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意识形态问题整改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0 12:03: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意识形态问题整改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意识形态问题整改措施

篇(1)

意识形态淡薄 安全意识差

频道人员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大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往往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没有真正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片面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了就是尽职尽责了。

频道按照台党委要求,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中发现的不足,认真梳理,立行立改。例如要求频道全体人员坚持每日在学习强国APP学习,提高个人政治素养需,提高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等。强化正向明责和反向问责,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在安全生产上,要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杜绝“不会出事”、“无所谓”“就一会”的危险思想。像频道中出导播间不关门的情况如今还偶有发生,就是因为工作人员有着就一小会的心态才会发生。频道将真正做到常抓不懈、防微杜渐,建设好“防微杜渐”的安全文化,把常抓不懈、防微杜渐当作一项系统、长期的安全工作来抓,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

播出安全方面则牢固树立播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确保播出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实。频道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播出节目内容审查制度,做好审查记录、播出记录;对播出环节的信号进行监听,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置播出故障;

接下来就对于上半年度交通广播目前发现的问题作以下汇报:

市场下行

房产方面极度依赖棚改货币化的我市房价失去了主要动力,尚未消化完的库存叠加又开始大面积造楼,出现了高库存,低需求的尴尬局面。汽车市场国六出台,国四限行使得汽车市场在貌似火热的清库存的居民下出现了新车无人问津的居民。市场的下行使得频道2019年1100万元广告任务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舆论压力

对于早已过去的舆论事件至今影响着频道的创收,在与广告主的沟通中,特别是在拓展新资源时,对方对此舆情显然有较多顾虑,同时和职能部门对接时,更出现了谨慎严防的情况。 

篇(2)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2020年7月上旬(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二、参会人员: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及子公司主要负责人。

三、汇报内容

(一)2020年上半年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紧紧围绕如何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巡视整改、抓意识形态和廉政风险点防控工作等方面,突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党风廉政工作部署情况;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总结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突出查找和解决问题,深入 剖析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

篇(3)

第一、对待工作有时不够积极主动,进取精神不强。一是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讲究策略,对于工作方法把握政策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对工作的要求标准不够高,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新遇到的问题,不够主动的去面对,分析理顺思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采取措施:在工作中,要敢于承担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要锐意进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项目的培训、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新时期的 各项要求。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学习方面:一是学习上不够主动、不够自觉,对于深入的学习,系统的学习做得很不够;二是对于政治理论学习,没有认真对待和深化的思考,只是浮在表面;三是、平时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效果没有贯彻落实到位,会上听,回去不看;四是、学习不够认真,思考问题也不深,不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工作思路不够开阔。采取措施:认真学习好学校要求的每一项内容,特别是业务学习,并要落实到底。

第三、思想上有懒散的现象,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抱着“不争先进、不当后进”的思想,总是认为这样过得去就行,在工作上、学习上、作风上不能高标准、严要求。创新意识不够,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效率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新要求。采取措施:严格要求自己,向高标准看齐,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向党和人民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答卷。

篇(4)

二、会议目标

通过召开一场出以公心、开门见山、敢于交锋、辣味十足的民主生活会,克服和避免“怕”的思想、“绕”的现象、“空”的问题,人人红脸出汗,认真解决镇班子和班子成员的突出问题,促进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本领,进一步把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民主生活会的前期筹备情况

(一)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确保群众观念入脑入心

坚持把学习教育与开展群众工作、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结合,领导率先垂范,层层传导压力,采取单位中心组学习和支部集中学、个人自学等方式,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进一步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目前,已学习5次,专题讨论交流5次,上党课2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6篇,确保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四到位”,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奠定基础。

(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保突出问题找准找实

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以召开座谈会、院坝会、个别访谈的形式,征求领导班子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发放征求意见表53份,召开座谈会9次。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39条,其中班子12条,领导干部个人共8条,机关党员个人共48条,村(社区)班子共63条,村(社区)干部共8条,正在整改;收集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共64条,已整改落实48条,正在整改16条。并在此基础上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梳理的同时,进行了自查和回头看,深入查摆,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为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做好准备。

(三)突出问题整改导向,确保教育活动边学边改

对查找到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分门别类建立“五本台账”,明确整改目标、主要措施、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镇领导班子带头根据职责分工,分别牵头负责给予及时回应、及时解决。从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实行整改销号制,落实一件销号一件,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解决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镇党委还专门建立整改落实督查机制,及时掌握整改进度,并通过实地检查、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整改效果,对整改滞后的发出督办函,对解决不彻底、成效不明显或群众不满意的督促其重新整改。

(四)认真开展谈心谈话,确保达成思想共识

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每名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干部之间深入开展了谈心谈话活动。干部间面对面剖析思想,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坦诚交换意见,征求对方对自己存在问题的意见和改进建议,相互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化解矛盾,帮助问题较突出又缺乏认识的同志提高认识、正视问题。通过相互谈心,沟通思想、交换意见,相互谅解、增进共识,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截至目前,谈心谈话率达到100%。

(五)撰写对照检查发言材料,确保“画像”准确

领导班子及成员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撰写好对照检查材料。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班子成员认真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突出、内容实在,剖析深刻、触及灵魂。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材料由主要领导亲自审查。

(六)会议材料准备及分工

1.会议材料准备:班子材料撰写和打印由、负责,个人材料由每个人自行准备;

2.会议室安排:负责;

3.会议主持:;

4.记录:。

四、民主生活会安排

(一)会议时间

时间:2016年1月5日,会期1天。

(二)会议地点

地点:镇纪委办公室。

(三)参会人员

1.参会指导人员:。

2.参加人员:。

3.列席领导:。

4.列席人员:。

(四)会议主持人

镇党委书记:

(五)会议议程

1.同志代表镇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发言,对目前班子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整改措施。

2.镇领导班子成员围绕领导班子对照检查内容进行讨论发言。

3.镇领导班子成员依次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针对查找出的问题,作自我批评,认真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每位同志对照检查发言后,其他班子成员逐一对其开展批评。

4.县纪委、组织部领导对镇民主生活会进行点评。

五、会议要求

(一)遵守会议相关要求

民主生活会前五天将此方案上报给县纪委、县委组织部。

(二)严格会议组织纪律

篇(5)

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敬畏职业道德,贯彻行为规范,强调奉献精神,从自身意识层面强化爱岗敬业、踏实苦干、甘于平凡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类困难、诱惑、迷茫时立得住、看得清、走得稳。

其次是要坚持把自身的价值体现与学校的进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将学校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事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二是治理庸懒散须以科学评价体系为支撑。在强调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如何将治理庸懒散从个人意识上升到集体共识进而成为学校精神,这就需要相应的科学评价体系进行支撑。

篇(6)

20xx年某学校到某学院,20xx年9月到某学院任总支书记,等等。二、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对比查摆,认识到自己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学习有所放松。自认参加工作30多年,经验丰富,故有所放松。

(二)工作不够深入。工作很多年,但深入基层的时间太少。

(三)思想有些消沉。

三、原因分析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树的还不牢。

四、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二)改进工作作风。

(三)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职(成)教学院院长胡萩莎: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理想信念方面。在继承和捍卫基本原则不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中感到能力不强、方法不多;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苦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不善于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并未完全达到先进性要求的深度和纯度。

(二)宗旨观念方面。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做群众学生的意识不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措施研究不够;有时处理问题不能坚持高度的党性原则。

(三)工作作风方面。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倾听群众的意见、呼声不够;改革措施抓落实不够,有的还只是设想,与领导与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深入教学、学生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不够;主动与教师、职工谈心交流比较少;忽略了与同志们在思想认识上的沟通;有急于求成心理,欲速不达;批评自我批评做得不好,批评过火,或开展批评不够。工作中在抓深抓透方面还不深入、不细致。

(四)廉政建设方面。从高度上认识这个问题不够。有时个人也存在着参与请吃吃请的现象,有时防微杜渐方面做得不够扎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

(二)宗旨意识树得不够牢。

(三)作风建设抓得不够扎实。

(四)世界观改造得不够彻底。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抓好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职(成)教学院的工作。

(三)求真务实,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关心和依靠广大教职工。

(四)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能力。

职(成)教学院副书记***:

一、学习情况及体会

(一)学习: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教育到位。

(二)体会:通过学习教育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更加强化了宗旨意识,增强了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更加明确了在保持先进性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增强了边学边查边改的紧迫感。弘扬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实干”意识。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我院学生工作的现状

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巩固和加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了“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教育观。

三、突出问题

(一)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把握不太得当。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有待加强。

(二)与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同事的交流时间不够。做的多,交流地少。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有待加强。

四、原因分析

关于原则性问题:我个人在管理方面受管理理论的影响较多,自己从事管理工作主张按规矩办事,不因人而异,因时而迁,因地而变。

关于交流问题:一方面,自己埋头于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较多,静下心来交流沟通的时间较少,需要在提高驾御时间及工作技巧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自己总觉得工作会议上做了安排,领导明确了责任,既然会上没有异议,接下来就是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不需要再做深入的交流,以致于影响工作进度。

关于工作创新问题:平时对事物的观察不够细致,学习不够深入,以致于不能前瞻性的统筹安排,巧妙策划,进而影响工作的创新。

五、整改计划

(一)继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二)律人先律己:身先士卒,带头工作。

(三)积极关心同事,加强与部门负责人、同事的交流,着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四)注意培养后备队伍,加强员工的知识、专业、技能培训。

篇(7)

始终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贯彻整个教育工作的始终,各项工作的落实中。认真学习上级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时刻以一个党员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做人民公仆的教育。同时积极加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生活、工作作风建设,纠正部门和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

顾名思义即为平庸、碌碌无为。首先存在于思想、意识形态,庸。得过且过,图安逸、怕责任、怕担当,因而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其次,表现在行为中,只顾眼前,不图长远,欣赏既得利益,不思进取,甚至不作为、乱作为。作为一名主管教育的党员干部,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学校向前发展的引路人,庸必将导致政令不畅、行风不正,教师素质下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因此,主导教育正气,营造优良的城市投资环境,必须从党员干部做起,必须从我每一位教师做起。工作中,生活上,总严格要求自己,不敢有半点倦怠。为了更好做好本职工作,促进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以场为家,坚持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吃住在利用晚上和空余时间走访全场所有校长和部分老师,接触了大量的群众,听取了领导和普通教师的教育心声,解群众对教育的期盼。三年来,先后完成了中学标准化建设的达标验收,实现了东风小学由一所村级小学向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成功转变,保持了职高的稳定和学前教育高水平发展,确保了小学教育始终走在全区前列,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的良好趋势。

二、搞好对照。

对“庸”高度概括。对照十个方面的问题,治庸问责暂行办法》提出需要重点解决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自己反复检查比对,认为自己存在问题虽然不是突出,但足以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醒。

对党的理论的学习不全面,一理论学习不深入。平时由于事务性的工作较多。不系统,不经常;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好工作,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热情,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深入挖掘理论内涵,把握精神实质,思想上缺乏紧迫感,其次理论和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就理论学理论,工作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导致工作中不能较好地深入基层一线,二工作推进不得力。由于临时性、突发性工作多。有时工作脱离群众,工作中不能做到系统地调查研究,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导致接触群众少,决策落实“不到位”中心校多,进村偏远村小少,好话听得多,意见听得少,因而对基层情况若明若暗,对问题的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不够,对一些苗头性问题缺乏敏感性,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

批评身边的同志多,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坚定。一方面在工作上。要求过严,自我批评、自我反省不够,另一方面,相关原则问题上和纪律要求,作风要求上,因人情、面情等方面,没有较好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认真剖析。

对群众利益不够关心;另一方面是缺乏进取心,一方面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平时疏于学习,懒得钻研。由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群众性强,对基层教育人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如果因为疏于学习而对教育工作的政策了解不深,工作时就难免会遇到问题,执行政策时就可能会产生偏差。基层政策执行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偏差就可能会使老百姓得利益受到损害。

四、明确目标。

修正世界观的革命。根本的目的使执政之基的每一位党员干部,责任风暴”治庸计划”一场深入心灵。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素质、行为准则、工作能力和水平,办事作风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存在多大的差距,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多远的距离。通过学习提高、对照自查、剖析原因等过程,进一步明确整改目标,并制定出对应措施,力求自身存在问题得到根本改正。

强化宗旨教育,一是认真学习理论。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严要求自己,正人先正己,无论在任何部门,任何岗位都要严于律己,只要是对工作发展有利的事情,别人做不到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到真正做到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进取之心。取法乎上得其中,二是树立更高的工作标准。取法乎中得其下,没有大的目标,就没有大的成就。因此,作为自己来说,必须树立远大的工作目标。作为教育干事大目标就是保持政令畅通,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关心全体师生,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这一大目标。

篇(8)

在大家的印象中,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安全设施没有配备齐全,或安全管理不到位;往往只注意到客观原因,而忽略了操作人员的因素。但大量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可以说,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都是“人祸”。也就是说,“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中“人”的安全理念,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存在于员工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的范畴。所以必须跳出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放眼到文化大背景中,从“人”的思想管理和行为管理来研究和解决。

1、安全文化定义

1.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安全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1],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大规模生产。具有代表性的有:在工业机械推广应用时期,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慈(H.H.Woods)的“事故频发倾向论”。海因里希(W.H.Heinrich)提出的工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98%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88%)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0%)的“事故因果连锁论”。然后又诞生过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轨迹交叉论”和“事故遭遇论”。以及后来萌发的“系统安全基本思想”。

随后,“管理失误论”兴起,无论是博德(F.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还是伍兹(Woods),其理论共同点在于:管理层承担着预防工业事故的主要责任。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预防工业事故的重要意义。从此,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作用,开始进入到安全生产管理者的视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管理层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管理手段。

2.安全文化概念

对安全文化的表述,虽然在语言的表达上有差异,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我国的安全管理理论界,把安全文化普遍归纳为: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笔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企业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2、安全文化内涵

建立健全企业的优秀安全文化,其内涵包括以下安全理论[2]。

1.事故可预防理论

我国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管理作为所有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见可以防控的。在任何的工作场所、工作条件下,员工的行为都是决定伤害事故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因此,抓事故预防就是抓人的管理。通过抓员工的意识、抓员工的参与,杜绝各种各样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者的违章指挥),就可以实现事故预防,保证安全目标实现。

2.全员负责理论

安全管理并不只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企业各个层面。要努力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网络结构,达到每个横面都有人管理,每个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每个纵向的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小组长(伙长)对所带领员工的安全都负有直接的责任,大家都能在安全管理的体系网络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认识并履行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和义务。

3.零容忍理论

对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都不能容忍。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作业层;企业的任何一员,都必须坚持安全规范,遵守安全制度。也无论什么样的行为,以及带来的危害后果有多大,只要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风险,都要受到处罚。

4.安全也能产生效益理论

安全管理并不是一项只投入、无产出的工作。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上说,把合理必要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上,既保证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减少了因安全事故引起的停产、整顿、赔偿等不必要直接经济损失,又保障了员工生命健康,维护了企业良好声誉。

3、安全文化建设重点

如同任何一种文化的建立和形成,安全文化建设是个漫长的、系统性的过程。是全体员工从认知到认同的过程,是从入脑入心到形成新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教育和引导。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工作[3]。

1.安全目标建立与分解

建立准确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目标,有利于统一从决策层到作业层的安全思想和工作方向。在目标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安全工作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恰当的安全目标,决策层承担着主要工作。在安全目标确定后,需要全员的宣传教育,要让全体的员工了解和接受。

在企业确立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后,各基层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总目标,结合实际,向上级提出承诺,也就是对总体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同样,每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在上级安全目标的指引下,也需要结合各自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进行目标承诺。安全目标逐级分解后,就保证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在企业安全管理这张大的网络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更是自己工作内容的重要部分。

2.安全目标完成和考核

有了目标和承诺,就必须有考核。考核主要从日常沟通、会议、过程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上级有权针对考核结果对下级做出处理,做到奖罚分明。考核工作方式要避免重年终、轻平时,重结果、轻过程的安排。要强调日常管理措施落实和管理效果评估。只有抓住了生产的过程控制效果考核,才能保证安全目标完成和考核监管作用发挥。

3.安全管理职能界定和划分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两类部门起到关键性作用。一类是系统管理部门,主要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一类是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调研、收集、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对企业决策层起参谋作用;负责起草管理技术标准和管理过程控制文件,为生产主体单位提供管理技术指南和管理依据;在监督检查层面,主要是指导下级如何做,教会方法,而不是替代做。基层单位则负责具体事务的开展,以及对各类岗位员工的日常管理。这两类部门的管理都十分重要,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4.安全培训的及时和全面

员工的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有计划地根据工作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环境、不同群体等实际需要,准备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培训,做到指导性强、操作性强、预防效果好。在培训前尽可能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真正实现缺什么、补什么,让员工以主动的精神参与培训。

5.检查方式的多样性

目前,有的企业检查方式则更程式化一些,审核人员结合检查表,按部就班地进行检查,灵活性不够;更多地关注现场隐患和违章,充当了基层安全检查员的角色,对各级员工的管理和操作行为关注程度相对较少。这样的检查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检查中,要真正从心灵深处对员工产生影响。在与人员访谈时,不轻易否定岗位人员的说法,而是探讨哪种工作方法更有效。针对不同现象采取不同解决方式。只有沟通和解决人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主动避免违章、识别并积极整改隐患的目的。

6.整改措施的及时高效

在对待检查发现的问题上,追求刨根问底,力求实现持续改进。安全检查人员和被检方不是就事论事的整改,而是追踪式管理,为什么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寻找管理方面存在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整改,要把它作为一次改进的机会,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提出系统性整改方案,不能只解决表面现象,不触及实质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建立对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但安全文化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必须要在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管理层统一思想和认识,再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培训,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加上管理者的率先垂范,才能逐步形成优秀的安全文化,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围绕自己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按照局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安排意见》要求。对照检查、自我反省的基础上,针对第一阶段征求到意见和建议,自己又重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个人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透。虽然对学习比较重视。但工作和学习矛盾处理得不够好,工作繁忙的时候,不能自觉主动地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利用工作空闲和业余时间学习也比较少。对马列主义、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化学习不够,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和系统。学习内容上,忽视了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对单位发放的报纸、杂志和文件等停留在看标题,读题目上,没有去深入钻研。学习方法上,经常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多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需要什么学什么,急用什么学什么,碰到问题才找依据、查资料,有时只停留在学过、看过,学习不深不透,特别是理解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分析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总以为对科学理论的学习是理论研究领域的事,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干,只被动地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学习、理解性地学习。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对一些政策理论学习得不深,理解得不透,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有些问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认识层次还比较低,科学理解范围还比较窄,深刻领会程度还比较浅,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握得不够全面准确。

二是思维理念不够创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够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还不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际工作中,虽然能够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和委局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但从全局的高度审视工作、谋划发展、统筹考虑问题的理念还需进一步树立。分析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把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思想、工作实际结合还不够紧密,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自己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把上级精神与本室实际结合起来,突破常规,打破定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够。对用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方法,研究社保工作的新特点、拓展社保工作新领域、探索社保工作新办法、推动社保工作再上新水平、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够强烈,高标准、高效率推动工作的措施、方法不够有力、力度不大。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一是加强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坚持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努力使自身理论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需要。按照“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要求,继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身体力行实践科学发展观,清醒认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医疗保险工作科学发展。

篇(10)

一、危机管理与我国电信业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一直处于独家垄断经营的时代,我国电信业曾被认为与“危机”、“危机管理”等无缘。然而,随着我国电信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被打破和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加入WTO后电信市场将陆续对外开放,我国电信业的生存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所面临的制度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随之增加。尤其是开始于世纪之初,并持续至今的全球电信业危机,其延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造成的损失之惨重,都以活生生的实例向我们证实和警告:电信业对危机没有绝对的免疫力,危机防范和管理不可缺少。

危机管理起源于西方管理学中的“救灾式”管理,是针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想何时发生,而一旦发生就会对企业经营造成极端危害的各种事件的管理。企业危机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经营危机、信贷危机、信誉危机、财务危机等。危机管理相应地包含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企业危机具有突发性、严重危害性、不可预测性、舆论关注性等特点,因而,加强危机管理,及时、科学地处理危机在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目前而言,我国电信企业的危机管理应侧重于“事前管理”,即在企业管理中引入“危机”的概念,通过对企业发展中的内部微观环境和外部宏观环境,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判断,初步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危机管理系统,以求使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健康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电信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

1. 通过实施恰当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电信企业全体成员的危机管理意识是建立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危机管理的前提。

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将危机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这些理念包括一系列有助于防范、管理和成功应付企业危机的行动和管理步骤。事实表明,没有危机隐患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的危机何时发生,在何处发生,发生什么,往往事先很难预料,因此,危机管理不仅是企业主管和某个部门的职能,而是要求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情。一方面,全体员工都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就会大大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即使在危机真的发生了,也比较容易组织大家按照企业的危机管理制度,利用非常手段,避免危机事件给企业带来更大损失。而对于电信业来说,就是要从电信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教育,使之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预防危机。

针对电信行业特点和电信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好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技能,是增强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电信企业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而且总公司和各下属省级子(分)公司在人员素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实现整体战略的需要,必须由总公司集中组织规划,开展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工作应制度化,开展之初可以聘请社会上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同时应注意逐步培养各企业自己的培训人才,形成具有一定实力的培训队伍。

2. 必须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这是我国电信企业危机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所在。我国电信业应将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具体来看,电信业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电信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中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委员会,负责危机处理计划的制定,做好人员和组织机构方面的准备。企业发生外部危机时要想平稳渡过,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与队伍来专门进行处理,而没有危机管理部门就不能保证企业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危机管理委员会的总职责是: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预测;为处理危机制定有关的策略和步骤;监督有关方针和步骤的正确实施;在危机发生时,对全面工作进行指导和咨询。鉴于电信业的行业特点,我国电信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应注意既要包含管理型人才,又需要有技术性人才作支撑;既需要有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又不能缺少能够踏踏实实协助危机管理委员会内外信息传播与沟通工作的人才。通过在各级子(分)公司设立危机管理机构,可以协助电信企业逐步培养一支危机处理的专业队伍,以便既能在危机爆发时救企业于水火之中,又能在平时为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发展服务。

(2)建立电信企业良好的信息搜集和评价系统,这是进行危机预警机制的关键。影响企业经营的信息有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经营信息两类,其中外部环境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政策、各种市场、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内部经营信息则主要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等发展变化的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该系统不仅要全面搜集以上信息,而且还要对所得信息做出及时、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找出电信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可能引起危机的先兆,如经营不善、技术发展滞后、战略决策失误、财务危机等因素引起的企业人、财、物管理运营方面的相对失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控制危机,促使电信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3)建立电信企业科学的危机预测和警报系统,这是进行危机管理的前提。该系统应能对企业经营各方面的风险、威胁和危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预测企业危机的演变、发展和趋势,为管理者进行危机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另外,该系统应根据电信企业的经营特点,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并确定每一指标的可接受值与不可接受值。当经过科学的评价,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突破了危机警戒线时,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以及用什么方式发出警报。

现在国内的绝大多数电信企业的评价指标还是基于上级公司下达的统一的考核指标(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给各省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这样的考核指标体系被人为分割成按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部门间的指标缺乏沟通和有效的联系。另外,很多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在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中无法反映出来,例如客户满意度,员工素质,企业运营效率等等。因此,笔者建议,借鉴韩国3大电信公司的做法,引入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的管理方法,通过对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运营(Internal Proc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 Growth)等4个主要方向的考核,全面、科学地评价企业的运营,为危机预测和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4)建立危机预处理系统,预先制定危机预处理方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电信企业危机的性质同样包括物质、金融财务、意识形态和管理等方面。虽然危机性质各不相同,但企业危机管理原则与目的是一致的。企业要想摆脱危机步入正轨,就必须预先制定危机处理方案,以确保危机到来时能够处于主动地位,避免和削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使危机变成机遇。企业危机预处理系统的建立应包括以下步骤:提出预测的目标积累与预测目标相关的背景情况及有价值的信息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模型法等)制定预处理方案对预处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5)力求使电信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制度化,把危机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企业自我诊断,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开展危机预测,并通过分析危机信息,制定危机预防措施。

3. 建立电信企业较为完善的危机处理系统。危机处理系统负责在危机爆发后,为减少危害和冲击,按照危机处理计划和应对策略对危机采取直接的处理措施。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在企业危机出现后争取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明确的行动,尽早地阻止企业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这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电信这一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居民生活正常运行的行业而言更是如此。持续至今的全球电信业危机,其爆发固然是根源于电信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然而,其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后续影响之大,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信业界一直以来漠视危机管理,以至于当危机出现时显得措手不及,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危机转变为发展机遇。(2)分析危机成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危机,设法消除危机造成的消极后果,并努力促使危机化为转机。危机处理对策包括:指定适当的公关人员担当企业的独家发言人,以对事件做出公正、全面的报导,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利益;设立迅速、统一、公开的信息方式,危机一旦发生,危机管理部门应迅速率先由企业发言人向媒体、公众及企业内部员工公开事情的过程,这样既为公司树立了坦率的形象,也给危机的状况定下基调,避免使公司处于被动地位;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配合媒体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3)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其一是物质后果,包括危机直接造成的财富、设备等损失,以及危机间接造成的连锁损失和处理危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二是人身后果,主要是指危机中发生的企业员工丧亡的情况。

4.总结和恢复系统是危机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危机的发生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而,危机过后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是必要的。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电信企业危机总结系统的工作程序一般可以包括如下3个步骤:(1)调查,即对危机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等全部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2)评价,即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力求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整改,即对危机系统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提出整改措施,,交由企业相关部门逐项落实。此外,危机过后,企业要在对危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正视自身弱点,修正发展计划,尽快地恢复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篇(11)

长期以来,师德认知理论与师德建设实践不相匹配,究其原因,乃是师德认知理论没有全面反映师德实践的主、客体全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认识论是实践反映论。师德认知理论即师德认识论,应该也必须遵从的实践反映论。它是按照实践认识论原理,在师德建设实践基础上建构的认知理论。而长期以来,师德认知理论脱离师德建设实践的主客体结构,形成了一条片面的师德认知路线和一个单极认知思维定势,成为制约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一大理论症结。

1.学界流行的师德问题认知“三步走”路线

翻开有关师德问题的专著、论文、教材等,不难发现,这些成果均把师德建设的对象瞄准了一线任课教师,把师德问题的始作俑者定位于一线任课教师身上,并大致按照一条片面的师德认知路线,采用单极思维方法,建构自己的师德建设理论。这种片面的师德认知路线和单极思维大致如下。

第一步是列举出一大堆师德失范的种种表现,如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与价值观扭曲、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敬业精神缺乏,不备课、不学习,学术浮躁,急功近利,学术造假;言行举止不文明、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示范作用欠缺;上课自由散漫、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等等。

第二步就是找出造成师德失范的原因,诸如市场经济导致教师极端个人主义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抬头,价值观发生偏颇;我国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量外来腐朽观念侵蚀了教师的灵魂,使部分教师的价值观扭曲、功利主义加重,看重物质上的索取,背离了“为人师表”的价值取向;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监管措施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师德监督乏力、评价机制不健全。

第三步就是依据上述师德失范表现和缘由,提出应对策略或者拿出针对一线教师师德的一篮子整改措施。如强化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使师德建设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德自律;落实有关师德规章制度,维持对师德失范的高压态势,使师德他律刚性化;加强师德监督力度,健全师德评估体系,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随时查找师德问题;不定期组织学生评教,以开展“人民战争”的方式,将教师的一言一行纳入广大学生的监督视野,把人民教师置于“天罗地网”似的监控之中。

上述就是学界比较流行的师德问题认知的“三步走”路线,即师德下滑表现——成因——对策。这是典型的师德认知的单极思维,它的片面性和单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师德问题的成因上,把教学一线教师看作是导致师德下滑的“元凶”,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问题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履行责任与义务而造成的师德失范。另一方面,在应对策略上治标不治本。由于对成因的片面理解,消除这些成因的措施与对策当然也是片面的。现实也表明,只面对教师一方,而忽视师德问题的更深层次根源的揭示,无法从根本上找出解决师德问题的应对措施。

2.对师德认知单极思维的哲学分析

师德认知的单极思维违反了马克思创建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师德实践主、客体认知的片面性。

无论是师德实践,还是师德建设实践,都具有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师德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师德实践的客体主要是学生,也包括社会各界人士;师德建设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领导与学生,甚至还包括社会各界,他们都负有建设师德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师德的好坏,固然与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有关,但是,也与学生的学德、领导的官德、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密切关联。师德实践是师德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行为过程,而非教师单方面的行为结果。的实践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是实践活动,均有自己的主体和客体。实践结果由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而促成,并非实践主体单独一方所致。师德建设也是一项实践活动,师德建设实践的效果如何,不单独取决于教师一方,而是取决于师德实践的相关各方的共同作用。而学界一直流行的师德考查方法,并未将师德相关的各方都考虑在内,只是把眼睛盯在一线教师身上。治理师德下滑,就是单独治理教师,不包括对“教育管理者”的官德治理。“管理者”来领导实施师德建设与师德培育,他们具有师德建设的决策权和师德评价的解释权,而他们也是师德培育的重要对象。师德与师德建设的实践结果,由管理者、学生、社会公民与教师共同相互作用而形成,怎么可以把师德治理的对象搞一边倒,片面对准一线教师呢?

第二,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道德观,导致师德认知上的偏差。

一谈到道德下滑,人们就不由自主地将这种下滑的根源归之于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导致人们见利忘义、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这是一种经验主义的直观独断论,是形而上学绝对静止观点的翻版。向来反对超时空道德论,认为道德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道德,也不存在一种一劳永逸的道德。在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由其决定的道德观念必定是男尊女卑、家国不分的封建皇权至上论、等级秩序观、家族宗法礼教,等等。在封建社会的家庭中,男家长具有至上权威,因为全家老小全靠他种地打粮维持生存。一个家族是一个小家,整个天下就是由这些小家组成的一个“大家”(国家),这个“大家”的家长就是封建皇帝。因此,包括君主制、家长制、等级制等意识形态,因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均具有进步意义。与此相应的师德观念,“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也是当时生产力状况的产物,我们现代人能说这些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在当时是错误的吗?同样,今天我们实行市场经济,也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由市场经济内生出的道德理念,也具有进步性。市场经济就是平等交易、自由买卖,因此自由、平等就是最合理、最正义、最大的道德。自由、平等、竞争、物质索求,都是市场经济内生出来的正当道德取向,树立这些市场观念都是道德的。既然如此,能说我们的人民教师有物质诉求是错误的吗?既然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教师的正当物质诉求有何不道德?即便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有引起道德滑坡的可能,但是人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今社会道德和师德滑坡现象。当今的公民道德滑坡和师德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总体爬坡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表面看是道德滑坡,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总体过程中的道德爬坡。人们不能只看到眼下表面的道德滑坡,而看不到道德总体上的爬坡。道德滑坡是道德爬坡总过程中的阵痛,不代表当今道德发展的主流。同样,师德也是如此。这就是道德、师德发展的辩证法。不懂得这一辩证法,就不能正确看待当下的师德问题和师德建设;不懂得这一辩证法,就把教师的正当物质诉求看作是师德下滑,把教师看作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超人乃至“神”,而不是把教师当做“感性的人”“现实中的个人”[1]来对待;不懂得这一辩证法,就会把师德建设引向偏离社会现实的歧途,导致师德培育畸形化。

第三,师德认知理论的偏差还体现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在师德认知论中的缺失,以及对待多元道德的片面性。

道德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与社会存在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道德、师德也同样有这两个特点。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漫长的国家,有着2 000多年的封建传统道德脉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些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道德思想,如孝德、诚信等应该积极继承,而有的道德观念则需要抛弃。但是有些腐朽没落的道德流毒却遗留了下来,甚至正在死灰复燃。考查师德必须充分重视当今多元道德文化并存的现状,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它们对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影响,把握好它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发挥作用的限度。比如,强调师道尊严可有利于抵制学生辱师现象的发生,强调市场平等、贯彻师生民主平等,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过分强调师生平等,并完全与市场平等混同,则会淡化“尊师重教”,又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我国封建等级制度与等级伦理思想,以及“”期间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使得中国下层劳动人民,当然也包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长期受到人格尊严上的压抑。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行,一下子唤醒了国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意识,往往会产生对这些旧道德观念矫枉过正的现象。新的道德观念在冲垮“师徒如父子”等旧师生等级观念的同时,也重创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所以,正确对待多元道德,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极端化,对于师德认识理论的合理建构,意义不可小视。

新时期师德认知所违反的上述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正是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培育陷入误区的理论症结。

二、现实症结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文化价值结构的多元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依然存在着如下多种文化价值:封建官文化价值、等级文化价值、功利主义文化价值、竞争文化价值、极端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形态在当今并存[2],都对师德认知与师德建设产生影响。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情况:管理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依靠自己手中掌握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课时、教学岗位、职称评定、工资晋级、专业培训、学历进修、评优选模,等等)的优势,顺势掌握起了师德建设的领导权、解释权、评价权,将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一线教师只好依附于人人称呼的“领导”或者管理者。在这种情势下,一线教师如何保持自己的高尚道德?这必然导致部分教师势利眼、落井下石现象的发生。教师岗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的实施,在某些学校导致的现实后果是教育内部阶层的分化:一方是官文化群体,一方是教师亚文化群体;一方是“资本家老板”,另一方是这些“老板”雇用的“工人”(一线任课教师)。“老板”高高在上,不断强化官文化价值和竞争文化价值,挑起教师之间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和矛盾加剧,而“老板”趁机从中渔利,充当他们矛盾的天然裁判,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和权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作用下的竞争,嬗变为一种新的竞争文化价值,被“老板们”看中,在教育界越来越发挥着一种极其特殊的作用。个别教师为了维持自己在单位部门里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昧着良心,不择手段,讨好“老板”,而老实人只能充当最好捏的“软柿子”,在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长此以往,就出现了“老板”无“官德”、“工人”无师德的局面。

在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内部,职务级别严格、上级聘用下级,虽有民主成分参与,但由于官文化价值与思想的残存影响,形成了下级依附上级、一线教师永远是最底层下级的局面,可谓封建等级文化价值有了新的变种。初级阶段多元文化价值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多元并存、相互交织、互相嫁接、独特的文化价值生态。多元文化价值的存在与相互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而这正是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培育中的现实症结所在。

新时期,师德实践与师德建设理论,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人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新形势下师德问题所发生的新动向、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尤其要看清,新形势下多元文化价值格局的存在现实及其对师德建设和师德培育的影响与挑战;看清师德认知理论中存在的单极思维定势、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的师德反映论。唯如此,才能提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目标、新策略,引导我国的师德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系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多元文化价值格局下师德建设的症结与师德培育路径研究”(课题号:DIB111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