有关发动机电控检修方面的经验。

2.中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策略

(1)兼顾中职教学内容,巩固和拓展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知识面。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其他课程的延伸,与其他课程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和分工。如中高职阶段的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等都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对各种传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对汽油喷射和点火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该课程的梳理和定位,发现该课程与中职阶段教学存在的差别,区分其难易程度。在高职阶段教学实践中,应当对中职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提高和拓展,在巩固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和知识面。

(2)优化高职课程教学方法。在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知识的输入和技能的输出两大板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与研讨方法等。比如,在采用小组合作与研讨的教学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汽车维修资料与光盘等物品分发给每一小组,并且将教学环境布置成具有实训区与讨论区的格局模式,然后再让学生在实训台前进行自主研究与摸索,独立完成对各种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然后再所有小组的学生到讨论区,与其他同学分享或讨论自己小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是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适时的点评或者对学生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的提高。

篇(6)

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里多次提及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这或将进一步加快汽车现代技术革新的步伐。目前,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等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检测维修技术正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智能化仪器设备来检测汽车性能和诊断故障。为应对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但是在专业教学尤其是在汽车电控系统的理论及实习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么过分强调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缺少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么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相脱节。这些使得目前职业学校培养的汽车后服务人才与企业上岗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尤其在学生工作后,在汽车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上缺乏思路和方法,学校成了培养简单熟练工的场所。如何提高汽车电控系统的教学质量、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结构

行为向导的项目教学法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其理论基础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案: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具体的项目,设计出相应的学习任务或者学习目标并交给学生,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分析项目并制定实施计划,然后实施项目,完成学习目标。最后学生演示项目成果,学生自评及教师点评。每个项目的教学结束后,教师才进行下一项目的教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钻研,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巩固理论的同时提升了专业技能,更锻炼了解决问题、团结协作、探索创新等职业综合能力。这就是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意义所在。

三、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控系统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汽车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是汽修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岗位关键能力的重要课程。学生除了要求掌握汽车基本构造知识,更要进一步培养现代汽车电控系统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在该课程实行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不同模块建立完整的只是体系,各模块下又细分为不同项目。教学以实践项目为主。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吃透教材,准确设计教学项目。这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所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项目不能过于庞大,而应该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且有机地结合了相关知识点的小任务。例如在“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模块中,我细分出 “自动变速器检修”“电控悬挂系统检修”等项目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操作并取得实效。

2.项目的难易程度应因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学习形式(小组或个人)而定。例如“电控发动机怠速系统检修”项目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电控发动机结构认知”项目则可以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

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电控燃油系统检修”项目采取了擂台PK中 “攻擂”“抢擂”的形式进行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二步:根据项目编写讲义。针对每个项目开发出相应的知识点,编写相应的多媒体教案。再将针对每一个项目的多媒体教案结合起来,形成《汽车电控系统教学多媒体讲义》。

第三步:根据学校专用汽修实习基地的情况,设计出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实习环境。包括设计确定实习场地布局、实习车辆、测试工具和仪器、测试设备、必备材料等。实习环境的确定是项目教学法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第四步:理论讲解,实操示范。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包括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所需要的软硬件及工具等,要重点式讲解新知识;然后向学生明确项目的具体实施,适当可以示范操作。这一步要求学生完全理解,不完全理解处要提出问题,留待在自身实操中验证。至此学生已经更清晰项目,并调动起了实践兴趣。

第五步:分组实施,完成项目。各组员确定分工和合作形式,然后按照步骤开始实训。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必要时教师给予启发式指导,提示的深浅因应学生层次而有所调整,以更好地锻炼其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第六步:总结活动,评价结果。

1.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自评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互评重在分享经验、相互促进。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以评促学。

2.评分标准明确清晰。例如“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检测”项目中,我清晰地列出了每一个部件检测、每一环节的评分标准,以便于学生进行具体的自评。

3.可评价实训过程或操作技巧。过程评价可帮助学生再次梳理项目,总结自己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以及协作、沟通、解疑、动手操作等能力;技巧评价重在总结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法是否恰当、能否一题多解。

4.重视通过总结拓展和延伸项目,例如演示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让学生来评价一下是否有不同的优缺点等等,以此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升技能以及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总结教学经验,更好地设计好下一个项目。最后,教师逐一检查学生项目实施的结果,结合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的表现,评定成绩。当每个项目逐一完成后,课程的基本内容也就完全掌握,教师最后汇总情况,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评定总成绩。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现今职教模式下虽然基本具备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条件,但仍要面对“大班化”、教材传统、学生职业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1.将班级利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小组的团结协作,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减轻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压力。

2.整合教材,细分项目。内容既要能反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又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最好能够引进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理顺行动回路。从一个具体项目的报告、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再到下一个具体项目,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行动回路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4.提高双师型师资质量。教师要提升项目的规划、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具备完成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当好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5.逐步实现教考分离。教考真正分离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的管理机制,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考核办法,让行业协会、企业主、雇员代表等参与到学校的结业考试中,负责考试的大纲以及考题等。

6.选择项目要考虑全面,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实训设备开展项目教学,展示成果要具体,教师评价总结要到位,这些都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保障。

篇(7)

一、引言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总成之一,是轿车的心脏。各大汽车制造厂家都致力于发动机新技术的研发,电控系统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我国要求在2001年后生产的轿车,全部配置电喷系统,因此,掌握电喷系统维修技术是每个汽车维修技工必备的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培养的人才应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开设课程应紧跟企业的要求。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构建于发动机构造、电工电子基础、汽车传感器等课程的基础上,讲述电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诊断、检测仪器进行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分析和排除的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把学生引导向工作体系,其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反映工作对象、内容及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现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原则。

1.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教学内容具体化和有形化,采用相应的教学情境,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进行教学,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2.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这就是职业性。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中,获得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在协作的团队中,与人沟通、合作交往,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教学过程的工作任务模拟于企业的工作过程,学生要获得真正的职业技能,必须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与学校的学习过程有机融合,这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三、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

1.典型工作任务的形成

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是教师深入企业调研,由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汽车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最后得出发动机电控系统5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是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是维修工作常遇到的故障,每个任务都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它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融入在内,任务的设置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

2.学习单元的实施

在选定工作任务后,将任务拆分为若干个学习单元,学习单元由七要素构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学生手册、维修资料、任务工单。

教学设计是教师采用教学“六步法”进行整个学习单元教学组织过程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任务的目的、学时、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客户任务描述、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等。

教学课件是教师在学生资讯阶段,针对任务需要所作的必要理论知识内确容,主要包括与任务相关重点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

教学录像是教师采用教学课件进行理论讲授的录像。

演示录像是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任务实操演示,以供学生学习使用。

学生手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文字材料,学生手册的内容是和某个学习单元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维修资料是和实训任务相关的车辆维修资料,以便学生在资讯阶段查阅。

任务工单是引导学生完成具体实训任务的引导性文字材料,是学生在实训中过程中的核心文件。主要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计划、书写、记录数据、绘制图形、分析结果等多种岗位工作能力。

学习单元的教学过程需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为5-7人,组内选出1个组长,组长负责协调教学各环节,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教学六步法中,起领导者作用,能带领组员完成学习任务。

四、引入高职技能竞赛模式到课程教学中,以赛促教

高职技能竞赛在展示院校学生风采、宣传办学成果、引导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12年,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己经举办了三届,其中汽车类项目有: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技能竞赛标准对接行业标准,其由维修企业技术总监、教育专家参照教学标准反复修订而成;竞赛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引导学校革新课程内容,因此,参赛的队伍逐年增加,竞赛水平也越来越高。

汽车技能竞赛中与发动机电控系统相关的内容是:丰田卡罗拉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分析与排除。重点在于:考察参赛队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排除及逻辑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过程中,要求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保证正确的仪器连接、操作步骤合理、故障点确认准确;用时大约为30分钟,排除两个故障点。

从以上竞赛要求中,可以看出:

选手应熟练掌握卡罗拉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检测发动机故障,完整记录相关故障码、数据流,准确分析、确认故障点。三个选手应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逻辑思维清晰,心理素质过硬,应对自如。

1.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5个典型工作任务后,对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分析和排除己有了一定的基础。现把学生分成4人为一小组,教师将小组长集中训练,让组长胜任企业技术总监的角色,技术总监应熟悉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能设置合适的故障点,对组员进行技术问题的提问。经过训练、考核后,组长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充当技术总监。现在我们设置一个逆向思维方式,让组长设置故障点,教师来进行故障排除,但教师不一定要亲自动手排故,只是需要逻辑分析,让组长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通过师生的交流、角色的变换,组长的理论知识水平和逻辑分析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加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情境设计:专业教师将上一年参赛的选手训练情境拍成录像,上课时,教师边放录像,边讲解竞赛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并派发选手需填写的作业工单,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现在让组长成为真正的技术总监,组员成为参赛选手,教师担任裁判。按照竞赛的规则和要求,根据选手在30分钟内完成故障排除,教师依据评分表的技术标准给予参赛选手打分,按参赛队数,评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获奖队伍给予适当的奖励,并计入课程考核分数。

2.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技能竞赛的内容虽然和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差别,技能竞赛的故障点设置由维修企业技术总监完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也接近于实际生产过程,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能竞赛在安全生产、规范操作、逻辑分析、分工协作等都有较高要求,也是课堂教学欠缺的一面,值得其他课程教学学习。故障点判断需要有理有据,对应于修车要找到故障原因是一致的,这样也可以尽量减少返工率,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是不谋而合的。

因为我们团队教师对技能竞赛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整车实施教学,拓宽知识面,所以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己参加了三届汽车技能竞赛,第二、三届都获得二等奖,成绩逐年提高,汽车专业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得到扩宽。实践证明,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以赛促教,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加强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应变能力。

五、让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拓展创新能力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这决定了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基本职能后,必须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科研作用:为教学服务,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思考,促进自我知识结构更新,培养教师的开拓创新和拼搏精神,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科研活动也需要教师有敬业精神、强烈的进取心;通过科研,教师能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教学有反馈作用,从而能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汽车教学团队教师每年都承担院级、区级的教改课题和科研项目,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我主持的区级课题《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正在研究中。经反复比较和筛选,我选用日产汽车公司VQ2.0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二年级的学生参与设备的制作,因为这些学生己经完成发动机的机械结构、电控系统的课程,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完成发动机支架的布局、电控系统的分析和线路图的绘制。只要有老师的合适提示、引导,学生经过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拆分项目的子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最终可以协助完成课题任务。

制作时,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负责台架的基础设计,包括铁架的选料、框架布置、焊接、喷漆等;第二组负责线路图的设计、电路焊接、发动机性能调试;第三组负责线路图在计算机上的绘制、彩色喷画。各小组按照总设计方案,各自分工,又相互协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原来方案的不足之处,使方案更合理。

设计的线路板能一目了然反映原车的电控系统工作原理,在板上需设置相关的测量孔,可以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等,用示波器测量相关波形,如曲轴信号、点火线圈、喷油器等波形;在板上设置发光二极管,可以直观反映发动机运行时的喷油器工作状况;另外再设置燃油表、真空表,可以分别观察燃油压力、真空度。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查阅汽车维修手册,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汽车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生能熟练运用汽车检测仪,读取故障码、数据流,并结合示波器的功能,检查传感器、执行元件的输出波形,最终达到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的目的。参与设备制作的学生职业技能有明显提高,也包括实际操作能力、调试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

六、开展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完成理实一体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为打造真实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需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的教学方式;引入企业工作流程、标准化技术规范、技术手册、工作任务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增加维修设备,可以开展真实性的汽车服务。由于我们汽车教学团队教师大部分来自汽车维修组企业,有企业工作经验,按照企业模式开展教学,汽车维修流程有:预约、接待、诊断车辆、制作工单、车间派工、检修车辆、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按维修流程作业,让学生体验到真实工作任务。

以“汽车协会”为依托,在汽车实训楼,添置汽车美容设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校内老师的车辆进行美容服务。在此基础上,针对需要保养或有故障需维修的车辆,我们组织了有强烈的责任心、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成立维修、保养班组,按企业的要求开展业务。遇到典型故障时,我让学生用相机拍下照片,做成课件,详细为学生讲述故障原因、技术标准、排除的方法。

我曾维修过一台本田飞度轿车,该车在急加速或上斜坡时,加油不顺。经检查油电路时,发现火花塞间隙明显过大,己达到1.5mm,远超过标准值1.0mm,更换火花塞和清洗喷油器后,故障排除。另外我们也维修过一台丰田佳美发动机,该车油耗大,加速变差。经检查:第三缸汽缸压力为8.3bar,低于标准值12bar,经拆解发动机,按照大修标准维修;维修后,压力恢复到标准值,历时五天,我拍下详细的照片,制作成教学录像,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在校参加过维修组的成员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综合职业技能得到迅速提升,无论是安全生产意识、故障诊断能力,还是团队沟通、协作能力,都远远走在前头,因此,这些毕业生,成了用人单位的抢手货。下一步,我们构想:增加场地和设备的投入,按照企业经营的方式,开展对外汽车服务,输送更多技术型、管理型的汽车人才。

七、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教师跟踪顶岗实习

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通过校企合作,可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并顺利解决就业。

汽车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在三年级的第五学期,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同时还有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等课程任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也穿插在其中,在4S店或综合维修厂,发动机保养、维修的工作量占机电工种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遇到各种不同的故障。由于企业追求工作效率,班组长或技术主管对故障的答复不全面,学生在工作存在的疑惑问题,难于归纳、总结。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实习学生分组,指导教师分组负责,并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网站和远程帮助,定期巡回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并为毕业设计、毕业论准备。

我院汽车专业与东风柳汽公司、广汽本田北部湾店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广州华胜汽车服务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每年都接纳顶岗实习的学生,学生到企业后,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毕业后,在企业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有些毕业生己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我们汽车教学团队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探讨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八、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职业能力和水平

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教师不仅有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而且有职业能力和素养,“双师型”的教师来源有两个,一是从企业招聘,二是自主培养,校内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实践。

近年来,汽车教学团队教师在学院的支持下,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锻炼。在维修企业,教师可以接触到汽车最新技术,了解汽车发展的方向,熟练使用检测仪器、设备。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学会书本之外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故障排除的技巧。在企业,每天维修的车辆种类较多,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掌握不同车型的维修方法。到企业,教师能深刻感觉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积累下来的,体会到企业经营的哲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反过来,正是企业的需求,又会影响到教学模式的改变。

九、小结

综上所述,课程的改革能促进专业迅速发展,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包括设备、师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等因素,抓好校内的课程教学;同时要开拓多渠道,让企业参与办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兼顾双方利益,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重点抓好教学三个环节: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环环相扣,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88.

[2]赵振宁.电控发动机原理与检修[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赵玉庆.日产风度轿车维修手册[S].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张传慧.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严景明(1967—),男,广东湛江人,大学本科,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汽车机械、电子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篇(8)

在技工院校,机械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普通车床实习操作过程中常发生以下三种实习教学安全事故:

1.案例一

不少初学者在车床卡盘上装夹工件后,由于安全意识薄弱,违反操作安全规程,没有立即取出卡盘匙,就去安装车刀或做其他的准备工作,把卡盘匙还插在卡盘中这事给忘记了,之后就去启动机床,导致卡盘匙从高速转动的卡盘中飞出,极易造成击中位于机床前后附近的人员或砸中机床,甚至卡盘匙也被摔断。如06机电班的一位学生在实训时就出现过上述情况,万幸的是卡盘匙没有砸到人,而是被猛摔到车床导轨上,卡盘匙被摔断及严重变形。

2.案例二

当学生根据零件加工工艺,需要在靠近卡盘端进行切削加工时,常因紧张或经验不足,眼睛只顾看着车刀切削工件,没有注意到方刀架与卡盘爪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于卡盘在高速旋转时,眼睛容易产生错觉,感觉卡盘爪与刀架之间还有距离,结果使方刀架撞到高速旋转的卡盘爪上而导致刀架和卡爪被撞崩:另外,在近端切削加工时,初学者由于操作不熟练,操纵刹车或反车不及时,也会造成方刀架撞到卡盘爪上。这种情况发生最多,本校三十多台车床在未安装该安全装置前,96%以上的方刀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情况。

3.案例三

个别学生在操作换向手柄反向纵行快速自动走刀时,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而停机不及,导致溜板箱反向逆行时撞击到车床尾部的三杆支架,致使溜板箱被撞坏。如07机电一体班的一名学生,出于好奇,违反实训指导教师的操作要求,用丝杠带动溜板,挂上高速挡,以高速反向走刀,结果刹车不及,导致溜板箱猛烈撞击车床尾部三杆支架,使溜板箱被撞坏报废。

多年来,学生在普通车床实习过程中时有发生上述事故,造成实习教师上实训课时精神较为紧张,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担心发生实习课堂安全事故。据统计,在未安装该装置前两年时间内,本校三十多台车床在学生车工实训过程中,因学生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原因,导致发生撞机等事故十几起,共计卡盘匙飞出被摔断、摔至变形9支;溜板箱撞烂报废2只、撞伤修复2只、中度碰撞5起;96%方刀架有不同程度的撞崩撞伤。这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实习教学的正常顺利开展。

为确保实习教学安全顺利开展,杜绝事故发生,笔者对实训车床进行了安全技术改造的创新设计。2008年初,通过研发设计与制作,完成了“车工实训多功能综合安全保护装置”的技术改造,经过2年多的实践验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了“普车实训教学无事故”的目标。

主席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我们正处于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的时代,在技工教育战线上要承担起教学改革、技术改革、管理改革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勇于创新的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团结协助的精神。作为一名技校实习指导教师,笔者针对学生在车工实训过程中由于紧张或操作不慎而造成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等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学生在普车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成因,对车床进行了技术改造,设计和制作出具有综合多种防护功能的安全保护装置。

二、车工实训综合安全保护装置的主要结构与作用

该装置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卡盘匙启动安全保护装置”、“方刀架防撞保护装置”、“溜板箱防撞保护装置”,这三套装置分别安装在车床正面床头箱左下方、车床背面导轨前端下方、车床背面导轨后端下方三个部位(图1、图2、图3)。

1.“卡盘匙启动安全保护装置”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该“装置”由按压式微动电控开关、卡盘匙插座、塑料压块等零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当卡盘匙插入圆筒插座,按压到电控开关后, 机床方能启动;当卡盘匙忘记从卡盘取出时,机床启动失效。 该“装置”有效防止学生将卡盘匙留在卡盘插口上就启动车床的意外发生,起到保护学生人身和机床设备安全的作用。

2.“方刀架防撞安全保护装置”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该“装置”由微动电控开关、可调式压铁、终极限位档铁、缓冲弹簧等零件所组成,如图2 所示。

当学生在靠近卡盘端切削工件或自动走刀至终端极限位置(即卡盘爪与方刀架的相触点)还有3~5mm距离时(此距离可自由调整),可调式压铁就会碰到微动电控开关,此时机床就会自动停机,避免了方刀架碰撞到高速旋转的卡盘,实现了停机保护。但由于急速停机惯性力的作用,溜板上的刀架仍会前冲,此时该装置的缓冲弹簧和终极限位挡铁起到缓冲作用及顶停定位作用,使溜板在终极位置前完全停止,起到绝对安全可靠的保护作用。该装置有效地防止了方刀架与卡盘之间撞击事故的发生,起到保障设备安全的功能。

3.“溜板箱防撞保护装置”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该“装置”是由微动电控开关、可调式压铁、开关支架和螺栓等零件组成,如图3所示。

当操作换向手柄反向纵行快速自动走刀,因大意或操作失误而不及停机时,可调压铁触及微动电控开关,机床断电自动停机,防止了溜板箱逆行碰撞支架的事故发生,起到了保护设备安全的可靠作用。

三、车工实训综合安全保护装置的主要创新点

“车工实训综合安全保护装置”是通过分析和总结历年来学生在车工实习过程中出现常见安全事故而设计制作,该装置具有“卡盘匙启动安全保护”、“方刀架防撞安全保护”、“溜板箱防撞保护”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安全保护功能,其安全可靠、效果显著,保护了学生人身和设备安全,实现了实习课堂“零事故”的目标。

据了解,目前在各所职业院校的实训车床中还没有发现装备是具有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安全保护装置”。该项目创新并填补了技工院校车工实习多功能安全防护装备发明的空白。由于该“装置”作用明显、效果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故该设计创作在参加2010年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广州市属技工院校首届师生创新设计大赛”和中国职协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技工院校技术开发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皆荣获二等奖。

四、车工实训综合安全保护装置的使用效果

通过近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自08年在本校的普通车床上全部安装了“多功能综合安全保护装置”以后,没有发生过一例卡盘匙飞出、方刀架被撞和溜板箱被撞等方面的实习课堂教学事故,有效防止了学生在车工实训过程中因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学生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避免了事故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装置”确实起到综合防护、安全可靠、作用显著的效果。该装置也为今后对其他实训机床等教学设备的安全性能技术改造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推广应用价值

篇(9)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今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都以理论课程讲解为重点,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能够获取到非常高的学习分数,但是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缺失。由此,综合创新实训课程被提出来,并在不断改革,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将重点阐述创新训练目标、意义以及改革内容。

一、设置综合创新训练课程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对人才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高校不断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我国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改革,在项目中将10年卓越培养目标纲要制定出来,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变革与发展,是传统教育向工程教育转折的一个举措。工程训练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中心,更是培养优秀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方案被提出来,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训中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1]。

二、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教学目标

很多技术类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比如,某航天大学工科专业开设了几门必修课,这些必修课融合了电控、机械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指导,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课程建立在工程训练基础上,融合机、电、控等专业设备,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通过学习这些课程需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认知与操作,熟练运用电控一体化技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运行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

过去,工程类教学一直将机械设计作为重点,为了达到课题目标就会不断加强设计教学内容,但如果课题智能化强仅依靠机械工程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监控与电控两项技术内容,课题学习不再单纯以机械设计为主,使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均衡发展,实践技能掌握更多[2]。

(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制作课题的方式,其他学生仅对内容进行创新训练,而将“个性化培养”作为改革的实训模式与核心内容,就是学生先申报一个课题,可以是教学科研课题,也可以是课业的拓展课题或者企业科研项目,教师对学生一对一指导教学,使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方案设计、硬件设计等,能够自主调试与测试软件、系统。在完成以上实训以后总结实训方法、知识,完成论文编写与答辩。

四、对改革综合创新训练实践未来发展的思考

即使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已经成为机电学院的一种创新体系,也是重要的实践训练基地,但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设计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设计实验的条件以及实验管理都需要不断完善,进而从实验为主转为探索性实验模式。要想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就要先对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考动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将课程体系创新实验条件及其相关实验体系建立起来,先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相关实践环节打通,更好地依据机械原理对机械设计和创新实验条件进行完善,使机电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关联的实验系列开设出来,比如,驱动部件设计、机械装配、驱动部件设计、传感器测量技术、控制器接口技术等,还要掌握控制编程制造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获取更加系统。

其次,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比如,自主研发或者设计,体会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更好地掌握机电系统运行与装配方法[3]。比如:SPCE061A单片机音效彩屏液晶显示贪吃蛇游戏:这是一款益智类游戏,主屏幕显示一条贪吃蛇,随机获得食物,游戏玩家可以操作键盘对贪吃蛇的方向进行控制,每吃到一个食物便增加相应分数,一旦贪吃蛇碰到边界,游戏便失败。游戏使用了单片机功能,贪吃蛇每到一个位置计算坐标;两个键盘玩的游戏是创新内容。项目创新总结:在完成了项目研发以后,学生要对项目做出总结,学生运用了在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中学习的知识与操作方法,边研究边查阅资料,逐步分析各个研究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游戏制作[5]。最后总结出:“获得的创新想法来源于实践,创新成果服务于实践。”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探讨了综合创新实训课程的意义、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改革方案。可见,素质教育改革下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与工作,使教学改革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牛锁良,李平,张纪勇,等.基于“培养创新思维”的线切割实训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1-34.

[2]邵文冕,都维刚.电气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179.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118-02

空调器电控系统是空调器组成环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整个空调器的正常工作。这个部分的教学既是教学上的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在教学实施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保证学生获得良好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从现有的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知识体系上也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十分混乱的,在遇到具体的电器与控制系统故障时,学生就不知所措,理论依旧是理论,理论没有与实际联系起来,导致学习任务的失败。

由于空调器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即围绕着动手实践能力展开的,所以我们应避免采用高等院校制冷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主要定位于使用者的角度,而不是定位于设计者的角度。所以使学生获得空调器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基本技能作为根本目标。

一般地,学生对制冷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制冷系统故障排除掌握的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撇开许多理论化的知识,只需要掌握纯粹的技能就可以了。但是空调器电控系统情况就不同了,首先学生必须掌握电控系统中关键元器件的物理性质和它的基本功能;其次,学生必须要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要相当熟悉;最后,学生对整个电控系统要形成完整的认识。为了达成这三个目标,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思考,成了几点认识。

1 合理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我们的教学定位,学生是以专业岗位为导向的,所以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电控系统的故障检修和排除等技能上,根据空调行业的统计,空调电控系统方面的故障占到总故障的六成以上,所以这块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空调制冷系统的学习,我们发现学生绝大多数对理论上要求不是很高,且纯粹的操作技能都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让学生学习较为复杂的电路和控制方面的内容就十分困难了,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十分吃力,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由于先修的电工电子课程学习效果不好,容易给学生带来挫折感,导致他们在具体学习空调电控系统时,产生畏惧心理,厌学心理增强,最终导致学习失败。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建议电工电子课程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制冷专业特点,增加制冷设备中常用的一些电气控制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尽量避免电工电子部分繁琐理论分析和计算部分,同时也删除一些用不到的基础知识,增加主要电路元器件外特性的教学,忽略内部结构和原理的阐述,尽可能地提供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元器件实践辨识,增加元器件检测检修技能的训练内容。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不拘一格,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设备条件,编写合适的讲义,而不是泛泛采用市面上的教材。

2 各个击破,突出功能模块

在掌握元器件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空调电控系统的特点,设置了十个模块内容:滤波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传感器电路模块、单片机电路模块、操作显示电路模块、供电开关电路模块、驱动电路模块、过流保护模块、蜂鸣器电路模块和遥控接收电路模块。我们同时注意到学生在掌握好单个元器件的基础上,就可以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为此,我们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讨论的学习方式。首先,学生要搞清楚每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比方说传感器电路模块,就要求学生知道一是为单片机提供室内室外温度信号,控制压缩机、风扇电机的运行时间;二是知道防冷冻、防冷风控制;三是知道除霜时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时间等等。其次,要求学生知道功能电路具体包含哪些元器件,弄清楚这些元器件所起的具体作用,比方说学习滤波电路模块时,就要认识到在输入回路中串联的熔断器起到的作用,即当后面的线性滤波器或过压保护电路有元件击穿,使电流超过熔断器标称值后,熔断器的熔体过流熔断,避免过大故障范围,实现过流保护。最后,掌握这些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找出整个模块的输入和输出具置,能够对照电路原理图,认准每个实物在什么位置,能够正确判断每条线路的具体走向等等。

3 项目引导,贴近实践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设置了典型电控系统故障:整机不工作、压缩机不转、制冷效果差、显示屏字符故障、蜂鸣器不发音、电加热器不加热以及故障代码等项目。这部分内容教学事先不给出解决方法,而是采用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独立从互联网上找到故障项目的排除方法,然后动手实践,逐一排除故障,最后讨论总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故障,这些故障现象之间有什么异同。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相应做出调整,变过去笼统的笔试加操作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排除故障的整个流程的考察上,让其他学生也参与打分,如在故障的排除过程中,有无法解释或是让评分人不理解的地方,考核成绩要适当扣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设置的项目基本上是很典型的,但是也难免有所遗漏,所以我们加强了与空调售后服务中心的合作联系,一方面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维修师傅上门传授经验,一方面派出学生去售后中心直接参与现地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多体会,看看有经验的维修人员是如何排除故障的。我们也尝试自己示教板,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能力。

4 加强建设,实现仿真教学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空调专业实训教室还有许多不足,诸如配套设施部完备,数量也不足,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人多,而实际可操作的设备不足,经常出现少数人动手,而大多数人旁观的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一个项目完整做完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另外,学生接触到的机型也比较单一,面对未接触过的品牌货型号的空调器时,学生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必须获得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强专业教室建设,建立有定频空调、变频空调、中央空调和汽车空调等电气实验室,增加实训器材的配套设施数量,增设制冷专业空调仿真训练器材,通过仿真器材训练可以大大减少日常所需好处部分的训练内容,同时可以增加学习效果。我们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建立空调专业网站,首先要丰富图书资料,实现专业书籍的数字化;其次,丰富网络教学视频,实现教学仪器、设备、教育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主动作为,提升教师水平

教学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在人,空调制冷的教学好坏主要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的教师理论素养很好,但是实践动手能力不行,有的教师理论说不出一二三,但是动手十分在行。作为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不关能对电控系统原理做到明察秋毫,而且能以精湛的技艺给学生做示范做表率,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首先,派出教师参加制冷企业举办的培训班,比如格力空调,他们定期都有学习培训班,教师可以实地参加他们的学习班,紧跟产品更新步伐,同时也可以企业维修师傅一同学习,随时随地向他们学习请教;其次,外派教师去制冷企业学习,从源头学习制冷设备的设计生产,提升理论素养;最后,派出教师去售后服务中心“打工”锻炼,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

6 结束语

在我们的理论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方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主动协调,为一线教学排忧解难,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的教师主动作为,克服困难,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锋.空调器电控系统维修完全图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 高增权.制冷与空调维修工问答390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7-02

一、引言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的研究报告统计[1],我国的工科毕业生只有不到 10% 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缺乏是不适合跨国公司工作的关键。与欧洲等国家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存在三大弊端:一是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普遍缺乏行业背景,二是课程设置僵硬,缺乏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创新教育不足;三是缺乏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缺少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教育。这样的状况导致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不强。中国提出在2020年前完成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就需要培养出基于工程实践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工程教育改革成为第一要务[2]。实现第一要务要从最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始,课程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没有课程教学创新,教育改革就是空中楼阁。

2000年,美国爱德华・克劳利教授研究组开始对工程教育改革进行研究。经过四年探索和实践,他们合作苑⒊隽说囊桓鲂滦偷墓こ探逃模式――CDIO[3]。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以CDIO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基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CDIO模式为国际工程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4]。

将CDIO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是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新尝试。“概念车制作”是新开设校级综合性专业校选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概念车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主动研究和学习,教师指导方式。将CDIO模式应用到“概念车制作”课程中,以学生团队在工作室(课堂)针对概念车为情境的理论学习、分析、思考为重点,构建一个“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重理论又重实践的工程教育环境。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

设置“概念车制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灵活性与广泛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该课程要求学生树立工程的概念,同时了解在完成工程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有相关的技术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书面及口头交流能力、资料的使用及查阅能力等,还有自我学习和管理等相关能力。使学生在系统分析与设计、制作、调试、信息处理、文档写作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为造就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组织

“概念车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的过程,将概念车制作分成多项目(或系统)。该课程分成五组,每组学生 3~5人,包括车身组、传动组、转向及车架组、发动机组以及电器组。要求汽车服务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基本安排在传动组、转向及车架组、发动机组以及电器组,成型专业学生安排在车身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分派到各组承担零部件的制作。

四、CDIO模式下的课程

1.课程的构思(C)

概念车就是最先进、前卫、环保、最能代表造车工艺的技术与科技发展设计的未来汽车。教学内容的构思是以概念车制作为平台,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该课程技术内容构思是概念车的制作项目,制作概念车要求每循环教学都有创新,在汽车节能、环保,轻量化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概念车主要包括发动机、底盘、电器和车身四大部分,每循环教学创新都要从这四个方面考虑。基于比赛和教学规律的考虑,每循环教学项目都在变化,构思概念车的系统创新是关键,这就是项目任务书。如2015年是转向系统的优化,2016年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

该课题管理内容构思以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进行管理,使学生团队受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熏陶。

2.课程的设计(D)

根据构思的项目任务书,对构思课程教学进行设计。

(1)教学过程的设计

“概念车制作”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有很大差别,时间不固定,按照项目计划时间运行。主讲教师不站在讲台上将知识或技术灌输给学生,深入到学生团队中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团队按照项目计划书去学习和研究,推动项目逐步接近技术指标。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概念车制作”授课在 CDIO 模式框架内进行,需将 CDIO 精神灵活地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采用以学生动手和自行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研究和思考自行完成,遇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研讨,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最后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入工程的概念,而且还要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

(3)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技术方面包括,调研、构思、设计、制作、调试和比赛(若有比赛)或总结等内容;管理方面包括大学生日常管理、经费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基地管理等。

(4)实训基地的设计

实训基地设计是按照ISO9001管理体系进行现场设计,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制作基地划分为车身成型区、学习区、加工区、组装台架调试区以及设备存放区。

3.课程的实施(I)

(1)技术方面的实施

实施过程按照项目计划时间进行。制作过程主要在实训基地。首先,学生团队调研和检索材料,了解和掌握该任务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如2016年的主要任务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就要了解发动机电控知识和技术,掌握电控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学生团队要出去调研,记录和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比赛和教学的要求,撰写项目任务书。首先,设定本学期概念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2016年关键技术是发动机电控部分,其他系统进行优化。其次,对概念车进行总体布局,如2016年概念车采用三轮行驶系统,转向系统采用阿克曼转向方式,车架采用前一字后井字结构以及车身采用锥形流线型等。第三、零部件设计采用CAI设计并进行仿真车身强度、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第四、按照已经学过的《机械零件》的知识,对零部件选型。

按照零部件的要求以及计算分析结果,对零部件进行绘制,设计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工装夹具。根据图纸的内容进行制作,制作大部分都是学生团队在学院加工中心自行完成。

零部件全部制作完毕进行组装,组装后进行调试,调试先进行台架测试,台架测试通过后,再进行路试,如果有问题或效果不理想,再进行零部件优化,然后再调试,直到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为止。学生团队在计算分析、制作以及调试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查资料或看讲义以及教师指导。

课程技术内容讲义总计九章,主要包括车架设计与制作、车身设计与制作、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制动系统设计与选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选型、电动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选择、燃油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选择、电动车测试过程以及燃油车测试过程。

(2)管理方面的实施

大学生日常管理、经费管理主要管理者是学生辅导员承担。数据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主要管理者由主讲教师或其助教承担。

4.课程的运行(O)

逐步建立较完善的“概念车制作”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构建与现代企业较为一致的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使“概念车制作”课程能够正常运行,并逐步完善,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目标。

五、课程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按照平时考核、平时记录情况、月汇报情况、会议纪要、以及总结报告相结合考核方法实施。即每阶段或过程都有记录,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20%);不定期或定期讨论问题和措施有会议纪要,纪要也作为考核的依据(20%);每月有各组汇报,汇报情况也是考核依据(20%);最后总结报告也是考核依据(20%)。平时有考核记录(20%),平时考核成绩由学生辅导员确定,其他考核由主讲教师确定。

六、结语

“概念车制作”课程经过2015年的试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积累了一些课堂教学经验,为2016年正式确定校级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2016年开课已经开始,制定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自编了课程讲义,制定了课程考勤管理办法以及定期汇报制度,基本建立了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构建与现代企业较为一致的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仅一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只是雏形,持续的改进并逐步完善“概念车制作”课程,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麦肯锡.Addressing China's Looming Talent Shortage,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October 2005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