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英语教案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7 00:15: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英语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英语教案设计

篇(1)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语法知识上也有所改变,增加了间接引语这一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的语法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语法重点和难点,找到最合适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兴趣,使学生扎实掌握英语语法。

二、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语法的具体差异

(一)牛津版教材更强调现在时语法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所调整,而且没有“过去将来时”这一语法点。这一顺序的调整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过去将来时”可以在学生学习“过去完成时”时提出。“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区分助动词形式:do/does/is/are;区分动词形式:read/reads/reading。

(二)牛津版教材被动语态出现较早

被动语态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例如学生对“English is spoken by lots of people in the world.”这句话的理解就容易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使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几种基本时态,通过基本时态反过来理解被动语态,这样就可以起到融汇贯通的作用。

(三)牛津版教材新增间接引语语法

间接引语是牛津版英语教材中新增的内容,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学生在学习时就会产生障碍,不容易理解。“He asked me if I had any paper.”这句话是如何体现间接引语的语法特征的以及如何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抓住宾语从句作为间接引语的教学重点。从宾语从句入手,讲解间接引语的语法特点和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的方法,深入浅出,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间接引语的语法特点,及时掌握间接引语的转换方式,提升学生英语语法的基础水平。

三、语法课教案设计措施

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教案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合格的教案能最大程度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接受新知识。

(一) 教案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制定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提问环节,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法教学质量。二是要针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各类语法的重难点,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在讲间接引语时要着重讲解宾语从句的语法特点。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教案要有创新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对学生心理进行深入解读。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较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些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案中最好设计小组竞技教学活动内容,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中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提问要注重知识点的迁移,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例如在提问被动语态的特点时,学生可能不太了解,这时教师就要先提问学生学过的基本语态的特点,从基本语态的特点反过来推敲被动语态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掌握被动语态的特征。

篇(2)

【1】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根据单元特点, 我认为Unit5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能真正让学生动手制作shak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让两个班的每个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而我自己也准备了榨汁机、酸奶、纸杯、刀等制作shake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

第一节课在1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着我制作shake,听着我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一杯shake很快制作好了。是该给学生品尝的时候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shake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什么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shak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美容、保健的功效。然而,不管我怎样劝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来制作shake。可以说,我这堂课的教学失败了,我看着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觉得还是有缺憾。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些学生真不懂配合。

这堂课不成功,本应马上进行总结,加以改正。但在2班紧接着就有第二节课,而且还有老师来听课。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教室,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教学。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能很积极的响应,在我在制作时,很多学生在认真看,我在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在认真听,还小声地复述,有的还作笔记。当shake做好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品尝,引得听课的老师也要求品尝一下。在轮到由学生自己边制作shake,边用英语介绍材料以及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都愿意上来试一试,而且做得也很好。可以说这堂课比较成功。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准备,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上完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备人",忽略了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由于我是2班的班主任,因此很了解2班学生的特点: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可能不自觉地以2班作为对象;而对1班的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这堂课失败。

根据以上的单元特点, 我认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能真正让学生动手制作shak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让两个班的每个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而我自己也准备了榨汁机、酸奶、纸杯、刀等制作shake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

第一节课在1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着我制作shake,听着我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一杯shake很快制作好了。是该给学生品尝的时候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shake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什么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shak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美容、保健的功效。然而,不管我怎样劝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来制作shake。可以说,我这堂课的教学失败了,我看着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觉得还是有缺憾。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些学生真不懂配合。

这堂课不成功,本应马上进行总结,加以改正。但在2班紧接着就有第二节课,而且还有老师来听课。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教室,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教学。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能很积极的响应,在我在制作时,很多学生在认真看,我在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在认真听,还小声地复述,有的还作笔记。当shake做好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品尝,引得听课的老师也要求品尝一下。在轮到由学生自己边制作shake,边用英语介绍材料以及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都愿意上来试一试,而且做得也很好。可以说这堂课比较成功。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准备,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上完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备人",忽略了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由于我是2班的班主任,因此很了解2班学生的特点: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可能不自觉地以2班作为对象;而对1班的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这堂课失败。

我还是有点不甘心,于是在总结经验以及在和1班班主任交谈以后,我决定把第一课时未完成的内容补上。第二天上课,我准备了45杯shake(1班学生每人一杯),上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并放了一段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音乐,趁这个机会把shake放到了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要玩一种猜物游戏(猜猜面前这杯饮料是用什么做的),猜对有奖,但规则是不许看,也不许闻。我数1、2、3,大多数学生按照要求一饮而尽。当然大多数学生都猜不到这种味道还不错的饮料是他们昨天“死也不喝”的shake。有这样的开头这堂课也就变得顺利起来了。

从这样的一堂课,我体会到什么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和意义。“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所谓“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就是指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的这一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全面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其次,要面向大多数,教学深度和进度都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接受,同时注意集体教学条件下的个别对待。第三,要采取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加速学习(跳级),减速学习(延长学时),组织兴趣小组等,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学生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更好地学习成材。换句话说,因材施教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所需的教育,这是一种适应性教育。如果不顾学生个体差异,用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使学生被迫地被动地接受教育,实在太不平等。活生生的人的个性之光将暗然失色,源源不绝的人的智慧之泉则面临冰冻甚至枯竭;充满幻想的人的创造灵感会消隐殆尽。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做得好又确实不易。所以,它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个问题,并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进一步。

【2】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一、 案例呈现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在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b中都设计了听力部分,如何在这一模块落实新课标,切实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将听与说、读、写有机结合。

go for it grade9 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

task one:1a

lead-in

ⅰshow some pictures of inventions and talk about them.

ⅱfree talk: what can a computer/ a telephone…do ?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问题讨论,引入本节课学习的话题——when was…invented ?

task two:1b

ⅰ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inventions and the time when they were invented in a random order:

1876

1885

1927

1971

1976

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tch the inventions

with the dates

task three:2a

listen and number the inventions in the order that

you hear them shoes with adjustable heels battery operated slippers heated ice cream scoop

task four:2b

listen again .match the inventions with their inventors and uses

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反思;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98-02

一、7A 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教学设计

1.教材方面。此次教学内容设定为牛津初中英语7A教材中的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对于牛津教材而言,其教材编写重引入趣味性,以漫画为导入,通过阅读、写作、学习、实践等各学习内部的编排来安排授课目标与教学任务。在教学应用中,对于教材的解读应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坚持以教学大纲为教学总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应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而确定教材中授课的目标内容与学习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通过详细的教材解读,对7A 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从句法结构、语法学习目标、生词与例句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教学内容设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得当的侧重,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梯度,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计划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2.教学活动。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语言,只有在实践与应用中才能得以有效提高,为保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宗旨得以实现,笔者在进行教学活动安排时,重点对学生的时间进行了侧重,对导入环节进行了科学设置,特别是对语言的实践与应用环节,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师生交流时间,以保证教学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量的消化与课堂的有效参与。其中,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针对7A 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笔者进行了情境化设定,把讲学稿与开放性练习联系了起来,把目前学校内拥有的社团活动与课本知识联系了起来,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关联,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引入情感与个人感受环节,设定了让学生说出对于不同学校活动的个人感觉,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把英语学习与应用放进了生活化的课堂交流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7A Unit 7 School Clubs Reading教学反思

1.讲学稿的意义与作用。针对学情,采取带讲学稿上课的形式是可取的,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更加清楚课堂思路,特别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讲学稿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上课时的思路连贯性,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联系新旧知识点的作用,在讲课过程中,讲学稿上课的方式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同时还增强了师生间交流的效率。

2.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实施。课前笔者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了摸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差,于是笔者把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安排为先熟悉与阅读有关的重要单词,在掌握阅读篇章的主要意思和解决阅读难点后,组织学生针对话题展开一些难度不高的开放性练习,进而达到这节课的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可以因为他们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的教学目标贴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实际英语学习水平,收到了浅入深出、详略得当的教学效果。

3.导入环节的效果。为了让大家带着更多的愉悦进入课堂,结合圣诞节,笔者选取了Jingle bell作为课前放松兼课题引入的介质。Do you like the song and the music? 既是引出the Music Club 的问题,又是与学生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如果能提早5分钟做好其他课前准备,预设的引入应该效果会更好。事实证明,良好的导入环节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换到了学习中来,学生进行角色的状态非常快,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4.目标一(词汇铺垫)的实施。通过图片与生词结合(直观明了)引出部分重要生词,然后通过句子填空(创设语境)让学生学会应用,再进行匹配强化练习(加强巩固)来教授生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用各种方法重复朗读(带读、齐读、小组内互助)生词。虽然在课前预算时间时,笔者已决定将讲学稿中Step II的“为生词匹配中文”这一环节略去,但在上课时又忘了,并且还顺其自然地让学生逐个口头回答,此部分处理得不够简练。对于这一方面的疏漏还是体现了笔者对于课堂掌控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词汇铺垫方面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对于后期的教学还是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也由于词汇铺垫方面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后面的课文学习中,对于生词的掌握能力有力地提高了讲课效率。

5.目标二(篇章梗概提炼)的实施。由于课上明显感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预期更低,总想让认知逻辑更符合学生水平,对于辅助理解课文梗概的表格临时补充了更详细的说明,此部分应该想想怎样处理更节省时间。表格填好后,如果跟上课文朗读,学生对课文整体会理解得更好,也因时间关系省略了。课文主要句子意思的梳理这一步是利用母语扫除理解障碍,学生很容易接受,效果不错,同时也为下一步回答问题做好了铺垫。而五个课文问题解决了,最后的课堂检测第二部分的课文理解题就会完成得更好。

6.课堂检测。对于课堂检测这方面,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课堂检测应全面贴合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特别是在五分钟课堂检测题的设置上,是要求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由于充分考虑和兼顾了学生的能力层次,在课堂检测上体现了一定的梯度,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7.关于板书。由于不知道赛场所使用的是远离电脑的小黑板,板书只能进行临时性强制“缩水”,加上来回走动不便,后面就基本放弃了板书的作用。但在预赛中,笔者这个为小组竞赛及时加分的板书为增加课堂激情起了不小的作用。

8.改进方向与提升方法。正如评委所指,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难度不太高的开放性练习。这一点其实在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是有所体现的,但是,因对学生实际水平的担忧,笔者在正式上课前决定略去最后这个角色扮演的环节,看来以后还是要大胆些放放手。不管结果如何,这一场赛课对每一个选手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笔者也在这次区和学校所提供的良好学习机会中,通过赛课更好地理解了智慧型教学的深刻含义,对于以后的教学也拥有了更好的教学积累与宝贵经验。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不仅要立足于课程知识与教学目标,同时还应全面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以灵活多变的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于经验的总结与归纳,建立智慧型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综合进行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这一点来说,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完善教学,教学相长,共同成长,以期为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顺志.英语学科学习目标的确立——以《牛津英语》7A为例[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13,(2).

篇(4)

在新课标下,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已迎来了崭新的面貌,词汇教学便是其中之一。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加以优化完善,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就《牛津初中英语》而言,它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英语教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词汇量更大、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陈旧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更好地展现英语学科的拓展性、科学性。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帮手,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而言,存在一系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这方面,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英语词汇学习对策指导的重要,过分重视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以牛津英语教材而言,词汇量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而在记忆这些词汇的时候,学生大都死记硬背,效率极其低下,只能短时间记住这些词汇。更严重的是,一些学生连基本的音标都不能准确的认识,不能正确拼读单词,混淆不同的词汇,花费大量时间,能够灵活应用的词汇却很少。其次,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把重心都放在语音语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语境教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教学生读新的词汇。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毫无兴趣,不主动进行学习,阻碍了英语词汇教学。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对后期的巩固扩展引起重视。教师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把所有记忆词汇的方法一次性灌输给学生,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而在后期教学中也不注重对应的扩展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二、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1.需要进行预设性的“前设计”。就前设计而言,它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的预设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任务、教学整体状况等各方面。一是: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全方位认识一系列相关的因素,比如,教学原则、教学主体。由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需要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创设对应的语言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需要进行具体化的设计操作,更好地呈现不同单元词汇的操练。就词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音、形是其关键所在。因而,在词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安排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音教学,规范学生的读音,并引导学生以单词读音规律为切入点来拼写单词。二是:教师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把单词所表达的意思更好地呈现给学生。对于这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以图片、视频为媒介,把抽象的词汇知识形象化,展现给学生,比如,关于自然灾害课文的学习,Natural disasters。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各种自然灾害,并认识到其危害性。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生词、词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拆装复合词、反义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能够学会对生词的意思进行猜测,还可以提高学习英语词汇的趣味性。以“summertime”为例,它属于复合词,可以利用拆装法,即夏天的时间。由此可知道该单词是夏季的意思。

2.中设计和后设计。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具有即兴性特点的“中设计”。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即兴设计。因而,在词汇教学中设计方面,教师要从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出发,以教学情境的多变性为媒介,进行即兴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对话离题是一种常见现象。教师需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到原有的话题上,有效避免课堂内容严重偏离教学轨道,浪费有效的课堂时间。在后设计方面,需要充分展现其反思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完善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对于这方面,教师需要经常进行总结,明确词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艾宾斯遗忘曲线所具有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指引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就牛津版初中英语词汇而言,词汇之间的复现率非常低,词汇量很大,教师需要进行系统而具体的教学设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应的教学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明确初中词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不断完善已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它能够完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更加科学的记忆单词,能够灵活应用,注重语言知识之间的连接性,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还能使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注重知识的应用,不断提升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成为新时代下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如何认识教师是课堂主导这一教学基本特征呢?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任何主导力量的职能就是完成管理。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能动的管理,也就是说在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个性与利益的前提下,合理满足其需求,以调动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切实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不同需要和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学案设计作为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求教师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过程管理。基本思路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实现以课程标准框架为目标的过程控制,自然生成教学成果。简单说,假设过程完美,结果自然完美。控制论一词来自希腊语,Cybernetics,原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控制论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和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

关于课堂的信息反馈和及时调节,郑桂华老师做得非常优秀,哪怕借班的原任课老师在课前再三抱歉自己这班学生基础欠佳,缺乏积极性等,但在她的课堂上仍然会出现学生愿说能说会说的可喜景象。除了其深厚的语文素养和出众的业务能力之外,还要归功于她在课堂上能够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如郑老师在讲述《安塞腰鼓》这一课时,先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发现不尽人意,学生对课文毫无感觉,难以卒读时,放了大约两分钟的录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再请学生自由朗读文章谈感受,当学生说不出新的感受,没有把关注点从事件转移到文本,老师再次启发:有没有发现哪些句子传递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能不能独立的圈一圈?并要求大家拿笔记下来,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当没有学生愿意讲的时候,老师再度延伸:能不能把我们的思考推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些句子,他们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由此引入文章感情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一节课我们可以看到,流程的走向是“预设”的,但又为教学的内容“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而教师在每一个流程点的疏导指引有赖于信息的及时反馈与调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实现教师的能动管理。

二、学案设计的内容和作用

在设计学案的具体内容上,教师心中应注意贯穿三条“线”,首先是知识线,即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分类、组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难易梯度递增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这是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而来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其次是学法线,即通过多种类型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学习活动,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现;第三是能力线,即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针对各知识点所负载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而设立,这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

因此,教师在学案编写前,要彻底“洗课”。所谓“洗课”,就是把课程内容重新整合,把每个学习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并根据分解的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在不同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我校任云峰老师在编写《信客》一文的学案时,在落实“知识线”的时候,设计“字音字形”“常用雅词”“老信客的语言”“老信客的神情动作”“老信客的职业经历”“年轻信客的语言”“年轻信客的神情动作”“年轻信客的职业经历”等知识卡片,融入了生字生词、描写方法、表现手法、人物情感等多层次多梯度的内容。在课堂实际运用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留下了不同的发展空间,这里面有很大的调节余地。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份学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都按照流程的方向去学习,都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但所获得的成果会有所不同,而且这些成果是学生自己获得的,并非老师硬性给予的。

另外任老师在落实“学法线”和“能力线”的时候,设计了七个“微型话题”:红绸·坟场、两代信客的归宿、《信客》中的“客”、《信客》中的“信”、小学校长和老信客、《信客》中的侧面描写、《信客》中的对比。同时设计了六个“创意活动”:写一句话描述人物、写年轻信客颁奖辞、写年轻信客墓志铭、拟写标题解内容、补写对联悟情感、讨论话题析写法。如此以来,这节课内容可谓是丰富而深厚,并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节和生成。而教师由于对本节课研读地深入,教学内容了然于胸,自然能够高屋见瓴地做好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文本内容的引领者,深化提高的点拨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结合学案设计,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两个反馈:一是学习目标的设计应当以充分考查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期待为主,搜集相关的信息进行反馈,做到预知主体性的空间大小。二是学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步骤,而是以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完善为核心目标的长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课后学生主体性信息反馈机制,以保证其自身建立起自我调整的机制。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有关规定中“数量”的限制,更不要恐惧于课堂上暂时性的“沉寂”,“水穷处”往往也是“云起时”。主要的判断依据应该是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是否真正走入了文本之中,是否真正在思考、感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果有,就是教学内容的自然生成。

三、学案设计的具体原则

依据具体的学案阐述应当怎样编写学案呢?“学案”顾名思义是一种学习的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拐棍,是学生进行尝试探究的一个平台,而不应是知识点的集中展现,一句话,“学案”是用来“导学”的,而不是用来“教学”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不要拘泥于现成的学案,要结合实际学情,灵活运用,可删减,可增加,可位移,可综合,使之真正成为教与学的助手,而不能成为学习过程中的“鸡肋”。

一方面,在控制“过程的边际”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主体性最大的发挥空间。

第一,学案的问题设计要使学习成为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案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去掉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找到主动学习的支点,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案的设计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对学案的设计者而言,要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应当是敢于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其中参与的方法、切入的角度、程度的深浅等应是讨论的重点。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以激发其主体精神为目标,故而在设计学案之前,应当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主要围绕学生对该课的喜欢程度及不喜欢的程度。如果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方面,就应当充分调动这一方面的潜能,把学生的兴趣最大化的调动起来,在备课、设计学案的过程中在课程标准允许的前提下将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对于学生普遍感觉不明显或者趣味性相对较差的课文,则应当以严肃和崇高为其价值标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价值功能;惟其如此,才能算真正地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也只有充分地信任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

第二,审视整个课堂过程,学案教学的四个环节都要做好信息反馈和及时调整。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外的各种教学主要资料、辅助资料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自主寻求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依据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教学过程、活动设计,针对性地展开问题讨论;再依据问题讨论的效果,来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最后强化训练,根据学生对学案中难点疑点的反馈,做到把问题细化,了解学生在学案学习过程中难以言说或者不善于表达的东西,阶段性积累和长期积累结合,真正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冰山下的部分”。这样的调整,将为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做好功课,同时也能完成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目标自然生成,将为学生实实在地在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建构主义在改革传统教学观弊病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主体的心理过程,而是主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师从外部控制学习过程,使之无原则地服从预定的结果,必然会取消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充满灵性的自主活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富有活力的思想交流和情感碰撞。因此,我们在变革传统的教学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与教学过程相关联的各个环节,改变传统的“预成性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等各个环节出发,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指导下,使教学从“预设”逐步走向“生成”。

基于上述的理论,自觉建立“反馈、调整、宏观、长效、自觉的机制”是学案设计的“大目标”。

学案设计中,始终有一部分是教师难以预料到的,面对这样的问题,与其尝试做到滴水不漏的未雨绸缪,不如在理念上就树立起“开放性的学案”这一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可预知的部分。这个问题上,需要教师做到两点:一,课后的开放性问题搜集整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二,根据这些预料之外的问题的整合,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领域,从而更好地做到“备学生”。随机应变能力是教师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提高的办法不外乎广读群书、长年积累,做到了这两点,学案设计的能力将会不断提升。

一言以蔽之,学案设计本身,应当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而教师的职责在于把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能动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完美的学案,只有不断追求完美设计的教师,如窦桂梅老师所说:“整顿衣裳起敛容”,这或许会很辛苦,但我们的课堂会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我们的学生也会变得勤思乐研。

参考文献:

[1]李金芝.控制论视角下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策略[J].成人高教学刊,2009,(06).

[2]王慧奇.能动管理·理念篇——核心观念和基本方法[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新教材的前言部分一开头就写道:“..设法通过有实际意义的、饶有趣味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进行教学”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要求并强调:教师“要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过程。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教学活动的巧妙设计与精心组织,活动不仅使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教学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升华,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潜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和更好的发挥。

        现根据多年对活动与活动教学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就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与组织方法做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1.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一致 

        这里的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教师应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活动应体现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既要多种多样,又要新颖有趣。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每堂课的每项活动应该直接针对这节课的某一项目标,完成某一项任务。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民主合作精神,有利于形成科学世界观、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活动是一种动态过程,是进行听说读写语言实践的具体行为。活动教学要求在语言活动的同时,人的五官四肢都参与活动。要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要鼓励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英语。

        3.活动应体现阶段性与综合性的结合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阶段性内容与综合性内容结合起来。要根据每个单元的语言项目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组织活动,以确保规定内容的完成。活动不能脱离所学的内容,但也不必局限于新授的内容,而应前后联系、新旧结合,采用螺旋式或循环式的方法,做到既有利于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与扩展,又有利于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提高。活动设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单项后综合,先模仿后运用,先语言活动后交际活动。随着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增强,活动的难度可逐步加大,其综合性和复杂程度可逐渐提高,使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得到更有效、更全面的发展。

        4.活动应体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国内外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既要注意继承那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又要吸收现代交际法中确有成效的课堂活动组织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新的教学内容以及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教学对象,对某些活动方式加以调整、改进,创造出新的活动形式。

        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它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同一内容,也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活动,而不同的活动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活动应精心设计,精益求精,常搞常新。好的活动会使教学工作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活动设计的方法